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自我总结范例6篇

课堂自我总结

课堂自我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师生互动;形式多样

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最后组成部分。做好课堂小结,能够有效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计划,总是会直接跳过课堂小结,恨不得将每一分每一秒都用来传授新知,甚至下课铃声响起还在继续讲授新知,这种忽视初中生真实接受知识的方式会让很多初中生感到十分疲惫,也让他们对数学课堂产生反感心理。因此,笔者认为,每一个数学教师在每一堂课中都应该留出时间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的教学效果、知识内容与容量、学生的变化等,让初中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是系统的、有条理的。下面笔者从加强师生双方的互动、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小结两个层面,讨论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做法。

一、加强师生双方的互动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转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交流方式。大部分教师都在数学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并且时常倾听学生的想法与交流,但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被局限在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大部分情况下,课堂小结依然是以教师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为主的,这就让很多初中生认为课堂小结与他们无关。但实际上,课堂小结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进步,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评价对象,整个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小结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保证学生能够参与到小结之中,这能让初中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也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继续学习。

在“全等三角形”一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参与了课堂小结,他们需要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自己的学习态度以及自己的学习收获进行总结。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在全体学生的说明与补充下,学生将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以及性质进行了全面总结。然后,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有的学生说:“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全等形,只是我们总说这两个图形是一样的,从来没有从数学的角度来想过这问题。原来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的学生说:“全等三角形就是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的图形,他们能够完全重合。”学生的总结结束之后,我先提出几个问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利用投影仪,让学生观看了三组图形,一组是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图形;一组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一组是大小相同、形状相同的图形。学生对这三组图形的判断正误,便可以直接反央出他们对本课新知的掌握程度。然后,我再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了总结,着重表扬了在课堂中积极提问、回答问题的学生,鼓励参与度较小的学生能够变得更加主动,使用正确的教学语言,即含有一定激励性。

二、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小结

很多教师认为,课堂小结就是用语言总结出本课的知识,但实际上,课堂小结的形式是十分多样的,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都是有效的。而如果教师一味地单一地总结课堂知识,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因为很多学生对课堂小结没有期待感,即便他们在探究数学知识的时候,学习热情十分高涨,但由于对课堂小结没有期待,所以他们会完全忽视课堂小结。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因此,教师应该要设计多样的、有趣的课堂小结活动,使得数学课给学生意犹未尽之感。在“等腰三角形”一课的课堂小结中,我让学生利用学具与测量工具,亲自动手制作了等腰三角形,通过他们的几何制作结果来判断他们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在“平方根”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计算比赛,即为学生提供一组方程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计算速度最快的学生可以积一分,学生在这个比赛的竞争氛围下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学习状态。总体来说,我会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状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课堂小结是有趣的、有效的。

总之,课堂小结对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课堂小结中,教师要注意让初中生真正参与进来,保证学生对课堂小结有着高度的积极性,这是优化课堂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小结,使初中生能够对课堂小结活动保持期待与愉悦感,从而使初中数学课堂的每时每刻都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

参考文献:

课堂自我总结范文2

[摘 要]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系统。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以下两个维度来思考如何进行总结:一是有利于丰富学生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二是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总结 丰富 经验 提升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39

总结是数学课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系统。但纵观目前的数学课堂总结,往往只有两种形式,即教师进行总结和学生自己总结。笔者经过调研分析,认为这样的课堂总结不能够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梳理所学知识,不能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总结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并内化所学的知识呢?下面,笔者以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十几减9)”一课的总结为例,谈谈数学课堂需要什么样的总结。

课堂总结一: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的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生1:我掌握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2:我知道了要想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就要先用10来减去9,然后再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

生3:我知道了14-9=5。

……

师:同学们的总结非常好,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课堂总结二:

师:同学们,马上就要结束本节课的学习了,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学生闭上眼睛回忆)

生1:这节课我们先复习了上学期学习的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

师:通过复习,我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呢?

生2:通过复习,我们知道了如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师:不错。那后来我们又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3:后来我们又学习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师:当时,同学们都想出了哪些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

生4:当时我想出的是分解法,就是看被减数的个位上是几,就把9分成几和几,然后再分别减。如15-9,因为被减数的个位上是5,所以我就把9分成5和4,然后用被减数个位上的5减去5得0,再用10减4,最后得到答案6。

生5:当时我想出的是凑十法,因为9加1等于10,所以被减数也要加上1来减。如15-9,就可以变成16减10,最后得到答案6。

生6:当时我想出的是想加算减法,如15-9,因为9+6=15,所以15-9=6。

生7:当时我想出的是借1法,即先用10来减9,然后把结果加上个位上的数。如15-9,先用10来减9得到1,然后将1加5,最后得到答案6。

师:后来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哪一种方法是最简便的?

生(齐):借1法。

……

思考:

第一位教师的总结方法与内容直指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而第二位教师除了让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之外,还让学生梳理了这一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再次进行有效的思考,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细细品味第二位教师的课堂总结,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几点启发。

1.课堂总结应有利于丰富学生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把“发展学生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为一项重要教学目标提出来。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呢?除了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之外,还要让学生系统梳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总结来进一步梳理所学知识,就可以系统地阐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的活动经验。如上述课堂总结二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总结时,不是让学生谈自己学到了什么,而是让学生谈自己在这一节课中是怎样学习的,引导他们谈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方法,这正是促进学生巩固并提升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2.课堂总结应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角度来分析,上述课堂总结二从表面上看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复,没有重点,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一种梳理,即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多样化的解决问题方法。只有让学生真正思考问题,才能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课堂自我总结范文3

[关键词] 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式 练习式 悬念式 讨论式 即兴演讲式

我们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它应该由精彩夺人的导课、引人入胜的高潮、耐人寻味的收尾三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一堂课的小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新知识的巩固、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学生体验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笔者结合多年的德育课教学实践经验,就课堂小结方面谈五种常用的方法。

一、归纳总结式

即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归纳总结式可以由教师总结也可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归纳,提纲挈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就我的实践看,我觉得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效果佳,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当堂检测学生 45分钟的听课效率,真正让学生夯实基础,进而学以致用。让学生进行总结,要列出本科学习知识要点,并要谈谈自己通过本课学习在知识、思想、能力三方面的收获,进而达到获得知识、启迪思想的育人目的。

二、练习式

即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巩固知识。我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师生口头表达的练习。即教师提出一两个本课关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并归纳所学,进一步理解基本概念、理论的内涵及运用,既可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可谓一举多得。第二种抢答式练习,更能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喜欢富有灵活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这须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又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悬念式

课堂结尾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作回答,设下悬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如在讲法律课《刑法》的内容时,我在一节课结尾出示一个案例:李某在14岁之前曾盗窃过他人财物7000多元,在他14岁生日当天,又与他人合伙抢了一妇女的手机和钱包,之后不久,又伙同他人使用威胁手段抢了一个小同学50元钱,请同学们思考李某对这几个行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呢?最后用了这样一句结束语: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这样学生一定很想知道答案,期盼下一节课,这就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四、讨论式

即在讲完课后,让学生针对其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或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做的目的是趁热打铁,巩固当堂所学,而且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但讨论题不能过大,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为宜。

五、即兴演讲式

即让学生通过即兴演讲表达的方式来复述所学知识,谈自己对本节课的体会、收获或感想,而语言表达是学生最薄弱的方面,通过即兴演讲,不仅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进而更好地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如在讲《哲学与人生》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时,在课堂小结时我给了学生几分钟时间准备即兴演讲,其中一名学生的演讲非常成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生发展的顺境与逆境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知道了客观环境对成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具体到一个人来说,要想把成才的希望变成现实,不管身处顺境逆境,归根到底,还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我们虽然是中考的失败者,但这并不意味我们一无是处,只要我们自信自强,努力学好专业技能,我们一样能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我们要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落到行动中,真正做到顺境时乘胜追击,逆境时加倍努力”。随后的几名同学也不甘示弱,争抢着演讲,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思路开阔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又一次达到高潮,整节课非常圆满。

课堂自我总结范文4

【案例】“圆的周长”课堂总结教学片断

课堂总结一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知道了求圆的周长的公式:C=πd。

生2:求圆的周长也可以用公式“C=2πr”来计算。

生3:知道圆的周长,反过来也可以求圆的直径,公式是:d=C÷π。

……

课堂总结二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很快就要过去了。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是怎样度过的?

师:好,谁来说说,我们先做了什么?

生1:我们先复习了求一般图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长方形的周长。

生2:通过复习,我们知道了求一个图形的周长,就要看这个图形的周长是由哪些边决定的。

师:接下来我们研究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圆的周长跟它的直径有关系,但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大家不知道。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提出一个猜想: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是不是存在着一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

……

【评析】

首先,从小的亦即数学活动经验形成的角度看,我们知道,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往往是模糊、零散的,且不易被学生直接感受到,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就需要将学习过程中学到的这些模糊、零散的经验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最重要的实现途径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方式,或演示,或语言表达,将之外显出来。在第二个教学片断里,教师在课末引导学生回忆过程,谈思路、谈方法,无疑正是促使学生做这样的经验抑或挫折的外显工作,让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反思,提升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认识,固化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其次,从大的亦即“问题解决”目标达成的角度看,数学原本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经验累积的过程,也是一个形成知识的过程,数学的本质在于拓展对客观世界的时间、空间关系的认识,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的产生过程,回顾问题的提出及解决的过程,是在扎扎实实地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于让学生牢记数学知识点,那只是帮助学生在数学知识结构中增加了几个“节点”而已;唯有让学生思考真正的数学问题,并从方法论的角度让学生去全面把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总结过程中想到的思路、遇到的困难、克服的方法,将思想、策略、方法显性化,这才能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反思】

1.要在“序”化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对此进行简单的梳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课堂总结就是其中一种高效率的方法,通过课堂总结,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的诸多引语就是一种教师辅的梳理,例如:“好,谁来说说,我们先做了什么?”“接下来我们研究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等等,这有利于我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要在“说”中提炼思想、承前启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新知识又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因此,每节课结束前用一点时间适当地进行总结,让学生充分地“说”,在“说”中把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归纳总结,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例如总结二,孩子们不仅说着,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还不停地思索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总结中,你说、我说、他说,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作进一步的探索,这实际上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3.要在“评”中提升和固化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考虑到数学活动经验内隐性的特征,我们应该看到,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的经验往往是粗浅的,不易被学生把握,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予以提炼,使其外显。因此,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强化以及课堂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等心理特点,在课堂总结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活动经验进行反思、评价、提炼和总结,激发出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条理化,进而固化为自身的经验。

课堂自我总结范文5

1、专题学习与课堂教学能力相结合。

我校每学期,在教研组中都要开展一个专题的学习、探讨。每位数学教师根据学习主题开一节由自己独立准备的研讨课,在教研组范围内上课后,由全体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每一节研讨课进行评课。这样使每一位教师在学习主题的研讨中,运用上课的形式发表对这一学习主题的认识和做法。而其他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评课过程就是一次互相交流学体会的过程。我们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只有在实际动手做中,才能学会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外在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经验,自主构建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化,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带来的是崭新的教学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颖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教学模式解脱了出来。为了改变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我正在尝试改变教学方式,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着重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样每一次有主体的研究课,就是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的机会,不断对自己的课提出新的要求。

2、大课堂与小课堂相结合。

根据大家课堂教学中的弱点,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讨。开始大家认为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不容易把握,无法估计教学任务能否完成,怕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针对这样的顾虑,教研组中请有经验的老师上示范课,着力让大家认识课堂教学如何开放,如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这样的“大课堂”,让每一位数学教师意识到自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这样的“开放式”教学尝试,才符合有差异学生的需求,从而影响平时每一位教师的“小课堂”。

这样小组备课大组完善相结合,小组上课大组评议相结合,真正使每位数学教师得到了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完善和教学评论能力的提高。

3、个人特长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在教研组活动中,我们邀请在教学各方面有特长的教师为其他教师传授经验、方法。例如: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李老师给大家讲自己是如何分析教材备好课的;请计算机比较精通的杨老师给大家培训计算机课件的制作方法等等。使每位数学教师的特长成为全组教师的共享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随时总结与阶段性总结相结合。

课堂自我总结范文6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收尾艺术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们教研的重点总是放在创新导入、优化教学、强化训练等教学环节上,很少对一堂课的结尾给予重视。常见的公开课结尾也总是要么布置一下作业,要么自己看看还有哪些问题不会自由提问等,有的甚至是前松后紧式的结构,伴随铃声的响起,一节课就算结束,落得个虎头蛇尾。殊不知,课堂结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描龙画风,贵在点睛。”完美的结尾可以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新高潮,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重一堂课的结尾艺术,于结尾处多花心思,巧妙设计,让整堂课有个精彩完满的结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堂课的结尾,是前面所讲内容的总结、深化与升华,它既是本堂课的总收与延伸,也为下节课做好铺垫,是一堂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总结归纳,水到渠成

总结归纳式的结尾是新授课课型常采用的一种结尾方式,比较适合那种一题多解或多解归一的习题。教师引导学生们经过不断探究与分析,能得出一定的结果。但是,有的同学却感到头绪繁杂,有些混乱,容易丢掉结论中的一部分,使解题不完整。教师要在结尾时引导学生以结论性的语言把本堂课基本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使条理更清晰,思路更明确,便于学生将知识更好地理解消化。

例如,在讲“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应用”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在坐标轴上找一点P,使它与某直线Y=kX+B(k、B为已知数,k≠0)与坐标轴的两交点A、B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仔细读题就会发现,本题并没有明确给出谁是腰长,所以在做题时应当考虑到各种情况,学生很容易找出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但在找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总是漏掉一种情况,有的同学则是比较盲目的去找。此时,正值这堂课的练习到了结尾之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关键时刻,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总结规律:在找以AB为腰的三角形时,分别以A、B为圆心,以AB为半径作圆,圆与坐标轴的交点即是底角的顶点。这就如同给出了这个系列题型的一把钥匙,让学生们找到了做这一类型题的诀窍。

二、设置悬念,激发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是在讲想要学到知识,必须要经过一番思考,而思考来源于疑问。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后进行积极思考,才能将知识牢牢掌握,并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一堂课接近尾声时,有的学生觉得学得了新知,有些忘乎所以起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一思想动态,投石激浪,根据本堂课所学来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设置悬念,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为下一堂课的进行作好铺垫。

例如,在讲平面镶嵌这一堂课时,学生们对用一种、两种、三种正多边形做平面镶嵌已经完全掌握。这时,教师就要在关键时巧设悬念,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否用四种正多边形做平面镶嵌呢?这个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激起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他们积极地思考、探索、猜想着,让这堂课在高效思维中完美收官。

三、艺术留白,自我深省

古人品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画家作画,讲究结构布局,留白艺术。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要讲求艺术性,不妨也学学这些文艺作品,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设置情境,留下空白,让学生去反思,去体悟。这并不是消极意义上的无内容可讲,而是一种张弛有度中的有意而为之的艺术留白。

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节时,在这堂课的结尾时,可以告诉同学们,根与系数的关系又叫“韦达定理“,然后稍事停顿,以期吸引同学们更多的关注,这时学生们会很想知道韦达是个人名吗,是哪国人呀?教师在学生们最想知道事情的答案时,可简单介绍,韦达是古代法国伟大的数学家,他爱观察,勤思考,虽然学习条件不好,但是他仍然在艰苦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总结和积极思考,为数学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做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在学习中是否也要向前人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呢?在默默无言中启迪学生们重视数学学习中的观察与思考。

四、发散思维,纵横延伸

数学能力的提升,不在于掌握了几个例题的解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发散思维,从已知知识中分解组合,引申拓展,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去探究新知。所以,在一堂课的结尾之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这一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它比较适用于复习课课堂的收尾。

例如,在学生复习两条直线平行有哪几种判定方法时,学生一般会回答: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点拨学生把命题条件发散,向纵横方向延展,寻找保证结论成立下的一切可能的充分条件,或是探求使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通过引导同学们的思路,大家讨论,发现,还有:平行线的定义;两直线平行于同一直线,则这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三角形的两边或延长线被一直线所截,如果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一条直线平行于第三边……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就把这堂复习课推向了一个高潮,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扩大了外延。

五、能力迁移,及时反馈

掌握知识,加强思维,发展能力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主要目标。对所学知识能进行能力迁移,可以举一返三,是我们检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当一堂课渐进尾声时,一定要通过迁移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的知识技能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同时教师可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为在知识化做能力的过程中,最有可能暴露出学生的思维障碍和能力缺陷,使教师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总之,如果把一堂课喻为一支曲,好的结尾就会余韵悠长,如果把一堂课喻为一幅画,好的结尾则是画龙点睛。注重数学课结尾的艺术性,不仅能巩固所讲知识,强化教学内容,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等。让我们从备课环节起就对一堂课的尾声部分重视起来吧。

参考文献:

[1]覃川.今天怎样做教师[M].北京: 轻 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