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论文范例

初中化学论文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1

一、初中化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是学生行为的楷模,初中化学教师的化学素养和对化学实验的熟练程度是得到学生认可的重要因素。初中化学教师如果在化学上达不到标准,就不能够以学问服人,无法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而初中化学教师唯有在化学上有所成就,能够传授给学生一些不同于课本上的知识,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由此可见,初中化学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教师素质的提高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学校应定期加强化学教师的培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加强教师培训,才能使化学教师及时接触新的化学教学理念,摒弃落后保守的教学观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化学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和多样化。在学校采取措施的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做出努力,主动积极参与其他资深教师的课程,通过听课做笔记来积累经验和方法,平时也要和资深教师多加沟通交流,当局者迷,向资深教师询问自己教学的漏洞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教学作出改进。

二、多启发学生的化学思路

初中化学属于化学的入门阶段,此时形成一个正确的化学思维才能使学生在之后的化学学习中如鱼得水。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有上百个化学方程式、化学物质,如果是死记硬背极容易记混,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化学思维,不管是什么化学反应,都有它所对应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做实验,以实验现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反应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记忆也就简单多了。比如,关于双氧水的化学反应,可以先在不让学生知晓化学物质的基础上做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在学生观察到反应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并且能够将带火星的纸条复燃,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根据现象猜测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实验产生的化学物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辅正,再讲解原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并逐步形成固定的化学思维。

三、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要学好初中化学,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做好化学实验,学习初中化学的理论知识是为做好化学实验服务的,化学学习者如果只懂得理论知识而动手能力极差就无法成为未来需要的化学人才,因此化学教师在化学课堂上除了教授化学理论知识外,要注重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中,近距离感受化学的魅力,才能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实验中所需要的化学药品、玻璃仪器及步骤,而不用死记硬背。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耐心对待每个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的做法,使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做好实验。也可以在授课前先教授学生做实验,学生对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印象深刻,之后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地学习,进一步巩固知识。课堂上的化学实验也可以延伸到生活中,教师可以以课后任务的形式交代学生做实验,要做的实验要容易实践,材料要易得,增加初中化学学习的乐趣。四、多媒体技术合理运用随着化学教学活动日益受到关注,高科技技术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图文声像结合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课堂讲解时,教师不需再满黑板的写化学重点,全程用多媒体演示,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辛苦和负担,而且运用多媒体教学一改以往的板书形式,成功地引起了学生兴趣,用幻灯片播放的形式进行讲课,一张讲完就会演示下一张,不像黑板书一样,满满一黑板,都能抄下来,学生一旦错过,就无法再看到已经错过的知识点,这在客观上使学生不轻易走神,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理解效率和课堂效率。

四、总结

初中化学的学习要打好基础,重视基础才能对更高级的化学学习影响深远,学生唯有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打牢基础,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化学研究,提高自身化学学习的素质和水平,因此教师要予以重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技巧,构建更为高效的化学课堂,为未来化学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作者:司桂花 单位:河北省黄骅市第三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分析

1.优化、改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的推行落实表明传统的教学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这些不足与弊端大大限制了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质量,对传统、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优化与改善是时展潮流的趋势,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使命。

1.1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化学知识

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最常见的情景之一就是老师站在讲台上按着教材授课,讲解元素周期表、展示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演示化学反应等,而学生则坐在一旁听讲,这种直接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开发。优化、改善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教学,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引导下,老师引入生活案例、使用模型教学,让学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初中化学知识。

1.2培养学生积极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

经过改革、创新和优化后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能够让老师对化学教学的探讨更加深入、对化学知识更加理解、对问题的研究更加仔细,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在上课时主动表达、提出疑惑,同时也能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和总结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动手操作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3激发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初中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中所包含的化学原理、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随处可用。假如老师脱离生活枯燥地讲解化学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难以被激发,不能很好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经过优化和改善后的教学方法具有融合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更专心地学习化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2.改革、创新、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方案与措施

2.1融入生活实例,实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在生活中能够随处可见化学原理,学习化学知识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上的化学问题,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融入生活实例,老师从生活实例中提炼出与教学任务相关联的化学原理,然后提出化学疑问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出答案,达到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的目的。例如学习人教版化学教材二氧化碳相关内容时,某中学方老师利用演示使用灭火器的操作步骤来讲解灭火器的工作原理从而引出二氧化碳的知识,并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火灾类型、讲解哪些火灾能够使用灭火器,从而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碳知识的理解。

2.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突出学生主导地位

改变现有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状况,贯彻新课标学生中心理论的思想,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弱化老师讲课的比重,这主要表现为在化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结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模拟操作化学反应或让学生思考该用什么化学原理处理情境中的问题。以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为关键,老师讲课作为辅助,从讨论着手开展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同时教案的准备要以学生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日常生活经历设计出新型教学课件。

2.3利用各方资源做好操作性实验课的开展工作

初中化学学习实际是为学习高中更加深入、专业的化学知识作准备,所以初中化学知识更注重基础性和实操性,以化学实验为主。老师在讲授初中化学实验课时应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利用多媒体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过程,利用模型、实验工具让学生亲自操作,利用互联网列举生活中更多的化学实验案例,大力发挥不同资源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总结

老师在讲授化学知识时不单单只是让学生记住化学公式、元素周期表等,而是让学生能够将教材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把所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上,也能从生活中的现象和经验提炼出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此改革、创新和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有着重要作用,分析与研究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现实意义。

作者:张兴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中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代信息社会,知识量迅猛增加,这就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然而单靠文字教材和传统教学媒体(语言、黑板、粉笔、挂图、模型、标本等)难以达到这个要求。因此各科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科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现代教学媒体,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解决知识总量的增加与有限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开辟新的途径。综观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尽管我们在创设环境、演示展现、练习测试、表达交流、获取资源等方面已经有了不小的起色,但整合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课程整合表面化、预设目标理想化、教学过程模式化、资源认识狭隘化、教师角色两极化……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对整合本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片面追求整合的形式,而忽略了对整合的实质的把握,对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缺乏准确的定位,只求信息技术的引入,却忽略了信息对文化的承载、传输和交流作用。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需要从分子、原子的微观角度来研究宏观物质之间的反应,以现代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具有多媒体集成和资源共享等多种强大功能的信息技术,理应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

以提高学生初中化学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以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为课题实验基地,我们对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整合模式问题作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一)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整合教学模式

化学实验教学中有许多演示效果不理想或难于实现的教学内容,如有毒、有危险的药品使用,化学反应微观实质,化学工艺流程,不易观察的化学实验等,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动画模拟、网络教学来弥补。此类型的整合课是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多媒体素材库、计算机、投影等作为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该模式可归纳为“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创设情景)—设疑启思—讨论分析—对比归纳—巩固提升—反思小结”六个环节。整个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分析讨论、自主探究、活动展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鉴于当前学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实际情况以及化学学科特点,我们就“视频显示与常规板书的关系”“实物投影、课件模拟与实验演示的关系”“微观知识教学课件应用与传统教学对比”三个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

1.视频显示与常规板书的关系研究

用课件上课是否需要板书?教育界对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一种观点认为:用大屏幕显示的板书更新速度太快,不利于学生做笔记。但也有观点认为:板书完全可以用屏幕显示代替,不仅速度快,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课上宝贵的时间创设更多的学习情景,增大课堂容量。两方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究竟谁更合理、更现实一些?我们就如何处理课件显示与常规板书的关系等问题在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展开了研究。为了使对比的效果更明显,我们设计了主板书全部用大屏幕显示(只有少量不可避免的副板书写在黑板上)与全部是常规板书的对比实验。在化学“绪言”的授课过程中,我们针对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的情况,依照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设计了三方面的教学内容:什么是化学?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怎样学习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组和对比组采用完全相同的板书内容,只是实验组基本不用常规板书,而是按次序直接显示在大屏幕上;对比组则在黑板上书写常规板书。当天自习课上,我们随即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在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方面,实验组和对比组所代表的两个样本总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对学生化学学习方法和与其他学科关系认识的影响等方面,实验组和对比组所代表的两个样本总体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统计表明,视频显示板书在效果上明显优于常规板书。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发现,这与视频显示板书的“速度快”有直接的关系,与板书的字体和色彩倒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正如有学生所说“我们注意的是板书的内容和对内容的讲解,而不是形式”。板书的作用只是提示下面要讲的或归纳已经讲过的知识点,一节课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板书最多不过四五条。对于这种类型的课堂,如果能很迅速地显示全部板书,省出时间,在重要的内容上多做停留,或显示更多的相关音像资料,帮助学生研究和琢磨重点内容的内涵,教学效果会更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由于书写板书占据了一定的时间,常常导致某一内容没有讲解完毕就不得不跳过,去进行下一个内容的探讨,使得对比组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出现断链。这也可能是导致对比组学生学习兴趣相对较低的一个因素。另外,采用视频显示板书,可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显示速度慢、停留时间长、有特殊颜色或音响标记的语句上,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从另一个角度讲,只要程序设计合理,视频显示板书并不是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短处;当学生逐步从心理上接纳了速度可控的视频显示,就像熟悉黑板一样,大屏幕也就成了黑板的一部分,甚至黑板可能会变成屏幕的延伸。到那时,视频显示与板书之间也就没什么你我之分了。从以上实验与分析可知,尽管不同课堂对板书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但我们完全可以依据课堂本身的需要,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板书、挂图、例题、随堂练习等教学内容,编辑成课件。上课时,教师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如何启发、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上,从而大大节约课上时间,提高效率。同时,视频显示和常规板书并不相互排斥,它们目标一致,又各有所长。整合实践的最终结论是:双方互为补充,最后走向融合。

2.实物投影、课件模拟与实验演示的关系研究

实验是化学的精髓,所以与实验相关的实物同步投影和课件模拟演示,就成了我们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的具体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实物投影、课件模拟与实验演示的联合运用效果是否明显,我们在“分子”一节进行了相关的设计、研究。实验组和对比组采用相同的实验演示,只是实验组还利用了实物投影与课件模拟。课后,我们设计了四道相关习题,让两个组进行答题,并对得分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检验结果证明两个组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统计说明,实物投影、课件模拟与实验演示的联合运用能够使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中的影视系统,录制了许多和化学实验、日常化学常识有关的资料片段,在授课中运用这些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氧化碳的制取以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我们利用自制软件,让学生自己上机操作,选择正确的仪器图形,拼装正确的装置图,同时还借助一些软件,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画面的移动和色彩的填充,变乏味的记忆为轻松愉快的操作。再如,在做一些演示实验特别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我们利用视频展示台把试管里发生的一切,通过投影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克服了后排同学观察不清的弊端。课堂活动由过去教师单边操作变为师生、生生的多边互动,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3.微观知识教学课件应用与传统教学对比研究

初中化学中涉及许多微观领域的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以挂图、幻灯和模型来帮助学生想象,但因这些辅助手段的静止和单一性,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现代教育技术却可以将这些摸不到、看不见的微观现象在计算机里多方位地、动态地模拟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是“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中的难点。在“离子”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实验组事先编好动画程序,讲课时,根据学生需要,将其调出观察,在学生讨论、分析这些画面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和讲解,以期通过人机交互,学生自我解决疑难问题。对比组只采用挂图形式,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实际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化学反应现象或过程,可变抽象为直观,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以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演示相结合的“互动型”整合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来获取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精心设置情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来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较便利地展现感性材料,创设最佳情景,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崭新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并进行网络探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其中的情景创设包括:直观情景创设、实验情景创设、问题情景创设、生活情景创设和课堂合作情景创设。整合了信息技术的多样化教学策略,对于化学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技术与化学的整合,通过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和利用,可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优势,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把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提高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并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此类型整合课的教学程序如下:

(1)在校园网上建立内容丰富的“知识库”。

(2)引导学生查询互联

网上相应的网站或进入校园网,浏览“知识库”或相应网站,进入学习情景。

(3)围绕课题,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自己选择确定当前最想探讨的若干问题,作为每个学习小组的子课题。

(4)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与子课题相关的信息,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中或打印出来,再将收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5)小组交流讨论、分享网络资源,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6)学生的成果通过网络展示,供全体学生交流、考查与评价。这种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该模式可归纳为“提出问题—情景创设—自主学习—网络探讨—师生评价—教师总结—练习强化”七个环节。例如,在学习物质的性质、用途、实验室制法等问题时,可让学生先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交给教师,然后教师将自己和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于局域网中,上课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最后由师生共同得出正确结论并进行巩固训练。我们不但通过网络收集了许多习题,建立起自己的习题库和复习指导体系,还研究了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利用好这些资料的方法。在使用题库时,为了克服学生对习题和测验卷的厌倦心理,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的功能,做到多机分配和多窗口分配,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多方位选择,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章节测验时,我们准备了难度不同的多套试题,以不同的窗口将试题分别输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套题来做。这样的设计,体现出因材施教,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树立自信心,不再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平时复习时,让学生从计算机上自己选择习题和知识点,自由地练习,学生们普遍感到在计算机上做作业富有情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实验研究中我们收集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前测、中测和后测数据,建立了实验档案资料,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分析。所采用的实验组是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2011届、2012届毕业生,对比组是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2010届毕业生,分别以开学初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统计数据,其中实验组采用整合教学模式,对比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因为化学是九年级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因此前测时我们用该届学生八年级期末数学和物理两门理科的综合试卷进行差异性分析。实验组和对比组在智力水平、学业成绩两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异,使用教材都是人教版九年级教材,配备教师相近,在课时安排上做到一致,不另外增加课时。通过采用Z检验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2011—2013年三年,对比组与实验组学生前测数据,Z<1.96,说明两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中期及后期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比组的综合测试成绩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

三、总结

应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后,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中占了将近90%的时间,知识的掌握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整合后的课堂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除了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督促个别、察看全体的作用。整合后的网络环境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这种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既要具有计算机知识,还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使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丰富,增强了课堂情感。

作者:贾大庆 周笑蓉 单位: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一、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学生要学好化学,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要学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法。只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规律。特别是对化学反应中的现象,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思考,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燃烧这个化学反应,虽然在燃烧的现象上是相同的,但不同物质的燃烧有不同的燃点,在预防火灾的准备中要有不同的要求,在灭火过程中也要用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练习解题,例如,怎样辨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学生通过讨论就会得出以下几种解题方法:

1.将紫色石蕊水作为标准,将“氢气”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别通入其中,若水变红则是“二氧化碳”气体,若颜色不变则是“氢气”气体。

2.分别拿火柴对“氢气”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进行燃烧,能燃烧的则是“一氧化碳”气体,不能燃烧的则是“二氧化碳”气体。

3.将Ca(OH)2作为标准,分别将“氢气”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其中,能是Ca(OH)2变浑浊的则是“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产生浑浊的则是“氢气”气体等。这样多种解题方法的教学方式能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新课改后,初中化学教学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的素质教育发展,由简单的课堂知识传授向自主、探究课堂新模式转变。例如,初中化学教学的课堂采用介绍我国化学知识的起源以及发展过程,来使学生充分了解化学的深远意义,像在学习“酸碱盐”知识的时候介绍“酸碱盐”知识的来源,以及“侯氏制碱法”的故事来开启学生的化学思维之门,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充分感悟到化学知识的精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热爱科学的激情。实施以人为本的化学教学,在讲解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普知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学习空气的组成、水的结构、石油的产生等知识时,让学生充分了解保护环境和保护能源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小就形成环保和节约意识。又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和放射性元素时,通过讲解伟大科学家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来让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还学习居里夫人这些伟大科学家勇于创新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培养学生不畏艰险的学习品质。

二、注重化学作业的有效性,提高学习效果

化学作业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作业的效果直接决定学习的效果。要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就必须重视化学作业的有效性,用高效的作业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化学作业的形式很多,有化学计算,也有化学实验和课外的化学问题的探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提高化学作业的有效性,首先是帮助学生认真组做好化学实验。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重视实验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能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同时也能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自2010年江苏省实施中考化学学科实验技能考查以来,每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加大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去认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规律,让学生到实验室完成教材中的八大实验活动等化学作业。对化学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有系统性。我们从开学初就给每个学生一个化学学习档案袋,用于收集学生的作业本、试卷、默写纸、小论文、资料小卡片、探究活动记载表、实验室活动记载表、家庭小实验记载表等。等积累到一段时间之后,让学生整理学习档案袋,很多学生都反映平时做的作业没觉得什么,等整理后就发现原来平时不知不觉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化学知识,有来自课本上的,也有来自课本之外的,还有做实验和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和经验,这对于化学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同时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行为习惯,能促进探究活动顺利进行,使科学素养在探究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化学学习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加强对学生的作业训练既是学习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也是实践训练的过程。布置具有针对性训练的化学作业,让学生在训练中去巩固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可以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效果。注重作业的有效性要从作业的设计做起。对作业的内容和作业的分量要精心设计和安排。在作业量上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业不要太多,但也不能太少,以能达到作业目的为标准。对作业的难度也要适中,一般以中考试题的难度为依据。保证学生既能独立完成作业,又能起到练习巩固提高的效果。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非常注重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化学实验已成为了解化学知识非常重要的手段,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很多知识点的把握就会非常清晰明了,这不但减轻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压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例如氧气的制取方法,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首先要了解制取氧气的步骤,按照要求一步一步操作。实验操作步骤:①按要求把制作氧气的仪器连接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②检查装置的密封性,确保装置是完全密封的,不然制取的氧气就不纯。③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装入试管中,确保试管的清洁度和干湿程度。④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避免试管与其他物品发生碰撞,确保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避免水滴滴在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爆裂,同时还要调节固定试管的高度,以免火焰的热度不够,制取的氧气达不到标准。⑤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⑥收集氧气。⑦实验完毕把导管从水中移出。⑧盖上酒精灯帽,熄灭酒精灯。通过实际操作,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牢固掌握化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化学教学离不开社会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情景,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并把化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例如在学氧化碳和氧气时,学生们不了解二氧化碳可以使人窒息,教师列举有人到地窖取红薯,由于时间太久,结果窒息死亡。这些实实在在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可以给学生敲响警钟,在面对生活中的危险时,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来保护好自己和他人。因此,充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来学习化学,对学生的思维调动和学习激情的调动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四、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在加强实验教学和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发展得更加优秀。

作者:张兴亮 单位:灌云县下车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课堂高效办法浅论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化学课堂的前提

首先,教师应做好自我“充电”工作,不断地学习、探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有渊博的知识,他的授课才会更加有深度、有广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崇敬感。其次,教师应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生活中,教师应多帮助,关心学生,采用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开困惑,克服困难。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不仅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激发,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化学走近学生,让学生爱上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拥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学生刚升入初中,初次接触化学,通常会被化学实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所吸引,而产生化学学习的兴趣。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学生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实验,习以为常之后,若教师再不转变教学方式,学生的兴趣就会慢慢消逝,甚至于被磨灭。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应用化学的实验优势,让化学走近学生,让学生爱上化学。首先,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入一些现象奇特的化学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纸杯烧水、魔棒点火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其次,教师可以有效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一些生活中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如如何有效灭火,胃酸如何治疗,水污染如何防止,如何避免铁生锈等等。这样的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化学兴趣,而且还能凸显化学知识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方法,生成高效化学课堂的基础

1.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的体现和构建,然而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实施,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显得越发重要了,这不仅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而且还对学生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化学实验,还是化学计算,都应具有一定顺序,拥有规律可循的,通常是由表及里,由远及近。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顺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思维能力。

2.开展学生合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团体意识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原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03%,但是地球上改变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特别的多,人和动物的呼吸,各种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等,笔者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探讨一下自己对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看法和观点。学生积极分析,讨论,众说纷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不仅能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团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3.组织分层次的教学活动,力求全体学生的发展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2

(一)乡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影响化学教学质量

化学学科实验性很强,但是由于乡村化学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化学实验并没有在乡村化学教学中得到充分落实,乡村初中缺少专门的化学实验室,化学教师无法进行实验教学,致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不能有效理解与掌握,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能力不强,无法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开阔思维,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乡村化学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方法不合理

由于乡村经济条件有限,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缺少到乡村任教的意愿,大部分形成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改变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信心,学生对化学学习缺少主观能动性,不能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率低下,同时乡村化学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课堂教学进行当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情形,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灵活的应对能力,有效的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够对课堂有合理有效的掌控,一出现事先没有意料的情形就不知所措,直接影响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影响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乡村化学课堂教学当中,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是一味地将化学知识等灌输到学生脑袋当中,而不是侧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应用,注重结论,而不注重结论得出的过程,缺乏钻研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采取根据教材讲教材的方法,而不是以教材为基础对所学知识展开联想,延伸,缺乏创新精神和批判意识,不能够有效的带动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反而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距离感,造成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二、提高乡村初中化学课堂效率对策

(一)加强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化学教学质量

在乡村初中化学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化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或改造化学实验室。化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重视起化学实验对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将化学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提高化学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二)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化学课程效率

在乡村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适应学生的化学学习需要,提高教学方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信心,同时要不断充实化学教师师资力量,促进乡村初中化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和乡村化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高乡村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通过学习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化学注重的是理性思维,更多的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鼓励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和方法,比进行题海战术更加有效,记忆更加深刻,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总结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3

一、营造实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一学科,也是第一次接触化学实验,学生对化学实验有新奇感.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实验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注意使学生不断保持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让学生对化学实验形成良好的印象.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会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该实验有兴趣,会不由自主地去注意教师的讲解,随着教师的指引,提出相关的问题,同时会迫不及待地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如果教师营造实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就能事半功倍.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次化学实验课成功的关键.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趣味性实验,像变魔术一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无色液体混合后变红色、产生漂亮的沉淀等.利用这些有趣的现象,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些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实验效果虽然已知,但是教师在设计实验时,也可设计成探究性实验,先让学生看到有趣的实验结果,再进行探究.在设计实验时,教师要营造一种有趣而新奇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使实验顺利完成.

二、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实验过程是一个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起指导作用,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动手操作情况,并给予指导,对于学生动手操作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来进行解决,使实验能够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要求严谨而仔细.在学生实验前,教师要进行一部分的演示实验,这样学生才能大概知道实验是如何进行的,有个整体的思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控制好自己的实验速度,同时教师要保持实验的正确性,不能出现差错,这样才能向学生传递实验的准确与严谨.在演示实验后,学生才能知道如何动手操作,所以演示实验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实验过程中会进行一定的分组,这时教师要注意安排好每个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及应该完成的任务.组员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任务,所以每个学生都必须动手完成自己的那部分工作,再进一步地了解整个实验步骤.这样,整个组的学生都可以有所进步,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三、加大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实验的过程,而且应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动手完成实验后,学生对实验思路已经有了了解,要想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验,需要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这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第二实验平台.在第二平台上,学生还可以利用学到的实验原理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对不同的实验进行探究,使学生对化学实验有更深的了解.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动手能力也提高了.教师可以适当加大实验的难度,让学生自主地解决实验中的难题.例如,教师可以对实验中反常的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促使学生对实验进行思考.在实验后,教师也可以提出一系列值得探讨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但要注意,所探究的问题不能超出学生的探究能力范围.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总结,实验过程的结束并不是探究的结束,适当的反思总结能发现更多的问题,解决更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创新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份,不仅仅是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实践,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这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究更多的教学方案,让化学实验教学更加完善.

作者:王春霞 单位:江苏南通市小海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五化策略分析

一、实验探究科学化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实验探究,保证实验探究的科学性。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教材中采用燃烧红磷法,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从而产生负压使水进入容器,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但该实验的成功率不高,主要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控制,而且需要利用导管,实验前导管内就有空气存在,实验后又会有部分水滞留在导管内,容易给学生的实验分析造成困扰。曾经有学生这样问道:“老师,导管内空气的体积算不算,回流时导管内的水又算不算?”为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取一支试管,塞上橡皮塞,将余下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细小的橡皮筋标记,将一支吸满水的注射剂插入橡胶塞与试管连通,形成封闭体系;取一粒绿豆般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放入管内后塞紧密封,加热试管使白磷燃烧并振荡,待管内不再产生白烟时逐渐冷却,液面上升至第一个标记处,从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5。改进后的实验一直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成功率高,符合实验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探究实验多进行对比实验,如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我采用的方法是:用两个矿泉水瓶收集满二氧化碳,分别加入等量的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加水的矿泉水瓶瘪了一点,而加氢氧化钠溶液的矿泉水瓶瘪得非常严重,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得出二氧化碳除了溶于水外,还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说服力。

二、实验现象明显化

实验是手段,观察是入门,两者都是获取感性知识的重要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创新使用教材,结合身边的教学资源,创设一些容易观察现象的实验,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如课本上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将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但实验现象不明显。我的做法是:将大试管罩在火焰上方,能明显观察到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同时用橡皮塞塞住试管,防止二氧化碳溢出,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可以发现变浑浊的实验现象很明显。又如在讲分子之间有间隔时,课本上没有采用实验,我补充了两个小实验:用注射器吸入5mL空气,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到体积明显变小,说明气体分子间有间隔;取一根约30cm的玻璃管,一端用打孔器打下的橡皮条封住,先加入约一半容积的水,再用滴管加酒精至满,然后用橡皮条封住玻璃管口,反复倒置几次,管内有气泡产生,聚到上端有一大截空柱,液体体积明显减少,说明液体分子间也有间隔。这种微观内容通过宏观现象进行推理验证释疑的教学方法,学生很感兴趣,印象也很深刻。

三、实验教学微型化、绿色化

实验微型化,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和仪器来获取所需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实验绿色化则是要求减少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实验教学微型化、绿色化,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值得我们积极探索。如课本上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盛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该实验氨水的用量较大(约5mL),实验过程中挥发出大量的氨气,不但刺激眼睛和鼻子,以至于学生产生不良情绪,而且还污染空气。我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取一支试管,将滤纸按试管规格剪好,分成五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滴入3滴酚酞溶液后平放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棉花与滤纸不接触),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几滴浓氨水注射到棉花团上,观察到滴有酚酞的滤纸由试管口至内逐渐出现红色的小圆点,实验结束后注入适量的水溶解氨气,确保氨气不逸出,防止污染环境。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节省了药品,体现了实验教学的绿色化,而且操作简便、快捷,实验现象明显,刺激性气味极小,降低学生对实验的畏惧心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家庭小实验常态化

家庭小实验是学生有效利用厨房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简单的实验,具有取材方便、可操作性强、方法灵活等特点,而且家庭小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方案设计、器材选择、实验操作、现象观察和结果分析等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精心设计合适的家庭小实验,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同时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交流,力争得到家长的配合,给学生提供场所和必要的物质,确保家庭实验常态化开展。如,在玻璃杯中加入小半杯自来水,加入2~3滴洗洁精或肥皂水,用筷子搅拌,通过观察泡沫的多少来区分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在塑料瓶中加入医用双氧水,放入新鲜的土豆条可以制备氧气;在玻璃杯(口径要比鸡蛋大)中倒入大半杯白醋,把鸡蛋放进白醋中,不但能观察到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还能实现鸡蛋的“沉”与“浮”;将食盐和冰按一定比例混合(23g食盐和100g冰混合可以达到零下二十摄氏度),体验冰冷刺骨的感觉,等等。家庭小实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弥补了学校实验教学的不足,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而且贴近实际生活,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到化学的作用,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不衰。

五、总结

总之,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源泉,也是学生养成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等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当前和今后化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积极探索与实践,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作者:杨冬海 单位:海南省海口市秀峰实验学校

第三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学生自主能力培养

一、让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学习也同样如此,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充分的兴趣,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学习初中化学。比如,初中教师在教学化学的实验课堂上,可以将一杯清澈的石灰水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见这样一杯水就会认为是一杯干净的纯净水,这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可以对学生说,有没有学生相信这杯清澈的水可以变成像牛奶一般浑浊。学生们议论纷纷,分别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教师说的情况不可能实现,接着,教师就通过试管向杯子中吹气,杯中原本清澈的水立刻变得十分浑浊。通过这样的实验向学生展现了化学的其妙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要亲自发掘化学中的奥秘,更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二、将初中化学生活化

学习文化知识是为了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化学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化学可以解释生活中出现的很多现象,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提出与生活中紧密相关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感到亲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思考,并通过这些问题做一些化学实验,通过学生之间自己的讨论和研究,得出化学规律,进而更好地掌握好化学的精髓。例如,教师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卫生间的下水道十分的脏,为什么可以用醋来进行清洗呢?”学生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学生可以将这一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回家做这一试验,回家让学生用白醋来清理自己家中卫生间下水道的部分,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亲自看到了污垢被清除掉的全过程,进而结合课本中的知识,通过自己动脑思考,得到了最终的结论。教师将化学中的知识点与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现象与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在学生疑惑不解的时候帮助学生解答难题,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教师要对课本知识了如指掌,并重视教材中的“课外实验”,带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学“大自然中的水”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观察身边与水有关的任何消息和新闻,为学生布置观察身边的水资源的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调查来研究身边的水资源。学生可以去自己居住的小区、工厂、市场、超市等地方做实际的调查活动,根据情况作相应的记录,让学生了解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激发出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通过这样的实践,可以让学生产生如何开发洁净水资源的想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规范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一些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教育水平,也是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就要将课堂实验规范化。首先,教师在化学实验课堂上做化学实验展示的时候,就要为学生提供标准规范的实验操作,要向学生仔细讲述实验的操作过程,应注意的环节,培养学生严谨的精神,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标准的实验操作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不仅可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又可以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自主能力。

五、为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初中时期正是学生充满好奇心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对身边的任何事物都是充满好奇心和兴趣的,特别是那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现象,更能让学生感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有意义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就可以做一些小实验,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又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做清理铁片上的铁锈等等实验。这样的家庭作业,都很简单,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累积,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多参加实践活动,更多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作者:梁静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潭口镇坞埠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认识和体会

一、以课本为主,认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加快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这与当前的新课改的要求是一致的,新课改提出,要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劳动技能。新大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努力积极创造条件,为实验教学做好铺垫。细读新大纲,我们不难发现,演示实验有31项,学生分组实验19个(其中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进来做实验的机会,把实验融入到课堂中。通过这两年的教学,我觉得上好化学第一堂课很重要,面向大多数学生,比如我在《绪言》中做的“魔棒点灯”,很多学生觉得不可思议,他们会问我,“老师可不可以让我们玩一下,充满很大的好奇心。”把“乐思”的理念融入到课堂中。

二、改进课本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一堂好课,没有统一的标准,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上课前,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比如,在讲“分子的性质”时,我先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的品红,静置,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这样学生看到品红在静置的水中慢慢扩散,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起来,主动,积极的学习。在讲授的过程中,我注重从基础的知识开始讲起,慢慢过渡到难点,注重引导学生自己获得化学知识,从而形成深刻印象,构建“乐思,乐学,乐做”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课本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要求。还有,在讲授过程中,不断设疑,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等待学生思考几分钟,我再做解释,这样在不断的设疑和释疑的过程中,不仅使枯燥的化学知识活跃起来,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习惯和态度,以保证学生爱护实验室。除此以外,还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适应时展的需求,是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比如我们要遵守实验室“三不”原则,正确使用化学仪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完成实验报告。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改进课本中的实验,比如,我在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要用碳酸钙而不是碳酸钠?为什么是稀盐酸而不是稀硫酸?我用等质量的碳酸钙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发生反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再用等质量的碳酸钠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发生反应,记录实验结果,这样增加对比实验,让学生一目了然,学到了在实验室中应该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比较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乐于接受新知识。

三、开发家庭实验,挖掘探究能力

家庭实验是课堂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课堂实验延伸到课外,弥补了学校资源的不足和课时不足,更好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新教材一共有13个家庭小实验,平时在教学中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在真实的体验中学好化学,讲述家庭实验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比如,在学习“粗盐的提纯实验”时:“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如何去操作?先除去镁离子还是钙离子?怎样避免混入新的杂质?”学习完本实验后,我布置实验题目给学生,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中的水垢,用自制过滤器联系粗盐的提纯,用锅蒸发盐水制食盐等等。学生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成功了,他们会欢呼雀跃,不成功,我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开展家庭实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了视野,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个性化的品质学好化学。

四、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地位,在实验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特别要重视“三乐”教育,在不断的质疑和释疑中,让学生学好化学知识。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物质及其变化,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当然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任重而道远。

作者:何兆钊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五篇: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现状及对策

一、初中化学实验现状分析

1.对实验改进与实验创新的研究不足

近年来,初中化学新课程对部分实验内容做了一定的修改,而且就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优质示范课比赛和课题研究而言,也折射出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研究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对其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或多或少做了一定的改进,尤其是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方案、交流与反思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体现了新课标下部分教师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观念的转变。但是真正对现行教材中的大多数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并充分运用于教学,仍有一定的差距。

2.实验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学条件亟待改善

落后的经济条件,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相对匮乏的实验条件,成了实验改进与创新发展的瓶颈。“两基”和“普实”验收期间,部分验收的省市例如贵州省,在2009-2010年,政府部门虽已下大力气为全省各中小学添置部分实验仪器和药品,无奈大多数学校实验条件简陋、实验经费依然紧张。一是实验室和实验器材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且各学校每学期对实验经费的投入相对较少,无法满足班级过多和班额过大的学生做分组实验。二是师资力量薄弱,实验员配备极不合理,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实验员。无形中加大了化学教师的工作量,化学教师无力再进行实验探究。据了解,特别是对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学来说,这种现象极为普遍,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本来应当完成的实验都没办法完成,更谈不上对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3.因学段特点而忙于应试忽略实验研究

初中化学这门学科对“六三学制”来说,是初三新开设的,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对全部新知识的掌握,然后进入全面系统的复习迎接中考等,时间相当紧迫。往往都是在3月底至4月初匆忙地结束新课,最后剩下不到2个月的时间进行总复习。有的地方为了赶进度及提高应考成绩,在整个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大幅度地向应试倾斜。甚至违背教学规律要求第一学期期末必须完成全部教学任务,第二学期进行所谓的“备考”。导致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对学生开设分组实验,甚至于教师的演示实验都有敷衍的情况,通过教师讲实验或学生背实验完成,对实验的深层次的探究就更难以实施。

二、实验改进与创新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要具有科学性,不能生搬硬套。对教材中所列举的一些探究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也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还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增补。

2.安全性原则

确保实验的安全是前提,设计和改进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反应使用的原料、反应条件、生成物及操作过程是否安全可靠,尽量避免污染环境和造成人身伤害。例如: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因一氧化碳有剧毒,为避免污染环境和造成人身伤害,实验时,不仅要求通风条件良好,而且还要对尾气进行收集处理。

3.创新性与可行性原则

对实验的设计和创新在实施时切实可行,所选仪器设备及药品在现有条件下能得到满足,确保实验顺利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就不能选用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因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微溶物硫酸钙会附着在未反应的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4.趣味性原则

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探究燃烧与灭火的条件时,增加演示“魔棒点灯”或“烧不坏的手帕”[2]实验等,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燃烧条件,能加深学生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5.绿色化原则

化学实验设计要体现绿色化,尽可能做到原料、过程、产物绿色化。例如,制取少量氧气时,一般常采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且二氧化锰要回收等。

6.简单性与微型化原则

尽量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尽可能少的实验步骤和试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实验,获取最佳的实验效果。例如:做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时,将250ml烧杯换成100ml的烧杯,用一块长度约25cm,宽度与烧杯内径相当的透明玻璃片立在烧杯中间,把烧杯分为两个区域,一边放生日小蜡烛,一边供倾倒二氧化碳,可避免空气快速流动造成的熄灭,不仅二氧化碳用量少,符合环保要求,而且成功率高,现象十分明显。

三、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1.改进与优化并举

将复杂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设计进行优化组合,使实验简单化,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易于学生理解和操作。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主动获取新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验证与探究并举

将教材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演示与探究并举

仁爱版初中化学教材中安排了许多“请你尝试”内容,其中部分实验为教师演示实验,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择部分实验让学生探究,同时,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对一些学生难以完成的部分,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后再操作。在教学中教师注意灵活处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尽可能地发挥实验应有的功能,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课堂与课外并举

坚持以课堂实验探究教学为主,科学规范地组织。同时,认真开展课外活动如家庭小实验、科技小制作、小论文等,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四、结束语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和创新的方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并善于改进和创新,相同的实验,不同的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白显圣 潘国荣 单位:贵州省雷山县第三中学

第六篇:初中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再学习能力探析

1夯实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实验的操作是基于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之下。纵观整个化学课本,化学实验的设置都是在基础知识学习之后。如果学生在实验时手忙脚乱,丢三落四,这样实现再学习是很困难的。因此可以说,掌握基础知识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石,只有掌握全面的化学基础知识才能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游刃有余,才有精力去仔细观察化学实验中的各项状况,才能实现自己的再学习。

2鼓励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培养学生再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试想一下,假如学生在实验时不积极主动,而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按照教师的要求将实验做一遍,那么这样的学生很难会对实验中的各种状况充满好奇,再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一纸空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小组实验友谊竞争赛,比一比谁能从化学实验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热情。

3教师予以正确引导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是学生正确进行化学实验的指路明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他们在初三阶段才接触的新课程,对于其中的一些知识和实验,他们在理解和操作上存在困难,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战胜学习中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化学实验的效率,也才能在化学实验中培养他们的再学习能力。

4总结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4

一直以来,大多数化学老师的中考复习,都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知识到知识,机械的按课本章节知识点顺序复习教材;学生感觉复习知识的枯燥,厌烦情绪浓,复习的效果更是不言而喻。合理的设计复习导学案模式将会引领学生积极思维,更是有效复习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譬如:在酸碱盐的复习中,由于酸碱的化学性质彼此之间相互牵连,关系复杂,而课本是把他们彼此独立开来分节学习,所以每一届学生学了后没法完成酸碱盐的习题。那么复习时我们可以设计导学案从物质分类入手,物质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分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分酸、碱、盐、氧化物。理清酸碱盐及氧化物单质之间反应关系,从而掌握好它们的化学性质,复了知识点的复习,更重要是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更能轻松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抓重点、释疑点专题导学案设计指导

初中化学知识点很零散,特别是第七章酸碱盐,概念、性质、实验特别多,所以在复习时除了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中考要求,在复习导学案中要有侧重点,释疑点的设计,讨论等,然后还要有针对性的专题导学案的设计练习,论讨。这样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然怎样呈现这些问题?怎样排列这些问题?在这些问题会产生哪些课堂生成,教师怎样处理这些生成?哪些方法更能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最后还要预测一下,问题容量是否适中,能否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等。如:在通过树枝状对酸碱盐概念的树立之后,因为本章中考的重点是酸和碱,如果我们像传统方法那样,把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一条条罗列出来,学生会苦不堪言,厌烦情绪陡生;那我们导学案设计不妨新颖点,设计用盐酸作为“探险队员”来一次化学迷宫的探险。这种做法让学生通过走迷宫的游戏活动参与学习,并写出能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知不觉的让学生应用、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学的生动,学的主动,更能体味到成功带来的乐趣。

三、复习导学案设计新颖的学生实验

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心智发展还很不成熟,再加上紧张的中考复习,注意力不可能一直保持高度集中,思维疲劳、厌学等极端情绪都会从出不穷。因此,我们在设计复习导学案时,更要注意在学生思维倦怠时适时地设计能引起他们思维兴趣的活动———学生实验,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譬如:在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新颖的学生实验,将一小块金属钠放进盛有小于三分之一容积的硫酸铜溶液的培养皿中,观察现象;然后探讨为什么钠融成一个火球在液面上游动?蓝色溶液中出现了蓝色沉淀物,甚至有少量的黑固体?却没有红色铜物质生成?从而拓展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三种金属的特殊性!在紧张的中考复习中,巧妙增设有趣的小实验,即锻炼了学生的东搜能力,也感受到亲自动手做实验的喜悦,这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中更能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在观察到新的现象后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思维的灵动性,最终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四、结语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5

通过新颖的、多样化的、具有创意性、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外界的知识需求与学生的认识体系相互冲突的环境,亦或是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的氛围,从而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充满疑问、充满知识的世界中,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从而产生对于知识的探究心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化学知识建立不同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讲“神奇的空气成分”时,教师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实验器材包括一只蜡烛、火柴、一只良好的玻璃罩.实验步骤:取一只蜡烛,将其点燃,可以发现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得很稳定.接下来,用玻璃罩将蜡烛罩起来,可以发现蜡烛的火苗越来越微弱,直至最后,蜡烛完全熄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呢?另外,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例如,人们进入许久没有打开的地窖时,会有眩晕的感觉,并且在这种环境下,火把或者灯火不易燃烧.这一系列的实验与生活现象回顾,可以帮助学生对相关的化学知识产生兴趣、以及对于答案和原理的需求渴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研究调查表明,小组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深层次的思考具有有利影响.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若干的小组,每个小组5人左右(不可过多,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有机会展现自己,充分掌握和理解每一个化学知识点),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的平均水平近乎一致.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并且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提出疑问,再由其他小组或者由教师解答.例如,在讲“氧气的制取”时,教师可以演示利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或者直接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此处以前者为例):首先,将酒精灯、试管、支架、水槽、导管等器材进行连接、固定完好;接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装置连接好(注意此时不要放化学制品),导管插入水槽,将酒精灯点燃,使试管加热,过一段时间,若发现水槽中的导管中有水柱上升,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接着,将氯酸钾以及二氧化锰粉末放入试管,点燃酒精灯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正式进行加热,过一段时间,开始收集氧气,实验结束之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将酒精灯熄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步骤进行思考,并且在小组中进行研究和讨论,通过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总结提出几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另外,也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上讲台将实验完完整整地做一遍,加深学生对于实验以及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态度的转变.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可以对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通过与队友团结协作、共同讨论、研究、最后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的合作精神、团结意识以及分享意识也能得到培养。

三、引导学生总结评估,进行阶段性提高

“吾日三省吾身”是每一位成功者都具备的良好习惯、优秀品质.学生要想将知识掌握到位,也需要阶段性地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反思、评估以及总结,并且对于之前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重温,从而获得新的感悟与理解.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在每一个章节知识学习结束后,教师都应该及时通过化学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于自己、对于自己学习知识的情况进行整体的评估以及总结,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所拥有的优点和缺点,针对自己的不足,通过与小祖成员进行探讨,找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法,取长补短,从而进行阶段性的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一个阶段的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四、结语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6

一、影响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1.师生关系不协调

初中学生对化学课程都很陌生,担心自己无法学好这门课程.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考试的目标,一味地将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这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负担.教师忽视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不同水平,让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就产生了反感抵触的心理,甚至教师的不公平对待也会对学生学习化学产生很大影响,直接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协调,严重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

2.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由于学生对化学的基本知识不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处于被动学习的模式,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化学课堂中.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活动比较少,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培养,课堂学习氛围也相对低沉,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化学水平的提高.

二、改善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1.加强有效沟通,协调师生关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将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就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缩小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沟通,可以建立良好活跃的课堂氛围,也可以让教师从各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并在沟通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沟通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分组讨论、一对一问答、辩论形式等方法.通过沟通,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关系,提升了教学效率.例如,在讲“生活中的酸和碱”时,教师可以采用聊天的方式,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属于酸性或碱性的食物.通过举例,可以自然地引出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判断标准pH,学生在沟通和聊天中轻松地掌握了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2.增加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课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增加化学实验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教师所讲授的相关知识.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参与,才能真正知道化学科目的可信、可行和实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并进行实验提炼,看看能否成功提取二氧化碳.通过实验的操作,引导学生联想是否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制取二氧化碳,学生通过联想课本中关于二氧化碳的生成公式,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并成功制取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在亲身实验中收获了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科学实验的探索精神,也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提高.

3.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开展分层教学

每一个学生接触新科目所能掌握的知识都不一样,教师应该及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在教学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这对于能力好的学生是一个巩固知识的过程,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而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起到了鼓励的作用.

三、总结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沟通交流和合作技巧.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造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加强有效沟通,协调师生关系;增加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兴趣,塑造思维;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开展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化学教学目标.

作者:徐会洋 单位:江苏徐州市第十三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一、引言

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任何学科的教学理念都需要依赖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并进行完善.从教学活动实践中就可以了解到,教学策略的选择对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与众多的学科存在着相互交叉的情况.针对这样一门学科,教师唯有在选择能够充分体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策略,才可以在化学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力、理解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独立性,进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可见,初中化学教师在保证日常的教学任务基础上,研究教学策略,转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可以有效推进新课程.

二、影响教学策略的因素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关于教学策略的选择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经过系统地分析总结,影响初中化学教师教学策略选择的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首先教学观念.教学策略的选择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并且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但是无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教学策略与教学观念,最终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因此,不同教学环节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观念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而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实际的教学中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联系起来.其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最终服务于教学目标,但是教学目标也是教学策略构成因素.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就划分为这么几个,即理论知识、过程与方式、情感与价值.在教学策略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同涵盖这三个教学目标,当然,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选择教学策略.再次,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教学策略而言,其实就是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最后,教学对象.教师教学活动实施的对象是学生,而课堂教学的内容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选取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

三、新课程理念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从前问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就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1.情景化教学策略.

曾经有教育学家就说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情景紧密相连.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应当是情景的具体化,学生可以情景获得相应的知识内容,并在不同的情景中促使学生学习全面的知识内容.而教师采用情景化教学策略,要达到这么几个要求:首先,情景的真实性.情景的真实性是学生学习知识内容最为重要的.教师选择的情景应当从实际生活、自然学科与社会百态中切入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中将知识内容渗入于其中,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其次,情景的针对性.在情景教学中,学生应当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每项活动都是为学习目标而服务的.从这就可以看出,情景教学必须具有方向性.学生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内容后,就会产生不同的成就感.最后,情景的情感性.教师选择的情景贴近实际生活,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种走出来.可以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内容,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内容.而学生学习到知识内容后,就可以熟练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人文教学策略.

从字面上来理解指的就是人的文化与文明,简单来说就是人的社会活动中各种思想与观点.在教师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当然还包括这三方面之间的处理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采用人文教学策略,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教师将历史化学上充满正能量的故事传递给学生,就可以促使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习.这样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会积极面对.

四、结语

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抓住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机会,选择有益于学生学习,教师讲解的教学策略,这对初中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戴俊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第八中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绿色化学理念探究

一、以生活为基准,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对生活有着熟知感,有助于教师做引导.鉴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以学生的生活为基准来讲解化学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关的绿色化学理念,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绿色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和作用,进而产生一定的绿色化学意识,并去宣传、实践这种理念.在生活中,我们最为常见的即是垃圾,尤其,在夏天垃圾对人的生活以及身体产生了很大的危险.笔者则以学生最为常见的垃圾为例,引导学生共同的探讨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学生纷纷提出现在处理垃圾最为常用的方法:回收再利用、焚烧、填埋等.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之上,笔者有意识的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即:首先,需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可利用、不可利用.对于可利用的纸类、塑料等垃圾可进行回收再利用,节能资源;对于不可利用的垃圾要进行分类,其中很多垃圾有着很强的化学性质,诸如:厨房垃圾、建筑垃圾等等,直接填埋会对土壤和水产生影响,对此可以借助化学,诸如:对于特殊的水银类的垃圾可以采取大硫磺粉的方法来将其生成化学反应,形成一定的固体进行卫生处理.这样将绿色化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化学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一定的绿色环保自然意识.

二、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强化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知和了解

问题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导索线,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关键,更是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初中生思维敏捷,对于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对绿色化学进行深入了解,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的同时,形成一定正确的、绿色的科学态度.如:在学习“水的天然循环和水的人工净化”相关教学内容时,笔者有意识地设置这样的开放性问题:第一,你能说出现在不少地区水污染以及水资源枯竭的原因吗;第二,现在超市卖的洗衣粉为什么大部分都是无磷洗衣粉呢?第三,为什么会出现地下水和地下水的不同呢?第四,保护水资源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第五,说说你自己身边水资源的情况.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到化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存在着实用性,是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端正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态度,促使其形成科学的、绿色的观念.

三、开展绿色学实验教学,深化初中化学的绿色教学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更清楚、直接地认识化学原理.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会涉及到化学试剂的使用、化学废物质的出现等问题.对此,笔者尝试开展绿色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根据绿色化学实验原则,(即: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来动手实践,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化学实验进行,而且还需考虑到化学试剂、化学生成物、化学实验后的物质的处理.如:在学习“制取氧气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时,一般使用的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其本身在实验过程中是没有变化的,且二氧化锰对人有着一定的伤害性.对此,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其进行绿色实践?并评比看谁在实验过程中即能够有效完成实验又能够实现绿色环保.学生则纷纷开始探究,有的重复使用二氧化锰;有的则选取颗粒状的二氧化锰;还有的运用沙子、水泥与二氧化锰融合形成一个大的颗粒等等,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整个实验过程都让学生思考、动手实践,对化学药剂进行选择、化学废物进行回收处理等等,久而久之,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绿色化学理念,深化初中化学绿色教学.

四、总结

绿色化学理念是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新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实施绿色化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而且还能够强化学生的自然态度,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绿色观念,从自我开始做绿色低碳生活的实践者.

作者:郑德昌 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合理设计导学方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离不开导学方案的设计.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复习,而没有指定相应的预习目标,使学生的预习变得盲目,缺乏目标,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设置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因素合理设计导学方案,提出一些基本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解决这些问题.根据导学方案,学生知道如何进行预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垫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空气”时,教师应该合理设计导学方案.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我们时刻都生存在有空气的环境下.但是你知道怎样才能够感受到空气的真实存在吗?请举例说明.请举例说明空气中所含的物质.拉瓦锡怎样测定空气成分?请设计简便方法对空气中的氧气加以测定.这样,学生就知道怎样进行这部分的学习,他们根据导学方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了解,并标记一些疑难点,使自己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学习变得更有针对性.由此看来,设计合适的导学方案,能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离开了课堂,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盲目.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很少和学生进行互动,只是一味地讲述,不仅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还会使学生出现听觉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注重通过提问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制取氧气”时,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结构加以优化.“制取氧气”课题涉及“实验室氧气制取方法”、“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以及“分解反应”等内容.其中,“催化剂作用”是一个难点内容.对这部分知识进行预习之后,学生可能仍然会对其中一些知识存在疑惑之处.教师要一边进行氧气制取实验,一边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为了引导学生在观察的时候进行思考,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对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稍微进行加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这样,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思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样离不开课后反思环节.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不太注重进行课后反思,讲完知识点之后,就结束了整个教学环节.事实上,这种做法是不太科学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帮助学生通过反思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学习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化学水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知道怎样进行学习,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原子的构成”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原子的构成”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等学习内容.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反思.为了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加以了解,如“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通过学习课本中的实验内容,你还可以设计其他的实验,或者利用其他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吗?这样,教师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能够使学生强化自我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明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更新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合理设计导学方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其次,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作者:辛道盛 单位:江苏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互动——探究——合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一)情境创设,认知中提升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各种教学的问题情节,只有创设问题情境,才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探讨知识本身,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另外,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还要做到生动直观,外加一些活动演示、多媒体讲解、故事联想等,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就变得相当有趣。如在学习盐在溶解时,根据溶液的酸碱程度不同,溶解的速度如何这一问题,教师不但要进行一定的讲解,还要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利用不同的酸碱度溶液溶解盐,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引诱,思考中培养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知识,教师要明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在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求学生在参照一定资料的情况下,给出一个自己的答案。当然,在学生进行资料的查询时,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负责各种资料的提供,并且在必要时帮助学生选择有用的资料,用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答案。这样,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同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三)合作交流,沟通中答疑解难

在学习中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讨研究,结合小组成员的各种想法和解决思路,拟定出较为准确的解决方案。在这里,合作学习具有以下特征。其一,组成合作小组。为了能够使得合作小组具有灵活性,责任明确,小组成员不易超过5人,如果人数太多,学生就会产生懒惰性,不利于相互之间的探讨和交流。其二,小组成员。由于不同学生程度的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不同,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必须考虑小组成员的安排,如每个小组最好由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组成,这样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相互碰撞和引导,也就有利于问题的突破。在分组时,如果是5人小组,人员安排一般是两个优等生、一个中等生加上两个学困生。

(四)总结归纳,反馈中善作总结

通过各种学习方法学到的知识,学生只有及时对探讨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才能加深对学到的知识的记忆力。因此,教师在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还要不时进行精讲评价,以巩固学生的知识,为学生进行难点的分析,让学生真正解决疑难问题。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互动——探究——合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的路径

(一)因材施教,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对于“互动——探究——合作”的化学教学模式,并不是适用于教学的任何内容,必须有选择地进行运用。与此同时,教学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加上教学方案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有意义的教学方法。另外,有些教学内容适合讲解教学,对于这类教学内容要避免运用探究教学产生的问题。对于教学的主体学生而言,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形成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小组讨论中,积极鼓励那些不善发言的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小组的一员。

(二)创新方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发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教学模式,其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应对新教学理念的适应能力。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全面理解教材内容,精确进行内容分类,制定符合自己教学方案的教学大纲,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已有的教学资源辅助自己的教学。这些教学方案的前提是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方案。另外,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响应新的教学理念,发挥新教学理念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还要熟悉学生的学习特点,尽量配合学生改变教学模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三)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进行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各种教学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探究教学才能顺利实施。但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时候无法满足探究教学所需,就需要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资源利用模式。如在进行探究教学时,学校可以置办一些简单的教学仪器等供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充分利用各种现有的资源作为探究实验的替代品,同时还要根据化学教学涉及的实验对象利用家庭材料进行家庭小实验。总之,要通过各种方法尽量满足学生的探究实验,发挥探究教学的真正作用。

三、结语

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化,尤其是在初中化学创新教学模式的发展需求下,本文尝试通过“互动——探究——合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如何做好化学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水平,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同仁进一步激发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作者:齐福星 高洪霞 单位: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第六篇:初中化学教学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分析

一、传统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讲课而学生在底下听课或者做笔记的单向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的上课模式比较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常常会导致学生对课堂产生倦意而无意去认真听讲.其次,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对课本上的固有知识进行讲述和传授,而很少对课外知识进行拓展,不能联系学生的生活本身,从而会导致学生学是感到很空洞,没有切实的体会,不能有实际的认识.同时,由于化学是一门理科,而理科老师讲课的思维都比较严谨和严肃,而不会去和学生有太多的心灵上的交流,所以传统的化学课堂上都会缺乏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而显得课堂具有一定的压迫和沉闷感,不利于学生放松思维.

二、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方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想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重要的一步.

1.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有趣事例.

由于化学学科严谨的特征,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也显得很严肃,上课内容较为单一,虽然这样严肃的课堂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不敢不认真听讲,但这种紧张又单一的课堂往往会导致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倦,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进入被迫学习的境地.因此,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学会丰富教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有趣的内容来吸引学生.例如,在讲到《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时候,我往往会在正式上课之前以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切入,因为在学生还没接触化学之前,他们的固有观念认为像铁这类金属是不可燃的,而当他们看到了铁在氧气中火星四射地燃烧时,他们固有的观念得到了冲击,从而便会有一探究竟的冲动,这样一来学生上化学课的兴趣就会因为一个实验而变得十分浓厚,这种在化学教学中引入有趣实验的教学方式不但让传统的上课方式得到改变,让上课模式变得新颖化,同时还激发起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发挥学生多元智能的优势,从而有利于他们对化学的学习.

2.改变教学方式,增设课堂上的交流.

除了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还要尝试改变传统教师单方面向学生讲述知识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增设一些活动来活跃课堂并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这些活动包括小组讨论、师生之间的互相问答等等.例如,在我讲到《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时候,我会以生活中的食用盐为例,然后让学生谈谈他们对氯化钠这种盐的认识.通过这种小组讨论的上课方式能很好地利用起学生的智能特点,发挥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3.鼓励和支持学生,提高学生信心.

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到对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保护好他们的自信心,以维护他们的智能水平.特别是在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对学生有过度的责备而要做好安慰和鼓励工作,学生在教师的鼓舞和指引下,便能较好地摆脱考试失利的阴影而重振起信心来,保持住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继而便能有对化学的学习有更大冲劲,为提高他们的化学成绩和利用好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必要前提.

(二)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课外知识的引入

想要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光有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足够的基础知识积累作为保障,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练掌握.除此之外,教师最好还能经常引入一些课外的内容以丰富学生的见识,帮助他们健全自己的知识网络.就拿学生的作业来说,在我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典型习题之外,我还要求学生们自己在课外寻找一些例题独立或者几个人讨论完成,遇到不会做的再来向我询问.通过这种寻找知识和做题经验的积累,学生就能对很多题型有个很好的掌握,当以后在考试中遇到这类题目时便能轻松解决.同时,通过课内课外习题的训练,学生的化学基础也会变得更加扎实,他们对原有的知识懂的多了,才有资本去做一些提升,他们的化学水平才能有质的飞跃.

(三)鼓励学生的质疑和猜想

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们的智能,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质疑,只有学生们能很好地对原本的东西质疑,对未知的领域做出猜想,他们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上才会有前进的方向,要知道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固有知识的灌输往往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他们缺乏相关的创新意识,不利于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活学活用,因此,我们应当要求学生们能活跃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对教师上课所讲的或者是课本上的知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这种提问还能成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一种契机,能将学生的多元智能的特点有效发挥,从而强化他们对化学的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传统的初中化学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应当采取合理措施并加以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才能发挥出他们自身的特性,才能为他们学好和用好化学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刘荣健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缸顾中心校

第七篇: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实践表明,在现阶段中学化学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教学思想较为滞后

由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依旧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并且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方式上以及教学方法上都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依旧应用“灌输式”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且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加无法为学生营销一个良好的和谐课堂氛围,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逐渐放弃化学的学习,这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化学教材难度大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初中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当前的化学教学内容与传统的化学教学内容相比要有较大的难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转变,导致教师在接触新课本的时候,无法及时有效的掌握新课本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更加无法明确教材的培养目标。另外,我国很多农村中学教师的年龄都比较大,他们在新的知识储备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不足,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对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以为的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量,使得初中化学教学课堂的教学意义消失。

(三)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不足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之下,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已经成为新的教学任务。但是,在当前初中化学方面,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对学生考试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完成评价。尽管有很多学校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存在,并且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实验的能力等各个方面作为评价的内容,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这些评价内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严重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四)教学方式单一、不灵活

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教学中,依旧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课堂上只应用一根粉笔、一本教材、一个黑板就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不借助任何教学工具,更加忽视化学教学中实验的作用,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导致学生对化学课堂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并且无法积极的参与到化学课堂当中,常常出现“溜号”的现象,最终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

二、解决初中化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明确了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有一定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如果长期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必将给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的发展留下极大的隐患。

(一)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下,要求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体会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便学生能够主动的而非被动的接受化学知识。另外,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这对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丰富其教学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的去其他学校学习与交流,借鉴其他学校教师教学的方式,以丰富自身的教学头脑。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够提升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授《原子的构成》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课件播放的形式,将原子结构示意图展现给学生,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原子由什么构成?”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对课件的观看,能够直观形象的了解原子的构成,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原子的构成因素等等。应用课件的教学方式教学,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沟通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探讨总结问题的答案,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等。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注重为学生赢下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化学实验课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更好的学习化学。

(三)转变教学评价模式

如今,原有的依靠成绩评价学生以及教师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要确保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水平,转变化学教学的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评价模式一定要注意多元化的融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不应该单单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教师的教课水平上着手,还需要融入学生在日常上课中的表现着手等,确保能够多角度的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的方式、学习化学的能力等,在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的背景之下,对学生展开综合性的评价,从而确保评价模式的有效性。

三、总结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7

1.强化演示实验,理解抽象知识

为了将各种化学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教师可以设计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形象的直观材料,还能吸引学生感官和思维的参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措施的引入,生动直观地演示实验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更具形象化。如:做硫或者磷在空气中燃烧,为避免产物造成空气污染,可用播放视频做这两个实验;讲解如何还原氧化铁中的铁时,可通过动画演示或模型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再现;进行粉尘爆炸实验时,由于存在危险,可用视频形象地展示实验过程,学生既能明白实验原理,有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事实表明:适当的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的印象和理解,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重视分组实验,培养多种能力

分组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分组实验中,获得了实验操作机会,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一定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其具体做法为:实验前师生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实际内容,教师反复研究实验内容,准备好药品和必要的器材,掌握成功的条件,学生精心预习,了解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时做好实验指导,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质疑,要求学生认真合作,探究新知,做好记录;实验后及时反思,剖析实验问题,使实验教学有效高效。

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实验前将学生分组,准备澄清的石灰水和蜡烛,并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然后指导各组学生进行实验,要求他们切下一小块蜡烛,把它放入水中,然后拿出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再让学生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各组描述现象。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鼓励各组学生质疑白烟是什么物质,蜡烛为什么会重新点燃。最后各组汇报实验,总结反思。由此可见,分组实验,学生动脑、动手,边观察边操作,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乐学,教学效果显著。

3.鼓励家庭实验,体会实验乐趣

家庭小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在注重有关的安全教育的前提下,为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化学教师就编入教材中的小实验,可以倡导学生独立完成,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通过上网、向老师咨询、查阅图书杂志等方式收集资料、然后自主设计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数据等。有效的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如:“调查空气质量”“自制简易净水器”“调查家庭用水情况”“酸雨的测量”“化学肥料的使用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等,单靠课内讲授不够具体的、直观,实验需时较长的,均可安排家庭小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亲自观察、记录,然后分析思考,这些小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扩大了学生视野,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验证巩固原有知识,获得新知识。

二、重视实验反思,提升实验作用

为达到实验目的,为了激活教和学智慧,师生必须进行实验反思。做到实验前反思有预见性:预设一些问题,杜绝实验的盲目性;实验中反思有针对性,关注实验细节,彰显实验魅力;实验后反思有全面性:增加探究性练习,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做收集氧气的实验,实验前笔者反复强调收集氧气的正确操作,但实验中仍然有许多学生在加热前已经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内,收集到不纯的氧气,造成后面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不明显。及时反思,设置探究性练习,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来收集氧气,实验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表明:通过层层反思,学生明确并理解实验的做法,养成有目的做实验的习惯,也是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举措。

三、总结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8

概念作为知识的基础,以此为中心点而扩散出所有的化学问题、化学现象、化学应用.在教学中,利用拓展性的范例帮助学生将概念理解的透彻全面,使学生形成准确的判断能力和应用能力,以训练学生睿智的眼光.例如在学习有关“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时,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刻,可以先回顾“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知识回顾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建立铺垫.学生在新知识的探索中,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对两者的对比,诱导学生从概念、元素的形态、性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讨论,最终将学生的讨论进行列表归类,使用对比的方式建立列表,在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一一的对比分析后,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不同,几个不同的角度使学生对概念有了多个方面的延伸,对概念之间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教师还可以采取反问的方式来灵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这样的问题给学生又开了一扇思维的窗口,建立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学生会从中找出特殊的元素来进行验证,氧元素形成的单质有氧气和臭氧两种,虽然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也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是它们是混合物而不能称之为单质,这样使学生更深的理解了单质和化合物都必须是纯净物的前提上.通过这样的列表对比,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全面性.

二、规律探究,迁移性范例归纳总结

五彩缤纷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感觉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其实背后往往有一定的规律存在.教师要善于从中精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实验,诱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灵活的实现思维的迁移和类比,对其中的化学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学习有关“酸的性质”时,就可以以稀硫酸作为典范,来进行猜想和实验验证,通过稀硫酸与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的变色,让学生迁移到酸可以使指示剂变色的通性;回顾实验室制取氢气,让学生了解酸可以与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通过与氧化钙、氢氧化钠的实验,让学生了解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碱反应;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让学生回顾与碳酸钙的反应,从而获得酸与盐反应的规律.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反应,使知识发生迁移,从而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酸的五条通性,然而在具体的通性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特殊性的引导,例如硝酸不能和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由于生成的硫酸钙微溶故不能用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通过这样的知识迁移,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学生可以通过其中的代表来学习一类物质的性质,使得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条理性,能够非常清楚地推导同类但不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三、方法指导,开放性范例合作学习

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点金石,有了一定的方法学生才会在解题时无所畏惧.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自我摸索,精选具有代表性的范例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聚集全班思维之精华,实现对方法的掌握.例如在学习有关“差量法”时,教师就可以建立开放性的习题,组织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新方法的探索和理解直至熟练应用,有这样一道题:利用氢气还原10克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再冷却后称的固体的质量为8.4克,求反应中生成的单质铜有多少克?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讲解差量法,而是鼓励学生利用其它的方法进行求解,有的学生会使用二元一次方程式的方法求解;有的学生会根据铜元素守恒的方法求解;等等学生会想到几种方法,在学生的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的理解其中减少的量就是氧元素的量,而氧元素与铜元素之间的质量比为16∶64,从而利用比例将生成的铜直接求出来,这就是差量法的雏形,学生对这样的思维突破显得非常的兴奋,从而很积极的配合教师的引导,不仅学会了差量法,同时还学会了灵活运用.通过这样开放性的范例,促进了学生相互之间的思维交流,顺利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有规律的化学方法上,使得学生对化学方法的学习透彻、准确、灵活.

四、思想渗透,激励性范例思维突破

一句鼓励三冬暖,挫折、失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要面对的问题,而激励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奋勇向前,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学生遇到思维的障碍处,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和精心讲解,而是要抓住学生思维的突破口,激励学生的深入思考,适时利用点拨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拨开乌云见晴日”.例如在学习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建立了“证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的讨论主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纷纷的开始结合自己的知识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有个小组学生将燃烧的木条放在的汽水瓶口,想通过燃烧的木条熄灭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这时教师的否定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于是可以从侧面进行鼓励,让学生思考自己思维上是否有漏洞,小组成员兴奋的说:“氮气也可以使燃烧的木条熄灭.”一句话提醒了学生实验的不严密性,在学生受挫后,教师就要适时的给予鼓励,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亲切的指导使学生对新的探究充满了信心,及时地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同时深入到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讨上,最终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选择了使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通过这样的激励,使学生不再受思维的限制,可以转而利用别的性质来解决问题,激励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