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范例6篇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 汽车维修 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和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本文梳理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弄清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探索性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汽车维修专业深度融合,提升了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

1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国内学术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三种理解:(1)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2)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3)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认为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应以理解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为基础。

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白华认为,“提高就业能力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教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非简单的技能传授。高校要以智力为支撑,创造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以兴趣为导向的课程学习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等于创建企业的教育,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片面理解为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转变就业观念。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总目标都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级人才。

(2)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多是在专业领域内开展的,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支撑,良好的专业教育为日后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3)创新创业教育起到强化、促进专业教育的作用。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心理品质,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产生专业学习的实际需求。

3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汽车维修专业深度融合

3.1建立“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汽车维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规律:(1)要强化学科交叉。坚持“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原则,调整学生知识结构,强化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营销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等多学科交叉,拓宽专业口径,提升发展潜质。(2)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并与汽车维修技术产业及其重大攻关课题的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产品研发、技术转化和创业管理能力。(3)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适应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实践教育体系与方法。按照按照“学科交叉、共建共享、模块课程、分类培养、教研贯通”的原则,建立融业务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生产为一体的“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汽车维修技术开发、生产与管理、创业与经营等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2构建“3 个平台、6 大模块、多向选择”的课程体系

按照汽车维修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原有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计划内在的融通,构建增加交叉融合课程学时比例,体现文、理、工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实现知识的整合。将课程分为基础、专业和拓展 3 个平台,设人文社科基础课、自然科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能力拓展课 6 大模块,实现必修、选修课程的多向选择。

3.3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围绕创新创业实践,开设“四个一”的创新创业实践必修课程,实行开放式教学。即开设一门基于综合运用汽车维修知识、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汽车综合故障诊断实训”课程;开设一门基于模拟生产实际训练的“企业顶岗实践”课程;开设一门基于汽车维修技术专业项目的市场调研、创业计划书撰写的“创业计划训练”课程;开展一套创业技能实训体系,培养创业精神与素质,了解创业过程与模式,掌握创业方法与步骤,提高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成功率。

3.4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创新创业实践

建立包括选题、搜集资料、设计方案、方案评审、方案实施、总结讨论、撰写论文、成绩评定、总结交流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施的9个程序,逐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思维。通过校企合作创建创业基地,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公司运营等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学生们创新创业理念、创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的有机结合。

4结论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构建了汽车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和汽车营销技术等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新体系,提升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增效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子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能为创新创业教育把握方向,而创新创业教育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两者的互动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增效,共同推动着“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之“向”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必须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方向,最终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1]

1.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协调创新创业相关方的利益关系。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创新创业教育最终要落脚到实践中,为当前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一方面,创新创业主体的“理性人”特征,容易导致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在零和博弈的思维下,创新创业者会通过打压竞争对手来获取超额利润,进而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构成威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价值引领作用,能够协调创新创业主体与国家和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引导其在“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团结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从而破解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博弈困境。

2.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规范创新创业主体的市场行为。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容易受负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违法违规行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依赖道德的支撑和法律的约束。这就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向其传递正向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内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创新创业活动体制机制,增强创新创业活动的预见性、实效性,从而真正实现创新型人才服务社会的目标。

3.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消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一方面,高校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手段,与在校生的学分和奖学金挂钩。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热衷于争夺各种奖项奖金,导致创业新创业教育偏离其原有宗旨。另一方面,部分高校为提高就业率而开展的就业创业指导,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技能,忽视了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能促使高校和个人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包含的除经济价值以外的科技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其他内容,进而消解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使之符合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本质。

4.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正确的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科学指导。首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遵循客观规律。这就需要大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创新创业活动的科学性与预见性。其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历史现象,创造社会生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作用。再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二、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之“效”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生成式教育”,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是根据实践需要而变化发展的。[2]创新创业教育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1.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站在理论与实践前沿,充分把握时代特征、解决国家社会面临的重难点问题。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阶段。以创新为动力的时代特征必然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适应这一特征,紧跟时代步伐,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任务,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载体。

2.创新创业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与教育理念。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对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价值导向相一致。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树立远大理想、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个人品质,这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健全人格的价值导向。其次,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形象气质与交际能力是重要的异质性人力资本,也是个体综合素质的体现。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现代礼仪课程,以提升创新创业者的形象气质与交际能力,使学生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的要求得以满足。

3.创新创业教育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大利益关切。思想政治教育离开了现实的物质世界将会沦为空谈。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并在此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3](P74-75)以学生学习生活就业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利益关切,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转型造成的就业困境,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社会的稳定。就业是大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重大利益关切,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深化。

4.创新创业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拓展与延伸。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作为终极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在坚持上述教育理念的前提下,致力于塑造人的个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上存在的不足。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理想信念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课堂讲授。创新创业活动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付诸实践,使其更加贴合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此外,创新创业教育中包含的职业规划、市场分析、法律法规等内容,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的拓展。再次,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库”更为丰富。除课堂灌输法、宣传激励法、榜样示范法之外,创新创业教育还强调案例分析和互动探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开放式教学方法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革新。最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导向”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促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而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境界。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将思想政治教育从校园课堂带到科技园区、创业孵化中心、自主创新示范区,使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空间得到延伸。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协同增效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两个子系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并通过协同构建教学体系、践行知行合一、营造校园氛围,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与文化育人三项功能,以“德”为核心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养,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协同增效。

1.协同构建教学体系,增课程育人之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堂教学的主要功能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创新创业机会识别、新企业组建、企业组织与管理等。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协同,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与先进性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之中,协同强化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意志品质、道德素质在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中作用的认知。通过统筹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例如,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础,结合实际需要吸收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形成必修与选修、课堂与网络相结合的通识教育课程群。针对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领域的学科资源,开设启迪课程包,包括认知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启发独立思考与探索精神的创新创业哲学,培育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素质、团队协作意识的创新创业道德,塑造坚韧不拔、自信乐观、沉着冷静的创新创业意识等。根据课程启迪包的反馈,结合不同学历、不同专业学生发展的需求,再继续开设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育人的功能。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范文3

在“新常态”时期,“就业难”现实环境及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从高校层面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分析,以期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新”与“常”的协调,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

新常态;就业难;创新创业教育

一、新常态时期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措施。奥肯定理表明,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是负向变动的关系,经济增长率越低,失业率越高,就业人数就越少。新常态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显著趋缓,经济增速跌落。此时,我国就业水平之所以没有严重恶化,大大得益于政府的政策促进和第三产业及新兴产业迅猛开展的带动作用,但当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并不理想,大学生就业形势更是异常严峻。因为连续扩招,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严重超出了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这种供过于求日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此外,由于近两年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国际经济疲软、需求低迷,相当一部分行业的就业需求降低,很多企业或招聘人数缩减,或对就业者提高要求,进一步增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因而,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已变得尤为必要。(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后的新要求。经济新常态是指目前我国经济进入“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创新驱动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动力”的新的发展阶段。结合这三大特征,纵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不难发现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国际金融危机持续、人口老龄化加速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导致社会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也将持续加大大学生就业压力。化解各类矛盾并进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既是国家民族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头戏。支持、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既能创新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又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人力、资本等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配置。因此,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符合新常态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科学的。(三)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创新,而创新能力着重体现为创业。随着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支持,自主创业日益被社会各方所重视。大学生作为年轻的知识型群体,既富于新知识、新思路和新技术等内在优势,又享有高校、政府和社会等各方提供的外部资源支持,在创业者群体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创业能够极大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大学生通过创业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可以同时带动更多人就业,有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从长远来说也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是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

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缺陷

(一)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高。面对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状,高校管理者依然沿袭原有的教育思路,在培养目标上倾向于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就业者”,对创业教育持保守态度,很多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范畴,仅在毕业季开展就业指导时穿插一些关于创业的内容,且局限于创业技巧讲解、创业政策宣传、创业形势分析;虽然有的高校推出了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但只是在某个学期增设一门针对全体学生的普适性通识课程,鲜有注重对创新精神、创业素质等的培养,仍处于被动阶段;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下广泛发起的各类创业大赛也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致使学生往往为了学分和荣誉盲目参与,作品缺乏创意和可行性。(二)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创业课程因其较强的实践性,要求授课教师兼具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广泛的实践经验。然而当前在高校讲授创业课程的教师大多是从其他专业选调过来的。这些老师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既没有系统的创业基础知识储备,也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只能从自身专业出发来解读创业课程。在授课时主要讲解理论知识,对实操训练不做要求,将创业课程的教学及考核要求与其他专业课程统一标准,长此以往,会造成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无法切实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可见,组建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已显得尤为必要。(三)对创业教育的定位不清,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鼓舞下,一些高校在推广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操之过急、生搬硬套,为所有同学集中上一样的课程,并多次组织专家做创业讲座,忽视学科定位、专业特色及学生兴趣,不仅耗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效果也适得其反。将创业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纳入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全体大学生开设一样的创业课程,这样的创业教育往往指的是广义的创业,即创造事业,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途径;而更加深入地指导学生创办企业,则适合具备创业者素质、创业意愿及创业能力的学生,因此高校应注意创业基础知识普及教育和创业必备能力“精准”培养的协调。(四)课程体系不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第一,表现为创业教育课程定位不清。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系列必修课程,其课程性质、教学及考核安排等都与一般专业课程无异;另一类是单门选修课程,仅面向有兴趣选修的学生开设。这两类课程都没有将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内在逻辑性进行系统梳理,两者各成体系,未形成有机联系,更勿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第二,创业教育课程系列尚不完整,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体系,当前已有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创业教育系列课程门数非常少,课程之间也缺乏体系性。第三,缺乏创业教育课程的专门教材。相比于其他课程,创业教育课程近几年才兴起,教材建设相对更为薄弱,科学、完整的创业教育教材严重不足,已使用相关教材的理论水平和实战经验也不高。第四,实践环节的缺失,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必要的实训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将达不到培养的效果。

三、协调“新”与“常”,有效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的就业教育理念。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升级,迫使人才市场供需现状从高校主导的供给型转变为市场主导的需求型。在需求型人才市场中,各行各业的不同需求决定着对人才的要求,优胜劣汰成为主流。因此,创业教育不能只满足于减缓眼下的就业压力,而应着重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以适应动态多变的市场需求。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实时更新教学理念,并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高校领导应该从宏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给予创业教育足够的重视,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己任,积极作为。在创业教育学科建设上,与其他学科求同存异,针对课程自身特色做特别要求;在教学工作推进及重视程度上,与其他学科一视同仁、相得益彰。(二)加强创新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力,其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只有具备较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丰富的创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储备的教师,才能真正胜任创业教育教学工作。首先,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及创业学习强化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其次,尽可能多地为教师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培训学习机会,如定期培训、挂职锻炼、创业教育研讨会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再次,高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作为兼职教师,在课堂上和大学生分享创业心得,并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针对性可行性指导,以弥补高校创业实践及案例教学的欠缺。(三)合理区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因材施教。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明确一点: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创业。高校推广创业通识教育更多地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并适时遴选出真正有创业素养和创业潜质、主客观条件较为成熟的学生,对其进行“精准”培养。培养独立意识,就是引导学生克服惰性和依赖、从众心理,树立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即强化批判性思维。由于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我国的初、高等教育并没有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进行发掘,由此才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被动。当务之急,高等教育应尽快着手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大到国家民族的进步,小到个人的发展,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动力源。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创新的意识和态度,是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等在内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并端正其创新态度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关键,高校可以更新大学人才评价体系,将鼓励创新纳入大学精神,通过针对性的课程及专业培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四)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可借鉴国外的经验,依照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规律,贯穿高等教育始末分阶段逐步构建起“理论+实践”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坚持“通识为基、专业为主、素养为辅”的原则。首先,可以开设《创业基础》、《大学生创业教育概论》等系列通识课程,让学生从整体上获得初始认知,建立起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储备;其次,以《创业企业管理学》、《创业项目运营管理》、《创业案例分析》、《创业法律法规》等创业过程中所涉及事务的相关专业课程为核心,严格围绕创业实际运作的过程,详细介绍创业相关流程及注意事项,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再次,以《创业心理学》、《创业经营哲学》、《创业企业伦理学》等相关素养类课程作为辅助,旨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精神、创业人格等的熏陶,帮助学生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创业。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思维灵活性及逆向思维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因此,我们可以开设创业体验、野外拓展训练、实地考察、创业团队训练等课程,同时组织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在采用仿真的企业运营流程系统上进行创业模拟经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创业教育的实践最好是孵化创业项目,投入真正的经营。学校应积极借助社会及企业优秀资源的支持来弥补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和学校在创业实践教育教学环节的缺陷,使参与的学生更真实地体会创业,并积极在创业实践中锻炼自己。

主要参考文献:

[1]余婧.“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5.10.

[2]赵学迅,谭英.新常态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浅析[J].江汉大学学报,2015.5.

[3]刘有斌.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7.

[4]陈池.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高校创业教育热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10.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范文4

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指进行从事事业、商业、企业等活动和过程的教育与进行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只有将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有机的融合起来,才能为当前的高等教育注入“旺盛的生命力”,促使高校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促使高等教育满足社会的需要。

一、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高效转变培养目标的基本需求

以往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比较狭窄,局限于培养学生“基本就业”或者“考研深造”。随着“综合发展”教育教学理念的普及和推崇,高校在进行学生学术能力教育的基础上,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创新创业教育。设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仅是顺应新形势的巨大创新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顺应“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趋势。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来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培养目标转化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有效的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缓解就业压力近年来,各项统计数据均指出,我国每年的高校毕业人数不断增高,旅游管理专业也不例外。然而,社会在短期内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在这样的矛盾背景之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国家十分重视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先后出台了数项相关规定以期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此时,如果部分大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创业,那么势必能够有效的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通过设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和能力,为实现创业促进就业的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关于课程体系改革思路的几点建议

(一)设立科学合理的一般型和专业型课程

通过前文的叙述可以看出,旅游管理行业迫切需求创新创业人才。为了顺应行业和培养目标的要去,旅游高校设置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的课程体系中需要包括一些一般型创新创业课程必修和选修课,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专业型创新创业教育。实际设立课程中,可以结合地方旅游发展实际,并结合教师的创业经验,或引入优秀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的融入到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程覆盖式”教学。

(二)设置“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的优势在于:兼顾理论和实践,受到场地、时间的限制小等[3]。通过设置“第二课堂”,能够在实践中校验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理论,并且能够为之后的创业累积经验,具体的第二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开展“创新创业讲坛”。充分利于教学资源,借助校友、社会的力量,为学生组织高质量讲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冲动,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的知识与技能。2.开展“创新创业讲竞赛”。校方可以组织“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烹饪大赛”、“导游服务技能赛”等活动,从而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团队精神、创业能力、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通过竞赛形式来模拟创业实践,为学生积累宝贵的经验。

(三)建立“实践基地”

1.“实体+企业”模式校方可以组织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经营管理活动,或者进入校企进行实践和锻炼,对于有条件者可以允许其利用课外实践进行投资少、风险小的创业实践,为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提供“实战演习”的场所,帮助学生积累创业的社会经验。2.“工学结合”、“勤工助学”模式“工学结合”、“勤工助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自立自强的创业能力。校方可以充分的挖掘、开辟校内外的创业市场,在校内(外)建立“勤工助学”基地,选择有管理规范、行业代表性的企业让学生进行实习和实践,或者将社团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市场化”、“项目化”。为学生提供创业环境,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理解创新创业的精神,掌握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范文5

1.1教育理念滞后

1978年百森商学院成立了美国第一个创业研究中心,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理念从最初办学就开始体现出其前瞻性。以百森商学院领导人为代表的有识之士认为学校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的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应当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2]。这种创业创业的教育理念本质上是一种面向“创业革命”的开发高校人力资源的教育创新。1999年,我国教育部才首次明确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在中国才开始正式起步。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在从学校总体工作的开展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对每个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指导。

1.2师资队伍薄弱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师资总量不足。目前虽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没有社会公认的准确统计数据,但实践证明现有师资总量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3]。二是师资水平落后。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基本是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或专业老师转型而来,很少具有创业的实践经历,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三是师资结构单一。前文已谈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来源,这些老师的年龄、学历、专业、技能结构都不太合理,其中学生辅导员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辅导员并非专业教师,不具备从事高水平创业创业教育的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

1.3课程体系单一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提高、创业知识结构的构建,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美国高校开设了大量具体课程,并能根据本科生、研究生的学历差别进行开设。相比之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的教学体系是比较单一的,主要表现为表现在课堂上的创业课程,缺乏作为一门学科应有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因此,中国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未能系统的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以及训练创新创业的技巧,影响到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1.4实践平台缺乏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包括创业教学基础平台、创业模拟实训平台和创业实战综合平台[4]。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高校设立了创业教育中心、创业家学会、智囊团、创业研究会等,这些课堂教学之外的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丰富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中国高校中,课外的创业实践活动相对较少,主要是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等竞赛项目来带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部门发起的这些竞赛中,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式参与,因此竞赛主要体现于活动本身的开展,其活动效果得不到预期的保证,竞赛结束后很少有学生再继续进行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

2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四点建议

2.1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

富有前瞻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是实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条件。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个新的切入点,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应该引起政府、高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现阶段,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在高等教育中,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重要部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由求职者转变为“创业者”“、企业家”,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和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即把普及有关创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创办各项事业所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总之,高校教育理念应从就业教育及时转向创新创业教育。

2.2加强创业创业教育师资建设

业务素质强、教学水平高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完善创新创业师资的资格认证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高校应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或参与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来提升实践能力、提升创业意识、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加强对创新创业师资的资格培训,建议政府部门尽快完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进行认证、设置专门的专业技术岗位。其次,高校应积极拓宽创业教育师资的选拔渠道。高校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聘请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经历的专家、企业家作为“创新创业导师”或“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学生作专题讲座或授课,通过实际经历来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给学生带来真实的创业经验,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相关咨询与便捷快速的帮助。

2.3完善创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有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5]。首先,建议高校将创造、创业创业相关课程纳入公共基础课程范畴,将有关经济、管理、法律等和创业密切相关的知识融入到课程内容中来。其次,创业课程结构要实现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在创业教育方式中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包括课堂授课、课外实践等教育方式,。再次,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建议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跟踪系统。实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的有效监督,进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完善。

2.4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范文6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特点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着自身层面的特点,结合时展的背景,只有不断地对于其发展特点进行相应的分析,才能够有效地分析其发展方向,结合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实践,主要在以下层面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特点分析。

(一)理念性

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得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概念有着深刻地理解,这就主要体现在理念层面的教学中,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理念性的特点,主要有着以下层面的体现。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是创新创业时代主题出现之后的教育跟进,因此教育开展过程中,重点要进行理念层面的教育。例如,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向学生教授创新创业的理念,使得学生在思维观念上不断地进行转变,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其次,??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重点就在于理念,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十分广义的概念[1],任何创新创业教育中,都是不是教会学生怎样创新,而是不断地给与学生方法和思路,使得学生进行自主层面的创新创业,这同样体现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性特点。理念性的特点,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程教育的巨大差异,正是因为其具有了理念性的特点,对于学生思维理念层面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可见积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对于学生能力素养层面的促进作用是十分积极而有效的。

(二)实践性

通过对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调查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还具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即实践性的特点,实践性的特点简单而言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开展,均与生活生产实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使得大量的理念,知识,方法能够在生活生产实际寻找到相应的体现。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都是基于实际问题出现,培养学生不断地养成发现意识,创新创业解决社会现实中的问题。例如,创新创业教育中,理念层面的教育,主要就是使得学生转变思维意识,从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在具体教育教学开展的层面,创新创业教育中,大量进行实际案例分析,这同样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了实践性的特点。例如,创新创业教育中,许多实际中的创新创业案例均成为了教学案例,如科技层面的创新,共享经济理念的出现等[2]。总的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是其基本层面的属性,即创新创业是基于实际出发的,要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进行创新创业开展。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探究创新创业的发展方向,要着重实际的层面出发,不断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实践性,实现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最大程度地促进。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分析

上文中结合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实践,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其自身层面的特点,探究其发展方向,主要就是结合时展的背景与趋势,重点考虑创新创业教育层面的特点,从而更加准确科学合理地进行发展方向分析,为今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做出积极的指导。

(一)引导性教学模式构建

新教育理念下,使得我们认识到了教学实践的发展与进步,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不断地实践新教育理念。社会的发展,对于创新创业素养层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使得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才能够更加适应今后的创新创业环境,因此今后创新创业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引导性教学模式构建。首先,构建引导性教学模式,就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应用引导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大量应用教学举例,实现对于学生的引导。例如,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教学中,不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创新思维意识,而是不断地结合实际案例,如,马云与阿里巴巴的故事,人工智能的出现等。通过实际案例,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形成对于创新的理解。其次,开展任务型作业,大量的布置相应的开放式作业,使得学生不不断地进行实践层面的调研。例如,针对学校层面,调研当前学生教学中的限制性因素,调研学校规划建设的不合理的地方,针对社会,调研共享单车当前的使用现状。不论是引导性教学方法应用,还是任务型作业开展,都是促进学生自主地进行调查研究,不断地结合实践开展思考,能够积极适应今后创新创业环境层面的发展变化。可见不断地构建引导性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能力层面的引导,是今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现代教育技术融合

创新创业的理念就是不断地对于社会发展进行思考,不断地进行技术层面融合与引入,当前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这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利用技术层面的先进性,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层面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可见将大量的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入,是今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首先,不断地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视频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新媒体教学资源等,不断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用。例如,利用视频教学资源,开展案例教学,促进学生的理解程度。例如,新媒体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基于移动终端开展学习。其次,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学校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建立相应的系统,使得学生能够基于系统的层面上,进行学习的开展。例如,学习系统中有大量的教学资源,有大量的教学案例,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探究,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养成十分关键。现代教育技术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入,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趋势所在,我们应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入,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教育开展的质量水平,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实践教学活动开展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一样,创新创业教育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创新创业教育都是根据实践创新而开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创业模式本身就是处于不断地发展中,为了紧跟这种模式层面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一个重要的发展防线,就是实践教学活动开展。首先,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断地开展相应的研讨教学,使得学生通过?τ谙质蛋咐?的分析,来不断地感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变化。其次,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还有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不断地基于学校的层面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竞赛形式的开展,通过竞赛主题层面安排,引导学生基于实际进行问题的调研,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通过创新创业策划书的写作,来增加自身层面的实践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不断地引入创新创业模拟软件应用,也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增长。总的来说,实践教学活动开展,首要的目的就是使得学生紧跟创新创业模式层面的发展,再者不断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层面的能力,在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养积极促进的同时,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四)教学反馈机制形成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对于教育本身也在不断地思考,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就是在高等教育开展中的一种探索与实践,在这个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相应的问题,不断地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优化,即建立相应的教学反馈机制,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措施,也是今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教学反馈机制建立就是不断地收集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中的问题,例如,不断地通过面谈,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于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意见与建议。然后根据问题的收集,老师以及学校层面不断地展开对于问题的了解,进行相应的优化策略应用,实现对于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教学反馈机制的建立,体现了一教育自我完善的思考,通过不断地优化限制教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实现教育教学发展,应当不断地进行应用层面的推广。总的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建立相应的教学反馈机制,对于整体层面的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