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培训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艺术教育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艺术教育培训

艺术教育培训范文1

关键词:艺术教育;政策改革;艺术教育机构

一、研究背景

美育概念源于18世纪的德国,“美育”一词的首次提出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20世纪初被我国学者所关注和倡导[1]。美育是贯彻“以德育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方面。美育渗透于艺术课程之中,二者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全面提高,中国应试教育形式下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整体性及个性得不到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2015年5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同年9月再次发布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开始实行美育教育改革,为下一步美育教育的全面普及与推进做准备。在2018年,同志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要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2020年9月22日  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中提出重要讲话“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四五”时期,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2021年7月28日最新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教育改革政策,次日紧接着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美育教育的开展刻不容缓,美育的探索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节点[2],艺术教育是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中美育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也对艺术发展及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艺术教育政策的改革及政策的落实是推进艺术教育的关键,艺术教育离不开专业的艺术人才,离不开专业的,系统化的学习,而正确的把握艺术教育的美育主要目标,并且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改善原有的管理和教育方式,为艺术教育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推动艺术教育全面覆盖的发展,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系统化、规模化、规范化的艺术培训机构,是当前阶段艺术教育实现全面覆盖、教育现代化进行中不可少的重要环节[4]。因此研究艺术教育政策的改革对艺术教育培训行业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影响成为本文的研究目的。

二、艺术教育政策改革背景下湛江市艺术教育培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政策普及度、政策了解度、政策实施各方面来看,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培训机构对艺术教育政策改革理解程度都有所上升,但认可度还需提高。湛江市艺术教育培训师资结构还不能满足艺术教育政策改革的要求,教学内容还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对艺术教育政策改革的需求,管理运营模式未适应艺术教育政策改革带来的变化。并且,缺乏前期的宣传,与具体的政策普及分析,无法使受众了解艺术教育政策并对其认可,从而无法引发对参与艺术学习的想法。活动后期缺乏宣传,无法形成及时反馈,将极大影响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同时,受新冠疫情影响,许多机构纷纷表示线下课程较难进行,生源流动较大,班级人数的控制也比原来要严格,报名人数大大减少,近期来才渐渐回归正常招生。而在新政策中进一步完善相关条例并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更是对机构的课程设置、安排、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湛江市艺术教育实证结果分析

1.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问卷发放情况,问卷有效填写人数为505人,家长填写人数为223人,占比44.16%,学生填写人数为117人,占比23.17%,艺术教育机构从业者填写人数为8人,占比1.58%,其他填写人数为157人,占比31.09%,虽然艺术教育机构从业者样本较少,但仍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本文将使用最新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家长部分数据预处理做文字描述,其余数据做描述性分析,呈现广东省湛江市艺术教育行业在艺术教育政策改革后的现状。表1显示了艺术教育政策改革对家长产生影响的二元逻辑斯蒂(Mlogit)回归结果。模型1回归结果显示,了解艺术素质测评改革文件的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改革后选择报班比选择不报班的发生比会增加140.9%;艺术素质测评文件认可度的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改革后选择报班比选择不报班的发生比会减少29.9%中可以看出,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将学校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将影响部分家长给孩子报班的意愿,并使相关政策的赞同度下降。“双减”政策中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政策的了解程度的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改革后选择报班比选择不报班的发生比会增加87.9%;校外培训范围政策了解程度的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改革后选择报班比选择不报班的发生比会增加118.0%;校外学科管理方法认可度的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改革后选择报班比选择不报班的发生比会增加36.9%,从这三条政策中可以看出,校外培训机构相关管理政策越完善,家长对政策的支持程度越高,报班意愿也越高。模型2回归结果显示,了解艺术素质测评改革文件的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改革后选择学习艺术比选择不学习艺术的发生比会增加177.1%;艺术素质测评文件认可度的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改革后选择学习艺术比选择不学习艺术的发生比会增加0.8%中可以看出,该政策较大推动了家长想让孩子进行艺术学习的意愿。“双减”政策中关于校外培训范围政策了解程度的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改革后选择学习艺术比选择不学习艺术的发生比会增加321.7%;校外学科管理方法认可度的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改革后选择学习艺术比选择不学习艺术的发生比会增加558.8%,并具有显著性的政策中可以看出,校外培训机构相关管理政策越完善,家长对政策整体上的支持程度越高,让孩子参加艺术学习意愿也越高。表2显示了“以政策改革后您在选择艺术培训机构主要看中哪方面?”来进行分析艺术教育政策改革对家长选择机构产生影响的多元逻辑斯蒂(Mlogit)回归结果。控制其他变量保持不变,对素质测评改革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偏向地理环境因素而非口碑和信誉度因素的发生比降低43.9%,不具有显著意义(P>0.1);对“双减”政策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偏向地理环境因素而非口碑和信誉度因素的发生比增加83.7%,不具有显著意义(P>0.1)。对线下培训课时规范认可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偏向地理环境因素而非口碑和信誉度因素的发生比降低32.6%,具有显著意义(P<0.1);对校外培训范围政策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偏向地理环境因素而非口碑和信誉度因素的发生比降低92.2%,具有显著意义(P<0.1)。控制其他变量保持不变,对素质测评改革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偏向师资力量因素而非口碑和信誉度因素的发生比降低63%,不具有显著意义(P>0.1);对“双减”政策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偏向师资力量因素而非口碑和信誉度因素的发生比降低18.3%,不具有显著意义(P>0.1)。对校外培训范围政策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偏向师资力量因素而非口碑和信誉度因素的发生比降低86.7%,具有显著意义(P<0.1);对校外学科管理方法认可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偏向师资力量因素而非口碑和信誉度因素的发生比降低702.2%,具有显著意义(P<0.1)。控制其他变量保持不变,对素质测评改革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校外培训范围政策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偏向师资力量因素而非口碑和信誉度因素的发生比降低80.5%,具有显著意义(P<0.1)。在口碑和信誉度为参照组与地理环境、人文气氛、师资力量、收费标准对比中可得,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中大多更偏向于重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口碑和信誉度。

2.艺术机构从业者样本分析

关于艺术教育培训行业从业者方向的“贵机构经营模式为?”问题中(如图1所示),占比最多为“与文化教育相结合艺术培训”选项,占比62.5%;最少为“单类艺术培训”选项,占比0%  ;“综合艺术培训”选项,占比37.5%。  “2015年发布《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政策改革后近三年内贵机构开设的艺术培训类项目中,参加什么培训项目的学生人数最多?”问题中(如图2所示),占比最多为“书法美术类”,占比50%。而在中小学生生源是否因为政策改革而发生变化?”问题中(图3所示),占比最多为“无明显变化”选项,占比50%,占比最少为“生源减少很多选项”占比0%;“生源增加很多”选项,占比25%;“生源增加很多”和“生源较少”选项,均占比12.5%。关于艺术教育培训行业从业者方向的“政策改革后现有教师队伍的结构变化是?”问题中(如图4所示),占比最多为“书法美术类老师增加”选项,占比62.5%;最少为“器乐类老师增加”“声乐老师增加”和“影视表演类老师增加”选项,占比12.5%;“中国舞老师增加”选项,占比37.5%;“体育舞蹈(国标舞  啦啦操等)老师增加”选项,占比25%。

四、结论与建议

艺术教育培训范文2

关键词: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带资进组;拍摄许可证

当前,国内各大、中城市中对于儿童影视教育培训的需求十分迫切,儿童影视培训市场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光明的行业预期。国内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以及众多省会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数量众多,每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中,对于5至15岁儿童影视教育的培训市场都在快速发展和迭代,深入分析目前国内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优缺点,对于进一步规范发展儿童教育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制订行业政策的有力支撑和依据。

一、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现状

及存在的弊端目前在国内的各大中城市中,作为儿童家长主体的80后及90后初期的家长们共有8000万至9000万人的规模,而这些家长的孩子以正处在5至15岁的幼儿园及小学、初中阶段,这些孩子们正是当前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的主体人群和受众。作为家长几乎每个人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同龄人中取得影视表演方面的领先培训经历以及获得优势地位。同时,这些孩子家长们又正处于自身事业发展的上升期,他们之中一部分人在孩子无法获得传统的数、理、化教育学科的优势和领先地位之时,迅速地将眼光和注意力转到了社会大众聚光下的影视表演行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速地成为小明星、小影星。就是在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家长的个体需求与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的无形引导产生了高度契合,更是强力助推了国内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的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国内有各类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共达几万家之多,规模档次不同,办学特色也各有千秋,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这些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多数是以往的影视表演机构或是成人艺术培训机构转型诞生来的,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伴随当前国内城市中众多中产阶层的家长群体越来越多,无疑给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市场土壤,但是真正能做到兼具影视艺术培训及表演市场开拓的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却是数量不多,占比不高。而贯以“童星梦工厂”“童星摇蓝”“小明星之友”等各种名称的机构却都存在同质化倾向,这也是当前国内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之中加以规范和梳理,使之形成良好的自身发展特色及领先的市场优势。儿童艺术影视培训市场规模巨大,市场潜力惊人,其中儿童才艺培训、儿童影视培训、儿童表演专长培训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从投入产出分析,各家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的投入也仅限于教师人员、场地投入、服装道具、影视设备等一次性投入,因此市场广阔利润空间十分可观,可谓商机无限。但当前各家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着小、散、乱的特色,导致了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集中度较低。影视艺术教育是我国青少年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区别于传统的以升学考试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很多大、中城市家长都有此愿望和诉求。艺术教育在欧美及日、韩等国十分普及,也是他们作为国民基本素养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当时,随着《全面深化教改,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落实,学生家长也开始逐渐重视音乐、美术等美学素质教育,而且音乐、美术也作为中考的重点考核内容,近两年很多省份明确将音乐、美术考试成绩计入中考分数,这无疑也从考试层面助推了影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国内儿童影视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从另一个侧面考量,当前国内各大中城市存在的消费升级之中,居民对文化、教育、娱乐的支出不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也在短期内刺激了文化艺术表演市场的快速井喷式增长。随着2020至2025年我国人均GDP的稳步上升,以及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国内综合性的连锁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将大量出现,这些连锁儿童影视艺术教育机构具有品牌、教师、统一模式的诸多优势,他们专业性强,市场拓展能力强,并与教育培训的头部企业及互联网巨头横向联合,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也将现有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中的小、散、乱和无序发展的各种弊端得以正本清源,逐渐规范。

二、带资进组对于儿童影视艺术

教育培训机构的优势及劣势分析带资进组,顾名思义就是演员自身带着资金进入剧组,参与拍摄,也参与后期分成。这也是近年来国内影视表演行业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当前,很多儿童影视艺术教育机构也借鉴了带资进组这一成人影视运营模式,搞起了系列少儿影视剧的拍摄。目前,在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市场中,很多机构引进了带资进组的模式,但当前一些只在网络播出的影视作品,采用带资进组的形式比较普遍。所拍摄的儿童影视作品一般不是经广电总局审批通过的具有拍摄许可证的正规影视剧,而只是在一些网络平台播出的网剧。这些儿童影视剧每集一般在20至30分钟,采用儿童影视连续剧的拍摄形式,每集成本较低。带资进组的孩子家长需要根据小演员的主演、配角、众多群演的角色定位分别缴纳39800元,19800元,9800元等几档不同的带资进组费用,一般在15至20天内即可完成一部儿童影视连续剧的拍摄,可谓是儿童影视艺术教育机构生产的流水线。儿童影视剧带资进组的模式,可谓是优点和弊端都十分突出。优点就是用带资进组的方式可以快速筹集拍摄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组开拍,为有需求的家长及孩子们提供了半个月就可以成为“小明星”的快速通道。也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一部分人快速露脸、快速成名的愿望和需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市场生存空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快速拍摄,以资金作为进组和选角色的主要依据,并不能很好地完成影视表演培训的全过程、全周期性要求,以速成代替了长期艰辛的影视表演艺术培训周期,这在某种程度上无疑是违背了艺术培养的内在规律,因此需要引起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足够警惕和重视。但现在社会上也有一种说法是,用这种方式,降低了普通百姓的孩子成为明星的门槛,在家长可承受的范围内花费几万元,就可以直接进入“高不可攀”的剧组,将原来人们印象中的“高、大、上”电影剧组,与广大寻常百姓间拉近了距离,因此有其自身的市场空间。

三、如何防止儿童影视艺术教育

培训市场的误区及陷阱应该说当前国内儿童影视艺术培训市场可谓是良莠不齐,乱相频生,因此广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家长,要充分了解目前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的相关内容及细节,擦亮慧眼,避免走入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的误区及陷阱。首先,要从思想上端正认识和态度。孩子有志于从事影视表演事业可谓是初心良好,但是任何艺术专业都必须经过日复一日,循序渐进的长期培养,孩子可以一开始快速入门,但是绝无短期速成以及快速成为明星之说,这也是所有学科发展的规律和普遍原则。希望不经刻苦努力而一朝成名肯定是不现实的,也是在当今社会中根本行不通的。其次,各类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监管主体责任和功能,严格管理及审核。对于少数打着“带资进组”名头的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匆忙上马,以“假集资”的名义行“真跑路”之实,一定要严加打击,将这些少数的假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的害群之马清理门户,使这些机构在社会上不能生存。再次,社会媒体及行业组织要本着对广大孩子及家长负责任的态度,加大第三方舆论监督力度,及时曝光个别假冒的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揭露他们的不法骗局。最后,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行业应加强自律组织,第一时间公布一些信誉良好口碑显著的名优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让广大学生家长能够有一个参考名单和体系,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名优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受到正规培训。

参考文献:

[1]刘丽秋.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5):1.

艺术教育培训范文3

[关键词]吉林省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现状;制约因素;对策

在党的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并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民办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构筑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之一。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发展民办教育写入《国家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大对民办学校扶持力度,推动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艺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相对公办艺术教育而言,民办艺术教育增加了艺术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在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不足、丰富艺术教育供给方式、扩大艺术教育规模、弥补学校艺术教育资源短缺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文化产品和艺术教育的需求将日趋旺盛,因此,探索并建构全方位、立体化的艺术教育体系已成为新时期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要任务。

一、吉林省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机构发展现状

自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以来,吉林省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伴随着改革开放迅速发展并不断壮大。据吉林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吉林省在册非学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1106所,注册在学人数为11.6万人。其中,民办艺术教育机构476所,注册在学人数为4.3万人。目前,吉林省非学历民办艺术教育市场呈现出以下几种特征:

1.发展态势两极化

随着我国艺术教育消费的快速升温,市场需求不断被激活,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把大量资金用到子女艺术特长教育上。因此,家长们对于艺术教育机构的选择标准也不断提高,一些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艺术教育机构竞争优势逐步凸显,在良性循环中,这些机构正在朝着品牌化、连锁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一些较小规模的艺术教育培训机构所获得的市场份额则越来越小,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开,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两极分化局面愈演愈烈。

2.机构选址集群化

受商业集群理念影响,艺术教育机构在选址方面大多选择集中在大型商业区、高档写字楼、高档社区等区域。以吉林市为例,重庆路商圈、河南街商圈、解放北路商圈、遵义路商圈等成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必争之地;财富广场、北奇综合楼、新东广场、朝阳大厦、光明大厦等写字楼和各大高档社区都集中了大量艺术教育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可以为学员提供多样化、多门类的艺术教育培训项目和一站式教育服务,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3.师资学缘结构多元化

吉林省民办艺术教育的从业者以在职艺术教师、退休教师和省内院校艺术专业毕业生为主。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增大,很多在外省市毕业甚至留学回国的吉林省籍毕业生也纷纷回到原籍,加入到艺术培训教育行业中,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将艺术教育培训作为毕生事业,专职从事。师资队伍学缘结构的多元化避免了艺术教育的“近亲繁殖”,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4.培训方式多样化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教育需求,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方式由传统的大班教学向十人左右的小班教学和“一对一”教学方式转变。各培训机构在生源争夺战中各显其能,“VIP课”“大师课”“托管课”“网络课”等新兴教育产品层出不穷,灵活多样,给家长和学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很多艺术教育机构结合节日、假日以及时尚文化元素,开展多元化、多年龄层、参与度高的教学成果展示。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为学员搭建了展示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为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营造了氛围,为招生做了充分的宣传。

5.教材和课程设置规范化

民办艺术教育从初期的无体系的教材应用以及课程设置,发展到今天教材品牌化、课程系统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化的课程形式。很多学校加盟了某种教材或了某教育品牌,如“艾范儿”“Theone”等。

二、吉林省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各行各业纷纷进行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今天,吉林省民办艺术教育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1.政府监管效能不足

2010年,《吉林省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若干规定》颁布实施,对民办学校的内部管理、运行、教师、学生、财务、资产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成为吉林省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行为的总遵循。然而,因其大多为原则性条款,可操作性较差,造成《规定》未能有效实施。因缺乏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民办艺术教育市场引领和导向匮乏、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市场监管和评价机制、缺乏融资渠道等等问题愈发突出,民办艺术教育市场乱象丛生、恶性竞争大行其道,制约着民办艺术教育的发展。

2.艺术教育偏离初衷

吉林省民办艺术教育存在一味逐利于“市”,忽视教育的公益性现象。导致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很多培训机构利用人们的趋利之心,鼓吹自己,在招生上存在虚假宣传。以盈利和考级通过率、比赛名次、升学率等为目的,忽视学生审美体验的培养,使很多学生在经历过这样的学习后,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影响孩子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制约了艺术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民办艺术教育市场中,很多学校为了留住生源、保住利润,违背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与艺术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调整、解决,将引起全行业的混乱和恶性竞争,扰乱家长和社会对艺术教育的基本判断能力。因此,化解艺术教育市场中的潜在危机,让艺术教育遵循文化生产的内在规律,使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是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3.办学理念陈旧落后

吉林省民办艺术教育发展相对“粗犷”,且自身存在局限性。制约其发展的核心是办学理念。很多艺术教育培训机构过分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打着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力的旗号,其课程内容缺乏美感,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不顾及学生内在素质的积淀和未来发展。很多民办艺术教育机构的招生、教材、教法等方面存在跟风现象,缺乏特色。此外,还存在办学场地狭小、教学设备简陋、安全隐患突出、管理方式落后等诸多问题,都是制约其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由于文化课市场风生水起,吸引了艺术培训机构争相开设文化课培训班、国学培训班、围棋培训班等等。而对于这些艺术培训机构的“本行”———艺术教育,却鲜有特色,依然延续着多年以来的办学思路,很少有推陈出新的举措和明显的进步。

4.任课教师流动频繁

民办艺术教育机构既非企业单位、更非事业单位,教师社会保障体系自然无从谈起,编制、工龄、五险一金等等保障一概没有。因此,其所聘用的教师一部分是暂时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人员,属临时过渡型,他们一边在此供职,一边仍然在考虑其他的出路,精力投入十分有限;一部分教师是由在职教师、退休教师、本地艺术院校在校生等组成的,属按劳取酬型,他们以赚钱为目的,不会把培训机构的发展当作自己的事业,而且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长期供职,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这致使很多培训机构在每年考级、比赛或举办大型活动前都会遇到严重的用人荒。

5.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因缺乏必要的准入标准和监督监管机制,各类民办艺术教育机构聘用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甚至缺乏必要的从业资质。随着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在吉林省全面实行,“国考”将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未来不论是在公办还是民办学校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必须拥有教师资格证才能够上岗。但是教师资格证的标准并不完全适合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的用人标准。艺术教育是专业技能教育,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和讲授能力,更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目前有些民办非学历艺术培训机构的老师,其自身的专业能力堪忧,但却有着高超的沟通能力,能够为艺术培训机构招生,实现短期的经济效益。目前相关职能部门对此却缺乏监管,无法衡量民办艺术教育从业者的资质。

三、吉林省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1.拓宽民办艺术教育的融资渠道

目前,吉林省大部分民办艺术院校办学经费的唯一来源是学费收入,这不仅导致经费的严重不足,而且使部分教育机构过于注重收益,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公益性,严重影响了民办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吉林省应该加快制定民办艺术教育及相关产业的保护和扶植政策,鼓励和放宽社会资本投放艺术教育产业,建立多元化的民办教育融资机制,并且划拨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发展艺术教育及相关文化产业;同时为优秀的艺术培训机构提供更为优惠的贴息或降低信贷门槛等金融保障。

2.建构民办艺术教育的长效发展机制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繁荣文艺,不只是繁荣流行的、快餐式的大众娱乐,更应该繁荣经典的、高雅的文化。大众娱乐的通俗文化艺术与经典的高雅文化艺术同样是相互促进的依存关系,都不可或缺。诚然,近些年我省艺术教育逐渐有了一定数量的受众群体,但是与众多的人口数量相比还远远不够,而且鉴赏能力普遍不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吉林省艺术教育的水平与品位,通过树立行业标杆,引领大众逐步提高对文化艺术作品的鉴别力和鉴赏力,引领大众转换观念、返本归源、从艺术教育中享受“美”的情操陶冶。

3.打造吉林省艺术教育品牌特色

吉林省地方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掘出地方文化与艺术教育的契合点。政府相关部门要引导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机构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不能盲目跟风,一定不能把本该极富特色的艺术教育搞得毫无特色可言。放眼全国,不论是著名高校还是重点初高中,都在寻找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有些高校甚至主动放弃了博士点、硕士点,关闭了招生和就业困难的专业。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教育不能搞大而全,要想在众多的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市场中保持发展态势,一定要坚持特色,要把吉林省地方特色文化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在提高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引导吉林省民办艺术教育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

4.积极争取和选聘优质教师资源

民办艺术培训的未来发展除了硬件上的更新以及思维上的创新,尤为重要的是要拥有稳定、积极、高素质的教师梯队。很多艺术培训机构招不到优秀的师资,而很多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基于这种情况,高校与用人单位双方可以采取定向培养的模式,即:学生在读期间,学校按照艺术培训机构的用人条件进行有目的地培养,并且安排去用人单位进行一定学时的实习,在毕业前由用人单位进行考核。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直接上岗,把入职前培训等多重环节在大学期间解决。另外,艺术培训机构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教育方法培训以及考核,对不达标的教师实行末位淘汰制,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5.完善教师准入和考评机制

从民办艺术培训教师准入规范制度出发,推行民办非学历艺术培训教师的资格证认定制度,考核通过方可上岗;定期对其专业技能水平进行认证,建立教师动态评估评价体系。同时,对各个艺术教育机构进行教学突击检查,并面向社会公布,培养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能进能出”的良性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符露.我国民办文化艺术培训体制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2]袁治.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准入问题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

[3]项海虹.公益与营利———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艺术教育培训范文4

关键词:广东省;音乐教育产业;新媒体;发展构想

文章里所指的音乐教育培训,是有别于国家中小学义务教育以及高中和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育培训,是建立在盈利基础上的,具有社会化、民营性的音乐教育培训机构。它们构成了中国音乐教学培训行业的主体。广东省是全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大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量大,重视艺术文化素养的培养。不少小学、中学将音乐考级或音乐比赛获奖设为升学、择校加分的附加条件。艺术类的高考文化分录取线相对低于文、理科的分数线。不少文化生迫于竞争压力,在高中时转读音乐艺术类。因此,参加音乐兴趣班培训、音乐考级培训和艺考音乐培训的人数较多,规模较广,是广东省音乐教育培训行业产值的主要来源。

一、广东省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现状

广东省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产值收入来源于学员的培训费用,其中包括学费、报名费(考级或艺考)、练习费、材料费、陪练费,另外还有艺考生涉及的交通费、食宿费、乐器采购、服装等等。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乐器、声乐、舞蹈等表演艺术以及视唱练耳、乐理、和声等音乐基础知识。乐器和声乐(合唱培训除外)培训主要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教学方式。视唱练耳和乐理等音乐基础知识的培训大多培训机构较少涉及,部分培训机构为了应对考级或艺考考试内容采取速成的应试教育。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和国民对下一代素质教育的重视,音乐兴趣班和音乐考级市场规模和产值这几年屡创新高。广东省艺考报考人数这几年有所下降。导致报名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文化课分数要求提高,计划招生人数减少,毕业生就业难等原因。广东省的音乐教育培训产业虽然不断发展壮大,但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培训机构众多,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无规模、无品牌的作坊式音乐教育培训机构较多,存在师资质量差,教学方式不专业的情况。钢琴教学是音乐培训的主流,但许多钢琴教师是没有经过专业教学培训和教学经验在校的学生,有的甚至不是钢琴专业的学生或老师。缺乏统一的标准,健全的师资考评制度和监管部门。缺乏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品牌影响力的、和市场竞争力的领军艺考培训机构。

(二)教学内容忽视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素养的培养

教学内容以帮助学员通过考试为办学目的,急功近利,扼杀兴趣。无视音乐基础知识的配套教育,缺乏素质培养的意识。不少学员,用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弹好两到三首考试曲目。不仅实际演奏能力未得到提高,而且机械枯燥的练习过程使学员丝毫领略不到艺术的魅力。严重违背文化艺术传播和艺术人才培养的初衷。

(三)培训市场竞争持续混乱,收费缺乏统一标准

学校招生混乱,各校间竞争无序。乱办班、乱收费、乱宣传等现象,严重干扰了艺术培训市场的正常次序和教学目的初衷。一直存在收费标准不统一的现象,缺乏市场公认或行内权威机构认可的评判标准,收费价格缺乏依据标准。不少还会以教材费、辅导联系费、器材使用费等项目进行二次收费。现状总结:广东省音乐教育培训的社会需求量大。但教学形式单一,师资水平不齐。教学方式欠缺专业性忽视兴趣和音乐素养的培养。缺乏龙头企业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规的范收费标准。

二、广州市音乐教育培训产业“音乐教育+新媒体”的发展构想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的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广州市音乐教育培训机构与新媒体的结合目前仅限于微信朋友圈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推送。新媒体在音乐教学、管理、经营等领域的涉足较少。针对以上广州市的音乐培训机构的现状,结合当今最新的新媒体技术。将提出“音乐教育+新媒体”的构想,从教育方式、传播模式、内容标准化、客户交流、机构管理、以及经营模式等方面提出广州市音乐培训产业的发展构想。

(一)丰富教学方式和拓宽传播模式

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融合的发展生态,成为各行业新的机会。授课地点不受限制,推广方式多,覆盖面广。丰富教学方式和拓宽传播模式,发展线上教育及020教学模式。结合市场需求大力拓展成人音乐教育和电声乐器教育。从单一的一对一面对面教学模式发展为一对多(集体教学)或在线远程教学模式(音乐教育类app或音乐互联网教育平台)。在线远程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使学员不在广州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学习。在线远程教学适用于乐理、视唱练耳等理论课或音乐应考培训的学习,也可作为儿童乐器一对一教学的辅助教学方式。集体课在音乐教育上,可将音乐、视觉、网络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增加音乐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将音乐教育与网络平台节目相融合与学员积极互动,开辟一个全新的明星视频服务类节目的新领域。可用于少儿培训和流行音乐教育。

(二)发展线上交流与管理功能

将线上发展作为线下发展的对接,聚集沟通交流功能。通过互联网将分散在国内各地琴行门店的客户集中到网络平台中来,线上运营模式将取代传统纸笔以及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打破地域距离的限制。还可以建立互动社区网络用户资源,打造智能乐谱、乐器学习和演奏分享的音乐在线教育云社区。结合智能乐器与在线互动模块,呈现放射状发展形势。发展020教学模式将所有的管理放线上,核心服务线下,线上管理将教学流程尽量简化。

(三)教学内容和师资考核施行标准化

全国的音乐培训结构联网,将课件、曲目、教学方法及收费标准设定为统一的标准化。并对培训机构音乐教师根据音乐类别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定期进行业务能力、教学内容、评教结果、继续教育等方面的考核。进行标准化管理和网络监督。

(四)发展品牌化经营模式

互联网商务平台与大型琴行连锁机构的加盟合作将音教市场推向更大的二三线及以下市场,其品牌化发展态势吸引行业外部资本直接或间接的注资,以资本运作方式刺激市场增量。结合线上、线下以及020的音乐教育培训模式,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将市场价值最大化。

三、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根据广东省音乐教育培训产业的现状,针对机构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教学内容忽视音乐基础知识培养、收费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笔者提出了“音乐教育+新媒体”的发展构想。从教育方式、传播模式、内容标准化、客户交流、机构管理、以及经营模式等方面对目前广东省音乐教育培训产业现状提出了发展建议。开拓了音乐教育方式、营销和传播渠道,逐步发展为具有影响力与收益并存的音乐教育产业。

[参考文献]

[1]王仲才.社会音乐教育的功能与定位研究-基于杭州市社会音乐教育之培训机构的调查实例.杭州师范大学,2016,5.

[2]秦川.NAMM大学课程精选音乐培训机构的师资管理(上).乐器,2010,11.

[3]尚音.钢琴新媒体教学研讨会在沪杭两地举行.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4.

艺术教育培训范文5

家长对于培训机构的诉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设更加宽松的培训环境。家长们希望培训“不要像课堂那样严肃,多些轻松的环境”。为此,培训者不能为培训而培训,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规律,在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教学进程以及物理环境等方面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让孩子在一个舒畅的环境中更好地激发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潜能。二是培训收费更加合理。家长们认为“参加培训的费用太贵”,希望“最好在费用上有明确的说明,最好能便宜些”。鉴于主要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以公益性为主的性质,家长们希望他们能告知各类培训项目具体的费用支出,以便有针对性的选择;同时希望最好能根据实际的培训支出需要,适当降低收费,以便能让更多的孩子选择更多的培训机会,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三是加强培训方与家长的交流。家长们希望“教师能多和家长沟通”。社会教育培训的发展时间较短,特别是一些私立的培训机构,更是“办办停停”循环不止。他们在办学过程中更多地认识到了家长的“功利心”和“虚荣心”,而很少深入了解家长真正的心理需求,从而鲜见与家长“走在一起”。为此,家长们希望培训者能创设一定的平台和途径,能多些与家长“一起探讨孩子发展”的机会。四是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家长们希望“控制培训人数”、增加“培训时间”,适当“布置点作业”。培训机构需要从孩子真正得到发展的视角出发,合理制定培训计划,科学实施培训规程,更好地提升培训效果,满足家长及孩子的需求。

二、参与社会教育培训的孩子态度

孩子的天性是玩乐,“在玩中学”是其最愿意的学习方式,故而当前很多“欢快”的图书和学习软件都是以此为开发基础,深受孩子喜爱。但同时,孩子的发展不能随性而为,需要作一定的“规范”,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化。那么,作为社会教育培训的主体,孩子们在其中的“自我”状态到底如何,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予以分析。

1.孩子选择培训项目的自主性

当前参与社会教育培训的主要是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其身心发展远未成熟,因而生活、学习方面等安排更多地有赖家长的决定。所以,安排孩子参加什么类别的培训、报送几个项目等,除了家庭的经济因素外,主要在于家长的观念及目的。由此,孩子们作为参加培训的主体,是否完全失去了自主权,一切按家长意志办事了呢?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从结果来看,孩子在报选社会教育培训项目时,主要是父母和自己商量后决定的,完全由他人安排培训项目的占22.31%,而完全由自己决定的比例不高。说明在选择参加相关培训项目时,孩子的自主性相对不高,家长的意愿居于主导地位。

2.孩子对于培训的喜好程度

参加社会教育培训毕竟是孩子自己,父母本初的愿望能否达成,最终在于孩子的“努力”。而根据孩子的发展特性,兴趣、喜好是其全身心投入到一项活动中的原发点,也是相关发展的起点。由此,希冀通过社会教育培训,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素质有所增进,为后续的学习和成长奠定更好的基础,首先需要孩子“爱”相关的培训项目。也就是说,孩子对于培训项目的喜好程度,关乎到孩子能否“认真”参与培训,从而有所收益。从统计结果看,绝大部分孩子对于自己参加的培训项目是喜欢的,其中非常喜欢的比例很高,而没有感觉的或者不喜欢的孩子不是很多。说明孩子们对于所选择的培训项目比较喜欢,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也比较快乐。

3.孩子对于培训效果的看法

从结果来看,大部分孩子认为通过培训,自己在相关方面的素质有比较大的发展,其中有明显提升的所占比例相对也比较高,而没有获得多少进步甚至起反作用的相对比较少。说明社会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基本上是不错的,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同,这也与家长关于培训效果的看法相吻合。选择结果表明:(1)社会教育培训各类项目的实施效果基本满足了孩子发展的需求。培训组织者在项目设置、开展形式等方面基本做到了以孩子发展为本,追求孩子素质提升的效果,从实际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其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须作为。(2)社会教育培训中很大一部分是技艺型项目,孩子多为初学者,受训后的初期效应必然是比较明显的。(3)孩子或者说家长对于参加培训后所能提升的程度要求相对不高,因而只要在培训项目上有一定的发展,心理就会得到满足。(4)从孩子角度来说,参与培训主要在于开心快乐,同时有关兴趣和素质有所增进则更好,至于一定要体艺考级获得好成绩、思维训练拓展后提升学业成绩等不是关心的主要所在,因而对于培训的效果来说是比较满意的。

三、社会教育培训的成效及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社会教育培训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补充,两者同属素质教育范畴,同等重要。而从社会教育培训视角出发,对于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1.在培训绩效方面,社会教育培训作用更大

学校教育在正常的教学安排之外,有时也额外为部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评比进行辅导培训,地点一般在专用教室或教师办公室,时间一般是正常放学时间之后。我们对某校参与培训获奖后的学生,从培训项目数、培训时间量及培训绩效(学生获奖数)三个方面,就学校与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一学年内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以观两者在培训上的作用大小,具体见下图。由图可知,在培训项目、培训时间和培训绩效上,社会教育培训都明显高于校内培训。究其原因,一是学校教育活动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系统的课程实施为主要方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很少以专项教育培训活动来促进学生某方面的发展;二是由于学校很少将学生辅导列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学生在校内的辅导培训很多是出于教师个人的行为;三是学校教育时间有国家规定,而辅导培训一般只有在放学后开展,这使得专项培训时间难以保证,从而也影响了培训绩效。而社会教育培训由于时间充分,培训有针对性,对于孩子参加相关比赛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同时,社会教育培训项目丰富多彩,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

2.社会教育培训内容丰富,空间宽广,凸显实践操作,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我们对某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项目设置进行了统计,从内容来看,项目涉及学校文化课学习拓展、体艺素质提高、信息科技素养提升、社会活动能力培养等方面,基本涵盖了素质教育各领域;从形式来看,有文化辅导、技艺训练、社会实践等,形成了认知与技能、动脑与动手、静与动的学习形式体系,凸显了实践操作性;从场所来看,以室内培训为主,若干项目延伸至社会、大自然,构建了多样的学习平台。由上可见,其一,社会教育培训从学校教育相对封闭的课堂体系转向了更为开放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较好地改变了原有课堂由于学科性过强、过于严密而使许多新知识、新技艺较难融进去的情况;其二,社会教育培训由以知识为本的课堂转向以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主动学习,作用发挥的空间更为宽广;其三,社会教育培训课程设置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课本,局限于学校的有效教育空间,而是一种开放性的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活动综合起来的大课堂。

3.社会教育培训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社会教育培训因其特点和相关有利因素,较好地满足了家长和孩子发展的需要,深受他们的欢迎。由此,从更好地为孩子成长服务视角出发,社会教育培训在如下方面对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1)进一步重视艺术与技能教育。学校教育管理者要真正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有组织、有规划地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比如:一是要保证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正常实施,并注重相应师资专业水平的提升;二是要开足开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个学段、每个学期都应制定系统的课程计划,分阶段分目标实施;三是积极发掘课内外、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资源,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四是开展学生发展相关主题研究,在实践中构建相应的操作规程,不仅为学生发展服务,同时可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2)创新教育途径与形式。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体艺素质、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要研究转化利用社会教育培训的内容、途径和形式,依托少先队组织,积极建设课堂内外发展平台。比如开展特色中队、小队创建系列活动,在特色创建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素质状况及资源可利用情况,确定特色发展主题,制定发展目标,开拓形式多样的途径,最后通过多类平台进行展示,从而激发学生相关方面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相应的体艺技能、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3)积极开拓教育空间。学生发展的需求就是教育的内容,为此,学校教育需向校外拓展,开展群众性教育活动,以此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律、自护、自立、责任心、合作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可以说,立足校内培养,同时将教育的空间拓展到校外,开展多类别、多形式的展示、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社会教育培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如今97.7%的孩子都参与了社会教育培训,可见,当下的一代孩子是被培训的一代。为此,需要明晰当前的培训在具体项目上孩子有什么收获,总体来说对孩子的成长在哪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孩子口中培训的收获

孩子是最真诚的,他们的看法代表了社会教育培训的实际功效。我们对部分参与培训的孩子进行了访谈,以从培训的主体参与者口中了解他们在培训中的收获,以下是孩子们的描述:生1:我参加跆拳道训练有3年了。跆拳道的道义是: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学了跆拳道以后,我觉得我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进步。它不仅增强了我的体质,还让我的意志更坚韧不拔。跆拳道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也收获了很多。生2:这几年,我特有收获,不信?你瞧———大家都说我是小小舞蹈家,可不是,我今年还去了安徽淮南市参加比赛呢!不错吧!由上可见,不管是文化类辅导,还是体艺类辅导,在带给孩子们欢乐的同时,也带给孩子们切实的收获。通过各类培训,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和维持,形成了自己的特长爱好,培养了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升。

2.培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探析

(1)培训对孩子起到了有益的“保育”。在纷繁的社会中,各种对孩子很具诱惑力的赢利性闲暇场所大量存在,如网吧、游戏室、赌博机等。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但仍有不少企图不良的经营者偷偷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同时,由于家长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氛围不良的家庭,如有些家长忙于自己的事务而疏于孩子的管束教育、有些家长自己沉迷于网络或赌博而让孩子也沾染了不良的习气。各类社会教育培训为孩子提供了学习交流、启发心智、培养兴趣、增长见识、增进友谊的服务平台,能让孩子在每年180多天的休假日里远离不良诱惑。在其中,孩子可以尽情地玩、快乐地学、健康地运动和专注地探究,从中受到健康的文化艺术熏陶和磨练了身心;还有青少年宫等公益性较强的培训机构会专门设计大型主题教育活动,从正面引导孩子明辨是非,从小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2)培训引发、稳固了孩子的兴趣,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绝活”。在兴趣的引领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培训项目,思维会处于兴奋状态,变得更加敏捷,从而使培训过程变得轻松愉悦,培训效果得以提高。这种状态下,孩子容易在某一培训项目的探求上获得成功,而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向更深一层领域探索的欲望,激励他们更自觉地进取,由此孩子的兴趣得以很好的稳固,更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了更强的动力。

(3)培训树立了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在“我能行”中健康成长。社会教育培训项目丰富,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获得展示自己最佳才能的机会;培训氛围比较宽松,孩子们在其中不会感到压力和束缚,思维可以自由驰骋、技艺可以无限制发展;评价不作硬性要求,培训者因不需要对孩子进行量化评定而公平对待他们,孩子会得到更多的激励。由此,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社会教育培训中选择并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才能,并取得了某些在学校里得不到的成绩和荣誉,从以前总是“我不行”到“我能行”到“我成功了”,在这种不断的成功中找到了自信。另外,这种被优化的性格也会带回到学校,促进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4)培训锻炼了孩子的实践能力,让孩子在参与中学会信任、学会合作。当前的一代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千万宠爱下成长,难免形成自私、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说得“无所不能”,做得“疏漏百出”,实践操作能力较为薄弱,而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更为缺乏。为此,我们的教育也在研究和实践中充分注重了孩子实践合作能力的发展。

五、总结

艺术教育培训范文6

关键词:乡村美术教师;教师教育;教育培训

初次接触和了解乡村美术教师教育培训,是由于2018年11月参与了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担了“国培计划(2018)”—河南省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中的乡村紧缺薄弱学科培训项目。在此期间笔者一直负责此项目的实施,从中便学习到很多知识技能和师德品德方面的素养,了解到美术教育的前沿问题和乡村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针对培训过程中还存在的一部分问题对乡村教师教育的培训做出分析和探究。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乡村美术教育的相关分析

面对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国家、地方教育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必然要对乡村美术教师的培训有所思考和重视。新课程的改革,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等方面要有自己的教学见解和理解,乡村美术教师也必然要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乡村美术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很大的提高,意识到美术教育在学科领域中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针对乡村美术教育,要落实美美术核心素养,一部分寄希望于具有真正教育情怀的校长和对美术教育有理想追求的教师,另一部分需要具有艺术教育热情的教育工作者向乡村美术教师,提供参与培训的机会和接触了解到美术教育学科的前沿问题的机会。核心素养理念下美术教育的实施,主要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培训解决认知层面的问题,让乡村教师对核心素养概念提出的背景、缘由、价值所向、实施途径等有基本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应通过专业素养与艺术表达能力的提升,解决技术实践层面的问题。乡村美术教师要学会深度思考和深度学习,在培训过程中,带有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去学习,同时加强对知识的融通和理解,建立多个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自身对艺术的认知力和理解力。其培训大致可以分为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网络研习等长期培训和学习。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环境的影响,乡村美术教育长期以来都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乡村美术教育致力于文化传承,具有其丰富且有特色的本土、特色的文化艺术资源,这些都可以为学校美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所用。这些资源既有物质层面美术表现的媒介和材料,又有精神和文化层面的人文历史、特色民俗、民族传统等,将其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体验,在深入了解乡土文化的同时,形成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

二、乡村美术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现状分析

乡村美术教师的培养和造就,既依赖于教师职前的师范教育,又取决于教师职后的系统培训。一名成熟的教师要经过三个时期:一是职前学习时期,主要是学习学科知识和教育原理;二是初职时期,约2至3年,在学校中经过老教师的指导和实际锻炼,逐渐融入教师的角色;三是成熟阶段,约需3至5年,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反思,逐渐熟练地掌握了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教师。乡村美术教师的培养单位主要包含地方性本科院校和中职学校,为乡村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训练。职前培养开设的美术课程与职后实践联系密切,所以绝大多数乡村美术教师在职前培养中的美术技能水平比较低,在职后实践中难以灵活运用,多数美术教师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磨合。高质量的培训课堂不是中小学课堂的简单回炉,而是能够授之以渔,让教师受到启迪,得到拓展,通过培训反思自己的教学。目前,教师参加的职后培训主要分为教育局委派、校本培训和学历提升3种,其中以教育局的公事委派占比最多,教师自行提升学历位居其次,且多以本科函授为主。针对乡村美术教师培训的教课人员,大部分是中小学一线名师、教育局负责培训工作的政府官员、高校从事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教授等,乡村美术教师通过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分享,深刻领会了国家基础教育相关文件的精神,提高了对国家基础教育政策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同时在乡村美术教师培训过程中,其使乡村教师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了中小学美术教师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提升了责任意识、爱心意识、奉献精神,提高了职业规划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切实掌握了开展教学活动的新技能、新方法和新技术,提高了专业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领略了专家的风采,感受了名师教学风范,分享交流了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能力与教育能力。

三、乡村美术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途径

(一)国家推动的乡村教师教育培训的“国培计划”培训

“国培计划”自2010年启动实施,5年培训教师700多万人次,其中农村教师占96.4%,基本实现了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的全覆盖,为广大农村教师创造了宝贵的培训机会,大幅提升了农村教师的能力素质,推动了各地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创新,加强了教师培训重点基地建设,提升了各地教师培训的专业化水平。这一培训对于乡村教师职后的学习有重要作用。当然,在职前期间,教师接受学习培训也是相当重要的。乡村教师在职前或者在师范阶段,更应注重教育教学的培训和学习。针对“国培计划”项目中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关建议:首先,科学设计培训方案,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以后培训中,应将认真反思本次培训的成绩和不足,尤其要重视学员的反馈意见。在培训方案设计上充分考虑理论和实践结合,增加实践类课程和学科生命及安全教育内容,确保培训质量。其次,增加特色化示范性教学的观摩次数,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在面对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教学环境,应加强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使得教师可以有效地展示信息时代的教学技术。在学员报到前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学员的困惑和需求进行了梳理,在培训中,根据当前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结合问题开展一系列学习研讨,主题切中要害,针对性非常强,这也是学员参与热情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专家和学员的互动化解了学员心中的困惑,使学员了解到自己在教育教学和认识上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职前培养是为职后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职前培训是一种“准备”的阶段,为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做好准备:而职后培训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培训。在整个教师培训过程中,师范生的职前培训是教师教育的关键阶段和提升教学能力的一种方式。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在校期间的见习、实习阶段正是在就职前教学能力的锻炼,经历和了解教学的实际状况有利于其提高自身的从教能力。教育实践是师范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平台,不仅对师范生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认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自觉主动参与自费式的乡村教师教育培训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除了国家推动的乡村教师教育“国培计划”培训项目,乡村教师还应积极自觉参与自费式的乡村教师教育培训。教师培训是长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模式,仅仅依靠国家政策和教育部门的培训推广力度是不够的,需要教师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没有培训机会,创造培训机会,自觉主动地参与一些自费式的教育培训。自觉主动参与自费式的教师教育培训,有助于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状况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性地参加某一技法和理论的培训,并且在这培训期间有针对性地提高对艺术的认知力和理解力,加强自身对知识的融通与整合,建立多个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自费式的教师培训对于受训者来说具有选择性、针对性、目的性,区别于国家政策推动下的教师培训。国家政策推动下的教师培训具有一定的宏观性,仅仅是依托于整体教师的情况安排课程内容,不能合理具体地安排适合每位教师的课程,缺乏针对性。对于自费式的教师培训,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专业知识薄弱的课程,进行项目式的学习,直击核心知识和技法的再建构,促进专业化发展。

四、结语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乡村美术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技法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需要。站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帮助乡村教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能力,引领帮助乡村教师树立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是教育培训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培训不仅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重大的功能和价值,也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具有深刻的影响意义,这种意义表现在:教师培训是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建立密切伙伴关系的纽带,教师培训是增强师范院校为基础教育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教师培训是促进师范院校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教师培训是师范院校树立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声誉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段鹏.通过乡村美术教育致力于文化传承———“蒲公英行动”的使命与责任[J].美术,2018(7):20-21.

[2]顾明远.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6(6):3-6.

[3]阳锡叶,熊擎宇.教师培训也需“供给侧”改革[J].湖南教育(B版),2017(7):10-11.

[4]吴海丹,姜盛海.农村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现状调查———以江西省S县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3):105-106.

[5]刘丽丽,戚雪.国内教师培训研究的定量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3):78-80.

艺术教育培训范文7

(一)教育培训方法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僵化

当前,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对水务系统的管理和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水务系统对职工的继续教育问题也较之以前重视起来。都能通过各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但是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大多数单位还是照本宣科的宣讲,方法单一、内容枯燥。更为关键的是,很多培训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不能与工作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过于形式化、简单化,培训内容不能很好的指导工作,广大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这样的培训效果,对职工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

(二)教育培训工作的机制亟待加强

传统思想对水务系统影响比较深刻,该系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机制。导致领导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有所忽视,对水务系统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同时,从领导层面来讲,不少管理层对教育培训也没有足够重视,甚至对这一工作的认识存有偏见。他们认为,在单位工作紧张的情况下,拿出大量的时间去搞培训,不但效果不一定好,而且还影响平时的正常工作。只有当工作需要时,才临时组织培训工作,缺乏战略性的眼光。所以,造成水务系统职工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不能与时俱进,从而影响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水利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创新观念,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工作意识

首先要把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单位的管理制度,常抓不懈。要求各级各单位都要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将水利工程的人才发展战略进行定位。制度中要重点强调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对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性,让大家充分了解职工教育培训与水利事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从领导到普通干部职工,都要深刻认识到职工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从而在进行职工教育培训时职工能够全力支持和参与,使得教育培训能够顺利的开展。此外,各单位还有必要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一把手任小组组长。其主要职责就是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流程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要利用各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从而开拓职工的视野,丰富职工的知识,提升职工的认知能力。

(二)创新方法,丰富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容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培训工作亦是如此。在水务系统教育培训过程中,一定要用创新的方式更新和发展这一工作。从而做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培训的效果。

1.要对培训模式进行创新。

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培训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培训要求。在培训模式创新方面,首先应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不拘泥于课堂和会议。采取诸如专家讲座、与兄弟单位交流研讨、去先进单位实地观摩学习、网络教育等多种新模式的培训,都会大大提升培训效果。

2.要对培训内容进行丰富和创新。

以往的培训,往往多注重于理论方面,这多少会造成培训的枯燥和僵化。但理论又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教学创新,可以利用鲜活的案例来说明这些理论,从而使职工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同时,还可以通过漫画、微电影等多种形式,进行本行业的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此外,为陶冶职工的情操,还应该结合我们水务系统的行业特点,进行文化艺术方面的教育,这样,通过培训,职工不但业务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也提高了文化修养,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3.要对培训效果的评估进行创新。

我们培训的目的是促进工作的发展,所以应该对其效果及时进行评估。评估的形式,可以举办技能比赛、游戏展示等多种方式。评估的内容主要围绕水利工程的管理、职工所在岗位相关技能等方面。这样,通过比赛,调动起员工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比赛,引导员工积极参与比赛,调动起职工的学习热情,使职工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通过游戏展示,将比较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趣味化,让职工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全面促进培训效果的提升。

(三)完善机制,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在水务系统,以往的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往往被领导忽视,从而导致专业学习跟不上,工作效率下降,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机制,笔者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建立健全职工培训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对职工的教育培训行为进行规范,这样,不论是整个培训过程,还是之后的考核评价,都做到有章可循,公平公正。同时,为了提高领导对职工培训的重视程度,可以将职工培训工作作为对其业绩考核的一项基本内容。

2.拓宽培训途径,实现资源共享。

工作中,对培训工作要做到多渠道、多途径的进行,让不同岗位的职工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择。做到既不耽误平时的正常工作,又能够让每一个职工都有机会接受培训。同时,要调整、整合教育培训的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要充分了解与我们合作的培训机构的师资情况,以利于有选择地进行合作。对于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讲师队伍,以方便内部培训。此外,还可以与各大高校或者是一些专门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这样可以实现很多知识和资源的共享,使职工教育培训的渠道不断拓宽。

3.建立有效的职工培训激励机制。

教育培训工作的参与者是广大干部职工,如何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重要。所以,有必要建立有效的职工培训激励机制,从制度上去约束、督促他们主动的参与学习,对于提高培训效果十分重要。首先,可以建立学习奖罚制度,对积极参与并取得显著成绩者,及时给与奖励,反之,进行相应的处罚。其次,把教育培训与职工将来个人发展联系起来。比如:将今后的岗位竞聘、奖金发放、年终考核等与平时的教育培训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大大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教育培训工作的热情。

三、结语

艺术教育培训范文8

关键词:数字时代;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教师培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作为最重要的课程实施者,其专业发展将成为课程改革目标达成的重要条件,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因此,要顺利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业素养高的教师队伍。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师培训也不仅限于按部就班的课堂培训、外出培训等活动,更多丰富多彩的创新模式也逐步体现在当下的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当中,可圈可点。纵观目前的教师培训形势,在数字时代信息量大、平台多元化的时代,展开艺术教育专业教师培训主要以调动教师自身积极性为主,利用网络资源展开自学,培养自主培训意识和能力,是未来展开培训的关键[1]。

一、教师培训资源整合——教师自主培训的基础

数字时代,互联网教育资源十分丰富,甚至可以用“信息爆炸”来形容。然而,对于普通的高校艺术专业教师来说,寻找展开培训的资源比较困难,而作为培训的主体来说,就要想方设法为教师创造这样的资源,奠定教师自主学习和培训的基础。高校作为艺术教育专业教师培训组织的主体,可以转变培训形式,将集中在一个空间中、内容确定的培训活动转变成为教师分散在各地、根据自身的需求展开学习的模式。这样的模式能够让教师针对自身的弱点各个击破,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而做到这一点,最为重要的则是为教师提供这样的学习资源。高校的艺术教育专业培训组织者,需要利用学校的官方网络和设备,对于艺术教育专业教师培训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数据库之后对于全体教师开放,在集中培训的时间里让教师自助获得资源并且展开学习。这一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从网络上购买培训资源、数据库资源、图书馆资源,也可以将往年来教育培训活动展开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整合充实数据库。数据库建立起来之后,教师自主培训活动才有了实施的基础[2]。

二、碎片化时间的培训——微课培训体系的建构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的好处是,其内容针对性较强而体量又相对较小,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身需求展开自学活动。微课培训体系的构建,可以集纳微课教学数据库,在平台的拓展方面,可以借助微信、微博平台来展开,展开的方式是这样的:培训的主体通过搜集大量的艺术教育活动的段视频、微课资源形成数据库,再按照整体的教师培训体系通过微博、微信发送出去,教师通过关注微博、微信的方式接受到相关微课,然后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消化。同时,利用微课培训体系的交互性功能,能够实现学员与平台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互,各个时间段的培训需求、培训要点也能够体现得更为鲜明。

三、评价体系突破限制——互联网+融合教师培训

传统培训的空间限制既影响了教师培训活动的地点,也影响了教师培训活动评价体系的建构。而对于艺术教育专业教师培训来说,对于其学习结果进行客观评价的,往往并不是组织培训的培训者,而是相关专业和领域的专业人士,为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互联网+的融合也是教师培训创新的重点。互联网+和教育培训的融合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还有教学评价体系的日益完善。利用互联网,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专家在线观察和教导,给予教师明确的指导意见,提高培训水平;在培训活动结束之后,相关专家、从业人员也能够通过微博、微信或者互联网问卷、打分软件等针对学生的在线表演、答辩等进行线上的观测和评价。总而言之,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融入,未来的教师培训评价体系能够实现过程中的实时评价和培训后的多元化评价,以往的一张试卷、一篇论文的简单评价方式已经可以完全被取代[3]。未来的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教师培训,互联网是可以利用的重要的平台,而相关的培训活动一定是结合教师个人的个性化需求,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自觉展开的。未来的相关培训活动会将信息化、自主化融入其中,实现个人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这是对于当下教师培训集中管理、集中学习活动的颠覆。

参考文献

[1]潘丹春.基于微信平台的艺术教育培训专业化教师的发展研究[J].才智,2016,(12):101-101.

[2]吴安艳,陈继良,张泓毅.微课理念下的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方案研究——以韶关学院的师范教育为例[J].软件导刊,2013,12(06):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