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技与经济范例6篇

农村科技与经济

农村科技与经济范文1

内容摘要:农村科技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我国农村科技资源供给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通过构建相关的模型对这一结论进行了验证。在文章的最后根据有关分析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科技资源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我国农业面临资源短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市场经济的诸多压力和挑战。只有依靠技术进步,以无形的资源代替有形的资源,以软要素突破硬约束,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民增收问题。从当今现实分析,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科技资源供给的“城乡二元体制”是制约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农村发展的制度。

农村科技资源提供对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微观层面

由于科技资源的提供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因此从微观层面来说,农村科技资源提供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就是表现在:科技资源的提供会使得单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生产在没有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增加产出。通常情况下,单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边际费用曲线体现了它所承担生产某一单位产品的全部费用,即生产要素投入,并反映在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上。这种边际费用实际上就是边际私人费用。假设该行为主体处于一个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其生产的产品数量不能影响该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即如图1中,该经济行为主体只能接受市场价格P0。从整个社会来看,单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生产成本既有私人的又有外部的,因此,边际社会费用就是边际私人费用与边际外部费用之和。一般来说,如果一项经济活动具有正的外部性,对于其他消费者来说边际外部费用(MEC<0)曲线是一条直线或曲线,并斜向左下方。该几何特性体现了一项公共物品在未达到拥挤点以前,随着消费人数的增加每个消费者所承担的费用呈现出递减规律。如果用MSC、MPC和MEC分别表示边际社会费用、私人费用和外部费用,则边际社会费用MSC为:

MSC=MPC+MEC

在图1中,上式的数学意义就是不同产出水平时边际私人费用曲线与边际外部费用曲线垂直相加或叠加。换句话说,MPC曲线与MSC曲线之间在各已知产出数量或水平上的垂直距离就是生产该单位产品的外部费用。由于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物品的边际外部费用具有斜向下的特征(MSC-MPC =MEC<0。因此,MSC曲线比MPC曲线平坦且位于其下方。从图1中可以看到:一种公共物品的MPC曲线与MSC曲线之间的距离越大,在投入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量增加的就越多。

宏观层面

农村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粮食的价格、非农收入等。假定影响农民收入水平其他因素的不变的情况下,只考虑农村科技资源供给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村科技资源的供给决定农民对科技资源的实际消费。科技资源的供给不足,必然导致农民对科技资源的消费不足,由此导致农民收入水平达不到潜在收入水平。用图2来表示:OM是从原点出发的45°射线,农村实际科技资源总供给曲线为S0,由此决定农民实际总收入为Y0。由于存在供给不足,缺口为S0 Se,故无法达到潜在的收入水平Ye,因而,增加农村科技资源的总供给可以使农村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提高农民收入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科技资源提供的现状及形成机理

长期以来,我国税收与国民收入再分配在城乡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差距。政府财政用于农业的科技资源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越来越低,致使农村科技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农业部农村调研队的调研结果表明:在农村仍有10%的文盲半文盲和35%的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越来越依赖于收费,以至于多数农村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指标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落后,阻碍了农民科技知识的获取。

目前农村可耕地中只有14.5%的灌溉率,粮食仓储和干燥能力低下,粗加工企业多,精深加工企业少;初级产品多,最终产品少;单一加工多,系列化加工少;整体机械化水平不高。

全国农业科研最大成果数量少、层次低。农村科技资源的供给现状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形成这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政府财政支出的偏好,决定了农村科技资源供给不足。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长期以来科技资源都是由政府提供的。但是政府提供科技资源有着一个明显的偏好,那就是重工轻农。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农业科技经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0.00069%(这一数字在印度则为1.02%),而用于工业的科技经费则是国民经济总产值的0.5%。不合理的投资体制决定了农村科技资源的供给不足。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实行了分税制,采取财政包干的办法解决财政支出问题。除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业重大科技项目以外,国家把大多数农业科技资源的供给责任交给了地方政府。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不但没有好转,收支差额反而呈现出负向扩大的趋势。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已变成名副其实的“吃饭财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无力向广大落后农村提供他们急需的大量的科技资源。这也是导致农村科技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市场没有形成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很多现有的农业科技资源仅仅处于“科研成果”阶段。缺少必要的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农业科技成果评估和保护体系还不健全,符合科技价值的价格体系尚未确立,致使数量可观的农业技术成果被束之高阁,甚至流失到国外,形成巨大的溢出效益;农业技术市场的交易不顺畅,农民和科研机构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导致了农业技术市场上的交易量明显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农村科技资源的供给不足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科技资源与经济发展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模型的构建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可知:技术进步的效果是把人均资本曲线向上移动,至少使一种要素投入,通常是两种投入的生产率都提高,从而使人均产出率提高。如果技术水平不断发生变化,那么在任一水平的劳动―资本比都会与人均实际收入的不断上升相联系。同时,当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后,人均储蓄和人均投资也会不断增加。为了说明科技投入与经济效益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我们可以依据新古典增长模型构造一个函数:Q(t)=A(t)F[K(t),L(t)]

由于新古典增长模型有一个假设前提是: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所以我们可以将上式改写为:Q(t)= F[A(t)K(t),A(t)L(t)]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劳动以n的速度增加,单位劳动的产出的增长率为m。虽然劳动仅仅增长了n,但是由于技术进步的存在,其实际效果却相当于增长了(m+n)。为了使有效的劳动―资本比不变,资本的增长效果也达到了(m+n)。这说明在较长时期,只有技术进步才能使产出以比劳动增长的速度更快的速度增长,技术进步越快,人均产出和人均收入增长越快。下面我们以这一模型为基础,对上面所得出结论:农村科技资源供给的不足是阻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障碍之一进行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

在宏观分析中,测算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最常用的方法是构造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即CD函数)。在此,我们也采用这种方法,使用《中国统计年鉴》(2003)和《农村经济年鉴》(2003)中的数据,来测定农村科技资源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于农村科技资源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上。假定农业总产值为Y,用于基本建设资本为K(亿元),农业劳动力为L(万人),技术进步(用科技投入资本表示)为A,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的对数形式来测算农村科技资源的供给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首先将CD生产函数表示为:Yt=Ktα Atβ Ltγ

利用上述CD生产函数,对有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下述模型:

lnY=10.31 +0.31ln(Kt)-0.24 ln(Lt)+0.59ln(At)

(4.22) (1.73) (-0.64) (2.95)

R2=0.99

D.W=1.56

由以上计量结果可知:在基本建设投资、劳动力和科技进步这三个对农村经济增长有着重大影响的因素中,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产出弹性系数为0.59,即每增加1元的科技投入,农业总产值将增加0.59元;资金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次之,产出弹性系数为0.31;劳动力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值,这说明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水平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头等大事。中国学者(朱晶,2003)通过对我国粮食生产中的投入替代与私人成本下降的实证研究,证明每年增加农村科技投资将会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单位产量以及总产量,并使单位私人投入成本下降。如果科研投入每年增加5%,到2020年,小麦、玉米、水稻在增产的同时私人平均成本将比1998年分别下降8.1%、4.2%和2.9%;如果科研投入每年增加10%,不仅增产更多,同时私人平均成本下降更多,分别为15%、8.9%和6.5%。因此,增加农业领域的科研以及用于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水平的基础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我国农村科技资源的供给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增长。为此我们应做好如下几点:

坚决贯彻“科教兴农”的战略思想。实践证明,只有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始终把“科教兴农”的战略思想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由上述实证分析可知:但当前我国劳动力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系数为负值,这说明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水平,急待提高。因此,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普及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切实有效地利用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开发和利用,必须以产业化为基础,在产业化的基础上才能提高科技成果的利用效率。因此,针对农村科技产业化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各种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和改革,以便提高对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农村科技与经济范文2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农村经济;管理;潜在价值;发展状态

从多个角度对农村经济中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进行深入思考,有利于拓宽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科技档案的实际作用,促使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应提高对农业科技档案的正确认识,结合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将这类档案有效地运用到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其良好的管理工作效率,为我国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农业科技档案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分析

农业科学研究活动及农业生产技术活动开展中会促进农业科技档案形成,实现了对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有效记录。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科技档案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1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当前形势下,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促使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借助农业科技的优势完成各种生产计划。而农业科技档案作为记录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能够为农业科技信息的有效采集与高效利用提供保障,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需求。因此,需要落实农业科技档案建档工作,将档案中所包含的各种科技信息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农村生产力转化,不断提升农民整体的生活水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1.2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发展速度。为了对传统农业进行有效的改造,寻找其快速发展新出路,应注重全新生产要素引进,即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而农业科技档案中包含着丰富的科技信息,将这些科技信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利于拓宽农民的知识面,提升农民对现代农业的认知水平,促使农业科技发展速度能够逐渐加快,为农村经济发展给予科学指导,扩大其实际的服务范围。

2农村经济中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2.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认知水平。结合农村经济的发展概况,可知农业生产活动开展中粮食产量的增加,与农民长期的生产实践经验有关。但是,由于农民自身的知识能力不足,难以将有效的农业科技信息通过档案的形式保存下来,导致自身的生产实践经验难以发挥潜在的价值,降低了这些科技信息的利用效率。当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遇到相同的问题时,若以往的生产实践经验被遗忘,需要再次进行摸索、总结,造成了资源浪费。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应加大农业科技档案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并在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作用下指导农民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并将自身的生产实践经验以书面的文字保存下来,形成利用价值大的农业科技档案,不断提升对农业科技档案的认知水平,给予农村经济发展中各种生产活动开展必要的指导。2.2指定相关的人员,开展集中培训活动。在中西部地区发展过程中,农业所占的经济总量高。针对这些地区农村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应在不同的农村地区配备一定数量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促使农业科技信息能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得到高效利用,指导农民开展生产实践活动,使得农业科技档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因此,需要在不同农村地区指定相关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专业培训活动,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提高对农业科技档案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从而为这些档案的有效管理与保存提供保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业科技档案良好的管理水平。2.3结合实际情况,给予经费支持。农业科技档案服务于农村经济,需要做好村级建档工作。建档过程中各农村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开展,促使农业科技档案村级建档工作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在资金过于紧张的地区,可以采取利用现有资源的方式。比如有的村领导在家办公,那么可以将科技档案经会计人员整理后存放于自己家中,采取自己提供或村集体出资的形式购置柜橱来安全保管档案。而那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村干部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在经费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单独开辟办公室来保管科技档案,并适当地提高档案的保管和提供利用水平,村民在利用时会更加便捷。2.4建立“名人”档案,提升档案利用价值。所谓的“名人”档案,是指农村中一些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且在实践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知识,在遇到各种问题可以找到相关的问题处理策略的人。很多农民在遇到农业生产问题时,往往会咨询这些“名人”,使得农业生产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因此,为了发挥这些“名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实际作用,应建立相关的档案,促使农业生产活动开展中农民可通过查阅这些“名人”档案,有效地处理农业生产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的实际利用价值,实现农业技术资源的高效利用。2.5优化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途径。为了使农业科技档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在落实档案服务工作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档案服务方式,促使更多的农业科技信息能够应用于农村生产活动中,给予农民更多的帮助。比如:将科技档案信息汇编成简明、操作性强并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实际的实用信息手册,分发给村民;或者根据科技档案的记载,通过村广播或宣传栏适时适地地向村民传达某种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还可以由乡(镇)政府组织各村之间进行科技档案信息互补流等。在这些举措支持下,可以使农民避免因盲目种植和管理而造成损失,并加快科技信息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同时,应寻找更多的途径做好农业科技档案服务功能,增强这些档案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服务效果。2.6注重信息技术的高效利用,扩大档案应用范围。结合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农业科技档案利用效率的过程中,应注重信息技术的高效利用,促使农业科技档案能够在农村经济中的实际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指导农民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农业生产计划,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保障。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应做到:(1)强化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与的信息化意识,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实际应用能力;(2)根据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及各种要求,通过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广泛搜集农业科技档案信息,丰富档案内容,扩大其实际的应用范围。

3结语

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客观存在,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稳定性。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促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确保各种农业信息采集有效性,提高这些信息利用效率的同时指导各种农业生产活动顺利开展,促使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潜力能够被深入挖掘,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目标。

作者:蔡育红 单位:延吉市农村经营管理总站

参考文献

[1]杨联会.新形势下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3(3):95-96.

[2],张景娥.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更好地服务农业科技创新[J].农业科技管理,2013(5):60-63.

[3]吴青霞.改善农业科技档案使用状况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4):77-79.

农村科技与经济范文3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被国家所重视,并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就现代化科技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现代化科技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现代科技 农村经济 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农产品质量跟不上,农业生产性投入不足,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的有效引导相对缺乏,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下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全面持续的发展。

一、当前农村经济的现状

1.经营规模小 耕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劳动力与土地资源的配置比例失衡。

2.资金比较短缺 我国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工农产品“剪刀差”过大,城乡的不平衡发展,使我国农业落后,农民不富裕。

3.剩余劳动力过多,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 由于小城镇建设滞后,城镇化速度慢。致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及非农产业转移受阻,大量农村劳动力仍然滞留于农村、农业。

4.农村就业与创业具有一致性 农业本身工作环境条件差、经济效益低,人们本来就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而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就业时反而有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大大降低了农民后代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5.分工协作和组织化程度偏低 近几年,农业产业化经营被普遍认为是发展市场农业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难以有效地与农民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一体化组织,农民走向市场面临着许多困难。

6.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 一部分乡村不通车、不通电、不通水、不通电话、不通广播电视,尤其是偏远地区,项目安排少、资金投入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很差,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弱。尽管“十五”以来对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对农田水利投入仍显不足。

7.农民增收的渠道太小 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大部分乡村对引导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没有大的举措,群众缺乏市场意识,把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视为唯一的增收渠道。小城镇建设相对滞后,对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等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不够得力,群众参与二、三产业的机会很少,就业渠道狭窄,工资性收入仍然很低。

二、现代化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科技力量不足 科技力量不足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科技服务滞后,这也是全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共性问题。一是农民缺乏及时有效的科技指导,直接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和农村生产效益的提高;二是农业科研成果远离农民,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农业运行与服务机制不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瓶颈。引导和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的有效机制还没有形成。相当一部分农业项目转化存在着有计划无资金的情况,使成果转化工作较为被动。

3.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科技成果转化力量薄弱 目前,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因此。接受农业科技的能力较差,阻碍了农业科技在农村的推广。减缓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同时,还普遍存在基层农技成果转化体系薄弱,转化人员非专化的问题。此外,地方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待遇较差,出现专业农技人员外流的现象。

三、应用现代化科技全面改造传统农业

科技进步将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一是共享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全面改善传统农业在时空条件上的弱势;二是现代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运用,将空前拓展农业的劳动对象和生产领域。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创新时,需要注以下几点:

1.运用高新技术的利益来激励农民对科技的重视 在农业生产中是否采用高新技术,取决于使用高新技术获得的收益是否太于支付的费用。如果大于,他便具有采用高新技术的动力,反之,则缺乏动力。由于农户经营规模超小型化,生产具有很强的自给、半自给性,加之无论是自主研究还足引进开发高新技术.所花的费用都较高,大多数农户对高新技术的需求通常是不足的。因此在有效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基础上,推行“公司+基地十农户”的生产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单个家庭使用高新技术的动力不足问题。

2.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的市场转让机制 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商品化、产业化,最终归缩在市场。由于高新技术的技术属性不同,其市场效能和产业化程度也存在高低差别。对于那些市场效能和产业化程度高的高新技术项目,国家应通过明晰产权、对科研单位实行企业化改革和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等办法,促其按照市场机制来进行研发、转让和推广。

3.建立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补贴扶持体系 现阶段我国农业企业化水平低,农户及企业承载技术风险的能力弱,要求政府对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及扩散给予有力的支持。从世界范围看,目前太多数国家政府都承担着对农业科研包括高新技术研究的财政支持责任,并成为农业科研的主要投资者。在我国,由于高新技术市场转让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有一个过程,政府应当更多地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

4.抓好有带动辐射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 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的载体,是与市场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带动作用。因此,园区建设既是我市现阶段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载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需要,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邓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J].集团经济研究,2007(20).

[2]严立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加快发展的思路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1).

农村科技与经济范文4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农村农业经济良性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其不仅能够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还能够提高我国经济实力。但要促进我国农村农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首先要清楚当前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以此来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对此,笔者将在下文中就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特点及相关政策制定予以重点分析。

 

一、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促使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发生一些改变,这使得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具体表现为:

 

(一)农业经济主体趋于多元化。之所以说,农村经济主体趋于多元化,主要是农村的农户已经从单一的耕种者的身份转化为经营者、耕种者等多重身份。因为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户意识到农业经济利益的获得不仅仅有耕种这一种方式,还可以通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来获取经济利益。所以,在很多地区农村出现农户经营土地或成立农业企业等来进行农业生产经营。这使得农村农业经济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二)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复合化。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以往农村的自给经济逐渐向商品经济转化,这使得原本单一的经济体系向多元化经济体系转变。而这也就意味着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复合化。所以说,当前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产业结构趋于复合化这一特点。复合架构内的新颖产业结构,被划归农业经济范畴的侧重部分,支持着群众平日之中的常规生活以及日常生产。基于经济进展的态势下,应能明确复合产业之中的若干要点,在这种根基之上,拟定最适宜的、完备的有关机制。唯有这样,才能支撑住总体框架内的经济进展,不断改善生活,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三)农村经济关系趋于市场化。随着市场经济新形势的到来,我国以往农业计划经济发展的形势逐渐消失,而市场化的农村农业产品生产经营正逐步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农村农业经济市场。同时,这也标志着传统的农村经济关系被改变。在现代化的今天,各种农业资源优化配置逐步迈向市场化。经济关系特有的市场化倾向下,应当变更偏旧的认知及思维,接纳新颖的市场思维,才能促进增收。采纳新颖品种,依托新型种植测验来让农民体悟出市场化架构下的创新理念。与此同时,还可设定定期特性的专家讲解,为村民解析新式技术特有的必要价值,接受科技兴农。建构市场化特有的培育基地,让村民亲身来感悟新式技术,真正体会出新颖技术独有的生活及生产便利。这种市场化之中的典型做法,可以渐渐转变认知,提升认识水准。

 

(四)农村农业经济持续增长。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是增强国民经济、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举措。基于此点,我国政府在近些年中出台了多项支农扶农措施,如降低农业税、实施农业补助等。这使得农户耕种或生产经营得到良好发展,相应的农村农业经济实现了持续增长。

 

二、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促进农村区域之中的经济进展,应当拟定适宜的完备政策,促进信息互动。信息技术时代之中,建构农村区域特有的总体网络,有助于在最短时段内,让村民接纳新近的科技信息,例如作物信息等,以便指引村民来做出适宜的经营决定。采纳科技兴农这一根本指引,助推宏观范畴中的农村经济进展。与此同时,着力提升现有的村民素质,让村民了解多层级的经营法规、经营中的科技思路等。

 

(一)树立科技兴农的思想观念。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当下,利用科技来优化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是一项切实可行的举措。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树立科技兴农的思想观念,促使广大劳动人民利用科学技术来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那么,如何树立科技兴农思想观念呢?首先,应当是解放思想,也就是通过农业科技产品展示、新型品种种植实验、专家座谈讲解农业新技术等活动来使广大农村群众认识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其次,建立实验基地,让农户参与到农业新技术使用当中,促使农户真切的体会到农业新技术的作用。进而逐渐转变农户的思想观念,使农户逐步树立科技兴农的思想观念。

 

(二)重点培育特色产业。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各地区尤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各地区充分利用天然资源,培育与之相适应的优质农产品,这可以大大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因为,在信息发达、交通便利的当下,种植和生产特色农产品,这可以使其在农业市场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并且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相应的农业经济将不断提升。所以说,把握资源优势、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将有待实现。

 

(三)进一步完善农业经济体系。构建完善的农业经济体系是实现农村农业经济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但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多存在农业经济体系不完善的现象,或存在规章制度不健全,致使市场运作不规范,买卖无序的情况;或存在质量标准欠佳,不能科学合理的规范农业市场中的农产品质量等现象。所以,为了促进我国农村农业经济持续良好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经济体系是相当必要的。对于农业经济体系的完善,笔者认为采用如下方法:其一,加快农业信息网的建设。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当下,构建农业信息网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农业信息,并对农业信息加之以分析和判断,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科学、合理的实施,这将大大推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其二,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对农副产品基地中的农民或农业企业中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训,促使农民或工作人员在农业生产、生产经营、法律、商贸等方面有新的认识和了解,相应的农民或工作人员在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实施,这对于促进农业发展非常有利。

 

三、结束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农业经济是提升我国经济实力、提升国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措施。基于此点,对农村经济深化改革下的农业经济予以分析,明确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农业经济主体趋于多元化、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复合化、农村经济关系趋于市场化、农村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等特点,进而通过树立科技兴农的思想观念、重点培育特色产业、进一步完善农业经济体系等策略来推动农业经济,相信农业经济将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农村科技与经济范文5

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并获得很多成绩,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有巨大贡献。然而农业科技推广不但取得了成绩,也出现若干问题,严重制约农业科技推广在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效力的发挥,亟待解决。下面从农业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入手,简单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对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推广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推广

农业科技是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驱动力,不管是振兴农业还是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经济,这些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但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科技推广存在一些与新农村建设不适应的地方,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产生消极影响,加强农业科技推广迫在眉睫。

1农业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政策与科技的支撑。其中,政策是外部因素,对建设新农村的促进是外延式的,而科技则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因素,能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科学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是持久的,农业科技推广正在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动力。同时,农业科技为改善农村环境奠定了技术基础,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另外,农业科技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人口、健康,可通过药物创新引导工程的实施来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因此,农业科技正实实在在地服务于农民,使广大农民受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化的、综合性的目标体系,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凭借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进取,大力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将依靠农业科技推广助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让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能及时推广到农民群众中间,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不竭动力,致力于在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撑、引领之下促进新农村建设。

2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2.1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乏力

目前,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不容乐观,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乏力,农业科技推广、科研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不足,究其原因,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限制尤为关键。在机构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被简编,人员队伍被大大削弱,基层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编制还时常面临被挪用、挤占的情况,部分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人员根本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准,部分人员尽管被编制到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实际上却在其他部门工作,这些都对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2.2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单一

当前,很多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依旧呈现出由上而下的指令式推广现状,没能了解、掌握农民对农业科技的实际需求。同时,农业科技推广忽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科技推广也应采取多样化的方式。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民对农业政策、市场价格等有较高的关注度,只有尽早实现农户参与的双向沟通及由下而上推广方式的转变,使推广方式更灵活,才能缩短农业科技推广时间、流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2.3科技推广很难满足需求

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很多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广脱离现实需求,科技创新不足,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效率低下,很难与农业发展需要与农民需求相适应。政府多年来一直强调科研要服务经济建设,但目前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依旧存在不顺畅的情况,一些农业科研关注的往往只是科学本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低下,无法及时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农业科技推广也处于发展缓慢的局面。

3通过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3.1加强人员培训,大力推广新型农业技术

一方面,农村地区范围很大,农业科技推广任务繁重,而专家们往往担负着科研、教学等重任,能用于农业科技推广的精力、时间都很有限,所以农业科技推广的强化不能只依赖专业的科技人员。当下,农村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技术协会等和农民有密切联系,往往能准确把握农民需要,且基层农业推广的作用不能丢,要注重加强基层推广人员培训,实现农业技术协会与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院校和基层推广的协调运转,由各个层次的人员共同组成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大力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骨干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围绕培养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农民这一目标,借助改革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契机,联合农业院校、培训中心等加强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农民科技骨干、科技示范户等的培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水平,增强农业科技推广与示范能力,以便在推广新型农业技术、促进新农村建设中最大限度发挥其引领作用、示范带头作用。同时,要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加强自学、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促进农民本土化、知识化。更重要的一点是,各地要依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及新农村建设需要,针对农业科技推广建立起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首席农业科技推广员制度,采取竞聘、优选等方式产生负责特定区域农业科技推广的人员,且各级推广员在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必须对上一级负责,分区域、分层次形成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促使新型农业技术能及时、高效地得到推广和普及。二是围绕公益性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创新发展,通过各种激励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投资农业科技推广,加速科技转化及农村经济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

3.2创新推广方式,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作用

为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农村地区要坚持探索参与式推广方式,了解农民的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农业科技推广。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它在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作用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一些农业科研单位目前已经建立起科技推广网站,并链接示范基地,不仅网站是推广农业科技和开展咨询培训活动的重要场所,还能对外发挥集散农业信息的功效。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联网,科技推广网站能逐渐向各个农户延伸,农业科技推广更加方便、快捷,促进农民与技术专家之间的直接交流,促使新农村建设真正享受到信息网络的实惠。与此同时,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培育农村中介组织,发挥它们在传递、协调农业科技方面的作用,并尽快实现农民的组织化,跨行业、跨区域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合作推广,建立健全商品市场网络,基于初级市场发展全国性的批发市场,追求农业经济中多种经营方式、经济形式的并存。政府还应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完善市场服务,有序建立市场交易秩序,促进各种各样的农业科技要素在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信息市场等的合理流动,借助信息平台提升农业科技推广质量。

3.3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加强农业科技推广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市场的农产品需求日益多样化,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也从以往由谷物粮食主导的模式转化成由多种经营主导的技术模式,农产品技术越来越多样化。在多年的发展之后,农业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只是还面临分散、零碎的问题,需要各地按照自身的资源优势,立足市场需求坚持调整和优化自身的农业生产结构,将大户生产作为发展重点,将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不可否认,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要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科技推广战略,依托科技的强大力量,在农民需求的导向下引进新的农业科技和新的品种、工艺,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创新及成果转化步伐,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同时,加强科技推广,依据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基本原则,有序推进农业科技直接进村入户,有意识地培养农民的市场理念,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4结语

正是依靠农业科技的推广,国家在发展农业、保障粮食安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等方面获得强大的支撑,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巨大的力量。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要全面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特别是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推广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不但要通过农业科技推广支撑新农村建设,还要让农业科技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开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咏梅.新农村建设中改善民生的技术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2014(06).

[2]刘玉来,余彬盛.新农村建设中科技支撑主体的培育[J].农村经济,2014(04).

[3]王济民,张蕙杰,刘春芳等.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研究[J].基层农技推广,2013(08).

农村科技与经济范文6

关键词:农村经济建设 新农村 循环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表现出严重的地区不平衡性,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较之发达地区较为缓慢。落后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本地区,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目标的实现。在推动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农村市场是一个根本性的因素,但地方政府的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较之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更具有必然性和重要性。

一、必须不断强化农业是基础的意识,以防止对农业领导、农业投资及农业科技的弱化

发展高效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轨变型,是农业内部产品结构、行业结构、部门结构的调整。实现途径是: (一)市场农业。外部要强化市场导向功能,按市场需求确定生产方向;内部要强化市场核算功能,淘汰在比较成本上的劣势产品和项目。(二)科技农业。科技农业的内涵是农业活动投入和产出逐步向科技倾斜,提高农业投入中科技投入的比重,增大农业科技成果中的科技含量。科技农业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新产品、新品种的开发和新技术、新方式的引进和推广。当前,发展科技农业的重点是科学技术的推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循环经济的实践,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应该将各地的典型经验加以总结,在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推广,将循环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实事求是.地分析农业的现状及其综合生产能力,是认识和确定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第一靠政策,解放生产力,使原有的农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第二靠投入,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落后问题,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及收定购粮资金问题;第三靠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力。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我国的水资源、耕地资源、草场资源的严重不足, 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农业生产, 提高农民收入,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提高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节约资源的集约增长转变,可以起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 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改进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的作用,可以使我国的农业生产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节约农业生产资源,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

1、发展农业经济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需要,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护与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农业循环经济是生态化的农业经济,是保护与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留、要建立健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体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 需要完备的资金支持体系。政府要尽力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财政支持。

2、建设资金要保障:黑龙江省农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投资大、困难多。因此,要广泛筹措、集中使用、加强管理、跟踪问效。资金实行多渠道筹措:一是国家有关部门政策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二是农业重点工程资金、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贫困农村建设资金等给予倾斜;三是农业贴息贷款;四是各级政府和财政投入;五是主管部门和农民商户自身投入。加快建立和完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为此,一是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

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二是要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投资投劳。保持新林区建设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建立一套政府引导和群众参与紧密结合的投入机制。三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组织和发动广大农村群众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新林区建设,改善农村面貌。四是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公共和半公共性质项目,农民投资投劳主要用于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建设。五是要引入市场机制,拓宽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建立银行提供信贷、群众自筹,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业循环经济领域的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在农业经济的推广发展阶段, 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特别是政策性银行, 应以低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农业经济的技术引进及推广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