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

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体育管理;教学内容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为高校教学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较为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各个实施和管理部门的共识。通过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现代化,从而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本文以高校体育的信息化管理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旨在为促进高校体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和高校体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高校体育信息化管理及其必要性

1.1高校体育信息化管理概念

对教育信息化的概念进行分析,教育信息化,即将信息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进而在教育教学的各领域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实现的过程。由此,可将高校学校体育信息化的概念定义为,将与高校体育相关的各类信息作为高校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构成要素,并将相关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各领域当中,进而促进高校体育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

1.2高校体育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对高校体育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如下分析:(1)信息化管理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已基本实现信息化,体育教师通过借助相关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资料、成绩等进行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并为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有力依据;(2)信息化管理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通过开展高校体育的信息化管理,能够从校园内外迅速获取大量由于体育事业和体育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信息,通过强化信息管理,对体育教学的内容、学生成绩以及相关可与活动等进行规范,在确保体育教学规范化的同时,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信息化下高校体育管理的不足之处

(1)体育信息资料管理手段单一。目前,部分高校关于体育信息资料和文献的管理仍然以人工手动管理为主,由于体育文献和资料的数量较多,在增加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不利于文献资料管理效率的提升,从而导致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相关的各类文献资料的利用效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此外,仍有部分高校的体育文献资料仍然以纸质为主,从而导致纸质资料受外部环境影响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破损,增加了查阅和使用难度,不利于高校体育管理效率的提升。

(2)学生成绩管理效率低。现阶段,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关于学生体育成绩的管理仍然以传统的word、excel、office等办公软件为主,与学生个人信息和其他专业成绩综合查询的联系不大,在增加了成绩管理难度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身对其体育成绩和其他相关成绩的综合查询,加之体育课程的设计方案也大都以临时制定的形式为主,从而导致课程的随意性较大,对学生成绩的评判标准模糊,增加了学生成绩的管理难度。

(3)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较为单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使部分高校认识到其体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并未对相关课程内容予以完善和变更,当前,多数已经开展体育信息化管理的高校仍然以传统的体育项目的技术拆分、师范、讲解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对于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个人体育课程的个人体验予以较大忽视,从而导致学生在选课、班级分配和课程学习等方面的灵活性不强,难以促使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3.高校体育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

3.1体育信息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高校体育资料库所保存的各类文献是体育教学和体育知识得以传播的载体,即信息载体,故相关资料和文献是信息得以存在和普及的前提和基础。由于信息只有在传递过程中才会发挥自身对外部社会或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如何将与体育教学相关的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存储和传递,从而以高效的体育信息处理方式为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可靠保障。此外,对于体育资料室管理人员而言,其还应在充分认识到高校体育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将书刊以及网络和媒体中的各类体育资料、知识予以分类、整合,为高校体育教师对相关资料的及时获取和查阅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从整体上促进高校体育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的提升。最后,在高校自身方面,应建立体育信息管理子系统,通过将相关信息处理功能,如学生、教师信息管理、资料数据的备份等予以整合,促使高校体育尽快实现信息档案的电子化,以相对专业的体育资料库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2学生成绩的信息化管理

基于各类软件的学生体育成绩管理能够帮助体育教师实现对学生成绩的迅速分类输入,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成绩的统计、修改与分析等方面的工作效率,对于学生而言,其则可以通过登录系统查询自身成绩,并针对相关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除此之外,学生体育成绩的信息化管理还包括了学生系别、班级、入学年份等学生基础信息的管理,进而促使学生的成绩管理更加细致和明确。从整体来看,高校学生体育的成绩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师应根据所建立的体育管理系统的需求将学生个人信息予以正确录入,并通过熟悉系统操作,实现对学生信息的快速查询和打印。

(2)教师应将体育课程的相关设计方案和信息予以录入,并做到随时查询和打印,同时,将学生对应的班级信息予以录入和查询。

(3)以学生平时表现和考试的实际情况对其成绩进行确定、修改、分析,为后续体育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有力依据。

3.3体育教学课程的信息化管理

体育学科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对于提高高校体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新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高校体育工作者应进一步加深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学习、理解和认识,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纳入到课程教学中,使信息化技术与相关体育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同时,通过加强对体育课程的管理和控制,促使体育课程的信息水平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高校体育工作者还应对体育教学课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内容予以确定和分析,通常情况下,体育教学课程管理模式包括了教师信息管理、体育班级设定以及选课结果和体育课程内容的设定等,在掌握上述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体育教育教学人员应借助相关教学系统实现学生关于体育课程的选课、分班以及对电子教学档案的浏览和对体育CAI课件的使用等。通过创新高校体育信息化管理模式,从而使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以技术讲解与传授为主的课程内容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发现、捕捉、加工和利用方面,创设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掌握相关体育技术,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学习乐趣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

结论

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信息化管理的概念进行说明,在结合高校体育信息化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分别从加强体育信息资料、学生体育成绩和体育教学课程的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对其体育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信息化管理仍然存在体育信息资料管理手段单一、学生成绩管理效率低和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较为单一等问题,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的信息化管理,为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邹穗晖,黎绮霖.体育信息化与高职院校体育管理模式创新方法论[J].当代体育科技,2013,10(14):115-116.

[2]王静.体育信息化与高职院校体育管理模式创新方法论[J].生物技术世界,2015,09(08):201.

[3]陆莉芳,金永超.信息化时代高等学校体育管理的创新性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4(15):59-60.

[4]束景丹,郭五一.高校体育场馆开发与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0(21):220-223.

[5]刘枥铠.基于信息化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模式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6(28):73-74.

[6]张剑威,汤卫东.基于MOOC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01(16):72-78.

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继续教育 信息化技术 应用分析

信息化技术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及学习方式,为使得教育体系在教学上的变革和创新,信息化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在教学理念、方法、工具和内容上进行了完善。随着各高校对教育信息系统的构建体系逐渐完整、功能逐步增多的情况下,信息化技术在学生进行优质教育和个性化学习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推广应用

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领域,给继续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改善了教育信息化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了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育观念的变化,相关的学习理论及教学理论的全面,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教育信息化技术与实践相结合,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1.1 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开展教育信息化技术开始,国家信息化技术工作者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20世纪末开始,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加迅猛,对于当前日益扩大的教育技术发展和研究迫在眉睫。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国外的发展也相当活跃,它通过资源的结合、开发及应用给教育教学提供了一系列规范、标准的学习内容。其表现出来的适应性、互操作性和重用性等特点也较方便的实现了跨平台内容的资源共享。我国在2002年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实行了严格把关,建立了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标准体系,这一系统体系的建设给我国教学信息化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对于提升教师、学生以及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上做到了更加完善的指导。

1.2 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内容

在继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不断的去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全新的改变。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动力,有效的利用信息化去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进行信息化技术构建继续教育内容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着手:

1.2.1 以数据库和动态网页的形式搭载课程教学

为改变传统教学管理中速度慢、效率低、查询难等弊端,在进行继续教育教学中可以将课程内容数字化、信息化,从而实现课程中处理、保存、查询和更新数据的要求,同时结合各种多媒体技术,通过数据库和动态网页的形式使网络课程动态化。

1.2.2 建立教师资源信息整合

为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将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进行多元化推广,需要对教师资源信息进行整合,让教师本身对教学引起重视。将各类课程的优秀教师资源进行整合,使其数字化、信息化,教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更新,可为学校、培训中心及研究教育机构、教育咨询机构提供重要的教师信息资源,极大的方便了这些机构及人员去有效运用。

2 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的特点及功能优势

教育信息化的体现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教育信息化既存在着“技术”的属性,同时也具备“教育”的属性,它能使教育信息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等特点,现结合继续教育的实际,其特点及功能优势主要体现如下:

2.1 教学人性化

教育的最高宗旨是以人为导向的,只有正确的教导学生“以人为本”才可以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所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当前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普及,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自动自发的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去学习和规划。而作为教师,其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在教育教学中多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创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探索和创新的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教学时也能迅速适应。

2.2 功能多样化

为了使教育信息覆盖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教师及学生可以在信息化技术的管理系统中进行互动,有效的给管理用户提供服务、共享资源。建立系统版块的子系统,将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这样对于教学管理的效率以及教学质量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为智慧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学习合理化

当下的大学生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完善和规划自己的学习内容,因此,学习环境的不受影响、空间的不受控制,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的积极主动。在信息化技术平台中建立网络学习课堂、网络学习讨论小组,这样学生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主的参与学习,真正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且让教师在相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2.4 实践技能可视化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通过采集数据、记录数据来实现信息化教学的自动更新,将信息化技术的强大数据处理与制图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在实践技能上的实践过程和结果更为直观,这对于有效增强实践技能效果有所帮助。

2.5 教学管理自动化

继续教育中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实现教学管理自动化。对于学生的学籍管理、学习过程、课程内容、学习档案以及学习考核等都能通过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查询。从学生入学到整个学习过程都具备相应的管理功能,其中包括学习平台、信息、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公共服务等栏目版块,学生可以在每天的日常管理工作结束后在信息化技术管理平台上进行信息、提出问题,系统也会产生出合理的问题答复,其他学生也可以通过借鉴以及自己的思考去对问题进行解答。

3 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构建及管理方向

如上所述,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还在思想观念、内容方法上给予了一定的思考。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多样性的特点和功能优势,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构建

这一系统可由信息、教育教学系统、数据库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构成。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网站构成,主要是对于招生信息、教育信息、工作动态及公告通知等的信息进行;教育教学系统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教学、专业建设、在线考试及互动环节等模块构成的网络教学环境,是整个信息化系统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后台操作、后台更新、网页设置等模块,这一系统是整个信息化系统中的维护部分,不可小视;信息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系统构建的关键,其内容包括:学生信息管理、教务档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等模块,该系统是信息化系统管理的主要集成性内容的体现。

3.2 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的管理方向

3.2.1 重视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的系统建设

对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的系统建设时,首选要加强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设施的建设,主要体现在继续教育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计算机、多媒体和多功能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建设,是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系统构建的基础;其次是研发多元化的在职学习网络软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互动,实现人机界面的操作简单化、资源丰富化;再次是创建完整的教学资源库,其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素材、教材资源以及参考文献等,是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系统搭建的重要基础;最后是完善管理机制,重视继续教育信息化的系统建设工程,提高管理水平,在系统信息化建设中不断开发创新。

3.2.2 对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的管理要求

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推陈出新离不开严格的管理和团队合作,因此,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在管理上实行高标准、严要求。高标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然而这个需要每一个管理人员从自身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在信息化平台上进行管理模式和观念的创新,为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变“课本手工教学”到网络信息化教学的转变,从而带来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

二是在队伍建设上提高运行质量。信息化管理队伍人员技术水平和继续教育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水平相互联系,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互联网的使用以及相应的软、硬件技术和后台数据维护的能力,还要在规章制度上增强个人的业务能力,保证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水平。

三是加强团队合作,共同完善系统建设问题。在进行继续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工作上要注重团队合作,对于系统建设中的各个环节管理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员都不可或缺。每一个管理人员在做好自身职责的同时,更要和其它人员合作才能保证整个信息化系统工作顺利进行。

4 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尽管我国在教育信息化技术中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标准体系,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4.1 对信息化技术标准内容的完善

对于学习内容实现标准化,其主要侧重于技术方面的标准,包括学习资源、教学环境等,对教育管理、技术装备以及质量评估方面的标准建设不够全面。尽管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广和培训方面已制定了相关标准,但是对于目前教育中学习内容信息化标准体系还不能满足学员的要求,另外,在技术标准、审批和实践操作中数据互联、资源共享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4.2 对应用推广内容的不断创新

现有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执行度还有待加强。对于各项技术、内容标准和应用推广的专门机构并没有在已的标准中全面落实和贯彻,对于应用推广内容的不断创新也是当前信息化技术应用中的当务之急,只有不断强化现有标准并得到有效贯彻,才能使应用推广内容实现标准化、全面化。

5 结语

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是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学习平台,还涉及到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发展继续教育,应在发展上建立专业的网络管理团队、信息资源开发研究团队、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专业团队等管理队伍,才能在继续教育信息化技术领域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使得继续教育信息化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文君.中职建筑CAD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J].品牌(下半月),2014(Z1):69.

[2]陈岚.论信息化技术在继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通报,2014,05:221-225+248.

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范文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深,这不仅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还直接影响了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的发展改革。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教育都趋于信息化,并且发展相当迅速。由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教学情况,需要从改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营造老师与学生和谐相处的氛围等方面进行分析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管理与教学。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教学方法;基础教育

引言

研究表明,当前的基础教育形式依然是传统的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传统形式。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输入,但没有做到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自身后续的发展有很大的危害性。在进行研究期间,研究人员经常到基础教育课堂中进行实地观摩与详细的分析,以及在与各个学科教师的交谈中了解到,即使是在信息化教育的条件下,基础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管理

1、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管理含义

基础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教育信息化来说,外界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就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相结合,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之中,完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获得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尽快的适应社会,迅速实现教育改革的完成。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就是在国家和教育管理机构的领导下,为了更好的发展基础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最大程度的服务于基础教育,全方面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管理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与综合,把网络作为平台,实现高效的教育管理、高水平的教学水准。加快基础教育的改革速度和实现现代化教育的步伐。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管理必须要突出基础教育管理以及基础教育教学的特色,与高等教育相比,基础教育是统一的并且比较基础,基础教育管理应该最大程度的做到规范标准,层层管理。要关注基础教育发展的全面性,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第一位,同时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

2、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管理的特点、本质和目的

(1)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管理的特点

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管理有很多优点,例如管理更加智能方便、管理更加依赖网络、信息传播迅速等。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管理能够很迅速的获得信息并且在较快的时间内传播出去,有效的增加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教育管理方面看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管理拥有开放、科学等特点。开放性使原来的孤立的以学校为中心的管理体系被打破,基础教育管理工作由此得到多个地区之间的有效的交流与监督,促使基础教育管理工作更好的进行。系统性是指各基础教育管理机构之间的互相依存性,各机构是一个关系紧密的整体,各机构需要合作与相互配合,避免“内乱”的发生。交互性则是改变了传统的命令与决策执行模式,促使学生、学校、教育管理机构,甚至是全社会都能达到平等关系。科学性则是完全的体现了信息化管理的规律性和制度的优良性。这些特性体现的是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精神和思想动力。

(2)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管理的本质和目的

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使基础教育管理要新颖,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就是将新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思想与基础教育管理相结合,提高管理的效率,改善基础教育的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管理的效率,改善基础教育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教学

1、师生间教学的现状

在现在的基础教育教学模式中,一般情况下会强调学生是主体或者强调老师是主体,不能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做一个合理的定位,认为老师与学生是两个独立的主体,不能相互协调,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了更好的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寻找新的教育方法。

2、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的教学的优点

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再受到一些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其指引下形成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思想是决定教学形式的关键因素。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教学中学生和老师通过和谐的交流,使学生慢慢了解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有关学习的各种活动,相对应的学生会在老师的指引下认真学习所学内容,积极的询问老师不会的问题,老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不断地交流来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3、教师与学生应形成平等的关系

基础教育教师不仅自身需要很高的素质,而且还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教育管理信息化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够利用信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随时修改教学的方式与内容,与学生达到完美契合。同时,学生也应该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去接受知识,与教师进行交流与协作,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与教师保持良好互动。这样能够让教师与学生拥有比较近的关系,使师生能够共同进步。

4、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的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的教学,是把素质教育作为首要任务的,通过认真仔细的研究课本,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来获得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经过分析整理之后,将堂本知识与信息知识相结合。并且能够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的改进,实现现代教学的目标,特别是获得知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方面尤为重要。

三、结语

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管理和教学是在不断发展的,本文着重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管理和教学,探讨了信息化对改善基础教育管理和教学的影响。为了使基础教育更加完善,还需要对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更好的将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相融合,让信息技术最大程度的服务于基础教育。

作者:刘立伟 单位:四平市铁西区教育局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教学方针;教育改革;多媒体教学;教研系统

0引言

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为社会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互联网行业的升温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进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教育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高校教育改革进程。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主体战略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高校作为人才输送的关键场所,实现高效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整体教育信息化的关键[2]。本文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高校教育改革路径探索。

1基于区域教育信息化的高校教育改革探索

1.1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

区域教育信息化是指在相关机构统一指导下,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推行本地区教育现代化的过程[3]。目前,我国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执行已取得些许成果:政策落实、信息课程普及、教育示范区形成等。但在高校教育改革方面仍然存在信息化教学模式未形成、信息化教学方式不成熟等问题。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还不够完善。在硬件建设方面,尽管计算机在高校中已经得到普及,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均投入使用,但是存在设备水平较低,使用时间过久、老化严重等问题,需加大资金投入,更新现代化设备[4]。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离不开网络资源的助力,但目前的高校教育网络带宽较低,信息化教学施行困难,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除内部开展外,还需要社会参与,所以开放的校园主页,顺畅的浏览环境是招生的重要保障。解决高校自身资金、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需借助国家政策支持,加快校园网络资源完善,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区域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实现教学资源均匀有效覆盖,缩小高校间的差距[5]。由于学校地位、实力影响,当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在高校间并不均衡。所以在全面提升校园网络带宽的基础上,要全方位推进高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搭建、建立校园个人信息化终端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全方位提高。

1.2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

1.2.1教学方式信息化

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重点是进行以满足高校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6]。基于区域教育信息化的高校教育改革大致从三方面推进:一是教学信息化,建设高校自身教学资源,实现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网络化,不同高校重点学科形成示范课程,实现教育资源网络共享;二是教研系统信息化,安排网络课堂,实现多方位互动;三是教育管理服务资源建设,建设管理服务资源平台。实现教学方式信息化建设要从教师入手。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将计算机使用技能纳入教师录用、评定考核中,对全体在职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大力推进教师教学环节与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师备课、授课环节、教学评价、教学互动等环节中。在创新教学模式过程中,变革教育理念,进行创新教育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完成高校教育信息化。教学方式信息化建设过程就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结合,使多媒体技术深入渗透至各学科教学中,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教学信息化过程融合,重点是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当前的高校教育中,板书、书本教育是主要教学手段,在信息化发展时代,传统教学手段效率低下,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要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信息网络化,提高教学资源的复用性,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形成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水平。

1.2.2教研系统信息化

教研系统信息化是推进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高校教研系统信息化实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网络教研平台搭建、教研信息管理、教研资源共享、教研实验系统实现。当前网络教研平台尚处于重点建设阶段,校级教研信息化应用系统尚未实现普及。进行教研系统的信息化可以形成数字化的教研资源,提供可共享的示范性教案、教学课件,区域分享优秀教学案例,共同使用学术文献数据库、教研信息资源库等。教研系统的信息化可以实现教育资源深层次的信息化,实现高校教研联合互动,共同推进高校教育改革进程。

1.2.3教育管理服务信息化

当前,高校系统的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有限,实现高校教育管理服务信息化是进行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要一环。目前高校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仅仅停留在校园门户网站建设阶段,而进行信息管理、教学质量评估、科研教育专区等多管理服务系统的开发可以为高校教育提供系统化保障,并提高高校综合管理服务效率。教育管理服务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高校信息高效共享。当前高校信息发布与宣传渠道通常就是上传下达的主体见面传达方法,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专用窗口进行信息发布,有利于高校内部信息的传达。同时,社会群体通过专门的信息窗口了解学校信息,可以拓展高校招收学生的途径。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管理可以科学检验教育水平,根据评估指标进行教育改革合理化评价。科研教育专区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交流平台,同时可以汇集区域内整体的教育信息,为高校教育未来发展提供支持。

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范文5

一、小学信息化教育及管理的方法

小学教育信息化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有着系统的分支和丰富的内涵,大致说来,教育信息化在实现的途径上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管理的自动化。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与教学的过程称之为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这个系统的内容是方面的,相对来说还是开放的。体现在教学上,有信息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的记录与诊断、学习任务的分配与接收、在线学习帮助、智能化的学习指导、精确的成绩管理、条理有序的档案管理等。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学生的身份信息、活动经历、评价信息等,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从而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2.教学环境的虚拟化。小学信息化教学与管理还可以借助教学环境虚拟化,在教学活动时可以避免空间、时间的限制,这也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现在已涌现出一系列针对高等教育的虚拟教学环境,包括电子虚拟教室、虚拟实验、虚拟校园、数字图书馆等,这些也完全可以应用于小学教育中来。如果充分开发并利用网络的虚拟教学手段,就可以实现信息化教育对现实教学的补充,使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这也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重要方向。

3.教学媒体系统化。教学与管理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学媒体,在传统教学中的常规媒体有粉笔、黑板、动植物标本和实物模型等,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辅助作用,但毕竟有太多的限制,当前,多种电子信息媒体的应用使教学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既增强了媒体的系统功能,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远程同步大规模教学,这也将带动小学教学逐渐实现系统化发展。

4.教学资源共享化。如上所述,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实现无纸化办公,通知、信息、电子教案、交流材料等在网站、邮箱和论坛传输交流,教师建立的个人业务档案、教案、论文、课件、学习笔记、专业知识等材料可以上传到网站上共享。

5.教学方式多样化。传统教育中的纸质教材由来已久,自有其优点所在,但抽象、单一是其不可避免的缺点。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材应该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教学内容,使之更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对于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来说,使用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表达形式,可以充分体现学习内容的具体化、生动化和形象真实化,让小学生的学习更容易、更快乐。

二、小学信息化管理的实施

教育者能否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保证小学教育与管理的信息化能有效地实施,至少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1.政策给力助推小学信息化。要想让小学生提高信息技术水平、适应社会同步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完善小学信息化教育与管理的相关规划及实施方案,增加小学信息化设备的配置,不断满足当前对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需求,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推广小学信息化教育打下基础。

2.加强教研重视信息化资源开发。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教育的信息化程度,要求各级各类教学、教研机构下大力气开发、整合、创建出一大批优质教学资源。真正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其核心部分的资源库的建设不容许滞后,教学研究工作应该集中于网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包括资料文献、信息资源、软件和光盘等资源在内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中心,从而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发挥现代信息化教学与管理提供保障。

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范文6

在学生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张的态势下,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变得日益复杂和多元化,要使这项复杂而繁多的学生管理工作变得有序化和高效化,我们需要引入先进的学生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和系统,实现对学生的信息化高效管理和服务,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准确、全面而丰富的学生信息,更好地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工作状态,减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学生管理信息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意义分析

在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要依赖准确、可靠、全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内容和对象应当以学生为核心和主体,教师要全面获悉和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着眼点,通过科学全面的学生管理服务系统和平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由此可知,学生管理信息平台和系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具体体现为以下方面:

(一)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实现。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表现为教育主体对客体的教育,也是教育主体和客体最终达成统一与一致的过程,而实现教育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的思想层面,了解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明确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的性质及形成原因,通过系统、针对性的分析,制定正确的思想政治决策。由于我国社会处于复杂的、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之下,学生的家庭条件、成长环境及经历、知识水平均不相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其思想变化状态,寻找到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具体路径。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

将学生管理服务系统和平台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使之更具有先进性和实效性,在科学、先进而全面的学生管理服务信息化系统之下,可以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的记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校园网、BBS等平台,获悉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情感,从多维的角度跟踪和观察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实时心理状态,可以了解学生在思想上的认知的转化程度,通过对各个细节的准确把握,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想上的转化,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先进性。

(三)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的效能

将学生管理服务系统平台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可以较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部门的工作效能,最大程度上节约教育成本,通过规范化的学生信息采集、录入、整理、修订和更新,可以通过完善而优化的学生电子档案信息,全面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品行表现,从而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管理。

(四)减轻了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压力,实现个性化的思想教育

将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可以极大地减轻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工作压力,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精力浪费的现象和问题,可以真正、充分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价值,将其从繁重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集中于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成长引领,更为关注学生个性化的不同需求和层次化的需求,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深度沟通和交流,可以更为仔细而全面地分析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思想走向。同时,在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教育和成长,学生也可以借助于这个信息化板块,实现对自身的评估和测试,如:学生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之中的心理健康板块,就可以使学生通过自我测试,更好地增强对自我的教育和管理能力,从而不断提升自我,获得个人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与评估的效能

在系统论的视域之下,反馈与评估是有效保障系统稳定的重要要素,只有在反馈与评估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实现系统控制。由此可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离不开信息输入、输出与反馈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和规律,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为依托和支撑,实现对学生的科学评价和信息反馈,在学生管理服务系统平台之中,包涵有信息预警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信息,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借助于网络信息反馈通道,如:学生处信箱、校长信箱、学生管理工作通告等,快速获悉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并利用学生管理服务平台中的公告系统,实现信息的适时发布和告知,并实时采集、检索、分析各种反馈信息,更好地为思想政治工作决策服务,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学生管理服务系统平台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学校的学生管理服务系统平台的建构过程中,尽管运用了信息化技术,提升了学生管理服务系统的运行效能,然而,我们还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学生管理服务系统的数据库建设还不够完善

学生管理服务系统的数据库应当丰富而完整,要涵括对学生的所有管理信息,包括学生的学籍管理信息、学习成绩管理信息、学生心理状态信息、表彰与惩处管理、宿舍管理信息、校内外信息、家庭管理信息、社??实践信息等,然而,在实际的学生管理服务系统的数据库信息之中,大多将目光局限于学籍管理、成绩奖惩管理等方面,而对于学生的家庭表现、心理变化状态、社会实践方面的管理信息较少,同时,对于学生管理方面的常规性、显性信息较为关注,而学生管理的突发性、隐性信息了解较少,这就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全面、准确地获悉学生的所有信息和状态,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无法达到科学化教育的要求。

(二)学生管理服务系统的数据更新显得迟滞

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准确、全面地获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尤其关键和重要,在利用学生管理服务系统的数据信息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数据信息的即时性,以更为及时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在学生管理服务系统的建构过程中,存在数据信息更新速度相对迟滞的问题,系统分析显得缺乏灵活性,难以应对复杂的环境,在系统平台之中,缺少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全方位的更新变化追踪,这种学生管理信息滞后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系统的良性运行。

三、学生管理信息化服务系统平台的建构

(一)学生管理信息化服务系统平台性能需求

学生管理信息化服务系统平台要使用简单实用、功能清晰、操作便捷的界面,能够适宜于管理员、教师、学生不同等级的使用者登录并使用,并在自己的权限之内实现对信息数据的操作、查询、删除修改等操作,可以实现系统内部的自动数据逻辑运算,具有极其精准的数据反应速度和使用效能。

(二)学生管理信息化服务系统的功能需求

学生管理信息化服务系统平台的功能需求,主要从以下方面加以体现:(1)用户管理需求。系统平台要能够确保正常运作,用户可以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并具有使用的安全性。(2)班级管理需求。系统平台要实现对全校班级的管理,可以独立地实现班级管理的查询操作、添加操作、修改操作,管理员是层次最高的信息管理者,学生则是层次最低的信息使用者。(3)个人信息查询需求。系统平台要能够对学生个人的信息资源进行各种操作及处理,包括学生个人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学号等,管理员与老师具有相同的权限,学生则只能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修改操作,无法增添或删除信息,也无权?λ?人的信息资源进行修改操作。(4)课程管理需求。系统平台要能够对学校各个班级的课程进行设置,包括任课教师信息、课程变动信息等。(5)成绩管理功能需求。系统平台要实现对学生的成绩的管理,教师可以实现对学生成绩的查询、改动、浏览等操作,学生则只能实现查询操作、无权修改。(6)奖惩信息管理功能需求。系统平台要对学生的奖惩信息进行编订、公布,教师可以对这一信息进行修改,而学生则只能实现查询和浏览操作,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学生管理奖惩信息的公开和公正。

(三)学生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的模块设计

在学生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的建构之中,首先表现为系统平台的模块化特征。在学生管理信息服务系统之中,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合成为一个整体的数据库。这些不同的子模块相互链接和互动,表现出双向、多元互动的功能特征,具体的系统平台子模块设计为如下内容:

(1)基础数据管理子模块。在这个子模块之中,获取系统运作的相关基础数据信息,如:教学设施设备管理信息、生活设施设备管理信息、教职员工管理信息等。

(2)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子模块。在这个子模块之中,可以全面采集学生的档案信息、新生入学注册信息、毕业生就业信息、学籍异动信息等,通过这些学生相关信息的管理模块,可以较好地实现对学生的管理,这也是系统平台的基础。例如:在新生注册入学信息中,可以采集学生的学号、宿舍寝室等基本信息;毕业就业模块中可以采集学生的毕业去向、毕业从事相关职业等信息;学籍异动信息可以采集学生的休学、退学、转学、留级、入伍等信息。同时,还要采集和获取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党员发展管理等信息。

(3)教务管理子模块。在这个子模块之中,可以实现对教务相关信息的管理,即:课程信息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生教务管理等,其中:课程信息管理要采集班级的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任课教师等;学生成绩管理则要采集学生的本人成绩;毕业生教务管理则要采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必修课及选修课学分、英语等级、计算机考级证件等信息。

(4)学生日常生活后勤管理子模块。在这个子模块之中,具体可以采集以下信息,其中:1.学生宿舍管理信息。要全面采集学生的宿舍寝室、床位、宿舍生活等信息;2.水电管理。系统要采集学生的水电耗费情况;3.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要采集学生的校园卡的基本信息登记及挂失、补办情况等。

(5)学生其他管理子模块。在这个子模块中,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奖惩管理。要全面采集学生获得的各种奖励,包括国家级奖励、省级奖励、市级奖励、校级奖励、院级奖励等,还要对学生的处分记录进行登记、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管理。2.奖学金及助学金贷款管理。要采集学生所获取的奖学金的名称、金额、获取时间等;贷款信息要采集贷款申请、金额、银行等信息;助学金管理要采集申请、补助金额、勤工助学岗位审批等信息。3.各级学生干部管理信息。要采集学生在学校的干部任职情况,如:职位类别、职位名称、任职起止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