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课教学范例6篇

体育理论课教学

体育理论课教学范文1

[关键词]体育理论课 教学效果

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形式,但在体育教学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平时在运动场上英姿威武技艺超群的体育教师,一旦进入室内课堂拿起粉笔讲理论课时,就感到无所适从,英雄无用武之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本人从课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划分、教学手段及方法、教学的语言特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与尝试。

一、初中体育与保健室内理论课的特点

初中阶段是人的身心发育趋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初步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阶段。初中学生即将或已经进入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发育高峰时期。初中的体育与保健课是在小学基础上,根据体育与保健融为一体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上安排的。初中的体育与保健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主要学习:

1.学生从未涉及过的领域

它涉及人体形态、结构、功能、身体素质和卫生保健及营养知识等方面的学习。这些内容理论知识性较强,对于这一年龄阶段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相对来说较为枯燥,不易听懂。这就会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无兴趣等问题。但同时这些理论知识又紧密地联系着学生自我身心发展过程中所亲身体验的问题是必须学习的。因为这一时期,一方面由于身体迅速发育成长,身体的机能形态上有着较大的变化,学生往往因此出现疑惑、担忧、好奇、甚至恐惧;另一方面,由于升入中学,对中学阶段的学习课程、方法、环境、人际关系等等不适应,心理上又有着一种渴求知道为什么的愿望。因此,如何帮助学生了解这些生理变化的原因和平衡心理波动、融合人际关系,对提高室内课教学效果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或学习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等

因此,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式要活泼;要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可行性;同时还要与学生身体锻炼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的划分

根据新课程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将室内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健康知识类(它包括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合作精神等方面)、运动技能类、竞赛规则类、体育史料类等四块内容。每块内容所选择的资料又可按符合不同的水平目标进行教学。

三、室内课教学手段及方法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习惯上仍然处于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虽然学生学习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日益增长,逐渐占了重要地位,语词逻辑记忆进一步向前发展,但学生的无意记忆和机械记忆在学习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形象记忆占重要地位,因此,在教学上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这一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具的形象直观化

随着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推行,教材内容、方法的不断改革、创新,多媒体技术逐渐进入理论课的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理论课课堂引入全新的境界。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当然各种实物、图片、模型、录像乃至教师本人也是很好的辅助工具),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认识所学习的知识,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这样无形中就化枯燥难懂的理论为生动,丰富了便于接受的形象语言,使学生通过形象记忆深入到意义记忆。

但是,教具的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具有代表性,否则会浪费时间,分散注意,影响教学。例如:在竞赛规则教学中,就不能通篇播放精彩、扣人心弦的比赛而忽视了比赛中规则的学习。

2.启发性问答法

通过向学生提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探求和巩固新旧知识。如在上课时,一边利用多媒体播放一边讲解,同时穿插一些提问、思考、设“疑”等教学方法于其中,并随时调出有关资料解答问题,此方法可以使各种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这一方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3.举例、故事法

通过示例列举学生接触过、听到过或学习过的动作技能,使学生在已有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思考的习惯,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某项运动技术或体育比赛中的战术、比赛规则、裁判法时,可以从录像比赛中选出一些具体的比赛片断,边讲边看,必要时,还可采用重播、定格、慢动作镜头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为学生介绍某种运动、某些著名的优秀运动员成长事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长体育文化知识。也可以把寓意深刻的典故与体育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4.智力竞赛法

运用知识抢答竞赛、猜迷等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种课是以竞赛形式进行的,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室内体育教学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组织好抢答赛的关键是题目要选择好,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一些知识性和思想性强,趣味性浓的问题,竞赛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在讲授体育历史类课程――“北京2008奥运会”时,利用网络资源把申报过程、把获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权的动人场面、2008年奥运会会徽等图片资料、北京的人文、旅游、政治、经济及正在建设中的体育场馆图片经过加工,把这些资料、图片合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观看,使学生从中获取的大量信息,再通过智力竞赛的办法让学生对了解的知识进行反刍,其直观性和交互性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课堂练习巩固法

在教学中我们知道,要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不至于过早遗忘,基本的方法是复习,识记后的复习巩固对保持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因此,识记以后及时的复习,即在尚未大量遗忘前进行复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最好安排一定的时间,在课堂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练习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使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对先前所学知识进行“反刍”,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在七年级的广播体操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练习,获得感性认识之后,再通过放VCD和教师对学生错误动作的演示对比来进行教学。学生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字性概念、教师的

动作,听到的也不仅仅是教师在讲台上的声音,而是生动活泼的运动场面、恰如其分的解说和动听、和谐的音乐,教学效果极佳。

6.课后总结要及时全面

每次理论课后,教师都要及时而全面地进行总结。根据课中教师对学生听课的表情,注意力及情绪的反映,课后学生的意见反馈,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改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生动事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较为完美的教学要求。

例如:我在上第一次课向同学们介绍足球运动时,是按世界杯的顺序从第一届讲到第十五届,照本宣科地把足球的规则及发展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课堂上学生听得很不认真,教学效果也不好。课后,我听取了学生的意见,进行了自我总结,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是教法太单调,材料准备不充分,事例趣味性不强。于是我马上查找资料,补充了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事例,采用博古论今,中西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另一个班讲同样的教学内容时,就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室内课教学的语言特性

1.开头语言的鼓动性

成功的开始,往往给后续的部分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上课伊始,教师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富于激情地运用鼓动性语言,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便于学生大脑皮层迅速建立适宜的兴奋点,从而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因此,教师的语言应生动,富于感染力和具有亲和性、悬念感。

2.语言的简明扼要

“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原本已经较为枯燥的理论如若再以絮絮叨叨,拉杂冗长的语言来表达,势必影响学习积极性,阻碍学生思维活动,因此,注意提炼语言的纯度,做到言简意赅,详略得当是切不可忽视的。

3.语言的启发性

“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升而弗达”这是古人对启发式教学的明训。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指向性,但又含而不露,从而达到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像力去理解问题,同时也抓住了学生思维活动的方向,更进一步的指导教学。

4.语言的幽默性

体育理论课教学范文2

由此可见,要使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完成中学体育教学任务,就有必要在督促中学生加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和锻炼,从而减轻学生自我揣摸的肓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

目前,我国农村中学及大多数县、市中学,体育场地及设施均很简陋,遇雨室外技术课即停已成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近几年的调查统计表明:每学期遇雨时间几乎占全期体育课的1/4以上,那么,中学的雨天体育课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据笔者对川北地区的苍溪、营山、南充、岳池、武胜五县市10所中学的调查了解:6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被其他教师占用而改上数、理、化等文化课;2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为活动;1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让学生自习;只有10%的中学,利用雨天坚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在对“四川省苍溪中学”的调查中,笔者了解到:1985年,有关单位下来检查体育工作,随便问到一位学生:“你们体操学了些什么内容?”该生回答:“学了‘打洋古蔸’。(实为“侧手翻”);另一位学生回答:“还有把腿杆挂在单杠上一摇一摇的,一下就翻上去了。”(实为“单挂膝摆动上成骑撑”)这些动作名称及术语的错误,并非教师教错了,而是学生当时学后,印象不深,记不住而造成的,从那以后,该校体育组全体教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大胆进行改革,坚持利用雨天体育课加强理论课教学,并将体育理论课列入期末考试内容之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引此可见,中学利用雨天开展体育理论教学,确实是一条使学生牢固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良好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利用雨天上好体育理论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科学,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而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

2、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本知识。相当部分中学生认为:“只要不生病,即为身体素质好”;“经常干农活,就是最好的体育锻炼’;“穿着皮鞋、牛仔裤,一样可以上好体育课”;“关节扭伤肿大后,立即揉一揉就会好”等等,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冬季体育锻炼的好处”、“锻炼身体的几种主要手段”、“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3、讲授所教项目,做到学有所用。我国在很多运动项目上已进入了世界体育强国之列,体育运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不可少的地位。很多学生希望对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让这些运动项目成为自己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科教学进度及单元计划,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技术理论,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而且还要向学生讲解各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介绍裁判方法。使学生将来不但能够参加组织比赛,并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体育,带动和促进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普及。

4、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中,应认真备课,充分准备,课堂讲授中做到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极书工整,图文并茂。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生活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说服力的事例和数据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并结合体育史及历史典故,讲解“篮球运动的产生”、“马拉松”的起源、“足球运动的发展”,奥运会、亚运会简况、小型球类比赛的组织方法等,让学生掌握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上好体育课。

5、结合重大赛事,进行宣传教育。一般来说,体育理论比较枯躁,不大好教学,但仍有相当部分和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比赛极为热心和关注,因此,教师应结合这些重大比赛的进程及赛况,将枯躁的理论知识寓于生动的比赛场面,这样,不但能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而且能激发他们对体育竞技的兴趣,增强其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顽强刻苦的拼博精神。

体育理论课教学范文3

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

1现状和意义

1.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过去就有,只是不够重视,更像是摆设,仅用于雨天教学和机动的备份,内容上不外乎是体育常识、体育卫生,属于体育常规教育的范畴,没有专业性和系统性.近年来,高校在评估和学科建设的要求下,理论教学逐步受到重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1)理论教材的配备.高校根据各自的需要,编纂和出版相应的理论教材,学生人手一本.(2)理论教学的制度化.理论教学的课时,按照一定的课时比例,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3)理论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联系.理论考核的成绩,按比例计算到学生体育成绩之中.所以说,理论教学作为公共体育教学的一种形式已经建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是教学还是考核,与我们所期望的相去甚远,流于形式,丧失了理论教学的意义.首先从理论教学的内容来看,大都是过去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的浓缩版,内容陈旧,不是理论,只是运动动作和技术的文字说明,其价值相当于体育常识,缺少层次和深度,没有学术价值,学生不感兴趣.其次从理论教学的管理来看,理论教学所占比例偏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考核也不受重视(与其他公共课程相比).

1.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对体育实践教学的补充和指导

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的系统的结论.”….体育理论基于体育实践,是对体育内在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的当前结论,体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主要通过体育课的形式来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仅有实践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科建设的需求.同时体育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多学科形成有机的联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育又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体.体育的发展与进步和相应的理论体系的支撑密不可分,是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实践不可替代的.体育课理论教学,基于实践教学,作为体育实践教学补充,发挥理论所具有的指导作用,不仅如此,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延伸,甚至是对实践教学的超越,提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档次,突破实践教学的局限性.

1.3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实现高校公共体育高等教育化的重要途径

所谓公共体育高等教育化,就是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具有学术性和研究性,将公共体育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区别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模式.高校在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上有别于中小学,首先,中小学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体育教学的强身健体,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尤为重要,从学习技术和动作的角度看,中小学学生也处于动作技术形成的最佳时期,所以实践教学就显得更有意义.而大学生已接近成年,在学习技术和动作上处于劣势,但认识、理解和研究能力显著增强.加强理论教学,提高对体育及其价值的认识更加重要.此外,大学生缺少的不是体育锻炼的机会,而是强身健体的意识.高校在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上也非中小学可比,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氛围,为提升理论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综合体育素养,而不仅仅局限于技能和健身,所以理论教学彰显出体育教学应有的教学层次和深度,具有学术价值.

2核心与内容

2.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关于竞技理论的教学

确立以竞技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活动为基础的说明书式的理论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本质上,体育是以竞技为基本手段和主要形式,增强体质,提高体能技能,培养心理素质和能力的一种社会性活动.……竞技是体育最重要的特征,体育的必然是竞技的,没有竞技就不能成体育.”“体育的本质特征决定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高校体育学科体系是我国体育专业的基础和摇篮,肩负着培养和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和体育科研与管理人才的重任,应加强体育教学的学科性与竞技性,……在以竞技为核心的基础中,根据各群体的具体特点,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娱乐和健身等基本属性及其功能,逐步实现体育的高等教育化.”竞技是体育的本质特征,是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核心,理所当然也是理论教学体系的核心,这就指明了理论教学的方向,拓展了新的层次和空间,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2.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对专项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

理论教学依托于专项实践教学,在加强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同时,要兼顾到知识性和教育性.其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1)加强对专项的认识.了解其起源,现状和发展趋势.(2)学习专项竞技的方法、竞赛规则裁判法、组织方法以及比赛的方法等.(3)理解影响专项竞技的相关因素.技术和战术因素、身体素质和体能因素、心理素质因素以及运动损伤预防和科学训练方法等.(4)专项竞技对社会的影响.专项竞技与文化、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对健康和医学的影响等.其内容既是传统理论体系的继承,又有新的研究方向.

3作用与预期

3.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与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形成有机融合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使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补充、指导和提升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同时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也为理论教学提供了合适的形式,实现理论教学与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对接,有利于形成以专项化教学模式为主体的学科分支,理论教学能够摆脱普通专业大学生受运动水平和能力的制约,打破实践教学由于客观原因而形成的教学屏障,率先从理论教学上实现突破,迈上新的层次,提高教学质量.

3.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在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同时,还要对理论教学场所,考核的方法做到科学的安排.理论教学不仅可以提升体育教学的层次,同时也使紧缺的运动场地,器材得到一定缓冲,合理安排理论教学的周期,减少季节变化对实践教学的消极影响.在课时安排上应有别于其他学科,要突破学期的限制,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层面上的可操作性.

3.3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给教学双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打破原有教学体系的平衡,教学双方必须以新的心态和新的要求共同面对,由加强理论教学而引发的新的评价体系,对教学双方的影响显而易见.加大理论教学的比重,对学生有了新的要求,部分学生仅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优势,“一招鲜吃遍天”的状况已经行不通了,而另一部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处于劣势的学生,则增添了学习的动力和自信.新的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综合体育素养的评价,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理论教学的大力介入,对教师的学习和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观念得以更新,学术的风气得到加强,教学双方由此更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这种质的变化是学科建设的内涵.

体育理论课教学范文4

一、提高中学体育教师体育理论素质的重要性

1、加强体育理论教学,有助于改变重智育轻体育的现状。许多中学生不参与体育,其原因就是不了解体育,不懂得体育的作用,认为体育只是玩玩,可有可无。作为教师来说,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转变对体育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倘若教师本身都不重视体育理论,那么就无法从事对学生体育的教育引导,因此,中学教师需要用体育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

2、提高体育理论素质也是教师自身的健康需要。作为教师,不仅有责任教育、组织、指导学生参与体育,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而且也必须身体力行,一方面为学生作出榜样,另一方面也是自身健康的需要。

3、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也是教育形势的需要。教师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体育理论的积累和应用,并能用正确的理论指导体育煅练,那孩子从小就能对体育煅练有正确的认识。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学生在观念上对健身逐步加深认识,进而才能有效开展起学生感兴趣、能发展的运动项目,久而久之,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学生能有针对性的锻练,何愁学校体育运动开展不起来。

二、中学体育课理论教学现状

1、体育课虽然是各中学的必开课,但对体育理论教学重视不够。大多数体育老师偏重于室外体育课,对室内理论课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本身这样的想法,出现了只要将室外实践课上好,室内课上不上无所谓的局面。致使学生接受不到全面、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对体育进行正确、深刻全面的认识,淡化了体育参与的动机与愿望。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深刻指出:" 要促使其自觉,非动主观不可。" 因此,我认为,教师要想使学生重视体育、参与体育,必须从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入手。

2、体育室内课教学质量低下。上好体育室内课,教师除了需要具有扎实、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理论教学的能力。

然而,由于体育教学长期受 " 重技术、轻理论" 的影响,体育教师队伍中不少人属于"技术型"、"经验型",而"理论型"、"科研型" 教师少。因此,许多教师上实践课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上室内理论课力不从心、费劲吃力;上课就是照本宣科,自己也不知所云,学生迷迷糊糊、一知半解。体育教师缺乏体育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地学习,不仅影响他们自己的体育参与态度和能力,也直接影响他们对中学生进行体育教育。

3、体育室内课教材较少,缺乏新事物。目前,学生已不发体育课教材,教师所采用的教材已有若干年,显然和现如今的体育教学不相配套,需要体育教师不断的推陈出新,学生无法以教师那里学到新的体育理论知识,怎能掌握最新的体育理论和技术?加强中学体育理论知识的教材课本是当前国家体育教育的重点问题。

三、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措施。

1、增强对体育理论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老师的教育指导,使学生认识到掌握体育理论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具备了较全面、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体育、理解体育,才能积极参与体育并支持、指导他们科学地参与体育,从而促进中学体育健康地发展。

2、改革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体育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育认识,增强体育意识,了解体育活动中生理、心理变化的规律,掌握体育煅练与健身的科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体育,如何去投身体育活动竞赛等。因此,体育理论的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着体育理论教学的目标,任务去组织选择教学内容。体育理论的教学任务、目的,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生物、运动力学的最基本知识,体育保健、体育卫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方法,体育欣赏等,这些都是中学教师应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

3、举办体育理论知识讲座。由于教师面对的是中学生,他们年龄较小,理解能力不很强,教师可采用:示范、多媒体课件赏析、观看赛事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兴趣。

体育理论课教学范文5

由此可见,要使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完成中学体育教学任务,就有必 要在督促中学生加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 和锻炼,从而减轻学生自我揣摸的肓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

目前,我国农村中学及大多数县、镇中学,体育场地及设施均很简陋,遇雨室外技术课即停已成不可改变 的客观事实。近几年的调查统计表明:每学期遇雨时间几乎占全期体育课的1/4以上,那么,中学的雨天体 育课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据笔者对我县10所中学的调查了解: 6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被其他教师占用而改上数、理、化等文化课;2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为自由活 动;1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让学生自习;只有10%的中学,教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大胆进行改革,坚持利用雨天体育课加强理论课教学,并将体育理论课列入期末考试 内容之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引此可见,中学利用雨天开展体育理 论教学,确实是一条使学生牢固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良好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利用雨天上好体育理论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 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科学 ,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及教 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而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 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进修、培训,不 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 任务的必备条件。

2、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本知识。相当部分中学生认为:“只要不生病,即为身体素质好”;“经常干 农活,就是最好的体育锻炼’;“穿着皮鞋、牛仔裤,一样可以上好体育课”;“关节扭伤肿大后,立即揉一 揉就会好”等等,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实际 ,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冬季体育锻炼的好处”、“锻 炼身体的几种主要手段”、“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中,应认真备课,充分准备,课堂讲授中做 到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极书工整,图文并茂。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生活的特点,通过 生动有说服力的事例和数据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并结合体育史及历史典故,讲解“篮球运动的产生”、 “马拉松”的起源、“足球运动的发展”,奥运会、亚运会简况、小型球类比赛的组织方法等,让学生掌握更 广泛、更深入、更

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带着明 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上好体育课。

4、结合重大赛事,进行宣传教育。一般来说,体育理论比较枯躁,不大好教学,但仍有相当部分和越来 越多的中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比赛极为热心和关注,因此,教师应结合这些重大比赛的进程及赛况,将枯躁 的理论知识寓于生动的比赛场面,这样,不但能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而且能激发他们对体育竞技的兴趣,增 强其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顽强刻苦的拼博精神。

体育理论课教学范文6

论文关键词:体育课程 体育教学 膨胀 萎缩 问题 反思

论文摘 要:体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理论与教学的研究严重失调,体育课程理论膨胀而体育教学理论萎缩。体育课程理论的膨胀主要表现为泛化和时尚化,由此导致体育教学理论被边缘化,在客观上轻视或抑制了教学理论的发展。而历时六年多的体育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则是教学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课程研究应明确边界,着力于本土化的建设,而体育教学研究应大力寻求独立发展的空间。

一、问题审视

体育课程论的繁荣——模特时装。体育课程理论的繁荣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近年来如火如荼的体育课程理论似乎并未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反而让一线教师越来越糊涂。近年来体育课程理论的繁荣主要表现为课程术语的不断翻新,国外体育课程时髦名词纷至沓来;在如此繁荣的课程理论中面向本土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极为罕见。一线教师刚刚弄懂一个名词,新的名词又纷至沓来。课程论领域成了“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T台秀,教学的田野成为国外课程理论的跑马场。我们有些课程理论工作者热衷于标新立异,引领新潮,很少顾及这些理论是否实用,是否可用,更无意于将理论本土化和操作化,将这些生吞活剥的舶来的理论推销到教学现场,其结果可想而知。难怪有老师叹道:“新的课程理论让我们心仪神往,那是艳丽在模特身上的时装。”

体育教学的田野——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当前教学实践的种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徒有形式的热热闹闹,现代手段的时髦新潮,学生学习失序,教师指导乏力,课堂花样越来越多,学生所得越来越少,部分条件的合作交往,没有问题(假问题,无畏问题)的资助探究。这些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与课程理论的膨胀不无关系,脱离实际的教学源自脱离实际的课程理论的诱惑。教学是鲜活的,但又是相对规范的。当一种教学模式建构并运用,它的过程和作用是长期的,一时难以改变。在教学的田野上,教师的教学如同农民的播种;在课程天空里,课程的思潮如同五月的风雨。课程思潮是变动不居的,可以瞬息万变的。如果完全不顾及课堂教学的相对稳定性,师生对新的教学理论适应的情景性和过程性,今天“解释学”明天“现象学”,今天“后结构”明天“后现代”,今天“多元”明天“全纳”,今天“建构”明天“解构”,即便是好的理论,不加分辨的全盘接受也必然会“消化不良”或营养失调。当我们引进了这些理论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多问问:它到底有何用?如何用?有何用,要关注的是用它到底解决什么问题:如何用,涉及的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以及如何把它转化为特定情景下教学操作。以“师生交往”、“小组合作”为例,当我们面对一个班级80、90名学生,学生要侧身而作以尽可能的少占教室空间的时候,如何进行“师生交往”?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如果硬要把“小班教学”的“合作学习”搬用到超大班级的教学,肯定是得不偿失的,甚至是很滑稽的。

二、症结反思

经过10年来的体育课程改革,长期以来陈旧、单一、繁难、僵化的课程的一大力的改造和重建,学校体育课程管理与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师生在教学中的面貌为之更新。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基础教育的问题非常复杂,并非课程改革可以改变一切,事实上,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课程功能是有限的,功能无边放大所追求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况且,许多属课程的问题也并非刻意仅从课程一维就可解决,而是需要综合治理,当然并不排除从某一角度切入或着重解决某一问题的探讨。

对体育课程改革过高的期望和期许,可能有它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改革开放之后国际体育课程改革思潮的大量涌入。10年来课程改革试验已在并正在证明课程只是课程,而不是其他,更不是一切,它的力量是有限的,有时是非常脆弱的、无奈的。想用体育课程来解决一切,最后只能是不该做的做不了,该做的没做好。当前,师生、家长面对课改与考试悖反的尴尬,恐怕不是单从课程着手可以解决的。

这里并不是说体育课程研究不重要,也不是说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无足轻重。引领体育教师提高课程意识,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可以增强教学改革的深度、效度和力度。这些观念的确立并形成共识正是得益于这场大规模的课程改革。但是,如同文化基础知识发展不能代替专业知识发展,体育课程主体性和体育课程意识的增强,不能代替教学能力的培养,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即便像学校教育与课堂教育的关系那样,前者可以包容后者,但是,学校教育的研究也不能代替课堂教学的研究,不仅如此,课堂教学研究必须由它独立的发展的空间和领域。

本来,体育课程研究的深入会引导并带动体育教学研究的深入,体育课程理论的发展会引导并带动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无疑是件大好事。但当前的问题是,不是研究的深入和理论的发展,而是概念的浮躁和泛滥。陈桂生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课程概念化是一种假象,是把课程理念的变化作为课程概念的变化所致。”证实课程概念的无边界泛化,是课程成为飘荡在教育领地的游魂,似乎到处都是“课程”,学校课程与学校教育几乎是同义语,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几乎找不到还有什么不是课程。这种课程概念的泛化,实际上,不仅是对课程本身的消解,而且也是对教学的挤兑。在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的理解上,目前通行的观念是,课程可以包含教学,或课程可以整合教学。当教学论被纳入课程理论的时候,教学论便失去了自己的“问题域”、“问题焦点”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与路径,它给教学研究所带来的缺失已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明显的反映出来。几年来的体育课程改革,已让我们走到必须面对体育教学问题的关口,如何成功渡过关口?当务之急是让膨胀的课程缩水,让萎缩的教学强身。

纵观历史,我认为体育教学既要有高远的视界,更要有细微的体察。仅从体育课程的大系统中把体育教学作为一个部件来对待是有问题的,需要我们拿出来话大力气专门研究,更何况仅从体育课程的系统重视回答不了的、解决不了体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的。学科发展演化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学科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分化、综合到再分化、再综合的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螺旋之路,而分化是学科成熟的标志,分化的学科才能获得自足的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燕,我国课程理论研究文献分析(1922-2003年),第九届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年会文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2004.4

[2]金志远.教学论研究主要论文和著作索引,第九届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年会文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2004.4

[3]陈桂生.教育学世界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18-119

[4]毛振明,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