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初中地理课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中地理课

初中地理课范文1

【关键词】微课教学;初中地理;教学方式;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已经不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学生们不仅能够降低自身的理解难度,夯实自身的学习基础,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借助微课教学手段,活跃地理教学的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应用师生授受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们开展学习。因为在该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能够成为教学的主体,能够对教学的进度进行严格的掌控。但是该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丧失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们通常只会对学生进行单向传递知识,不会询问学生们是否真正地理解了知识,即使部分教师会对学生进行询问,大多数学生也会因为教师的严厉而不敢进行发言,久而久之,整体的教学氛围就会过于压抑,整体的教学质量也自然无法得到提升。此外,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学本身就具有较大的难度,倘若教师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那么学生自身的思维就很难得得到提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微课教学开展教学活动,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活跃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一单元的知识时,可以结合微课技术开展如下教学:首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一个教学视频,在教学视频中教师应该添加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也可以在其中渗透一些与世界文化相关的信息。其次,当教师制作好教学视频后,就可以通过学生的交流群将视频上传上去,要求学生进行观看,并通过视频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进行记录,形成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正式开展教学时,由于之前已经观看过视频,学生们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记忆,从根本上降低了自身的学习难度。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奖微课视频连接到网络中,为学生进行二次播放。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以此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也能够形成一定的检测。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为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延伸,如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世界各地的风俗纪录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氛围的活跃性。

二、借助微课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在当前的教学环节中,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们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够应用水平,夯实自身的应用基础,以保证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较多,教学知识点复杂。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微课教学,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形成完整的教学结构以及教学脉络,帮助学生降低自身的学习难度。同时,在应用微课教学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还应该注重视频内容的合理性以及简要性,尽量将视频的时间控制在5~8分钟之间。时间过长的视频会引起学生的厌倦心理,使其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但是时间过短的视频无法涵盖所有的教学重点,不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其次,在制作教学视频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保障视频的整体难度。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经历以及生活经历,所以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就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倘若教师应用同一种难度的教学视频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那么部分学生可能就会因为视频难度较高而产生学习障碍。因此,在设计教学视频时,教师们就需要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分析,对其进行小组划分,然后设计出不同难度的教学视频。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这一章节的知识时,就可以结合如下手段进行视频设计:教师首先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教师可以为不同的小组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度,再对视频内容进行设计。比如,针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小组,教师可以在教学视频中加入一些课外延伸的知识,并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探究性教学活动;针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视频中融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以此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针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纪录片以及动画片等视频,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能够主动地开展地理学习。最后,在利用微课教学开展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还需要注重对视频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丰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我们的邻居》这一课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与日本、韩国相关的电影或者文化纪录片,将书中的知识真实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予学生视觉冲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借助微课教学手段,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相较于其他教学模式来说,微课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篇幅短小,内容精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就可以对该种教学模式展开合理的应用,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需要注重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在设计教学视频时,教师一定要形成一定的设计结构。比如,先插入哪一部分内容,后插入哪一部分内容。对教学内容的难度以及性质进行合理区分,合理安插,保证学生能够在由易到难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降低自私很的抵触心理;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比如,在第一轮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将教学视频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以及趣味视频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二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们就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实战演练以及习题练习中,以此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此外,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微课教学的手段,组织学生们开展与地理学习相关的课外教学活动。比如,知识竞赛、知识辩论以及知识探究,等等,以此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使得学生能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从而有效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微课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以及抵触情绪,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推动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对该种教学模式加以重点关注,合理地对其进行应用,借助其开展教学,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春欣.EVC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定位能力初探[J].地理教学,2018,(15):62.

[2]于晓香.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设计及应用策略[J].科学大众,2018,(07):12.

[3]王妍,张金瑞.利用微课资源强化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5):187+189.

[4]高扬子.基于微课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2):186.

初中地理课范文2

微课教学严重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被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有利于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列举典型案例进行强调,有利于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微课;初中;地理

1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1借助微课解释重点难点,启发学生思维: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讲解抽象的重难点知识时,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增加学生理解生涩知识点的难度,导致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如果老师合理的将微课应用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微课的色、形、光和声等功能,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象化,能够让学生在极具感染力的地理课堂中学习,让学生深入感受抽象知识的连续性,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例如:在学习《四大地理区域》这节内容时,由于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性,所以便可以利用微课录制Flash,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详细的告知学生[2]。这样通过微课视频的动态演示,又有老师的详细讲解,有利于让学生更加生动、更形象的学习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中学习,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2选择合适的微课程素材,提高课堂效率:

在应用微课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微课程教学素材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微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是灵活应用微课程教学理念的关键所在。其中,作为初中地理老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选择微课程教学素材时应注意下列两个原则:

1.2.1坚持科学性的原则。

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所应用的教科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原则,而地理学科自身的知识点也需要讲究科学性,这则要求初中老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广泛搜集科学合理的微课程教学素材,并将其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植入到微课程视频教学过程中,这样有利于保障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避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误导现象[3]。例如:在《工业、城市与交通》一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便可以利用视频播放“神州”发射的视频资料,以此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回顾西部地区的矿产分布情况,了解西部的工业主要是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掌握西部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4]。

1.2.2坚持典型性原则。

微课程在应用中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地理知识,就应该选择典型性的教学素材。例如:以《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内容为微课案例,其微课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全面了解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并能够通过读图准确确定范围和概括所谓位置的特点,老师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则可以借鉴《是真的吗》电视节目,提出“看三分流水,纤流细细,珠穆郎玛,唯我独尊”和“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个地理案例,充分利用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来进行分析,了解青藏地区气温低,多雪山、冰川,而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出现了沙漠,并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通过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条件。

1.3通过微课复习知识,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结束之后,采取微课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自觉进行校正和练习,从而达到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首都———北京”一章内容的《祖国的心脏》内容时,由于课堂只有40分钟的时间,而要想学生能够深入掌握北京的简称、全称、轮廓和位置等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因此,当这节地理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辅助采用Flash进行教学,以拼图的形式组合北京的具体地理知识点,让学生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不断进行复习,从而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目的。再例如:在学习《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的内容复习过程中,老师便可以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制作《黄土高原的治理试题讲解》《黄土高原的开发重难点》等微课。然而,由于学生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这节内容的基础知识,所以老师便可以组织观看关于黄土高原当前的实际情况,并在学生观看微视频结束之后,帮助学生整理学案,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纠正策略,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基础知识的目的。

2典型案例分析

本文以《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微课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首先老师展示以往美丽新疆的微视频,这时引起了学生的质疑,为什么图片中的新疆这么美呢?而当前大部分关于新疆地区的图片都是戈壁、沙漠和荒凉的景象,从而导出“生态保护”这节内容;其次,以多媒体设备将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现象融入微课中,让学生思考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部分学生提出应实施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多个自然保护区;再次,老师可播放《可可西里》中的片段,让学生思考他们是因为什么杀害藏羚羊呢[5]?原本他们仅仅只是普通牧民,但因为草原退化,土地变成了沙子,迫于生计,他们成了偷猎者的帮凶。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知道重要的保护区中的保护资源,有效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3结论

总而言之,微课程是初中地理老师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维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将微课合理应用到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创新地理课程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满足中学地理课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因此,为了最大限度提升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率,便需要学校老师深入探究微课的应用策略,借鉴成功的实践经验,让微课程教学技术越来越成熟。

作者:王艳梅 单位:枣庄市第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课范文3

【内容摘要】

生活即教育。初中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初中地理是学生首次真正的接触科学性学科,这个阶段的学习对学生今后探究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等有着推动性的作用。因此,我们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相融合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初中地理的生活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能。

【关键词】

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地理课程本身源于对生活的一种经验总结,是对生活的概念化、科学化显现。生活是地理课程资源的源头,新课改指出:初中地理教学要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而初中地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刚开启的探究旅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强化,进而促使学生更切实的掌握地理并运用地理,即:能够主动地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借以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自信心的同时有助于自我科学素养和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是有着特殊意义上的价值和作用的。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乡土资源

从新课改的角度来说,乡土资源本身属于是课堂教学资源的范畴,主要指的是本乡本土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等,能够充分展示地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的资源,是地域性的。初中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即是地理环境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联等。乡土资源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学生身边最为常见的一些事物和现象。而学生对于这些乡土性质的资源是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同时这些乡土资源相对地理教材中的内容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以学生日常的自然现象来引发学生深思,尝试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真正感受初中地理在生活中的“零距离”,启发学生内心的乡土情感,强化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如:在学习“降水与降水的分布”一课时,笔者都知道降水,也都了解降水的形成等,但是他们的这些了解相对这一章节的内容来说还处于表面层次。笔者则以此为基准点来运用乡土资源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是大雨、什么是中雨、什么是小雨;在本地一年中的降水情况是什么样的?我国的各个地方的降水情况一样吗?为什么?请根据你的认知和了解说说我国降水的主要分布情况。这样挖掘乡土资源,并以此为点拓展开来,丰富学生自然环境和人文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社会环境资源

这里说的社会环境资源是大的概念范畴,是基于地理知识的整体角度而言的,主要包括:科技馆、展览馆、植物园、动物园、自然环境等等。它是对初中地理知识的一个眼神和拓展,打破了初中地理教材、课堂的局限性,是潜在的地理教学资源,有着非凡的价值和作用。即:社会环境资源能够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践、探究等,有助于学生体验、感悟初中地理的科学性,进而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念等等。初中生正处于塑造个性的关键时期,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必要探究社会环境资源,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可行性的地理实践,并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学会以地理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等,更切实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能。如:笔者开展社会资源环境统计调查活动,来让学生探究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资源,诸如:自然环境资源(如地形、植被、河流、自然保护区等)和人文景观资源(如港口、工厂、农田、城市街道、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之后,让学生以地理的角度探究、分析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更贴近的体会科技与社会、学科与生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联性,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协调观,朝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整合生活资源

一切课程资源都源于生活,一切资源都属于生活资源范畴。新课改一直倡导: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而初中地理知识本身就是对生活的一种高度总结和概括,是对其一种质的升华。鉴于诸多的生活课程资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整合和优化,进而来确保生活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知识,诸如:柴、米、油、盐等都能够在初中地理中找到其升华的概念和总结的远离。尤其,人们的衣食住行也都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诸如:东北多雪、森林草原一望无际,这里生活的人们衣服更多的是就其取材以畜牧皮毛为主;江南地方气候温和,这里生活的人们衣服更多的是棉布、丝绸等。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整合生活资源,以知识链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如:在学习“气候”一课时,笔者以学生向往的云南地区生活资源为例,引导通过温度来逐渐延伸,诸如:气温较高、属于亚热带气候,每年的降雨量、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特点、经济、科技等等生活性质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掌握。初中地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是新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能够更切实的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以致用,增强他们自主探究的自信心,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等等。我们作为初中教师应不断的探究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进而最大限度的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作者:谢翠燕 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中学

【参考文献】

[1]优才教育研究院.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典型问题解决案例[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2]李家清、雷鸣.初中地理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第二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地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包含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还将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教育等融为一体,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都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没有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本文基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有关的应对策略。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一)地理学科被边缘化

众所周知,地理学科涵盖着丰富的知识,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知识,还包括人文科学知识,所以加强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唯物辩证思想。此外,地理学科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学科却有着被边缘化的趋势。出现这样的教学现状,一方面源于中国考试制度的存在。相对其他学科来讲,地理学科并不纳入初中的升学考试科目,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压根不重视地理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缺乏学习的动力,觉得非升学考试科目不应占据学习的时间。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落后,缺乏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这些都是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初中地理教材将难度系数较大的知识放在首位,这样设置教学内容,让地理基础知识不够牢固的初中学生感到望而生畏。尤其是教师在落后的教学手段下,难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感到吃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厌学情绪普遍增强。

(三)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初中地理师资力量薄弱,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地理学科不被重视,优势的教学资源没有被分配到地理学科的教学上;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没有进行不断地学习和充电,促进自己综合素质的提升。当前,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的因素,这也是影响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教学设施的配置有待加强

对于地理学科的教学来讲,教学设施及教学辅助设备的配置极为重要。例如,地球仪、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各种模型等都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设备。但是,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设施的配置明显不足,有些学校连最基本的地球仪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实验室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仅仅是通过板书、讲解的方式进行,势必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不能处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基础上,而应当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在21世纪,教师的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进步。例如,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内涵,通过学习,努力改进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的水平和技能,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强化地理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想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也是保障。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学校应当配备专职的地理教师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初中地理教师的在职培训。通过在职培训,不断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整合教学资源,改善教学内容

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教师应当坚定“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地整合和完善现有的教学资源,促进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更加符合学生的日常需求和实际需要。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将知识讲解、技能培养以及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板书、讲解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和优化。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来丰富课堂教学,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了解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之,初中地理知识博大精深,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技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发展;教师要重视学生自然科学的培养,并加强学生人文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只有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刘宏春 单位: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那曲县中学

参考文献

[1]韩梅.新课标下中学地理课程的环境伦理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0(9):34-36.

[2]胡唐明.中学地理“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3(11):21-22.

[3]蔚东英.论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中学地理教师的挑战[J].教育探索,2004(11):135-136.

第三篇:初中地理课堂导课艺术实践

【摘要】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直受到教师的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地理课堂导课缺乏艺术性的具体表现,然后细致讨论了初中地理课堂导课艺术创新方法。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导课;导课艺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地理课堂的导课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同比其他学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其主观能动性比较弱,需要教师通过鲜活的引课来引起其学习的兴趣。然而,时代改变,学生的群体特点显著变化,这就使得传统的导课方法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性。因此,初中地理课堂导课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地理课堂导课缺乏艺术性的表现

导课缺乏艺术性,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导课方式单调,形式呆板,没有新意,缺乏感召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听课激情;二是导语过于浅白,内容过于平淡,震撼力不强,难以促成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欲望;三是导入或转弯抹角,或过分渲染,或喧宾夺主,看似形式新颖,作用却不明显。由于学生在上课前常常处于冷淡的“被动接受”的心理状态,再加上一些学生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学习地理的兴致不高,导致学生进入上课状态缓慢,课堂学习气氛不浓郁。这时候,如果教师能运用生动活泼的导语,就能为新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初中地理课堂导课艺术的创新方法

1.多媒体导课,声情并茂。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初中生,见惯了各种各样的视听资源,单纯的语言教学略显枯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导课,能够让课堂变得鲜活起来,从而也让音乐和美术艺术激活孩子的心情。在多媒体导课中,可以参考以下三点。第一,运用现成的视频资料进行导课。BBC国家地理中有关于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其视频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用这样的视频资源来引课,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国家自豪感。与此同时,教材上的相关知识也通过视频素材进行初步学习,可谓一举多得。第二,运用音乐作为背景进行导课。音乐可以洗涤人的灵魂,地理课通常被安排在下午,学生处于疲劳期,播放音乐,能够让学生的精神放松,从而为听课奠定良好的基础。歌曲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例如,在讲世界地理中河流分布时,可以播放《蓝色的多瑙河》。第三,整合互联网资源进行导课。对于复习课,其导课的艺术就体现在各种资源的整合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掘网络上的优质资源,将其穿插在自己的教学思路中。

2.语言渲染,直触学生内心。抑扬顿挫的语言能够渲染所陈述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教学的效率也就上来了。这就对教师的教学用语和个人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语言渲染的导课,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有真情实感,不能矫揉造作。具有真情实感,学生的思绪会跟着老师走;矫揉造作,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对老师教学技能的评价上,不利于引课内容的释放。第二,语言要有力度,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课的语言要像鲁迅的语言一样,针针见血,铿锵有力。这样会有一种情绪上的冲击力,让学生的思想随着老师的思路而飞翔。

3.短小精悍,把握节奏。引课的作用就如同是中药的药引子,就想点燃鞭炮的火柴。如果引课的时间过长,必然会影响到后续正课内容的讲解,所以引课必须要短小精悍。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认可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能力。引课的语言要短小精悍,就要有所侧重。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引课,其侧重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与教材内容相关。短小精悍,在学生的短期注意范围能记得住。然后就在教材中碰到了,这时进行教材知识的讲解恰到好处。第二,与教辅资料习题有关。当学生课后在做作业时,发现老师引课的内容就是作业中的信息,会大幅度引起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第三,与热点话题有关。热点话题一直是学生议论的焦点,将热点话题作为引课,链接到教学中,能起到让学生全神贯注的目的。

4.提高地理科学素养,潜移默化影响。人都有锦上添花的心理,喜欢精益求精。对于喜欢的事情,就非常喜欢去做。很多学生不喜欢地理是因为其地理常识比较匮乏,无法引起其共鸣。提高地理科学素养,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进行影响。在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将地理知识与初中阶段历史课堂和语文课堂上涉及的知识融汇在一起。地理知识是对客观地貌地形的讲解,与个人的关系不大,这也是学生对地理学习热情不高的原因。将历史中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与地理联系在一起,就能够引发学生的注意,同时也能够起到复习历史知识的作用。第二,将地理知识与先进的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地理测绘是大学的专业之一,百度地图上的三维图像可以看到自己家的楼顶,这都是地理测绘的成果。这样就可以将地理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第三,将地理知识与政治知识联系在一起。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一直存在,将地理知识与政治联系起来,能够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在爱国主义情感的带动下,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导入要进行创新,从而起到导课应有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导课,能让鲜活的影像和音乐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教学语言的渲染,能够直击学生内心,从而激发起学习的欲望;引课短小精悍,能够避免对正题的讲解,把握好课堂节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能力的信任度;提高学生地理素养,能够让学生将所学对知识与其潜在的知识结构关联起来,从而促进其自觉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当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要在传统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当下学生的群体特点,充分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设计出精良的地理导课。

作者:王海 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第五初级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立.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J].学周刊.2011(28).

第四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构建

摘要:

教育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目前是以班级为单位,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地理这门学科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刚接触的科目,有着强大的未知性,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就会得到很好的教育反馈效果。但是,如何高效率地进行课堂教学需要进一步探究。针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加以阐述,希望会对初中地理的高效课堂构建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伴随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现行的是新课程标准,其要求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提升思考和思维能力,在教学的时候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效率问题一直是教育中的重点,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习效果是教师一直关注的重中之重。保证高效不是教师一味灌输,也不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教授的知识越多越好,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下面就对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进行探讨。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的原因

1.学生方面

有许多初中生认为地理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而且地理课程也不是主要学科,学得好、学得坏都不重要,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普遍低下。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都非常不好,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非常低。另外,学生有了地理课程不重要的观念之后,就不会对其进行预习,这也是造成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非常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学困生就会在地理课堂上捣乱,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教师讲课的时候,也不会互动和配合,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非常低。

2.教师方面

在现阶段,很多初中地理教师只是按照地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不能够对其中不重要的地方进行删减,也不对重点内容进行扩充,这对于学生学好地理课程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书本上的内容从总体上来说是比较单一的,而且只进行教材中内容的教学也会降低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更是如此,进而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非常低,影响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想要不断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就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使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所提高。比如说,在学习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上册中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我国特有自然环境的视频和图片进行收集,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和观看,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营造学习氛围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具有非常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这种自主学习意识还非常强烈,所以,想要使地理课堂更加高效,就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强调和培养,并且大力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进而保证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和效率都有所提高。比如,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讨论,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回去后对中国的自然资源进行调查。

3.加强学法指导

地理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构建的时候,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情况进行分析,按照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效指导,并且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比如说,在学习“中国区域差异”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南方与北方的文化差异和地域性差异,加强学生的记忆。

4.认识到学习的意义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良好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其次,在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进而提高高效课堂的构建水平。比如说,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对地理的重要性进行渗透,慢慢使学生理解学习地理的意义,提高地理的学习效率。

结合上文所言,我们能够了解到,地理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刚刚接触的学科,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班级授课制的教育情形下,教师不能对学生一概而论,要因材施教,讲究教学方法。初二地理并不是非常深奥,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效教学,在保证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知识并且达到最大效益。

作者:王菘华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石会中学校

参考文献:

[1]马艳平.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3):115-116.

[2]肖明.“导学案”的四大矛盾与教学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2011(3):220-221.

[3]张桂祥.编制优质导学案打造高效新课堂[J].成才之路,2011(16):122-123.

[4]王国珍.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2(1):328-329.

第五篇:初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优化

摘要:

社会的发展让人们步入信息化时代,电子产品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就教学领域而言,多媒体已经广泛运用于大部分学校,使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就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分析,以便对多媒体课堂教学有更直观的了解。

关键词:

多媒体课堂;初中地理;含义;现状;有效性

多媒体给教学工作带来的直观效果最为明显。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和问题,打破以文本解析、图片展示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能从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方面来促进学生学习,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尤其像地理学科,需要用到的地图、图片多,多媒体可以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大量标准的资源。学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后复习、拓展、考试等,满足学生学习要求。多媒体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产物,体现了教学的与时俱进。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含义

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指教育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制定好的教学目标和所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应用现代电子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过程,以多感官全方位的形式刺激学生学习神经,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常用的多媒体教学基本上都是借助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先前制定好的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活动,因此现阶段的多媒体教学又被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来实现对教学、教研等活动的规范管理,将信息进行归类整理、集成,数字化,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

二、多媒体课堂教学现状

1.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学校教学对多媒体的利用在逐年增加。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目共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部提出今年将实现全国中小学生互联网接入率百分之九十五的比例要求,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生都有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超过半数的普通教室要配备多媒体设备,加大对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和偏远山区的扶持力度,尽可能让这部分学校尽快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

2.就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来看,多媒体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直观便利。我作为初中地理老师中的一员,对此深有体会:多媒体节省了上课作图、板书和知识链接的时间,并且通过多媒体作图和板书比传统在黑板上板书要准确、工整得多,更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记忆。多媒体超大容量的存储功能减少了传统纸质资料的浪费,降低了资源的消耗,能将相关知识和需要拓展的知识点进行链接,将其快速、准确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满足学生课外拓展知识的学习。

3.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相应问题。教育者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能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若教育者没有把握好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度”也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例如,多媒体在节省老师板书、作图时间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相应地加快了课程进度,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记笔记和消化课堂内容,不利于学生课后的巩固和复习;网络教学常常会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弹出与教学无关的信息和画面,分散学生注意力。这就需要老师结合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三、多媒体课堂优化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1.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老师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将知识点以图、文、声、像的具体形象方式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刺激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使得学生思绪处于较为兴奋的状态,手脑并用,集中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是现代教学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多媒体能很好地发挥情景教学优势,其丰富的色彩、真实的画面、精准的地图和数据,能让学生融入一种较为真实的学习场景,亲身体现和感受所学地理知识的真实场景,加深印象。情景教学能大大提高初中学生对地理的关注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有利于巩固理论知识并有效把握重难点。多媒体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并有效把握重难点。初中地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经常需要学生在脑海里呈现地图、地貌,分析地理信息。有时候单靠老师一人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若借助多媒体的形象展示,能将地理知识无形化有形,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看到信息图和信息网,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初中地理概念的学习需要学生“有感而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前的传统教学方法,基本都是老师一遍遍解释文本,再配合例子让学生理解。但地理本身就是一门空间性和立体感强的学科,全靠老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吸收知识,也无法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概念。而巧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形象地看到地球的内、外部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也能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的空间概念,发散思维,从而更好地掌握地理运动规律和分析地理现象。

4.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健全学生的道德品质。多媒体通过图、文、声、像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地理知识,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白电子白板丰富的色彩和真实的声音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健全学生的道德品质。多媒体更多的是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绚丽的色彩和整齐规则的排版格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技进步给课堂带来的审美改变。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领域革命性的改变,它给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使课堂教学充满乐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育者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做到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互补,使教学优势发挥到最佳状态。

作者:付飞飞 史波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树声:《中学地理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李家清:《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2。

[3]刘莹:《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4]施良方:《学习理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第六篇:初中地理课堂案例观察法实施

一、“课堂观察”之寻踪溯源

“课堂观察法”(Class-observing),溯源于20世纪中期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乃隶属于美国课堂研究专家N.A.Flanders于20世纪60年代所提出的“互动系统教学”,其发明的教学编码记录系统以量化的观察技术,将课堂教学观察纳入科学管控,将课堂行为回归情境本身,以更好地阐释课堂,是人际互动化课堂教学研究之典范以及系统量化课堂评估模式之先例。自此以后,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课堂观察法以其完整的操作性呈现课堂全貌,使得课堂观察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升级、完善,已然成为现代课堂教学观察的主流发展趋势。

二、“课堂观察”之探微索义

何谓“课堂观察法”?观其名,思其义,则可察其实。传统观察法(TraditionalObservations)是评课者以对照量表的形式,将评价结果进行量化,以期对授课教师的授课情况与质量做出主观评价,是一种单向的、规范性强的主观观察法。而新型观察法(NewObservations)乃是观察者在与授课者全面沟通其教学设计后,确定观察维度,制定观察评价量表,并借助于观察表、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辅助观察工具,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合作观察。可见,现代课堂观察法强调“教师-学生”与“教授者-观察者”之间的双重任务,是量化记录与质化评价的相互融合,是一种专业、高效、互动的教学评价法。

三、“课堂观察”之纲举目张

根据笔者在课堂观察中的初步实践,将观察法分类为“团队观察法”、“个体观察法”以及“自我观察法”。团队观察法以学校地理教学科研组以及课题组为观察者,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质+量”的考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时与分类的评估,以期进行针对性的反馈;个体观察法则以观察表格标记授课者的课堂主题、细节问题以及情境表现,最终反馈给授课者,要求其进行反思并反馈;自我观察法则是授课者对自我课堂表现的观察与反思,以课后反思、课堂笔录以及回忆笔记的形式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估。

四、“课堂观察”之躬行实践

课堂观察法应该慎思慎行,笔者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观察的实践中,积累并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证课例。课堂观察评估程序如下所示:观察前:观察角度、观察内容、观察方法、观察工具、观察任务观察中:课后访谈,个别学生面谈听课情况并获得反馈观察后:个别反思,听评后与个别教师或学生进行针对性交流;集体反思,将个别反思结论进行集体探讨;综合反思,以表格、报告、论文等形式整理意见。

(一)观察背景

观察对象:初中七年级地理任课教师A观察内容:如何判断不同特征的气候类型?观察团队:初一地理教研组

(二)观察前

观察任务:地理调研组在课堂观察前以小组会议形式了解授课者A的授课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学情,根据观察表和评估点对其授课提出参考意见或者调控,以便能够使观察评价量表的考核更清晰和具有针对性,确保无误地实施量化观察。

(三)观察中

授课内容: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和非地带性分布教学目标:掌握气候基础知识,学会判断气候学生学情:学生无法根据不同地带的温度范围和降水量范围判断不同气候类型教学资源:地图、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导学法”讲解气候成因;“归纳法”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过程:第一步:以“讨论法”导入授课主题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照射到海洋、陆地、山脉、森林,对人类的居住、食物、饮水、健康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同学们各抒己见,阐述一下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第二步:以“归纳法”总结气候类型分组归纳:以组为单位让代表学生对气候类型进行总结PPT归纳:A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不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区域、降雨情况和温度特点第三步:以“读图法”认知不同气候类型区域分布情况用地球仪、地图引导学生对即时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对不同的气温降水图、气候分布图进行准确判断

(四)观察后

A教师与观察者互动过程:地理教研组教师对A在教授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评价,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以量表形式定量记录教学流程完整性、教学目标准确性、判读方法有效性、教学设计合理性;以描述形式定性记录学生课堂行为、课堂参与度、态度、情绪、互动效果等。观察后反馈主要包含师生对话、现象描述及即时反思等,为课堂分析与评价提供有效证据,并报告观察结果。观察后测试评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制定与量表对应的测试题,对课堂内容进行考点测评,在A教师所在班级随机抽取学生25人,参与量化评估,测评结果将达成目标的学生比例统计。根据观察结果,可判定A教师的课堂讲授在学生掌握基础气候知识以及区分不同气候类型上是有效的,但是在气候类型图表判定中尚待提高,本次地理课堂观察结果以及评估结果以量表、报告以及意见表形式向地理教研组和A教师反馈,以期提高教师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效率。

总之,本次的地理课堂观察案例证实了课堂观察法的有效性,对分析教师课堂质量有参考借鉴作用。此外,作为互动教学评价法的课堂观察法,使得教研组教师处于同一观察合作体,提高了其合作意识,这不但有益于教师个人专业授课能力的提升,亦将初中课堂教学评估科学化。

作者:王燕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春江校区

第七篇:初中地理课堂学生主体性策略

[摘要]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程度是十分重要的。新时代地理教师要秉承“授之以渔”的理念,结合本学科特点,从多角度分析并制定适宜的策略,以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以实现课堂的高效化。

[关键词]

初中地理;主体性;策略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换位思考策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课堂

换位思考是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的基础上,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课堂,安排教学环节。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在课堂上用学生最容易理解的简单清晰的话语表达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研究探讨、提出疑问,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换位思考的具体做法和建议:首先,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以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去审视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情境,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来作为一节课设计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亚洲的季风气候”时,若按部就班地按原理展开介绍高、低气压,以及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因此,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以及物理的相关知识未学,教师改变思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设计了活动:(1)比较同时被加热一分钟后的空水壶和水壶里水的温度。(2)比较同时冷却了一分钟后的空水壶和水壶里水的温度。显然,学生均能轻松完成,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顺利地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其影响。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听课表情、讨论研究和回答问题状况等来判断学生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参与到学生讨论当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堂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形”时,教师设计了小组活动“探究中国的地形特征”,面对问题,学生一脸茫然,根据学生的表情反馈,教师及时引导“可以从地形类型、地表起伏、海拔高度等方面表述地形特征”,学生马上领会。第三,教师要思考什么样的评价最能让学生接受,什么样的问题最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果只是简单地说出正确结论,那么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发言就没有意义了。例如:在学习“东南亚的火山国——印度尼西亚”时,教师设计了活动“谈谈你对火山的看法”。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谈污染、有的谈破坏、有的谈资源、有的谈土壤、有的谈旅游,等等,该活动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参与度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第四,课后布置的作业要切合学生自身实际,还应该能够鼓励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水资源”时,教师布置学生设计一条节水标语,既有情感意义,又能激发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二、培养兴趣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首先,融洽的师生关系,实现互动课堂。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所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基础。对于地理教师而言,由于任教班级太多,时间有限,所以每个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课堂上要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他们感受到积极的情感和真挚的爱。针对某些方面特别典型的学生,可以对其作业采用“面批”的方式,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问题的引导、真诚的建议、适当的关爱等,既解决了学习问题,也拉近了师生距离。其次,独特的教学风格,吸引参与课堂。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上起来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很难说到底哪一种教学风格是最好的,但是教师应该知道哪一种教学风格是最适合自己的。例如,大学时期给我印象最深的要属“三板教学”课,教授简单的三两笔之后,黑板上就呈现出生动的一幅幅画或逼真的一张张图,让我们惊叹不已,至今记忆犹新。可见,没有教学风格的教师是很难触动学生内心的,当一个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后,并且在课堂上很好地展示出来,那么学生不仅记住了这名教师所授的知识,还记住了他的这种课堂风格。这种课堂风格无形中就成了教师个人才学和课堂魅力的体现,学生自然被吸引过来主动参与课堂了。第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利于激活课堂。

1.教具辅助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的教具辅助使用,能有效的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空间想象力,亦可以轻松化解难点,弥补传统教学的某些不足。例如,在学习“等高线”时,若采用传统的方法教学,学生连基本的地形部位名称都很难完全理解透,做题自然有难度。为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等高线的制作过程,再结合等高线模型介绍地形部位。“小教具,大助教。”教具辅助教学,形象直观,难点不再难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然得到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学习“经纬网”时,教师创设“探险者遇险→求救→救援者施救”的情境,学生分组探究。A组学生扮演探险者,求救“我在哪儿”;B组学生扮演记录员,分析“他在什么方位”;C组学生扮演施救者,行动“设计救援路线”。通过情境设置,诱发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结合“三板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时,若采用普通的讲述法,往往枯燥无味,对于地理事物的记忆,学生也多是机械记忆,遗忘率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结合“三板教学”设计如下环节:(1)让学生“动眼”,观察地图,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让学生“动脑”,如何快速有效地记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3)让学生“动口”,分享记忆金点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和分享意识;(4)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动手”,绘制世界地图简图,落实知识点。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积极参与,动用多角度的感官,化解难点,又强化了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

三、合作探究策略,彰显学生主体性的课堂

小组合作探究不但增进了同学间的情感,同时,又是学生参与课堂,突出其主体性的重要方式。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分组很重要。所分的小组人数要适中,同组成员之间水平要有高低,各小组之间要处于大体平衡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任务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其次,要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进行一定的指导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其他成员的意见,服从小组的安排,遇到困难不气馁等等。还要适当的进行学法引导,让学生学会发现和探索,把学生的探究引向深处。第三,要选好合作探究的任务并精心设计合作方式。选择的探究任务不能太容易或太困难,每个成员的分工要具体明确,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共同探讨或综合。这样能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实现学生课堂主体性的目的。第四,合理使用评价机制。在课堂上,尽量要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评价时,应遵循发展性评价原则,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全方面及时评价。如引导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学到了什么,接下来要怎样更好的学习。此外,教师不应该把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标准,应以赞扬和鼓励为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被肯定的价值,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合作探究,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为了让学生既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又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认真安排和设计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翁秀静 单位:福建省莆田中山中学

第八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

【摘要】

地理是在初中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如何在众多科目中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在初始阶段就带领学生畅游地理的海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创造更大的价值,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来阐述如何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关键词】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初中生要学习的科目多,课业负担繁重,并且在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地理学科显得无关紧要,因此地理教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需要在课时少的情况下创造高效课堂,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什么是高效课堂?

(1)实现单一、清晰、有深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其教学内容全部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只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设置一条单一、清晰并且具有一定深度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做到心中有数,节省不必要的时间和环节,使课堂井然有序。

(2)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厚。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二者缺一不可,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作用更不可忽视。真正的高效课堂绝不是只照顾到个别学生,或人人都是“低头族”,而是尽可能地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师生配合,才能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2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1)精心准备,设计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要在课堂伊始的导入部分就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一堂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格外重视导入部分,多花费一番时间和精力仔细打磨。首先,回归教材,从教材出发,夯实基础。教材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是许多专家智慧的结晶,使得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喜欢建造空中楼阁,自由发挥,弃教材内容于不顾。其实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是必要的,但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踏踏实实地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其次,设计一条单一、清晰、有深度的教学目标,使整堂课的教学都有的放矢;最后,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教育理念,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基础、兴趣包括性格等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在讲授《经线和纬线》这一课时,考虑到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学生难以接受,在设计课堂导入时结合数学学科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针对学生在教室中的座位建立了坐标系,每一名学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坐标,并进行了相关联系,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这节课的教学:“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坐标,地球上的每一个地方也是如此,那么,它们又该如何定位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经线和纬线》。”这样一来,在讲授地理的同时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给学生一种新奇之感,赋予每个学生参与进来的机会,课堂氛围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2)运用小组教学法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强调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感,他们才能真真切切地学到东西,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小组教学法是近年来在中小学课堂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契合这一教育理念,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小组的划分上,绝不是随意的划分,而是要执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一方面保证小组之间水平相当,在进行比赛等活动时能够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小组内的百花齐放,实现学生的多样性,让学生自由发展;第二,赋予小组每一名成员不同的任务,哪怕是谨小慎微的学习任务,比如记录员、监督员等,定期轮换职位,引导学生各司其职,在学习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情商教育;第三,教师所起到的只是引导的作用,主要发挥学生的作用,充分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他们一定会还给你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例如,在讲授《56个民族》这一课时,我充分发挥了小组教学的优势,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师长、调查走访等方式了解不同的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基本常识,回到课堂中来小组之间互相分享、交流,实现共赢。在此过程中,通过对有的民族全面的了解,让学生消除偏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民族团结、和谐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样一来,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中来,也不再感觉学习地理是一项艰巨的学习任务。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来源于我们所处的生活,最终又要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地理也不例外。教学低效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在于教师仅仅把它当做教学,学生也仅仅把它当作是学习,如果师生双方都能够认识到我们学习地理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从真正意义上掌握一项技能,以便于更好地运用于生活之中的话,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地就会提高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实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充满正能量;注重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与其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讲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不如让其显而易见,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这个道理。例如,在讲授《水是宝贵的资源》这一课时,为了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水也是我们共享的资源,我布置学生开展一项调查活动:“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你有哪些办法?”学生们十分认真地投入其中,通过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搜集了很多数据资料,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从向父母亲人倡导节水开始,逐渐扩散,为节约水资源贡献一分自己的力量。这次活动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们不同以往的一面,学生们没有高喊什么口号,而是身体力行,只要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距离我们实现“中国梦”还会远吗?

总而言之,真正的高效课堂不是课堂节奏快,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也不是课堂氛围多么活跃,而是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知识恐怕永无止境,但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却可以使学生受益无穷,使用一生,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让学生初学地理便爱上地理、爱上地理课堂,不再把它当作是一项任务去完成!

作者:樊军志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弘文中学

初中地理课范文4

【关键词】学科融合;初中地理;语文;教学研究

地理是一门集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一切生活皆语文。在历次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发布的课程标准中均有“构建互补体系”的相关表述,学科融合势在必行。“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2011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与语文学科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初中地理的语文渗透教学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语文在初中地理中渗透教学的意义

地理学科语文渗透教学能让地理学科用文学艺术的崭新视角描述地理现象,将客观自然用主观热情表达出来,能让学生对祖国河山、大美自然有更深刻的认识,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油然而生。

(1)提升地理课堂语言美感。在地理课堂,由于长期的教学习惯,很多教师满足于知识点的灌输,平铺直叙缺乏美感和感染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教师语言不够精练,琐碎的语言让学生很难抓住要点;还有一些教师表述欠缺逻辑,知识点表述不清晰,导致学生听课如雾里看花,朦胧不清。因此,将语文的表达方法渗透到地理课堂能打造充满诗意与美感的地理课,不仅提高了课堂语言的层次,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当代教育,在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导下,“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终极问题之一,仅仅知识育人成才是不够的,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育人成才。在这一点上,初中地理教材略有不足。语文学科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以文本为载体略显单薄,所以地理学科的语文渗透教学,将学科特点完美互补,从而达到育人成才的效果。

(3)增强信息筛选能力。地理的学科载体往往是图文并茂的。当下,地理考查常以材料分析的形式出现,越来越多地出现语文元素。例如试题:公元771年,颜真卿在江西省麻姑山山顶发现了螺蚌壳化石,并在《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中写道:“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材料分析题考查的首先是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这恰恰是语文学科素养的体现,其次才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语文学科的渗透,特别是语文学科对文本信息筛选的能力培养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4)激发地理课堂活力。地理是兼具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两方面性质的融合叠加才能使地理课堂活力四射。例如: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可设计演讲活动“保护极地,人人有责”:科学家一直警告,极地地区的气候变暖趋势比中纬度地区更明显。根据公益海报,作一个简短的演讲,谈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来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将语文活动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激情,激发了地理课堂的活力,使学生寓学于乐。

(5)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除课本知识点之外,能力的提升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之下,重知识、轻能力,重考试、轻实践的现象屡见不鲜,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甚重视。地理学科的语文渗透教学将人与自然、精神归属阐释得更加生动。例如:在概括“中国的地理差异”时“万里长江横波,极目楚天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烈日炎炎水难觅,平沙万里无人烟”“雪山连绵入天际,时在七月遇高寒”等文学现象都能生动地反映地理知识,通过探究,全面提升学生发现、思考、探索的能力。

二、语文在初中地理中渗透教学的原则

学科渗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比如课堂中学科意识混乱,选材单调,主题单一,无效知识芜杂等问题。因此,在地理教学语文渗透时,笔者认为应当遵循地理主体性、渗透多样性、资源实用性三大原则。

(1)地理主体性。地理学科文理兼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特征。语文学科但凡涉及地理知识,便会涉及空间规律,即区域性、综合性。这是两门学科融合的基础,同样也是难点。地理教学中涉及语文渗透时可以选用相关的文学作品,但要把握“度”。语文学科在地理课堂中仅仅是思维的出发点,而不是深入探究点;仅仅是补充佐证材料,而不是主要教授内容。这个尺度一旦把握不好,就必然导致地理课堂变味,失去地理的主体性,本末倒置。

(2)渗透多样性。语文学科内容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在地理课堂进行语文渗透时,地理教师常常选用的是古诗文。其实,语文的内容有很多,从题材上分有诗歌、小说、散文、议论文等;从时空跨度上来说有古今中外。此外,语文不仅是文本的阅读还有演讲、写作,即语文“听说读写”四大基本功能;语文不仅教授语言文字,还有思维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多样的渗透、多元的融合才能使地理课堂丰富多彩,深刻有意义。

(3)资源实用性。地理在生活中,同样语文也在生活中,两者的交集才是切实可用的地理资源。如《春夜喜雨》,涉及二十四节气知识和冷暖锋的知识,教师深入挖掘“雨水”的拓展内涵,是实用的地理资源。而其余“润物无声”常用在德育领域,杜甫之于成都是文史知识,红花绿叶是生物知识,即无用资源。

三、语文学科渗透课型示例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语文能力的层面开发三类地理课程,即地理阅读课、地理写作课、地理演讲课。在应用探索中反响良好。

(一)地理写作课

地理写作是指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认真研究地理现象或事物,经过充分思考后用文字呈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时,进行了地理写作实践。教案如下:“中国的自然环境”写作实践课【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了解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南通地区生产生活的影响。(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南通地区长江和黄海的开发利用情况。【写作要求】(1)结合生活,有自己的感悟与思考。(2)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300字。(3)紧扣知识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侧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反馈与反思】(1)本次地理写作课,共收作品38篇,以记叙文为主,以家长带领旅游参观为主,仅有3篇作文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总体情况良好。(2)将作品写成语文游记的有8篇,学科特色不明显的较少,有真实感受的居多,说明地理写作不是闭门造车,接触生活才能言之有物。(3)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其中有5名同学观点深刻,具有启发性,体现了较好的思维品质。(4)请语文老师参与评分,60分总分,42分以上22人,48分以上15人,54分以上5人。地理写作即“跨学科写作”,通过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提升学科认同感,使学科素养得到提高,是当下方兴未艾的教学策略。地理写作进一步证明地理源自生活,接触生活才能言之有物,关注生活也是关注地理。

(二)地理阅读课

地理学科内容丰富,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中获取关键信息。地理阅读课是借助语文阅读理解的方式提升阅读速度和对关键信息的把握能力。笔者在讲授八年级第九章“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时,以总结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为教学目标,结合课外文本《今生今世的证据》开展了地理阅读课。示例如下:【课题】《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总结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通过阅读文本,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阅读提示】本课题是新疆的农民作家刘亮程的一篇散文,从当地农民的视角写新疆一个普通村庄的日常生活,乡村的风、冬天的冷、动物的鸣叫和处处可见的沙丘,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新疆生活生产图。【合作探究问题】(1)请结合地理知识推测刘亮程笔下吹彻的寒风的季节性成因。(2)村庄的井有可能是什么样的井?(3)作者去往城市的搬迁应该是什么路线?(4)作者给老乞丐的馒头是由什么粮食做成的?(5)乡村老去的原因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6)作者笔下天是那么昏暗,那么你知道本地的日照情况吗?(7)村庄的沙丘的成因是什么?(8)你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有哪些建议?(9)如果要在这里进行精准扶贫,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地理阅读课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对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认识,既增强了在文本中把握信息的能力,也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深入理解文本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现象的了解,拓宽了其知识面,筑牢其关注生活并学以致用的观念。

(三)地理演讲课

地理演讲课是指针对地理教材中具有科普意义的内容,面向全班或全校采用演讲的方式进行介绍,以期达到地理知识巩固与拓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的目的。地理演讲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演讲,它科普的内容较多,知识性较强导致情感不够充沛。教师可指导演讲学生增加互动环节或穿插小故事,以增强演讲效果;可引导学生在演讲之后做补充即兴演讲,更能激发听众的热情。

四、结束语

地理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地理知识的理解离不开生活,而语文恰好是生活的提炼。秉持地理主体性、渗透多样性、资源实用性的原则,地理课堂从语文内容、语文形式、语文育人目标等方面多样渗透、多元融合去打造丰富多彩、充实高效的地理课堂,既提升了地理课堂的语言美感和学生的审美情趣,又通过学科互补塑造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全面提升学生发现、思考、探索的能力。初中地理学科通过与语文内容、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融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理课堂,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已成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0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初中地理课范文5

初中地理的学习受现在中考制度的制约,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如何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干扰,是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转变观念;培养兴趣;联系生活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经历了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的过程,目睹了其现状,由于地理在中考中的影响,造成了地理教学的诸多无奈,也使学生学习地理急功近利,成效甚低。鉴于此,我作了如下改变地理教学现状的努力。

一、转变观念,让地理课深入人心

首先,地理学科教师自身的思想要转变,要端正地理教学的执教态度,要为自己是一名地理教师而感到责任重大,不要受中考制度的干扰,要认真学习新课标,践行新课改,钻研地理教学,让地理课堂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展现地理的科学人文魅力,进而增强自己的执教魅力。其次,要扭转学生学习地理受中考制度、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乃至学生家长对初中地理学习的轻视,教师要挖掘学科本身特点,让学科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到地理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培养兴趣,让地理课丰富多彩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要从多方面入手,优化地理教学,课下要调动学生多搜集阅读与地理有关的奇闻趣事,让他们透过这些奇闻趣事,看到地理现象,对此做出科学理性的回应。课上要变通使用教材,使学生主动地获取地理知识,探究地理问题。把枯燥的地理知识与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产生对接,进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想方设法地解析地理现象,利用多媒体打开学生的视界,让形象说话,让地理中蕴含的有趣因素触动学生的思维,变枯燥为丰富,变单调为多彩,让地理课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三、联系生活,让地理课走向开放

地理教材图文并茂,内涵丰富,教师应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在封闭的地理课堂中,让思维走向开放,更应联系生活,让学生行动起来,走出课堂,甚至走出校园,在寒暑假让学生做社会地理调查,完成一次旅游,感受学习地理的实际应用,建议阅读一些涉及地理知识的书籍,例如《徐霞客游记》《水经注》等。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魅力所在。

总之,要突破不利于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些瓶颈,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就要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转变师生的思想观念,开放地理学习时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马秋爽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第七中

初中地理课范文6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地理课程一直处于一个尴尬位置,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地理课程往往不是重点课程。这就必然导致教师不重视教,学生不重视学这样一种现象。在这样一种心理的催化下,教师上课只是单纯地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讲究教学形式,不讲求互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只是一味地灌输生硬的知识点。这样的上课形式枯燥,学生对这样一种课堂是提不起兴趣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

二、地理课程的重要性

其实地理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且实用的课程。初中地理教学教授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常识和知识,能够让学生们对我国的环境问题、对我国人口资源等问题都能有所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与世界观,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有素质的公民。地理课程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应当把地理课摆在正确位置,而不是说地理课程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初中地理老师应当认真对待地理课程,首先地理老师要重视学科工作,认真设计教学教案,设计课堂安排,只有自己重视起来,才能让学生足够重视,认真对待这样的学科,不再抱着地理课程可学科不学的态度。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策略

1.明确学科特点,找准定位。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这门课程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是综合性的作用,它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问题,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同时能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所以,我们应当对地理课程有一定重视,不能说地理课程是一门不重要或者是一门没用的课程。只有找准了地理课程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果认为地理课程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提高课堂互动性。

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不能只是老师一个人在那里给同学们灌输知识,要活跃氛围,并且将学生带入其中,让学生都参与进来。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趣味性是一个方面,除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外,在课堂上提问也不失为一个妙计。有效的课堂总是能让学生带着疑问上课,同时能带着新问题回去思考。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紧扣知识点的提问,同时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变深,体现层次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加强师生互动,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让老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大致了解,方便接下来的课程安排。

3.将生活融入教学中。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是可以在生活中体现的。生活中处处是地理,中国的整个天地就是最好、最全面的地理教材。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地理教师要学会将教学融入生活,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讲解地理知识,这样,学生会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并且,通过亲身经历的教学,能让学生记忆得更加深刻,知识不再空洞。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不是由教师施压学习的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它要求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只是给他们引导,或者教师可以跟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会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结语

总之,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拘泥于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那是一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新课程背景下要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学习各门功课。地理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足够重视,并努力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的人才。

作者:林宜朝 单位:尤溪县汤川中学

第二篇:初中地理先学后教自主合作课堂初探

一、“先学后教,自主合作”的作用

“先学后教,自主合作”要求是学生在课前运用独立、交流或合作的方式,按照教师的提示预案目标进行预习,对教材内容有个初步了解,将新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带着疑问进入课堂的学习,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内容产生对碰。通过教师的答疑解惑,对新知有了理解,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感情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分享成功的喜悦,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二、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弊端

首先,学习目标设置不明确,对细化环节表述不清,过于笼统,使得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求甚解,忽悠而过;“先学”的教学设计实施不到位;其次,学生学习层次不同,“后教”结果过于集中,设计教学计划统一,造成部分学生的负担,导学教案的编写,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第三,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急于求成,章节知识内容不连贯,跨度大。加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差,启发性不够,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缺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受挫伤,最终还是灌输的模式进行教学;第四,教师检测随意,对学生的难点及疑点没有跟踪到位,不了解学生将知识点是否内化到认知中。

三、构建“先学后教,自主合作”新课堂途径分析

当前倡导的“先学后教,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对学生自学能力、主动探究思考、团结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教育课堂的角色转变,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营造独特、严谨而又有序的新课堂氛围,达到教育高效的目的。

1.课前预习,领悟新知识

学生在新课开讲之前,教师提出自学内容及目标,学生对涉及新课的相关知识进行课前预习,为上课快速进入知识点,听课效率提高开辟了道路。学生围绕知识点看书、讨论,思维活跃,将知识学得灵活,掌握知识的要点更加准确,保证学习方向的正确,有更多时间去挖掘和探究新领域。经过与学习伙伴之间激情飞扬的学习,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充分展示个人的巨大潜能,体现自我。

2.课间再次进行学习,达成知识的共识

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导入,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地理深厚的学习兴趣,使上课伊始就笼罩在学习浓郁的氛围中。

(1)新旧知识串联,循循善诱

初中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宽,人文地理及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内容丰富,与前期已学过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知来源于旧知,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旧知合理并有效地引入,与新知进行联合,使学生渐入学习佳境,自主探究新知与旧知的联系,理清关系并加以吸收。以如,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章节,在了解“气候”这一概念的同时,要与已知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条件等影响因素相联系,引出课堂问题:小王从广州到新疆旅游,他在火车上看到了沿途风景,有草源、有沙漠,这样的景观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产生这样的景观是什么原因?

(2)创设情境课堂,增强学生自主合作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达到有效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全面认识地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创设情境课堂,增强地理课堂的活跃、趣味气氛,实施思想交汇与思维碰撞过程,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保持兴趣,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的教学中。例如,初中地理《中国行政区规划》章节,课堂上以拼图的形式,将学生引入想象成形的空间,对中国地图的轮廓有个意识,再发动学生动手将拼图拆分,让他们对各省行政区的位置根据记忆进行重新组装还原,开展小组竞赛的形式,加速学生对各行政区的记忆,锻炼他们的拼装能力,实现了动脑与动手的结合,使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学生的参与热情也空前高涨。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先学后教,自主合作”的模式构建,使看似晦涩,复杂难记的知识得到有效解决,教师也能轻松驾驭课堂教学进度,以学生发展为主线,进行高效课堂的教学,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最终实现课堂学习的三维目标、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掌握地理知识,体验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

作者:杨满林 单位:广东省连平县田源中学

第三篇:初中地理优质课堂构建途径

1把学生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成功的动力。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兴趣培养放在教学首位。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讲,兴趣是很容易产生的。其实,对学科的认识往往是从这个学科的首节课开始的,所以新学期的绪论课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要重点讲授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用地理小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这既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同时它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要积极地旁征博引,通过有趣的故事、俗语、典故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陶醉于奥妙的地理世界,乐意去听,喜欢去学。要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并且它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世界上还有很多未解的谜题,需要同学们的继续努力,引发学生共鸣,使其对学科探索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是的学生对自己也感兴趣。初中学生年龄在十二、三岁,刚脱离小学教育,思维还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的前期。他们学习的动力还大多存在于对教师的关注。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喜欢他的课,进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或者因为不喜欢某位教师而不喜欢他的课,进而不喜欢某个学科。所以作为初中教师在教学任务开始之前应该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这个喜欢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而是应该用自身的知识底蕴和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膜拜式的敬仰,这样他们自然会因为教师所散发的魅力而去关注这节课,关注这门学科。

2注重方法的合理指导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显得格外重要。初中阶段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也离不开有效的方法,不管是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其实,学而有法,学无定法。长期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了我讲你听,很多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完不成或者不能很好的完成,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一面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容易造成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厌烦心理。因此,与其这样,不如在45分钟的课堂上多下功夫先学后讲,是笔者在新授课的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方法,为了充实教材的内容,每节课笔者都会设计好学案。学案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并且通过设置具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是学习的关键。在有些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把制作学案的任务教给学生来做,这个需要的时间较长,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要求也要高一些,但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重要的是,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了学习兴趣。初中地理教师,通常都带几个班,其实,每个班级学生情况不尽相同,包括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等。所以,要想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必须细致备课,针对各个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会组织一些小竞赛,通过小竞赛,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激情,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一举多得。

3合理规划课堂时间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教师要合理的规划课堂时间,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课堂交往规则。课堂交往是正式交往。正式交往要有一定的规则。有了规则可使交往顺畅、效率提高。如: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人应认真倾听;发言者不要对着教师讲,而应面向大家;一人发言其他人不能举手,直到发言者坐下等等。同时还应该养成良好交往的习惯。有了规则之后就要遵守规则。一旦违规,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暗示。要养成发言不罗唆、倾听不做声、先想后发言等良好习惯。于此同时,还要积极地营造温暖的课堂气氛。从一定意义上讲,课堂氛围是课堂交往的底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往的品质。如果学生觉得在课堂上的存在和行为被人认可,就会感到安全和温暖,思维必然活跃,发言必然积极。所以要创设和谐、温馨、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课堂交往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当然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生活的创造者。都是课堂教学的资源。课堂交往应是师生共享智识的过程。要正确、平等、公平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在选择交往对象时,要从整个“交往场”的效应来考虑,根据话题或问题的难易程度、思维的价值多少选择交往的对象。尽量照顾全体,使交往的话题在场中得到放大,形成共振。唯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教学,才能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4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指导;以及合理的规划课堂时间,从而促进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构建。

作者:黄筱雪 单位:江苏省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第四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探析

一、创设精彩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精神动力。初中地理教师要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初中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多为表面化,容易凭视觉、听觉来决定自己兴趣的特征出发,关注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活泼和谐、情趣充盈的教学氛围,以此增强教学素材的趣味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抓住学生的情感中枢,触动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以主动的心理情绪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之前,教师可先在黑板上写下谚语“春天猴儿脸,阴晴随时变”,并提问学生谁能解释其中的含义。谚语创设出的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顿时好奇心倍增。在有效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地展开教学,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开发教学情感因素,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师生之间有效的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高效进行的有力保障。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开发教学情感因素,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高效学习。首先,教师要尊重和了解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幽默、亲切的语言,以此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善于运用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故事来渲染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地形和地势”时,教师把徐霞客考察地质和地貌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渲染课堂气氛,进而引入所要讲解的内容。再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枯燥的地理知识衍化为直观、生动的视频或画面,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最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竞争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实现学习目标。

三、引导自主合作探究,促进课堂互动交流

传统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宰地位,学生被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新课标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是课堂得以持续进行的关键元素。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以师为本”“以教材为本”的观念,从学生需求和实际出发,为学生搭建一个民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有效组织课堂。例如,教学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一节时,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教材知识内容要点后,可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下列探究:(1)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哪些事实可以证明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成立?(3)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洋变成陆地?(4)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基本上全部是海洋?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充分的交流、辨析中促进知识内化,还能使其进一步感受到地理探究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四、优化课堂评价反思,巩固学生学习信心

初中地理课范文7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地理;教学要点;教学改革

现阶段,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生产及学习效率也因此有了显著的提升。目前,各级教育机构积极地响应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同时逐步优化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对于提升学生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构建更为高效、生动、积极的地理课堂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互联网就成为教师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

1浅议“互联网+”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1.1创建趣味性的初中地理课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中找到更多制作精良的治疗和教学资源,同时能够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展示给学生。网络中的内容不但丰富,且形式新颖,极为贴合新时代初中学生的兴趣点。教师需要合理设计,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和互动,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强化自身知识掌握程度。

1.2将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初中地理课堂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模式相比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中网络视听和多媒体等设备应用广泛,为教学方式革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初中地理课堂中也因为有了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不再继续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更加丰富。一些创新的教学形式,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突破了教学活动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弥补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等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1.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评价模式。传统教育中,教师评定学生学习效果通常只能参考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技术后,学生们能够完成网络中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完成后,不但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成绩,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和比对,及时了解知识掌握的薄弱点,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和有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2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互联网+”的有效运用措施

2.1初中地理教师积极转变思想,不断强化自身互联网技术能力。初中各学科教学任务繁重,同时还要承担中考压力,因此教师并没有系统的时间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及新型信息技术,因此很多教师对于互联网的了解较为片面,仅能应用多媒体等设备协助教学,教学活动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缺乏有效性和合理性。这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无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会存在挫败感。因此,学校需要对此情况有足够的重视,能够合理设计教学任务,要求教师积极学习互联网技术,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更多的多媒体技术,需要深入研究在教学互动中合理利用互利网技术,提升电子课件、微课制作水平,如何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另外,还可以由本校优秀教师参加对应的培训活动和专题研究,学成后回到学校进行推广。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中加入初中地理教师交流群,能够积极和其他学校的教师分享互联网教学心得和经验,能够共同讨论教学重点和难点,分享并讨论教学案例。从而能够逐步强化教师的“互联网+”教学理念,能够提升教师的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

2.2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互联网+教学”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时间,而是需要地理教师合理设计和运用,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重点和难点问题,提示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一般性的知识点和内容,教师可以进行归总,要求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从而能够在课余时间内进行巩固和学习。微课是目前教育机构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微课具有视频内容短小精炼、信息量丰富、使用便捷等特点,因此得到了各级教师和广大师生的喜爱。通常来说,完整的微课中涵盖了下列内容,包括:知识导入、知识点讲解、对应练习和指导。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提前准备好微课需要的音频、视频、相关图片等各类素材,最后录制微课教学视频,录制完成后检查无误后进行合理剪辑,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合理应用。例如在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内容的时候,学生根据经验和尝试能够了解气温的变化,对气温的变化规律也有一定的理解,不过讲解气温的分布内容时,如果只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那么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利用微课资源,教师可以加入动态气温分布图、气温垂直变化等,并且设置注解和引导性问题,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知识,并且还有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设计预习指导和课后巩固学习内容,微课视频或是课程课件可以上传到班级群内,学生可以根据需要下载,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组学习和讨论,从而能够更加理想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逐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探究能力。

2.3构架网络学习平台,拓展学生的视野。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均有所了解,初中学生更是网络中各种平台的忠实用户。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建立公共平台,主要目的为实现地理知识的共享和交流。例如,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在微博上注册一个专用账号,鼓励班级的学生积极关注,可以在账号内定期一些课程相关知识、趣味地理知识、地理学习技巧、地理知识小练习等,能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和讨论。微博的内容有评论功能,因此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更为积极有效的互动。例如在学习完美国一课后,教师可以在微博账号上发表一些相关的知识内容,例如学生们感兴趣的美国迪士尼、好莱坞,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议论话题,为什么美国的文化产业世界排名靠前?和中国相比,美国的交通有哪些特点;美国的地理特点和中国有哪些区别?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够通过查阅治疗,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主动掌握更多的地理相关知识。教师还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例如在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程时,由于课堂教学中学习时间有限,因此学生会存在各种疑问和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享教学课件,同时告知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在微信群里提出自己的疑问,由教师利用知识点汇总、视频详解或是语音介绍等方式进行详细解答,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在微信群提出一些综合性的地理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查询治疗得出最佳答案,并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回答最详细地评定为本周地理之星,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3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学改革的推进,为初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和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地理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思想,首先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及能力,能够从不同途径积极进行学习,迎合时展及社会教育部门的要求,积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重视将新型的技术和设备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意识和探究能力。积极建立学习和交流平台,能够逐步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综合素养,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新要求的新时代初中生。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教学工作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优化和完善,逐步建立积极、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总有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妍.“互联网+”时代的初中地理教学探索与实践[J].学苑教育,2017(09).

初中地理课范文8

关键词: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策略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某件事情充满兴趣,才会主动的去进行探索,主动的去学习。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让课堂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有效的提高学习动力。但是在我们实际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教学方式古板,地理知识又比较难以理解,造成课堂氛围枯燥、无趣,因此学习效率大大降低。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提高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趣味性课堂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为此在这里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趣味导课

新课导入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只有一个好的开端,那么接下来的教学才能更加顺利的进行。趣味的导课,能够有效的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有效的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入课题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在针对区域地理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地理之最”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亚洲地形特征时,教师可以提出“亚洲最高的山峰是那一座?海拔是多少?”来作为开端;第二种,我们在学习地理地貌的时候,可以引用著名的风景来导入课题。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介绍地区地理风貌,在对某个国家或者地域的风土人情进行教授时,教师可以结合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著名景点开展课题,如在学习《美国》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美国非常有名的自由女神像、好莱坞、旧金山、唐人街等等来进行课题导入,然后开展学习;第三种,提高读图提问的方式来导入课题。这种方法适用于地理位置、范围及地理规律等内容。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这一小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启发学生从色彩斑斓、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探索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进而有效的导入课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趣味的导入方式,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与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与质量[1]。

二趣味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光做好课题导入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采用趣味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才能使课堂变为真正的趣味课堂,有效改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需要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地理的一些知识比较抽象,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抽象的地理事物用我们优美的诗词歌赋来进行描述,为学生在脑海中展开一副优美的画卷。如,教师可以用《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述庐山瀑布的秀丽景观。其次在地理学习时,需要记忆许多知识,一些知识学生记忆起来很困难,教师可以使用地理别称来配合地名教学。用当地特征比较高的来作为这个地区或者国家的别名,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例如:瑞士是一个钟表国家,它的钟表在世界都非常有名,我们就可以称瑞士为“钟表王国”,这样一提起钟表,学生马上就能想起瑞士;再比如,“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风车之国”“郁金香王国”——荷兰;“中欧花园”“音乐之邦”——奥地利;“枫叶之国”——加拿大等等。还有在讲解地理知识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地理趣闻、地理故事来丰富课堂,调节课堂氛围,使课堂变得更加趣味性。比如在教学《中东》这一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中东”名称的由来,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向东扩张时,按照距离欧洲的远近将笼统的“东方”划分为:近东、中东、远东。由此而得中东。再比如在学习《俄罗斯》这一节课程时,为学生讲述俄罗斯的北部城市圣彼得堡的自然奇观,在5月,圣彼得堡有两到三个星期,那里是没有夜晚的,只能看到黯淡的黄昏,它的“白夜”是非常令人深刻的自然奇观。通过这些地理趣闻和地理故事,能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再者,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将歌曲应用在地理课堂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时,教师可以将《长江之歌》应用到课堂中,分析歌词中“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分别指出了长江的发源之地与注入的海洋,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歌唱几句,他们一定很感兴趣,这样使课堂变得更加趣味性。最后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多元化、趣味性,注重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时还要注意利用电子化设备来辅助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幻灯片和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地理知识,同时也能大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这一节时,教师为学生播放南方与北方的视频,直观的展示南北两方的景观、人们的生活习性等。然后让学生通过欣赏,找出差异,最后对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这样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主动的参与到探讨中来,有效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2]。

三增加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地理知识,提高课堂趣味性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了很多科目的知识。如果只是单独按照课本知识进行教学,不与其它学科进行联系,那么学生就绝对学不好地理知识的。在大脑的知识库中,知识是没有学科之别的,其本身应该是融合在一起的,只是为了学习的方便,才将其进行了分类。在教学中教师将分割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学生在学习时就能举一反三。比如在学习气候、环境时,教师将不同地域特征的诗句进行叙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巴山夜雨涨秋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等,这些诗句都包含了许多地理知识,学生在欣赏诗句时,可以同时掌握地理知识。保护环境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问题,政治课中有专门的论述,物理课、生物课、化学课也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解,而在地理课的角度中又应该“怎么做?”,结合地理知识分析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流失的基本原理和形成的原因,然后从各种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从外在浅层面到内在的规律上,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地球污染、资源流失、环境保护的问题,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使学生全面的掌握地理知识。此外,地理与历史的关系也非常的紧密,随着时间的流失,地质地壳的变迁,气候的变化、文明的嬗变,如今的地理是历史演变的结果,历史记录了它的演变过程,而地理则为我们呈现的是“此时此刻”的地理面貌,在教学中进行穿插,能够有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从纵横两方面来了解地理知识[3]。

四布置趣味性的课堂练习,开展趣味性活动

在针对课本知识教学以后,布置趣味性的课堂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当节课程内容进行自测练习,让学生自行组成两两一组,互相提问,互相评定,共同巩固知识;或者教师在课前就准备好相关练习题,在课程结束以后,进行随堂测试练习,这套题目的时间最好控制在6到10分钟之内。再或者教师可以开展竞赛式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以教学的新内容为竞赛题目,由简单到复杂,慢慢深入,采用多种形式,如:连线、口述、填图等进行竞赛,然后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并给以一定的奖励,这些趣味性的练习,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巩固刚学习的地理知识。此外,在课余时间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趣味性的拓展活动,带领学生去参观地质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或者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状况、工业建设情况等社会调查[4]。

五结语

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一个良好的开端能够使接下来的教学更加顺利。因此,首先要趣味的导课,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开展趣味授课,牢牢抓住学生的视线,将地理与其它科目进行整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最后为学生布置趣味性的练习和拓展活动,使学生在趣味性的课堂中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有效的提高地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淑颖.浅析新课改下初中地理课堂趣味性策略研究[J].神州旬刊,2017,(4):66.

[2]刘丽君.浅析新课改下初中地理课堂趣味性策略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7,(9):179.

[3]曾毓斌.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研究[J].新校园旬刊,2013,(1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