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食品安全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食品安全教学

食品安全教学范文1

[关键词]食品安全学;工程认证;教学创新;改革

一、前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培养食品安全专业人员,诸多高校设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将食品安全学或者食品安全性评价设为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安全学课程包括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食品中天然有毒物质、有害元素污染、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膳食平衡引起的慢性疾病、食物中毒、食品毒理学、动物实验、体外实验、食品添加剂、新资源食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和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等主要内容,涵盖了生物化学、微生物、分析化学、食品化学、食品毒理学、环境学等学科知识,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交叉较强的学科。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工科认证的背景下,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通过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健全的考核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将OBE教育理念引入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中,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方式与新型教学方式(反转课堂、雨课堂)相结合,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现有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弊端

1.传统授课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目前,食品安全学课程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老师为中心,导致授课方式仍以课堂讲授为主,与高中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无明显变化,无法将所有内容融会贯通,造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第二,学生缺乏主动学习能力,难以对课程讲授内容形成系统认识。第二,缺乏实验环节。该课程很多教学内容如微生物、添加剂、农药兽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食品毒理学知识、动物实验基本操作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等章节,具有很强的实验性,课堂讲授不仅难以达到直观的效果,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不能得到相关训练。2.实际生活热点问题不能与课堂教学完全融合。食品安全事件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引入社会热点问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时会以热点事件为例分析讲解,但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造成开始阶段学生情绪高涨,但慢慢失去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独立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较弱,很难形成自己的认知,不会结合所学知识去思考解决相关问题。3.学生查询文献能力较弱,主动学习课外知识意识不强。由于食品安全学融合了化学、生物、微生物、毒理学知识,知识面宽,知识点琐碎,专业词汇多,这些都会给学生查阅文献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目前学生利用翻译软件翻译文献,会造成文献翻译不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偏差。此外,学生对文献阅读的积极性不高。4.食品安全学考核方式不合理。传统考试以教材内容为主体,考试只是围绕既定基础知识设置内容。考核方式以传统的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强调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查,造成学生在期末以突击背诵为主,缺乏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背景下,学生以考试通过为目标,考前突击复习,单纯记忆课本知识点,对现有知识缺少创新或批判性思考,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与思考的积极性。三、基于工科认证理念的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OBE理念下的食品安全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1.教学内容改革。首先,要将“以老师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依据学生特点确立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根据制定的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目标。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作为对学生知识目标的支撑,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以学生为学习为主题,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是OBE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育思想最大的区别,这种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主要靠外界环境和因素的激发。2.教学方式改革。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教育者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集成性、多元性特征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教学速度快、课堂信息量大等是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问题,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控制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例,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发现问题、分析以及解决问题,就能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注重自身主观能动意识,培养自学能力。如增加小组讨论、小组辩论,采用反转课堂、雨课堂等方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后通过老师总结,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思维敏锐度。3.考核方式改革。以动态考核为主,结合传统方式完善考核方式。传统考试以教材内容为主体,考试只是围绕既定基础知识设置内容。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学生只需要把知识点背下来就可以通过考试取得高分,这样的考核方式无法提升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OBE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相结合,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过程考核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分析等综合能力。在考核时,不但要考核学生的实训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操作是否规范,还注重学生对结果的分析及实训完成后各种用品的处理。过程考核+传统的知识考核,从学生知识层面以及实践能力层面考评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食品安全教学范文2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食品安全管理及技术人才迫在眉睫。文章针对食品安全课程教学的不足,提出问题导向的食品安全课程教学模式,并依据教学内容和食品安全热点凝练出了12个热点问题,以分析讨论热点问题为主线完成课程教学,课堂讨论,文献阅读,实验设计,以及期末考核。

[关键词]

食品安全;问题导向;教学改革

一、前言

食品安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食品安全学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课程,其既有独特的知识内涵和研究体系,又和社会文化相关联,涵盖了自然、社会、人文等多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食品安全学的内容涉及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生物技术等12门课程。面对日趋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将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理念,让学生掌握扎实的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对食品安全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从专业出发,客观地看待、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成为摆在食品安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2]

二、食品安全学教学环节的不足

(一)食品安全学理论知识繁杂,教学模式单一

食品安全学课程内容多而杂,专业性强而又缺少系统联系。一方面,教师以理论知识为主体,注重基础内容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单纯记忆,没能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另一方面,选课学生通常已具备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围绕课本讲授会造成学生的重复学习。

(二)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未能完全融入课堂教学

食品安全事件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教师虽然会以热点事件为例分析讲解,但与学生的互动不足,社会热点事件对理论教学的辅助作用有待强化;学生独立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热情不高,很难形成自己的认知,更不会结合所学知识去思考解决相关问题的途径。

(三)食品安全学文献阅读系统性不强

一方面,由于食品安全学涉及学科范围广,专业词汇丰富,单纯以翻译为目的的文献阅读,会造成学生注重文献语句,从而忽略对论文内容及创新点的理解。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很难对每一位学生的文献阅读情况进行考查,这造成学生文献阅读的积极性不高。

(四)食品安全学实验内容陈旧且脱离实际

食品安全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生活联系紧密。食品安全课程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重在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验内容比较单一,且同营养学实验和食品毒理学实验相重叠,这种实验没有体现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还会引起理论课与实验课内容相脱节。

(五)食品安全学考核方式不合理

传统考试以教材内容为主体,考试只是围绕基础知识设置内容。传统考试强调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程度的考查,忽略了对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判定。在此背景下,学生以书本为主,以教材为标杆,考前突击复习,单纯记忆课堂内容,对知识缺少创新或批判性思考。这极大削弱了学生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与思考的积极性。

三、食品安全学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内蒙古大学本科主干核心课程建设项目资助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建立问题导向的食品安全课程教学模式。[3]笔者打破食品安全学以章节为主线的授课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为基础理论、实践应用以及热点问题,重点讲授专业性很强的基础知识。同时,笔者依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整理近几年的食品安全热点事件,凝练成12个课堂教学热点问题,以教师与学生共同讲授、共同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以问题阐述引领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以问题讨论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问题分析指引学生对文献的阅读,以问题探索作为学生实验课内容,以问题实例作为对学生的期末考核试题。

(一)基于热点问题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分为教师讲授与学生讲授。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及整体框架,对于热点问题,教师应重点讲授该问题的发展历史与研究进展,学生结合资料与教师共同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方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讲授要求学生围绕某一热点问题,课下收集资料,制作PPT,并做报告(7~10分钟)。基础理论中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是基础内容,也是学生未来深造、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这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重点阐述引起食品污染的基本原理及特殊性。绪论是食品安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部分设计了人类食物变迁与食品安全,20世纪60年代日本食品安全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两个问题,以引导学生对食品安全过去、现状、未来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实践应用包括食品安全生产工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这部分内容专业性强,是基础知识的重要应用。教师应整体介绍食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安全问题,及其检测与预防措施,并对如HACCP等的基本概念作重点讲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选择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监管,多学科交叉的现代食品检测技术两个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学生独立完成牛肉干的安全及现代化生产,中华传统美食的安全两个题目的资料整理与课堂讨论。热点问题包括科技进步与食品安全、小议转基因食品、食品添加剂的不白之冤、亚硝酸盐的功与过、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媒体责任、雾霾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等,这部分内容以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二)基于热点问题的课堂讨论

学生自由组成3~5人的小组,围绕12个热点问题查阅资料,结合讲授内容,整理成PPT,课堂做报告(5~7分钟)。如某学生结合自己在台湾美食节收集的资料,讲了“中华传统美食蚵仔煎的安全与卫生”,从寄生虫污染、生产加工的化学性污染两方面详细介绍了该食品潜在的安全与卫生问题,理论与生活相结合。某学生学习小议转基因食品课程后,利用微信调查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看法。为提高学生参与的程度与积极性,学生组成评分组对课堂报告与学生讨论情况逐项打分,并将得分计入期末总成绩。教师对报告形式及内容简单点评,对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及有新颖观点阐述的学生加分。

(三)基于热点问题的文献阅读

文献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继续深造、参加工作获取专业信息的重要工具。教师结合授课内容与热点问题,从专业期刊上选取有代表性的综述论文,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1篇精读。同时,让学生撰写300字左右的文献阅读报告,报告应包含论述了什么问题,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此外,要求学生组成3人讨论小组,结合热点问题选择10篇相关实验性论文作为略读,读懂即可,不要求通篇翻译。阅读后每小组交一篇800字左右的小综述,内容包括拟解决什么问题,作者解决问题的途径及贡献,研究不足与展望。如某小组围绕亚硝酸盐这一热点问题,查阅了亚硝酸盐与癌症发生的相关论文,总结出亚硝酸盐致癌目前还存在一定争议。

(四)基于热点问题的实验与实践教学

开展问题导向的设计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设计、团队合作的能力。可以结合课堂热点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设置实验题目,让学生组成实验小组开展实验。实验分为3个阶段。实验论证阶段,要求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资料、标准法规等,给出试验设计方案。方案包括实验意义、原理、步骤、小组成员分工,以及仪器和试剂耗材等,制作PPT,并做报告(5~7分钟)。教师和学生点评实验方案,强调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实验进行阶段,以学生为主体,分工协作,独立订购药品,配制试剂,测定样品,记录数据,分析结果,教师只起到辅助作用。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交一份300字左右的实验总结,总结包括研究结果、讨论与展望。教师不以实验结果好坏作为评分标准,重点引导学生基于实验数据分析结果,鼓励学生基于数据展开讨论,形成论点。实验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重新认识热点问题,为以后的毕业设计、专业实习打下基础。

(五)基于热点问题的期末试题设置

考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考查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手段。考试的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方法等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应打破考试卷面成绩决定学生期末成绩的惯例,变为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强化、规范平时成绩的评定过程,细化平时成绩的评定标准,保证平时成绩的准确、真实、有效。课程结束后的一周内即通过电子邮件向学生公布平时成绩及评分细则。设置选择、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易于学生发挥的题型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学生课堂报告作为考试内容,学生需要结合基础知识与课堂报告完成试题。如论述题“学生甲在课堂讨论中介绍了内蒙古牛肉干的安全与卫生;学生乙在课堂讨论中以靖江双鱼食品有限公司牛肉干为例详细介绍了HACCP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请结合已有知识和课堂报告阐述引起牛肉干安全的潜在的因素及HACCP的应用”。该试题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知识,也要对课堂讨论有一定的了解。

作者:李冠华 单位: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芳,戴瑞彤,毛学英.改革开放30年农业院校食品安全的教学与科研发展状况[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9(4):324-326.

食品安全教学范文3

关键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教学改革;教学探索

食品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食品污染、食品添加剂滥用、农兽药残留等安全事故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食品安全事关民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只有对食品的原料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1]。随着我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成为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和管理基础[2]。与利用大型分析仪器对食品检测相比,快速检测技术的快速、高效、简便等技术优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许多院校的食品专业开设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笔者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快速发展的分析技术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带来的技术挑战,并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进行改革探索。

1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1.1对学生的知识背景要求比较高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涉及到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分析化学等学科知识[3]。目前常用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有免疫学技术、酶抑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4]。免疫学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方便、快速等优点,适合监管部门在现场进行初筛检测,常用于检测食品中农兽药残留、有害微生物等[4]。免疫分析技术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再辅助信号放大系统呈像,主要有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和荧光免疫法[5]。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该技术可以应用于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物的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colloidalgoldimmunochromatographicassay,GICA)是一种固相标记免疫检测技术,是现场快速测定主要方法之一,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农药残留、微生物及真菌毒素等[4]。酶抑制法是目前最广泛的快速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依据胆碱酯酶抑制法原理设计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有速测卡法(纸片法)和分光光度法(比色法)[6]。酶抑制法因其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检测时间短等优点,成为目前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超市等广泛应用的快速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技术(biosensor)是对生物敏感物质进行识别并将其识别的信号转换为声、光、电等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7]。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生物传感器技术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可在线检测等优势,成为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8]。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等)、有害微生物、农药残留、抗生素及食品的新鲜度等进行检测[9]。作为一种新兴的微量分析技术,生物芯片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10]。根据芯片所用材料不同,生物芯片分为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糖芯片等类型[11]。生物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病源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中,如空肠弯曲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10]。此外,还可应用于转基因检测、食品中过敏原检测等。生物芯片技术大多采用荧光标记技术,而荧光检测需要配套的光学扫描检测系统,因此限制了该项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上的应用。总之,学生的基础较薄弱,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学科内容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验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学生很难理解不同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很难选择不同检测项目的选择法则。

1.2教材较少,内容更新不及时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于2002年才在我国开设,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12]。目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教材较少,大多是适用于高职院校食品类学生,教材侧重于学生实际操作训练,理论深度不够。也有的教材侧重于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总体来说,课程教材较少,适用于本科院校食品类学生的教材更少,因此急需更多的教材,以供选择和参考。近年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不断涌现新方法、新成果。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等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因此,为了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脚步,应及时补充和更新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尤其是生物技术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3课时较少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对象复杂,按照检测对象可分为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劣质食品、重金属、微生物、转基因及包装材料共十大检测项目,而每个项目下又详细分为许多具体的检测项目。蚌埠医学院食品快速检测课程理论课时24学时,实验课时16学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尤其是实验课程,只开设了使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检测的4个实验(瘦肉精、二氧化硫、亚硝酸盐和甲醛),其他检测项目均没有涉及到。

1.4教学方法老套

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13]。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存在,学生沉迷于手机内容的多彩,感觉听课乏味无聊。因此,课堂教学拟采用学生主讲,教师概括补充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1.5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70%的试卷成绩加30%的实验成绩为学生的最终成绩,这个成绩很难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该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把实验操作技能作为考核的项目之一。

2课程改革措施

2.1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改革是当今高校发展的首要问题[1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很便捷地在网上获得免费的优质讲座视频。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弱;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从教学的主导者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引导者[15]。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教学拟采用学生主讲、教师概括补充的方式。教师主要讲解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技术及最新研究进展。为了更好的开展学生主讲的工作,要求教师事先做好筹划工作,把每一章节划分为几个知识点;再把具体的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事先分好组,组员之间相互协作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事先告知学生这个作业算作课堂表现,占10分,即课堂表现成绩=60%教师+40%小组平均成绩。为了检验该教学模式的效果,在《第五章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快速检测》中采用上述教学方法。事先将该章划分为8个模块,分别为①转基因生物的种类;②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情况;③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④转基因作物的安全管理;⑤基因转化的方法概述;⑥外源转基因的检测———PCR法和实时荧光PCR法;⑦环介导核酸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⑧外源蛋白质检测方法。在学生的讲解过程中,学生自己就发现对所学知识知之甚少,通过主动搜集知识,可学到很多。同时也发现自己仍然对所查找知识有疑惑和不解之处,有了学习的动力。此外,还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勇气。教师在学生讲解后,应及时进行知识的补充和纠正,最后概括总结,梳理知识点,让学生对章节知识有总体的认识,形成连贯的思维。总之,通过这次实践,发现该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课程可以分模块进行教学,如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兽药残留快速检测、食品添加剂的快速检测、重金属的快速检测、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的快速检测、食品微生物的快速检测、生物毒素的快速检测、转基因食品的快速检测等,教师可以将各个模块设计成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微课的主要特点就是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每个微课视频时间不超过10min,1次课只有1个议题,方便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16]。如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模块里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快速检测-速测卡法做成1个微课,包含基本原理、试剂及仪器、检测方法(包含操作演示)、结果判定及操作要点。微课只是辅助教学,可以满足学生课后复习的需要。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希望通过改革,感兴趣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学到知识,不敢兴趣的学生能够被吸引而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2.2实验教学改革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是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进行实验[17]。教学过程中发现,实验结果只有1或2种版本,大多数学生由于偷懒,根本没有做实验,实验报告大多是抄袭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注重实践操作的,实验课必须保证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鉴于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实验课拟改成汇报课。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学生都必须完成所有实验操作。学生事先完成实验,然后给老师汇报实验,汇报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表述;实验步骤和结果要有视频资料佐证,否则要扣分。不同的实验由组内不同的人主持,确保每一位同学都最大程度的参与其中。实验成绩=20%汇报成绩+50%实验操作+30%实验结果及描述,从而凸显实验操作的重要性。灵活开展教学工作要求学校授予教师一定的“权利”,让教师去管理这门课程,而不拘泥于传统的课程约束。

2.3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是对学生实验技能、操作水平和学习能力的综合评价。从这门课程的改革来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高且学习自主性很强。因此,学习能力和实验技能的考核不分上下,即综合成绩=40%的试卷成绩+10%课堂表现+50%的实验成绩,实验成绩为所有实验的平均成绩。

3结语

食品安全教学范文4

《食品安全与检验》是以各类典型食品为对象,研究其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及其预防措施,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等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检验方法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内容涉及化学、食品分析、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在2006年第一次开设这门课时,采用的教材为陈炳卿教授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现代食品卫生学》。由于这本教材的内容较多,本课程的学时又有限,只选取了其中部分内容,如主要食品的污染问题、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及预防对策、食品的监督管理理论与方法等。自2009年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内容变化较多,因此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及时更新和补充,如食品安全的理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可追溯体系、食品监督管理体系等内容的更新,并增加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食品安全与检验》中关于检测的内容,是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技术手段对食品中的有害成分进行分析评价。食品的检验和评价主要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及毒理学检验。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极大地促进了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先进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国内外的学者和科技工作者研究出了许多新的食品检测方法,开发出许多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在样品的前处理、试剂的使用和配制、检测过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从而缩短了总的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因此,教师对食品检测技术进行了更新,如增加了快速检测技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生物检测技术等,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纳入教学,丰富课程内容。将这些先进的检测技术原理和方法、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等加入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食品学科前沿的新知识及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本专业深入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二、《食品安全与检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年来,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经常被采用,但这两种新型教学方法在食品科学领域教学改革上的应用还需要摸索和尝试。其中“案例学习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代表性案例,启发学生积极讨论并获得正确知识的教学方法,而“小组讨论法”是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通过引入“小组讨论法”,能提升学生参与“案例学习法”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思考,鼓励发散性和逻辑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并应用于《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教学,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在《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中,对食品安全法的部分内容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布置案例分析作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熟悉案例。将班上学生分成6~7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对每人预习的案例进行讨论,最后综合整理本组成员的讨论提纲或结果,得出本组案例分析的结论,待课堂上发言。这些工作在课前完成。其次,在课堂上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做记录和补充,教师留些课堂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通过讨论,问题越辩越明,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学习和借鉴他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及理解能力。此外,有利于师生互动,针对所分析的案例,学生可以就某个迷惑的问题向教师提问,或师生间讨论,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最后,教师对本次案例分析进行总结:总结学生的结论,并提出教师本人的结论及学习建议,及时表扬学生做得好的方面,让其获得成就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探究。当然有的学生会不太接受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教师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沟通。教师设置问题或案例应依据课程内容的需要,精选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然后进行启发式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分组讨论,强调组内合作、任务共担、资源和成果共享,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讨论中得到启发,主动地学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与小组讨论法有机地结合是比较适合本课程教学改革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食品安全与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检验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有关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评价方法,为将来从事食品安全控制以及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这是课堂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由于食品的种类繁多,本课程仅针对有代表性的粮食、肉蛋乳、调味品以及饮料等典型食品开展实验研究,使学生掌握各类典型食品的主要安全问题、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的控制及如何正确评价。原有实验课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很少。原因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的时间长,仅利用实验课的学时较难完成;验证性实验只针对某一检测指标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无法继续深入探究,不能前后连贯的研究和解决一些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项目,开展不宜分散安排的食品分析与检验综合实习和食品工艺与质量综合实习教学实践活动,通常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假期和开学前,连续六周时间进行。在实习过程中教师提供一些选题,学生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题目,自行查阅文献设计方案,与教师探讨,然后开展相关安全项目的测定、综合比较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及预防措施等。通过这种基于研学理念的《食品安全与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学生对感兴趣的选题开展实验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全面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四、结语

食品安全教学范文5

1食品安全检测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1.1首先要提高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并依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食品检测

将课堂融入社会,安排学生对食品市场进行调研,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随机购买各类食材,并学会抽样。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实际操作要点等,让学生应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检测方法对自己抽样购买的食品样品进行测定。对于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维护大众健康利益,为食品的安全生产及卫生监督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2食品安全检测课程的教学改革

食品安全检测课程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需求,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规范动作演示及训练,在实验实训中的多应用现代化仪器设备及技术,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施各实践教学环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也是高职实践课程改革的切入点。

2食品安全检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措施

2.1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在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掌握正确规范的操作要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是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方向。每一个实验都有不同的实验操作目的,教师先要进行理论分析,讲授实验的原理、方法等,以学生为中心,结合问题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不同的仪器、设备。同时,还应强调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预处理技术处理不同项目的食品样品的。

2.2强调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的作用,形成连贯的教学体系内容

实验实训教学经费的不足可以通过科研经费加以弥补,借鉴科研机构引进先进的实验理念和实验技术,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到校外实习基地参观学习,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及流程,通过体验和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由此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进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求和提高科研能力。

2.3教学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食品安全检测是为食品检验岗位培养技能型人才,是利用食品安全检测的基本理论与技能,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食品样品做出食品卫生检验报告。所分析的标的物是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实际食品,用于检测的食品样品都是从商场、批发市场、超市等处随机购买。实验时学生通过对蔬菜、水果中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含量的检测,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等,评估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是否合格;通过对饮料中的色素成分、甜味剂含量的检测,或肉制品是否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的检测,鉴定有毒有害物质等是否超标,通过以上实验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任务。

3食品安全检测课程实践教学过程的严格控制

3.1高职院校食品安全检测课程及其授课对象的特点

食品安全检测课程是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人才,办学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为了更加有效地培养食品检测技术人才,必须加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以适应学生未来岗位的职业需求。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考分批次录取中第五批录取,其学习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对食品安全检测课程实践教学过程的优化及控制至关重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宜控制实验过程中教与学的教学节奏。

3.2食品安全检测课程实践教学过程控制

3.2.1对实验任务的详细策划,教师必须精心策划实训内容。

为了更好地传授食品安全检测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需求紧密结合,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实验任务的不同目的,确定检测标准、理论原理及教学方法,然后进一步确定授课重点和考核的知识点。教师做好实验任务的计划工作,精选课堂授课内容,在掌握实践技能的同时巩固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增加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报告等认真批改,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调整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知识原理并掌握相关的技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和效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基础性实验结合成系列实验,避免重复,以验证和操作为主,用较少的时间,安排更多的实验内容,多学多练,提高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完善学生的实验方案。

3.2.2作好实验实施工作,这一过程包括学生执行实验任务和教师现场指导。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利用视频、图片、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检测方法的理论原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按照实验实训指导和教师的指示验证实验过程,教师负责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遇到的问题。由于实训教学中教师监控相对较少,容易造成实验室秩序混乱,因此在实验课程中,教师必须对整个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由于学生个体不同,理解能力也会有差异,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之上,运用自己的理论课知识理解实验任务,教师负责安排实验任务及实验必需的材料设备,强调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实验操作的基本安全意识,自主把握实验方法和进程,提高学生参与度。在实验整个过程中,学生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团队合作能力及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髙,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实验课程特别关注学生严谨工作态度的培养,教师应督促学生如实地记录实验的原始数据和现象,重视学生对自己所记录的原始数据及检测结果负责,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设计合理的实验报告,客观公正地看待实验结果,提高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能力。

3.2.3作好实验检验工作,教师必须做好对实验任务完成情况的检验工作。

数据处理能力也是食品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生思维不够严谨,不懂得对实验做整体的思考,缺乏对实验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通过给出学生实验情况的评估数据,学生之间存在相互学习、互相竞争的心态,可以通过这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学生将自己所得实验数据与其他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出现操作失误,就会从数据上发现问题,这时教师对做得好、做得规范的小组,及时给予适当的加分奖励,让大多数学生找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对相应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进行分析、点评,使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会自觉的认真操作、及时总结,形成非常浓厚的学习氛围,对数据分析的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这种方法对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及科学评价,采取多元化、全程化的标准评价实验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现实食品企业检验的标准流程相对接,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4作好实验结果处理工作,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对实验任务

进行创新和改进。通过及时评价学生实验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技能的掌握,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审视、科学评价自己实验任务完成的质量,培养他们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归纳总结实验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对改进实验任务进行可行性分析。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鼓励学生对实验任务进行改进与创新,让学生将专业基础知识与先进仪器和先进的检测方法相结合,更多地了解前沿性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对自己专业方向获得认知感。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相关综合知识和创新技能服务于企业,基础与创新相结合,技能创新与服务企业相结合,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更加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践课程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让学生在自由创新中形成自己正确的、科学的思想,通过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化的训练,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合格人才。

4结语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社会,必须不断地学习获得新知识,食品安全检测课程必须在硬件、软件上都下足功夫,因势利导。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后能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独立完成检测过程,从而为社会实施食品安全保障提供服务支撑,为食品行业输送更多的高技能型人才。

作者:李维 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卫生与卫生事业管理系

第二篇:食品安全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一、加强实验中心建设,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奠定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现代食品检测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检测原理和方法在不断的扩展,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不断被研发出来,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也日益突出。而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应用必须以现代化的实验室为基础,这也是培养食品专业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科研素质的重要实践基地。实验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承担着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进一步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我院原实验室的设备比较落后,而现代的仪器设备便于操作,在节省实验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现代化的实验室建设是《食品安全与检验》教学的重要基地,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对实验室的建设资助,建立一个实验设备先进、实验条件完善的实验教学中心。目前,我院已申报了四项食品专业课程为依托的实验仪器设备建设项目,其中较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如红外光谱分析仪、色差计、荧光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电泳仪、凝胶成像仪等已投入使用,这些实验设备既能满足《食品安全与检验》实验教学的需求,又能满足开展一些相关科学研究活动的要求。另外,在师资方面还培养了一个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强的优秀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二者结合起来,为《食品安全与检验》实验教学和学生的开放性实验都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开展实验探究

传统的实验教学侧重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在目前课程学时数不断被压缩的大环境下,更需要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想办法。因此,重新编写实验指导书,对实验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去掉陈旧的实验项目,使之更适应现代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验方法和技术。首先,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食品安全的实例来选择研究对象,增强学生的浓厚兴趣。对实验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删除陈旧的实验项目,在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例如对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实验技能如取样和称量、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无菌操作过程、检测结果的观察和计数、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进行整合,开展“食品中菌落总数或大肠菌群的测定”综合性实验中,使学生既巩固了单元操作,又能学会灵活运用这些技术完成一个综合实验项目。同时,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文献查阅、综合比较分析,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设计性实验,四人一组,学生可以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实验内容安排实验顺序,根据特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制定出方案和路线,经过实验优选出合适的检测方案和合理的检测路线,对实验中的现象、问题和结果进行分析、思考并展示,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既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增加团队合作意识。实践证明,通过结合开放实验室建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资源完成需要较多时间的实验项目。另外,鼓励感兴趣、爱钻研的学生参加2~3人组成的创新实验项目和教师的科研工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科研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科研的锻炼,既能了解科研知识,又能培养其综合素质,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发现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来训练学生,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开拓了视野,并将知识、能力和素质真正融为一体地培养创新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此外,对于优秀的实验项目进一步开发成数字化教育资源,为慕课(Moocs)课程设计和建设做准备。

三、改进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技能训练

原有的实验教学项目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写出实验报告即可。这种传统的填鸭式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接受训练,不利于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实验教学模式虽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缺乏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另外,还存在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想当然的操作,省略一些步骤,不动脑思考的现象。在课后完成实验报告互相抄袭、敷衍塞责,出现雷同的现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引入平行实验教学模式,可以避免上述弊端。例如改变实验研究对象,每个班分成7个小组,每组2人,每组选择不同的食品或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研究。结束后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如对不同食品的结果进行比较或对不同实验条件时的实验现象及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较好地避免上述弊端。另外,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同学还能增加成就感。高等教育强调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使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是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基础。因此,对于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每两人一组,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操作,增加动手机会,同时又能培养两人的团结合作精神。对于出现问题的实验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直至找出问题通过考核为止。

四、综合评定实验成绩,侧重实验操作和问题的分析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实验成绩的考核侧重于实验报告的成绩,其缺点是容易导致学生忽略实验操作的重要性,把较多的精力用在写出完美的实验报告上,甚至有的个别同学会偷懒抄写别人的情况。为了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的重视,提高动手能力,将实验成绩考核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评定即:实验课出勤(占10%)、实验操作技能(占40%)、实验报告(占30%)和实验课理论考试(占20%)。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验态度是否认真、操作的规范和严谨性、实验过程的原始记录是否翔实、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情况及实验报告书写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对实验课的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的实验现象和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主要从实验样品的取样方法和称量是否规范;样品前处理是否合理;试剂配制是否规范、正确;实验装置的选择安置是否合适;实验条件的控制是否准确;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综合考核,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认真操作,思考遇到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种考核方式对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社会工作岗位和读研对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从事质量检验和科学研究工作都需要熟练的实验技能并进行相关的面试及考核。所以从未来工作需求的角度重视实验技能的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建成后,挑选出优秀的实验报告加以展示,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鼓励学生认真对待每次的实验课程,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热情。实践证明,通过上述实验考核体系,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得到加强,在实验中不认真操作的现象显著减少。另外,多方面细致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对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作者:徐艳阳 宋艳翎 李欣欣 王雪松 单位: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第三篇:食品安全监督教学改革实践

1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改革

要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首先要按照本科专业规范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作为一门相对新兴的多边界综合学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课程涉及食品科学、管理学、流行病学、法学、食品卫生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各学校由于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学时数以及授课教师专业的差异性,安排的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尽相同,也没有严格规范。依据《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规范》(2014版)并结合郑州轻工业学院教学实际情况,确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安全监督概述、中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生产的认证管理和市场准入、食品安全执法管理、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食品安全溯源管理等方面。由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国内尚无适合该课程的教材。

2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改革

2.1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多种独特的优势。多媒体教学能够大幅度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能够通过运用图片、动画、视频和网络资源等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讲授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时,首先通过交通安全的图片引入风险的概念,并通过大量气象灾害预警的图片和视频引入食品安全预警的概念;在讲授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时,播放有关201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对苏泊尔不锈钢锅锰迁移量进行风险评估的视频,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食品风险评估的认识和理解。

2.2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课程的内容相对抽象与枯燥,如果课堂教学仅拘泥于参考书的知识,教学内容就会枯燥难懂,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为了便于学生学习,紧密结合每章教学内容,将案例运用于教学过程,把抽象的概念、理论与具体、生动的案例分析进行有机结合,使得理论教学生动化和形象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时,选取了201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中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作为教学案例。通过该风险评估案例教学,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危害、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食品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掌握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步骤与方法,学习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撰写方法,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在讲授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时,选取了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知识。

2.3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以教师主动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兼用讨论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适当增加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时间,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进行学术辩论,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和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后,让学生讨论我国与其他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差异和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对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此外,通过听取学生就教师讲授内容和课堂教学方法提出的批评性建议,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

3课程考核方法的优化和改革

考核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目前,在许多高校,专业选修课的考核多以课程论文为主要形式,有时甚至是唯一的形式。但是,单纯以课程论文的考核评价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同时,部分学生对待课程论文缺乏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精神,存在拼凑、抄袭、等现象,不能很好地达到课程考核的目的。因此,将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部分,从而全面评价、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考核要求学生围绕课程内容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在课程论文写作过程中,首先对论文格式、字数、选题、参考文献时效性等提出具体要求,促使学生广泛查阅材料,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并提高其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明确对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措施,以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求学态度和治学精神。在实践考核方面,主要结合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环节中的表现,其成绩占总成绩的60%,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4讨论

食品安全教学范文6

关键词:网络环境;课程体系;多元互动;教学模式

根据国家针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与主题线路要求,要把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提到创新教育供给方式和拓展教育新形态,进一步强调要“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同时,在“”的报告中也明确体现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的重要信息。然而,教育的现代化必然离不开新时代下大数据的支持与健康多元网络平台的跟进,因此,作为地方型本科院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而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构建,就显得具有时代性与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性。以食品质量安全专业课程体系为构建平台,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发扬“地方性、应用型、开发式、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在分析现有教学课程模式利弊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专业学生和课程社会效力的调查,借力新时代的东风浪潮,紧抓现代新媒体技术,基于网络环境开展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进一步加深课程体系的专业施教性。

1现阶段课程体系的布局与交互的内在潜力

课程体系的构建决定着知识与能力的内涵建设,以培养目标为核心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的根本基石。由此更加强调的是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课程群体优势的有效发挥,渗透特色、发挥应用型专长[1],从而进一步构建服务地方的课程模块,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活动意识,形成应用型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现阶段的课程体系布局来看,通常以公共平台课程来发展学生智能、提高综合素质、打好基础;以专业基础课程形成知识结构的基本骨架,解决专业学习、增强专业分析和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对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和在生产实践中的基本认知,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与教师而言,一则缺乏明晰的专业理性,二则缺失课程之间的内涵构链。换句话说,虽然课程潜力充裕,但发挥不足,内涵形成性不够,因此要探索课程之间的内链性,需要加深课程能力体现的力度,有程序地明晰课程所要表达的内涵能力与知识素养。

1.1知识与能力素养的归属性

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一定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要求的课程群加以支撑,也就是其所谓的归属性,对于食品安全专业的课程来讲,应该突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与专业素养,即以学业大背景下的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科学素养;以食品安全专业方向的相关化学、公共卫生和基本理论素养;以突出食品分析、岗位执行能力的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养;以把握质量管控、岗位规程的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的洞察素养;以新产品设计开发为潜力的创新素养。多种能力素养的集中体现与分类强调,将形成整个课程体系内涵式建设的主体框架,为其课程分类提供明确的归属性。

1.2属性类下的课程依托

如果说知识与能力素养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属性类,那么应形成合理的课程加以依托。而课程的设置一则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二则更要体现企业、行业内的基本实践需求[2]。因此,课程的建立不仅是综合岗位与综合职业素质的体现,更是当前食品行业需要的可操作性、先进性和推广性的体现。进一步讲,这些所谓支撑课程的类型一定会涉及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特别是突出操作的实践环节,而实践环节的基础根基便是实验操作,依次递升,拓展成实训课程,实训课程的主体是要体现2个能力和1个核心,即以食品分析、岗位执行能力为目的的分析检测实训,以创新能力为目的的食品研发综合实训,二者的目的更加强调了实践教学的核心任务。

2新时代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革新与挑战,而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正是新时代下社会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专业下的课程体系必然秉承时代的命脉,突出时代的特征性,然而更好地把持与传播命脉主体的便是新时代信息下的网络构成。因此,给予时代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就显得尤为迫切。

2.1网络信息下的课程多元交互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其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互动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元素,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与互动。传统单向灌输教学模式仍然在现今的教学实践中占据着优势,在这种单向灌输模式中,师生、生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学以知识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导致学习者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不高。通过了解与建立学生网上学习的现状与机制,拓展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与范围,加深教师对组织网络教学的体会、经验等,进一步提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食品安全专业课程多元互动的课程体系。让相同的课程联动起来,特别是类似食品安全实时要闻、法规章程,第一时间联系课堂、走进课堂,在教学中讨论,在讨论中互动,在互动中寻求培养目标的契合点。

2.2交互信息下的执行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移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的迅速发展已然不受时空的限制,由此随之而生的教育教学平台的开发与使用到了迅速的发展[3],这在大环境下促进了交互执行手段的多样性与亲和性。具体体现为:(1)即时通讯软件的采用。即课堂APP的使用,基于智能手机媒介,学生易接受,普及迅速。该通信软件即能够即时获得信息和发送信息,又容易推广至课堂的辅助技术手段。(2)电子邮箱的辅助。电子邮箱主要作用是学生发邮件给教师,教师在适当时候回复。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信息技术传播方式,电子邮件的优点是覆盖面广,容易开展应用,不必实时在线,信息保留完整,有据可循。(3)搭建留言板。介于论坛进行教学信息的沟通,这种方式需要设置专用服务器或购买服务平台,以便搭建动态留言板和论坛应用于教学。相对于其他方法来说,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大量资源的浏览和管理,信息容量大,信息组织、展示的方式较为灵活。(4)应用博客。博客是一种个人信息平台,特别适合教师创建展示自我的窗口。虽然随着新型网络媒体的介入,博客的热度有所变冷,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度采用,将讲义、教学心得整理于博客。学生记下博客网址后,浏览教师博客,并可在上面留言,教师可以回复留言,从而达到教学沟通的目的。(5)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建立。迎合了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方向,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精准而有效,吸引了大量用户。特别是基于微信的群模式聊天场景,在高等学校,学生已然是这类平台的活跃用户群体,浏览、点赞、刷“朋友圈”成为学生相互之间每天必做的“功课”,因此将这类手段应用于教学较为新颖,具有一定群众与时代基础。总体来讲,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网络环境不断完善,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操作水平越来越高,作为现代社会的大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模式,以更好提升教学效果。

3结语

食品安全教学范文7

一、两者充分结合,开发课程资源

学校食品安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将大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重视食品安全教育课程内容的社会背景,在食品安全教育课程中插入价值观和伦理观,提炼和升华社会问题和启发部分,使教学内容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具体的教学资源可以从国内外食品行业的时事新闻中获取,从电影、书籍和相关纪录片中追溯食品安全的发展历史;在国务院的《国家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中,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和布局,其蕴含的内容是用于启发学生的有效材料;还可以从相关食品安全官方网站、微博、公众号等平台获取实时的食品安全信息。

二、两者充分结合,增添合理内容

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浅,高校要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增添科学合理且具体的食品安全相关内容,将食品安全教育内容融入每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去,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比如,在谈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侧重于食品安全的发展史;在讲“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过程中,要整合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概论》中,增设“新时期中国特色文明建设如何发展”的专题;在《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中,提供以往食品安全事故的案例,组织开展辩论赛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和有效掌握知识,充分体现出课程的教学价值和主导作用。

三、两者充分结合,实现“线上+线下”教学

食品安全教学范文8

邱礼平编写的《食品安全概论》在此背景下诞生。相较于同类书籍,该书的特点在于其内容生动丰富、语言通俗易懂,结构简洁合理,以谈论食品安全问题为着力点,通过追溯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对食品安全问题所出现的各种形态、相关控制措施、检测技术等展开探讨。从食品安全问题概念到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安全与检测,从食品问题引发的疾病和应对再到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问题,通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描述,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普及和宣传做出重大贡献,对改善和改进食品安全相关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是一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书籍。

现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各大高校已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但我国的食品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不足,未真正重视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甚至一些学校中创新创业教师还不是专职教师,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难以满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需求,限制了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使教学效果普遍欠佳; 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较空泛,也未与实践结合,终究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降,使学生始终是在机械、被动的学习。面对这一现状,本文将结合《食品安全概论》一书,对新时期大学生食品安全与创业就业管理进行探索。

首先,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以提升食品安全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的提高是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只有一支兼备时代性、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培育出食品安全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一个德才兼备的食品创新创业教师,不仅要求要具备坚实且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紧跟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提升自身的能力。但我国高校安排给教师的任务较繁杂,导致教师用于自我提升的实践大幅缩短。为此,高校应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定期组织安排教师培训活动和进修学习的机会,为高校教师提供更多自我提升的渠道和机会,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效避免培养人才与社会出现脱节现象。除此之外,在面对不同教师时,学校也应该根据教师的能力来合理分配任务,以确保教师能够高效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目标。

其次,改进和创新教学,以丰富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吸引更多学生注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通过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尝试翻转课堂、MOOC 等一些新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让学生更便捷、更高效的掌握食品安全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集体教育的同步进行,又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水平、不同优势的学生进行人才分流培养,比如针对偏理论科研型的学生,教师可根据该类学生的自身需求,结合实际向其选择适宜的专业选修课程,为其日后步入研究生或更高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针对偏技术实践型的学生,教师就可多围绕专业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创业经验分享会、创新创业辩论会、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控制、创业模式实践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拓宽视野,为他们增添更多创新创业体验及感受。另外,教师应通过结合生活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例来加强对本科生创新创业经验的传授力度,以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活学活用、灵活应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