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范例6篇

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

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范文1

根据2009年8月韬睿惠悦咨询公司研究报告,金融危机后美国DB型计划投资策略有了调整。针对85家有代表性的公司中高层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的调查发现,2008年6月,41%的公司已经对其DB型资产配置进行了调整。到2010年,这些公司会基于2008年的资产配置,减少他们的目标股票配置达10%,这是一次对长期持有水平的较大调整。2008年与2010年DB型计划投资政策的调整表现为,减少股票配置达10%,债券与其他类别的资产比例逐年有所增加,如图1所示。同时,这份研究报告也反映了DC型计划投资策略的调整。2008年6月,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51%的公司已经对计划进行了基金增减,基金增减的类型和规模如表1所示。在这些已经对养老金计划进行基金增减的公司中,约有64%的公司同时进行了基金增添和删减的调整;约有22%的公司增添了新的基金;约有2%的公司删减了现有的基金,约有13%的公司保持原来的基金类型与规模。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2008年6月,DB型计划有51%坚持固有的战略性资产配置。在已经调整和计划进行调整资产配置政策的公司中,调整的趋向是减少股票的配置比例,增加债券和其他资产的配置比例。而DC型计划则有62%坚持战略资产配置(注:包括已经进行投资政策调整但仍未改变资产配置的公司),在已经对计划进行增减的公司中,明显的变动是删减国内股票基金和增加国际股票基金和生命周期基金。

二、尝试化解企业年金投资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使DB型计划的战略资产配置面临严峻挑战,大部分计划举办者减少了股票配置,提高了投资组合中固定收入型的配置和久期来化解风险。值得注意的一个动向是,资产规模大于10亿美元的大型计划举办者有77%增加了负债驱动投资,资产规模在1亿至10亿美元之间的中型计划举办者继续保持和增加负债驱动投资的各占38%和37%。[1]负债驱动投资不是一种投资产品,而是一种投资策略。其核心在于通过更能准确反映负债状况的收益率基准来衡量负债,根据负债价值来安排养老金投资,从而降低跟踪误差所导致的风险。负债驱动投资策略利用资产负债管理技术,使养老金资产与负债密切联系、较好地匹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养老金投资目标的实现。2009年以后,DB型计划的投资在降低风险、注重安全性的前提下,尝试实施动态投资政策。所谓动态投资政策是指随着养老金计划资金积累状况的改善,将追求回报型的投资(如公共股权、另类投资)转向债务匹配型投资(如美国国债、掉期交易、期货),从而减少养老金计划的风险。2011年怡安翰威特公司(AonHewitt)的调查显示,接受访问的DB型计划举办者中有15%在2009年一定程度上实施了动态投资政策。2010年,21%的计划实施了某种形式的动态投资政策,29%的计划预计在未来实施动态投资政策。2010和2011年均有38%的计划举办者减持国内股权。2010和2011年均有20%的计划举办者选择增持全球股票,13%的计划举办者选择减持。2010年,21%的计划举办者增持替代资产的投资,10%的计划举办者减持。而2011年相应的比例分别为19%和8%。尽管当前的信贷息差缩小,长期公司债券仍是债务匹配型的资产选择。32%的计划举办者表示将增持长期债券,24%的计划举办者预期增加公司债券的配置,13%的计划举办者预期增多政府债券的持有。[2]与此同时,举办DC型计划的企业也积极采取措施减少需承担的风险,主要是增减计划的投资选择并采取更严格的方式管理信托投资风险。关于DC型计划的投资选择,《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404(C)款规定,举办DC型计划的企业要为员工提供至少三个“核心”投资工具以供选择。2003-2005年,401(k)计划每年提供投资选择的平均数量都是14种,所以后来将这类投资选择称为“广泛的投资选择”,这是相对“默认投资选择”而言的。《2006年养老金保护法》第624条规定,雇主可以引导DC型退休计划的资产投资“合格的默认投资选择”。合格的默认投资选择有四类,其中包括生命周期基金和生活方式基金。2007年10月,美国劳工部就《2006年养老金保护法》关于DC型计划中合规性默认投资选择进行了解释,其中规定计划参与者和受益人投资于所规定的合规性默认投资选择,这些投资者必须被提供例如投资内容说明书等相关资料,还应被告知能从何处获得其他适用的信息,例如共同基金的附加信息说明。金融危机爆发后,DC型计划举办者调整了投资选择的数量,2009年投资选择的平均数为15个,比危机前有所增加。由此可见,DC型计划调整广泛投资选择时,多数是增加选择,少数是减少选择。同时,更多的DC型计划主办者向参与者提供默认投资选择。在韬睿惠悦所调查的公司中,93%的公司提供了默认投资选择,而生命周期型基金成为了首选的基金类型,如表2所示。生命周期型基金是DC型计划主办者20世纪80年代以后,针对多数计划参与者并不具备做出复杂投资决定的技能,而引入的一种终生投资方案。按照该方案,参与者选择与自己预期退休时间相符的基金,不必做出持续性财务决策,而包括选择资产类别、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平衡投资组合等工作则由基金经理人承担。[3]默认投资选择的基金类别受法律限制,相对比较集中,这对计划举办者减少风险有利,也对投资默认选择的计划参与者有利,使他们避免在广泛投资选择面前无所适从。以DC型计划最主要的一类401(k)计划为例,2009年与2005年相比,默认投资选择的基金类别相同,资产配置的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图2所示。稳定价值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所占份额急剧减少,平衡基金的配置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而生命周期型基金、生活方式基金以及专户理财成为了自动加入型计划首选的基金类型。2009年,57%的自动加入型计划选择了生命周期基金。DC型计划举办者为了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除了增减投资选择之外,还采取更严格的方式管理信托投资的风险。截至2009年底,25%的拥有DC型计划的公司实现投资咨询服务合约重审的规范化,35%的公司重新协商投资费用或(和)管理费用;43%的公司向计划参与者进行附加的信息披露。[4]

三、优化企业年金投资方向

依据金融危机后企业年金计划调整的投资政策,DB型计划优化投资方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减少股票配置比例,以利于控制和管理风险;二是增加债券配置比例,以利于获得较稳定的投资收益;三是增加其他类资产配置比例,以利于获得最大化的投资收益。其他类资产主要是另类投资工具,另类投资是相对于传统投资而言的。20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企业年金计划主要投资于股票、债券、共同基金、现金及其等价物。美国企业年金投资实证分析的结果认为,战略性资产配置的最优资产组合主要由股票、债券和现金三类资产构成。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金融产品的持续创新,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多地涌入投资领域,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主体的其他类资产在美国企业年金战略性资产配置中占有一定比重,这类投资工具包括不动产、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期权、期货等。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如2007年,DB型计划的资产持有情况如表3所示,另类投资的配置比例还比较有限。另类投资投资工具与未分配的保险合同(包括担保型投资合同和可变年金)一并构成其他投资这一类别,其占比仅为5%。金融危机过后,公开披露投资另类型资产如对冲基金、私募股权等的DB计划举办者的数量逐年增加,计划资产进行另类投资的比例也逐年上升。2010年9月,美国先锋集团对DB型计划的举办者进行了首次系列调查。调查对象主要针对资产规模在1亿至10亿美元之间的中型计划(在被调查的155支计划中,中型计划数量达到99支),调查结果显示,DB型养老金计划另类投资在资产配置中所占比例达到了18%,如图3所示。2012年2月,国际性财经管理报纸———《养老金与投资》对美国200家最大型养老金计划的年度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9月底至2011年9月底,DB型计划所有另类投资的资产类别大都取得了两位数的回报率。2011年较2010年的投资增长幅度与规模详见表4。的另类资产。如前所述,大多数DC型计划在金融危机中和危机后坚持战略性资产配置,战略性资产配置主要参考较长时间周期内的历史数据,对所选择的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及其波动性、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等指标进行量化,运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相关模型,辅助计算机软件,计算资产组合的有效边界。战略性资产配置的时间跨度较长,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都买入并持有,然后再根据市场情形适时调整、定期重新平衡资产组合。下面试以401(K)计划为例,对金融危机发生前后DC型计划如何坚持战略性资产配置,并根据市场情形适时调整以优化资产配置进行说明。2007年之前,401(K)计划资产长期大量投资股市。截至2007年,如表5所示,401(K)计划的平均资产配置中,权益基金与公司股票所占比例约占60%。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如表6所示,401(K)计划的资产配置中,股权与公司股票所占比例分别降至39%和8%。2011年,随着股市行情的上涨,401(K)计划的资产配置中,股权与公司股票所占比例重新涨至47%和10%。而另类投资产品在2008年的占比为6%,2011年仅为2%。根据富达投资的数据,401(K)计划的账户余额在2011年创下了自199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5]在广义的DC型养老金计划中,共同基金投资占据相当的地位,如图4所示,2007年,共同基金的投资额超过其他类型资产的投资额,2008年DC型养老基金持有的共同基金资产减少。2009年以后,共同基金的投资规模开始逐步上升。自2007年以来,如表7所示,DC型计划持有的共同基金资产配置呈现以下变化:2008年,国内股票基金、国外股票基金的资产份额比2007年减少。2009年,则依据市场行情或增或减,进行了微调。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也仍然保持增长,并且在2009年后持续增长。货币市场基金2008年的占比较2007年翻了一番,2009年趋于减少。共同基金可以是“默认投资选择”中的一种选择,也可以是“广泛的投资选择”中的一种选择。共同基金按操作方法划分为主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两类,前者对应积极投资策略,后者对应消极投资策略。在金融市场中,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基金等资产,其价格的确定不是按照客观价值规律,而是按照投资者对其未来价格的预测。“股票的理性价格等于未来收益的现值,它取决于未来收益和折现率(利率),它们都与经济基本面有密切的联系,需要根据过去和当前的数据来预测。”[6]而当完全市场能提供较充分的数据与信息时,投资者据以分析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和利率的走向,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有效市场理论的提出及消极投资策略的产生应当基于此。但是,还有其他因素决定并影响着金融市场上资产的价格。当某种金融资产在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其价格就会上升,反之其价格下降,这就是供求规律发挥的作用。市场价格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决定卖出或是买入资产。投资者的决策各不相同,又相互影响。有的盲目跟风、有的凭冲动或直觉、有的听信传言,种种情况下的个人经济活动会造成金融市场中的混沌现象。即使是完全市场,也不可能瞬间及时地反映关于资产价格的全部信息,资产的价格就有可能被定高或定低。在这种背景之下,有眼光的投资者依据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市场上流传的信息等综合分析,识别资产的错误定价,做出积极的投资决定。共同基金将消极投资策略与积极投资策略结合起来运用,在金融危机后灵活调整投资方向,以争取更好的投资回报。从以上图表显示的数据及分析不难看出,DC型计划投资共同基金,等于有了双重的专业化管理。在金融危机后,首先是计划主办者对计划总资产投资共同基金的份额调整,其次是共同基金投资管理人对资产配置比例的适时调整。经过了这两个层次的调整,有利于突破市场低迷时恐慌情绪的包围,在市场回暖时捕捉时机,优化投资方向、提高收益率。由于美国企业年金投资者的积极作为,即使在2008年市场行情极其低迷的情况下,某些DB型计划还是取得了少量的回报。[7]如表8所示,2009年以后,DB与DC型计划的投资整体都获得了两位数的收益率。

四、结语

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范文2

房地产行业投资决策模型主要包括:付现成本支出表、销售收款表、筹资活动表、资金收支总表、经营性现金流量表及其他附表等。通过投资决策模型可以将企业的决策能力、运营能力、资金管理能力等核心能力集成到一个excel文件中,具体如下:

(一)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是建立在很多假设条件基础上的,这些假设条件的设置能力是企业投资决策能力的具体表现。宏观经济走势、银行利率变化趋势等宏观形势假设,是决策层对宏观形势的判断;业态布局、目标客户群、产品定位、产品设计等微观层面的假设,是决策层对房地产行业把控能力的具体表现。假设条件的设置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的参与,领导定盘子。如何将所有假设条件落实到决策模型的模型中是企业决策实操能力的综合表现,需要职业判断。通过把假设条件落实到模型中的方式可以把决策者的意图融入到项目决策模型中,实现决策影响的量化,为最终决策和业绩考核等提供数据支撑,保障决策质量,提高效率,控制风险。

(二)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指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成熟的运营管理体系能够对各项工作的时间做出合理估计,这些时间估计将直接影响决策模型中的资金流动,进而影响项目决策。如果运营管理能力不足,对各项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将对模型量化的精度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导致决策模型数据失去意义。

(三)资金管理

对独立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言,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全景资金计划,资金筹集,资金使用,日常管控等。资金的日常管控主要是实操层面的内部控制程序,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全景资金计划是开发项目资金管理的总纲,是项目资金筹集和使用的规划的基础,全景资金计划编排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全景资金计划是投资决策模型重要副产品,两者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只是用途和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将两者有机融合到一起,即在将投资决策模型中涉及资金流动的明细项目添加收支时间节点,将相关数据汇总加工后形成全景资金计划,通过数据公式关系优化资金计划,进而对资金筹集和使用进行规划,指导企业经营决策,如:合约规划。

二、投资决策模型在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投资决策模型主要用于项目投资决策,不同阶段对数据的精度要求不同,最初阶段出于成本和时间考虑会大量使用经验数据,随着项目的推进,投资决策模型对数的要求越来越高、越细。投资决策一般是独立的,而企业资金管理一般会涉及多个项目,一般情况下既存在已经上马投产的项目,也存在投资前期项目,不同开发阶段,资金计划的用途和要求不同,因此,企业层面的资金计划不能直接将各项目资金计划简单加计汇总,需要分类管理。

(一)企业战略规划阶段

企业战略是中长期规划,很多战略布局是依据职业判断作出的,战略布局是否可行需要企业综合考虑宏观环境、行业趋势、竞争环境、企业资源保障等因素,其中资金战略规划是必不可少的。在编制资金战略规划过程中,首先需将各项因素变化趋势量化,然后编入投资决策模型,再将资金收支情况具体化,进而形成资金战略规划,通过验证资金筹集和使用的限制条件是否满足要求,评价战略的可行性和适当性。

(二)项目投资决策阶段

企业准备投资一个项目至少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经济上可行;二是资金有保障。资金有保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款和规费;二是其他资金接续。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土地款和规费不是具体数值,而是限额,是企业短期资金供给能力和项目经济性限额的较小值,其中项目经济型限额的计算可以利用项目投资决策模型倒推。

(三)项目概念设计阶段

在项目概念设计阶段土地成本已经确定,企业可以利用决策模型对不同概念设计方案的经济指标和资金排布影响进行测算,为概念设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此时可以利用资金排布数据编制项目资金筹集规划,为资金筹集合同谈判做前期准备工作。

(四)项目设计阶段

在项目设计阶段,产品设计将具体化,项目大部分成本指标将在这个阶段被确定,利用投资决策模型,可以综合考虑收入、支出、利息、税金等影响,能够全面的反映不同设计方案的效益差别。报规通过时,施工图基本确定,项目的成本造价基本可以确定,施工进度节点可以合理估计,结合运营数据能够将投资决策模型基础数据具体化,进而细化全景资金计划。细化后的全景资金计划,能够为资金筹集、使用排布提供基础数据,也可以为合约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五)项目招投标阶段

在制作标书过程中,应将项目合约规划内容纳入标书中,减少合约谈判和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争议,通过付款条款的设置将资金计划落实到标书中,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在评标过程中应将不同付款方式对利息和税金的影响纳入评分体系,规避凭感觉做决定。

(六)项目投资建设阶段

项目开工时,主要合同应经签订,此时项目公司应将合同内容和运营安排落实到投资决策模型中,使投资决策模型数据细化到实操模拟的程度,进而编制项目资金全景计划,为项目资金管控提供标杆数据,控制资金风险。项目建设过程中,当项目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利用资金全景计划的基础数据对资金计划作出及时调整,保障资金计划的有效性。

(七)项目销售阶段

项目销售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项目销售情况超出预期可容忍差异,将对项目计划资金流产生重大影响,需要对项目资金计划作出适当调整,以保障资金安全或提高经济效益。

(八)项目复盘阶段

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范文3

统计报表和投资计划管理业务处理工作效率较低。当前全区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负责的各类统计业务工作量非常大,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为例,其统计范围比部级系统更广泛,既包括中央、地方投资项目,也包括社会企业投资项目,每年仅公路新增的项目就很多。相对业务量的增长,对统计报送时间要求较高,如公路固定资产投资月报,每个月需要在3~4d时间内完成全部项目的数据收集、审核汇总和上报全过程。针对繁重的统计业务工作量和紧迫的时间限制,当前统计报表的处理方式和工作效率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大量综合统计和专业统计报表需要旗县—盟市—自治区三级报送,其处理方式多数仍为各级统计人员采用部下发的单机版软件进行作业,再将软件生成的数据包以电子邮件方式在网上交换,还有相当数量的专业统计直接采用Excel电子表格方式报送。单机版软件和电子表格软件本身的自动化处理水平有限,仍需大量手工操作进行数据导入、导出、格式转换、复制、粘贴等工作,工作效率低、耗费时间长,在月底和年底等统计业务工作量的高峰时期,拖报、延报现象无法避免。投资计划管理方面,厅综合规划处的投资计划管理业务仍然采用较为落后的纸质文本或Excel表方式,投资计划与规划、统计等相关业务的衔接主要依靠电话沟通、人工传递文档资料等方式,投资计划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全面、准确掌握相关规划、审批历史记录、计划执行情况、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情况等各类信息。项目实施阶段的项目名称、投资额等数据与规划、计划存在差异时,管理人员只能对所有的项目进行手工比对,速度慢且易出错。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交通运输统计和投资计划管理工作既是行业宏观规划发展的基础工作,也是领导科学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只有抓好统计和投资计划管理工作,才能为掌握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情况和项目投资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更好地发挥交通信息引导和决策咨询功能,为“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目标的谋划和推进情况的掌握提供翔实的依据,为实现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交通运输行业是近年来政府投资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投资体制改革深化、审计监督力度加大、资金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面对中央、地方、民营企业、招商引资等来源复杂、数量众多的投资项目,如何实现更加规范、高效的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省厅乃至全区投资计划管理的大量业务还主要依托Excel表格工具进行数据处理,人工导入导出数据,还需要经常查阅大量纸质资料,业务人员工作负荷重、效率低。只有通过构建统一的网络化管理平台和项目数据库,才能简化投资计划编制、汇总、上报、下达、调整等业务流程,缩短数据流转周期,为调整投资政策、优化投资结构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还可以与固定资产投资等统计数据进行联动,提高投资计划编制的效率、科学性和投资项目执行进度检查的准确性。

3投资计划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投资计划管理系统主要面向投资计划管理人员、投资计划报送单位,以投资项目为主线,实现省管各类项目投资计划的编制上报、下达以及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资金渠道与投入比例的综合分析,实现全省投资计划管理业务的网络化作业与投资项目信息的数字化存储,提高投资计划管理效率与科学性。

3.1模板与任务管理子系统

模板与任务管理子系统是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编制正常工作开展前使用的子系统,涉及投资计划表模板、计划上报任务两方面内容,业务员可使用该系统对投资计划表模板、计划上报任务进行管理,通过自定义或者下载部级相关模板及计划上报任务进行年度计划的编制和上报工作。本子系统包含投资计划模板管理和上报任务管理等两个功能模块。

3.2投资计划数据填报子系统

投资计划数据填报子系统用于省、盟市、旗县投资计划上报单位向省厅报送投资计划数据、规划项目数据,并可实现数据查询与导出等功能。报送项目包括中央投资、地方投资和社会投资项目。①投资计划上报任务管理。接收上级下达的投资建议计划上报任务,可下载或更新表格。可查询所有上报任务历史记录及其完成情况。②规划信息填报。用于报送规划、五年计划信息及相关文件。规划数据填报:系统提供在线和离线填报两种数据填报方式。投资计划上报单位根据标准格式在线填写规划、五年计划项目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规模、总投资、计划类别等项目基本信息及投资情况。系统设定内置校验规则,对不符合标准格式的数据进行提醒;支持数据上报人员离线模式下在本地电脑上填写、编辑、保存规划信息。文档上传:规划电子文档、尚未电子化的规划相关文件以扫描件作为附件上传,并进行保存。③投资计划数据填报。用于报送投资计划数据以及相关项目批件数据。投资计划填报:投资计划上报人员可直接填写投资建议计划各类数据。尚未填写完成的数据,填报人员可随时进行保存。系统设定内置校验规则,对不符合标准格式的数据进行提醒。同时,为防止系统故障或误操作引起的数据丢失,系统具备周期性自动保存功能。项目批件上传:投资计划项目批件需填报基本信息,批复文件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批复文号、批复主题、审批对象、资金来源、建设规模、批复时间、批件接收时间及接收人、文件存档位置等。项目相关批件: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初步设计批复文件、环评批复、水保批复、用地批复等各项批复文件以及承诺函、相关协议文件等扫描件作为附件上传。④投资计划及项目查询。具备权限的系统用户可登陆查询本单位所上报的投资建议计划,包括已上报的规划信息、投资建议计划历史记录、提交的投资建议计划审批状态及审批记录。⑤数据导出及打印。可导出填报的规划、投资计划数据,以自定义格式(TXT、EXCEL、PDF等)导出或打印,支持报表打印,能方便设置打印方向、打印格式等。

3.3投资计划数据采集管理子系统

投资计划数据采集管理子系统面向省、地市、区县级投资计划管理部门,实现投资计划表的制作管理、投资计划数据接收、投资计划数据审核、计划下达、数据导出、系统用户管理等功能。①投资计划表制作管理。根据各级投资计划表要求制作新表,可对表格进行查询和编辑,主要包括表样式的设计、单元格属性设置、计划类别、项目类目管理等。该模块可接收部级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系统制作的新报表样式。②上报任务管理。投资计划管理人员可接收部下达的投资建议计划上报任务,生成相应的投资计划表,同时也可制定新的投资建议计划上报任务,并根据报送范围单一或批量下达到相应的报送单位。③数据接收管理。投资计划管理人员可接收、查看各单位上报的规划信息、投资建议计划数据、规划及投资计划批件数据,并能查看各报送单位的报送状态。④数据审核。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报送的数据进行审核(投资计划管理单位负责市级上报数据审核,地市级投资计划管理单位负责县级上报数据审核),对审核不通过的投资计划,系统可将审核结果、审核不通过的理由、未审核通过的投资计划数据返回到相关单位。审核条件、审核公式等可由用户根据投资计划管理要求在“投资计划表制作管理”模块定制。⑤数据上报及查询。实现与部级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系统的无缝衔接,对审核完成的全省投资计划数据,可按照部系统投资计划数据报表格式要求导出,报送到部系统。⑥用户管理。支持对投资计划管理部门、投资计划上报单位的系统用户注册、登录、访问权限进行管理,省厅具有用户权限分配功能。报送单位发生变化时,可通过单位代码的关联进行历史数据的管理。为避免重复建设,并实现用户数据共享,本模块将复用统计业务管理系统的用户管理模块,并可根据权限对自身业务范围内的用户进行本系统操作权限管理。

3.4投资计划编制管理子系统

投资计划审核管理子系统面向省、地市、县级投资计划管理部门,主要实现基于投资计划数据采集管理子系统获取的投资建议计划数据及规划等相关信息,对各单位上报的投资建议计划进行筛选、审核,编制投资计划。①投资建议计划审核。筛选条件管理:对筛选条件进行设置和管理,自定义添加、修改、删除筛选条件,可设置条件序列和优先级。筛选条件可包括是否有批件、是否超出预算额度、是否已纳入规划项目清单等。投资建议计划审核:通过设定的项目筛选条件对各单位上报的投资建议计划进行自动筛选,并按照优先级排列后以列表方式展现筛选结果。对于未通过筛选的项目,系统自动生成未通过理由。②投资建议计划编制。投资计划草案管理:与统计报表管理系统中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相互衔接,获取投资建议计划审核通过项目的投资额数据,包括项目总投资、累计完成额、累计完成比例等,自动生成上年结转及剩余投资额,根据上述投资数据、投资拨付比例、建设时间等自动生成投资金额。对计划草案进行多次人工调整、修改,修改记录自动存储。投资计划管理:在投资计划草案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后形成正式计划。管理人员可对所有项目进行人工核对、调整编辑并确认,并将最终审核通过或调整完成的项目批量加入投资计划项目清单。固定资产统计数据校验:根据实际投资计划资金安排,对获取的固定资产统计数据准确性进行校验,筛选出不准确或不合理的统计数据,生成错误理由。通过人工再次校验后,将错误的统计数据及理由返回到统计报表管理系统。③投资计划导出。可将审定的投资计划按自定义格式导出TXT、EXCEL、PDF通用格式或直接打印,可按上级投资计划报表格式要求进行导出和打印。

3.5投资计划分析子系统

投资计划分析子系统面向投资计划管理人员,可针对全省投资计划进行查询统计,可对投资进度完成情况、资金渠道与投入比例进行多维分析,分析结果以自定义分析报表、分析图(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等多形式展现。①投资计划信息综合查询。支持简单查询与组合查询。根据项目名称、项目所属行政区划、项目类型、资金来源、审批主体、审批对象、审批文号等设定的关键词进行复合条件查询。根据项目名称查询项目连续几年计划分年下达情况和规划执行情况。可选定查询的项目直接跳转至投资计划编制子系统开展相关计划编制工作。②投资计划统计分析。根据计划项目单位进行资金渠道、投资方向一年或多年分析;根据项目类型,实现分行政区划、分区域、分资金渠道一年或多年分析;根据资金类别,实现分行政区划、分区域、分资金渠道、分时间等多维度分析;与“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报表对接,可对限定范围内的投资计划项目的总投资额、中央投资、已完成投资、到位资金等进行分析;根据年初资金预算(切块),对计划下达情况与年初切块对比分析,了解分地市(或县)、分资金来源、分投资方向的计划完成情况;根据特定时间段(例如“十二五”期间)某种类型项目库的情况,对计划下达项目与项目库的情况,了解项目库执行情况;针对指定时间段(如某几年或某个五年期)的投资计划下达情况和项目情况,基于上面提到的分行政区划、投资计划上报单位、区域、项目类型、资金渠道、规划等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

4结语

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范文4

[关键词]投资统计,计划,预算,关系

主网基建项目计划与预算编制是极为重要的事情,事关公司投融资策略的制定,必须高度重视。然而,不少人,甚至是计划编制人员,对计划与预算的关系尚未真正把握,给实际工作带来困扰。本文将就这种情况进行剖释。

1、有关投资统计的基本概念

(1)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手册》中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费用的总称。

(2)固定资产的实物工作量,是根据实际已安装的设备和不需安装的设备、工器具的购置费,以及其他费用的实际数计算的。没有形成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和预付工程款,以及需要安装的设备还没有进行安装的,原则上都不能计算投资完成额。

(3)投资完成的基本计算方法是一定时期完成的实物量乘以相应的价格。主要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投资,其他费用投资等三部分。

(4)投资完成额的计算标准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的计算标准:原则以中标价格作为计算建安工程投资额的价格依据;对某些已进入施工,但合同尚未签订项目,按同类工程实际价格计算,合同签订后再进行调整;甲供购料供应施工单位的,价差部分未转施工单位的,建设单位需反映在建安工程投资额中。

设备、工器具投资完成额的计算标准: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完成额一律按实际价格及相关运杂费计算,即按照实际资金支出数计算投资额,自制设备、工器具按实际开支工料计算投资额。

2、投资计划与预算是两回事

主网基建项目计划的编制与上述的投资统计是完全对应的,与具体资金支付是两回事。如将投资计划直接作为预算,势必存在预算不准确的情况,可能存在的情况为:

(1)实际资金支付数大于投资计划:例如,某个主网基建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第一年年度投资计划为1000万,编制计划时考虑到的投资为站址征地。假设到第一年12月底,站址征地顺利进行,使用了980万元,按上述投资统计方法,实际投资完成了980万,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8%,计划执行良好。与此同时,该项目按签订的合同,支付了首笔购置变压器等的设备款2000万元。按规定,这2000万元将不纳入投资完成统计中。此时便出现了实际资金支付数大于实际投资完成的情况,即:投资完成980万,实际资金支付2980万。如该项目将投资计划作为年度预算,将出现预算不足的情况。

(2)实际资金支付数小于投资计划:同样以上述项目为例。假设该项目计划在第二年12月底投产,按规定,编制出该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为18000万(分析往年数据,预计可能节约5%)。假设项目按计划投产,最终年度完成投资1802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9000万元。该项目第二年的实际资金支付亦不会超过19000-2980=16020万元(设备质保金等不可能支付)。如此一来,便出现了实际资金支付数小于实际投资完成的情况。

通过以上的简单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计划数与预算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量,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片面地将投资计划作为预算或将预算作为投资计划都是不合适,在具体执行中会带来困扰。那么,这两个数究竟有没有联系呢?愚见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在假设投资完成统计完全正确无偏差的情况下,最终累计完成投资应该等于项目财务决算数。

3、项目预算编制建议

项目投资计划的编制已有一套成熟的规则,此处不再累述。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不宜将投资计划数直接作为预算数执行,而应单独编制其预算数。具体项目应具体分析,要充分考虑至年底工程实际进度及大致所需费用;如项目在下半年投产,建议的预算数为初步设计总投资*0.9-截至去年底累计资金支付(在此考虑了5%的节余及5%的质保金等因素,不同地区系数可适当调整)。

4、结语

投资计划与预算编制是大事,关系到公司投融资策略的制定。高质量的计划与预算编制,尤其是合理的预算编制,将为公司财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相信通过本文的探讨,大家对投资计划与预算的关系,计划与投资完成统计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可为今后计划与预算的编制提供参考。

参考资料:

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范文5

[关键词] 企业年金计划;DB型计划;DC型计划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5-0090-02

1 企业年金计划的基本类型

企业年金计划通常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待遇确定(Defined Benefit, DB)型,另一类是缴费确定(Defined Contribution, DC)型。

建立待遇确定型(以下简称DB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通常根据员工退休时的工资水平和工作年限确定其年金支付额,再根据对所有员工未来年金支付额的预测,来确定各年的筹资额。待遇确定型企业年金计划,为企业内参加计划的所有员工设立一个统一账户,员工企业年金基金的缴费和基金的投资运作风险,都由雇主承担。待遇确定型企业年金计划,通常按联合生命年金的方式支付,即企业年金通常支付到退休员工及其配偶死亡为止。

建立缴费确定型(以下简称DC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为参加计划的职工设立个人账户,企业和员工的缴费均存入员工个人账户,年金根据员工退休时个人账户的积累额发放。员工退休时可以一次性支取,也可以分期支取,直至个人账户余额为零。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计划,需要员工自己承担个人账户的投资风险,而企业只负责为员工个人账户缴款。

2 DB与DC型企业年金计划的优劣比较

对于DB和DC型企业年金计划的特点,本文将从给付水平、雇员流动性、风险承担和成本因素几个方面进行优劣比较。通过对这几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DB和DC型企业年金计划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我们找出一种更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年金计划。

2.1 给付水平比较

DB计划的企业年金给付较DC计划稳定。DB计划的养老金领取额是事先规定好的,无论市场投资环境如何,都要保证足额发放。当投资回报率很低, 基金数额不足以支付养老金时,差额部分由雇主负责补齐。因而,雇员的养老金收入是比较稳定的。

而DC计划并不规定雇员退休后可得到多少养老金,它只规定了雇主和雇员每年向养老金账户缴纳保费的多少。雇员退休后可得到的养老金的数额是不确定的,通常取决于雇主和雇员的缴费以及基金投资状况。一般情况下, 投资回报率是很难控制的,它很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冲击,因而,雇员难以预测几十年后的养老金水平。

2.2 雇员流动性比较

DB型企业年金计划实际上同雇员从业早期的工资无关,而同退休时的工资水平和工作年限高度相关,因此建立DB型企业年金计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才的外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雇员要为同一个雇主长期努力工作直至退休,才能换得两次回报:一是工资,二是建立在高工资基础之上的企业年金给付。而这种计划必然增加了离职成本,降低了对新雇员的吸引力。

相对于DB计划,DC计划对既得条款的规定比较宽松,一般情况下,只要为企业工作满2 年或3 年,便可积累养老金权益。积累期内,雇员每年的缴费是稳定的,因而其每年的养老金增加值也比较稳定,不会像DB计划那样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在DC计划下,如果雇员提前辞职,将会获得比DB计划更多的养老金。

2.3 风险承担比较

DB计划下,雇主负责对账户资产进行管理和投资,并承诺雇员退休时为其提供足额的养老金。当发生某些意外事件,如市场波动带来投资回报率低,或者精算失误使早期缴费额少于需要,此时,基金资产不足以支付雇员退休金的部分由雇主负责补齐。由此可见,DB计划中与养老基金相关的所有投资风险均由雇主承担,雇员不必担心金融风波对账户资产的影响,他们只需根据计划条款分得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养老金。

而DC计划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基金资产与基金负债始终匹配,不会出现资不抵债的赤字现象。相比之下,雇主承担责任有限,雇主只负责每年按雇员工资的一定比例向个人账户中缴款,并不对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承担责任,投资风险由雇员承担。然而在风险承担上,DC计划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这是因为DC计划的投资决策权归属于雇员,而大多数雇员并没有金融学、投资学等知识背景,为了避免投资失败,多数雇员会选择比较保守的投资组合,因而DC计划的基金投资回报率有可能低于DB计划。

2.4 成本比较

无论DB计划还是DC计划,都需要训练有素的人员进行内在管理和外在监督。

首先,DB计划所需技术成本高过DC计划。DB计划在确定缴费率时要用到大量的精算技术。相对于DB计划,DC计划则不需要过于缜密的精算技术,个人账户资产始终等于负债,因而技术成本较低。

其次,在账户管理方面,DC计划所耗成本较高。两类计划不同的账户设计模式,决定了二者账户管理成本的不等。DB计划为所有雇员建立统一的养老金账户,进行统一管理,可以从管理的规模经济中获益。而DC计划要为每位雇员分别建立个人账户,分别进行管理。如果计划资金小规模经营或由个人管理,那么费用将相当高。

最后,DC计划所需投资管理成本较高。虽然DC计划给予雇员充分的投资决策权,但由于懂得金融知识的雇员并不多,他们普遍缺乏制定投资策略的能力,因而企业有义务向雇员提供基金投资咨询服务,且费用要由企业负担。相比于DC计划,DB计划的基金统一管理,更能发挥规模投资的优势。

3 比较分析

(1)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很多不足,还有待于借鉴国际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2)从企业年金的给付情况来看,DB型企业年金计划可以保证雇员退休后得到稳定、持久的退休金收入,还可以为其提供健康给付、伤残给付等辅助养老金,充分实现了社会保障的目的。DC型企业年金计划规定了比较稳定的保费,但是却没有稳定的给付水平。

(3)从雇员的流动性情况来看,DB型企业年金计划会限制人才的外流,其携带性差的特点无法适应当今社会雇员流动性日益增强的现状。DC型企业年金计划对员工的限制较少,比较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

(4)从计划风险上看,DB型企业年金计划下雇主要承担的风险较多,DC型企业年金计划减轻了雇主的风险,但相应增加了雇员的风险。

(5)从计划建立成本来看,DB型企业年金计划的技术成本较高,然而DC型企业年金计划在账户管理和投资管理方面则不能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

综上所述,DB型企业年金计划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充分实现社会保障的目的,这种计划的实施必将大大提高补充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水平。但是由于DB型企业年金计划过于稳定,而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还不够完善,社会经济也不够稳定,我国企业如果贸然采用DB型企业年金计划反而会使其成为企业的另一个负担,因此,目前我国不适合实行DB型企业年金计划。

按照我国现行的政策法规,我国目前的企业年金计划类型是DC型,相对DB型计划来讲,DC型企业年金计划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我国企业所接受。然而DC型企业年金计划提供的年金收入缺乏稳定性,其保障水平最终取决于一国的金融市场投资环境。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股票市场系统风险也较大,如果企业采用DC型企业年金计划,就会增加雇员对年金的投资风险,否则企业就要进行良好的投资管理,来协助引导员工的投资决策,这就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不管怎样,都会使DC型企业年金计划的效果大打折扣。

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范文6

关键词:发电;企业;项目;投资计划;编制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080-01

项目投资计划是投资前的关键准备工作。对发电企业来说,项目投资主要用于能源发电、基础设施和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大,并且存在一定风险,因而企业必须对投资计划的编制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遵循科学的编制方法。

1 发电企业的项目投资计划编制概述

项目投资计划是指依据项目建设进度计划所编制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科学合理地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形成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和。所以发电企业项目投资计划编制的目的在于用科学的方法,使大中型发电项目、基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

一方面,效益和风险是发电企业项目投资计划编制首要考虑的因素。发电企业对项目资金的有效管理是与经营收益相关联的,项目建成后,企业应当能够收回成本并获得利润。而且投资计划必须对项目进程中的各项风险进行预期,防止风险发生给发电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项目进展是投资计划编制工作中同样不可忽视的环节。发电企业经常会同一时期开展若干个投资项目,这就面临资金的合理分配问题。科学的投资计划编制有助于为每个项目配备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从而使资金周转速度提高。由于不少发电企业属于集团化管理,项目投资计划的编制涵盖集团与分公司之间的配合,组织管理工作相对复杂。

2 电企业项目投资计划科学编制的原则

发电企业项目投资计划的科学编制离不开科学原则的指导。集团、分公司以及独立发电企业,按照科学原则进行投资计划的编制,有助于理清工作思路,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水平。

第一,系统性原则。发电企业项目投资计划的编制不是简单针对某一项目的具体要求,凭借以往项目的经验分配建设和固定资产的资金投入比例,而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系统推进的工作。自上而下代表领导层和决策层对投资项目的整体要求,自下而上代表项目相关部门逐级上报投资计划编制所需资料,最后经过合并整理以及修改,形成最终的投资计划。系统性讲求工作的合理布局与分工,各部门、各分公司间达到信息对称的交流沟通,从而使项目实施过程可以更紧密地配合,达到理想的时间效率和收益比率。

第二,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是一个广义和动态的概念,也就是说谨慎性不仅要求发电企业在项目投资计划编制时要加以遵循,更要有始有终,在项目完成后也能用谨慎的态度反思和审视,挖掘先进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每个参与编制的部门都应当谨慎对待提交的数据,确保数据的说服力。对于跨年度的投资项目,发电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滚动编制,防止经济形势等因素变动而给企业投资带来影响。

第三,主动性原则。所谓主动性原则,是指发电企业对任何一个投资项目的计划编制不是被动进行的,而是主动探索各部门、各分公司节约资金投入、提高资金周转速度、缩短工期、紧密衔接的方法,立足集团和企业整体的利益,将每一次投资计划的编制都视为一项挑战自我的工作,避免采用固化的编制模式增加发电企业本身的资金压力,从而也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

3 发电企业项目投资计划科学编制的方法

在依据原则编写投资计划的同时,发电企业应注意完善编写的流程,明确相关工作的责任人,并运用有效的评估发展现有的工作。

第一,发电企业应细化项目投资计划编制的流程。一份系统和严谨的投资计划应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然后进入深刻与严谨的分析,形成初步计划,最终在反复论证后定稿。发电企业从事任何一个投资项目时,都应当从需求的角度入手,调研市场现状,分析投资特点,规避可能产生的风险。而且投资计划的定稿不是各部门资料的单纯汇总,而是在汇总之后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第二,发电企业应确立投资计划编制的具体责任人。发电企业投资的每个项目是由一系列基础工作组成的,投资计划编制也是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每个部门都应有明确的责任人。对于投资计划编制所需的统计月报、年报、投资统计分析与季度资金计划、年度投资计划等内容,要自下而上逐级指派责任人,负责数据分析制定的可靠性、科学性、效益性。一旦发现问题也能责任到人,追根溯源,严谨性得到保证。

第三,创建与绩效相挂钩的评审机制。发电企业针对某一项目制定的投资计划,应经得起同行评议,即业内专家的公估。企业可组织企业内外评审专家共同参与评审工作,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资金分配的合理性、风险的规避性等给予指导性建议。待年底以及项目完成后进行总结性评估,对项目的收益、资金使用效率等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部门和员工的绩效成绩相挂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4 结语

发电企业项目投资计划的科学编制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指引,发电企业的项目投资水平也将不断提升。帮助企业在为国家基础建设与技术升级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