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经济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投资经济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投资经济管理

投资经济管理范文1

事业单位作为为社会提供具有非营利性的社会服务的机构,实施高效的经济管理将促使事业单位创造出更高的社会效益,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其次,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已经进入纵深阶段,市场机制已经被引入到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事业单位也因此具有了较强的双重属性,一方面要坚持所提供产品的公益性,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生产该产品时所投入经济成本是否得到了有效补偿。事业单位也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为优化机构内部经济结构,提升经济成本的收益率,提高经济管理的效能做出积极的努力。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现状

正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事业单位主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财政收入完全依靠国家拨款,其非营利性的特征更为明显,导致很多人误认为事业单位与经济管理毫无关系,经济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事务中的重要性被严重忽视,使得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陷入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

1.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健全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目前,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仍是很多事业单位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的进一步。这种不健全、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至今尚未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实际上是在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进行,这使得多数事业单位在处理一些具体相关事务时只能沿用以往的惯例、举措、办法,致使相关部门及责任人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时无章可循;二是有一些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建立了内部经济管理制度体系,但却缺乏对经济管理实践的具体操作指导,使得经济管理似乎无法真正地落到实处、发挥实效;三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监督机制的不完善,给某些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及有关人员留了“空子”可钻,导致了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严格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受行政管理习惯的惯性影响,一些事业单位领导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缺乏严格性,未能做到真正使用好固定资产,管好固定资产。具体表现为:一是固定资产的使用率较低,很多固定资产都成了“压箱底”的老物件,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创造出一定社会效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社会公共产品;二是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与消耗现象,使用固定资产时不能做到高效使用、有效节约;三是固定资产的流失现象十分明显,一些固定资产如果缺失或损耗,只需要申报一下就可以了,缺少必要的检查和监督,相关责任人也不需要承担什么附属责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亟待加强。

3.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意识较淡薄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最大的一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事业单位由传统的单一式“行政管理”模式向双重的“市场管理+行政指导”模式转型。事业单位虽然仍属于全额或部分由国家、地方财政拨款的社会组织机构,同样也要接受来自外部市场环境的多种考验,这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状况面临一定的风险性。再加之,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仍存在过去那种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旱涝保收”的错误思想,资金拨款不足、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等现象频繁发生,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性。

三、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目标体系

目标,即行为所期待的及发展的方向。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是事业单位在从事经济管理活动中具有一定指向性的,决定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行为预期与基本方向的目标。经济管理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生存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尽快完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实现优化经济管理结构,提高经济管理效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服务的目的,首先要确定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目标体系,根据事业单位资金、资本的运作特点,经济管理的目标体系应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和分配管理四方面内容构成:

1.事业单位筹资管理目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为保证事业单位公益性产品生产的正常进行,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事业单位大多数改变了过去那种“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单纯地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局面,而是在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上,保持主动出击,采取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目前,较为常见的资金筹集方式有慈善捐赠、接受服务方缴纳一定的使用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收益、按照一定比例接纳投资人的投资金,等等。不同的筹集方式和来源,这些资金的使用时间、附加要求、限制条款和风险程度也存在明显不同。事业单位筹资管理的目标应当是争取更多低风险、低成本的资金,尽量降低本单位在经济管理中的成本投入,合理规避财务风险,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2.事业单位投资管理目标

投资管理是针对事业单位充分利用本单位的资金和固定资产开展经济投资所实施的管理行为。事业单位在投入到市场经济的主体之后,也就具备了一定的投资权,可以开展包括购置有形或无形资产、对外长期股权投资等在内的投资行为。目前,随着市场机制对事业单位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事业单位的投资行为更加频繁,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强。投资始终是伴随着一定风险的,事业单位进行投资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到投资的收益及风险等问题,确定以较小的投资成本与较低的投资风险,取得较多的投资收益的投资管理目标。

3.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在进行公共产品生产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是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重要目标。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绩效。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业务范围和外部经济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事业单位应采取以绩效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围绕绩效最大化这一目标开展成本管理,应正确分析事业活动的成本构成内容,准确计算公共产品的产出和成本,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事业成本,提高事业单位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

4.事业单位分配管理目标

分配管理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非营利性质的组织,事业单位在经济利润分配方面与企业单位有着明显的区别。事业单位分配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及单位成员的收入分配问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方案,对各部门及单位成员进行全面公正的考核,并以此为依据来实施收入分配。绩效考评和收入分配方案都应当体现公平性,以兼顾到全体成员,又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避免因为手续繁琐、考核次数过多而增加不必要的管理成本,损害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四、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有效举措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是关系到事业单位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工作,针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经济管理的目标体系,可以尝试采取以下策略,切实实现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管理效能的重要目标。

1.健全经济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社会的转变,制度建设也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系统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能够为经济管理工作实践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参考,使经济管理工作实现正规化、有序化和常态化。一方面,应当健全经济管理的常规制度,使经济管理的重要事项都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相关部门和具体责任人能够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应建立与常规制度相配套的监督体系,使经济管理行为能够得到有效的监控,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2.强化单位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主体部分,也是经济管理的重点。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经济的程度逐渐加深,传统那种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事业单位领导层应当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关注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及损耗,重视单位各项资金的来源与使用,规避财务风险问题。同时,还要重视培养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提高经济管理效能。

3.加强预算核算管理

财政预算、核算工作是经济管理的开始与收尾环节。事业单位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应当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科学的预算方案,尽量达到节约资金、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管理目标,同时,在预算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严格执行,详细记录日常支出明细,对一些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反复论证,以维持事业单位经济收支平衡,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

投资经济管理范文2

1.1人员流动比较频繁

为了保障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就需要为其配备稳定、具备才干的优秀员工,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各项经济管理工作,而当前很多企业经济管理部门的员工流动比较频繁,这样就使得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大为下降。此外,我们通过这个现象还应该认识到,之所以出现频繁的人员流动,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低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由于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尚属新型管理,具备这方面才能的人才欠缺,而流动于这个部门的人员往往不专业,这也限制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1.2经济管理宏观性差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宏观的经济管理体系在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并未形成,企业的管理者也欠缺宏观管理的意识,这样就导致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和其他部门往往会出现权利交叉、责任推诿等状况,这样就使得企业经济管理的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3投资计划不够科学

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进行积极的投资、扩张,然而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投资计划却不是十分科学,这样就造成其缺乏可行性与实践性,往往很难达到预想的收益,为此,就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来进行补救或是停止投资,无论哪种状况,都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限制企业的发展。

2.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地了解,为此,就需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增强管理创新意识

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很多员工并未认识到这个问题,对于新型的管理缺乏必要的探究和学习的精神,欠缺管理创新意识,这样就影响了企业经济管理的开展,鉴于这样的状况,应该加强对经济管理的宣传力度,对企业的职工进行讲座、培训、交流等方式的知识普及、思想深化,使其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只有如此,才能使员工的思想更好地和实际的工作联系在一起,为企业经济管理的正常运行发挥积极的作用。

2.2改善人力资源配置

人才是第一资源,无论是对企业这个整体,还是对各个部门的工作,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代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部门的人员流动性较强,专业性较为缺乏,为此,就需要加强对经济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专业性优势,建立稳定的组织结构,这样才能奠定经济管理工作的总体格局,实现经济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此外,为了对经济管理人员进行激励,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配套绩效考核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扬长避短,从而实现员工的全面、长远发展,为企业发挥更大的能量。

2.3完善经济管理体系

要更好地发挥经济管理的作用,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不但需要进行人力、物力的投资,还需要采取依据经济管理活动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模式、方法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为了对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经济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时监察,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地解决,更好地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目标。

2.4改善管理投资计划

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往往乎倾向于进行投资、扩张,而经济管理部门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很多企业的投资计划并不是非常完善,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在计划的制定上也比较随意,这样就使得经济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鉴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加强对企业自身状况的把握,对市场环境、企业的优劣、投资目的、计划可行性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估和检验,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经济管理投资计划的科学性。

3.总结

投资经济管理范文3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形式、特征及特点

园林产品属于艺术范畴,它不同于一般工业、民用建筑,每项工程特色不同、风格各异,工艺要求也不尽相同,而且项目零星,地点分散,工程量小,工作面大,花样繁多,形式各异,同时还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园林绿化工程造价不可能确定一个统一的价格,这就要求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具有独特的存在形式、特征和特点。

1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形式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是建设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它规定了园林工程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在完成工程任务时,所允许消耗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数量限额,它确定了国家、园林工程建设与施工企业之间一种技术、经济管理关系,它在我国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包括2种形式:(1)园林绿化工程预算,就是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出工程量,依据各自省(市)编制的定额套取定额做出的预算;(2)园林绿化工程决算或结算,是在预算的基础上,按照施工过程中工程量的增减、变更或签证进行的一种表示该工程完工的最终造价形式。

2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特征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是对园林工程施工经济管理客观存在的概括,作为项目投资或投资费用,投资者在进行项目决策和实施时,首先追求的是决策的正确性,也就是说工程造价的精准度与否直接关系到决策的正确性。因此,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既是投资者也是承包企业始终追求的目标,它涵盖2种截然不同的经济管理指标。鉴于园林绿化工程的大部分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体,它是源于而又有别于林业与其他种植业的特殊行业,且用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植物材料,其市场价格浮动比较大,在进行工程造价时难以准确把握。这也就决定了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具有如下特征:计价的单件性、计价的多次性、计价的组合性、计价方法的多样性、计价依据的复杂性。

3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特点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经济管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园林工程质量的独特要求,使其经济管理不只具有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经济管理的共同共性,而且还有不同于一般工程建设的经济管理,决定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经济管理具有全局性、规模性和时限性的特点。由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经济管理的特点所决定,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具有以下特点。

3.1工程造价的资金投入大工程造价数额巨大的特点使其关系到有关各方的重大经济利益,同时也会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这就决定了工程造价的特殊地位,也说明造价在施工经济管理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3.2工程造价的差异鲜明,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不同地域的苗木有不同区域的差别,所以,在绿化造价时产品的差异性就决定了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个别性,同时每项园林工程所处地区、地段又不相同。

3.3工程造价是动态的、具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有始有终,每一项工程也都是从决策到竣工交付使用,都有一个建设过程,在整个建设期单体的价格会处于不确定状态,最终影响工程造价及决算的确定。

3.4工程造价具有兼容复杂性园林工程造价构成因素广泛且复杂,它包括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及承包企业盈利2部分。

影响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因素

在社会实践中,谈到园林绿化工程造价问题,就必须了解影响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因素有哪些。在这里,仅谈单纯的绿化苗木材料价格问题。园林绿化工程造价首先是预算造价的确定,其次是决算造价的确定。由于其他的都是定额规定的,所以必须对单一的材料价格,即苗木价格的构成有深刻了解。绿化苗木价格是每个园林绿化企业、每个生产者都关心的、迫切了解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同园林绿化苗木生产企业及施工企业打交道和作为建设方在招投标进行工程造价建设资金上限控制的经验,认为苗木材料价格是时时更新、瞬息变化的,不好把握。“黄金有价苗木无价”,在如今的信息网络化时代,谁掌握准确的苗木价格,谁就在园林绿化行业,尤其在园林绿化招投标时掌握主动权。要了解苗木材料价格就必须对苗木的生长习性、树体特征、区域差异、市场稀有程度及增值潜能、绿化工程对苗木的特殊性需求等因素了如指掌。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与园林工程施工经济管理的关系

园林工程施工建设作为一项特殊的经济活动,其经济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全过程,在施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基础,也是整个园林工程经济管理的基础,更是园林工程经济管理的关键,是整个经济管理的依据。编制科学、符合实际的园林工程造价是获得高产中标、施工管理和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一般园林工程造价,是在编制的园林工程施工图预算获得全部工程直接费用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工程建设规定的各项费用的取费标准,计算出工程所需的各种间接费(含不可预见费),最后综合计算出该工程施工的造价和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另外再根据各分项工程量分析材料和人工用量,最后汇总出各种材料、机械和人工总量,形成完整的施工造价。其主要作用表现为:(1)严格的施工经济管理是实现工程预想目的、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2)严格科学的施工经济管理是实现园林工程文化、艺术行为效果的保证;(3)严格的施工经济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4)严格的施工经济管理是企业经济效益获得的主要途径;(5)严格的施工经济管理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与国际园林工程施工接轨的关键性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在园林工程施工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经济管理是指经济管理者为实现预定目标,对社会经济活动或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活动。简言之,经济管理就是经济管理者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园林工程施工经济管理来源于经济管理学原理,同其他经济管理一样,是在这一特定社会生产全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信息化程度极高的条件下,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是园林工程施工经济管理中最具活力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因而,它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经济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是发展市场化园林工程施工建设的向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园林工程施工企业能否获得施工建设的权利,都必须以可靠的工程造价为依据,只有掌握工程造价,园林工程施工企业投资者才能决定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和发展速度,以及施工管理的各项决策。如果工程造价不正确或不精确,往往稍有差错就会发生决策失误,很难取得好的经济效益。#p#分页标题#e#

2是园林工程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正确的决策是搞好经济管理的关键。但决策的正确执行才是搞好经济管理的基础。而在经济管理的执行过程中的调节,又是正确贯彻决策的重要环节。而这些都依靠正确、及时、适合、有效的工程造价,这就使得工程造价在园林工程施工经济管理中的基础地位显现出来。

3是园林施工项目决策、筹集建设资金、制定投资计划和控制投资的依据投资者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支付这笔费用、是否认为值得支付这项费用,是项目决策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在市场经济利益风险机制的作用下,资金对投资的控制主要成为投资的内部约束机制,投资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建立,要求项目投资者必须有很强的筹资能力,以确保园林工程建设有充足的资金提供,从而在经济管理机制下才能使工程造价更好的体现其经济管理水平。

4是提高园林工程施工经济管理效益的有力工具在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采用先进的工程造价,建立施工管理内部的资源共享,使工程造价灵活地反映施工经济管理中的经济技术活动,从而提高经济管理者的各项管理职能的正确及时采用,从而提高园林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益。

5是合理利益分配和调节产业结构的手段、评价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园林工程造价的高低涉及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间的利益分配,在市场经济中,园林工程造价也无例外地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并在围绕价值的波动中实现对建设规模、产业结构和利益分配的调节。同时,园林工程造价也是一个包含着多层次工程造价的体系,它能够为评价投资效果提供多种评价指标,并能够形成新的价格信息,为今后类似项目的投资提供参考。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经济管理对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要求

工程造价是建设方投资的基础和前提,又是提高园林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只有具备及时、准确、适用、经济的工程造价,才能科学的对园林绿化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使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对于园林工程施工经济管理工作,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体现园林工程施工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1)做好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系统性业务研究学习、收集以及贯彻各种指导性文件的有效执行;(2)做好材料价格收集、存储和更新工作;(3)做好工程造价的审核和评议工作,保证工程造价的真实性。

投资经济管理范文4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现状

我国事业单位主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这种不劳而获的思想助长了事业单位完全依靠政府拨款财的风气,导致事业单位被一些小问题遏制住了咽喉,无法呼吸。

(一)经济管理制度的问题

制度完善是事业经济管理机构的第一因素。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一直以来是许多实业集团焦头烂额的根源所在,越来越制约了其发展的能力。遇到新问题,事业单位缺乏相应的经济管理经验和实践,使得经济管理不能实现。同时,制度不完善也助长了权力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固定资产管理不严

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灵魂,然而行政管理的恶习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一些事业单位领导盲目地使用固定资产。使用率较低导致固定资产的作用越加的卑微,检查和监督环节频频出现漏洞,相关责任人不受影响与制裁,从而更加的变本加厉,坐吃山空。

(三)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运行的血液,在不确定性因素面前弱不禁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事业单位逐渐向双重的“市场管理+行政指导”模式转型。事业单位要在外部市场环境的多种考验下得以生存,这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大挑战。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固步自封,小心翼翼地等待国家财政拨款,如果遇到资金拨款不足、资金供用不上等现象便束手无策,致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混乱,风险直线上升。

二、加强研究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目标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是单位从事经济管理活动的向导,决定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命脉,为我国事业单位的生存及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为了优化经济管理结构,为了更好地促进其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事业单位筹资管理目标

为保证事业单位再生产提供公共产品,争取到更多的人力和资金的支持,事业单位应该主动出击,采取各种手段筹集善款。不同的筹集方式和来源使这些资金的使用程度也存在多方面的明显不同。我们一直提倡较低的生产成本、较高的安全性,为事业单位蓬勃发展提供更多原动力保障,再也不用为资金而望而止步。

(二)事业单位投资管理目标

投资管理是针对事业实体资本和固定资产进行经济投资活动。机构投资行为应该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投资能力管理应不断加强。投资总是伴随着一定风险的,事业单位在广泛投资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投资收益和风险的问题,以较小的投资成本、较低的投资风险,获得最大的投资收入,实现其预定的投资管理目标。

(三)单位成本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在运营中如何降低其成本,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成本管理效率,这是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首要问题。成本管理的水平越高,事业单位的绩效越好,反之亦然。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与外部经济环境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应正确分析事业活动的成本构成,精确预算免费提供或促销产品的成本,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研究解决对策,提高事业单位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事业单位分配管理目标

分配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非盈利组织,事业单位主要的对象是分配管理部门和单位内部成员的收入分配。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是分配管理的重要组成,绩效评估和收入分配方案应体现公平和透明原则,以此来激励所有成员及员工的工作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有效举措

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应该更多地关注事业单位机构在经济管理中的不足,应当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目标系统,使其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管理能力。再次,本文提出几种举措。

(一)完善经济管理

目前,我国的管理体制正努力实现从“人治”向“法治”转型,制度建设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经济管理系统科学性体系的建设,可以为经济管理提供必要的实践经验和方向,以便使经济管理工作步入正轨,进一步提高效率。应该高度重视日常的良好的经济管理系统,使经济管理的各项事项符合规章制度,明确各个有关部门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注重监督体系,确保一切尽在掌握中,按照规划不断发展。发现问题就要一步解决,不留后患。

(二)强化单位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主体部分,更是我国事业经济管理的重点。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完善,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经济的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应采取必要措施规避财务风险;注重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

(三)加强预算核算管理

加强预算管理就要对事业单位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实现科学合理的计划,节省开支,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要严格详细记录日常支出,面对一些无法敲定的重大投资项目时,要确保事情的可靠性、保持总体平衡、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等为原则。加强经济管理职能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单位的绩效达到最大化,促进事业单位发展。

作者:付立东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行政办

第二篇

一、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分析

1、行政事业单位的筹资经济管理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保证其正常的开展公益性活动与满足不断扩大的公益性需求,经济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筹资渠道已经发生了变化,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不仅仅局限在财政拨款,还可以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科研成果的收入、教育的投资、接受服务方缴纳的费用等。另外,除了国内这一筹资渠道外还可以向世界银行贷款、接受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款等方式从国外取得筹资。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式,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主动地拓宽筹资渠道,但是,资金的来源不同,其使用的时间长短、资金使用的附加条件、资金的风险程度等都不相同。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筹资经济管理目标主要是以较低的筹资风险、较少的筹资成本来获取更多的资金。例如:向金融机构贷款,到期要支付本金和利息,此时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借款的需求量与资金的使用时间长短来选择借款的种类,把握好借款的时机,尽可能的降低借款的风险。

2、行政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经济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的投资活动主要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投放与实用,例如: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购进、对外长期股权投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对外投资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那些科研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态势越来越猛。只要是投资就会出现投资风险,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经济目标必须是以较低的投资风险与投资成本为事业单位取得更多的投资收益。

3、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经济目标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其经济管理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资金的预算与收支管理上,而是应采取以绩效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根据绩效最大化的目标来开展成本管理。但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目前还尚未建立事业成本的核算体系,但是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化,它的成本核算体系一定会得到完善。例如:近年来我国高校与医院等行政事业单位先后进行了收费改革,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对活动产生的成本进行正确的确认与计量,避免出现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的收费不理解。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经济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事业绩效。

4、行政事业单位分配管理经济目标

这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及内部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分配方案,定期对内部各部门及成员进行考核,对收入进行合理的分配。分配管理的考核次数要适当、分配方案要合理,否则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的考核成本。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分配管理经济目标主要是以降低分配成本、最大限度的调动内部各部门与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为主。

二、新形势下完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有效措施

1、为行政事业单位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绩效考核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的分配管理经济目标主要是为了使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收入在各部门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分配更加明确化、具体化。例如: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科学的考核,根据考核后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与评价。科学的、合理的、明确的绩效考核才能真正发挥出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从而充分调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内在潜力。

2、实施有效的内部经济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必须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活动中,必须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与办法来实施。对于物品的采购、工程或服务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必须纳入到预算管理中。采购单位不得营私舞弊,必须进行公开招标,而参加投标的供应商应该由三家以上具有一定经营规模,且具有合法的经营条件的企业来承担。

3、对“三公”经费的开支进行严格控制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的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控制与支出有利于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经济目标,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公开与透明度。例如: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用车标准必须按照国家、各省、各市的相关规定来执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出国进修考察等进行限制,一定要禁止以公款名义出国观光旅游;禁止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私自占用国家财政支出;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招待费用,严格按照国家勤俭节约的号召来限制公务接待费用。

4、资产、预算、财务管理的密切结合

投资经济管理范文5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发展,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模式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由之而带来的企业的经济管理方法就成了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就我国目前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来说,想要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创新其管理路径,加强企业自身的实力,建立健全经济管理体制,才能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本文将对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主要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经济管理;主要路径

1引言

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又在不断进行变革,所以企业在这种新形势下就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最重要的就是强化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对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才能增加企业的内部实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保证企业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这就要求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进行不断的创新。

2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经济的管理现状主要有以下方面。

2.1管理理念

企业的领导人员不能看到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依然采取旧的管理手段,目光短浅,不能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一味地增加生产规模,扩大投资范围取得暂时的经济利益。对于企业内部的发展和竞争,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危机感,不能跟随时展潮流,缺少适应时代的管理手段,缺少创新型人员,不能将国内外的经济现状相结合,造成经济管理的效果不明显,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

2.2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相关部门对企业内部制定了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但是企业在实际管理中却很少按照制度规定进行管理,使经济管理制度只是一种书面形式,无法落实到真正的企业管理中去。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企业发展速度加快,适应时展的趋势,我国企业的管理制度无法适应我国企业发展的需要,造成了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阻碍企业的实际发展。

2.3管理结构

在对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水平有限,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也缺乏相应的管理理念的支持,导致对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忽视状况十分严重,使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松散,不堪一击,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2.4企业制定的相关战略无法适应企业现状

企业在重视发展的基础上,也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了相关的创新和完善,但是由于创新的经济战略不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现状,无法适应企业应有的管理模式,不符合企业发展的水平,出现创新的经济战略超过企业真实水平,从而造成了企业花费巨大,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

3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路径

3.1管理理念

只有良好的经济管理理念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活动稳定开展,因此企业必须创新管理理念,要把对经济管理创新的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使在对经济管理制度创新之后,可以将其真正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之中。企业在对经济进行管理的进程中,落后的管理理念严重限制了管理人员的思维创新和企业竞争力的加强,从而使企业从根本上无法顺利发展,所以企业要加强对管理理念的创新,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坚实的后盾,优化员工的归属感,加强人员的忧患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推进企业经济管理创新顺利进行。

3.2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要求以人为本,所以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的时候,必须以企业员工的现实利益为出发点,增加公司人员的凝聚力。那么就需要健全奖惩监督制度,让员工在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3.3管理结构

由于老旧的管理结构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现状,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升级,要将闲置的职能部门进行删减,将复杂的管理结构简单化,创新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增加信息传导的快速性、便捷性,充分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及时的测评和改进,保证企业管理高效化。

3.4创新经济发展策略

新形势下的经济管理要依赖于企业的不断创新,因此在对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对相应经济发展策略进行改进并不断优化,要使企业管理定向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以增强自身实力为基础,要对市场经济进行及时的掌控。企业要高瞻远瞩,在发展内部经济的同时,树立忧患意识,对经济发展的策略进行不断更新,要从市场销售、产品品牌的所有权、产品的生产方式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是创新经济发展策略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公司本身利益的战略目标。除此之外,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策略的创新时,一定要让其适应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状况,要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测评从而制定适宜的经济发展战略,保障企业经济发展方向不偏离正常轨道,符合时展和经济进步的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的主要路径,就是要通过改善企业中落后的管理理念,改变企业中不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制度,将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由复杂松散变得简单紧密,将企业中落后的发展策略在符合企业现实状况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通过对企业内部管理理念、企业落后管理制度、企业松散组织结构、企业不完善经济战略的创新,从而进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水平适应市场经济潮流,推动企业的不断进步,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俊文.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6(13).

[2]张敏.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5(2).

作者:冯晋芳 单位: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多种经营及新兴产业事业部

第二篇:企业经济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企业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的经济管理出现问题,那么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大部分的企业都十分重视自身的经济管理,但是从当前各企业的经济管理状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如管理意识守旧,管理结构松散,投资计划不科学的不合理之处。基于这种情况,研究解决这些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应当集思广益,通过不断摸索和积极总结,解决自身经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达到加速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建立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解决;措施

现代化的企业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而经济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企业的经济管理策略来实现企业效益的增加,因此,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必须要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丙戌找到合适的方法予以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企业的经济管理策略才会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节奏。这样的企业才能在社会中占领先机。

一、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守旧,缺乏创新。经济管理的理念落后是很多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迫切需要结局的问题,目前,很多企业对经济管理的认识较为狭隘、肤浅,同时也缺乏创新性的经济管理理念,也有许多企业领导者没有意识到经济管理的作用,也就忽视了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机制陈旧,难以焕发生机,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还有一点就是大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经验都是借鉴一些大企业的成功经验,但是他们在运用这些经验的时候并没有仔细的了解和分析自身企业的经营状况,这样就导致有一部分的管理经验并不适用于自身企业,这样的管理经验不仅无法帮助企业经济发展,反而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经济发展,影响了经济管理的价值。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往往把管理的重点集中于生产和经营环节,使经济管理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2.盲目投资,有些投资计划不够科学。企业是需要发展的,要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投资和扩张,以增加其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现在有一大批企业都在积极的进行投资和扩张,但是由于缺乏比较专业的投资顾问和规范的经济管理策略,这些企业的部分投资计划并不是十分科学,这样的投资计划往往缺乏可行性,当这些企业按照不够科学的投资计划进行投资之后,在计划结算时期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而且当计划进行不下去的时候,企业要么继续追加项目投入;要么停止投资,放弃这项计划;但是无论企业选择哪个方案,都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要知道一次的投资失利就会使企业遭受重创,还会给其他同行企业超越自身的机会,这样一次失败的投资计划会大大限制企业的发展,甚至有可能决定企业能否生存下来。3.企业管理结构松散,不能明确具体职责。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就是维持这一方向的有力保障。但是现代企业除了要注重经济利益以外,还要综合考虑企业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各种效益的综合发展,否则,企业的发展就会不平衡。现在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忽视了企业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注重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导致经济管理部门的人员与其他部门的人员存在着沟通和交流上的隔阂,这也导致了在企业的业务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的时候,企业领导者总是无法快速的认定出现问题的部门。持此之外,企业管理结构松散也导致企业领导者无法将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以至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措施只能成为一句空谈,这样既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这样的管理结构只会成为企业成长的障碍。

二、针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1.增强管理创新意识的学习。企业管理观念是企业经营的主导。要想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明确企业管理观念在现代企业的管理活动和经济活动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离不开经济管理观念的指引。因此,一定要先更新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观念,尽快转传统守旧的企业经济管理经验,特别是要转变企业领导者的企业经济管理观念,只有当企业领导者意识到了先进的企业经济管理观念的重要性,才会在企业内部推进和更新现代经济管理观念,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既需要把握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时展的脉络,更要关注经济管理方面的新观点、新研究。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适时引入危机管理意识等经济领域的新观点,当企业能够全面考虑到到所作出的计划的利弊时,企业就能够比较好的实行正确的经济管理方针与投资计划。2.重视企业投资管理,保障企业经济利益。企业经济管理,说白了还是为盈利服务的。企业投资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着企业的盈利问题,对企业经济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领导者需要重视企业的投资管理工作,保证企业投资计划的切实可行,防止出现企业投资计划出现差错,导致企业在当年的盈利下降的问题。企业领导者需要通过经济管理部门对投资管理部门所作出的投资计划作出评估和判断,保证只有风险较小,收益较高的投资计划才能被采用,只有通过多个部门对投资计划的评估,才能够最终决定投资计划的价值,才能够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3.调整企业结构,明确具体职责。作为企业的领导层,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要适当的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建立与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结构。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其他各企业的先进经验,对企业结构做出调整。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加强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不是企业内的一个部门能够决定的,只有当每个部门都通力合作的时候,企业的经营活动才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所以,企业领导层可以通过增加部门之间的接触,组织各部门一起参加培训等方式增加各部门之间人员的接触,这些都是增强各个部门之间联系的好方法。企业领导层还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只有明确了具体职责,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企业领导者才能够迅速的明确具体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并作出相应的处罚,只有这样,各个部门的共组效率才会逐步提升,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才会逐步下降。

三、结语

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分不开的,想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下,我国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所以研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加深企业对于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存在问题的了解与认识,进而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希望在企业采用之后,能够对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工作现状予以改善,更好的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制约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蕾.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7).

[2]史愿春.试论现代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27-29.

[3]瞿淦.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中国商贸.2011(30).

[4]陈霞,杨昌仁.浅析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12-13.

作者:王豪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第三篇:完善企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摘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是否盈利等,而这些问题大部分都归结于企业没有很好地进行经济管理。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在这场市场经济战争中打赢胜仗。本文首先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再根据每个问题提出适合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推动企业健康顺利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措施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而且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了企业更新换代快。要想在这个复杂的社会形势中生存下来,就必须要让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够跟上企业的发展水平,有序的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要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就要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进行改变和更新。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介绍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定义

企业经济管理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订立的一套适合企业长久发展的策略。这套策略有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企业获得利润,用科学的办法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二)企业经济管理的准则

企业经济管理一般要遵循这些准则:企业要对财政支出收入进行合理的计算,对每个部门的责任分工具体明确,落实责任制,建立奖赏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换言而知,就是企业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财政预算开支和适时调整奖赏制度。

二、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如今,市场经济形式下,社会发展迅速,不进步就被淘汰,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但是每个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不能适用于一样的管理策略,所以,这时候就要求每个企业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本身发展的经济管理形式。这可以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收益,对于企业来说制定更好的经济管理模式不止是企业面对的很大的问题,还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企业如果不能保证自身的管理水平,就意味着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要想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中生存下来,新兴的企业和传统的企业都应该不断创新自己管理模式,与社会接轨,根据时代的要求,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保证制定的相关规定能够落实下去,加强监管,协调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定期检查,加强内部互相监督,规范生产流程,发现问题及时要求解决,才能保证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生存下来,才能让企业更好地发展。所以,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要重视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和更新。

三、企业现在的生存模式

(一)企业老旧的管理模式

企业的管理模式过于老旧,虽然企业在时展过程中不断更新技术,已经比原来改变了不少,然而还有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企业的每个部门之间消息不对等,没有时常进行沟通,导致了容易有问题的产生,再加上,每个部门的责任分配不均匀,所以,即使出现了问题,也没有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二)权责不明晰

我国的企业都存在权责不明晰的现象,虽然每个企业都在努力地改进这一现象,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现在许多企业定出了很多规章来制约部门间的工作行为,但是很多员工都还是没有进行遵守,等到领导来检查了,才装装样子,没有能够形成很好的约束力,这些行为都是企业权责不明晰造成的。

(三)企业管理松散

现在很多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企业的管理。只是一味地进行经济发展,而没有科学有效地对这个模式严格地把关,只能让企业一步步落后。只有创新企业的生产模式,改良企业的管理办法,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才能让企业更好地发展下去。

(四)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企业的资金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双刃剑,运用好它,它就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没有合理地运用,它就是滞后了企业的发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人员的工资也在不断增加,怎么能够合理地安排人力和物力,让企业利润最大化,成了企业最要考虑的问题。企业只有最大化地节约成本,才能生产出性价比高的产品。

四、企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科学管理

科学地进行经济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条例,能够最大化地节约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由于国内的社会局势和领导的思维模式,管理时候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员工,这时候就会有偏袒的行为的出现,这就造成了问题的产生。作为一个好的管理人员,应该要杜绝这种现象,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保证企业的工作能够有效进行。

(二)管理制度要落实下去

在管理过程中,要制定具有约束力的管理制度。制定是个简单的过程,但是,真正落实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这时候,就要求企业领导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员工互相监督,让制度能够更好地落实下去。

(三)企业良好形象的建立

企业管理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成功,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来。企业管理能够让每个人都融入这个集体,培养员工的优秀品质。从企业管理者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让企业更加专业化,让每个员工都具有优秀的品质。

(四)培养优秀的员工

企业要变大变强,最重要还是靠优秀的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所以,企业要培养优秀的员工,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首先,企业在招聘的时候,要招聘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其次,企业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情况安排不同的岗位,让每个员工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来为企业效力;最后,企业要让员工充分了解到企业文化,企业的整套管理流程,只有做到企业和员工互相了解,才可以让企业更加强大。

(五)重视每个员工

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企业与员工之间也应该互相尊重和理解。首先,企业要重视每个员工,不能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态度,要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出现工作的问题要及时化解,可以经常组织员工去爬山、玩游戏等群体性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要重视对员工的培养,要经常组织培训,增加员工的知识储备和提高技术水平;最后,要采取奖励机制,对表现好的员工加薪水或者其他精神鼓励,这有助于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员工之间互相竞争和赶超,让企业可以更好地发展。

(六)做好企业改制

目前,社会企业中很多都是采取股份责任制和有限责任制,有一个法人进行管理企业。虽然法人管理较为规范,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分工上不合理和没有制定有效的规章。法人管理要落到实处,要分工明确,建立完善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让各个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制衡。如果法人管理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能解决很多工作中的问题,这样能让企业更加规范和权责明晰。

(七)看到知识的价值

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在现在企业的发展中更是如此,企业要看到知识的价值。首先,企业可以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获得收益,如知识产权的利用;其次,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企业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电脑等新媒体的各个渠道,或者对企业有用的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利用;最后,企业要看重每个员工知识的培养,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企业还可以让员工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让知识碰撞擦出更有价值的火花。

(八)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要把眼光看得远,不要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要放眼全球,看到新的商机,跟上时展的步伐,明白企业自身修养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企业遇到自己的核心产品被人取而代之的时候,要马上提升自己的产品,让顾客有更好的体验,才能让自己的企业一直都是这个行业的领头羊。

(九)创新管理

企业要创新管理模式可以从这些方向来看:首先,要破除老旧的观念,这是企业管理中的大忌讳。企业在新的时代中,要根据现在的发展形势,依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借鉴其他企业的做法,制定出一套合理的经济管理模式。其次,企业要想更新经济管理,就要弄明白企业中每个部门的内在联系,并研究如何创新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如何研发新的产品,如何让企业工作能够更快地运行。只有企业内部运作起来,才能让管理起来更容易,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十)控制资金链

企业的资金链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企业要想让盈利最大化,就要尽可能地节约成本。首先,企业要改变老旧的资金管理模式,创新资金管理,从源头控制资本的流动;其次,在这个精神激烈的资本市场里,要想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提高物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这也考验着企业对资金链的控制;最后,要想企业全方位地控制成本,如人员的配置上要合理,企业的运作费用中不要出现浪费,这才能让企业打赢这场资本战。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要想让企业增加利润,提高核心竞争力,就要在经济管理上下功夫。企业应该发现自身的问题,再依据这个问题,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策略,才能让企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宗辉.企业经济管理的分析及措施[J].管理观察,2011,(35):176.

[2]彭龙.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中国商贸,2012,(5):85-86.

投资经济管理范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信息技术

一、引言

经济管理主要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整个管理环节制定经营目标,对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生产经营、经济活动等进行有计划和有组织的运行。经济管理创新主要结合价值原理,实现最大化利润,通过合理的管理方式,完善各类经济事务的开展。经济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通过经济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活力,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源整合,完善资源的配置,最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经济管理组织结构进行调整,更新经济管理的内容,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其他的管理内容,实现短期的经济目标。站在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发展的目标分析中,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制定战略部署,明确自身发展,制定战略方针,合理的安排各类融资活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强化经济管理的力度,简化经济管理的流程,促进信息快速传递。在作业流程的组织中,提升工作效率。确保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中发挥作用,提升经济管理的实效性。在经济管理中结合以人为本的观念,构建学习型社会,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动力。通过经济管理的创新,转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从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处理好科技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落后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经济管理环节,不能结合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还是采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意识比较淡漠,在经济管理不能结合市场,风险意识比较差,不具备创新意识,不能结合现代管理模式。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经济管理观念比较模糊,只是将经济管理放在一个比较局限的范围内,对短期效益过分的重视,忽视了长期的经济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中观念定位存在问题,盲目的重视技术创新,但是忽视了管理创新,对金融资本比较看重,但是忽视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目标不能实现,其核心竞争力不能提升。

(二)战略管理不足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战略意识不足,不能结合市场的经济形势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制定相关的经济管理目标,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中不具备可持续性。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中不具备长期适应性,管理者对战略比较漠视,不能结合内部和外部的经营环境变化进行战略调整,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战略不具有稳定性,经营者的最大化利益无从谈起。行政事业单位本身战略制定水平比较低,不能结合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战略制定,导致战略非常粗放,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符,不能在经济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忽视了核心能力的培养,科技投入不够彻底,知识产权意识比较差,产品的创新能力不足,不能结合价值创造理念,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只顾眼前利益。

(三)组织结构不合理

组织结构主要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制定环节中,保障经济管理合理的重要部分。然而,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他们的组织结构不够合理,导致经济管理比较混乱,不能顺利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产权不够清晰,各项职能不能清晰的划分,导致内控非常混乱。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不独立,出现人员职能重叠的情况,导致战略制定缺乏决策性,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水平比较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站在高层管理人员的角度分析,不能采用科学的薪酬制度,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业绩不能结合起来。

(四)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经济管理环节,各项制度存在不健全的地方,对现代制度不能充分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环节,其速度滞后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速度,导致经济管理的适用性比较差。尽管行政事业单位完善了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等,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比较健全,但是在制度的实施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工作,导致制度流于形式,不能起到规范和约束的效果。经济管理中不能对员工的行为起到良好的约束效果,相关的机制不够健全,影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

三、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研究

(一)创新经济管理理念

在新的历史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经营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分别进行分析,创新经济管理的理念,从而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行政事业单位要将利润作为发展的条件,在追求利润的基础上,应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夯实自身的管理基础,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通过强化内部管理的方式,重视无形资产,强化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工作,提升无形资产的价值。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人力资本上加大投入,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从而革新员工的薪酬体系,采用人性化的员工管理方式,使得员工的积极性可以被充分的调动。

(二)创新战略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制定科学的战略管理方针,提升战略意识,站在战略思维的角度,完善经济管理。围绕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目的,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发展战略,创新经济管理的运行方式,提升产品质量。在战略管理实施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采用科学的战略方针,分析内部和外部形势,采用品牌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等方针,从而明确经营目标。

(三)合理的采用激励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合理的进行薪酬计划的设计,对员工产生长期的激励。单位内部应该促进人力资源的管理,对员工起到内在的激励效果。在报酬支付不变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价值与投资多元化之间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因此,通过有效的薪酬制度,可以改善非效率投资的问题。建立个人培训计划,通过设计离职金计划和退休金计划,吸引广大人才。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为员工制定职业规划,对员工进行个人评估工作,对组织评估和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员工个人培训的方式,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岗位。发挥行政事业单位文化的同化作用,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事业单位内部应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文化,从而在人力资源开发和成长中,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优秀的行政事业单位文化可以培养员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使得员工产生积极的动力。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平时的员工培训工作,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工作,激励他们产生进取心,激发自身的潜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应该注重长期的绩效考核工作,将绩效管理作为重点内容。绩效考核不仅仅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总结,同时也应该将员工的绩效与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在一起,对员工起到一定的约束。

(四)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投资行为和约束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制定科学的决策,使得决策发挥相应的效果。单位内部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对员工的行为加以约束,有效地降低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发生率,增加决策的自主性。防止单位领导等因为个人因素和情感因素等作出专断的决策,员工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决策中来,实现民主决策。通过制度的方式,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出现现金流量滥用的情况,不论是投资过度还是投资不足,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都会产生影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结合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等问题,在投资行为上应该进行严格的管理,有效地控制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流量。在债务的选择上,可以结合可赎回条款方式。可转换债券是一种特殊的方式,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可以发挥非常好的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和创新,提升单位经济管理的灵活程度,从而满足需要。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的方式,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垂直的结构方式,简化管理层,从而建立横向组织,使得管理层可以发挥实效性。通过柔性化组织的建立,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临时性的结构组织,从而在经济管理环节会非常灵活,防止僵化组织形式的束缚。不断创新管理思维,开创经济管理新形式。通过虚拟化组织的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通过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将知识和信息结合起来,使得内部资源充分发挥效果。在组织结构上应该突破原有限制,发挥知识信息的作用。建立学习型组织,员工通过不断的学习,建立共同的目标,从而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在经济管理中发挥作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效果。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要想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要积极地适应市场条件的变化,重视经济管理,发挥经济管理的作用,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组织结构,从而完善战略管理,创新制度理念。

参考文献:

[1]王慧.针对财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略谈创新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9(27):44-45.

投资经济管理范文7

[关键词]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

1城市园林绿化及其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1.1城市园林绿化的概念范围与重要功能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主要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通过对环境资本的投入,从多个方面获取回报。根据对城市园林的需求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基础设施类园林与休闲设施类园林。用于基础设施的城市园林是由政府投资建设提供给全体市民的,休闲设施类城市园林可以通过企事业单位等法人实体进行开发并向部分市民开放。从具体内容上说,城市园林绿化就是通过对城市绿地的开发管理,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关系到所有居民的生产与生活,首先,园林景观设计能够营造和构建良好的城市环境,舒缓居民的疲惫感,增加精神享受,提高生活舒适度和精神满足感,进而增进对城市的亲切感与归属感,推进城市文明建设;其次,园林景观设计本身具有生态保障功能,能够有效降低声光污染,提高空气质量,改善城市局部小气候,切实优化城市环境,保障居民生活质量;另外,园林景观设计还能形成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投资资金,加快当地经济发展速度,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同时,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本身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管理,有利于推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园林绿化经济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1.2城市园林绿化的模式

当前常见的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经济模式主要包括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和BT(build-transfer)模式两类。BT模式是指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一种融资模式。政府通过与建设企业签订投资合同,由建设企业通过融资进行资金筹备,并完成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过程,同时承担建设风险。项目竣工后由政府按照合同约定价格支付工程建设相关费用。PPP模式是以市场竞争为基础,通过非政府资本与政府的相互合作,完成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PPP模式相较于传统的BT模式,其优势在于能够汇集多方资源,结合非政府资金与政府机构双方的优势,使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快速、保质、高效地完成,同时降低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和非政府资金的投资风险。

1.3我国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进行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能够保证城市园林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建设的经济性,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现代社会,要平衡好日益严格的市政资金控制与不断扩大的城市园林建设规模两者间的关系,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经济管理、探索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模式是当前城市园林生态工程建设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次,能有效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管理能力,为各项新型绿化设计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园林绿化工程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有利于实现园林绿化工程中资源的最优配置,通过经济管理方式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实施有效控制,借助市场调控功能,最大限度调动市场资源,提高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

2我国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的设想与实施

2.1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的设想

中小城市开展园林绿化工程,不仅是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对城市市容市貌的规划设计,而且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在园林绿化工程之初,对其经济管理工作的设想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发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主导作用,地方政府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引导城市建设与城市园林相关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其次是发挥经济市场的调配作用,不断优化中小城市内的园林资源。通过对城市内部及城市周围园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调动园林绿化工程上下游行业的市场活力,同时在一定限度内增大经济杠杆,丰富中小城市内园林资源,为园林绿化工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2.2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的实施

城市园林无论是从占地面积、生态功能,还是从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在城市绿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小城市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经济管理,对城市健康发展与园林绿化工程的顺利进行都有重要意义,是从经济合理性的角度对城市绿化工程的支持与推动。要想保证这一设想的顺利实现,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管理工作应在三个方面提供保障。首先是重视城市园林、生态建设的归属性与权益性。中小城市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大部分中小城市最多采用的应对方法就是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出让城市园林和绿化工程的部分权益。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应从归属性和权益性两个方面保证投资者利益,充分展现“投资者即受益者”的运作模式,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积极性。其次是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中小城市要想保证城市园林建设与绿化工程的长久性与持续性,必须从制度入手,规范经济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的核心问题在于其资金的合理分配与科学使用。基于此,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建立专项审查小组,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过程每一项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监管和审查,同时引入或借鉴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办法,构建绿化工程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最后是发挥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的公益性与社会责任感,平衡好投资者与城市居民的关系。中小城市受自身条件限制,其园林绿化工程需要依靠社会资金的支持,地方政府往往将部分或整个工程外包给施工企业,园林绿化工程在政府规划与施工企业运作下完成,并由地区林业单位进行维护管理,这种运营模式很容易导致“权力寻租”现象发生,影响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和建设目标。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管理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应明确园林建设的目标,强调其公益属性与负担的社会责任,并在保证市民权益的基础上探寻与施工企业合作的平衡点。

3我国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3.1缺乏有效的长远规划

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工作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长远规划,经济管理手段难以发挥有效功能。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已经意识到园林绿化工程对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推进相关管理工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划方向,缺乏深厚的实践经验,难以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我国大部分中小城市在开展园林绿化工程时,并没有从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对施工范围、园林设计、维护方案等进行详细规划,只是简单划定区域,根据建设资金情况,将工程全部或部分外包,很难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另外,大部分中小城市缺乏开展园林绿化工程的经验,忽视调研准备阶段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实际建设过程状况百出,甚至由于施工人员专业能力的不足,影响整个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战略性与持续性。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园林绿化工程在实施过程、持续发展和后续经济收益方面出现各种问题。

3.2经济管理意识整体欠缺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国家要求城市建设应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者间的关系,要把握好节能环保这一时代主题,合理设计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建设方案,明确绿化工程的建设目标。但中小城市本身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园林绿化工程发展相对较晚,自身缺乏相应的建设经验,以往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资金来源多是政府专项拨款,缺少竞争机制,相关人员缺乏经济管理意识。另外,中小城市本身土地资源相对紧张,政府更关注地区经济建设,而对园林绿化工程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城市绿化用地严重不足,相应的园林绿化工程规模相对较小,涉及经济管理问题较少,相关人员经济管理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同时,园林绿化工程不仅包含建设的部分,还包括城市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但在中小城市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有效认知,单纯从市场角度对建设成本进行核算,采用多种稳定性不足、可持续性差、治理困难的建设材料,造成生态管理成本升高,对园林绿化工程整体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3.3经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是提高园林绿化工程效率、优化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在当前大部分中小城市的园林绿化工程中,园林规划部门、城市建设部门、基础建设部门等与园林绿化工程相关的机关单位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协调,甚至有部门制定了管理制度也难以切实实施,使得园林绿化工程在经济管理方面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另外,大部分中小城市的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普遍缺乏监督机制,施工过程中各项管理工作执行效率较低,实际施工过程与预期方案存在错位与脱节的情况,很多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监督机制的缺位也导致经济管理体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4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的经济管理对策及建议

4.1建立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规划

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要想顺利展开,并收获良好经济效益,必须要做好经济管理的前期规划工作。首先,在工程前期需要对施工城市的实际情况、园林绿化工程信息等进行全范围的实地勘察,再统合城市发展规划、自然环境、生态位置、工程阶段的气象环境等信息资料,合理规划城市园林绿化的具体位置与建设区域,并对附近的文物遗址、居民活动范围、商业区、市政规划系统等进行深入分析,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避免因设计问题导致经济损失;其次,提高工程负责人的经济管理理念和经营水平。缺乏经济管理理念和实际的工程运营经验,是当前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遭遇各类经济问题的重要原因。如何发挥现有资源的经济效益,提高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有效管理,是工程负责人和各级管理者应该持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针对这一方面,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可以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经济分析和管理方案设计,完善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经济管理水平。同时不断强化工程负责人与管理者的经济管理意识,明确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和经济目标,不断积攒经济管理经验;另外,工程负责人以及各级管理者还应提高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经济促进作用的认识,通过学习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管理方法,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深入分析其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保证城市园林其他功能完整实现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其经济效益,平衡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各环节的支出与收益。

4.2将园林绿化工程与城市生产实际相结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所有城市工程建设都是与市场大环境相联系的。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作为一个带有公益属性与基础设施建设性质的系统性工程,不仅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内容,而且对城市建设、近郊与远郊的衔接设计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城市绿化建设还会对当地农业、林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与城市生产实际相联系,要充分分析中小城市的地理位置,将其与农、林、牧、渔等相关产业进行紧密联结,将城市园林融入到地区生态圈之中,并发挥中小城市生产资料相对集中的优势,以绿化工程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还要与城市内部生产环境相结合,发挥中小城市自身自然资源或文化资源优势。比如,开发旅游资源,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等;另外,借助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中小城市也可以将其作为新兴投资项目,吸引投资,并通过更丰富的建设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引进更先进的经济管理措施,发挥绿化工程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经济推动作用,将园林绿化与地区文化建设、城市发展规划等相结合,引导地区经济发展。或者借助园林建设与绿化工程,发展园林行业,拓展上下游相关产业市场,建立起包含园林设计、观光植物培育、绿植销售等的完整产业链,扩展经济利润空间。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要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同时扩大相关制度的宣传推广力度,使相关行业人员对园林绿化工程各项工作、具体职权等有清晰的认识,切实保障绿化工程相关工作的落实,以及妥善安排后期城市园林的养护与管理工作。

4.3重视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投资和权益

要想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顺利实施与高效完成,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作为一项具有社会公益性和基础设施建设性质的工程,不仅需要工程负责人具备专业的经济管理能力,而且要重视园林绿化工程的投资与收益比核算。首先,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投资者,工程负责人要保证其能从工程实施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维护投资者权益,从而激发投资心理,获得进一步的投资;其次,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本身,应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与园林功能的发挥。而要保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稳定与功能的实现,其经济管理应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作为一项城市建造工程,必须坚持投资与收益相对应的原则,城市建设部门与承接项目的建筑单位需要通过平衡投资的收益比来提高项目资金的利用率,扩大投资收益率;第二,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是一项持续发展的项目,不仅需要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支持,保证设计方案的有效落实,而且需要可持续优化的园林设计。这就要求园林管理人员、绿化设计人员与工程施工单位之间密切合作,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并将城市规划、招商引资、地区财政规划等纳入考虑范围,制定出具备科学性、前瞻性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系统规划;第三,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需要符合生态原则,即绿化工程应与当地生态位置、农业产业结构等相适应,并在城市群、城镇、工业区、住宅区等之间建立隔离绿化区,强调各区域独立性的同时,使园林绿化工程成为丰富城镇居民生活的重要元素。另外,对于进行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城市,可借助园林绿化工程发展特色文化,利用园林绿化的可塑性,在城市主要路口或经济中心设计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志建筑、特色雕塑等,帮助城市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市的层次。

5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人们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园林绿化能够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精神感受,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舒适度与满足感;同时还能够成为旅游资源,吸引投资,提振当地经济。中小城市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管理,通过加强整体规划、与社会生产相联结、平衡投资与收益,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降低经济负担,有利于现代化城镇建设与城市生态文明的推进。但就当前我国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来看,其经济管理工作仍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相关研究者的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莫敏洁.园林绿化施工中的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例[J].现代园艺,2019(24).

[2]王键.浅述园林工程施工与绿化养护的结合效果[J].科技经济导刊,2019(36).

投资经济管理范文8

[关键词]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

1城市园林绿化及其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1.1城市园林绿化的概念范围与重要功能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主要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通过对环境资本的投入,从多个方面获取回报。根据对城市园林的需求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基础设施类园林与休闲设施类园林。用于基础设施的城市园林是由政府投资建设提供给全体市民的,休闲设施类城市园林可以通过企事业单位等法人实体进行开发并向部分市民开放。从具体内容上说,城市园林绿化就是通过对城市绿地的开发管理,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关系到所有居民的生产与生活,首先,园林景观设计能够营造和构建良好的城市环境,舒缓居民的疲惫感,增加精神享受,提高生活舒适度和精神满足感,进而增进对城市的亲切感与归属感,推进城市文明建设;其次,园林景观设计本身具有生态保障功能,能够有效降低声光污染,提高空气质量,改善城市局部小气候,切实优化城市环境,保障居民生活质量;另外,园林景观设计还能形成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投资资金,加快当地经济发展速度,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同时,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本身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管理,有利于推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园林绿化经济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1.2城市园林绿化的模式

当前常见的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经济模式主要包括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和BT(build-transfer)模式两类。BT模式是指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一种融资模式。政府通过与建设企业签订投资合同,由建设企业通过融资进行资金筹备,并完成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过程,同时承担建设风险。项目竣工后由政府按照合同约定价格支付工程建设相关费用。PPP模式是以市场竞争为基础,通过非政府资本与政府的相互合作,完成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PPP模式相较于传统的BT模式,其优势在于能够汇集多方资源,结合非政府资金与政府机构双方的优势,使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快速、保质、高效地完成,同时降低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和非政府资金的投资风险。

1.3我国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进行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能够保证城市园林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建设的经济性,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现代社会,要平衡好日益严格的市政资金控制与不断扩大的城市园林建设规模两者间的关系,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经济管理、探索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模式是当前城市园林生态工程建设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次,能有效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管理能力,为各项新型绿化设计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园林绿化工程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有利于实现园林绿化工程中资源的最优配置,通过经济管理方式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实施有效控制,借助市场调控功能,最大限度调动市场资源,提高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

2我国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的设想与实施

2.1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的设想

中小城市开展园林绿化工程,不仅是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对城市市容市貌的规划设计,而且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在园林绿化工程之初,对其经济管理工作的设想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发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主导作用,地方政府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引导城市建设与城市园林相关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其次是发挥经济市场的调配作用,不断优化中小城市内的园林资源。通过对城市内部及城市周围园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调动园林绿化工程上下游行业的市场活力,同时在一定限度内增大经济杠杆,丰富中小城市内园林资源,为园林绿化工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2.2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的实施

城市园林无论是从占地面积、生态功能,还是从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在城市绿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小城市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经济管理,对城市健康发展与园林绿化工程的顺利进行都有重要意义,是从经济合理性的角度对城市绿化工程的支持与推动。要想保证这一设想的顺利实现,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管理工作应在三个方面提供保障。首先是重视城市园林、生态建设的归属性与权益性。中小城市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大部分中小城市最多采用的应对方法就是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出让城市园林和绿化工程的部分权益。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应从归属性和权益性两个方面保证投资者利益,充分展现“投资者即受益者”的运作模式,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积极性。其次是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中小城市要想保证城市园林建设与绿化工程的长久性与持续性,必须从制度入手,规范经济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的核心问题在于其资金的合理分配与科学使用。基于此,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建立专项审查小组,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过程每一项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监管和审查,同时引入或借鉴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办法,构建绿化工程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最后是发挥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的公益性与社会责任感,平衡好投资者与城市居民的关系。中小城市受自身条件限制,其园林绿化工程需要依靠社会资金的支持,地方政府往往将部分或整个工程外包给施工企业,园林绿化工程在政府规划与施工企业运作下完成,并由地区林业单位进行维护管理,这种运营模式很容易导致“权力寻租”现象发生,影响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和建设目标。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管理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应明确园林建设的目标,强调其公益属性与负担的社会责任,并在保证市民权益的基础上探寻与施工企业合作的平衡点。

3我国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3.1缺乏有效的长远规划

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工作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长远规划,经济管理手段难以发挥有效功能。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已经意识到园林绿化工程对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推进相关管理工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划方向,缺乏深厚的实践经验,难以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我国大部分中小城市在开展园林绿化工程时,并没有从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对施工范围、园林设计、维护方案等进行详细规划,只是简单划定区域,根据建设资金情况,将工程全部或部分外包,很难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另外,大部分中小城市缺乏开展园林绿化工程的经验,忽视调研准备阶段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实际建设过程状况百出,甚至由于施工人员专业能力的不足,影响整个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战略性与持续性。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园林绿化工程在实施过程、持续发展和后续经济收益方面出现各种问题。

3.2经济管理意识整体欠缺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国家要求城市建设应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者间的关系,要把握好节能环保这一时代主题,合理设计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建设方案,明确绿化工程的建设目标。但中小城市本身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园林绿化工程发展相对较晚,自身缺乏相应的建设经验,以往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资金来源多是政府专项拨款,缺少竞争机制,相关人员缺乏经济管理意识。另外,中小城市本身土地资源相对紧张,政府更关注地区经济建设,而对园林绿化工程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城市绿化用地严重不足,相应的园林绿化工程规模相对较小,涉及经济管理问题较少,相关人员经济管理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同时,园林绿化工程不仅包含建设的部分,还包括城市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但在中小城市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有效认知,单纯从市场角度对建设成本进行核算,采用多种稳定性不足、可持续性差、治理困难的建设材料,造成生态管理成本升高,对园林绿化工程整体经济效益产生影响。3.3经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是提高园林绿化工程效率、优化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在当前大部分中小城市的园林绿化工程中,园林规划部门、城市建设部门、基础建设部门等与园林绿化工程相关的机关单位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协调,甚至有部门制定了管理制度也难以切实实施,使得园林绿化工程在经济管理方面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另外,大部分中小城市的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普遍缺乏监督机制,施工过程中各项管理工作执行效率较低,实际施工过程与预期方案存在错位与脱节的情况,很多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监督机制的缺位也导致经济管理体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4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的经济管理对策及建议

4.1建立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规划

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要想顺利展开,并收获良好经济效益,必须要做好经济管理的前期规划工作。首先,在工程前期需要对施工城市的实际情况、园林绿化工程信息等进行全范围的实地勘察,再统合城市发展规划、自然环境、生态位置、工程阶段的气象环境等信息资料,合理规划城市园林绿化的具体位置与建设区域,并对附近的文物遗址、居民活动范围、商业区、市政规划系统等进行深入分析,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避免因设计问题导致经济损失;其次,提高工程负责人的经济管理理念和经营水平。缺乏经济管理理念和实际的工程运营经验,是当前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遭遇各类经济问题的重要原因。如何发挥现有资源的经济效益,提高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有效管理,是工程负责人和各级管理者应该持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针对这一方面,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可以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经济分析和管理方案设计,完善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经济管理水平。同时不断强化工程负责人与管理者的经济管理意识,明确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和经济目标,不断积攒经济管理经验;另外,工程负责人以及各级管理者还应提高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经济促进作用的认识,通过学习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管理方法,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深入分析其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保证城市园林其他功能完整实现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其经济效益,平衡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各环节的支出与收益。

4.2将园林绿化工程与城市生产实际相结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所有城市工程建设都是与市场大环境相联系的。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作为一个带有公益属性与基础设施建设性质的系统性工程,不仅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内容,而且对城市建设、近郊与远郊的衔接设计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城市绿化建设还会对当地农业、林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与城市生产实际相联系,要充分分析中小城市的地理位置,将其与农、林、牧、渔等相关产业进行紧密联结,将城市园林融入到地区生态圈之中,并发挥中小城市生产资料相对集中的优势,以绿化工程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还要与城市内部生产环境相结合,发挥中小城市自身自然资源或文化资源优势。比如,开发旅游资源,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等;另外,借助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中小城市也可以将其作为新兴投资项目,吸引投资,并通过更丰富的建设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引进更先进的经济管理措施,发挥绿化工程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经济推动作用,将园林绿化与地区文化建设、城市发展规划等相结合,引导地区经济发展。或者借助园林建设与绿化工程,发展园林行业,拓展上下游相关产业市场,建立起包含园林设计、观光植物培育、绿植销售等的完整产业链,扩展经济利润空间。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要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同时扩大相关制度的宣传推广力度,使相关行业人员对园林绿化工程各项工作、具体职权等有清晰的认识,切实保障绿化工程相关工作的落实,以及妥善安排后期城市园林的养护与管理工作。

4.3重视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投资和权益

要想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顺利实施与高效完成,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作为一项具有社会公益性和基础设施建设性质的工程,不仅需要工程负责人具备专业的经济管理能力,而且要重视园林绿化工程的投资与收益比核算。首先,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投资者,工程负责人要保证其能从工程实施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维护投资者权益,从而激发投资心理,获得进一步的投资;其次,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本身,应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与园林功能的发挥。而要保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稳定与功能的实现,其经济管理应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作为一项城市建造工程,必须坚持投资与收益相对应的原则,城市建设部门与承接项目的建筑单位需要通过平衡投资的收益比来提高项目资金的利用率,扩大投资收益率;第二,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是一项持续发展的项目,不仅需要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支持,保证设计方案的有效落实,而且需要可持续优化的园林设计。这就要求园林管理人员、绿化设计人员与工程施工单位之间密切合作,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并将城市规划、招商引资、地区财政规划等纳入考虑范围,制定出具备科学性、前瞻性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系统规划;第三,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需要符合生态原则,即绿化工程应与当地生态位置、农业产业结构等相适应,并在城市群、城镇、工业区、住宅区等之间建立隔离绿化区,强调各区域独立性的同时,使园林绿化工程成为丰富城镇居民生活的重要元素。另外,对于进行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城市,可借助园林绿化工程发展特色文化,利用园林绿化的可塑性,在城市主要路口或经济中心设计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志建筑、特色雕塑等,帮助城市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市的层次。

5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人们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园林绿化能够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精神感受,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舒适度与满足感;同时还能够成为旅游资源,吸引投资,提振当地经济。中小城市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管理,通过加强整体规划、与社会生产相联结、平衡投资与收益,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降低经济负担,有利于现代化城镇建设与城市生态文明的推进。但就当前我国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来看,其经济管理工作仍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相关研究者的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莫敏洁.园林绿化施工中的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例[J].现代园艺,2019(24).

[2]王键.浅述园林工程施工与绿化养护的结合效果[J].科技经济导刊,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