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起源范例6篇

艺术教育的起源

艺术教育的起源范文1

高校艺术教育能极大限度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社会素质和人文修养,从而以后更好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才能。艺术教育以美学为手段提高学生情操品质,丰富学生情感,激励学生身心全方位进步。在学生德育培养过程中,艺术教育占据极大组成部分,给学生提供包含人类智慧结晶的资源,加强大学生人格建设,丰富大学生心灵和情感,提高大学生审美观的同时提高大学生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发展进步。因此目前首要任务是不断完善高校艺术教育培养体系,提高大学生知识文化水平,创办完整正确的个体审美观,提高大学生展现个性美的能力价值,以期达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二、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共同组成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彼此交叉发展衍生,在大学生发展进步中起到重要作用。首先,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在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观和道德情操,从而促进大学生社会素质和文化修养进步。艺术形式如欣赏中西方音乐、书法、绘画等教育方式下,不仅净化感染大学生的心灵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思想建设,而且提高大学生丰富的文化底蕴内涵,使大学生高校工作顺利进行。其次,艺术教育同样感化着大学生由内而外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实施艺术教育有利于开拓大学生眼界、提高大学生思想意识、不断创造大学生享受美和动手实践美的机会,对大学生形成良好心态起到关键性教育作用。此外,艺术教育帮助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价值观,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引导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正确方向,激励学生不断前进。

三、艺术教育开展实施的措施

1.实施艺术教育课程开展力度

艺术课程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主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需要有规律性地完善艺术课程体制,结合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因此学校首先需要完善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体系,使它们二者密切结合;其次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艺术类别的齐全性,综合开展音乐、喜剧、舞蹈、书法、影视欣赏等艺术课,当然开展热门课程的同时兼顾艺术的综合性,举办一些冷门艺术专业,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2.举办大学生艺术教育文艺活动

学校艺术教育可以通过举办各式各样、不同种类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艺术沙龙、文化艺术节、艺术讲座、艺术展览等文化行为体现。举办正规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有利于提高文化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促进大学生社会素质和人文修养进步发展。在大学生思想修养、身心健康、主人翁意识方面,高校艺术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艺术教育,它们二者密切联系、息息相关,高校素质教育提高离不开艺术教育改善,艺术教育是从高校素质教育中衍生发展出来的。实施高校艺术教育是当代社会的潮流发展趋势,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必不可少的改革方向。因此,想要完善高校艺术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创建完善正确的艺术教育体系,加大艺术教育宣传力度,提高艺术教育的物质条件,还要明确艺术教育内容与方法,增强艺术教育教师的思想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者的主观积极性,从而达到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进步的目的。

3.共享艺术教育公共资源

艺术教育的起源范文2

民间艺术资源应用于幼儿艺术教育的策略

虽然我国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还存在诸如从事民间艺术资源运用的教师自身民间艺术素养缺乏,缺乏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学选取的内容较为狭窄贫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不能与其他领域的活动有机融合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措施,以促进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更有效的应用。

(一)加强师资培训幼儿教师不单是挖掘民间艺术资源的践行者,还需要从浩瀚的艺术海洋中选择恰当的内容来进行幼儿艺术教育,并最终实施这一活动,所以,必须提高幼儿教师的民间艺术素养,这也是幼儿艺术教育中应用民间艺术能否达致高效的关键所在。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是提高幼儿教师民间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其专业培训包括两个方面:园外培训与园本培训。园外培训,应组织教师立足本土,深入调研,参加民间艺术专家讲座和教育交流活动,使其能对本土民间艺术有充分的了解,以提高其认知水平,拓展其视野。园本培训,可聘请专家来园指导,然后组织本园的幼儿教师参加民间艺术创作观摩,也可以组织科研活动等,以提高全体幼儿教师的艺术素质。通过这种专业化的培训,幼儿教师的民间艺术修养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也就可以提高他们运用民间艺术资源的能力。

(二)科学选取民间艺术素材努力挖掘民间艺术资源,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有效应用民间艺术的基础,可是并非所有的民间艺术都适合幼儿艺术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对民间艺术有所择取,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需要等进行必要的加工,使之符合幼儿的审美观和兴趣爱好。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尽可能地贴近幼儿的生活,健康积极向上,应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价值,还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

(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对幼儿多角度地感受民间艺术是十分不利的,这样他们就很难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民间艺术,所以,丰富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之一。丰富幼儿本土民间艺术教育主题性活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指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围绕一个固定的教学内容而组织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这种活动可以突破学科的界限,以固定的主题,把所有的学习内容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并展开活动。这一活动首先考虑的就是幼儿的爱好需求,活动要紧密地与生活中各种新鲜的内容结合起来,目的是让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主动地进行探索与学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体验。在组织主题式活动时,选择的内容和方法都必须以预定的主题为中心,活动的每一个部分都要为主题服务,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把民间艺术应用于幼儿艺术教育中时,民间艺术就是基础,因此,可以把有关联的同一个类型或者内容的民间艺术划分为若干主题来组织活动。每一个类型就是一个主题,在教学中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活动。主题活动还可以划分为周主题和月主题,教师可以按照具体情况来建立活动网络。随着活动的进行,这个主题网络就像一棵成长中的树一样,会越来越茂盛。当然,随着主题活动的越来越丰富,这个主题也要不断地进行修正,这样活动才会越来越深入,学生从中得到的关于民间艺术的体验也才会越来越丰富。陶冶渗透式活动。陶冶渗透式活动指的是,在除了幼儿园专门设置的教学活动之余的其他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也就是说,除了正常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外,还要在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民间艺术,比如幼儿生活学习的环境、平常的游戏乃至吃饭、睡觉等等。具体而言,陶冶渗透式活动包含三个层面。第一,在幼儿园的物质文化环境中渗透民间艺术。幼儿园的物质文化环境主要包括室内活动场所,室外活动场所,活动需要的设备以及材料,室内外布置等,这些物质文化环境能够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通过幼儿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渗透民间艺术,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在幼儿园的公共场所渗透民间艺术,如室外活动场所、墙面、走廊、宣传窗等;在幼儿园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中渗透民间艺术,如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墙报,有艺术特色的班级活动角等。另外,教师还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民间艺术主题,发动幼儿共同营造班级文化,这样不但可以引起幼儿对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还可以促使幼儿积极地去了解民间艺术。第二,在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渗透民间艺术。可以在幼儿每天的生活中渗透民间艺术,比如说在幼儿入园的时间段内播放民间童谣,让幼儿欣赏民间音乐,如《吉祥三宝》、《茉莉花》等;在做早操的时间段内播放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欢快活泼的舞蹈音乐,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在就餐之前播放一些民间故事或者儿歌,不但可以增加幼儿对民间文学的了解,还能逐渐改善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第三,在幼儿游戏中渗透民间艺术。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现代幼儿教育中,游戏是幼儿最有兴致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教育常用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不但能够使幼儿愉悦心情,同时还能丰富幼儿的情感,并对幼儿进行教育,所以,幼儿教师一定要重视游戏的功能,并在幼儿游戏中渗透民间艺术的因素。在幼儿游戏中渗透民间艺术,不但能够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中获得民间艺术知识,体验民间艺术的丰富内容,还可以借助民间艺术增加幼儿游戏的内容,比如,可以组织小朋友参与当地的特色游戏活动,诸如摔跤、当地舞蹈、戏曲等,从而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民间艺术的影响。

幼儿教育机构运用民间艺术的建议

(一)构建适合当地需求的教学体系幼儿教育机构应根据国家《纲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整合当地的艺术资源,构建有特色的,适合幼儿发展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整合当地民间艺术资源。要对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进行调研,努力争取当地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支持,组建一支民间艺术展演的队伍,并充分利用当地文化站等文化物质资源,建立可供幼儿展演的艺术基地。与此同时,还应尽量争取家长和社会人士的支持,使其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艺术教育采取支持态度,比如可以在表演期间邀请家长前来观看,这既能使幼儿的艺术成长得到家长的支持,同时也间接弘扬了民间艺术在当地的影响力。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的民间艺术教育课程。第一,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3]教育目标不仅要包括艺术趣味、审美、创造等技能目标,还要包涵道德、知识个性等发展目标。第二,构建适应的内容体系。在结合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和幼儿身心素质发展的基础上,应设定一定的课程内容,以涵盖民间文学、美术、音乐、游戏以及民俗节假日等,使幼儿的民间艺术教育课程既切合当地和本教育机构的实际,又能贴近幼儿的生活,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蒙古族的幼儿教育机构,可以组织小朋友参加每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的民间节日的气氛,并在参加之后,结合课程内容,加深幼儿对此的理解。第三,构建民间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体系。不同的幼儿教育结构应该结合自身机构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系列活动内容,包括活动可行性的评估、内容、目标(系列、单个目标)、资源信息的收集、活动的具体设计、具体的组织步骤等。

艺术教育的起源范文3

艺术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必要元素之一,从远古时期的岩画、陶土制品到现如今令郎满目的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最求和向往。然而,在我们现在这个极度发达的社会,人们的功利心却越来越强。笔者是一名教师,社会现象不想多加评论,还是回归到教育,谈一下艺术教育的一些事情。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对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感到很疑惑,高考的指挥棒似乎还是没有真正指向素质教育,孩子和家长们还是一味的在追求数理化的高分,而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在哪里?笔者走访过一些中小学,孩子们几乎都反映没有音乐和美术课,或者有课也经常被其他主课老师占用。我们的艺术教育真的那么一无是处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人们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艺术的元素,工作中桌椅板凳的设计,环境的美化,企业形象包装设计,甚至吃饭的碗的造型和纹样的设计、睡觉的床和床品的设计,偶尔您家想再购买一幅字画来提高一下品味,听个音乐放松放松,欣赏文学作品陶冶一下情操等等,生活中没有哪一个方面能离开艺术的。可我们的艺术教育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导致了整个社会的艺术欣赏水平和人文素质偏低。走访中发现,很多中国老百姓不知道中国画为何物,这是不是很悲哀呢。

普通艺术鉴赏教育都很少,更别说艺术实践教育了。人们普遍都觉得,数理化还学不完呢,哪儿有时间学艺术。现在也有让孩子学习艺术的家长,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好像孩子能评论几张名画、去音乐厅欣赏交响乐就算是懂艺术了。其实,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会纸上谈兵是不能真正理解的。连毛笔都没拿过,怎么懂得用笔的奥妙;连彩色的颜料都没有混合过,怎么知道颜色变化的微妙;连钢琴的键盘都没摸过,如何体会键盘撞击灵魂的力量。

这几年,国家也开始特别注重艺术教育,有的省市也准备将艺术纳入中招考试。在高校里也加强了公共艺术教育的监督和检查力度。虽然现在各大高校还是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但也算有进步了。中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不那么容易扭转,但高校的环境相对宽松,在这个阶段加强孩子们的艺术教育,也算是亡羊补牢。

在高校,艺术类课程是作为选修课来上的,很多学生也只是为了学分,孩子们觉得艺术类课程可有可无。再加上,现在很多高校的艺术类选修课,课程模式单一,大部分以传统授课形式为主,老师讲,学生听,枯燥无味,慢慢学生对艺术类选修课失去了兴趣。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思考适合我们艺术类选修课的教学和实践模式,把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把孩子们吸引到艺术世界里来。

艺术学习需要实践,除了传统的上课模式要有改变,我们能在公共艺术教育实践环节做哪些改变,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艺术中去,加深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对此,笔者提几点自己的想法。

1 利用学校资源,建立公共艺术教育实践场馆,满足公共艺术实践教学的需求

据调查,很多高校都开设有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但实践环节都很薄弱。针对此类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艺术实践场馆或校内基地,购置相关的设施,聘请专业的校内外老师进行现场指导。艺术类选修课的任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这里,亲自示范或者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拿起画笔,拨弄琴弦,真正与艺术零距离接触。平时可对全校师生开放,让对艺术感兴趣的同学自己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体验活动,或者提供相关教程,给广大师生提供自学的环境。也可以从中选拔出优秀学员,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影响力。

2 结合学校资源,优化整合学生艺术类社团

学生社团大多是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这非常好,但如果整合公共艺术教育的资源,将二者结合起来,相信学生艺术类社团也会有飞跃的发展。将上一条所说的公共艺术教育实践场所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并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社团的含金量会更高,当然教师不参与社团管理,只是提供专业的指导。社团中也可以选拔出艺术方面出类拔萃的学生,参与到公共艺术实践场所的管理和现场指导中去,甚至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

3 走出校园,结合社会艺术资源,探寻校外艺术实践基地

校内资源再多总归是有限的,我们可以结合校外的艺术团体、艺术场馆或一些从事艺术的单位和个人,让学生走出校园,切实感受艺术行业在社会中的发展和作用。同时也会见到更多艺术领域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成果,这比只在课堂上听课要更有震撼力。同时,我们也可以把优秀艺术家和艺术团队邀请进我们的学校,为在校的大学生上课、讲座、现场指导。这样,既丰富了公共艺术教育模式,又加强了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

4 利用现代化网络,建立现代公共艺术教育网络资源。

艺术教育的起源范文4

    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在内的艺术教育工作却迟迟难以开展,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艺术教育更是无从谈起。缺少了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作为培养一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对实现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实施完善的艺术教育,可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的校园艺术教育也更有利于唤起社会对农村的关注,促进农村地区艺术师资力度的提升,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孩子自我封闭的个性,完善审美。不仅如此,学习艺术课程,可以促进学生们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在紧张的学习之后,艺术教育课程还可以起到放松身心,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重要作用。

    二、发展农村艺术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艺术教育的开展长期面临着诸多困境,也正因为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利因素,农村的艺术教育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盲点”。

    1.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包括学校、家长、学生自身在内,都对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而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认识,单纯以最求文化课的高分以及升学为目标,艺术课程被普遍认识为“副科”,甚至是“副科的副科”。有些学校甚至占用美术、音乐课的时间来学习语文、数学等主课,长此以往,便对艺术教育的产生轻视的看法,更不利于参与艺术教育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甚至连相关主管部门对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制定相关教育规定是并没有将艺术教育列为“必修”的重要课程,只是将这些艺术课程屈居主课之后。

    2.农村艺术教育的师资严重不足

    艺术教师是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城市中的学校,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师往往都是非专业的,这也是造成农村地区开展艺术教育所面临的重要困难之一。在有些农村中小学中,美术、音乐等课程往往都是由语文、英语老师兼任,在进行艺术教学时缺乏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而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往往是单纯的娱乐性质,无法掌握绘画或是歌唱的基本原理及技巧,其教育教学质量也是可想而知的。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更加削弱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深刻认识,不利于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阻碍了良好审美的培养。

    3.财政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不足,造成艺术教学缺少最起码的设备

    充足的教学设备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辅助,而在很多农村学校之中,相关的教育教学设备却是极其缺乏。最基本的音乐器材,美术用具都显得捉襟见肘,更不用说专门的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画室。由于没有专业的教学设施,艺术教育课程便很难开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财政支持也明显不足,而学校只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用在最重要的主要课程上,首先保证“主科”的师资,对艺术教育的投资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4.社会对农村的教育关注力度不足,人们对在农村工作存在偏见

    由于农村地处偏远,距离较为发达的城市较远,所以广大艺术专业毕业生宁肯在城市中做着不对口的工作,也不愿大老远跑到农村学校任职艺术教师,心中对农村工作存在抵触心理。长此以往,便很少有人会愿意到农村做教师,教育资源的倾斜变得更加严重,一方面是富于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却显得捉襟见肘,无人问津。

    三、发展农村艺术教育的对策

    1.要在思想上扭转对艺术教育不合理的偏见,让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充分的。要充分认识到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是艺术的力量深入人心,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稳妥的开展教育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深入贯彻素质教育中对艺术教育的要求。可以以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逐步打开农村艺术教育的局面,让农村艺术教育成为常态化的课程,让每一位农村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艺术教育带来的快乐。

    2.要确保农村艺术教育课程的师资,引进专业过硬的教师进行授课

    一方面,要呼吁上级部门制定政策,为农村地区补充大量的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业过硬的艺术教育人才队伍,使之可以源源不断的服务于农村艺术教育工作。可以与专业院校建立对口支援,让优秀的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专业学习跨入专业教学。另一方面,还要给与艺术课程以充分的空间,要合理增加艺术课程的课时,并将课程列入实施计划严格遵守,让广大的农村学生可以充分学习艺术,更好的感受艺术的魅力。

    3.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在资金投入上给予更大支持

    在进行教育拨款时,要留出专项资金保证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工作,应为各校区合理添置相关的教学设施,并且要不定期举办文艺节目,为校园增添艺术氛围,积极创造条件让农村的学生享受到较好的艺术教育。

    4.加强宣传引导工作,进一步均衡教学资源

    要从根本上改善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农村的艺术工作中,要开动脑筋充分调动艺术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选派一定数量的市、县级学校中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支援当地的艺术教育,分享各校区、各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农村的艺术教育共开展的更有活力。

    5.要认清农村艺术教育工作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艺术教育的起源范文5

论文摘要:后现代艺术观念既影响着世界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深深影响着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无论从美术教育理念、还是从美术教育课程内容设置和结构模式方面,它都对我国的基础美术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现代艺术是在西方艺术界出现的一系列艺术现象。它改变现代艺术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理念,而提倡艺术走向社会,贴近生活,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把多元化作为核心的后现代艺术观念一开始就渗透到了西方的美术教育中。在现代美术教育改革中,其发展趋势表现为倡导以人为中心,强调美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强调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美术能力,强调美术教育让学生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材料包括声、光、电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这些都与后现代主义所呈现的普及化、生活化、多元化、解构化等特征是分不开的。在此影响下,西方各国家出现了许多新的课程理念,如90年代初美国盖蒂艺术教育中心提出了“以多元文化学科为本的美术教育”,力图通过美术教育挖掘个体的潜能达到全面发展。同时,强调扩展美术学习的领域,把美术与各学科联系起来,在学习方式上强调主动探究,形成综合全面的美术教育。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影响下的西方美术教育,也影响着我国的美术教育改革。

一、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对中国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影响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艺术是人的内部生命的表现,也是人的本能,要培养充分和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开设艺术课程。”在现代全球化与多元化充斥的教育环境下,我国的美术教育更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后现代艺术观念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美术教育改革。

(一)对美术教育改革理念的影响

后现代艺术观念倡导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消解了文化的中心论,强调文化观念多元并存,影响着我国美术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在:首先,强调统整的课程观以达到培养人的综合艺术能力,强调“以生活技能为本(而非美术制作技巧)代替内容为本的课程,并强调课程的统整”。闭在美术学习中让学生去了解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艺术遗产,并了解这些艺术的生长环境,以及它们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才能学会艺术等。这种多视点和多方面的求索,能使学生自觉地回到艺术的生长环境,从而使艺术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不断保持下去。另外,美术教育改革强调人文性的学习。21世纪,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年代的到来,理性和感性的发展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偏离了自然,人们认识到艺术是理性和感性趋于平衡的途径,因此,在美术教育改革中,人文性的学习被高度重视。我国的美术教育改革在人文性的学习上,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美术知识,使个人感情和整个人类的情感源泉联系起来,个人经验与人类的丰富经验接通,以促进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所以在课改中“不以单纯掌握知识技能为目的,试图改变艺术教育中学生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技能的方式,把艺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原到一种完整的艺术情境中,或把一定的知识技能渗透到某个人文主题中,让孩子围绕该人文主题展开轻松愉快的学习”。闭人文主义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美术技巧的掌握和人文主义关爱精神和审美价值感的提升。其次,注重以人为本,培养人的个性以达到完美人格的美术教育思想。后现代艺术观念“追求一种更完美的现代性,期望人的行为更具合理性”的观念影响着美术教育观念,“以人为本”成为现代美术教育思想的主导思想,美术教育改变了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思想,提倡以‘培养人的个性,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英国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曾提出“通过的艺术教育”,即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人,把美术教育作为引导儿童发展的工具,从而培养儿童的个性,达到完美人格的塑造。在我国的美术教育改革中也特别强调人格的培养,并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特点,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促进他们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的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对美术教育课程内容和结构改革的影响

“20世纪初以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让位于更为复杂的、不可预测的系统和网络,课程不再被视为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成为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后现代艺术观念也影响着我国美术课程内容和结构的变革。200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改革项目,包括普通学校美术课程标准;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04年初,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条例”进行了修订。其中指出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而实施综合、探索的学习,必须要扩展美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信息化资源、教师资源,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以提高美术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在课程改革中,把“统整的建构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统整各派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汲取该学说的合理内核,并从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四个方面建构素质教育的理论框架”。

1.强调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后现代艺术是综合的艺术,现代美术教育已是综合的教育,美术课程改革也主要以综合性为原则,从传统的分科走向综合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学科观念,以综合的学科观念而代之,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逐步使学科门类达到综合。基础美术课程资源的改革同样受到影响,进人21世纪,美术课程资源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注重美术学科内容的综合。在课程设置上,强调消除对于实用美术的轻视,将“工艺美术、现代设计”与强调审美的精神功用的“纯艺术”结合起来。

3.对“过程”与“技能”的同时并重。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把美术课程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技能”看作是同等重要的,美术课程资源也并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并拓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

4.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在课程设置上,则主要体现以素质教育为依据,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美术的能力,改变过去以美术知识、技能为内容标准,而充分体现美术的情感性;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让美术课程和生活、自然紧密联系起来。

总之,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对世界、乃至中国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巨大的影响,在它的影响下,“学校美术教育更注重美术与文化及社会的联系,设计一种更开放的、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美术课程成为世界各国美术教育改革的焦点”。

二、扬弃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促进中国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对世界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世界各个国家的美术教育改革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同样也推动着我国21世纪美术教育改革前进的步伐。然而,后现代艺术观念是在西方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一种理念,是西方社会矛盾的产物,而我国的艺术观念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人文传统,美术教育在这两种文化观念不断冲突的情况下,应在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汲取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中合理的部分,推进美术教育改革进程。另一方面,我国是第三世界国家,不管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与西方国家相差甚远,后现代艺术观念作为西方的产物,我们应该合理地吸收其优点,找到适应我国美术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以指导美术教育改革。因此,在汲取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的同时,笔者认为,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从合理性方面看,它确实能让人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危机有清醒的认识:例如对自然资源的过分掠夺、物欲膨胀而导致的人文精神价值的失落等等。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精神对现代化发展有一定的约束意义。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深刻的矛盾和严重的弊病,不仅对于整个人类文明,就是对于当下的社会文明、现代教育,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首先,后现代主义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得一向被认为是崇高和高雅的艺术打上了当代商品经济的印记,因而失去了美的崇高和独立的价值。后现代艺术对古典艺术、现代艺术的冲击,导致崇高和理想的衰落。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在后现代主义的浸淫下变得相当模糊、淡化,这就难免导致文化生态的平衡和社会大众文化素养的低俗化。

其次,后现代主义的“复制性”导致“快餐文化”的泛滥,使千锤百炼、呕心沥血的文化力作和精品的出现,变得几乎没有可能,个性、创造力、批判热情、现实精神都消失殆尽。

艺术教育的起源范文6

关键词:赣傩;美术资源;艺术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62-02

一、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在赣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为摸清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在赣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笔者对江西省内的几所普通本科高校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将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引入大学艺术教育的课堂,100%的受访者在大学课堂上从未接触过赣傩的相关内容,65%的受访者对赣傩“一无所知”,更有甚者,“傩”不知何字,35%的受访者对赣傩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其中73%只是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27%对赣傩有初步的认知)。问卷调查数据可见,赣傩民俗美术资源未能在赣高校得以普及,教育职能部门缺少有效关注,学生对其缺少认知,艺术教育与传统民间美术脱节。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引进课堂任重道远。

二、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的必要性。赣傩民俗美术资源人文情感丰富、艺术气质独特、文化意蕴深邃,其视觉艺术式样蕴含着浓郁的地域特征,能唤起对远古意蕴的思索和奇妙的视觉联想,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当前赣傩民俗美术资源赖以生存的乡土语境遭遇深刻变化,赣傩民俗文化逐渐边缘化,其美术资源的诸多艺术形态面临消亡的境地。基于此,将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的课堂是其承续的有力举措,向学生播撒承续的种子,让学生多维度地感受其独特的艺术气质,感悟深厚的精神图景,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赣傩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为其有效承续提供可能。再者,将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引进课堂,在其文化情境中,理解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深邃意蕴,感悟赣鄱先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萌生民族自豪感,塑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的可行性。首先,赣傩资源丰富,具有扎实的民间基础。据统计,仅南丰县就有傩班150余个,傩艺人2000余名,傩面具2000余个,至今仍保留了80多个传统傩戏;有“中国傩文化之乡”之称的上栗县自古就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的说法,现有傩面具400余种,傩面具制作艺人20余名,古傩庙20余座。其次,赣傩民俗美术资源走进课堂的价值与意义,已在相关教育管理者、任课教师、在校学生等群体形成共识;此外,相关学校对区域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的融合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及经验,为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

三、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的教育机制及实施方法

赣傩民俗美术资源为赣高校的艺术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民族艺术素材,理应成为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承续重在教育,赣高校对于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承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认清形势,着眼未来,积极探索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的教育机制及实施方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研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的教育机制及实施方法。

(一)切实发挥教育职能部门的正确导向作用

切实发挥教育职能部门的正确导向作用,是赣傩民俗美术资源有效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的前提与关键。教育职能部门应积极探索两者的对接策略,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施教氛围。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承续教育职能部门责任重大,教育职能部门应深刻领会赣傩民俗文化的价值意义,加大其推广力度,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其次,为形成高校师生的共识,教育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加大宣贯力度,积极拓展与时俱进的宣贯形式,以新颖独特的视角营造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引入课堂的浓厚氛围,以期唤起高校师生的思想认同。

(二)完善赣高校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建构

1.课程设置。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将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引进课堂。学校可在相关专业开设其公共课或在全校开设选修课,对于此类内容,如讲课模式是理论的枯燥罗列,学生极有可能排斥接受,这就对老师的教法提出了挑战,应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颖实用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前有关赣傩的书籍学术性强,不适合初学者学习,建议教育职能部门邀请相关专家,撰写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参考书。

2.师资培养。教育的核心是教师,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指挥者,将赣傩民俗美术资源有效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教师是关键。首先,教师应深刻认识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的必要性,提高思想认识,积极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好传播赣鄱传统文化的指路人。此外,教育职能部门应组织相关专家对此类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完善此类教师的对于民间美术方面知识的更新与拓展。

3.田野体验。组织学生亲临赣傩的文化遗迹,置身赣傩的真实空间,体验傩韵激荡的原始时空,体悟原生态的奇幻艺术。学生在与赣傩面具的亲密接触中,可深入感受其稚拙、古朴、原始、奇异之美,零距离解读其图式、色彩的精神寓意,领略赣傩艺术可感浓郁的乡土艺术气质。赣傩民俗文化是赣鄱先民超越自我、超越自然的生存智慧,是向极端恶劣的环境提出挑战顽强生命力的展现,故在艺术考察中应特意对赣傩文化诞生地的风土人情进行体验,一睹赣傩乡民的生存土壤,体味赣傩民俗的产生缘由。田野体验的亲密性、真实性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田野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三)探索多种途径促进教育成效

1.专题讲座。邀请赣傩的相关专家或民间艺人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是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有效途径。为提高讲座的实效性,专题内容应视角独特、特色鲜明,讲座形式应与时俱进、形式多样。通过与相关专家或民间艺人面对面的交流,可拓展学生对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认知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2.作品展示。可邀请赣傩民间艺人的作品进入校园进行展示,一类是动态作品即赣傩艺人的傩舞表演,如能进入校园,其具备的独特艺术特质,必能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第二类是静态作品即赣傩面具、服饰等,民间艺人可就相关问题向学生进行解答或在作品展示的同时进行赣傩面具的制作与绘制,以供学生进行直观的观摩。

3.校园互动。为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学校相关部门可责成相关社团,组织一些形式多样、创意独特、趣味十足的校园互动活动,如赣傩民俗艺术论坛、赣傩面具晚会、赣傩美术图形图案的应用创意大赛等,以此加深对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体会与理解。

四、结语

将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其价值意义已成共识,但实践层面依然无法普及,其因复杂多变,需教育各方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积极探索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的可能途经,以期让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和谐纳入赣高校艺术教育的体系,从而完善提升赣高校艺术教育的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钟磊,陈枫.浙江民间美术现状及其引入高校教学的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04):120.

[2]宋心果.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引入艺术教育课堂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