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初中地理教案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1

关键词:地理教学;教师素养;专业能力

一、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

“培养未来中国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初中地理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要求通过地理学习后使学生获得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区域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会分析和运用简单的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地理问题,并具有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初中地理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是:1.科学性和系统性更强;2.由原来的以区域地理为基础,以自然地理为重点,突出自然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转向为重视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人口增加,获取资源和能源的能力逐渐增强,对环境排放的废弃物逐渐增加,如果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将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样环境就会反过来影响人类,也就是人类与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3.由只掌握系统的地理科学知识到注重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的发展,使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并重。这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是要全面分析教材的能力、选择最佳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选择最优教学方法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操作能力、课堂的评价能力等。这为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把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探究

(一)全面分析教材的能力

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体现的内容不同,随着课程改革,教材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教材为教师提供上课的素材,教师要把教材中的文字、图形、图表等知识加以筛选和整合,再和教师自身已有的知识相结合,做到对知识的拓宽、拓展,最后确定本节课“为学生终身打基础的素质”,启迪智慧,培养能力。

(二)选择最佳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型设计的能力、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能力、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能力等,课堂教学程序设计的能力,针对不同类型的章节,需要选择最佳的课堂教学设计,以达到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三)选择最优教学方法的能力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其实就像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因此,一节课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要得法。(四)课堂教学的操作能力课堂教学的操作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和调控的能力。

1.教学语言表达能力不同于日常生活用语,也不同于标准的书面语,是一种生活化的书面语,教师要在一节课规定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有效信息,所以应提纲挈领、条理清晰、精确到位,做到具有学科性、准确性和可接受性,学科性就是地理的一些专业术语的使用,比如,喀斯特地貌,下切侵蚀,太阳活动等词语的使用内涵和外延。准确性是指教师用语准确,简明扼要、观点正确、逻辑严谨。可接受性是指学生能接受和理解的教学语言,一个是语调、语音、语速适宜,另一个是语言信息的传递要恰当易于理解。

2.非语言表达能力

非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有手势、目光、姿态等,这些是教师特定的情感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正确得当的使用手势、目光、姿态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3.课堂组织能力

课堂组织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而对教学中的各种要素进行灵活、恰当地组织的一种综合能力。他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地理课堂中存在很多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什么时间提问学生问题、什么时间学生小组讨论、教学内容讲的多少和难易、从地图中获得的知识多少、都要做出合理的规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的内容,形成适宜的教学情境。

4.课堂调控的能力

课堂调控能力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运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能够及时灵活调控课堂突发问题和调控课堂教学秩序,稳定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引导学生尽快回归课堂,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课堂调控能力主要包括:调控教学方法、调控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行为、调控教学过程和调控教学方法。教学调控应遵循的原则是:一,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对于突发事件要懂得随机应变,巧妙化解矛盾,不留痕迹。第二,要勇于承认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口误或者记忆混淆等原因,可能会在讲解中出现错误,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勇于承担,千万不要因为碍于面子,让错误延续。第三,对于异常学生,不可简单鲁莽。学生在课堂上面犯错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千万不可鲁莽判决,错误的做法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性问题分析

(一)问题

1.教学目标方面转变停留在意识层面

常常忽略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目标或忽视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上课时课件中不表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也只是为应付教案而在教学辅导资料中改编而来的,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2.教学方法认为新教材老套路

许多教师在上班多年以后就会发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脑海中存在,不论怎么课改,都与自己无关,往往用自己原有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机械的学习以应对考试,缺乏对学习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成因

1.对学科教育价值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

当今,许多的学校、家长、老师都很重视升学率,学校的教学主要围绕中考指挥棒转,而视地理为无所谓的“副”科,每周就上两节课地理课,甚至更少,没有最基本的教学模型和用具,导致教师更是糊弄了事,最后导致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2.新教学方法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呆板

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活动,许多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年龄两极分化严重,年龄较大的地理教师,认为自己快要退休,没必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而年轻的教师学习能力有限,短时间内很难做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四、冲破束缚,提升初中地理教师适应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国家政策引领

在国家制定政策方面,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也就是着眼于全国教育的发展与地方政府自身实际相结合,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学校要基于自身的独特性,与国家教育政策和地方政府政策相结合,使农村学校的教学目标形成各自的特色,努力使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重视教学目标,发挥教学目标应有的作用。

(二)深入学习,促使教学方式多元化

农村初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各种学习的机会提升教学能力,比如,听骨干教师的课,师徒结对子,走出去听专家的讲座,把城市里的优秀教师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不仅要学习地理专业理论知识,阅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相关期刊,组内教研,还要学习骨干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起到终身学习的表率作用,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要从“讲”师转变为“导”师,要教育学生从“学会”转变到“会学”,这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2]。

参考文献:

[1]靳艳敏,张春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J].教育探索,2009(9):37-38.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2

【内容摘要】

初中阶段是启发学生心智的核心时段,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自地理教学全面革新以来,怎样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了初中地理教学的关键。如果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满足新课标要求,还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对此,我们必须做好教学反思。

【关键词】

教学反思;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教学反思就是对相关工作进行反思,最初出现在外国的课堂教学中,当课堂教学结束后,再由老师对教学进行回顾、反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总结,并及时纠正,为下一阶段学习提供指导意见,最后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当前,使用教学反思的老师通常是处在中高级的老师,他们能用敏锐的视觉及时发现教学不足,同时结合教学经验反馈问题,并进行总结。但是从初中地理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教学反思并不等同于反思,它不止是对某个领域的反思,更是对整个环节的总结与回顾,在不留死角、查漏补缺的情况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初中地理反思教学的内容

将教学反思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除了要总结性评价整个教学活动及具体的细节部分,还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反省意识。其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领域:首先,反思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之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讲课占70%的时间,相当于老师一人在唱独角戏,很少给予学生参加活动的机会,当45分钟的课堂学习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学习很被动,根本不可能完全接纳课堂知识。时间一长,教学模式就会僵化,甚至失去反思意识,很难提高教学效率。对此,老师必须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在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将新型教学方式应用到现代教学中,以此丰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做好教案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案反思一直占着很重要的位置,此时将教学反思应用到课堂实践中,对改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教案编写中,老师不仅能做好教案总结与反思工作,同时还会结合其他老师的教案,以改善教案质量。

二、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建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课堂不再只是老师主导的过程,而是学生主体、老师辅助的过程,如果要完成该教学就需要师生做好配合工作,一起完成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作用与地位,以建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老师不仅是教育人员,更是学生的朋友,要与其交流,从交流中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如:在《大洲和大洋》中,可以先通过海陆面积与海陆分布图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海陆分布,掌握海陆面积与比例,充分利用地图识别半岛、大陆、大洲、大洋、岛屿、海峡与海,通过地图就能掌握四大洋与七大洲的位置、名称与分布特性,以此帮助学生提高绘图与解图能力,以达到灵活运用资料的要求。本节知识点要求学生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在学生讨论“水球还是地球”时,掌握海陆分布,然后再使用组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世界地图、地球仪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地理信息能力,通过双边活动,提高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能力。在地球动画与图片等课件演示中,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中,在问题交流与讨论中,提高学生的表达与学习能力,同时这也是应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的有效方式。

2.及时做好课堂反思

课堂教学是所有学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主要的部分。因此,老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传输知识。和其他学科相比,地理知识非常系统,其整合度非常高,通过课堂教学,老师就能将知识传输给学生,教学反思就成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授课时,老师应注意到学生的精力是否集中?其兴趣点在哪里?然后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在《海陆的变迁》教学中,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球表层的分布原因,充分利用板块运动理论阐述地震与火山运动的规律与原因。该课也是对“大洋与大洲”的承接,此时,老师可以反思大洲与大洋一课中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大洲与大洋》一课中,老师利用地图展示的方法,发现学生的精力并不集中,其效果并不理想。在讲述《海陆变迁》一课中,就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学生阐述板块运动,同时这也是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的重要方式。又如:在学习北方与南方地区时,在组织学生对南北方差异进行讨论时,不同小组的效果与进程业不同,有的小组很积极,提出大量问题,涉及领域较广,并且为此争论不休。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很多老师又会反思是否应该调整教学方法,事实上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的思维已经打开,教学目的已经达成。

三、结语

从大量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教学反思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关键环节,对促进教学任务的达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现代教学中,必须不断探索教学方式,通过及时反思来改进教学方式,保障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

作者:华政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宋晨曦.支架式教学在初中区域地理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童云华.辩证思维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熊红妹.ARCS动机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袁永波.PGP电子双板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微视频应用

“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是“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如何体现“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笔者利用微视频上了一堂八年级《自然灾害》课。

一、用视频切入课题,营造气氛

课前,教师滚动播放微视频《南京近些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当音乐卡洛尔的《秘密》响起,玩闹的学生停止嬉戏,走动的学生放缓了步伐,大家都带着好奇驻足凝神观看视频,看看南京近年来发生了哪些自然灾害。受音乐的感染,激发强烈的情绪体验,引起共鸣。上课的铃声响起,教师抬头眼望窗外,若有所思地问道:今天又没有下雨,同学们为什么没有到操场上活动?生:雾霾严重,我感觉喉咙不舒服……师:今天我们学习……(引入新课)一般来说,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进行,这是学习新课的重要一步。教师选取学生生活的城市发生过的灾害视频作为本节的导入环节,联系实际由远及近地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强化自身情感的需求,使学生真切感受地理知识的现实意义,促使其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感受生活、思考问题,形成一种努力去探求的心理。教学中使用视频要注意到视频播放时间固定、不宜更改,而课堂发生的情况瞬息万变不宜掌控,需要有机动的时间调整教学,因此在安排教学环节上要更“紧凑”,切入课题要简洁迅速,切忌冗长,视频承接语言应更精练、逻辑性更强,同时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后面的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二、带着问题看视频,促发思维

播放微视频《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前我提问:视频中介绍了哪几种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界定是否发生了自然灾害的两个条件是什么?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怎样分类的?观看微视频《我国防灾减灾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后,让学生回答我国从哪几个方面做好防灾减灾的工作。多数视频只重视高密度的知识呈现,学习者只停留在浏览、知晓的肤浅层面,而进行指向性明确而且有效的问题设计在任何教学模式中都是决定学习目标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为观看视频设计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注意力集中,寻求答案,又可以在观看之后及时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三、体验灾难“演”视频,增加感受

许多学生都喜欢游戏中角色扮演和场景的转换。微视频《防震小游戏》中,学生扮演灾难场景中的主人公,可以选择的场景是教室、商场、家庭、野外、电影院、户外等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一般给出3—5条逃生路径,扮演者必须在10秒钟之内做出抉择,确定自己的逃生方向。学生非常喜欢这一环节;微视频播放地震,场面震撼;学生模拟选择逃生的路径,效果逼真。学生在激动紧张之余,要沉着冷静应对,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用先进的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改变学生的学习,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可贵与生活的幸福,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让“热爱生命、远离灾难”成为每个人的共识。

四、适时回放视频,增添效果

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定义认识模糊,这时微视频的回放功能大显神通,通过再次观看《枯死的禾苗和撒哈拉沙漠》,明白了干旱在沙漠环境中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导致禾苗枯死的干旱则是自然灾害。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差异性。一个学生即使有非凡的集中力和相对情绪的控制力,不管有多么聪明,多么努力,都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错误的教育方式、能力的限制、对前一个知识点的不理解都会给接下来的学习带来障碍。但是学习中的缺口是可以被填补的,那么如何来填补这些缺口呢?微视频教学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它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学生想学习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无论课上或课后,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需求快进、后退、暂停,重复播放,直至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所有的教学模式都是追求实现高效而又有意义的学习,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教育资源共享,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微视频教学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活力,对提高教学的质量确有作用。当然,它也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很显然,它不能取代教师,也不可能适用于所有课程的所有内容。

作者:张红卫 单位:江苏省南京晓庄学院附属中学

第三篇: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

高效的教学活动需要立足于课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力求让课堂成为学生收获知识的主阵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此,本文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整节课都是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而且无法让学生体会自主探究的乐趣,更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趣味性教学手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活跃课堂氛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改变被动的教学状态,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让学生与课堂融为一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地球运动”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8人一组进行分组,要求学生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分工协作,有的负责观察、有的负责实验、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总结汇报,在此期间,教师要主动走下讲台,到小组中间进行巡视,还可以与学生坐在一起,进行平等的交流与互动,以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而且可以简化繁琐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为深刻地记忆和理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改进课堂教学效果。

二、开展探究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通过给学生出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自行发现知识原理,总结知识规律,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的时候,我们可以交给学生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准备两块土壤,一块没有植被覆盖,另一块有植被覆盖,将两块土壤都放在木板上,木板倾斜30度角,然后向两块土壤上喷洒相同量的水,收集两块土壤中流失下来的水和土,进行测量,然后加大加水量在进行同样的操作。通过这样一个探究实验学生就会发现:第一,水土流失和植被的覆盖面积有着直接的联系,植被越少,水土流失的情况就越严重;第二,降水强度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降水强度越强,水土流失越严重。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强化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实验证明,视听结合获取的信息量可以达到86%,远远高于单靠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量。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和文字于一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思维,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同时又能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由于地理现象不可能一一再现,学生难以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所以在理解的时候就会觉得枯燥难懂,这也是我们传统教学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则成功地突破了这一难题。多媒体技术独有的优势,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生动的效果,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同时还能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牢固掌握地理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板块的运动”的时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使用动画技术模拟大陆板块的运动路线,让学生明白板块运用的原因和原理,然后又为学生展示了板块碰撞和挤压时发生的现象,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随处可见,比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以上三方面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人口数量过多,容易造成地球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降低,从而导致资源消耗过多,环境受到污染,再加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当,又会发过来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危害人类的生活环境。例如,九八年长江流域所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有自然因素以外,还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如:人们为了继续发展农业,在长江流域大量伐木、围湖造田,导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床逐渐抬高,影响了河流的排洪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明确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直接关系,不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老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马兴海 荆树 单位:金高青县第三中学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多媒体运用

[摘要]

多媒体无疑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地理教学;运用

地理学的一个显著特性就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域范围,其自然地理事象(事物和现象)和人文地理事象的形成和分布各具特点。过去学生在学习距自己遥远地域的有关知识时,常感到抽象且生涩。传统的教学手段大多使用地图和地球仪,这对于学生对地域的直观认识只能起到有限的帮助,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因为地理多媒体课件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的功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基础水平等编制,它能生动形象地反映不同地域地理事象的名称、形成、演化过程、分布规律、内在联系等多方面特征,实现了教学手段由静态到动态,由无声到有声的转变,并且将图、文、声、动画、视频、影像等多种形式有机地融合成一体,声情并茂。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伴随着上课铃声,学生们踏入课堂,但他们的思绪也许还停留在户外的活动中,如何帮助他们迅速调整好学习状态,将注意点、兴趣尽快转移到课堂教学上?在教学中,笔者常常用课前的2分钟编辑一段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片段和音乐播放。例如,在《青藏地区》一课教学中,上课伊始,用多媒体播放雪域大草原风光和西藏民俗风情画面及歌曲《青藏高原》,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的心思集中到课堂上来,并且激发了他们急于想进一步了解西藏的求知欲望。可见,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易于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二、运用多媒体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难点,有时单靠教师讲解,学生不易理解,而多媒体教学无疑较形象、较直观,效果自然也较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传达,从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例如,在学习《北美洲》这节课时,笔者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了一段剪辑科教片,尤其是加入了一段“美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解决了无法实地考察、无法感知遥远地理环境、无法了解地理演化的问题。看完剪辑片段后,再让学生分析归纳北美洲地形的基本特征,他们都能较好地完成。结合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片段,笔者还设计了两个问题:(1)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如何形成的?(2)为什么说它是一本活的地质教科书?学生也都能较好地回答。就这样,通过多媒体,把教材中枯燥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图像,变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使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令学生乐看、乐听、乐学、乐思。

三、运用多媒体可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师向学生发送信息的过程,教师还必须进行监控,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因而教学过程实际是发出信息———回收信息———再发出信息的过程,它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否则就会由过去传统手段的“满堂灌”变为今天现代化手段下的“满堂演”。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其多功能优势,将课堂知识重组,以图表、选择、判定、连线等多种形式进行再现,让学生讨论、判定或直接上机操作,而后显示答案,并可用不同的声音和图像对学生的解答加以鼓励或鞭策。这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例如,在《北美洲》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在课件中采用了一张北美洲空白地图,要求学生把这节课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北美洲濒临的海洋、海湾,附近的岛屿、群岛,主要国家、山脉、河流、湖泊,北美洲和其相邻洲分界线等地理事物名称),用鼠标拖入到空白图中相应的位置上。这时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都踊跃参加,笔者随意抽取一个组参与,结果仅一个学生出现错误。当请别的学生上来订正时,连平时对地理课反应冷淡、成绩最差的学生也都举手要求一试。这样,笔者就及时了解了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帮助学生当堂巩固了所学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可减少板书、板画时间,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还减少了板书、板画的时间,在有效的时间内,加大了课堂教学信息的传输密度,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设计课件时,笔者时常把需要板书的内容文字设计成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大小,或左右飞入,或中间展开,或整条出现,或逐字出现,并配上不同的声音,有声有色地刺激着学生的各个感官,引导学生掌握要点,把握教学目标和要求。可见,多媒体课件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

作者:丁子哲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南沙中学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地理游记研究

纵观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水平普遍偏低,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或者学生将初中课程分为两部分,即“三大门”(语、数、外)课程和“四小门”(思想品德、地理、历史、物理)课程,教师和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数学、英语以及语文课程上,甚至有学校的地理课程形同虚设,学生反映“地理课程经常没有按照课程表上课”,这直接导致地理课程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地理游记,指的是对一个地方旅行之后的记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地理游记的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从而为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地理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课程,它是对充满奥秘的地球的探索。但是,基于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我们应该正视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地理游记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地理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以初中地理中“中国的地理差异”章节教学内容为例,教师之前去过陕西,在正式开始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向学生讲述了对陕西的印象:“进入陕西境内,沿路发现高原、山地的地形比较多,也见到了历史悠久的窑洞建筑,环境相对比较好,但由于风沙使得空气质量不是很好……”教师讲完自己的地理游记之后,询问学生是否有印象深刻的旅游,有学生去过香港,在教师的要求下,学生讲了自己对香港的印象:“很好玩(迪士尼),好吃的东西也比较多,很多人会买很多物品……”由于学生缺乏完善的地理知识系统,所以无法从地理的角度阐述。由教师和学生的地理游记“打头阵”,迅速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学生对地理游记故事听得津津有味,产生了强烈的亲身感受的探索欲望。这个时候,教师引入本章主题———“中国的地理差异”,带领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解释地理游记。例如,“英国政府对我国香港地区统治100多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济体制,再加上香港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维多利亚港,是远东贸易航路要冲,且地处正在迅速发展的亚太区中心,所以促进香港发展与繁荣。香港很多国外进口商品都属于免税商品,比大陆商品价格要低,这也是游客会大量购买商品的重要原因”。总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以地理游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活动之后,再展开地理教学活动,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促使学生对教学知识产生直观、深刻的印象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善的地理知识系统,在脑海中可以呈现出详细的地理地形模块。为了促使学生可以对重点教学知识形成更加直观、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适当采取地理游记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地理游记,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地理知识。现以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章节教学内容为例,教师以地理游记作为铺垫,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讲述的地理游记,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展开了论述。教师带领学生在世界地图上对香港的地理位置进行了定位,即东经114°15′,北纬22°15′,地处华南沿岸,在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以东,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香港与西边的澳门隔江相对,相距61公里,北距广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由香港的经纬度可知:香港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暖,雨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该地区处于温热多雨的地区,所以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多为外流河,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在农业上,以水田为主,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但是地块比较小(境内陆面积为1104.27km2),所以机械化的程度比较低。由此可见,在地理游记的基础上展开对地理知识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直观的认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架构地理知识系统,对于逐渐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检验学生对重点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地理游记作为地理教学中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直观的认识,也可以检验学生对重点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弥补学生的地理知识漏洞。例如,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一篇关于“九寨沟”的地理游记,要求学生根据地理游记分析九寨沟的地形和气候等地理因素。学生分析原因得出:“九寨沟成为重要旅游景点是因为其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褶皱断裂发育,地壳抬升幅度大,地质属于喀斯特钙化沉积地质,所以形成了极富观赏性的群湖,再加上该地区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使得该地区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地理分析中,学生根据地形、地质等地理因素进行分析,说明学生脑海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理知识系统。

总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适当应用地理游记,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构架完善的知识系统。

作者:张亚娟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第六篇:图像时代初中地理教学特征与对策

摘要:

在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地理图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地理知识,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图像时代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只有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重视地图的应用,才能够真正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水平。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图像时代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特征以及对策。

关键词:

初中地理;图像;特征;对策

1图像时代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特征

所谓地理图像主要是指地理教材中,为直观解释地理知识、相关原理、规律和现象的图像。图像时代背景下,在地理教材中主要涉及到统计图、地图、景观图、实物图、示意图、漫画图等几种类型,以达到解释地理信息的目的。因此,综合运用地理图像能够大幅度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2图像时代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对策

下面,笔者具体阐述图像时代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特征与对策:

2.1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为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在图像时代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了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学会读图和理解图。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的图像理解能力较低,仅仅只能够理解图像表面传达的意思,而难以将多个相关的图像串联起来,从而为完成预期制定的教学效果则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因此,在图像时代背景下进行地理教学,不仅需要指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知识,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让学社学会以一个图形进行联想,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不仅需要老师进行示范讲解,而且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图像的理解学习中获得乐趣,以便在之后的学习中学会主动读图。其中,一旦学生对阅读地图产生兴趣之后,便需要老师结合教材插入的地图讲授关于读图的基本知识点,帮助学生将理解知识和记忆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地图》时,由于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范围较广,涉及教材各个章节的内容,所以在讲授地图知识的过程中应采取良好的课堂导入契机。其中,首先老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讲授阅读地图的三个重要元素,让学生在观看地图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辨别方向,正确理解不同的图例和注记;然后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学会正确进行比例尺的换算。这样通过利用图像进行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有利于让整个课堂充满趣味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投身于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再例如:充分利用好地理教材中所插入的景观图,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复杂的地理知识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

2.2培养学生自己绘图的习惯,为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创造条件

学生自己动手填绘地图是整个初中地理读图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当老师在讲授了相关图像知识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自进行绘图,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其中当前组织学生进行绘图主要包括引导学生填充地理图册或者让学生自己上黑板描绘图像,学生通过回想、临摹、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地图知识的理解印象,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所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自己的绘图习惯和技巧,能够有效增加教材内容中所涉及的图像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绘图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进行单一图像的绘制,而应该多图并用,全面准确的理解各个图像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以便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因此,这便要求老师在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灵活应用教材中的图像,而且还能够准确快速的绘制地理知识所涉及的地图,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快速地利用好地理图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准备一个绘制地理图像的练习册,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练习绘制重要的地理知识图像。但是,在练习图像绘制的过程中应明确其本意,即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内在的逻辑体系,这对学生全面系统的理解地理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引导学生养成用图的好习惯,调动多种感官理解地理知识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促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所在。因此,在图像时代背景下进行地理教学时,老师首先应向学生传达地理图像应用的重要价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读图和用图是学习地理、提升地理知识水平的重要方法。其中,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对比,以及对有图和无图的知识点分别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其中存在的不同点,以及图像将地理知识直观呈现出来的重要优势。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能够灵活应用地理图像来解决相关知识,从而养成读图和用图的好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有效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便需要老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读图、用图的好习惯,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作者:刘恒志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唐店中 学

参考文献:

[1]李洋.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的图像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4(2):29-29.

[2]袁勇.浅谈初中地理图像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2).

第七篇: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教学研究

摘要:

本文是在全面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新理念的基础上,对活动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后完成的,旨在为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的借鉴和实践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地理;活动教学;应用

1活动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1.1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地理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重视地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地理能力的培养,然而地理活动教学倡导学生必须将已有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地理实践活动中,用眼观察、用心思考、用手操作,这就为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供了可能。活动中学生常常需要自主地思考和采取行动措施,独立面对新的环境和解决新的问题,学会与同伴合作相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创新思维,活动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创新能力。因此,活动教学对于学生的地理操作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和提高起促进作用。

1.2有助于知识的获得

文化知识的传承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而传承方式则主要取决于知识的属性和类型。对于陈述性的地理知识的学习主要采用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对于地理技能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情感性知识的学习,更应该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方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地理活动教学,能满足学生认识的发展。学生可以进行各种地理实验、地理测量、地理计算、模拟体验等活动,学习具有了主动探索的意义,学生可以了解地理知识获得过程,经历价值生成过程,从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机械接受和背记知识结论。

2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主要特征

活动教学法是与传递教学法相对而言的。从以灌输、讲授为主的传递式教学转变为以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这不仅仅是教学的组织形式的改变问题,更涉及到教育观念深层次的变革。要正确理解活动教学的精神实质,必须从其内在特征上来进行把握。地理活动教学具有如下特征:

2.1以主体活动为基本形式

地理活动教学要求地理课堂教学以主体活动为基本形式,要把活动贯穿地理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的状态,主动地去操作、行动,使活动成为自己的学习活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活动是人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活动对于成长中的儿童和学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活动中孕育着学生发展的所有倾向。因此,学生的教育总与学生的活动并行着,教育不可避免地在学生的活动中展开,学生的活动经历成了教育的起点,学生的活动经验自然成了教育的背景。这就必然地要求地理活动教学以主体活动为基本形式,教育程序安排和组织实施必须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为中心。新课程理念倡导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这就要求地理活动教学的活动形式、活动时间和空间都较以前有了增加,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享有更充分的思想和行为的自由,发展和选择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获得身体与心灵的解放,使学习活动主体化、主动化。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始终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

2.2教学中“以活动促发展”作为指导宗旨

学生主体活动及主体发展是活动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活动促发展”正是活动教学精髓的一种高度概括,是活动教学的立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活动教学重视活动的独特价值,强调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张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学生的发展来讲,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行为、情感发展的基础,无论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可见,唯有活动,才提供了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唯有活动,才能实现多种潜在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确定性的转化,发展只有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才有望实现。运用地理活动教学,学生既可以动脑又可以动手、动口,从而实现感知地理学习与地理操作学习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地理活动教学中,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从而掌握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逐步形成地理能力、地理观念以及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此,地理活动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创造出学生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主动发展。

2.3以策略性、技能性、情感性知识为教学内容

根据现代知识观,知识广义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回答是用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主要回答是用以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地理活动教学中的知识多为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式以及情感体验等。在地理活动教学中,要关注如何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促进对地理概念、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学生所知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命题性知识转化为地理技能,实现地理活动化学习是探索地理知识和创造性解决地理问题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模型制作、角色扮演、讨论、小组辩论、地理实验、地理游戏、模拟体验等具体活动形式,从而使地理程序性知识占有、内化。

2.4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核心

传统地理教学过程更重视知识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学习,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辛辛苦苦学习的大量知识,但真正应用起来却不知所措。如有学生学习了“等高线”知识,等高线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但对真实的等高线地形图,却不会判断,类似的例子在现实中不在少数。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态度、情感、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责任心等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是在活动过程中实现的。实现的程度与水平如何,则取决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选择与发展机会。因而,地理活动的价值,常常并不在于活动结束获得某种有形的结果上,而常常体现在易被人们忽视的过程中。地理活动教学将教育目的蕴于活动过程之中,不只是看重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对与错,完成作业的优与劣这些有形的结果上,而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活动教学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上作用巨大。

作者:陈昊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教育局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八篇:初中地理教学学生主体性地位体现

【摘要】

初中阶段,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地理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地理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地理;主体性地位;体现

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对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我们针对地理教学需求对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地理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对于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致力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其周边世界的认识,挖掘隐藏在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并指导学生利用本节知识和以往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以及技能的提高。另外,教师还应及时与学生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占据主要地位,并且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几乎很少与学生沟通,造成初中生对部分教师产生恐惧和厌烦心理。新时期教师应革新自己的观念,多了解学生的想法,尤其是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理论知识生活化,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以初中地理中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一课程为例,首先本节教学目标为分析气候影响的因素,其中包括地球运动、地形地势以及海陆分布等。简单的讲解下,学生很难记住,而将理论知识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联系在一起,树立全球观念,号召学生关心环境,并讲解具体的与气候相关的有趣案例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情感态度对于教学的影响,提示教师应从现实生活出发。气候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将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要通过互动交流来使学生了解地理概念。总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明确教学目标,活跃课堂气氛。

二、丰富地理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自身经验,调整教学方法,注重其多样性和实用性。以地理课程中的地理图像认知为例,地理图像主要是指分布图、景观图、统计图等。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地理图像。目前,多媒体在高等院校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但初中阶段受限于条件、观念等因素,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并不常见。要改善这一问题,地理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有意识的引进多媒体,当然这需要学校的支持。另外还可以根据初中阶段的学生特点,选择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使教学更加灵活,打破以往沉寂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地理课堂教学,以激发其主动探究精神,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地理教学中,还可以选择“分析综合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种教学方法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到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以便于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学习。综合分析法要求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巧妙的应用,而不是刻意的安排。在地理教学中,综合分析法使学生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产生更直观的认识。例如在确认某地理区域准确位置时,就可采用综合分析法引导学生从所给区域的经纬度、所处半球位置以及海陆相对位置等来进行分析,再比如在“中国的密集型工业分布特点”时一方面可以以具体的某个城市举例,可以从当地的地形、交通、人口以及资源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最后还应注重课外教学方法的使用。通过课外地理活动,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充分利用野外观察、社会调查以及有目的性的旅游等方式接触自然,丰富自身地理知识,切实感受地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一过程要做到主题明确,确保教学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很多学生的地理成绩好,但连最基本的方向感都没有,这就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最大弊端。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将地理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地理课外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构建学习平台,以促进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从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合作探究强调遵循学生的特点,善于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入手,激发其相互教学和合作的精神。考虑到初中地理的学科特色,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要以开放式地理课程教学为主。通过小组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知识水平的提高,并实现相互学习。以地理课程中的“海陆变迁”为例,教师可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个小组,提出相关问题。如组“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基本上是海洋?”、“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洋变成陆地?”、“我国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之间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并交给教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及分享,及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纠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小组之间的研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间讨论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推动小组教学,促进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结

初中地理学习对于学生和谐自然思想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初中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完成教学内容,还应从关心地理环境的角度进行培养,突出地理教学的特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杨铃晖 单位:上饶市玉山县四股桥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连洪祥.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J].课程教育研究,2013(28).

[2]宋泽香.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新一代.2015(7).

[3]曾庆松.初中地理主体教学策略初探[J].地理教育,2013(Zl).

第九篇:新课标初中地理教学要点探析

摘要:

初中地理学科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初中地理的教学,能够构建学生基础的地理常识,提高地理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地理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理念,都必须要以新课标为基础,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要点进行相应的探析,明确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方式,全面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地理;教学要点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初中地理都被冠以“副科”的头衔而得不到师生的重视,从而导致了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低下。但是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地理学科成为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很多地理知识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通过初中地理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学中的要点,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1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是针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为了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行教育调整和改革,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及最终的教学目的上对各个科目都制定了一定的教学标准,作为教学的依据和基础。初中地理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学科,新课程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1.1培养学生地理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一种都以“副科”的形式偏居一隅,得不到师生的重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是走过场,应付考试。统一对学生实行的是理论教学,没有对学生进行将这些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得不到凸显。[1]在新课标背景下,就要全面转变这样的状况,着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将所学的实施能够自如地运用到生活当中,为生活服务。比如地图的认读,时差的计算,地理方向的判断等地理知识,讲这些实施的实用性凸现出来,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实用性。

1.2将现代科技融入到地理教学中: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将现代科技充分融入教学中,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比如GPS的使用,将GPS导入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就能够体现出“构建基本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而增强地理教学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而实现有效教学。

1.3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观念严重制约了地理课程的发展,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教学观念,摆正心态,将历史课程作为重要的学科来看待,进而转变教学方式,积极创新,勇于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主动性,进而全面做好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2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要点探析

2.1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处于课堂中的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同时,“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氛围很压抑,从而学生提不起兴趣,也就不会参与到教学中。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就应该努力改变这样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思考,进而解答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展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比如在学习气候这一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各种天气、引发自然灾害的原因或是在自然灾害中怎么样自救,就应该在课前进行问题的提出。比如,风、云、雨、学是怎样形成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出现极端天气;当发生自然灾害时应该怎样做才能够避免受伤害。[2]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由于风霜雨雪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也想知道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形成的,从而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和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求答案,从而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

2.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课程的效率,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易于学生理解。比如在讲解我国的国土面积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亚洲所在的位置,再展示出亚洲在全球所处的位置,当学生对大致的情况掌握之后,就可以向学生展示我国所处的位置,这比用传统的理念教学更能加深的学生的印象。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我国的地质地貌、人口情况、气候状况等信息,丰富的学生的知识领域,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初中地理是我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更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肖荣武 单位: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百禄桥镇中学

参考文献

[1]周松秀.新课标背景下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11:91-94.

[2]杨磊.新课改理念下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现代教育,2013,09:57-58.

第十篇:多元智能初中地理教学探讨

摘要: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个体智能的多样性、个体差异性形成原因和影响个体智能的外界因素。在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能对初中地理教学理念提供指导,教师以此为原则,创新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同时指导教师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个体差异原则、促进理解等原则,达到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初中地理;教学理念;教学策略

自上世纪80年代多元智能教学理论在国外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各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我国引进以后,各地专家对其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研究,并致力于小学和初中的教学中进行实践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由此在我国现阶段新课程标准和课改要求的大背景下,尤其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有指导作用,并且为地理教学提供了诸多教学原则。

1多元智能理论对地理教学理念的指导

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每个个体至少拥有8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智能和博物学家智能。第二,不同的智能组合形成个体之间的差异,每一个体拥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每一种智能组合发展程度不同,因此综合形成不同的个体差异。第三,文化和环境等外部因素是影响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这一理论,教师要首先转变教学理念,落实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要求。第一,要转变传统教学中一味地灌输知识、以教为主的理念,转向鼓励学生学习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将地理转变为一门综合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工具,而不是应对考试的单一科目。第二,重视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建立二者并重的教学理念。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包括学生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学生体验,也要提升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量。注重过程教学,就是培养学生从感官到理性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也是达到新课标教学目标的手段。

2多元智能理论对地理教学方式的指导

首先,把握教学起点,突出教学重点。把握教学起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每节课的开始和结束形成主动思考,即这节课要学习什么,方法是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有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这些问题是教师的备课内容,但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主动掌握教学思路,和教师处于同一地位,主动介入教学的过程,影响学生成功吸收知识的重要因素。以八年级地理中的“从世界看中国”这一章为例,教师在教学伊始,就要帮助学生确定本章学习必须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我国经纬度的优越性、我国国土的四邻、我国省级行政区等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渗透,将学生拉回到教学起点,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和主动者,完成自我的提问和回答。这是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因素。其次,构建多智能情境,发展学生多元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多种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的学习活动,发展多项空间智能。例如,在讲授“我国省级行政区划”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建立多元的情境,以省级行政名称和简称的来源、历史渊源和故事典故等,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情境;以省级行政区的类别面积、地理差异、命名规律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以省级行政区的地理位置、轮廓形状、分布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

3多元智能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已经运用年,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几大原则,以正确指导教学的实施。首先,尊重学生差异原则。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生个体差异来源于不同智能的组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表现差异和智能差异,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发展优势能力的机会。其次,因材施教原则。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影响学生自能发展的外界因素主要是环境和文化,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体差异,如知识积累、基础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章节要求、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不但要因人才,还要因教材。

4总结

多元智能理论是指导我国教育课程改革深入的科学理论,而课堂也将逐渐成为教改的主要阵地。教师要深刻把握多元智能理论和地理教学目标的相关性,充分运用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牢牢把握以上原则,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真正改革。

作者:赵成海 单位:吉林省榆树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姜黎.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5.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下,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国家教育部门在政策规定中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这一理念,提倡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信息素养。高中地理学科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区域性与综合性,其中存在的部分教学内容十分抽象、难以理解,再加上学科研究方向时代性较强,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感觉难以理解,尤其是在面临高考的压力下,更是无法对地理课程产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信息技术作为当今较为常用的教学手段,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就是它具有信息性、互动性以及技术性,能够作为辅助手段来展开地理教学,这样就能有效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和提升。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原则

为了能够确保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笔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需要注意的原则进行了如下分析:

1.因材施教

首先,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人文、自然以及区域地理知识为主,这些教学内容研究方向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地理教学课堂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来合理选用信息技术手段,不能机械化地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思想。PPT作为信息技术常用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不考虑内容是否适合,直接应用PPT课件来呈现教学内容,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适合的,比如,在进行“从宇宙看地球”这一单元内容教学的时候,教师若是直接应用PPT课件呈现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依然还是枯燥乏味,但是,教师若能借助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中的数字星球系统来为学生演示出穹顶,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到一些卫星、银河等动态的虚拟演示,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动态且虚拟的环境中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构建高效地理教学课堂。其次,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也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知识结构体系、个人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多方面,所以,在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地理教学课堂的时候,教师除了要结合教材实际来进行因材施教之外,还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来为其设计出多种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出一个课后知识巩固习题库,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来为其设计出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按照自身需求以及知识掌握情况来合理挑选课后习题,这样才能将其应用效果发挥到最佳。为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遵守因材施教这一原则,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从而真正构建出高效地理教学课堂。

2.以学生为主体

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来构建出高效地理教学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理念。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本就是教学方式的创新,而创新本身就意味着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主体地位则更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毕竟学生才是知识接受的主体,教师则是促进学生知识吸收的重要角色。为此,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候,依然还是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能本末倒置,将地理教学课堂作为展示自身信息技术技能的舞台,真正借助于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优势来刺激学生多方面感官,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与把握。

3.落实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来构建出高效地理教学课堂,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还需要遵守落实教学目标这一原则。教学目标是所有教学活动实施的基础与方向,也是考察师生是否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预期标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需求和内容来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再基于此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手段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之感,而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手段来进行辅助教学,就能让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变成一场视听盛宴,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4.系统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来构建出高效地理教学课堂,教师还需要遵循系统性这一原则。初中地理课程在高中阶段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所以,如果学生初中地理基础知识储备较少,初高中地理知识也就无法得到有效衔接,从而无法保障教学效果。要想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高中地理知识教学,还需要按照系统性原则来帮助学生构建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积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按照顺序来进行播放,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与结构的构建,实现构建高效地理教学课堂这一目的。由此可见,系统性也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来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需要将其落到实处,真正贯彻到整个教学环节之中,所以,为了能够将其价值有效发挥出来,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实施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地理教学课堂。

1.教学准备阶段

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依然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进行合理的教案设计,这是整个教学课堂的基础,教师教案设计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的地理教学课堂。目前,很多教师教案设计都不再局限于教材,反而会借助信息技术获取新资源,如部分学习网站为教师提供了电子教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参考这些素材进行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相关知识点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刚开始阶段将海浪作为背景音乐,基于此来为学生讲解教材相关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阶段

高中地理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其主要教学工具就是PPT,但是对于一些较为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如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和变化等知识点,对于学生空间想象力有着一定的要求,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若只是依赖于PPT进行教学与讲解的话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果将flash动画应用到其中,则能够以太阳直射点移动变化位置作为主动画,这样不仅能更加直观地为学生呈现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促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还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能力与水平。由此可见,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新课讲解,其目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知,促进学生对于新知的把握和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来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到新课讲解之中,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与提升。

3.课后辅导与评价阶段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需要加强对课后辅导与作业评价阶段的重视,这也一直是地理课堂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点。由于高中生学业负担比较重,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解决学生作业问题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如果学生长时间无法解出一个问题的话,其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都会降低,久而久之也就无法保障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为了能够有效缓解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作业帮学习平台上以语音和图片的形式来辅助学生做作业,从而真正做到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除此之外,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能有效避免教师由主观情绪而引发的评价失误,最大程度保障了评判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这样教师的地理教学效率与质量也就能得到有效提升和发展,在保障教学评价效果的同时构建出更为高效的地理教学课堂。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建议

首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改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这一问题,通过有效的宣传让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然后通过一些强制性的要求将信息技术逐渐引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让教师更好地意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作用,将其有效地应用到教学课堂中。另外,还需要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让教师能够明确信息技术特点以及应用原则,结合学生以及地理教学实际来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其次,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地理教学课堂时,要借助讲解、演示等方式来促使学生学会应用信息技术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个时候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就十分必要。为此,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引导,避免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干扰,从而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再次,要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相关部门及学校还需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可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持,这样能够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学校方面则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情况的监督,确保硬件设施设备齐全,监督信息技术教师完成学期课时数量,更好地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最后,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教师还要将其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毕竟信息技术在教学课堂中只是辅助教学,再加上不管是学生亦或是教师对于新事物的认识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也需要循序渐进,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将其价值发挥到最佳。例如,信息技术PPT课件演示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框架的掌握,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传统黑板教学来将整个知识框架结构呈现在黑板之上。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本就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在文科学习中有小理科之称,教材中的地质、旅游、水文等系列知识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但其中的一些知识点却十分抽象,若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局限性较大,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则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还能让学生各方面能力得以提升。所以,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其价值,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来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出高效课堂,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是教学的关键,一定要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结合时展需求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掌握好信息技术,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其辅助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真正构建出高效的地理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谈福成.谈新课程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J].考试(教研版),2011,(2).

[2]陈呼格吉乐图.浅谈如何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2014.

[3]邢彩丽.浅谈如何构建信息技术课的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4,(20).

[4]周淑月.优化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地理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1,(22).

[5]范涛.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趣味,构建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3,(20).

[6]沈培明.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地理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中),2015,(2).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4

摘要:

新课改不断增强对初中地理课堂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生观念的进步促使初中地理课堂的改革步伐也在加快,把学生学和教师教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为了使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过程中能体验到地理现象等乐趣,并且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法进行课堂模式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其中面临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实施等需要进一步提高。分析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

关键词:

兴趣;教学模式;创新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推行较为合理的教学模式可使得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之间协调发展。初中地理教学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学模式的一变再变,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革新了师生观念。因此在未来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往往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现象使得新课改跟预想的有一定的差别,出现了缺乏对学生的关注、教学效率低等问题,各个学校地理学科的教学需要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总结,以提炼有效的创新措施。

一、立足实际,从现实情况入手

每个学生的兴趣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刚接触地理的时候,几乎所有学生都想要把地理学好。但在深入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家庭、社会等的影响下造成的性格特征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方式都受到了影响,慢慢的每个学生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甚至每个学生之间都会有明显的差异。初中地理教学需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案例才能确保学生学习中不失去兴趣。另外,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会使其对学习失去兴趣。加上教师对学生关注过少,有的学生慢慢地就会失去了信心,教师若不关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问题,学生的漏洞就会越来越多,进而使得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这种的情况在大部分学校都存在,而且许多的教师没有注重这个问题。教学创新没有从实际出发也就不能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结合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措施

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差异教学、活动教学、能力发展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差异不可避免,因材施教,敢于尝试是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的必经之路。

1.教师应面向学生和重视差异,采用分层教学落实课堂模式创新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其学习兴趣的引导,发展其学习动机。因为学生学习气质与动力有差异,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对学生人格特征加以尊重。另一方面学生的地理学习受到家庭、生活学习环境等的综合影响。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占主要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还是比较希望得到家庭成员的关注,但是这种关注不能成为压力。因为上述的影响造成学生的严重差异,初中地理课堂模式若是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势必让学生不能很好地发展。而在新课改时期推行的分层教学法则能很好地根据学生差异进行突破,实现课堂模式的创新。针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分层教学法拟定了基础性的知识实践;中等层次的学生,则施行优化提升教学;针对成绩和能力都比较好的学生则进行升层次迁移训练。根据学生差异开展层次教学法是因材施教的做法,能很好地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满足课堂模式创新的需要。

2.发展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法促进课堂模式创新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展示很多图片、视频等促进学生学习。传统的课堂模式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图片、视频等动态性、直观性材料。同时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面向所有的学生,并且在进行教学内容和进度上要适应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堂模式的创新。

3.借助多元评价理论,发现学生“闪光点”

新课程的评价方式将以分数作为标准进行了改变。现在的评价方式转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多元评价比较重要,在语言的技能方面、语言的知识方面、情感的态度方面和学习的策略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学习地理中逐渐发展能力。多元评价能让学生保持积极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各种情况来进行学习,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完善、得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行教学也就做到了课堂的创新。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协同,从各个方面进行合作,然后针对不同学生利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作者:王颖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龙嘉德阳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翠华.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例读[J].河北教育,2015(20).

[2]朱晓东.初中地理课堂“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2(12).

第二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实践

摘要:

初中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其知识内容较多且较为系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主要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并探讨了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探究和实践,以此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问题情境

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教学方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应反思的问题。初中地理与其他课程相比,其周课时间相对较少,但新课标要求教学任务并没有因此而减轻。所以,教学方法是提升课堂质量的根本。为了能够使初中地理教学取得良好的质量,本文就对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探究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1.不够重视地理教学

与其他课程相比,初中地理安排课程较少,一般为一周两节。因此,学生就会产生误差,认为地理课并不是特别重要,学生有了这种想法后,在地理课堂上不专心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地理教学的质量,还会导致教师缺乏积极性。久而久之,导致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最终造成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2.教师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师面临的教学压力也不断增加。由于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有的教师由于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在教学中无法采取良好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水平无法提升。

3.学校对设备的投入不够

地理这门课程所需的设备较多,如,地球仪、地图等,有时还需要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然而由于学校对地理课程不够重视,对所需的设备没有完善,设施的投入还没有落实到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应重视地理这门课程,并加大投入教学设备。

二、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探究和实践

1.精心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的导入在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教学的质量。地理教师在导入内容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一个有趣的导入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导入语,使课程导入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海陆的变迁》当中,打破传统的导入语言,首先播放一部关于火山喷发的小视频,让学生感受历经千年的残骸桑田的变迁。通过这种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完全投入到其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高效的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学习《世界的语言与宗教》时,教师要考虑到语言的问题,由于有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学生之间都会讲一些方言,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自己家乡的语言,让其他同学感受到不同语言的趣味,使学生对语言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接着再引入教学内容。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3.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发挥引导作用,将以往的主宰者转为组织者与引导者,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方案。另外,当前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之上。因此,教师应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地位,适当地放低身份,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地位。

4.用心设计问题情境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在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问题引入到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以此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奠定基础。一个良好的探究活动一般都是由问题开始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逐步地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长知识。

5.发挥小组活动的作用

小组活动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为打造高效的课堂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首先教师需要进行周密的设计安排,但是也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通过交流与沟通,相互学习、合作,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要想使初中地理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教师就要精心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用心设计问题情境,发挥小组活动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初中地理的高效课堂。

作者:钟宝英 单位:石狮市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咏梅.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初中地理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探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4):78-82.

[2]王英春.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91.

[3]杨玉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4):99.

[4]何庆丹.课堂“有效教学”探究与实践:“历奇”活动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运用体会[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1):63-66.

第三篇:初中地理课堂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

镜头一:初一年级地理课堂刚刚升入中学,初一的小朋友对中学环境、课本、老师充满新鲜感,他们在地理课堂里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虽然他们愿意张嘴,但回答问题的语言明显幼稚,缺乏地理逻辑支撑。镜头二:初二年级地理课堂经过一学年的地理学习,初二学生有了一定地理知识、技能的积累,形成了一定的地理素养。但他们的心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他们在公众场合,常羞羞答答,不够坦然和从容,未说话先脸红的情况在少男少女中都是常见的,这种行为上的局促是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分不开的。所以他们参与地理课堂的积极性不够。中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一、教师方面的原因:1、备教材但不知道备学生,没有结合我校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设计问题难度过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望而却步,尝不到成功的喜悦。2、教师设计问题不够具体,不能从回答者实际出发,造成问题模糊,学生不知从何答起。3、教学方法死板,不能结合课堂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二、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1、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尊心逐渐增强,害怕出错被老师批评或被同学嘲笑。2、懒惰心理,不愿多事。3、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当然要做必要的反思和改进。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现代社会对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

一、来点“混搭”又何妨——让学生想说话

古人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当学生被“引入彀中”,怀疑、困惑、焦虑等心理状态会驱使学生更积极地思考,为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孩子们肯定有话说了……【课堂案例2】祖国的首都——北京在分析北京的地形特征时,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怎样找到一个突破口,让学生学得有劲,掌握得印象深刻呢?通阅教材之际,我看到了”北京的旧城“示意图,“内九外七”布局的城门在封建王朝时期应该有特定的功用。上网一查,果不其然:运木料的车走东直门;粮车走朝阳门;酒车走崇文门;煤车走阜成门;水车走西直门;军队出城走安定门;得胜回朝走德胜门……一点历史知识,顿时让我有了灵感,先人的活动与北京周边的地形和物产有紧密的联系。当我把这些信息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探究北京皇城内城门的功用和北方地区地形区及物产的关系时,明显感觉久远神秘的历史过往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的知识面在拓展,求知欲望被撩动,很多学生下意识地翻阅地图寻找答案,孩子们当然会“不虚此行”,有人一拍桌子,失声叫道:“原来如此”!有人“揭图而起”:“老师,老师,我知道了”!有人甚至一手摁住同学,阻止他起立回答,自己却一跃而起……一个偶然间想到的情境设计,刺激了学生肾上腺激素的分泌。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解决问题的行动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他们有的出口成章,有的语无伦次,有的词不达意。这些都不要紧,想说、敢说、爱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二、高大上的“央视范”——让学生能说话

在地理教学中以开放性问题为载体创设情境,答案不唯一,需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挥在主观上有了较大的自由度,也给更多学生更多的说话机会。【课堂案例3】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乡文化与旅游为了了解“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本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助体验式服务。上课前教师剪辑了一段有江南水乡音乐背景的视频资料。资料分三部分:水乡之美、古镇之美、人文之美,既有优美的音乐,又有诗情的画面。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水乡娃”,怎样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呢?教师创设了情境,提出了学习要求:给这段视频配音。这个任务的完成看似简单,但实际并不容易。它既要求学生有相关地理知识的准备,又对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及语言美感提出了要求。学生分成六组,每组抽一个人组成评价小组,准备10分钟。10分钟以后小组以抽签顺序派代表轮番上讲台为视频配音。从活动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集体智慧不容小觑。就配音风格而言,有的小组是抒情式的,有的小组是风趣幽默型的,有的小组是“小学究”型的,有的小组甚至派出一个擅长音乐的男生以饶舌歌手的身份即兴表演了一段“rap”……这种情境创设以课堂为舞台,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表现空间。教师不再一味的单方面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让学生在配音过程中展示必胜的信心、恰当的姿态、优美的语言。活动持续短暂的一节课,但这种难忘的回忆也许会伴随孩子们一生的。

三、我是“中国好声音”——让学生爱说话

初一、初二学生具有爱玩好动、注意力稳定性差,而好胜心、好奇心、自尊心、表现欲强烈等心理特点。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情况及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课堂案例4】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是综合自然和人文特点而划分的。教材突出确定四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突出特点和差异。本知识点为后续次一级区域的学习做好铺垫。鉴于此,教师多用一节课,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这个情境的创设以央视“开门大吉”的流程为模板,我设计四个按钮,每个按钮“引爆”一首代表不同区域的歌曲。选择的歌曲传唱度要高,不仅表达对相关区域的赞美之情,同时歌词也描述了区域的地理概况和特征,有利于学生对区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该环节教学采用竞赛形式,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组选派两人组成评价小组。首先每组派一个代表揿响按钮,说出歌名,唱出歌曲,并指出歌曲表现的地理区域。例如,《套马杆》——西北区域;《茉莉花》——南方地区;《松花江上》——北方地区;《天路》——青藏地区。第二个环节以抽签方式“捉对比拼”,比拼内容涉及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以及之前积累和课前收集的人文环境方面的知识。本环节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环境,营造了说话氛围,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心,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对“说话”由迫不得已转为兴致勃勃,直至真正的喜爱。

四、耍些“小把戏“又如何——让学生抢说话

众所周知,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会爱学。因此,教师有意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抢说话,抢话说。【课堂案例1】中国气候特征之季风气候显著教师在甲班进行知识点教学时采用导学案,通过预习导学——自我感知——课堂合作——重难探究——当堂检测——反馈总结等几个环节,也很好地落实了学习目标。但我课后反思觉得整节课严谨有余,趣味不足。在乙班教学相同内容时,教师尝试在各环节承转时,设计更有趣的情境。如在重难探究开始前,我抓住目前人们交流的时尚工具——微信,利用微信朋友圈晒照片为学习切入口,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如果你是某洗发水广告的摄影师,为了突出该洗发水柔顺发质的功能,摄影师要拍摄风起发飘的镜头。拍摄地点在无锡,请问拍摄的季节如果在夏季,模特怎么站位?如果在冬季,模特怎么站位?“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只见有的孩子意见相左,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孩子调皮地模仿某品牌洗发水的广告词;有的孩子更直观地摆出拍摄时不同的“pose”……此时,教学模式不再单一,课堂气氛不再沉闷,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学困生也很积极。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学生会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愉悦感;为准确、全面的表达见解,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在表达过程中,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样能激发学生语言表达欲望的情境设计还有很多:在“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这一知识点学习时,设计“一袋薯片的命运”这样的情境;在“新疆地区”教学时结合课本图文,创设“新疆十八怪,怪怪都稀奇”的情境。师生在这样有趣的具有生成性的教学环境下妙语连珠,不断发生思维的碰撞,相互制造惊喜,形成共赢互推的教学效果。

总之,地理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着力提高专业技能,敏锐捕捉精彩瞬间,“挖空心思”设计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创造机会让孩子们把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大声说出来”!

作者:黄旭霞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石塘湾中学

第四篇:初中地理课堂提问问题及对策

摘要:

课堂提问是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巩固知识等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课堂提问是渗透在教学之中的,是有技巧的。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种种不合理的、不科学的课堂提问。文章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俄罗斯》一节为例,指出初中地理课堂提问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提问;问题;对策

一、课堂提问表面热闹,华而不实

在《俄罗斯》一课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这样的提问:“是不是啊?对不对啊?会了吗?”等浅层次的、可问可不问的问题。这一类问题主要集中在毕业不久的教师身上。这些问题思维含量低、没有深度,设置太过简单,更像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把课堂提问当作了“完成任务”,根本没有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课堂提问要科学合理,要在研究学生、教材和教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通常情况下,要在一节课开始处设疑,以便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要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设问,这样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要在结尾处提问,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知识点,同时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提问问题缺乏层次性

在《俄罗斯》一节课中,教师共提出14个问题,其中学生回答不完整、不全面的有7个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补充完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有的问题设置太难,学生理解不了;有的问题设置缺少铺垫,教师急于求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有层次性地提出问题,尤其对于难点内容的提问,需要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循序渐进地解决,最终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针对不同的知识,课堂提问可分为低级与高级两大类。低级提问针对的是不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判断较容易的知识;而高级提问则针对的是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把“旧知”迁移转换到“新知”,进而做出判断的知识。据此,教师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提问,把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地提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都能得到发展。

三、课堂提问的方法不当

在《俄罗斯》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共提出14个问题,其中有4个问题提问方法不够合理,导致学生不知如何作答。针对这类问题,要求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要得当。一方面,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复杂,避免学生不知道究竟在问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回答。当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推进,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四、课堂提问的时机选择不当

在《俄罗斯》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教师针对视频内容向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学设计得很好,可就是教师提问的时机选择不当,在学生看完视频后才提出问题,导致学生看视频没有针对性。类似的问题在其他的课堂上也出现过。有的教师课堂提问时,先点学生名字再提出问题,好像问题是为某学生“量身定制”的,和其他学生无关;还有的教师课堂提问时,刚一抛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和讨论就让学生作答。这些都体现出课堂提问的时机选择不当,效果也大打折扣了。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选择好时机,要避免随意性。课堂上“什么时候问”“问什么”“向谁提问”必须建立在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

五、课堂提问过分依赖教案而缺乏随机应变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一个教案走遍天下”,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时期的学生,都用同一个教案,并且过分依赖教案,缺乏随机应变。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教学不可能“一个教案走遍天下”。所以,课堂提问环节,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更多关注,并尽量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关注学生的反馈,这是教学的契机,是进一步深化教学的出发点。满意的反馈是进一步深入教学的基础,不全面的反馈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错误的反馈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找出问题的症结。教学中的“生成”是鲜活、宝贵的资源,是不容忽视的。

六、结语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有技巧的,它是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改进课堂提问,以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

作者:刘江波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生本课堂构建

摘要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明确的目标引领下自主学习,在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产生兴趣,在小组合作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在综合拓展中建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效率,也就成了当前地理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例,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构建高效生本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明确目标,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在高效生本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心理规律及学习特点出发,将教材内容的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具体而详细地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的自学有所依据,有所反馈。在《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设计中,总体目标是: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及其他生产生活的影响。为了便于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教师不妨将目标问题化,以问题的形式将目标进行分解,引领学生在问题中落实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发现、理解、掌握。为此,教师不妨设计问题:怎么描述西北地区的范围呢?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以问题设计来渗透方法指导,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及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够明确经纬度范围,并明确地形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古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主要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接壤,地形主要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科兴趣

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具象的生活认知,有利于学生识记、理解、掌握。在《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有关西北地区的自然风景及农业生产的图片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与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地区相比,西北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同?由此发现,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什么?根据这一显著的自然特征,可以判断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在这一教学情境中,直观形象的图片成为学习材料,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对学习材料进行了提炼、判断、加工,形成了个性化的理解,从而减轻了学生识记理解的负担。当然,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教师不妨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情境:我国西北地区为何会如此干旱呢?学生根据教师的方法点拨与思维启迪,从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点入手,自主思考、充分探讨,从而得出结论:从地理位置方面来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导致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本地,所以降水较少;从地形特点方面来说,西北地区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高高隆起,阻挡了海洋水汽的深入,也就形成了常年干旱的气候特征。

三、合作学习,加深教材理解

在生本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充分探讨交流、合作学习,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在《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中,学生明确了“干旱”是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基于此,教师不妨结合教材插图,让学生思考并判断: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哪一级阶梯?西北地区的地势有什么特点?这些地形特点与西北的干旱特征有没有内在的关联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有了大致的理解,这时教师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从地形的角度思考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明确“干旱”对西北地区的影响。尽管西北地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然而其干旱程度不同,反映在农业生产方面,也就不尽相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借助教材插图,观察西北地区景观自东向西的差异,从中分析其变化规律:西北地区东西跨度较大,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与西北地区的中部和西部相比,东部距离海洋较近,降水量相对较多,景观表现为草原;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景观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学习就强化了知识生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深入理解。

四、综合拓展,构建知识体系

地理是一门理解、思维、认知等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拓展,以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以目标为纲来梳理知识要点。在构建知识体系的时候,要抓住核心:干旱。干旱是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围绕“干旱”,将与之相关的表现、成因、规律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行全面概括归纳,也就构成了本课的知识体系。在“综合拓展”这一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总结,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而提纲挈领性的点拨与指导要适时适度,以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王凌伟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朱恒恩.初中地理教学构建高效生本课堂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5(22):31.

[2]曾佩青.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构建高效生本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8):138.

第六篇:初中地理教学高效生本课堂构建

【内容摘要】

“地理”一直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科目”,这一称呼是源于地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在地理教学中,由于课堂的局限性,教师无法带领学生亲自去往地理中所学习的区域来促使学生理解该区域的知识点,因此,地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生本课堂”则是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中的积极性。我们在本篇论文中将会把初中教学与生本课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分析如何更好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构建高校生本课堂。

【关键词】

初中地理;区域;地理教学;技术支持

“生本课堂”在字面上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这也就是要打破已经成为定式的“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的核心转为学生。而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面临的首要难点就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对于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初中地理教学作为切入点,论述和分析如何构建高校生本课堂。

一、打造“兴趣为源”的生本课堂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只有对某项事物具有了兴趣,才会产生研究、革新、挖掘该事物的主动性,俗话中的“干一行爱一行”便是这个道理。在小学时,学生有接触过集整治、历史、地理为一体的科目“社会”,因此将“地理”单独列出一门科目,并对其整理出科目的体系和逻辑,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面临的一种新型科目。如何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对地理产生的兴趣,是教师课程设计的重点。

1.学生带着兴趣走入课本

一个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开地理课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一个与课程贴切相关的“开场白”或者以一个“导游”的身份向学生创设一个情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辅以一段动画形式(这时学生年龄还属于孩子的范畴)的短片,介绍各国、各大洲、各大洋的鲜明特点,使学生兴趣盎然。新课开始后,教师要抓住良好开端的上升趋势,利用地球仪、地图、教学挂板、多媒体教学器材等教学辅助工具,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地球仪来模拟地球的自主以及围绕太阳的公转状态,使学生了解抽象的动态概念。也可通过可拆卸的地理拼版,通过拼图的方式,使学生牢记我国各省市的轮廓和面积大小,既获得了轻松的娱乐,又获得了地理的知识。

2.使学生围绕兴趣代入思考

地理教学不应是枯燥的背诵各类分界线、结冰期、植被覆盖类型,而是让学生进行一次免费的世界旅行、一种引人入胜的游览美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带动学生的情绪,全神贯注的跟随教师的思维行走,了解不同于学生所处位置的其他国家、其他陆地是什么样的景观,什么样的气候。在你感受着四季变幻的同时,还有人享受着四季如春的惬意、或是领略着全年高寒的极地冰川,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二、打造“学习为先”的生本课堂

除了借助教学器材外,我们还需要利用生动有趣、和谐动听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的课堂氛围下掌握重要地理知识。

1.通过古诗词描述地理事物

例如通过“滚滚长江东逝水”来描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通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描述庐山的立体与雄伟。

2.通过成语或俗语描述地理事物

例如:“天府之国”指的是“四川盆地”、“船出长江口”指的是“上海”、“塞上江南”指的是“宁夏平原”等。

3.选择或编撰地理口诀牢记地理事物

例如:“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尼和不丹、南部缅老和越南。”

4.利用图形和推理牢记地理事物

例如:意大利盛产靴子,所以意大利的区域轮廓像一只靴子;中国的区域轮廓像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公鸡;东北三省黑吉辽,所以黑龙江、吉林、辽宁在地理上是相邻的省。

三、打造“团体为行”的生本课堂

1.以班级或小组为团体单位,进行户外调研

在学生学习了经度纬度的定位后,可以以“查查家乡的地理位置”为主题,以小组或班级为团体单位,对家乡进行定位,以及家乡的气候、结冰期、植被覆盖类型、地势、交通状况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统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分工的科学性、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实践中加深对于地理的兴趣。

2.以班级或小组为团体单位,参观地理相关单位

教师可事先与地理相关单位的负责人进行协调,确定可参观的日期,并与学生讨论,确定参观的主题、目的、出发路线等内容,并确保行程的安全性。

3.团体活动总结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进行了团体户外活动后,应及时进行总结,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总结来改进团体活动的缺陷,增强团体活动的科学性,使团体活动越来越好。我们针对“生本课堂”进行了细致的拆分,而生本课堂的构建却又不止这些,在提升生本课堂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的路上,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努力探索和研究,愿与各位教师共勉。

作者:马红淦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北京:圣才教育出版社,2011.

[2]马蔼乃.理论地理科学与哲学:复杂性科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5

【关键词】地理教学;综合性思维能力;措施

一、高中地理综合性思维能力概述

高中地理综合性思维能力主要是学生利用自己的综合观点表达对于地理知识的看法。这种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为科学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综合能力是指一种全面、系统的认知能力。教师应当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这种认知能力具备一定的发散性和创造性,能够帮助学生在后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寻找到突破性内容和关注点,对于学生的观察角度和判断能力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地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工具性学科,也是具备高度人文思想和人文理念的学科,因此,在地理学科中,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重点突破,不能够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更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的知识去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二、现行地理教育中的缺陷

在我国现行的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初中学校都是采用的“填鸭式”教育,没有过多的突破性教育。大部分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课,学生背诵和记忆。这种机械式的记忆模式使得学生很难去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学生对于地理的使用也就仅仅停留于基础技能和机械记忆之中。尽管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中考之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而言,这种教学模式是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和不足的。学生们忽视了地理学科的工具性能,忘记了学习地理的意义和目的,不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思维是理科学科所“特有”的专利,地理教学没有办法通过这种“文字”描述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其实,这些认知都是错误的。

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的特点

对于地理事物与相关地理现象来讲,通常都在不断变化及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总结相关地理知识,并且揭示一些地理规律。所以,在实际展开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从不断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索,在对地理现象以及事物发展变化进行总结的过程中,通常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解释的,在这一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自然规律以及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和正确的认知,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措施

1.强化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从学生现有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反馈之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已经趋向于一种成熟的阶段,学生在情感表达上也变得具备一定的倾向性。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能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在课堂之中经常利用地理与学生进行交流。甚至教师可以偶尔故意说几个错误的内容,让学生去思考和去“笑话”,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之中敢说。2.重视学以致用,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知识而不去运用,就犹如纸上谈兵。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如在讲解农作物与气候时,教师不应直接让学生去看教材中的内容,而应该先让学生们观看一些图片。这些图片包括茶叶、咖啡等,然后教师问学生们:“这些农作物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由于咖啡和茶叶都是学生们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通过这样的问题,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又能够使其综合性的思维得到培养。在学生们回答问题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解气候的划分,并介绍每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知道很多作物的气候需求了。3.教师做好准备工作。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知识不能够仅仅停留于教学表面,更重要的是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探讨。教师在准备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通过预测,思考做一个学习者的品质或者意义在哪儿。教师通过多种教案的比较,选择符合能够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参与兴趣较高的教案,那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掌握了技巧学习,对于教学材料的学习,教学背景文化的学习,都是有一定好处的。并且这些知识点的学习能够相互影响和串联,那么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之中也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开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地理现象、发展规律、地理事物变化等进行深入探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为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方存峰,石慧.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133.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教学;整合方法

引言:

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中明确规定,教师需要给学生讲授基础课程内容,也需要将学生的思想水平与综合能力进行积极的指导,使得学生具备社会生存以及发展的必备基础条件。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方法、模式,能将基础知识的利用率增加,并提升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所以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改变自己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学指导态度,从而在策略应用之下,不断提升自己的地理课程教学水平。

一、信息技术丰富地理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来讲,良好的课程教学方法对课程学习任务完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在各个科目教学期间都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利用其拓展地理课程知识,将教学模式转变,能将新课程教学目标全面应用。由于新的社会背景下,地理课程教学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支撑,通过结合运用全面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由于信息技术在课程中呈现往往都是需要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综合运用,而多媒体的展示作用具备极强的演示功能,课程中的抽象化知识几乎都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所以地理教师需要结合初中地理教材的基本内容,将图片、音频、音乐等内容结合利用,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在多种感官调动下,了解地理环境或生态资源的复杂性,这样就能理清地理知识学习中的重点或难点的内容,深度的探究分析地理知识,并获得良好的课程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对不同学科资源的整合

知识之间是融会贯通、互相依存的。所以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教学之间的整合,其实也相当等于地理课程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合,通过对地理知识讲解,计算机能够展示相应的历史条件、环境背景、发展过程等基本的内容,结合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实际发展情况,教师也能利用地理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样地理课程学习,也能为其它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个基础性的条件,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性的存在,讲求课程讲解的单一性、针对性。地理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搜寻有关课程的内容,能够给学生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平台利用机会,拓展地理基础知识的宽度,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就能实现地理教学的延伸性开展。单纯的就地理知识来讲,开展立体的分析研究,能够将课程学习的最佳效果发挥,达到教师所预期资源整合的教学效果,尽管在两者进行整合期间,教师一旦把控不当就会将地理课程教学本末倒置,但是只要地理教师合理把控其它知识内容的融合教育程度,那么地理课程教学效果,依然具备增强以及提升空间。

三、信息技术有利地理相关知识搜集整理

网络资源有着大容量、大范围的特点,所以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教学之间的整合,对教学资源的拓展利用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利用网络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能够将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教师在课件制作、教案编写等方面,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建立专门的课程资源收集库,那么每一个文件夹或网页中的内容都比较系统性。后期在课程教学期间,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对资料进行调用,学生就能在多方面的地理知识搜集呈现的阶段,获得课程学习更加清晰、直观的印象。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注意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的协调性,保证学生有效掌握基础地理学习内容。

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的背景条件之下,很多教师都意识到学生只有在课程学习期间具备主体地位,那么其课程学习的效率才能有效提升。而在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学,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生知识学习或交流的助力条件,将其教辅地位着重突出,在教学期间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开展情境创设,初中生则会自然的走入到学习情境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在课堂上可以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一种协作、互助、团结的氛围之下,对教材或信息内容带着问题去思考。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可以采用优秀小组演示的形式,那么学生具备竞争力、荣辱感的指引,就会将自己的学习探究或课程总结的投入梯度加强,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种类的知识呈现,主动查询或利用网络资源,进而在教学平台上展示,产生对课程学习的多样化建议,并注重地理基础知识的时间应用。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之间的积极整合,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初中生带来学习的有利条件。尽管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较大,但是地理教师也需要依据教材的内容适当的利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关秀芳.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整合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5):157-158.

[2]代庚海.浅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J].基础教育论坛,2017(31):46-47.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7

一、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逐步让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具备以下优点。

1.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足地理教学改革的需求

最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实行新课程的改革,新教材、新教法需要我们在新的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注重“学生为本”这一新的要求。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做到这一新的要求呢?要想实现“以学生为本”这一重点纲要,首先,在地理教学中就要改变我们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也就是死板记忆、毫无创新的教学及学习思路。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把握学生的自我个性的发展,能够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发展。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恰恰体现了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精髓。

2.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课堂上的教学模式机械、古板、毫无生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是灌输容器,思想完全被教师的思路所左右,推广应用了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就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不再是“填鸭式”的灌输,这样的话就要学生在课下自主地搜集地理有关的资料,发现细节问题,自我充实,然后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共同探究,同时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得出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和开发。

3.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能够得到提升,同时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要想得到充分的调动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就需要教师上课前要备课充分,设计一些通俗易懂而又不失生动幽默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训练。另外,在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下,以前的那种学生见教师像老鼠见到猫的现象在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发生改变———朋友型师生关系得到确立,在对于一些地理问题的探究和商讨上,师生之间是一种朋友间的交流,融洽的学习氛围,对于地理问题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没有束缚。这样既能够体现教师的价值,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完成的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新事物的成长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在它的发展中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却没能在实践中得到普遍应用,所以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推广应用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必定存在着一些瑕疵。那么要想弥补这些不足,能够让该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占据主导地位,我们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问题。

1.要在提高教师个人素质的基础上实施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实施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中,我们要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探究意识,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此模式中,学生虽然是主体,但是我们教师却是一名编剧、引导者,带领学生怎么去表演,去发现新事物,去解决问题。这样,对于教师理论及专业素质的要求就有一个高度的定格。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做好谋划者的角色,怎样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怎样在合适的实践做出适当的设疑,怎样让整个教学过程秩序井然而又不失生动幽默,这些所有的“怎样”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理论专业素养的学习和提高。

2.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地理教材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并能够把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课程,因此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出生活,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锻炼学生的合作参与能力,使学生能主动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我们教师要把一些地理教材中有关的素材进行实质性的分析解惑,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生活对于地理学习的帮助,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接受知识并能够及时理解。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推广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改革,同时也改善了师生关系,并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我国部分地区的试点来看,该模式的应用取得的成效非常好。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大应用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里程碑。

作者:王雅军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二中学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小组学习模式应用

一、小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直以来,初中地理教学采取的均是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的一言堂导致学生处在被动的等待学习状态,严重不利于学生健全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课堂活动之中,以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给课堂注入生机,同时,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进而,确保高效地理课堂的顺利实现。例如,在教学《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北方和南方”地区之间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高效地理课堂的顺利实现以及地理素养的培养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在确保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的同时,也为学生良好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二、小组学习模式在习题中的应用

习题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活跃学生思维的重要方面。所以,在习题练习、讲评中,我们要改变以往以师为本的教学思想,要摒弃教师“一讲到底”的方式,要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习题中,要鼓励学生在互相学习,在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学习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同时,也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6月份,某人在36°34′N的位置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次年,1月份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关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非常疑惑,那天看房子时,院子内阳光充足,怎么才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请帮助其分析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该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解答该题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选择了小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和讨论该题,并分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合作意识的形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促使学生的地理素养获得大幅度提高。

三、总结

当然,除了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上述两个环节之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预习,进行互相评价等。总之,就是要在认真学习小组学习模式核心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在确保高效的地理课堂顺利实现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够用相关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充分展现地理课程的魅力。

作者:葛晓丹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初探

一、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不只是将教案备好就可以了。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更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和所创设的情境相适应。特别是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和网络技术,将静态的教案转变成动态的教案,将静态的知识点转变为动态的知识点,将黑板的板画转变成声像结合的多媒体动画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在地理教材中,教师有很多地形、地貌、地势、气候、地图、经纬度等难点知识要讲解。这些知识点光靠教材的描述和一些插图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如果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当中,那教师教起来就更为直观、更为具体形象了。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书本上不好描述的知识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外,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还可以突出学习的重点、难点,从而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例如,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地形这一章节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Flash动画,可以成功地化难为易。多媒体技术直观、立体地展现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了这个知识难点,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更多教学的参考资料

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教学业务工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工作束缚在个人的教学活动中,缺乏合作与交流,更多的是每个老师都在重复简单的口与手的劳动。教师的参考资料仅限于教材、图书馆资料、前辈的经验和几本习题集。简单的重复工作和有限的参考资料都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具体表现为授课形式单一、课程内容一成不变、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而有了信息技术就不一样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络是一个很大的信息库,里面包罗万象,什么样的资源都有。无论是教学参考资料,还是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都有,还有优秀的教学课件和优秀的教学方案、习题等等。这样一来就给教师提供了很大便利,不仅节约了教师的时间,也提供了一个教师与其他优秀教师交流的平台,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学习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这样才能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满足新课改形势下学生新的需求。

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是不够的,还需要拓展。因为教材的内容是粗略的、大致的,而具体的知识点是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的,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依据。而有了信息技术这个资料库,教师可以搜索到更多的教学参考资料,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增长学生的见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教材中的地势变化、气流变化等内容转变为动态图或者用动画演示出来。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的变化,观察到它的变化过程,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营造一种求知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总结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总结和改善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教师在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时,只能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依然必不可少。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好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尺度,敢于实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严素兰单位:福建省浦城县万安中学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探析

一、运用问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主要是通过提问来完成的。在此过程中,“问题”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包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重点对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不断锻炼学生大脑思维能力,通过各种方式、渠道掌握知识。例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关于不同地区日出时间的确定时,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位置越偏向东边,日出时间越早,为了解决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误解,教师可以引出另一个问题。比如关于我国最先迎接新世纪第一道曙光的地方是哪里?学生都一一回答是:“石塘镇。”接着教师又问,石塘镇是我国的最东端吗?学生恍然大悟,这样就很轻松地解决了学生的误解,使得学生又掌握了新的知识。教师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学生触不可及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形象化、具体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上优美的音乐、图像动感的效果,使得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关于地理知识台湾省的内容讲述时,教师可以利用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为背景音乐,播放一些关于台湾悠久历史的景观建筑,从而引入主体内容。同时,教师可以运用《想回家》这首片尾曲来表达台湾人民强烈回归祖国的愿望。通过以上表述,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社会使命感、责任感、民族荣誉感等。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进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作者:叶勤雯 单位:江西省星子县第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信息环境改革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法律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国内形成了更加开放与规范的社会氛围与气氛,和谐与安定的生活方式促使当代国人个人需求内容及其价值观念的转变,促使我国企业实现了更高、更快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与氛围的影响下,极大的提升了当代国内居民的个人素质与思维层次,不断促使他们改变着对有关精神文化、道德素质等诸多方面的追求。教育是社会各界一直讨论的热点问题,其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不仅能够促使一个个人素质的提升、思维能力的提升、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够通过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性作用实现一个人精神层次的提高、道德文化素质的提升,从而将更加有益于一个社会中良好氛围与环境的形成,使国家政府的职能与目标更容易实现、使社会企业的发展更加有序、人当代我国居民的个人财富稳步增长。因此,可以发现,教育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初中地理教育对初中教育的重要作用

初中教育是当代我国教育文化体系的重要一环,其与小学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部。其所处的重要地位以及其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决定了初中教育必须被我国教育界及相关政府部门提升日程,给予高度重视。由于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人生阶段,决定了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们拥有更加灵活的思维,拥有更加易于接受思想的头脑。这就决定了在这一时期必须对其进行适当与科学的教育,从而促使其在青少年时期养成应有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与价值取向,使其在今后的继续学习、工作成长当中受益终身。初中地理是当代我国初中院校当中所开设的一门课程,其贯穿于初中三年的整个学习阶段。这门课程隶属于自然科学学科领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掌握科学知识、实现理性认识事物思维、了解自然现象原理等方面。因此,可以发现,初中地理是初中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补充。对处于青少年的初中生而言,其并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岁月,也没有行走过世界,这也就决定了其不会对某些将要发生,或者是不可能发生事物(理想层次)进行充分的认识与切身的体会。如果不学习初中地理知识,当这些事物发生,或者是被某些群体说教时,将会直观烙印在初中生的思维当中,并相伴终身。那么,只有重视初中地理教育,不断完善初中地理教育学科体系,使学生对书本及课外知识进行充分的理念与正确的审视将十分的必要。

3信息环境对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影响

3.1信息环境对初中教育的影响

21世纪的到来与发展使当今世界面临了一个又一个的变革,其根本原因来自于生产力的进步。市场开放化程度的提升、世界化经济的发展,都是21世纪标志性的产物。而21世纪最为关键的与最具革命性的变革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其管理水平提升与业务领域的拓展。对当代我国居民的生活同样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了当代我国居民生活习惯、方式与个人价值观念的转变。信息化的环境也对当代我国教育产生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①积极影响。信息环境给予了当代我国教育界不断开发新型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契机,并且利用信息环境能够极大的提升当前课堂授课内容的含量,并且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者是课下提升自身的素质等方面;②消极影响。信息环境不仅给我国教育界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由于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加之相关管理规范与制度的不完善,极大的影响了我国互联网管制水平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之下,网络信息更加易于被青少年所获取,从而根植于其思维的深处,对今后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不良的影响。

3.2信息环境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基于上文所提到的网络环境给我国教育界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为了不断适应当前网络环境,一方面需要克服现有网络环境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利用网络环境给当代教育所带来的积极因素,充分把握时代契机,提升当代教育的整体质量。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而言,其也应当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变革,其在变革过程当中应当坚持以下几点原则:①坚持开放性。互联网技术对人们提出了开放性思维的要求,为了适应环境就必须在当前我国地理教学当中融入开放性的思维;②坚持灵活性。互联网要求人们具有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使人们能够接受大量、不同领域信息的冲击;③开发引导机制。网络环境给地理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授课内容,从而教师应当转变其填鸭式教学方式,开发引导学生自学的有效机制。

4基于信息环境,对当代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提出的建议

在以上的研究当中,作者给出了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坚持上述方向,加速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改革,作者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第一,强化初中院校基础多媒体设施的建设。地理教学是属于自然学科体系当中的,其需要进行大量的图片展示、内容讲解,以便于同学们了解那些很难发生,但是却具有巨大威力,或者是处于人类不可企及方位的地理特征等。而这些内容及知识却是能够通过多媒体设施进行展示的;第二,调整当前授课的中心。对于信息环境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而言,学生应当成为课堂主角,课程讲解的重心、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及课堂节奏的安排都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锻炼其判断能力以便适应错综复杂网络环境中的隐藏障碍。为此,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应当针对上述两个方面进行积极的努力,来更好的适应网络化对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要求。

5结论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8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地理课程一直处于一个尴尬位置,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地理课程往往不是重点课程。这就必然导致教师不重视教,学生不重视学这样一种现象。在这样一种心理的催化下,教师上课只是单纯地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讲究教学形式,不讲求互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只是一味地灌输生硬的知识点。这样的上课形式枯燥,学生对这样一种课堂是提不起兴趣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

二、地理课程的重要性

其实地理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且实用的课程。初中地理教学教授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常识和知识,能够让学生们对我国的环境问题、对我国人口资源等问题都能有所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与世界观,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有素质的公民。地理课程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应当把地理课摆在正确位置,而不是说地理课程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初中地理老师应当认真对待地理课程,首先地理老师要重视学科工作,认真设计教学教案,设计课堂安排,只有自己重视起来,才能让学生足够重视,认真对待这样的学科,不再抱着地理课程可学科不学的态度。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策略

1.明确学科特点,找准定位。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这门课程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是综合性的作用,它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问题,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同时能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所以,我们应当对地理课程有一定重视,不能说地理课程是一门不重要或者是一门没用的课程。只有找准了地理课程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果认为地理课程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提高课堂互动性。

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不能只是老师一个人在那里给同学们灌输知识,要活跃氛围,并且将学生带入其中,让学生都参与进来。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趣味性是一个方面,除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外,在课堂上提问也不失为一个妙计。有效的课堂总是能让学生带着疑问上课,同时能带着新问题回去思考。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紧扣知识点的提问,同时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变深,体现层次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加强师生互动,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让老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大致了解,方便接下来的课程安排。

3.将生活融入教学中。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是可以在生活中体现的。生活中处处是地理,中国的整个天地就是最好、最全面的地理教材。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地理教师要学会将教学融入生活,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讲解地理知识,这样,学生会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并且,通过亲身经历的教学,能让学生记忆得更加深刻,知识不再空洞。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不是由教师施压学习的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它要求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只是给他们引导,或者教师可以跟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会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结语

总之,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拘泥于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那是一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新课程背景下要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学习各门功课。地理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足够重视,并努力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的人才。

作者:林宜朝 单位:尤溪县汤川中学

第二篇:初中地理先学后教自主合作课堂初探

一、“先学后教,自主合作”的作用

“先学后教,自主合作”要求是学生在课前运用独立、交流或合作的方式,按照教师的提示预案目标进行预习,对教材内容有个初步了解,将新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带着疑问进入课堂的学习,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内容产生对碰。通过教师的答疑解惑,对新知有了理解,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感情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分享成功的喜悦,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二、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弊端

首先,学习目标设置不明确,对细化环节表述不清,过于笼统,使得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求甚解,忽悠而过;“先学”的教学设计实施不到位;其次,学生学习层次不同,“后教”结果过于集中,设计教学计划统一,造成部分学生的负担,导学教案的编写,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第三,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急于求成,章节知识内容不连贯,跨度大。加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差,启发性不够,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缺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受挫伤,最终还是灌输的模式进行教学;第四,教师检测随意,对学生的难点及疑点没有跟踪到位,不了解学生将知识点是否内化到认知中。

三、构建“先学后教,自主合作”新课堂途径分析

当前倡导的“先学后教,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对学生自学能力、主动探究思考、团结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教育课堂的角色转变,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营造独特、严谨而又有序的新课堂氛围,达到教育高效的目的。

1.课前预习,领悟新知识

学生在新课开讲之前,教师提出自学内容及目标,学生对涉及新课的相关知识进行课前预习,为上课快速进入知识点,听课效率提高开辟了道路。学生围绕知识点看书、讨论,思维活跃,将知识学得灵活,掌握知识的要点更加准确,保证学习方向的正确,有更多时间去挖掘和探究新领域。经过与学习伙伴之间激情飞扬的学习,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充分展示个人的巨大潜能,体现自我。

2.课间再次进行学习,达成知识的共识

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导入,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地理深厚的学习兴趣,使上课伊始就笼罩在学习浓郁的氛围中。

(1)新旧知识串联,循循善诱

初中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宽,人文地理及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内容丰富,与前期已学过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知来源于旧知,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旧知合理并有效地引入,与新知进行联合,使学生渐入学习佳境,自主探究新知与旧知的联系,理清关系并加以吸收。以如,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章节,在了解“气候”这一概念的同时,要与已知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条件等影响因素相联系,引出课堂问题:小王从广州到新疆旅游,他在火车上看到了沿途风景,有草源、有沙漠,这样的景观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产生这样的景观是什么原因?

(2)创设情境课堂,增强学生自主合作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达到有效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全面认识地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创设情境课堂,增强地理课堂的活跃、趣味气氛,实施思想交汇与思维碰撞过程,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保持兴趣,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的教学中。例如,初中地理《中国行政区规划》章节,课堂上以拼图的形式,将学生引入想象成形的空间,对中国地图的轮廓有个意识,再发动学生动手将拼图拆分,让他们对各省行政区的位置根据记忆进行重新组装还原,开展小组竞赛的形式,加速学生对各行政区的记忆,锻炼他们的拼装能力,实现了动脑与动手的结合,使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学生的参与热情也空前高涨。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先学后教,自主合作”的模式构建,使看似晦涩,复杂难记的知识得到有效解决,教师也能轻松驾驭课堂教学进度,以学生发展为主线,进行高效课堂的教学,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最终实现课堂学习的三维目标、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掌握地理知识,体验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

作者:杨满林 单位:广东省连平县田源中学

第三篇:初中地理优质课堂构建途径

1把学生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成功的动力。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兴趣培养放在教学首位。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讲,兴趣是很容易产生的。其实,对学科的认识往往是从这个学科的首节课开始的,所以新学期的绪论课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要重点讲授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用地理小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这既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同时它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要积极地旁征博引,通过有趣的故事、俗语、典故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陶醉于奥妙的地理世界,乐意去听,喜欢去学。要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并且它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世界上还有很多未解的谜题,需要同学们的继续努力,引发学生共鸣,使其对学科探索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是的学生对自己也感兴趣。初中学生年龄在十二、三岁,刚脱离小学教育,思维还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的前期。他们学习的动力还大多存在于对教师的关注。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喜欢他的课,进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或者因为不喜欢某位教师而不喜欢他的课,进而不喜欢某个学科。所以作为初中教师在教学任务开始之前应该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这个喜欢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而是应该用自身的知识底蕴和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膜拜式的敬仰,这样他们自然会因为教师所散发的魅力而去关注这节课,关注这门学科。

2注重方法的合理指导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显得格外重要。初中阶段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也离不开有效的方法,不管是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其实,学而有法,学无定法。长期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了我讲你听,很多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完不成或者不能很好的完成,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一面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容易造成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厌烦心理。因此,与其这样,不如在45分钟的课堂上多下功夫先学后讲,是笔者在新授课的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方法,为了充实教材的内容,每节课笔者都会设计好学案。学案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并且通过设置具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是学习的关键。在有些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把制作学案的任务教给学生来做,这个需要的时间较长,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要求也要高一些,但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重要的是,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了学习兴趣。初中地理教师,通常都带几个班,其实,每个班级学生情况不尽相同,包括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等。所以,要想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必须细致备课,针对各个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会组织一些小竞赛,通过小竞赛,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激情,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一举多得。

3合理规划课堂时间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教师要合理的规划课堂时间,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课堂交往规则。课堂交往是正式交往。正式交往要有一定的规则。有了规则可使交往顺畅、效率提高。如: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人应认真倾听;发言者不要对着教师讲,而应面向大家;一人发言其他人不能举手,直到发言者坐下等等。同时还应该养成良好交往的习惯。有了规则之后就要遵守规则。一旦违规,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暗示。要养成发言不罗唆、倾听不做声、先想后发言等良好习惯。于此同时,还要积极地营造温暖的课堂气氛。从一定意义上讲,课堂氛围是课堂交往的底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往的品质。如果学生觉得在课堂上的存在和行为被人认可,就会感到安全和温暖,思维必然活跃,发言必然积极。所以要创设和谐、温馨、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课堂交往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当然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生活的创造者。都是课堂教学的资源。课堂交往应是师生共享智识的过程。要正确、平等、公平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在选择交往对象时,要从整个“交往场”的效应来考虑,根据话题或问题的难易程度、思维的价值多少选择交往的对象。尽量照顾全体,使交往的话题在场中得到放大,形成共振。唯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教学,才能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4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指导;以及合理的规划课堂时间,从而促进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构建。

作者:黄筱雪 单位:江苏省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第四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探析

一、创设精彩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精神动力。初中地理教师要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初中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多为表面化,容易凭视觉、听觉来决定自己兴趣的特征出发,关注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活泼和谐、情趣充盈的教学氛围,以此增强教学素材的趣味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抓住学生的情感中枢,触动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以主动的心理情绪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之前,教师可先在黑板上写下谚语“春天猴儿脸,阴晴随时变”,并提问学生谁能解释其中的含义。谚语创设出的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顿时好奇心倍增。在有效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地展开教学,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开发教学情感因素,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师生之间有效的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高效进行的有力保障。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开发教学情感因素,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高效学习。首先,教师要尊重和了解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幽默、亲切的语言,以此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善于运用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故事来渲染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地形和地势”时,教师把徐霞客考察地质和地貌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渲染课堂气氛,进而引入所要讲解的内容。再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枯燥的地理知识衍化为直观、生动的视频或画面,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最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竞争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实现学习目标。

三、引导自主合作探究,促进课堂互动交流

传统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宰地位,学生被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新课标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是课堂得以持续进行的关键元素。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以师为本”“以教材为本”的观念,从学生需求和实际出发,为学生搭建一个民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有效组织课堂。例如,教学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一节时,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教材知识内容要点后,可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下列探究:(1)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哪些事实可以证明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成立?(3)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洋变成陆地?(4)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基本上全部是海洋?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充分的交流、辨析中促进知识内化,还能使其进一步感受到地理探究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四、优化课堂评价反思,巩固学生学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