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贷款申请书范例6篇

贫困贷款申请书

贫困贷款申请书范文1

贫困助学贷款申请书格式

1、名称

2、申请原因

3、申请款额

4、借款后保证履行的义务

5、落款

贫困助学贷款申请书范文一

贫困助学贷款申请书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

我是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03级的贫困学生,来自九江市的一个偏僻农村。现家有6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妹妹和我。爷爷、奶奶年老在家,妹妹在县城读高中,爸爸妈妈在家务农,且妈妈体弱多病,全家的开支主要靠农作物。由于家乡田少人多,加上去年又遇洪水,农作物欠收,全家人均收入不足400元。我进大学时的学费大部分是靠亲戚朋友借来的,今年要把学费交齐就更加困难了。为了不因经济困难而影响自己的学业,能及时、足额地把所欠学费交清,于是,我特向贵社提出助学贷款。我借款的额度是6000元,计划毕业后4年内还清本息。我父母也同意我贷款,并同意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贷款后,我保证履行还贷义务,按时归还贷款本息。同时,继续努力学习,争取以优良的成绩来回报省农村信用社对我的关心和扶持。望省农村信用社批准为盼。

申请人:×××

xx年xx月xx日

贫困助学贷款申请书范文二

贫困助学贷款申请书

我是xx中学x班的xx,我家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家里有六口人,家中的劳动力只有父亲和母亲,可是他们一直有病在身。因为没有文化,没有本钱,只好以做苦工短工为生,十几年来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小时候,家中四个小孩一起读书,父母亲为了让我们都能上学,日夜劳碌奔波,但是他们那些辛苦赚来血汗钱根本不够我们几人的学费,只能想亲戚借。那时候真的太困难了,大姐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回家帮忙;二姐和我一起初中毕业,也想读高中,可是家里真的无法担负我们的学费,所以二姐也把上高中的机会让给了我,自己回家帮忙。

我家只有1.5亩左右的水田,每年所有收获的水稻勉强能提供家用。我家的经济来源也只有依靠那一点点八角和木薯。因此全家的年收入也只有XX元左右,除去还债、日常开支,所剩也就无几了。所以学费一直困扰着我们。但是为了将来,我必须读书,上大学。

为了完成我的学业,圆我的大学梦,我很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我会努力拼搏,努力去实现我的梦想。感谢你们!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贫困助学贷款申请书范文三

贫困助学贷款申请书

贫困贷款申请书范文2

您好,我是xxx学院,xxx班的一名学生,汉(民族)、共青团员 (政治面貌)、河北xxx(籍贯)。

我家有五口人,具体情况如下:父母农民,在外务工;弟弟上高中;家中还有一位83岁的祖母,患有骨质增生症,生活勉强能够自理。父母两人的月均九百元的收入是我们家的唯一经济来源,维持我们兄弟的读书费用,且他们也都渐渐衰老,各种病症接踵而至。我本人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实在难以支付高额学费,维持正常学业,只好申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对国家助学贷款的了解: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帮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的银行贷款。原则上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助学到款是信用贷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学校学生资助部门负责对学生提交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书进行资格审查,并核查学生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银行负则最终审批学生的贷款申请。

本人保证在校期间一定刻苦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时刻想到助学贷款的鞭策,争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取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保证一定按时偿还助学贷款的本息。不延迟还款时间,不违约。如若不按还款自愿承担相关责任!保证不逃脱贷款。

此致

敬礼!

贫困贷款申请书范文3

关键词: 云南省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问题 建议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简称学生)发放的,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生入学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不需要担保和抵押,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云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自2009年启动以来至2011年6月,全省共发放贷款金额5.28亿,资助学生9.6万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对于帮助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办理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过程中,依然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和困难。为了更好地了解在校大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存在的实际问题,探索改进和完善助学贷款工作的方法,我们选取了云南民族大学申请办理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在校本专科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04份,回收率为89.7%。其中男女生比例为4∶6,大一、大二、大三的年级比例为4∶4∶2,生源地户口城镇与农村比例为2∶8。

一、问卷调查结果基本情况及分析

(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限额6000元基本符合在校大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总额。

目前每生每年申请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原则上不超过6000元,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在被调查的404人中,学费和住宿费加起来总额在4000―6000元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64%,10000元以上的约占调查总人数的21%。

(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能基本解决大部分高校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

在被调查的404人中,认为自己家庭经济条件能全部承担学费和住宿费的学生为5%,能承担一半的为37%,能承担一半以下的为30%,完全不能承担的为18%。140人申请过1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占被调查人数的35%;114人申请过2次,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8%;39人申请过但没成功;116人没有申请过。学生申请贷款的成功率达63%,这说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外,62%的同学打算申请2011―2012学年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说明很大一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贷款帮助其完成学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所以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进一步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学生了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相关政策的途径多种多样。

学生主要通过学校录取通知书里附上的材料(65%)、生源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37%)和学校宣传(30%)等途径了解这一政策。学校和生源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加强运用网络、电视、广播和报纸杂志等媒体对政策进行宣传和详细解读,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政策的细枝末节,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四)学生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提出的希望和建议。

调查中,29%的学生希望“能够一次性申请,连续几年放贷”。此外,学生期待程度的排序为:生源地学生资助中心及学校能及时通知自己是否申请到贷款和其他基本情况;贷款总额能更大一些,除了学费和住宿费外,还能贷生活费;手续能够更简化,有关单位工作效率能提高,服务态度能改善;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政策变更能及时告知;银行方面能提供个性化的还款方式等。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了解程度不够。

在被调查的404人中,“完全不了解”的为6%,“了解一些”的为66%,“听说过但不了解”的为16%,“深入了解过”的为10%。正因为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了解程度不够,学生对申请信用助学贷款就存有顾虑和担忧。据调查数据显示,51%的同学最担心“贷款名额不够而不能申请贷款”,17%的学生最担忧由于“信息掌握不及时,错过办理时机”;8%的学生最担忧的是“对还款方面的注意事项一无所知”。所以必须加大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政策解析和宣传工作,才能促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顺利开展,才能让更多高校困难学生成为这一项政策的真正受益者。

(二)所需证件过多,办理程序复杂。

2010年与2009年相比,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添加了网上注册申请,其程序和所需证件为:

1.网上进行申请,信息填写正确后导出申请表打印(一式两份)。

2.学生持申请表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等部门签字并加盖公章(一式两份)。

3.学生持申请表和符合贷款条件要求的有效的贫困证明、在校学生需要所在高校出具的未办理过国家助学贷款的证明材料和其他证明原件复印件(一式两份)学校到资助中心现场确认,并签订4份合同。(贷款资格由学生资助中心进行审查)。

4.学生持贷款合同和贷款证明到学校办理回执。并将回执(一式两份)寄回当地资助中心。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很多同学家住农村,办理所需证明材料需要从家到县城来回跑3次左右,才能成功签约。在被问及“如果不打算申请2011―2012学年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原因”时,30%的学生是因为“贷款手续麻烦”,39%的学生是因为“希望获得助学金、学费减免等资助”。所以只有简化办理程序,缩短办理时间,才能提高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效率。

(三)申请贷款的学生较多,但名额有限,申请率远远大于成功签约率。

调查结果显示,55%的同学认为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遇到的实际困难是“生源地名额有限,申请贷款的学生较多,担心争取不到名额”。独立性是当代大学生的显著特征,很多同学都想通过贷款缴纳学费以此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很多为了显示独立性但家庭可以支付学费的同学,还有存在“不贷白不贷”心理的同学也加入申请大军中来,促使申请人数较多,导致信息掌握不全、不了解办理程序的部分贫困学生没有争取到贷款名额。

(四)高校与生源地学生资助中心协调度不够,导致办理时间较长。

在整个办理过程中,高校的工作是提供在校未办理过国家助学贷款和在校表现情况的证明材料、回执证明材料。但在办理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有:学校宣传不到位;办理工作人员不够,高峰期人员拥挤,办理时间较长;学校出具的证明材料不符合相关规定,导致补办或生源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不通过。

三、改进和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详细剖析和解读政策。

1.高校对于入学新生继续采取在录取通知书里加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相关材料的方法,确保入学新生和家长第一时间内了解到相关政策。对于在校学生,应及时告知相关政策的变更、办理程序及注意事项,以便能更快更高效地申请到贷款。

2.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应与高校相配合,积极组织专业人士在高校进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相关解读及剖析,分析利弊。特别是还款方面,要让每一位想申请贷款的学生清楚了解贷款及还款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增强学生理性贷款的意识。

3.生源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充分利用当地广播、电视、报纸,以及网络进行政策宣传。特别是充分利用当地电视节目进行专场政策宣传,介绍办理程序注意事项,确保贫困学生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办理信息,真正受益。同时也加深家长对政策的了解度,为日后催款、还款工作奠定基础。

(二)减少申请所需材料,简化办理程序。

《财政部、教育部与银监会关于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通知》(财政[2008]196号)明确规定:“高校在读学生在高校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不得同时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目前,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名额较少,但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时必须提供在校未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证明材料。这一点就造成了材料的冗杂和手续的多余。各高校可以主动将在学校办理过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名单和详细情况告知生源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即“提供少数,避免大头”,这样就减免了一份材料和一道手续。

(三)提供个性化服务窗口,提高工作效率。

1.办理回执时,高校应提供咨询窗口,告知学生办理回执的所需材料和程序。

应增设“回执代寄”窗口,帮助同一生源地学生集中代寄回执给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节约邮寄回执的费用,而且能方便生源地资助中心统计回执情况。可以聘用学生作为临时工作人员,按学院,分时段分批进行办理,避免拥挤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2.资助管理中心可以提供咨询窗口、网上申请窗口、材料复印窗口和等候休息区等。据调查,65%学生建议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增加办理人员和窗口,提高服务态度和质量。部分新生在高中时接触网络较少,网上申请窗口可为其提供方便。

(四)完善贫困学生评判标准,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审核。

现行的助学贷款制度是通过乡镇级民镇办和街道办事处开具的贫困证明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来评定的。相关单位在开具证明材料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相关民政部门普遍存在“谁来都盖章,谁来都签字”的情况,这样学生所提供的贫困证明材料就缺乏有效的真实性。生源地学生资助中心由于人员少,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贫困程度进行深入摸底考察,在审核的时候也只能根据其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申请者中存在许多伪贫困学生。相关单位如民政办的领导应重视严格审核贫困证明材料,尽量做到公平公正,确保贫困材料的真实性,确保在有限的贷款名额内,让真正贫困的学生申请到贷款,顺利入学,促进教育公平。

(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按需分配贷款名额。

作为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应联合当地教育局、财政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进行实地情况调研,根据地方经济状况,合理增加贷款名额,确保“应贷尽贷”的落实。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刚刚起步,存在实际困难是正常的。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促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顺利开展,使更多的贫困生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行.关于开展2010-2011学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云教贷[2010]27号.2010-07-19.

[2]王新国,姜旭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现状研究[J].2009-09.

[3]柯尊韬.全面推行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可行性研究[J].2007-08.

贫困贷款申请书范文4

一、申请条件:

1.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2.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3.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须有其法定监护人书面同意);

4.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

5.学习刻苦,能够正常完成学业;

6.因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期间无法支付学费与住宿费;

7.符合国家助学贷款规定的其它条件。

二、申请贷款所须材料:

1.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书(详细说明家庭经济困难状况);

2.填写完整并经学院加盖公章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审批表》(一式两份);

3.本人学生证(新生为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户口迁移证明复印件(未成年人须提供法定监护人的有效身份证证件和书面同意申请贷款的证明);

4.父母双方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户口复印件(身份证过期无效);

5.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其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兰州大学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表》);

证明公章:农村: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或以上)民政局、县级(或以上)教育局;

城市: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县级(或以上)民政局、县级(或以上)教育局。

6.国家助学贷款保证书。

三、贷款金额、期限及贴息:

1.借款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金额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

2.国家助学贷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十年,最长不超过借款人毕业后六年,借款人可在毕业后1至2年开始还款、6年内还清;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实行借款学生在校期间100%由财政补贴,贷款学生毕业后的贷款利息及罚息由其本人全额支付。

3.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实行借款学生在校期间100%由财政补贴,贷款学生毕业后的贷款利息及罚息由其本人全额支付。

表格下载:1.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审批表

2.兰州大学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表

贫困贷款申请书范文5

交纳学费先走“绿色通道”

清华大学学工部聂风华老师介绍,每名新生报到后都要填写一份《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以便学校及时了解家庭贫困学生的情况,如果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报到当天无法交纳学费,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申请到贷款。整个过程只需花费10到20分钟。清华大学新生已经开始陆续报到,今年报到的新生中有102名学生通过“绿色通道”申请贷款并在当天就交纳了学费。今年清华大学为贫困学生提供的贷款总额为67万元,贷款额没有上限,而且没有利息。同时,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据了解,去年清华学生申请助学贷款花费的时间大约为6到7个月,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到后学生可偿还“绿色通道”的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如何申请

解了燃眉之急,就应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银行不直接受理学生的贷款申请。贷款银行原则上每年集中受理一次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借款学生应在新学年开学前后10天内凭本人有效证件向学校的指定部门提出贷款申请,领取并如实填写《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承诺书》等材料。各学校都会指定专门机构统一管理(一般是学工部),负责对申请贷款的学生进行初审,再通过院系审查、学生处审查,然后由学生处报送经办银行审核,银行会将回执发给学校。然后通过签订协议,就可以完成助学贷款的申请。据了解,去年清华大学的新生9月份提出申请,转年3月份就获得了贷款。

谁有资格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按规定,申请助学贷款要求学生(1)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2)诚实可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3)学习成绩较好,能够正常完成学业;(4)在校期间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完成学业所需基本费用(包括学费、基本生活费);(5)严格遵守国家、经办银行以及学校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各项规定,承诺正确使用所贷款项并按规定履行还贷义务,并在中国工商银行储蓄所开立活期账户。(6)贷款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一般情况下,学生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每年得到的贷款大约为6000元。学生贷款金额=所在学校收取的学费+所在城市规定的基本生活费-个人可得收入(包括家庭提供的收入、社会等其他方面资助的收入)。由于各学校学费收取标准和各地区基本生活费标准不同,学生贷款的最高数额也不完全相同。为减轻学生还贷负担,财政部门对接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给予还款利息补贴。学生所贷款利息的50%由财政贴息,其余50%由个人负担。学费贷款由银行按学年直接划入学校指定的账户,基本生活费贷款银行直接划入学生在工商银行开立的活期账户。

此外,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应如实提供:(1)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复印件;(2)提供家庭有关人员收入证明,或其他渠道取得收入的证明材料;(3)采用自然人保证担保的,须提供保证人户口簿、有效身份证件及复印件、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收入证明材料和同意为借款人担保的证明;采用企业法人保证担保的,须提供保证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上年度和近期财务报表和同意为借款学生担保的证明;采用质押担保的,须提供质物清单、质物;采用抵押担保的,须提供抵押物清单和抵押物权属证明等资料;(4)经办银行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如何还款

获得助学贷款后,还款时间最迟在毕业后第一年开始。还款方式为按季分期还本付息。学生所贷款项本息应当在毕业后4年内还清。应由借款学生个人承担的贷款利息50%部分实行“利随本清”,归还贷款本金的同时,支付同期贷款利息。借款学生经与经办银行协商后可以提前偿还贷款本息,一次性和分期偿还贷款本息。经贷款银行同意,国家助学贷款可以办理展期(展期是指:贷款到期后,本金不能归还,又申请续贷),但逾期部分国家不再给予贴息。借款学生应在约定的还款日期前,将贷款本金和利息存入原开设的活期储蓄账户内,贷款银行在约定的还款日主动从账户中扣收。国家助学贷款是大学生跨入社会的第一笔信用记录,国家积极鼓励大学生使用信用贷款完成学业,同时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 教育大学生维护个人信用。如借款学生未按合同约定偿还贷款本息,贷款银行将向借款学生发出催款通知书,依法追究违约责任,并计收罚息。

贫困贷款申请书范文6

关键词:助学贷款 贫困生 诚信缺失

助学贷款是国家专门针对在校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府贴息贷款。在现有的“奖、贷、助、补、减”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助学贷款对缓解贫困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培养其自立自强的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早期贷款的学生进入还贷期,出现了部分贫困生不履行合同按期还贷的现象。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由政府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施以来,不良贷款已高达20%。高违约率不但影响了助学贷款的持续发展,也损害了大学生的信誉。因此,具体分析高校贫困生还款失约的内部深层次原因,从多层面寻求解决贫困生诚信缺失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贫困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具体表现

1.虚报家庭经济情况

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学生开具虚假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夸大困难程度以获取各类经济资助现象普遍存在。每年都有大批自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但在实际办理过程中又放弃办理,其中绝大多数的放弃原因是“助学贷款手续复杂”或“暂时有能力缴纳学费”。可见,高校中有不少学生其实并不是迫切需要经济资助,只是看到可以申请助学贷款,于是跟风性的去申请,而一旦真正进入申请程序,又因为手续繁杂等原因放弃了申请助学贷款,之前因家庭经济困难申请贷款的理由其实并不真实。这种情形归根结底可以认定为是一种故意虚报家庭经济情况去申请助学贷款,这种类型的“贫困生”也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贫困生。

2.故意违约还贷

故意违约还贷是指学生主观上不积极去按照贷款合约去还贷,延期不及时还贷或直接不还贷。高校申请贷款学生还贷率偏低有其客观的原因,主要包括学生就业困难导致无力偿还贷款,以及工作流动性大导致无法按期正常还款等等。然而调查中发现,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绝大多数贫困生是由于联系方式发生了改变,致使银行与之无法联系,从而违背了贷款毕业生及时将最新的联系方式提供给银行的承诺。这种情形本质上还是贷款的贫困生在主观意愿上故意去违约不及时还贷或不还贷,也直接导致了高校贫困生的诚信缺失。

二.贫困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国家信贷体系不完善

贫困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是国家贷款体系的不合理,致使部分贫困毕业生陷入想还贷又还不上的尴尬境地。虽然国家出台了新的助学贷款政策,但新的还款体系仍然存在定额定期缴纳、期限短、偿还方式单一等不合理的因素,无法解决贫困生毕业后遇到的实际困难。面对日益高涨的就业成本,具有特殊家庭环境背景和成长经历的贫困生就业变得更加困难。他们背负着家庭和生活的双重责任,根本无力偿还在校期间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助学贷款。

其次,诚信评价体系的不完备也使部分诚信缺失的学生有机可趁。目前,一些发达西方国家早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个人信用法律制度,任何人将会为自己的不守信用付出沉重的代价。而我国则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谴责来解决诚信缺失问题,这种缺乏约束机制的信贷体系很容易引起道德风险和违约仿效,却不能从根本解决诚信缺失的问题。

2.家庭学校诚信教育不到位

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重要基础,父母的诚信教育意识以及一言一行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由于贫困家庭的家长多疲于生计,家庭成员的文化层次普遍较低,极易造成学生诚信教育的缺失,家长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具有对子女进行诚信教育的意识,甚至有些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吃亏,训导孩子诚实人吃亏,教育孩子学得圆滑、世故,有些家长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能获得经济上的资助,主动开具虚假的经济困难证明。高等学校诚信教育也显得比较薄弱。多数高校的诚信教育工作仍旧是课堂上简单的说教,尚未建立贫困生诚信测评体系,缺乏对贫困生平时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诚信缺失现象的详细记录,更没有建立健全学生的诚信档案。学校对失信者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从而也在客观上助长了贫困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发生。

3.自我诚信认知的缺乏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的具体的不利影响的存在,直接导致了部分高校贫困生自身品德修养的不高,责任意识和自控能力差。再加上社会上拜金、逐利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贫困生更容易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理和浮躁的心态。同时,高校贫困生往往社会阅历较浅,对诚信重要性和失信导致的严重后果往往也认识不足。在这些不利的影响之下,在各种不当利益的驱动下,高校贫困生造假、违约等失信的情况就会频频发生。

三.贫困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对策

1.国家层面

还贷的关键是帮助贫困生正常就业,只有不断拓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改变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状况,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贫困生的还贷能力。具体而言,国家可以安排贫困毕业生到边远地区或国家急需的地区或行业工作若干年,由国家替其还贷。企业可以通过定向、委培的形式向优秀贫困生提供资助,贫困毕业生毕业后到企业服务一定年限,由企业帮其还贷。国家也可将还款年限延长至15年至20年,并采用“分期定额”、“定期定额”、“分期不定额”等方法,给学生留有充分分解还款压力的时间。只有使还贷体系符合贫困毕业生的实际,才能解决部分贫困毕业生的故意“违贷”,保证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社会上已出现了“信用危机”的现象,其中大学生信用意识淡薄尤其要引起关注。国家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全国一体的个人信用档案,形成长效机制。利用身份证建立公民终身信用档案,通过制度的约束提高公民的失信成本。如果某个学生在助学贷款中违约了,银行有权在其信用档案中注明,同时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还贷失信的贷款人的工商注册、出国护照以及各类证书的申请予以拒绝,这将直接影响个人的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只有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失信成本,才能杜绝不良违约行为。

2.学校层面

高校可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就业合作机制。首先,高校要在开展就业指导、就业介绍、就业服务等方面加强工作,拓宽贫困生就业思路和就业渠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就业指导。其次,高校和企业合作建立临时就业基地,让暂时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贫困生临时就业,获得最基本的还款能力。再次,高校可以采取“定单式”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方式,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给企业定单培养,确保贫困生能及时就业。

高校协助银行建立贫困生个人诚信档案。学校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信息记录存档,包括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金额和还款时间。学生毕业时,学校建立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联系,贷款合同随学生档案流动,全额偿还后可撤销记录。同时向银行提供借款学生的毕业去向和其他信息,并将学生的借、还款信息纳入个人档案。通过学校、银行和企业的信息互动,合力监督,促进贷款的追回,有效控制学生的失信行为。

3.个人层面

贫困生自身应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履行贷款合同所规定的条款,更要认识到按时还贷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自觉抵制社会中的各种不良行为的影响。同时,贫困生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端正就业观念,切忌好高骛远,重视学校的合适推荐,积极参加学校召开的招聘会。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使自己具备较高的还贷能力,维护自己的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