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探索(4篇)

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探索(4篇)

第一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内容摘要】

2015年,我国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本文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对高校的影响,进而结合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高校在“机构、人员、场地、经费”这些方面均存在不足,最后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展望,希望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加大创新创业场地建设和资金投入。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教学改革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对高校的影响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1.创新性。创新性主要是对人才培养的精神层面而言。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形成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为未来创新创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2.创造性。创造性这主要是针对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技术层面而言,还包括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使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流程,注重学生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

3.实践性。通过创业计划书撰写、实践活动开展等,鼓励学生体验创新创业的各个环节,包括创业商机识别能力、财务掌控能力、项目运作能力、高效沟通能力、风险预测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使学生具备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的影响。

1.课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的课程体系提出以下要求:第一,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形成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要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些专业课程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第三,要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实践课程,以创新创业项目为主,对学生创新创业进行针对性指导。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主要体现了技能掌握、就业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体现较少。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

2.教学要求。(1)师资力量。高职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的建设,进行岗前培训、骨干研修、自主创业;同时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人士等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2)教学方式。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首创精神、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因此,高职教师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利用翻转课堂、微课、信息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籍管理。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中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传统的理论学习中投入相对较少。如果沿用传统的高职教育评价体系,将会影响那些积极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的热情。高校要制订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弹性学制等具体措施,支持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对于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应设置以下课程:第一,特色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入学教育等作为“特色教育”列入教学计划,这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依托,进行创业精神的引导。第二,创业类课程与实践。现在跨境电商发展非常迅速,也可以开展适合高职学生创业的课程如《网络营销》《跨境电商实务》等,紧密结合专业教学、技能训练,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同时以创业项目和竞赛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仅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或是专门开设了一门课程名称为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具体教材、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上都没有规定。高校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因而无法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

2.创新创业师资缺乏。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专业教师要积极拓展知识层面,通过专业进修、实验室建设、竞赛指导、创业实践经验分享等方式,担任指导教师。同时,积极聘请企业人士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这对高校的师资提出较高要求。一是高校的专职教师一般承担较多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传统专业方向为主,同时承担各种行政任务、科研建设等,因此不太愿意花费更多时间进入新的教学领域进行拓展学习。尽管有些年轻教师跃跃欲试,但是他们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有限,能否将创新创业知识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传送给学生,有一定困难。二是很多高校的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层次,较难聘请到合格的优秀企业人士。三是高校在兼职教师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例如薪资不具有吸引力、管理制度不严格等,因此企业人士不太愿意花费较多时间进入校园进行课堂讲学。

3.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缺乏。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积极进行创业实践。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弱,自信心不足,很多学生都是带着学一门技能的心理进入高校学习的,他们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时刻叮嘱和指导,创新创业意识相对薄弱。同时,高校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仍以理论知识为主、技能操作为辅。对于弹性学制,很多高校在第三学年允许办理,前提条件是学生要取得就业协议或相关证明。但是学生能否以其他理由办理弹性学制,高校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高校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原因分析。

1.没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服务机构,对教师培训、兼职教师管理负责,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创业平台和资源共享空间。创新创业很多项目需要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团体合作,也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这就需要高校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全面服务和跟踪指导。就现状而言,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具体的管理制度、培训计划等都下放到各个专业进行自行负责,没有专门服务机构进行统一指导和管理。

2.没有专业的指导团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团队一般由以下人员构成:一是项目指导专家组。主要由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并指导过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教师担任。他们对相关创新创业项目的可行性提供专业意见,并负责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定期培训、考核、淘汰制度。二是外联专家组。他们专门负责对外联系和沟通,与有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企业联合开发培训项目。建立地方、高校两级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并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功能。三是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专家组。他们负责研发适合学生特点的培训课程,建设网络培训平台,规划合理的课程体系,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跟踪指导。高校还没有设立专业的指导团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有效开展。

3.没有足够的项目。由于中国的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程度也不同。处于中国东部地区的高校在引进创新创业项目、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基地等方面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但是中国中西部的很多高校在这些方面均落后于东部地区,未提供一定的固定场所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创新创业,企业与地方愿意给高校提供创新实践条件的积极性也不够。

4.没有专项资金。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资金筹集困难、申请手续比较复杂的问题,导致他们积极性受挫。第一,他们缺少创新创业项目启动资金和资源;第二,他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认为政策落地受理部门多、政策兑现时间过长、申请政策支持比较麻烦而放弃注册企业;第三,所在地政府对高校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接入费用和用于创业服务的公共软件等未给予适当财政补贴,他们认为要享受创新创业优惠的政策手续非常繁杂。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展望

(一)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校需要设立明确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具体规定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具体设立相关必修课和选修课,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同时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提高服务水平。

1.指导团队方面。加快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创新创业指导队伍,在职称评聘和优秀教师评选中充分考虑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工作业绩,在同等条件下对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予以优先考虑。在做好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的规划同时,也要注重长期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大多数来自企业,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很强,经验丰富,但是对教育工作不是非常熟悉,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效衔接。

2.学籍管理方面。第一,在成绩评定上,注重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破除“高分低能”利弊。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对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和实践的学生,在评优评先上予以优先考虑。第二,学分管理上,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第三,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使学生灵活运用在校时间,为创新创业提供方便。

(三)增加场地建设和资金投入。

1.场地方面。要建设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平台,进一步健全创新创业工作机构,开辟专用场地,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引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切实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

2.经费投入方面。第一,与政府部门有效沟通。高校要协调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简化创新创业补贴申请和发放程序,切实保障各项服务工作开展所需经费。第二,与社会部门积极合作。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奖励资金,积极支持品学兼优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作者:柳云 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旅游与商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

[2]李伟,胡立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6)

第二篇:高校英语技能竞赛英语教育改革探求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技能竞赛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本文首先对高职英语技能竞赛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分析了在高校英语教育改革中英语技能竞赛所发挥的作用。希望通过分析竞赛的内容形式等,对其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高高校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

英语教学;技能竞赛;教育改革

近些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职英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需要综合能力较强、实践能力较好的高职英语人才。同时,高职英语竞赛也在教学中得到了推广,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英语技能大赛是课程改革成果的展示,同时反过来又促进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需要英语教学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

1.高职英语技能竞赛概述

高职英语技能竞赛,其主要是为了深化高校英语课程改革和全面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笔试、情景交流和职场具体应用为主要形式开展。具体来讲,英语技能竞赛主要分为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其一是笔试环节中的阅读和翻译,其中阅读主要是结合高职中的情景,生词量、难度一般介于英语二级三级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难度系数之间。翻译主要包括英汉互译,其内容一般选自教材中,参赛选手笔试得分计入比赛的总成绩;其二是情景交流。主要形式为连续性问答环节和图片的描述。所选用的图片一般来自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或者是职场中常见的场景图,这个环节主要考察的是参赛选手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以及现场应变能力;其三,职场应用环节。参赛选手随机抽取职场任务并进行表述,主要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汇报表演,最后展示通过合作环节解决问题的成果。这三个环节逐层推进,融会贯通,考察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时代感强、吸引力强的特点。

2.高职英语教育改革中高职英语竞赛的作用分析

2.1能促进英语教学理念的更新。英语技能大赛其目的是展示高职教育改革的成果,展现高校师生的风采,同时,也是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要。教学理念对教学改革有很好的指引作用。当前正处于信息时代,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逐渐在提高,教师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还需要激励学生去思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此外,英语技能竞赛采用的是笔试加口试结合的方法,评估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高职素养。但是目前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在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英语教学理论学习,吸收先进的教研成果,更新教学观念,探索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创新教学。

2.2推动英语课程设置的改进。可以结合英语竞赛的反馈情况,设置不同的专业,在第一学年需开设公共英语课,第二学期开设专业的英语课程,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提升英语教学的专业化程度。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实际英语学习情况,可增设综合类的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将教学中的知识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增强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

2.3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成果与否的关键所在,教学质量的优劣首先体现在教学的设计方面。高职英语技能竞赛中其笔试部分和职场情景应用等,各个环节都与学生的高职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侧重以高职能力为主题的设计,将高职标准作为英语教学计划、课件之多等蓝本,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中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具体实践中,英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或者具体情境,模仿真实的比赛环节,鼓励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4-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在课堂进行情景模拟,现场英语表演等,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处理信息、团结合作等能力。如职场情境模拟教学中,鼓励学生分组进行演示,并对演示效果做出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发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思维。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2.4变革教学内容。市场经济是出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技能英语人才,也需要与时俱进,追求革新。这对英语教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技能大赛所涉及的内容多,形式多,且与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从实际来看,高校所选用的教材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内容。

2.5带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技能大赛考量的是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如交际能力、语言能力、高职素养等。高职英语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累积、不断坚持的过程。一些高校英语课时相对较少,这种情形下需要鼓励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还需要自主学习应用。可通过网络、远程教学等平台,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需求,利用课外时间学习英语,同时还可以了解高职发展新动态、了解国外的社会文化等。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高职英语技能大赛创设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高职英语技能大赛的发展,也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英语技能大赛可以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模式创新、课程内容的革新等方面,对英语教学改革起到良性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为学生的高职发展创造更有利的优势。

作者:兰岚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润.技能竞赛对高职基础英语教学的启示[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5:3.

[2]李慧.论职业英语竞赛对技校英语教学的启示与促进[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5:6.

[3]陈亦琼.技能竞赛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启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7(11):58-60.

[4]吴颖.英语口语技能竞赛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5,23(09):67-68.

第三篇:高校财务管理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

创新创业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其将如何深入融合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也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阐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改革措施。

关键词:

创新创业;财务管理;改革

基金项目:

2016年天津市教委重点立项调研课题,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模式研究,编号:JWDY-20161019。

当前,为了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出台相关一系列的支持政策。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一定要深刻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结合专业自身特点适应这一最新要求,立足学校实际,大力开展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在不断深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支持平台,不断地挖掘本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本文结合所属调研课题资料的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财务管理专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途径。

一、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概述

1、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自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设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个性的人才,目的是以研究、教育、模拟演练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从而为其从事商业、企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和广泛的推广,形成了相对规范的、有应用价值的教育模式。

2、专业教育内涵

专业教育(又可称专门教育),即在通识教育的学习基础上,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以在某一特定领域达到特定水准的教育。专业教育的特点是与学生的未来实际工作有对接性。专业教育设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各个专业以专业教育为主,其发展规范,体系完善,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型人才。

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侧重于在教学全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品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根据上述的特点证明,创新创业教育完全可以融入到现有的专业教育过程中,以专业教育中的基础理论知识为载体,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渗透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这种互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必将达到高等教育的最理想的效果。

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

1、高校缺乏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

当前,还有好多高校不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将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分隔,单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所谓的企业家和创业者的教育,属于就业指导范畴内。其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选修了创新创业课程,流于形式,未从根本上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2、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动力和勇气

首先,学生对创新创业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其缺少详细的认知,导致参与各种层次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其次,财务管理专业学习研究成果特点多为智力成果,相对缺少产品创新等硬件支持;再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一般都是财务、营销等辅助任务,彰显的决策力度小。上述因素均加大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难度。

3、高校缺乏专职师资队伍

高校要想培养出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就需要有跨学科的知识和实践技能作为有力支撑。当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内部专业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科研能力,但缺乏来自企业的工作实践和财务管理工作经历,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短板;二是高校内部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来自行政部门,其讲授大部分属于课本内容,没有真正的创业实践与管理经验。

4、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体系脱节

当前,许多高校并没有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也没有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结合。这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相脱节的现状,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地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中。即使有的高校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却不能结合财务管理专业自身的专业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往往缺乏针对性,出现过于理论化、程序化的硬伤。

5、落实不到位,模式构建不系统

在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教育部等相关部委以及各地方政府纷纷了多项扶持和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但是受到固有思想观念的限制和束缚,具体实施有一定的难度,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仍未真正融入到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当中,尚未形成高校教育教学综合性改革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全新模式。

6、创新创业教育大环境需要不断提升

当前,仍然存在部分因素制约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比如社会创业环境的不稳定、高校自身教学体系的不完善、学生家长们对此概念的缺失等等,这些不利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速度,所以亟需全社会各方面重视双创教育,促进高校双创教育大力发展。

三、推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措施

1、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

(1)增加创业管理类课程。创业管理类课程可在本专业的第1—2学期设置,此设置可以使学生们在大学学习一开始就树立创新创业的理念,可以课堂讲授、案例探讨、创业风暴等多种教学形式开展创业管理类课程,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们在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其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其进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2)理论教育教学融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财务管理专业特色课程如财务管理、项目评估与管理、投资决策、财务分析等中增设与之能融合的创新创业实际案例,由此学生们可以将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相关案例中,做到学有所用。这种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升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们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水平。(3)开设综合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本专业可以组织具有创新创业训练性质的综合型实验。比如:企业经营实战演练、商务谈判、企业策划、ERP沙盘模拟、ERP管理软件实训等等,上述这些综合性实验训练项目对激发学生们创新创业的热情、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2、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必须转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才能进一步强化学生们的财务管理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比如:课上推行思维启发式、课堂小组讨论式、实景参与式;课下推行师生交流式、理论与实践探究式等,通过课上和课下双重教学方式的全新改变,增强学生们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水平。

3、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构建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全面体验各个岗位的业务流程及业务内容,从而提高学生们财务管理的综合能力和综合能力素质。

4、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标准考核体系

(1)更新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以及评价标准。考核方式由以往侧重对单纯理论知识内容的考核转变为注重对学生能力素质和创新创业因素等方面的考核;考核内容可重点选取能够激发学生们创新创业意识、激情,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内容;评价标准应融入双创因素的评价体系指标。(2)强化融入创新创业能力因素的综合素质考核。在常规性考核学生们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强化其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考核。利用全新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们提高自身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协作精神等,以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地发展。

5、创建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通道

(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双创的实践平台。首先,开辟专属于本专业学生双创的开放性实验室,在已有的双创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校内的创新创业市场,开展市场化运作社团活动和项目化运作社会实践活动;其次,利用班团、社团组织、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组织、学校大创中心等,大力开展本专业双创项目的研讨、双创心理训练以及双创活动模拟实践等活动。上述以校内资源作为实践载体的方式有效地锻炼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2)以财务管理专业学科竞赛、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开拓多样化的创新创业资源。例如,可以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本专业学生的创业竞赛、模拟创业实践,充分展示学生们的双创成果,在指导教师的推荐下打造出相对成熟的双创项目和双创团队。

6、打造强有力的专兼职双师队伍

搞好财务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配置合理的双师队伍。应注重提升校内师资力量的同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校外兼职教师的有利资源。校内教师队伍负责为本专业学生讲授创新创业课程,并指导学生们模拟实践活动等;校外兼职教师可以聘请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亲临现场为学生们做专题报告和讲座,同时对学生们创新创业模拟实践活动进行针对性的高效指导。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深入融合到专业教育过程中,通过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标准考核体系、创建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通道、打造强有力的专兼职双师队伍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培养出本专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高水平人才。

作者:刘悦 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淼:“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

[3]吴明涛、张彦明、王玉翠、付会霞: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

[4]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育,2013(2).

[5]苏贵影、田永超、杨欣、刘江: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7).

第四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思考

摘要:

应用型高校是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创新创业教育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实践平台搭建等各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高校应当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完备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体系。

关键词:

应用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B28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2015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特别是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凸显出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地方应用型高校是以技术和技能教育为主,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四年制本科教育。合理开展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推进创新思维培育和开展创业能力锻炼,让毕业生成为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个性的人才,可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减缓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人生价值,推动地方经济提质增效、结构升级转型发挥重要作用。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面向区域性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尤为重要,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受到了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实践平台、资金短缺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首先,薄弱的师资力量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师本身并没有创新创业的教育背景和实践经验,成立创新创业课程后,临时的理论知识的补充不能够满足日常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学过程中更多倾向于理论知识传授,学生即使自己有创业的想法也无法得到老师们科学的指导和引导,这样的师资力量无法达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要求。其次,课程体系建设的不科学不完善。随着各项创新创业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地方高校都开始建立本校的创业创新课程,但是课程体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可能成功于一朝一夕,仅仅依托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是不够的,且该类课程授课时间相对集中,并没有根据大学生学习历程,从大一到大四开展全程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再次,缺乏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很多高校也在校园内搭建了一些创新实践平台,提供了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但是仅仅依托学校自身,不管是实践规模还是在学生中宣传的范围都相对狭窄,参加的人数也局限于少数创业积极分子,大部分想要参加的同学缺少参与机会和参与途径,无法把课堂上学到的创业知识在创业实践中转化为创新能力。创业实践平台的局限性,一方面影响了学生们创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制约着学校创业创新课程的健全和发展。大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其运行,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这种不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资金投入也不积极。没有政策制度的保障和资金的投入,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也停滞不前。

二、以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意识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方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必须整合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配合共同努力。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特点。

1.综合性。

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引导学生掌握全面的基础知识,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是一个综合性教育,设计的知识和技能往往不能为一个学院或系部所具备。

2.开放性。

创新创业教育如果只认为是教育本身,那是非常片面的,这个课程除了具有知识性的特点外,还有很强的开放性,它不仅仅局限于课程,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它跟多的是学生和社会,学生和企业,学校和社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相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支持,同时它的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实践性。

理论来源于实践。让学生投身于创业的实践中并取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这是创新创业的根本目的。因此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基础上,更多的是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议

1.打破院系班级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藩篱,建立起顶层设计和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资源全面整合的制度体系。

首先,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整合学校资源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机构。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工作方案的执行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创新学籍管理改革,制定相关文件制度,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帮助处理好创业与学业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强各学院之间,各高校之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联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发展来整合全社会的资源,不断创新教育教学课程和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打造师资来源多元化的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师资力量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专任教师、产业界资深专家、政府官员、优秀校友等不同领域的人士均可加入教学团队。成立符合本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专门负责教师培训,教材编排和课程设置,将专业教师和社会创业人士结合起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和教育体系。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安排一定数量行业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3.建立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各专业结合实际,围绕核心专业课程对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以融合创新创业教育。首先,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等普及课程为依托,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其次,实现个性化授课和指导,打破大锅饭,针对不同的兴趣和想法的学生实行专门指导和教学,让学生走进企业在实践中锻炼能力,聘请创业成功者走进校园办讲座,谈经验,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创业指导,组织各类专题讲座、论坛、沙龙等活动,介绍国家财税政策、创业优惠政策、知识产权知识等,辅导大学生运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熟悉市场经济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管理水平和资金运作能力。

4.加强实践平台建设

随着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重视,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也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创新创业园区,进行基地式建设。由于成立时间短,园区硬件设施、软件配备、运行方式等还不成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校内创新创业园区建设,在学校拨款外通过政府、企业、校友募捐的做法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园区基础的硬件设施和相关仪器设备。其次,保护学生创业热情的同时,要有规范的制度保障项目顺利成长。再次,对项目要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全程深入跟踪指导。

5.做好服务工作

构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园区内整合工商、税务、银行等机构,形成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提供政府职能部门的零距离零收费服务,建立快速办事的绿色通道。搭建中介服务体系。积极面向社会为园区项目引入风险投资,解决创新创业项目资金问题。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地方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这对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基地的高校是一个机遇也是挑战,必须紧密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实际,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支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作者:胡耀文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士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J].2011年第9期

[2]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创新与创业教育[J].2014年2月

[3]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教育研究[J].2013年第12期

[4]郝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