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范例6篇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体育课程;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44-001

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评价也随之发生了变革,新课程标准把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把学生个人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传统体育教学评价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单纯的动作技能和单一的运动成绩标准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能评价出学生实际参加活动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已经不适合新大纲提出的新的要求。

二、对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评价的认识

1.加重情感评价,减少分数评价

分数是现行教育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的敏感核心,也是当前我们体育教学评价体制的“软肋”。以分数作为量化的评价标准未必不好,关键在于:以体能和运动技能为内容的测试和打分对大多体质较差学生来说不太合理也不太公平。从医学角度来理解,先天素质和遗传因素对运动能力影响很大。有的学生稍下功夫或者不用练就能得到高分,而有的学生即使再努力也达不到及格。新标准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注重情感态度的评价是必需的。如何评价这一问题,对于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2.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实现体育教学评价功能的转化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评价的功能方面有较大改变,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的进步幅度,改变过去只重视技术考评的传统办法。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基础。体育教学评价功能发生根本的转变,不只是检查对“三基”掌握情况,更关注了掌握的过程和方法,体育教学评价不只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如何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的身体成长与进步的幅度。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承担着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以往的教师评价主要是关注教师的教学业绩,对促进发展的作用有限。因此,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得以转化:更加重视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3.提高体育教师的自,重视评价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一切的。作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虽给了体育教师较大的自,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却更高了。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评价要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重视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内容,同时,是否关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内容,从而促进不同阶段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否考虑了学生相应水平阶段的身心特征,及所选内容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并达到相应水平的学习目标;是否考虑了学校的实际条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得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平等受益。

三、教学内容的评价及标准

如何进行体育课教学自我评价,教学评价首先应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起来,制定评价目标。所谓定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教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教学态度、课的讲解与示范等因素。定量评价是指课堂教学中复习、练习的知识量、新知识量、学生的练习次数、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学生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课的结构和课时分配等,以此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一切的。作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虽给了体育教师较大的自,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却更高了。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强调体育教师亦是课程资源,“以学生发展为本”,体育教师可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劳动,使所选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并尽量考虑那些简单易行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能在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学习和参与。

四、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施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体育教学。对这一教学过程实施的评价,我们可以看教师是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尊重他们的情感和体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引导和鼓励他们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是否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而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授,并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在探究中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是否充分指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之真正受益终身;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使所有学生都取得进步和发展;是否创设了合理的、和谐的、富有挑战性的,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情景,并为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供了一个广阔舞台。

五、小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继续进行,学校体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是体育教学评价实施的必要保证。使评价标准呈现多元性,并注意评价操作的灵活性,对不同的授课对象,评价的具体实施要有所调整,只有适合学生的评价,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

[3]杜鸿,杨叶红.《新课程标下体育课的学习评价》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范文2

(一)教学过程缺乏规范性

当前,我国新课标体育课程已经在各普通中学开始实施,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都有统一的规定,将实践教学也列入了教学部分,并且标明的实践教学的方式。然而,在各中学学校的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却没有按规定进行,在实践课程的进行过程中也多由老师个人决定,教学内容也停留在了老师的自发性,随意性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学生个人实践由老师布置,但大多数同学并没有真正的实施,而是通过网络拷贝应付作业。结果导致这样的实践教学开展没有了任何意义,使得学生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了将体育课当做“休息”可的层面,无法达到体育实用性与实践性的学习效果。

(二)学校体育课程设施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体育课程教学新课标的实施要求设施完善,而设施的完善需要有经费的保障,聘请实践教学人员也需要大量资金,没有经费保障,体育课新课标教学课程就无法正常开展。当前,我国中学学校体育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没有足够的经费,因此阻碍了中学学校体育教师新课标教学实施实效性的提高和发展。另外,我国中学学校目前存在实践课程设施不完善问题,这使得学校体育教师要想开展新课标改革就必须改变实践方式,这便导致了我国中学体育教师新课标的实施无法落到实处,导致中学学校体育的新课标实施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和目的。

二、中学体育教师新课标教学改革实施程度提高的措施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实践的学习理念

纵观教学制度的发展,不难发现,不管是传统的教学理念还是如今不断创新发展的新课标教学理念,都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在体育教学各方面内容都要首先分析社会使用者的需求。在中学体育课程教育过程中,学习资源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面对的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使用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审美需求的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有适合所有人的体育学习资源。因此,在中学新课标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尽量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这同时也就要求中学体育课程的学习要坚持以学生实践为中心的原则,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发展特征,满足学生不同的审美需求。

(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创新

体育课程的学习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实用性强,实用性强的知识学科在方便学习者学习的同时,也给学习者的的教授者造成了障碍。因此,在体育课程新课标的改革过程中要想培养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做到知识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然而,要使得体育课程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就需要提高中学体育教师新课标的实施程度,以现有的实践课程为支撑,使学生可以将体育课的理论课程与现有的实践课程相结合,可以由理论到实践进行学习。这样的结合可以使学生进行全面学习,进而提高学习的实用效果。其次,要想将体育课程知识真正运用到学习与生活实践中,还需要利用新出现的新媒体,打造全媒体环境下的课程学习体系。利用产学研三合一的背景,对中学新课标体育课程进行推动发展,推动中学新课标体育真正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与能力

在中学新课标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接。要实现这一对接,强有力师资队伍对此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发展不了解,那么在给学生进行教授的过程中就更是无法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自然也就无法提高新课程实施的程度。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和能力,对推动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学校要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推动新课程实施,就必须完善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安排学生的课程实践,使得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条件进行学习,推动提高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

三、小结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范文3

(一)对教师教学评价方式结果导向是重教不重学

高职教育沿袭的是普通高校的传统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普通高校对课程教学评价传统是就教师评教师,对教师要求与评价目标内容单一,没有系统性管理思想,一般来说只要教师按计划课时设计教学,按要求完成教学,完成基本的硬件方面的教学资料和软件方面教学要求就能得到符合标准的评价,与施教对象完全割裂,与高职教育立足的人才培养目标毫无关联。客观地说,曾经落后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下,被视为“先生”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引领学生、感染学生、掌控学生,然而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在社会全面变革的时代、在处处充满诱惑的时代,完全由教师主宰的课堂早已失去吸引力,过于注重对教师的考核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评价对象的单一性必然会与实际脱节。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产生的弊端是:

1.评价主体趋同化。因为上述评价只是针对评价主体中的一方――教师的“教”的评价,评价内容基本是固定的框框要求,将学生排除在外,很难产生针对学生施教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2.评价目标体系片面化。传统的评价重点:一是放在对教师在备课的考核,如资料准备情况,知识丰富程度,讲课的总体设计;二是放在授课过程中阐述方式、课堂组织与管理,虽然包括了硬件与软件两方面,但这种考核结果只能导致硬件不硬,软件更软。

3.评价手段单一化。一般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采取听课方式,近些年增加了教学资料的检查,无论哪种方式的检查结果都有检查者的主观意识,导致教师按检查者的喜好调整教学,而非以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

4.评价结果的静态化。在对教学主体评价一般是在每学期或每学年的结束后给出评价结论,对教师产生的持续影响力不做考核,在这一时间节点上由量化的分数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进行衡量,有失公允,失去了考评的意义。

(二)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结果导向是重分不重能

至今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一样,坚持以考试考核通过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考核的内容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知识的复述,对知识点转化为各种类型考题的完成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因是基于知识本位的思想,诱导学生将重点放到了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上,放在追求高的考核分数上,加上现在的学生评优、评奖、评助学金样样都与分数挂钩,浮燥的心理与错误的价值取向也助长了学生对分数的过分看重,高职教育中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也被学生习惯性的接受。其实分数和能力不等同是众人皆知的道理,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高职教育重在学生的能力培养,需要对学生考评环节融入有效的技能考核设计,只有将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统一起来,才能避免高分低能,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对教与学评价与实际脱节结果导向是重知识间接传授轻直接职业技能培训

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现的教与学衔接是一个封闭的体系,由此产生了评价教师“教”过程中的实践性教学评价缺位,尽管有经验的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基础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如试卷中试题题型灵活多样、将课程的一次性考核评价分解为多次考核评价等,也没能解决施教中学生实践环节存在的缺陷。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是以理论性的试卷考核模式,学生的动手能力仅通过文字和语言描述间接展示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直接的操作训练被间接知识接受程度的考核替代,学生的理论考核既使通关或者成绩优秀,面对实际岗位的简单业务操作也是无所适从,更勿需谈实际工作中的团队协作、沟通及创新能力的展现。

二、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及评价标准

(一)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能力本位,基于对高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高职课程评价理念必须改变,应该立足于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角度进行课程教学的评价。于是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应体现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从实践教学的特点出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建立发展性的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目标要求。

目前我国众多的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涉及行业、领域各不相同,体现的实践教学特色也有所不同,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尽显各自风采,因为它侧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解决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评价标准及试卷过关性考试的学生评价标准与职业教育中强调实践的重要地位冲突过程中,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是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在突出课程的实践教学评价中注意避免产生的问题:一是避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与实施不统一。实践教学评价的目的是突出学生能力目标培养,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在此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要按照课程对应的岗位需求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标准,但难点是评价的实施过程,克服这一难点是对实践教学效果的严峻考验。二是避免以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评价代替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在课程的实践教学评价中相对比较容易的是对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评价,实施中容易将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评价与教师的实践教学混为一谈;三是避免实践教学评价效果的短期性。实践教学效果需要较长的反馈期,实际执行中很容易简单地以教师的项目教学完成情况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据。

(二)体现现代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特点的评价标准

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体现的时代特色的应该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沿用普通高校的学科标准评价高职教育不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和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现代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评价目标与评价系统性结合。课程实践教学评价是目前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目标着眼于学生技能的培养,但此目标实现涉及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体要素就涉及到校外两方面,教学实施的载体及实践教学的环境条件都关系到学生的技能的培训,所以在评价体系设计时既要针对人才培养应达到的标准,又要系统考虑目标实现涉及的多个要素。

2.评价规范与评价灵活性结合。教学评价的规范化是指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时要遵循国家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针,严格按照课程对应的岗位需求标准。但也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尤其是不同课程的的特点,保证教学评价管理的严肃性。

3.评价科学与可操作性结合。评价内容体系的科学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建构理论基础上,设计实践教学模块,也就是说评价体系设计不能只激发教师实践教学创新,而是要考虑:一是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产生的学生动力机制建立,也就是要考虑面对的教学对象的可操作性;二是面对现实条件的可操作性。

4.评价制度严格与评价的可持续性结合。建章建制是课程教学评价完善的前提,制度的执行是关键。教学评价管理制度建立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保证。但是因为时展带来社会需求、行业企业需求及个人需求都处在不断变化中,教学评价体系也应随之调整,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性提高。

三、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应该是传统评价内容与现代评价标准的有机结合。传统评价体系中的精髓应该继承,再结合现代教学评价的理念才能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一)校企合作下的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一般包括理论评价与与实践评价两部分,理论评价体系对不同高职院校来说内容有所不同,但评价体系比较成熟,即课程教学评价中都包含了能否将教育理论及教育思想惯穿其中,能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完成课程的知识传授等等。然而,对于实践教学评价的操作性、适应性较差,对实践教学评价内容的设计必须借力于企业,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标准建立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完整、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二)建立评教与评学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即是它的产品,系列化课程成就了一批批“产品”。只重产品的制造过程,不重产品的社会价值和质量,是资源的巨大浪费。评教是对产品制造的监督评价,评学是对产品质量的评价,评教和评学作为课程教学评价两个方面必须建立有机的联系。本人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独立的教师的评价监督体系和对学生的评价监督体系,结合课程的特点进行综合课程教学评价,这样才能检验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三)教师对学生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

高职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硬约束即是考核评价。传统的考核是以试卷考试的分数做为对学生评价的依据,学生的自由度非常小,也因此禁固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完全推向了社会,推给了企业,造成了高职毕业生不好用、不经用的局面。问题之一就出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上。如果教师以定性与定量结合对学生评价,可在一定某种程度上改变毕业生不中用的现象。教师一方面可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动脑分析阐述等表现给予主观评价,另一方面通过考试进行量化评价,最终给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潜能。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范文4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绩效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指委“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编号:WJ125YB041)

2007年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导性意见(试行)》的文件,其中强调了教学工作在教师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尤其重点突出了建立和完善多形式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注重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根本,是实现高职院校职业性、应用性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评鉴现状

1.1 “职业”“实用”等词进入高职体育课程视野

为主动开展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课程的职教体育课程改革,全国高职院校纷纷开展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融合岗位特征需求设计教学内容成为近几年高职院校新课程模式改革的主要导向。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从2005年就开始围绕“职业人”培养方案展开的体育新课程研究,围绕民航空中乘务专业,以职业体能、发展职业岗位活动所需要的身体活动技能、提升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以及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新一轮课程的教学目标。

1.2 体育课程改革下对评价体系提出要求

早期人们总是将教学质量评价归结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所以,职称晋升和学历要求成为解决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全能”方法。从学校评估,到人员招聘,导致运动技术出色,但学历较低的体育教学型人才进不来,而高学历研究性人才又不适应教学岗位。所以,仅仅通过职称和学历也只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部分,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教师的教学动机,学校组织环境与文化等方面都与教学效果有着一定联系的。

1.3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评鉴中引入绩效概念

区别于以往的高职体育课程,新课程对教师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素质要求不能用单一量化指标进行效果评价,将教学业绩考核与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接轨是促进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鉴于体育学科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职业体能、发展职业岗位活动所需要的身体活动技能、提升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以及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课程教学目标。目标的多元化、多方面决定体育课程的教学绩效评价应该是一个持续过程性的效果检验。

2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绩效评价的理性思考

2.1 教学绩效评价促使教学设计注重前端分析

在教学系统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要对教学系统进行前端分析,即对学习者分析,对学习需要分析,对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确定学习目标与学习现状的差距。高职体育教育现徘徊于传统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课程重组与创新最终将落脚于教学,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加快知识迁移和适应社会的重要一步。

2.2 绩效思想为解决教学问题开拓思路

评价的主要职责是对绩效问题进行分析。由于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绩效管理有助于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衍生出许多非教学问题的解决,为教育工作者开拓解决教学问题的思路。

2.3 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中绩效思想的体现

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对学习者进行身体素质、基本能力、运动兴趣、所学专业以及毕业后就业预测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总体教学目标和各单元目标,制定教学方案,完成教学内容的分析、选择与编排。相比传统体育教学,教师不关心教学成本与效益,实际绩效延迟,并很少强调学习的迁移,总之,教师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较大。所以,在教学绩效评价,能及时采用干预措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改进教学绩效,也是教学设计中绩效思想的体现。

2.4 教学设计评价中的绩效反馈思想

与传统体育教学中学不能很快“致用”的区别,高职体育教育更要求短时间目标体现。如教学过程中体能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运动安全与救护等技术技能的储备,通过绩效导向的教学,不仅能与实际工作之间建立一定关联,同时加快知识的迁移,达到所要求的绩效水平。

3 建议与小结

3.1 体育教学评价中系统论的理论基础

人是最复杂的系统,因此人际交流的教学过程研究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因此,系统论作为绩效评价中的理论基础,如何利用系统方法科学进行指导,成为后续研究的重点。体育教学是包括教学目标、教师、学生、运动场地器材等因素构成的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系统。所以,教学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就是系统方法。

3.2 体育教学中的多维度评价应用

在评价过程中,教学绩效高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内在的自身业务能力,如教师的学历学位、运动技术水平、教学计能等,外部激励,如学校支持力度、教师工作积极性、个人价值和观感需求等,以及工作文化与教学环境,都对教学绩效评价起着不同比重影响。不仅考虑教学过程还要考虑教学结果,不仅要评估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还有考虑师德师风、校外培训参与、工作态度、沟通协调等等方面,综合性地得到最终评价。

总之,绩效技术在是教育中值得借鉴的,并在教学领域开展绩效研究,并加以融化、吸收,有助于教育教学最优化问题。

参考文献

[1] 安素平.教学绩效设计导论[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9)第一版

[2] 周哲等.透析教学设计中绩效思想的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2):21-22

[3] 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述[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范文5

关键词:BTEC教学模式 体育教育专业 田径课程 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5-0052-02

田径课程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必不可少开设的一门普修、专修的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有效的田径课程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一批合格的未来田径体育教师,因为现在的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主要是面对初高中的体育教学,而初高中的体育教学中田径又是重中之重的项目,例如:体育生的升学考试训练、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对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BTEC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动作技评与标能力、田径基本知识和自我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探讨田径课程引入BTEC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来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田径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田径课程教学的效果。

1.BTEC教学模式的内涵

BTEC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学生有利用众多机会通过导师来帮助完成教育实习、宣传报告、合作团队等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基本技能;学生必须要学会评估、分析和区分在多样的商业环境中使用不同的方法和运用多种形式的信息和数据,学生也能够发展自己的独立判断力并能够发现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各自的局限性;考核更主要的不是侧重学生的记忆力,而是注重思维的开发、应用技能、通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2.田径课程引入BTEC教学模式教学的必要性

(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是BTEC教学模式的核心。在BTEC模式中,学生白始至终是出于学习过程的中心地位,教师则处于主导、辅助的地位。重点显现学生的学习特征。(2)在传统的田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田径课程教材的内容进行纵向的传授,过分的要求课程内容的前后、上下的衔接性;教师交给学生的学习经验就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而BTEC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突破学科、领域的界限,强调课程内容的全面与综合性。在教学中不是强调学生去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固有知识,而是提倡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搜索有关于该课程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在传统田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很是单一、枯燥,最常见的就是老师讲解理论知识与技术动作要领,以前的学生还会做一些笔记之类的记忆,现在的学生只听就可以了,老师只顾自己在讲,至于学生在干什么,听懂没听懂,老师也是无从所知,可以说就是一种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方法。BTEC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讲授本节课之前要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合理的知识与技能的提问,并涉及到本课程知识以外的拓展,要求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养成自我独立学习的习惯。(4)在传统田径课程考核评价中往往都是以期末的一次理论考试或者是技术考核为主要依据来确定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而BTEC模式的考核评价是从学生开始学习该课程的那一天起考试考核,目的是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和学习技术动作取得阶段性进步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每堂课完成学习的质量上面全方位评估学生学习能力,总体来说就是以教学成果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

3.基于BTEC教学模式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3.1以实际成果为标准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考核评价要以学习者在整个的课程学习过程里获得的成果为评审标准。我们这里所说的成果实际上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成果和自我创新与提高的成果。

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成果我们很好理解,也就是我们在田径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掌握的田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要领。

为了确保考核评价的严格与准确性,那么任课教师要对学生在每次课中对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给出一个清晰的评判等级,特别是实践课中对技术动作的学习,更要给出明确的技术动作的打分标准与标标准,并且应该具有实用性;自我创新与提高的成果是指学生在课程学习、课后的巩固练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约束、人际交往、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不管是专业能力成果还是自我创新能力成果都是在学习掌握田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慢慢积累下来的成果。所以,教师在田径课程考核评价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学生的成果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判依据。

3.2以课业为主,多种形式并用

田径课程的课业主要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课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试卷的形式出现,导致学生为了完成试卷上的题目而不择手段,往往出现各种各样的作弊行为,即使没有作弊的学生也是死记硬背地填写试卷上的内容,走入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BTEC教学模式的考核以课业为主,同时以理论课堂上学生的回答问题、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方法、并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等作为辅助考核内容。实践课也一直以来都是以学生学期末结课后的一次统考试为主要形式,这样的考核评价存在着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而会出现不公平性。那么借鉴BTEC的教学模式要以结课后的一次考核为最终成绩的部分依据,另一部分要以学生在平时的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依据。也就是说把学生的每一次课程中的技术的掌握进行比较,看是否取得了进步,成绩进步的原因是不是通过自己努力或者是向别人请教,查阅相关视频等方式才得以提高,所有的这些都要作为学生最终考核结果的参考依据。

3.3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要结合实际,重点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试卷出题过程中要多出主观性的题目,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以所学知识为基本原理,开发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加学生思考、理解和创新性试题,像类似的题目不仅能够考查田径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还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技术能力的考核评价要体现出学生在掌握田径技术动作的同时如何去运用。例如:在每年的校运动会举行之前,普通系部的学生都要邀请体育院系的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的指导与训练,这个时候就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表现,另外,非体育院系的学生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健身的时候也需要有专业的教练来进行指导,不论是指导训练还是课余体育锻炼,学生在这过程中都要做好笔记,教师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时要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同时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3.4尊重学生的考核反馈

传统教学的理论考试都是有教师命题,技术考试也都是按照教师的评定标准来进行评定,最终的分数还是由老师来确定,这就无形地剥夺了学生的知情权。BTEC教学模式的考核体现了学生权利,学生在拿到自己的分数时如果觉得有出入应该给学生复查试卷或者是查看评分标准的权力。那么我们的教师应把学生提出分数质疑的过程也当作是自己考核评价的组成部分,并且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质疑,接受学生的质疑意见,并给予合理的解释与说明,这里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学生应该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来进行质疑的提出。这样既有利于教师考核评价工作的进步与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范文6

关键词: 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高校体育选项课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1]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专项课体育教学一直采用终结性的考核方式,注重对结果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素质、技能及情感因素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性评价。本文旨在通过对研究对象应用两种教学评价方法的对比,探究哪种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提高,更能有效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为同行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一、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秦皇岛市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

(二)实验法

随机抽取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学院、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2010级选修排球课的学生(每所学校抽取120人,每30人为一个班,其中规定一班和二班为实验组,三班和四班为对照组。)。实验前,对学生进行了身体素质测试,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时间为2010年3月-7月,学时为36学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过程性教学评价和传统评价方法为评价手段。每所学校研究对象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任课教师均保持一致,只有评价方法不同。实验后由排球教师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综合评分,所获得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结果用±S表示。当P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体育选项课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标准化的运动技术和技能、体能测试等手段,综合这些测验结果决定学生成绩[4]。此种评价体系下,必然会用统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造成高起点者上课轻松且能获取高分,使其认为排球选项课缺乏挑战性,逐渐失去上课兴趣。而低起点的学生反而会认为排球选项课太难,即使再努力也不能取得好成绩,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我根据相关理论知识设计了高校排球评价方案。将排球选项课分为三部分进行评价,由技术考核、身体素质和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技术占60%,包含技术评定(30分):动作规范程度(10分)、提高幅度(10分)、学习态度(10分)和达标(30分):提高幅度(10分)、完成规定动作(10分)、学习态度(10分)。身体素质占20%身体素质评价(20分)注:男1000m,女800m(10分)+运动成绩提高幅度(10分)平时成绩占20%:教师评价(10分)+集体评价(5分)+自我评价(5分)。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传球的测试成绩对照分析

在体育选项课教学中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体育选项课的学习产生了不同影响,现将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专项素质成绩、平时成绩和身体素质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专项素质的技评成绩(24.33±3.65)和达标成绩(22.60±3.37)均高于对照组的技评成绩(21.93±3.21)和达标成绩(21.33±2.28),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3,P=0.018)。实验组学生的平时成绩(18.40±0.89)和身体素质成绩(18.43±1.01)明显高于对照组平时成绩(19.18±0.95)和身体素质成绩(19.18±0.95),且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P=0.001,P=0.000)。由于过程性评价是具有鼓励和发展意义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评价次数越多,学生获得的反馈越多。可使原来处于不同基础的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成绩。

(三)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学习兴趣测试结果对照分析

将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第3次发放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表明实验组的学习兴趣为(37.81±3.2741)而对照组的得分为(35.92±3.428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29)。在第1、2次的测试中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学习兴趣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而在第4、5次发放学习兴趣调查问卷表明实验组的学习兴趣分别为(40.11±3.3511)、(40.98±3.1705)而对照组指标为(36.03±3.4187)、(36.77±2.1340)。实验组学习兴趣的得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P=0.029,P=0.000)。在前两次的测试中两班的学习兴趣的变化不大,可能是刚开始学习专项体育课学习兴趣敏感性不强导致的,而过程性教学评价是将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体。在评价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所有的学生都获得鼓励,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不断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多方面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使那些身体素质较差但很刻苦的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学习态度测试结果对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体育学习态度在前两周没有明显的变化,第3周后,平均分明显提高,说明过程性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情感体验转向积极方向,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探索、寻求知识,从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第3次发放学习态度的调查问卷实验组的学习态度(36.81±3.1578)明显高于对照组(36.81±3.1578),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38)。第4、5次发放学习态度调查问卷表明实验组的学习态度分别为(38.27±3.1204)、(39.53±3.0872)而对照组分别为(34.43±4.1257)、(35.27±4.195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P=0.0014,P=0.001)。过程性教学评价重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素质、技能及情感因素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激发了教师积极思考,进而使学生对体育的学习态度越来越正面。

三、结语

过程性教学评价比终结性评价更具客观性和合理性;过程性教学评价方法和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相比,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体育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并且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唐静萍.谈体育教学的过程性评价[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4):144-145.

[2]陈蓓蓓,王文丽,宋立.普通高校发展性体育教学考核与评价的实践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0,13,(2):23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