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论文(3篇)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论文(3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尴尬现状浅析

一、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日趋边缘化

“大学语文应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己任,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熔铸在有限的篇目中,体现出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趣味性的追求。”但调查的结果却是这样的:在回答“你所在学校的是否开设大学语文课”时,87.O1%的学生选择“否”;“你所在的学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文学欣赏》占23%;《应用文写作》占36%;《应用写作与表达技巧》占20%;《大学语文》占21%。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的占18.73%;作为选修课的却高达81.37%。至于大学语文的课时,几乎98%的学生反映在32课时以下,有些甚至不足20课时。这些调查数据说明边缘化已成为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的普遍生存状态。大学语文课程之所以被忽视,是因为现在的高职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实用主义,过分强调职业属性和就业功能,很多高职变成了职业培训的速成基地,常常导致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事实上,高职院校不应只是一个职业培养和培训机构,它更应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特性的重任。

二、高职学生对大学语文的认知令人担忧

为了正确了解和研究大学语文在高职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本次调查特意设计“你认为大学语文、英语、计算机三门课程哪门最为重要”的题项,大学语文最重要的仅占7.7%;大学英语占45.1%;计算机占47.2%。此调查结果表明在高职大学生群体中,对英语和计算机重要性的认可度远远超过母语。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遭受冷遇、处境尴尬,一方面与高职院校不够重视有关,一方面也与整个社会“重科学轻人文的”大背景相关。另外,在国家现行的高校英语等级考试政策的引导下,过分强调英语作用,使“英语比汉语更有用”的思想主导了大学生群体的行为走向。当高职学生被问到自身语文能力水平时,有79.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文能力一般,理工科高职56.1%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差,只有3.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文能力非常好。当问到“你学学语文的目的是?”56.2%的学生学学语文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43.8%的学生是为了获得学分。

三、大学语文课程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距甚远

语文课程资源是包括教材、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多种资源,是非常丰富而多源的。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大学语文课程资源,突出地表现在教材资源、教师资源、课外阅读资源等三个方面。教师资源方面:调查的五所高职院校,都未设大学语文教研室,承担大学语文的教师大多隶属于基础教研室,而且以外聘或兼职居多。高职称、高学历的老师不愿上大学语文,承担大学语文的教师又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或科研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革,造成了大学语文荒漠化的现象。教材资源上,大学语文教材缺乏规划,版本杂乱,良莠不齐。各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有教育部编写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也有教师自编的校本教材。调查中只有4.7%的学生对大学语文教材表示满意;只有5.1%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教材符合专业和实际需要。另外课外阅读资源较为不足。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可在调查中发现高职学生课外阅读资料非常有限、来源单一,绝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材料仅来自图书馆或书店。阅读材料主要来自教材的占42.60%,图书馆借的占18.61%,通过网络等方式阅读的占5.33%。总之,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在高职既不能被充分利用,又与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四、总结

大学语文是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创新性的基础课程,本应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在高职院校却面临着边缘化的尴尬局面。为此,只有大力推进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才有可能让大学语文为高职教育添砖加瓦,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作者:林尔 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探究

一、《大学语文》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为文化育人提供丰富的文化底蕴

高职院校实施文化育人,是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学生毕业以后要成为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大学语文》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要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不仅需要有文化育人的氛围,而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通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就为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育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为文化育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大学语文》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文学知识既是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素质的基础。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一门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其内容涉及到大量的文学知识。比如,《大学语文》教材选择的课文,都是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我国历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对这些优秀文学作品的讲解中,会涉及的作者的生平、文章的体例、描法等内容。这些内容,都属于文学知识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这些文学知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另外,《大学语文》教材在附录部分,介绍了常用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法、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等方面的常识,学生对这些文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也可以丰富学生文学知识。高职学生文学知识的丰富,文化素质的提高,就为文化育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第二,《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都江堰》中“只要都江堰不塌,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对未来的殷切希望;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表达了不肯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又如辛弃疾的辞表达了他的铮铮傲骨和忧国情怀;爱国诗人陆游的诗篇则让我们感受到他在收复中原、实现国家安宁后的炽热感情,这些都是高职学生人格培养、理想确立、道德熏陶的重要精神食粮,这些内容对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大学语文》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人体现在言谈举止,写文办事等方面的文化涵养、修养。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既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实施文化育人的重要基础,高职学生文化素养的状况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实施的进程和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文化素养内涵的多样性决定了高职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多条途径。其中,《大学语文》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高职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大学语文》课程以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为载体,以中外历代优秀文学作品为内容,通过语言艺术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和表达能力。同时,语言文字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较强的思想性、丰富的知识性、浓烈的趣味性、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等特征。这些特征对高职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具有教育、引导、熏陶、感染的作用。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仅会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还会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修养,从而起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

二、《大学语文》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智能,为文化育人工作的实施提供知识基础

高职学生是高职院校实施文化育人的主体,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要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需要高职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语文是学习各门知识的基本工具,《大学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征。当前高职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语文基本功欠缺,学生在智能方面存在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从而起到促进高职学生智能发展的作用。高职学生智能的发展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从而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施提供知识基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为文化育人提供知识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高职学生要想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为自己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打好知识基础,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掌握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高职学生能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知识,特别是语言、文字的应用和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特别是对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高职学生文化知识的丰富,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增强,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第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使得学生从教师传统的知识灌输中得到解放,可以充分发挥自由的个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深入思考分析,从不同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就能够起到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认识水平的作用。当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语境,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解读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帮助学生形成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第三,《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将理论论述、历史著作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和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相结合,无疑会起到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比如,在《冯谖客孟尝君》一课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对冯谖乞食于孟尝君进行心理分析,然后联系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认识到只有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在很多课文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都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大学语文》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文化育人工作的实施提供素质支持

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育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是否能够顺利推进,能够取得多大的成效,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好,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就能顺利推进,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就很难顺利推进,最后影响到文化育人的效果。《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施提供素质基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为文化育人提供素质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目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大学语文》比其他课程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带给学生的是热爱生活、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前赤壁赋》表达出作者的超脱旷达及身处逆境时自我调控、泰然达观的心态。另外,孔子“见贤思齐”的人格修养、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的道德境界,无疑会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高尚审美情趣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目标,《大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审美因素、启迪审美想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感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大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语言,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美的语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可以起到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的作用。第三,《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目标。《大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优秀文学作品,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写作技巧。通过对这些优秀作品的学习,能够借鉴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思维成果,汲取思维智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学习庄子的《秋水》,既能够领略到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手法,又能够学习其严谨的相对论辩证思维;学习鲁迅的杂文,在感受他对世态百相深刻剖析的同时,又能够学习其辩证的思维方法。这些,都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创新能力是高职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与联想能力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想象与联想能力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好基础,从而起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四、《大学语文》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文化育人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实施文化育人,是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德、质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从而起到促进文化育人目标实现的作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为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供文化基础。专业理论知识是职业素质的理论基础,学习和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是高职学生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高职学生不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就很难形成,职业素养就很难养成,职业素质就不可能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增强其文化基础,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这就为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供了文化基础。第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为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提供帮助。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会做事,能做事,既是高职学生的特色所在,也是高职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行业的职业技能,都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和理论作支撑,特别是文史类、管理类的职业技能,更离不开理论和知识的支撑。《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支撑职业技能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不仅知道怎样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可以起到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的作用。第三,《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从而起到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作用。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内容。是否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既是职业劳动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也是职业劳动者提高职业素质的基础。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如果学生不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没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就不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就不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职业责任,就不可能形成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就不可能具备创新能力,职业意识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就为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奠定了文化基础。

作者:毛元金 单位: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1.当前语文教学现状

1.1对语文学习态度的淡然。

所谓学习语文,就是对汉语系统化进行学习。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恶劣的学习态度是语文语文教学不见成效的罪魁祸首。在高职学习阶段,大学语文大多数时候仅仅被作为选修课纳入教学范围,即使将语文作为必修课其考核方式也极易通过,因此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都将学习重点放在专业课以及数学、英语等。若在高职自习室徘徊几次,恐怕难以找出正在学习语文的学生。而在实际教学中,不但学生对语文持漠视的态度,就连语文老师也会偶尔把时间腾出来和学生展开其他方面内容的探讨,语文教学的意义并未被体现出来。语文成绩的提升建立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有别于理科性质的学科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长足进步。因此语文就被盖上了“学不学都一样”的帽子,学了未必提升,不学反正不会下降太多,学生和教师对语文漠然的态度是导致大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1.2高职语文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延伸。

语文教学模式并未随着年代的改变而改变,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更强,学生觉得即使偶尔走神并不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老师觉得语文教学方法没有多少可以改进的地方,万变不离其宗。错误的观念使错误的教学方法延续下去,也因此埋没了许多可造之材。高职学生都经历过中学学习,中学生本是接受知识洗礼和思想升华的好年纪,可传统教育却将这一群青少年活生生的限制在思想的牢笼中,被迫接受填鸭式教育,错过了提升思想的最佳时段。而所有中学生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单一的考核制度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不得不说,需求决定供给,应试教育最终培养出一批考试机器。到了高职学校后这种地向观念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

1.3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应试教育的弊病日益凸显,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也是络绎不绝,由于我国主流教育手段的存在,应试教育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旧占领教育主流。学生学习目标是更牢固的掌握与考试相关的内容,老师也积极配合学生,设置课程时尽量突出考试重点。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的写作中,教师常常让学生写好靠头和结尾,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印象,多使用写作技巧,背一些优美的语句备用,却没有教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写文章。因此高职学生的文章套路基本固定,有些强加的词语和句子是文章看起来十分不连贯,文章总体没有新意,没有作者比较新颖的观点。教师未意识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调查表明,高职学生的语文水平甚至略低于中学生的语文水平。

2.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

2.1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正确的学习目标是取得学习成果的重要前提,在学习语文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不是单纯的应付考试。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必须知道它的作用。语文知识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傍身财富,现在的社会鱼龙混杂,大多数学生都是一张纯洁的白纸,而高职生活结束后都会步入社会,语文就是他们最好的后盾,通过学习语文能够掌握许多为人之道,各种情感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都会涉及,学好语文知识必将是高职生终生受益。所以在平常的学习中,高职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标。

2.2确立学生为教学主体。

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旁引导协助。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中缺少主动性,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中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进行自主学习,遇到阻碍时教师则从旁指导,避免学生走弯路。学生通过探究的出问题的答案,不仅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开发自己的思维,真正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抱着怀疑的态度,及时提出自己的疑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用现代教学理念可以理解为教会学生学习和做人的方法,对学生提出的疑惑进行指引,协助学生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生进行引领,形成动态教学。

2.3将语文教学生活化。

高职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可以针对这一特点进行引导性教学,这也使得语文教学生活化更容易展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注意构建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的意境。这是实行语文教学捕捉生活元素的基础条件。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连接的教学环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最好的学习状态学习语文知识。此外,构建生活环境还能建立生活与语文知识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习惯,感悟生活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放开思想,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造出接近与学生日常生活且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学习环境中领悟语文知识的内涵。

3.结束语

高职阶段接受知识洗礼里完成蜕变并长大成人的阶段,为了以后更好的适应发展,必须江高职阶段的文化课知识转化为能够运用于实际的辅助手段。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实际应用制定有效改革方针,克服当前教学存在的弊端,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君 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