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的方法范例6篇

创新能力的方法

创新能力的方法范文1

发现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发现法突出的特点是: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方法、原理和相关的知识。运用发现法可以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问题法。提出问题要比发现问题更难。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积极的思考。其具体做法是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另外也可以结合技术动作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质疑法。在体育教学中,质疑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真正从传统的狭隘思维走向创新境界的具体表现。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望强的特点出发,引导他们勤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对学生新奇的想法,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们积极进行实践探索活动,从而发挥他们创新的潜能。这种方法能够集思广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讨论法。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拘泥于“满堂灌”,学生“盲目练”,而是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根据不同的结论进行讨论。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遇到问题大家先讨论,找出答案。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独辟蹊径的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尝试法。尝试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尝试的目标。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任何事情都想自己试一试。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尝试实践的机会。在尝试过程中,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思想束缚,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参与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大胆尝试创新,体验成功的快乐。这种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探究法。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探究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探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主动的参与问题研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探中思、玩中学、练中就”,从而在参与问题研究中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情境法。情境教学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为学生创设具有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活动场景,让他们在民主平等、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求新求异,广开思路。此外,还可以通过体育节、运动会、广播操、军训和郊游等活动,激励学生的情感,促进他们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游戏法。游戏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他们在主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想象力更丰富,应变能力更灵活,思维能力更活跃,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积极地去学习和创造。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选用游戏。如,“造型比赛、组画接力”等,不断变换游戏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玩得开心、学得快乐,同时也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创新能力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摄影创新;能力;培养;步骤;方法

1 摄影创新能力培养的时代背景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是时展的需要。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摄影从1839年诞生到现在,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就是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最终,摄影不但与绘画相分离,而且发展到今天甚至比绘画更加兴盛与普及,就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当前,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科技革命已经形成,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时代正在形成,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作为新媒体时代影像传播的一种主要方式,摄影的应用日益广泛,功能越发强大,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在众多的优秀摄影作品中出类拔萃、脱颖而出,摄影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摄影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创新是摄影的灵魂,是推动摄影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摄影自身的发展需要创新,摄影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摄影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推动行业的发展,为摄影注入新的活力,给摄影带来新的方向。摄影要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坚持创新,时时创新。

摄影要创新,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摄影专业人才。摄影要创新,离不开摄影人才的培养与利用。对摄影人来讲,创新是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是其在竞争中取胜的最佳手段,是摄影事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创新对摄影教师而言,是义务,是责任,是机遇,也是挑战!摄影创新能力作为能力的一种,具有能力的普遍规律。有研究表明:能力是可以提高和发展的,能力既依赖于某些生物学因素,受遗传的影响,也依赖于教育和环境的因素,个体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提高和改进自己的能力。排除先天的生物学遗传因素,本文着重对后天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摄影创新能力,进行简单的探讨。

3 摄影创新能力培养的步骤

摄影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般说来至少需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接受挑战。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确立了科技和教育是兴国的手段和基础的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特别强调创新精神。作为培养摄影人才的摇篮与基地,各类摄影院校从事摄影教育工作的摄影教师们,更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摄影人才为目标,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整合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变革评价手段,突出摄影的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与创新性培养。

(2)高瞻远瞩、准确定位,以身示范。摄影教师只有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端摄影人才。作为摄影教育的领头人,摄影教师首先要高瞻远瞩,具有创新精神,不但要使自己明确,而且还要使学生明确摄影在整个社会发展和国民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自身不同院校、不同层次的要求,对摄影进行恰当准确的定位,确立摄影课程教学的目标。同时,摄影教师要积极、大胆打破摄影教学部分学科的原有界限,努力构建摄影边缘学科,在横向与纵向上对摄影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全方位、深层次拓展,在摄影理论与摄影实践方面积极进行大胆尝试、力求变革,勇于创新,通过不断地创新学习,以身示范、为人师表,努力践行摄影创新精神。

(3)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因材施教。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摄影教师应努力协调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并加强对摄影史等摄影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适时引入艺术学、艺术史、哲学、美学、影像视觉学、视觉心理学、印刷学、影像传播学、电子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等与摄影影像应用技术相关领域的教学内容。因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结构不但可以使学生视野开阔、一专多能,而且“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就会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摄影事业的开拓和发展提供了创新的一些基本条件,这样就更有利于摄影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摄影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其个体独创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影像表达到位、摄影视角独特。

(4)创新思维、强化实践,积累经验。摄影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在摄影前对选题进行整体设计的思想,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摄影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预计到拍摄后影像最终展出时的实际效果,从而对摄影的各个环节进行适当把握。在处理摄影作品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对其作品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学会从不同角度整理和阐释既有的影像,并能在合理评估之后进行适当的调整,得出恰当的结论,最终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展示或传播。此外,摄影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实地创作、学生座谈、组织展览、专家点评、摄影比赛等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摄影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摄影创作与理论学习中不断总结与提高,为摄影的创新与发展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

4 摄影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般说来,摄影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对摄影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摄影教师应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摄影、酷爱摄影。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虽然遗传素质是兴趣形成的前提,但环境与教育对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人的主观因素是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原因,但兴趣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从而使兴趣步入良性循环。所以,摄影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摄影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对摄影的质疑精神。质疑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再认真思考、积极行动,才有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古语说:“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疑解”就是解决问题,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是创新,所以创新离不开质疑。质疑意味着不因循守旧、不循规蹈矩、不固步自封。摄影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其质疑精神和质疑习惯。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摄影教师培养学生对摄影的质疑精神是多么重要。

(3)培养学生对摄影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高度重视创新、对创新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能够在摄影实践中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不但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与灵活的应变力,能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勇于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在竞争意识的激励下,学生有了新的想法才会立即转变为实际行动,即使有了诸多困难也会继续坚持不懈,面对风险也会勇于承担,甚至灵活应变、化险为夷,这样才会使创新成果得到一步步地落实。

(4)培养学生对摄影的创新思维。摄影要创新,不仅要有创新的意识,更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要能综合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的观点或新的方法。摄影的创新,要注重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运用。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或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形式。创造性思维是相对于常规思维而言的,在人类思维活动中是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人人都有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级形式。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和创造力发挥的前提。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人们既用逻辑思维,也用非逻辑思维――灵感就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爱因斯坦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光有汗水肯定是不行的,有没有这百分之一的灵感非常关键!不过,好消息是:对任何一个人来讲,创新思维都是可以通过训练进行提高的。只不过是,对于不同的人,区别仅在于通过训练所取得的效果与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在摄影教学中,摄影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坚持不懈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以期达到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效果。

(5)培养学生对摄影的创新习惯。创新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社会价值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并掌握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有哪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构成创造性的心理成分主要有想象、辐合思维、发散思维,远距离联想能力等智力因素,以及人的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等与人格相关的非智力因素。众所周知,创造性活动需要想象,特别是创造性想象的参与,但光有好的想象还不行,还必须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想象的目标。而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也受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除了受策略、方法、知识等智力因素影响外,还受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际关系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以,作为摄影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积极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以外,还应该利用言传身教等一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行创新训练、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一贯自觉、积极主动的多次创新实践,形成并强化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的创新活动尽早步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四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3:280-283,308,314-318,324-325.

[2] 李发学.高职学院摄影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10):34-35.

[3] 杨晟.高校摄影实验教学创新初探[J].管理观察,2010(11):127-128.

创新能力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能力 topsis方法 广东

一、研究背景

技术创新是使国家经济获得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对促进社会进步与增强综合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朱勇等,2005)。某种成功的技术创新,经过普遍的推广,必然导致一国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贸结构的变化,刺激新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带动新一轮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据有关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实现的技术进步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世纪初只占5%左右,40—50年代上升到40%左右,70—80年代达60%左右,90年代已高达80%左右(董景荣,2000)。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创新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和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经济增长和国际技术经济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维持了长期的高增长,这得力于低成本的劳动力、巨大的国内外市场及政府投资。时至今日,经济要想持续保持大幅度增长,惟有依赖于技术创新。这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要素推动型经济增长——资本推动型经济增长即资本深化——技术推动型经济增长),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历来重视技术创新。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随后党的十七大又将这一战略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的高度,并针对广东经济发展情况,在2009年制定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因此,研究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水平,找出其不足之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西方国家试图利用topsis方法个来对广东省各市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二、模型建立

topsis法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归一化后的原始数据矩阵,找出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然后分别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间的距离,获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以此做为评价优劣的依据。其主要步骤如下。

1、同趋势化

综合评价中,有些指标是高优指标,有些指标是低优指标。用topsis法进行评价时,要求所有指标方向一致。通常采用将低优指标高优化。

2、指标无量纲化

为了消除指标计量单位的影响,要对指标实测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即无量纲化。设(x)n×m为同趋势化后的指标矩阵,(aij)n×m为归一化后的数据矩阵,则:

aij= (j=1,2,…,m)

3、求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a+和最劣方案a-

若原始数据经同趋势化统一为高优指标,则:

最优方案为:a+=(a,a,…,a)

最劣方案为:a-=(a,a,…,a)

式中,a、a分别为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求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间的距离d和d

5、求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接近程度ci

ci=

ci∈[0,1],ci愈接近于1表示第i个评价对象越接近于最优水平;反之ci愈接近于0,表示第i个评价对象越接近于最劣水平。即ci值越大评价结果越优。

三、指标选取

为了考察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特征又根据统计分析的需要,本文将选取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结构、创新效率作为二级指标。以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科技人员数、r&d经费、发明专利数、新产品销售收入、科技活动人员数与年底从业人员数之比、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r&d经费与gdp之比、发明专利数/年底从业人员数、新产品销售收入与工业总产值之比作为三级指标(谷泓睿,2009)。我们选取2009年广东省各市作为样本数据引入topsis方法进行分析,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四、研究结果

分析前述的topsis研究方法,对广东省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的评价指标有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结构和总体评价,具体的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评价结果显示,创新能力总体评价排名中,深圳、广州、韶关、佛山和东莞排在前5位,可见广东各市创新能力总体评价基本与其经济总量的地位相称,经济势力超强,其技术创新能力也越强。在创新投入排序中,深圳、韶关、广州、佛山和汕头排在前5位;在创新产出排序中,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和中山排在前5位;在创新结构排序中,深圳、韶关、佛、中山和广州排在前5位;在创新效率排序中,深圳、佛山、珠海、中山和广州排在前5位。这说明,在技术创新方面,深圳市各方面都排在前列,显示出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也预示着其经济增长是有保证的。

(注:本文系东莞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计划项目“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重构研究”(2010108156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solow,r.m: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eonomic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eonomies,1956(70).

[2] 董景荣: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扩散的模型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2).

[3] 谷泓睿、胡汉辉:区域金融环境与科技创新相关性评价[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 哈罗德:动态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5]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创新能力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教师;创新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165

一、培养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思想感情

爱是一切行为的起点,忠于教育,热爱学生,教师的工作才会着眼于促进学生的作为人的发展和作为将来建设主力军的发展,这会是教师努力进取的不竭动力。在笔者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曾是那么喜爱那拥有花一般鲜活生命的学生,为他们的成长,起早贪黑,费尽心机,不仅拥有学生的爱戴,更加拥有自己在教育实践途中坚实的步伐和可喜的成长。但是随着阅历的增多,生活压力的增加,身心疲惫不堪,笔者逐渐从浓浓的师生情中跳出来,而这些抑制了自己的成长,很多时候烦恼于自己的现状,但见好像人人如此,顺势就成为自己心安的借口。但在笔者身边也有许多教师,不甘平庸,无视各方面的压力,他们不断努力,超越自己,最后拥有自己的成长和成功。写到这里,笔者真是非常惭愧,经常教育学生要坚持,能说出许多坚持的意义,但笔者却失于坚持。但笔者知道,自己内心仍然热爱着教育工作,热爱着我的学生们,这一点没有变,在以后的工作中,笔者会努力振作,热情投身于这高尚的教育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断更新思维,创造新的实践和新的成就。

二、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努力拓展知识视野

信息时代,知识翻新速度越来越快,所以要做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型教师,是职业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所以要成为新时代的合格教师,必须努力勤奋的学习,既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跨专业知识。作为一名文科毕业生,知识结构本来就不均衡,缺乏理科思维,可能阻碍了自己前进的步伐,知识能力是相通的,可以迁移的,在这一点上,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笔者的认识是传统的,可能放在以前,还是勉强可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要求的,但是现代社会既是专业化水平非常高又学科边缘化速度非常快的信息化时代,真真体悟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所以,我们教师一定得学识渊博、知识结构较为均衡才可以。

三、养成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努力提高思辨能力

社会日新月异,学习书本知识是必要的,但不能固守,要运用,用来观察事物思考延伸。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践、总结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所以要做一个习惯于思考、善于思维的教师。其实,真知源于实践,平日里,我们对身边点点滴滴的事物有深刻的观察和认知,有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实践,我们的思维和选择行为才会有不断的否定和更新。教育家魏书生就是一位善于思考和实践的人,他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是鲜活的,是可以用来服务学生的,他的许多教法无不融入了他的发散型创新思维,这对于创新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也能最难以做到的。比如,一个我们经常讨论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通过总结,可以枚举的方法也有很多,但是我们在工作中有意识、能坚持、灵活地、创造性去运用获得成效的是少而又少,所以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教师养成勤于观察、精于思索、敢于实践的精神,还有就是不断更新思想和教育教学行为。

四、善于合作,敢于竞争,在合作和竞争中提高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干什么都不能闭门造车,要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必须走出自己,愿意并善于向他人取经,以他人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所以要有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其次,还要敢于竞争,竞争和合作是统一于自己发展的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在竞争中我们会竭尽所能,想尽一切办法,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维才是灵动的,才可能有创新的火花,才能出现新的事物。我们要善于挖掘周边工作环境利于我们发展创新的优势,对同事们多持欣赏的态度,积极虚心向同事们学习,增加和强化自身优点,逐渐减少自身不足,而且要有不服输的心态,敢于超越自己,敢于超越别人,比方法、比效率、比奉献。

创新能力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兴趣 思考 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1.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某些内容,直接的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如,在讲到《金属的活动性》时,如果教师仅告诉学生金属的活动顺序,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同时思维易形成定势,是否可以让学生经过实验,以填空的形式把实验结果填入表格,然后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而使学生得出其规律,这样避免了思维的定势。如在讲到《氧气的制取》时,针对二氧化锰的作用,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并进行实验:①加热二氧化锰,②加热氯酸钾,③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从而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思考就会得出结论,老师最后只需总结就好了。

2.利用实验及增设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论证猜想和假设的实质性过程,是知识的发源地和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新体验、新感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对于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

(1)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新课程改革更要求我们在教学观念上必须进一步冲破传统的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应该清醒地看到,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新力量,而不放弃把它放在真实生活中去的需要,在于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在于鼓励他发挥他的才能和个人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在于密切地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新也是一种集体活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创设宽松的、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在教学中除了文化知识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外,还有教师与学生在情感领域上的双向交流。具体做法如下:

①必须对全班每个学生提供大致相等的思维训练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要偏爱学业不良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机会,以解脱这些学生思想上来自教师和成绩好的学生的压力而造成的心理上的抑制。

②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成果的显示要有足够的耐心,防止急躁情绪引起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抑制。

③发扬“教学民主”。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成果越出了教师的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不要强行将学生的思想过程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

(2)开展科学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以培养创新性思维为核心,提高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作些探索:

①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启发学生提出

问题(或感受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说,发表认识成果,开展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迪和引导下,使学生在掌握运用知识和发展智能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达到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思考力。为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好第三、四类问题情景,多些探索与实践,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②多让学生发表意见,多显示思维活动的过程,克服思维定势,发挥激励作用。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思维效率从低到高的顺序是看、听、写、讲。有许多思维过程的飞跃和问题的解决或突破是在讲的过程中实现的,通过讲又可在学生间产生相互激励,集思广益的讨论,思维过程的展现与评议可以打破传统封闭型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全过程,提高培养创新思维的效益和质量。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利用自己的旧知识去理解掌握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探索新能力。

3.注重学法,提高学习效果

初三化学是启蒙化学,基础知识点多而杂,随着知识的积累,有些学生会因学习方法不当而导致化学成绩下滑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学好化学必须注重学法,提高学习效果。常见的有效学法有:

(1)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

(2)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碳链知识网络系统记忆。

(3)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和CO的性质,H2和CO2的制备装置等。

(4)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

(5)交叉知识切点记。如物化知识切入点为密度、压强、浮力、重力、杠杆原理、电学等;生化知识切入点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赤潮现象等。

4.及时反馈,精练习题

学完每一章节要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适当选做一些经典习题,但必须克服盲目做题而陷入题海。在做题时不要只就题论题,要尽量拓展思维。如在做计算题时,注意精选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好题。在解法上尽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寻求一解多题规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5.拓展知识,阅读课外读物

为了拓展知识视野、归纳知识内容、提高解题技巧和掌握解题方法,订一份质量高、导向性准、实用性强的同步辅导材料很有必要。如《中学生理化报》设有学法指导、知识归纳、概念辨析、解题技巧、章节训练、竞赛辅导、趣味化学、生活化学及科技动态等栏目,是教与学的良师益友,值得一读。

创新能力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物理解题;归纳法;演绎法;力学;热学;电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43

物理解题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宽松的环境、多种信息的刺激、教学方法的更新、一题多解、类比和推理等都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归纳法和演绎法正是利用类比和推理来解决复杂物理过程的重要方法。

从一些个别物理现象或特殊物理过程出发,可以推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性结论,这种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逻辑推理的方式叫归纳法。与归纳法的思维程序相反,从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性原理出发,也可以推论出某一个别的物理现象或特殊的物理过程,这种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通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叫做演绎法。虽然归纳法和演绎法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但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根据物理概念或规律分析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使用的是演绎法。根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推导出来某些一般性的结论用的是归纳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交叉应用,是解决问题的常见思维方法。

一、解决力学问题

常用此法解运动学、动量、能量及波动同题。

例1. 如图1中的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像,虚线是经过0.2 s时的波形图像。(1)假定波向左传播、求它传播的可能距离。(2)若这列波向右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

二、解决热学问题

例2. 一只两用活塞气筒的原理如图(打气时如图2a所示,抽气时如图2b所示),其筒内体积为 Vo,现将它与另一只容积为v的瓶连接,瓶内的空气压强为po。当分别作为打气筒和抽气筒时,活塞工作几次后,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瓶内的气体压强分别为多大?

解析:作为打气筒时,以所有气体为研究对象,等温过程,据p1V1= p2V2得

作为抽气筒时,仍是等温过程,据p1ν1= p2ν2,,先用演绎法,第一次抽气时,有:

再用归纳法,第二次抽气时,有

三、解决电磁学问题

例3. 如图3甲所示,在x轴上方有匀强电场,场强为E,在x轴下方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如图3甲所示。在x轴上有一点M,离O点距离为L,现有一带电量为+q的粒子,从静止开始释放后能经过M点,求如果此粒子放在y轴上,其坐标应满足什么关系?(不计重力)

解析:由于此带电粒子是从静止开始释放的,要能经过M点,起始位置只能在电场中,物理过程是:静止电荷位于匀强电场区域的y轴上,受电场力作用而加速,以速度v进入磁场,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作用做匀速圆周运动,向x轴偏转,回转半周期过x轴重新进入电场,在电场中做类似竖直上抛运动后仍以原速率从距O点2R处再次越过x轴,在磁场回转半周期后又从距O点4R处飞越x轴,这样一直循环下去,如图3乙所示,即第一次离O点2R,第二次离O点4R,第n次离O点为

l=n・2R,R=(n=1,2,3……)

设粒子静止于y轴正半轴上,和原点距离为h,由能量守恒,得mν2=qEh

粒子在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有R=,

由以上三式得:h=(n=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