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力学修复技术范例6篇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范文1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修复;异位修复技术;监测天然衰减技术;原位修复技术;可渗透反应墙;地下水曝气技术

中图分类号:X5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1683(2015)001-0029-04

Progress in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LI Tong-yan1,HU Wei-wu1,LI Wen-qi2,FENG Chuan-ping1

(1.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2.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of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 practice,three typical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ies were discussed,i.e.ex-situ remediation technology,monitoring natural attenuation technology,and in-situ remediation technology.And it introduces the new progress,remedy mechanisms,application conditions and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ump and treat,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air sparging and in-itu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respectively,which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on-site groundwater remediation.Finally,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were prospected,and the favorabl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field practice are proposed.

Key words:groundwater;contamination remediation;ex-situ remediation technology;Monitoring Natural Attenuation technology;in-situ remediation technology;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technology;Air Sparging technology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地下水又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地下水约占地球上整个淡水资源的30%左右,全球约15~20亿人靠饮用地下水生存[1]。我国以地下水作为主要饮用水源的人口约占70%,特别是北方地区。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不合理的使用资源使得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为了满足人类的用水要求,如何治理污染的地下水,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环保研究的一种趋势。

国内外学者已对地下水污染治理做了很多研究。张胜等[2]将葡萄糖、乙醇、白糖、乙酸钠等分别于人工脱氮菌剂混合,进行野外地下水修复试验研究。张云等[3]进行野外试验,在现场实验井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和纯化的反硝化细菌菌液,来实现受农业施肥污染的地下水的修复。C.D.Johnston等[4]采用原位曝气法结合土壤蒸气抽提法技术,实现砂质地下水含水层中的石油烃类的去除。Nick M Fischer等[5]利用固体释氧化合物(ORC)来生物修复地下水。根据修复方式的不同可将修复技术大致上分为三类:异位修复技术、监测自然衰减技术和原位修复技术。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以上三种典型的修复技术进行总结和对比分析,为我国进行地下水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1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1.1异位修复技术

异位修复技术是通过收集系统或抽提系统将污染物转移到地面上,然后再进一步处理的技术。异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抽出处理(pump and treat,P &T)和被动收集。

1.1.1抽出处理法

抽出处理法(pump and treat,P &T)作为典型的地下水修复技术被最早投入使用,而且目前在国内外应用仍很广泛。P &T技术根据污染类型可分为三类:物理法(反渗透法、过滤法、吸附法、重力分离法、焚烧法和气吹法);化学(离子交换法、中和法、混凝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生物法(厌氧消化法、生物膜法、土壤处置法和活性污泥法)。

抽出处理(P &T)技术的修复原理:根据受污染的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在污染场地布置一定数量的抽水井,用水泵抽提受污染的地下水,然后再利用地上的处理设备进行地下水污染治理。最后根据当地实际的地质情况,排放被处理过的地下水。采用处理受污染的地表水的方法来处理抽提上来的地下水,所以该技术应用的重点是建设好地下水抽提井群系统。P &T技术概念模型见图1。

图1P &T技术概念模型

抽出处理(P &T)技术适用范围广,既能用于处理污染程度较轻的场地,又能用于处理污染范围大、污染晕埋藏深的场地。然而,P &T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表面张力的影响而滞留的水溶相溶液不能采用P &T技术净化;若未封闭污染源,当抽提工作结束时,会出现严重的拖尾和反弹现象;该技术需要持续的能量供给,以确保地下水抽提系统和地上处理系统正常运行,更需要对该系统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从而提高了运行成本。

1.1.2被动收集法

被动收集法[6]是将地下水水面漂浮的污染物质如油类污染物等收集并处理的方法,即在地下水流的下游挖一条足够深的沟道,将收集系统布置在沟道内。被动收集法对轻质污染物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它在地下水油污染治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监测天然衰减技术

监测天然衰减技术(Monitoring Natural Attenuation Technology,MNA)开始使用于地下水的污染治理较晚,正式使用是在20世纪90年代。MNA技术是依赖修复场地的自然衰减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和总量得以减少,从而在合理的时间内使特定地点达到修复的目的。MNA技术也被称作内在生物修复技术,通常被用来处理地下水,一般与其他修复方式联合使用。

自然衰减作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方法。其中物理过程有稀释、弥散、对流、挥发、吸附等。化学过程有氧化-还原、沉淀、水解等。生物过程主要为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吸附、挥发、对流、稀释、弥散、沉淀等作用主要是浓度减少,污染物总量并没有减少。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能将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彻底的去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 因此,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是主要的自然衰减作用。

MNA技术处理污染的地下水很少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的扰动性较小,而且有施工简单、易操作、费用低等优点。其缺点是适用范围较小,且修复场地本身要有较高的自然衰减能力。故该技术适用于污染程度较轻、自然衰减能力较强的地区。

1.3原位修复技术

原位修复技术[7]是不破坏土体和地下水自然环境,对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原地修复,并不对污染物质进行搬运或运输的一类效果很好的修复方法。近年来,由于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具有处理费用低,地表处理设施少,污染物暴露率低,环境扰动性小等优点,已经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可渗透反应墙技术、地下水曝气技术、原位电动修复技术、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和原位生物修复技术。

1.3.1可渗透反应墙技术

可渗透反应墙技术(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作为一种原位修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美国环保局(USEPA)的定义[8]“PRB技术是通过在地下安装活性材料墙体,将污染物羽状体加以拦截,使其通过活性反应介质后,经吸附、沉淀、降解等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环境能够接受的另一种形式,使得污染物最终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标准”。传统的PRB反应墙有连续反应墙(CRB)和漏斗-导水门式反应墙(F &G PRB)。近年来,国内外大量学者对PRB技术进行研究,出现了一些新形式的反应墙,如原位氧化还原控制墙(ISRM)、微生物反应墙( SRB PRB )、地质虹吸墙(Geosiphson Cells)等。

连续反应墙(CRB)系统是将装有填料介质的渗透墙安装在受污染的地下水下游流动区域,来修复受污染的地下水。该墙体必须囊括整个羽状体的深度和宽度,因此若污染区域或蓄水层厚度较大,会导致墙体面积也会很大,从而增加工程成本。故污染羽较小的地下水场地适合采用此种反应墙,并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漏斗-导水门式反应墙(F &G PRB)在隔水层中安装隔水漏斗,从而将地下水流导入导水门,将水流聚集后再通过反应介质进行处理,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此种反应墙的优点是反应墙体较小,墙体材料易清除和更换,因此在现场治理中更加常用。根据渗透墙的数目,又将F &G PRB分为单通道系统和多通道系统两种[9]。PRB概念模型见图2。

图2PRB概念模型

PRB反应材料一般是还原能力较强的零价金属,最常用的是Fe0[10](Zero Valent Iron,ZVI),有些研究表明,双金属系统[11]的处理效果更好。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PRB研究的深入,反应介质也越来越多样化,如活性炭、沸石、粘土矿物、铝硅酸盐,磷酸盐,城市堆肥,木屑,离子交换树脂,石灰石,铁的氧化物和微生物材料等。根据研究表明[12],反应介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①吸附解降能力较强,能长时间保持活性;②在水力和矿化作用下保持稳定;③处理污染物过程中没有有毒有害物质产生;④抗腐蚀性较强;⑤为了确保墙体安装后不会影响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反应墙体的渗透系数应是含水层渗透系数的2倍以上;⑥利于施工安装。

1.3.2地下水曝气技术

地下水曝气(Air Sparging,AS)是以土壤气相抽提技术(Soil Vapor Extraction,SVE)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地下水处理技术,也是去除地下水和饱和区土壤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13-15]。德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次使用地下水曝气技术对受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的场地进行修复[16]。现在AS技术在国外已经有了很广泛的应用,然而国内的AS技术还在刚刚起步阶段,现场应用很少,大部分是实验室模拟实验和简单的数值模拟阶段。

AS技术修复原理:将新鲜的空气加压到地下水位以下,这些加压空气就会在污染晕的下方形成一个气流屏障,从而阻止污染晕的向地下水流方向迁移和扩散,注入的加压空气与污染水体接触,来将水体中的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分解,从而扩散到气相中,然后通过气相抽提技术将含污染物的加压空气抽出到地面以上,从而达到修复地下水的目的。虽然AS技术具有简单易操作、修复效率高、治理时间短、对环境干扰性小等优点,但是它仍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局限性:①仅适用于易挥发难移动的污染物(如DNAPL,密度大于1的非水相溶液);②受水文地质条件约束性大,高黏土含量或低渗透率的地区均不适用;③难以治理承压含水层中的污染物。AS概念模型见图3。

图3AS概念模型

AS技术去除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它是一个多相的传质过程,所以决定该技术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目前,学者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曝气所形成的影响半径的大小是影响去除效率的主要因素。曝气影响半径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曝气压力和流量。一般来说,AS技术的影响半径会随着曝气压力和流量的增加而增加;②土壤的非均匀性。均质土壤的AS影响半径都是通过曝气点并垂直于轴而对称的。非均质土壤的AS影响半径会有很多不确定性;③地下水的流动。地下水的流动可能会影响地层中空气的流动,从而影响了空气通道的形状和大小,这样可能会影响AS技术的处理效果;④土壤粒径大小。研究表明,AS技术在土壤粒径范围是2~3 mm时处理效果最有效,并且有机物的去除效率随着土壤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增大。

1.3.3原位电动修复技术

原位电动修复技术(In-Situ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是利用电动效应将污染物从地下水和土壤中去除的方法。该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使用,主要用来处理土壤和地下水中的一些石油烃类污染物。目前,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其他国家开展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17-19]。Bruell等[20]对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氯代烃和石油类(BTEX)进行了研究,效果明显。国内也有一部分学者对原位电动修复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罗启仕等[21]通过小型试验研究比较了电动力学作用下土壤中2,4-二氯酚和苯酚的迁移特征和迁移机理。

原位电动修复技术原理:电动修复过程中,在污染土壤的两端加上低压直流电场,这样金属和带电荷的离子会发生定向迁移,从而使得它们在点击去富集,然后对其进行分离或集中处理。电动修复效应主要包括电迁移、电渗析和电泳。电迁移是指离子或离子复合物在电场作用下向相反的电极方向运动,主要用来去除地下水中的带电离子。电渗析是指通过外加电场作用使得土壤孔隙水发生了定向运动,主要用来去除非极性的有机污染物。电泳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或胶体(包括微生物细胞、腐殖质和细小土壤颗粒等)发生定向的运动,主要用来去除吸附在可移动颗粒上的污染物。

1.3.4原位化学氧化技术

原位化学氧化技术(In-Situ Chemical Oxidation,ISCO)是采用一定的手段将化学氧化剂投放到地下,然后利用氧化还原作用去除饱和区土壤和受污染的地下水中的废物的一种新兴技术,主要是针对土壤及地下水中BTEX进行处理。实践证明生物修复和自然生物降解之前可采用ISCO技术作为预处理方法[22]。目前ISCO技术所采用的氧化剂主要有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臭氧和Fenton试剂等[23]。Zhu等[24]将受石油烃类严重污染的地下水用以ClO2为主的混和气体来进行处理,使得地下水中的有机物大多数得以去除,总体含油量下降幅度达50%~60%。金彪等[25]利用O3氧化处理了淄博市地下水中的受石油污染的水体,地下水中油的平均去除率达到59%。

1.3.5原位生物修复技术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26](In-Situ Bioremediation)是指在基本上不破坏保持原始地下水自然环境对其不进行破坏的条件下,对受污染的地下水不作搬运,而在原地利用地下水中原生微生物或纯化的高效降解菌株降解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根据微生物的来源可分为两类:①对地下水中现有的微生物加以刺激来促进其生长,进而降解有机污染物;②将有特殊新陈代谢功能的微生物投加到地下水中来降解污染物。目前,原微生物修复技术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本身所特有的性质,生物修复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Daniel等[27]在有CO2和SO2-4存在的厌氧条件下,研究了厌氧的生物降解方法对石油烃类的效果,而降解效果竟达到了65%。金赞芳等[28]以棉花为固相有机碳源对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去除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与其他原位修复技术想比较具有运行成本低、环境影响小、处理效果好、运行管理简单方便等优点。然而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也有自身的缺点:①含水层的渗透性较差,易引起堵塞;②投加营养物质的数量过量时,会造成二次污染;③微生物对环境温度和pH值的变化非常敏感,故对处理地下水的水质环境要求较高。

2结语

由于地下水污染过程较为缓慢、不易被人类所发现并且难以治理,所以地下水污染修复相较于地表水来说更具有危害性、隐蔽性和复杂性。随着对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的不断加深以及各项修复技术的日臻完善,我们已经将成功的各种修复技术应用于地下水污染整治领域。针对污染物的不同和地质条件的差异,我们应在野外修复过程中采用适当的修复技术。由于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相较于异位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地表处理设施少、污染物的暴露少、对环扰动小等特点,其已经成为了一种应用广泛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近几年来,地下水的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污染物的复杂性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单一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治理的需求,在现场修复过程中将不同的地下水修复技术以及其它方面的先进技术结合使用,已成为一个主要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韩宁,魏连启,刘久荣,等.地下水中常见有机污染物的原位治理技术现状[J].城市地质,2009,4(1):83-93.

[2]张胜,张云,张翠云,等.河北平原地下水NO3-污染的原位微生态修复[J].地质通报,2006,25(5):73-79.

[3]张云,张胜,刘长礼,等.强化有机碳源驱动地下水中的NO3-污染净化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30(9):11-16.

[4]C D Johnston,J L Rayner,D Briegel.Effectiveness of in situ air sparging for removing NAPL gasoline from a sandy aquifer near Perth.Western Australia[J].Contaminant Hydrology,2002,59:87-111.

[5]Nick M Fischer,Tom Reed.BTEX/TPH remediation using an oxygen release compound.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Annual in-situ and on-site Bioremediation Conference[C].Columbus.OH:Battelle Press,2001.

[6]陈秀成,曹瑞钰.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4):23-27.

[7]冉德发,王建增.石油类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技术方法论述[J].探矿工程,2005,增刊(6):206-208.

[8]Beitinger E.Permeable treatment walls-design,construction and cost.NATO/CCMS pilot study 1998.Special Session,Treatment Walls and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s,U.S.EPA.Report NO:542-R98-003,1998,(229):6-16.

[9]崔亚伟,刘云根.污染地下水原位处理PRB技术研究进展[J].地下水,2009,31(6):100-103,139.

[10]刘菲,黄园英,何小娟.与铁相关的几种渗透反应格栅材料性能的比较[J].地学前缘,2005,12(特刊):170-175.

[11]Cundy AB,Hopkinson L,Whitby RL.Use of iron-based technologies in contaminated land and groundwater remediation:a review[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8,400(1/2/3):42-51.

[12]王润沛,陈龙雨,杨先伟等.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PRB技术[J].科技信息,2010,21:407-408.

[13]Jang W Y,Aral M M.Multiphase flow fields in in-situ air sparging and its effect on remediation[J].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2009,76(1):99-119.

[14]郑艳梅,王战强,黄国强,等.地下水曝气法处理土壤及地下水中甲基叔丁基醚(MTBE)[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6):1200-1202.

[15]秦传玉,赵勇胜,郑苇,等.空气扰动技术对地下水中氯苯污染晕的控制及去除效果[J].吉林大学学报,2010,40(1):164-168.

[16]USEPA.A Citizen,s Guide to Air Sparging[R].Washington,DC:Office of Solid Waste and Emergency Response,1992.

[17]Maini G,Sharman A K,Sunderland G,et al.An integrated method incorporating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and electrokinetics to enhance of copper from contaminated soil[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43(6):1081-1087.

[18]Mattson E D,Bowmanl R S,Lindgen E R.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 using surfactant-coated ceramic casing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00,126(6):534-540.

[19]Virkutyte J,Sillanpaa M,Latostenmaa P.Electrokinetic soil remedia tion-critical overview[J].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999,3:12-14.

[20]Bruell C J,Segall B A,Walsh M T.Eletroosmotic removal of gasoline hydrocarbons and TCE from clay[J].J Environ Eng,1992,118(1):68-83.

[21]罗启仕,王慧,张锡辉,等.土壤中2,4―二氯酚在非均匀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J].环境科学学报,2004,24(6):1104-1109.

[22]Amarante,David.Applying in situ chemical oxidation several oxidizers provide an effective first step in groundwater and soil remediation[J].Pollution Engineering,2000,32(2):40-42.

[23]纪录,张晖.原位化学氧化法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4(6):37-42.

[24]Zhu Kun,Chen Hui,Li Guanghe,et al.In-situ remediation of petroleum compounds in groundwater aquifer with chlorine dioxide[J].Water Research,1998,32(5):1471-1480.

[25]金彪,余琦,李广贺.臭氧氧化含油地下水实验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0,19(4):187-190.

[26]金朝晖,曹骥,戴树桂.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技术[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15(1):10-12.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范文2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维修;电子诊断技术

1新能源汽车维修与电子诊断技术概述

1.1新能源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包括两种,即纯电动以及混合动力的汽车。其中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依靠电力驱动,没有传统汽车的内燃机,因此其维修与传统汽车维修的区别主要就体现在针对电动机和内燃机的维修上。也就是说这类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关键在于电池与电路。再加上新能源汽车嵌入了大量智能模块,因此各种电路相关维修技术是其维修中应用最多的基础技术。而混合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既有内燃机驱动,又有电动控制,其结构和控制比传统内燃机与纯电动车都更复杂,需要同时应用传统维修技术与电控维修技术,维修难度更大。1.2电子诊断技术。电子诊断技术指利用现代电子设备及其技术对汽车进行检测与维修的先进技术,其主要是针对包含电池及大量电路的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诊断维修技术相比,电子诊断技术能够在不拆车的情况下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出机器故障,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规避了人为检测的失误与错误,有效保障了检测诊断质量。另外,当前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大量检修人员对相关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经验。让维修人员学习和应用电子诊断技术,有利于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新能源汽车构造,积累维修经验。

2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

2.1诊断检测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故障是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动力电池在正常运行下处于高压状态,因此在长期运转后较易出现故障。除此之外,动力电池还可能因为人为操作不当、人为破坏等原因而产生故障,导致汽车难以正常发动和行驶。通常来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故障主要包括电池损耗故障、管理系统故障、点火线圈高温故障、电子元器件损害故障四大类,可以直接应用排除法进行故障排除。不过电动汽车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如果直接通过拆车的方式进行故障检测,那么过程通常极为复杂,而且耗时较长。利用电子诊断技术能够直接对动力电池运行运行状态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检测,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故障动力电池故障类型及故障原因,为维修人员维修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依据。在实际诊断检测时,维修人员只需要直接将电子诊断设备接入新能源汽车检测口,便能快速获取具体故障情况,在短时间内找出故障原因。例如在诊断动力电池故障过程中,维修人员可以直接对行车电脑进行检修,并能根据电脑显示的信息判断故障及原因。2.2诊断检测电动机。电动机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可以说是汽车的心脏,同时也是较易出现故障的部件。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中最复杂的部分,其不但与复杂的电路相连,其本身也极为精密,因此导致其故障的原因往往非常多,维修人员如果采取肉眼检测、拆车检测等方式进行故障诊断,那么往往效率十分低下,而且难以准确判断故障及其原因。电子诊断技术的合理应用则能实现对电动机的实施检测,一旦发现问题便能发出警报,为故障修复提供详实数据。在行车电脑无法直接检测出故障的情况下,维修人员可以使用其它电子设备进行辅助诊断与维修,包括能够扩大物体振幅以快速找到故障位置的快速听诊器,能找到声音来源和判断音频的高感听音器,分析信号并找到电动机故障位置的频谱分析仪等。新能源汽车电动机的常见故障往往是因为电机过载或者电压过低而导致的,轻则导致汽车动力不足,重则使得汽车无法启动,需要维修人员使用电子诊断技术分析故障并进行修复。另外电气系统故障也是新能源汽车电动机故障的一大类型,如永磁电机转子绕组失磁,会严重影响电机正常运转。2.3诊断检测电路。和传统汽车不同,新能源汽车包含大量复杂电路,使得对电路的诊断检测极为复杂,难度很大。而且随着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汽车电路中会增加更多智能模块进一步增加电路的繁琐性与复杂性。由于新能源汽车耗电较为严重,不仅仅是电路会耗费电量,各种电子设备对电能也有较大需求,因此汽车电路系统负荷空间通常都会受到限制,与电子设备实现协调,以有限的电能同时满足电路与设备。如此一来,汽车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很容易因为电路负荷过大而受到损坏,出现故障。而且部分新能源汽车还存在改装现象,增加的电子设备进一步加大了电路负担,更容易引发故障。电路的复杂性使得其检修难度更大,维修人员在不借助电子诊断技术的情况下,往往很难直接找出问题并进行修复,需要借助电子设备找出电路故障。2.4电子诊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维修人员应用电子诊断技术来维修新能源汽车时,首先应当对新能源汽车自身特性、动力、结构特点等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性地升级电子诊断设备,确保设备能够有效诊断出故障及原因。与此同时,维修人员需要对设备软件进行升级,尽量运用最新软件支持诊断工作开展。另外电子诊断技术虽然降低了故障诊断维修难度,但是维修人员依旧需要勤加练习,务必要熟练掌握电子诊断设备及其技术的应用方法。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范文3

关键词维修电工技师;教学管理;理论研修;技能研修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4)29-0045-03

技师作为技术工人中的精英,在生产、服务和管理岗位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企业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应用,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等都需要大量的技师。技师学院能批量培养技师,必须确保技师培养的质量,这里以维修电工技师研修为例,介绍在研修教学管理、理论研修、技能研修中应该注意的几个环节。

一、技师研修教学管理

我国的职业技术资格有五个等级,分别是一级高级技师、二级技师、三级高级工、四级中级工、五级初级工,目前技工院校培养的最高层次是二级技师。初中毕业生进入技工院校,经过2.5年学习考取中级工技能等级,再经过2.5年学习考取高级工技能等级,最后经过1年的研修考取技师技能等级,技师研修阶段是技工院校教学及管理要求最高的时期。

合理控制技师研修学生人数。为了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建立适当的淘汰机制。学生在升入高级工/技师段前进行分流,只有同时达到以下三个条件才能升入高级工/技师段学习:总学分达到规定学分;相应中级/高级技能鉴定等级考试一次性通过;操行考核符合有关规定,且无重大违纪处分(记过以上)。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中级工的班额数宜在45名以内,高级工的班额数在35名以内,技师研修学生数控制在20名之内,一名教师指导3~8名学生研修,三名教师承担一个技师班级的研修任务。

选择技能优秀教师承担指导任务。技师研修时往往会涉及技术难点,有些技术难点可能指导教师自己也无法解决,所以要选择年富力强、善于钻研、擅长动手制作的技能优秀教师承担技师研修指导任务;并且最好有2~3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如PLC控制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学校要制订奖励制度,对技术有突破、能申请专利的项目进行适当奖励。

确保技师研修场地和设备。为了确保技师研修与其他班级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教学安排时要有专门的实训室,实训室的位置与指导教师的办公室要近些,以利于指导教师随时就近指导;实训室要晚上开放,让学生能利用夜自修时间制作产品。技师研修室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制作作品用的元器件最好能让学生自行采购,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加强技师研修过程管理。要多开设几个研修作品制作课题,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成立技师研修教学考核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任组长,协调研修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过程化的教学管理,将设计、制作、说明书撰写、答辩准备等设置为监控点,及时检查进度及工作质量,及时清退不遵守纪律、研修不深入的学生。

二、技师理论研修

维修电工是浙江省统一考评的技师工种,理论试卷题型有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等,理论知识涵盖质量管理、电工基础、电子技术、传感检测、变频技术、PLC技术、电力电子、数控维修、液压传动、晶闸管调速、职业道德等[1]。在研修期间每周开设1~2节理论辅导课,理论研修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是澄清模糊不清的概念。电类课程比较难学,电流、电压看不见,摸不着,原理分析要靠想象推理;高一学电工基础,高二开始学更难的电子技术,许多概念学生是一知半解的,要借理论复习,澄清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如触发电路中的同步问题,可以让学生做如图1所示实验,半波脉动波形中第一个触发脉冲对可控硅导通起作用,后面的触发脉冲对可控硅无影响。用示波器观察图1中的1、2、3、4点波形,当RP电位器阻值确定后,要求每个脉动波形的第一个触发脉冲出现的时刻应相同,所以用梯形波电源:当梯形电压过零点时,电容C两端电压也为零,因此电容C充放电的起点就是电源电压的过零点,这样保证每次脉动波形在相同时刻被触发导通(相同的触发角α),实现可控硅与触发脉冲之间的同步。为理解透彻,可在稳压管边上并联一只容量较大的电解电容器,此时学生会发现灯不能被调光,原因是在交流电过零时,电容器的放电电流维持了可控硅的导通,可控硅不能截止。此时还可让学生再观察1~4点的波形,梯形电压波变成较平滑的直流电,锯齿波以其固有的周期重复着,交流电过零的同步点消失,更能让学生加深对同步的理解[2]。

二是补充原有不足的知识点。近几年技工院校的实训设备增添了许多,技师研修的学生前几年可能没有做过,在技师研修过程中可进行补做或演示给学生看。如测取他励直流电动机电枢串电阻、改变电枢电压调速特性的实训,如图2所示。MG是他励直流发电机,是他励直流电动机M的机械负载,与直流电动机M硬轴连接,减少R2电阻的阻值就增大MG直流发电机的负载,从而增大直流电机M的负载。保持电枢电源电压220V不变,增大R1电阻的阻值,就是直流电动机改变电枢电阻调速,机械特性曲线变软;将R1调整到零,减少电枢电源电压,就是直流电动机改变电枢电压调速,机械特性曲线比较硬,学生由此掌握了直流电动机的调速特性、电机调速的静差率、电机的调速范围、直流电动机的调速原理等知识点[3]。

三、技师技能研修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要求能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复杂的工作,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关键操作和工艺难题,在技术攻关、工艺革新和技术改革方面有创新,能组织指导他人进行工作和培训高级操作人员[4]。因此,浙江省维修电工技能考核项目有培训教学、PLC控制系统组建与维修、直流调速系统、复杂控制系统故障排除等;除了技能考核外还要进行复合技能考核——毕业作品制作及答辩。

技能考核研修。因为技师要承担对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指导,要准备毕业作品的答辩,所以必须进行培训教学能力研修。三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一起进行教学设计、制作PPT、相互进行试讲,每两周进行教学能力测试,要求培训指导能反映技师等级水平、内容准确、组织合理、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为答辩能力提升打下扎实基础。拓展学生技能的宽度和高度,学生掌握多种型号的可编程控制器——三菱、西门子、欧姆龙、台达等,会用多种系列的单片机——Atmel、STC、PIC等。提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根据给定的任务、数据和功能要求,学生应用触摸屏、PLC、变频器等现代化控制器件实现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及联调。提升电气工艺与测绘能力,根据电气设备实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测量技能,通过电气勘测、测量,用电气制图软件绘出相应电气图,依据绘出的电路图正确简述电路的工作原理,或针对给定的待修系统设备,编制该设备的大修工艺和计划。掌握电气系统检修技能。能检修大型继电/接触器系统、直流调速系统、数控系统、PLC控制系统,正确运用工具、仪器、仪表进行分析,查找故障的原因及故障点,并使其恢复原定功能。

毕业作品设计制作及答辩。技师作品一般来自企业一线技术难题,重在制作过程;指导教师在选择作品课题时要注意难度恰当,能代表技师技能等级水平;制作工程量合适,整个设计、选材料、制作、答辩过程能在一个学期完成。1~3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一位教师指导2~3组学生。通过设计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和专业课(PLC技术、传感技术、单片机技术)知识得到充分的运用;通过产品制作促使学生仪器、仪表、工量具的使用能力得到提升;通过联调、联试,使学生解决故障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设计和制作说明书的撰写,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毕业答辩专家一般由行业/企业专家、兄弟学校教师、本校资深教师组成,先让学生介绍设计、制作、调试的过程,然后学生回答专家提问,专家根据学生作品的先进性、工作量、作品工艺等,综合给予一个考评分数。

参考文献: 

[1]丁宏亮.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维修电工(技师、高级技师)[M].上海: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14. 

[2]王键.维修电工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306-307. 

[3]徐政.电机与变压器[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158-159.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范文4

电子维修是一项专门技术,整个维修工作必须建立在科学操作的基础上。它的维修过程包括:观察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判断故障部位,合理检测故障点,查找故障元件,对故障元件修理或更换,然后进行必要的调整,使整机恢复良好的性能。整个维修过程不仅需要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可以说,在电子维修过程中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所以,该课教学应注意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技能两方面都得到提高,特别是操作课更应成为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上好电子维修操作课呢?

1.要注意操作的目的性

提倡实践操作,并不是肓目的实践。我们提倡的是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实践,也就是有明确目标的技能训练。一个训练有素的电子维修人员,从打开机器盖开始,到使用万用表测试,摘除故障元件等,每一个操作都应做到准确无误,灵活而敏捷,手到病除。应力求避免在操作过程中毛手毛脚,动作笨拙,甚至因操作不当而使元器件损坏。怎样使操作技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熟练程度呢?这就需要训练,需要有目的、严格的训练。尤其是对于一些实用性很强,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操作,要按照规范化的操作程序,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反复多次进行训练,力求准确、熟练,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

2.要注意操作的重要性

各种能力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教师企图通过一两次的训练就达到训练要求,这显然过于简单化了。尤其是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接受能力有限,如果急于求成,就会影响教学质量。比如焊接技术的掌握,在学生眼里看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其实在电子维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焊点不牢固,就会造成电路接触不良,引起新的故障;如果焊点出现毛刺,很可能造成电路短路或引起高压放电现象,扩大故障范围;如果焊接时间过长,就会烧坏晶体管、集成电路或损坏印刷电路板。所以,焊接技术的训练也就成了衡量电子维修技术高低的关键。为此,可先让学生在废旧的收音机电路板或电子产品上反复指导和示范。

3.要注意操作的层次性

训练要有层次性,要注意避免两个“极端”:只在低层次徘徊,永远也得不到提高;训练的起点定得太高,很难达到要求。训练应该是螺旋式的上升,循序渐进。领悟是技能训练中的重要层次,是通过观察或学习体会技术要领,为操作活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在领悟的基础上让学生接触,通过接触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对电路中的每一个元件,对它们的外形、安装位置等都有清楚的了解。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模仿操作,按照正确的程序和规范化动作进行单项的基本功训练,也可以是将复杂技能分解后的部分训练内容。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安装、调试、检测、仪器使用等各项实际本领。待掌握以上技术后,再让学生进行维修训练的尝试。由教师在一定范围内预埋故障,让学生按照学习过的检测程序,分析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找到故障点。最后让学生独自进行维修操作。这样,学生的技能训练也就进入了较高层次,使学生在没有犹豫,充满信心,动作协调,判断准确的情况下技能得到不断提高。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范文5

关键词:技工学校 汽车修理 维修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维修与汽车运用技术人员成为目前最为紧缺的技能型人才,被教育部等六部委列为技能紧缺人才。形势的发展对汽车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优化汽车专业课教学就成为培养适应汽车行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汽车产业现代化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要求

随着当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90年代以来,以电子装置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汽车已发展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于一体的高科技载体。诸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自动变速器、ABS(制动防抱死系统),SRS(安全气囊),AC(空调)、电控悬架以及驾驶员交通信息系统等“机电一体化’,的汽车总体构建中,电子装置的比例越来越大,汽车由以机械装置为主向机电结合的科技型产品转变。这就决定了汽车维修人员在掌握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尽快掌握现代电子维修技术。

1.现代化汽车产业对汽车维修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随着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修理人员以机械装置为主的汽车维修方式已经不适应维修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现代汽车的要求。据劳动部门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中指出,对维修类职工的技能要求在加工、安装、操作、维修、检测等五类职工中是最高的;而在维修类中又以对汽车维修类人员的技能要求为最高。这是因为要从事对现代汽车的维修,除了掌握机械类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懂得信息传感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使用新设备的操作技能所以说,当代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要求是尽快使自己成为知识型的技能型人才。

2.汽车维修手段的现代化

尽管我国当前汽车维修业的技术水平依然滞后于新款车型的技术开发,也总将随着汽车现代化的日新月异而快步迈进高科技领域。面对着众多的现代化汽车,我们对汽车的维修观念也必须随之而更新,要从凭经验、感观为主的传统维修方式转变为“检查靠资料,拆装靠设备,检测靠仪器”的现代汽车维修方式。以对汽车的检测为例,在轿车中,大多数都装备了电控单元,它除了控制汽车的运行状态外,还具有判断、记录汽车故障的功能,诊断设备通过接口与汽车电控单元相连,读取故障代码,向汽车维修人员提供故障的症结所在。近来,汽车远程诊断技术的推开又势必推动我国的汽车维修技术、维修方式迈上又一个新的台阶。

3.汽车维修方式的科学化

当代的汽车维修方式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具有着两大特点:

(1)从在汽车出现了故障后再去修理,向“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方向转变。也就是说,当汽车运行一定路程或时间后,就要进行强制维护,视检测情况做适度维修,从而确保了汽车的良好运行状态,降低了故障率。可以说,这种汽车维修理念上的更新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难以估计的。

(2)以汽车维修从“修旧式”向“换件式”转变。以往的汽车修理主要是对受损部件的修复,但任何维修后的部件在性能上是要打折扣的,如果采用“换件式”的维修方式,用新部件换下受损部件,从而既保证了汽车维修的质量,又缩短了维修的时间。这就意味着提高了汽车的营运效益。这种汽车维修方式的转变,势必大大提高了对汽车修理工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而电脑调漆技术的应用则使原来的汽车维修漆工失去了用武之地,从而要求对汽车维修的工种结构加以调整,实现工种结构上的升级和优化。

二、现代汽车产业对技工学校汽修专业的要求

现代汽车的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汽车维修人员只有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知识,熟悉现代汽车的结构、传感技术、计算机应用、液压控制和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对现代汽车的故障进行检测和维修。那么,怎样才能使当前技工学校汽修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现代汽车维修业的要求呢?

1.制定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优化课程设置

现代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的应是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因此,应以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计划,建立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围绕专业方向为前提,专业课程要进一步充实调整电子控制技术原理、计算机应用原理、汽车电器设备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汽车诊断仪器设备的应用等内容。汽车构造原理应以能代表时代特征的轿车为典型,并及时更新补充新知识,把汽车最新技术结构、原理和发展趋势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注重学习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的培养,适应汽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时间比例合理安排,并真正落到实处,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加强钳工和电工基础操作技能的训练,这是维修人员必备的技能。

2.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以体现技能为主,必须积极推进教学思想的更新,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结合汽车维修业的特点,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构建“理实‘一体”课堂,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表面式”教学方式,使学员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养成。同时,要注重加强学员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很快适应市场需求,抓住机遇,主动创业。

3.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实习和实训设施的建设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范文6

关键词:变电检修;流程优化;常见故障;变电检修技术;电力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7-004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7.023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基础组成,其系统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迅速,无论是电力系统规模还是电网功能,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变相提高了电故障的发生概率和风险影响。因此,从变电常见故障及相关检修技术入手,规范优化变电检修流程,提高检修效率和变电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优化变电检修流程的实际意义分析

1.1 提高变电检修效率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对于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带动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变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基础组成,随着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张,变电设备数量增长迅速,但由于变电检修人员数量相对固定,相应提高了变电检修的实际工作量。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是当前变电维修工作的主体内容,针对目前变电设备数量增长、系统复杂性提高等问题,优化变电检修流程,可实现现有检修人员资源和检修技术资源的科学配置,提高变电检修效率,降低设备检修成本,从而为变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良好的检修

保障。

1.2 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电力能源的应用愈发广泛,人们对于电网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电力系统停电故障而言,多数是由于变电系统故障导致的,具体原因包括配电线路掉闸、变电故障检修等。优化变电检修流程,可进一步提高变电管理力度,及时发现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科学制定故障排除方案,以控制变电故障影响最小化,从而达到提高电力供电可靠性的目的。

2 变电系统常见故障及检修技术分析

2.1 变电系统常见故障分析

2.1.1 变压器故障分析。变压器是一种借助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改变交流电压目的的电力设备。变压器作为变电系统的主要设备,承载着重要的变电职能,如变电器发生故障,将直接影响供电系统整体的运行可靠性。常见的变压器故障包括:(1)变压器异常响动。如变压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响动,就表示变压器存在故障,此时检修人员应重点查看设备引线及三相负载平衡;(2)变压器负荷超载故障。此类故障主要是由于变压器承受负荷突然增大导致的;(3)变压器开关故障。此类故障主要是由于开关接触不良导致的,具体原因包括地放电、开关触头烧坏等;(4)变压器引线故障。引线故障主要是由于接线柱与引线连接松动导致的。

2.1.2 隔离开关故障分析。在变电系统线路中,隔离开关主要用于隔离,借助其无灭弧能力,在没有负荷电流的条件下,也可以产生合电路和分电路。就电气检修而言,隔离开关故障主要是指在流回路超负荷导致的过热故障。此类故障多发生于线桩及接头位置,这是由于上述部位的载流接触面积相对较小,热量得不到及时散出导致的。

2.1.3 互感器故障分析。互感器也是变电系统的重要设备,可依照预设比例,将高电压的大电流转换为低电压的小电流,从而满足电力系统的实际供电需求,同时小电流在供电安全方面更具有优势。在变电系统中,互感器还起到隔离高电压系统的作用,为相关操作人员和设备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互感器设备受潮问题及局部放电损坏问题较为常见,前者主要是由于设备密封性差导致的,后者主要是由于设备U型卡过紧,致使绝缘保护变形导致的。

2.2 变电检修技术概述

2.2.1 设备状态监测分析。变电系统检修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受变电系统复杂性影响,检修工作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变电检修具体包括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电机局部可燃气体检测和电机放电检测等项目。由于不同的电力设备自身结构、工作原理等具有较大差异,其电力设备监测技术具体特征差异明显。通常情况下,电气设备状态检测需依靠相应的传感器实现,由传感器采集设备检测信号,并通过电缆传输至相应的检测仪器完成设备的检测工作。近几年,变电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迅速,借助相应的自动化设备,可对电力设备实施更加准确、高效的设备状态监测。

2.2.2 设备故障诊断分析。设备故障诊断需借助现代化设备和先进的检测技术完成,以提高检测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故障问题,并制定科学的检修方案,为变电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安全保障。目前使用的检测技术主要包含振动、射线以及噪音检测三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检测人员需综合对比标准参数和实际检测值,以判断设备故障状态。

3 变电检修流程优化措施分析

目前,状态检修是变电检修的主要工作形式,与传统的周期性检修相比,状态检修应用现代集约技术,以设备实际状态作为依据进行检修,可在保障电力系统基本效益和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对设备运行做出科学的评价,从而为设备安全运行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随着电力系统不断发展,变电检修工作愈发复杂,其流程优化可从以下四点入手:

3.1 完善变电检修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各项变电检修工作有效落实的基础保障。随着变电系统不断发展,其设备数量不断增多、系统结构愈发复杂,对于变电检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单位应从设备检修实际需求出发,综合变电检修工作特点,对传统的变电检修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变电检修人员检修工作有理可依、有章可循,规范检修人员工作行为,提高变电检修工作效率和质量。

3.2 基于网络计划技术进行优化

网络计划技术具体是指针对工程项目实施系统、有效计划和控制的技术。网络图是网络计划技术的实施基础,借助网络图可直观地反映出工程各个工序间的关系和进度计划,进而借助不同工序间的时间参数完成科学的工作计划。检修管理人员可在关键性路线基础上,把握全局工作,并通过科学的网络分析,制定相应的日程计划,以达到方案优化的目的。在实际执行阶段,管理者应在信息反馈基础上,对各项工作的实施进度进行控制和监督,同时管理者可通过针对网络图中的串联工作改为交叉工作或并行工作的形式,优化变电检修资源配置,以达到提高检修效率、节约检修时间的目的。就变电检修网络图而言,每一个结构中的关键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时差,在工作持续时间以及开工时间方面具有一定的弹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非关键工作的调整,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以提高关键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3 业务流程再造优化分析

业务流程再造具体是指在原有流程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再造措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流程普遍具有规律性,通过相对固定的形式和次序制定,实现相应的结构。就任意活动而言,都存在输入和输出,输入值经过相应的流程后转变为输出值。从流程再造的角度对输出、输入进行分析,可明确输入与流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消除无关联的步骤,即不必要的步骤,可有效降低流程成本、提高业务绩效。

应用信息技术是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就变电检修而言,从检修工作实际项目入手,结合当前电力企业的信息传递特点,对变电检修流程进行再造优化,取缔重复的审核环节,可进一步提高变电检修的工作效率。此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的共享率和有效利用率,为变电检修提供更加真实、准确、有效的故障信息,在降低检修难度的基础上提高检修安全性。

3.4 创新变电检修理念

变电检修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作,并且随着变电系统不断发展,其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不断提高,对变电检修流程进行优化的同时,创新相关人员的变电检修理念,才能真正发挥现代变电检修工作的实际效用,避免严重故障的发生,降低变电故障对于电力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其保持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变电系统故障较为复杂,检修人员需加强设备状态监测和设备故障诊断,提高变电运行管理力度,并通过科学的流程优化,提高检修效率和工作质量,以促进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章平,陈立功.变电检修技术与变电检修流程优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2).

[2] 余海东.变电检修流程优化探讨[J].今日科苑,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