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管理起源范例6篇

艺术管理起源

艺术管理起源范文1

一、管理与文化艺术管理

管理是在追求理想目的、最佳效果的意欲支配下对所控制的事物进行规划、设计运作的过程。管理是对被管的事物通过一系列的人为干预进行操控,这种操控如能科学、合理地配置要素就会实现管理者预设的目标,取得最佳效果,相反则会背离管理者预设的目标导致效能低下,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从这一意义上说,管理是生产中的要素,是生产力的构成部分。

文化艺术管理是对文化艺术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操控,实施人为影响的过程,为了达到预设的理想目标、最佳的文化艺术效果,人们会运用智慧和所掌握的科学理论对文化艺术活动设定目标、策划、组织实施。文化艺术管理最终的成果是精神产品或演出活动,这些产品有公益性和营利性之分。营利性产品以利润的多少作为判断的依据。营利性文化艺术产品若想获得最大利润,产品生产者(文化艺术产品的创作者)、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者、生产的物质条件(设备、设施、场地、道具等)都会影响其效益的产生。在某些文化艺术品的生产过程中,创造者或管理活动的作用往往会超过物质性条件的作用,如:有先进的传媒技术和设备、设施、场地,以及充足的资金、强大的创作队伍,但没有好的创意就不会产生好的艺术产品;再如:有好的创意、设备等条件,没有专业和科学的策划、营销产业链的管理,依然难以产生好的效果。因此文化艺术管理及科学性是获取文化艺术产品效益最大化、最佳化不可缺少的方面。营利性的文化产业是将文化艺术的资源借助资本力量,运用高科技手段、现代信息手段,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转化为经济形态获取最大利润,其中文化艺术管理扮演着重要角色。

营利性的文化艺术产品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它有别于物质性的商品,因此对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销售、管理与物质性的商品生产、销售、管理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在于营利目的相同,经营模式相似,都以最终的利润作为衡量的标准;不同点在于最终产品不同,生产者不同、管理方式不同。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管理的特殊性在于,产品的生产要靠管理者对文化资源开发、转化、包装、策划、挖掘、对消费群体的培养等方式进行。它有别于有物质物化商品生产的原料一加工一产品一销售的过程。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的管理要走特殊的路径:策划一组织一管理一产品一销售,其中涉及创意、投资者、文化艺术家、演员等方面的沟通,涉及经纪公司的运营、旅游资源的开发再造等;要遵守相关法规、伦理、道德;要有人的包装、设备、设施的筹备、现代传媒技术的运用;要有国际化的占位、眼光和对消费群体的了解、培育。对文化艺术产业的管理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文化艺术各领域不同还有细微的差别。

二、文化艺术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一)文化产业及特性

1947年法兰克福学派最先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他们的原意是否定文化产业的积极作用。认为通过科技、机械化、自动化方式生产出的文化产品,虽然打着文化的旗号,但由于其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而缺乏文化本应有的批判和否定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这一定义只包括可以由工业化生产的文化产品而不包括演出和造型艺术的形象产品。2003年文化部把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杜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杜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杜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包括生产销售数字化的产品,如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包括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如戏剧、舞蹈、体育、娱乐等,还包括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饰、装潢、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行业。”概言之,就是2004年国家统计局的概念界定:为杜会公共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要经由产业化过程发展,这种过程要有资本的推动,投入到营利性的文化产业中的资本所追求的利润目标与工业资本是一样的,但生产流程和最终产品却是不同的。工业产品是物质性的,文化艺术产品是精神性的;消费不同,物质性的产品消费有通行性,如食品、衣物等,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文化产品的消费受制于消费者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格调、艺术修养等。工业产品生产经过加工流水线;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要经过编排、演出、创作、出版、发行、旅游产业的经营等等。虽然工业产品生产和文化艺术产品生产都运用高科技手段,但运用的方式、生产的效果却不同。《阿凡达》运用的是三维科技手段、汽车生产运用的是自动化流水线工艺。因此工业生产的管理与文化产品的生产的管理完全不同,因为生产者、生产思念过程、产品不同。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中管理的作用异常重要,没有一流的策划不能有《泰坦尼克号》的名片、高票房的演唱会、经典的作品、成功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等等。因此对文化产业进行科学管理才能真正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发展的愿望与目标已经明确了,但如果不能找准推动发展的管理方式,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其愿望目标就是虚设的。

(二)要重视文化艺术管理的要素

只有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文化产业特点,善于管理才能孕育出《阿凡达》《泰坦尼克号》《喜洋洋与灰太狼》《快乐大本营》《女子十二乐坊》、迈克尔杰克逊等的精品。文化产品与工业产品不相同,它不是以数量取胜,工业产品可以薄利多销,文化产品的质劣将无处销售。文化产品以独有性、精优性取胜。《泰坦尼克号》的票房收入相当于十部二十部甚至更多的电视剧。根据文化产业本身的特殊性来组织生产和营销正是文化艺术管理者的天职。文化艺术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表现在:“艺术管理者是艺术产业化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是实现良好经济和杜会效益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艺术产品不仅具有商品的属性,还具有艺术(审美)特性,而且艺术(审美)特性是居于首要地位,艺术管理者必须懂得艺术的基本规律,要考虑到艺术的本质特征,符合大众对艺术的要求,帮助大众提高欣赏艺术的能力”。文化艺术管理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生产力,是文化产业发展中扩大规模、提高层次、创造精品的推力,是创造经济效益的生产要素。韩国的文化艺术管理,策划出的一出出韩剧、音乐组合;好莱坞的大手笔推出了一部部经典叫座的影片。没有文化艺术管理者的策划、创意、恰当的运营、演职人员的选拔及全球的营销策略的定位,是不会把文化艺术各要素联结起来,进行成功的市场化运作,进而取得上乘的效果和惊人的经济收益的。是文化艺术管理者,即制片人、经纪公司、文化企业的CEO的智慧、创意、才能的展示才把文化艺术要素合理地配置、运转,才把艺术家和市场、大众联系起来,才能挖掘艺术家的才能。只有文化艺术管理者的高品位才能推出高水准的审美产品,从这一意义上说无论文化产业的哪个门类、哪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对文化艺术的管理,要想取得文化产业发展的预期效果必须重视文化艺术管理的要素。重视文化艺术管理的科学1性“在众多的文化艺术人才的构成中,懂艺术、会创意、善经营的优秀的艺术管理人才是居于第一要素的关键角色,对当下文化艺术的发展起着主导和引领的作用”。只有文化艺术管理方面合格的人才有能力协调好管理、经济、文化三者的关系。只有专业管理人才能够“追求卓越性和艺术真诚,追求亲和力和受众开发,追求公共责任心与经费的有效使

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管理要素运用的现状

(一)管理者任用的现状

目前我国把文化产业发展提到了战略高度,创造了许多政策、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有利条件,营造了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氛围,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航向明确了,而如何驶向预定的地点,需要舵手和航线,舵手是文化艺术管理者,航线由舵手指明。要由大牌的文化艺术策划人、经纪人、管理者从不同角度操刀才能产出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忽视了。目前文化产业中的管理者来源有:第一,文化艺术体制正在转轨过程中,构成文化产业大的院团管理者来自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单位原来的领导人;第二,专统的艺术管理人才一般直接来源于艺术创作者,既有属于‘艺而优则仕’的领导型管理者,也有属于很难在专业上发展下去转而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服务型管理者;另外一个来源就是被动地从艺术之外的部门或行业转过来的交叉跨界型的管理者”;第三,一些私营个体的管理者,他们既不是文化艺术人,也非专业管理人才,而是家族成员。这种管理者任用的状况很不规范。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管理者任用不规范的原因

造成管理者任用不规范的原因:第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规模小、市场不成熟,人们在观念上往往无视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另外文化产业发展还处在粗放型阶段,没有集约化的国际水准,在低端运行不能凸显对文化艺术管理的刚性需求;第二,文化体制转轨过程中传统的惯性作用没有消解,虽然许多省份已经把一部分原有的文化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但这些新诞生的企业却不能像工衣业的大型企业一样在职业经理人的市场上去找会管理的高端人才,又因为这些企业要消化文化事业单位转轨的人员,让原来的领导者有岗可转。这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市场化操作,但在管理人才的运用上却不是走市场化道路;第三,一些文化艺术家自己创办的个体文化企业难以摆脱中国民营企业的弊端,观念上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上阵还是父子兵”的家族观念,不愿在市场上聘用职业经理人,也害怕职业经理人掌握他们的私密、对他们不忠诚,也难舍经济利益给职业经理人。

(三)管理者任用不规范造成的后果

管理者任用的不规范,严重阻滞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其表现为:第一,没有专业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进行专业、科学的管理就不会进行战略性的规划和运筹。虽然文化体制改革了、政策优惠了,但是文化产业真正发展起来很难;第二,目前文化艺术管理者除少部分能适应市场的规则有所成就外,很难推动所管旗下的文化产业,因为按传统的方式任用的管理人员和改制转轨过渡来的领导人,往往带有传统的观念和惯性作法,难有突破性的创新,而文化产业对创新则有特殊的要求,虽然文化体制改革了,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却是举步维艰。文化产业中人事制度没有大的突破,就不会通过管理要素激活文化产业中的各要素,打造出国际一流的精品;第三,没有顶尖级管理大师的推动,难以参与世界文化产业大战,只能抱着文化大国,文化资源丰富的金碗无计可施,眼看着文化资源被抢夺、流失;第四,文化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弊病是“长不大”“做不精”,难成大业,只能是“小打小闹”。

四、重视文化艺术管理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一)在观念上重视管理要素

对文化艺术的管理无论中外都古已有之,但对文化艺术管理的重视却是起源于欧美,正是这种观念上的先见之明,推动了欧美文化产业抢占了先机,甚至有些国家超过了钢铁、汽车对GDP的贡献。我们要借鉴西方的做法,这是明智之举。因此,必须在观念上重视文化艺术管理的重要作用,要站在战略高度来思考科学管理、专业管理的问题,这样才能让管理释放出生产要素的能量,用先进科学的管理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二)在实践中落实科学、专业的管理

“中国的创作水平很高,然而相比国外的类似团体,收入却异常低,其中的根源就在于不懂得如何为艺术获取资源,也就是不懂得‘艺术管理’”。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是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中落实科学、专业的管理。为此要改革现有任用管理人才的机制,尽快消化掉转制遗留下来的人员安排问题。对艺术团体管理人员的任用走市场职业经理人的道路,通过这些人才专业化的筹资、策划、运营、销售,激活文化产业各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改变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

美国的百老汇“文化产业发展走的市场化道路,文化产业产品都是商品。百老汇剧目的生产过程可以说从剧本创作选题开始便进入了市场化的动作模式。这种组织形式的核心在于‘制作人制’即由制作人针对观念群体的审美趋向、票房纪录确定选题,再由制作人寻找对此感兴趣的投资商,待这一切都最终敲定后,才寻找合适的剧作家写剧本,作曲家作曲”。百老汇的运营是多种力量的组合,是与市场紧密相连的,他们通过对市场的调研、找观众作谈、专家论证、资金筹集、选题、请剧作家、作曲家、营销、票房统计等环节进行生产,这种生产绝非小小的一个家族企业所能完成的。因此,专业管理团队的进入才能解决民营企业的“长不大’“做不精”的问题。民营企业要克服家庭观念,应不惜重金,聘用职业管理团队。放弃粗放型经营道路,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要素提升运营水平和竞争力。

(四)为引入先进的管理要素创造条件

国家应创造政策、法规条件,让文化艺术管理者人尽其才、发挥才智。国外的强势管理力量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他们不仅充分调用了自己的文化资源,还挖掘使用了我们的资源,如:美国的《木兰》剧不仅开发题材成为文化产品,还创作了古代木兰的兵器、服饰等衍生产品,打造产业链,获取巨大收益。我们面对此种情况无能为力,这无疑暴露了我国文化管理层的弱势。为了迎接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挑战、竞争,保护文化产业资源,抵制西方强势的抢滩,要多方创造条件发挥文化艺术管理的作用。

艺术管理起源范文2

[关键词]设计管理艺术设计转化最大化

设计管理,是用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管理设计。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设计和被设计的时代,各种艺术设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作为一个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够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但只有艺术本身似乎不能完成这个目标。艺术具有感性层面的特征,直觉的、经验的、非线性的,而艺术需要用理性去指导感性,设计管理恰具有理性层面的特征,量化、分析、控制。设计管理通过对人、组织、项目、市场的分析和有效的程序调控,把各项资源转化为有利于创新的资源,控制着艺术发展的脉络与方向,从而让大众更好的接近与了解艺术,实现艺术的最大化传播。

人类社会经历了形体和信号时代、语言阶段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网络传播六个时代。而在每一个时期,艺术设计都呈现着某一种趋势,从早期的洞穴壁画到今天高科技下的数字新媒体设计,艺术实现了从单一到全息形式的发展,而互动和大众化正是这个全息时代所关注的话题。随着我们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我们身边的各类艺术形式层出不穷,我们的经历和我们身边的艺术逐渐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的行为。甚至我们的语言。所以设计管理者必须在不限制创造力发挥的前提下,发挥其指导作用,与社会进行不断的交流,以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化发展。

马修·巴尼的作品《悬丝》系列,有效地运用设计管理来进行资源的转化,从而实现了艺术作品的最大化传播。

马修·巴尼是美国九十年代后期走红的新一代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混合了多种语言形式,表演、摄影、录像、装置和电影等,这些视觉符号的混搭塑造了这位幻想与捏造大师。他的作品一般以极其漂亮、时髦的视觉构图和色调为风格,是继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之后又一位使用新潮视觉的天才。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无不体现着设计管理的思想,将各种资源整合到作品中,同时将设计理念始终如一地贯彻到各种传播媒介中去,成功地传达作品。马修·巴尼的作品中广泛使用了各种艺术媒介手段,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从九四年开始拍摄的电影短片系列《悬丝》。这个电影短片系列每集半小时左右,没有完整的故事和对话,只有一些怪诞的情节片断、意象、声音和臆想的化妆、道具、场景和人物的造型。所以。《悬丝》从胶片的角度说是一部前卫电影,但从当代艺术概念说是一部用胶片作为手段的观念艺术作品。这种前卫短片代表当今前卫艺术的最高水平。应是被当作作品收藏的。因为这种前卫艺术与大众的理解水平相差甚远,所以很难在社会流通。也很难走进大众的生活与记忆之中,大众的感觉是他们主动去接近艺术的前提,没有这个作为基础,就无法实现艺术的最大化传播。正如我们所购买的一种产品,我们所观注的一片景象。甚至我们所选择的一个盛水的杯子,这些行为都始于感觉,我们亲近于某种事物,也同样和我们的经历与记忆有密切关系。艺术的首要目标就是使观众形成感觉,随后才会有对艺术作品的体验。因此,设计管理的目标就是确保组织机构有效地使用设计资源来达到这个目标。马修·巴尼运用了一系列的设计策略来解决前卫艺术创作和流通之间矛盾,将各种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实现艺术作品的转换与再生长。

他首先将数小时长的电影在公共电影院放映,然后把电影中的图像制作成大众熟悉的艺术表现形式,即装置、物体、摄影和素描,并将其在美术馆和画廊展出,同时,出版包括电影图片的书籍。那些只能在影片中看到的镜头。画面,变成了一件件真实的艺术作品,他用观众们熟悉的传播媒介及语言表达方式,特别是利用观众的记忆来重新诠释他的《悬丝》作品,观众看到这些真实的艺术作品,切实的感觉到这种高水平的前卫艺术就在身旁,触手可及。从而使这种高级艺术真正地走进了大众的生活,这便增强了观众对他的作品的感觉与记忆,同时也增加了艺术作品无形的价值,即在作品和观众之间建立起情感联系。那些随着时间的积累而出现的经验,新颖的展出方式。信息传达,材料以及结构和最后的处理。加工等都会影响观众对艺术作品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又会进而影响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熟悉和喜爱程度。这些在设计管理指导下所形成的传播策略。较好地实现了艺术作品的最大化传播。就像信息被转达成产品形态,色彩,质感和人机互动方式语言一样。正因为如此,此次展览在当时的欧洲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马修·巴尼一举成为世界现代艺术的宠儿。所以,设计管理就是要设计管理者必须创造出一个环境氛围,在这个环境中,让目标来推动工作进程的集中、有效和高效。一个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就是在早期开发阶段保留所有的判断,并允许考虑所有的想法、概念的产生,使得整个艺术作品产生一种涟漪效应,

艺术管理起源范文3

 

我国经济随着当前的大好形势在不断地发展,高校的发展也是紧跟着国家发展的进程,艺术教育向着大众化迈进,使高校的艺术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双重刺激。传统的艺术管理模式很难再适应新形势下的艺术教育要求和大众需求,高校的艺术教育模式要及时的更新优化,以适应新时期的艺术教育发展需求。教育理念要科学、合理,思想要先进,遵守高校教育的统一要求,实现艺术教育的主体目标,最终确立合理、有序、切实可行的特色艺术教育管理体制,促进高校艺术教育发挥积极的社会实用性作用。

 

一、高校艺术教育管理在我国的特点及现状

 

1.艺术教育管理特点

 

政府以及大众都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首先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健康教育,能够满足当前学生学艺术的需求,然后艺术教育的发展方针越来越具体化,能够充分体现艺术教育的独特性。艺术教育管理注重道德文化素质以及科学素质,管理方向包括课内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艺术氛围建设。管理理念是因地制宜,方针切实可靠、时效性强,遵守传播和提高结合、课内外结合、实践与学习结合的基本原则。并且注重现代化建设,包括教育管理网络化建设、电子设备辅助监管等。

 

2.艺术教育管理现状

 

艺术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此期间,高校管理艺术教育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比如,大多数高校的管理者能够对艺术教育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析,进而提高了高校整体重视艺术教育的程度,能够形成规范、统一的教育体系;建设了综合的管理体制,并且设立相应的职责部门,对管理工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管理,管理秩序稳定,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加大了对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并且注重资金的合理分配,使资金的获取和支出能够得到保障。不过,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些校领导没能加强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导致教师的热情也不高,真正的教学方式依旧沿用了传统的模式;衡量对学生的管理尺度不准确,教育和管理不协调,甚至出现脱节的现象。所以,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需要不断的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优化理论

 

1.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体制化

 

艺术教育能够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进度,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优化时要注重体制化的重要性,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逐渐完善体制化的建设。想要建设好体制化管理模式,就要从建设教育管理体制、行政控制体制、教学研究体制、审核评估体制、师资团队组建体制、配置奖罚体制、学生管制体制、资金控制体制、综合质量监控体制,应该加强艺术教育管理力度,加强行政单位的执行力度,使高校的艺术教育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

 

体制化首先需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明确发展目标,统一管理资源,对教育管理进行合理的规划,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然后建立各个职能部门,以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推动高校健康稳定发展;最后搭建教辅部门,即辅助教学管理工作,是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高校的各个部门、机构相互借鉴、相互协调,共同为高校的艺术教育管理作出贡献。

 

2.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革新化

 

人类社会的进步来源于创新,教育事业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提高创新意识,才能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升级。高校进行艺术教育应该尽快进入到创新理念中,建设有特色、可持续、高价值的艺术教育理念。创新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结合区域文化和特色学科优势、历史资源和现实艺术优势,实现特色教育管理模式的建立;二是建设特色的高校艺术课程,取缔不合理的学科设置,加强创新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合力度,进而获取艺术教育持续发展力。

 

三、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优化对策

 

1.建立激励制度

 

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是优化高校艺术管理方法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实行激励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者及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的发起并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有利于创新性管理模式的发展。管理者和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人员,其积极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直接影响艺术教育的管理效果;学生作为教育的接受者,是教育效果的主要体现因素。对于表现优秀的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给与精神及物质上的支持,这也是对其能力的一种肯定,所以,高校必须通过合理的激励制度来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向着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确保并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2.完善考核评估制度

 

合理的教学审核制度能够有效的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而完善考核制度的关键是确保监督和审查的有效实行,这是考核制度起作用的基本条件;另外,建立有效的审核评估制度,能够客观的反映教育的现状,并积累经验,对后续的教育管理工作起到科学的借鉴作用;最后,有效的运用审核及评估结果,采取多样化手段,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使艺术教育在高校中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3.加强师资力量

 

新形势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高校去提高自身的师资力量,我们要为管理注入新思路、新科技、新秩序和新方式以激发创造能力,完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高校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培训体制,使师资队伍变的高层次、高素质。师资队伍组建时,要考虑到年龄和资历的差异,使教师队伍中包括资深老教师、杰出中年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提高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性。

 

4.管理中融入科研的元素

 

先进的科研项目可以有效的提高艺术教育管理在高校中的作用,在对艺术教育进行管理时,应该及时的汇总成就,选拔出优秀的科研作品,利用科研作品提高高校的艺术教育水准以及艺术教育管理模式的科学性。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以科学、平衡的态度来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相关设备的质量,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部门要充分调动、发动高校艺术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且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加大教育管理的覆盖面积,提升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四、结语

 

日渐增长的艺术教育需求,推进了高校优化教育管理模式的力度。本文分析了我国艺术教育管理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艺术教育管理的新理念和优化对策。通过这些分析,希望能够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促使高校艺术教育长远发展,为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贡献笔者的微薄力量。

艺术管理起源范文4

关键词:园林施工工艺;管理和技术;主要措施

1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城市建设不断加快,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则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随着新工艺的发展,传统的园林施工工艺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而逐渐被淘汰。新工艺的兴起可以提升园林施工的施工效率,可以有效的缩短工期,以及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可能存在一些管理问题和技术难点需解决,所以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新工艺的管理,对于技术难点,应采取科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园林施工人员精心设计建筑物和植被的搭配,从而将园林的艺术性体现出来。

2实现新工艺的意义

新工艺的发展实行可以顺应园林施工的过程中严格的要求,并能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使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实践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对比传统的施工工艺,攻破了许多技术难题。相比传统工艺实用性强,成本低,效益大,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可以推动整个园林施工的管理理念的持续更新,借此园林的管理水平上升一个层次,新工艺的实行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体现,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行。

3现状

3.1管理现状

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对园林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园林建设起步比其他发达国家较晚,存在许多管理问题。加之我国经济发展较快,间接忽视了园林建设的发展,可能使园林建设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到现在弊端逐渐显露,这时园林新工艺管理改进重要性凸显。而新工艺管理的滞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园林建设的发展。现在国家地少人多,所以建设用地较多,阻碍了园林建设的发展。此时需要有效的管理,平衡建设和园林用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良好的管理不仅可以促进园林建设的发展还能促进社会进步以及新工艺的创新和发展。

3.2技术现状

雨水回收利用、土工合成材料应用以及高边坡防护技术等技术难点,需要攻破。雨水回收,顾名思义是充分利用水资源,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有良好的环保节能效应,运用在园林建设新工艺施工中就是建设雨水处理设施,浇灌园林工程里的花草树木,达到水资源合理利用。土工合成材料的运用,能够改善园林工程的软土层技术问题,它的应用可以吸取土壤中富余的水分,并把它排出去。而铺垫网则用于植被的加固中使用,需要特定的土壤条件。高边坡防护技术则注重防护作用,具有抗滑移、抗剪能力,来确保边坡稳定,这个的施工需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当地园林的高边坡防护方案。

4措施

4.1增加园林施工新工艺运用的拓展性

在这个现代化社会中,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合理有效的运用是必须的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园林施工新工艺基本原则上遵守着可持续化发展,高效节能的发展观,对于园林工程方面有着诸多的便利。如果可以有效的对园林周边环境,人文环境,地质气象,经济文化发展,地形地貌,基础设施等进行一个全方位高效率的测查,并且结合科学化理论实践,多种方式测试等来进一步检测新工艺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而来增强园林新工艺运用的拓展性,为园林施工的全面发展做好铺垫。例如在园林石峰中,卧石,叠石,点石,顽石等石材材质的颜色,色泽,光度,质地,纹路,观赏度以及放置地点等必须符合艺术性,美学性的要求做到尽量使游客可以舒心愉悦。另外还需要保持卧石,叠石,点石,顽石等的科学艺术性要求,做到错落有致,交相呼应,避免杂乱无章的无序性情况出现。在进行石峰搭接的技术上采用新工艺进行勾嵌,确保勾嵌材料中光滑度,色泽度等所用石材完美对接。在新工艺的使用方向上,能够有着合理,思维,科学性的实效,充分调动全体人员,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新性,以此增加园林施工的高效性,从而体现出园林施工新工艺应用于园林景观上的优越性。

4.2合理配置园林施工资源

在园林施工中土地的资源在这里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必须要合理化、科学性的运用土地资源。运用园林施工新工艺使土地资源最大化的被充分利用并且其他资源也都达到高优化,做到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效果。例如在园林灌溉方面,运用科学化技术进行高效率灌溉,从那些传统的大水灌溉的方式逐步走向滴水灌溉的新工艺技术上。园林施工新工艺技术的应用,可以高效率提升植物用水所需,减少旧传统所带来的水资源的铺张浪费。

4.3遵循园林工程施工新工艺的规律

园林工程施工新工艺可能存在其内在规律,需要我们去探索,然后遵循。比如采用砂浆、花岗岩等岩石、卵石、水泥还是塑胶铺成的路面,都必须保持其合理性,路面必须整洁,安全舒适和耐用。在现在引进大量新工艺的时候,遵循其内在规律,这样才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能在园林公路路面施工中合理地科学地成功地运用新工艺。

5结语

目前在我国园林建筑施工的实施中,存在一些管理不善技术攻不破的问题,使园林工艺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应该重视管理问题,有效地管理才能积极的推进新工艺的应用。对于技术难点,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攻破,发挥钻研精神,努力攻破这些技术难题,为我国的园林建设贡献一份力。如果管理和技术问题被解决,那么新工艺的使用将会更加趋于大众化,推进我国园林建设的改革。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些措施,来促进园林工艺的发展。

参考文献:

艺术管理起源范文5

“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社区舞蹈创意集成信息资源包”是对社区舞蹈原创优秀作品基础资料信息的整合和梳理,从社区舞蹈的基本概念、作品、人才、传播平台到国际社区舞蹈发展动态形成一个创新平台及集成服务体系,对于社会资源和舞蹈创意的融合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提升作用。对于非专业舞蹈领域而言,该平台为第一个从“创意集成”入手,系统构架国内外社区舞蹈创造性资源和机制的重要信息平台,势必会成为推动我国社区舞蹈自身创意提升和资源整合创新的支撑性资源库,起到一定的引领、培育和推广的作用。同时,对于专业性舞蹈领域而言,本主题资源包将在观众拓展,特别是在内行观众涵育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同时也从概念、方法和手段上,为专业舞蹈编导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另外一个释放创意、规划职业生涯的新平台。本主题资源包的立意在于立足本国实际、面向国际前沿,在理念和行动上,提高职业化舞蹈教育和非专业舞蹈培育的双重提升与超越,从而为建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舞蹈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库,并在虚拟交互实验等层面推动我国舞蹈的教育性、文化性和社会的系统提升。

一、缘起

(一)国内外相关资源库建设状况作为专业性舞蹈发展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舞蹈的主流,以城镇社区为载体的社区舞蹈,自20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一批旨在优化舞蹈文化管理体制、推动舞蹈艺术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资源库和主题性舞蹈参与项目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社区舞蹈组织管理或运营机构包括英国社区舞蹈基金会(FoundationofCommunity,UK)、英国基金会(DanceUK)、英国观众研究学会(AudienceAgency,UK)、澳大利亚艺术委员会(TheAustraliaCouncilfortheArts)、加拿大艺术委员会(TheCanadaCouncilfortheArts)、美国艺术基金会(NEA,USA)等。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这些机构除了定期相关的舞蹈文化参与活动数据库、舞蹈观众数据库等信息外,还会组织相关调研和实践性研究项目,从信息平台构建、专业发展咨询和相关政策支持等层面有效推动了各国舞蹈生态系统的构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机构及其提供的系列信息资源、专业咨询报告、培训时间项目,有效地推动了国外专业舞蹈和非专业舞蹈的良性互动,获得了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结果。事实上,作为舞蹈管理的高效模式,系列社区舞蹈信息资源库建设和主题性舞蹈参与项目推展,奠定了国外舞蹈发展的“正金字塔”结构模式。例如,在英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获得广泛认可的观念,业界人士“并不认为从事舞蹈教育工作或社区舞蹈工作的舞蹈家比全职剧场舞蹈演员或编导更不专业或更少创意。”相反,很多全球闻名的职业舞蹈大家正是从社区舞蹈领域转到职业舞蹈领域来的,而且这些大艺术家还会一如既往地从事舞蹈拓展和社区舞蹈的工作。应该说,这种从社区舞蹈中自然“培育”职业舞蹈家的模式,已经成为国外诸多艺术管理机构推动可持续舞蹈生态系统构建的基石。而这一艺术管理模式的重要操作平台就是各级各类社区舞蹈创意集成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及相关主题性研究项目或实践项目。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6年以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一届世界艺术教育大会的召开,构建艺术教育的全民机制、推动“大社区艺术观”的发展更是成为全球范围内社区舞蹈创意集成发展的“引擎”。在这里,“社区舞蹈”与其说是一个空间内的舞蹈发展概念,毋宁说是一个可以超越空间或区域界限的舞蹈生态系统建构的方法论。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二届世界艺术教育大会一份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号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各成员国从社会、文化等层面入手推动艺术教育成为教育革新、文化多元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动方式,在优化社区艺术的同时变革专业艺术教育的格局,使之成为全民教育和公民社会构建的重要手段。而该组织所的欧、亚、非等地区的艺术教育报告,也成为该领域重要的信息资源。在教育和学术领域,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社区舞蹈教育硕士项目、博士项目的开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全民艺术教育观和大社区艺术观基础上的专题性系列研究开始出台,标志着21世纪社区舞蹈创意集成研究已经从政策、管理等层面过渡到人才培养的层面。而该高等教育机构正在开展的“舞蹈故事”(DanceStory)项目,正是一项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并资助的重要的参与性社区舞蹈创意信息集成数据库项目。在我国,群众性舞蹈活动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已纳入国家文化管理体制之中,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覆盖面广、发展历史较长的基于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和青少年宫等基础设施的国办群众文化系统。新世纪以来,在原有群文系统的发展基础上,国家文化部又成立了专门的公共文化司,形成了一套以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国家及各级文化共享工程为基础,以政府“群星奖”为创意催化平台为抓手的国家群众文化管理和服务机制。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在我国部分大中城市里,以新型城市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内居民文化生活为主体内容的现代社区艺术也开始萌芽。同时,城市民众自发的娱乐生活活动也在城镇化进程中趋向多元,中老年健身舞蹈、白领阶层健身舞蹈和企业文化舞蹈拓展训练项目、舞蹈医疗、素质教育型小微舞蹈企业的兴起,也进一步改变了我国非专业舞蹈的组织、管理、运营和创意形态,形成了公共空间和非专业舞蹈空间里的多元化、参与性、体验式舞蹈生态格局。

(二)社区舞蹈创意资源库智囊团队的长线培育由于该领域实践形态是新世纪以来才开始大规模出现的,所以,成熟的各级各类信息资源库没有系统地建设起来。从政府文化管理的层面看,国家数字文化网的建设,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特别是国家公共文化设施投入的相关统计报告、国家文化共享工程数字信息的采集,以及“群星奖”信息模块等特色资源库的建设,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权威信息支持。从教学、科研层面看,北京舞蹈学院特色资源库等项目开展,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在机制创新的基础上,本主题资源包还将着力从人才培养和项目孵化的层面,强化本课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首先,参与本主题资源包建设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具有超过一年以上的相关课题研究经验(多为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和研究生创新实践项目的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核心成员),熟悉本课题研究对象,并具有一起工作的协同工作基础。其次,本主题资源的参与教师也是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艺术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并先后承担过系列特色资源包建设和相关科研课题和创新实践项目的研究或教学指导工作,能够了解并深入本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的阶段还能将本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的成果与其教学结合起来,实现研究成果的教学转换。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类研究在过程中就局部实现了成果转换的使用价值。再次,本主题资源包的建设还将从对策研究、创意思路等方面,推动国家各级各类艺术管理体制的创新,并从理念、方法、手段和案例等方面为舞蹈相关利益群体提供实用的创意集成路径与方法。最后,本主题资源包还将从多元的角度对采集到的创造性社区舞蹈素材进行创作分析,通过现阶段兴盛的网络媒介进行包装策划,力求将优秀的社区舞蹈艺术作品辐射向社会,从而引发大众对于社区舞蹈的重视和热爱。资源包的建设,能够促进学科案例实践教学和课程建设的提升,同时对于本院相关学科专业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让参与资源包工作的人员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在艺术管理和创意产业研究方面不断开拓新思路,为今后的学科教学和学术研究搭建实践平台。

二、理论意义与实践探索

(一)主题资源包的艺术特色和制作技术创新“参与性”、“互动性”、“共享性”和“创造性”是本主题资源包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该资源包最突出的艺术特色。该资源包整合了基于大社区艺术观念的国内外优势社区舞蹈资源,从人才、作品、平台等角度第一次全面、系统而又特色鲜明地集合了城镇化背景下原创性社区舞蹈的“创意之源”、“创意之法”、“创意之形”,不仅可以为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内的广大社会文化指导员、舞蹈编导和广大的舞蹈艺术兴趣爱好者提供有效的创意集成理念与方法,而且还将通过对有关原创性社区舞蹈作品和编导的案例解析,为之提供适应未来社区舞蹈发展的文化政策、编创策划理论与技巧。从具体形态来看,本主题资源包以简洁、易读、详实的形式提供城镇化背景下社区舞蹈创意集成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手段,并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创意激荡”和“创意交流”的互动虚拟演练。为此,除资源包必备的大量相关的舞蹈图片、视频和指导性内容外,本资源包还将从“参与性”、“互动性”、“共享性”和“创造性”角度设计一个“动作采集”和“网络编舞”的控制互模块。这种制作技术创新的目标是,在普通大众与舞蹈专业人士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为专业舞者、编导、社区舞蹈爱好者、政府主导的文化场馆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有效的信息交流和信息集成平台,使民众的参与性得到最大化发挥,专业舞者与非专业舞者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两类不同风格的平等对话与互动。该平台的最高目标是,优化资源配置,将原有国家文化管理体制下纵向积累的专业舞蹈创意资源(包括创作者和作品等)与现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和创意激荡的推动,推动专业“舞蹈社区”(包括专业艺术院校和院团)与在地“社区舞蹈”的优势互补,并使现有舞蹈文化资源的优势最大化。在此基础上,职业“舞蹈社区”与在地“社区舞蹈”的良性互动,将有助于推动区域舞蹈的良性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舞蹈接受者从单向接受向参与式接受的过渡。而这种过渡将有助于不同的参与主体对自我及对方文化身份建立新的认识,在打破原有文化隔阂(包括大众艺术与精英艺术的文化区隔)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城镇化背景下基于群体文化身份认同的新型“艺术社区”,从而为建构我国创意舞蹈可持续发展系统打下一个新基础。在本课题进行过程中,项目组将着力从“创意集成”的角度对北京市社区舞蹈进行针对性基础调研。具体而言,本课题研究将从“群星奖”获奖剧目、舞蹈类文化共享工程、区县街道级别群众性舞蹈活动和北京舞蹈学院参与、主持或辅导编排的非职业化舞蹈编导作品或舞蹈活动项目入手,本着“参与性”、“共享性”、“互动性”和“创造性”这四个基本原则,梳理出具有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社区舞蹈创意集成特点的社区舞蹈原创优秀作品、社区舞蹈创意人才及传播平台信息资源。具体内容包括:1)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社区舞蹈发展及管理概况(包括政策、法律等环境要素和代表性项目等)2)“群星奖”等国内社区舞蹈赛事平台及其代表性作品3)国内外原创性优秀社区舞蹈剧目集萃4)国内外优秀社区舞蹈编导和教育工作者介绍5)国内外社区舞蹈精彩片段赏析6)国内外社区舞蹈首演场地(含各类训练、排练场地等)7)国际社区舞蹈发展脉络及代表性项目介绍上述七大板块以北京地区社区舞蹈为重点研究对象,兼及其它地区和其它国家的相关资源梳理和整合。其目的是搭建一个创新型的社区舞蹈共享式信息平台,并借助有关研究性、主题性舞蹈教育或拓展项目,为我国舞蹈生态系统建构提供个案式的或者信息网络式的集成服务机制,促进专业舞蹈和社区舞蹈的完美融合。另一方面,在整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舞蹈专业人与社区舞蹈参与人士的互动式主题实践项目,将从实践研究和范本研究的角度,为建构可持续化的舞蹈生态优化提供参照,力争在理论、政策和实践等层面上,探索在原有“送戏下乡”、“送戏进社区”等政府文化共享工程的基础上,探索建构多元化的参与性的社区舞蹈创意集成系统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以最终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供实现专业舞蹈的观众拓展和非专业舞蹈的创意提升这样一个双赢目的的信息资源库。

(二)主题资源包的协同组织创新、使用特色及效益分析在协同组织创新方面,本主题资源包将依托核心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视频会议、信息资源盘点、专题项目咨询等方式,有效整合教学、科研、政府和业界人力资源和信息平台资源,构建一个灵活、多元、开放、高效的创新机制。除了北京舞蹈学院和北京舞蹈家协会等组织机构之外,本主题资源包还将通过网络咨询和调研等形式整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社区舞蹈项目,中华女子学院社区艺术管理专业(舞蹈编导方向),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舞蹈教育研究项目,中央芭蕾舞团团办等相关机构成员及其研究资源,在“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社区舞蹈集成创新”这一主题下,初步实现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教学机构的协同创新。该主题资源包建成后,将与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前三期主题资源包成果实现合拢,形成一张以时间为纵轴、以空间为横轴的舞蹈创意集成网络,该网络将包括“公共性”、“典型性”、“示范性”、“共享性”、“创造性”基本要素,为政府机关、教育工作者、舞蹈创意机构和培训机构等提供相关对策性建议和有关创意创作的参考:首先,舞蹈传播媒介(剧场、院团)资源包(2010年、2011年),涵盖了与舞蹈相关的北京市代表性剧院、剧场的软硬件信息,并分别以图片、特色演出剧照海报、文字介绍以及剧院相关视频内容的形式提供了系统的信息资讯。对于普通受众而言,该资源平台能够全面鸟瞰首都北京的主要类型的剧院、院团,通过资源包平台获取剧场及院团的位置、空间、内容以及特色等链接内容,能够非常便捷地了解重要场馆或院团相关信息内容。前两期资源包的建成,为各级各类舞蹈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最基础的信息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其次,舞蹈艺术公共教育资源包(2012年)的建成,则有机整合了职业舞蹈体系之外的舞蹈参与信息,收集和展示了北京地区舞蹈公共艺术教育主体(群众舞蹈队、校园舞蹈队、特色舞蹈机构和项目)及其行为结果。无论是对于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社区的舞蹈爱好者,还是中小学学生舞蹈第二课堂来讲,该资源都以简洁、易读、详实的形式,通过提供大量相关的舞蹈文字、图片、视频等,使得公众对目前北京地区的非专业舞蹈发展现状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此次本主题资源包的建设,就是对前三期特色资源包的一次整合式超越或者集成。首先,本主题资源包将参照国际经验,依据现有社区舞蹈创意平台,沿着新中国成立以来舞蹈艺术作为公共教育资源而发展的时间路径,在历史的维度上以辩证的眼光分析社区舞蹈的历史沿革问题并详细梳理其发展脉络。同时,本主题资源包还将利用新的传播技术手段将现今大社区舞蹈观念的创意集成方法提炼并传播开来,着力考察城镇化背景下社区舞蹈创意集成的新理念、新手段、新方法和新成果,并运用手机APP等应用软件的形式加以推广,在互动模块上建立起一个超越专业和非专业传统隔阂的创意集成的网络虚拟实验社区。

三、成果形态

自2010年开始,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特色资源包在舞蹈传播媒介资源包项目(一期)舞蹈演出剧场信息集成(2010年)、舞蹈传播资源包(二期)、舞蹈院团机构信息集成(2011年)和舞蹈艺术公共教育资源包(2012年)等连续三期相关特色资源包基础上,初步整合完成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前期信息资源: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社区舞蹈创意集成信息资源包。舞蹈艺术公共教育资源包的建设,更是以公共艺术教育的视角为构建基础,通过调研、采风以及访谈等各种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展示了北京地区现有的舞蹈公共艺术教育资源。在建设过程中,项目组先后深入北京各大社区、公园及学校,在网络数据采集和甄选的基础上,走访和专访21支业余舞蹈队、14支社区舞蹈队、17支校园舞蹈队以及9个舞蹈公共艺术教育特色群体,为本课题的开展积累宝贵的前期经验和基础成果。本资源包主要涉及图片、视频及经典案例、专家名人网页flash、html、java等技术。同时,资源包的共享和资源建设力求能够实现web2.0的交互。本资源包的设计将从“群星奖”获奖剧目、舞蹈类文化共享工程、区县街道级别群众性舞蹈活动和北京舞蹈学院参与、主持或辅导编排的非职业化舞蹈编导作品或舞蹈活动项目入手,本着“参与性”、“共享性”、“互动性”和“创造性”这四个基本原则,梳理出具有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社区舞蹈创意集成特点的社区舞蹈原创优秀作品、社区舞蹈创意人才及传播平台信息资源。具体来看,本资源包主要以国内外优秀社区舞蹈作品及其创意实施模式为主线,从创意激荡、编创手法、人才培养、传播方式等角度,深入挖掘一套适合推动全民、全社群参与的舞蹈创意集成信息平台,以创意资源库的方式,推动可持续的舞蹈创意资源整合与再造。本资源包内容体系二级目录———社区舞蹈的组织机构、设施和赛事平台(图片100张,音视频10段、文本0.5万字、网页设计8个)、社区舞蹈编导、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图片200张、音视频20段、文本0.8万字、网页设计12个)、社区舞蹈优秀作品和剧目分析(图片300张,音视频18段、文本0.5万字、网页设计10个)、社区舞蹈的文化政策和发展历史(图片50张、音视频8段、文本0.5万字、网页设计8个)、社区舞蹈的创意集成机制和网络互动平台(网页设计1个)。其中网页整体设计思路是在视觉上构思为一张地图板式的“羊皮卷”。其主页内容分为“精彩片段”、“赛事平台”、“首演剧场”、“发展动态”、“剧目欣赏”、“编导介绍”和“概念描述”七个模块。七个模块囊括了“社区舞蹈的创意集成机制和网络互动平台”、“社区舞蹈的文化政策和发展历史”、“社区舞蹈的组织机构、设施和赛事平台”、“社区舞蹈编导、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社区舞蹈优秀作品和剧目分析”。在本课题进行过程中,项目组将着力从“创意集成”的角度对北京市社区舞蹈进行针对性基础调研,并结合国内外相关工作经验,建构起一个旨在打通专业和非专业壁垒的创意集成交互平台。主题资源包内容体系三级以上目录:一级目录:“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社区舞蹈创意集成特色资源包”+“羊皮卷”二级目录:“概念描述:社区舞蹈的创意集成机制和网络互动平台”(A模块)+“发展动态:社区舞蹈的文化政策和发展历史”(B模块)+“首演剧场:社区舞蹈的组织机构、设施”(C模块)+“编导介绍:社区舞蹈编导、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D模块)+“剧目欣赏:社区舞蹈优秀作品和剧目分析”(E模块)+“精彩片段:社区舞蹈优秀作品和剧目视频”(F模块)+“赛事平台:社区舞蹈赛事平台”(G模块)。三级目录(部分):1)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社区舞蹈发展及管理概况(包括政策、法律等环境要素和代表性项目等)(B模块)2)“群星奖”等国内社区舞蹈赛事平台及其代表性作品(G模块)3)国内外原创性优秀社区舞蹈剧目集萃(E模块)4)国内外优秀社区舞蹈编导和教育工作者介绍(D模块)5)国内外社区舞蹈精彩片段赏析(F模块)6)国内外社区舞蹈首演场地(含各类训练、排练场地等)(C模块)7)国际社区舞蹈发展脉络(B模块)8)国际社区舞蹈代表性项目介绍(A模块)。

四、结语

艺术管理起源范文6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应用策略、优化

综观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在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背景下,国内各省、市、地区已全面展开了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计划,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已经平稳度过了初级阶段,如何合理、有效的促进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规范、高效使用成为当前面对的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应进一步组织、加强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的后续投入,保证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平稳发展,避免这一功能强大、耗资巨大的工程走弯路或是停滞不前。

一、全面、规范的开展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

首先,应使各级、各部门、各校领导进一步加深认识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对教育教学改革和信息化社会的强大促进作用。就作者调查的各省、市、地区而言,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使用者对该项工程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该项工程的超实用性和巨大作用。其次,及时听取一线教师、一线管理人员的反馈信息。作为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一线使用者和管理者,他们对于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和管理拥有第一发言权。庞大的系统中必然存在一定问题、弊端、瑕疵,只有充分的尊重他们的反馈意见,才能更好的推动教学资源库的良性发展,发挥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强大功能,才能够更好的调动使用者的积极性和管理者的管理热情。再次,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形成规模化、链条化的资源库模式。资源库的建设模式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分解,同样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整合,在不断的循环改善中发展进步,最终形成规模巨大的国家资源中心。

二、着力开展江苏省高职高专学校整合,争取政府政策性扶持

1、着力开展江苏省高职高专学校整合

就高职高专学校发展方向而言,江苏省高职高专学校有规划合并迫在眉睫。星散的校园分布必将导致政策贯彻的冗余和滞后。因此,江苏省应充分考虑成立职教园区,合理规划合并高职高专学校,规范整合校本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内资源。以期达到创办规模化高职高专学校,形成规模化教学信息资源库的目的。

2、大力争取政府政策性扶持

江苏省政府出台了扶持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政策性措施,并设立了相关项目基金。但是各校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仅是依靠政策安排部署,并未主动计划申请,或是申请过程中,准备不充分、计划不周详。介于此,各校完全可以指派相关部门或是雇请专业人员整理资源库建设计划,争取政府项目基金,进而扩大校本资源库规模,进一步提高校本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实用性。

三、深入开展各项相关培训

1、领导培训

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良性发展,政策性措施取决于领导的决断。因此,江苏省市有必要针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对市局和各校领导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建设和管理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重视程度,从而更方便、有效地贯彻国家政策方针。

2、专业管理人员培训

在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日常管理和更新中,专业管理人员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江苏省各高职高专学校基本采用信息中心进行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管理建制,虽然相较非计算机专业人员而言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各校信息中心管理部门时间、经历、专业程度不同,直接造成了各校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的合理性、素材资源的规范性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建立专门部门、专人转项负责制,并开展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日常维护、更新、管理等相关培训。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促使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合理更新和高效运转。

3、一线教师培训

江苏省各校教师虽然初步掌握杀毒软件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应用、网络下载资源等基础信息化手段,但对于操作系统安装、影、视、音频编辑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摄像设备等稍高难度的应用能力亟待提高。信息化时代,这些软硬件设施的使用对象并不是仅仅针对专业人员,因此,对于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也亟待开展。唯有全面提升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力,才能更好的发挥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功能,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

1、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为确保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及其素材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必须对资源库建设、管理和更新及其内素材资源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通过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有效规范和评价反馈,有助于开发者明确开发目的,实现资源库实用功能;有助于管理人员规范日常维护工作,合理更新资源库内容,避免为达到政策性要求而进行随意扩充与任意更改;有助于使用者高效搜索素材资源,有效使用数据资源,有效上传素材资源,维持资源库的健康发展,保证其良好的适用性。

2、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

在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用与日常管理中,需要充分的调动管理者的管理热情和使用者的使用积极性。因此,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优秀管理人员、优秀素材的提供部门、单位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是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合理更新、高效运转和充分适用。同时,定期开展教师的信息化设计竞赛,不仅能够促使教师主动探索、共享、使用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内的素材,也为省级、部级的相关比赛选拔了优秀参赛者。

作者:张静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志,多媒体技术在现在教学中正确开展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