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范例6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范文1

一笔笔教育投资蜂拥而至,一栋栋崭新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一批批民办学校、实验校等多种教育形式热变大江南北,高校扩招、大众教育、终身学习,人们似乎从未像今天这样对教育如此热衷,高等教育自然也无法再如以往那样独上高楼、曲高和寡,科学与经济、大学与产业、教学与生产在中华大地上从未走过如此之近,一方给予期望,一方不负众望,高等教育的进步助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新世纪中国经济腾飞的险峰峻岩上高等教育的身影不够高大,人们期许的经济发展主引擎似乎马力不足,高等教育怎么了?高等学校应该怎么办?高教改革何处去?质疑、困惑,或许夹杂一些谩骂,充斥着高等教育者的耳鼓。有识之士也纷纷谏言献策,向西看者有之、向古溯源者有之,东西结合者有之,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提出不啻为一声惊雷,为高等教育发展,乃至教育体系的深层改革开出一剂良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化浪潮,知识经济的大发展也把创新教育推到了风口浪尖。20世纪80年代,以辍学办企业的比尔•盖茨为代表的一批科技精英创造了高新技术企业,吹响了创业精神的号角。硅谷,这个高科技的代名词,这个创业者的天堂演绎了多少靠创新、靠头脑而一夜暴富的奇迹,有半数以上的企业是由斯坦福大学的师生而创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师生一年内开办了100多家新公司,创造了2000多亿美元的销售额。人们在放目惊愕之余,不禁都拷问起本国的高等教育,不禁开始揣摩成功者的成功之道。日本高呼“科技创新立国”,德国誓要将高校建成“创业者的熔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1995年)指出,在“学位等于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于是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开始如春风般吹进每所高等学校。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上个世纪开始的创新教育新的发展阶段,是创新教育理念的全面化,是延伸性的创新教育。狭义的创业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如何获得和提高自我生存能力,以满足于人类文明进步对劳动者的基本需求。广义的创业教育是培育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全球观和开创性技能的社会人。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形而上学式的“开办自己的企业,成为企业的老板”,而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教育文化的升华,即使是在创业教育兴起的初期,也是被解释为“一个人开始经营一个小企业的过程”,重在对经营过程的体会、理解和全局观的培养,并非真的一个人开办一个小企业。从特曼教授拿500美元开办的惠普公司开始,斯坦福大学的师生纷纷踏上了创业的道路,由此形成了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雏形,进而发展为产学研合作,成立行行种种的大学科技园区、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等等模式。斯坦福教育的精髓是:鼓励开发人的创造性,培养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历练大学生坚忍不拔的敬业态度。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不应拘于一种模式,更不可能形成一种定式,应该具有各种鲜活的形式,保障人的个性张扬、社会的和谐、文明的进步。可见,创新教育要创新的不仅是教育行为,更应深入教育理念,培养创新教育文化。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而言是个崭新的课题,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是什么?在没有准确答案的情况下,各高校或摸着石头过河,或亦步亦趋的跟风推进。有的从狭义上理解创业教育为“创办新的企业”,纷纷创办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孵化器等创业场所,从政策、资金、场地等各方面给予扶持;有的从广义上理解创业教育为“开创新的事业“,为学生开设了创业技能、创业大赛、创业风险投资家论坛等创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但前者的创业教育的受众面很窄,大部分学生只是创业教育的观众,在目前高校创业实体支持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缺少一套完善的资助体系;后者的受众面虽宽,但只局限于纸上谈兵,黑板上创业,既缺少实训教学体系、全方位创业能力的实践,也很难换取学生的积极参。创业教育的激情并未获得预期的效果,这两种被广泛传播的做法,是人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深入理解,和形而上学的方式所导致的结果,原因在于将创业教育作为现有高等教育体系的补充,只为传统的教育方式平添了些修饰的色彩,或与专业教育平行发展,或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而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隐性知识的传播,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素质,其核心是岗位乐业、岗位立业、岗位创业,创办新企业、开拓新岗位只是其外在形式的一种,并不是唯一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所以说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是独立于专业教育之外的另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专业教育理念的革新,专业教育文化价值观的重塑,是专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可以暂称为双创性专业教育。双创性专业教育将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造能力为核心,并塑造受教育者创业者的宏观意识、卓越的敬业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为教育指向,以探索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学以致用的实践培训为载体,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具体化、更明确性、更具有操作性。

四、双创性专业教育的形式

双创性专业教育的核心是在创造性思想的指导下,发挥个人的潜能,开拓性的学习,培养在社会中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及推动社会进步而工作的综合素质。因此,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仍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内容,改变的只是教育的理念、传授的方法、教育的形式和受众面。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往往磨灭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用简单而粗暴的方式来体现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性,而这种方式恰恰从另一个方面扼杀了学生受教育的公正性。在这里暂且不论及高等教育之前的中小学教育,甚至启蒙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及对高等教育阶段的深刻影响,单纯谈及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走入高等教育学府的大门便被分配到不同的专业,进行班级制管理,在入口处便被贴上出口时的标示,然后便开始了工厂化的教育模式,填鸭式教学方式,落后于实践的教学内容,批量生产的模板样毕业生。所以,很多毕业生感叹“大学无用论”,自认为什么都没学着,什么都不会做,困惑于自己到底在社会上能做什么?走向职场后如醍醐灌顶,对职业的技能和知识开始如饥似渴的恶狼般鲸吞,产生课上不学课下学,校内不学校外学的怪现象。原因在于传统高等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播方式存在弊端,教育的理念亟待更新,传统教育的重点在“学”,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重点在“用”,强调在“用中学、学中用”,而这种学以致用的教育观点,中国古代教育家早已著撰传世,“授人以渔,莫授人以鱼”的观点在权威教育的模式下被我们的授教者淡忘了,因此,造成了高等教育的“先学后用,不知所用,所学无用,用之再学,现学现用”窘境。双创性专业教育要达到在高等教育阶段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目的,就仍然要以知识传播、技能培养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双创性专业教育既要有相当的受众面,又要有相当的时序性。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精英教育,一个大学生创业园、高校高新企业园区是完成不了所有受教育者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靠开办第二课堂式的几门课程也是无法完成敬业精神、开创意识等隐性知识传播的,它需要全员参与,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五、双创性专业教育的过程

教育部高教司的工作要点指出: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双创性专业教育的根基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变革,应根植于我国教育理念的全方位变革,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受教育者而言,其获取隐性知识的能力不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才培养的,高等教育不应是受教育者缺乏创造力、创业精神的唯一责任人,创新创业能力是典型的隐性知识,应该从娃娃抓起,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家庭文化是高等教育阶段双创性专业教育开花结果的沃土。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系统工程,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保障,是全社会的责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本文集中探讨高等教育子系统各教育环节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方式方法。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双创性专业教育课程设计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目标导向的专业课程和创业技能类课程设计同样重要,创新创业类课程是学生在培养创业意识、开创精神的前提下掌握创业知识的技能性课程,而专业课程知识传递是高等教育的基础,两者统一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两类课程的设计均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学校办学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前瞻性、科学性的课程结构,在与时俱进的历史洪流中体现办学的个性化、教育的个性化,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授课技巧等诸多方面创新,不能搞模式化、一刀切。首先,要结合国际形势、国情、校情,进行教育资源的深入分析,借助本校、本学科以及教师团队的教学优势和特色,构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不同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均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学校、同类学科的专业特色和历史传统,这些特色和传统正事开展个性化学习,张扬学生个性的基石,要充分珍惜和有效利用这笔特殊的教育资源。在竞争较为激烈的高等教育环境中,凸显特色、创新发展,转化为独特的课程艺术,形成较强的教育竞争力。其次,个性化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充分尊重了受课者的个体差异,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样化结果,因此,必须相应的建立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与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不同,以双创性专业教育课程是在教与学的双方个性化张扬激烈交锋中形成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承方式不拘一格,学生的学习、理解、体会和运用千差万别,课程的考核评价应是授课结果的真实反馈,以利于授课者的教学反思,推进课程本身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再次,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应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体现学校教育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性课程,要面向未来、面向产业、面向专业。教育部学生工作司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指出:要把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各地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和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可见,各个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必须要结合专业方向,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着眼于学生的岗位就业、岗位兴业和岗位创业。

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与双创性专业教育师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既需要高校的创新创业文化,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工作,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评价和实施不是高校与学生之间简单的授教与受教关系,其根本在于社会的认同。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实施需要培育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师资培养与服务保障机制。本文将主要论述高等教育创新创业师资的培养。首先,培养、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教师自身创新创业意识的强弱,是否能将这种隐性知识传承于学生,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双创性专业教育实施的前提,也是教育质量的保障。高校应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鼓励广大的专业教师进行学习和深造,以提高创新创业教学水平。通过各种途径促使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意识,深入产业和生产一线体验创新创业过程,深入参与、了解本专业的产业化过程。可见,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创新创业意识并不复杂,只要学校通过政策引导、科学管理可以快速的付诸行动,问题的关键是创新创业隐性知识的传递技能的培养,教师自己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并不意味着他们懂得如何传授给学生。因此,培养和提高专业教师的隐性知识授课技能是双创性专业教育的当务之急。其次,双创性专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培养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增强创新创业课程师资力量。据统计,在很多高校开设两门创新创业教育类公共选修课情况下,师资就已经捉襟见肘了,根本无法保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况且在已经授课的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中,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工作管理干部居多,这些师资多数都是思政专业,授课质量的提高难度较大。因此,各高校要将创新创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制定师资的引进与培养,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整体方案。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创新创业课程是注重实践性的课程,教师既要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因此,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是较为有效的途径。在国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培养体系,培养具有资质的创新创业培训师,建立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队伍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高校应该加强与各类培训机构、政府部门、产业界的合作,聘请企业家、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经理等专业人士,以及有过创新创业经历、经验的成功人士,甚至经受创新创业挫折而失败的社会人士,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专门化创新创业课程师资队伍。

3.建立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等教育管理文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范文2

一、引言

双创时代背景下倡导学生在各个层次之中能够开创自我事业,开办全新企业,和传统大学教育形式相对比,比较注重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未来发展能力等。所以,双创教育在实施中一定要树立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和理念,将培养学生责任感和意识作为主体进行,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事业心,具备创新意识和思维,可以为创新创业做出更多贡献,基于此种情况高职院校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全能型人才。

二、“双创”时代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落后

创新创业属于一种自主创新和开创性实践活动,所以,在实际教育中一定要融入开创性教育思想和理念,特别是在教学中坚决不能墨守成规,坚持以往思想和意识进行教学,不过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教师自身教育思想跟不上时展,教师思想比较滞后,进而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不到成效。首先,因为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职业教育内容和拓展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还有一些教师对于培养人才的意识和观念尚未更新,并未和时代接轨,依旧停留在传统教学形式中,认为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就是使得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便于未来就业和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从而严重忽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开发工作[1]。其次,一些教师在全新理念下比较注培养学生显性能力,从而忽略了隐性能力,成绩考核不够重视,此项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无法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和创业精神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二)缺少创新创业师资力量

早在很多年我国就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不过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时间并不长,现在高职院校需要进行双创教育目标,不过整体上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首先,我国缺少创新创业领导人才,对我国教育来说,创新创业属于一个全新范围,到现在为止,尚未在高校之中成立和创新创业相关的专业学科知识和基本课程内容,缺少接受系统教育的专任教师,从而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不够全面和具体。其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几乎所有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转入高职院校工作的,侧重于理论知识,并未接受过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对企业发展和市场情况掌握不够全面,从而使得教育中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够系统[2]。

(三)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实现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过,因为我国的双创教育起步晚,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缺少经验,使得最终课程系统不够具体,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3]。第一,在课程设置层面上,很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都不是必修课,而是一种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上课课时存在限制,教师很难在固定时间内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理解,导致整体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又存在指导性不强问题。其次,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很多教师自身综合素养和能力严重不足,缺少创新创业精神和经验,进而使得整个课程缺乏专业性,深度和广度严重不足。加上课程教材缺少,没有完善的课程内容,无法满足教学实际需求,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三、探索“双创”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途径

(一)及时转变创新创业思想

教育理念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具备先进教育理念,才能够有效完成教学活动,高职院校要想彻底改变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就要从及时转变教学思想上进行,第一,高职院校领导要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以及改革价值,要与时俱进,对教育进行改进,以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实现对教育的创新,注重思想引导,强化学习,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并且注重做好服务工作,从教育资源分配和日常管理等方面上提出更多条件。第二,教师不能再延续以往教学思想进行教学,一定要结合时代树立全新教学思想和理念,要结合就业、市场和企业发展情况设计教学内容,注重人才引导,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为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更有利条件[4]。

(二)加强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提升的关键,高职院校一定要最大限度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质量,那么就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力度。首先,结合我国创新创业师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针对院校教师开展专门化培训和教育,提升创新创业教师综合素养和能力。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教师可以到企业内实践和学习,接受专业化实践培训,强化教师实践能力。通过加强校际沟通,不同职业院校可以针对创新创业内容进行学术沟通和科研交流等,分享研究成果供大家学习和改进[5]。第二,高职院校要针对实际情况完善聘用机制,不定期考核,最终以优胜劣汰形式留下最合格的教师,保证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第三,拓展创新创业师资聘任途径,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向社会广泛吸收各界人才,充实校内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另外还可以邀请优秀创新创业人士到校内开展专业讲座,丰富教师教学经验和知识,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为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做出努力和贡献。

(三)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改革

高职院校想要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就要基于合理化目标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改革设计,首先,高职院校要提升创新创业教师在整个院校中的地位,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抛弃以往教学思想和做法,将选修和必修课程内容融合起来合理调整教学设置。将和创新创业相关的所有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为学生需要掌握的必修课程内容,还有一些自身存在专业化和特殊性的内容则为选修课程内容,从而可以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使得学生有效接受基础知识同时,自身还存在一定自主选择权利。其次,高职院校要想提升教学全面性和专业性,要经常和企业专家互动和沟通,邀请相关人员到校进行指导[6]。还要善于借鉴和学习国外一些案例和经验等。最后,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一定要提高实践内容在整个课程之中的比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意识。

四、结束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当今世界,工业革命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互联网带来的技术革新和效率提升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非凡的展现。无论是德国提出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抑或是"中国制造2025",都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即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融入各个产业和行业,发挥超乎寻常的革新作用。新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实践证明,信息时代以新兴技术为特征的各项教学改革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效果,翻转课堂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青的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采取措施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如开设大学生创业课程,举办创业英才讲座,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等,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使创新创业教育完成了从无到有的阶段性工程。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源于高职院校获取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载体之一;二是外部政策取向和宏观教育环境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既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现实需要,更是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的战略举措。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除了宏观上的制度不健全、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下述问题。

{一}课程设计理念模糊

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课程教学目标,而方向性和标准性则是课程设计的核心。进行课程设计应该注重的是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行为有怎样的改变。而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往往针对的是课程内容的开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不够,导致创新创业成果少、转化率低。

{二}师资力量薄弱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并且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或相应研究机构。[可然而师资不足、教师水平不高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尽管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都技人了大量的物力、财力进行师资培训,但因缺乏长期规划及相关制度,培训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三}教学方法保守

案例法、互动讨论法、视频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曾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是在信息技术广为普及的当今时代,这些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也日渐显露出来,特别是在创新性和个性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开展,如何完成从有到优的转变是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青的优势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通过信息化终端设备在课下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课堂上教师主要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指导等活动的学习模式。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陶伯特所描述的翻转课堂的课前和课堂学习流程①,翻转课堂最具革新性的特点在于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把传统教育学习知识主要在课堂、内化知识主要在课下的教学结构,改造成为学习知识主要在课前、内化知识主要在课堂的新型教学结构,"翻转课堂"因此而得名。翻转课堂以创新性的教学观念为指导,利用新型教育技术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组课堂教学的流程架构,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将知识体系的传播过程进行多次架构,实现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初次知识构建和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师答疑的二次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全部学习内容同。近年来,随着国内网络的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从小学到大学很多课程的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突出学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感受,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成果,相比传统教育模式更为人性化、个性化,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问。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同时也能有效缓解创业教育专业师资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是创新创业教育突破瓶颈期和转向良性发展的有利武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主要有下述优势。

{一}促进":9:联网+"教学效果的提升

微课、慕课等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好的教学视频应具有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等特点。学生可以在课外通过网络平台观看教学资源,并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控制进度和速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可以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反复播放进行考前准备,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还可以借助网络学习平台与教师和同学开展实时互动学习,将课堂讨论扩展到课前和课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充分体验获取新知的成功感。

{二}改善教师不善教或教不好等现实问题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发展时间短,专业教师欠缺是各高职院校乃至本科院校的普遍现象,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课程师资从数量上到质量上都难以保证。尽管各类高等学校近年来都加强了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力度,但对于根基尚浅的创新创业教育而言,短时期内把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提升到较高水平并非易事。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运用,可以改善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帮助教师实现由演讲家到辅导专家的角色转变,助推教师相关知识的存储和更新。

{三}解决学生学不会或学不好等突出问题

由于创新创业课程本身实践性强,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在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学生对于纸上谈兵的课程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缺少真操实练,学习效果难以保证。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平台弥补传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由被动型向主动型学习转变的有效途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持续发展提供学习动力;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师生线上线下积极互动和对关键节点问题的及时交流,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素养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问。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青中的应用

{一}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不仅仅是教学环节的翻转,更重要的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所引发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翻转"。教师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将知识传授放在课下,由学生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以及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人教师教学科研活动,融入学生第二课堂,教师通过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不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参与和思考,打破原有学习环境的时空限制,实施多通道、多模态的学习,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全方位体验和感触,包括为学生提供特色性课程资源,构建丰富多样的学生交流与合作平台等,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从而吸引并保持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兴趣闷。

{二}翻转师生角色,定位新型师生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前广泛实施的教学方法仍偏重于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够突出,理论性强、实践性差,且缺乏趣味性,难以使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产生认同感和体验感。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由"传授式"向"启发式",由"接受型"向"探究式",由"塑造型"向"成长型"的转变,进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的教学互动,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三}优化教学环境,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录制系列教学视频不仅要付出大量时间,还需熟练掌握录屏软件、编辑软件等相关技术,因此,高职院校除了校本教学视频的开发之外,还应秉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建设原则,引人国内外知名高校和机构开发的相关视频课程,建设内容完备、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应从校级层面做好顶层设计,鼓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加强教育信息化的软硬件技人,建设在线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引导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高效使用和合理选择优质的教学资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范文4

关键词:项目驱动;高校生;创新创业教育

为了缓解当前较大的就业压力,提高高校生就业率,国家鼓励高校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甚至还创办了专项扶持资金[1]。各大高校也致力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地指导学生创业,不断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人才。

一、以项目驱动为核心的高校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当前阶段高校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以项目驱动为核心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资源不足

高校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资源是相当关键的,但仍有高校侧重于给学生传授知识,空喊口号的问题比较突出,很少有高校从学校拿出教育资金且投入到创新创业者[2]。高校虽然已经加大力度建设了相关的孵化中心和实训基地,但是由于缺乏充足的资金,因此并未发挥其作用。近年来教育部门也已经重点强调必须加大力度开展高校生创新创业项目,部分高校已经形成相应的体系,但是各大高校缺乏统一形式,且差异较大;部分学生没有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并不利于高校生全面理解创新创业理念,自然无法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投入,发挥出这一项目的价值。

(二)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高校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应对当前阶段激烈的就业形式,很有必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加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技能。但当前阶段教师在高校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并不突出,且对教师的依赖度较高,很少有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的项目,并不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3-4]。部分教师并没有搞懂高校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且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时注重能力不强,并不利于顺利开展相关创业项目,更无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三)缺乏优良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高校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项目,但是因为各大高校几乎没有相应的实践平台,因此很难促进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为缺乏相关创新创业有关平台,学生就算有好的想法也很难得以开展。此外,学生并不了解创新创业项目,增加了选题难度,自然无法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不利于发展学生创新创业技能。高校创新创业中支持体系的涉及面较为广泛,各环节联系相当密切,虽然高校已经可以构成完善的体系,但是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有关的需求。此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工作重点在于项目的申报,很少注重项目建设问题,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后并不知道如何实施,实施过程中比较迷茫。

(四)学生过度依赖导师

学生是项目驱动模式中的核心体。项目驱动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高校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确保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已经形成创新意识,且具有一定的创业技能,从而缓解当前阶段我国就业难的问题。此外,高校生创业还可为我国提供就业岗位,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阶段高校导师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属于中心人物,学生对导师的依赖性较高,具体表现为意识上对导师的依赖;行为上离不开导师。学生遇到问题时不是自主动脑思考,而是第一时间寻求导师的帮助,将问题都交给导师[5]。

(五)宣传不充分

通常情况下,高校申报项目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导师自主研究得到灵感,之后由导师申报项目并组建团队;或者由导师自主申报项目并组建团队完成研究;又或者由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新思路,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申报项目并完成相关研究。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基本上都离不开导师的指导。但这个过程中也有一定的问题,也就是导师选择的是比较信任或熟悉的人完成项目,容易导致项目人员内定,因此项目宣传力度不足,其他学生并不知道和相关有关的项目有关的信息,并不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让现有的就业压力得到缓解,这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一)是经济常态下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高校生是高校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的主要对象,且他们也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为促进高校生适应时展,必须加强提高高校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了让学生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积极改革,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高校是科技创新发展的主体,必须紧跟时展需要,结合国家创新创业有关的战略部署,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做重点内容,通过创业带动教育,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社会创新科技[6]。一直以来人们都高度关注高校生创新创业相关问题,这就需要高校教师主动承担培养人才的重任,加强培养创新型人才,自觉肩负提高国民素质的担当和责任,营造“双创”教育的社会景象,因此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让大学生创办的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二)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需要

时代不断发展,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中必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从就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转变是改革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选择,尤其是现如今我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必须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要想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很有必要立足创新创业教育,这是因为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型社会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产生。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必须加强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较强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培养高校生的质量和高校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强化高校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其转变为创业行为。

(三)是高校生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

素质教育中创新创业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是“双创”的核心,且创新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学生受到时代共性和自身个性的影响,而要想解决当前阶段严峻的就业问题,就必须加强创新创业,这也是高校生创业与择业时应坚持正确导向的关键。因为高校生是活力、朝气的代表,他们敢于探索创新,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7]。高校生在互联网时代中不断受到熏陶,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具有强烈的自我需求,时代特点共性比较明显。他们在创新创业中不断彰显自我,积累创业知识,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创新创业技能。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生而言让其个体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

三、以项目驱动为核心的高校生创新创业教育

为提高高校生就业率,推动高校生创新创业,高校积极在项目驱动下开展高校生创新创业教育,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生就业问题。具体来说,以项目驱动为核心的高校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从几个方面进行:

(一)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国家要加大改进力度,对高校进行监督,确保各大高校都可以紧跟时代步伐调整教育培训体系,确保各大高校都能跟上时展,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要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创新,让社会发展中就业难的问题得到解决,促进高校生毕业就业率以及创业率均得到提高,逐步完善项目效率,确保高校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符合时展需要,这是国家发展的关键。高校生毕业前工作也是改革高等教育的重要渠道。高校培养学生创新教育时若得到政府的支持,则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高校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重点培训学生,为学生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健全循环体系,积极打造创新性较强的教育生态系统,使高校生提高对创业教育体系以及以社会需求变化体系为依据的生态培育,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较大的就业压力得到缓解。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高校作为主要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该体系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该体系是高等教育中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创新创业体系枢纽中该体系创造的环境氛围如社会舆论支持、政府支持和足够的投资资金等等,都为高校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8]。如此,学生理念不断创新,有勇气创新实践,在高校教育中起到积极的影响,自然而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高校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基于项目驱动为核心,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培养学生就业技能,而且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将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使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应立足学生兴趣爱好,发挥学生能动性,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切不可由指导教师替学生做决定。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法共同完成创业项目,除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创业项目之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为调动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性,学校应积极开展与高校生创业有关的比赛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给予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团队和个人颁发证书并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发展过程中创新创业项目的重要性。

(三)健全创新创业项目平台

要想顺利开展高校生创新创业教育,很有必要健全创新创业项目平台。学校高度重视,从多个方面着手建设项目平台。高校应以项目为主要载体,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将其目标和人才培养融合,打造综合素质较强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加强校企联合,健全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使企业主动参与到高校生创新创业项目中[9-10]。此外,高校应积极向社会聘请高学历且创业经验丰富的人到校给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讲座,给学生分享创业经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创业项目且积极申报相关项目。最后,主动建立创新创业相关的宣传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对国家这方面的经验和政策进行宣传,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相关政策,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四)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无缝对接

自从实施项目教学法后,学校应以企业资源和项目为依据,提高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和实践化,使学生在学习期间直接企业和社会,更好地适应创业实践环境。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是简单的理论教学,应具有创造性和开放性,走出校园、走出实验室,紧跟时展步伐,发挥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作用,确保创建的创新创业项目具有现实意义。比如说某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集中多方力量打造协同配合、打造个性鲜明的一体化创新创业平台,借助“星火”计划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建立科技相关的创新创业社团,让科技走进创业中,培养良好的创客文化[11]。因此,高校生创新创业教育以项目为核心是需要高校教师加强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配备专业的项目导师,从人才成长环境要素出发,并将项目分成多个任务,促进创新创业项目更为持久化和具体化,在任务探究和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让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向校园环境延伸,还向企业环境延伸。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为国家兴旺发达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因此,高校教师加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很有必要将创新创业贯穿到自身教学工作中。高校生创新创业教育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要想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标,必须立足学生兴趣,加强培养学生合作技能,通过寓教于研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续进.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考试周刊,2017(96):1.

[2]李刚,刘树伟,石晶,等.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6):3.

[3]卢兴光.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94-97.

[4]郑凌燕,饶进.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探析——以龙岩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2):3.

[5]霍凯.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分析及阐述[J].智库时代,2017(6):2.

[6]张振中.试论基于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中外企业家,2019(8):1.

[7]葛勋.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9):113-114.

[8]范楚晗.项目驱动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设计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1):2.

[9]李慧娜,平源.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设计[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3.

[10]姚婷玉.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研究[J].祖国,2019(13):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范文5

现如今,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其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已经发展成为了其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方向。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发展了十多年之后,尽管有了一些成果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其没有落实好,对于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不是特别的明确等。所以在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较普及的情况之下,却没有得到学生们的极高评价;因此,为了解决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填补、改正以及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教育改革;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创新创业教育现在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项可以激发青年创业积极性、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以及满足了现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甚至可以扩大广大青年的就业渠道的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程。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作为创新以及创业的主要人员,直接影响着其取得的成就以及教育水平的高低。近十年来,国家对于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并对其大加鼓励,相应地出台了一些文件来落实以及推进其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业的能力,以及沟通、管理、社交等综合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大学生积极地投身于创业之中,从而实现其人生的价值。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创业,还拉动了社会经济的增长,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相应的贡献。本文将从创新创业教育三个阶段的背景以及特征方面入手,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提出影响因素以及改革的措施。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三步走

1.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三步走简述

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是在其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发展而来的。国家对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持高度支持的态度,所以下发了一些文件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过了三步才最终形成,分别是“创业”“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1.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三步走的特征及其背景

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发展,其发展过程中的三步分别具有其具体的特征以及发展的背景。从创新创业教育三步走中的发展背景、发展内涵、发展行为以及发展层面对其特征进行了简单说明,下面将做具体分析。

1.2.1三步走之创业

在1999年的时候,高校开始进行扩招,当时的毕业生面临着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难题,所以国家就开始鼓励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从而减轻就业所带来的压力。2003年是第一批扩招毕业生的毕业季,那年除了就业本身的困难程度之外,还爆发了“非典”,所以国家就提出了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措施。之后面对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国家越来越鼓励大学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出台文件和保障措施做后盾支持。当时国家对于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支持,只是为了减轻就业压力而进行的单纯意义上的创业,希望用创业来实现大学生的就业,从而引导其自主创业的意识。

1.2.2三步走之创业教育

在创业教育中,毕业生的创业工作已经有了基本的效果,对于创业的认识也在不断进步。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方逐渐地认识到:创业不仅能够解决就业的问题,而且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想要创业取得一定的成效,不仅需要给予引导和鼓励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其自身的创业能力上面的培养,从而将创业和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开始创业教育的实施。之后,国家出台了关于在教育层面上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政策,创业教育工作已经变成了自主的行为,达到了创业的层面,从之前的大学毕业生发展到了在校的大学生。所以在创业教育时,创业和教育已经结合了起来,用创业来促进学生的就业,最重要的是明白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意识。

1.2.3三步走之创新创业教育

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其目标就是培养适合现在社会发展的创业创新型人才,为现在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智力的支撑。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对于创业或者就业简单的问题解决,上升到了国家策略的层面,成为了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创业以及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新性,明确了创新、创业以及就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得以全面发挥。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

2.1高度重视就业却忽略创业分量

创新创业教育21世纪在高校正式启动,从之初的几所试点高校到现如今大多数高校的开展,可见其发展的迅速。尽管如此,各个高校开设的这门课程都是以就业指导课为主,且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在开展,其在高校的普及率就不会太高。并且许多的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定位是不够清晰的,非常随意地将其设定为高校非主流式的教育层面。现在大部分的高校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可是对于高校学生的创业指导中心的设立却少之又少;因此高校就缺少了对于创业指导专门的课程开设,同时也没有专业的人士对学生的创业提供专业的指导,更加缺少资金的支持,忽略了创业在高校大学生毕业中的重要性。

2.2目前创业的价值不占优势

社会在飞速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教育同样在经历着变化,其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也成为了高校改革的重点。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每千人口所拥有的企业数量还不及别的人口数量少的发展中国家。从此可以看出,尽管中国的资源占有率比较高,中国的人才也是不计其数,但是中国所缺少的就是创业的人,缺少的就是企业,中国在创业方面将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业难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所以可能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需要创业来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为中国带来物质财富以及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多的岗位。但是创业并不单纯的是增加就业率,而是通过创业来为社会带来巨大的价值。只是中国现在创业率还不高,反而有些积极创业的人面对着创业的失败,引起了许多非议。所以,大学生极低的创业率和极高的创业失败率都对社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效果。

2.3逃避创业,缺少创新创业意识

每年可以提供给大学毕业生工作的岗位是有限的,因此很多的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的风险。所以在这样的社会趋势下,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甚至出国留学,原因之一就业形式的不明朗,选择的一种逃避对策。也有的人选择继续深造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学识和学历,在毕业之后能胜任更加好的职位。尽管有种种想法以及种种原因,最终目的都是逃避创业,缺少创新创业的意识[1]。那是因为中国人受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一向循规蹈矩,缺少创新创业的意识,并且胆子不够大,怕遭遇风险性,怕创业失败,觉得创业的门槛比较高,机会却很少,很难跨越;因此大学毕业生就算面临着失业也不会有太多的人去选择创业[2]。

3高校应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措施

3.1推陈出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中国是一个保守的国家,在对于学生的教育上也比较得传统。所以应该借鉴吸收欧美的小班级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的开发,对创业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从中提出解决的方案。让学生在课堂上更能够畅所欲言,撞击出思想以及智慧的火花,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积极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3]。让大学生不仅拥有创业的意识,更能够将意识转化为能量应用于创业实践之中。尽管有了思想上的指导,也有了实际行动的能力,但是在创业的路上仍然困难重重,需要专业的人士从中给予帮助,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3.2积极培养高校学生创业意识

对于现在比较火热的创新创业教育,高校的学生是其主力军。高校大学生接受教育,其最终的目标也是服务于社会,现在的高等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应该主动对其进行帮助。从大一新生开始就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为那些想要创业的同学,提供一定量的支持,对于那些还没有计划创业想法的同学,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使他们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激发起创业的想法。

3.3向有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高校“取经”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在中国兴起了十多年,在一些知名的高校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在那些经济不是特别发达的地区,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没有在高校开展就是开展不顺利,面对着现在少量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实施,其他的高校应该积极地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共同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起来,调动起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为祖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4]。

4总结

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漫长工程,需要全国所有有抱负、有创业意向的高校大学生都积极地投身于创新创业教育之中,在学校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创新创业。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地响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号召,采用更多的措施和对策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继续向前推进。

作者:康丽勇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45-46.

[2]张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28-3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范文6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52-02

一、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培养发展现状

教育部在1999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率先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针对创新创业师资培养问题展开了十多年研究和实践, 2002年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黑龙江大学等8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单位。1998年及2005年分别实施SYB创业教育项目、KAB创业教育项目,都是针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培养的活动,截至2010年,我国已累计850余所高校参与了KAB项目,其中600多所高校开设了KAB基础课程,新增KAB创业教育基地47家,新增KAB创业师资182人,累计近百万大学生参加了项目活动。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相比,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虽已发展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创业师资培养还处于初期阶段,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主要表现在。

1.教师创新创业理念不强,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自身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大学教学中,针对大学生这部分受众群体依然注重对基础理论讲授,依然沿用传统的对学生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也仅停留在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二是不顾及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差异,教学内容按照固化的形式进行,对学生差异性和个性化缺乏充分认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及引导者,因此教师的教学内容陈旧滞后及教学方法不合理必然会导致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提高。三是部分教师缺乏创新训练,有些学校在经过这些年的扩招后,师生比例严重超标,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参与科研项目、创新训练时间与精力自然有限,其结果是高校师资队伍多数教师创业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够。

2.教师数量不充足,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需求

从2002年教育部确定8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至今,已经过去十年的时间,但是各高校还没有形成能够满足社会现实需求的一定数量及质量的师资队伍。特别是经过前些年的扩招后,多数学校都面临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得教师疲于应付,教学质量都很难保证更别谈师资队伍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北航曾经举办过三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教师学校不到全国高校总量的1/10,培训合格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远不能满足需求。

3.创新创业师资整体水平不高,阻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不仅数量不足且质量也同样令人担忧。从质量上看,一方面,从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年龄不合理,由于近年来高等院校引进和补充大量年轻教师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学历结构和年龄不合理导致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相对缺乏,科研梯队出现断层,科研实力较弱,进而影响了师资队伍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从事创新创业的教师大都是“自学成才”缺乏实践经验或体验,这些教师只是熟悉书本的理论,不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具备投资或创业的经历,在教学中自然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属于赵括类的纸上谈兵的所谓人才,师资整体水平不高自然严重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4.管理机制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难以规范发展

目前,多数高校对创新创业教师管理不甚规范,一方面,专职的创新创业教师所占比例过小,绝大多数的属于兼职教师,行政均归属各自的系部管理,创新创业教育自然也只能是他们的“业余”工作,工作缺乏规范,创新创业教育团队自然难以形成归属感。另一方面,很多高校还没有设立创新创业教研室,即便有了这样的专门机构,由于创新创业指导教研室一般隶属于就业办公室或“两课教学部”,因此属于教学基层单位,行政管理权小导致管理职能不强。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很多院校创新创业活动处于混乱无序状态。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要想提高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就需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建设一支既有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社会、高校、教师、学生多方面的支持。

1.营造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学校的工作,更是政府、社会和高校的共同责任和义务。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外部环境,因此需要培育和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师资培养服务机制,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营造一个良好和宽松的发展环境。因为高校创新创业师资的培养,离不开各个层面配套的制度和政策的支持与保障,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需要良好的政策导向来引导他们走向教师岗位,为此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和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首先,国家应规范创新创业教师任职条件并建立创新创业师资培养体系,实施创新创业准入制度,使得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有章可循,定期定点以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及省级系列培训活动,同时国家和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有条件的高校建设创新创业学科给予重点支持,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人才,以弥补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不足。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应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创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提供创业项目软硬件支持,利用这个平台可有效提升教师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能力和水平,进而培养一批善于创新创业的专家型师资队伍,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

2.高等院校要尽快完善校内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学科。创新创业教师既要有夯实理论知识基础,更要拥有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这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客观要求,这就需要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为此高校应首先立足本校,选拔一批各专业教授及中青年学科技术能手作为核心骨干教师,在薪资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以稳定教学师资。同时支持并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方面的学习及深造,教师深入企业亲身感受企业的管理、运作、发展,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创业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经验。

各高等院校要制定诸如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并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符合教学科研规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重视绩效考核过程,公正地评价教师创新创业的成果与业绩,增强教师对创新工作的认同感。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薪酬方案,同时要考虑到高校教师是处于马斯洛需求理论金字塔顶端的高端群体,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还要辅以相应的精神激励,充分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自觉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3.树立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的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高校要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的转变。为此高校全体教师应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先导,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转变教育思想,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是创新和创业教育的主体,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和创业的潜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教学重要任务。所以,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创新创业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创业能力等创业基本素质, 进而开发学生所蕴涵的创造潜能。

4.加强与产业界合作建立专兼职的教师队伍

创新教育需要社会和产业界的支持及参与,因为它是一种实践性的开放式教育,虽然培养专职教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从短期看来限制因素太多,因而可以考虑寻求外部的支持,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这才是实现创业教育真正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一方面,高校应该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积极聘请政府官员、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或有过创业挫折的人士、技术专家、公司管理人员等各类及专家学者(包括科研类、经管类及法律类)等作为兼职教师,实现社会与学校资源的高效整合,建立一支层次类别齐全、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这部分人员对自主创业的目的、意义和运作,都比较容易把握,因为他们有宏观经济方面的管理实践,对企业运作的流程等都熟悉,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讲授一些创业实践课程使学生在创业道路上获得有效的指导而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则可从事专业性强的专题教学如创业心理、创业规划、创业融资等知识的传授。

参考文献:

[1]蒋德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34-36.

[2]庄丽娜,邹晓红,李娟.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培养的建议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