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例6篇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1

1课程定位

1.1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医学营养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掌握现代临床营养技术和公共营养、食品安全与检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除了具备从事临床营养实际操作能力、疾病筛查、社区疾病管理、营养调查的能力,还要有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操作能力。

1.2专业核心课程地位定位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高职高专医学营养、卫生检验检疫、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1]。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安全控制链中的传统监测点,与理化检验、感官检验是食品检验类课程体系的三大检验方法(技能)课程,是食品检验国家职业资格考核的主要内容。该课程是实践性、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1.3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

在医学营养专业课程体系中,学生通过学习先修课程基础化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临床疾病概要、卫生法规与监督、食品卫生与质量管理等,具备相关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后,再同时开设食品毒理学检测、食品感官检测、食品卫生理化检测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等平行课程。经过这几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学生相互融通、优势互补,即可参加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考试,获得食品检验工资格证书,为后面医学营养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和专业顶岗实习奠定坚实的职业能力基础。

2课程目标

我们认为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在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不仅在于具体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还在于其蕴含的科学思想、人文精神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要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实现三个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熟悉食品微生物常规项目的检验原理;了解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概况。②能力目标:熟练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和实操技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中最新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应用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③素质目标:具有无菌操作意识、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团队合作精神。

3教学条件

3.1师资队伍

由6名专职教师和3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并配备2名高水平的实验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都很合理,并且100%为双师型教师,5人为食品检验工考评员,其中2人还是食品检验工高级考评员。因此,我们的师资队伍是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且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学队伍。

3.2实验实训条件

①校内实训基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组正在建设《微生物检验》省级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教学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分组配套齐全。现有微生物实验室5间,总面积540m2,完全可以满足学生教学、实训、自行设计实验的需要,实验开出率按课程标准要求可达100%。②校外实训基地。医学营养专业与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昌铁路局福州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现代妇产医院、福建明一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和厦门银鹭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完成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食品中大肠菌群计数、食品中部分致病菌(沙门菌、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和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等项目的的抽检工作。

3.3课程教学资源

“贴近生产实际、适应岗位需要、反映食品检验技术发展趋势”是我们选用和编写高职教材的依据。选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刘用成主编《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为教学主教材,该教材为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类系列之一,理论上突出“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侧重实际操作、检验方法,介绍了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与设备、食品微生物检验基本程序、基础实验技术、现代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卫生指标细菌的检验、致病细菌的检验、真菌的检验和其他检验项目。同步配套使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技能型人才培训用书:食品检验工(中级、高级)(第二版)》,该教材是根据最新《国家职业标准食品检验工(中级、高级)》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按照岗位培训需要的原则编写的。与此同时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手段,以课程教学为中心开发了相关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实训指导书、试题库、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测试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库等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有效的资料。

4教学方法与手段

4.1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运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法、四阶段实践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启发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挫折教学法等。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核心都是启发式教学。

4.1.1项目驱动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项目交给学生,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到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负责。老师会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设计出各个任务项目的教学方案。

4.1.2四阶段实践教学法

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岗位培训的、系统化的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即把教学过程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员模仿和总结练习四个阶段的培训方法。

4.1.3任务驱动教学法

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4.1.4启发讨论教学法

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由教师提出问题,让他们运用思想去解决、分析、批评、判断和归纳,因而可以触类旁通,使经验逐渐扩张,思想更为灵活。

4.2现代先进教学技术手段

在教学手段的采用上,除了应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并引入多媒体和网络手段,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达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实施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开考核的方案。

5课程设计思路

5.1依据需求定内容,依靠行业建课程

为保证教学内容符合企、事业单位岗位需要,《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基于“岗位知识体系”来进行课程设计(见图1)。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分别为微生物检验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并且我们与企、事业单位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食品行业专家和高级研究人员定时来校兼职授课,共同建设与管理课程;共同制订课程大纲,编写实训教材;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参与实践项目教学。行业专家的加盟使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比例达100%,极大地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以及研发能力,学生技能训练模拟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动手能力大大提高。

5.2课程为社会服务,教学顺应市场项目化

该课程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技能训练期间,任课教师组织学生承担福州亿达食品有限公司的海蜇皮质量指标检验,以及为贝奇(福建)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贝奇野菜汁”成品检验。一方面拓宽了专业教学和实践实训的途径,另一方面以社会为课堂,实现了教学创新与市场互动。

5.3“阶梯式”的实践教学递进式模式

“早实践,多实践,课程实践不断线”。课程开始,就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半年;随后,到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昌铁路局福州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的微生物检验科实训基地进行综合实习4个月~6个月;最后,在第六学期分散到实习基地或其他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半年。此法得到了企、事业单位的广泛认可,且学生素质大大提高,职业资格考证通过率达100%。

5.4课程考核与国家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

本课程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考核,改革传统以理论笔试考核学生成绩的方式[3],根据学生任务完成、项目实施情况和校外实践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职业资格证是就业的“准入证”,为实现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无缝对接,课程的考核还与国家食品检验工(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分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两大部分,严格课程考核是学生获取“双证”的保证。在一定情况下,也可实行“以证代考”,即以职业资格考试成绩代替课程成绩。

6教学内容设计

6.1教学内容选取的原则

教学内容以“体现国家标准、对接生产实际、融通职业标准”为原则进行选择,选好以后围绕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任务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组织,每个项目由学生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单元综合实训共同完成。“理论(初步了解)实践(初步学习和模仿)再理论(理解)再实践(独立操作及完成)反复实践(掌握并熟练运用)”的认知与学习规律来完成各项目,如此反复操作可为学生奠定比较扎实的微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最终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6.2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食品微生物检验以微生物检验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为出发点,按食品微生物检验流程,将课程分5个教学模块,4个基本技能训练情境教学,7个典型工作项目教学。共80学时,安排于第二学年第4学期开设,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48学时。

6.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细菌检验基本技能;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验技术;食品中主要致病微生物生物学性状及其检验技术。②难点:对不同的食品样品和检验项目选择最佳的检验方法;如何正确判断各种检验结果,最终作出正确的食品卫生评价。

6.4课程教学评价

①后续课程任课教师评价:学生们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扎实,技能操作熟练。对于后续课程,我们教得容易,学生学得轻松。②实习单位评价: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营养专业学生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践操作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团队协作能力强。③学生评价: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学习,我们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操作本领、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7课程特色

①理实镶嵌的教学模式: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穿行,理实一体,使学生对内容更容易理解。②导引式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既注重老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引导学生将被动学习逐步转化为主动学习。③单项训练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坚持单项训练与技能考核相结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微生物检验操作能力。实践证明,我们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与改革的探索是成功的。合理定位课程在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选用和编写优质教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考核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潜能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毕业后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尚新彬,李超敏.医学院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改革[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9):89-90.

[2]吴君艳.基于食品检验岗位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食品检测类《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改革[J].科技信息,2012,35(8):809.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2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问卷调查

高等职业学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工作,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及完善。据此,笔者对安徽某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开展了相关调研。

1调研过程

调研目的:掌握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了解毕业生在校所学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实用程度,据此对于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及完善。调研时间:2015年6月-8月调研对象:安徽某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2014届毕业生调研方式:本次调研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进行:①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②走访用人单位现场填写调查问卷。共发放学生问卷65份,回收65份。调研遵循了问卷调查的问题设计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可能性原则及自愿性原则[1]。

2调研结果与分析

2.1毕业生就业情况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在全专业65人中,除了3人通过专升本考试继续深造以外,剩下的62人中有42人(64.6%)进入了与食品相关的岗位工作,其中从事食品营养(35.7%)和食品销售(50.0%)两个岗位的人较多,从事食品检测(4.8%)与食品加工(9.5%)的毕业生相对较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和家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了更多寻求专业营养咨询、营养保健的需要,而伴随这种不断增长的诉求需要的,是目前营养专业人才的缺乏,因而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提供营养咨询,营养指导的岗位;同时我国现有食品行业的总体现状是:食品行业中,中小型企业数目较多,占总体企业的比例较大,企业间竞争激烈,在食品销售方面需要较多的人才。但对于食品检测的专业人才来说,中小企业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本就不大[2],并且此种岗位对专业技术及研究水平要求相对较高,且人员流动性较小,所以对于该岗位人群的需求量不是很大。食品加工类的岗位一般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性质单一,毕业生就业兴趣不大,且随着机械化、自动化流水线的不断发展,对食品加工的人才需求量增长同样不大。

2.2毕业生在校学习情况调研

2.2.1毕业生学习基本情况

从调研结果中可见,虽然大部分的学生可以全部(12人,占18.5%)或大部分(40人,占61.5%)接受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但是依然有19.9%的学生只能掌握一半(7人,占10.7%)或很少部分知识(6人,占9.2%)。这说明我们的课程的教学中依然存在改进的空间。排除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客观原因之外,我们分析其主要原因有:①教师授课内容选取、授课方法不当,讲解不够透彻的问题;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或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等问题;③两方面兼而有之。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将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工作中,充分考虑部分学生基础能力薄弱的情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置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要予以强化,授课过程中改善对基础知识的授课技巧。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要求及学生能力培养等内容也要根据具体实际,因材施教,量化的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2.2.2毕业生对实训课程设置的反馈

本次调查是在毕业生毕业一段时间后,结合自身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的,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一段时间后认为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训课程需要加强,并且有些同学认为一些对自己目前工作有用的实训课程学校没有开设。因此在将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工作中,我们需要考虑结合毕业生就业后的实际工作需要,增加实训课程的设置,完善实训课程内容。2.2.3学生综合能力调查毕业生认为在踏入工作岗位前最欠缺的是行业背景知识的积累(60%),其次是职业生涯规划(36.9%);他们认为在校期间对他们帮助最大的是考取各种证书(83.1%);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是他们最需要具备的素质(56.9%);盲目、缺乏就业指导(52.3%)、心理承受能力差(35.4%)都制约着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

3对策建议

通过对本次调查问卷反映出的问题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加快专业建设和发展,使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更经得住挑战。

3.1加大专业核心课程及重点课程教学力度

在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及重点课程的学时比重设置中可以适当的加大力度,细化教学内容;同时在对于课程教材的选择上,教师要更加严格的把关,尽可能选择“十二五”规划教材,以及符合目前工学结合教学特点、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补充行业背景知识,方便学生对于行业发展动态的把握;并且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2提高对于实验实训及实习的重视程度、落实“双证制”教育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高实验实训课程所占比重,尽可能的将课堂搬进实验室、放入工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教学内容。并且将学生考取专业能力证书(营养师、食品检验工等)的要求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证书与学生毕业证挂钩,提高学生考取各种专业证书的积极性,增加就业竞争力。

3.3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定位

重视入学教育、专业介绍、专题讲座、交流座谈等对学生职业定位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从一线做起,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要注意通过设定相关课程或项目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抗压能力[3]。通过本次的调查问卷反映出的情况,如何让本专业的毕业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如何继续提高本专业教育教学水平,这都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也将根据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对本次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进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晓杰,陈建强,胡霞.食品类专业在校生职业资格证书调查分析及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4(9):151~153.

[2]朱效兵,张瑞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需求与实践能力调查分析[J].内蒙古教育,2004(5):35~36.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3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安排。自治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结束后,我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党组扩大会议,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从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方面研究、制定了我局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副局长、驻局纪检组长为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设立了综合、宣传、指导检查、保障等四个工作组。明确了办公室及其各工作组的具体职责。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各单位、部门也按要求相应地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成立了领导机构,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二)狠抓思想动员,明确目标任务。10月8日,我局召开了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作了动员讲话,阐明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对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并强调全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着眼于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发展三年计划,紧密结合我区实际,要在解决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一是着力解决发展理念认识问题,打牢科学全面发展的思想基础。努力实现监管的重心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监管的目标从数量向质量的转移;监管的力量从自身系统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转移;监管的内容从单纯监管向公共行政服务的转移。二是着力解决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问题,增强科学发展的原动力。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食品药品安全利益问题使实劲,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食品药品监管科学发展的成果。三是着力解决监管与发展的问题,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促进我区医药产业科学、快速、跨越发展。四是着力解决服务开放水平不高的问题,拓展科学发展的空间。深入研究食品医药多区域合作新领域、新机制,促进药品国际经济合作、贸易的大发展。五是着力解决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充分发挥体制优势。要深刻认识当前的体制变革,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是解决制约科学发展问题的重大举措。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上来,做到思想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六是着力解决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问题,增强科学发展的执行力。着力提高科学决策、善于学习、开拓创新的能力,统筹发展的能力,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依法行政、促进和谐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采取多种形式,抓好理论学习。我局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学习调研阶段的中心任务来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处以上领导干部通读《科学发展观论述摘编》、《邓小平科学发展观论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学习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吴邦国委员长及总理在**考察指导工作时的讲话精神、学习郭声琨书记在全区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亲自对全体党员的学习进行辅导。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各单位、部门以及全体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工学矛盾,采取大集中(全体党员集中培训)与小集中(以处室为单位组织学习)相结合,开放式培训(个人自学)与封闭式培训(离岗培训)相结合;集中辅导与研究讨论相结合组织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学习效果。根据学习培训计划,我局于10月20日外请专家学者对区局机关及驻邕直属单位的党员干部共130多人进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讲座辅导;10月29日至30日,集中对局机关的全体党干部进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集中(封闭式)培训,并要求每一位党员紧密联系本单位和个人的实际撰写心得体会以及学习笔记,从而确保时间得到保证和理论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明确一个主题,搞好调查研究。局党组明确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主题,提出坚持“四个结合”,即把“察情于民”与“问计于民”结合起来,把“问计于民”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现场考察与自我检查结合起来,把总结经验与发现问题结合起来,务求深入实际,力戒形式主义,着力从创新方式、创新方法、创新形式上下功夫。为了确保调研活动的内涵深度和质量保证,确定了调研活动的四大内容,即影响和制约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服务发展与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大问题、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确定“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和“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工程建设”作为我局调研活动示范先行的两个重点课题进行调研。由局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或专业干部组成的四个调研组,分别到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钦州、玉林、河池等地开展调研,调研区域涵盖了我区的东、西、南、北、中。同时,还安排1名局党组成员带队到广东、XX等省市进行监管体制改革调研。通过下发问卷调研表、实地走访调查、召开专题座谈研讨会等方式进行。应邀参加座谈会、研讨会的代表有市、县人民政府的分管领导、市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为成员单位、基层市县局(分局)领导和科室干部、社会各界(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论界、新闻界)行政相对人(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医疗机构负责人、食品种养专业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宾馆餐馆负责人、学校领导、个体工商户等)和社会群众(包括企业职工、街道居民、农民等)。由于内容贴近实际、调研方法得当,本次调查问卷发出1800份,收回1712份,回收率95%。调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预期效果。就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和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工程建设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并将在今后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五)强化统筹兼顾,学习工作双促进。我局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紧密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切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有效树立了良好的食品药品监管新形象。一是全力抓好“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落实“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总体方案,积极协调各监管部门履行“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职责,在重点人群、重点城市、重点品种以及重点环节上下功夫,确保“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万无一失。二是全力做好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按照中央和自治区要求,在各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质监、工商、水产畜牧、卫生等相关部门做好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得到自治区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是切实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防范工作。局领导和有关处室同志深入广大农村、宾馆饭店督促各地建立健全宾馆大型会议集体用餐报告、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制度和卫生监督制度,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四是强化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力度。强化我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监管,及时发现和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活动,保持打击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有效防止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流入市场,确保药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有效。

(六)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为全面做好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并提出具体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运用报刊、电视、网络、板报、简报等多种媒体和阵地,采取专题会议、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及时总结和推广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先后在《中国医药报》、《**日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播发学习实践活动新闻稿件5篇,通过板报、简报、政务信息网站等形式刊载学习实践活动专题文稿20篇,及时宣传和报道了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营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初步成效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在全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代表我局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在自治区学习实践活动第七指导检查组的专题督查以及专门汇报会上,检查组充分肯定了我局第一阶段的工作,认为思路很清晰,落实工作抓得很扎实到位,组织保障有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促使全体党员干部更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通过引导督促和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讨论活动,激发和调动了党员干部学习讨论的积极性,从而克服了学习讨论中的不良心理,有效地营造了和谐的、互动的学习讨论氛围,促使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党员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各单位、部门的党组织根据方案要求,把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与推进当前各项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党的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坚持边学边改,边改边学,特别是通过深入基层和农村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了解和解决了群众关注的一些实际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三)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制定了思想解放讨论活动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党员干部能主动联系自身思想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围绕“开阔科学发展新视野,推动**发展新跨越”主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着力找准自身和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大胆提出新思路、新举措,有效地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尤其是实施《**食品药品监管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对全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家深刻认识到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必须紧密联系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切实抓好自身思想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监管工作能力和水平,为促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联系实际,精心选题,调研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我局在确定“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和“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工程建设”为重点调研课题的同时,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解放思想大讨论紧密地结合起来,对解放思想大讨论过程中提出的三个专题调研课题进行再调研,初步形成《**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调研报告》、《我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调查报告》、《**壮药产业发展问题调研》等调研报告,确保调研活动取得实效。一是扩大了视野,开阔了思路。各专题调研在紧密联系本地区、本系统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国内外相关理论、专业研究成果,积极吸收先进地区、单位的经验做法,从更加广阔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和研究,克服了以往就事论事的弊病,提高了专题调研的深度。二是密切了联系,增强了合作。通过调研,不仅直接听取了行政相对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于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监督、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进一步密切了与生产经营企业、种养专业户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联系。三是推进了工作,得到了实惠。调研活动把“问计于民”与查找问题相结合,既强调深入企业、深入群众,也注意在调研中善于总结本系统各基层单位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情况,发现和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了解和发现基层的创新经验。通过调研,推进了本系统各基层单位工作的开展。同时,及时把调研工作成果付诸于实际工作,努力使之取得新的成果,让群众获得实惠。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我局在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探索;在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解决具体问题上有待进一步加强;深入基层、农村调研的思路、方法、方式上有待进一步创新。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和不足,我局将在下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中继续边学边改,以学习促进问题解决,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落实。四、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第二阶段是承前启后的阶段,对整个学习活动非常关键。既是对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效果的检验,又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的保证。因此,我局将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真正把这一阶段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组织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对学习调研阶段征求到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分析,组织召开班子成员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检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对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组织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检查监管理念、工作思路、落实措施、工作成效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

(二)组织召开党组(支部)扩大会议。召开党员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之后,各单位、部门党组织要召开党组(支部)扩大会议,通报民主生活会议情况和通过第一阶段调研、征求意见及围绕查找梳理出的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进行深入讨论,在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形成共识。

(三)组织开展群众评议。邀请党员代表、非党员领导干部、离退休职工、直属单位负责人以及监管对象代表,对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报告进行评议。采取召开群众代表评议大会和发放无记名评议表等形式进行。班子的分析报告经评议、修改完善后,要以适当方式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组织开展个案剖析。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实际,紧扣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重点,紧密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某个方面的典型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分析研究,着眼于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研究措施、促进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案剖析。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4

关键词:食品分析;自主探究;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165-02

《食品分析》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强检验为主要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食品分析》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食品分析是专门研究各类食品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该课程教学内容极为丰富,包括食品的营养成分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食品微生物分析、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分析、食品感官检验等。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愈发重视以及食品检测技术快速发展而形成社会对食品分析检验人才持续增长的巨大需求,《食品分析》课程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很多,知识点较为分散,理论教学相对来说较为枯燥,以往《食品分析》课程通常又是采用课堂讲授型的单向注入式教学方法,学生的被动性大于能动性,使得实际的教学效果与师生的期望及课程自身作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高等教育明确在本科教学中,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2],其中研究性教学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在学科专业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潜能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知识、能力和态度,最终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以养成并提高[1]。因此,研究性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培养工科专业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

近几年笔者在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分析》课程及生物技术专业的《食品检验概论》课程中对自主探究式研究性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变师生角色关系

任何教学行为的发生,都离不开教学观念的深层支撑;任何教学行为的改变,也都必然首先基于教学观念的转变[3]。因此,作为承担本科教学的高校教师,要开展崭新的研究性教学实践,应转变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渗透于课程教学中。研究性教学更注重于教与学的互动,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问题探讨、问题解决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接受过程。教师要通过自身“教”的方式的转变来带动学生“学”的方式的变革,由单向的教师传授向双向的师生互动转变,由单一的“知识点讲解型”向“问题为导向型”的教学方法转变[4]。

笔者在更新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认识到研究性教学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角色关系的迫切性。在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对知识的优先掌握及对课程的掌控而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课堂呈现出“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而研究性教学中,强调教师首先要善于设计“问题”,然后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究和分享,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因此,教师不是课堂的操纵者、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推进者和辅导者。教师由知识的输出者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由独立的劳动者逐渐转变为合作者。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师生之间更多地体现为合作与交流的关系。在《食品分析》课程实施自主探究式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后,师生角色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构建了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初步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整合课程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食品分析》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材料,而且许多教学内容可以在研究性学习中拓展和延伸。笔者在《食品分析》课程的自主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实践中,以保证教学内容系统性为前提,力求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结合,知识传递的系统性与研究性结合,整合优化课程教学资源,潜心挖掘并提炼蕴含其中的研究性教学学习点,将那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或内容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结论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

食品分析与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监管、食品安全事件、日常生活实际之间联系密切,可为教学创设有效、丰富的问题情境提供适宜生动的材料和素材;在教学设计中,将素材通过多媒体手段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获到感官刺激和情感激发,自然而然地融入情境中而产生解释某种现象或解决某个问题的冲动和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启动学习内因。如食品中酸度测定由食醋标签中总酸度含量引出,食品中氨基酸总量的测定,则是以酱油标签中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标识引出,食品感官检验的种类则是在分组探究和演讲分享诸如肉制品、乳制品、水产品、饮料、蔬菜水果、糕点等食品的选购方法中明确。

在研究性教学设计过程中,在进行知识的系统性学习过程中逐步渗透研究性教学的方法,力求教师研究性的“教”与学生研究性的“学”相结合、个人的独立探究与小组的合作探究相结合,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

笔者将食品安全事件或食品安全热点话题作为案例式教学资源和素材引入课堂,以此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切入点,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内化。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食品分析专业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并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社会价值,同时知识是因自主探究而获得,让学生的学习获得一种满足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主动性。如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教学设计中,没有把凯氏定氮法作为既成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首先以2008年我国毒奶粉事件作为关注点,创设出“奶粉中为何添加三聚氰胺”的问题情境,随即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奶粉添加三聚氰胺后蛋白质含量会变高”,学生快速搜索到三聚氰胺化学式并以板书形式呈现后,教师将问题进一步明确为探究“奶粉中非法添加氮元素含量高的三聚氰胺”与“奶粉蛋白质含量提高”之间的关联。教师再适时引出凯氏定氮法是食品中蛋白质测定的国家标准第一法,教师不进行讲解,只是将其知识点分解为若干子问题,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及合作探究。学生自愿组成多人自主探究小组,课下查阅资料、汇总素材、制作PPT等,在下次课堂中分工演讲,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质疑和答疑,学生学习了解了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步骤,并明确了凯氏定氮法的本质是通过测定总氮量再转换为蛋白质含量。同时学生列出几种食品中可能存在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得出凯氏定氮法只能测定食品中粗蛋白即食品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结论。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如何区分开食品中的蛋白质氮和非蛋白质氮?”,产生“如何分别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氮和非蛋白质氮”的疑惑和欲望,从而进入新一轮的自主探究。

在课程后期,随着学生自主探究式研究性学习的意识、欲望和能力的逐步提升,教师挖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难度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食品检测前沿技术,作为课程的延伸和拓展。如针对食品中矿物元素的测定,指引学生关注2015年新颁布的食品中砷、汞、隔等有害元素测定的最新版国家标准,使学生及时了解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高端先进的仪器分析方法已成为国标方法。随后指导学生结合先修的仪器分析课程,对这些仪器分析方法的测定原理、仪器设备及方法特点等开展课外分组探究学习-课内分享探究成果。

三、评价考核形式多元化,过程结果考察一体化

评价和考核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自主探究式研究性教学实践探索中,坚决摒弃了原有的“一考”分优劣,“一卷”定成绩的考试模式,不仅注重课程过程设计,同时强调学习过程的管理与考核,根据研究性教学的特点,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变为过程和结果评价兼顾,摸索了一套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

形成性考核贯穿课程全过程,反映过程考核情况,以平时成绩体现,由考勤作业、课堂研讨和课程总结三部分成绩组成。考勤作业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课堂表现等自我约束情况。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包括:课程的出勤情况、课堂的基本表现、课堂测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课堂研讨主要评价考核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查阅资料、PPT制作、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等能力,包括知识分享、分组专题研讨等,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包括:课堂讲演的次数、分组研讨的贡献、PPT的质量、课堂研讨的表现等。课程总结要求每个学生对课程进行教学总结,包括学生评课、学生评教和学生自我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对课程中诸要素的总结思考及书面表达能力。

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不仅考核知识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与食品分析密切相关的案例分析及方案设计等灵活开放性题目,与前期的探究学习遥相呼应,力求期末考试成绩同时反映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养成情况。

参考文献:

[1]李爱民.我国本科研究性教学十年研究述评[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3-87.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5)1号.

[3]张典兵.论高校研究性教学的本质及策略[J].石油教育:双月刊,2014,(3):100-103.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5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保健品销售员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进公司已经两个月了,通过培训和自我学习了产品知识,通过对各种渠道的拓展,也有自己的一些总结。通过观察和了解,体会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的优势,以及还需要努力的地方,两个月来自我有了提升,但同时也知道还有很多的不足。力争在将来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我的短处。现就此向各位领导,同仁汇报自己的工作及想法。

一:关于对公司产品和销售方面的认识

但主要是会销产品及保健营养品,以前做了三年多的保健食品销售。很少接触过名贵中药材提取物,两个月来的学习,才对石斛,天麻,杜仲,葛根,西洋参有了一些了解,从原材料,石斛种植技术以及生产加工技术来讲,公司都有一定的优势,种植技术,生产加工技术都已成熟,产品品质高,功效好,无毒负作用,有消费者健康潜在需求,但通过对大量实地各种渠道的拓展,解到目前我公司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还有待提高,从长远来打算,把产品做长久,公司做长久,只有把产品品牌化,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培养消费人群,灌输“药食同源”养生保健的重要性,消费者才会更容易接受公司的产品,企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所有以后的工作中,会致力于公司产品的宣传,符合节约成本的情况下,可适量做一些宣传活动,比如高档小区宣传等。

二:产品渠道拓展后的总结

医院,跑了很多渠道。商超,养生___,礼品公司,药店等,以前的公司只涉及了保健品在药店的拓展,很少涉及医院,养生___,礼品公司等渠道。将近一个半月的拓展,开阔了眼界,解了的保健食品销售渠道,接触了一些公司的___,拓展了知识面,但同时也意识到由于公司产品价格比一般保健食品高,很少有广告,知名度还不足,所以目前在一些渠道很难有发展,比如药店渠道,大多药店的保健食品价格偏低,有广告支持,没有支持的情况下,产品在药店很难产生销售,所以暂时不考虑再拓展药店。因为大多医院只能开处方药,有政策制度上的限制,所以医院方面,目前也很难有突破。养生___的消费者够买力高,适合公司产品的销售,拜访了很多养生___,目前已和一家推拿养生馆合作,后期会继续于这方面的工作。礼品公司的客户面广,中高低端礼品都有市场,需求面广,合作方式灵活,所以也适合公司产品的销售拓展,以后会把重点放在这一块,工作方向将会由全面拓展,变为重点拓展。结合公司产品的特性,多跑一些适合公司产品的渠道,争取在这些方面有突破,少走弯路”。

三: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识

一直认为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都十分重要,进公司以来,早上上班很安静,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没有聊天,没有闲玩,同事们都很实干,容易相处,气氛很融合,但同时也感觉管理层与员工沟通太少,希望获得的沟通与批评,以利于工作和自我缺点的改正。

营养医师王兴国饮食营养科普讲座营养食疗食补健康饮食减肥保健

四:自身在工作上的优点及不足

因为之前从事了三年保健食品会议营销,也在德维___物工程有限公司做过保健营养品专卖店店长和区域销售经理,所在公司十分注重培训,自己也十分注重学习,所以有一定保健食品销售方面的积累。在德维康上班半年没有迟到,早退,矿工过,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注意同事之间的关系,不议论公司及同事的是非,维护公司的形象,特别是遵守公司财务上的制度,不贪一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所___的是自己能力上的提高,有合适的平台发挥自己的长处,但同时自己也有很多不足

1.认为自己专业知识还不完善和精熟,所以以后会的看一些关于天麻,石斛的书籍。

2.营销和管理方面上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所以后期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3.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熟悉各岗位的工作流程,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经常总结的习惯,每天总结,没周总结,每月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及效绩,提高谈判技能,管理能力,专业知识,执行力等等,总之在以后会致力于学习,总结,改进。

五:一些建议

1.因为目前去拜访客户还没有完善的产品资料,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所以建议及时做出简单,一目了然的产品资料。

2.各部门的沟通,领导层与员工的沟通一些,这样才能的了解公司,规划,以及近段时间自身工作的不足等各方面信息。

六:未来努力的方向

应聘的是片区销售经理一职,接下来的工作中

1.会努力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的完善,营销类管理类知识的学习等等,有了熟悉的专业知识,才能说服客服,学习的营销管理类知识,才能更详细的了解企业的运作,企业的目标,效绩管理,社会责任,首要职能等等,同时积极注重锻炼自己的口才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___能力以及领导能力,不断在工作中学习、进取、完善自己。

2.大量的有针对的实地产品销售拓展,暂时放弃一些可行性不大

保健品销售员年度总结报告。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6

关键词:食品生物化学;问题;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154-03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有机体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的科学,即研究生命活动化学本质的学科。食品生物化学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为石河子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生化实验方法与技术,为有关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本着既考虑生物化学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顾及体现食品工程专业特点和要求,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探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1 《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2]

1.1 学时设置不合理 之前,我校生物化学课程为54+36,也就是理论54学时,实验36学时,而当前我校食品生物化学的总学时为44+12,而教学大纲要求15个章节内容,同学们普遍反映内容多,信息量大,深度不够。从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来看,其内容繁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每章节的重点难点讲解完,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做课堂练习,帮助学生消化本堂课程的内容,所以学生们都认为教学进度太快。实验的学时也在不断的减少,改革前的36学时实验课程基本涵盖了五大物质,即还原糖的提取和测定,酶的提取与活性测定,蛋白质的提取与测定,核酸的提取及检测,以及脂类的提取与测定,涉及到使用的仪器为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装置、层析装置、微量蒸馏装置等,基本包括了生物化学实验具备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规的检测技术;但现在的12学时实验课程,只能从其中选取大分子物质的2~3种,导致学生们缺乏该课程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泛而不精,基本功不扎实。一般学校的食品生物化学学时都不少于56学时,如华南理工大学该课程的总学时为150学时,江南大学理论学时60学时,广东药学院对食品专业总学时90学时,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总学时80学时,我校生物化学与其相比较少,难以保证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1.2 教材选择不合理 在教材的选择上,已出版发行的生物化学教材种类很多,被各类高校广泛使用的也不在少数。我校一直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郭蔼光主编的《基础生物化学》,其脉络清晰,语言简练,重点突出,章节安排合理,是一本适于本科生使用的教材。但由于该教材侧重于生物、遗传、医学、农学等专业,并不适于食品专业,特别是我校的食品检验检疫和食品安全专业的学生。其生物化学的基础内容完全能够涵盖,但是缺乏与食品相关的技术,如食品加工化学、食品风味化学、食品添加剂化学等内容,使学生认为该课程与其专业无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1.3 实验课程安排不合理 (1)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存在脱节现象。我校实验课程的开设在食品生物化学的理论课程结束后7d进行,而且集中在21d完成,时间安排到学期末,紧接着进入期末考试,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并且理论课程结束的早,课程内容多,学生基本没有时间复习,造成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欠佳。(2)开设的实验内容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如植物中还原糖的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淀粉酶的测定等。由于实验课学时限制,只能开设上述3个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无法进行,让学生觉得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索然无味。

1.4 教学方法不合理 食品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学科,主要是从分子水平来揭示生命现象的的本质和规律,因而难以像动物学、植物形态学课程那样直观,它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名词繁多,而且化学反应过程复杂,必须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知识背景,教师如果在理论课程讲解时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授课都是使用幻灯片,采用填鸭式教学,探究式和归纳演绎式较少,使学生理解难度加大,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2 对策建议

2.1 选择适宜的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根据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对选定的教材内容上可以进行添加、删减。生物化学教材各有利弊,《食品生物化学》的教材有许多,如由谢达平主编的教材,它的特点在于基本内容之外,还介绍了与食品物质成分的纯化和检测相关的现代生物化学技术;由陈晓平主编的教材,突出在食品营养成分化学、食品加工储藏中的生物化学等实用技术等;由宁正祥主编的教材,侧重了食品加工化学、食品风味化学、食品添加剂化学等方面。所以这些教材都可以作为《食品生物化学》教材或者辅助教材,而与我院其他专业如农学、农资、园艺、生物等专业的《生物化学》教材应有所区分。

食品专业学生在学习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时,应搞清食品所含的营养成分,食品如何进入生物体进行代谢过程,以及如何改善食品的风味等,因此适当加大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验开设的时间上,应尽量安排在相应章节的理论课程后面,如维生素C的提取实验,应该是维生素和辅酶章节结束后进行,而蛋白质的分离检测应该在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学完以后进行,加深学生对章节的理解。在实验的内容上,引入探究性或创新性设计实验,扩展学生的视野,关注当前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国产奶粉三聚氰胺,地沟油,瓜子里含有铝等问题。由学生准备材料,实验老师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谨的科研思维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上,经常关注国家食品生物化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问题,争取与时俱进,如食品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基础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研究每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和资助情况,发现食品生物化学领域基础科学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和趋势[3]。

2.2 应用不同教学方法穿插授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1 案例引导法 在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如烫发的生化原理,首先把头发卷成一定的形状,然后涂上还原剂并加热,还原剂可以打开链间二硫键,湿热破坏氢键使头发α-角蛋白的螺旋结构伸展成β-构象,然后除去还原剂,涂上氧化剂以便在相邻多肽链的半胱氨酸残基对之间建立新的二硫键;当洗涤并冷却头发时,多肽链回到原来的α-螺旋构象,这时头发将以希望的形式卷曲,因为新的二硫键形成使得头发纤维的α螺旋束发生扭曲。教师可以将蛋白质高级结构中的二级结构α-螺旋构象和β-折叠的内容和蛋白质变性的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掌握其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又如磺胺类药品、有机磷杀虫剂与酶的抑制剂有关,胃溃疡的形成与胃蛋白酶的酶激活有关,痛风与核苷酸代谢紊乱有关,奶粉中添加三氯氰胺目的是提高含氮量,这些案例大大激发学生对食品生物化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将书本上知识活学活用到生活中,提高教学质量。

2.2.2 归纳演绎法 采用归纳演绎方法是将相似的知识点通过比较,归纳不同点进行记忆,从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如将脂肪酸的合成代谢即从头合成,与脂肪酸的分解代谢即β-氧化,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如都需要酶,都要消耗能量,都需要载体等。再比如对DNA复制过程和DNA转录过程做了比较,它们所需的模板一样,采用的酶不同,需要的原料不同,产物也不同。通过这种归纳和演绎的方式,将较难理解的两种代谢过程很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较容易接受,既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又能使其掌握该内容的重点、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同样对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翻译过程,放在一起比较记忆就相对简单了。

2.2.3 提问思考法 在每章的末尾都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去思考,如下章讲脂类代谢了,上节课的末尾,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人吃甜的容易长胖?讲解核苷酸代谢,提出“为什么珍奥核酸是商业骗局”?而将维生素与辅酶的章节中,提出问题为什么孕期要补充叶酸?生活中维生素缺乏会引起什么疾病等。这些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会主动查阅文献资料,探究其原理,既相当于提前预习上课内容,又激发了同学们求知欲望,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不会因为学科难度大而造成困扰。

2.3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4] 课堂是一个舞台,教师就是舞台上的领舞者,如何让学生自觉自愿在你的引导下去学习,不仅仅是对教师本身教学能力与教学行为的肯定,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应不断充实更新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把握学科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通俗化,直观化,将枯燥乏味的课程讲授趣味化,变死板为生动,使得学生乐于接受,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领航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在生活和学习中去关心和帮助他们,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差异与非智力因素有关,如他们的重视程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因素有关。准确找到影响学习的因素,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在学生群体中主要有三类学生,第一类是努力上进型,自己积极要求进步,刻苦、努力认真学习,对自己严格要求,这类学生的成绩常位于榜首;第二类随大流型,喜欢安逸,也没那么努力,本分、顺从,会配合老师,成绩会位于中间,这一部分人数较多;第三类有问题型,对专业不爱好,不想学习,有的沉迷于网络,有的醉心于社交活动或第二学位。对于第一类学生,适当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对于第二类学生,在学习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进度,积极耐心指导与辅导,使他们喜欢这门课,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对于第三类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询问其理由,找到问题的本质,不断的沟通,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所出现的问题,消除学生对于生化课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攻克学业难点的勇气和信心。

参考文献

[1]薛蓓,池福敏,辜雪冬.高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轻工科技,2013,9(9):183-184.

[2]汪薇,白卫东.结合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浅谈食品生物化学教学[J].广州化工,2010,38(7):237-23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