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范例6篇

初中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范文1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教学 衔接问题 解决对策

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安排、体现的思维方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的教手段等都与旧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一化学教学一开始就面临的一大难题,新教材将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安排在第一章就是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现针对初中教材及高中教材就知识体系、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化学用语、化学实验等方面加以对比,以便教学的有利开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

(一)知识体系的衔接问题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是常识性介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上以物质的分类为主干,即每一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很少的一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少谈及。而高中化学知识则以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理论为主,在教学中以学生在初中所学的知识“点”开始,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把知识由点而发展成为一个知识层面,进一步注重知识面的应用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知识网。现就初中的几个知识点与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具体衔接列举出来。

1.高中新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一知识“点”来说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是一大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化合反应中出现了氧化反应的概念,第二次在氢气还原氧化铜中出现了还原反应,只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并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为阅读材料,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很少的,并且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割裂开来,使概念不完整,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使该概念完整,要求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进一步提高对电子转移的认识,实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并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使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面。在教材中还很直观形象地设计了一个彩图,将氧化还原反应与初中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清楚明白,且用数学中集合的关系表示出来,使学生看起来很直观,确实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在高中教材中将氧化还原反应这个难点采取了分散的形式,将氧化还原的配平安排在高中氮族部分,这有利于知识的不断加深和学生的掌握,最终形成知识网络。同时使学生得到启发:在学习知识时不能只看形式,而应抓住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就是从“形式本质”的发展过程。

2.初中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点是一个重点,但只是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角度进行分类,没有揭示反应的本质,这部分知识与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直接衔接,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揭示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教学的切入点是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引入电解、电离及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实现知识点的扩充、知识面的形成。

复分解反应条件■离子反应条件

①生成气体 ①生成易挥发物

②产生沉淀 ②生成难溶物

③生成水 ③生成难电离物

具体过程以书写离子方程式的练习训练体现出来,并且引导学生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不断加深理解,由一个离子反应过渡到一个离子反应代表同一类型的反应,揭示复分解反应的本质,特别强调:H■+OH■=H■O的离子方程式代表了所有的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实质,不仅代表某一种强酸和强碱的反应;最后再通过应用,即离子共存问题和离子的鉴别(离子除杂质)实现知识体系的形成——构建知识网。

3.化学计算问题的衔接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初中所学的化学计算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洛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生成物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一个难点,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每年都不例外。这一知识点在初中是重点和难点,也是化学计算、思路和方法形成的一个基础。在高中化学中经过一个过渡,即第二章《碱金属》中出现的两种混合物其中一种不反应的计算,是对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个复习和总结,而且是对初中纯净物计算的一个知识点的拓展,为高中化学计算的难点“物质的量”做准备。高中化学的计算知识网是由“物质的量”为核心展开的,即高中化学计算的思路既有微观计算又有宏观计算,靠“物质的量”架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实现由初中的“质量计算’到高中的“物质的量的计算”的过渡与衔接。

4.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衔接问题。在初中只介绍某一种物质的性质,一般不考虑物质的结构,只是按其类型讲授、学习、总结规律。在高中以物质的结构为主干,以族的板块,从结构开始,推理出其性质变化规律,再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质和规律,进而总结、应用得出推论,达到知识的灵活应用与迁移,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目的。第二章《碱金属》有利于实现初中单一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思路与高中以族为板块,从结构上解决问题的衔接。让学生形成初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思路及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将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成什么物质?

以金属钠着火后如何灭火(与初中用CO2或H2O灭火进行讨论)这个问题实现知识网络的构建,形成下列学习思路:

(二)思维方式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思维方式只是向观思维,感性认识比较多,逻辑性不太明显。高中化学则以抽象思维为主,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在高中化学中首先要完成学生思维方式的衔接和转变,为学好高中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高中化学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教学中每节课都应培养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思维方式,这一点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如《碱金属》一章中的《碱金属元素》一节,从结构上进行分析,推测其性质变化,实验证明,结合前面钠的性质作对比,再分析找出结构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是新教材思路中的精华。又如物质的鉴别问题,学了焰色反应后,应形成物质鉴别的整体思路:三种物质以内用一种试剂,三种以上物质先分组,再一一鉴别(配套练习上有思路引导)。利用新教材图表资料多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找出其联系和规律,是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解决问题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只是从某一个方面看待问题,而高中化学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不同层次看待问题,这就是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的义一个难题,也是将初中的知识“点”过渡到高中知识层“面”进而形成知识“网”所必须经过的途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完成这一过渡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样易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化学用语的衔接

经过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发现,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对化学用语的使用不规范,直接影响高中化学教学,这一点表现得非常突出。特别是化学符号的书写,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实验步骤的正确书写,计算过程的客观反映等方面都有不规范的现象出现。望初中教师提高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符号、规范书写及书面文字表达能力。

(五)化学实验的衔接

化学实验的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化学教学中科学品质培养的途径,是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活泼的信息的催化剂。初中化学实验与高中化学实验的衔接显得尤其重要,下面列举几个事例加以说明。

1.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①实验室制氧气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②用Na■O■和H■O制氧气选取何种装置?③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引导学生分析两种装置的不同,初中制氧装置是固体加热,使用单孔橡皮塞;而用Na■O■和H■O制氧气时固液反应不需加热,使用双孔橡皮塞,且有长颈漏斗。因反应条件和使用仪器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检查气密性,为此教师要采取正确的讲解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在高中阶段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关于量筒和滴定管读数的问题,即俯视和仰视读数与实际体积的误差比较,因量筒的起始刻度在底部,而滴定管的起始刻度在上部,这样读数时俯视和仰视其结果显然是不同的,启发学生应从不同的角度用比较的方法看待问题,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中实验要求学生对装置及操作进行改进,如初中课本中CO的回收到高中的Cl■的处理,都是有毒气体对环境有污染,且引导学生根据二者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吸收装置。由此激励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改进装置,即从启发、引导、研究、探索的角度进行实验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4.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不断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解决,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也是新教材的一个要求。

例如高中课本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讲到充分燃烧时的一个反应:

C(s)+H■(g)■CO(g)+H■(g)

工业上将固体燃料汽化增大了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使燃烧更充分,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这时教师应立即提出问题,煤在家庭取暖中被大量使用,那么要使其充分燃烧,应在煤炉中加水吗?当然学生会答加水就熄灭。老师继续问,不加水该怎么办?学生无话可说,教师应马上启发,初中课本中有一个煤炉比较特殊,它有两个进气通道,起什么作用?它叫“双风炉”,在上世纪80年代兰州市红古区曾经在居民中推行“双风炉”,收到很好的节能环保效果,其原理学生都能理解,就是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遇到第二个通风口进入的空气燃烧,使其充分燃烧又防止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使学生掌握充分燃烧的条件。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对策

鉴于上述事实,我们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发挥新老教师合理搭配的优势

新老教师合理搭配,是促进教学相长,发挥教师特长,体现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新教师具有接收新信息快、掌握或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老教师有比较丰富的教学创新能力,易于把握学情的优势,应将二者的优势通过组织教学的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以提高教学水平。

(二)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新教材的教学课时少,内容多,信息量大,教学难度不易把握,根据学情分析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组织教学为好。其优势有三:易把握难度,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备课,统一进度,有利于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大家集思广益,教学更有针对性,易于把握学情,为各位教师省出更多的时间辅导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有利于教学相长。

初中化学教学范文2

一、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包括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一元素的质量分数三个基本计算。利用化学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第一次涉及符号与数字的计算,也是初中化学中最基本的计算,为以后的化学计算打下基础。如果学生这一关过不了的话,会影响以后的化学计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一类计算的教学,不要产生轻视的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理清三个基本计算的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这一类的计算。

如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加”“乘”“括号”、“系数”的含义,并让学生结合实际题目进行练习。比如H2O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一个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那么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应为多少,如何列算式?可以放手先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自己评议,不断地纠正错误,最后教师再强调和总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如学生计算完H2O、O2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让学生接着计算2H2O、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经过这么练习,学生大多都能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而学生在明白怎么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后再进行元素质量比的学习就轻松多了。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得出:相对分子质量中的“+”改成“:”就是元素的质量比。如H2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1×2:16。至于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教学,可以结合数学打比方,教师不妨让学生把化合物当成整体,元素当成部分进行思考理解,这对已知物质质量计算元素的质量或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这类习题的解答有一定的帮助,课后或单元复习时要补充这类习题。建议在讲这一内容前先摸学生的数学底子,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补差,这对我们的教学会比较有利,从而不让学生因数学的缘故降低对化学的兴趣。

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初中化学中,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孤立地只谈计算,应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联系起来,要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因此,学生首先也要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学生在进行计算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时常犯这种错误:把其中几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和相加再跟另外一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和进行相比,我们要跟学生强调“各物质指每一种物质”。另外根据需要,有时可能是两种物质之间相比,学生要明确这一点,这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比较关键。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比较关键的还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如果化学方程式写错了或没有配平,化学计算必然会得出错误结果。因此,一定要使学生对化学计算题里的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对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要熟悉。为此,一开始教学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选择例题和习题进行讲解和练习。例如课本上的例题: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此题化学式多、复杂、易混淆,化学方程式需配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也复杂等,学生很容易产生惧怕的心理,进而会影响到其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学习。因此,我改成这样的例题:6g木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这样的反应学生熟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容易,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步骤和方法的掌握。接下来让学生进行练习:2g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此题增加一点难度即化学反应方程式需配平,但没关系,学生对这个反应比较熟悉,可以练一练。我让一个成绩中等的同学和一个成绩较弱的同学上台演练,如果他们都做好,那么全班同学基本掌握;如出了问题,那是最好的课堂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有意识地围绕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误,未配平化学方程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列比例式是否正确等,请成绩好的同学来修改。这样的训练不仅对成绩中等和成绩较弱的同学有帮助,对成绩好的同学也是一种提升。

三、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部分计算题也是计算题的难点之一,此概念是解决计算题基础,如果对概念理解不清楚,将会严重影响到计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讲清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个概念,要让学生明确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之比,而不是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比;所涉及的量是质量,不是体积;三个量只要知道任意两个就可以求第三个。

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主要有这两种类型:公式的应用、溶液的稀释和配制。只要对概念理解清楚,公式的应用就比较简单基本,但有些题中隐蔽一定的迷惑因素,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也往往被迷惑。如200C时,把20g氯化钠放入50水g中充分溶解,求其溶质质量分数(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0g)。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最后教师小结:解此题时要考虑溶液是否饱和,勿将未溶解的溶质作为溶液中的溶质。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

初中化学教学范文3

一、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有待改善.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问题设置通常简单,教师讲解教材理论后,让学生自行熟记,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化学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互动,还能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兴趣不高.初中化学是一门新增的学科.有的学生对该学科存在抵触心理.很多学生表示化学课堂枯燥乏味,只有实验课时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整合的学科,只有理论与实验结合,才能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教师不重视理论探索.自新课改实施以来,虽然很多教师都对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进行了探索,但是在教学效果上并没有太大成效,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带着问题研究,严重时还会影响理论认识与实验过程.

二、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科学设置问题.为了让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教师必须注重问题的选择.恰当的问题,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心理,它满足初中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因为初中生心理不够成熟,一旦问题艰涩难懂,不仅难以提高探究兴趣,还会打击学习兴趣,让他们逐渐放弃对新知识的探究.当然如果提出的问题太简单,也很难培养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已有的化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作为学习基础,同时做好问题的递进与引导,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未知探索,最后促进学生大脑思维与发展.例如,在做“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时,教师先对反应原理与反应物进行说明与介绍,再让学生自行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在这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会了氧气制取方式,所以学生已经对制取气体实验有了一定的掌握.在实验基础上,只要学生略微改动,将酒精灯去掉,选用向上排气法,就能实现二氧化碳的制取.当然,除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拓展,还可以结合各种制取方式,让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

2.鼓励自我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在教师的鼓励与启发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改善后,可能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困难与问题,此时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同时给予学生帮助,指导其进行探索求知.

初中化学教学范文4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初中化学中把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究性学生实验后,自然地创设了师生平等交流、探讨问题的创新学习氛围。这样,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培养和发挥。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制造悬念、实验演示、应用多媒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3.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导向,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层次,设计具有一定隐蔽性和梯度的疑问,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顺理成章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初中化学中,有这样一道计算题:1000吨含Fe2O370%的赤铁矿中含铁多少吨?这类题对刚学化学计算的学生来说,确实难了一些,但如果我们把它拆成这样两个题目1000吨含Fe2O370%的赤铁矿石含Fe2O3多少吨?这些Fe2O3中含Fe多少吨?这对学生来说就相对比较容易了。

二、诱发动机,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动机是创新的前提和条件,而动机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感”那儿获得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中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者侯德榜出自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产生了“要创造出中国人的制碱法”的创新动机的思维,经过长期研究,改进了索尔维制碱法,终于制造出“红三角”牌纯碱,从而获得了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三、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如讲到NH3、CH4的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加鼓励。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等特征,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如把Na投入CuSO4溶液中,学生通常会考虑的是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而忽略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它首先与水反应,所以得不到金属铜。而是生成Ca(OH)2蓝色沉淀。

初中化学教学范文5

【关键词】素质教育 化学思想 培养策略

The chemistry idea education should be infiltrated into the junior chemistry teaching

Ye Jianfang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has elucidat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hemistry idea in brief and also offered the strategy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chemistry idea in the junior chemistry teaching, hoping to deliberate with the craft brothers.

【Keywords】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Chemistry idea Culture strategy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人的素质,主要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几个方面。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之一的化学,同样肩负着这样的重任。在初中化学启蒙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主动获取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外,还应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化学思想的培养。化学思想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化学知识结构内部的联系,形成科学观点,掌握科学方法,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更广泛、更深刻、更持久、更有利。为此,笔者在研究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简单阐述了初中化学中涉及到的几种化学思想,并就其培养策略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旨在对素质教育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同行们商榷。

1.化学思想的内涵。化学思想是人们对客观物质及其化学变化规律的最根本的认识,是化学家认识世界、解决化学问题的原则、方法的总和,化学思想是科学思想在化学方面的具体体现。化学思想是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的。

1.1 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们探索和揭示物质组成和结构奥秘的历史。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先生曾撰文指出,20世纪的化学有三大理论成就,其中之一是量子化学和化学键理论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初步认识了结构和性能关系的规律。20世纪的化学理论研究成果也表明,反应动力学、合成化学等的研究都是从物质的结构入手,是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的思想进行设计和研究的。化学科学上的许多发现和发明,都是在这一化学思想指导下实现的。例如,人们发现硅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于是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合成了性能优异的半导体材料砷化镓;同样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人们通过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制造出形形、功能奇特的合金材料。

在人类研究化学过程中,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学习和研究化学时我们就应当形成“结构相似的物质性质相近,结构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的认识,并以此指导我们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

1.2 物质运动变化的化学思想。化学是研究化学变化的科学。在化学科学发展中,人们已经认识到: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不断地运动着、变化着,而物质的运动变化是有条件的,在不同的条件下,物质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人们在化学研究中形成的这些认识升华为物质运动变化的化学思想,指导着人们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有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化学思想,我们就不会用僵死的观点看待事物;有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化学思想,我们就会关注环境对体系的影响,关注外界条件对事物变化的影响。

1.3 实验是检验化学理论唯一标准的思想。在理论化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已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共识。任何化学理论都必须经过大量的实验检验才能得到认可,在得到认可之前,看似完美的理论都只能是假说。例如,人类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玻尔原子模型、元素周期律等化学理论和原理的产生,无一不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事实基础之上的。从300多年前,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到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较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再到后来,人们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做成了大量精度极高的实验,确认拉瓦锡的结论是正确的。从此,质量守恒定律才被人们所认识。

掌握“实验是检验化学理论唯一标准”的化学思想,我们就能客观地看待物质世界,科学地应用化学理论解决化学问题,我们就能重视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实验是检验化学理论唯一标准”的化学思想,我们也就会重视实践对理论的检验作用,坚持实践与理论辩证统一的唯物主义思想。

1.4 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化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化学服务于社会生活,化学科学发展的目的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在化学科学的发展中,化学家们在合成新物质、制备新材料满足人类生活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的同时,十分关注化学科学成果的应用对环境、特别是人类生命的影响,并致力于研究环境友好的化学技术,致力于研究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化学方法。化学科学发展中产生的绿色化学技术、原子经济化技术等都是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的充分体现。

2.在教学中进行化学思想教育的策略。基础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必备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观点。其中,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化学思想,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注重化学与生活相联系等策略来帮助学生树立化学思想。

2.1 在化学史教育中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思想。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选择典型的化学史料进行化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思想。

化学科学发展史中每一次发现、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是化学家智慧火花的闪烁,都闪烁着化学思想的光辉。例如,元素周期律、等电子原理、相似相溶原理的发现,充分体现了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化学思想;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化学平衡理论的建立,充分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思想;燃素说的破灭和氧化学说的建立、惰性气体改称稀有气体等,充分体现了实验是检验化学原理的唯一标准的化学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化学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化学史教育,就能够让学生从化学发展历程中深刻认识和体会化学思想,认识化学思想在化学科学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初中化学教学范文6

【关键词】 初中化学;游戏化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游戏教学法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化学教学方法,它有着更高的教学效率,并且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给学生传授知识,因此,它能够迎合学生好玩的天性,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改变了对化学学科的看法,在以前,学生只会觉得化学枯燥、知识点繁杂,但是现在学生在游戏中发现了化学也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他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真实的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神奇,通过亲自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来学习化学知识,学习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下就是笔者根据个人经验总结的有效运用游戏教学法的措施。

一、教师用来进行游戏教学法的游戏要具有趣味性

游戏教学法能不能成功主要就是看教师设计的游戏能否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做游戏上,如果教师不能用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学生就不会对学习化学感兴趣,教师的这个游戏教学法也就是一个失败的教学,因此,为了确保游戏教学法能够成功,我们教师就必须设计新颖的、能够吸引学生的游戏。笔者在进行游戏教学法时常用的教学游戏有如下几种。

1.举行班级化学知识竞赛

俗话说:“不逼一逼自己,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这句话就表明了压力的重要性,人只有在有压力的时候才能激发他们的潜力,因此笔者就在班级中举行化学知识抢答竞赛,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竞争中,创造一个紧张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互相竞争中激发他们学习的潜力。化学是一门理科,既然是理科,那么学生肯定就需要理解记忆一些化学概念,那么这些必备的化学概念就可以作为我们教师举行化学竞赛的赛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竞赛的同时将这些难以记忆的化学知识牢记于心。另外,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教师需要计划好学生抢答的时间,这样就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除了化学知识抢答竞赛,笔者还采取了化学知识记忆比赛,以此来考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组织学生组建化学知识体系树

当我们教师给学生上完一个章节的化学内容之后,我们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建立化学知识体系树,教师事先给学生一个光秃秃的树干,在树干上面有许多的树枝,让学生给这个树干增添化学知识树叶,让这个树不再光秃秃的。这个画树叶的游戏主要考察的就是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整体掌握能力,让学生掌握每一个章节的最主要的化学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化学体系。

比如在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时候,笔者就组织学生完成这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树,首先学生要了解这个单元主要的讲的是金属,这样就确立了这棵树的树干,然后沿着这个树干,就是几个比较粗的枝桠,这些树枝就是几种比较重要的金属,像铜、铝、钠等,最后就是沿着枝桠画树叶,像铜的这个枝桠上的树叶就是铜的性质以及与它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以此类推,其他的树叶也像专业构建起来,慢慢地整棵树就被画好了,学生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复习了一遍这一章的内容。

3.制作记忆卡片

化学虽然是一门理科,但是我们教师也可以借鉴文科学习的方法来教学生学习化学,比如制作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卡片,让学生在没事的时候将这些卡片拿出来看一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持续记忆化学方程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比如在学习《酸和碱》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将课文中的化学方程式转换到自己的记忆卡片中,然后让学生时不时地拿出这些卡片进行复习巩固,以此来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二、将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也是一种游戏教学方式,学生对这类需要他们亲身参与的化学教学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可以自主地决定如何进行实验,然后制定计划完成这个实验。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互相协作完成化学实验。教师将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游戏的好处有两个,第一,将学生分组可以提高实验的速度,节约实验原料和时间。第二,分组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

比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时候,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了制备氧气的化学实验,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自主的完成化学实验。学生们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样品,然后按照要求搭好实验装置,最后再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积极性,遇到问题也努力去思考,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法是一个新兴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笔者希望我的个人经验能够帮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而促使他们在课堂上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