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施工作总结范例6篇

高校施工作总结

高校施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校基建项目;基建现场代表;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7-0153-02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加,各高校纷纷修建新校区,在新区建设的过程中,一般由学校基建部门专门负责新区的建设,在此过程中,每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均由基建现场代表(以下简称现场代表)代表学校来管理,特别是在项目的实施阶段现场代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现场代表可以给学校带来建设进度快、投资少,建设成果明显等效益。本人结合本校及自身实际总结几点,就如何当好高校基建现场代表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与同仁们探讨。

一、弄清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的特点

我国工程建设程序将工程建设全过程分为7个过程,即7个阶段,包括项目建设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工作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项目后评价阶段,不同行业略有差别。高校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一般都包含了上述7个阶段,管理的主体是其基建部门,管理的时间范畴自项目立项开始至项目竣工交付使用而结束。在学校的建设过程中,一般会有多个基建项目同时上马,一个现场代表负责其中的一个或两个项目,其工作会涉及该项目的每一个阶段,但主要工作是在建设实施及竣工验收阶段。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大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承发包模式――平行承包模式(图1所示)即建设单位(业主)将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设备和材料采购的任务分别发包给多个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设备材料供应厂商,并分别与各承包商签订合同。虽然这种承包模式有利于择优选择承包商、控制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但同时也增大了组织管理和协调的工作量,工程造价控制难度也加大了。这种模式下,现场代表的工作量及难度相应地加

大了,同时现场代表的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找准目标,准确定位

基于高校基建项目的特点,现场代表首先要认识自己:现场代表是学校派驻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负责人,隶属基建部门管理,负责工程现场学校方的日常管理及现场工作安排协调。然后是找准目标:我们的目标就是保证工程质量、确保该工程项目的安全、控制工程成本。最后,围绕这三个目标,给自己准确地定位,这样我们就会清楚自己的主要工作有:(1)根据学校批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审核、确认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监督控制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进度,确保工程项目按计划进度完成;(2)根据合同的约定、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严格监督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参加组织工程项目检查验收,组织进行材料设备进场检查验收,对工程质量负完全责任;(3)根据学校批准的工程项目总施工预算书,严格监督控制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参加工程现场的经济签证、技术核定单、认价单的审查确认,确保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4)负责组织参加现场施工协调会议,审核监理工程师现场会议记录、工程项目管理报告和其他文件资料;(5)负责进行现场合同管理,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确保合同履约完成,协调处理合同实施执行过程中的纠纷、索赔等事宜;(6)负责学校、监理工程师、承包商之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管理事宜;(7)负责协调解决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设计、施工问题以及现场的涉外关系;(8)负责组织现场项目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协调安排各专业工程师的现场配合工作,

完成现场施工日志的准确记录;(9)负责工程项目竣工至保修期满时间段内的工程保修管理和协调工作。

三、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一)现场代表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素质

1.政治素质:现场代表在项目的实施阶段是以代表学校的特殊身份,在行使权利和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在此情况下,现场代表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及基建部门的管理制度,廉洁奉公、为人正直,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

2.业务素质:源于工程施工管理涉及建设工程专业、经济、政策、法律、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现场代表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要成为一名好的现场代表,本人认为应该是具备“∏”型知识结构的人才,至少要精通两门以上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具备广博的相关知识。同时,随着知识的飞速更新,现场代表还应不断地及时地吸取相关知识。

(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工程施工过程是一个由理想变成现实即由图纸转变成实体工程的过程。在此期间,施工进度计划表、合同、施工图纸等事先设计、约定、制定好的文件将指导施工全过程,因此,现场代表的工作也就是不断熟悉图纸、合同、文件,不断落实完成工作计划,监督质量、确保安全,控制成本的过程。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般情况下,现场代表一天的工作流程为:落实、完成当天的工作计划――进一步熟悉施工设计图纸,掌握了解现场各项工作的施工完成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监督处理协调现场各项工作――对当天工作进行小结,填写工作日志。阶段性(一般为一周或一月)的工作流程:总结本阶段的工程施工情况,编制本阶段工程完成情况统计报表,编制下阶段的工程计划安排――准备协调解决相关的设计、施工问题――安排下阶段的其他专业工程师的工作;填写本阶段工作考核表,报工程管理部及工程总监进行考核。总的来说,现场代表应勤下工地、做好工作日志,勤查图纸、文件,善于总结。

(三)把握好角色,搞好各方关系,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在中国,管理学说中存在“关系”一说,关系好了,办事情也就顺利,否则将一事无成。在一个工程项目中涉及有校方、施工方(常常是总承包、分包单位)、材料供应商、监理、质检机构、安全消防检测机构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其中,校方和施工方的关系尤为重要,在工程项目动态管理过程中,双方要在遵照设计、遵守规程和规范的基础上达到共识,以此为准则共同努力搞好规程质量,形成监督、帮助、促进的协作关系。现场代表在实施监督的同时,对施工方在施工中的实际困难应给予热情的帮助,不能袖手旁观,对施工的技术难点要当好参谋给予支持。在各种关系中,现场代表有可能要随时转换角色:代表校方的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服务者角色、协调者的角色……准确把握好角色,及时转换角色,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作为代表校方的角色一定要经常下工地,盯在现场,监督施工单位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对照实际进度情况提出调整意见,确定支付资金数额。凡事想在前面,责任定在前头,对原则问题,决不能手下留情。当然,也要扮好其他角色:在监理施工质量的同时,也要协调施工、设计、计划、监理、使用单位等各方以及土建、水暖、电器等各专业的关系,组织、参加各方协调会,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出现重大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做好现场工作记录。

(四)相互学习,善于总结,不断进步

在学校的建设过程中,现场代表之间要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以更好地搞好学校建设。在修建学生公寓的时候我们有这样相互交流学习的例子:在用膨胀珍珠岩和水泥做屋顶保温层时,第四学生公寓的施工队为图方便省事,将膨胀珍珠岩和水泥铺平了,直接冲水,结果导致保温层下大量积水,保温层也被破坏而返工。然而,第一学生公寓的施工对则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操作,工程质量得到了保证。各个学生公寓的现场代表通过相互交流到现场参观学习,在其他学生公寓施工的过程中严格监督,确保了工程质量。

学校的基础建设不会一蹴而就,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去总结,同时也有很多教训值得我们汲取。本人所在的学校,从1999年开始修建学校新区至今已完成各类建筑50余座,在此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以至学校的大楼越建越好。比如:我们在修建学校一期配电中心时,设计图纸中疏忽了值班室和控制室布局的合理及人性化,导致建成后使用单位值班人员值班环境较差,职能部门多次提出意见。在设计二期中心配电室时,我们向设计单位提出了该问题,同时征求使用单位意见,二期中心配电室建成后,受到用户的好评。又如,在修建学校体育馆时,由于经验不足,致使材料供应不及时,工期延后。在随后修建的第二教学大楼过程中,我们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网络计划,制定出了材料购置计划,使得第二教学大楼提前竣工。

在现场管理的实践中,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深感做现场代表难,做好现场代表更难。但是,我们实践中不断总结、进步,提高自我,为奉献给学校满意的精品工程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卓甫,谈飞,张云宁,等.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1).

[2]刘伊生.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4[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高校施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校总会计师可持续发展有效性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内容也已不局限于单纯地对财政拨款进行核算管理,大部分院校经营性资产比例逐年提高,财务管理难度和风险也在增加。但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改革较缓,学校对财务的战略重视程度不足,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高教事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两种:规模较大的高校由副校长分管财务和其他部分工作,规模较小的高校则由校长直接管理财务和其他部分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负面作用是学校宏观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工作不到位。作为分管财务工作的校长或副校长大多为非财务或经济专业管理人才,对财务工作的理解程度有限,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很难从学校层面重视财务工作。笔者认为,现行管理体制随着高校业务的扩大已不能完全适应高校的进一步发展,财务工作必将作为战略工作来重视,高校对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也需要重新认识,财务机制的改革迫在眉睫。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称“《纲要》”)及《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征求意见稿)》,为了完善教育经费监管机构职能、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水平,完善教育体制改革,将在高等学校由试行到逐步推行总会计师制度,笔者探讨了有效实施总会计师制度的途径,以期对实际工作提供较强的理论支持,促进教育事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二、高校总会计师制度作用

(一)宏观管理作用 (1)实施总会计师制度是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多年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各高校自主管理成熟化程度大大提高,国家对其也由直接管理向间接指导逐步转化。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等。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相关管理制度,以提供监督和管理依据,并引导高校健全管理体制,为高教事业的更高层次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仍以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为主,实施经济干预制度,各重大经济事项实行严格审批、层层把关,政府在整个过程中承担了相当大的决策风险,而各级政府由于管理院校较多,微观了解有限,容易形成千校一面,不利于各院校的特色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化,高等院校的自主管理权将逐渐扩大,实施总会计师专门人才负责制度,正确履行各项经济管理职能,是高校自主管理下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从直接管理转为监督为主的改革要求,是教育事业特色化发展的经济基础保障。(2)实施总会计师制度是对国家投资资金高效使用的制度保证,是对纳税人权利的维护和负责,是节约办学的有力支持。我国的公办高等教育主体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仍然是全民所有制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仍以政府投入为主,自筹为辅。从举办者(政府)角度出发,希望所投资金能够有效使用,充分发挥经济效益,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或超越预期效果。而使用者则冲动性较强,从大量国企倒闭的经验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资金的使用者成本控制较差,甚至不乏存在大量低效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实行总会计师连带责任后,通过追责制度可大大降低资金铺张浪费的几率,在进行预算时,总会计师也可从财务角度分析资金的使用效果,在具体运作中从学校宏观面协调各部门关系,监督资金使用,保证国家资金能够切实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维护纳税人权益。(3)实施总会计师制度是降低国家监控成本、提高管理效果的有力手段。我国政府部门为了强化教育资金管理,维护财经制度,通过财政、教育、审计等部门进行多级管理、多级监督,并在具体监督执行中大量甚至重复聘请第三方机构实行外部监督和审计,努力减少职务经济犯罪,控制教育成本,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整个过程,可谓煞费苦心。为了提高高校资金管理和运行水平,实行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强化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中的安全性,国家相继在《总会计师条例》、《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和制度中三令五申要求具备条件的高校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协助校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务工作。根据《纲要》“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由政府委派。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和经费使用全过程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这一制度,总会计师代表的是政府和国家利益,工作内容不局限于资金管理,而是扩充到对经济事项的审计和监督,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主体单位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结合的一致性,通过制度设计大大降低了国家宏观监控成本,保证了经济安全。

(二)微观管理作用 (1)实施总会计师制度是高校扩张后健全专业化管理领导队伍的必然选择,是健全高校管理体制、实施专业化管理的必然。我国高等学校经过多年发展,其资产规模和年可使用资金数量较大,职工人数和在校生数量较多。据对陕西省2009年具有本科招生资格的32所公办高校进行统计,除升格较晚的商洛学院、安康学院和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艺术类院校外,学生人数均超过一万人,教职工人数均超过或接近一千人,年可使用资金达上亿元人民币,其中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等几所“211工程”重点大学学生人数均超过两万五千人,教职工人数均超过2400人,年可使用资金在2亿元人民币以上。如何对学校庞大的资金和各类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并使国有资产持续增长、不流失,保证教学和科研的优良环境,是对高校高层管理人员的重大挑战。现阶段,大多高校是由一名副校长或校长直接负责财务工作,而任职者多为学术性人才,并身兼数职,并非财务管理专业人员,很难保证财务工作的高效运行。在此方面,可以借鉴公司制企业管理模式,由相关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协助校长管理财务工作,充当高校这一事业组织的CFO,健全专业化管理团队,优化领导班子,避免出现重大经济决策失误和经济管理漏洞,提升高校的经济管理水平,确保我国高校事业的长期发展。(2)实施总会计师制度是办学体制多样化的保证,是高校经济管理工作多元化的要求。根据《纲要》第四十二条及五十七条,在进行办学体制改革时,将加大行业、企业办学力量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进入教学领域,并提出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另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或科研与生产力相结合等工作的推进,校办产业、校企联合等的蓬勃发展,高校经济管理工作的范畴大大拓宽,难度也大大增加。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从内容的相似性上可分为:一是教学、科研方面的经济管理,该部分是学校的主体工作,主要为合理分配资金,保证重点项目建设,维持日常运转,提高办学质量;二是后勤服务经济管理工作,是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证,在学校的扩张期占据了资金支出的绝大部分,包括各种设备的购置、教学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教职工生活的后期服务等等,由于我国高校在近年来进行大幅扩张,这部分支出对学校资金风险影响较大;三是资金的筹集,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两部分,自筹资金的来源决定了资金使用成本的大小;四是校办产业和对外投资的管理,该部分近年来发展较快。对这些多元化的经济工作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高校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高校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后由其代表学校对企业进行财务监控,维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校办产业的经济效益,以更好地为高校教学服务。近年来,我国高校在经济管理方面付出的教训太多太大:高校的盲目扩张形成大量的贷款难以偿还,负债率过高;高校对校办产业和对外投资的管理失误造成大量资金浪费,甚至相关企业破产倒闭,如云大科技的破产退市;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积极性等等。因此,让具有高素质复合型能力的总会计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协助校长进行科学决策就显得十分必要。(3)实施总会计师制度是强化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资金效益的需要,是提升经费费用和资产管理水平的需要。《纲要》出台总会计师制度的初衷之一,是由于公办高校资产负债率过高,贷款风险太大,资金使用效益较低等。长期以来,高等院校的资金使用流程往往为定项目后直接融资、投资,大多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缺乏从资金使用效果上进行科学评价,对财务风险没有充分认识,财务部门俨然成为出纳科。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要追求成本控制,并从长期稳定发展方面进行资金筹集及使用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实行总会计师制度后,要求总会计师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参与制定学校各项经济规划和重大决策,提高经济效益,从全局把握学校资源的综合配置,真正做到增收节支,维护国家利益和全民利益。

三、高校总会计师制度有效性分析

(一)定位准确权责适当,合理重整组织结构根据《纲要》中“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由政府委派”以及《总会计师条例》中“总会计师单位行政领导成员,协助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工作,直接对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负责”等相关规定,高校总会计师是受政府委派的高校行政领导人员,一方面代表国家及政府对高校实施外部财务监控,以规范和约束高校的经济行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全民利益。另一方面,总会计师作为高校的高层管理人员,主导单位的财务运行系统,参与本单位的重大经营决策,对财务战略和资源管理、理财以及控制负责,是高校持续发展的稳定器。设置总会计师后,高校的组织结构图及职能定位可参见(图1)。总会计师由政府委派,对主管部门和校长负责,上行关系一方面接受教育及人事等上级部门指导、监督,并向其进行汇报工作,另一方面接受校长的直接领导。下行直接管理部门包括财务、固定资产管理等处室,也可将后勤、基建等使用资金较大、影响范围较广的国有资产维护和建设部门划为其管理,以便更好的规划高校经济工作,有效配置资源,保证学校的资金和国有资产安全。横向上主要协调与上级管理部门、校长、书记、副校长及相关二级部门负责人等的关系。对于高校总会计师而言,高校并非以盈利为目的,但依然要强调办学效益,对资金使用要精打细算,并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按照教学规律办事,提高对社会服务效益。

(二)以制度作为推行保障,彻实有效实施总会计师制度 从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实施《总会计师条例》至今,我国高等学校中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寥寥无几,对资金管理及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并未作为战略和重点工作来做,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经费使用未形成有效评价监督体系,以至于多数高校形成巨额不良贷款,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彻实实施总会计师制度,一方面需要从上至下,从教育主管部门到教育主体单位充分认识实行该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总会计师制度对学校长期发展的推动作用和保障作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作为学校体制改革的重点来抓。另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建立或完善相关制度,保证总会计师制度有效推行,并为具体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这些制度包括国家财政部门相关法规和教育管理部门的指导性规章以及各高校具体的实施办法,重点是对《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进行修订,充分体现企业与事业单位管理并重,结合国情发展,与时俱进,推动高校会计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促进高校经济环境的建设。为了防止具体推行中流于形式,在制度的制定中应明确总会计师的地位和权限,避免总会计师成为新的“财务处长”,停留在执行层面,应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职责、保障推行,以制度保障权利,推进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三)保证总会计师独立性,促进会计信息质量建设 总会计师的工作内容包括财务内控机制的建设、重大财务事项的监管、会计业务的总体控制等等,并按照财经制度要求参与相关财务部门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聘任。总会计师的工作职责决定了总会计师在处理工作时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做到客观、公正、公允、独立判断,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及经济监督的有效性。要保证总会计师的独立性,总会计师的任命权及直接管理权应归高校的所有者,即按照相关制度高校的总会计师应由高校主管单位进行委派和监督管理,由高校内部委员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议进行履职评议,并接受校长的直接领导,如此才能保证总会计师履行职责的独立性,彻实维护国家、教师及出资人的利益平衡。另外,在职位设置上,不再设置与总会计师相重叠的副校长,并避免设置副总会计师。根据我国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职位重叠,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权限不明,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而副总会计师既不是行政领导成员,进不了决策层,也不是财务部门负责人,处于上下两难位置,造成人才浪费,甚至产生权利争夺矛盾,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选才优才才能保障,适才才能发展 总会计师在高校的决策和管理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是单位主要管理人员,承担着经济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工作,能否有效履行这些职能一方面需外部制度作为保障,另一方面还需自身素质作为基础,要求能够高瞻远瞩,胸怀全局、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关于总会计师的素质能力主要包括:(1)道德素养。作为一名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明礼诚信、不谋私利、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关心群众,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能够正确处理好国家、学校和职工利益,能够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性,并严于律己,公正廉洁。(2)专业素质。要求其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熟悉相关业务流程,具有会计、税法、经济学、管理学、法律、财政金融、战略规划等相关专业知识并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3)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组织、指挥与控制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等。对于总会计师队伍的建设,可以资格认证制度的形式促进职业化发展,发挥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行业管理职能,完善总会计师师认证及行业准入、继续教育等相关制度,培养和选拔适合高校发展的职业总会计师人才,将政府委派和外部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吸引合适的优秀人才。

(五)放权与监督并重,规范总会计师制度总会计师作为经济工作的总负责人和财务工程的实施者,为了保证其能够有效履行职责,必须享有较广的实施权力和监督、惩罚与制止权,但也须做好权力制约工作,防止权力过大或滥用权力。对于总会计师,如上文组织结构图,其由政府委派,接受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的双重领导与监督,工作方法和结果也受校内审计监察部门的审查和监督。根据《纲要》要求,总会计师实行政府委派,在实施时也可建立定期轮换机制,根据一定时期的工作业绩,将合格的总会计师在各高校甚至跨行业进行轮换,防止群体犯罪,降低协同违法几率,也有利于提高总会计师工作能力,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在制度设计中,也可考虑让其定期向教职工汇报工作,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为政府、校长和全体职工负责,为学校长期稳定发展服务。另外,建立总会计师行业协会督察机制,加强会计事务所外部监督,以社会的力量促进总会计师个人的管理,防止职务犯罪。

有效实施总会计师制度无论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或是对高校体制改革建设上,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财务效率的有力保证。如何保证该制度的有效性必须从多方面考虑和完善,从制度的建设完善到人才的自我管理,从集权分权到监督,从实施的组织结构再造到职位关系的协调,均需环环紧扣,环环并重,才能达到实施该制度的初衷,和促进我国高教体系的发展。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深化研究”(项目编号:2010JK035)及“高职高专院校可持续发展下的财务管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0JC01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德育》2010年第8期。

[2]孙幼飞:《(征求意见稿)初探》,《财会通讯(上)》2010年第7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财务与会计》2010年第11期。

[4]岳凤霞:《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探讨》,《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年第7期。

[5]金云美:《从高校还贷财务危机看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迫切性》,《发展研究》2007年第6期。

[6]韩波、张国华、张彬:《高校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必要性及框架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高校施工作总结范文3

Abstract: School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follows the performance distribution system based on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which can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goal of the university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ale, quality, structure and benefit of universities.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in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s in the work and explores the way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university management system by objectives.

关键词: 高校目标管理;校院两级管理;实践

Key words: college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university and school two-level management;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089-02

0 引言

高校目标管理工作是依据国家规定的方针策略及教育管理目标,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实际现状,确定高校的总体目标,然后通过目标的逐层分解,使各单位和人员的目标与责任相结合,也使学校的总目标得以有序实现。因此,加强对高校目标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内容安排如下:首先分析了高校目标管理工作的主要特征,然后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目标管理工作的实践情况为例,介绍了该工作的开展状况,最后针对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提出了几点思考,就如何稳步推进高校的目标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究。

1 高校目标管理工作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高校目标管理是高校管理者根据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高校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分解成学校各单位或个人目标,形成有机的目标链,并通过目标对所有单位和个人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高校目标管理既具有目标管理的一般特征,又受到高校组织的制约。与企业目标管理相比,高校目标管理在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体现出高校目标管理独到的特征和价值取向[1]。

1.1 管理主体与客体的辩证性 高校目标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和客体分别为学校和各级单位(或个人),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的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一方面,主体对客体的政策和目标牵引并制约着客体的发展方向和成果;另一方面,客体高效地完成目标任务也对主体总目标的达成起到推动作用,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管理主体与客体互相制约却又相互依存。

1.2 任务目标的权威性与多元化 目标的制定是高校目标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只有一个,各级单位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围绕整体目标来进行,这就是任务目标的权威性。而多元化是指总目标可以分解成各个方面的分目标,或者可以用不同的指标项来量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总目标的权威确定性和一致性为前提,实行各项目标的分解是高校目标管理的一大特点,有利于充分发挥目标管理在高校科学管理中的可行性和优势性。

1.3 执行过程的协调性和保障性 主客体辩证法决定了高校目标管理工作必然是上下一致,全员参与。在工作的执行过程中,目标任务既要分工明确,又要互相沟通合作。从任务分工、合作的角度而言,就是要把各项任务目标分解到各级单位(如院、系、课题组等等)以及各位教职员工,需多个单位共同完成的工作目标,要明确合作关系,由牵头单位主动协调,协助单位积极配合。从执行过程的系统保障性来看,学校各级各层应为目标实施工作做好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对各单位目标的实施进行全程化的跟踪、指导、协调和监督,保证目标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2 高校目标管理的实践

根据董泽芳教授早在2009年对中南地区75所高校关于目标管理工作的调研情况显示,正在实施目标管理的院校占比42.7%[2]。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高校实施目标管理工作,如同济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江苏省内如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也都在目标管理工作的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3] [4]。但仍有部分学校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实际成效并不理想,甚至部分院校实施后终止目标管理工作[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过理论学习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2013年起开展目标管理工作。首先尝试实践的是学院的目标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2015年度学院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来看,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院目标管理工作共计627项,其中500余项取得显性进展,完成率高达82%,基本完成了2015年学校主要工作及学校“十二五”规划目标。在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了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学校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1 总体概况 为了加强目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目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目标管理工作办公室。学院目标管理工作的总体推进情况如图1所示,由目标管理工作办公室牵头,组织核心职能部门拟定各学院本年度的工作目标,经学院意见反馈和职能部门审定后汇总形成各学院的目标任务书,并最终签订;每年9月,组织各学院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查,提交自查报告;年终学校主要依据签订的目标任务书对各学院进行考核,目标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各学院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结合学院自评、群众测评和部门评价的考评结果,讨论确定各学院年度考核成绩。

2.2 学院目标管理指标体系 遵从导向性、发展性、科学性、协同性的制定原则,学院目标任务由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外部资源争取及管理等部分构成。建立了学院目标管理指标体系,总分为100分,其中基础性工作任务60分,发展性工作任务40分。基础性工作任务是所有学院本年度均需要完成的基本工作内容,是学院年度考核合格的基本要求;发展性工作任务分为显示性工作任务和标志性工作任务,以定量考核为主。其中,完成显示性工作任务是学院年度考核良好的基本要求,标志性工作任务是学院年度考核优秀的基本要求。发展性工作任务考核各指标项的绝对增量(当年增量)与相对增量(相对于前三年平均值的增量)。

3 高校目标管理的思考

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年度学院目标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我们认为贯彻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几个方面:目标制定要具有合理性,目标实施要具有实效性,目标考核要具有科学性,总结反馈要具有适时性。

3.1 合理制定目标 合理制定目标是高校目标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目标管理工作依据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 “一提三优”工程(二期)实施方案和学校年度重点工作,结合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根据各学院前三年相关工作的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学院目标,充分调动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2 有效实施目标 有效实施目标是高校目标管理成功的保证。制定目标是为了实现目标,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程度如何,与目标实施的有效性休戚相关。根据学校要求,各学院对目标管理的政策进行了宣贯,对目标任务书进行了分解,将学院要发展传递到师生要发展。学校层面,年内组织了自查工作,努力构建咨询指导有方、监控督察得力、调整纠偏及时的过程管理体系。

3.3 科学考核目标 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科学考核目标是高校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首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考核工作有主管部门参与的业务评分,有广大师生员工参与的满意度测评,还有校领导参与的综合评价,呈现了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其次,考核指标根据年初签订的目标任务书而定,虽然考核的方面相同,但考核的具体指标各异,做到了相对客观。再次,在考核上学校采取了定量考核和多元定性测评相结合的方法,且均具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

3.4 适时反馈目标 总结反馈为学校管理层与单位、部门和个人之间提供了一个更为正式的沟通机会,有利于协助单位、部门和个人进一步了解自身工作情况,提升成绩。为提高管理的渗透力和工作效率,目标反馈要因情而适。因而,学校将及时反馈考核结果,按时兑现考核奖惩,及时指出改进方向,使目标管理这一手段更好地起到推进工作的作用。

综上可见,高校的目标管理工作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循环系统,通过目标的逐层分解,使各单位和人员的目标与责任相结合,权利和利益得以量化,强化了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使学校的总目标有序实现。目标管理在高校科学发展和长远进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的实践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我校的目标管理工作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成效,目标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实践和完善,以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泽芳,张继平.高校目标管理的主要特征及实施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38-44.

[2]董泽芳,何青,熊德明.关于75所高校目标管理实施现状的调研[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15-21.

[3]陶静茹.高校目标管理的实践探索――以河海大学为例[J].职业时空,2012,12:55-57.

高校施工作总结范文4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中发[2004]20号)精神,根据《中共丹江口市教育委员会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丹江口市经贸科技学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属教育系统第二批参学范围。目前,学校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即教师支部和行政后勤支部,共有党员35名,其中在职教师党员32名,离退休教师党员3名。丹江口市经贸科技学校是省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肩负着我市职业教育的重任。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丹江口市经贸科技学校党总支按照市委、教育局党委先教办的具体部署,依照《实施方案》,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创建人民满意学校结合起来,逐步推进,层层落实 ,已完成整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对照先进性教育活动考核表,逐项自查,逐条打分,自查得分为98.5分。现将我校党员先进性教育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动员阶段(满分20分,自查实得分20分)

(一)动员准备

1、制定实施方案。依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和《中共丹江口市教育委员会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中共丹江口市经贸科技学校党总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方案》,此方案于9月5日上报教育局先进办并获准实施。

2、成立了“保先”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领导,扎实开展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学校党总支及时成立了以教育局副局长、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汪敬清为组长的保先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督查组和后勤组。

3、召开动员大会。经过充分准备,9月9日下午,学校党总支在行政楼三楼召开了全校党员大会。动员大会邀请了市委督查组领导和教育局领导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动员会上新老党员代表作了表态发言。会后,向每一位党员分发了学习资料和读书笔记。

(二)学习培训

1、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学校党总支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创建人民满意学校结合起来,逐步推进,层层落实,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等方式,每个党员学习时间都在40学时以上,学习笔记都在15000字以上。

2、撰写心得体会。结合学习和工作,每位党员都及时撰写了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学习体会要求工整书写,不能打印。

3、办起了高规格的学习专栏。学校在校园文化长廊最醒目位置开办起了“先进性学习专栏”,将30名党员的照片、个人简介和学习心得体会张贴于宣传橱窗内,并配有刊头、前言和理论文章。

(三)主题讨论

学校分教师支部和行政后勤支部,分别开展了先进性标准大讨论活动。行政后勤支部围绕“新时期教师党员先进性标准”进行了讨论;教师支部围绕“五个先”的标准进行了讨论。

(四)阶段总结

学校先进办及时总结第一阶段先进性教育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了活动资料,并加强了宣传力度,在“丹江口党建网”上发表了《老党员的保先情》,在《丹江教育》上发表《丹江口市经贸科技学校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八坚持”》,完成了宣传任务,并及时做好了阶段总结。

二、分析评议阶段。(满分35分,自查实得分34.5分)

(一)征求意见

1、广泛征求外部意见。学校向社会各界人士发放问卷调查表20份,收回10份,收回率50%;向学生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表50份,收回31份,回收率62%。

2、广泛征求内部意见。学校分别召开了教师代表座谈会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向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表20份,收回15份,回收率75%;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40份,收回27份,回收率68%。

3、梳理意见。经过认真梳理,归纳形成了对学校工作意见和建议四个方面共计22条。

(二)交心谈心。按照“交心谈心”的要求,认真开展了交心谈心活动。校党总支书记汪敬清分别与校级领导逐一进行了谈心,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相互间进行了交心谈心活动,班子成员与教师党员、教师党员之间也分别开展了谈心活动。通过谈心,提高了认识,找准了问题。

(三)积极撰写党性分析材料。为写出高质量的党性分析材料,学校先进办将党性分析材料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写法用书面形式,分发给每位党员,严格按要求撰写,党员的分析材料不论是格式还是内容,都符合要求,查摆问题准确,原因分析透彻,整改措施可行。

(四)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学校分2个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出党员个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五)通报评议情况。结合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每位党员进行了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在全体党员会上进行通报。

(六)进行阶段总结。学校先进办及时将第二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将相关材料报呈教育局先进办,我校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市电视台进行了宣传,缺少1次宣传扣0.5分。

三、整改提高阶段(满分45分,自查实得分44分)

(一)制定整改方案。结合自查和民主评议工作,学校制定了较完备的整改方案。方案对归纳的22个问题逐一落实责任人和整改措施,边整、边改、边提高;党员制定有个人整改方案。

(二)整改见成效。本着边整、边改的原则,学校对查找出的问题,立即成立专班,落实责任人和整改措施,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学生食堂实行教师、领导陪餐制,延长工作时间,增多花色品种,改善了服务态度等,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三)公布整改情况。通过全体党员会议,将学校领导班子集体整改方案和党员个人的整改方案进行了公布。

(四)进行阶段总结。

1、呈报阶段总结材料。及时按要求向教育局报呈了第三阶段的材料和阶段总结、整改方案和整改情况。

2、宣传任务。先进办向有关媒体投送了宣传稿件,但未被采用,扣1分。

3、及时进行了阶段总结。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将第三阶段情况进行了总结和表彰。

(五)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对整个先进性活动的总结,建立起先进性专门教育活动档案资料,建立起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如学校已实行校领导带班值日制度,校园安全24小时巡查制度,党员联系人制度等。

(六)群众满意度高。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分发党员民意测评表,测评表分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表明党员的群众满意率均达90%以上。

总之,丹江口市经贸科技学校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按照市委、教育局党委的部署,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围绕中心,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切实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今后,我们将以先进性教育为长期目标,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将丹江口市经贸科技学校办成真正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舒心”的人民满意的学校。

高校施工作总结范文5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编制上海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全面回顾总结“*”上海教育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规划“*”上海教育发展新格局,编制《上海教育事业“*”规划和2020年发展纲要(讨论稿)》。下半年在完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大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向市人大、市政协以及市政府其他部门和各区县征求意见,年底完成定稿工作。

二、统筹规划,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

1、积极推进“幼儿园建设工程”。为改善办园条件,提高本市幼儿园达标率,下半年加大“园园通”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信息化程度。

继续推进婴幼儿早期教育。认真做好国家哲学社会“*”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和发展》的总结及应用推广工作,推进本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与指导工作。制订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装备标准。

2、全面完成“加强初中建设工程”。年内全面完成本市“加强初中建设工程”,认真做好193所重点建设初中的经验总结工作,汇编成果展示集;召开上海市“加强初中建设工程”总结表彰会,对出色完成“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的区县、学校和优秀校长进行表彰奖励;完成对区县“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督导验收和回访工作,促进初中教育持续发展。

3、积极开展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验。按照教育部部署,认真开展素质教育调研工作,及时完成调研报告并报送教育部。总结素质教育实验校开展教育改革实验的成功经验,加强素质教育实验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建立学校开展素质教育项目实验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小学和初中的内涵建设和持续发展,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4、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制定上海市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意见,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规范管理。完成对上海市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的评估工作。制定并颁发《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试行)》,组织编写各科指导纲要,开展特殊教育学校课改试点的研究。

5、加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积极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实验,促进学校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形成依法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制订《上海市区县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区县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区县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工作。

6、认真做好民族教育工作。完成本市内地新疆高中班扩招工作。总结内地班举办20周年的经验,举办成果展示活动,编制成果画册与论文集。评选和表彰本市普教系统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组织开展对新疆200名教师的培训工作和对云南的支教工作。

7、全面推进中小学二期课改。完成*年秋季中小学试验教材、推广用的试验教材和二期课改成套教材的审查工作,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二、六年级教学装备标准的编制工作,做好小学二年级和初中起始年级全面施行新课程新教材的工作。

8、深化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完成对本市144所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梳理和重新登记工作,完善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管理。制订《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幼儿园设置审批的若干意见》,规范对民办学校的设置审批。制定《上海市深化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若干意见》及有关配套政策和实施原则,深化本市公立转制学校改革。

9、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完成基础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管理通”一期工程建设。完成上海教育资源库二期建设项目。举办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和现场交流会。

三、加快改革步伐,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10、推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方案的实施。继续推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校园建设。推进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上海水产大学临港新校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奉贤新校区的建设工作,做好上海理工、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电力学院等高校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推进松江大学园区资源共享区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实施。

11、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实施。建设上海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选部级和市级示范中心。

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研究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论文要求等有关标准。对单考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调查。

做好教育科研工作。组织召开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研奖颁奖大会。全面总结上海“*”期间教育科研工作的成绩,促进教育科研成果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

12、推进高校学科建设。召开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动员大会。启动非教委部门预算的本科院校、高职高专、民办高校科研工作推进计划。

13、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学生帮困工作。开展*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改革和政策调研。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培训。以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机制创新为契机,进一步推进高校帮困助学工作。

14、深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召开上海高校学生宿舍(公寓)管理工作会议。

四、以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为契机,努力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上新台阶

15、筹备、召开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召开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上海在“*”期间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筹备并召开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期间上海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16、加快实施上海市开放实训中心的建设。根据《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基础实验室达标和公共实训中心建设计划(*——*)》的要求,完成首批34个开放实训中心建设项目的中期检查,加快项目建设,争取下半年有5个左右的实训中心投入使用。制定开放实训中心使用规则。

17、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继续实施今年被列入市政府要完成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郊区劳动力三年行动计划”。在上半年完成3万人培训任务的基础上,下半年按计划完成2万人的培训任务。完成对所有培训项目的检查和验收。年底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18、筹备、召开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根据长三角地区江浙沪三省市教育委员会(厅)关于加强长三角地区职成教育合作协议的要求,下半年在上海举行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

19、建立市民终身教育学习平台,建立和健全社区教育工作评价机制。上半年已建成以远程教育集团为市级远教中心、19个区县级学习点的市民终身教育学习平台,下半年完成区县级学习点延伸到100个街道、镇级学习点的平台建设工作,年底前力争通过市民学习平台,传输远程继续教育课程,为市民提供终身教育学习信息。根据教育部《社区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评估办法》,组织专家对街道、乡镇的社区教育实验工作进行评估试点,推动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五、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20、启动“上海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行动计划”。筹建德育名师工作室和学生学农基地。实施《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举办上海市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

21、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做好、教育部规定的4门必修课课程建设的准备工作,启动6门配套选修课的建设。落实《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年发展规划(*-*)》规定的教师队伍培训工作。推进“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网站”的建设工作。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辅导员培训中心,实行辅导员准入制。评选上海市优秀辅导员。继续举办辅导员论坛。

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建设五个高校心理健康示范中心和五个达标中心。加强心理专职教师的培训和心理健康课程研究。

22、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开展中小学首届安全文明校园评选活动。全面启动中小学伤害事故信息管理系统。推进高校科技创安工作。根据《上海市社会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93号),结合本市高校实际,制订《关于加强本市高校科技创安工作的意见》和《上海高等院校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法》(试行)。

23、抓好工读教育。举办本市第三届工读教育论坛。做好工读教育向高中阶段、向社区、向问题学生家庭的延伸工作。

六、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24、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组织开展对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项目组工作方案、国内培训计划、40个培养基地遴选工作的审核工作,确定和落实培养机构的运用教师教育网,实施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开展上海特级教师评选工作。

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做好中心城区与郊区县教育对口合作交流的实施工作,组织选派优秀教师和校长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和管理并加大选派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到市区轮岗实习和挂职锻炼的力度。

加快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研究试行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到本市博士后流动站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进行培训、提高的办法,提高本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

七、加强教育立法和监察,坚持依法行政与依法治教

25、做好教育立法调研工作。配合市政府法制办、市人大有关部门做好《上海市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草案)的修改、审议工作;做好《上海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若干规定(暂名)》(草案)的调研、起草、论证和审议工作。继续做好《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的立法调研、起草与修改工作。

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工作。进一步转变职能,探索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推进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年内召开上海市教育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工作会议。

26、规范教育收费和加强招生监察。认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办法。开展帮困助学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高校教育收费工作管理,组织开展教育收费情况的检查、督查和调查。加强对区县和高校招生录取监察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27、做好教育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实施*年“十大行动计划”等各项专项经费的使用计划,组织实施*年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逐步推行教育投入与使用绩效评价试点。

八、开展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和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

28、筹备组织和参加大型活动。组团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开展“上汽教育杯”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举办上海市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组团参加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举办第一届松江大学园区运动会。

高校施工作总结范文6

[摘要]在大学生校友意识培养中引入目标管理模式,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发挥各方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组织管理效能,使各级目标融合成有机的目标链体系,通过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的积极参与和协作,推动校友意识培养总目标的实现。模式的推行可分为目标制定与分解、目标实施、绩效评价与反馈等环节,并注意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有机结合。

[

关键词 ]大学生 校友意识 目标管理

[作者简介]王伟(1969-),男,山东昌邑人,山东科技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校友工作、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贾红果(1983-),男,山东汶上人,山东科技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校友工作、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薛力(1978-),男,山东巨野人,山东科技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校友工作、行政管理研究。(山东青岛26659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1-0044-02

我国高校的校友工作在21世纪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依托母校的归属意识、建设母校的传承意识、回馈母校的奉献意识等在内的大学生校友意识,逐步受到更多高校的重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培养校友意识的最佳时机,这已成为高校管理者的共识。部分高校已将校友意识的传承和校友精神的发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在校生的校友意识培养、爱校荣校教育纳入校友工作范畴,并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目前很多高校的校友意识培养工作仍存在目标模糊、手段单一、力度缺乏等问题,组织不完善,工作不系统,推进不深人。校友意识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综合的工程,引入“目标管理”理念,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提升组织管理效能。

一、大学生校友意识培养的现状

笔者在某高校开展了在校生校友意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在校生对学校的办学历史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仅有48%的学生对学校的办学特色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87%的学生表示对学校的知名校友了解不多,85%的学生认为开展校友意识的培养非常必要和有必要。校友意识的培养面临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第一,“90后”在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感恩意识与奉献意识较弱,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第二,目前在校生校友意识的培养形式较为单一,正面的直接教育较多,校友工作的氛围建设有待提升;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增强,多变性、差异性突出的特点,对自己所在学院或学校缺乏认同感和自豪感,集体荣誉感不强。在校友工作日益受到关注的情况下,将在校生的校友意识培养与学校的精神传承、理想信念教育、学生自身的综合发展相结合,强化在校生的爱校荣校观念,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二、加强校友意识培养的现实意义

开展对爱校荣校教育和提升校友意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一是有益于传承学校文化与办学特色。学校特有文化与办学特色的传承,离不开历届在校生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校时具有校友意识,就能把学校特有的精神气质带出学校、带向社会,有助于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二是有益于校友工作的深入开展。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是做好校友工作的基石,而这种认同感与归属感大部分是校友在校学习期间形成的。三是有益于培育学生的爱校精神,促进大学的软环境建设。通过学生体现大学的风格和内涵,不断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理念,激发学生对学校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四是有益于增强大学生励志成才的坚定信念。为在校生树立优秀校友的榜样,可以有效地激励其积极进取,激发其奋发学习。五是有益于形成校友对母校的奉献意识。校友对母校的浓浓深情,将推进日后与母校的合作,而这也将激励更多的在校生和校友关心母校发展,为母校发展献计献策,从而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在校友意识培养中实施目标管理的内涵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在大学生校友意识培养中实施目标管理,就是把目标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校友意识培养工作中,以实现工作目标为管理宗旨,以注重工作成效为基本出发点。校友意识培养的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遵循目标管理的普遍规律,具有目标系统性、员工参与性、权责共担性和自我评价性等目标管理的一般特征,凸显目标管理的参与性、整体性、实效性和阶段性,同时受高校组织的具体制约。与企业的目标管理相比,高校的目标管理在构成要素、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有主客体关系的辩证性、目标的多元与一致性、条件的适应性、设计的整体性、全员的参与性与手段的灵活性等特征,表现出相对独特的价值。

总体来说,在校友意识培养中实施目标管理模式,就是依据目标管理理论,结合校友意识培养的工作实际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它要求学校管理者引导相关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共同设计校友意识培养工作的总目标,并进行层层分解,明确各自责任与授权,发挥各方主动性,使各级目标融合为有机的目标链体系,并通过对相关部门和个人进行绩效考核与反馈,实现校友意识培养的总体目标。在校友意识培养工作中实施目标管理,体现了高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利于调动各学院、职能部门和广大教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建立良好互信,激发其产生高质量的知识和人才产品。目标管理理论的价值判断,强调目标的指导引领作用,符合高校校友意识培养工作的目标追求。它把任务转化为目标体系,调动了各层次管理者和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相关单位的管理意识。

四、在校友意识培养中推行目标管理的思路

合理制定目标、有效实施目标、科学考核目标、有效评价和反馈目标,是做好目标管理的保障。尽管各高校的组织结构、运行模式、管理体系、人员素质各有特点,但都可以按照目标管理的基本思路开展校友意识的培养工作,它分为目标的制定与分解、目标实施、绩效考核与评价三个环节。

1.校友意识培养目标的制定与分解。这是目标管理最重要的阶段,可以细分为高层目标制定、下级目标分解两个方面。大学生校友意识培养目标是一个层层递进的体系结构,按照管理层级,可分为校友意识培养的高层目标即总体目标、各相关职能部门目标、各二级学院目标等;按照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目标、定量目标、半定量目标。在确立培养总体目标的过程中,高校要深入调研,理性分析,明确掌握在校生校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科学定位契合学校宏观战略要求的校友意识培养理念,概括校友意识培养的总体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框架。目标分解就是将已设定的组织目标,按照组织架构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层层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要结合自身的职能和特点,制定本单位的具体目标。分解的目标,既要反映学校在校友意识培养方面的总体要求和共同标准,又要充分表现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的需求和着力点,做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

2.校友意识培养目标的实施。校友意识培养目标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强调自主、自治和自觉。高层实施者要充分整合和调动教育教学资源,各单位和组织成员要明确其责、权、利,学校管理者要适时分析各级目标的执行情况和实施偏差。一旦出现偏差,就要及时从资源配置、团队能力和管理系统等方面分析原因,适当修正目标。当客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目标计划本身有重大失误、导致预定目标和计划不能继续执行时,必须重新调整目标,全面改变计划。

3.在校友意识培养中实施目标管理的绩效评价与反馈。及时有效地考核和评价丁作绩效,不仅有助于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还影响成员的成就感、价值观念和个人利益。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目标管理与考评领导小组,科学审定校友意识的培养目标体系和目标,及时提出考核意见,反馈考核结果。在绩效评价与反馈的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客观地制定量化的考核指标,建立全面、协调、有效的多目标评价体系;其次,在绩效评价中既要符合考核标准的要求,又要注意不同层级的实际工作表现与其所允许的一定偏差;再次,要建立健全的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向部门及二级单位反馈,督促其持续改进;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考评结果与单位和个人的评优、评先挂钩。

五、在校友意识培养中实施目标管理的原则

在校友意识培养中实施目标管理模式,是一种强调工作成果、鼓励过程创新的综合性管理办法,在具体推进时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校友意识培养目标是一个多维参数相互作用的复杂目标,为此,学校应建立高度灵敏、明确及时的信息反馈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校友意识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管理者、教师、校友以及学生自身等各方的合力推进,需要各基层单位综合运用教育、管理、文化等各种影响元素,这一系列过程正是各级目标得以逐步实现的有效载体。在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结合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规范标准,注重环节,以各环节的最优化推动整体优化;另一方面,要求领导高度重视,统筹兼顾,有效指导下级。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合理调控和修正各个层面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偏差,弥补单纯目标管理在细节上的不足。

2.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有机结合。对目标管理的考核,应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促进各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的有效协作。校友意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培养目标的设定与考评难以精确量化,往往需要对其外在表现或载体进行量化。一方面,用定性考核来对目标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另一方面,用定量考核来提高考核的客观性,使之更加科学、公正。定性与定量相辅相成,可以实现从经验化定性到抽象化定量再到综合评价的科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