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辅导站建设方案范例6篇

高校心理辅导站建设方案

高校心理辅导站建设方案范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辅导站(以下简称函授站)的建设和管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暂行工作条例》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或国务院部委的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或批准,并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备案的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本、专科函授教育所属函授站。

第三条函授站是举办函授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主办学校或学校)对函授生进行教学辅导,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管理的机构。

函授站业务上接受主办学校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函授站的工作进行指的领导,行政上接受设站单位的领导。函授站所在省、自治区、导和监督。

第四条函授站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政府法令,贯彻国家有关函授教育的方针、政策的规章,执行主办学校和设站单位签订的建站协议,执行主办学校的有关制度,配合主办学校认真、严格地组织教学。

第二章设置

第五条主办学校和设站单位根据本规程协商建立函授站。

第六条主办学校设站应遵循的原则。

(一)拟设站的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业务主管部门。学校不得与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和个人签订建站协议;

(二)根据系统,行业或地方的人才培养要求和本校函授教育发展规划,在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家教委批准的招生区域内,合理设置函授站;

(三)设置函授站的数目和函授站距离主办学校的远近,应同学校的办学力量和管理能力相适应;

(四)函授站一般应建在函授生较集中、交通较方便的地方。

第七条设置函授站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连续或隔年报考的生源;

(二)能配备专职或以专职为主体、专兼职结合的管理人员队伍;

(三)能就地就近聘请合格的辅导教师;

(四)能提供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场所和其他教学条件;

(五)能提供或筹集函授站经费。

第八条提倡在普通或成人高等学校、普通或成人中专学校、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中心建立函授站。

若干所普通高等学校若同时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举办函授教育,经过协商可以联合建立函授站。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所属学校的函授站及招生的范围,一般不得超出学校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国务院部委所属学校(包括受部委委托办学的其他学校)的函授站应根据部委对系统、行业的人才培养和函授布局的规划安排。国务院部委所属学校,也可根据地方需要和有关规定建立面向社会招生的函授站。

第十条主办学校和设站单位协商后,应签订建立函授站的协议。建站协议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一)主办学校(建站方)与设站单位(设站方)各自的职责、权力和义务;

(二)开设专业名称、培养目标、层次(本、专科)、学制、招生对象、招生人数、覆盖地区(或招生范围)、发展规模;

(三)函授站地点及办学条件;

(四)函授站站长、副站长及工作人员;

(五)函授站经费来源和管理办法;

(六)履行协议的期限;

(七)变更协议及违反协议的处理办法;

(八)经双方同意的其它有关函授站的内容。

第十一条建立函授站必须到函授站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履行备案手续。在履行备案手续时,主办学校应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教委颁其举办函授教育的文号及专业备案情况。建站协议在履行上述手续后方能生效。

第十二条函授站的站长、副站长及工作人员,由设站单位提名,与主办学校协商确定。站长、副站长及工作人员的变动情况应及时报函授站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受上述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职责

(一)及时传达国家有关函授教育的方针、政策;

(二)对教育质量及在函授站所进行的教学环节负责,指导函授站辅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制定函授站协助学校进行学籍管理和招生等工作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四)派遣主讲教师,聘任或派遣辅导教师;

(五)每学期或每学年对所属函授站工作进行检查或评估,表彰工作成绩优异的函授站和工作人员;对办学条件不能保证,管理混乱的函授站,应会同设站单位进行整顿;对不能保证辅导教学质量的函授站,应予撤消;对工作不负责任或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应与设站单位协商予以批评教育或调整;

(六)每学期或每学年召开函授站工作会议,安排工作,交流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七)组织函授站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学习国家有关函授教育方针、政策和函授教育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

第十四条函授站的职责是:

(一)协助主办学校做好在本站所在区域的招生工作;

(二)协助主办学校做好本站函授生的学籍管理工作;

(三)承担主办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交给的教学辅导任务,执行主办学校交给的有关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工作;

(四)负责及时、准确地向函授生分发教材和辅导材料;

(五)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教师和函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生活条件;

(六)向主办学校推荐辅导教师,并协助主办学校做好辅导教师的管理工作;

(七)做好函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与函授生所在单位联系,争取单位对函授生学习的关心和支持,解决其学习中的困难;

(八)及时向主办学校反映函授生、辅导教师对教学及管理工作和意见、建议;

(九)健全行政、教学辅导、后勤、财务等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并严格执行,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十)定期对本站所承担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自我检查,积极配合主办学校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或受委托的地、市、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本站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十一)每学期或每学年向主办学校、设站单位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或受上述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地、市、县的教育行政部门报送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十二)建站协议规定的其它有关职责。

第十五条不承担第十四条第(三)或(六)项职责的,应称为函授点。

第十六条设站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主动配合主办学校落实函授站的建置,提供为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条件;

(二)解决函授站正副站长、专职管理人员和专职辅导教师的编制、职务聘任及工资待遇;

(三)做好函授站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四)定期研究和检查函授站工作;

(五)及时传达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第四章管理人员和辅导教师

第十七条函授站设站长人(一般可由设站单位负责人兼任),副站长—人。管理工作人员根据需要配备,可按函授生人配备管理人员人的比例安排。

函授站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熟悉教学管理业务,工作负责,品德好,作风正派,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第十八条函授站负责人的工作人员应按受必要的培训。

第十九条辅导教师既可由主办学校从本校教师中选派,也可由函授站将本站或本地能胜任函授辅导工作的人员向主办学校推荐。函授站推荐的辅导教师应由主办学校审核同意后,方可作为辅导教师担任教学辅导工作。辅导教师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十条辅导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讲师以上教师职务,有一定教学经验和能力。

辅导教师应认真按照主办学校的要求进行教学辅导,教书育人,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十一条主办学校应当指导和考核辅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应组织辅导教师到校短期进修、集体备课、交流经验,以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

第二十二条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函授站专职辅导教师,经过一定时期教学工作实践的考察,可由设站单位根据工作岗位需要,委托主办学校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评定助教或讲师的教师职务资格。设站单位为其办理任职手续并兑现相应的工资待遇。其他专业技术职务不能套改为高等学校教师职务。

第二十三条兼职辅导教师的编制、职务聘任及工资待遇,由其所在单位解决。

第二十四条对于不符合条件或工作不负责的管理人员和辅导教师,主办学校或函授站应及时更换。对于作出优异成绩的辅导教师,应予以奖励。

第五章经费

第二十五条函授站所需经费,由设站单位提供或筹集。

第二十六条函授站的经费,必须用于函授站的教学、管理和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不得挪作它用。

第六章管理监督

第二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区函授站的主要管理职责如下:

(一)向函授站和设站单位传达国家有关函授教育方针、政策,执行有关法令、法规;

(二)根据地方培养人才的需要和设站单位的条件,统筹规划面向本地区招生的函授站布局,择优设站。注意利用和发挥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其他部委所属学校的优势和作用;

(三)向函授站有主办学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指导学校合理设置专业和招生计划;

(四)监督建站协议的执行;

(五)定期检查、评估函授站的工作。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函授站,应责成主办学校停止在该函授站的招生,进行整顿或通知主办学校撤消该函授站;

(六)帮助解决函授站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在有条件的地、市、区、县设立综合函授站或函授教育中心;

(七)组织函授站交流经验,学习国家有关函授教育方针、政策,培训函授站工作人员;

(八)执行国家教委赋予的有关任务。

第二十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可将上述部分职责委托地、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执行。

第二十九条国务院部委教育行政部门应统筹规划所属学校建在直属部门、单位及行业系统的函授站,形成函授网络。为函授站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监督、检查教育质量。配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函授站。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条主办学校及其函授站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视其情况,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或国务院部委的教育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顿、责成主办学校停止在该站招生或通知主办学校撤消该函授站。

(一)未按本规程规定设置函授站的;

(二)不履行函授站职责和建站协议的;

(三)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

(四)以函授站名义独立办学等超出函授站职责和建站协议进行活动的;

(五)违法或违反国家教委有关规定的。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规程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所属函授站。

高校心理辅导站建设方案范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昆明五华区;专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1-0016-03

组织体系健全 心育成果丰硕

记者(以下简称记):李局长您好!2012年,五华区被教育部评选为首批20个“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之一,请您大致介绍一下五华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

李劲局长(以下简称李):我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如下。

1.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程度较高

五华辖区内小学35所,初中及普通高中11所,共计46所,其中农村学校9所,均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了心理辅导室。辖区内专职心理健康教师19人,兼职146人,覆盖所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与学生总数之比(师生比)为1.65:1000。

2.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基本健全

五华区成立了由区教育科研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有专职心理健康教研员;各中小学基本建立了由校长或分管校长牵头、有关职能处室密切配合、学校心理辅导室具体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在五华区青少年宫建立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中心。

3.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及评价体系

2006年五华区教育局制定并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五教发〔2006〕34号),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予以明确规定。又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的指导意见》(五教发〔2010〕74号),要求各校派专兼职心理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颁发《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指导意见》(五教发〔2010〕151号),对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予以指导和规范,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档案也统一了标准;在《五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考核指标及其要求。

4.投入了一定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经费

建立五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购置相关设备及《五华区师生心理档案系统》;划拨了93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经费及心理健康教师师训经费;划拨了10个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建设经费。

5.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较为丰硕

与省内其他县区相比,五华区心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及评比活动的获奖率高。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昆明市学科带头人全部在五华区,五华区有8人次获“健康杯”十佳心理健康教师、十佳心理健康教育校长、十佳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五华区的心理教师群体中有7位骨干教师已成为云南省较为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昆八中、昆二中、昆二十八中、龙翔小学被认定为“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示范学校”。以五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专家团队为主的骨干教师团队与云南省教科院、昆明市教科院共同开发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生命、生存、生活》《教师心理健康成长读本》;与其他机构共同编写了青少年课外读本《七彩心桥》、教师培训教材《搭建农村青少年通向现代社会的桥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书《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活动课操作指南》;开发了远程教育课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编制了《中小学生心理资本问卷》量表,完成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2012年五华区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

行动计划领航 积极应对困难

记:在这些年的实践探索中,五华区心理健康教育是否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李:我区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机构和专业师资队伍亟待强化

由区教育科研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只有一位兼职心理健康教研员,难以引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深化成果。心理教师中专职比例低,师生比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低。根据2010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的指导意见》,我区选拔了93位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但由于考试难度较大,仅有20人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部分原有的专职心理教师由于多种原因不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职业资格的教师在学校也未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故心理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任务依然艰巨。全区教师缺员严重(全区4000余名教师,缺员近400名,近10%),心理学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难以以专职心理教师身份进入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

2.工作制度有待完善和创新

2006年颁发的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执行力度不够,且文件依据是教育部2002版《纲要》,需修订完善方能适应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实际。《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制性不够,《五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考核指标权重较轻,五华区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中心的运行也缺乏有效制度。

3.心理辅导室建设和规范管理有待加强

各中小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理辅导室建设情况离《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个别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徒有虚名。目前还缺乏相关管理规定对各中小学已建立的心理咨询室进行规范管理。

4.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亟待建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均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如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补助经费、心理教师持续培训经费、心理教育研究经费、校外心理辅导中心运行维持经费等都需要建立经费长效保障机制,才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5.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亟需构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属于系统工程,不可单靠学校一方之力,还需家庭、社区全力支持配合,只有构建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才能更好地支持帮助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6.横向纵向交流合作和示范引领作用还需保持和扩大

从目前五华区心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及评比活动的获奖率看,玉溪、红河等州市,盘龙、西山、安宁等昆明市其他县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迅速崛起,我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优势正在不断缩小。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究拟定了《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报请政府发文,举全区之力共同克服目前的困难,推动我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不断向前。

推进六大项目 突出心育重点

记:今年6月25日,五华区教育局就《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讨论稿)召开了听证会,请您谈谈这份行动计划方案的主要设想。

李:本行动计划拟经过三年行动,建成1个区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48个校级心理辅导站、11个校外心理辅导站,形成五华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资源配置,建设一支专家引领、顾问支持、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教师(辅导员)相结合的、能胜任新时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开展各类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青少年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健康行为方式;加强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构建三级危机干预体系;加强以家庭教育方法为主的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培训,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家庭辅助支持系统;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课题研究;开展社区青少年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辅导,探索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开创适合五华区情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新局面,发挥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全省、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今后三年,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将以项目为载体,突出重点,推进六大项目来实现本计划的各项目标。这六大项目是:“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项目;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建设项目。

“三位一体”工程 编织心育网络

记:这份方案中提到要进行“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请问“三位一体”是指哪三个方面?这项工程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李:“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是指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面“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更好地支持帮助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建设目标为:建立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发挥其在规划制定、标准研发、研究、培训、督导等方面的作用;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年内实现100%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标验收,已成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三所中小学保持省内示范领先,20%的中小学校成为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通过示范辐射和引领,推动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所有学校完善校内心理健康辅导站,青少年宫及街道办建立并不断完善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三年内实现100%的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达标、80%的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达标。

提高师资水平 完善队伍建设

记:目前社会、政府、学校包括学生自己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专职心理教师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提高师资水平、留住高层次的心理专业人才方面,五华区有什么新的举措?

李:《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中将提高师资水平、留住高层次的心理专业人才方面的工作作为一个专门项目提出来,我们称之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项目”。该项目建设目标是:优化配备与准入,强化培养与管理,基本完成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业水平的认证工作,逐步建立教师考核激励和分层培训机制,建设一支专家引领、顾问支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和校外心理健康辅导队伍。项目建设内容如下。

1.优化心理教师的配备

提高专职心理教师的比例,优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形成以专职心理教师为主、兼职心理教师为辅的教师结构。三年内全区学校心理教师与在校生师生比不高于1:1000,心理教师中专职率力争达到50%以上。

中学(含一职中专和新萌学校):在校生1000人以上的学校每校配备不少于2名专职心理教师,少于1000人的学校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心理教师。

小学:在校生1000人以上的学校每校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心理教师,在校生少于1000人的学校可以兼职心理教师为主,但城区示范学校必须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城区普通小学专职心理教师比例要力争达到50%以上,城郊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比例也要力争达到20%以上,农村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比例要力争达到10%以上。

2.强化心理教师的准入

进入中小学从事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教师应具备全日制大学本科心理学、教育学或医学专业的学历。

专职心理教师:须具备全日制大学心理学、教育学或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注:不含自考、函授、夜校),并取得相关学位,同时要取得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国家三级及以上);非心理学及相关专业毕业教师要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具备三年以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取得心理学相关专业硕士(含教育硕士)及以上学位,并具有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国家三级及以上)。

兼职心理教师:有班主任、德育教师、校医的相关工作经验两年,取得省市区任一级岗位技能培训证书,逐步实现持证上岗。

3.规范心理教师工作量与待遇

学校要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安排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工作量。活动课与其他学科课程课时量等同,开设讲座按10课时/天计算工作量,团体辅导以及个别咨询按时间长短以45分钟/课时进行工作量核算。心理教师工作要有记录,根据记录折算为课时计入心理教师工作量。迎检备查、相关宣传活动(宣传栏、网站建设、广播、宣讲等)、心理健康活动周(月)也可根据投入的时间计入心理教师工作量。心理教师的待遇标准不低于班主任教师。对心理教师的工作情况要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奖励、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获奖心理教师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优秀的学校及相关工作人员要予以加分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4.改进职称及业务荣誉评定机制

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可以按有关规定评定职称,评审资格要求参照学校学科教师评审要求,教学能力考核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能力,鉴定论文限定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研究内容。兼职心理教师在评定职称时,按有关规定评定职称,评审资格要求参照学校学科教师评审要求,其参与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历及成效可作为重要参评依据和条件之一。专兼职心理教师均可申报参评“五华区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三年内拟评出10%的专职心理教师和5%的兼职心理教师为“五华区学科带头人”,10%的专职心理教师和5%的兼职心理教师为“五华区骨干教师”。

高校心理辅导站建设方案范文3

—、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以下简称“农文网培学校”)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及双政办发〔〕190号文件的重要举措。建立“农文网培学校”,是新形势下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新途径,通过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充分发挥共享工程在农村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扩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保障农民群众享有基本的文化权益。通过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社会各方面的师资力量和覆盖到村的培训网络,采取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流动教学等形式,创新农民素质教育的渠道和途径,根据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提供农民群众所需的各类知识信息,切实帮助他们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

二、办学宗旨和目标任务

(一)办学宗旨

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

(二)目标任务

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相适应,按照资源共享、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农民的原则,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平台,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依托,以文化教育资源整合为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方式,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努力构建覆盖全镇的农村文化信息素质教育网络。通过建立“农文网培学校”,从而推动文化设施资源与文化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共建共享,实现站点向学校的转换,全面扩展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的服务功能,提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利用水平,使之能够开展文化科普教育、知识信息服务、图书借阅、文化鉴赏、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公益文化讲座等多项服务功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和某项专门技能的新型农民。

三、组织机构

勐勐镇“农文网培学校”设名誉校长1名(聘请分管文化工作的副镇长担任);设校长1名(由文化站站长担任),负责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设教员2名(由文化站站长及工作人员担任),负责学校日常的培训、电子阅览室管理、教学辅导、设备维护等工作;设辅导员若干名(从镇专业技术人员中聘请),负责培训项目的辅导工作。具体人员如下:

名誉校长:李应明(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校长:代云红(镇文化站站长)

教员:潘卫华(镇文化站工作人员)

辅导员:董华兰(勐勐镇党校校长)

李本应(镇农村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镇农业

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

翁志涛(镇林业站副站长)

郑万勇(镇畜牧兽医站站长)

李文锦(镇计划生育服务站站长)

“农文网培学校”下设办公室在镇文化站,办公室主任由代云红担任,工作人员为潘卫华。各行政村设立分校,聘请村支部书记担任分校校长,村文化活动室或农村党员活动室管理员担任辅导员并负责分校日常培训管理工作。

四、培训对象和教学方式

(一)培训对象

1、村“两委”委员、村民小组组长、农民群众。

2、本镇辖区内民办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等。

(二)教学方式

1、根据“三农”工作的需求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文化娱乐的需求,确定培训项目和内容,科学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 置,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

2、专项培训以上机自学为主,集中授课为辅,基地实训为重,采取学时制和学分制的方式,对学员进行综合考评,对考核合格并达到学分规定的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3、流动培训主要是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科技文化资源和信息服务。

五、设备配置

(一)电子阅览室的基本配置

1、培训资源专用服务器1台,用于培训资源的存储,管理与服务;

2、教学电脑5台以上,用于培训资源的个性化浏览,多媒体培训课件点播,网上信息资源搜索;

3、投影机及投影布(100寸)一套,用于集中培训和辅导;

4、高清移动播放机1台,用于流动培训和辅导,以及电影的流动放映;

5、互联网接入。安装有不低于2mb宽带的互联网接入;

6、其他设备配置:音箱设备、网络设备、稳压电源、标牌等。

(二)培训教室的基本配置

高校心理辅导站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0引言

2017年1月19日,由国家卫计委等22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各领域各行业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进工作[1]。2018年7月4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再次强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大学生是中国社会文化群体中最活跃、最健康的较高层次群体之一[2]。然而,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心理障碍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学生也不例外。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在学习心理、网络心理、人生规划、人际交往等方面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近年来,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等文件,从政策层面进行规定与指导。许多学者开展了专题研究[3-6],从理论、学科及视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效果不是非常好。究其原因,除了存在“纸上谈兵”外,更重要的是未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实践性研究,未建构符合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文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尝试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期为后续研究及实际工作提供借鉴。

1统筹规划心理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前提

成立领导小组是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机电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校领导担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及各系党总支负责人担任组员,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院整体规划。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并分别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名。学校领导通过专题会议,如学生管理工作例会、学生工作论坛等听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制订相应制度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机电学院颁发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方案》,进一步明确“1+4+7+X”工作网络,其中“1+4+7+X”分别代表心理中心、专职工作人员、二级心理辅导站以及心理委员,责任到人,层层包干,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另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制订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章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守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值班制度》《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伦理规范》等制度,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进一步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提升师资水平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保障

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至关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由专职工作人员(心理中心工作人员与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教师)、兼职心理咨询师、系部二级心理辅导站负责人组成,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如机电学院拥有一支由13名教师组成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职教师与在校学生比例为1∶2462,专兼职教师与在校学生比例为1∶757.54。专兼职教师全部具有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硕士或心理咨询师证书,体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性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专业培训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专业培训分为校外培训与校本培训。根据安徽省有关要求,机电学院专职工作人员每年接受专业培训不少于72学时,兼职工作人员每年接受专业培训不少于20学时。其中专职人员以校外培训为主,兼职人员以校本培训为主。另外,每年利用辅导员论坛以及新生入学教育等时期,至少对辅导员进行2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让他们懂得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方法。由于培训措施到位,加上教师自身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以及履行职责的意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评价较高。

3改善工作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

硬件设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机电学院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建设,按照生均10元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建有近350平方米的拓训基地,软硬件设施完备。拥有预约等候室、心理测试室、心理阅览室、心理督导室、心理宣泄室、音乐放松室以及心理沙盘室各1个,个体咨询室与团体辅导室各2个。各功能室配备有完备的个体和团体咨询设施。在拓训基地,学生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学习效率倍增。另外,实践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有助于拓训基地的进一步完善,两者相辅相成。

4打造四大体系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

4.1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是根本

通识教育是根本,有助于让广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懂得基本的调适技巧。机电学院针对大一所有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共计32学时、2个学分。课程教学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严格按照《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管理办法》等文件有关规定,采用集体备课、同行听课评课等活动,逐步实行小班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每学年组织教师集体备课8次以上,每学期平均组织听课12次。自开设以来,经过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成绩均在90分以上,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4.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是支撑

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一直以来,机电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建设。在两个大学生心理领导小组的积极指导下,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系部二级心理辅导站为平台,班级心理委员为核心,宿舍心灵使者为支点,心理健康协会为补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另外,开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开通腾讯、新浪心理微博以及微信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实现网络化、全天候。每学期网站点击数生均超过1次以上,微博浏览量达到10万余人次。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心理普测、心理咨询网络预约、心理自测、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动态随时看等功能,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学校始终坚持常态化与阶段化相结合、全体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筹划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年在组织开展“5.25心理活动月”“11.25心理活动周”等传统主题活动的基础上,依托已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在世界精神卫生日、新生军训与入学教育等特殊时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3夯实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体系是补充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机电学院采用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为不同群体学生提供心理服务。在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基础上,通过电话预约、网络预约、当面预约等形式,每天向全校师生提供电话咨询、在线咨询以及面询等个体咨询服务,且咨询记录完整。每年接受个体心理咨询的师生300余人次。另外,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制订详实、可行的团体辅导方案,指导开展团体辅导服务10余次。为了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询服务,提升心理咨询教师专业素养,积极开展案例研讨与督导活动。每学期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接受校外案例研讨与督导7~8次,专兼职教师接受校内案例研讨与督导5~6次。

4.4推进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是底线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后防线。每年10月份,机电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依托二级心理辅导站,对当年入学的所有新生进行心理普查,为新生建立心理档案。根据普测结果,将重点关注学生名单上报并下发至有关系部学生管理负责人,对其进行关注。另外,通过预约访谈,对重点关注学生进行面询,进行进一步排查,为系部提供决策依据。除了心理普查,还建立了周汇报制度,开展定期排查工作。每学期开展定期心理排查18~20次,并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为构建和谐、平安校园打下扎实基础。当出现心理危机事件时,立即启动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预警与干预机制,相关人员各司其职,将心理危机事件对当事人及其身边人的影响降至最小化。

高校心理辅导站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澳大利亚高校;生涯辅导;实施;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4-0103-05

生涯辅导于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欧美各国,至80年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在澳大利亚各高校,生涯辅导开展得积极有效,对大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在校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普遍较弱、生涯决策能力偏低的现实背景之下,澳大利亚高校的生涯辅导无论是从政策保障、机构设置还是从实施方式等,都对我国高校生涯辅导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一、高校生涯辅导的基本政策和领导机构

1. 基本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澳大利亚通过国家立法制定了“职业发展纲要”,其中对职业成熟程度、职业指导的内容、职业考试及评估等作出了规定。进入21世纪后,澳大利亚政府还制定了旨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生涯辅导的一系列政策,如政府颁布的《学校教育国家战略的阿德莱德宣言》,总理的青年道路行动计划报告《通往未来的足迹》,以及为使所有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而由各州或联邦就业、教育培训部签订的《前行协约》。为使生涯辅导实践与国际接轨,澳大利亚政府吸收、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生涯辅导政策,如《澳大利亚职业发展蓝图》就是借鉴加拿大的《加拿大生活/工作蓝图设计》和美国国家职业信息统筹委员会的指导方针改编而成的;同样,澳大利亚版《真实的游戏》也是国际合作的结果。这些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该国生涯辅导的开展,使各类生涯辅导制度化、系统化。同时,在推进生涯教育的过程中,除颁布法令保障其顺利实施外,政府还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2. 领导机构

(1)全国性生涯辅导管理机构 澳大利亚设有全国就业、教育与训练委员会,其职责是向就业、教育、训练与青少年事务部部长提供建议。1992年,该委员会制定了加强职业指导人员培训的战略计划,确定了职业指导人员的6项基本能力: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与其他能力相互作用并为其他能力做支撑);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能力;职业辅导能力;课程与项目设计能力;组织、管理和咨询能力以及信息资源管理能力。

最近,澳大利亚实施了一项新的举措,即成立《国家职业信息系统》。这一系统为所有的澳大利亚人提供以网络形式呈现的综合性的职业探索与信息服务,旨在消除以往州政府传达职业信息的方式与联邦政府不一致的缺陷,体现出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其他一些社会机构通力合作的意向和行动。这一系统提供的信息涵盖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地区或劳动力市场需要以及薪资状况等,同时也可用来评估个人的兴趣和能力,对潜在的职业进行匹配,帮助人们提高职业影响判断能力。

(2)学校生涯辅导实施机构 早在19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就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咨询服务协会,该协会是高校为需要就业咨询的人员提供服务的专业协会,其前身为澳大利亚全国毕业生就业指导员协会。1982年,联邦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将职业指导规定为高等教育学生服务条款之一,使得高校生涯辅导制度化。

澳大利亚高校的生涯辅导主要由生涯中心承担,生涯中心为在校生、毕业不久的学生、大学教师以及各学院提供一系列的生涯辅导与就业服务。其服务包括:网站与职业网站的在线服务信息;毕业生就业与临时就业信息;获得职业经验和工作经验机会的信息;指导学生的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开办职业发展研讨会或讲习班;制定生涯教育活动计划;介绍推荐招聘单位;举办职业交易会或交流会;提供生涯服务资源(包括纸质的和多媒体的信息及与学生的生涯活动相关的文印);进行个人生涯辅导、非预约指导和在线指导。

二、高校生涯辅导的实施方式和主要特点

1. 实施方式

(1)面向在校学生的生涯辅导 澳大利亚高校对在校学生的服务主要有以下3种:1)非预约指导。指导时间一般为15分钟,主要针对那些可以马上回答或解决的问题、需紧急讨论的事件、关于简历与申请表的具体建议以及很难回答的面试问题等。非预约指导可在规定的时间段里随时进行。2)职业网站。只为在校生与毕业不久的学生提供职位信息和与职业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临时工作、兼职工作和假期工作,还包括职业研讨会及招聘单位介绍等信息。在职业网站上还提供一些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谋得职位的优秀申请书、面试技巧以及网站通讯目录。3)职业规划指导。生涯中心的网站大量有关职业规划的文章,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如个人职业指导:此项服务需提前2周预约,主要面向在校生和毕业不久的学生,帮助其制定职业规划或作出职业决策。在此项服务过程中,生涯辅导人员也会指导学生选修职业课程,指导学生准备就业或继续深造。新方向指导:旨在帮助学生注意并认识自己的兴趣、价值观、技能以及其他影响职业选择与规划的因素。由于该指导需要完成一个用于追踪辅导的报告,时间一般为60分钟,因此参加该活动的学生需预约2次:一次是预约新方向指导活动,另一次是预约会见生涯辅导人员。图书馆资源提供:生涯中心的图书馆资源有各种各样的免费参考资源,包括书本资源、视频资源、与谋职相关的出版物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这些资源里快速获得与工作申请、面试、选拔考试、找工作技巧、职业规划、具体职业领域、通讯目标、海外学习及工作有关的信息。专题讨论会:为学生定期举办职业规划或谋职方面的专题讨论会,主题涉及简历与求职信的撰写、审查工作申请、毕业生就业与申请、面试技巧、如何突出招聘所需条件、面试练习与测评、寻找兼职工作或假期工作等。

此外,生涯中心还通过很多实用的网站如大学数据统计网、毕业生在线、澳大利亚毕业生职业网、毕业生机会网等为大学生提供生涯服务。

(2)面向校友的生涯辅导 澳大利亚的一些高校不仅为在校生同时也为毕业2年内的校友提供生涯服务。其服务项目包括研讨会、咨询及图书馆资源共享等。需要找工作的校友也可利用生涯辅导网站获取职业或工作信息,需要继续深造的校友可以在大学的研究生院找到有关研究生学习的各种信息。此外,学校还专门设有校友办公室和校友办公室网站。这些活动与设施既有利于对校友的生涯辅导,也加强了学校各部门之间生涯辅导工作的联系,提高了生涯辅导的效率。一些高校不仅为校友提供生涯辅导服务,还利用校友资源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生涯服务,例如,生涯中心鼓励校友在生涯中心的网站上自己的简介或职业经历以供在校生借鉴、了解或参考,校友也可参加有关职业或工作的研讨会。这些措施均有利于帮助在校生进行生涯决策。

(3)面向留学生的生涯辅导 澳大利亚高校的生涯中心也为外国留学生提供生涯辅导服务。留学生从入学第一年起就可通过生涯中心了解国际招聘单位的聘用信息。生涯中心也指导留学生在学习期间如何找兼职和义务工作,如何有效地准备工作申请,如何进行面试准备。留学生注册登录一些高校的职业中心就可了解有关职业空缺或与职业相关的信息。专门面向留学生的具体服务形式有:举办职业规划或其他主题的讲习班或研讨会,开办讲座阐释获得国际性工作与实习机会的要求,举办国际招聘会以吸引留学生回国效力,以及提供一些与留学生有关的信息资源,如《留学生归国――有用网站指导(覆盖13个国家)》、《留学生机遇:有用网站指导(全球)》、进入“走遍全球”在线的“国家指导”(涉及23个国家),等等。

2. 主要特点

(1)早期性 澳大利亚生涯辅导的早期性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生涯辅导从中小学就开始。大学的生涯辅导是中小学生涯辅导的延续,有一定基础。澳大利亚在小学、中学阶段就设有职业教育课程和生涯辅导活动,向学生介绍不断变化的职业市场及社会需求,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定升学或就业目标。学生升学时,学校提供多种心理测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人格特征等,并为学生报考合适的学校和学科提供参考意见,这为今后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起到了启蒙作用 [1 ]。二是生涯辅导从大学生入学就开始。这不仅能帮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定明确的生涯目标和生涯规划,还能使他们在校期间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并学会适应、学会决策,以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生涯目标。

(2)全面性 从辅导对象看,不仅面向本科生,也面向研究生及留学生;不仅面向即将毕业的学生,也面向入学新生和毕业后2年的学生及已工作的校友。从辅导内容看,不仅涉及面试技巧、简历撰写等,还通过个人辅导帮助学生明确生涯目标,确定潜在的职业兴趣,进行课程选择;不仅给毕业生提供全职工作信息,还为在读生提供兼职、假期工作、临时工作及实习机会等。从辅导方式看,不仅有讲座、小组研讨会,还有个人咨询辅导;不仅可进行非预约的短时指导,还可接受预约长时的个人指导;不仅提供图书馆资源,还提供在线的视频、音频资源以及校友的“人脉资源”。

(3)网络化 澳大利亚高校基本实现了生涯辅导的网络化。有关生涯规划的视频、音频等资料非常健全,学生从学校生涯中心的网站上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该中心生涯辅导的每一个细节并依此确定自己需要的服务。对于需要预约的服务可以在线进行预约,有些咨询可在网上直接进行。这些都使得生涯辅导更加快捷、方便、灵活、有效,真正体现了生涯辅导“以生为本”、“重在服务”、“讲求实效”的精神。

(4)协同性 澳大利亚高校的生涯辅导并不单独依靠生涯中心,而是围绕生涯中心其他部门也参与其中并相互协调合作进行。例如,许多高校的生涯中心与档案部门联合对学生、毕业生及校友的推荐信、信用档案等资料进行管理;校友会也与生涯中心合作加强学校、校友与招聘单位之间的联系,校友关心并参与对在校生的指导,而校友会里校友的培训及一些生涯辅导方面的服务也可由生涯中心负责 [2 ]。再如,有些高校对学校工作人员的生涯辅导由生涯中心与人力资源部门共同进行,学校人力资源部门为学校工作人员提供生涯发展的机会,生涯中心则为学校工作人员提供这些服务的宣传并组织相应的培训或指导。

(5)针对性 澳大利亚高校的生涯辅导注重对学生的个人辅导,根据辅导对象的特点及其所遇到的具体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主要表现为:一是利用各种心理测评工具指导大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人格特征等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估并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生涯规划;二是对不同的对象提供不同的服务,如给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提供生涯探索服务,给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给留学生提供留学、兼职、升学信息,给校友提供职业信息,为学校工作人员提供挖掘潜能的工作,等等;三是为特殊群体提供专门的生涯服务,有些大学有专门为残疾学生提供的职业探索辅导、就业服务指导等,有些大学还为留学生提供跨国工作信息并开展专门针对留学生的生涯辅导。

三、澳大利亚高校的生涯辅导给我们的启示

1. 注重素质教育导向的生涯辅导,树立发展取向的生涯辅导观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个性并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生涯辅导的目的不只是协助学生个人达到和实现某一职业目标,更重要的是辅导学生在‘衡外情,量己力’的基础上,帮助其设计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生涯发展方向,并为以后的人生奠定基础” [2 ]。因此,生涯辅导作为高等教育的新领域,既适应了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又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其最终目的与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一致,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 ]。在我国高校,虽然素质教育已得到了普遍认同,各高校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素质教育的内容过于空泛。很多学生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仅仅停留于表层,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思考素质教育的具体含义,致使素质教育的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现行教育未通过有效的方式将大学生普遍关注的职业问题与素质教育紧密相连,而生涯辅导则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生涯规划辅导侧重于帮助大学生解决人生理想、职业方向和学习目标问题,而这些恰恰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这样认为,生涯辅导与素质教育融合,才能更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多种能力的持续发展。

作为目前我国大学实施生涯辅导的主要机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主要是对毕业生提供一些诸如面试技巧的培训和讲座以及提供职业信息等,目的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快速地找到工作,从而实现高就业率,完成学校布置的指标任务。这种指导有很强的功利性,很少从生涯发展的视野和素质教育的理念长期、系统、科学地开展,致使有些毕业生虽然找到了工作,但仍会在工作中迷茫。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各种因素导致的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矛盾的潜在致因。高校为了生存和发展,以“高就业率”作为重要的办学目标却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生涯辅导服务,致使学生在面对就业时感到种种困惑和无奈。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就必须抛弃为就业而指导的短视行为,树立发展取向的就业指导观,开展系统、科学、务实的生涯辅导,使生涯辅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从生涯发展的角度看,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生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前一阶段的发展任务不能有效完成就会影响后一阶段的规划,职业选择也不仅仅是在毕业时才考虑。因此,大学的生涯辅导应以学生长期的、系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

2. 将生涯辅导贯穿于各个阶段的教育,扩展大学阶段生涯辅导的内容

澳大利亚的生涯教育开始于小学,从小学到大学都有生涯辅导课程和活动。因此到大学阶段,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已较强,一般都清楚自己打算从事什么职业,该如何做出人生决策。我国生涯教育开展得较晚,基础教育阶段缺乏生涯认识、生涯试探、生涯准备等的引导,注重的是书本知识的教育 [4 ],生涯教育基本没有或形同虚设,因此到了大学阶段,大学生的生涯意识不强。大学生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作出人生重大决策时不能寻求或得不到专业指导,故在进入工作世界后许多人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不太满意,职业认同度低,工作幸福感低,发展动力弱。因此,我国应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从小学就开始进行生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生涯意识,在大学阶段注重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生涯辅导的积极性并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使其主动地关心自己的生涯发展,积极地接受生涯辅导,充分地利用学校的各类资源进行综合素质的自我完善,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澳大利亚高校生涯辅导的对象为所有在校及已毕业的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学校就通过测试、调查、观察、对话等多种途径获得较为全面的学生信息并建立学生档案,把这些档案作为生涯辅导的基本依据。档案中有:学生的身体状况、智力、特殊能力、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身心特点,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情况、学业成绩、课外活动、闲暇兴趣等。同时,生涯辅导的内容亦非常广泛,涉及到职业心理测量与评估、职业偏好的确定、工作或职业的实践探索和体验、求职应聘、学习和职业规划与决策等。在我国,大学生涯辅导的内容主要集中于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辅导内容窄而少,难以对学生的素质提高和生涯发展产生全面而持续的影响。改变这种局面的可行方案之一,就是借鉴澳大利亚高校生涯辅导的经验,由“就业指导”转向“生涯辅导”,以学生生涯发展涉及的方方面面为工作内容,扩大生涯辅导的项目。

3. 重视生涯辅导与心理学技术的结合,选用科学有效的测评与咨询工具

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特殊群体,心理素质尚比较脆弱,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教育转轨的社会变革时期,大学生常常会遇到种种矛盾、困难和烦恼。资料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压力的处理缺乏信心。他们主要在就业、学业、人际关系、经济、情绪、性格、适应及恋爱等方面表现出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其比例甚至高达76.1% [5 ]。这些心理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影响到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及择业心理。因此,应重视心理学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充分发挥心理测评与咨询技术在生涯辅导中的作用,将心理测评、职业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咨询纳入生涯辅导的范围之内,对学生进行诸如职业常识、自我认知、择业决策、就业准备、面试技巧、生涯发展等方面的辅导。

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首要步骤是要对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等清楚了解,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但人的自我认识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因而需要利用一些业已开发且行之有效的测评技术或评估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脑化的评分报表及评量结果将会大量应用,心理测评技术在生涯辅导上的应用范围亦可进一步拓展。西方心理测验和心理咨询的工具和技术已在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得到初步应用,但由于它对生涯辅导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并未被广泛运用。所以,在引入生涯辅导理念的同时,也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开发适合我国生涯辅导的测评工具。

4. 完善并强化相关政策和制度,提高辅导机构和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政策与制度是大学开展生涯辅导的保障。经合发组织(OECD)曾提出要求:各国的生涯辅导人员与政策制定者要建立战略联盟,以使生涯服务政策的有关条款得到落实。在澳大利亚生涯辅导发展过程中,政府出台的法律或政策保障了生涯辅导的顺利实施,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促进了生涯辅导的快速推广,政府划拨经费培养的一批批专业化的辅导人员使生涯辅导得以有效地进行。就我国而言,由于生涯辅导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政策和制度的不完善制约着生涯辅导的实施,因此急需政府尽可能快地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为大学开展生涯辅导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

澳大利亚高校设有专门的生涯辅导机构并拥有专业的辅导人员,生涯辅导队伍专业化程度很高。我国高校的生涯辅导机构则主要挂靠在就业指导办公室,没有独立的机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大部分是没有接受专业训练的“兼职”教师 [4 ]。生涯辅导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其从业人员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否则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就难以保证。为此,我国应对高校生涯辅导人员提出专业性要求,例如,制定严格的资格认证和审查制度,对生涯辅导人员的知识、技能及经历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在获得资格后应有监督与审查机制,以促使生涯辅导人员不断地评估自己并主动提高专业能力,使他们的知识、观念、技能等适应新的需要和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淑欣,鲍德媛.中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比较与借鉴[J].职业时空,2005,(10):58.

[2]于祥成.大学生生涯辅导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6,(1):85.

[3]郑琼梅.生涯辅导――高等教育的新功能[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77.

高校心理辅导站建设方案范文6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异常及行为异常的情形。笔者对山东某民办高校2010级、2011级的547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16.5%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严重心理问题的8.5%,有56人曾有自杀念头。同时结合心理咨询室日常接待咨询学生的情况,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人际关系问题;自卑问题;行为问题;适应问题。

1.1 人际关系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有33.11%的学生厌恶交往;57.62%的学生不相信别人,总是想法设法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掩盖起来,自我封闭,心理积郁得不到排解,导致压抑、孤独,甚至精神衰弱。不良的人际关系将会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孤独和寂寞,使人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1.2 自卑问题

调查显示,86.9%的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心”,15%的学生“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22%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会被重用,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如公办高校的学生,甚至有的学生在外面都不敢介绍自己是民办高校的学生。从心理就有种自卑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发展。

1.3 行为问题

调查显示,93.38%的学生思想不集中,74.83%的学生焦躁不安,88.2%的学生抽烟喝酒,他们学习困难、自制能力差,打架、喝酒。具体表现为:逃课,旷课,不参加各项活动,把相当一部分时间花在网络游戏、小说电影、谈情说爱上; 贪图物质享受,摆阔气;为了哥们义气不惜违纪违法;拨弄是非,打架斗殴,更有甚者寻衅滋事,制造校园暴力。①

1.4 适应问题

适应不良是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进入大学后,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朋友特点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对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生源层次多样,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普遍较低。这样往往造成学习困难,情绪紧张,厌烦等不良情绪,结果不得不中途辍学或休学。

2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领导重视不够。虽然大多数民办高校都在呼吁心理健康教育,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重视、落实。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心理健康工作也仅仅停留在领导的口头上或者文件里,工作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2)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调查显示,有些民办高校的心理咨询室挂靠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是由学生处的工作人员兼任,由于工作量大,领导重视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难取得实效。在民办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中,也有些是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专业老师转岗而来,心理学专业知识缺乏。还有的民办高校没有专职的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心理咨询仅仅依靠心理课老师兼职,远远达不到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专职化的要求。

(3)缺乏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由于资金和场地等原因,学生的心理辅导仅仅局限于一个咨询室,一个电话,重点放在主动找老师咨询的个别学生身上,少有民办高校设立团体辅导室和拓展训练室,而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进其心理健康,进而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②

(4)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完善。首先,有些民办高校只设置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而没有设立各学院的心理咨询室,致使许多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其次,有些民办高校虽然购买了心理测量软件,但没有专业老师指导学生使用,软件的应用仅仅停留在新生心理问题筛查,即使有了筛查,也没有后续跟踪辅导。再次,课程设置不科学。有些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选修课,即使设立必修课,课时安排仅仅集中于某一学期,不利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5)缺乏对兼职教师、辅导员系统的专业培训,不能很好地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

3 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师资力量的培养

(1)成立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学院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由心理系或相关专业毕业、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的人员担任,负责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开展相关科研等工作;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由具有丰富教育工作经验和较强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及辅导员担任,负责结合教学管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2)健全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训机制。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要有计划地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及时通报信息、交流经验,培训工作纳入学院师资培训计划。

(3)心理辅导和咨询人员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工作,按规定计算工作量,享受相应待遇。

3.2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维参与网络

(1)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一方面系统地讲授心理学知识及理论,使学生对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和心理健康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并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设不同的课程,利用讲座,讲授相关心理知识及其预防、调试的方法,如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举办的大学生活适应性讲座,针对毕业班开设的职场规划和举办的就业指导讲座等形式课程。

(2)建立学校、各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学校成立心理咨询中心,由具有心理咨询证的专业老师负责。各学院成立心理健康辅导站,由各学院兼职心理咨询的老师指导。各班级班委会设心理信息员。每个宿舍设立一名心理安全员,负责本宿舍学生的心理情况汇报工作。提供专业化的个别咨询和开展多样化的团体辅导,注重个体与团体的结合。

3.3 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1)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专栏,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负责网站和专栏内容的充实及更新。(2)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由专职心理教师负责接待和咨询,并详细记录咨询情况。(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每年新生入学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咨询室指导各二级学院对新生进行心理素质普查,筛点心理干预对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及心理咨询室管理。(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根据不同对象及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安排活动内容。对一年级学生,主要开展“心理调适”系列活动,引导他们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及心理调适基本方法;对二三年级学生,以“祝你成功”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帮助他们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提高综合素质;在学生毕业阶段,开展“扬帆起航”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做好承担社会角色的心理准备,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