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范例6篇

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范文1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企业;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41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1-0022-03

0引言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食品工业蓬勃发展,许多食品的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苏丹红一号"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标风波直至2008年的9月爆发的三鹿事件。这些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食品频频发生安全问题,凸显了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因此,建立有效的食品监管体系的同时,提高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社会责任的概念起源于美国,最早在1924年由谢尔顿提出。1953年霍华德・R・鲍思出版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书,使企业社会责任正式走进人们的视野。1979年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提出了社会责任分类思想,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乃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之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够尊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因此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慈善责任之和。[1]

尽管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理解和表述不仅相同,却普遍认同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要对各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负责,并且企业的生存依赖于企业与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影响企业经营或受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个人或团体,包括:企业的雇员、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区等。依照这种观点来解读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它的概念内涵主要应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食品企业自己为构建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所要求承担的责任;二是食品企业在外部要主动承担起与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消费者之间的和谐义务。[2] 而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责任的最低控制线,是密切消费者关系的先决条件,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首要特征。

2食品安全作为食品企业首要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

2.1 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食品企业重要指标之一

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使人们对食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担忧。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食品消费心理,导致对食品安全相当程度的不信任。2004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完成的一项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82%的公众担心食品安全问题,27%的人认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显然,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成为衡量食品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

2.2 食品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食品是人们生命安全的初级保障。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有可能影响我们的生命和健康。根据我国卫生部网站的数据显示,2000年~2006年我国重大食品中毒事件数量、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具体见表1。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否关系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但由于食品具有后验性,即消费者只能在劣质食品导致消费者身体不适或食源性疾病发生时才可能对食品质量做出一定程度的判别,所以食品企业对保证食品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近年来,国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每年被媒体披露出来的食品安全事件至少上千起。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折射出我国食品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社会责任严重缺失,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食品企业经营理念落后

传统的经营理念认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使命和动力是获取利润,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对股东负责。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经营者进一步强化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过分重视自身的经济利益。一些食品企业为了获取暂时的高额利润,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原料使用中以次充好,或在食物中使用有害添加剂,从而引发了企业的食品安全危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现代的经营理念认为企业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合约,它有股东投入的物质资产,也有职工投入的人力资产以及债权形成的资产,此外还有政府支持等。按照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这些产权主体都有权参与企业创造价值的分配。[3] 因此,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必须要承担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相应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普遍存在的原因就在于现代经营理念并没有渗透到企业的运营中去,导致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

3.2 食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薄弱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四个层面:一是经济责任,即创造利润,为股东创造价值;二是法律责任,即企业要遵纪守法,在法律框架下履行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的责任;三是伦理责任,需要企业“凭良心”做产品;四是慈善责任,是企业自行决定参与社会活动的义务,是社会责任最高境界。可见经济责任是基础,如果企业维持其生存都很困难,更不用谈去履行社会责任了。据资料表明,我国现有100多万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其中约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小作坊。2002年,质检总局对我国米、面、油、酱油、醋五类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调查显示,60 085家企业中,80%以上为10人以下小作坊,技术水平较低。[4] 这些小企业、小作坊加工设备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生存已属不易,承担社会责任显得力不从心。

HACCP体系 被认为是目前最先进有效的控制食品安全体系。但对于小企业来讲,采纳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也很难,障碍有二:一是采纳HACCP需要支付高额成本(包括建设符合要求的设备及厂房、人员培训费用、生产和检验技术标准高面临的费用等),企业难以承担;二是标准化生产对于技术条件的要求高,小企业也无法达到。

3.3 制度建设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是导致社会责任缺失的外在因素

制度建设不完善表现在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乏系统的法律约束和保障。目前我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散见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中,没有专门的法律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作出系统规定。[5]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食品企业应该承担的强制性社会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和切实履行。

制度执行不到位,也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产生严重影响。由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监管职责,有些地方政府出于税收收入需要,对食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等违背社会责任行为“监而不管”或瞒而不报,从而导致企业应该履行的强制性社会责任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执法不严,不仅影响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还助长了企业逃避、对抗法律的侥幸心理,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更难以培育和强化。

4以食品安全为核心推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4.1 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增强食品安全责任观念

企业的经营理念如同一个人的价值观,是指引企业发展方向和具体行为的明灯。能否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是企业能否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在当前,针对食品企业所存在的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企业在经营价值观上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重塑的关键问题。

对食品企业而言,安全责任观念与企业成功与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不仅反映企业经营者的道德水准,更重要的是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促进企业的自身的长远发展。因此,食品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作为食品企业的基本职责。提升食品企业社会责任首要的是培育和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实质上就是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素质的综合体现,这就表明,食品企业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素质直接关系到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水准的高低,因此把社会责任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风气是企业社会责任全面实现与提升的关键环节。

4.2 推进食品企业GMP认证

全面实行质量安全体系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资本通入,又需要技术投入,这对于小规模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讲是比较难的,而采用推广良好作业规范(GMP)等安全控制体系则可能比较容易一些。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当前,加快推进GMP认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充分认识GMP认证的作用与目的。推选食品企业GMP认证的基本精神及目标主要是降低食品制造过程中人为的错误,防止食品在制造过程中遭受污染或变质,建立健全企业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提高食品的品质与卫生安全,保障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权益,强化食品企业自主管理体制,促进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进一步完善和丰富GMP的内容体系,要在遵循国际共同的GMP核心原则和基本特征前提下,结合中国实际,建立较为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的GMP认证标准体系;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GMP标准的优点,重视初级生产活动中食物源对食品安全潜在影响的检测和控制;细化《良好操作规范》及其认证要求,增强食品企业对GMP认证的自觉性。

第三,赋予有中国特色的GMP认证标准适当的法律地位,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保证GMP标准有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和推广平台,使标准实施过程始终处于法治规范范围之中,并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4.3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力度,加大社会的监督力量

健全的制度,是加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前提。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重新确立政府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责任,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督机制;要建立一整套合理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系统和奖惩制度,用制度来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并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对企业进行评价,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来运行,使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以法律形式得到系统明确的规范。另一方面,加大网络、电视、报刊等舆论媒介和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团体监督,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评估、监督体系,通过表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批评无视社会责任的企业,起到约束、监督和惩罚或激励的作用,从而形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企业朝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

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范文2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大会,是为了进一步学习领会省、杭州市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杭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各项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责任,明确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目标任务,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刚才,余晓钟同志宣读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签订了《建德市2005年度食品安全(乡镇)目标管理责任书》,新安江街道办、致中和五加皮酒业公司作了很好的发言,杭州市食安委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对高标准地做好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要求和期望。这次大会既是我市第一次食品安全工作大会,也是我市实施食品安全工程的动员大会,对做好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我代表市政府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去年以来,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和要求,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面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活动,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是好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食品安全问题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战争,我市食品安全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在局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食品安全形势仍非常严峻,这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对加强食品监管的期盼是越来越强烈,呼声也越来越高。为此,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原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础上,增加对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综合管理职能,于今年的3月11日挂牌成立。4月19日,市政府又成立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领导协调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22个部门组成,由杨军市长担任主任,我担任常务副主任,市府办徐臻副主任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余晓钟局长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食安委的成立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进一步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心,也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统一指挥,使政府协调更加有力,措施更加有效,监管更加到位,有助于高效、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工作模式逐步形成,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消费等多个环节,需要工商、质量技监、经贸、卫生、农业、食品药品监管等多个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因此,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认真领会上级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振奋精神,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落实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切实增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认真做好食品安全各项工作。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4]50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杭政函[2005]70号)的总体部署,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建政函[2005]号),明确要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我市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秩序得到进一步好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以监管责任网、农村现代流通网、群众监督网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初步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更加完善,机制更加高效;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更加科学有效,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安全责任和意识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防范水平和监督能力显著提高;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分解细化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就今年而言,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的落实。

1、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要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明确监管责任,构筑监管责任网。农业、林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种植养殖、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行业管理工作,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要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市政府、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是本地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对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各地要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要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制定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内部也要建立监管责任制,划定监管责任区,落实监管责任人,做到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因工作失职而发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加快“两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方式的培育和“农村现代流通网”的建设,以实施“十镇连锁超市、百村放心店”工程为抓手,加快改造和规范农村基层流通网络体系。在每个行政村现有的各类小商店中,按照统一标准、模式和要求,通过自愿、公平、择优的方式,确定一家将其改造成“放心店”,并实行动态管理,以带动农村其它商店规范经营。要积极引导、支持大型零售企业向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网点,统一配送或供应食品。完善基层食品安全信息监督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消费者协会及其基层组织的作用,在农村建立一支群众性的消费维权监督员队伍,构筑“农村群众监督网”,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农村食品安全。建立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建立食品违法行为的有奖举报投诉制度,扩大执法监管部门的信息来源,增强市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建立健全案件查处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依法查处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及假冒伪劣食品等案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特别是要集中力量抓好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以达到震慑效果。进一步完善案件移送机制,要按照行政执法单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形成打击食品违法犯罪的合力。凡是涉嫌犯罪的,必须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惩处,决不能以罚代刑、以罚代管。重大典型案件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4、加快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部门间信息监测及通报的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及时分析研究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农业(林业、水利水电)部门负责有关初级农产品农药、兽药、渔药残留等检测信息;质监、工商、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等4个部门联合市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信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收集汇总、及时传送、分析整理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对我市食品安全形势作出分析,并定期向社会食品安全综合信息,逐步建立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体系。

5、逐步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根据浙江省的统一部署,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失信惩戒力度,逐步建立起我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作机制。

6、建立食品质量预警和安全事件应急机制。有关部门要以信息平台为依托,针对食品监管、质量抽检和案件查处中发现的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和苗头性问题,预警信息,有效防范或制止区域性、行业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被警告或警示地区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规定限期内对辖区内的有关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整治,经整治合格后,方可解除警告或警示。要制订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按事件的不同等级,建立协调、查处、善后、责任追究、信息等工作机制和措施。一旦在本行政区域发生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立即启动预案,快速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7、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由市质监局会同有关部门提出食品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要充分发挥农业、质监、卫生、经贸和粮食等部门检测机构的作用,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实现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检测。

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食品安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已经确定,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也已基本明确,下一步需要各个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要抓紧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及时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有关监管部门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完善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机制。一是明确市政府、乡镇(街道)以及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二是按照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分工要求,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三是在各监管部门内部实行纵向分级落实和横向分片定责。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监管责任沿着纵向层层落实下去;同时,对所辖区域划分责任区,实行横向划片定人定责管理。四是要明确企业的责任主体地位和企业负责人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积极研究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加强对有关部门内部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

(二)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领会省、杭州市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精神。在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下,建立部门联动和定期联系工作制度,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做好工作。要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及时通报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对策,协调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切实担负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发挥牵头、协调和参谋作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的机制与措施;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资源共享机制,降低行政成本,避免重复检测,减少多头重复执法,形成“1+1>2”的效应。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特别是要加强与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系,支持其开展工作。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大力宣传有关部门加强食品监管、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所取得的成效;宣传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质量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有关信息;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宣传重视质量、守法经营的先进典型,以及优质食品和优良企业。有选择地曝光食品安全典型案例,震慑违法犯罪分子。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进一步营造人人重视、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对食品安全宣传报道,市委宣传部和各职能部门要严格把关。

(四)加强保障,落实措施。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财政投入,逐步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监测技术条件,保证食品执法和监督抽检等经费。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人员力量,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队伍的思想、业务和作风建设,将优秀人才充实到食品安全监管第一线。

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创建工作机制,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遵循“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方针,紧紧围绕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全面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建设,维护市场稳定,促进消费和谐,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区”创建工作。

二、工作目标

坚持“区食安委统一领导,办事处属地管理,职能部门实施监管,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原则,力争通过三年的时间,对全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实现全覆盖、无缝隙、常态化的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全国同类中心城区前列,初步建成“食品安全区”。

具体实现以下控制指标:

——全区食品生产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全区食品经营企业(店)对不合格食品100%实行下架、召回、销毁等退市处理;

——全区餐饮服务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索票制度;餐饮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覆盖率达到100%;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专项检查覆盖面达到100%;

——食品安全信息监督覆盖面达到100%;

——逐步引导规范和清理取缔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馆、小食杂店、小摊点等无证经营行为,并全部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基本消除监管盲点;

——农贸市场、大中型商场、超市所售猪肉、蔬菜全面纳入电子追溯监控系统;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率达到100%;

——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居全市前列。

三、主要任务

加大宣传教育,创新监管机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保持高压态势,采取“打、堵、防”相结合的综合措施,严把“生产源头、市场准入、餐饮消费”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提高“企业主体、部门监管、消费者安全”三个责任意识,大力推进“六化”体系建设,基本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全覆盖、监管无缝隙”的长效监管模式。

(一)明确责任,强化监管,全面构建和谐安全的经营消费环境

1.全面落实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主体责任

(1)要引导企业建立诚信体系。广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牢固树立“企业法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坚持“诚信为本、诚信兴业”,以优质产品取信于民,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2)要指导企业严把检测关。企业要主动接受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实施的抽样检测、检查、监督管理,杜绝不合格原料进厂(进店)、不合格产品出厂(出店),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非食品原料及劣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企业在认真执行食品进货检验、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和质量追溯制度的同时,积极举报食品生产经营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配合查处、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经营者。

(3)要鼓励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企业执行标准的水平。鼓励行业协会制定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区域性行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全区食品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责部门的监管责任

(1)强化生产环节监管。一是严格食品市场准入管理,食品生产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完善生产许可审批程序,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行业整体上水平。二是加大监查力度,逐步扩大监测范围,产品抽查达到全覆盖。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对主体责任不落实、不能持续保持发证条件、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坚决予以从快从严查处。

(2)强化流通环节监管。一是严格实行经营主体资格审查制度,切实加强食品超市、农贸市场、小食品店和食品商贩的源头监管,严格落实备案制度;食品流通经营单位100%建立“一户多档、实名登记、证明登记、标牌公示”等四项监管制度。二是围绕打造“8分钟消费圈”和实施“阳光食品工程”,加快居民社区食品连锁服务网点的配置,农贸市场基本实现标准化。三是在完善肉品流通管理的同时,加快建设蔬菜质量电子追溯系统,加大猪肉、蔬菜等农产品检测力度和频度,对屡查屡犯的企业,依法取消其经营资格。

(3)强化消费环节监管。一是进一步健全餐饮消费安全长效监管机制,落实各项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深化推行餐饮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和监督公示制度,分级管理率达到100%。二是建立健全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评估体系,餐饮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台账溯源制度,加强对餐饮卫生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积极防控食源性疾病发生。三是配合上级执法部门,严格集体食堂和配送餐单位资质准入管理,大力推行学校、工厂、建筑工地、机关食堂和集体配送餐单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标准化建设。同时,城管执法部门要全面清理学校周边、写字楼周边无证照食品流动摊点和占路经营行为,严防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

3.全面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监督和自我保护意识

(1)坚持“食品安全,教育先行”原则。不断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开展“送法律法规知识、送食品消费知识、送放心食品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部队”为主题“三送五进”活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及时宣传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权威信息,广泛普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准确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学校健康教育课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的食品安全意识。

(2)形成“人人都是食品安全监督员”的全社会监督氛围。要开展声势浩大的食品安全监督活动,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全面提高居民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和参与监督的能力。要建立区、街两级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制度,广泛吸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心食品安全的各界人士参与监督,同时,各街道办事处、各主责部门主要领导要定期与社会监督员进行交流,广泛听取意见。

(二)创新机制,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六化”体系的长效工作模式

1.管理体系网格化。建立区、街、社、片、楼5级到底,职能部门、办事处责任到人,制度健全、运转高效、协调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责任关口前移,在社区食品安全管理网格化内,做到有人干事、有事必管、有责必究。监管工作“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全覆盖”,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管理体系。

2.执法体系联动化。针对目前食品安全多部门、多层面、多环节监管,存在诸多监管盲区的现状,全面建立食品执法联动体系。在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在夏季旅游高峰期和重大活动期间,由食安办统一调度指挥,实行全区联动执法。办事处加强日常监管,建立每月一次“联动执法日”制度,及时解决辖区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有效形成监管合力,使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

3.监控体系数字化。启动食品安全数字化监控系统建设,将中大型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主流通企业全面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搭建食品安全综合信息网络平台,促进食品安全信息的管理和综合利用,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全面满足执法监管、企业经营和消费查询的基本需求,构建从生产到消费绿色食品供应链体系,实现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源头可监控,过程可追溯。

4.评估体系标准化。聘请成立食品安全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危害评估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采取专家风险评估与部门风险管理相互独立又密切结合的方式,定期编制全区食品安全状况评估报告供食安委及其成员单位参考,并运用危险性评估原则,对全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食品安全信誉度分级评定、分类监管,统一标识向社会公示,逐步引导规范和清理取缔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馆、小食杂店、小摊点等无证经营行为。

5.诚信体系奖惩化。重点表彰奖励一批食品安全示范社区、示范企业和示范岗位,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全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步伐。抓紧组织、分工负责,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集中进行排查、登记造册,建立全区统一的企业经营信用电子档案库,健全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征信、信用标准、信用评价、信用信息披露、责任追溯和失信惩戒等相关配套制度,大力宣传推介诚信企业,严厉惩戒失信行为,形成优胜劣汰的动态监管机制。

6.应急体系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包括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置全过程的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处理体系,定期组织开展针对性应急处置演练,全面普及应对、处理食品安全事故的知识,提高公众应对食品安全事故时的有效防范和抢救能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收集网络和报告制度,做到及时掌握、准确判断事件发展态势,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依法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实现全区应急制度化,体系完整化,队伍专业化、技术现代化,确保食品安全事件严防、严控、妥善处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制度

按照“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的基本要求,强化食品安全属地化监管责任。要建立完善督察督办制度,对重点工作目标实施全过程控制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居民评议、专家评估、部门考核等综合评价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强化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因履行职责不力、监管不到位、工作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追究其行政责任。

(二)创新机制,加大投入,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统一指挥、部署全区创建活动,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各街道办事处要建立“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靠上抓。指定专人、专门机构协调督办解决辖区内食品安全各项问题。各主责部门要按照“网格划分、分片包干”的管理模式,确定专人参与“联席会议”,服从办事处统一调度指挥。区街两级要加大财政投入,设立食品安全专项资金。实现辖区食品安全“有队伍、有制度、有网络、有资金”,将监管片区划分到人,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三)丰富载体,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各成员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深刻领会“食品安全区”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要发挥宣传优势,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手机短信以及文艺演出、横幅标语、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开展创建“食品安全区”宣传活动,既要及时报创建工作动态,使创建工作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又要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力地净化我区食品市场,大力营造“情系食品安全,诚铸幸福家园”的良好社会氛围。

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范文4

1、解决认识问题,突出食品质量加工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在食品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食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如果失去食品质量安全生产基础的支持,企业效益就无从谈起。2、认真落实食品加工企业的人员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实践证明,食品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就好,反之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食品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食品加工企业的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食品质量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食品加工企业的各类人员、各部门层层落实签定《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

3、完善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和食品加工企业安全检验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这是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的2个子系统,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是由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和质量安全检验体系共同努力完成的,不论哪个体系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要不断完善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

4、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状态检修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在许多企业得到了应用。设备点检定修制就是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上述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的体制。点检定修制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变过去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通过对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

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范文5

6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当前,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迫切要求加快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和国家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设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和整顿。但必须看到,我国食品产业基础薄弱、量大面广,存在素质总体不高、生产经营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多等问题,特别是少数生产经营者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生产加工伪劣食品,给食品安全造成很大危害。现行的监管体制、法规标准、检验检测体系等仍然不够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水平还不高,监管执法力量不足,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薄弱,保障食品安全的任务繁重艰巨。

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将食品安全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当前存在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主要任务是:(一)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构建全程覆盖、运转高效的监管格局,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和基层工作体系。(二)严格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治理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对犯罪分子刑事责任追究到位。加强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监管,建立健全严格的食品退市、召回和销毁管理制度。(三)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食品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负首要责任,企业质量安全主管人员负直接责任。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情况,为诚信者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对失信行为予以惩戒。(四)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充实和强化基层监管执法力量,加强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工作作风教育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风险监测评估体系,提高检验检测和应急处置能力。(五)完善食品安全政策法规,着力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六)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构建群防群控工作格局。大力推行食品安全有奖举报。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知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强大合力。

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范文6

一、抓牢责任体系建设。深化权责一体机制

为确保食品药械安全,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办事处)一把手、食品药械监管成员单位签订《食品药械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书》,明确任务、砸死责任,出现问题、严厉追究。涞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充分发挥牵头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纵向分级落实和横向分片定责,纵向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横向“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奖惩”。县政府与我局,我局与食品成员单位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和包片责任,变事后追究为事前责任明确。对因监管不力或严重失职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按照《涞源县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暂行规定》,对出现问题的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责任人的责任,绝不姑息,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抓牢网络体系建设,加固辖区监管壁垒

为全面净化食品药品市场,涞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综合网络“铜墙铁壁”的作用,即县、乡(镇、办事处)、村三级监管网络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县级食品药械监管联动制。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强化指导调度,分析安全形势、排查隐患、制定举措、督导落实;县食药监局认真履行组织协调、综合监督和依法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职能;县卫生、工商、质监、畜牧、商务、旅游、城建、公安、广电等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扎实推进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形成强大的监管合力。二是建立乡(镇、办事处)食品药械监督管理工作站包乡工作制。在全县18个乡(镇、办事处)组建了食品药械监督管理工作站,站长由主管副乡(镇、办事处)长兼任,主要负责掌握辖区内有关食品药械生产、加工、经营、使用情况,提出监管意见、建议和要求。乡(镇、办事处)长为本辖区食品药械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站长为直接责任人。三是建立食品药械监督员包村工作制。在每个行政村聘请了1至2名由村主要干部任食品药械监督员(共计519名),主要负责搜集本村食品门店、药店、诊所经营和使用假冒伪劣食品药械信息。加大日常巡查和协管力度,特别是对本村食品门市和外地游医药贩看紧盯死,切实发挥了“腿和眼”的作用,发现可疑情况,立即上报、及时处置。

三、抓牢应急体系建设。全力保障处置效能

根据食品药械监管现状,重新制定了《涞源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涞源县重大药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为及时果断处置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不断充实和完善应急预案,同时,进行了再演练、再磨合、再完善。涞源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从食药监、农牧、畜牧、质监、工商、卫生、商务、公安八个部门共抽调了21名执法骨干,组建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应急稽查大队,对全县食品药械市场进行不间断拉网式巡查和专项整治,下大力消除食品药械监管的盲区和死角,督导有关信息的上报和应急处理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该队成员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准备进入临战状态,县城30公里之内半小时到达现场,30公里以外偏远乡、村最多1.5个小时到达现场,真正体现了其行动快、力度大、效果好的作用,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