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微粒观培养策略

初中化学微粒观培养策略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微粒观,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文章首先阐述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微粒观培养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微粒观培养策略,包括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学生深化对微粒观的认识;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微粒观意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直观教学;利用实验教学时化学原理解释清晰化四个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微粒观

最新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将“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列为初中化学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1-2]。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化学观念的养成过程,而化学课程中微粒观作为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内容,是中学化学的核心观念,是学生构建化学学科图景的重要基础,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微粒观的培养为化学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对在初中化学中对学生进行微粒观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从四个教学策略来具体阐述初中化学中对学生微粒观的培养。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微粒观培养的重要性

(一)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在学生初识化学的阶段,将微粒观作为化学教学的一条思路,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扫清化学学习障碍,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首先,在化学学科中,微观与宏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强调化学微粒观的培养,能够培养学生透过宏观现象认识一些自然现象和变化的微观本质的化学思维,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认识和辩证思考的能力。其次,微粒观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强调微粒观的培养,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了解化学符号和化学用语,并帮助学生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

(二)推动化学教学的创新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以微粒观的培养作为化学学科教学的主线之一,一方面将分散的化学知识的教学上升为化学观念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宏观事实和宏观现象;另一方面教师转变教学思路,从微粒观的培养这一思路来进行化学教学,挖掘微粒观的教学资源,这不仅有利于生成新的化学教学点,促进化学课程的创新,还有利于促进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推动化学课程教学的创新。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微粒观培养策略

(一)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学生深化对微粒观的认识

在初中化学微粒观的培养中,以问题为导向来驱动微粒观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化学学习任务,学会用微粒观的方法理解化学知识和化学符号,提升自身的化学核心素养。在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时,首先,教师要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计划,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和微粒观的培养目标来构建相应的教学计划,整合微粒观培养的问题,让学生在微粒观问题培养的导向下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其次,根据微粒观培养的问题为驱动来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要按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教学引导三种途径来层层推进,从而培养学生的微粒观。例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此单元的教学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等。在教学时,教师根据体现“结构─性质─用途”的教学内容关系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案来培养学生的微粒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而性质迥然不同,在进行教学时从它们分子构成不同来分析,即构成的微粒不同来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在进行教学时,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并以设问导入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本章知识点的学习,如“用作制冷剂的干冰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在冶金工业中作还原剂,用于制甲酸钠的物质是什么?”。其次,在具体讲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者分子构成不同时,教师要以社会生活中的用途为载体来进行讲解,从宏观的角度渐进构建微粒观,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导致两者化学性质的不同。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让学生明白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组成宏观物质的微观粒子自身具有一定的结构,并让学生初步理解粒子组成宏观物质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微粒意识

在化学微粒观的培养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有利于彰显化学知识的活力和美感,提高化学的学科魅力;另一方面将化学知识融入情境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消化蕴含于其中的化学微粒观,提高微粒观的培养效果[3]。在创设化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微粒观时,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实例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中激发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社会背景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社会背景下来学习新的化学知识,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例如,在“物质构成的奥妙”的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此单元的学习理解物质构成的微粒,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了解化学式的书写,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构建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来进行化学微粒观的构建。如教师在讲解“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向学生提问:“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一般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来进行,我们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或间接经历的,让学生通过思考这两个问题来获得隐藏在其中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微粒观,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化学微粒观。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直观教学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在化学微粒观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化学中微观世界的化学反应和现象表现出来,不仅能够将化学教学变得更为直观和生动,还能够让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化学反应和化学现象,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教学时,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讲解教学重难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后利用多媒体整合单元化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例如,在“自然界的水”这一单元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此单元的教学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在这一单元微粒观的培养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的呈现力来直观的呈现教学内容,如在讲解电解水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视频演示向学生演示水分子化分成原子,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而水在通电的情况下会发生水解,水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比例是2∶1[4]。化学知识点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将化学知识点中抽象的理论进行放大和反复播放,帮助学生建立生动形象的化学表象,加深分子原子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

(四)利用实验教学,使化学原理解释清晰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微粒观,不仅是化学的学科要求,而且对于帮助学生清晰理解化学的相关原理,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微粒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着重要作用。在利用实验进行化学微粒观的培养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来帮助化学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课本中的微粒观。例如,在“酸和碱”的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此单元的学习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用途和性质,认识酸碱的腐蚀性,并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5]。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向学生提问“稀盐酸和稀硫酸不同的酸组成元素不同,却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为什么?”由此引出在“酸和碱”教学中的化学微粒观教学。其次,教师借助实验教学来讲解酸与碱反应的实质就是H++OH-=H2O,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理解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H+和碱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6]。最后,通过利用实验教学来丰富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种类的认识,让学生从微观的构成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得出酸和碱类物质在构成上的特征,继而建立正确的化学核心概念。

三、结语

化学微粒观是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化学微粒观的建立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挖掘化学教材内容,处理好化学知识和化学微粒观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一定教学手段来渗透化学微粒观教育,帮助学生从微粒观的角度理解化学知识,建立化学知识体系,从化学微粒观的角度解决生活实践问题,最终达到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化学素养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雅倩,韩星,苏毅严.化学微粒观启蒙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8(1):59-61.

[2]张发新.谈“化学微粒观”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J].化学教育,2015(19):8-11.

[3]赵文宇.立足于水的微观认识渗透化学微粒观[J].化学教学,2016(4):37-39.

[4]韩文宗.基于观念整合视角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以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1):3-5.

[5]刘志勇.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微粒观的建立[J].课程教学研究,2013(6):55-57.

[6]陆庭銮.微粒观在化学教学中的巧妙运用:以“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教学难点突破为例[J].化学教育,2015(15):26-28.

作者:吴玉仙 单位:福建三明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