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访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初中家访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中家访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蕴涵的数学知识

1.要强化科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

教师要善于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学生营造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在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并应用到相关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这样学生才会学得有趣与主动.

2.在生活实例的应用中明确数学的价值

数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信息时,能为我们提供审视信息的科学思维方法,并得出科学经济的、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从而为人们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高速发展.可见,初中数学只有紧紧和生活联系起来,将数学课堂生活化,才能将枯燥生硬的数学课堂变得有趣而又活力四射,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应用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阅读全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强化策略

【内容摘要】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目标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初中班主任应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据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其次提出了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强化策略

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重要阶段。在初中教育中,如果德育工作实效性得到提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当前在我国初中德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对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进行探讨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

1.初中班主任德育观念落后。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老师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没有根据具体实践进行指导,例如学生犯错了,老师只是进行简单的教育,学生在意识上没有完全更正,下次可能也会犯同样的错,学生只是在表面上承认了错误。需要注意的是,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大部分学生比较叛逆,如果老师每次都用同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批评,学生就会比较厌烦,只会适得其反。初中德育工作有三方面,即道德意志、行为以及情感,所以只是对学生进行思想说教,学生在心理并没有产生认同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道德行为。2.班主任道德水平有限。部分初中老师德育理论知识储备有限,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了解学生,无法掌握学生的情感需求,导致不能对症下药,缺乏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是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3.一般情况下初中德育教育都是利用周会的时间,对本周班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大概的总结与概括,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对于犯错的同学进行点名批评教育,基本上都是利用一节课对本周的德育教育进行概括,并没有深入到德育工作的研究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没有体现出来。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一)了解学生的差异性

阅读全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讨3篇

第二篇

一、关爱学生是初中班主任持久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

在应试升学的压力下,许多班主任更关心学生的成绩,甚至根据成绩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并且施以不同的态度,这不但与教师职业道德想背离,更是伤害学生自尊与心灵。班主任作为一个大家庭的“一家之长”,要关心爱护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真心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成材。

老师有爱心,关爱学生,学生才能更加热爱老师,师生感情才能不断加深,构建和谐班队集体,才有利于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工作。比如班主任利用空余时间经常家访,给家长带去孩子最近在校的表现,这样不仅能溶解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冰墙”,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更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老师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形成全员、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

二、开拓创新是初中班主任持久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

开拓创新,是一个时代的主题,是时代中人们寻求发展的根本,而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开拓创新是其持久开展德育工作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首先,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开展时需要注意的是,要以学生个人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德育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并能够自觉、自律地进取,让学生不仅能在获得知识当中获得快乐,还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需要坚持德育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进一步地突显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初中班主任每天接触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但是世界观、价值观都需要塑造的活生生的人,一个个缤纷多彩的不同的世界,做好班主任德育工作,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特点,运用不同的工作模式、不同的思路去实施德育工作,关心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欣赏他们的长处,班主任还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其树立起优秀的品格,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习惯,提高个人素质,并取得新的突破。其次,初中班主任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努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只有能够真正适应社会,才能够在社会中坚定立场,保持自我,不卑不亢,不屈不饶。

阅读全文

初中思品课教学理论探究

教学中常常打出的口号为“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但真正实现口号内容的却寥寥无几,口号最终也只是口号,并没有融于实践。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是为了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予以引导,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小组调查发现,思想品德课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有部分学校甚至出现了“占课”现象,将思想品德课换成其他课程,学生真正受到思想品德学科启发的并不多,对思品课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十分不利。本文主要对初中思品课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进行探究。

一、缺乏生活实践的教学内容,增加了理解难度

有学生总结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为:教师念书———学生在教师念书部分做记号———背书,思想品德课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非常多,有部分学生“不想背”,但是不记忆这些知识,就无法帮助学生形成比较成熟、规范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设计基本依据学生的需求,以及与学生切身利益、行为习惯相关的内容。由于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缺乏生活实践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以苏教版七年级第五单元“法律护我成长”部分教学为例,这一单元倡导学生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某教师通过对《未成年保护法》的调查发现,未成年的很多权益都被忽视了,且这部分权益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于是教师将这部分权益提取出来,并列举出了相关生活案例,以此促使学生将这些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权益重视起来。该教师截取了几幅图片利用投影仪播放给学生看,第一幅图片的配字为“小子,你可要学好”,图片呈现出来的是是家长满身纹身、抽烟、喝酒的场景;第二幅图片的配字是“找爸妈”,图片呈现出来的是几个大人围着麻将桌正在打麻将,每个人脸上都贴满了纸条,孩子在一群脸上贴着纸条的大人中找自己的爸妈。这两幅图生动形象,甚至可能是某一个或一部分学生家长的真实写照,由图片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分析两幅图中父母是否侵犯了自身的权益。由于学生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他们并没有认为这种现象是损害自身权益的。传统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学课堂可能就止于此,在学生明确基本权益之后,还是任由情况继续发展,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并没有发挥其重要作用,“学完就丢”的学习模式无法促使学生意识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性。

二、缺乏实践性教学手段,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还体现在教学手段缺乏实践性,其一是指教学内容没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能促使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知识形成全面的认识;其二,缺乏科学的教学手段,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再加上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不够,因而常常出现其他教师“借课”的情况,而思想品德课教师也会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了。对于教学内容没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是以苏教版七年级第五单元“法律护我成长”部分教学为例,在对两幅图片进行分析之后,明显可以看出两幅图片中的家长都破坏了学生健康的成长环境,显然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由此,某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作业内容为“家长写出自己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十件事”,并要求家长以“悔过书”的形式写出详细的解决方案和大致解决时间,然后让学生监督家长的执行情况,对于在规定时间内依然没有悔过的家长,某教师采取了上门家访的方式。其次,对于缺乏科学的教学手段,某教师充分利用了学校统一配备的投影仪,提前准备好课件。例如,课堂上讨论的两幅图片都是教师根据学生权益相关知识找到的图片,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再结合教师对重点部分的讲解,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教学知识。再对比传统初中思品课的教学效果,某教师发现使教学手段具备实践性,可使教学效果向好的方向发展,反过来,也充分说明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三、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极其不利的影响。初中生“江湖气”比较重,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初中经常有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学生,甚至有勒索钱财的现象存在,也有初中生长期混迹于网吧。某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全面调查发现,全班43人就有25人有上网的习惯,有16人还会逃课上网玩游戏,这些沉迷网络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学生的健康状况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很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阅读全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提高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对整体国民素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是一个民族兴盛的基础,若想让民族的发展充满活力,教育是其发展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教育分为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德行更加重要,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德育一直都居于首位。而对于初中生而言,其身心正处于成长阶段,在这时为其塑造出良好的品格是非常关键的。

一、提升素质、与时俱进

在教育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我们都说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在这个信息纷繁的社会,教师更要承担起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为其构建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做到这一点,广大教师必须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做好中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例如,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班主任是主要责任人。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情况,班主任更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努力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在业余时间多对道德教育知识和心理疏导进行相关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还要与时俱进,增强教育创新。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增添时代的内容,各个班主任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召开相关会议,让每个班主任针对本班的道德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分享好的案例让其他班主任进行学习,提出存在的问题让众人帮助解决,从而促进各个班主任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多种方式、加强沟通

转变师生交流模式,从传统的训诫转变为引导。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成熟得越来越早,个性也更加鲜明,对此班主任更要注重交流,不能采取以往硬碰硬的方式,这样不仅会增强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会导致激烈的语言冲突和过激的行为。沟通是心灵与心灵交流的桥梁,良好的沟通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传统教育中,班主任是一种严厉的存在,学生对于班主任都存在一定的惧怕心理,这不利于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例如,班主任在做学生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面对学生不予配合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在新的时期可以采用新的方法。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的沟通更加紧密,在对初中生做道德教育的工作时,班主任不妨采用互联网沟通的方式,可以使用微信、QQ与学生进行沟通,这种非面对面的交流更易使学生打开心结。同时,查看学生在这些软件上发表的状态也是对其深入了解的一个途径。

三、深入生活、家校联合

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除此之外家庭也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除了对学生在校表现的关注外,家长对其价值理念的灌输也是十分重要的。有些学生在学校循规蹈矩,而一回到家中则是另外一副样子,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其进行全面的关注。例如,可以做以下措施。首先,智能手机的普遍运用给家校联合教育提供了契机,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建立家长交流群,每天在群里发一些关于德育教育的文章和视频,让家长配合孩子的德育教育,家校双方共同把关;另一方面,添加每一个家长的微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通过家长的动态了解学生的状况,而且在学生发生问题时可以与家长做实时沟通。其次,互联网上的联系的确是方便快捷,但对于问题大的学生,班主任还应进行家访,切实了解学生生活状况,深入调查问题产生的原因。如学生早恋这一问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懵懂期,对异性的好奇促使早恋发生。现实存在一些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生活漠不关心,很多都是家长向班主任反映时班主任才知晓。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老师应对自己的工作做出深刻检讨,对于早恋这一问题的发现,班主任应通过多方面进行了解,例如,在班级中建立自己的小联络员,对班级的情况进行整体的把控。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对问题进行解决,在早恋问题上,班主任老师应采用多方沟通的办法,对学生做出积极、正确的引导。

阅读全文

利用微信开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摘要:德智体美劳是我国的人才教育目标,近来倡导的“大德育观”更是我国德育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工作,站在教育最前线的班主任所需担负的德育责任也愈加重要。如今微信的使用已经十分广泛,成为学生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利用微信来开展初中德育工作是班主任需重视的途径和方法。本文将从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微信给德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利用微信开展德育工作的建议等方面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微信;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思考

德育工作可以称得上是学校工作的灵魂,育学先育人,德育所趋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初中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德育基础和素养格局,但心性未定,好奇感重,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或牵引,需要初中班主任有充足的细心和耐心去观察并帮助学生。而微信的高利用率正好可以辅助班主任更好地完成德育工作,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初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良好的德育工作,往大了说可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支撑国家未来建设,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往小了说可以抵制消极思想,促进身心健康,形成良好三观。德育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一直在摸索和前进当中,但德育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各方加以重视并改进。首先,在德育定位上,很多初中学校未能平衡好学习成绩和德育工作的关系,将德育当作可有可无的教育摆设,无法充分发挥德育工作应有的教化功能。但德育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以及民族的未来,是促进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次,在德育内容上,有些学校可能会简单地用思想政治教育来代替德育,从而使学生缺乏道德教育。有些学校对于德育教学规划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不足,造成德育教学不规范,师资力量不协调,理论教育不充分等问题,对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道德情感以及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无法发挥足够的推动作用。另外,在德育方式上,很多初中班主任经常采用管教式、灌输式教育,重形式、走过场、老套路,导致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和体现,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育,以被迫交作业的形式参与德育课堂或活动,导致无法保证德育工作的教育成果。

二、微信给中学生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微信作为一款成功的社交及资讯工具,渗透到了学校教育以及学生学习生活中。微信在为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形式和新途径的同时,也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利用微信做德育工作的好处在于,微信的易用性和方便性可以在德育教育中满足学生多种媒体形式观摩学习、获取网络信息数据、接受新闻热点和新鲜事物、实时交流互动、有效分享评价等需求,方便学生构建德育学习交往圈,并充分发挥个性化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但与此同时,微信的信息开放度和混杂度太高,初中学生毕竟缺乏信息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被无关信息分散时间和精力,被负能量信息误导甚至带偏。因此,如何避免微信的消极作用,发挥其积极作用,让微信成为对学生德育发展有利的平台,成为初中班主任手中的德育利器,是学校和班主任需要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阅读全文

初中德育工作研究(4篇)

第一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子女和城市拆迁户孩子开始走进人们的教育视野。新时期班主任如何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和城市拆迁户孩子的品德教育愈发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为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实施效益,班主任必须从初一开始就注重养成教育,严格对学生的纪律要求;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综合家庭教育力量;开展集体活动,凝聚班级力量。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挑战务工子女城市拆迁户

一、引言

我校有三分之一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其余学生为城市化扩大拆迁户的孩子,在组织德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与城市扩大拆迁户学生在各方面之间存在着差异。在德育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同样的方法可能适用于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但并不一定适用于城市扩大拆迁户学生。面对这一教学现状,如何抓好德育工作,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众位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持续探索与创新。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培育班级学生品德、实施德育教学工作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究竟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更好地转变当前德育教学困境,是我们接下来需要重点讨论的话题。

阅读全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开展效果

[摘要]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活动,又是一种教育理念。班主任,即为班级管理者,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督促者,还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会对班主任有着更高的要求,管理者需最大限度地把握心理建立教育理念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往最佳的方向发展,才能促进整个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提高。本文就高中生常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高中班级管理;心理健康

目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大群众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都是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因素,其中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学习的黄金时期,较初中而言能克服情感上的波动,外形上已基本褪去了稚嫩的气息,但心理上却没有成年人的成熟[1]。这个时期的学生有着高考、升学、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由此导致心理发展极其易发生改变[2]。但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大多数管理者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渗透,而在平时班集体的各个环节和教育活动中却很少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3]。因此,如何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渗透到班级日常的环节、教育中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重要任务之一,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中起着不可言论的作用。

1高中生心理问题分析

1.1心理焦虑问题

何为心理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情绪,主要有紧张、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错组织而成的复杂的心理情绪反应。社会、家庭、学校这三方是高中生心理焦虑问题的主要来源,高中生的自信心是由其压力下的学业成败的舆论导向而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当学生在学习中遇见了失败与挫折,且考试前后有着极大负担以及高期望时,学生的焦虑现象就会大大提升。处于成长阶段的高中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迫切想要用成绩得到同学、家长、老师的认可,所以焦虑的程度更易表现出来,如急躁、爱发脾气,更甚者还会有逃学、斗殴等现象出现。

1.2自卑抑郁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