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案例范例6篇

问题式教学案例

问题式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互动式案例教学法 微观经济学 浅析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为2015JY00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06-02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旨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故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

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是结合了案例教学与互动式教学法共同运用的一种综合教学方式。互动式案例教学主要以案例为主导,贯穿到运用课程的知识内容中,通过互动式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双方全面沟通,促进师生运用案例相互协商、积极探讨的氛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最终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1]。

1.微观经济学进行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基础课程之一,属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研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知识的把握,是顺应当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大趋势,期望达到改善和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1.1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需要案例辅助教学

由于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抽象的纯理论型知识体系,需要运用很强逻辑关系、或者静态分析、动态分析、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微观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学习。除此之外,大部分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都需要先建立在假设条件之上,这就需要有相关的实事经济案例进行说明,提高学习效果。

1.2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伴有大量复杂图形和数学知识相结合的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则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运用一些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思维创新,让学生从“要我学”模式自动转化成“我要学”的模式。

1.3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符合新时代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适应于现在的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客观。借助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多媒体、互联网教学平台),各大高校已经具备了新的教学模式基础,这为老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节约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因此,授课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时间与学生一同探讨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发散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设计中的案例选择问题

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以案例为平台实现师生教学的互动,对教学案例的选择需要具备一定的要求。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2.1教学案例应具备一定的层次结构

微观经济学的每章节的内容都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选择的案例要针对某一理论主题,根据事实经济案例,设计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结合理论知识的逻辑思维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层层深入,从认知到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2.2教学案例应先以典型性案例为引导

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因此现在的经济学理论都是前人从一些经济活动中总结而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许多经济行为也不止会发生一次。

2.3教学案例应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案例的选择与编写应根据教学要求的需要,既要做到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又要做到贯穿到整个教学设计中。因此,学生们可以运用案例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除此之外,案例通常都源自于真实的经济生活,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便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总结

综上所述,微观经济学进行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教、学双方在和谐互动的氛围内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运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强了微观经济学的实用性,达到了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根本目的。

问题式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综合式案例教学;战略管理;问题

作者简介:熊侃霞(1975-),女,湖北武汉人,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杨艳萍(1992-),女,土家族,湖北巴东人,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湖北 武汉 43006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企业战略管理》本科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JYS1101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03-02

企业战略管理是从全局和长远的观点研究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现代企业高层领导人最主要的职能,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与其相应而生的战略管理课程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商科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而如何培养本科生的战略思维及战略规划能力成为该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基于以上特点,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实践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深化对学科的认识和理论知识的领悟。综合式案例教学综合了现有的主要几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将实践性和探索性充分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几近“零距离”接触企业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应用所学达到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的,培养出更适应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管理人才。

一、综合式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

1.综合式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综合式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全部的理论教学全部完成以后,让学生组成小组,根据本组所选的案例企业,分工合作,对该企业做战略规划,将所学习到的所有理论知识通过一份完整的规划书体现出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高度结合,在生动的案例教学和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增进学生团体意识,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体现和提升。

2.综合式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广为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实际的企业案例,将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充分讨论,积极思考。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从实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创新型和多角度的思维模式,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贯穿了多种案例教学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导入式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式案例教学、作业式案例教学以及综合式案例教学。结合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实践,几种案例教学方法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案例教学法比较

教学方法 实施阶段 形式 案例篇幅 难度 教学目的

导入式案例教学 章节开篇 教师为主 较短 易 激发兴趣,引出相关问题

课堂讨论式案例教学 章节中间 教师启发 较短 易 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

作业式案例教学 章节结束 学生为主独立完成(课后) 较长 较难 加强理论知识的简单应用

综合式案例教学 理论教学结束 学生为主分组完成(课后) 长 难 高度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经过以上比较,可以总结出综合式案例教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此种教学方法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让教学过程内容完整、衔接得当。从上表不难看出前面几种案例教学的方法只能运用到教学的某一阶段,而无法覆盖教学的全过程,这造成了案例教学的停滞和不完整,使学生难以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全过程。加上战略管理课程理论的抽象性,因而也就难以做到深入掌握全部的理论知识,更不用说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了,这对于具有极强连贯性和操作性特点的战略管理课程的学习来说无疑是有很大缺陷的,而综合式案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此外,以“学生为主,分组完成”的形式避免了以往“生本教学”中教师完全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机械听从的弊端,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并从中获益。

(2)学生对知识体系能有一个较完整的理解和掌握。战略管理课程的各章节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很强,而综合式案例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结束后让学生有了一个较完整的知识架构后进行,这也就很好地避开学生在没有了解知识体系的情况下空谈实际,拥有了理论知识的奠基,再加以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让学生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想法,不会像传统教学方法中仅仅局限于并不熟悉的书本知识。最后用一个课时来展示学生的成果,并让同学们广泛参与讨论、老师总结点评,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体系有一个更加完整和深入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3)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由于战略书各个要点之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极强,学生通过分组、明确分工、合作互助的形式进行,这就能够促使组员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避免了以往教学方法中教师单方面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师生、生生之间没有沟通的状况,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这也有利于集体和谐;一份完整的企业战略规划书工作量十分庞大,组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度很大意义上影响着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这就使得学生必然要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将自己的任务与团队目标相结合,因此说此种教学法增进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综合式案例教学法在战略管理本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问题

对战略管理的本科教学而言,综合式案例教学通过选择一家具体企业,让学生运用战略管理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为该企业的发展制订战略规划,这无疑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战略管理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对战略管理的课堂教学也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当然,这一教学方法也会因为诸多因素隐含着它的一些不足之处,下面就综合式案例教学法在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问题一一解析。

1.综合式案例教学法在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战略管理课程的特点,在全部理论知识教学完成后,把学生以3~5人自由组合或教师决定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部学生民主分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案例企业,案例企业可由学生自己搜索,也可由教师给予;各小组确定好企业后,充分利用手头掌握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对所选企业作战略规划报告书;大家完成规划书后,在教师指导下,每组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介绍本组案例,介绍的形式可多样化,如PPT展示、演讲等,随后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其他学生提问并讨论,最后留有约15分钟的时间由教师总结点评。

2.综合式案例教学法在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来源有限,资料很难充分获得。要搜集到大量、真实并全面的企业资料绝非易事,这对老师学生而言都是一个难题。企业的战略规划必须要对企业发展的背景、历史和今后竞争态势及走向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和把握,这就要求获得的资料要有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而大多数企业由于考虑自身发展的需要,其内部信息几乎不对外公开,这加大了学生的工作难度,所以找到合适的案例企业将是接下来一切工作能否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保障。

(2)团队分工中,学生投入不一致。分工合作因各种因素影响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最终影响了组队整体的进度和效率。第一方面,组员之间的交流氛围不够浓厚。分工应该是明确总体任务目标前提下的分工,一些组员不明确小组的整体目标,仅仅陷于自己的任务范围而没有照顾大局,又加上组员交流少,这必然使得规划书的前后内容不连贯甚至信息不一致;学生合作时间短,遇到问题时组员之间不能通过主动凝聚团体的力量来解决;一部分学生团体意识不强,没有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不注重内部团结而造成效果不佳。第二方面,小组内分工不明确,组员不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只是在模糊执行。加上分工后一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往往不能对自己的任务负责,或草草了事,或观望、等待,这也必将影响到整体的进度,使得合作效果不够明显。

(3)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分析难以深入透彻。本科生毕竟在校园内的时间占大多数,到社会上实践的机会很少,而且社会提供的实习岗位十分有限,不能让学生得到好的历练,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这使得案例的分析不能与自身经历相结合,不免造成分析时过于依赖书本,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更深层次解读和剖析。

(4)课堂讨论时间有限,学生参与程度有差异。对每个小组的案例展示讨论和总结指导通常只有一个课时甚至更少的时间,而进行的项目有很多,每一个项目分得的时间很有限,很难做到面面俱详,这也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甚至一些学生的想法根本得不到展示,学生参与程度有差异造成教学效果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自己对所选案例企业的了解程度,自身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思考问题的方式及能力的差异,导致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性格不同也导致学生参与的程度有差异,比如一些内向的学生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5)教师点评存在差异。由于学生所选的案例企业背景差别较大,企业所属的各行业发展情况也有很大不同,因而教师的点评也必然会有差异,这种差异虽然可以让每组的组员得到进步和学习,但是难以实现组与组之间的比较,相互借鉴有限。同时对每一组展示时其他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深度都不一样,教师自身的状态也不一样,这些都使得点评存在差异,比如学生活跃参与、积极讨论的小组教师点评会更全面。

三、提高综合式案例教学效果的建议

针对上文列出的综合式案例教学法在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潜在的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1)案例的选择要科学。案例选择是否合适、全面、充分,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后续工作的进行。为保证规划报告书的完整度和可信度,资料采集应尽可能选择信息对外公开程度高且较真实的企业,比如上市公司;此外,由于学生对就读高校当地的企业及环境背景了解较多,因此选择本土企业有利于学生及时有效地搜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案例的分析要环环相扣,逐层解剖。在小组成员分工时就要明确科学地分工,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同时分析案例时又不能彼此孤立,组员之间要充分讨论,这样作出的报告才能环环相扣,不出现或少出现脱节断裂或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在分析中,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能亲自体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生动的形式方法进行,使队员都尽可能进入状态,积极地投入到讨论思考中去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分析案例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考,既要注重细节,又要保证思维流畅,不能仅仅陷于表面和表象,而是要逐步深入,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达到从触摸知识的毛皮到逐渐深入掌握并领悟知识的实质,最终使学生都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作做得全面透彻也将为以后撰写报告书奠基。

(3)案例的课堂讨论要层层深入。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要控制好各小组陈述和学生讨论的时间。同时,又要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层层深入,让分析讨论成“阶梯型”逐层递进,而不是“直线型”一味延伸,也要注意不能使层与层之间断开,以致没有关联;另外要让学生逐步接受而不是仅仅陷于“浅显”二字而不触及实质;再者,要避免在某一点上纠缠不清,导致思维停滞,无法往下行进。

(4)案例的总结要多元化、开放式。教师的引导要深入浅出,确保知识的深度和学生接受的容易度,在进行总结时,要避免一味灌输教师个人思想,导致因个人意愿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应充分肯定学生所做的努力并肯定其进步,与此同时对学生分析讨论中的不足和不到位之处进行指正。以开放式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延展,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总结

综合式案例教学集合了现有主要教学方式的优点,发挥综合、集成式的优势,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良性搭配,不仅体现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也充分体现教师“授之以渔”而非简单地“授之以鱼”的积极引导作用;不仅给教师提高的空间,更给学生一个锻炼能力、提升自我的良好平台。这种教学方式能否成功运用,还需要广大师生积极配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完善,如此,才能真正优化学习过程和效果,培养出具备高度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新型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霍圣年.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与实施[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

[2]卓素燕.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困境及制约因素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10).

[3]李义胜.合作式案例教学的特征与策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问题式教学案例范文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中间件技术”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学习企业级分布式系统开发所需的大量理论、技术和概念。传统讲授法令学生感觉课程内容繁杂、抽象、枯燥,难以掌握。探索将案例教学法和问题导入法有机结合,提出案例式问题导入法,并引入到“中间件技术”课程教学中,为“中间件技术”及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并对案例式问题导入法的开展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间件技术;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入法;分布式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46-03

收稿日期:2014-12-17

作者简介:梁春泉(1981—),男,广西桂平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研究。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改项目课题“案例式问题导入法在中间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Y1302064)及“软件工程专业个性化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Y1301009)

“中间件技术”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全国各大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必修课。中间件实质上是对企业级分布式系统开发中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行提炼、抽象所形成的可复用软件部件,为企业级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架构。该课程以计算机编程语言、面向对象技术、计算机网络等多课程交叉知识为基础,围绕五大类型中间件即远程调用、消息、分布对象、数据库和事务中间件开展,学习中间件技术的概念、原理及应用。课程强调学生对企业级分布式系统原理的掌握,同时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然而,各大高校在开设“中间件技术”课程时,普遍侧重于向学生灌输基本概念和原理,辅以简单孤立的、远离真实企业应用的程序示例进行讲解。部分高校甚至把对某一中间件产品的介绍,如J2EE或.NET,当成学习“中间件技术”的全部内容。造成学生对该课程中所涉及的大量知识难以融会贯通,对企业级分布式系统开发理论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同时,本科生由于缺乏软件项目经验,特别是大型企业级分布式系统项目经验,对中间件技术的应用角度和应用领域不理解,也不了解中间件技术在就业前景和职业生涯中的作用,学习兴趣不高。国内对“中间件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工作也非常少,据笔者查阅,只查到相关文献[1-2],但这些文献仅探讨了J2EE中间件教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中间件技术”课程。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把前期所学专业课知识、企业级分布式系统开发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中间件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本文尝试将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入法融合起来,提出案例式问题导入法,并引入到“中间件技术”课程教学中。

一、案例式问题导入法的提出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意义

案例教学是在学习者掌握相关知识基础上,在教学者的组织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借助于真实案例连接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应用,把学习者带入具体场景进行案例分析,让学习者通过对案例相关资料的收集、研究及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交流,最终对问题予以解决,在此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最初源于英国的法学,后来被成功地用于法学、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领域。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由于学生缺乏对工程实践背景的了解,其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单个原理,但却很难融会贯通并综合应用。为此,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国内许多学者也引进了案例教学[3-4],为学生在计算机理论与实践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本文在“中间件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避免学生孤立地学习各个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将多课程理论知识融合成一个整体,深刻地理解企业级分布式系统理论如分布式事务、安全服务、负载均衡等,并提高运用前期所学知识的实践能力。同时,真实的案例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间件技术在就业前景和职业生涯中的作用,提高其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入法的内涵及意义

问题导入法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一种具体教学方式,以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者为了让学习者掌握一个理论或方法,导入一个具体问题,以解答这个问题为导向,引发学习者思考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所需要学习的理论或方法,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这些理论或方法。该方法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学变得灵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提出不同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5]。

中间件实质上是对企业级分布式系统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行提炼、抽象所形成的可复用部件。在“中间件技术”课程中应用问题导入法,引出并解决这些共性问题,可让学生自然地掌握中间件技术的概念和理论。再者,“中间件技术”课程涉及大量抽象的、难于理解的概念,直接讲授会令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学习兴趣。问题导入法将学生带入问题的思考中,在思考中学习中间件技术知识并培养学习兴趣。最后,中间件技术是前期课程知识的综合。传统讲授法让学生简单孤立地理解各个概念,无法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导入法带引学生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将各种理论和技术联系起来,从而在宏观整体上理解中间件平台。

(三)案例教学与问题导入法的结合

案例式问题导入法将案例式教学和问题导入法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这两种启发式教学的优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变被动为主动。传统问题导入法按问题的导入方式一般有情景式导入问题、任务式导入问题和案例式导入问题。本文也是在案例中导入问题,但“中间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案例式问题导入法有其特殊性。传统的案例式问题导入法,围绕案例导入问题,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得到整个案例的解决方案。然而,在“中间件技术”课程中,学生需学习的是如何解决企业级应用系统开发中的共性问题,而不是开发整个系统。因此,对企业级应用案例,只需导入系统开发中的共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共性问题中学习中间件知识。

“中间件技术”课程中案例式问题导入法的基本思路为:教师首先对真实的企业级应用案例作垂直层次分析,识别出开发共性问题,将案例分为业务层、中间件和部署环境;然后把所用到的中间件转变为开发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其他两层作为从已知引出未知的基础;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掌握中间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二、运用案例式问题导入法的策略

案例式问题导入法在“中间件技术”课程中的实施过程包含获取案例、分析案例、导入问题、设计教案、发放资料、组织课堂、案例实践、交流反馈、评价调整等九个步骤。

(一)获取案例

案例是开展案例式问题导入法的基础,案例获取和选择最终影响着教学效果。课程小组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网络或其他资源,收集国内外企业级应用系统案例,供案例式问题导入法教学实施或学生案例实习使用。案例不是简单举例,案例必须是真实的、完整的、典型的和具有启发性的[6]。

(二)分析案例

案例的解决方案,表面上是一个平面化的技术框架。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课程小组需要根据中间件的定义,将案例解决方案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三个层次:业务层、中间件和开发部署环境。

业务层:应用系统包括哪些业务模块、业务子系统;哪些业务子系统给别的业务子系统提供服务,或哪些业务子系统需要别的业务子系统提供服务。

中间件:业务子系统间采取什么通信方式,如过程调用、对象调用或消息调用等;如何实现服务定位、安全机制、事务实施、多任务创建及负载均衡等。

开发和部署环境:分析硬件环境、网络类型、操作系统类型、开发语言、数据库系统等。

(三)导入问题

根据课程内容,以业务系统和部署环境为基础,假设中间件部分未知,把所需中间件转变为企业级应用开发面临的共性问题。例如对消息中间件提出业务子系统之间如何消息传递的问题;对对象调用中间件提出业务子系统之间如何调用彼此对象的问题;对CORBA提出业务子系统语言开发语言不同,如何调用彼此对象的问题;对事务中间件提出如何在子系统之间保证一系列操作满足事务特性的问题等。每个大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拆分成一系列前后相关、有启发性的子问题。

(四)设计教案

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每次案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中间件概念、原理、结构、应用和作用。在教学方法中,引导学生讨论,激励他们参与和合作学习,注重启发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组织和使用案例分析得到业务系统组成、开发部署环境组成及导入的共性问题,考虑如何从业务系统、开发部署环境中提出问题,安排学生从一个问题的讨论过渡到另外一个的讨论。同时,教师还需要规划和控制好教学过程的时间。

(五)发放材料

课前,学生需要对企业级分布式应用案例有所了解。因此课前需要将案例相关材料发给学生。但给学生提供的不是完整的案例,而是除去中间件部分的案例分析材料。对中间件部分,可转变为初步的问题,如系统缺了什么,也提供给学生。同时还要将企业简介、业务背景、公司网址等参考资料交给学生,供学生提前准备。

(六)组织课堂

整个课堂组织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从业务系统需求、开发部署环境条件开始,将学生带入到共性问题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所有学生参与讨论,避免出现冷场现象;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加强个别辅导,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言。讨论中,教师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加入评价、反馈矫正和归纳,突出重点和突破。

(七)案例实习

“中间件技术”课程的实习,不应该是简单地调用中间件运行库的API编程。在实习中,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新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完整的案例。首先让学生依据课堂所使用的案例分析材料,采用相同的案例分析方法,将案例垂直划分为业务层、中间件层及开发部署环境层,确定每层包含的内容。其次确定案例所采用的中间件产品。最后让学生编程部分实现中间件调用;对于优秀的学生,鼓励其实现简单的中间件。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中间件的作用、地位到应用等多角度进一步学习。

(八)课后交流

课后的交流对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课后,教师需要与学生交流对案例式问题导入法的感受,了解有哪些考虑不足的地方,学生对课程实施有什么意见。在笔者实施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会主动与教师交流。在反馈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许多建议,同时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让他们都可以参与,更能集中注意力;真实的企业级分布式应用案例中导入问题,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能让他们从部分到整体深刻掌握中间件技术,同时更能理解中间件的作用及在系统中的地位。

(九)评价与改进

一轮案例式问题导入法教学实施之后,教师需根据学生实习过程和实习报告、课堂讨论、课后交流及考试等方面的情况,对该教学进行评价,总结可取之处,发现不足。针对不足地方,需要在案例分析、问题导入上进行适当调整,甚至修改教案和调整课堂组织。调整结果将应用到下一轮教学中。通过评价调整,持续改进案例式问题导入法,使其趋于完善。

三、反思

(一)建立高质量的企业级分布式应用案例库

实施案例式问题导入法的基础是建立完整、真实、典型和启发性的案例库。案例必须是真实的,是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真实企业级分布式应用;案例必须是完整的,包括应用背景、技术方案和实施结果;案例必须是典型的,覆盖着一类或几类中间件技术,并且是这些技术的典型应用;案例必须具有启发性,能启迪学生思考,给学生足够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空间。

(二)解决企业级应用开发中的共性问题

传统的案例教学中,教师提供案例背景,导入面向整个案例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解决整个案例。在“中间件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不需要实现整个企业级分布式应用案例方案,如,不需搞清楚业务流程、如何实现业务模块,也不考虑如何选择底层部署环境。学生要解决的是系统开发中的共性问题,即中间件部分的问题。对业务实现方案和开发部署环境方案,教师分析后直接提供给学生,中间件部分转变为共性问题,让学生能在业务和部署环境的基础上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自然掌握中间件知识。

(三)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课堂组织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避免冷场的关键。在笔者初步尝试案例式问题导入法时,从案例的业务需求和部署环境直奔导入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结果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及时调整,以企业规模和地位、员工收入、业务背景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觉以后他们将会在这样的企业中发展,置身企业员工角色中。在评价和小结过程中,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的见解和方案。通过这样方法,启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课堂变得活跃,学生开始积极发言,相互启发,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四)对师生的要求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必须对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学科知识体系有明晰、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最好具有在软件企业从业或进修的经历,有着丰富的软件工程项目经验。这样才可对企业应用背景、案例有深刻的理解,能对案例在垂直层次进行合理的分析。教师还要能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基础、思维能力水平层次,针对中间件层,导入难度要适当,但又稍高于学生现有能力的问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需要具备全部的基础知识、概念、基本技能,因为讨论过程中,每位学生所擅长的知识可以弥补彼此的不足;但他们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能够主动地参与讨论,积极探索。

本文将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入法相结合,引入到“中间件技术”课程教学中,以真实的企业级分布式应用案例驱动教学。对案例选取、案例分析、问题导入、课堂组织及案例实习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指出了案例式问题导入法的要点。

参考文献:

[1]乔波.基于案例的“J2EE与中间件”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文汇,2011,(1).

[2]张伟娜.基于企业应用浅析中间件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1,(21).

[3]朱涛,马恒,刘强.专业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1).

[4]葛继科,雷亮.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9).

问题式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教学研究;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83-03

“探究”(inquiry),是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的意思。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s)将“探究”定义为一个多层面的活动。需要通过观察、提出问题、查阅书刊和其他信息资源、设计调查和研究方案、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对所做解释加以检验以及同他人交流结果[1]。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学习科学方法、感受科学思想的教学模式[2]。与传授式教学模式不同,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并不直接讲授知识点,而是通过问题设计,启发诱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并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环境,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试错尝试,将自己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3]。从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4]。

将案例教学引入到探究式教学当中,利用案例设置情景模型和“问题链”,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有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规范的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5]。根据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如果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只需要学生从认知结构中直接提取即可回答,而不需要进行分析、评价、创造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那便不是探究[6]。因此,探究式案例教学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准备的。

根据Randy L.bell.等人的研究,依据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参与程度,可以把探究式教学按照其探究水平从低到高分为以下四种类型[7]:验证性探究(Confirmation Inquiry),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或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证明一个结果预知的原理或定理的探究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要求^低。结构性探究(Structured Inquiry),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和思考,按照规定的步骤,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掌握基本知识,发展探究能力;指导性探究(Guided Inquiry),教学目标在于锻炼学生从掌握基础知识逐步转向综合运用知识,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或者选择步骤,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开放性探究(Open Inquiry),教学目标在于锻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专业领域和实践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自己确定相关的研究问题,并通过自己设计研究方案进行探索。

在探究式案例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因素设计和选择不同教学模式。

一、验证性案例教学模式

验证性探究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或基础知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要求较低[1]。因此,验证性案例中所设计情境信息应相对简单且明确,案例题材应采用学生周边较熟悉的题材,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策略也比较明确。验证性案例要求从多于一个观点的角度检查某一概念,这既能增强对该概念的理解,又能增强这一概念迁移至其他领域的能力。验证性案例教学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案例解释。教师提供案例情境信息,并启发学生将信息的表征从一种方式转换成另一种方式,例如用不同的语句进行转换,或者将图表、数据等信息转换成为语句,或者反之将语句转换成为图表或者数据信息。

2.案例列举。教师在讲授完某一概念或原理之后,请学生列举出与此相关的特定事例。通过这类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把握概念或者原理中的关键特征,并能运用关键特征选择或者建构具体的事例。

3.案例分类。教师提供一些案例,这些案例中有部分案例具有相同的关键特征。要求学生能够对这些案例依据关键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应用相应的概念或者原理进行解释。

4.案例推断。这种方式同样是由教师事先准备一组案例,请学生在一个整体情境中对各个案例进行比较、分类,从中发现这些案例的关键特征,并能据此创造出一个新的案例来。

验证性案例教学以课堂为主要场域,强调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强化案例、提问和讨论。教师通过案例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新进入的信息与原有认知框架整合在一起,以考查学生在类似案例上的知识迁移为主。当学生能够将要获得的“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产生联系时,他就产生了理解[8]。

验证性的案例教学需要较多课时进行大量的课堂提问和互动,因此采取验证性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安排专门的讨论课时。在学生人数较少时(一般少于30人),可以采用点名提问的方式。当学生人数较多时,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当学生在小组内部产生不同意见时,可不同意见汇总,报告教师。教师不直接对学生的回答或小组报告进行评价,而是继续采用提问的方式,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二、综合性案例教学模式

综合性案例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教师设计和准备综合性的教学案例,综合性教学案例包含丰富的情景信息,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综合性的教学案例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事件典型。综合性教学案例应该具备典型性,能够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学生经过系统的案例分析与讨论所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顺利实现从案例教学课堂向未来实践的迁移。第二,情境信息丰富。综合性案例不仅要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还要提供大量的背景信息、甚至包括一些干扰性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设置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对问题进行探究。

综合性案例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但更适合采用同学间互助式教学的模式[9]。采用同学间互助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提前布置案例阅读内容和思考题目。思考题目一般是般是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针对提前阅读内容的难点进行提问,最后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详细写出提前阅读内容中最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最难看懂的内容[10]。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选择在课堂上讨论的题目。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对学生反映的难点问题或者教师根据以往经验而确定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如果案例信息中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个概念测试,来检验学生的理解情况。这个概念测试一般是一个多选题,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独立选出答案。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和周边到同学相互之间交流一下答案,并相互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尝试说服对方或者接受对方的观点。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在学生间走动,聆听学生的讨论,并给出一些建议。讨论完成后,学生可以重新给出答案。最后由教师对案例的探究过程进行总结。案例探究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9]。

三、开放式案例教学模式

开放式案例教学模式不需要教师提前准备案例,教师只需要指出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不超过6―8人;要求学生小组自己确定与话题相关的研究对象,小组内部进行分工,自行搜集资料,撰写案例、分析案例,最后制作案例演示稿,在课堂上完成案例汇报工作。在小组完成案例制作的过程中,在操作程序上,从选题立项到最后的成果展示,整个过程都要求学生小组自行完成,指导教师只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教师要高度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的空间,在非必须的情况下,教师不得随意否定或修改学生的研究计划。

开放式案例教学模式的目标已经从掌握基础知识逐步转向综合运用知识,要求学生能在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同时,学生自身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能参与小组合作设计研究方案,并具有执行方案的能力。因此,一般更适合在本科高年的学生实践性环节或者研究生教学当中使用。

开放式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包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合作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等。因此,教师必须更多地采用过程评价,纵向考查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采用小组阶段汇报、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组长打分等方式。开放式案例教学结束之前,教师需要对案例研讨的观点进行一个总结,还要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中肯的评价。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在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等方面的差距,并建立更加合理的思维框架。

无论采取哪种探究式案例教学法,教师必须要有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当学生在案例研讨中提出的一些打破常规、非常新颖的观点时,教师切不可利用权威或者固有理论去反驳学生的想法。为了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可以再次采用反问或者追问的形式,同学生一起继续进行探究。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同事们请教,搜索和阅读大量背景知识,参加相关的进修培训等方法来扩展自己有关课题的知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邀请各方面的专家、科学研究者、企业家等有助于学习某些科学知识的人走进课堂,与学生们一起进行科学探究[11]。

参考文献:

[1]National Committee on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S].National Academies Press,1996:23-24.

[2]陈刚.论探究式教学实施的误区及应对方案[J].上海教育科研,2009,(9):56-60.

[3]张胤,胡菲菲.回归实践、回归问题、回归主体――论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及实施模式[J].江苏高教,2013,(4):67-70.

[4]冯锐,缪茜慧.探究性高效学习的意义、方法和实施途径[J].全球教育研究,2009,(10):3-8.

[5]赵航.基于“情景化―去情景化―再情景化”探究式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5,(6):284-290.

[6]陈刚.试论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及实施策略――学习心理学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46-49.

[7]Randy L.Bell,Lara Smetana,Ian Binns.Simplifying Inquiry Instruction[J].The Science Teacher,2005,(10):30-33.

[8]盛群力,褚献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04,(9):90-97.

[9]袁志钟,戴起勋,陈康敏.同学间互动教学方法简介[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93-95.

问题式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 教学方法 阻力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188-02

一、引言

案例式教学,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教师围绕案例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最早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由教师为学生讲解一个针对性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对此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目前,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案例式教学这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教育培训领域里,低至中小学教育,高至高等教育,案例教学法的身影无处不在,并被各大高校列入教学改革计划,广泛运用于工商管理类、医学类、法学、公用政策类等课程的教学。但从总体上来讲,国内的案例式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困境。

二、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必要性

1.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人们总是以陈旧的方法、固化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他们面对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时将无所适从。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教师们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引入各式各样的案例,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提升他们的思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从容应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推动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很多学生认为大学期间所学习的课程与将来实际工作生活脱轨,实用性不强,因此在学习态度上并不积极。而案例式教学恰恰是通过所举案例,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参与到课堂中,认真学习,为将来步入社会把真才实学运用到工作生活中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案例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有部分人认为案例过于具体特殊,对于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极为不利。而实际情况则完全相反,案例可以很好地将教师所要教授的理论知识点生动完整地展现出来。案例式教学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理论和概念,而是由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针对课堂知识点的案例,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将这些理论知识点自然地代入,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案例时,与实际结合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在案例式教学中,老师不再扮演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角色,而是扮演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案例的互动角色,这样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让学生有了自己主宰课堂的感觉,使其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的探索者,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3.有效提高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案例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要有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和应变能力;不仅要能为学生讲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储备,例如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使教学内容和体系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三、案例式教学的具体方式

1.讨论式案例教学。在讨论式案例教学中,每组学生针对同一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组内成员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协调,最后给出本组的统一答案,然后各组间再相互交流。一般来说,进行讨论式案例教学时要选用不具有争议性的案例,使学生在讨论案例时容易达成共识。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学生对某种理论或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能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2.辩论式案例教学。在辩论式案例教学中,所有的学生回答相同的问题,但是拥有不同的立场,对问题的看法是对立的。在进行辩论式案例教学时,首先要将学生分为两个具有不同观点的组,即两组所拥有的观点是截然相反、完全冲突和对立的。在发表自己观点时,回答问题的学生首先针对对方发言过程中的漏洞展开辩论,反驳对方的观点,然后阐述自己的观点。辩论式案例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争议问题产生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

3.双讲式案例教学。双讲式案例教学主要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两位教师相互协作、共同主持案例教学的实施。其特点是进行双讲式教学的两位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前,充分交流,共同发挥自己的才智为学生选取合适的案例,设置相应的问题。进行双讲式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产生创新思维,形成新的结论和观点,为案例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另外,由两位教师共同主持的双讲式案例教学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4.分类分组多讲式案例教学。此类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需要研讨的问题太大、内容太多,需要选用多个案例同时进行教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当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时,若是不对其进行分类分组,则在规定时间内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就算勉强完成了,其质量也不高,并且各个教师同时对那么多的问题进行研讨,无法对单个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教师的才智,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具体地实施教学过程中,就由一个教师单独主持一个组、一个案例的研讨,然后每组再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发言交流。

四、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精心选择案例。选择一个恰当合适的案例是实施好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既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是教师自己编写的,还可以来自于新闻报道。教师在编写案例时一定要注明相关资料的来源或出处,同时准备相应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案例。但无论案例出自哪里,首先其内容必须符合教学要求;其次案例要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时效性,除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教师们可以沿用至今,少受或者不受时间的限制;第三是案例要客^真实,不能带有编写者的主观看法;最后案例要具有可读性,能引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

2.合理设定问题。编写完或选定案例后,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案例内容来设定相应的问题。问题的设定指明了案例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前提。问题的设定一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层层递升,尤其设定最后一个问题时,一定要将其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连接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3.认真组织教学。案例和问题都确定之后,教师就要开始构思整个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考虑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及其应注意的问题,并认真组织教学。一般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为学生介绍本次讨论的案例及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案例;其次是对学生进行分组,组建案例讨论的团队,并在每一队中选定负责人;第三是分组讨论,形成共识,在讨论时,负责人可进行组员角色分工,确定发言代表,期间教师可以旁听每组的讨论;最后是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应控制好讨论的气氛和节奏,激发学生的热情,鼓励学生发言,并做好记录。

4.陈述观点,客观点评。总结点评在整个案例式教学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总结点评时要激情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总结点评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内容,巩固讨论的效果,并对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进行突出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教师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与学生相互交流。

五、案例式教学的实施阻力

1.教师。对教师而言,在当前教学和科研两座大山的重压下,相对于科研的严苛考核要求,很多教师已经无心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实施案例式教学意味着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教学方面,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因此很多教师抵制新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大多数的教师只熟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案例式教学这类新型教学方法了解较少,有些教师简单地认为案例式教学就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为学生讲解案例,并未掌握到案例式教学整个体系的精髓,因此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久而久之,就放弃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这种方法。同时,教师们考虑到现行的教学考评制度,顾忌考评结果影响到个人声誉,因此在新方法的尝试上无法放开手脚。

2.学生。大部分学生从小也是在填鸭式教育下成长的,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也习惯接受教师所讲的全部内容,不具备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愿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核方式,在国内,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卷面成绩便代表了一切,学生学习主要是为了取得更高的成绩,一旦提出新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学生会认为对自己最后的成绩没有帮助而缺乏激情参与,另一方面,学生也担心自己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而导致成绩下滑从而拒绝接受案例式教学。

3.学校。很多学校都制定了完善的课堂监督和管理制度,包括从教学大纲的制定到最后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或者平时课堂教学的实施等,但很多监督和管理都只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关注到教学实施的效果。很多学校规定最后的考核方式必须是考试,且卷面成绩占所有成绩的比重不得少于70%,但案例式教学真正注重的是课堂上学生们的参与情况及表现,与学校规定的考核方式相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全面且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前提,这就需要提供一个案例数据库,但目前大多数学校还缺乏案例数据库资料。

六、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对策

1.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对教师的水平要求更高,所以很多教师出现畏难情绪,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因此,应该对教师们进行相应的引导,开展有关案例式教学的研讨会,邀请在案例式教学上取得成果的专家来学校举行讲座,让大家转变思维,接受并愿意尝试案例式教学。另外,在使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时,也可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对象及目的,结合相关的其他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课题式教学等等,使教学方法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升教学质量。

2.完善教学评价模式及对学生的考核制度。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看,高校教学评价的维度不应该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包括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维度,做到评价主体和功能多元化、评价内容及标准多元化、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相应地,对学生的考核方面,也应该制定多元化的考核制度,不仅限于对学生最终考试成绩的考核,而应从多方面进行考核,包括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分析案例问题的逻辑思维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整合资源,建立案例库。在案例式教学中,使用具有代表性、符合教学要求、恰当的案例将会大大地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应该重视案例的编写与收集,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建立精细的数据库,方便教师在开展案例式教学时使用。建立案例库一是要注意案例所覆盖的知识面,建立全面的案例数据库;二是要注重案例库内部的划分,为每一模块都制定相应的标签,方便日后教师使用时查找和筛选;三是要定期对案例库进行更新,将一些老旧的、不合时宜的案例剔除掉,引入一些新案例,做到与时俱进。

4.开展团队式案例教学,注重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为了推动案例式教学的实施,应该成立专门的案例式教学研究小组,开展团队式案例教学,集思广益,利用团队的力量来推动案例式教学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在团队式案例教学中,教师们要对每一次课堂的组织进行细致地讨论,并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一些突发状况,规划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基金项目:武汉工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X2015054);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2013B061);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党建工作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项目(2016DJB027)。]

参考文献:

[1] 郭冬芬,都继萌,王丙同,王艳丽,高磊.多元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应用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2)

[2] 邓月仙,张宝,刘文宝.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1(4)

[3] Benedek A,Cz J H.Case Studies in Teaching Systems Thinking[J].IFAC-Papers On Line,2016(6)

[4] 王青梅,w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5] Kamat S K, Marathe P A,Patel T C,et al. Introduction of case based teaching to impart rational pharmacotherapy skills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J].Indi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12(5)

[6] 李慧.管理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7] 陈林杰,赵宁雨,陈彬科.以案例式教学提升教学质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

[8] 万猛,李晓辉.问解案例教学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4(3)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问题式教学案例范文6

1.提高案例教学规则的协调效应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必然引起教师理念,教学组织和教学规则的变动。它要与原有制度与规则相协调,应有相容性和协调耦合效应。通过案例教学的实践,应不断提出一些非正式规则,以补充与协助已有案例教学规则发挥作用,以保证案例教学这一变迁的顺利推进,以促进教师对案例教学方法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速度。要提高教师设计案例的积极性,就要提升从事案例教学教师的回报率,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值。将案例教学实绩与教师评估制度相结合,与工资,评优,晋升和奖励挂沟,应相应调整教师业绩的相关制度,并尽量减少案例教学制度实施阻力和不确定性因素,才能从制度上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施。

2.选择案例教学可行的实施路径

案例教学是一种突破“三中心”传统教学模式,这要求研讨可行的变迁路径。可从以下5个方面探讨:(1)变迁教师主要角色理念:教师角色要从讲授者变为引导者,学习兴趣激发者,学生创造思维与能力的激发者与培养者。教师的讲述方法要从听觉法变为动觉法。从语言解释性为主的方法变为以示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为主的方法。教师变为教练与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角色理念的变迁是组织与实施推行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2)除重视教材质量外,要重视精选案例。(3)将班级变为5—7人案例学习小组。进行课前准备,收集资料,课上讨论,课上观点述说以及课后研究小结。(4)将不同案例类型合理安排在一个学期的始末:在学期初可采用一些数据反应型的案例,学生可以从数据中直接找出答案,这可训练学生对数据信息的理解及数据处理能力。在学期末,采用基于学习目标和情景的教学案例,这种案例可作为学生的刺激点,使学生面对现实问题,利用已学理论原理来摄取答案,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5)合理安排学年教学案例:根据现实的认知规律及对案例处理技能,在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模式。大学三年级采用 J.B Bransford抛锚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变直接经验为间接经验,把需要多年工作实践才能获得的金融经验 浓缩到大学学习过程。大学四年级可使用 S.Dijkstra 和 J. Van Merrienboer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和J.Van Merrienboer四要素教学模式。能在更多层次上训练学生的复杂认知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设计科学的金融学案例教学模式

金融案例教学的主要模式如下:

(1)J. Branford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这里“锚”就是指某种类型的个案或问题情景,学习与教学都是围绕“锚”进行的。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与合作学习,引入与复习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模型,帮助学生亲身体验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2)R,S chank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教学模式。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教学模式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金融运行情景,并同时设计一个成功模式,强调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对目标的追求,学习的基本机制是“试误”,通过实验、失败、仿效学习,成功,最后提升达到目标的技能。可以将6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个人担当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模拟业务整个过程,在表演完后,首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点拨,这样学生没有进入社会就基本了解了实际技能。

(3)S.Dijkstra和J.Van Merrienboer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是通过经验性的学习获得可利用的知识和可迁移的技能,在问题设计中致力于获得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如给出二个公司购买设备价款的付款条件来构建付款方式,这里的教学设计不是对付款条件信息的排序与分析,而是制定有利于建构付款方式设计与客体分析的计划,让计划中的问题设计指引学生自己作出论断,经过充分实践后发育为一种技能。

以上R.Schank 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教学模式主要强调训练达到目标的技能,同时提供成功路径给以模仿,主要应用于具体基础知识的学习;J.B bransford 的抛锚式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立足全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在逼真的模拟情景中体悟与从事管理实践,主要应用于章节末的总结;S.Dijkstra 和 J.Van Merrienboer 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了某一类问题后,能发展预期知识与技能,并能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主要应用于课程结束时知识的综合应用、各相关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案例教学的三种模式设计各有特点,在课程中的应用也各不相同。因此,应该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来编写、设计案例。

4.制定有力的案例教学实施措施

(1)课前实施。

①选择教学模式:主要针对金融学科的特点和内容选定上述的三种教学模式,来选择案例内容。如,购买设备付款方式,就选择S. Dijkstra 教学模式。

②选择案例格式:案例格式分为条列式和实录式。

条列式——是把案例涉及到的材料,按背景,问题,解决方法和评论等部分排列出来,案例编写时,一般也是先条列式后实录式,条列式可放在初学时期。

实录式——是把实际发生的事件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在最后提出一系列供参考和讨论的问题。因为它缺乏足够的背景介绍,问题陈述也隐含在事实材料之中,因而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实录式一般放在教学后期。

③分析编写的案例:公司购买设备价款的付款方式案例,就要分析二个公司的付款条件。付款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其外汇风险及外汇风险度量,在情景分析中升华理论,并最终提出内部和外部管理计量方法,来计算各种可能的付款方式。

(2)课上实施。

首先学生阅读及分析案例,其次师生讨论案例,再次教师导引,最后教师总结归纳案例。,教师应嵌入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找出不熟悉的术语概念,帮助学生查找可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对问题有用的资料,引导学生学会分割问题,学会用适当的数学模型来加工整理数据,将具体的金融知识升华成一种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技能,以适应未来时代的要求。

案例教学实施机制是案例教学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案例教学的相关制度要与原有教学制度协调相容,各种教学模式要适应学期始末及各学年的学生水平,实施措施也要适应不同的案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晓铃. 哈佛的案例教学法与思考 [J]高等农业教育,2003,(6)

[2]邓云洲. 案例教学:可供教育学教学移植的范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