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

摘要:现代社会,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群体,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而高校对学生的法制道德教育有一定的落后性,加之大学生群体本身的法律意识薄弱,导致大学生群体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法制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刻不容缓。文章将对大学生群体的法制与道德教育现状进行探究,并研究两者融合的具体机制。

关键词:法制与道德教育;融合;创新

高校是当下的思想文化阵地,应国家政策和社会的需要,高校都将思想道德修养作为教学任务开展,但是就数据来看,大学生群体的犯罪仍在上升,因此,高校应提高对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利用良好的文化环境,发挥教育合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法制与道德意识。

1法制与道德教育有一定必要性

(1)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法制建设作为重要的上层建筑受到高度重视,国家的稳健发展需要一个完善的法制环境。同时,当代社会要求大学生群体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术基础,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道德观念。法制与道德因而也具备了一定的互补性和一致性,这为两者的融合奠定了基础。法制与道德的融合,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增强民主平等意识;另一方面,在法律知识的帮助下,大学生群体能够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维护自身权益,并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理性发挥法律武器的强大作用。法制与道德教育双管齐下,不能将其看为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树立大学生群体心中的法制与道德的标准,降低网络世界中低俗信息的不良影响,让大学生能够自觉抵制文化糟粕,拒绝非法利益和非法行为。(2)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性格塑造的阶段,对很多事情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不能做到理性解决问题,易鲁莽行事,这是造成大学生群体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且当前的企业更注重一个人的个人能力和技术,法律和道德环节较为薄弱,所以,高校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法制教育,共同引导大学生群体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十分有必要。

2大学生群体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的观状

应国家政策和社会的需要,高校均设立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并作为公共课要求每一位大学生学习,设立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行为规范。从整体角度来看,高校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融合方面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2.1局限性

在高等教育模式中,高校更侧重于传输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所占比重较低,方式单一,大学生群体仅能从课堂上接受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洗礼,在课下没有与之配套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使得道德和法制观念并不能深入人心。一方面,课堂教育不能被大学生用于生活,个别有意义的宣传也仅仅以传单、海报等为载体,这种方式不能深刻影响到大学生的精神层面,无法引起共鸣,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将法制和道德教育理解为简单的道德法律知识的传输,而未关注到大学生群体内在的道德品质和立法精神,忽略了法律本身的复杂性和为人服务的根本内涵,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法律知识而不注重法律的实践性,就难以让大学生群体真正理解何为道德和法律,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课程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2.2法制与道德的融合度低

法制与道德是处理社会关系的一把双刃剑,二者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更好地调节社会关系。高校的思政课程可分为两个部分: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心中树立较高的道德标准和处事原则;法律教育则是引导大学生群体对法律法规有一定的认知和敬畏,使其能够自觉维护法律法规,与法同行,护航青春,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遵纪守法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与学校的目标存在一定局限性:把教育过程仅看作是一门教学课程,照本宣科,强行灌输,最终的教育成果以考试成绩的高低呈现,教育方式实际上脱离了实际,缺乏实践环节。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就现今的教育来看,由于教育目标不明确,课堂效果难以保证。

3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的途径

高校虽然开设了相关教育课程,但效果不甚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不能深刻贯彻“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将重心放在“教”,而忽略学生是否吸收了内容。其次,在“教”的过程中流于表面,没有深挖在法律背后的精神层面,学生难以掌握所学,就不能深刻思考。高校应该从一下四个方面考虑道德和法制的融合路径:

3.1在认识层面树立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的思想

法律信仰的实质是对法律本身有极强的认同感,它代表了追求法律、信用法律、法律至上的一种思想。守法精神要求人们不仅仅是遵守法律,它还要求人们能够发自内心、由内而外地守法,这相对于他律守法更有意义,有守法精神的人往往更具社会责任感。作为当代大学生,也应该培养自身的法律信仰,做一个有守法精神的青年。要培养守法精神,首先在意识层面要有道德和法律二者相辅相成的思想观念。道德,是人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它要求我们且帮助我们,并在生活中自觉自我地约束着我们。当法律规则被我们认知,并最终转换为内心的道德准则,二者优势互补,我们就会拥有守法力量。

3.2注重实践

正确的教学观念是一个高校必须具备的资质,有了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法制与道德方面,高校应树立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观念,形成一个以实践为目的,以德与法为标准的氛围,然后在此基础上安排相关课程和配套措施。开设法制与道德的相关课程,是为了让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社会主义道德法制教育,并能应用于实际,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能够利用所学恰当解决,不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这个目的看,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通过实践体会道德与法制本身。首先,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当前,高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亦应与时俱进,从大学生群体的角度出发,制定适用于当代大学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教学安排。其次,高校应慎重考虑授课教师的人选。教师是大学生群体在接受道德和法制教育时接触的唯一个体,教师的思想行为对授课效果有直接的影响,高校应综合考虑,择优选择。并且要打破“教”、“学”分割的现状,督促教师避免以简单的说教形式授课的方法,而是要循序渐进,教学相长,联系实际,教课的内容要讲究实效,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在教课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宣传的重要作用,将道德和法制教育落到实处。再次,高校应充分发挥能动性,突破以考试为考察标准的方式,转而更加注重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相融合,增设相关课程,更加侧重于实践环节,全方位提高学生们的素质与能力。虽然我们鼓励“实践教学”,但受各方面原因限制,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接受道德和法制教育的最直接的途径。从教育内容来看,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结合主要在于德与法所追求的境界的融合、德与法教育价值导向上的融合、教育情感和教育理性的融合、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融合、教育目的和教育要求的融合等方面。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起到引导作用,以身作则,将道德作为人生境界,把法律作为原则底线,教导大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恪守内心的法律准则。教学内容如果涉及家庭、职业等生活问题使,教师更应与道德和法律相结合,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内涵,有利于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能够贯彻心中的做人原则和底线,远离犯罪的道路。注重实践不仅仅要求课堂上的教育,还要求在大学生群体的生活中打下烙印,将德治与法制精神融入生活,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延伸到社会生活中,才能深入人心。高校作文文化阵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需要,把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教育的方式,教导学生将知识用于实践,并从实践中升华知识,无论面对何事,都应理性思考,明白选择意味着付出代价的道理;教导学上为人处世之道,在社会实践中体会与人相处的技巧,懂得团队意识的重要性。高校还可利用自身的资源积极举办与法制与道德息息相关的校园活动,激发学生对法律和道德的兴趣,自觉学习相关知识,提升内在品质,并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解剖,增强辨别事物本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如此,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相互协调,迎合了教育规律,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例如,高校可举办“与法同行,护航青春”的实践教育讲座,或者与法律知识相关的知识竞赛活动,张贴内容积极向上的海报等,营造道德与法律的文化氛围。

3.3将法律与道德教育相融合的理念融入高校的规章制度中

高校应依据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的要求,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学校章程》为基础,以《学生手册》为载体,规定在开学之初,组织学生接受入学教育,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量化为各项评选、评比活动的具体指标,融入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切实加强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理解,以国家和人民意志为指导方针,以社会整体的价值观为导向,构建高校自身及大学生群体的的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帮助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以此规范自身行为。

4小结

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制与道德教育有重大意义,教学相长,提高认识,注重实践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宏观上看,大学生群体的犯罪率成上升趋势,与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亦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法制与道德教育要求我们既注重高校的直接作用,又要通过建立健全法制体系,提升社会总体的法律素质与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高层次的道德引导来促进大学生群体对法律和道德义务的遵循。

参考文献

[1]顾相伟.高校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发展、关联与融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2(1):87-90.

[2]孙冕.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合的机制及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0(10):104-106.

[3]张月.基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融合的若干思考与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85-86.

[4]黄和平.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机制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1):90-91.

作者:程桦 单位: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