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范例6篇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范文1

(一)开发与传承、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种利益驱动下的经济诉求。但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推动路径,在实现旅游的经济价值的同时,更是作为一种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方式而存在。文化旅游与戏曲文化的传承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资源的存续是文化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文化旅游又是文化资源传承的一种手段。自20世纪末以来,在文化渗透、民族融合的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外来文化的介入和影视的普及,观众审美情趣急剧变化、审美需求和文化消费多元化,网络文化更市场化和商业化,传统文化面临着生存危机,一些地方传统文化因其受众小、经济价值缺乏等因素已濒临灭绝。因此,在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文化传承的需要及文化旅游与文化传承的依存关系,做到开发与保护、传承并重。

(二)娱乐性与原生性、地域性相结合的原则

娱乐性是旅游与文化得以结合的共性,而原生性、地域性又是地方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特性,这种特性的一般性体现即为“土生土长、原汁原味”。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实际上是“娱乐”与“地域特色”的结合,在这样一种结合下,地方传统艺术的“小众”与“地域特色”成为旅游的经济利益能否实现的矛盾点:因为“小众”,地方文化受众面小,缺乏娱乐的“大众化”,旅游开发投入大而收益小,无法实现经济预期;因为“地域特色”,地方文化又作为一个有力的营销招牌,成为经济利益实现的驱动。如何既能保证地方文化的“地域特色”,又实现地方文化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这似乎极为矛盾。就地方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有学者提出“文化整合”的思路,主张打破“行政区划”而确立“文化区划”的理念,中止“地方细化”而进行文化整合。实际上,这种“文化整合”所体现的意图无非是通过缩小某类文化间的微小差异,扩大某种文化的地域范围与受众面,最终为地方文化的生存发展寻求更大的空间。就地方文化的发展来看,“文化整合”倒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在旅游经济下,地方文化的原生性、娱乐性似乎更能实现文化的自救,倘若丧失了地方特色,此娱乐和彼娱乐又有何区别?此地旅游和彼地旅游又有何差异?因此,基于地方文化生存的需要和旅游经济利益的追求,娱乐性与原生性、地域性应适当结合。

二、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之构建———以甘肃戏曲文化旅游为例

在旅游业的推动下,文化旅游一出现就受到旅游者的积极响应,不少剧种、剧团、地方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都参与到传统表演艺术旅游特别是戏曲旅游的有益探索中来,如周庄“昆曲旅游”、北京前门饭店“梨园京剧旅游”、杭州“黄龙越剧旅游”、西安秦腔音画诗“梦回长安”等都成为地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品牌。这些成功的文化旅游模式,为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

(一)名景效应之昆山模式

近年来,一些地方传统表演艺术通过与旅游景点的结合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如昆曲与周庄、粤剧与佛山、黄梅戏与安庆、越剧与浙江嵊州以及厅堂版《牡丹亭》与北京皇家粮仓的结合等。或利用电视戏曲综艺节目与某些知名景区及景点合作的形式参与到传统表演艺术旅游中去,例如河南卫视《梨园春》与石人山景区、安徽卫视《相约花戏楼》与九华山的结合、央视戏曲频道《青春戏苑》与昆山千灯镇的结合等。这样的结合使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的传统表演艺术与作为自然旅游资源的景点这两种资源在开发中达到效益的最大化。而将这种最大化效益发挥到极致的,是江苏昆山。昆山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近年来,其境内的高知名度景区周庄,与浙江昆剧院和苏州昆剧院联合打出了“看昆曲到周庄”的文化旅游品牌,为此周庄专门在河畔为昆曲开辟了一处舞台,并且戏台两边的厢房里还有“昆曲折子戏模型馆”、“戏曲脸谱馆”、“昆曲穿戴馆”,吸引诸多游客在此流连不已。现在,“游周庄古镇,赏昆曲艺术”已是周庄最响亮的卖点之一。而“昆曲仙乡”千灯古镇,提出“保护古镇、传承文化、开发旅游、发展经济”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思路,准确定位、错位发展,打好文化牌。在2006年、2007年分别成功举办全国性的越剧票友大赛和京昆票友大赛,受到全国广大戏曲爱好者的喜爱和戏曲界的高度关注,营造了昆曲之乡的戏曲文化氛围。

2008年,千灯古镇旅游延续“戏曲元素、文化主题”,不仅利用昆曲,而且通过第四届“千灯古镇文化旅游节”与央视戏曲频道《青春戏苑》节目的结合,以及五一期间的中国戏剧十大剧种绝技绝活展演和“古镇戏曲天天演活动”,在当地的古戏台展示多种传统表演艺术如京剧、绍剧、豫剧、锡剧、川剧、桂剧、婺剧、苏州评弹、宁海平调等,借助这些传统表演艺术吸引众多的海内外游客,以戏曲文化展现了“亭林故里、昆曲故乡”的独特魅力,进一步丰富了“魅力千灯”的旅游内容,有效延长了旅游者的停留时间。同时,作为2008中国昆山国际文化旅游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届“千灯古镇文化旅游节”期间还举办了千灯镇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有歌舞专场及沪剧专场、戏曲专场等文化活动,有众多千灯群众或团队参加到这些专场中来,“既为游客一台台精彩的文化大餐,也让当地的百姓得到了自娱自乐的精神需求。”①笔者将这种传统表演艺术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概括为昆山模式,即借助名景品牌,以名景为台,文化为戏,旅游为脉,实现旅游经济与文化传承的双赢。以甘肃为例,甘肃在开发本省的传统表演艺术旅游资源过程中,也应积极借鉴昆山模式,将本省的传统表演艺术与本省的景点景区结合,以景为卖点,以戏为看点,搭建一条景戏结合的文化旅游模式。比如使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与敦煌音乐舞蹈结合,天水麦积山景区与秦腔结合,夏河拉卜楞寺周边旅游景区与甘南藏剧结合,玛曲、舟曲、郎木寺等旅游景区或景点与藏族民歌、舞蹈、弹唱结合,松鸣岩、莲花山景区与花儿、花儿剧结合以及刘家峡、炳灵寺景区与傩戏的结合等

(二)招牌文化效应之“唱响黄梅戏”模式

安徽省提出了“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的口号,以徽文化为底蕴、以黄梅戏为资源吸引广大的旅游者。安庆市更是把黄梅戏作为自己发展旅游业的特色品牌,以黄梅戏为立足点来吸引海内外黄梅戏迷,甚至把城市的旅游主题口号定为“游安庆,唱黄梅───每天都是一出戏”。2000年5月的“长安──安庆黄梅戏艺术周”、2002年9月的“天蟾──安庆黄梅戏艺术周”等在经济发达地区举办的艺术展演活动,对于宣传黄梅戏、拓展黄梅戏旅游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再结合“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节庆带动,现在黄梅戏旅游已渐趋规模,形成了“黄梅戏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推动黄梅戏进步”的良性循环。而且通过艺人的不懈努力,黄梅戏不仅流传到英国、日本、乌克兰等国,并深受东南亚、美洲等地区广大人民的欢迎,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得黄梅戏旅游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和海外客源市场。笔者将这种大手笔、大制作的营销传统表演艺术的方式予以总结,称之为“唱响黄梅戏”模式。这种开发模式同样可以作为甘肃传统表演艺术旅游资源开发的他山之石,甘肃也应当以敦煌、嘉峪关两大国际旅游品牌所形成的旅游吸引为依托,利用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敦煌音乐舞蹈、太平鼓技艺等传统表演艺术精品和体现西北少数民族独特风情的传统表演艺术来吸引国内外游客,通过在世界各地的巡演和全国各地的展演等活动,宣传甘肃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表演艺术、拓展甘肃传统表演艺术旅游市场,并能将这些艺术精品作为常驻其诞生地和其文化渊源地旅游景区的重要表演项目,加快文化旅游市场发育,缩短市场培育期。以此为契机,全面启动甘肃传统表演艺术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成多样化、有层次的开发格局。

(三)创新与传承相结合的《梦回长安》模式

《梦回长安》被誉为“秦腔版的中华史话,诗画般的汉唐之旅”,是将秦腔、交响乐、歌舞诗画诸多艺术形态融合在一起的舞台艺术精品,它在保持秦腔内核,延续传统及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创新,充分展现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演出过程中,和着秦腔交响乐,绚丽的舞台大屏幕上还播放1000多幅展示中国西部风情、风景名胜的画面,给人以视觉、听觉、感觉融为一体的艺术享受。把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梆子戏的鼻祖秦腔用现代高科技的视觉影像和西方交响乐伴奏相融合的时尚手段展现给观众,全方位展示了中华文化最优秀最灿烂的一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让游客在剧院里体验了一次具有极高感染力的文化之旅。《梦回长安》的成功,对宣传陕西、推介秦腔具有品牌效应和举足轻重的意义,在陕西大旅游中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找到了传统表演艺术与时尚的契合点,实现了秦腔和历史的结合,和陕西文化遗存的结合,和市场的结合,和旅游的结合。《梦回大唐》和《梦回长安》都是陕西西安曲江新区着力打造的“梦系列”文化旅游演艺品牌,它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旅游产品开发的结合上找到了一条新路径。但相比《梦回大唐》,《梦回长安》更具有一种民俗化、乡土化的质朴原始的粗犷之美。通过秦腔与交响乐、歌舞、高科技视觉影像结合的演出提炼景区的传统文化底蕴,展示陕西的文化品位。而它所体现的纯粹的中国文化气息,正是吸引海外游客的关键之处。《梦回长安》的成功一是市场运作的结果,二是文化为魂的理念。以大唐芙蓉园、大型秦腔交响诗画《梦回长安》等为载体的“盛唐文化”,正在成为我国西部旅游市场的一大新亮点。因此笔者将这种传统表演艺术时尚化的创新、传承与旅游产品开发的结合归纳为《梦回长安》模式。这种传统表演艺术的开发模式对甘肃开发同类旅游资源的启示与借鉴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作为文化大省,甘肃也应该是旅游大省,富于甘肃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大型演出,能起到为旅游线路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打造具有震撼力、穿透力的艺术精品,当然是甘肃旅游的最大需要。甘肃具有世界知名的敦煌文化、丝路文化资源优势,创造了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敦煌乐舞《西出阳关》《敦煌韵》、秦腔《大河情》《秦女将军》《百合花开》、花儿剧《花海雪冤》《雾茫茫》、陇剧《官鹅情歌》等舞台艺术经典作品。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与艺术品牌的影响力,结合本省实际,在承袭地方传统表演艺术传统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融入符合当代审美趋向的时尚元素,寻找传统表演艺术时尚化、国际化的切入点,推出文化底蕴深厚、与相关产业紧密联系的文化演艺活动,表现甘肃丰富的历史积淀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内涵,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方面,甘肃省杂技团已经做了可贵的尝试,该团投资近700万元,排演了杂技剧《敦煌神女》。该剧取材于敦煌壁画中《九色鹿》的故事,将表演及杂技、武术、魔术、歌舞、音乐集于一身,在表现手法上有三大首创:飞天在舞台上真的“飞”了起来、魔术在杂技剧中得到运用、真骆驼登上了舞台。从而成为一部极具创新艺术手法和鲜明地域特色的舞台作品,并将在巡演之后常驻敦煌旅游景区,为中外游客表演。因此,要保护这种尝试与创新,进一步学习西安曲江的文化旅游运营模式,打造传统表演艺术与旅游结合的甘肃“梦系列”,实现延续传统、传承艺术与文化旅游大发展的“双赢”,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什锦菜”式“戏曲综艺剧”模式

中国许多传统表演艺术的传播手段太单一,而且旧的传统表演艺术模式也很难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无论曾经如何精彩,面对当今的观众都可能失去效力。所以,将过去的传统表演艺术的精髓融入到新的艺术创造中,才能摆脱过去程式化的传统艺术表演。而电视放大的公众文化娱乐消费欲望正在为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与发展打开巨大的空间。传统表演艺术旅游与电视等媒体的结合,更是可以扩大传统表演艺术的影响力,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认知度,扩大其知名度,降低其宣传的经济成本。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上海东方卫视文艺频道和戏剧频道于2006年底推出“戏曲综艺剧”栏目,如同一道创意十足的戏剧“什锦菜”,受到沪上观众的欢迎。“戏曲综艺剧”是汇集不同戏曲剧种和地方曲艺的演员、在同一时空中用不同剧种样式表演同一出戏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展示形式,在这种表演形式中,编导们扬长避短,借用了各剧种的精彩片断和表演绝活,把各种剧种杂糅在一起,同时,传统木偶艺术、曲艺、流行音乐等元素也被融入了戏曲之中。可以说,“戏曲综艺剧”借助电视平台,展现了各种戏曲、曲艺等传统表演艺术的交融,让古老的戏曲艺术插上了富有时代特征的翅膀,变得时尚、现代、年轻,避免了有些传统戏曲和曲艺节奏缓慢的特点,使观众在短时间内通过一部戏了解上海周边很多地区的传统表演艺术,取得了传统表演方式难以达到的效果。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范文2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用;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审美程度显著上升。目前,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并出现了大量极具特色的优秀作品。当前形势下,我国受西方审美思潮的影响,环境艺术设计向西方趋势靠拢。为了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我们需要重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巧妙应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

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古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财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指运用在建筑、服装等领域中的一些意象,其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精神,体现了我国的尊严与民族形象、符号,具有多样性、内涵丰富及形式多样的特点。比如,我国重视中庸和谐的儒家思想与道家的无为而治。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所谓环境艺术设计,其包含了环境、艺术、设计三方面的内容,并形成了一个综合体。在一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下,根据对环境综合承载力、成本等客观因素的分析,从而进行环境的艺术设计。它包括室内房屋设计、城镇规划设计、居住建筑设计等,具有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点。另外,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的内容还有美术绘画、色彩构成等[1]。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巧妙融入,设计者要打破传统的设计思路及观念,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吸取其精华,结合现代西方设计的理念,巧妙设计出符合现代需求的艺术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赋予了环境艺术设计持久的生命力、增强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含蓄性及增强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和谐性,以下呈现的是具体的内容:

(一)赋予环境艺术设计持久的生命力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者,其需要树立民族传统文化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表达出各个地方的民俗风情及人文特色,以此构建良好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氛围,从而将环境艺术作品赋予持久的生命力。这种环境艺术设计模式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还符合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需求,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促进了我国艺术设计事业的稳步发展。

(二)增强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含蓄性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含蓄性的特点,而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是一种形态式语言,还是一种感性语言。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借助环境来打动人们的内心,在此过程中避免过于泛滥使用艺术语言,导致艺术设计只有直观性。应该让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产生联想及回味,并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机会,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弘扬,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含蓄性力量[2]。

(三)增强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和谐性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蕴含着和谐统一发展的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然而,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需要设计者打破传统的设计观念,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设计理念,并结合现代西方理念,设计出具有现代与传统特色的艺术作品。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具体应用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了我国的尊严与民族形象、符号,具有多样性、内涵丰富及形式多样的特点。对于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元素复制及仿制、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变异及进化、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与创新及对传统文化元素的隐喻及创新方面。这既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需求,还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彰显了现代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以下呈现的是具体的内容:

(一)对传统文化元素复制及仿制

传统文化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进行一定的渗透,进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形态,表达了一种全新思想、情感等,使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呈现传统文化元素的形态,还包括其神韵,同时具有其显著的意味及形式,呈现出某一个民族的气质、精神及理念。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新的载体之中,在打破传统的设计观念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为理念,结合现代西方的一些设计理念,设计出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的艺术作品,从而体现出一种全新的视觉形态,使传统的图形信息传达出现代意义。这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创造力,以及对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的丰富想象力[3]。

(二)对传统文化元素变异及进化

现阶段,设计者通过一定的抽取、转化及重构的方法,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使观赏者在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下捕捉及发现传统文化的美,然后根据时代的实际需求,选择适用的元素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素材。设计者可以对这些素材进行充分加工,然后根据设计形象,通过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对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艺术重构与设计,挖掘与阐释传统文化的本质与精华,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弘扬,找出了东西方文化的结合点,赋予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新的传统文化气息。例如,上海经贸大楼的设计,设计师根据古典的“塔型”结构,以我国传统文化为理念,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结合现代西方的设计理念将中国塔型美与整个建筑比例相融合,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摩天大楼的设计中,再现了传统建筑的精神意象,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得益彰[4]。

(三)对传统文化元素继承与创新

目前,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再现了现代审美与形式结构的完美融合。比如,在现代传统建筑设计中,既表现了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性,又凸显了现代建筑的风格,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例如,苏州园林的设计,其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继承与创新的展现。设计者在兼顾传统遗产及人文精神的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为理念,吸取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利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园林设计的理念,将现代建筑材料巧妙应用于设计中。它再现了苏州古城的特点,又与古今融合的和谐建筑群相统一。其几何体造型采用方形、三角形等,运用现代构成的形态特点,使大众产生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四)对传统文化元素隐喻及创新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通常采用隐喻的手法,根据一定的环境构成要素与形式,使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呈现出本体以外的全新内容,比如文化内涵、寓意等文化信息。例如,在中国传统建筑及室内设计中,采用的文化图案及陈设,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含蓄表达了人们想要的情感。而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多要求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使之符合现代文化的特征,此外,在某个地区还要彰显该区域的民族及文化特征,这才是优秀的设计作品。例如,孔子研究院的园林设计,主要采用“书院”的方式,在布局上十分严谨,建筑群堆土在北面聚集,象征着坐山,而南面堆土,象征着案山等。设计者对整个布局的设计,充分使用了隐喻手法,体现了传统文化观及风水说,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隐喻与创新的体现,堪称经典之作[5]。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研究,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巧妙融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巧妙应用,应该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呈现的特点,结合设计的需求,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完美结合,避免生搬硬套。这既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需求,还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彰显了现代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对环境艺术设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璐.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17,(02):10.

[2]刘天执.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6,(11):122-123.

[3]谢勇.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才智,2015,(23):288.

[4]廖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品牌,2015,(06):126.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范文3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文化教育;必要性;对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现如今数字化的网络多媒体时代,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开发与运用、新思想不断发展与丰富的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纵观现代社会,艺术设计已经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地铁还是街道等建筑,艺术设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艺术设计包含着设计者的思想和创意,是艺术累积和创新思考的结合成果,所以,如需要传统文化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则需要将传统文化植入设计者的内心。设计者应善于发现传统文化中民族的、的、美学的、风俗习惯的一些生活元素再结合现代的、前卫的、科技的技术加以合理的分解、重构、加工、再创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形式和精神内涵,从而使现代艺术设计更具有灵魂、生命力和中国特色。同时,在现代设计中,结合传统文化也是融古通今,人性关怀的一种方式,是实现多文化并存,人与自然、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实现。基于以上种种因素,笔者认为有必要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以下是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引入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的相关研究,内容如下:

1传统文化教育概述

文化乃民族之根本,如果文化断绝,则民族会名存实亡。在中国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传统文化存在的断层较大。例如,我国目前的老一代,虽然有不少老者掌握着传统文化的精华,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掌握着传统文化精华的老一代逐渐稀少;我国的中年一代目前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的中坚地位,但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遭遇了我国文化缺失的那段时期,虽然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地了解,但是缺乏全面且清晰的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青年一代是我国未来的希望,但他们自出生时期,就已经处于文化断层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能存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或者存在严重的误解。因此,对青年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传统文化应渗透教育的方方面面。

2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2.1高校学生的设计理念需增强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都是经过考前的突击学习才被录取的,因此考生在进高校前可能都没有经过系统的艺术设计训练,导致目前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都对设计缺乏概念。目前,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教课中,大多数都是使用绘画理念来引导学生设计,学生在完成设计作业时大多只能想到素描以及笔触等概念,整个思想被绘画观念限制住。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儒教、道教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同时也显示了时代的特色。尽管“设计”的概念传人中国的时间并非长久,但中国古代文化曾领先于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可起到增强学生设计理念的作用,能给予学生启示。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需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2高校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累积不足

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认知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西方文化的进入,由于艺术中大部分的学习课程都是西方艺术教学,中国传统艺术教学所占比例较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了解导致不能领会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导致对传统文化没有兴趣;年轻的高校老师对传统文化的教学认识程度不高,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了解也不足够。因此,无法给予学生有关传统文化较好的教学指导。一般意义上来讲,一名优秀的艺术设计者必须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是合格的文化传播者,如中国的艺术设计者设计出世界水平的优秀作品,那必须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中国的艺术设计者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内心有传统文化的根基,这需要教育者不断地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艺术,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设计、审美观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更了解我国民俗文化、传统艺术风格以及美学知识文化等。

2.3高校学生的设计水平还需提高

现如今,我国大多高校学生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都较为被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设计作品时常常在对艺术设计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对别人的艺术作品进行模仿甚至抄袭,以至于缺乏创新性。学生只能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别人的作品并深入理解,将其吸收后成为自己的艺术累积,然后在此基础上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艺术设计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设计方面的创造能力。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艺术设计作品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艺术作品含有的文化审美性,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强有力的创造性,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并加强设计作品的文化含量和艺术感。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差异性,如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设计区别;传统文化可以增加学生的创作素材,作为其文化累积;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鼓励学生创作出更多富含传统文化的设计作品。

3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3.1让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更了解传统文化内涵

(1)多媒体应用。如今,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随之变化,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通过学习课堂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利用多媒体的便捷性,可向学生展示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图形、文字等;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所展示的图形内涵与一些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给予学生启迪。例如,使用富有寓意的荷花根据其古诗词中所描述的特性,结合现代社会情况,设计出响应“反腐倡廉”的海报;教师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图形或者符号角度人手,为学生们讲解其构图的含义和基础,积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创造出富有深度和寓意的符号或构图设计,并写出相关说明作为作业。

(2)实景教学。当学生和教师外出采风时,教师可以对当地传统文化进行介绍,如古代的房屋建筑的色彩和建筑特点以及其相关图形的寓意,使学生更加了解传统文化。

(3)切入传统文化设计。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可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观察所见到的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设计作品,并总结出作品的传统文化是如何体现的,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也可将学生平时的作业或毕业设计作品加入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学生懂得如何更好地在设计作品中体现传统文化。

3.2传统文化概念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教学

想要整体提高中国设计水平,仅仅模仿是不足够的,这需要设计师在借鉴别人艺术设计成果的同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才能使我国艺术设计作品更具有创造性和竞争性。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艺术情感。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艺术情感:

(1)在教学过程中先入为主。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一些代表作,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组织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意思考,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可以主要分为: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认知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鲜明的一些代表作品;详细介绍代表作的历史背景、地位、内涵等;鼓励学生按照某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图形或者文字进行思考和创作;针对学生的创意,可给予学生评述,让学生对创作的把握程度进行评估;教师在教导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原因和构成规律,使学生明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以及了解传统文化元素适合表现的相关题材。

(2)传统文化基础上的设计理念时代性。现代设计所注重的性质和形式的主次关系以及设计者的个性,在传统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们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使其学会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所结合的成果作品必须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要求学生关注类似作品,如流行文化中的传统因素;让学生留心观察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市场效应;让学生学会在符合现代设计理念的情况下,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重组或改造。启发学生对此进行探索和思考。

3.3丰富教学方式

设计教育应注重教学和研究以及实践,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改变教学思维观念的情况下,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更加了解。

(1)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可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阐述自己结合传统文化结合现代设计理念的作品创意,教师给予其改进意见;教师提出自己结合传统文化结合现代设计理念的作品创意,让学生进行评述;让学生对结合传统文化结合现代设计理念的思想互相探讨。最后,老师对所有学生的看法进行总结。

(2)课题形式。课题形式教学具体方法为:教师设计课程的题材以及表现方式等,组织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对其进行创意思考;教师设计一个课题,然后组织学生自由选择表现方式对其进行创意思考。课题形式主要是为了促使学生展开联想,发挥创造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认识问题,让学生自由的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拓展创造思维空间。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范文4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传承;创新;服装设计;植入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被忽略的传统民族艺术也逐渐成为艺术工作者表现形式的主流。对于服装设计教育来说,从上世纪末便提出的“民族的即是国际的’旧号,也从未像今天这般为我们所感同身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如何将传统民族艺术更好地融人服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去,也成为高等院校进行服装艺术设计教学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将传统民族艺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是服装设计从业者应认真对待的任务之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源流追溯起来是一部涣涣长河,其大背景就是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衣冠中华”谱写了绚烂的服饰宝典。在经历了“西服东渐”的冲击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其服饰的文化归属感在国人心目中也表现的愈来愈强烈。

在今天的服装艺术教学与创作中,民族化与时代化之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传承与创新之间,它们枝蔓缠绕的关系不禁使得一部分人困惑、矛盾。时代感,是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品格,无论在哪种文化之中,时代感的强弱都是其文明程度最敏感的标志,服饰文化也不能例外。作为一名服装教育工作者,将传统民族艺术植人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以民族传统为基础,面向时代,以现代服饰设计为目的,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注重传统艺术的发掘与借鉴,力求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它们共同构建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奇葩。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本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成就,也有着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用批判的态度进行选择,有机把握传统艺术文化中的“利”与“弊”,以便于汲取并传承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今天,许多传统艺术面临湮灭的尴尬,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甚至失传。我们今天的学习与继承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民族艺术的挽救,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像我国古代的绎丝工艺,由于其工艺精繁、对工人素质要求高,时间花费多,见效慢,其有些技艺在建国后慢慢消失,不过,这种技艺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被很好地保留并传承了下来,现在的日本仍保留着从隋唐时期传人的“本绎丝”及“引金箔腰带”技艺。今天,这项在中国失传的技艺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辗转回到中国。这不由得我们不警醒—不要让老祖宗的好东西败在我们手中。

二、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入形式

我们要做到将传统艺术很好地植人服装设计教育中,首先我们要将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服饰有机结合,它们应成为互为包容、相互协调的统一体。他们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对立。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性、地域性,注重传统艺术符号在服装设计中的嫁接与借鉴。摒弃程式化的、流于形式的肤浅模仿,注重挖掘传统艺术精髓中认识传统艺术的文化土壤及历史属性,学会在服装设计的学习中把握和体现传统艺术的文化脉络。在当今的服装设计界,中坚设计力量对此有了很深的体会,并将传统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融人作为开启世界时尚大门的金匙。

其次要重视地域文化,促进服装创新。纵观服装的历史发展,也是一部时代变迁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文明发展的脚步,同时反映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准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由于自然条件(种族、地理、气候)、精神状态(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环境等因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服装文化。其服装以外的艺术形势也强烈的表现出这一特征。

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人形式很多,我们简单总结如下:

1.意境植人方式

我国传统民族艺术讲究意境,尤其以寓意吉祥美满的内容居多,往往通过图案及图案的形式来完成。这是我们祖先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完美的将吉祥与图案结合在了一起,代表着传统的民俗民情。

吉祥图案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俗、宗教等方面,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内涵与意义,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乐观的心理反映。如“喜上眉梢”,“竹报平安”,“五福(蝠)临门”等等。“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奋进、勇敢、尊贵与威武。这些吉祥图案以其寓意被用于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不论是雕刻还是瓷器装饰,不论是剪纸还是染织,千百年来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如今,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成为了设计师们表现的法宝之一,新锐设计师祁刚为影星高圆圆精心设计的“喜上眉梢”惊艳戛纳,以民族传统吉祥图案传递着特有的中国文化。

2.图案植人方式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文化从开始就认识并强调纹饰的作用。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变幻无穷、风格各异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各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经久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服装设计中,将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图案与现代服装相结合,成为设计师们常用的设计手段,传统图案在服饰中的巧妙植人,成为时尚与古典的重要碰撞形式。

传统图案在植人服装设计中时,要注重图案与服装结合的形式美感,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与材料以及工艺的关系,这样才能将传统图案与服装完美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完成对服装文化内涵的诊释。

在具体的图案植人时,首先要考虑到地域性、时代性,才能在选题、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的把握上做到严谨、准确,有特色;其次要考虑到传统图案的创新,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试验性创作,得到新的启发,获得创新灵感,给古老的艺术注人新的生命与活力。

3.色彩的植人形式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最早确立了自己的色彩结构。形成了属于中国人特有的色彩喜好。在传统艺术中,像“青花瓷”、“唐三彩”等以色彩命名的艺术形式比比皆是。传统镀金工艺中的“婆金”、“描金”,妇女妆容中的“花黄”,纺织工艺中的“撒花”等在引发后人无限遐想的同时,也为我们揭示古人对色彩的种种喜好,甚至今天国际上以“中国红”这一对红色的命名来显示中国人对这以色彩的偏爱。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范文5

传统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的融合之路

传统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的有效融合是由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动漫艺术设计的成功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中,用文化的角度去对动漫艺术设计所表达思想进行审视。在动漫艺术设计中,文化是重要的根基,而动漫艺术设计又对文化进行很好的发展和传播。在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传统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的融合之路。

我国的动漫产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有两次比较成功的动漫发展史。第一次为1957年,第一家专业的动画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期间有杰出的动漫艺术设计,产生大量的优秀动漫作品,如1955年的《东郭先生》、1956年的《骄傲的将军》等。第二次为改革开放以后到90年代初这一历史时期,中国迎来经济文化的全面复苏。这个时期虽然在技术和艺术方面尚没有出现实质性的突破,但是也产生了很多优秀动漫作品。如1979年的《哪吒闹海》、1991年的《抬驴》等。同时,水墨动画作为中国动漫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传奇,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动漫的发展。在动漫艺术设计中吸收中国水墨画的经典渲染法,对动漫作品中的意境、情景等的描述更加栩栩如生,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诗情画意美感。引用水墨画进行动漫艺术设计的动漫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以齐白石先生的画进行原创的《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动漫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和成功促进了我国动漫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现代网络经济时代,我国的动漫产业也对传统文化和动漫艺术设计进行了有效挖掘,充分实现了二者的有效融合。如2002年,成立了北京妙音动漫艺术设计有限公司,通过实现传统文化和动漫原创的艺术设计,产生了诸多优秀动画作品,如《至善之道》《中华德育故事》等。其中,《中华德育故事》还被台湾媒体的观察教育基金会“儿童及青少年优质电视节目”评定为五星级的推荐节目。又如,中央动画有限公司设计的《冰菊物语》动画片,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进行有效结合,作为一部典型的青春励志作品受到了广大青年的喜爱。

纵观中国动漫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我国的动漫产业中产生了许多传统文化和动漫艺术设计相融合的优秀作品,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猪八戒吃西瓜》和《哪吒闹海》等,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大闹天宫》作为一部以典型的传统文化和动漫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作品,于1983年在法国得以公映,得到法国动漫界的广泛认可。在法国的《世界报》中对《大闹天宫》进行如下评定“它是一部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完美表达的作品,不仅具有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也超越了迪斯尼艺术的表现美感”。

借鉴传统文化,对动漫艺术设计进行创新

对于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曾经有人这样来形容:毛笔加鼠标。笔者认为这是对我国动漫产业的一种非常形象、准确的描述。所谓毛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笔,代表了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鼠标则是现代网络时代下动漫艺术设计所不可或缺的主要工具。通过将毛笔和鼠标进行结合,不仅能够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扬,而且还能与当代动漫艺术设计进行有效结合,实现动漫艺术设计的有效创新,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

(一)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动漫艺术设计的创新性结合

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戏剧、武术、礼俗以及服饰等都是动漫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参考元素。在国外的诸多动漫艺术设计中,已经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与动漫艺术设计进行了良好的结合,这是我国动漫艺术设计需要着重学习的。如日本的《天空之城》采用管弦乐所具有的抒情效果,将其运用到动漫艺术设计中,增强了动漫作品的表现张力,显现了动漫艺术设计对音乐的有效把握。又如,美国的《功夫熊猫》融入了音乐、武术等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吸引了众多中国观众。因此,我国在进行动漫艺术设计的时候,要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动漫艺术设计的结合,实现动漫产业的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动漫艺术设计可以融合大量的音乐元素。如在动漫艺术中融入主题曲、背景音乐、配音等音乐元素,增强动漫作品的主题表达效果,突出情节的波动性、加深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等。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中的服饰元素融入动漫艺术设计中。在动漫艺术设计中进行不同人物、不同特色服饰的装扮,实现动漫形象的鲜活性。

(二)促进传统文化的相关表达、历史题材与动漫艺术设计的创新性结合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相关的表达和历史题材是动漫艺术设计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因此,要实现它们之间的创新性结合。一方面,促进传统文化的相关表达与动漫艺术设计的创新性结合。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表达都代表了独特的中国文化气息,这些具有特色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是我们特有的文化内涵,如果将它们与动漫艺术设计进行创新性的结合,将会对动漫作品主题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促进传统文化历史题材与动漫艺术设计的创新性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经典的历史题材,如历史传说、历史典故、寓言等,这些都为动漫艺术的设计提供大量丰富的题材。在当前的我国动漫艺术设计中,很多人都主张西化,引入西方的故事和神话来设计动漫作品。然而,在动漫大国,如美国、日本等,它们却大量使用我国的经典故事,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演绎,从而创造出杰出的作品。

(三)推动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的创新性结合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民间艺术文化也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它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如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有皮影、水墨画、木雕、剪纸等,它们是对民间艺术的一种形象表述。动漫艺术设计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传统民间艺术文化进行借鉴,形成了动漫作品的“中国学派”风格,其中皮影、剪纸和水墨画就是重要代表。如《猪八戒吃西瓜》就采用了独特的剪纸风格来进行动漫艺术设计,并融入了皮影戏的轴承作用来进行创作,开创了新的动漫艺术设计方式。在当前网络时代,我国的动漫艺术设计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来对动漫作品进行有效设计,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与时俱进的动漫优秀作品,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有效发展。

(四)注重传统文化美德与动漫艺术设计的创新性结合

动漫作品的主题思想也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美德的弘扬,以对观众的道德人格塑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动漫艺术设计中要注重与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等的创新性结合,体现独特的传统文化美德。第一,传统文化美德之“真”与动漫艺术设计的结合。动漫艺术设计者要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运用艺术的手段对现实社会中的真实艺术进行反映。如对生命、伦理、爱情、忠诚、人性、道德等的反映是动漫作品中反复咏唱和不断追求的主题。第二,传统文化美德之“善”与动漫艺术设计的结合。善是人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一种重要美德,因此,动漫艺术设计中对善的有效传递将会吸引众多观众,并在心灵上与他们产生共鸣,获得他们的最终喜爱。动漫艺术设计中的“善”要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有效的提炼来反映一个时期的人们的精神追求。同时,动漫艺术设计也要注重与其他传统文化美德的融合,以创造出优秀的动漫作品。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范文6

1世博图案在传统紫砂造型上的装饰创新

紫砂艺术传承数百年,在这漫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留下了不少经典传统造型。对于这些传统紫砂造型的创作,一般遵循着基于传统造型模式上的推新立意。它的根本是不破坏原有经典造型的意识形态.对于局部造型线条构建进行改良创新.使其创作作品更加符合时代审美情趣。上海世博作为一段时间、社会、文化的主题,关于世博文化元素在紫砂艺术中的运用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从而对于一些紫砂经典传统造型融合时代文化的创新创作自然也是必然的由于这些传统经典造型在造型艺术上已经趋于完美成熟.因此打破造型式的融合再设计塑造显然不适合这类世博壶的创作.所以一般世博文化元素与传统紫砂艺术经典造型的结合更多的是从装饰上进行世博图案的添加创新创作许多能够代表上海世博会文化精髓的图案。都被运用到这些传统紫砂造型的装饰创新创作中。世博会徽、海宝图案等等。以传统紫砂造型创新作品“世博汉扁壶”为例(见图1),在造型上作品仿制清代壶艺大师邵大亨“汉扁壶”经典造型.“汉扁壶”在传统造型中器型典雅,富有沉稳大气的艺术特色。这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质相一致.而在壶盖的子上增添了富有世博文化元素的“海宝”图案装饰.烫金的世博图案尊贵典雅.起到了高屋建瓴般的点睛作用,简单的图案装饰却把传统造型“汉扁”与世博文化紧密结合.这当然也与其造型风格符合中华民族文化特质分不开。

2世博图形在紫砂艺术造型上的创新设计

世博文化元素与紫砂艺术的结合.有着像“世博汉扁壶”那样点睛般的装饰运用。但论及艺术价值,世博文化元素在造型设计上的融合创新则是更进一步.许多代表着上海世博文化的图形元素.被直接融合运用于紫砂艺术世博造型的创新设计之中。以“世”紫砂壶为例(见图2),它的造型设计是紫砂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创新设计。它以上海世博会徽图形为其造型创意思想.融代表着上海世博文化特色的“世”字艺术徽章于整体紫砂造型创新设计之中。上海世博会标志“世”字与紫砂壶完美融合.整体造型与壶体装饰结合表现了“世”字艺术内涵。壶盖鲜明形象地塑造了手拉手的三口之家,寓意“你、我、他”自然和谐的世博精神.实现了世博文化与紫砂艺术的完美统一。

3世博标志性建筑在紫砂艺术造型上的运用

上海世博会.除了那些富有世博文化精神的特色图案标志外,那些富有国家文化特色的各国展览馆,从建筑学上给紫砂艺术造型的创新创作提供了蓝本模型的创作可能。于是。一时间在紫砂艺术界中出现了许多仿制世博国家馆的紫砂造型创作作品.这其中又以仿制中国馆东方之冠建筑造型的紫砂作品尤为居多。在紫砂艺术创作东方之冠建筑造型的过程中。不必一味追求与中国馆的形式相似.而是可以把东方之冠建筑造型的特色与紫砂传统造型融合创新创作。作品“中国馆合斗壶”(见图3)便是把东方之冠建筑造型与紫砂传统方器造型的特色相融合.将代表“天下粮仓”的中国馆造型寓意上下合斗、对称而成创新方图3中国馆合斗壶器.可以说是中国馆特色造型与传统紫砂壶艺造型范式的经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