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智能方案范例6篇

智慧医疗智能方案

智慧医疗智能方案范文1

关键词:“4P”医学;物联网;智慧医疗方案;辰汉电子;嵌入式技术;无线通信技术

从治疗走向预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顾此失彼,健康状况普遍不佳。而更为致命的是,人们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获知自己身体状况的相关数据。多数人在无知无觉或后知后觉中被疾病捕获。从现有的预防手段上看,人们预防疾病的措施还局限在完善饮食、规律生活和适当娱乐等基本手段,更高层次的实时监测血压、心跳等都不是他们自己能做到的。

无线健康物联网,是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借助数字化、可视化模式,进行生命体征采集与健康监测,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让更多人共享,也就是智慧医疗。

各种无线传感仪可以把测量数据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送到专用的监护仪器或者各种通信终端上,如PC、手机、PDA等,医生可以随时了解被监护病人或者跟踪研究人群的病情和生理状况,进行及时处理统计,还可以应用无线传感网络长时间地收集人的生理数据,这些数据在研制新药品的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

智慧医疗方案能让抢救变得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心脏病患者,治疗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已经有一些心脏病患者随身携带了专门的无线终端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不间断地通过无线健康物联网将心电图数据和其他体征数据实时发送到医疗监测中心。监测中心24小时监控和分析这些数据,在发现异常时立即联络病人或其家属,让病人得到最及时的救治。

智慧医疗方案的作用还不止这些。对于那些经常忘记吃药的健忘症患者或者老人,会发现这套方案还是一个很好的帮手,可以为患者及时发送用药提醒信息,并方便地提供药物数据库的资料。这样患者就可以不再错过服药的时间,并且不用再忍受反复查询服药计量的麻烦。类似的解决方案还包括血糖监测手机,测量体脂肪的“减肥手机”,测量肤下水分并具备按摩功能的“皮肤管理手机”,以及能够看到胎儿发育状况的“产妇手机”等。

智慧医疗方案功能如此强大,所涉及的技术众多,其中最关键的是智能核心平台,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枢纽的作用。构建一个成熟实用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离不开医疗设备生产环节、智能核心平台研发环节、网络建立提供环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的通力合作。其中,医疗设备生产环节对行业设备功能、用户需求足够了解,但对核心平台的研发和了解是薄弱的。智慧医疗的智能核心平台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需要高端的嵌入式知识结构,丰富的项目经验。上海辰汉电子利用本身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深厚的应用领域的经验,用高端ARM嵌入式技术通过3G、蓝牙、ZigBee、WiFi、UWB和专用无线解决方案的微控制器等研发出移动医疗终端的智能核心平台技术,可用于如移动多参数监护仪、血压无线传感仪、脉搏无线传感仪、OCT血氧无线传感仪、OCT血流无线传感仪以及血糖仪无线集成模拟组件等,进而设计出一套新型、智能化的无线网络+移动医疗终端的方案,即智慧医疗方案。

该方案可以用在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合和居家环境,也可以用于生命体征的采集、服药状况的监控等。

该方案帮助患者以及残障人士的家庭生活,跟踪健康监测人群生理指标状况。利用无线通信将各传感设备联网可高效传递必要的信息,从而方便接受护理,而且还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国内某知名医疗设备供应商合作利用辰汉电子的这套方案推出了移动健康监护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利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地测量心电、呼吸、血压、体温、心率、脉搏、血氧等生命体征,实现对身体隐患的早发现和早治疗。

此外,该智慧医疗方案还可以运用到抗震救灾等社会事业之中。

以某地救灾为例,在地震发生后,某总医院的网络技术人员为当地医院安装了一套智慧医疗方案的3G远程影像会诊工作站,实现了该医院与总医院的无缝链接。总医院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通过这套系统为灾区受难群众提供了医疗救助服务,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发挥了作用。

智慧医疗智能方案范文2

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如今,在浙江智慧城市建设中,无论是远程医疗、实时交通监测、食品安全检测,还是公共安全预警,物联网技术都已经渗入其中。

根据《浙江省物联网“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把握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对浙江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因此,浙江物联网行业作为支持“智慧浙江”建设的新兴产业,其巨大发展潜力受到关注。

浙江省自启动“智慧浙江”工作以来,物联网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浙江省是物联网产业基础较为扎实、技术研究实力较强的省份之一。目前,杭州、嘉兴、温州等地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区,在关键技术攻关、新型标识和传感元器件制造、商业化应用开发以及网络运营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领先优势。其中,杭州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总体走在全国前列,在无线传感网、射频识别、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核心技术。除了杭州,嘉兴是国内首批步入无线传感网项目产业化的城市,拥有物联网领域发明专利181项,占据国内物联网领域80%发明专利。专家预测:到2015年,浙江省物联网产业产值将达2000亿元以上。日前,记者专程采访了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和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技术研发企业。感受到物联网产业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

“智慧医疗”,浙江走在前列

浙江智慧医疗创新技术应用已走在了全国前列。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田华告诉记者,浙江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应用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从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到2009年的新医改,诞生了市场占有率享誉全国的杭州创业软件公司和浙江联众卫生信息科技公司。从数字卫生建设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诞生了移动医疗、感控管理、远程会诊、区域医疗、社区医疗以及延伸至家庭、个人的智慧健康、慢性病监护及第三方服务平台,引申出产业链细分领域的独特产品和优质企业。

据协会秘书赵子川介绍,联众科技运用物联网技术,创新的供应室RFID管理信息系统,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供应室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总后勤部门,它为全院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提供各种无菌器械、敷料、用品。所供应的物品质量不仅关系到每一名患者的诊治, 同时,也是最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的媒介之一。因此, 医院供应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部门。联众科技供应室RFID管理信息系统为每个器械包配带一个RFID芯片,负责采集和存储器械包流程各个环节的属性信息。通过芯片,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每个器械包灭菌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时间曲线,随时查询现有器械包的存放位置,统计、分析器械包的使用情况,了解到该器械包的相关信息和负责器械包管理的相关人员情况。由于RFID芯片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可以为医院节约大量的成本开销,在运用RFID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后,不仅使医院的工作更加高效、准确、便捷,还可做到无纸化作业,更可有效控制再生手术器械感染的发生。

记者在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作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务商,该公司拥有系列100多个自主研发产品,营销网络遍及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为30-40个城市提供城市居民健康档案,为3000多家医院提供服务,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目前,公司在药品溯源、移动医疗、数据采集、远程医疗等方面有突出成果。其中,药品溯源用于对药品条码扫描,以甄别身份。当前,该项成果在杭州上城区、上海闵行区都有广泛应用。今年,公司成立了移动医疗事业部,并加大对研发的投入,通过产品创新、加强服务来提高公司新的增长点。为加强主动服务,公司专门成立客户服务部,通过项目经理、区域经理、客户总经理三级管理的方式来针对性地为客户服务。

中控信息公司副总裁章全告诉记者,中控之所以能在智慧医疗领域脱颖而出,主要在于中控的解决方案更贴近用户的需求,具有功能更完整、技术体系更完善等特点。据了解,中控科技在智慧医疗领域,凭借多年行业经验以及与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合作基础,提出了涵盖医院建筑智能化、医疗信息化、区域协同医疗的数字化医疗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在国内能为医院提供这种数字化建设一揽子解决方案的,中控可谓是开拓者和领跑者。中控数字化医疗整体解决方案,以医院基础业务系统为支撑,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以系统集成平台为纽带,以信息安全支撑系统为保障,以科研、管理、远程及区域协同、客户关系管理等为其服务外延,形成完整的数字化医院信息整合平台,实现医院所有管理和临床业务的电子化、医疗工作流程管理的科学化、临床信息服务的广泛化以及临床、管理、科研决策的智能化。目前,北京301医院、湖南湘雅医院等已经采用了中控数字化医疗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城乡医疗资源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卫生部的调查显示,我国占总人口30%的城市人口享有80%的卫生资源,绝大多数高素质医生和高质量医疗设备均集中在大中城市。而网络医疗平台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大医院――小医院――社区(乡镇)医院――家庭的联网结构,实现医疗资源的充分共享。邦泰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网络医疗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小医院病房内终端监护设备的各项数据、图像等,实时传输到省级大医院的专家交流端,省级医院的专家组通过这一交流端,对异地病人进行会诊,实现“面对面”交流,并给出诊疗意见。在浙江,通过网络医疗平台,包括浙医一院、省人民医院、省立同德医院等省级大医院,已经与省内多个地区的近80家市县医院和近30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网,无论在金华、衢州还是舟山,当地住院病人都可以得到省级医疗专家的远程会诊、门诊服务。

近年来,银江股份以“智能识别、移动计算及数据融合”的核心技术手段,打造新一代数字医疗整体解决方案。陆续将移动门诊输液管理系统、移动临床护理系统成功运用到大型三级综合医院。同时与美国英特尔公司合作,开发出全球第一款“电脑医生”――MCA移动医护助手,在浙一医院、邵逸夫医院成功运用,下一步还将运用到区域医疗中。“今后医院里医生可以不用拿着一大堆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据等在病房跑来跑去,只需要一台MCA,就可以为病人提供全面的医疗诊疗服务。电脑医生运用到社区后,医生还可以提供全面的上门医疗服务,真正把医疗诊疗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区。” 银江股份董事长王辉介绍道。

如今,银江股份专注于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其医疗网络集成、区域医疗数字化平台、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临床移动信息系统、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婴儿防盗系统等已成熟应用于全国多家医院。

另外,在浙江物联网协会提供的智慧医疗应用案例中,无论是致力于无线移动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创新应用杭州医惠科技、致力于“腕式”生命传感系列电子产品研发与生产,集个人健康管理平台服务于一体的统捷通讯科技,还是适用于医院、社区、家庭、个人的无线网络生理参数监测系列产品及物联网健康服务平台的好络维医疗,以及定位于智能健康体重管理、方案的杭州偌伽特健康公司,在为智慧医疗建设中都研发出自己的特色产品。

智慧交通:为城市行路难提供支持

智慧交通是银江股份成立初期最先涉足的领域,经过十年的耕耘,银江股份已成为智慧交通领域的领先企业,拥有城市交通诱导系统、高清卡口自动检测系统、高清闯红灯违章自动记录检测系统、道路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城市快速路匝道控制系统、快速公交信号优先系统、平安城市监控系统等一批成熟的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

2000年,银江股份开始涉足城市职能交通领域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改造红绿灯设置。一年后,银江股份智慧交通第一个产品在杭州体育场路等繁华路段应用。目前,银江的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在杭州的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在整个浙江占有率达到了80%以上。同时,随着智能化系统的提升,银江的智慧交通产品已渗透进了国内12个省会城市,包括昆明、成都、厦门等,国内交通智能化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2011年,银江股份仅智慧交通经营收入就达4.4亿元。

“中控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是国内的第一集团军。目前其业务领域已经涉及城市智能交通,高速公路收费、监控、通信三大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 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全自豪地说,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中控通过一平台(城市交通管理集成平台)、三系统(诱导、信号、电子警察)来进行交通管理和优化控制。例如,杭州滨江区江南大道“绿波带”系统。该系统可根据道路车辆流量,通过红绿信号灯优化配时,保证进入江南大道的车辆,在规定的时速下,从遇到第一个绿灯开始,一路绿灯畅行无阻。另外,在萧山智能交通试点项目,中控对老城区的50多个路口信号系统进行了改造,通过信号灯优化控制,使得高峰时期的上下班行车时间节省15%~19%,道路通行效率提高了25%以上。

中控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中,还包括异构交通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城市的大型枢纽站,连接了城市公交、城市轨道交通、高铁、民航、长途客运等等,各运输系统有效信息的互联互通及综合服务,既可以优化配置交通资源,也可为乘客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甚至可以为乘客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智慧医疗智能方案范文3

本次合作达成后,双方将完成从客户关系到伙伴关系的转变,实现战略优势互补,进一步深化各自的行业领导者地位,并打造稀缺的、可持续的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借助联想雄厚的定制化产品研发实力、强大的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整合能力和专业的企业级服务优势,双方将共同成就端到端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的最佳实践。

同时,联想集团还将不断致力于将桌面云、移动医疗、大数据处理等最新研发成果引入到温医一院的信息系统中,通过丰富、可定制的移动终端设备和App集成等前沿技术,与温医一院一起探索医院IT应用的创新之路,并逐步将合作方案推向市场,共同为更多的医院插上“智慧”的翅膀!

联想集团在此次合作中负责医院云架构的规划、部署和运维管理等工作,帮助温医一院在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四个层面进行升级和改造,支撑医院业务应用的规划部署运维和不断的优化,打造新一代的医院业务系统的SaaS平台。

智慧医疗智能方案范文4

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是宁波“十二五”建设智慧城市十大应用体系的首个试点项目,也是“智慧浙江”的首批试点项目。宁波市的整个建设背景主要有两个依据,其中一个就是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2011年,宁波市政府了《关于推进宁波市智慧健康保障系建设的通知》,提出了“五个统一、六项任务”主要建设内容。其中,“五个统一”是指统一的医疗专网、统一的数字化集成平台、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以及统一的居民就诊卡(社保卡);“六项任务”是指以完善疾病防控网络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推进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以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进区域协同医疗;以公众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提供全面、连续的信息服务;统筹实施卫生管理信息化,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等。在2013年9月6日举行的宁波市智慧城市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上,包括“智慧健康”在内的23个智慧城市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为131.88亿元。

作为智慧健康保障体系的一部分,2013年1月23日,全国首个掌上“移动医院”亮相甬城。该项目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得到落实,“移动医院”不仅将原有的网上服务(医院导航、自助挂号、化验结果查询等)全部移植到了手机软件中,还新增了智能导诊、健康档案、健康百科、健康课堂等新功能。

在区域医疗建设方面,宁波市已经建立了七个区域影像中心。患者在基层拍完片子以后,可以通过PACS系统传送到县级、市级医院,然后县级、市级医院医生的诊断会再回到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该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县级、市级医疗资源。

项目点评

宁波市卫生局局长 王仁元

宁波市卫生局局长王仁元在“2013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上将宁波智慧健康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总结为“在顶层设计下取得的成功”。

卫生局专门建立了基于千兆和百兆的联通和电信的高效健康卫生专网,同时建有一个四级的卫生数据中心机房,总面积200多平方米,总投资约2000万元。卫生专网基于“一单位一网络、统一出口、承载多个业务应用”的基本原则,统一规划、顶层设计,建设高效安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市-县(市)区-医疗卫生单位”三级网络,切实保障了各医疗卫生业务信息系统之间安全、快速、稳定的信息交换。同步推进安全体系建设,确保信息安全。

数字化集成平台被卫生局作为核心项目进行实施。卫生局旨在打造市和县(市)区两级智慧健康信息交换平台,以此集成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信息系统。

通过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大基础信息库的建立,整合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临床信息资源,实现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共享,从而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降低居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本。

根据规划,宁波市计划在2015年前建立全市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信息交换平台,推进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和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行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实施就诊一卡通,推行区域协同医疗、远程医疗,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保障水平。

王仁元表示,卫生局今后会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进行建设:

一是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加强建设,工作重点是要防止“信息孤岛”。

智慧医疗智能方案范文5

目前,大连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区域卫生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发展不平衡,各级医疗机构缺乏统一医疗资源共享平台,无法有效开展区域协同诊疗服务;无面向公众的公共卫生服务门户,无法为市民提供即时、便捷的健康诊疗服务;缺乏对全市医疗数据资源的整合与挖掘,无法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辅助支持。因此,加快大连市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建设是提高大连市整体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质量的关键。

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是可以被感知的公共医卫服务的潜在力量。提升大连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以强大的云计算和物联技术为载体打造公共智慧健康云。“健康云”理念的运用,意味着打破城市地域、时空限制,对以往医疗卫生体系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重新整合、升级;拓宽城市公共医卫服务的公众感知范围和深度,使更多潜在的公共医卫服务得以实现和拓展,从而有效提升大连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

一、从服务维度出发,提高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就是通过面向大众构建随时、随地可感知、反馈的“公共智慧健康云”服务,进一步深化服务型政府职能

(一)是以国家卫生部“居民健康卡”工程为依托,以“公共智慧健康云”的资源整合、共享为基础,为居民提供全市医疗机构“一卡通”式就诊服务。在全市任何一家医院,一卡即可完成身份识别、健康档案查阅、费用结算等多种医疗服务功能,实现就诊流程优化,便捷就医。

(二)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居民就诊服务为核心,以“公共智慧健康云”为载体,双向优化便民服务与医疗资源。第一,实现居民就诊服务流程再造。以现代云计算技术和物联技术打造的“公共智慧健康云”,可为居民提供多终端的智能自助预约挂号、咨询服务;以居民健康档案资源云存储和共享为基础,为居民提供双向转诊服务,简化转诊流程,实现诊疗下沉、社区首诊、层级转诊的有序就医新格局;第二,实现全市医疗资源与医疗服务的再整合、再优化。利用“公共智慧健康云”对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生资源进行整合、定位,通过对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信息的分析、感知,为居民提供所患疾病诊疗的最优诊疗服务选择路径,实现全市号源的合理调配;以“公共智慧健康云”的优质专家资源为核心,提供区域医疗远程会诊服务,通过健康档案与病历报告的“云”端共享、专家远程视频会诊,实现居民于社区即可享受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质量,推动“社区首诊”便民就医的切实落实。

(三)是利用物联技术加大对健康人群和患病康复期人群的服务力度。实现居民足不出户即可获得个性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的家庭健康医护服务。一方面,结合现有智慧城市战略,以智能物联网技术为主导,推行区域远程智能健康监测,做到区域内监测对象的体征监测数据“云”端共享,同时利用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技术,建立动态居民健康模型,为健康居民和疾病康复期的病患提供包括营养配餐、体能运动和疾病防护等全方位的即时个性化健康生活专业指导服务;另一方面,要构建“区域远程智能健康监测”突况的配套应急服务体系,利用“公共智慧健康云”整合全市急救资源,为特殊疾病人群提供远程实时监护与危情急救呼叫服务,通过监护报警、监测数据“云”端共享、GPRS定位与急救协同调配,实现病情信息及最佳急救时限的有效掌控。

(四)是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质量公众测评反馈服务,实现公众对医院整体环境、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和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的跟踪测评,并形成全市医疗机构与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星级评价体系,为医院综合实力、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职业道德考评提供有效参考。

二、从数据维度出发,提高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以国家“5321”工程为依托,通过云计算技术随时、随地感知、整合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数据

(一)是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以居民健康卡为载体,构建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云存储,实现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管理记录和诊疗记录在内的所有居民健康档案相关信息的实时采集、深度挖掘与动态管理,作为“公共智慧健康云”服务的共享数据基础。

(二)是以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公共智慧健康云”服务为载体,构建全市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为核心的云存储。一方面,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等相关医疗数据的汇聚、整合、挖掘和分析;另一方面,以电子病例为核心,对全市区域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院际协作的数据进行“云”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加强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协同。

(三)是建立全市统一医疗卫生数字认证服务平台,按照卫生部的相关规范要求,为医疗卫生信息化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服务和责任认定服务,为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支持,同时为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共享提供可信的安全保障。

三、从管理维度出发,提高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就是通过对公共智慧健康云的感知数据挖掘,提升政府卫生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

(一)是通过对“公共智慧健康云”海量数据深度挖掘与多维分析,构建面向不同主题的多维数据集,进行数据源信息转换,以形象直观的图形方式展显示分析结果,为卫生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是建立全市医疗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平台,以“公共智慧健康云”为基础,建立高效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机制,实现预警指数分析、危机事件提醒、应急响应、跨部门联动,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指挥调度能力,为突发公共事件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三)是以“公共智慧健康云”为数据基础,以云计算和机器学习为技术支持,通过对公众医疗行为数据的采集与深度挖掘,实现对全市范围内的各类典型性疾病动态感知监测,形成有效的疾病监控机制,为全市疾病控制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与技术支持。

(四)是通过“公共智慧健康云”的所提供居民健康档案资源共享与三级医疗网络协同服务,实现针对全市慢性病人群的定诊与管理。同时,通过医疗行为感知监测,为慢病高危人群提供危情提醒、康复指导及用药提醒等健康干预服务,以实现慢性病便捷诊疗及随访服务。

(五)是以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评估为业务导向,建立更为有效的辅助决策体系。一方面,加大对公众数据的感知力度,建立基于“公共智慧健康云”的感知、挖掘辅助决策系统,使公共决策更加准确、可行。另一方面构建一套科学、精细、专业的医院医疗行为监管网络系统,实现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监管的系统化和常态化,逐步实现对医院医疗行为的全过程、动态监管。

四、从知识维度出发,提高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就是通过对公共智慧健康云的知识感知,进一步提升现有医务人员的知识与业务水平

以驻连医学高校教育资源为依托,构建集远程继续学历教育与远程非学历专业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区域网络学院,为全市范围内的所有医护人员提供统一的教育与培训服务。

(一)是加大对北三市医护人员的学历教育支持力度。随着区域医疗的推广以及国家医改和新农合政策的稳步推进,区域医疗队伍专业技术水平尤其是乡镇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亟待提高,通过建立区域网络学院的学历教育平台,实现北三市医学学历教育、学习模式上的新突破。做到理论课程学习、作业批改、考试网络化、实践操作课程就近集中化,切实有效解决区域医疗队伍学历偏低、教育资源匮乏和学习时间有限等实际问题。

(二)是远程非学历专业技术培训是医疗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平台远程非学历专业技术培训实现健康知识库共享、疑难病例远程讨论与学习、手术视频教学、医技技能远程培训、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和职称考试远程培训,促进全市尤其是区域医疗队伍实际操作水平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是建立区域知识共享数字社区。加大对领域专家和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大脑中隐性知识的共享力度,利用数字社区平台增加医护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促进专家隐性知识的共享、显化和流动,从而带动区域内组织整体知识位势有效提升。

作者简介:

智慧医疗智能方案范文6

顺应改革 全方位推进智慧的医疗

2009年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化产业都积极投身到医改当中。IBM“智慧的医疗”不仅在时间上契合了医改方案的,更契合了新医改对卫生信息化提出的要求。以医疗卫生标准为基础、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建立互联互通的区域医疗体系;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和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的全民共享是当前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目标。

尽管国家的新医改方案已经制定,但是新医改的目标和要求的具体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其中可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产生。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险的普及性和覆盖面的增加,如何实现医疗保障体系的高效、安全、广覆盖地运行?近年来国内大型医院的业务量、门诊量、运营收入等都有很大提高。如何在医疗业务急速扩展的情况下,提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院的效率,降低成本?这些问题不仅是医疗卫生行业管理者、经营者以及医院的院长们所面临的挑战,更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潜在推动。随着各地医改具体实施细则的不断颁布,公立医院改革、区域医疗体系建立、以及使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改善,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也为医疗信息化厂商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和舞台。

IBM作为一个信息技术的厂家,一直关注如何将先进的IT技术与医疗卫生领域相结合。近一年来,面对当前的医改形势和医疗卫生领域对信息化的需求,IBM在能力、资源、解决方案成熟度以及对中国用户的适用性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公司在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省市级卫生主管机构、大型的医疗机构、社区、制药、以及医疗流通等领域积极寻求发展,业务涉及战略规划、发展路线、信息成熟度、信息基础架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区域数据中心、医疗信息标准、医疗业务规范化等等。IBM中国区政府于公共事业四部总经理刘洪先生表示,“我们希望利用自身在医疗信息化方面的积累和研究,携手合作伙伴继续推进智慧医疗的开拓与落地。通过联袂合作伙伴展示IBM在医疗行业的前沿技术和最佳实践,我们将向业界证明‘智慧医疗’不仅勾勒了医疗信息化的美好未来,还涵盖了一系列洞悉行业需要、切实可行、且覆盖从区域医疗协同到医院信息化改革的全面解决方案。”

区域医疗 促进政府服务创新

在过去的一年中,为推进区域医疗的实施和建设,各地卫生局都进行着各方面的创新,特别是在电子健康档案和开放标准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并迈出创新的第一步。由于医疗信息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各级医疗卫生主管机构,将成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生态链中的核心角色和第一推动力。作为中国区域医疗改革创新合作伙伴的IBM公司,也借助智慧的医疗以及自身在信息科技方面的能力配合各地卫生局在医疗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

在广州,IBM在对广州市卫生信息化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了广州区域卫生信息资源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以及各卫生专业领域主要应用系统的建设策略、软件选型以及实施方法等详细方案。为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目标,提供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的方案指导。

在云南,IBM与云南省卫生厅合作,全力打造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的省级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建立了全国首个基于SOA资源共享平台的区域公共卫生整体规划项目。实现了全省公共卫生、医疗保障、新农合等各个业务领域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整合,成为云南省卫生厅的信息中枢。

协作创新 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

IBM作为中国医疗行业创新合作伙伴,凭借多年来服务于医疗行业的丰富经验及领先的信息技术,一直致力于帮助合作伙伴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近年来,IBM与众多国内外企业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开展不同医疗领域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和实施,积极推进国内医疗信息化建设。

IBM与飞利浦的合作将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信息技术与临床技术的紧密融合。IBM的动态基础架构和虚拟技术将为飞利浦在PACS的新技术应用方面打开局面。与SAP的合作,IBM将在项目咨询、管理实施、动态基础架构等方面对SAP进行支持,共同打造创新医院管理解决方案,实现智慧的医院整体运营。IBM与天健科技的合作,将联手打造基于IBM云计算架构的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低成本、易管理且可以按需灵活扩展的信息共享平台,致力于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新模式的开发与探索。

今年,IBM还携手多家国内合作伙伴实施院内信息系统整合。IBM与南京海泰公司开展了电子病历等临床应用软件研究和开发合作,以及为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与福建实达软件公司开展HIS系统开发合作;与西安华海公司开展PACS系统的开发合作;以及与广州怡捷科技公司开展临床检验室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合作。

IBM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成功实现医院资源规划(Hospital Resources Planning, HRP)及业务智能分析系统,使全医院后勤系统能实现数据流、业务流、财务流的三流合一,并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效管理信息,助力医院管理层优化决策,让院长可以了解医院每一分钱的具体流向,实现高效智慧运营。

“智慧医疗的实现绝对不是任何一家企业或机构能独立完成的。IBM一直致力于为行业提供一个开放的技术平台,通过整合合作伙伴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实现协作创新,一起打造更全面的智慧解决方案,携手推进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IBM新兴市场医疗行业高级方案经理Fahara Nakhooda表示。今后,IBM将继续携手合作伙伴进行医疗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共同勾勒“智慧医疗”的美好蓝图。

推进标准 实现区域和系统的交互

IBM在中国的智慧实践同样体现在对开放标准的推动之上。多年来,IBM一直坚持合作与创新,积极推动医疗信息化行业标准的研究、建立和推广应用,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性能实现不同系统的整合和互操作。

IBM与浙江数字医疗卫生技术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采用符合IHE开放标准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探索医院、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协作模式、业务流程创新等内容。同时,双方也将推进建立浙江省医疗应用开发、测评、认证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测评认证,共建支持开放标准的生态系统,发展壮大浙江省医疗行业信息化服务,助力医疗卫生国际国内标准的开发与应用。

IBM联手海泰、嘉和、联众和杭创等合作伙伴,建立基于其区域医疗解决方案(HIE)的临床共享和互操作系统,成功地实现了不同应用开发商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通过开放标准不仅可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实现不同系统的整合和互操作。还可以避免受制于供应商,维护用户对数据长久的访问权、开放性和继承性,提高采购资金支出的长期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