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的社会效益范例6篇

智慧医疗的社会效益

智慧医疗的社会效益范文1

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是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其中,NEC移动医疗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和共享系统以新一代移动网络技术为载体,将医护业务整合延伸到移动无线终端,形成一个实时、动态的工作平台,实现了与医院现有的HIS、LIS、PACS等系统无缝接入,增强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强化医疗安全。

NEC婴儿防盗、人员定位解决方案使医院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动向及状况,很大程度上避免抱错婴儿,婴儿丢失,患者走失等事件的发生。

NEC固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致力于使用RFID技术对医院设备在监控、自动盘点,设备移位等方面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危险报警,位置追溯。

智能养老

NEC向汇晨养老机构提供的智能养老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了NEC的平板电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通过平板电脑,老年人即可在房间进行订餐、预约服务等。医护人员还可以利用平板电脑通过无线网络将老人病历信息、病程医嘱、病情观察信息等,在房间的床头集中汇总展示,实现移动的医护保健。

同时,NEC与汇晨养老机构初步达成了下一期的系统研发计划,将在明年研发和部署养老院老人一卡通系统,即每一位老人入住时领取“一卡通”,可以在查询机上轻松获取老年公寓里的服务导航、园内消费记录、账号信息等。

智慧城市

智慧医疗的社会效益范文2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局长葛敏在本次活动中表示:“当今,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改革,已成为改善民生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长宁区作为‘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上海卫生信息化工程’六个试点区之一,将通过与IBM公司的合作,大力推进长宁区市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并利用IBM公司的数据分析技术来提高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医疗服务效率,改善对居民健康和慢性病的管理,从而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着力打造智慧医疗体系,助力实现智慧城市的美丽愿景。”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全球医疗卫生与生命科学带头人Mohammad Naraghi介绍说:“IBM多年来一直注重与各国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关注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在医疗IT解决方案上有着长期的积累和研究。在中国,IBM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创新合作伙伴,希望能利用IBM在医疗行业的成功经验帮助中国的医疗行业实现智慧转型。我们相信未来随着智慧医疗中数据分析技术的逐步深入应用,IBM将为中国医疗行业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帮助实现更多像上海市长宁区一样成功的智慧转型案例。”

三大优势推动医疗行业智慧转型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议题,国家信息中心和卫生部共同研究规划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着力打造一个智慧的医疗系统。IBM充分运用自身在医疗行业的深厚经验,深入了解中国医疗现状,致力于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而数据分析作为实现“智慧医疗”的重要手段,将帮助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服务质量欠佳、医疗体系效率较低这三大问题。

IBM在本次活动上详细介绍了智慧数据分析在推动医疗行业智慧转型方面的三大优势:

第一,IBM数据分析技术使医疗系统更加互联互通。数据分析以建设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为技术基础:标准化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了患者病历的信息共享,保证患者不论身在何处,都能获得较好的医疗条件。并且,通过健康信息整合平台的建立,使得医疗信息和资源在不同医疗服务机构间可以共享,实现了跨医疗机构的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从而提升了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工作效率,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便民就诊模式,大幅提升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分配。

第二,IBM数据分析技术使医疗资源更加普及。为了解决优秀医疗资源匮乏、百姓看病难的症结,医疗从业者在数据分析的帮助下,得以参考大量科技信息与以往诊疗手段,支撑诊断与后续治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通过农村和地方社区医院与中心医院的链接,使医疗从业者能够实时得到专家建议和培训,突破患者对城市与乡镇、社区与大医院之间的距离限制,为所有人提供更高质量和惠民的医疗服务。

第三,IBM数据分析技术使医疗系统可以“治未病”。IBM智慧医疗通过对于数据的感知、处理和分析,将可以实时发现重大疾病即将发生的征兆,并实时提醒医疗机构服务人员实施快速和有效的响应措施,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医疗机构服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对于患者本身,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医疗系统发现慢性疾病的发生,以及其他病症的变化,及时提醒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有效预防病情恶化或者病变发生。

IBM中国研究院信息管理与医疗卫生总监兼首席科学家潘越介绍说:“IBM研究院针对医疗数据的分析技术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其中比较有效性分析、基于病患相似度的分析,以及基于临床指南和临床实践模式的决策支持等技术已经接近实用的程度。目前中国正处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攻坚期,这些分析技术对于帮助公立医院积极应对支付方式的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大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携手长宁打造慢性病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IBM与众多国内医疗机构携手,共同致力于利用更先进的创新技术,节省更多的成本,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更加可及的医疗服务,与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合作的项目就是成功案例之一。2011年10月,上海长宁区卫生局携手IBM,着手打造慢性病管理新模式。长宁区作为“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上海卫生信息化工程”六个试点区之一,希望通过建立健康云平台,记录、整合和共享市民在全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诊疗和健康档案的信息,并充分发挥IBM智能数据分析的优势,利用健康档案数据来提高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医疗服务效率,加强对居民健康和慢性病的管理,推进长宁区医疗服务的智慧转型。

经过六个月的充分沟通和积极探讨,IBM与长宁区卫生局在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慢性病管理防治工作的理念上达成一致,研发出面向个体化健康管理的协作医疗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建立在慢性病管理模式新趋向的前提下,以大众化病种——糖尿病为重点研究方向,为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医生及专科医生提供了多方参与团队式服务的健康计划管理平台,并实现了如下功能:提供包括健康计划的创建、浏览、执行、管理等功能的一站式慢性病管理平台;提供患者友好界面,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发挥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利用IT技术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监控;运用对医生实践模式的分析,为医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活动现场对该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演示。

智慧医疗的社会效益范文3

【关键词】智慧健康养老;养老服务;互联网科技;人工智能技术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医疗技术进步迅猛,人口寿命得以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据统计,2020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和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18.1%和12.6%,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高达4000余万人,且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深。目前,我国的养老还是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家庭中医疗器械缺乏,家庭成员的医疗保健知识相对不足,老年人定期体检意识薄弱,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识不到位,可能导致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继续上升,加重社会养老负担,而我国家庭小型化、无子化倾向明显,子女由于工作等原因,照顾老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造成家庭养老支持功能弱化,加之老年人独居趋势增快,代际空间距离持续扩大,子女照护老年人的难度日趋增大,给社会养老事业带来极大的挑战[1]。

一、智慧健康养老概述

智慧健康养老是一种运用新型高科技信息化产品,依托于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高效能的衔接和改善消费者、家庭、社区(街道)、养老机构(中心)与健康养老资源等多方面要素,尽可能地去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目前,我国智慧健康养老行业的发展主要体现为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日新月异,供给量日益增加;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发展势头迅猛,系统功能不断丰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商业化模式和高效能的行业体系逐步完善,行业规范性得以增强;网络建设和人工智能化水平逐年进步,为智慧健康养老的后续发展奠定一定基础[2]。当前,我国智慧健康养老的形式集中体现在社区(街道)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养老和虚拟养老,服务形式基本体现为“系统(平台)+服务+老人+终端”。其中,社区居家养老主要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搭建管理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帮助服务,开办老年餐厅、适老化娱乐活动室等场所,提高老年人生活乐趣,家庭配置居家医疗设备和远程智能监护系统,老年人使用智能监护床、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产品,实现健康管理的需要。机构养老模式下,机构配置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系统,老年人随身携带定位芯片,机构工作人员借助信息系统对老年人进行实时监测,掌握和监控老年人信息动态。医养结合养老则是将医学治疗、日常护理、功能康复和健康养老有机地融为一体,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健康养老服务,具体表现在利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传统医学治疗实现医疗康复、专业照护、医养结合功能,通过签约家庭医生实现居家检查、治疗的需求,应用移动终端实现居家巡视、远程诊疗的愿望。虚拟养老模式下,政府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老年人通过手机、智能机器人等服务终端提出服务需求,平台依据老年人的需求安排专业人员提供服务,能够减少老年人不必要的外出,降低老年人时间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该模式受时空限制较小,服务范围广泛,更能够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3]。

二、智慧健康养老现存问题

近些年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发展飞速,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虽然这些技术的进步拓展了养老领域的新模式、新业态,有效减少了养老服务人力投入,养老服务费用大幅下降,极大地提高了养老服务水平,满足了部分老人家庭养老的夙愿,但面对庞大和特殊的老年群体,当下我国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仍存在不足。

(一)关键核心技术相对落后。智慧健康养老的发展有赖于科技进步,可穿戴设备、智能监测设备、智能机器人、远程管理系统等科技产品是智慧健康养老中必要的照护设施设备,有效解决传统养老中的人员不足、监护困难的问题,使得智慧健康养老发展势头良好,然而,智慧设备的设计、研发与信息通信技术、高精度传感技术息息相关,芯片技术、高精度传感技术等技术的掌握是智慧健康养老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我国芯片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远落后于国外相关企业,对智慧健康养老高端化发展的制约作用较大[4]。

(二)行业数据资源共享受阻。受个人阅历、文化习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社会各界对智慧健康养老的认知仍处于初浅阶段,理解也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人尚未认识到智慧养老的本质意义。在信息化时代,数据至关重要,也是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然而当下智慧健康养老由于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服务平台的数量虽逐渐增多,但各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不足,导致数据孤岛化严重,尤其在人口、医疗、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和认证对接,导致大量信息资源及数据整合难度大,全面智能化实现的动力不足[5]。

(三)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不足。养老是一项伟大的民生事业,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外溢效益和拉动作用也较为显著,在成长初期,仅依靠市场机制运作,忽视技术认证和产业监测等必要内容,难以实现快速高效发展,迫切需要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相关技术企业、养老机构都在进行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但对知识产权、检查检测认证、科研成果技术转化、体质指标评估服务、养老产业监测等智慧健康养老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不足,因此,对智慧健康养老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有限[6]。

(四)政府与市场作用模糊。在当前“9073”的养老格局下,养老服务总体上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但在智慧健康养老体系建设上仍存在诸多不足,整体上表现为市级政府部门对智慧健康养老的建设发展统筹规划不足、监管力度不够,区县级政府部门对养老服务进行指导的定位不清,缺少推进的有力抓手,社区(街道)养老服务管理中心和养老驿站功能交错,提供的养老服务相对混乱,服务体系不健全,难以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7]。

(五)智慧健康养老普及率较低。智慧健康养老相关技术虽然逐渐发展和改进,但实用技术与核心技术仍相对较弱,与广阔的市场需求相比,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在智慧健康养老领域的作用也不够突出。由于技术水平有限,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同质化、低端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产品的广泛应用,同时,一些养老产品为提高产品的功能,信息技术使用较多,操作繁琐,产品的适老性和操作友好性不足,导致使用的便捷性、实用性、经济性降低,老年人及其子女购买意愿减退,产品普及率较低[8]。

三、智慧健康养老发展对策建议

(一)积极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针对核心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可以在前期智慧健康养老企业、街道、社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核心技术的教育支持和科研经费投入,逐步优化和完善智慧健康养老必要的核心技术,考虑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中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特征、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习惯相结合,突破高精度传感器、5G通信、智能可穿戴芯片、智能交互等关键技术,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品软件和硬件的研发,并积极布局机械外骨骼、基因工程技术、养老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技术的应用,切实为养老产业的发展而服务。

(二)加强跨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为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应立足实际,以养老需求为出发点,构建跨部门、跨区域、跨系统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体系,渐渐达成政府间各部门、各结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协同,共同推进数据信息共享合作。例如在养老服务方面,由工信部、民政部联合促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在机构、家庭、社区中主动、高效、可持续的应用;在医疗康健方面,由工信部、卫健委联合制定产品标准和市场准入标准,优化服务机制。

(三)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应加强政府的领导作用,建设成功能多样、标准一致、上下联通的智慧健康养老公共服务平台,借助平台,集聚产学研医等综合资源,提高养老服务提供者与老年人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并提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智慧养老产品检测认证等服务,设计和实现多门类、分层次、跨地区、全方位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同时,建议平台整合养老政策、资本运作、共享共性智慧技术、专业人员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老年教育资源、智慧养老产品以及养老通用服务,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协同与创新发展。

(四)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在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政府应通过顶层设计,对智慧健康养老的发展做出统筹、规划与指导,推动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工程的大力发展,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出台智慧健康养老发展的延展性政策和制度,引导智慧健康养老的发展趋势,加强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标准的完善,建设功能多样、标准一致、上下联通的智慧健康养老公共服务平台、纳入远程看护、网络健康咨询、心理慰藉、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中心等系统,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将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有机衔接,提前布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五)提高智慧健康养老普及率。提高智慧产品普及和服务市场占有,需要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结构及时升级迭代相关产品和服务,结合5G技术、人工智能服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信息技术,设计和开发可穿戴、便携性好、灵敏性高、智能交互、容易使用的高科技产品。结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将科技的精度和人文的温度有机结合,研发人性化、个性化的智慧助老、智慧用老、智慧孝老产品,生产养老机构和老年人认为有用、好用、爱用、用得起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同时,积极宣传智慧健康养老理念,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针对老年人熟练使用智能终端相对困难的问题,考虑通过线下实体店、无介入传感器等方式,消除数字鸿沟,让老年人更便捷地链接智慧健康养老平台和服务。智慧健康养老的诞生和发展开拓了养老服务的范畴,提升了养老服务的深度,拓宽了养老服务的广度,为整个养老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先进的5G、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养老领域,建立综合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统一养老产品、系统的技术标准和信息参数,让养老智能化、规范化,有效突破传统养老难题;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建立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拓展服务范畴和内容,让养老便捷化、人性化,让智慧健康养老深入人心,让每个老人都老有所养。

【参考文献】

[1]张巍,吕芯芮,吕春华,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现状[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9):261~267

智慧医疗的社会效益范文4

关键词:“4P”医学;物联网;智慧医疗方案;辰汉电子;嵌入式技术;无线通信技术

从治疗走向预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顾此失彼,健康状况普遍不佳。而更为致命的是,人们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获知自己身体状况的相关数据。多数人在无知无觉或后知后觉中被疾病捕获。从现有的预防手段上看,人们预防疾病的措施还局限在完善饮食、规律生活和适当娱乐等基本手段,更高层次的实时监测血压、心跳等都不是他们自己能做到的。

无线健康物联网,是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借助数字化、可视化模式,进行生命体征采集与健康监测,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让更多人共享,也就是智慧医疗。

各种无线传感仪可以把测量数据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送到专用的监护仪器或者各种通信终端上,如PC、手机、PDA等,医生可以随时了解被监护病人或者跟踪研究人群的病情和生理状况,进行及时处理统计,还可以应用无线传感网络长时间地收集人的生理数据,这些数据在研制新药品的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

智慧医疗方案能让抢救变得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心脏病患者,治疗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已经有一些心脏病患者随身携带了专门的无线终端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不间断地通过无线健康物联网将心电图数据和其他体征数据实时发送到医疗监测中心。监测中心24小时监控和分析这些数据,在发现异常时立即联络病人或其家属,让病人得到最及时的救治。

智慧医疗方案的作用还不止这些。对于那些经常忘记吃药的健忘症患者或者老人,会发现这套方案还是一个很好的帮手,可以为患者及时发送用药提醒信息,并方便地提供药物数据库的资料。这样患者就可以不再错过服药的时间,并且不用再忍受反复查询服药计量的麻烦。类似的解决方案还包括血糖监测手机,测量体脂肪的“减肥手机”,测量肤下水分并具备按摩功能的“皮肤管理手机”,以及能够看到胎儿发育状况的“产妇手机”等。

智慧医疗方案功能如此强大,所涉及的技术众多,其中最关键的是智能核心平台,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枢纽的作用。构建一个成熟实用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离不开医疗设备生产环节、智能核心平台研发环节、网络建立提供环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的通力合作。其中,医疗设备生产环节对行业设备功能、用户需求足够了解,但对核心平台的研发和了解是薄弱的。智慧医疗的智能核心平台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需要高端的嵌入式知识结构,丰富的项目经验。上海辰汉电子利用本身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深厚的应用领域的经验,用高端ARM嵌入式技术通过3G、蓝牙、ZigBee、WiFi、UWB和专用无线解决方案的微控制器等研发出移动医疗终端的智能核心平台技术,可用于如移动多参数监护仪、血压无线传感仪、脉搏无线传感仪、OCT血氧无线传感仪、OCT血流无线传感仪以及血糖仪无线集成模拟组件等,进而设计出一套新型、智能化的无线网络+移动医疗终端的方案,即智慧医疗方案。

该方案可以用在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合和居家环境,也可以用于生命体征的采集、服药状况的监控等。

该方案帮助患者以及残障人士的家庭生活,跟踪健康监测人群生理指标状况。利用无线通信将各传感设备联网可高效传递必要的信息,从而方便接受护理,而且还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国内某知名医疗设备供应商合作利用辰汉电子的这套方案推出了移动健康监护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利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地测量心电、呼吸、血压、体温、心率、脉搏、血氧等生命体征,实现对身体隐患的早发现和早治疗。

此外,该智慧医疗方案还可以运用到抗震救灾等社会事业之中。

以某地救灾为例,在地震发生后,某总医院的网络技术人员为当地医院安装了一套智慧医疗方案的3G远程影像会诊工作站,实现了该医院与总医院的无缝链接。总医院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通过这套系统为灾区受难群众提供了医疗救助服务,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发挥了作用。

智慧医疗的社会效益范文5

【关键词】 智能应用 新型城镇化 智慧城市

一、引言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目前已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不断伴随着相关的城市管理问题,需要通过科技化的力量来创新性给予解决。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陆续会出现一系列治理方面问题,包括:城市治安落后、交通拥堵、环保卫生差、教育发展滞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为解决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智慧城市运用现代化科技的手段,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效管理、科学管理、智慧化管理,不断促进提升城市管理、城市治安、地方生活等整体水平。

二、智慧城市概述

智慧城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城市管理为核心,构建一整套从基础通信层到智能应用层的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城市涵盖城市管理的诸多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旅游、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城管等,充分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智能科技、大数据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管理体系构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管理高效运转,形成良性的智慧生态城市模式,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三、智能应用规划的思考

(1)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运用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传感技术、控制化技术构建综合性一体化交通运营管理系统,包括移动GPS/GIS主控系统、企业用户子系统、移动服务门户、GPS车载终端、用户远程终端及移动通信网络等部分组成,实现全城市内人员、车辆、道路的全方位、实时性、智慧化管理,有效疏导交通拥堵,提升道路运营效率,降低交通故障,减少单位资源能耗,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高效服务于市民交通出行和运输行业的广泛需求,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2)智能旅游系统。运用先进信息化技术推动旅游业转变,构建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旅游行业体制机制,对满足旅游者需要的旅游全过程实施信息化应用。建设统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和无处不在的旅游体验服务;加快信息化改造,景区景点、宾馆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实施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加快旅游定位服务系统和旅游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涉外旅游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通过加大旅游产业数字化改造,构建网上体验旅游、影视基地旅游、特色自助旅游及旅游电商服务等智慧化旅游体系。

(3)智能医疗系统。智能医疗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移动通信技术、位置定位服务、视频通信和传感技术,构建医疗信息化通用服务平台,搭建医院与患者、医生与患者、家属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患者更方便的了解医院的医疗资讯和专家的出诊时间,并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服务,围绕患者搭建了医疗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该系统构建市民医疗资料数字化管理模式,统一化管理城市医疗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管理、共享医疗资源,服务于患者、医生、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等对象,有效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进而提高医疗运营效益。

(4)智能教育系统。智能教育系统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为基础,统一整合校园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设备,通过校园全部资源的数字化改造,构建一个育、培训、科研、学习、实践、生活等校园活动为一体化的智慧化系统。通过构建统一的身份验证系统、数字化校园门户、移动教学服务系统等,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信息化,进而提升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率,构建高度信息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

(5)智能城管系统。智能城管系统是运用城市万米网格单元化管理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充分结合城市部件配套管理,构建一套网络精细化管理、部件精准匹配管理、全方位全时段覆盖的综合治理服务系统。该系统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推动城市管理资源数字化改造,实现资源整合管理,围绕城市管理的全流程各个环节,明确城市管理主体及目标的相互匹配,实现了管理流程化、流程数字化、资源精细化,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和政府实施公共服务措施的效率,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结束语: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断深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运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围绕城镇化建设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搭建一批成熟的智能应用系统,促进城市智能应用水平提升、智能产业升级、智能基础设施健全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率明显提高,城市管理配套的资源统一配置管理,城市管理能耗成本明@下降,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参 考 文 献

[1]王家耀,刘嵘,成毅.让城市更智慧[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

智慧医疗的社会效益范文6

家庭医疗模式的引入既延伸了传统医疗的覆盖能力,又节省了传统医疗方式的时间、空间成本及医疗费用,能够有效地缓解老龄化带给整个社会医疗系统的巨大负担。不久的将来或就在眼前,家庭医疗将对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很快就能全面感受到家庭医疗带来的好处,远程医疗与自助医疗相结合的家庭医疗正飞快的行驶在高速公路上,通信与医疗健康相融合的新时代已经来临了!

那么数字化智能家庭医疗能在哪些方面帮助我们呢?

家庭医疗应用场景一:慢病监控与紧急救护

一份公开的数据显示,在老龄化的趋势下,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位疾病。我国慢性病患者已占国人的1/5,仅高血压患者就有2亿。我们可以通过物联网医学进行远程可持续的慢病监测,一些常规的慢性病,如“三高”等,可以通过健康监护设备随时地量并采集心电、呼吸、血压、体温、心率、脉搏、血氧、血糖、胆固醇、尿液等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及运动模式等数据,医患之间实时进行远程互动,如发现异常,医务人员将及时给予帮助。与此同时,在紧急状况下,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健康监护设备终端可将最新的数据传送给医务人员及急诊室的医生,进而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的医疗效果。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下面的应用场景。上午8:30,家住南京某区的李奶奶,拿出一个类似平板电脑大小的仪器,接上血糖仪,测量后,数据就自动在线传送到指定的医疗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根据老人的既往病史资料,综合分析判断后,及时给予反馈。10分钟后,老人接到南京某医院内分泌科打来的电话,由于老人血糖过高,建议老人来院就诊,调整用药、饮食及运动情况。这一过程成功实现了一次远程医疗与自助医疗相结合的家庭诊疗,有效地监控了慢病的发展。

家庭医疗应用场景二:健康管理

从治疗走向预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压力日趋增大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顾此失彼,健康状况普遍不佳,多数人在不知不觉中或后知后觉中被疾病“捕获”。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家庭医疗的健康管理模式能够帮助到您!在物联网医学的稳健发展的今天,医务人员借助物联网技术监测用户实时的、历史的身体各项参数,根据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判断身体的健康走势,如监测结果是健康群体,那么继续进行健康维护;如是疾病风险群体,则进行健康促进方面的教育,制定筛查方案,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提早对疾病进行监护和预防;如是疾病群体,则组织及时的就医服务,实现对身体隐患的早发现、早治疗。通过家庭医疗的健康管理实现实时为远端客户提供保健、预防、监测、呼救为一体的远程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家庭医疗应用场景三:智慧社区养老与家庭监护

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显现,而子女及家人由于白天还要上班不可能随时都在身边,独居老人、行动不便的病人及其他需要照顾的病人的家庭照护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物联网医学的家庭医疗模式在提供慢病监控、紧急救护及健康管理的同时,还能很好地做好智慧养老与家庭监护的工作。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下面的应用场景。下午5:30,李女士下班后愉快地逛起了商场,她的心情很久没有如此放松过了,因为李女士的老父亲是个患有老年健忘症的患者,并且老父亲的右腿因为年龄的关系活动也不灵便,李女士以前下班后总是心情十分紧张的往家赶,就怕老父亲有点什么事。自从李女士的家庭参与了智慧社区养老项目后,家属和服务中心可以根据老人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同时远程监控老人的日常生活,老人安全健康了,子女也可以心态放松地享受生活,李女士一家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智慧社区养老与家庭监护。

那么智慧社区养老与家庭监护都能做哪些呢?

1. 针对不同的需照护群体,利用慢病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其健康情况,及时给予慢病监控与紧急救护。对一些特殊群体,利用手表式定位仪、运动检测仪等实时知晓他们的活动轨迹及运动强度等,以提供最便捷的主动式医疗服务。

2. 对需照护群体的健康进行全方位、多途径的健康管理。

3. 对需照护群体进行家庭式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