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体系建设方案范例6篇

制度体系建设方案

制度体系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述

2010年5月12日,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在全国档案安全系统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档案部门的安全保障能力”的号召,把档案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高度。[1]近年来,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已引起学界的关注,成为较热的一个研究课题。我们课题组也在做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笔者期望对学者以往的研究做以归纳提炼,以资研究探索。

笔者于2011年12月22日,在万方数据库中,以“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为检索词,起始年“2000”,结束年“2011”检索到论文84篇。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搜索到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内容论文20篇,笔者对其中相关度较高的文章进行了分析研究,综述如下:

1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内涵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具有持续性、多样化、可完善性等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前提是分析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理论定位与实际应用的关系。

张美芳、王良城认为,目前,国内外关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理解大致有三层含义:其一,控制环境,降低风险。这里的“环境”,是指档案保管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信息存储环境等,降低环境因素对档案安全的影响,最大可能降低风险。其二,建立安全保障平台,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使档案尽可能保持稳定状态。其三,对已经处于不安全环境中的档案,采取各种措施使其达到新的稳定状态,保存其信息的可读、可用和可藏。这三层含义包括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中社会因素、管理体制、组织体系、策略、政策法规、安全保障技术或安全保护效果的评价等较为宏观的要素。[2]

2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目标和指导思想

2.1 构建目标。彭远明认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针对档案的安全需求、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安全风险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预期目标,制定安全保护策略,形成集预测、保管、利用、抢救一体化的保障体系。[3]杨安莲认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目标应该是:采取全面、科学、系统的安全保障策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杜绝敏感信息、秘密信息和重要数据的泄密隐患,确保档案信息的全面安全。[4]

2.2 指导思想。彭远明认为,构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指导思想是:在体系内合理进行安全区域划分,以应用和实效为主导,管理与技术为支撑,结合法规、制度、体制、组织管理,明确等级保护实施办法,确保档案的安全。[5]张美芳、王良城认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应是:坚持严格保护、有效管理、分类指导、合理利用,以健全法律法规、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规划管理、完善基础条件、强化监管手段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统筹协调,全面增强档案资源保护力度,推动我国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6]

3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原则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应该根据档案安全现状及其面临的威胁与隐患,从档案安全保障工作的整体和全局的视角进行规范,在构建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彭远明、张艳欣、杨安莲、黄昌瑛、张勇等都提出了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原则,笔者采用统计归纳的方法,从中提炼出以下共性原则:

3.1 标准规范原则。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构和策略的选择必须符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必须遵循国际、国家的相关标准,严格遵照相关规章制度。[7][8]

3.2 科学实用原则。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档案安全风险分析结果为依据,探寻有针对性的特色理论,制定出科学的防范措施与方法,这些理论、措施与方法应当在实践层面上具有可操作性。[9][10][11]

3.3 全面监控原则。档案安全保障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的综合考虑、规划和构架,任何环节的安全缺陷都会造成对档案安全的威胁。[12]

3.4 适度经济原则。根据档案的等级决定建立什么水平的防范体系,根据风险评估和各单位的财力、物力决定资金投入的多少及如何分配使用资金,将资金用在最迫切的地方。既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操作性,又要保证安全保密机制的规模与性能满足需要,实现安全保护效率与经济效益兼顾。[13][14][15]

3.5 动态发展原则。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该体系要能够随着安全技术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安全目标的调整,不断调整安全策略,改进和完善档案安全的方法与手段,应对不断变化的档案安全环境。[16][17][18][19]

3.6 自主创新原则。加强档案安全保障方面的关键技术的研发,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做到扬长避短,为我所用。[20][21]

4 构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方案设计分析

许多学者对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方案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笔者根据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方案。

4.1 安全管理理论。理论从实践中取得并能指导实践,为实践指明前进的方向。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实践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成果,理论水平的高低因此也往往预示着现实中该领域的水平高低。

4.1.1 前端控制。前端控制思想具体到安全保障活动中是:档案安全保障的标准化的建设与应用;为开展安全保障活动而制定的计划方案、普查活动;人员配置合理和技术力量的前期储备、设备的选择和环境的控制、整个预防性安全保障活动的监督、检查和评估;为妥善保管档案而选择的装具、包装等;事先制订的应急预案、抢救预案,等等。[22]

4.1.2 全程管理。全程管理是伴随着档案的生命周期而开展的一切安全保障管理活动。[23]包括日常维护、灾难备份、利用与服务、恢复与抢救、质量检查与评估、风险预测,等等。[24]

4.1.3 后期监督。后期监督包括安全保障活动的评估、人员技术水平的评估、财政结算、开展安全保障活动后的总结报告、制度、规范或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性的开展安全保障活动的经验、方法或模式。[25]

4.1.4 风险管理。构建档案安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依次进行安全风险计划制订、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报告以及风险反馈。通过评估风险,识别判定风险大小,判定每种风险相对的档案安全保护对策,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风险控制,规避、转移或降低风险对档案造成的损害。[26][27]

4.1.5 人才教育培养。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系统的人才资源培训和贮备机制,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28]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分类型、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档案安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29]

4.2 安全基础设施

4.2.1 实体安全基础设施。档案实体安全基础设施是指维护档案安全、实施档案正常管理、保障档案开发利用,提供为全社会方便服务等工作而进行的基础建设,包括档案保管环境、档案存储设施、档案利用设备、档案维护监控设备、档案抢救与恢复设施等。[30]

4.2.2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档案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是为信息安全服务的公共设施,为档案部门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支撑和服务,主要包括:档案信息系统PKI(网络信任体系)、档案信息灾备中心、档案信息系统应急响应支援中心、档案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档案信息安全服务中心(外包服务)、档案信息安全执法中心等。[31]

4.3 安全策略

4.3.1 实体安全策略。实体安全必须具备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介质安全等物理支撑环境,注重环境防范、设备监控、介质管理、技术维护等安全措施的完善,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档案安全。[32]

4.3.2 管理安全策略。针对档案安全的管理需求,在完善人员管理、资源管理、利用服务、重点部位维护、灾害防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业人才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和制度,并结合管理技术,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档案安全管理保障体系。[33][34]

4.3.3 网络系统安全策略。强化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系统的漏洞修补和安全加固,对关键业务的服务器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合理划分安全域及边界,建立有效的访问控制制度;通过实施数据源隐藏,结构化和纵深化区域防御消防黑客入侵、非法访问、系统缺陷、病毒等安全隐患,保证档案系统的持续、稳定、可靠运行。[35][36][37]

4.4 安全技术。技术是影响档案安全的关键因素,档案安全技术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包含预防、保护、修复和维护等技术,可以有效保证档案安全。

4.4.1 基于实体的保护技术。主要有:①各类档案载体的管理与保护技术;②档案损坏的测试与评估技术;③受损档案的修复技术。[38]

4.4.2 基于环境的防护技术。主要有:①库房建筑标准与围护结构功能的设计、施工和实施;②档案保管的设备设施和有效装具;③档案库房和利用环境的监测技术;④温湿度调节与控制技术;⑤有害因素的控制和防护技术。[39]

4.4.3 基于信息的安全技术。主要有:①系统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和安全审计技术等;②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应急响应技术、数据备份与容灾技术、基于内容的信息安全技术和数据库安全技术等;③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漏洞扫描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物理隔离技术、服务技术、网络监控技术和虚拟网技术等;④用户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等。[40]

4.4.4 基于灾害的保护技术。主要有:①灾害的预警与防范技术;②档案灾害的应急处置技术;③档案次生危害的防范技术;④灾后受损档案的抢救与恢复技术。[41]

4.5 安全法规制度。完善的档案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是保障档案安全的基石,只有不断制定和完善档案安全法规制度,才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才能更好地维护档案的安全。[42]

4.5.1 制定并遵循法规标准。各地方应根据国家标准,结合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以使档案安全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43]

4.5.2 建立健全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档案归档安全制度、档案整理安全制度、档案查阅利用安全制度、档案日常管理维护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档案鉴定和销毁制度、档案资料出入库管理制度以及重要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制度;[44]受损档案抢救制度、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制度以及档案安全行政责任制等。

4.5.3 建立完善档案安全管理机制。包括:信息交换机制、法律保障机制、日常防范机制、灾害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45]组织建设机制、制度建设机制、风险管理机制、人员管理机制等。

4.6 安全保护效果评价。对档案安全保障体系评价的目的,是对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估。[46]首先,确定待评价系统的范围,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确定适当的评价指标。然后,收集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评价结果,再进行持续改进,以不断提高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及其具体过程中的有效性和效率。[47]

4.6.1 评价方法。根据被评价对象本身的特性,在遵循客观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目前,存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属性融为一体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基于灰色理论的评价方法、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评价方法。[48]

4.6.2 评价指标。根据国内外的档案安全评估标准,国家对档案安全的基本要求,综合考虑影响档案安全的各种因素,建立档案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①物理安全评价指标:环境安全评价、设备安全评价、载体安全评价;[49]②管理安全评价指标:规章制度评价、工作流程评价、管理措施评价、业务技术评价;③技术安全评价指标:保护技术评价、网络技术评价。[50]

5 结语

纵观学者对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研究角度和切入点各有不同,观点纷呈,但还是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探讨。

注:本文是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现状调查》(项目编号:2011-B-51)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张照余.对建设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几点认识[J]. 浙江档案,2011(1):36~39.

[2][6][24]张美芳,王良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0(1):62~65.

[3][5][7][33][41]彭远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其实现策略研究[J].上海档案,2011(4):14~17.

[4][12][15]杨安莲.论电子文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档案学研究,2010(10):75~78.

[8] [13] [17]张艳欣.档案安全保障管理机构的构建[J].档案管理,2010(5):7~9.

[9][14][16][29]王茹熠.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防护对策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

[10 ][18][19]黄昌瑛.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策略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11][20][21]张勇.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22][23][25]张美芳,董丽华,金彤.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档案,2010(4):20~21.

[26]陈国云.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探讨电子文件安全管理问题[J].北京档案,2008(6):16~18.

[27]张迎春.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1

[28]方国庆.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策略[J].机电兵船档案,2010(5):59~61.

[30]王良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基本任务探析[J].中国档案,2010(4):18~19.

[31] [40]项文新.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0(2):68~73.

[32][38]许桂清,李映天.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与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0(3):54~58.

[34]冉君宜.抓好“五个必须”构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J].办公室业务,2010(9):55~56.

[35]陈慰湧,金更达.数字档案馆系统安全策略研究[J].浙江档案,2008(7):21~24.

[36]王凡,朱良兵.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实践[J].贵州水力发电,2010(12):76~78.

[37]周向阳.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J].机电兵船档案,2010(5):64~66.

[39]金玉兰.关于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思想[J].北京档案.2010(8):22~23.

[42]曹书芝.网络背景下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J].兰台世界,2006(5):2~3.

[43]宗文萍.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J].档案学研究,2005(1):38~42.

[44]杨冬权.以丰富馆藏、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实现档案馆事业跨越——在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讲话[J].档案学研究,2009(6):23~29.

[45]卞咸杰.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2007(6):18~20.

[46][50]方婷,吴雁平.档案安全保障指标体系建设研究[J].档案管理,2011(6):12~15.

[47]田淑华.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09.

制度体系建设方案范文2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摘 要: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发展过程,决定其发展进程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步伐越来越快,一定要统一认识,努力学习和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知识与手段,掌握现代科学研究的新方法。

关键词 :档案;信息;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212-02

收稿日期:2015-02-06

收稿日期:杨庆军(1965-),女,辽宁沈阳人,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近年来,随着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档案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重视下,以现代化管理为先导,以科学管理、优质服务为目标,不断强化档案工作的基础建设、业务建设、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取得了长足发展,加强档案现代化管理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档案工作者要深刻认识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档案现代化管理是在档案组织结构管理科学化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档案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档案现代化管理是建设现代企业的基本要求,是档案管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档案事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的利用,使档案的管理从传统纸质载体向数字化文件存储、查阅转变。实现档案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数字化、收集与传递的网络化,有利于进一步拓宽管理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加强管理力度,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企业各项工作服务。

二、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的目标及任务

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的目标:实现档案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完成档案工作由管理实体档案为主向管理实体档案和档案信息为主的转化,实施和完善文档一体化管理,构建公司档案信息网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力争在公司系统形成一个管理科学、功能齐全、服务优质、具有同行业先进水平的档案现代化管理网络。

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的主要任务: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扩大信息采集范围,推动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建立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快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全面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

三、实现网络化是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核心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网络管理成为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1.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树立档案信息化建设一盘棋思想,坚持“有序推进、统一标准、集中建设、引导示范、逐步展开”的基本原则,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逐步统一档案数据的交换体系、档案信息数据库结构和数字化档案的格式,通过中间传递实现公司各单位档案信息互联互通。档案信息系统实现异地查询的基础上,最终建成覆盖企业的档案信息网络。要树立档案管理归口部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与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中,同时制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规划,提出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

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规章制度

为了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目标,必须建立严格、系统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在各个环节、各个工作程序中用制度进行规范和制约。企业在调整充实原有制度基础上,应根据国家和上级单位的有关规定,加快研究和制订电子文件归档制度、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电子档案文件格式标准、电子档案利用制度、电子档案安全保护制度等。

3.加快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狠抓档案数字化工作标准化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建立数字化档案的支柱。我们要完成重要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分期分批对重要的和利用率较高的纸质档案以及重要的照片、录音、录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努力实现当年产生的档案数据当年数字化,并逐步提高历史档案数字化的比重。办公自动化及其他业务信息系统应设立专门的电子档案信息收集模块,进行电子档案信息的采集并将其导入到档案信息系统。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档案数字化处理推荐采用支持XML语言格式的版式文件(双层PDF或CEB格式)。有条件的企业可建立技术完善、符合标准的档案数字化加工生产线,以保证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和速度。

4.加强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

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要与现代化电网经营企业的档案工作相适应。档案信息系统应由档案管理系统、档案提供利用系统、全文检索系统、数据存储备份系统等四个子系统构成,完成从业务信息系统到档案信息系统的数据转换、自动组合、编目、借阅、统计、查询分析、数据备份转换等功能。

5.强化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

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信息化程度越高,越要全面兼顾档案的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企业要认真执行有关保密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各项责任制度,从物理安全、信息资源安全和数据保密等方面切实加强对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杜绝一切安全隐患,严把档案利用审查关。严格执行“一套封存保管,一套异地保管,一套提供利用”的备份制度,要切实保证档案信息的异地保管。

安全保障系统包括服务器安全、数据库安全、病毒防杀、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加密与认证、用户身份认证、用户访问控制、授权管理、安全审计等。

6.加强档案信息优质服务

要完善服务条件,拓展服务渠道,拓宽服务领域,以满足各方面利用档案的需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改变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方式,走开放型、网络型服务的道路。完成档案信息化服务中心的功能配置,实行电子档案资料的网络借阅。建立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相结合的档案查询系统,并在查全率、查准率以及检索速度上下工夫,努力提高档案信息服务质量。

7.全面落实文档一体化管理措施

各单位要形成文书、档案部门的联动机制,共同协商,齐抓共管。树立全程管理与前端控制协调统一的管理理念,加强档案管理部门对文件的超前控制,定期对已进行逻辑归档的电子文件进行检查。建立电子文件全程管理系统,实现文档实体生成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利用一体化和规范一体化。

8.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制度体系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新形势;档案工作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09902

1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变化

(1)地位新变化。《意见》颁布之前,人们对档案的定位更多建立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上,而对民生关注的不断投入促使档案地位发生改变。“档案作为人民群众各方面情况的真实记录,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依据。”“档案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重要职责。”新提法中强调档案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要求记录人民群众各方面真实情况,成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依据。民众化、普遍化的特点明确了人民群众在档案工作中的重要性,是我国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政府对现阶段档案工作建设的重视程度,各地区分部门各单位责无旁贷,明确了档案建设在国家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2)作用新变化。从宏观角度讲,档案是国家和民族文化建立历史记忆,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通过档案,可以了解历朝历代史实,吸取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为将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提供重要借鉴作用,是今世可知古,后世可知今的重要素材;从微观角度讲,档案是提供凭证、利用参考的依据,是个人历史真实的、全面的反映,是企业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材料。“对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意见》深入贯彻十精神,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直接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主要的是强调档案工作对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与新形势下档案民众化、普遍化的地位变化相呼应,使“为人民服务”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2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举措

作为文明古国和人口大国,我国档案工作的进行历来艰难。对档案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直接导致覆盖面不足、服务体系不完善、安全系数低下等问题,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支持力度势在必行。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意见》的颁布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地位与作用作出新概括,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支持,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工作规划了新格局,提出系统化建设的新思路以及从党政府到人民群众的全方位加强、改进模式,针对当下档案工作如何进一步完善工作体制、健全三个体系、加大支持力度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而具体的措施。

2.1完善工作体制

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是国家管理档案事业的组织原则,《决定》将该原则作为档案建设工作的首要规定。60多年后,该原则仍旧是完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意见》在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委和政府领导、档案部门归口负责、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档案工作体制。”

上有所率,下有所进;上有所行,下有所仿。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作用不容忽视,一般由党委牵头组织的领导制度在《决定》后一直沿用至今,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

作为档案存储的容器,《意见》从馆舍建设、信息收集、服务格局、与各级专业档案馆的关系等方面扎实推进对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建设,全方位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做好对本系统相关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服务工作,大力支持档案部门统筹协调、业务指导的作用,建立档案工作室新格局。

在文件中,“社会组织”多次出现,再一次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强调档案工作的基础性地位。近代中国的变乱使大量珍贵文物、档案流落到国内外及民间,对于建立全面的档案资料系统,社会力量将发挥重要作用,《意见》也明确提出“规范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是当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信息化时代的腾飞让政府官员、企事业领导、民众的私人信息、生活点滴暴露无余,十反腐过程中发现不少落马官员的履历系伪造假冒,这些迹象都为档案工作建设敲响警钟。对基础工作严格把关,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准确性对建设中国特色档案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在统一领导下,各单位部门、社会各界依法履职、密切配合,共同进行档案工作建设,促进档案事业协调发展,同时强调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档案部门归口负责。这几个方面形成有机整体,不可分割,同时也是建立三个体系的主要前提。

2.2建立三个体系

政府工作始终围绕人民群众。《意见》在新形势下响应时代号召提出新任务新要求新举措,建立健全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一站式的为民服务体系体现人民群众在档案工作建设的突出地位。

(1)建立健全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

中国人口众多、跨地域广,城-乡、沿海-内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影响人口分布,人口普查工作难以全方位进行,档案收集不全、损毁、丢失等状况更是屡见不鲜。《意见》明确指出各单位档案机构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对档案丢失损毁的应对措施等。

加大档案收集整理力度,包括对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建设项目等的及时归档。文件中还首次提出对民生档案工作的要求,注重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名密切相关的各类文件材料收集整理,移交各级档案馆,将民生档案纳入国家档案资源体系。

关于毕业、就职、人事调整等过程,有关单位及时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规范档案流向,对档案交接工作妥善处理,防止出现档案丢失情况。对处理不当、档案毁损、丢失等问题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严肃档案工作态度并通过再征集、有关资料的备份等及时进行补救,恢复原有档案,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另外,为贯彻落实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意见》还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导,各行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档案馆集中统一管理的档案资源管理架构,整合同一单位内不同部门、同一地区各个档案馆(室)、不同地区各个档案馆(室)的档案,为档案资源整合提出明确的方向,提供广阔的空间,推动档案资源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

(2)建立健全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今天的档案利用服务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融入了许多现念,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档案利用服务”在早期的档案政策中已经提到,并成为档案工作和事业发展的核心。有学者以时间为线索,将我国档案利用服务政策演变过程进行归纳,至今经历“以利用工作为纲”―“开放历史档案”―“档案馆开放档案”―“社会利用”―档案利用服务政策价值取向的“民本化”、表现形式的“法律化”、实施手段的“信息化”等阶段。档案利用服务政策所倡导的“社会利用观”逐渐强化,“社会服务”意识愈发清晰,“面向社会”成为服务宗旨和方向。

新形势下,《意见》强调加强服务功能。将档案工作的服务对象扩大到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内容深化到涉及民生的各类社会信息;号召创新服务形式。改进档案利用程序,满足群众需求以及通过档案展览、电视节目、网络视频等拓展档案信息服务渠道;加大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力度。促使其不仅为机关单位部门、为人民群众服务,还能为科学研究服务;促进资源共享;推进档案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推进社会往数字化方向发展,档案电子化符合时展的潮流,有利于建设全国开放档案平台,提高档案利用服务率,促进资源共享,使档案更加便于备份、存储、利用。

(3)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

在提高档案利用体系的要求中,几乎每一项举措紧跟着面对档案损毁、丢失、泄密等紧急情况的应对方式。发达的网络科技让一切皆有可能,“人肉”将私人信息公之于众,其中包含着档案的泄露,如成都司机打人事件,网友所公开的被打女司机的部分个人隐私赫然来源于公安系统。从侧面反映了信息的安全保障系数低下,另一方面也昭示着亟需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大对档案损毁、丢失、泄密的执法力度,严肃档案工作建设队伍。

保障信息安全是一直以来档案工作的重点,《意见》也从制度、信息系统、存储介质等方面对保障信息安全提出了要求,通过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档案工作的合法进行,明确提出“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一体”安全防范体系。做好对档案资料的安全保护工作是对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及对国家安全的维护。近几年自然灾害、社会事件频发,档案工作的建设受到破坏,《意见》在新形势下将档案列为重要物资优先抢救和妥善处理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考虑到现今电子档案的升级,对重要档案实行异地异质备份保管的新举措是针对近几年的教训而提出的富有远见的战略要求,保障了电子档案的绝对安全,克服电子档案在安全方面的脆弱性和不可靠性。

2.3加大支持力度

档案是国家建设、百姓生活的缩影,加强档案工作的建设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档案的服务方向逐渐从为党政机关服务,为政治斗争服务转变为面向社会,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为对外文化学术交流服务。档案工作的服务范围将不断扩大,对档案工作建设需不断加大支持力度。

档案建设离不开党中央和政府的组织领导,完善档案工作机制体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将档案工作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其他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推动档案事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在组织领导下,特别需要注重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美国棱镜事件为世界信息安全工作立起警示标,仅从信息泄露这一角度而言,需要加强我国档案干部的培养教育,提高整个档案建设队伍的素质,努力造就政治觉悟高、作风良好、纪律严谨的档案建设队伍。

制度体系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词: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机构改革; 体制改革

在长期的发展中从事各种活动形成并积累了大量的档案,如何能够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建立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科学正确的管理的档案,并且积极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长远发展服务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通过广大档案工作者多年的理论探讨,单从档案工作的自身要求看,档案产生的主体、服务对象、工作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档案管理理念、技术手段、队伍素质必然随之发生深刻变化,这就要求适应新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建立起统一的、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1 加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背景

“制度”是规范人们办事程序和行为方式的规则,“体系”是制度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集合”,是整体性、协调性、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统一。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是各项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档案管理也不例外。

我们都知道,档案是在生产经营等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历史纪录,不但是对过去和现在的业务活动、机构调整等行为的记录,更是对未来的改革发展、经营决策等重大行为的决策依据以及维护合法权益的历史凭证,是的宝贵财富。因此,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管理利用好档案,对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体系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进行反思,如:制度的确立仅以档案工作的自身业务需要为导向制定,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与这些制度相关的利益主体的需要,总是习惯于“为加强本单位的档案管理,提高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质量,制订本规范”、“为加强本的档案保管和管理工作,特制订本规定”等等,来说明档案工作制度的建设目的或目标,缺乏与时俱进、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有的档案工作制度的制定没有充分征求和吸纳来自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显然,以这种理念确立的制度难以满足工作需求和社会需求,缺乏制度应有的约束力、广泛的影响力和科学的执行力,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制度的贯彻落实,大大降低和弱化了制度的实施效力。

2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不能“一概而论”, 也不可能有现成模式可以供“翻版”克隆,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规划、逐步推进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看到,在 “向管理要效益” 的大环境下,档案工作的存在与否,已不再取决于上级部门的行政指令和要求,而是取决于档案工作是否能在制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建立与制度融合为有机整体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在“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的发展规划中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应当是档案工作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途径。如何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呢?笔者认为:

第一,从开发“管理层”入手。档案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是维护经济利益、合法权益和历史真实面貌的凭证和依据,也是重要的无形资产。目前,就本集团公司来看仍有不少下属的公司还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在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把档案管理建设工作提到管理的议事日程,这与整个集团公司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究其根源就是这些公司的管理层重视不够,因此,首先必须提高负责人的档案管理意识,才能提高的档案管理意识,在全公司树立档案是资产、具有实用效益的观念。

第二,从管理“规范化”切入。提高档案工作管理规范化水平,“10号令”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要据此建立完善适宜的档案管理工作规范,规范中特别要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收集是档案是规范管理的关键环节,档案资源收集不上来就谈不上管理。对于档案的收集工作,要在制度体系上给予保障,切实将档案收集工作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具体责任人。

第三,从增强“适用性”着眼。并不是说所有类型的都要构建模式相同的体系,而是应从实际出发,不拘一格,与时俱进,建立和完善适合自身发展的档案管理机制。笔者认为,一些小型只要有档案管理制度、有专门的库房和装具、配备有档案专业知识的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能有效开展档案工作就可以。大型建立档案管理机制,关键是要保证档案收集及时完整、保管得当、利用有效,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标准在于是否能满足时展,是否符合发展需要,是否有利于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从提高“利用率”发力。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是档案管理是否引起管理层、员工重视的“生命线”。目前,仍有一些对档案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系统的档案管理机制,档案分散保管在各个具体经办的职能部门,如财务档案保存在财务部、人事档案保存在人力资源部,而这些部门之间又互相封闭,导致的档案管理不能做到完整、准确、系统的收集,档案资源容易流失,不仅不利于档案的永久保存,还会给档案的管理留下安全隐患。究其原因就是档案利用率不高,认为档案可有可无,“书到用时方恨少”,档案管理亦如此,只要在制度体系建设中“勾画”积累档案资源、丰富档案内容的“蓝图”,档案资源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第五,从优化“档案员”队伍抓起。档案管理人员是落实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的最直接的执行者,贯穿于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研、提供利用等各种活动中,如果不精通档案专业知识,就会影响档案业务活动的准确性、有效性,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也就无从说起。因此,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掌握新技术、吸收新信息和新知识,做到“眼勤、耳勤、脑勤、手勤”,看到新工程、新项目,听到新活动、新举措,接触到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各类图书、资料都要认真查验、及时收集,养成雷厉风行的作风,对发生的档案信息源抓紧处理,不讲代价,并按照一定的属性分门别类整理,以确保室藏档案信息资源的齐全、完整、准确、丰富,方便各职能部门的查阅,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档案信息资源,这样才称得上是合格的档案员。正如加拿大著名档案学家特里・库克所言,档案管理人员要“停止扮演保管员的角色,而成为概念、知识的提供者”,这样才能“重新坐回上帝的身边”,体验“为上帝服务”的快乐,做档案管理工作的忠实实践者。

制度体系建设方案范文5

一、数字档案室建设的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做好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采用更为先进的集约化、现代化和社会化管理方式。数字化档案室是顺应时展的需求,满足和适应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需要;此外,数字档案室的建设,也是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能够真正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当然,随着档案管理工作量的不断加大,难度也越来越高,通过数字档案室的建立,能够让档案的收集、利用和查询变得更加简单,实现档案查准率和查全率的提升。

二、数字档案室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在数字档案室建设中,首要任务就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档案室建设应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前提下,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对档案存储数据容量、网络访问量和数据操作强度等进行估算,在硬件设备选择、软件系统和网络构建的建设中应为未来设备扩充、系统升级和网络扩建留下余地。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三部分内容:1.网络建设。建立独立的档案数据网,便于档案数据整理、加工、存储和管理工作的进行。但是,档案数据网要与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办公网、业务网逻辑隔离。另外在与办公网、业务网交换数据的过程中安全措施要做到位,必要时可配置专门的计算机连接到办公网、业务网中。2.硬件建设。对于数字档案室中的硬件而言,服务器、扫描仪、终端机、打印机、UPS不间断电源以及磁带光盘等设备要具备稳定的性能,能够正常工作,并且必须符合数字档案海量存储、查询和管理的需求。3.软件建设。电脑操作系统性能必须良好并和硬件相匹配,同时选择与硬件匹配的扫描软件、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具备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配置的数据管理系统要满足目录、多媒体以及全文等数据的搜索需求,可设计档案查询利用系统、档案进馆报送管理系统、数字档案室管理系统等档案管理应用平台,便于更好地采集、加工、存储和利用各项数据信息。

(二)数字资源建设。在数字档案室建设中,数字资源建设是最核心的内容,档案室要建立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媒体数据库等,并对数字档案数据信息进行统一存储、管理和利用。1.目录数据库建设。在建设目录数据库的过程中,要按照相关的业务标准和规范,力求所有室藏档案电子目录的全面、真实与完整。2.全文数据库建设。第一,电子文件归档。在管理中必须科学规范,要满足国家档案局制定的《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板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以及《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等要求。第二,制作档案数字化。在数字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纸质档案数字化实施细则》中的各项要求进行。3.媒体数据库建设。在建设媒体数据库的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国家和省的规定要求,进行音像档案、照片档案等内容的数字化加工,同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三)制度建设。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才能确保数字档案室建设顺利开展下去。各档案室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现行数字档案室管理制度作出补充,改善其中不合理的地方,主要应建立以下6种制度。1.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办法。对电子文件归档的责任、范围、程序、格式以及方法等进行明确,并制定电子文件归档的质量要求。2.档案安全保密制度。对电子档案安全管理职责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同时制定有效的措施方法。严格划分好网上利用权限,明确档案资料的阅读使用范围。3.档案数据网上查询利用制度。要对档案数据的网上查询利用范围作出规定,并明确具体的查询利用程序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安全要求。4.档案数据管理维护制度。对档案数据入库、管理、修改以及备份等操作方法,及其具体程序等作出规定。5.电子档案鉴定销毁制度。对于需要鉴定销毁的电子档案,要制定需要遵循的原则,及其主要的技术要求与方法。6.档案数据网及信息设备维护使用制度。要对数据档案操作管理规范加以明确,制定出可靠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维护使用方法。

制度体系建设方案范文6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针对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在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中,应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理顺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着重做到服务发展、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改革创新,实现反腐倡廉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共赢。

一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服务发展理念。要坚持把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放在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大局中去认识、把握和谋划,抓住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两大主题,全面履行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三大任务”,把服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为纪检监察机关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定位上自觉服从全局,在工作目标上自觉贴近全局,在工作思路上自觉融入全局,把服务科学发展、保障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任务,在参与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在监督中发展,把科学发展贯穿于惩防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做到围绕中心不偏离、服务大局不犹豫、促进发展不动摇,强化政令检查,着力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不畅等问题;强化效能监察,着力解决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效能低下等问题;强化纠风工作,着力解决对群众合法权益维护不够、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等问题,确保惩防体系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惩防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在贯彻落实《工作规划》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着力把以人为本的原则融入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和各项改革措施之中,体现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中,体现到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和有效保护党员干部之中。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深入体察民情,着力化解民忧,及时理顺民意;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从群众容易得到实惠的方面做起,下大力气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

三要牢固树立监督意识,坚持重在预防理念。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大局,认真履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职能,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构建惩防体系的要求上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监督意识,抓好源头治理,做好预防腐败工作。切实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加强对重要人事任免、重大建设项目、大额度资金使用等的监督,加强对关键岗位的监督,突出监督重点,完善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

四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坚持统筹兼顾理念。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有效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动力。当前,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管理有漏洞,是腐败滋生的重要原因,纪检监察机关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中,坚持统筹兼顾,把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各项措施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使之互相配套、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提高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整体效果,做到惩治与预防并重,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二、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深化改革、从严纠风、坚决惩处是《工作规划》提出的六项重点工作,体现了惩防并举的要求。要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有力推进惩防体系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要改进方式,增强教育的说服力。要改进教育方法,搞活教育方式,着力抓创新增活力、抓难点求突破、抓亮点创品牌、抓典型上水平、抓特色求实效。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党风党纪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认真执行联系群众制度,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加强对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认真解决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作风飘浮、脱离群众、与民争利、奢侈浪费等突出问题。促使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充分发挥反面案例的警示作用,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干部。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把廉政文化引向深入和普及,使之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界人士。运用现代网络宣传手段,精心办好纪检监察工作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视频等宣传反腐倡廉工作,增强教育效果。

二要注重实效,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谈话诫勉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的基础上,要从人财物管理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决策执行等重点环节入手,从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控和从政行为的规范等入手,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制定党委全委会议事表决规则,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通过科学配置权力,健全监督程序,完善监督措施,逐步建立健全用制度规范权力、靠制度管人管事的有效机制。

三要规范用权,增强监督的制衡力。扎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加强对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严肃查处违反民主集中制的违纪违法行为。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推荐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情况,对党委全委会和常委会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的严格执行,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五个纠正: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不切实际的错误做法;纠正领导干部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政绩观”;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规律,追求非法经济收益的思想;纠正妨碍健康发展的不良风气,坚决扫除影响科学发展的障碍;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等的错误行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四要着眼预防,增强改革的推动力。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腐败问题,通过体制机制制度创新解决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层次问题,规范权力运行,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扎实推进干部人事和司法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行政管理和社会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等十大改革,堵塞诱发腐败的体制机制漏洞,有效预防腐败。重视运用信息手段源头治腐,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在查办案件、执法监察、效能监察、纠风工作等方面,实现网上查询、实时监督,扩大监控覆盖面,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及监察效果。完善市行政审批大厅服务职能,扩大服务范围,加快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促进权力在阳光下高效透明运行。加强要素市场建设,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行为。

五要纠风治乱,增强发展的保障力。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加大力度纠风治乱,坚决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保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强发展的保障力。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专项治理工作作为纠风工作的重要任务,特别是要认真解决环境保护、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征地拆迁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强化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扶贫救灾专项资金的监管,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办事不公、执法不严、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和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问题。创新测评预警、监督整改、纠建评价三项工作机制,使行风政风评价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我市行风评议工作水平,增强行风评议的生命力。要建立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继续办好“环境热线”节目,抓好“西岳清风”网的网上投诉,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六要从严办案,增强惩治的威慑力。正确处理反腐倡廉工作预防和惩治的关系,在加大预防工作力度的同时,加大惩处力度。要切实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不断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发挥查办案件的教育功能,善于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自觉抵制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要发挥办案在完善制度方面的功能,针对案件暴露出来的出来的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的问题,深化改革、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要发挥查办案件在强化监督方面的功能,善于从案件中发现制度上的漏洞、用人上的弊端、管理上的失误以及党风政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找到权力运行中的关键部位和监督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有效防治的对策和建议,保证权力正确行使。在查办案件中,既要坚持原则,敢于办案,依法依纪查处腐败问题;又要讲究方法,统筹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实现查办案件工作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办案工作的指导方针,从改革发展大局出发,坚决查办妨碍、违背和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案件;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决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为重点,严肃查处、权钱交易的案件,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索贿受贿、的案件,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做到依纪依法科学办案。

三、强化措施抓落实,用科学发展观检验惩防体系建设的成效

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要以动态的眼光、发展的思路,深刻分析和正确认识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形势特点和任务要求,创新思维,拓宽视野,去粗取精地吸收借鉴别人好的经验和做法,多谋创新之策,多出创新之招,以新的理念指导工作,以新的载体和方法推进工作,以新的措施攻克困难,以新的对策解决问题,以创新的思路寻求治本办法,使惩防体系建设与XX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相适应,与促进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相适应。

一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要从推进XX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认真制定贯彻落实《实施办法》的具体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分解任务,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体现各自特色,努力取得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新的成效。按照《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和任务分解,明确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落实工作责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党委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职工齐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任务的落实。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和职能分工,逐项分解,制定出长期和近期的工作目标、进度安排及工作措施,把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加强调查研究和实践,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难点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加强理论创新和探索,着眼于对反腐倡廉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思考,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