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受助生诚信教育分析

高校受助生诚信教育分析

摘要: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法律对公民的要求。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不诚信现象不同程度地在社会时有发生。本文针对高校受助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探寻解决高校受助生的诚信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受助生;贫困生;诚信教育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我国教育逐步步入大众化的阶段,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高校受助生特指受到国家经济资助的贫困生。为了保证任何一个贫困生都有学上,国家出台了相关的举措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如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励志奖学金、学费减免、火车票补贴等,这些措施极大地帮助解决了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上的困难。然而,部分学生在获得国家、社会的帮助时,诚信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贫困生诚信意识缺失,导致资助分配不合理、不公平,浪费严重,这些有悖于国家资助的初衷,受助贫困生诚信缺失问题是高校资助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对高校受助贫困生进行诚信教育,提高其诚信意识,是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1诚信缺失的表现

1.1贫困申请时故意夸大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指导意见》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等文件的要求,高校贫困生审核主要依据生源地民政部门开具的家庭情况调查表。这张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调查表是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证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这些材料的真实性有待商榷。高校在贫困情况认定摸底时,通过班级同学谈话及学生本人谈话,时有发现民政部门开具的证明和学生本人讲述的困难程度有所不同,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有些夸大。贫困浮夸虽不普遍,但它的存在会产生极其明显的消极影响,会挤兑真正困难学生的资源,破坏了高校评优评先的公正性。

1.2勤工助学时消极怠工

为了解决贫困生在校生活的困难,现行各高校为贫困生都开设有勤工助学岗。岗位以工资不是十分高的普惠性为主,包括服务性和劳务性的工作,这些工作一方面可帮助学生解决经济上的难题,另一方面也可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但是,部分学生一心只想着工作报酬,对工作责任和工作义务轻视,经常找各种理由敷衍工作;有的学生一心想着校外的大千世界,对工作消极懈怠,每次都是在考核临近时急急忙忙对工作大扫除;有的学生金钱至上,对勤工助学工作挑三检四,对老师争取的岗位讲困难、摆条件,工作不积极配合完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对工作岗位事先不积极了解,另一方面是学生诚信理念欠缺,影响工作的顺利完成,还有就是学生的金钱至上观,眼里只有钱。

1.3经费使用时信用缺失

国家设立助学金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上的困难的。但很多学生在拿到助学金后第一时间不是用于基本生活,而且用来买时尚手机、名牌电脑、化妆品。更有甚者,甚至用来请客吃饭,摆阔显江湖义气。不可否认,学生是社会的一部分,极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享乐主义至上,部分人为了金钱做出各种违法行为,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在校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模糊,对诚信意识模糊不清。但是国家助学金不应该是用来挥霍的,这样国家助学金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也侵害了真正贫困生使用国家助学金的权益。

2诚信缺失的原因

2.1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由原来的积贫积弱的闭关锁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各处功能各异的商品在中国呈现,世界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在中国人民面前展现。随之而来的西方的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享乐主义也开始影响中国人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价值观,特别是价值观还未定型的青少年极易受到这些不良观念的影响。如果诚实守信,讲信用不能得到应有的利益,而失信、坑蒙拐骗偷反而能得到现时的利益,那么诚信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人们也会对诚信避而远之。而且,中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逐步建立中。青少年处在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不良现象极易使得青少年价值观发生错位,使大学生滋生不讲诚信的问题。

2.2家庭教育的不重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启蒙教育很大部分起源于父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价值观的形成很大部分与父母是密切相关的,诚信品德的养成与父母的模范作用是分不开的。然而,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只重视智育,忽视孩子的德育。从小开始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但是对孩子的德育不重视。对于德育能躲就躲,躲不开时就草草了事,没有把德育真正重视起来。很多贫困生的家庭条件相对贫困,父母忙碌于生活,无暇关注孩子的德育,把德育全交给应试教育的学校。有些贫困家庭的父母,贪图小利,他们的贫困造假等不诚信的行为,这些孩子都看在眼里,也给孩子做了一个反面榜样,导致孩子在价值观的形成时对于诚信不知所措。

2.3监督管理的不健全

现在国家对诚信建设已足够重视,国家的诚信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诚信的基础建设和诚信评价机制还比较薄弱,急需加强。很多高校也在积极尝试建立诚信评价机制,但因诚信评价指标不明确,反而使诚信评价机制与道德评价混为一团,从而在执行过程中效果甚微。因为没有完善的评价机制,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监督机制建立也较为困难,没有监督机制处罚机制也变得软弱无力。现在的监督主要是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有些讲真话守信用的学生失去了受助的机会,有些编假话的学生反而受到资助,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养成。

3诚信教育的具体策略

高校受助学生出现不诚信的行为一方面是与社会大环境以及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有关,另一方面是与受助生内在诚信意识淡漠有关。对高校受助生进行诚信教育,笔者认为应该内外结合,同时发力。

3.1营造诚信和谐的校园环境

诚信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墨子说言不信者,行不果;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报告指出,高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可见,从古至今,我国人民对德育都是十分重视的。因此高校要把诚信教育这一项道德养成的工作当作一份重要的工作开抓,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首先,将诚信教育纳入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中。可在新生入学、考试前期、评奖评优前等关键时间点开展诚信教育主体活动,讲解诚信教育的相关法律条文,加深学生的诚信认识;也可在课堂上,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进行诚信教育。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可开设微信公众号、网络论坛等学生经常触碰的网络平台,通过这些平台一方面国家、学校的政策,宣传诚信典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另一方面可通过学生的网络发言,了解学生的情况及对相关事情的看法。再次,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学生乐于参加的校园文化活动,将诚信教育融入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诚信理念。

3.2完善高校诚信约束机制

高校受助学生诚信欠缺很大一部分与约束机制不健全有关。约束机制不健全让本该诚实守信的学生极其容易忽视自己的诚信建设。完善约束机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受助学生的动态贫困档案。贫困生档案要包括学生的重要的基本信息(如学习成绩、个人品行、老师评价等)。贫困生档案要实事求是,具有教育性与可操作性,以及动态性。家庭情况贫困生不能大学开学时建一次档案就结束了,学校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对于家庭条件好转的学生及时删除,对于家庭有变故的学生名单要及时补充。其次,要对受助学生的诚信表现及时奖惩。学校可以通过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及时了解受助学生的诚信实际情况。对于恶意虚报贫困、受助经费滥用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对于这些学生要给予相应的惩罚,必要时可以将其情况写入档案,以惩戒不诚信的行为;对于合理使用经费,有较好的诚信表现的学生可以在评奖评优方面予以倾斜,以奖励这些学生的诚信行为。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可给高校国家助学金的评审营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可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

3.3加强自我诚信教育

学生本人是学校诚信教育的主体,也是社会诚信的直接感受者。学校加强诚信教育,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学生的自我主动性必须发挥出来。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工作,也是现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诚信知识,培养自我诚信意识,是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学生在加强自我诚信教育时,不能将诚信只是嘴上说说就了事,要多读圣人先贤的诚信名言、古往今来国内外的诚信故事、撰写诚信文章,从而全面透彻理解诚信的要义。要真正明白诚信的重要性,把诚信纳入到自己的行动中。对比诚信行为给个人、社会带来的巨大积极影响,不诚信行为给个人、社会带来的巨大消级影响,从而从心底里明白讲诚信的重要意义,并将诚信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每天对自己的行为反省,发现自己不诚信的地方及时告诫自己不能再出现。只有在理论上不断加深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完善自己对诚信的认识;在行动上将诚信落到实处,每天反省,不断加强自我诚信,这样学生个人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讲诚信,做一个诚信好青年。总之,加强高校受助生的诚信教育,解决高校受助生的诚信问题,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另一方面要学生加强自我诚信教育,从而内、外结合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完善学生的诚信行动。学校要将诚信教育的理论宣传和学生的实际行动相结合,不可只是关注对学生的理论教育,忽视了学生行动的表现。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给普通同学树立良好的榜样。加强对高校受助生的感恩教育。在资助工作中,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从而给学生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受资助平台。

参考文献

[1]徐明磊,吴正龙,吴昊.高校贫困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65-166.

[2]王成富.高校资助视域下贫困生诚信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5,12.

[3]曹楠楠.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诚信问题及对策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6(1):130-133.

[4]韦国善.高职高专贫困生诚信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2):61-62.

[5]陈志远.对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诚信教育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7):122-123.

作者:高雨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