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专业论文

食品专业论文范文1

分析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与后续学习的食品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检验技术等课程联系紧密,只有扎实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学习食品分析等后续课程。目前本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分析化学课程安排51学时,但是现在分析化学教材中教学内容比较多,因此必须要精选教学内容才能解决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多和学时少的矛盾。我们选用的教材是“十二五”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材为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第五版)上册,全书共分11各章节,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分析化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概论、分析试样的采集和制备、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分析化学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第二层次是定量分析部分,主要包括四大滴定、重量分析法和吸光光度法。第一层次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其中分析化学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由于在后续课程中还要进一步学习,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这两部分内容安排学生自学;对于第二层次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重点讲授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讲授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要将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与课程结合起来,例如“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等,这些内容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理论知识,还可以增进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而对于像滴定误差计算、溶液pH值计算等理论性强而实际应用少的知识点作为选学内容,对于一些基础扎实且有兴趣掌握这部分内容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2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满堂灌难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要越来越高,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人才培养需要,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互动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具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达到师生心理或行为的改变[3]。加强课堂互动,既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课堂提问、现场解题、专题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同时对一些性格内敛、自信心不足的同学进行语言鼓励并分析参与课堂互动的益处,让他们在分析化学课堂中也能积极参与互动并逐渐找到自信,学生参与互动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高。

3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理论知识主要是想把它运用于实践当中,所以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要与分析化学实验内容紧密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实验原理潜移默化到理论教学中来,例如在讲授酸碱指示剂的时候,教师要向学生解答为什么用HCl溶液滴定NaOH溶液时一般采用甲基橙指示剂,而用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时以酚酞为指示剂,减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操作的疑惑。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验中的问题,采用启发式、提示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并能达到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4优化考核方式,增强考核方法科学性

成绩考核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考核方法中,期末考试占有很大的比重,平时成绩考核不够全面,不仅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且不能做到全程考核学生学习效果,以这种方式评定成绩,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使社会对人才质量的判断出现偏差。我们可以结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对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方法进行改进,首先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由之前的20%提高到30%,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学期末的考试压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平时成绩由课后练习题成绩、课堂讨论成绩、课程小论文成绩、课堂笔记成绩和考勤成绩等几部分组成,并且每个考核指标均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比如课后练习题成绩,首先精选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给出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分析化学课程总共布置10次课后练习题,学生课后练习题最终成绩为10次课后练习题的平均成绩;最后期末考试根据本课程特点,在考查学生知识点情况的前提下,增加知识应用性强的综合题比重,以检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后的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方式可以全程、全面地检查和督促学生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更能科学地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该考核方式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5结语

食品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 食品科学 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08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是一个最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常青产业,是世界制造业的第一大产业,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食品专业人才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大力发展我国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全民族的健康营养和素质发展。我国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缺口较大,食品企业的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生产、食品质量控制与检验、食品新产品开发、食品工厂设计、食品中高层管理、食品设备操作、销售人员等岗位。对食品专业的高级专门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在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1)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食品加工度较低;(2)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竞争力弱、效益欠佳;(3)企业研发力量薄弱,技术创新不足;(4)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治理监管缺乏长效机制等。这些薄弱环节反映了一个大问题:产品技术含量和水平不高、食品的生产缺乏系统的监管,归根结底,是食品专业优秀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的缺乏,使食品产业的发展长期在低水平层面徘徊。因此,为了促进食品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强大竞争力,食品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刻不容缓,其根本是食品专业优秀应用型人才队伍的扩充和壮大。

为积极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资源配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湖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积极行动,本文主要论述教学过程构建培养方案。

1 基本原则

着眼于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的需求,结合校情,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及考核管理机制的改革,紧密结合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深加工方向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通过3+1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在现代食品深加工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与设备操作管理、品质控制、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坚实的化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和食品科学基础与实验技术;(2)掌握食品工程单元操作理论和技术;(3)有针对性地掌握若干类食品深加工的技术,并且具有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4)具有食品加工设备的配套选型及工厂设计的实践能力;(5)具有食品质量分析的能力,能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实现产品的安全质量控制;(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产品研发所有环节所必备的理论和实践能力;(7)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3 教学培养模式

采用“3+1”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期间用3年的时间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强化基础、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题大实验和食品加工工艺大实验等,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并初步形成新产品和新技术设计的能力。再用1年的时间将学生分散到企业,在企业接受教学和实践活动,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联合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认识实习(认识实习在一年级,主要使学生初步了解食品工厂的基本情况,产生感性认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或设计(均在第四年全年进行,使学生熟悉企业生产管理全过程,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毕业论文必须在企业完成,根据企业急需解决的个别难题或新产品开发的需求等,在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联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

4 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如表1、2和3。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厂设计、食品营养学、食品保藏原理、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冷库的设计与管理、果蔬加工技术、粮油加工技术、蛋品加工技术、肉制品加工技术、水产品加工技术、乳制品加工技术、白酒食品生产技术、果酒生产技术、调味品生产技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食品工程单元操作、食品机械应用与维护、食品工厂设计、食品贮藏运销技术、食品营销策略等。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完成学业最低课内学分(含课程体系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要求:200分。完成学业最低课外学分要求:8分。在课程教学方面,积极改革课程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网络教学、实物及现场教学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同时采用课堂讲授、分组讨论、辩论以及课外阅读等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方式。逐步推广除试卷考试之外的文献综述、指定产品生产方法及工艺设计、实验或技术方案设计、现场操作、答辩等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机制,以彻底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枯燥的学习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学生实践平台及科研平台,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平台得到充分的锻炼,又可以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将加大专业综合性和工艺性大实验以及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生产与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性实践教学改革。首先,增加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的学时比例;其次,学生在企业进行的实践活动均实现双导师制,由专职和兼职教师组成。另外,加大实践教学的考核力度,特别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生产与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由双导师共同考核。为保障实践教学取得实质成效,将建立多家稳定的实习单位基地,并成立由学校、学院和系级人员组成的监督管理小组,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经常邀请知名公司企业的高层领导及人事、技术管理部门的人员到学院授课、讲座及学术交流,介绍企业的现状、发展动态、技术需求及人才要求等情况,聘请部分企业的技术及管理方面的人员作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定期到学院为本专业学生讲课,同本专业教师一起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修订和完善。

食品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就业岗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前言:我院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专业是近几年新开设的专业,在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首先进行了食品企业岗位调研,在行业、企业专家讨论归纳基础上,进行专业就业岗位群分析,专业核心能力确定。其次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与岗位结合的职业课程体系设计,完善了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就业岗位与发展方向分析如下。

二、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指导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

(一)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高职教育目标为宗旨,结合食品企业安全管理岗位技能的要求,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成才的能力,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新方案的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经济需要,适应地方区域经济需要,着眼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以化学、生物学、食品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知识为基础,以食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能力为重点,以综合素质为核心,面向食品行业,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及监控、食品检测、食品生产等第一线工作,高职层次的德能合一、知行合一、具有良好职业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实用性人才。

三、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和原则。

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依据是就业岗位分析及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以必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与专业选修课为主体,以公共选修课为补充的新型课程体系,增强了课程架构和课程设置的整体性和开放性。

以符合食品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为原则,在食品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应用、知识能力与素质之间的关系,优化课程设置,整合更新课程内容。建立核心课程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注重实验实训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构建了与理论教学并行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各类课程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

(二)课程体系构架。

以食品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或规范为依据,紧贴行业或产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变化,围绕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参照对接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通过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设计课程体系结构。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区域经济及企业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招生对象,采用模块化、层次化和综合化等多种课程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合理、科学、均衡地设置学习领域。形成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以“教、学、做、用”相结合为特色,以道德养成教育为主线的基础教育、职业发展、道德养成三个平台。

1.道德养成平台

是针对高职学生应具备的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科学与人文、体育军事、心理等社会素质培养设置的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训练、及公共选修课程。

2.基础理论平台

是为本专业学生工程技术和职业素质培养而设置的基础课程。设置的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基础化学、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食品卫生与安全等必修课程。

3.职业发展平台

是为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而设置的应用性或技能型课程。本专业职业技术课程体系是以食品质量安全学习领域课程为主,以食品检验技术、食品生产技术等学习领域课程为辅来构建。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本专业核心课程为: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安全认证共计3门课程。专业核心技能为: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技能、食品检验技能、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共计3项核心技能。职业能力为: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能力、食品检验能力、食品质量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在充分进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工作岗位及岗位职业技能,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岗位需求及培养方向构建职业课程体系,培养高职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食品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物性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78-03

食品的生产、质量与安全问题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目前,食品科技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震撼,各国的食品产业空前崛起,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主要体现在食品加工原材料包括各类农产品、畜产品及水产品、食品添加剂等的种类、数量乃至生产效率等的空前增长,以及食品的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设备和手段的不断升级换代和食品种类的多样化等诸多方面。然而,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食品加工、贮运和销售等环节,迫切需要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专门人才来从事食品及其加工原材料的检测、食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食品安全性评估与评价、食品销售市场的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提高食品工业的生产质量与安全控制水平,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Food Quality and Safety)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适应现代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而设立的。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03年率先在全国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以来,全国已有170余所高校陆续开设此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国缺乏统一的课程设置体系和专业培养计划,作为一个新生专业,各培养单位依托自己原有的优势课程、优势教师资源和优势教学资源来对本校的食品安全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进行设置和规划,导致各院校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1]。

一、食品物性学的学科地位

《食品物性学》又称食品物理学,主要研究食品及其原材料的物理性质,具有与《食品化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是食品学科领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食品及其原材料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食品物性学涵盖了比物理学更广泛的研究内容和更复杂的知识体系。食品物性学的发展从单一的食品流变学基础,到食品质构,和目前较为系统的食品及其原材料的基本物理学特征、力学特性、热特性、光学特性、磁特性等相对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2-3]。在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食品物性学课程体系,第一部教材是1998年李里特教授编著出版的《食品物性学》,目前国内食品物性学教材还包括李云飞教授等和屠康教授等人编著的几个版本的教材。物理科学领域的学科理论及其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也推动着食品物性学知识结构体系的不断更新、向前,所以物性学又是一门充满潮气的、不断进步发展的学科,已成为食品领域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以食品物性学相关理论为基础,也诞生了食品科学的若干研究方向,如以光学特性为基础的食品无损检测、以流变学理论为基础的食品高分子和胶体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以物性学理论为基础的各种食品保鲜加工技术等。目前,全国大部分设有食品专业的院校以将食品物性学列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和食品相关硕士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二、食品物性学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

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食品物性学的总课时数为33,其中理论课时数为24,实验课时数为9,并将其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而作为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习食品物理性质及其与食品品质的内在关系、食品物理性质表现的内在规律及基本理论、学习食品物理性质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学习如何利用食品物性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最终服务于食品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另外,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及实践,希望学生加深对相应物性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熟悉物性学测定的基本方法,各种测定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应用物性学知识与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食品与安全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两个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方案有所不同,但二者具有相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这也导致了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学中各种弊端的出现。

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物性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物性学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感官评定等课程为其学科基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两个专业,虽然这些课程都在开设,但是部分课程课时量不同,如前者食品工程原理的课时数为48,后者只有32;食品感官评定对于前者为必修课,而后者为选修课。不同专业学生的各种基础课教学目标不同,同时相同专业学生对课程选择种类不同直接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并造成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如下问题:

1.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选修食品物性学的人数偏少。据统计,近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选修食品物性学的学生数均不足该专业总数的1/3,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受到学分的限制,部分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选修课程过多,学分已达到培养要求,在参加专业课程选择的时候选择余地较小,因为按照学校相关规定,不鼓励本科生超学分选修课程,并且具有相关控制措施,使这些学生无法选择包括食品物性学之内的许多专业选修课。二是由于部分学生惧怕学习食品物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的不同,导致相关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学习食品物性学时接受能力不高、学习压力较大,因而放弃选修该课程。三是因为部分学生渴望拿到高的考试成绩,而选择容易掌握、理解并且容易拿到较好考试成绩的课程,而对于食品物性学这样需要花费较多精力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的课程表现出“不喜欢”。这应该是应试教育大环境所导致的结果,高校校园里,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与奖学金评定、荣誉称号的获得以及保研资格的取得等各种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被迫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其“喜欢的”课程。

2.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对食品物性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单纯地从物性学相关知识对食品安全保障的作用方面来讲,有很多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建立在物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如以物性学理论为基础的食品品质检测,各种光谱检测手段和无损检测手段等都是直接和间接衡量食品安全性的依据。另外,研究性大学以培养研究性人才为其重要目标,也就意味着有相当一批学生将要选择求学深造,进入科学研究的大门。多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毕业生最终选择攻读研究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以上。食品物性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是食品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内容,食品物性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一切种类的食品及其原材料,物性学知识的储备也是食品科学研究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需要对此熟练掌握并运用。从这个角度考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同样的物性学技能。

3.课堂气氛不活跃。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面前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可以随着教师的讲解积极投入到课堂内容中,思维活跃、积极思考;而后者的课堂气氛总体显得较为沉闷,甚至有部分学生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专业在基础课程设置和部分课程课时数的有所差异。如前所诉,食品物性学的相关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感官评定等,学校培养方案两个专业的学生在这些课程的授课要求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了不同专业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存在差异,进而出现两个专业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时不同的课堂表现和课堂气氛。

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物性学教学的改进措施

对于食品物性学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以上相关问题,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1.调整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量及授课要求。根据“重基础、宽口径”,培养符合型人才的教育精神要求,各高校普遍采取的措施是加大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表现在开设较多的基础课门数和课时数等方面,而压缩专业课的教学,表现在减少门数种类和课时数等方面。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个学科交叉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开设多门相关基础学科如食品科学、化学、物理、生物学、医学和管理学等课程,但学生毕业要求的总学分是一定的,只能取消部分专业课或压缩课时数来达到培养方案的要求,导致形成学生知识面虽然较广,但基础欠扎实的特点,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带来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结合相关教育精神和人才培养的社会的要求,进行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探索制定适合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教学与学习的食品物性学教学大纲和教学手段。由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差异,两种专业的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存在着差异,对两个专业进行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必然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要任课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及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表现来量身定做适合该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

3.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认识食品物性学学习的重要性。不少学生抱着修学分、拿成绩的态度学习食品物性学,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该门课对其专业技能的形成和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还有不少学生因为基础薄弱,课堂讲授时不能够积极随着教师的思路分析思考,在课堂表现较为沉闷,学习效率低下,长期下去只能放弃学习,只求应付考试即可,对这类学生应该结合大学的教育特点鼓励他们在课外时间通过相关资料自学有关基础课程,以提高食品物性学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郭钦,徐斌,崔恒林,姜松,董英,马海乐.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和思考――以江苏大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5):85-86.

[2]万茵,付桂明,胡晓波,涂宗财.食品物性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江西食品工业,2010,(1):14-15.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课程教学改革项目(JY1302071)

食品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食品 循环式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118-02

食品行业关乎着国计民生,其已成为我国GDP的主要贡献者,食品业产值占到GDP总额的比重达到13%以上。行业的发展需要聚集更多的专业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则需要大学教育这一必不可少的载体。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亟需食品专业人才的各类食品公司及事业单位,求贤若渴,虚位以待,却无法招聘到适合的人才;另一方面,则是食品专业的泱泱学子四处应聘,却常常空手而归。人才的结构性供需矛盾严重制约着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众多的食品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为食品企业所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根据专业特点,以应用型人才为本科阶段培养的主要目标。通过厚实专业理论知识和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将食品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成为食品行业卓越工程师潜力的技术人才。现行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但二者之间的联系过于松散,没有在逻辑上和体系上做到步调一致。理论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授课、课堂讨论以及结课考核;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常规实验课、课程设计、各类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从效果上来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没有形成一个较强逻辑性的有机体系,无法满足现代食品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培养规格。因此,通过革新或引起新的培养模式是食品教改的破冰之举。通过多年实践和参考中外办学的经验,我认为探索建立一种循环式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密切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1 循环式教学体系的概述

循环式教学体系的建立,必须树立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地将课堂理论应用于实践,运用食品专业的原理、规律,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增加学生的自我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构建理论学习―实践应用―理论深入的良性循环教学体系。循环式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食品专业负责人在大量调研食品专业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结合所在高校专业特点,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中系统设计,使整个四年食品本科生的培养工作成为一个有机逻辑体系,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

2 循环式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循环式教学体系构建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为了培养出符合现代食品行业的高级人才,因此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循环式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是在实施食品人才培养方案中,做到循序渐进,由理论认知入门开始,通过相对应的实践教学去佐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升华和深入理论。不断地将专业知识立体化地辐射到食品行业的各个单元,通过实际问题的不断解决,将理论知识系统化地印迹于每个学生的大脑,并活灵活现。因此,课程模式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循序渐进式设置方式,是循环式教学体系构建的首要原则。第二,循环式教学体系的构建在课程及实践的设置中,必须遵循由易及难的原则。通过单一知识的验证性实验实践逐步过渡到复合知识的探索性实验实践,通过实验实践的操作和分析,深刻理解专业理论,不断地推向深入本质,争取构建深入浅出的模式。第三,循环式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教师为辅助,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未知的动力,充分发挥教师释疑解惑的职责,在教学相长中,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 循环式教学体系的实施方案

循环式教学体系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3.1 食品专业的认知

为了将循环式教学体系的效应发挥到最大,在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的开始,并对学生进行食品专业认知式教育。从身边所发生的真实案例讲起,如地沟油事件等,通过对这一食品安全事件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式的方法,将事件中的食品专业知识浅显言明。告诉学生如果想将地沟油事件以食品专业的角度,做全方位的解读,必须掌握食品化学中油脂化学的相关原理,掌握粮油加工工艺学的油脂工艺,熟悉油脂的各种质量指标,熟悉油脂的各种检测技术、熟悉食品质量与安全中的质量控制及食品标准法规等。如果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一方面对食品从业者进行培训,强化其法律法规意识;另一方面强化监管,升级检测技术等。

3.2 食品理论知识的学习

采用案例式教学、项目化教学以及讨论式教学等,将食品专业理论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在讲授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参与的力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渴求。通过案例式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项目化的教学,将理论知识网格化,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讨论式的教学,引导学生根据理论知识阐述个人观点,寓教与学,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总结理论体系,小组间可以PK等形式,通过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竞争欲望,将理论体系梳理的更加系统。由于理论体系的梳理是由学生自己动脑进行,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考核中,减少试卷考试的考核办法,增加对食品事件、食品工艺过程、食品加工难题等的思索解答,通过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增加学生学习专业的成就感。

3.3 实践应用探索

实践应用探索的实施包括了校内实验实训和工厂实践,通过开展专题的食品专业实验实训,在动手操作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验中由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进行讲解,教师辅助引导答惑;带领学生参加校外工程的实践,认知现代食品工业的生产线、各类设备,熟悉实际工艺流程及单元操作。成立不同小组,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列举和剖析,采用PPT讲解模式,将实践应用的体验呈现。根据实际的问题,寻找工艺问题、设备、技术等方面的难题,反馈至食品专业的理论层面。

3.4 理论深入阶段

根据实践应用中所反馈的问题,由指导老师整理出专业知识的理论体系,通过精讲的方式,将问题所涉及的基本原理解释清楚。针对实际问题的讲解,将打破现有课程体系,将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以及食品机械等知识融合在一起,目的是通过融汇达到应用贯通。将传统相对孤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某一生产过程或产品中,立体化呈现食品专业理论。通过理论深入,将专业知识真正内化至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水平。

3.5 综合设计阶段

通过以上渐进循环式的学习,在学生大四阶段或毕业设计阶段,以产品为考察形式,有学生独立设计产品的研发、工艺、质量控制及安全检测。最终的考核,有学生以团队或个体形式,将产品设计的专业原理、工艺依据、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及安全检测的报告等通过PPT形式展现,将整个设计过程形成书面报告,并将最终产品呈现给答辩考官,让大家通过感官评定的方式对产品进行评价。

4 循环式教学体系的反馈调节机制

在实行的过程中,分阶段进行绩效评价。主要由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实施方案进行效果评价。如效果不好,查找原因,制定教学纠偏措施。

5 结语

通过构建循环式教学体系,使本科四年的培养进程成为一个逻辑有序的体系,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通过专业认知―理论学习―实践应用―理论深入―综合设计的循环往复,使人才培养在教与学、学与用、用与思上达成一致,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对食品专业知识的领悟,达到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立,张文斌,夏书芹,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178-179.

食品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特色;朝鲜族传统食品;韩食料理;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035-03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处,为我国朝鲜族聚居地,是图们江三角洲及东北亚区域的中心。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了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功能优良的朝鲜族传统食品,成为我国民族食品的瑰宝之一。经过多年来的培育和发展,朝鲜族传统食品加工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逐渐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势所在[1,2]。近年来,随着韩流席卷中国,中韩文化的交流日趋密切,再加上受延边地区特有地域文化影响,韩国料理馆、韩国烤肉馆、韩国拌饭馆等韩食料理产业如雨后春笋在延边地区得到快速推广和发展,社会对韩食料理的关注也迅速增强[3,4]。

延边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自建系以来,一直将朝鲜族传统食品和韩食料理的教学和科研作为专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发扬地域文化优势,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承担着为国内朝鲜族传统食品行业输送专业人才和提供技术服务的重任。2000年起,学校在本科生中开设《朝鲜族传统食品学》必修课,在2013级培养方案中又增设了专业必修课《韩食料理》,成为国内首次开设这两门特色课程的高等院校。围绕地域性文化特色和优势开设的两门特色课程作为我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特色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域性特色食品加工与保藏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以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体系,这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根据延边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定位,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要,以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特色课程建设和改革。

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和改革

《朝鲜族传统食品学》主要讲授辣白菜、大酱、辣椒酱、冷面、烤肉、米酒、打糕和糕点等朝鲜族传统食品的加工方法、风味、营养功效及其饮食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地方特色食品加工实现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朝鲜族传统食品企业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等工作奠定基础。《韩食料理》主要讲授韩国的饮食文化,韩食料理加工基础,主食类、副食类、甜点类的加工方法、加工原理和营养价值,使学生掌握标准化的韩食料理的制作方法、加工原理和营养价值,帮助学生拓宽就业和创业渠道。

新的培养方案制定后,根据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食品和韩食料理产业发展情况,加强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力求新颖、先进、科学,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引入了课堂教学,补充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和素材,使课程内容既符合专业教学要求,也具有一定的特色。结合国家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地方特色,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使课程的理论教学与产业生产相结合,使理论教学更加有的放矢,使课堂教学能更加紧密的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开展教学时灵活运用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加强了教学素材库建设、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了优秀教改成果。围绕特色课程建设,近三年已经获批吉林省教育厅教研重点项目2项、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3项、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1项和延边大学教研项目3项;在国内期刊发表了5篇教研论文,获得1项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三等奖。

二、师资队伍建设

以《朝鲜族传统食品学》和《韩食料理》为核心课程,建立了特色课程的课程群,以课程群为单位进行了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群由8人组成,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 3名、讲师2名、实验师1名,大部分教师具备汉语和朝鲜语双语教学的能力。特色课程的开展给专业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教师除了要了解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关注地方食品行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更要了解传统食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适应地区食品产业对教学的需要,培养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人才。近几年学校先后派教师赴韩国食品研究院、韩国农村振兴院、韩国忠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进修,到地方食品企业进行调研和接受锻炼,还多次聘请著名韩食料理专家到校进行培训,学习传统食品和韩食料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多途径搜集教学素材;组织开展观摩教学和集体备课,组织教师参加了学院举办的“农学院教学论坛”、“中青年教师教学课堂能力培训”,提高了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三、教材建设

《朝鲜族传统食品学》和《韩食料理》是我专业在国内高等院校中首次开设的课程,没有对应的教材,参考书也几乎找不到。为了改变学生无教材可依的现状,我系启动了特色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成立了特色教材编写委员会,将近几年的教学科研成果整合起来,又从韩国购入参考书籍,并与朝鲜族传统食品企业、朝鲜族传统饮食协会、韩食财团、中国朝鲜族民族食品会馆等企业和团体合作,多途径搜集教学素材和资料,制作了教学图片。《朝鲜族传统食品学》教材已经完稿即将出版,《韩食料理》的教材正处在编写阶段,已经完成了实践操作图片的制作。

四、实验实践教学

《朝鲜族传统食品学》和《韩食料理》课程是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时数分别为16学时和32学时。每门实验课程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每组实验人数、考核评价方法进行,保证了实验的实效性。

通过申请吉林省高等教育专项基金、延边大学教育专项基金等途径,根据课程实验教学需要,购置了相应仪器设备,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聘请了韩国著名韩食料理专家亲自给学生讲授韩食料理的基础技能、料理技术、韩食餐饮业创业教育,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产学合作

高等学校如果仅靠传统的实验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真正的提升,需要建立配套的实践教学基地作不同于校园环境的实践教学场所[5]。多年来与地区朝鲜族传统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延边金刚山食品有限公司、延边可利亚食品有限公司、延边德兴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延边高丽酿造、延边悟德酱酒有限公司等朝鲜族传统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了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学生在教学实习、暑期学校和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中到这些企业进行教学实践和专业培训。学生到这些企业实习,通过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学习辣白菜、大酱等传统食品产业化生产的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检测和品质控制等技术,从而巩固和加深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专业实践能力、独立操作和思考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升。

高等院校往往拥有的是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科研成果,生产企业不仅向学校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而且他们自身也有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所以学校应与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协作与联合开发,集中智力优势,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在合作中得到双赢,高校与企业的联手将科技成果产业化[6]。近几年定期召开了校企合作论坛,加强了科研合作,为人才培养、社会调查、开展理论教学与成果转化等构建了产学合作平台,同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不断改进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近几年开展了朝鲜族传统食品的优良资源收集与多样性研究,乳酸菌代谢调控研究与工业性状定向设计,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传统食品产业链质量安全因素影响分析和质量控制,朝鲜族传统食品现代化生产工艺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企业以及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针对朝鲜族传统食品无标准可依的问题,延边大学食品科学系与企业及政府合作制定了朝鲜族辣白菜地方标准。大酱生产企业存在的提高发酵剂菌种安全稳定性方面,也通过科研合作为生产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在与生产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了解到了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开拓了创新意识,为实践技能的培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六、特色课程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地方高等院校,就业压力尤显突出,国家政策在尽力拓宽毕业生就业途径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朝鲜族传统食品学》和《韩食料理》中所涉及的领域大部分可以实现小型化和多样化生产,投资成本较低。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围绕地域特色讲授特色食品加工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注重理论知识与创业所需具备知识的衔接,注重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品质的熏陶、创业能力的训练、创业心理的培养,培养学生复合型职业能力,实现由单纯的专业技能拓展向综合职业素养提高的转变[7,8]。每年开展大学生专业文化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申报完成国家级和省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等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将《朝鲜族传统食品学》和《韩食料理》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工艺的设计、产品的制作、产品品质评定及成本核算等过程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提高了创新创业能力。学生还通过参观、考察或短期服务于地方传统食品企业,并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或充实自己的创业计划,从而积累了创业实践经验。

七、结语

总体围绕地域特色和优势,开设了《朝鲜族传统食品学》和《韩食料理》特色课程,通过近几年的建设,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地域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了朝鲜族传统食品生产和韩式料理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地方食品企业的就业率也明显提高,为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朝鲜族传统食品学》和《韩食料理》特色课程已经形成了专业特色,今后将特色课程的教学体系优化与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相结合,努力把我专业建设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及优势的专业,继续开展朝鲜族传统食品和韩食料理产业的安全监测、加工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教学和实践,为地方食品领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朝鲜族传统食品的产业化发展和地区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许永光.延边朝鲜族传统食品工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09.

[2]张吃.延边地区食品工业整合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3.

[3]尹文英.延边地区民族特色餐饮业发展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4.

[4]刘文.浅论韩国料理特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82-83.

[5]于海峰.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广东化工,2015,(16):237-238.

[6]金清,李官浩,梁成云,等.地方民族高等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536-4538.

[7]刁小琴,关海宁,王鹏,等.围绕地域特色改革地方院校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146):139-140.

[8]黄群,杨万根,麻成金,等.浅谈食品类专业大学生食品文化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50-52.

Establishment of Featured Courses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Superior Resources in Ethnic Areas

JIN Qing,JIN Tie*,LI Guan-hao,CUI Tai-hua,XU Hong-yan

(Agriculture College of Yanbian University,Yanji,Jilin 13300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