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例6篇

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 快乐体育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面向21世纪纲要指出:“教育由应试教育走向全国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如今,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体育教学是学校的主渠道。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21世纪体育教学的主导和主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教学、内容模式的研究,极大地活跃了学校体育教学,而且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更出现了“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创新体育”等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然而,由于许多老师对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前提下的体育教学目标还不够明确,理论认识不到位,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重快乐体育,轻健康第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后。”为体育教学改革拓宽学校功能提供了政策和理论依据,学校体育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有些学校的教师没有借助“健康第一”来推动学校体育的不断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但忽视了“健康第一”,而且把重点放在“快乐体育”上。毛振明对快乐体育的理解是:“使学生根据自已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自主的学习,充分理解运动中内在的本质,体验体育中的乐趣,从而热爱运动,养成习惯以至终生。”目前在重快乐体育中,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教学指导思想上出现问题,在教学中出现了“放羊式”的体育教学现象。他们误认为让学生会自由活动,自由玩就是“快乐体育”,将学校体育贯彻执行健康第一,理解成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就是淡化或就放弃体育课的“三基”教学,忽略“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

2.重课的创新,轻课的实用。

实施创新教育,目的是教养出大批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教养必须从基础教育做起,基础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有着不可代替的主要作用,它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活动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创新教学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发展为本,重学生能力、技能的教养,这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育过程,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主体教学思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课的形式新、方法新、手段新,而忽略了体育锻炼的本质,把观看电视NBA篮球,刘翔跨栏,多媒体作为主体教学,让学生一味模仿,而轻视了体育锻炼以身体练习为主,其它先进技术和方法为辅助手段,追求创新,而轻课的实用性、基础性。

3.重终身教育,轻技能培养。

《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终身体育的观念逐渐普及,终身教育是“人们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终身体育理解为不同时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体育技能整体而长远的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是一个集合概述,不能单称任何一个时段的体育为终身体育,这就要求学校放眼未来,在不同年龄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终身教育,又不能忽略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年龄出发,循序渐进,使学生有意识、有能力地进行体育锻炼,但在教学中,往往出现重教轻能的现象。

二、对策研究

1.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总书记在2007年1月7日批示:增进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事,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请协调教育部、体育总局、团中央等部门研究提出对策措施。一个国家,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青少年体质如何,关系并决定着他的一生为国家、社会作多大的贡献。《全面健身计划纲要》提出学校体育以青少年为实施重点从事体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必须把增强青少年体质作为首要任务。体育对青少年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而且是促进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极好形式,更是培养青少年,特别是独生子女团结、合作、坚强、信任、友爱的高尚情操和自强不息精神,吃苦耐劳意志的有效途径。学校可抓住奥运后契机,全面推动青少年体育锻炼和健身计划,并在全面贯彻执行中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精神。

三、减轻升学率和就业压力,培养学生兴趣,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2000年2009年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身体形态发展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改善,但体质方面的指标下降,包括反应时肺活量水平下降,速度、爆发力不够,力量、耐力素质水平也持续下降,不良的生活习惯,身体抵抗力差,肥胖带来的体质下降,近视低龄化视力上升居高不下。同时,农村学生比城市在某些指标方面还要差,青少年体质城乡差异十分明显。国家教育部杨贵仁司长答记者问,认为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学习压力导致,体育锻炼不足。目前,如此大的就业、升学压力,对学生有很大的学习压力,造成学生睡眠不足,过度紧张,体育活动减少。所以各级、各校、各部门在制度上实施要保证,增加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材,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真正做到每天锻炼身体一个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体育活动,举办一次学校运动会,在校园里积极推广青春健美操,抓好青少年体质健康达标工作,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四、善于总结,在教学中不断增强自我意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在体育课堂教学既打破传统观念,又继承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力求达到最优化的教学。《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学校教育是实现教育方针的重要过程,体育教师,主要担任学校体育工作,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授业者;是精神文明的教育者和传播者;是发现、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的启蒙者。体育课上得好坏是衡量体育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这是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要求。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发挥体育教师的潜能和特长,根据教师的自身能力和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体育课堂教学中,善于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下学习锻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注意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一种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法,才能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体育活动中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2

关键词:高中体育;现状;对策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269-01在我国推行体育素质教学以来,高中体育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是保证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及创新能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不但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体魄、陶冶其性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更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爱国观念、坚韧的品质及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限制了高中体育进行深层次的发展,很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体育课简单且枯燥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内容一定要与生活、时代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当前高中体育课程的内容仍然是以传统的篮球、田径、足球为主导,很少有网球、游泳、跆拳道等具备新时代气息的体育运动。而现有的教学内容又不能进一步延升。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之上缺乏了积极性。并且受到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一些体育教师甚至是形成了上课的固定模式:开始、准备、基本、结束。且准备活动又是固定的慢跑或者是终身不变的徒手操,还有很多老师仍旧采用"放羊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让学生"受伤"。学生因此丧失兴趣,觉得体育课枯燥、乏味,最终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课而不喜欢上体育课。

2.教师资源不够,且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由于很多学校人员超编,而学校只注重文化教育,所以很少引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特别是现在的模块教学,对师资的人数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都加重了现有教师的教学任务,体育教师还需要负责课间操、训练、器材管理等工作,这些都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由于学校对于体育课不够重视,导致体育教师的基本福利都不能够保证,和其他文化老师相差甚远,这使的体育教师教学没有激情,工作不够积极,难免课程乏味。

3.体育器材配备不齐,体育场地严重不足

学校的体育器材和场地是体育老师开展体育活动最基本的条件。虽然现在很多学校对体育器材投入很大,基本能满足学生体育课需求,但是场地的不足依然严重。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学校已经没有办法再增设体育场地。特别是一些相对独立的场馆如网球场、游泳池等更是难以实现。然而模块教学对场地器材的要求更高。

4.高中体育教学的对策与措施

4.1转化提高领导思想,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按器材配备标准购置体育器材,有计划、有重点地维修一定的体育场地;改善体育教师的待遇,一视同仁对待他们的职称、荣誉的评定。学校领导要摆正高中体育教学的位置,不能口头上重视,而实践上取消;不能非毕业班重要,而高三毕业班就挤掉。对于高三毕业生,学校应特别注意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通过不同的途径,让学生了解到体育锻炼比药物更有益。

4.2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于学生来讲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是体育教育观念能否更新,教学内容是否能够落实,教学质量能否得到强化的保证。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尽可能引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要求教师一定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工作应认真负责,自身一定要做好表率,只有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学生,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现有的体育教师应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进修、函授、自学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多与其他学校交流,以及时了解和掌握体育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成果。

4.3提高课堂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实效性首先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教材。教师不能够被动的适应教材,而是要在领会教材编意图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能动地的处理教材,更多的选择具备地方特色,能够满足学生趣味的教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第二、要转变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和方式,因为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还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因为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制定等方面不能够搞一刀切,体育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按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等,合理划分层次,进行有效教学。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究新的方法,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争取在每一节课上都能够体现课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在每一堂课都获得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4健全和完善考评制度。评价不仅要考虑教学近期显性效应,更要注意远期隐性效应。在评价过程中不能把测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教师也应该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基础差异,要重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想结合。比如在跳高教学中,由于学生身高的差异,矮个子同学非常努力,技术动作好,但成绩不好;而高个子同学练习不勤快,技术动作差,但是成绩较好,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只根据考试成绩来评定一个学生的最终成绩,那显然是不对的,这样会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反过来却助长了另一部分同学骄傲自满的思想。又如在篮球模块教学中,一开始学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和练习,部分同学的篮球水平突飞猛进,而一部分同学的水平进步不明显,这个时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成绩要客观,不能只能按最后的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最终成绩。

5.小结

总而言之,高中体育课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正视,通过一定的对策来逐步解决,使高中体育课教学在体育新课程改革中一定会更加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3

体育教学是健身强体的保证,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学校是体育教学的载体,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直接承担者。多年来,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推动,农村的体育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着不足。这里,仅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些浅薄的认识。

一、存在问题

(一)体育教学认识不足。一是领导认识不足:有的领导虽然下乡检查了但不够深入,甚至“掩耳盗铃”、“被动式应付”,但有意避开问题而“走马观花”,结果问题还是没解决。二是学校认识不足:有的学校口头上把体育课说的多么重要,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行动。有些临时性“准备”也是为了迎接上面领导的检查,敷衍了事。三是教师认识不足:有的教师上体育课就是带着学生玩玩,什么“情感储备、智能开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诸多人类基本素质的培养,都被束之高阁。四是学生认识不足:不少学生认为重视体育课会就影响文化课,有的在上体育课时就想方设法请假“偷”着学习文化课,结果身体垮了,什么也学不了了。

(二)体育器材场地欠缺。一是场地不够:有的学校几乎没有场地,远远不能满足体育训练和课外活动的要求。二是规划影响:不少学校正在规划中,有的面临被撤并的危险,无心购置体育器材和场地建设,正常的体育课开不起来。三是器材简单:所谓器材就是几个篮球,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缺乏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影响体育课质量。四是管理不善:有的操场杂草丛生,只要一下雨,就积满水,下雨就成了体育自由课;对现有的器材管理不到位,有些器材,由于常年日晒雨淋,长期不维护,可利用率极低,使用寿命短。

(三)体育教学课时偏少。一是本身排课少:从小学到初中,每周排体育课都偏少,小学至初三平均每周两节,最多也超不过三节。二是随意占用多:其他文化课只要“需要”,一般都会“侵占”体育课的时间。三是充分利用少:主要指利用体育课堂时间进行技巧和体能训练的少。在现实中,多数体育课是“自由活动”,多数学校每周仅有的两节体育课也是“放羊式”教学。四是受天气制约:只要刮风下雨,体育课就开不起来,即便是雨后,由于场地不规范,体育课也是束之高阁,很少利用多媒体制作体育技巧课件,在教室内给学生展示。

(四)体育课有安全隐患。一是操场隐患:农村体育操场有的凹凸不平,有的场地器材的布置不合理或不规范使用器械,都会带来想不到的安全隐患。二是主观隐患:有些学生仓促上阵,准备活动不充分,缺乏经验,态度不认真没有,情绪急躁,纪律混乱,不遵守规则,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够等也会带来安全隐患。三是细节隐患:一些运动项目没有相应的保护、帮助措施和方法,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同样会发生扭伤、搓伤、拉伤、碰伤,甚至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致残或危及生命,给学校、学生、家庭带来重大损失。

(五)早期体育教育欠缺。社会上不少人把智力开发、识字阅读和培养品德放在儿童教育的首位,就是缺乏体育教育。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看,把体育教育放在首位才是比较科学的。目前,有的儿童肥胖、消瘦,不少是缺乏体育锻炼所致。如消化器官得不到锻炼,影响消化吸收,肌肉系统得不到锻炼,影响强身健体,有的甚至因此而得肥胖症或糖尿病。从现实看,很少对儿童体育教育高度重视,从幼儿园到小学,学习时间占满全天,双休日也在外补课,体育锻炼时间非常少。身体素质不好,直接影响身心健康。

(六)培养范围小时间短。范围小主要指培养学生的覆盖面小,时间短主要指仅限于在学校的培养。体育课只重视训练少数运动尖子,而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培养,大部分同学体育活动流于形式,结果学校的竞技运动单个水平上去了,但学生的整体体质却每况愈下。另一种情况,多数同学没有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的思想,他们出了校园之后就再也不谈体育了。这与身体需要终身锻炼、终身需要强身健体的要求背道而驰。

(七)体育师资力量缺乏。一是数量缺乏,二是事业心缺乏,三是创新精神缺乏。数量上缺乏:农村中小学有许多体育兼职教师,专职体育教师任课节数太多,有的高达平均每周17节以上,加上每天的早操、课间操,有的还要带队训练、组织活动课以及组织校内的大、小型比赛,根本没有时间研究备课,更谈不上研究教改。事业心缺乏:主要指教师本身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表现为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疲于应付,考什么就教什么,测什么就练什么,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精神缺乏:有的体育教师传统思维改不掉,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学习别人之长,也是死搬硬套。缺乏教学内容、方法的创新,没有自己的特色,体育工作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八)体育测评有待改进。一是测评项目单一:没有综合考虑育人、技能、健体的功能,只注重身体素质测定。二是标准过于死板: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孩子的营养跟不上,其体质肯定不如富裕地区的孩子,但测评学生身体素质的标准都一样。三是人性化不到位:对一些过胖或过瘦的学生测评没有特殊政策,人性化不足,不利于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四是仪器检测不准: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检测仪器简陋或人工代替,仅靠一把尺子、一张纸、一支笔,不可能检测出准确的数据,造成考生、家长和社会对体育考试诚信的质疑。

二、思考对策

(一)强化认识。一要强化全员认识:提高社会各界对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是贯彻体育教育方针和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需要。二要强化领导认识:特别是教育主管领导,要深入农村一线调研,通过亲身体验,再提出相应的举措。三要强化学校认识:学校是体育教学的主阵地,必须开足、开齐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四是强化教师认识:教师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要把情感储备、智能开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等素质培养融入到教学中。五是强化学生认识:不能一遇到体育课就请假,要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二)配齐器材。一要增加投入:主要是政府财政增加投入。二要多方集资:学校筹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专资、公司赞助、个人捐资相结合。三要纳入计划:要把体育器材设施的配备,纳入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供应计划之列。四要加强管理:配齐器材后,应分类存放、定位有序,保持室内整洁,防尘、防潮、防压、防照射;对损坏的器材要及时维修,使器材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三)用好课时。一要科学安排课时:低年级体育课要适当多排,高年级也要保证每周3节;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课间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二要确保课间活动:每天上午统一安排30-4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动,将此项体育活动与业绩考评、评先评优直接挂钩。三要充分利用课堂: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加强学生技能和功能的训练,力争学生在体育技巧和体能上都有明显的收获。四要用多媒体教学:体育教师要掌握制作课件、使用课件的本领,把体育技巧环节用多媒体做成课件,要充分利用课堂、用好课堂,在课堂上多展示多媒体教学的魅力。

(四)确保安全。一要增强责任:要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杜绝排队时学生相互推撞而摔倒。二要加强防范:学生要穿运动服,不能带锋利硬物,严禁学生任性蛮干。掌握安全常识,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三要严守规则:准备活动要充分,对投掷类和接力项目,让学生远离危险区,严禁对掷,并等同组同学都投掷完后再统一捡回器材。四要提前检查:课前必须对场地和器材仔细检查,若有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

(五)从小抓起。儿童是人一生打好身体基础的最关键时期,体育教育从小抓起非常必要。一要培养运动乐趣:多用游戏引导儿童运动,多让儿童探索、体验,用感官去摸、看、听、嗅,达到自觉运动。二要逐步加强运动:加强运动不要超过儿童的体力,要在保证儿童承受力和健康的前提下,逐步加强体育锻炼。三要重视自我保健: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保证儿童睡眠,杜绝儿童心灵装进恐惧、忧虑、悲伤、憎恨、愤努、不满等情绪,让其高兴进入梦乡。四要确保年龄衔接:进入少年阶段,学习任务繁重,切不能顾此失彼。要多到户外运动,确保身体健康、大脑聪慧、心灵纯洁、适应社会。

(六)全民健身。一要覆盖全体:体育教学要顾全大局,不能把精力只用在几个体育尖子身上,因为人人需要健身,人人需要体育锻炼。二要持之以恒:校内注重体育锻炼,毕业之后要终身坚持,不能把体育锻炼仅限制在学校的教学阶段上。三要消除误区:消除强身健体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误区,消除音乐、绘画、书法高于体育技能的误区。四要养成习惯:年轻人要向老年人学习,把聚会、饭局、等闲暇用在体育锻炼上,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五要挤出时间:体育技能粉丝越来越多,但这些粉丝自己却不注意锻炼,理由是:没时间。上班族“白加黑”的加班早已司空见惯,因为一个“忙”字,忽略了身体。“没时间”、“忙”,这样的身体透支将来肯定要算总账,得不偿失。所以一定要挤出时间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4

[关键词]农村中学 体育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166-02

由于受体育观念与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在思想观念上、政策措施上及自然条件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学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每个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认真思考和对待的。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观念相对陈旧落后

广大农村家长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以考取重点高中为唯一目标,对孩子是否参加体育活动则不管不问。还有部分家长一方面崇拜姚明等体育明星,但又舍不得让孩子参加较高强度的体育训练。总之,“体育工作出息不大”的观念在农村家长心中根深蒂固,这是影响农村中学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村中学所在乡镇主管教育的领导或校长对体育课不够重视,认为体育就是让学生蹦蹦跳跳,有的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对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不十分重视。所以,学校管理者自身没有从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极大地阻碍了农村中学体育的发展。

在考试指挥棒的牵引和老师、家长的观念影响下,农村中学生往往更关注自己文化科目能否取得高分,普遍缺乏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他们没有认识到体育课能缓解平时学习压力和增强身体素质。

家长、教师、学生的落后体育观念交织在一起,给农村中学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学校体育很难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

(二)体育设施相对缺乏

很多农村中学是在以前的村委会或者仓库等废弃不用的土地上建立的,没有标准的田径场、篮球场、跳高跳远场地,严重的连200米跑道都没有,所以农村中学运动场地普遍存在面积不足、标准不够的问题。

大多农村中学缺乏添置体育教学器材的经费,甚至根本没有体育教育的专用经费。按规定开设篮球课时应达到两个学生共一个篮球练习,但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离这个要求太遥远了。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农村中学体育设施不能得到补充、维修,给学校体育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出现一些伤害事故。如露天的篮球架安全使用期为6~8年,但很多农村中学的篮球架超过10年仍在使用。

(三)体育师资缺乏且素质不高

农村中学存在着体育教师编制不足、专职体育教师过少的现象。大量的体育本科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基层去从教,有的宁可改行也不到农村中学任教。

很多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都是由其他教师兼职的,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很多时候属于“几个篮球,几十个学生”的“放羊式”教学。很多教师对制订体育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没有一定认识,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不高,体育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保持原有的课程内容体系。有的学校专门安排临近退休年龄的教师上体育课,其实就是发发器材、看看学生,在操场上不出伤害事故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学校体育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校管理层不重视体育教育,农村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还是一种普遍现象,有的学校体育课甚至成为一种摆设,每日必备的“三操一活动”很少实施或者不实施,体育有成为农村中学“边缘”学科的倾向。

很多农村中学的体育教研室形同虚设,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没有严格要求,导致体育教师对课程内容缺乏通盘考虑与设计,显得零乱、重复、单一、随意。

(五)课程内容体系不健全

很多农村中学没有体育教学大纲和专业的教材,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不用教材,不制订完整的学年教学计划,课前不备课,教学随心所欲,无目的性和专业性。

农村中学缺乏校本课程研究,有的学校可选项目局限在快速跑、篮球、实心球方面,有的仅选择100米跑、前滚翻、篮球运动等项目,有的仅选用身体素质项目。

二、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黑板报等新闻媒介进行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使广大农村家长和学生真正了解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农村中学生认识到体育课不但可以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同时也可有效缓解学习压力,从而使学生逐步重视体育课程。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农村中学的领导和教师都必须转变观念, 中学的学校体育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也是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其集体荣誉感、责任心等优良品德的实践课堂,更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主要阵地,把体育纳入农村中学教育的发展战略,“五育”同步发展,使农村中学生达到身心健康。

(二)拓宽经费渠道,加大体育设施投入

随着教育经费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一目标的实现,农村中学办学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农村中学应将体育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中,推进教育经费精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器材保管员。

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来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加快体育设施器材建设,如以建立校友基金会等手段争取赞助资金。农村中学可从对口支援的城市中学引进优质的体育教学资源,从而缩小与城市中学的体育教育差距,确保农村中学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大力加强农村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设有体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他们到农村中学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采用提供优惠政策的办法来吸引优秀的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并且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工资,实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稳定农村中学体育师资队伍。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途径,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将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全面带动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与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使学生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农村中学与发达地区中学之间、本校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城镇中学高级教师评定需有一年农村中学教学经历,将现代教育观念方法传递给农村中学。学校可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结成帮教对子,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科骨干教师;教研组要定期开展体育教研活动,将体育课纳入优质课的评比,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加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学校管理者要将体育教育工作列入农村中学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进行管理,不断加强体育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估。

农村中学应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教研室为基础的体育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会议和各级领导定期听课的制度,做好教学运行状态监管工作。建立严格的体育工作督导小组和评估体系,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五)调整教材内容合理制订教学计划

农村中学应该集中体育教研室力量,因地制宜地制订本校体育教学大纲和学年教学计划,选用合适的中学体育教材,进行集体备课,从而规范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应合理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挖掘地方特色及传统体育项目,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内容体系,使学生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要求。

总之,全面了解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是教育主管部门、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谢晓丹,王世良.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1).

[2]王劲松,王燕.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改进[J].体育世界,2007(3).

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5

关键词:中等师范;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体育是中等师范院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却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片面强调掌握技术、技能的掌握,而不是学生兴趣、学生身体健康和专业职业特点出发,模式枯燥、太规范化课程设置与实际相脱离,不能结合学生专业和就业设置课程,导致学生在校所学内容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社会体育锻炼内容相脱离,教学矛盾日益凸显。

一、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陈旧

很多中等师范的体育教学思想陈旧滞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学校领导者和教学指导者只注重学生在校期间体育教学、身体锻炼及效果,而忽视了当今中职体育教学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为学生就业服务”。

2.教学目标偏离

很多中师院校过分追求向高等院校看齐,以至于偏离了自身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脱离专业。以中师体育专业来说,其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技艺型、应用型的人才,学生毕业后都是直接进入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也就是体育教学第一线,但是一大部分学校仍

然是片面强调掌握田径项目技术,增强学生体质,不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以至于教学内容不能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相联系, 对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和掌握科学锻炼方法的培养不够,无法完成中师教学的培养目标。

3.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新课改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依旧有一大部分中师院校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论课教材内容严重滞后,很多教师对待课程的态度随便,照本宣科,应付了事,教学缺少互动,教师讲,学生听,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难以提高注意力,教师教学方法很难创新。实践教学课教法老套,缺乏生机, “放羊式”教学现象较为普遍。

4.教学评价滞后

中师体育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然而很多学校的考评形式却没有从这一最终目的出发,依旧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考核方法只求结果不求过程,只通过期末

一次考试来衡量学生一学期的成绩。者不但无法达到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教学标准的重要依据,检查教学效果,取得反馈信息的考评目的,还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阻碍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

1.更新教学思想,调整课程设置

中师教学的领导者应改变陈旧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应以教学需要出发,以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实行多元化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制定教学计划,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加强竞争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强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习和掌握技术,又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实现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健康、专业能力的提高。

2.明确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方式

中师体育教学一定要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不能盲目跟风。体育教师必须活化教材,在熟悉大纲的和体育课程标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通过增、减、改等手段,对现成的教材进行加工整理和活学多用,使教材内容更符合教学实际,使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为教学目标服务。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中,体育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个人意愿,兴趣爱好出发,根据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开设选项项目。做到分类、分层、分组练习,能统筹兼顾,因材施教,发挥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突出学生主体,陪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专业能力。

3. 建立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中,素质教育贯彻在体育教学的始终,素质教育看重视学习的结果,更看重学习过程。体育课的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比一次性绝对性的好成绩更为重要。体育课的评价要综合化,包括体能、知识和技能、学习态度、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等。体育课的评价在总评时不应采用百分制,而是优良、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的等级评价制。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中师体育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部分。

三、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理论知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学以致用,重视体育专业尤其如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使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结合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讲明引发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知道其因果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明白道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诱发和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体育教学中去学习知识、技术和技能,逐步提高体育学习的责任感和培养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必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虽然新课改一直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这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并不矛盾,对此,体育教师一定不能理解偏差。体育教师是传授体育科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专职人员,作为教书育人的实施者,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于学生来说,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思想将极大的影响者学生以后成为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思想。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充分地运用体育本身的魅力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合理地采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的认知,逐步学会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

3.必须做到循序渐进与教学创新

体育教学应该系统连贯,并有程有序。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任务、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严格遵循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逐步不断提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体育教学应当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抛弃旧的条条框框,根据教学任务、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推出新颖、易于学生接受和具有游戏娱乐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和健康,从而能有兴趣、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具有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为他们今后健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也就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春香.谈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2)

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6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对策

一、体育教材教法存在的问题

1.与学校体育学的内容重复。我国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主要包括了体育教学法的概念、任务以及特点,体育教学的方法,体育教学的规律,体育教学的条件、计划等。体育学是体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核心的内容包括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计划等。可以发现,两门课程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确实如此,经常有教师和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这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2.与各运动项目的教材教法内容重复。体育各个项目的教材教法都是必学的内容,而且一般课时还很多,教学中教师也非常重视。但是,在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内容体系中,仍然包括了相当部分的各个项目的教材教法,这造成了教学内容的重复。通常各个项目的教材教法,学生都已经掌握得很好,重复开课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也没有实际价值。所以,运动项目教材教法需要针对不同项目总结出一致的规律来,而不是各个项目逐一分析。

3.与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不符。

当前,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与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还有一些地方不相符,其主要问题有:(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主要目的是培养未来的体育教师,学生主要还是掌握各个运动项目的技能,但缺少运动理念的输入,如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融合进入教学,而且也忽略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这些与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并不相符合。(2)教材教法的内容与未来体育教师的工作相脱节。教材教法内容是以各个项目为基础来划分的,这种划分方式与体育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划分相背离,不符合实际。(3)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在教学任务的确定上,并没有考虑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更多的是按照年级和年龄来安排,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4)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关于体育课的评价也与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体育课程的标准加大了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使得一些有地域特点的项目得以发展,各个学校也在积极开发自己的体育课程,一些新兴的项目逐渐增多,而这些在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中并没有相关内容。

二、改进我国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对策

1.重新审视并改变体育教材教法的学科定位和内容体系。我国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搞好中学的体育教学,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重新审视并改变体育教材教法的学科定位和内容体系。在审视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完善教材教法和内容体系,需要剔除一些不属于中学体育的教材教法内容,引进一些适合新时期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可以增强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教材教法。另外,还要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地改变与发展内容体系,这样才可以适应体育教学的发展。

2.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的素质决定了体育教材教法改革的成败。我国体育教材教法的改革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引进一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用毕业生的活力与创新精神来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在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引导他们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并反思以往的经验,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3.加强课程实施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改革要付诸于实践,需要课程实施以检测改革的成功与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掺杂个人价值取向,使得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就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要加强课程实施的考察工作,改变单一、陈旧的教学方式。在新时期,只有多样化、主动的学习方式才能培养优秀的人才。为了让学生的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目标学习、自主学习、发现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来获得课程的最佳教学效果。

4.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保持着最直接的接触关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合理,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详细、幽默的讲解,并且常常给予学生一些友善的鼓励等,学生在心理上就愿意接受教师,自然也就有了练习的欲望,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5.教法中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阶段,虽然体育教材制定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并且教法也围绕教材内容来实施,但是在体育课中,学生的自由度还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育课中,教师在宣布课程目标和任务后让学生想教学方案和方法,或者在制定规则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喜欢的项目,教师仅负责指导和辅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