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岗位工作计划范例6篇

设计岗位工作计划

设计岗位工作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省实施“特岗计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改善农村教师结构、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宗旨,按照“统筹规划、创新机制、科学配置、严格管理”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我省实施“特岗计划”工作。

1、与中小学编制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有机衔接。纳入“特岗计划”的县(市),应该是教师总体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结构性矛盾突出,且能够保证3年聘任期“特岗计划”实施结束后,能有空编用于特设岗位教师(以下简称“特岗教师”)正式聘用的县(市),计划实施期内不得再以其他方式补充新教师。城市、县镇学校教师岗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的特岗教师。

2、与中小学教师补充、调整教师队伍结构统筹考虑,有机结合。通过实施“特岗计划”,逐步改善和解决贫困地区和边境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3、与教师资源的科学配置有机结合。特岗教师的安排要充分考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统筹考虑学科、学段等因素,科学配置,发挥实效。原则上“特岗计划”安排在县以下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人口较少的边境县也可安排在农村生源占60%左右的县城学校。

4、地方“特岗计划”与国家“特岗计划”统筹规划,一并实施,招聘对象及条件、招聘办法及程序、招聘人员的相关待遇和有关政策等保持一致。

5、严格执行政策,坚持规范操作。各市(地)、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实施“特岗计划”的重要意义,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政策规定,强化管理机制,严密工作程序,确保招聘工作质量和管理的规范化。

二、设岗计划和实施范围

我省在今年继续实施国家“特岗计划”的同时,启动实施地方“特岗计划”,共拟招聘特岗教师808人。其中,按照国家规定,实施国家“特岗计划”的范围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即“部级贫困县”)、边境县(市)、原“两基”攻坚县,包括泰来县、东宁县、抚远县、桦南县、汤原县、鸡东县、饶河县、爱辉区、孙吴县、逊克县、兰西县、漠河县等12个县(市、区),拟招聘特岗教师308人;实施地方“特岗计划”的范围为“省级贫困县”、“十弱县”以及有特殊需求的县(市),包括通河县、龙江县、克东县、富锦市、青冈县、明水县、望奎县、庆安县等8个县(市),拟招聘特岗教师500人。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特岗计划”与国家“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结合实施。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应届毕业生中,已被2010年“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正式录取人员,若其签订服务协议的服务区域为“特岗计划”实施县(市、区),且本人符合特岗教师招聘条件,可不参加公开招聘考试,直接聘为特岗教师。这部分人数为11名,其所用岗位不列入公开招聘计划。因此,列入公开招聘“特岗教师”的设岗计划总数为797人。

三、招聘对象和条件

招聘对象以本科为主,专科为辅;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往届毕业生为辅;以师范类专业为主,非师范类为辅。2009年已招聘的在岗特岗教师以及录取后未到岗或离岗的不能报考。

(一)招聘对象

1、取得教师资格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

2、取得教师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含小教五年制专科)毕业生(限报小学岗位);

3、取得教师资格、具有半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截至2010年9月1日年龄在30周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二)招聘条件

报名者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思想品德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学历条件。申报初中教师特设岗位人员,其学历要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及其以上程度(含同类应届毕业生,下同);申报小学教师特设岗位人员,学历要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专科(含初中起点五年制小学教育专科)毕业及其以上程度。

2010年服务期满的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村大学生选派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从教人员,按2010年应届毕业生对待。

申报人员所学专业要求与报考岗位学科和本人取得的教师资格证书学科对口或相近。

3、普通话条件。申报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其以上标准,并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4、身体条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5、教育教学能力条件。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初步掌握和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基本胜任招聘岗位所要求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各部门职责及分工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省教育厅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国家要求,认真做好教师公开招聘、岗前培训、跟踪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加强对实施县(市、区)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省财政厅要负责统筹协调“特岗计划”的经费保障,落实资金,规范管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要协同省教育厅做好教师招聘工作及聘后管理工作;各市(地)、县(市、区)要根据省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事业编制总量,在“特岗计划”实施期满后可用空编数额安置特设岗位教师,省编办要加强中小学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

设置特设岗位县(市、区)的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要成立实施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实施“特岗计划”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加强实施工作的管理。设岗县(市、区)的县级有关部门要为特岗教师提供周转宿舍及其他生活必要条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设岗的学校要加强对特岗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五、实施办法和步骤

(一)前期准备

包括进行调查摸底、审核各设岗县(市、区)的设岗计划并提出设岗方案、制定“特岗计划”实施方案和特岗教师招聘办法、建立特岗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和开通招聘报名网站、组织宣传发动工作、召开启动工作会议等。

(二)招聘

招聘工作要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和“三定”(定县、定校、定岗)原则,按照公布需求、自愿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集中培训、资格认定、签订合同、上岗任教的程序进行。招聘的具体办法详见附件1。

(三)聘后管理

1、省教育厅建立特岗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对特岗教师实行聘后全程跟踪管理和评估。各设岗县(市、区)教育局也要建立信息数据库,及时将特岗教师的有关情况向省教育厅报告。

2、特岗教师聘用期间,其户口根据本人自愿,可留在原籍,也可迁至工作学校所在地或工作学校所在地的县城;党(团)组织关系转至工作单位,并应积极主动参加工作单位的党(团)组织活动;人事档案由服务县政府教师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管理。服务期满后,被国家机关、国有事业、企业单位正式录(聘)用的,在服务期间建立的工作档案和党团关系按规定转到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相关单位管理或由政府人保部门人才服务机构;未被录(聘)用人员的工作档案和党团组织关系按照有关规定,直接转到原生源所在地政府人保部门人才服务机构。

3、特岗教师聘用后的日常管理与考核主要由设岗学校和设岗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每年度结束,各设岗学校要对本校特岗教师的各方面表现和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定考核等次,并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存入其工作档案。新晨

六、有关政策保障

1、为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对具备以下条件的报名者在笔试成绩中给予适当加分:

(1)少数民族学生加2分。

(2)省级优秀毕业生、在学期间获省级及以上“三好学生”(含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团员,下同)加5分,校级“三好学生”加2分。

(3)报考原籍所在县所设岗位的,加10分。

(4)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村大学生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支教项目且服务期满的志愿者,笔试加10分,面试考核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同时具备以上几个加分条件的考生,取最高加分项目,不累计加分。

2、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52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黑政发〔2009〕30号)的有关精神,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乡镇机关公务员和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城市、县镇学校招聘教师时,应优先聘用特岗教师。

3、黑龙江大学、哈师大两所高校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与“特岗计划”的实施结合进行。已被正式录取攻读教育硕士并符合“特岗计划”招聘条件的人员可直接聘为特岗教师。特岗教师3年聘期视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要求的3年基层教学实践。

4、特岗教师聘期计算工龄、教龄。聘期内在评职、晋级、评优、参加培训、福利待遇等方面享受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相同待遇,并纳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

5、特岗教师在聘期内,由所在学校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要求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不适合在教师岗位工作的,应按合同条款解除聘用合同。

6、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经考核合格,且本人愿意留在当地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要在省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事业编制总量内正式聘用并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范围,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

服务期满不留基层学校工作的,由其自主择业,当地政府应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必要帮助。对已落实工作单位的,及时给予办理相关手续;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提供必要和可能的就业服务。

七、资金保障

设计岗位工作计划范文2

1.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从**年起,用5年的时间实施。特设岗位教师聘期3年。

二、“计划”的实施范围和资金安排

3.“计划”的实施范围以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为主(含×××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团场),包括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的部分中部省份的少数民族自治州,适当兼顾西部地区一些有特殊困难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

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安排特设岗位时,要注意重点向藏区、“双语教学”区、少小民族聚居区倾斜。

4.“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并按人均年×××万元的标准,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特设岗位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凡特设岗位教师工资性年收入水平高于×××万元的,高出部分由地方政府承担。

省级财政负责统筹落实资金,用于解决特设岗位教师的地方性补贴、必要的交通补助、体检费和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政府不安排商业保险)应缴纳的相关费用,以及特设岗位教师岗前集中培训和招聘的相关工作等费用。

三、“计划”的实施原则和步骤

5.事权不变,创新机制。“计划”是中央对西部农村贫困和边远地区解决教师问题的支持,不改变事权划分。纳入“计划”的县(市),必须是教师总体缺编、结构性矛盾突出,财力比较困难,但工作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县(市),“计划”实施期内不得再以其他方式补充新教师。

各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招聘特设岗位教师。

6.中央统筹,地方实施。教育部、财政部牵头制订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特设岗位教师总量指导性意见。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研究制订实施“计划”的具体政策和落实办法,并精心组织实施。受援县(市)负责教师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并向省级有关部门报告。

7.相对集中,成组配置。特设岗位教师的安排应注意结合当地实际需求,按照学科结构,科学搭配。岗位的设置要相对集中,避免过于分散。一般在×××个县(市)安排×××个左右,1所学校安排3-×××人。

8.侧重初中,兼顾小学。特设岗位教师原则上安排在县以下农村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人口较少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可安排在农村生源占×××左右的县城学校。

9.先行试点,逐步扩大。“计划”的实施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办法。**年拟安排2-×××万个特设岗位教师。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精心选择部分教师紧缺、工作基础好的“两基”攻坚县作为试点县,并认真抓好试点工作。

**年至**年在不断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中小学生数量变动情况,每年另行确定招聘人数。中央财政视实际招聘人数据实核定经费。

四、特设岗位教师的招聘

10.特设岗位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合同管理。合同中应详细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1.招聘工作由省级教育、人事、财政、编办等相关部门共同负责,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和“三定”(定县、定校、定岗)原则,按下列程序进行:(1)公布需求。(2)自愿报名。(3)资格审查。(4)考试考核。(5)集中培训。(6)资格认定。(7)签订合同。(8)上岗任教。

招聘可采取组织专场招聘会、网上招聘会、组织设岗所在地有关部门到高校招聘等多种方式进行。

12.招聘对象和条件:

(1)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可招少量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

(2)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3)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

(4)报名者应同时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

五、“计划”的相关保障政策

13.特设岗位教师享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18号)和人事部等部门《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16号)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制定具体落实政策和措施。

14.“计划”的实施可与“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相结合。符合相应条件要求的特设岗位教师,可按规定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特设岗位教师3年聘期视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要求的3年基层教学实践。

15.特设岗位教师在聘期内,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跟踪评估。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不适合继续在教师岗位工作的,应及时将其调整出教师队伍并相应取消其享受的相关政策优惠。

16.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特设岗位教师在3年聘期结束后,继续扎根基层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对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的,要负责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

实施“计划”的地区要进一步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今后城市、县镇学校教师岗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聘用特设岗位教师。

对重新择业的,各地要为其重新选择工作岗位提供方便条件和必要的帮助。

西部地区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实施“计划”的同时,要研究制订具体可行办法,将“计划”的实施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代课人员问题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六、其他有关事宜

17.聘任期间,特设岗位教师户口和档案关系的管理,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档案关系原则上统一转至工作学校所在地的县级政府教师人事档案管理部门。

18.各受援县(市)和学校,要为特设岗位教师提供相应的周转住房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设计岗位工作计划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及我市人口计生委关于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促进技术服务网络的规范化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人口计生干部队伍,为顺利完成“十一五”的各项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保障。

二、总体目标

通过构建“六个体系”:即职业分类体系、岗位标准体系、职业培训体系、职业规范体系、考核评估体系、职业资格评审认证体系;建立完善“六个机制”:人员准入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员退出机制、干部监督机制,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一支业务精通、技术精湛、服务优质、作风优良的、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业化的干部队伍,开创人口计生工作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构建“六个体系”

(一)职业分类体系。一是把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化分类。根据上级要求和我镇实际,把人口计生干部划分为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工勤类等三个类别。二是设置工作岗位。在分类的基础上,坚持科学规范化原则,下设七个工作岗位。

管理类下设三个工作岗位。即综合管理岗(主要包括从事管理、人事、后勤、财务等方面的工作人员)、人口信息岗(主要包括从事人口统计、人口信息、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宣传教育岗(主要包括从事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培训的工作人员)。

技术服务类下设三个工作岗位。即生殖健康技术服务岗(主要包括从事计划生育医、药、护、技的工作人员)、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岗(主要包括从事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与服务的工作人员)、生殖健康咨询岗(主要包括从事生殖健康知识咨询服务及相关产品的咨询服务的工作人员)。

工勤类下设一个工勤服务岗(主要包括司机、文件收发的工作人员)。

(二)岗位标准体系。一是严格按要求按标准选配工作人员。镇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必须具备医学中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必须有任职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二是制定岗位职责。按照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制定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目标;三是制定岗位规范。按照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制定具有行业特色的各岗位人员工作规范。四是把职业化的内容形成文字材料,汇编成书。制作职业化体系构架和分类设岗示意图两块版面,挂在墙上。把每个岗位的职责、道德规范制成桌牌,放在桌上,为每个人制作一个胸卡,挂在身上,形成职业化建设氛围。

(三)职业化教育体系。制定干部培训制度,一是定期对镇计生办全体人员进行培训;二是定期对村级计生管理员进行培训;三是制定切实可行措施,确保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四)行为规范体系。一是建立职业道德规范。组织镇村人口计生干部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道德规范》,努力塑造人口计生干部高尚品格;二是建立职业礼仪规范。制定人口计生行业特点的职业礼仪规范;三是制定岗位工作纪律。

(五)考核评估体系。一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工作人员的现实表现和综合素质;二是建立平时、半年和年终评估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三是重视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选拔任用干部和辞退不合格人员的重要依据,激励广大人口计生干部争先创优,岗位建功。

(六)职业资格评审认证体系。依据《河南省计划生育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出台相应的计划生育专业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办法,逐步实行职业资格认证上岗制度。

四、实施“六个机制”

按照上级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建立和实施干部选拔任用的“六个机制”:

(一)人员准入机制。一是严格按照各岗位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标准,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录用空岗人员。二是按照机械导入、就近套入、同等优先的原则,使现有工作人员对号上岗。“机械导入”,即每个工作人员依据自身情况,对照准入条件,采取本人申请、干部评议、集体研究的办法确定工作岗位。“就近套入、同等优先”,即现正从事的条件相近的人员直接定岗,有两个以上符合条件的人员,现正从事该岗的优先定岗,并签订聘用合同。对暂时不具备资质条件的人员给予一段时间作为提高期,明确学习培训和上岗资格等要求,限期达到岗位标准。三是按照人员编制和干部本人资质等方面的情况,可以一人多岗,也可一岗多人。

(二)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一是积极向镇党委、政府推荐镇、村人口计生系统的优秀干部。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三是全面推行聘用制。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聘上岗的原则聘用各岗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四是建立完善村级管理员规范化管理制度。

(三)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政策力度,逐步形成奖优罚劣、按劳取酬的人才激励机制。二是继续开展“双十佳”评选活动,被评为“双十佳”的村计生管理员、组计生宣传员分别给予适当奖励。三是大力开展创优活动,营造敬业奉献、依法行政、为育龄群众优质服务的良好氛围,激发人口计生干部忠于职守、奋发进取、工作创新、勇创一流。

(四)人才培训机制。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改革,以提高人口计生干部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不断更新教育培训内容,不断改进教育培训方式,加强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二是制定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的优惠政策,建立组织培养、个人进修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广大人口计生干部的职业能力;三是制定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有效措施,加强专业技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设计岗位工作计划范文4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级主管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聘方(乙方)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出生年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学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学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技术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聘方所在二级学院(教学部):_______

根据______学院校内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落实《_______学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岗位聘任和完善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试行)的规定,经双方协商一致,乙方为甲方受聘教师,为明确甲方与乙方岗位职责,特订立此聘任合同。

一、本聘任合同为有固定期限的聘任合同,合同期从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至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

二、岗位职责及责任目标

1.受聘岗位

受聘岗位名称:_________

受聘岗位级别:_________

2.乙方在聘期内所承担的任务内容(请对照所聘岗位的基本岗位任务逐项填写):

教学工作:_________

队伍建设:_________

课程(学科、专业)建设:_______

科研工作:_________

其他任务与目标(该项任务由乙方所在单位与乙方商定后填写):________

三、甲方负责为乙方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聘期内的每一个年度,先以乙方所聘岗位基本岗位津贴标准的80%按月发放,预留的20%根据年终考核结果,按学院文件规定予以发放。

四、《_________学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岗位聘任和完善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试行)文件试行一年,试行期结束后,乙方所承担的岗位任务按学院确定的正式方案执行。

五、因工作需要,双方协商一致,可变更本合同,更换岗位。

六、本合同未尽事宜,均按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_________学院有关规章制度执行。

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另一份由乙方所在单位保存。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 乙方(签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

附件 乙方岗位任务计划书 教学任务

讲授课程

学时

授课对象

学生数

年度总学时

教学效果目标

学术讲座任务

讲座名称

讲座对象

预计讲座时间

指导研究生任务

计划指导研究生人数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任务

计划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人数

计划指导时间

指导青年教师任务

计划作为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姓名

计划指导时间

效果目标

课程(学科、专业)建设任务

计划开展的工作

计划达到的目标

标志性成果

科研项目任务

计划开展的项目

项目级别

项目经费

阶段性成果

(作品)、编写教材(论著)任务

计划(作品)数

其中

权威期刊

核心期刊

一般期刊

计划编写教材(论著)名称

计划完成时间

带领团队所需完成的任务

团队成员签字(请手签)

其他任务

乙方

签字(请手签):

年月日

甲方

设计岗位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工作过程 学习领域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72-01

近几年来,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通过深入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毕业生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肯定。这得利于本专业以行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指导思想,按照环境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归纳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对专业课程以项目为载体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构建,实行“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确定环境艺术设计的典型任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采取市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以及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等举措,调研环境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论证毕业生职业成长的主要有五大阶段:绘图员、助理设计师、设计师、首席设计师、设计项目总监。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1)设计绘图员。

典型工作任务:绘制施工图、绘制方案效果图、绘制现场施工标准、标注材料应用规格。

成长时间段(从毕业后累计):3~6个月。

(2)助理设计师。

典型工作任务:协助设计师与客户洽谈;协助设计师设计方案;协助设计师选取施工材料;汇编施工标准;协助设计师施工管理。

成长时间段(从毕业后累计):0.5~1年。

(3)设计师。

项目洽谈、签订合同;项目创意表现;方案效果表现质量监控;项目预算、成本控制;材料选取、施工管理验收。

成长时间段(从毕业后累计):1~2年。

(4)设计项目总监。

中型项目洽谈、签订合同;中型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表现质量监控;投标方案设计;项目预算、成本控制;工程质量监控,竣工验收。

成长时间段(从毕业后累计):4~6年。

经过行业\企业调研,归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群,并依据实践专家座谈会反馈信息,确定环境艺术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岗位知识要求,并根据市场调研和结合我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资源优势,确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助理环境规划设计师、绘图员和施工管理员。

助理设计师岗位知识与能力要求:能够熟练地应用各种环境规划设计软件,适应多种景观规划、园林工程项目的需求,掌握园林景观以及建筑的外观理论知识,具有方案设计与施工图、效果图、工程预算与施工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能够根据项目特点综合运用恰当的设计元素进行景观、园林设计项目创作,熟悉和掌握环境规划设计项目的方案表现方式及制作执行流程,具备合格的专业素质,学习并遵守行业规范。

绘图员岗位知识与能力要求:能够熟练地应用各种设计软件,掌握环境规划设计方案表现技巧,具有园林景观以及建筑设计方案与施工图、效果图等方面专业知识,熟悉和掌握环境项目的方案表现方式及制作执行流程,具备合格的专业素质,学习并遵守行业规范。

施工管理员岗位知识与能力要求:能够熟练地应用环境项目施工图绘制软件,适应多种工程项目管理需求,掌握园林、景观、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项目施工管理统筹能力,熟练掌握项目的施工标准管理、安全监督,及质量监控执行流程,具备合格的专业素质,学习并遵守行业规范。

2 归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领域

经过对环境艺术设计设计技术职业成长的五大阶段职业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归纳出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领域有手绘构思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施工制图、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景观植物与绿化配置等。

3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由主管教学的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一线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教育专家等组成的课程体系改革小组,在对专业开展全面、深入的社会需求调研基础上,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确定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按照技术领域和企业对岗位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并参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开发融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的课程体系。并按工作过程设计各教学主题单元,开发系列以项目、案例为主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实施“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4 主干课程(学习领域)教学运行设计

与广西长绿山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南宁市艺巢装饰设计公司、樊汉环境设计事务所等单位紧密合作,根据环境艺术、园林景观工程技术的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安排与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等。

5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领域,能够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职业教育特色更鲜明,确保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教学效果显著,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到达100%,对口率达90%,具有很高就业质量。

2007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被确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2010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被确定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

2011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2012年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基地被确定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在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实施“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一共完成10多项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八桂绿城、凭祥市友谊小学规划设计、北海斜阳岛旅游景区、龙胜滑石矿综合开发区园林规划等大型项目。

参考文献

设计岗位工作计划范文6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上级主管部门:_________

受聘方(乙方)姓名:_________

出生年月:_________

最后学历:_________

最后学位:_________

专业技术职务:_________

任职时间: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

受聘方所在学院(教学部):_________

根据_________校内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落实《_________》(试行)的规定,经双方协商一致,乙方为甲方受聘教师,为明确甲方与乙方岗位职责,特订立此聘任合同。

一、本聘任合同为有固定期限的聘任合同,合同期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二、岗位职责及责任目标

1.受聘岗位名称:_________;

受聘岗位级别:_________。

2.乙方在聘期内所承担的任务内容(请对照所聘岗位的基本岗位任务逐项填写)

教学工作:_________;

队伍建设:_________;

课程(学科、专业)建设:_________;

科研工作:_________;

其他任务与目标(该项任务由乙方所在单位与乙方商定后填写):_________。

三、甲方负责为乙方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聘期内的每一个年度,先以乙方所聘岗位基本岗位津贴标准的_________%按月发放,预留的_________%根据年终考核结果,按学院文件规定予以发放。

四、《_________》(试行)文件试行一年,试行期结束后,乙方所承担的岗位任务按学院确定的正式方案执行。

五、因工作需要,双方协商一致,可变更本合同,更换岗位。

六、本合同未尽事宜,均按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_________有关规章制度执行。

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另一份由乙方所在单位保存。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附件

乙方_________年度岗位任务计划书

教学任务

讲授课程学时授课对象学生数年度总学时教学效果目标

学术讲座任务

讲座名称讲座对象预计讲座时间

指导研究生任务

计划指导研究生人数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任务

计划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人数计划指导时间

指导青年教师任务

计划作为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姓名计划指导时间效果目标

课程(学科、专业)建设任务

计划开展的工作计划达到的目标标志性成果

科研项目任务

计划开展的项目项目级别项目经费阶段性成果

(作品)、编写教材(论着)任务

计划(作品)数其中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一般期刊

计划编写教材(论着)名称计划完成时间

带领团队所需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