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的《食用菌栽培》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的《食用菌栽培》教学改革

摘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对于适应我国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促进人才培养等都是有益的。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在《食用菌栽培》课程中的教学改革,从而有效解决课程标准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契合不够紧密、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覆盖不够全面、资源形式不够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计未能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问题。食用菌的生产目前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以《食用菌栽培》课程为例,通过优化教学整体设计、改进教学方法等,将创新创业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打造宽广就业平台,拓展就业岗位,是进一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有效对接的途径和办法。本文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改革;食用菌栽培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全国高校响应教育部要求,纷纷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组建创新创业团队。通过多年建设,高职院校已形成了多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组建了各层次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涌现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案例。然而,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多以公共选修课或通识课程,或者是讲座、课外活动等的形式单独设置,课程内容大多是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结合的较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着眼于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摸索出一套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如何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创新创业融入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创新是创新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创业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需要,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开拓型人才为目标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在《食用菌栽培》课程中的教学改革,从而有效解决课程标准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契合不够紧密、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覆盖不够全面、资源形式不够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计未能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问题将有重要意义。此外,食用菌的生产目前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产业,[2]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打造宽广的就业平台,拓展就业岗位。通过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总体设计等教学文件的编制,食用菌栽培创新实训室的内涵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与运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有机对接的途径和办法。《食用菌栽培》课程作为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经过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入教学所形成的教改方案一旦推广,可在园艺技术专业产生持久而重要的影响。

二、课程基本情况

《食用菌栽培》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园艺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种类和生物学特点,掌握食用菌制种和栽培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备进行食用菌制种、栽培管理的基本技能,满足从事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岗位对该类知识的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食用菌品种形态、生物学特点,能进行食用菌各级菌种的制备,能根据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生产管理,能从事食用菌加工及相关工作。

三、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一)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职业能力目标,本课程设置食用菌品种的鉴别、食用菌菌种生产、食用菌栽培管理、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保鲜与加工等5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包括多项任务,将具体学习内容融入到每个具体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最后还有课程综合实训。通过任务的实施过程和综合实训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的训练。

(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结合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在《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方法的选择,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这种学习方法的形成。

2.正确把握《食用菌栽培》课程的特点

《食用菌栽培》课程是与生产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应结合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密切注意实际生产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同时,该课程又是实践操作要求较多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中强调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和实训技能提升

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力求以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为度,结合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实践技能的训练上,以适应食用菌生产管理为底线,能力塑造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以生产过程为导向

在学生能力训练过程中,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采取资料查阅→教师讲授→实际演示→学生演练→过程记录→结果评估→总结提高→意见反馈的模式。

(三)课程目标、内容制定

经过行业、企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结合创新创业的教学教育理念,课程最终确定了食用菌品种的鉴别、食用菌菌种生产、食用菌栽培管理、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保鲜与加工等5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包括多项任务,将具体学习内容融入到每个具体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最后还有课程综合实训。通过任务的实施过程和综合实训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的训练,在课程目标和内容制定中融入创新创业教学理念。[3]

四、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教学方法改革

1.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以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探索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方法,由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实践让学生具备本课程相关知识和相应职业能力。根据生产实际工作过程,结合具体的工作任务,整合课程内容,并将每个学习情境里的大任务细分为若干个小任务。让学生每6~8人分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模拟的实际工作,随着课程情境的渐进开展逐一完成项目的任务,当课程结束之际,各小组也就完成了各自选定的食用菌栽培生产管理的完整过程。

2.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不断启发,学生自己总结答案;对于学生理解难度大的问题,采取互相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言,教师综合学生意见总结,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针对学习问题加以引导。当学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后,改为后提问题法和学生归纳总结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3.“项目驱动”教学法

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重构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的职业教育理念,以现场教学和技能训练为主,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技术实践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借鉴国际经验和行业标准,进一步加强学生技能训练能力,提高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知识能力,综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4]

4.增加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

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课程教学的关键。要重视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训,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即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又联系生产实际,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本课程是实践性操作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相结合,缩小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产之间的差距,也能将课堂所学灵活应用到生产实际中,为学生将来走创业之路奠定了基础,并为以后有所创新做了引导。[5]校内实训基地全天对学生开放,通过实验、实训、实操、实岗的顺序保证学生由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到熟练掌握生产技能,并反复进行技能锻炼,达到和生产需要零距离。

5.专题报告(论文)课外实践

以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借鉴国际经验和行业标准,可以通过专题报告(论文)课外实践内容,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以及自己的专业方向,分小组或自己独立选题。整个流程为:查找文献资料→阅读文献资料→选题→教师检查、认可选题→整理归纳资料→制作演示汇报文稿或撰写论文→汇报讲演、答辩或交教师修改论文→教师点评引导。从而,多方面综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6.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提高直观度,使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获得更直接的图文信息,把抽象呆板的理论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最新生产动态引入教学内容,有效地缓解了教学内容增加,学时减少的矛盾。利用网络进行课外指导和答疑,开通新的师生交流渠道。

(二)教材编写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参照菌类园艺工的相关职业标准进行编写,应充分体现以岗位任务引领、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活动项目组织教学内容。立足陕西及周边省市食用菌行业的生产实际,立足于国内食用菌行业发展现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行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通过参观调研、技能训练、撰写总结报告、顶岗实习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与生产一体化,最终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并应为教师留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的空间。

(三)教学评价改革

在教学评价中应该改变以往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方式,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的评价与实践学习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其中,实践学习的评价以实验、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实训成果质量情况以及实验、实习报告为依据。通过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总体设计等教学文件的编制,食用菌栽培创新实训室的内涵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与运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有机对接的途径和办法。其中,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是在理论教学中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结合提问、讨论、自学,以及学生设计并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产品等多种方式,达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学生的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和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从中央到教育系统,全面、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共识。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借鉴国际经验和行业标准,建设高职教育理念突出、契合国家创新创业文件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食用菌栽培》课程中,形成一套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案,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出发,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着眼于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课程教学需要准确定位,并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和教材建设方面进行不断实践和探索,力求摸索出一套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模式。

作者:强磊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