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科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科学论文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性教学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老师们在备课时,其教案中已体现了一些科学方法的要求。但是大多数的教案对方法的描述过于笼统,很少有人将科学方法教育的目标明确细化。同时,通过了发现教师们在进行方法教育的教学设计时,大都是从学生易懂,条理清晰,和自身经验积累,或者是依据教材中的顺序,或者认为这样编制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的。可见,教师对科学方法教学策略的用还停留在自发状态。虽然教师对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也能注意到科学方法的教育,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科学方法的学习目标设计上、学习顺序安排上、教学评价等方面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活动探究中渗透的科学方法不能有效地进行内化,不能及时了解学习的效果。因此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性教学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本人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并依据初中化学科学方法学习内容、影响因素和学习过程的研究,对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提出了一些思路。

首先,在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蕴含着许多科学思想和方法,但教材中并未直接出现科学方法的名称,而是通过选择适宜的知识载体,结合某些知识的形成和获得过程来体现和渗透科学方法和思想。化学知识的教学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等。如学习酸、碱、盐性质时,可以先研究单个物质的每一个具体性质,然后再综合为物质总的性质而得出该类物质的通用性质,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推理能力。其次,结合化学概念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化学概念是从大量同类化学现象和化学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所提示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是构成化学理论的基础。因为每一化学概念的形成都必然包含着科学方法的因素,形成概念的过程就是应用化学科学方法思维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概念的教学中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给学生形成概念的科学方法。即化学概念的形成一般经过这样的过程:提出问题、观察实验一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演绎化学概念。最后,在化学理论和化学规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化学规律是化学现象或过程内在的本质联系,是构成化学大厦的砖石和框架结构,和化学概念教学一样,在探索、总结化学规律时,也应重视科学方法的传授。

其次,创设合理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科学方法训练。

“问题是激发思维的火花”,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对结论迫切追求的欲望,产生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行动。教师在这种情况下,适时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猜想、特殊化、一般化等方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逐步进行化学科学方法的教育。例如在进行酸、碱、盐教学时,提出酸、碱、盐之间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许多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分类、综合得出反应的本质是离子之间的重新组合,生成了水、气体或沉淀。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了实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等科学方法,而且在实践中还了解实验的结果要经过多次实验的验证。

再次,剖析历史案例,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化学家们在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构思精妙绝伦,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科学方法教学素材。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化学科学发展的史料,将化学概念、定律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使之熟悉化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和科研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范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科学方法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教学中化学史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1)根据教材课文中提供的事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等化学史内容在教材中均有介绍,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来介绍科学发现的历程,也可以查阅一些资料来补充和丰富教学内容。(2)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关于科学发现的阅读材料,例如水的组成揭秘,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3)根据教材挖掘出隐含的有价值的史料,如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原子和分子概念的发展简史等。

最后,在化学实验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纵观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几乎每一项科学发现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实验的过程既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让学生领略化学科学方法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接受科学方法的教育。

在通过典型实验,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归纳和演绎的科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抓住实验异常现象,充分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反常实验现象。在教学中,教师不可以忽略这些异常实验现象,而应充分利用这些实验异常现象,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客观、全面、准确地找出真正的原因。在找原因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猜想和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反复实验,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来论证猜想和假设,可见,利用实验的异常现象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更可以充分地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在中学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然而在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而应试教育仍然搞得轰轰烈烈的今天,实施科学方法教育仍然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旧的教育体制的影响,为数不少的教师仍然以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主,而忽略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忽略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这在教学中是极其普遍的,因此加大对初中化学的科学性教学的推广力度,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2

九年义务教育是公民的素质教育。初中化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学科,必须研究如何从学科本身出发来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之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及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比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大纲》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它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端,而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了科学态度、学习方法及兴趣的培养;重视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自学能力;重视了通过介绍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状况及最新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这些都体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中学化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呢?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它们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不同,即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学生全面发展,是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如下几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培养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从对待学生上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只面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从教学内容上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从教学过程上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听讲。

从教学方法上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变讲授为训练,优选最佳的教学方法;应试教育则为“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学习。

从学生负担上看,素质教育目标是当堂理解,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应试教育是大搞题海战术,学生不堪重负。

从教学效果上看,素质教育的任务为大面积培养合格学生,应试教育侧重个别尖子学生而且多为高分低能,大面积学生不合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的陈腐模式,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它关系到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关系到我国21世纪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转变观念是当前中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作为化学教师应当毫无例外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首先,要认真领会大纲。新大纲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制订的,化学义务教材又是根据我国国情、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而编写的。大纲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本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等各个方面的联系。因此教师正确执行大纲,就能保证化学教学从单纯的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公民的素质教育,从只重知识传授转变到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从只重书本转变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只重智育转变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

其次,要把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制定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生学习情感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得以提高。

最后,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这是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二、化学基础知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突出观点的教育及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初中化学教材是按义务教育大纲编写的,它的体系是必学与选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为主与阅读和家庭小实验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比较科学的体系,使教材延深到了社会和家庭,使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相联系,是一本进行化学素质教育的好教材。

因此,深刻理解大纲,钻研教材并且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化学课的讲授主要目的是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和用途;通过一些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化学计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定量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双基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用化学观点和化学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方法,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而不能放在单纯为解题而解题的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化学课的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可以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出发,深入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等基础的化学知识,再经过解释、练习,使学生对新知识学得实在,理解深刻,初步形成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的能力。特别是新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比原大纲和教材在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方面适当降低,而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方面适当拓宽;化学计算难度和数量上大幅度的降低,化学实验略有加强。这种变动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符合义务教育培养目标。

例如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除以碳、氢、氧、铁等金属和非金属及化合物知识为主,介绍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外,还介绍了空气、水、煤、石油、环境保护、能源、人体健康与化学的关系等与公民素质教育有关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比较零碎,庞杂难记,在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注意归纳和总结。如在学过H2,O2,CO2三种气体之后,可组织学生利用教材P.115的仪器,让学生选择仪器进行操作制取三种气体,这样从H2,O2,CO2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开始,对实验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及实验中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再通过实验复习H2,O2,CO2各自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及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等。

再例如:可设计一组C,H2,CO三种还原剂实验对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系统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促使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要把教材中选的82个演示实验认真做好。做到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对10个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8个选做实验和10个家庭小实验,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3

《荀子》里有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概意思是说,教师是给学生传播道理和解答疑惑的。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述化学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注意渗透素质教育,强调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传授化学知识。化学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学生学习起来会有难度,没有基础知识铺垫和学习,学生对化学老师更有依赖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科学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信心和积极性,而学好化学,不仅包括课本知识学习,还包括科学学习方法,所以说科学方法教育很重要且必要。

二、科学教学的原则

1.适度性。教师要针对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及课本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可行性较强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为了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可以分四个阶段提高教学效率。感受指在刚刚接触化学知识时,学生仅对教师讲解的课本内容有基本了解和大概印象,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心相类似的内容,自己要注意总结和对比记忆。如讲解常见化学物质的分子式时,要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的分子构成。联系指将讲解的科学方法和解题思路贯穿学习中,在学习中注意方法和内容联系起来,通过练习和思考逐渐熟练运用方法。例如,在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些金属元素和盐酸发化学反应的化学方式是不一样的,系数也不一样,但都是金属元素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联系金属的相同性质书写方程式,从而举一反三,降低书写难度。应用指通过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解决化学问题。例如,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在主要物质中掺有其他化学物质,如何检验这种物质的存在等。评价指根据自己建立的科学知识体系判断他人的学习研究是否有价值,当然这要求学生自身知识能力足够高。

2.适时性。适时性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确实有进行科学教育的必要时采取措施,否则会适得其反。化学课本中隐含科学的方法,有的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联系密切,在讲解那部分时要注意渗透教学方法。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讲解化学理论的来源及相关知识等,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常见的酸性溶液有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如硫酸氢钠,对于其他不常见化学溶液没有讲解的必要。

三、科学教学的方法及措施

1.充分利用教学模具进行教学。在学习化学分子式及空间结构的时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而初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很难形成空间想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教学模具进行教学和讲解,让学生通过空间想象和模具帮助,先学习基础知识,再通过了解和讲解揭示其奥秘。例如,在学习一些化学分子式的结构书写时,首先要记得该化学分子式是什么,然后才能知道在画结构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什么元素和几根化学键,如写三氧化二铁的分子结构时,先想想其空间结构,或者借助化学模具,再进行书写,久而久之,也就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比较、分析,熟记多种化学知识。化学元素太多太乱,很容易记错记混,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对比记忆,根据自己学到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刚刚接触化学的时候,最基本的内容有固体、液体、气体。除了状态不同外,还要区分固体的颜色、性质等,如铜和氧化铁都是红色固体,但两者的化学分子式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通过分类和比较进行记忆,可以按照状态、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3.运用学到的化学理论对不了解的方法进行探索。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就是化学假说法,化学假说法指运用已经学习和掌握的化学原理,对未知的化学现象和化学规律进行探索,而探索结果就需要时间和真理验证,初中生不能对自己得出的结论做出对或错的判断,但是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实,化学假说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学习中的独创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科学方法的基础。例如,化学家拉瓦锡根据燃烧现象与空气中的化学成分相联系,通过思考和研究,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

4.善于归纳和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归纳所学知识和整理知识体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养成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的好习惯,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归纳从一些具体事例中概括整理出相应的结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归纳内容和归纳形式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所决定,在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达到复习效果,所以说归纳和整理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时,根据教师思路学习和掌握前二十号元素的电子排布情况,在观察和归纳的过程中,很容易得出电子的排布和变化规律,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和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从而得到排布规律,这样就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5.充分利用化学课本。学习化学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离不开化学课本,而化学课本中的内容排版就是按照学生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进行的,这就是一种隐含的科学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例如,初中化学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分为这几部分,地球周围的空气、氧气、碳和碳的氧化物、自然界中的水、金属与金属矿物、溶液、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等其他部分,是按照简单到复杂安排的,简单来说是教材中的一条知识线。抓住这条知识线能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还能使教师讲课条理清晰。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是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

四、结语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4

生物学科是一门对生物的形态、结构、遗传、进化等展开全面研究的科学学科。然而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普遍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对于一些理化方面的知识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对初中生物的教学,教师面临的难度更大。而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了初中生物教师需解决的首要任务。

1.第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初中生物的第一堂课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期生物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物与其它学科紧密联系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一些科技图片,并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同时,教师通过相关视频的播放,将一些针对性强和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拿出来与学生共同探讨,来树立广大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让他们在第一节课就充分的体会到生物这门学科的魅力。

2.有效设计导入活动,以调动学生兴趣。有效且丰富的课堂导入活动的设计是一堂课美好的开始,而且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弱、良好课堂氛围的创造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程导入活动方面的设计。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该采取各种手段创设丰富的导入活动,以活跃整个课堂的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的运用幽默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深入浅出,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理论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的生物知识点。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1.合理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新时期,要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合作、探究模式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广大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自主的探究问题,而教师在其中就只是一个“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生物问题实施自主的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观察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生物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就明确观察的内容、方式与目的等,进而将所有的空间留给学生自主研究。如观察双子叶种子的结构,教师就可先告知学生观察的顺序:先察看种子的外形,然后将种皮剥去,并分开其两片子叶,将其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胚的结构,从而全面认识种子的每个结构,最后让学生自主观察、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强化了学习效果。

3.加强学法指导的科学化。目前,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面获得的指导较少,即使有,也主要以记忆指导为主,但是效果不大。因此,为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从学习方法指导这一方面入手,实现学法指导的科学化。众所周知,每个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知识后,普遍都是采用模拟与记忆的方式来加深对其的理解,但是学生对于这些陈述性的知识往往不能形成较长时间的记忆,且极易形成各种概念间的混淆,而这也是教师平时的指导不科学的表现。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不完全丢弃“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在学生背诵知识点时指导学生将重点勾画出来,并在背诵后适当的增加课堂的检测,或告知学生一些简单的记忆方法,引导其用自己的话复述知识点,从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从整体上提高记忆的水平。

三、结束语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5

一、“通读”(通看)音像教材,了解音像教材的内存和特点

一般情况下,教师备课必须做到3点:一备教材,二备教法,三备学生。教师备课比较重视文字教材(主要是课本),而忽视音像教材的备课,因而在电教课中,往往不能充分发挥音像教材所特有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首先要“通读”有关音像教材(投影片、幻灯片、录像片、教学光碟、影片、录音等),充分了解音像教材的内容特点及使用方法、片长、编者意图。录像片、科教片必须多播放几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备课时才能全面考虑,精心设计教案,为保证上好电教课作好充分准备。

二、选择使用音像教材,发挥其最佳作用

不同的音像教材,都有其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特点。要想尽可能地发挥不同音像教材的最佳作用,选择合适的音像教材是保证电教课成功的关键之一。教师在考虑使用音像教材时,就必须对不同的音像教材(有相同的或相似内容的)进行比较,根据教学的时机需要,选择使用。这样,才有可能发挥不同音像教材的最佳作用。讲生物结构时,如:细胞的结构、根的结构、茎的结构、叶的结构、心脏的结构……最好选投影片或幻灯片。因为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这些结构的名称、组成和作用。投影片和幻灯片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整个结构清晰地展现在大银幕上,若是表现植物体内水份运输、有机物输送及动物体的血液循环等,还可以来用线条动片(即摩尔条纹片)。在表现生物体形态、动态过程(即生长、运动等)时,最好选择录像片(目前可用来教学的光碟很少,有的也只是题库,教室的硬件还没到位),因为摄制的实景、制作的动画显示出来的画面形象、具体、逼真,再加上音乐、音响、字幕的配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剪辑”有关教学录像片,“填补”音像教材的空白

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配套音像教材的时候,有的内容配套音像教材中没有,这时教师可考虑在其它教学录像资料片中选择、剪辑,填补配套音像教材的空白。现有的配套音像教材,在内容选择、时间编排上不尽人意,同样需要教师、电教教研员一起研究音像教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剪辑其它教学录像资料片,为电教所用。例如,初中生物学“动物的摄食”一节,这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水螅、青蛙、啄木鸟的摄食方式及捕食器官的结构和与捕食方式相适应的特点。这部分内容配套录像片是没有的。为了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以上3种动物的捕食器官及捕食的过程。教师可在其它录像片中进行剪辑:“水螅的捕食”可剪辑上海教育学院摄制的《水螅》录像片,“青蛙的捕食口可剪辑福建电教馆摄制的《庄稼汉的好朋友》录像片(原为小学语文使用的录像片),“啄木鸟的捕食”可剪辑南京电教馆摄制的《啄木鸟》录像片。有关“血液循环、消化和吸收”可剪辑深圳电教馆引进的《生命的奥妙》录像片。有的内容还可以从收集的电视节目如:《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科教节目上剪辑下来,用于教学。由此可见,教师剪辑有关录像片时,既要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更要考虑教学的实际效果,才能有效地发挥音像教材这种电教媒体的优势,提高电化教学的教学质量。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改革;探讨

引言:随着初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怎样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主要问题。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学习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教师在其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规范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培养并引导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的问题。良好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可以形成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从根本上理解初中科学课程的意义。本文从科学课程教学特征出发,重点探讨了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特征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课程应该将探究为核心,探索不但是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还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自体验各种以探索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重要途径。这就是说科学教学是从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探索,所以科学教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

1.1情景教学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法是亲身体验的探索性学习,因此,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就会建立很多探索科学的情景,通过创建这种实际情景,能够促进学生去发现科学、探索科学,进而通过获取的实践根据去论证自己的科学思想,渐渐建立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1.2师生交流多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和学生是相辅相成的,这种相互的影响作用就是师生交流。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改革非常鼓励师生交流,教师在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时,还应该积极提高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成为科学活动中的主角,而教师应该担任规划和引导者的责任,这样才能使得师生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能够合作共赢、互相鼓励,合作完成探究学习。

2.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2.1将验证科学事实作为教学基础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从验证事实转变成为比较观察。初中科学课程就是将大量的科学事实作为教学基础。例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可燃物必须在氧气存在下才可以燃烧等。所以,教师在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实例的代表性、实际性、基础性和科学性,指导学生从已经了解的知识开始,去观察科学课程所学习到的科学内容,从而去论证、对比并得出结论,敦促学生不但应该达到论证科学事实的学习目标,还应该建立一种验证精神。

2.2将质疑作为推动创新的动力

学习的宝贵之处在于质疑。提出疑问的过程正是学生思索、创新的过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改革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点,持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勇于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独到看法的学习习惯。例如,在科学学科中,大家都知道原子分子理论、阿基米德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可是却很少有人提出为什么有些知识被称为“定律”,而有些则被称为“理论”,针对书本中提供的结论和各种定律,从来不会有人提出疑问。这是因为学生大多已经形成了完全信任书本、信任教师的习惯,造成了学生对理论、对书本的盲目顺从。所以,教师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这一状况,防止学生的思想教条化、固定化,鼓励学生提出质疑,特别是一些具有独到见解、创新性较高的疑问。

2.3重视师生间的交流

兴趣是学生最佳的老师,是他们自主学习科学内容的主要推动力。对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而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当指导的角色,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置,引导并建立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声与听觉”课程为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主融入到课堂交流中,让学生探索声音的魅力。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声音片段,可以是丛林的声音、飞机的引擎声、流水的声音等等,通过这些声音把学生引导到发声物体上,激发学生的求知心,提出“声音是如何形成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等疑问。这些交流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建立平等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教师要保护并给予激励。在学生获得进步或成功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也感受成就带来的信心,同时对学生的兴趣有激发作用,而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更喜欢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心情,教师可以适当组织活动,和设置台阶性的知识,教师设定同一主题的不同难度水平的题目,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和解答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逐渐掌握科学知识的重点,从而获取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如果在学习中学生遇到困难,教师要适当的进行指导,让学生更有信心的面对困难。

2.4组织小组学习,强化学生责任心和协作能力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的小组学习方式是对教师传授式教学的挑战,小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协作的进行学习,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责任感。小组学习方式具有如下几点要素:学生间互相合作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明确个人责任并进行分工;小组学员之间的信任程度;学习任务完成后对小组学员进行评估;小组学习过程中寻找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教师在组织小组学习之前,要对小组合作规则和制度进行建立,例如在小组讨论之前,让所有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记录各自内心的想法,在讨论时发表每个人的意见,其他学生认真听取后进行讨论,从而实现对某一学生的想法提出集体性的建议。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参与到每个组中去,对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每个学员的责任心进行了解,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重心,掌握整体的讨论进度,并适当的做出调整以实现讨论的有效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以后,初中教师要适当的转变传统观点,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心,相信学生有解决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引导者、组织者及评价者的角色,而不是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初中科学课堂要从多个方面包括教学方法、环境等进行思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戴文和;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