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理财的关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投资与理财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投资与理财的关系

投资与理财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财务管理 企业管理 核心地位

一、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1.企业财务活动

(1)筹资管理。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资金营运的需要,筹集所需资金的行为。资金来源:企业通过筹资通常可以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资金来源:一是企业权益资金;二是企业债务资金。筹资决策的内容:确定筹资规模、选择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确定筹资结构。

(2)投资管理。投资是指企业根据项目资金需要投出资金的行为。企业取得资金后,必须将资金投入使用,以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投资可以分为两类:广义的投资和狭义的投资。广义投资包括对外投资(如投资购买其他公司股票、债券,或与其他企业联营,或投资于外部项目)和内部使用资金(一般简称对内投资,如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等)广义的投资是指企业将筹集的资金投入使用的过程,包括企业内部使用资金的过程和对外投放资金的过程;狭义的投资仅指对外投资。我们经常用到的财务管理方面的投资指的是投资的狭义概念。

(3)营运资金管理。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会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付,如采购材料、支付工资、销售产品、取得收入等,即营运资金周转。因企业的这些日常经营而引起的财务活动,便称为资金营运活动。满足企业日常营运活动需要而垫支的资金,其周转与生产经营周期应该基本一致。如何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果,是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活动。

(4)利润分配管理。企业通过投资或资金营运活动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并实现至今的增值。企业取得的各种收入在补偿成本、缴纳税金之后,还应该据现行法规及规章对剩余手艺予以分配。广义的分配是指对企业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而狭义的分配过程仅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

2.企业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的过程中要处理的与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1)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这主要是指企业的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向投资者支付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2)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这主要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3)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4)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5)企业与供货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即:供应商——企业——客户。主要是指企业购买供货商的商品或接受其服务,以及向客户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

(6)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指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通过收缴各种税款的方式与企业形成的经济关系。

(7)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互相提品或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8)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

二、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1.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出资人为中心的新型财务制度体系初步形成。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者,管理重心已转为管理国有资本,企业对国有资本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相对于改革以前来说,国有企业的自尤其是财务自得到了落实,财务管理职能也回归到了企业自身,为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同时,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和财务风险的不断加剧也从客观上要求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所以,占有国有资本的企业须转移到以“财务管理导向型”为核心的管理上来,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

2.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加强财务管理

企业经营环节主要包括企业投资、融资和运营,这几方面是财务管理活动的基础。

(1)在企业投资过程中要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投资是为了获得收益,而要想获得收益就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投资的这些新变化,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财务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及时性和科学性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2)企业经营过程中须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现金流量的最大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现金流量主要包括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经营过程中若要实现现金流量最大化,就要设法加大现金流入量、减少现金流出量。

(3)企业融资过程中要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成本最小化。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企业资产的预期收益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外部投资者与企业对经济和金融形势、公司发展的评价和差异日益增大,股票市场又往往对信息反应过速或不实从而导致企业高估或低估资金成本。企业融资过程中只有加强财务管理,综合考虑以上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匹配资产收益风险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三、结论和建议

总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经营方法、管理模式和运行体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后,要更加重视财务管理的功能作用,不断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赵平.财务管理.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08.

投资与理财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 财政 投资评审 综述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实施监管职能的具体体现,其在加强财政投资监督管理,提高财政投资效益,构筑公共财政框架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财政投资评审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职能定位、评审模式和评审方法等三个方面。

一、关于财政投资评审职能定位的研究综述

自从1994年财政部门收回原来由建设银行代为行使的评审职能以来,关于财政投资评审的职能定位问题,明显存在一个认识逐步清晰深化的过程。最初,人们一般将财政投资评审视为财政职能的延伸;而在当前,人们已经将财政投资评审定位为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财政投资评审视为财政部门加强预算执行监管的重要手段。

认为,财政投资评审应该是财政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是财政监督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进一步加强投资评审工作是新时期财政工作和财政改革的要求。 加强投资评审工作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应该站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预算制度改革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财政评审机构承担的是公共任务,不应该将财政评审机构看作中介机构,应当是一个由国家拨款的单位,而不是依靠评审收费来养活自己的机构。

庞敦之认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为财政投资管理提供基础性、技术,是财政基本建设投资管理监督的方式和手段,是财政基本建设管理职能的延伸。

魏跃华认为,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是财政部门所属(或主管)的专业监管机构,承担(或履行)政府投资项目预算、决(结)算的经济技术监管职责。其专业审核是财政项目预算运行机制的必要环节。

黄佩筠认为,政府只有经过科学缜密的评审过程,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要,因此,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财政投资评审,公共财政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其职能。本质地说,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是政府公共财政职能的实施机构。

谢贤星认为,财政投资评审是通过考察、评估和测算政府公共投资客体运作全过程,对相应的政府公共投资进行技术性、基础性的审定,保证其使用效益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财政部门资源配置职能的一部分。贾康认为,加强和完善财政投资项目的评审制度是当前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迫切要求;为了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必须精打细算,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这就离不开财政投资项目的评审;财政投资项目的评审应站在社会的角度来考虑财政投资的效益,这就意味着,不仅仅需要考虑财政投资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财政投资的社会效益。白景明认为,加强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建设是财政投资评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建设过程当中,应该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明确评审机构的性质,评审机构应当被定位为行政系列而不是事业单位;二是要明确评审机构的职能,评审机构应当根据有关法规组织评审;三是优化评审队伍的结构,以适应财政投资评审专业性强的特点。

二、关于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模式的研究综述

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模式就是关于财政投资项目评审的范围、目的、准则、评审思路及其评审方法的总括,是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评审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认识的升华。

1.关于财政投资评审的范围、目的和准则的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无论是政府机构的专业领导还是学术研究者都已经对投资评审作用的强化和投资评审模式的完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投资评审的范围方面,提到:“应当围绕财政工作的重点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尹慧敏指出:“切实发挥财政投资评审在强化预算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对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庞敦之认为:“财政投资评审是提高财政投资效益的有效措施”;在投资评审工作的完善和发展方面,孙志筠提到“评审质量是评审工作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尹慧敏指出“拓展投资评审业务范围,建立科学规范的评审体系和工作机制”是“十一五”期间山东省财政工作的重要任务。

尹慧敏、庞敦之指出完善投资评审制度应作为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与财政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来看待。

目前,针对国外财政投资评审模式的研究尚不多见。且主要集中于对国外投资评审机构、投资评审程序等方面的描述性研究。如《英国、意大利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体制考察报告》主要集中于对英、意等国的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机构和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流程的全景式描述;《美国、加拿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考察报告》,在对美国、加拿大政府投资管理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加拿大政府投资监督管理制度,并进一步以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为例,详细解释了美国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和预算控制体系。《澳大利亚、新西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考察报告》在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两国政府的投资监管模式。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国外投资评审模式的研究很少涉及投资评审在预算管理中的定位等内容。

2.关于财政投资评审事业发展思路的研究综述

尹慧敏,庞敦之认为,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财政工作重心应由资金分配到资金管理转移,应该扭转“重分配、轻管理”的局面。财政投资评审应该配合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集中支付等财政预算体制创新,将管理和监督的触角扩展到财政资金分配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环节。 上述观点具有代表性,也散见于近期许多论述中。

尹慧敏认为,财政投资评审的范围和规模有待扩大;财政投资评审的规范化、程序化明显欠缺。段晓晨指出,财政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设计阶段是评审的重点,必须运用全生命周期投资理论进行投资项目的投资估算和投资方案的优化。银涛甚至为工程项目概算设计了一套造价估算方法,对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造价投资估算具有积极的意义。

3.关于财政投资评审的指标体系

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的康学军主任认为,加强公共支出绩效的评价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受托理财的财政部门有必要在制度上加强公共支出绩效管理。开展公共支出绩效评价要处理好绩效评价与绩效预算的关系,同时,还要处理好部门自我评价、财政评价、人大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关系,以及项目绩效评价和部门绩效评价的关系。应该逐步完善绩效评价工作体系,逐步实现绩效评价的法制化,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挂钩。

财政部科研所的贾康认为,做好绩效评价工作是提升公共利益的具体努力。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构建过程中,努力把绩效评价工作由粗到细做好,关键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要以制度安排,谋求公共效益最大化,保证制定的目标不落空;二是把绩效评价作为贯彻落实统筹协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依据,使绩效评价的重点往前移,通过事前评估,更多地规避实际发生的低配置,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把项目绩效评价作为切入点,逐步扩大到整个支出和预算;四是提高绩效评价的法制化水平,有相对稳定的规范依据;五是研究工作者要加强研究,做好专门人才的培养,共同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的马晓河认为,政府投资目标比较复杂,要围绕公平性、效率性和先进性建立评价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米建国认为,对财政性投资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是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绩效评价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也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财政部门搞好绩效评价要注重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的结合,当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的结合,评价指标定量和定性的结合,事前评价和事后监督的结合,量力而行和发展需要的结合。

财政部科研所的苏明和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的高培勇认为,绩效评价是对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是对投资项目全过程的评价,包括起点、进程和结果。有关财政投资评审和绩效评价的理念、方法要准确定位。一是要解决好对谁负责的问题;二是要区别公共财政支出与非公共财政支出的关系;三是要找准评价的依据和评价的对象。同时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与审计工作重叠的问题;二是在实践中与部门利益的冲突问题;三是在财政部门内部的工作协调问题。

王海兵在《公益性项目决策阶段财政投资评审的方法研究》一文中认为,项目投资决策评审的指标体系应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指标、建设条件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和环境影响指标等;而系统性、独立性、可测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全面性与必要性等内容是构建财政投资评审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刘新民在《政府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研究》中设计了资金筹集与运用、工程工期、工程质量、工程造价、使用后的效果等五个方面的指标。他认为,政府公共工程绩效评审指标的选择应考虑到全面性、适当合理性、针对性和真实准确性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钟凌云在《政府投资绩效审计研究》一文中设计了主要财务评价静态指标、主要财务评价动态指标、不确定性分析指标、建设速度指标、工程质量指标、达到建设能力状况指标、投资回收效果指标、社会效应指标和环境效应指标等十类指标来综合反映财政投资项目的效绩。他认为,相关性、综合性与系统性、责任性与可控性、可理解性与可接受性、可操作性与成本效益性,以及持续发展等原则是建立政府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吕耀俊在《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务研究》中提出了财务效益指标、国民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和环保评价指标等四大类指标来综合反映财政投资项目的效绩。他认为,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立应遵循层次性、相关性、地域性、时效性、全面性、可控性、动态性和指导性等原则。

浙江省财政厅绩效评价处课题组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设置了三级指标来综合反映财政投资项目的效绩。该课题组认为,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应遵循精确性、相关性、可行性(易操作性)、可比性和重要性等原则。

另外,建设部和原国家计委1993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详细介绍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其中也涉及相关的评价指标,如财务评价指标、国民经济评价指标、不确定性分析指标、方案比较指标等。

三、关于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方法的研究综述

我国建国初期的财政投资项目管理基本上是按照“先勘探,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进行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投资项目的评审真正引入投资管理程序。随后,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不少项目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不搞可行性分析,也不编制设计任务书,出现了大量“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的“四边”工程,造成国民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改革开放以后,1981年,国家计委正式把可行性研究纳入了基本建设程序。1983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规定一旦项目建议书获得批准,都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与此同时,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中国投资银行也在其贷款项目管理中引入了项目评审的原理和方法,并于1984年出版了《工业贷款项目评估手册》,作为投资银行系统开展项目评估的依据。随后,建设银行又于1984年拟定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工业项目评估试行办法》,用于指导建设银行基建贷款的决策管理。1986年,国务院正式将项目评审作为项目前期的一个重要工作阶段,要求建设项目必须先提出项目建议书,经批准后,可以开展前期工作,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而且,国务院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达到规定的深度,编制大中型项目设计任务书时必须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经有资格的咨询公司评估,提出评估报告,再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审批。至此,项目评审已经成为我国投资项目决策过程中的法定工作程序。

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长期采用定额计价模式,财政投资项目评审也以合法性、合规性审核为主,评审的业务流程,以及评审的方法相对简单,技术性明显,因此,尚未发现涉及财政投资评审方法的系统性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经济建设司:财政投资评审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政府公共部门绩效考评理论与实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4

[3]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M].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7

[4]郝书臣 曲顺兰:财政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

[5]翟 钢:现代国库制度的理论分析[J].《财政研究》,2003.5

投资与理财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银行理财产品;多元化;绩效;3SLS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7)03-0075-08

一、引言

在新的经济形势和投资环境下,众多企业进行现金管理时倾向于将资金投资相对安全、收益稳定、品类日益丰富的银行理财产品。据万得数据显示,2012―2015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由24家增至610家,占2015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总数的近21%,且呈加速增长趋势,全部投资金额累积超过5000亿元,成为A股市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上市公司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最直接的动机是在没有更适合的投资机会时选择获得稳健性收益,特别对某些处在产能过剩、竞争激烈、投资回报率低、营利艰难行业的企业,该选择能较好改善经营绩效、提升资金利用效率,管理企业价值,也能缓一时之困。然而,企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行为选择是否能显著改善企业经营业绩、提升企业价值;在企业经营多元化和相应制度背景影响下,二者之间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仍需要通过经验的证据得到较准确的结论。虽然以前有部分研究涉及现金持有与多元化经营、公司价值间的关系(杨兴全等,2014;姜涛和王怀明,2013;王福胜和宋海旭,2012),但现金的度量多是囊括短期金融投资和现金,而未区分不同企业对不同类型投资标的(如理财产品、债券、股票、基金等)的偏好,所以也难以发现企业间更细微的投资行为差异。此外,现金持有、多元化经营和企业绩效两两之间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内生关系。鉴于此,本文选择2012―2015年沪深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选择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考察多元化和制度背景因素下企业银行理财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

研究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文献较为丰富且结论莫衷一是,主要有二者呈现正向、负向、不相关或不确定等四种不同观点,相对较多文献支持负向关系的结论。如Gomes和Livdan(2004) 、George和 Kabir(2012)、Volkov和Smith(2015)等发现多元化能蚴构司业绩增加;国内研究有苏冬蔚(2005)等。Lamont和Polk(2001) 、Lien和Li(2013)、Farooqi等(2015)等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即多元化程度越高,企业业绩越差;国内研究有王力军和童盼(2008)、魏锋和陈丽蓉(2011) 、刘云芬和陈砺(2015)等。Krishna和Palepu(2007) 、孙喜民等(2014)等认为多元化与企业业绩没有关系。此外,Chakrabarti等(2007) 、Andreou等(2016)等认为二者关系并不确定,或因别的因素变化而变,或较认可相关多元化有助于提升业绩。如Volkov和 Smith(2015)认为在经济衰退期多元化企业更能有效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管理现金从而改善公司价值。Farooqi等(2015)认为企业行业多元化、全球多元化更容易通过盈余管理操作利润从而减少公司价值。Andreou等(2016)揭示多元化的价值效应取决于公司的经验积累和组织学习能力,且并购多元弱于内在成长多元的作用。丁和根和陶大坤(2013)以传媒公司为例分析认为,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公司经营绩效的提升,而非相关多元化则对经营绩效无明显影响。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经营绩效负相关,即随着企业多元化程度提高,企业绩效水平降低。

(二)多元化经营与企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元化经营企业面临更多投资和成长机会,决策者可以建立内部资本市场实现对资金的重新配置,以使资金从盈利能力较差的项目流向盈利能力较好的项目(Stulz,1994;Khanna和Palepu,1997),而对收益率相对较低的银行理财的投资需求并不是那么强烈。二是多元化经营会增加企业的资金需求,也能够增强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利用内部资本市场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现金持有价值相对更小,从而降低现金持有水平(Tong,2011;杨兴全和曾春华,2012)。三是多元化经营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丁和根和陶大坤,2013;George和 Kabir,2012;Andreou等,2016),而经营业绩高低体现了净利润、富余现金的多少,且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价值也关乎再融资成本及其难易。按以前学者的研究,多元化经营更多表现出削弱企业的业绩或价值(刘云芬和陈砺,2015;Lien和Li,2013;Farooqi等,2015),所以多元化间接降低了企业投资银行的可能。四是多元化经营企业负债水平较高,即多元化程度越高,债务水平越高(章细贞,2009),而一般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债务融资利息仍较低,因此多元化程度越高的企业投资银行理财的可能性越小。

基于此,提出假设2:多元化经营与企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呈负向关系,即多元化程度越高的企业,越不可能投资银行理财且规模越小。

(三)企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与企业绩效

(三)模型构建

现有相关研究表明,多元化经营、企业经营绩效和现金持有(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三者是联合或同时决定的,三者间存在着潜在的两两内生性关系(Farooqi等,2014;杨兴全和曾春华,2012;艾健明和柯大钢,2007),如艾健明和柯大钢研究指出,无论从多元化的事前影响因素还是从多元化的经济后果上看, 多元化都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即多元化损害企业绩效,绩优企业的多元化程度较低。杨兴全和曾春华(2012)认为公司多元化经营对现金持有水平和现金价值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而企业绩效好坏必然显著影响其自由现金流从而影响多元化经营水平。因此,为了解决变量之间内生性问题,本文建立了包括多元化经营、企业绩效和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三个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 SEM),鉴于以上理论阐述和通过豪斯曼检验后,选择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进行估计。3SLS的特点在于:在进行联立方程组的估计中,首先采用2SLS 估计方程组中各单个方程,然后,对整个方程组进行GLS 估计。2SLS 单方程估计法没有考虑联立方程组可能存在的随机扰动项跨方程相关的情况,只能得到一致但非有效的估计。3SLS 是系统估计方法,同时确定联立方程模型的参数,获得一致且渐进有效的估计量(吴信如,2007)。此外,为了增强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我们同时还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企业绩效方程进行估计。具体方程如下: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列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一是上市公司间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如变量Tinv最小值为4、最大值为14.95,平均单个理财产品金额(Minv)最小值为6.33、最大值为10.99,且二者的均值和中位数较为接近。二是样本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也存在明显差别,如主营行业数目(N)最多达到5个、最小值为1,收入多元熵值(DIV)平均数为0.33而中位数为0.09,这说明存在离群的较大值且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数目相对较少。三是样本公司经营业绩差异明显,如变量Roe 标准差达到7.8,与均值相近。总体看,各变量数据分布为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数据支持。

(二)样本公司最终控制人性质分布

将投资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按最终控制人特征分成地方国有、中央国有、公众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企业等类型,发现进行投资银行理财的企业以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见表2),2015年共609家公司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其中民营和地方国有企业分别为412、104家,合计占84.7%,与2014、2013年的相应占比一致。此外,在平均投资金额上,国有企业平均投资金额相对较大,这也说明国企融资能力较强。在投资的理财产品数量上呈增多趋势,说明上市公司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变得更为分散,及银行理财市场的产品日益丰富。

(三)3SLS结果分析

选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收入多元熵值(DIV)和银行理财投资累计金额(Tinv)分别度量企业经营绩效、业务多元化和银行理财投资程度,对联立方程进行回归分析。为对比分析也采用了OLS等回归方法,具体结果如表3。从中可知:

在企业经营绩效方程中,多元化经营(DIV)和银行理财投资累计金额(Tinv)的回归系数分别在1%和10%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企业多元化经营和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程度显著降低了企业绩效,这一方面支持了多元化经营的“折价观”,即企业经营多元化程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差;另一方面也说明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是相对低效的表现,考虑到机会成本总体不利于改善企业绩效,但并不能否定企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期权价值。

在经营多元化方程中,净资产收益率(Roe)和银行理财投资累计金额(Tinv)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盈利能力更高以及投资银行理财产品金额更大的企业多元化程度相更低,这与艾健明和柯大钢(2007)的研究较一致,也说明当企业盈利能力很强时,可能会更加专注地经营、深耕市场、扩大战果,而不会分散资源去进行多元化,只有当盈利水平变弱时,才会考虑拓展新的业务单元。同时,倾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企业,其现金管理水平可能较高,投资风格偏谨慎,多元化程度也相应较低。

在银行理财投资方程中,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收入多元熵值(DIV)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盈利能力、多元化程度越高的企业越不倾向于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这可能由于盈利能力越高的企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机会成本相对更高,而多元化程度高的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也较高、可用途径更多,因此都越不偏好于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综上所述,假设1―3得到支持。

另外,三个方程中,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资产增长率、企业上市年龄和第一大股东持股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OLS方程回归结果中解释变量DIV的系数较为一致,业务多元化仍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银行理财投资总额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OLS回归无法排除其中的内生性问题。

为检验以上结论的稳健性,替换采用其他变量和方法度量企业经营绩效(如资产收益率等)、经营多元化(如业务收入Herfindahl 指数、涉入主营行业数量等)和银行理财投资水平(如投资理财产品数目),限于篇幅仅列示了托宾Q值、企业经营行业数目和银行理财投资平均金额的联立方程回归结果(见表4)。三者间关系与上文所验证的一致,结论基本保持不变,即两两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假设1―3成立。且在OLS方程中,经营多元化、银行理财投资平均金额也与托宾Q值显著负相关。这说明以上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四)制度因素影响

众多的研究表明,制度是影响公司治理和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尤其企业终极控制人属性不同及总部所在地市场化程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投融资行为,从而表现出迥异的企业绩效。为探索制度因素导致的绩效差异,本文从企业属性和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两方面进行实证检验。

1. 是否为国有企业。按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所属性质,将样本公司分成国有企业组和非国有企业组,分别回归联立方程组,结果见表5。从回归结果可知,在国有企业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对企业绩效的负向作用已变得不显著,这可能由于国有企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较少且国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的原因。而且各方程中资产负债率、企业成长机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市年龄等变量系数都变得不显著,说明在国有企业中融资能力、股权差异等公司治理因素发挥作用较小。

在非国有企业组,净资产收益率方程中,银行理财投资变量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经营多元化方程中,净资产收益率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而在银行理财投资方程中,净资产收益率变量系数则显著为正。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经营战略和投资行为及盈利能力的显著差异。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投资更为谨慎,在经济形势不好、投资前景不明朗时更倾向于“囤积现金”。较一致的是企业多元化经营对绩效、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仍存在显著负向作用,以及银行理财的投资程度抑制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倾向。此外,还发现企业是否定向增发(Iiss)是非国有企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之一,也折射出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不同。

2. 市场化程度。以樊纲和王小鲁编制的2009年市场化指数为基础,排序后把样本公司分成市场化低、中、高三组,分别回归联立方程组,限于篇幅表6仅列出了上市公司所属区域低和高市场化组的对比结果。分析可知,高市场化组中,企业银行理财投资、多元化经营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大多两两间显著负相关,与上文的结论较一致。而低市场化组中,企业多元化与净资产收益率、银行理财投资存在正相关关系,尤其显著提高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水平,而且在多元化经营方程中,净资产收益率和银行理投资变量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企业绩效越好其多元化经营和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倾向越大,与以上的结论差异较大。由此可见,企业所属地区市场化程度是影响银行理财投资、多元化经营和企业绩效关系的重要因素,不同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企业经营战略和投资行为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都表现出较大差别。这可能因为,相比高市场化水平地区的企业,低市场化地区上市公司大多为多元化程度高的地方国有企业,其融资约束更小、研发创新能力更弱、新的投资选择更少,所以投资银行理财产品金额更大。相应地,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金额高的企业,也多为地方国有企业,故而多元化程度较高。表现较为一致的是,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仍将损害企业绩效,且绩效越好的企业其多元化倾向越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越少。

五、结论

近年来,企业利用闲置资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愈发普遍,尤其上市公司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频率和规模频频引发各界热议。直观上,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最直接的目的是扮靓业绩、增加利润,且似乎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其是否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和价值仍待验证。本文以2012―2015年深沪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选择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着重考察多元化和制度背景因素下企业银行理财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企业利用资金大规模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并不能提高绩效水平,反而会降低企业绩效;同时,研究也支持了多元化经营的“折价观”。其次,随着企业绩效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其多元化经营和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倾向和程度随之降低。最后,企业终极控制人属性和主体所在区域的市场化程度不同,企业绩效、投资银行理财和经营多元化三者间呈现不同关系。

本文的研究发现了企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行为可能折损企业价值,存在负向的“宣告效应”,并且丰富了多元化经营“折价观”的证据,可为企业现金管理、投资决策、公司治理等经营管理活动提供借鉴和启示,也能有助于股市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选择投资标的等。另外,通过研究也发现,除股权和资本结构外,制度背景也是影响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这为国有企业和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经验支持及启示。从银行理财投资、多元化经营和企业绩效三者间的负向关系可以看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时常面临两难选择,尤其处在经济不景气的周期时,受融资约束较大的非国有、相对专业化企业,频繁大规模地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是较优选择,因为过度多元化对企业绩效折损可能更为严重,而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既取得相对安全的收益,又保持了下一周期融投资战略的灵活性,获得类期权价值。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即使在经济下行周期、投资前景不明的情形下,上市公司也不应该过于频繁且大额地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等交易性金融资产,以避免传递不利于公司价值的信号。其次,从企业价值管理角度应尽量避免多元化经营,尤其是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再次,对于投资者来说,应避免投资过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股票而可配置多元化程度较小、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上市公司股票。最后,应继续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建立市场化机制促进其合理有效投资,以提升企业价值、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Gomes,Livdan. 2004.,Optimal Diversification: Reconciling Theory and Tvidence[J].Journal of Finance,54.

[2]George Rejie,Kabir Rezaul. 2012. Heterogeneity in business groups and the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firmperformance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65.

[3]Volkov Nikanor I.,Smith G. C. 2015.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value during economic downturns[J].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55.

[4]Lamont,O.,Polk C. 2001. The Diversification Discount:Cash Flows vs. 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e,56.

[5]Lien Y.,Li Shaomin. 2013. Does diversification add firm value in emerging economies? Eff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66.

[6]Farooqi J.,Oneil Harris,Thanh Ngo. 2014.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and firm value[J].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27.[14]Krishna K.T,Palepu G. 2007. Business Groups in Emerging Markets: Paragonsor Parasite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45(2).

[7]Chakrabarti A,Singh K,MahmoodI. 2007. Divers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East Asian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8(2).

[8]Andreou P.C.,Louca C.,Petrou A. P. 2016.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69.

[9]Lang,L.,Stulz,R. Tobin’s Q. 1994.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2.

[10]Krishna K.T,Palepu G. 1997. Why Focused Strategies may be wrong for Emerging Marke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4.

[11]Tong Zhenxu. 2011. Firm diversification and the value of corporate cash holding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17).

[12]George Rejie,Kabir Rezaul. 2012. Heterogeneity in business groups and the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firm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65.

[13]杨兴全,张丽平,吴昊F.市场化进程、管理层权力与公司现金持有[J].南开管理评论,2014,(2).

[14]姜涛,王怀明.环境波动、现金持有与公司价值[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2).

[15]王福胜,宋海旭.终极控制人、多元化战略与现金持有水平[J].管理世界,2012,(7).

[16]王力军,童盼.民营上市公司控制类型、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08,(5).

[17]魏锋,陈丽蓉.业务多元化、国际多元化与公司业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9).

[18]刘云芬,陈砺.多元化、政府支持与公司绩效[J].农业技术经,2015,(2).

[19]孙喜民,王静,崔涛.国有企业多元化、产业协同和公司绩效[J].河南社会科学,2014,(11).

[20]丁和根,陶大坤.传媒上市公司经营业务与绩效关联性实证分析[J].东岳论丛,2012,(12).

[21]杨兴全,曾春华.市场化进程、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现金持有[J].管理科学,2012,(12).

[22]章细贞.公司多元化战略对资本结构影响的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11).

[23]卢峰,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5).

[24]郝书辰,马恩涛. 产业集中度、企业所有制性质与企业绩效[J].山东大学学报,2012,(4)

[25]樊纲,王小鲁.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6]张照南,杨兴全.治理环境、现金持有盆与公司价值――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

[27]王保林,张铭慎.地区市场化、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J].科学学研究,2015,(5).

[28]罗雨薇.市场化指数、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24).

[29]X颖一.激励与约束[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5).

[30]姜付秀,黄继承.经理激励、负债与企业价值[J].经济研究,2011,(5).

[31]艾健明,柯大钢.公司综合绩效与多元化程度关系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7).

[32]切湃. 我国最终消费与收入增长的互动关系:一个3SLS 估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

投资与理财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股权性质;财务杠杆;企业投资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2-0069-03

自1958年MM理论诞生以来,财务杠杆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成为西方学者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与发达国家明晰的产权制度、高度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和完善的法律保护程度不同,我国的证券市场处在一个转型时期,资本市场不完善,企业投融资渠道还不健全,外国的研究理论和成果直接移植到我国缺乏说服力。因此,我国学者在梳理国外文献的基础上,借鉴他们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以我国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来研究财务杠杆与企业投资支出的关系。然而,国内文献中专门就财务杠杆与企业投资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不多,代表性的文章主要有几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杠杆与企业投资的关系怎样,公司的股权性质是否会影响财务杠杆与企业投资的关系,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探索。

一、文献回顾

MM理论认为,在交易成本为0的一系列严格假设条件下,企业的投资决策与其他融资决策无关,仅取决于新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成本的存在,现实世界并不是完美的,因此,企业负债水平与投资决策是相关的。

Jensen和Meckling(1976)的研究发现,当企业财务杠杆较高时,企业往往会存在投资过度;然而Myers(1977)从股东和债权人的角度出发,认为过高的财务杠杆会导致投资不足的现象。Gavish和Kalay(1983)、Parrino和Weisbach(1999)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负债引起了投资歪曲行为。Michael等(2008)以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研究结果表明财务杠杆与企业投资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此外,也说明了债务没有抑制成长机会和业绩较差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反而引起了投资扭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负债具有相机治理作用。Jensen(1986)的研究表明,债务具有的硬约束作用,会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Lang、Ofek和Stulz(1996)以美国工业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结果表明,对于低成长的企业来说,债务上升能抑制过度投资,而在高成长的企业中,负债无此效果;Aivazian等(2005a)以加拿大公开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负债融资和投资支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这种负相关关系仅发生在缺少投资机会的低成长性企业,支持了负债具有约束过度投资作用的理论观点。

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制度环境对上市公司财务杠杆与公司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李胜楠等(2005)的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股比例低的公司中存在投资不足问题,而国有股比例高的公司中存在过度投资现象。辛清泉等(2006)在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的预算软约束框架内实证检验了财务杠杆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同质性因素”的存在弱化了债务的治理机制。姚明安、孔莹(2008)研究了股权集中背景下上市公司财务杠杆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务杠杆对企业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减弱。同时发现,财务杠杆对企业投资的抑制作用在成长机会较小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结果均支持了过度投资假说。

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负债水平与投资支出的负相关关系也普遍存在,但是负债却没有发挥约束作用,更多的是造成了企业的投资扭曲行为。

二、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说

Jensen(1986)认为,债务可以作为一种公司治理工具,但这种治理机制作用发挥的前提条件是债务要有硬约束作用,这就要求有完善的治理保障机制。然而,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正处于转轨时期的新兴市场,对债权人的法律保护较弱以及公司治理结果也不完善(Allen,2003),从这一国情出发以及我国学者的一些研究发现来看,债务的治理作用在我国上市公司微乎其微,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过度投资的现象。

一般来说,企业负债主要有3个来源:银行贷款、商业信用与企业债券。由于没有国外发达的债券市场,我国上市公司负债一般都来源于商业银行的贷款,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且与政府关系密切。这是因为国有商业银行是由政府直接控股或通过国有法人间接控股的,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命和重大战略决策也都由政府决定,比如向哪个企业发放银行贷款、发放多少等等。

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来说,国有商业银行有可能愿意提供更多的银行贷款,原因在于: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可能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盈利目的来为国有上市公司提供债务(Brandt和Li,2003),政府可能会出于选票、政绩等政治目的来直接干预国有银行的贷款行为(Sapienza,2004;Dinc,2005)。相反,当非国有上市公司需要银行贷款时,国有商业银行会更多地考虑盈利目的,从而提出较高的贷款标准;另一方面,国有上市公司通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存在更为软化的预算约束,当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政府更愿意向国有上市公司提供援助(Brandt和Li,2003)。财政分权改革使地方政府成为具有较强独立利益的主体,上市公司对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的诸多治理目标都依赖于其辖区内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得到政府各种各样的支持。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来说,政府能直接或者间接对国有上市公司进行控制,所以政府会更加鼓励国有上市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扩张,投资于NPV为负的项目。然而,当国有上市公司的负债比例很高时,政府也会为了当地经济增长或者其他的政治目的,一方面干预银行的约束性再贷款,另一方面干预国有上市公司的经理做出过度投资的决策。此外,由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委托关系不明确,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不必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即使国有企业存在高负债,也不会抑制过度投资,反而存在着过度投资的现象。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说: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支出与财务杠杆之间呈负相关。相对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来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投资支出对财务杠杆的敏感性更低。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2003~2006年共4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在样本的选取上,遵循以下标准:(1)剔除金融类公司,因为其债务结构具有特殊性;(2)剔除PT、ST公司;(3)剔除在当年上市的新公司;(4)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5)剔除财务杠杆高于1,成长机会、投资支出以及生产能力应用等极端值;最后得到3637个样本观测值。本研究的所有财务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和CCER数据库,统计分析软件为Stata 10.0版本。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本文在借鉴Fazarri、Hubbard和Peterson(1988)模型的基础上,用企业投资支出的模型作为衡量负债水平和投资支出关系的基本框架,模型如下:

Inv=β0 + β1Lev +β2Growth +β3CF + β4Sales

+β5Year1+β6Year2+β7Year3+β8Year4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投资支出,定义为t+1年的固定资产原值改变量除以t年末的固定资产净值,用Inv表示。解释变量为财务杠杆(Lev),由于前文都是围绕银行贷款展开的,因此Lev定义为t年末公司银行借款余额除以t年末的总资产。

基于现有理论及相关实证研究,本文采用以下控制变量:(1)成长性Growth,定义为t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化量/ t-1年主营业务收入;(2)现金流CF,定义为t年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t年末总资产;(3)生产能力Sales,定义为t年主营业务收入/t年末固定资产净值;(4)国有控股哑变量Dstate,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国有股时,取1,否则取0;(5)年度哑变量,为了控制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本文设置了3个年度哑变量。

四、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财务杠杆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基本情形

表1中模型1是引入解释变量Lev之后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变量Lev的系数为负值且在统计上高度显著,这与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研究结论相一致。从经济意义上看,财务杠杆每提高1%,企业的投资支出下降0.16%,我们认为,财务杠杆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二)投资支出对财务杠杆的敏感性:股权性质的影响

为了检验本文假说,我们在模型1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国有控股哑变量(Dstate)以及其与财务杠杆乘积项(Lev*Dstate),模型2是引入乘积项后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财务杠杆系数为负且显著,Dstate与企业投资支出负相关,但Dstate与Lev的交叉变量与投资支出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的国有股权性质使得财务杠杆对企业投资支出的敏感性降低。也就是说,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中的投资支出对财务杠杆的敏感性较低。

(三)稳定性检验

对投资支出Inv的计量方法,我们采用t+1年的固定资产净值改变量除以t年末的固定资产净值。检验结果显示,Lev的回归系数为负数且显著,Dstate系数为负且显著,Dstate与Lev交叉变量系数显著为正,检验结果仍然支持本文的研究假说,说明以上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此外,由于财务杠杆对投资支出的敏感性可能随着负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能会对前文的结论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分别比较了国有控股公司与非国有控股公司的均值,发现其负债水平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从而说明前文的结论不会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

五、结论

本文以我国2003-2006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财务杠杆与投资支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投资支出整体上同财务杠杆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支出与财务杠杆的关系受公司股权性质的影响,公司的国有股权性质使得投资支出对财务杠杆的敏感性降低。总的来说,债务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没有发挥硬的约束作用,没有抑制过度投资,过度投资的现象普遍存在。

参考文献:

[1] Aivazian Varouj A.Ying Ge, and Jiaping Qiu, The Impact of Leverage on Firm Investment: Canadian Evidence[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 2005,11:277-219.

[2] Firth Michael,chen lin,wong,S.M.L., Leverage and Investment under a State-Owned Bank Lending Environment: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Forthcoming,2008.

[3] Jensen, Michael C., and William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305360.

[4] Jensen, M.,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323─329.

[5] Lang,L.E.,Ofek,E.,Stulz,R., Leverage,Investment and Firm Growth[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6,40:3-29.

[6] Myers, Stewart C.,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7,5:147175.

[7] Stulz, Rene M., Managerial Discretion and Optimal Financing Polici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0,26:327.

[8] 李胜楠、建波.上市公司负债水平与投资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N].证券市场导报,2005,(03): 44-48.

投资与理财的关系范文5

在金融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的当下,新金融呈现出旺盛的创新动力和极强的发展活力,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壮大。在企业集团化、产融结合化、融资多元化等趋势不断推进下,信托、消费金融以及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相当迅猛,其中财务公司融合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推动企业集团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国内集团财务公司起步较晚,而且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风险管控能力不强、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金融服务功能单一、外部资金来源有限、内部资金效率低下、整体发展不平衡、金融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等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广度和深度、股息政策和外部融资约束等会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所有权集中度和风险控制能力,而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公司管理层和控股股东能否有效保护所有投资者的利益。不同国家的法律和执法有效性存在显著差异,但评价集团财务公司风险控制差异能够让市场和政府明显的看到公司治理现状,也可以让投资者清楚了解到企业集团的资金运作效率,避免投资者陷入投资陷阱,使社会资本逐步流向高效率的企业或企业集团。

二、集团财务公司风险控制与投资者保护研究现状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为非金融机构,对于多个企业联合成集团公司其能够强化集团财务管理,提升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在资本运作上进行资金的统一协调,分析和把握投资机会,建立良好的融资关系。将企业集团架构与以及财务公司的关系用图表示为图1所示。

当前针对集团财务公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控制和风险预警等方面。严李浩(2011)在集团财务公司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中指出,集团财务公司是产业和资本管理结合的产物,外部约束相对较弱是其重要特点,因此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升财务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均具有现实意义。廖家生(2011)在针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研究中认为,集团企业以掌控多种复杂的资源为基础,与单一企业相比较,财务公司需要从企业的整体角度出发,梳理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管理能力的相互依赖关系。资金集中后虽然对企业集团一体化管理和集成化运作起到了助力作用,但在风险控制方面,廖家生认为财务公司掌控着企业集团的资金走向,在企业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整个企业总体的金融机构,资金集中到财务公司也意味着也聚集了更多风险,所以相应的需要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和对资金的监管力度,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考虑到财务公司掌控资金具有集中性,所以企业集团公司需要开拓财务公司资金来源的平台,使之具有更畅通的流动性。在操作层面,国内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需要不断对业务进行梳理和发展创新,根据集团企业和分公司的种种需求来施行差异性地策略,进一步地完善监管制度。根据当前情况来看,国内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从整体水平来看,发展规模及进程失衡;从投资来看,呈现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从资金流动方面来看,主要为集团内部流入;从操作方面来看,财务公司的业务主要还停留在存贷和结算业务上。种种问题使得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普遍受到制约,因而引起更深层面的问题,如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在政策制定上与监管政策没有衔接,集团公司资金受到政策影响因而发展遇到阻碍,资金来源受限引起的管理问题,业务单一、经营范围受限等。袁琳和张宏亮(2011)通过详细调查10家集团公司结构式,分析了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管理问题,将风险控制与董事会治理关联考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风险控制和监管问题。由于董事会治理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中的执行力问题,会使其承担的资金风险管理责任和功能弱化,所以结算中心对财务公司风险控制机制相对于治理结构来说并不健全,但责任指向性和功能性更强。对比几种情况后,研究发现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董事会治理结构需要进一步地优化,来尽可能地健全该机制,实现对风险控制的监管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执行能力,同时避免由于结构较复杂而带来冗繁的流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同时也需要完备的机构设置,增强整个管理流程的执行能力。尚不能将风险管理嵌入流程,董事会在风险管理中的履职及效果情况堪忧,同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不能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

针对投资者保护的研究局限于伴随股权集中度、会计信息质量、资金持有等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的研究中,甚少有考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控制的相关探讨。以往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投资者保护程度同股权集中度呈负相关关系,但他们都无法避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而本文利用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控制权转移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克服了内生性问题,并对投资者保护程度与股权集中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再检验。实证结果与LLSV(1998)截然相反。笔者认为,这一结果与之前理论并不矛盾,在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投资者保护和股权集中度也可能会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意味着提高投资者保护程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是提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确保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

整体上学术界普遍认为投资者保护制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集团的投资冲动、降低财务公司风险,但没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次研究以十家大型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索集团财务公司风险控制与投资者保护的关系。

三、集团财务公司风险控制与投资者保护关系建模

(一)投资者保护变量 根据以往国内外与投资者保护相关的研究可以发现,投资者保护亟需改善,而金融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地待完善,信息不对称、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等问题与投资者保护息息相关。考虑到上述问题,本次研究主要从信息披露质量、股权结构和市场化指数三个方面来研究投资者保护同企业集团管理方面的关联及其地区性差异。

信息披露质量(MQ)的水平高低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结果,作为信息的“提供者”,上市企业集团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高低不仅关系到短期内自身市场形象的好坏和企业信誉资本的长期积累,还会对投资者产生重大影响,可能造成多米诺骨牌的连带效应、影响市场秩序。因为信息不对称极对投资者造成损失,所以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和临时公告等信息披露质量不但可以左右投资者的决策和收益,还能呈现投资者保护情况。

市场化指数(MI)也是体现投资者保护情况的主要参考内容,MI能够清晰地呈现投资者保护和市场化程度以及相应地区的规章制度间的关联程度。本文以樊纲、王小鲁编制的市场化指数反映当地的投资者保护情况。

股权结构(OS)通过也是展现投资者保护的重要信息。由于目前国内市场化处于完善阶段,OS能够体现企业股权的集中度和股权制衡程度。本文用OC来表示股权集中度,用OB来代表股权的制衡杜,来探讨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强弱程度与股权集中程度和股权制衡程度的关系。

(二)集团财务公司风险评价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内部平台提供资金管理,拓展财务管理而设立资金结算,投融资、投行咨询,投资理财为一体内部金融服务平台。财务公司能够把资源集中在一起,相应配置时间空间也更大,但风险也相应越大,风险主要有信息风险、融资风险、政策风险、过度投资风险、存款准备风险等几种。本次研究主要考察企业集团资金风险与投资者保护的关系,因此选取融资风险、过度投资风险、存款准备风险等方面的指标作为研究指标,具体包括资产负债率(ALR)、库存现金率(TCR)、信贷额度变化率(CR)、投资率(IR)等作为研究指标。

(三)基于贝叶斯统计理论建模 贝叶斯统计理论是由英国学者T.贝叶斯提出,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贝叶斯学派的重要分支。根据贝叶斯统计理论,关于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的任何统计推断过程,必然存在一个结果构成样本,当风险产生时必然会存在结果构成样本中的一个或多个。本次研究引入融资风险、过度投资风险、存款准备风险等建立结果构成样本。假设参数?鄣为判断变量,当企业集团风险失控时?鄣=1,当企业集团风险可控时?鄣=0。由此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风险FR的分布就取决于?鄣的大小,进而可以借助于FR的分布判断?鄣是否为0,即集团财务公司风险是否可控。

假设p作为风险失控?鄣=1的先验概率,则p代表了风险问题的先验分布,且可解释为风险FR的发生概率。根据样本FR的分布和?鄣,可以得到FR=fr的条件的?鄣的条件分布?仔(?鄣|fr)。由p(?鄣=1)和?仔(?鄣|fr)综合得到集团财务公司的风险发生概率。

对于投资者保护而言,建立使投资者保护程度最大的目标函数,具体如下:

即投资者保护应当是企业集团较长一段时间内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指数应当最大化,而约束条件就应当是信息披露质量最优化、股权结构最优化和市场化程度最高。建立集团财务风险控制和投资者保护变量的衡量模型后,就应当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公式如下:

通过以上模型,可以得到在一定时期内集团财务风险控制和投资者保护变量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不同宏观经济环境下的风险控制和投资者保护间的相互作用。

四、研究结论

本次研究以十家大型上市集团公司财务公司的相关数据为来源,将根据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来得出风险概率,通过这十家大型上市公司的数据可先计算得到风险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财务集团公司的风险曲线

由图2可以看出,参数?鄣的条件分布曲线和结构构成样本发生概率曲线之间村存在一个交点,即可以由?鄣的分布确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风险FR的分布,验证了本次研究估计集团财务公司风险发生概率计算方法的可行性。根据关系模型计算出的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α2和α4回归结果在5%的置信区间内可信,并且回归系数相对较大,说明企业过度投资风险和资金链风险对投资者保护的影响最为明显。α3的回归结果虽然相对较小,但是负数结果表明融资风险会提高投资者保护程度。企业集团应当从健康稳定长远发展的视角处理投资冲动和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监管部门也应当健全投资者保护制度。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目前缺少财务公司的金融创新经验,不具有良好控制风险的能力,因此集团财务公司应当从以下方面改善风险管理:

第一,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至关重要。企业集团公司与财务公司关系紧密,财务公司的流动性危机会波及整个企业集团的实体经济,流动性管理必须适度,过高的流动性会使财务公司因为持有太多的短期资产而丧失盈利机会,甚至出现亏损,过低的流动性则会使财务公司面临信用危机,甚至导致清算破产或被迫重组。

第二,财务公司应当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财务公司目前内部控制体系多数空有制度保证,却无现实行为控制约束。监控风险监管指标,防范流动性风险。财务公司使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作为日常监测重要手段,每月对资本充足性、流动性进行测算预警,对流动性比例实时测算。

第三,财务公司应提高投资者保护意识。财务公司是为了支持现代企业集团国际化、集约化、信息化战略发展而构建集聚资源,配置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风险管控风险管理平台,作为集团内部的金融机构,财务公司资金来源渠道较窄,财务公司所属集团大多主业比较集中,受行业波动的影响较大。所以财务公司需要积极接受外部监管,避免出现利益输送管道,导致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出现。

第四,银监会金融监管以及企业集团管理层应当以出资人监管作为监管思路和政策导向。近年来陆续出台的风险管理多项规章,有助于监管,但目前处于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三至五年内多数财务公司所属集团经营业绩预计将出现下滑,可能导致存款减少同时贷款增加的情况,对于作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平台的财务公司,必将形成巨大的流动性冲击。所以明确监管要求,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刻不容缓。

本次研究针对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管控能力不强、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和投资者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统计理论的集团财务公司风险控制与投资者保护关系模型,以融资风险、过度投资风险、存款准备风险等建立结果构成样本,以信息披露质量、股权结构和市场化指数作为衡量企业集团投资者保护程度的变量,研究集团财务公司风险控制和投资者保护的关系。结果现实企业过度投资风险和资金链风险对投资者保护的影响最为明显,融资风险会提高投资者保护程度。企业集团应当从健康稳定长远发展的视角处理投资冲动和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公司智力能力,而监管部门也应当健全投资者保护制度。

投资与理财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财务管理;现代企业;应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我们的企业发展壮大,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适应世界经济的潮流。而这其中的关键之一就是要以财务管理为主线,抓好企业的理财工作。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转变观念,树立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思想。本文从财务管理的概念和内容出发,突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同时,对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具体应用方面进行阐述,得出结论。

1 财务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由财务管理的定义可知,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

1.1 财务活动

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和资金分配活动等一系列行为。其中,投资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投资活动是指对外投资活动和企业内部使用资金行为;狭义的投资活动仅指对外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活动和资金营运活动的需要,筹集所需资金的行为。企业筹资活动通常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资金来源:一是企业权益资金;二是企业债务资金。资金营运活动是指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会发生一些列资金收付行为,如企业采购材料或商品、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支付工人工资和其他营业费用等行为。资金分配活动是对企业通过投资和资金营运活动所得收入,在补偿成本、缴纳税金后,依据有关法律进行分配的行为,包括发放现金股利、股票股利等行为。

1.2 财务关系

财务关系是指企业资金投放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资金运营活动和分配活动中,与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的关系。这些财务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企业与供货商、客户、职工之间的关系等等。随着企业追求的目标函数的变化,即由企业利润最大化到股东资产价值最大化,最后演变为企业所有相关利益最大化,财务关系有着多元化和平衡化的趋向。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席卷下,我国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活动实践取代了业务管理活动,慢慢占据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层面,为我国企业迎接即将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市场提供了管理支持。与此相适应,财务管理理论也日新月异,从简单的车间成本控制和商品价格形成理论,到下游企业利润控制和货币价格(利率)形成理论,到最后的投资决策控制和资产价格形成理论,为财务管理实践活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2 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所涉及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层面财务管理应用

现代企业管理行为的科学化体现在管理行为的逐渐细化和理性化。为实现这一目标,管理人员的职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产生着非常大的作用。财务管理行为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管理活动,没有强大的机制上的支持和行为执行人员理念上的支持,便不可能达到财务管理的有效应用。

一般来说,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财务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在总经理下所设的负责财务管理的副总经理职位,其所从事的工作是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核心。首席财务官(cfo)的管理职位仅次于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运营官(coo),其主要职责主要包括:第一,明确ceo关于企业发展的战略考虑及其核心措施;第二,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隐含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和规避;第三,科学的运作资金,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负责财务的副总经理下通常设两个职位:一是财务长,二是会计长。其中,财务长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是对融资行为与投资行为的管理。另外,由于现金流量对企业的极端重要性,财务长还应做好管理企业的现金流动以及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的工作,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会计长则主要负责企业的财务会计实务,比如,账簿组织、报表编制、工薪计算、内部审计等。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要求规范化、系列化和真实性,在一系列准则和标准明确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数据处理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容再加进任何人为因素,否则必将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这也是财务管理工作与财务会计工作最大的差别。

2.2 现代企业经营业务多元化下财务管理应用

经典财务理论告诉我们,现代企业的资产都有风险,而资产的有效组合可以分散风险。所以,现代企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实现经营业务的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颇为明显。主要体现在:首先,企业经营业务多元化的目标需要大量资金,而这些资金的筹集工作不是简单靠企业的原始积累所能实现的,即企业需要融资。金融市场环境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其次,企业要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必须保证所建立资产组合(投资组合)的科学性和营利性。即企业必须通过财务管理的预算和决算功能模块,实现企业的营利性和发展性。最后,随着经济金融化的不断深入,企业经营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企业发展过程中隐含的风险因素也越来越大。如何处理好企业发展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如何度量企业的各种风险,已经成为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下面就以企业投资管理活动为例,对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首先明确的是现代企业投资都要面向市场。因此,必须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利用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和管理,努力降低投资风险。这个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管理层及其他相关部门(市场部、生产部等)要加强对企业投资的指导,财务部门做好项目预算工作(包括资本成本计算、融资方式选择、投资回报率测算等一系列财务工作)。对于一项企业投资项目而言,市场有时比资金更为重要。如果产品销售出现困难或是上游供货商出现问题,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另外,克服资金不足,关键还是取决于新产品能否及时销出并收回投资,企业财务部门应当结合相关部门的意见,制定出周密的资金预算计划,并监督计划的执行。由此可知,财务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必须通力合作,才能保证企业投资项目的万无一失。第二,为了回避投资风险,企业财务部门应根据资本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选择合适的折现率(回报率),对不符合要求的投资项目予以取消,规避风险。企业应保证多元化投资策略,利用组合理论来分散风险。这种投资策略的特点是经营灵活、形式多样、适应性强,可根据市场变化较快地调整其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方向,从而较快地适应市场新的需要。第三,财务部门应审时度势,合理选择对内、对外两种投资方式。历史数据表明:企业对外投资往往获得回报率但承担着较大的风险;而对内投资获得行业平均报酬率,但风险适中低于对外投资的风险。财务管理理论表明:企业应当在经济低迷时,避免对外投资,而采用对内投资为主的投资策略;而在经济景气时,增加对外投资,获得超额回报。

企业的财务管理管理工作是管理活动的细化,同时,其本身也是一项细致的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在不断的财务管理实践中总结和学习,才能实现财务管理活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