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范例6篇

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

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范文1

关键词:商业模式;结构体系;价值创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方式,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创业浪潮的兴起,使得"商业模式"(busiIless model)逐渐成为一个常用的术语和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尽管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商业模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关于商业模式的内含定义和结构体系的具体构建仍然尚未达成一致观点。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o德鲁克指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可见,商业模式已越来越成为企业重新获取竞争优势和生命力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一、商业模式的内涵及定义

美国学者TIMMERS于1998 年第一次对商业模式概念进行了系统定义。他指出商业模式可以作为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 是一个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框架, 其基本要素包括产品、服务、信息、商业参与者、价值以及收入来源等。此后,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业模式概念进行了界定。由于学者们各自所关注的视角不同,导致对商业模式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对此,Morris等(2003)在考察众多商业模式定义的基础上提出,商业模式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 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Osterwalder等(2005)认为, 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许多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之上, 用来说明特定企业商业逻辑的概念性工具, 其描述了企业如何通过创造顾客价值建立内部结构, 以及与伙伴形成网络关系开拓市场、传递价值、创造关系资本、获得利润并维持现金流。概括地讲,商业模式即企业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实现价值的基本原则(Osterwalder,2009)。类似地,Teece(2010)认为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所使用的关于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以及价值获取机制的设计或者架构。

我国一些学者也对商业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翁君奕(2004)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核心界面要素形态的有意义组合,核心界面包括客户界面,内部构造和伙伴界面。高闯等(2006)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认为企业商业模式可以由整条产业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组成--完全一体化(尽管现实中并不存在),也可以由产业价值链的片段组合而成。原磊(2007)指出,商业模式是一种描述企业如何通过对经济逻辑、运营结构和战略方向等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的概念性工具, 说明了企业如何通过对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和价值实现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 在创造顾客价值的基础上, 为股东及伙伴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王晓明等(2010)结合以前学者的研究,从商业模式构建方法的视角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在特定环境下,以企业及其相关利益者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实现)为目标,围绕企业的商业活动(业务活动)而进行的一系列整体性、结构性、功能性的设计、安排或选择。而高峻峰等(2011)则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怎样改变自身以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它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收益的模式,其决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商业模式内涵及定义众说纷纭,但其所阐述内容的关键信息都表达了同样一个观点: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这一核心逻辑以顾客价值主张作为起点,以价值创造作为过程,以财务数据作为运行结果。

二、商业模式结构体系的发展历程

"商业模式应该包含哪些要素?""各要素之间关系如何?"这些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其主要原因是,如果不能有效地搭建商业模式结构体系,就无法对现有企业或者预创立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描述、分析、评价以及改进和创新。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其对商业模式结构体系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简单罗列阶段

在简单罗列阶段,研究者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商业模式的本质,对他们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些要素进行了简单罗列。例如, 国外最早研究商业模式的学者之一Timmers采取简单罗列的方式对商业模式体系构成进行了研究。他认为, 商业模式应当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体系结构, 包括对各种商业活动参与主体和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的描述; 二是对各种商业活动参与主体潜在利益的描述; 三是对收入来源的描述。此阶段代表性学者的研究成果如下:

Timmers(1998):产品/ 服务/ 信息流结构、参与主体利益、收入来源;

Donath (1999):产品创新、顾客关系、基础设施管理、财务;

Chesbroug(2000):顾客理解、市场战术、公司管理、内部网络化能力、外部网络化能力;

Petrovic等(2001):价值模式、资源模式、生产模式、顾客关系模式、收入模式、资产模式、市场模式;

Betz(2002):资源、销售、利润、资产。

(二)细节描述阶段

在细节描述阶段, 研究者通过对商业模式应当涉及的因素进行细节描述, 使企业在了解商业模式应当包括哪些要素的同时, 还要明白这些要素的详细含义和在考虑这些因素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与简单罗列阶段相比, 这一阶段的研究更加深入, 也更能指导企业实践。此阶段代表性学者的研究成果如下:

Hamel(2000):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顾客界面;

Afuah等(2001):顾客价值、范围、价格、收入、相关行为、实施能力、持续力;

Applegate (2001):概念、能力、价值;

Sthler (2002):价值主张、产品/ 服务、价值体系、收入模式;

Gartner (2003):市场提供物、能力、核心技术投资、概要。

(三)搭建结构体系阶段

在搭建结构体系阶段,也就是当前阶段,研究者在研究商业模式构成体系的时候, 不仅指出商业模式应当包括哪些构成要素, 而且还要研究这些构成要素的地位,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一阶段, 商业模式研究已经超越了简单、孤立的描述, 试图打开企业这只"黑匣子", 通过考察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商业模式不同要素与企业绩效之间, 以及商业模式不同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此阶段代表性学者的研究成果如下:

Dubosson等(2001):产品、顾客关系、伙伴基础与网络、财务;

Amit等(2001):交易内容、交易结构、交易治理;

Osterwalder(2005):价值主张、目标顾客、分销渠道、顾客关系、价值结构、核心能力、伙伴网络、成本结构、收入模式;

原磊(2007):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价值实现;

Johnson等(2008):客户价值主张、利润公式、核心资源、关键过程;

郑称德等(2011):动因层、目标层、情景层、基础层、行动层、结果层。

三、商业模式结构体系重塑

由于商业模式定义的多样性,导致了其组成要素和结构体系的多样性。前人对此的研究经历了从简单罗列到细节描述再到体系搭建这三个阶段的发展,而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即结构体系构建。在第三阶段,以往学者们研究的共性是开始关注商业模式各组成要素间的关系。因此,对于企业商业模式结构体系的研究,可以从两方面展开,即组成要素和各要素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这一核心逻辑以顾客价值主张作为起点,以价值创造作为过程,以财务数据作为运行结果,由此构建出的商业模式结构体系包括三个阶段五个要素:

(一)起点

1. 客户细分:商业模式起点源于价值发现,即通过客户细分来定位目标市场,以此为基础定义顾客价值主张。

2.价值主张:顾客价值主张是指企业为特定细分客户群体创造价值的系列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的内涵及外延可以概括为:新颖、性能、定制化、"把事情做好"、设计、品牌/身份地位、价格、成本削减、风险抑制、可达性、便利性/可用性等。

(二)过程

商业模式过程体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创造"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二是为企业自身创造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核心资源是支撑,关键活动是实现路径。

1.核心资源

核心资源是保证企业商业模式有效运行所必须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包括实体资产、知识资产、人力及金融货币资产等。

2.关键活动

关键活动是保证商业模式可行而必须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像研发、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活动。特定的关键活动通常围绕特定的人力、物力、财务等多种核心资源之间的调度而展开,其效率和效果则由企业对资源的掌控和利用能力决定。

(三)结果

商业模式运行结果通过企业财务数据体现。财务数据不仅包含了企业各种资源和活动的成本及其构成,而且还涵盖了收入流的组成、利润率水平等重要的经营指标。因此,财务模块对于整个商业模式结构体现而言,是一种数字体现和验证,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企业的经营状况。

四、小结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优秀而又令传统行业大跌眼镜的公司。这些公司凭借全新的商业模式在击败竞争对手的同时,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立于1987年的DELL公司,以其独特直销模式打败了竞争对手,成为了PC行业的巨头之一;亚马逊由杰夫・贝左斯于1995年创建,作为第一个采用B2C在线销售商业模式的公司,亚马逊通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成为目前美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市值曾一度突破千亿美元;凭借网络搜索引擎起家的谷歌公司,通过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网络广告收入模式,从1998成立时的车库公司发展成为目前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超过2000亿美元)。这些公司对传统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得原本靠产品/服务创新为生存和发展基础的企业不得开始考虑其现有商业模式是否已过时。

企业如果希望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重新获得市场竞争优势,那么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商业模式,哪些要素构成了商业模式,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关键问题。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转变观念,从传统的技术/产品/服务为中心的观点转变到更加全面系统的以商业模式为中心的观点,才能突出重围,找到一片新的蓝海。

参考文献:

[1]A.Osterwalder, Y.Pigneur. 商业模式新生代[M]. 王 帅,毛心宇,严 威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罗 珉.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述评 [J].当代经济管理,2009,11.

[3]原 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 [J].中国工业经济,2007,6.

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范文2

商业模式作为独立概念成为中国商界显学,风险投资(VC)与新经济创业潮的推动是关键。在《赢在中国》赛场上,当马云、俞敏洪、史玉柱等商界大佬问创业者“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的时候,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这些人在创立自己企业的时候,并没有规划清晰的商业模式,甚至都还没有把商业模式作为口头禅。

乔布斯在创造iPod时,没有考虑这么复杂,他要为“音乐迷”(他本人就是)创造一款时尚的、大容量(容纳5000首乐曲――多么疯狂的想法)的音乐播放器。即使在创造iTunes时,他也只是想要提供一个合法的、低成本的正版音乐下载渠道――因为当时市场上没有这样的平台。再比如,马云做淘宝网时发明了诚信通、支付宝(支付宝创造了第三方支付新产业),都是被逼出来的创新,而不是创立阿里巴巴时就有的商业模式。

提示这个被人忽略的现象,是想说明以下与商业模式有关的错误观念:1.商业模式描述不清晰,说明项目不靠谱,不会成功;2.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决胜的关键要素;3.好的商业计划书是获得风投青睐的法宝。

当年在历届《赢在中国》上侃侃而谈的优胜者,如今并没诞生一个新的阿里巴巴、脑白金、新东方的迹象。最早复制Groupon模式的第一季《赢在中国》十二强选手任春雷创办的团宝网,近两年净亏损近4亿元后正处于生死边缘。

这并不是说商业模式没有价值,而是借这个事实厘清中国商界对商业模式认知的基本概念:商业模式反映企业的经营逻辑,但并不一定要先“估量”清楚商业模式,然后才能做出好企业。从任何一个成功企业里能够分析总结出一个商业模式,但并不能依靠一个商业模式造就一个成功企业,这两者完全不是对等的逻辑关系。

不是有个好的商业模式,还有好的团队(即VC所谓的关键是投人),公司就一定会成功,关键成功要素(KSF)从来没有所有企业都通用的单一及组合要素,如商业模式、定位等概念,商业模式只是企业关键成功要素里的因素之一。

累计亏损近5亿美金的Groupon能实现IPO,成为市值比肩Google的互联网公司。而为何亏损4亿人民币的团宝网要倒下呢?显然不是因为两者商业模式有什么不同或中国团购市场太小,也不能说团宝先烧钱后赢利的经营模式犯了天条,甚至不是管理水平的差异,更不是投资人有眼无珠,只能说中国团购“时运不济”:2011年中国概念股遭到大规模阻击,加上Groupon上市后股价疲软,对于A2C(美国至中国)式的商业模式复制型企业,美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失去兴趣,一个业绩阴晴不定的Groupon就够投资者烦心的了。

重要的现实是,创新性的企业实践,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而不是相反。真正创新的商业模式都带有不可预估性,能够描述清楚的商业模式,大多是平庸的“模仿式创新”,潜力有限。商业模式的创新才会带动企业的进步,甚至是不可思议的进步。

除了市值5000亿美元、现金贮备800多亿美元、富可敌国的苹果,谷歌、亚马逊、Salesforce等创新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依靠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模式,推动着企业的持续发展。

我们也不能因为市场波动,就将商业模式打入废纸篓。商业模式的理论因新经济(互联网)而成为显学,但商业模式在所有行业都在发挥“增长加速器”的作用,那些敢于打破行业领导者的垄断及其商业模式的企业,正在成为塑造产业格局的新生力量。

Amazon的电子阅读产业链对传统出版产业链的改造,不仅让出版社与Amazon实现电子出版的利益分成模式,个人作者也可以绕过传统的出版社、书店在Amazon系统上实现个人出版,内容的创新带动Kindle电子书与Kindle Fire平板电脑迅速实现硬件销量的暴增。

宣称与Amazon商业模式相同的盛大文学,由于内容仅限于网络文学,受众面过窄,其电子阅读器Bambook(锦书)的销量不温不火。而偏重硬件的汉王电纸书,由于缺乏电子阅读内容的支持,加上错误的产品价格定位,正陷入巨大的亏损之中。

商业模式存在“橘逾淮则为枳”的现实问题,说明即使相同的商业模式也需要商业环境、企业资源、经营战略的支撑。Salesforce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没有重新发明CRM(客户关系管理),只是让CRM从SAP、ORACLE等巨头的垄断中,变成任何企业都可以低成本获得的管理工具,大幅降低管理软件的使用门槛。虽Salesforce创导的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已风行全球,但要在中国落地依然困难重重。

商业模式的魅力与魅惑同样巨大而真实,这需要我们从更加科学、务实的角度解剖商业模式这个“魔方”究竟与企业是一个怎样的关系,既不要神话化,也不要妖魔化,而是真实地厘清商业模式与企业发展、企业进步的关系。

商业模式的本质及驱动企业增长的关键要素

商业模式的定义流派甚多,有些商业模式的观点或是玄而又玄,如利益相关者动态合约结构(魏、朱武祥的《发现商业模式》);或是无所不包,如实现客户价值的整体解决方案――企业经营要素整合系统(李振勇的《商道逻辑》),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商业模式新时代》)等。

这些商业模式观点都有自己的逻辑结构,成一家之言,但总体来说将商业模式凌驾于企业战略、运营管理之上,甚至提出先有商业模式后有企业、商业模式是最高竞争力等偏激论点。这样将商业模式无限拔高、泛化、神化,只会让商业模式变成中国商界总喜欢抓的救命稻草,最后失去企业成功之本,在模式崇拜中走向企业的覆灭。

企业成败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商业模式、定位、创意、传播等各种被神化的单一经营要素,商业模式也不是企业竞争的终极武器,企业成功及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一种多要素的动态组合。每个成功企业的组合结构、要素优先性都不同,说某个单一或组合要素是所有企业成功、争胜的武器,不符合千百万成败企业的经营现实。同样的要素、同样的组合,对A企业是制胜关键,对B企业可能是毒药,正如Groupon与团宝案例所显示的。

我们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部分,或者说,企业战略是围绕商业模式对经营价值链的整合。在这个概念框架内,商业模式要解决的是企业战略最核心的问题:企业收入从何而来?这个命题包括以下细分课题:1.为什么收入可以由此而不是由彼产生(价值定位或利基定位)?2.收入来源的规模、结构及费效比。3.实现收入的关键活动、渠道、支持要素是什么?4.将收入结构与成本结构对勘后产生的赢利结构。5.由此组合而成的企业商业模式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可持续性。

企业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供应链、外部协作资源等都是企业成功的必要元素,但这些要素不应放入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之中,否则商业模式就会无所不包,反而失去了商业模式的“锐利锋芒”(即核心价值):企业收入的实现逻辑。

我们认为,企业实现收入的逻辑是驱动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企业发展各阶段都是最核心的要素,对这个问题发生迷失或误判,才是企业胜败的转折点,而企业管理、治理结构、营销管理等在这个问题面前,都是优先级略后的运营要素。

苏宁电器最近宣称要向“全商品”企业转型,引起市场热议,即苏宁这个品牌不再与电器这个品类挂接,而是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超级卖场,无论是线上(电商)还是线下(门店),我们称之为苏宁的沃尔玛化。苏宁新战略的核心问题,就是苏宁商业模式的再定义,即苏宁实现收入的手段再次发生巨变,这与利益相关者关系不大,也谈不上客户价值的整体解决方案,只是企业收入模式的变化。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实现收入的逻辑,精确地说,是实现收入的战略及手段。将这个问题界定清楚,就是商业模式清晰化;企业的发展就是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通过及时调整企业的商业模式,推动企业与时俱进地达成收入目标。

2010年,面对京东、新蛋等电商的快速崛起,业内在讨论家电连锁企业苏宁、国美要不要进军电商。有论点认为在网购消费者“门店看货、网上下单”的消费模式下,如果苏宁、国美电商化,可能会导致门店消费者转变为网上购物者,这样实际上未必会增加总体销售额,只是同一消费者购买渠道的改变。有人甚至总结为:不做电商是等死,做电商是找死。站在中国商业环境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分岔口,传统的门店运营商应该如何选择,这就涉及到商业模式的改变或再造。

笔者在《强势渠道商的电子商务战略路径》一文中明确指出:京东的快速崛起已经证明,制造商挡不住网购平台低价销货的诱惑;渠道商自然明白,与其让别人挖自己墙脚,不如让挖走的墙脚仍然在自己的仓库里。家电强势渠道商抛开思想顾虑,全心全力进军电子商务后,京东、新蛋等网购家电企业的竞争优势正受到真正有威胁的挑战。

2011年苏宁易购实现销售收入59亿元,比2010年的10亿元增长近6倍;2011年实体门店苏宁电器的销售收入为938亿元,比2010年增长24%。2012年,苏宁再次提出沃尔玛化转型,仍然是沿着收入的逻辑在调整商业模式。对苏宁的这次转型,还是有不同观点,但我们依然认为苏宁的沃尔玛化是符合苏宁“资源条件”的方向正确的战略转型。

苏宁这次从电器向全品类扩张的战略与管理挑战可谓巨大,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凡客诚品2011年出现业绩大滑坡,其CEO陈年自己反思的结论之一,就是凡客诚品的全品类扩张失控,导致大量无效SKU及产品存货过大。这说明全品类扩张作为一个商业模式,不同的企业仍然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

我们认为苏宁的资源条件支持其作这种转型,苏宁有什么独特的资源条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苏宁遍布全国的门店、有谈判能力的采购关系、线下作业积累的顾客服务经验。在商业地产成本节节上升的背景下,苏宁的门店资源已经成为战略性资源,门店经营的多元化可以增加客户黏性。所谓定位专业的电器品牌会对苏宁形成威胁更是一个伪命题,现在中国还有谁可以形成如苏宁这种门店规模的专业化电器连锁企业?二是苏宁巨资打造的“系统的力量”:一个集ERP系统优化、数据挖掘分析、企业SOA平台建设、财务组织优化、人力资源培训、会员服务、仓储配送等全面整合的企业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系统。这个系统的力量在2007―2010年苏宁赶超国美中已经显现威力,在2011年苏宁易购电商中也经受了考验。

苏宁的两大资源条件经过多年积累,可以说独一无二,支撑着苏宁的战略。本次苏宁沃尔玛化转型,围绕这个商业模式,需要苏宁在门店结构、门店运营、电商运营、供应链管理、配送服务等层面实现企业经营要素的匹配,这确实是一个浩大的管理工程。苏宁的战略,考验的依然是苏宁的战略设计能力与管理系统效能,而不是该不该转型的问题。

商业模式驱动企业增长的主要途径

当我们将商业模式的本质定义为收入实现逻辑,并将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的关系确定后,就能避免过于复杂庞大的商业模式定义与理论带来的思维困扰,清晰锐利地找到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变革、优化来驱动企业增长、进步乃至进化的现实路径:企业收入实现路径的创新。

传统的企业经营逻辑是设计并制造一项产品或服务,建立销售组织与分销渠道,配以线上及线下的宣传与推广,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典型4P的运作模式。新经济催生的新型企业如Google、Amazon、Facebook、Groupon等,颠覆了传统企业的经营逻辑:一个企业的价值是可以“提前”被资本预支的,投资额/估值/市值与现有业务收入及赢利没有比例关系,而是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

这种新经济带来的商业模式超越了传统企业经营逻辑,在传统的成本加成模式之外,正在诞生越来越多的创新商业模式:

免费模式:流量转化广告收入模式,如IM(MSN、QQ、Skype)、杀毒软件(360电脑管家)等。

价格杀手模式:减少渠道环节,压缩渠道增值空间,如淘宝、凡客诚品、麦考林、当当网、京东商城、1号店等C2C、B2C服务网站等。

收入变形模式:不卖产品卖服务的收入模式,如租车、开心农场DIY种菜、绿化植物租赁等;关联销售,如动漫等;线下线上联动,如网游等。

第三方收入模式:如维络城电子优惠券、团购模式等。

服务外包模式:线下营销外包商,如华谊嘉信,企业经营(管理价值链)外包商,如客户关系管理云服务提供商(Salesforce、 IBM、埃森哲)、培训外包(安博、聚成等)、个人管理外包(诺亚财富管理、健康管理服务)等。

以“收入实现逻辑”为商业模式之纲,能够快速切入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首先必须在产业、市场、竞争的大格局中确立的存在价值,是当今商业环境及资源允许企业进行大胆解构、重组的商业模式创新试验田,是商业模式驱动企业进步的现实路径。

商业模式创新方法论

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必须跳出产品经营的传统逻辑,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来设计经营模式、收入模式,并依据顾客特性设计赢利模式、渠道模式,从而整合为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我们总结了一个商业模式创新逻辑架构(见下页图1),为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方法论工具。如图1所示,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是对四个要素进行的万花筒式组合:

1.开放性经营模式:免费IM、杀毒等是希望先建立客户流量与黏性(客户端依赖),然后通过广告、关联产品获取收入及赢利。这是用开放性经营模式吸引用户。

2.开放性收入模式:电子阅读是一个轻硬件收入、重内容收入的开放性收入模式代表,Amazon的Kindle以及即将推出的平板电脑之所以受到欢迎,原因在于Amazon平台上的100万册正版电子图书。中国的出版机构不愿意放弃印刷产品的蛋糕,对电子出版冷淡观望,造成了中国电子阅读内容供应不足、以盗版图书为主的混乱现实。盛大文学的网络出版,以小说为主要产品,吸引的是青春期的年轻人,这种内容的阅读与网游无异,绝不是电子阅读作为人类知识产品数码化的内容本质。

3.开放性赢利模式:动漫产业是典型的开放性赢利模式,动漫的形象授权、主题公园、动漫播映、政策奖励甚至广告植入等,成为动漫产品设计、制作的主要赢利来源。

4.省略)

不是先“估量”清楚商业模式才能做出好企业,我们能够从一个成功企业分析总结出一个商业模式,但并不能仅凭一个商业模式造就一个成功企业。

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范文3

[关键词]网上零售盈利模式关键成功因素

一、引言

网上零售经营是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和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产物。我国目前网上商店总量超过10万家,但约有90%以上的网店至今未盈利。影响网上商店盈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能否建立一个网上零售经营的成功因素模型?国内目前仅台湾中原大学林震源等以天下网络书店为例对电子商务网站经营的关键成功因素初步作过定性探索,国际上相关研究则集中在网店自身可用性、安全性等方面。本文主要围绕企业网上零售(B2C模式)的经营问题展开讨论,探究、归纳网上零售商店经营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关键成功因素模型,以期为我国经营网上零售商店的企业提供借鉴。

二、网上零售企业的特征及其成功界定标准

1.参与网上零售的企业类型及特点

目前参与网上零售的企业主要有经营离线商店的零售商、纯粹的虚拟零售企业,以及商品制造商等几种类型。

(1)经营离线商店的零售商。此种网店采用网上开店与网下开店结合经营的方式,网上零售只是作为企业开拓市场的一条渠道,如美国的Wall-mart、中国的新华书店等。因为有网下店铺支持,它们在商品价位、销售技巧方面都更高一筹,也容易取得消费者的信任。目前国内外这类网店的成功率最高,如瑞典为58%,美国为56%,中国能盈利的网店也主要是这种类型。

(2)纯粹的虚拟零售企业。这类企业是电子商务的产物,网上零售是其惟一的销售方式,零售利润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依靠网上零售生存,如亚马逊网上书店。

(3)商品制造商。这类企业可以网上开店与网下开店相结合开展网上零售业务,也可以纯粹借助虚拟网店直销零售,如海尔集团、戴尔电脑公司。由于企业本身就是产品制造者,采取网上直销既给顾客带来价格优势,又减少了商品库存的压力。

2.网上零售商店经营成功的界定标准

企业成功的界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能否盈利则是问题的关键。据有关研究机构对十个主要行业近百个B2C网站的盈利模式调查,网上零售商店的盈利模式——即在一个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商业零售。因此,在确立网上零售商店成功的界定标准时,可以把网店是否盈利作为一个主要指标,把网店的生存期或业主持有时间长短作为辅助指标;而网店盈利与否可以用其销售增长率、利润额、利润增长率为标准进行界定。

三、网上商店经营关键成功因素模型

1.影响网上商店经营的成功因素

影响网上零售商店经营成功的因素除网店的盈利模式外,其他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1)主力商品与货源:网店主力商品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网店盈利的高低,决定着店主投入精力、体力、时间、感情的收益指标,也确定了网店在“市场”及买家心目中的定位;而掌握物美价廉的货源则是网店成功经营的关键。

(2)网店的店址:网店拥有好的网络地址,就拥有了稳定的访问客流量,为网店经营成功提供了基础保证。

(3)品牌形象与商家信誉:值得信赖的网店品牌形象与良好的商家信誉,可以增加客户的信赖及品牌的忠诚度。

(4)店内商品定价:最能影响中国网上购物用户购买决策的因素是产品的价格高低和定价模式,据iResearch的市场调查显示,其比例为42.7%4,居各项因素之首。通常消费者较偏好将包装、运费成本内含在售价内的定价模式。

(5)网上购物的物流配送:物流配送是影响网上零售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网店经营一段时间后难以为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物流配送问题所致。在物流的产品包装环节,产品包装的完整性和超值性从心理上影响顾客对网店的评价。

(6)客户服务:良好的客户服务是建立客户忠诚度的最佳办法,包括网店所呈现的服务态度、回应客户需求、退换货品服务或申诉处理的速度等,都能影响客户对网店的信任感。在网店显著位置上强调其客户服务的详细内容,可以加强客户对网店的信心及购物意愿。

(7)顾客隐私权维护:采取一系列信息保密手段,维护客户的隐私权,这是网络消费者十分关心和顾虑较多的问题。在资料上传时,要强调不会将客户资料作为他用,未经客户同意不会乱寄广告信函等信息,以免造成顾客反感。

(8)诚信环境:诚信问题是困扰网上开店成功的重要环境因素。据中国消协提供的数据显示,2004年涉及网上交易的投诉为3663起,到2005年增至7189起,增幅达到96.3%。成功的网店经营者十分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

2.网上商店经营关键成功因素模型

依据上文提出的网上零售商店经营成功的界定标准,综合考虑影响网上零售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归纳为盈利模式、基本条件、管理策略、经营细节、社会环境五个子要素,构建起一个网上零售商店经营的成功因素模型,如图所示。

网上零售商店经营成功因素模型图

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范文4

[关键词] 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框架

一、引言

对商业模式的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末期的互联网创业潮。互联网兴起之后,涌现出许多新的公司经营模式,同时网络经济条件下,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业务流程、不同的收入模式、不同的信息流通方式,迫使企业重新考虑竞争优势的来源、结构以及过程,这使商业模式受到了从业者和投资家的广泛关注。

人们认识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必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和成功的商业模式,并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才能获取持续的竞争力,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许多知名的商业杂志和管理期刊,已经广泛使用商业模式这个词语,来陈述成功企业的经营典范。尽管“商业模式”被广泛提及,它却缺乏一个明确公认的概念体系。业内人士对于他们所说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含义以及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等关键性的概念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清晰的认识,商业模式似乎什么都是、无所不包,这使人们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些混乱,从而削弱了其对企业经营的指导意义。

本文拟通过对商业模式基本概念等相关文献的考察,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和构成要素等关键问题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简要分析。

二、商业模式的定义

商业模式从全新的角度来考察企业,是一个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新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因此在相关的文献中,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商业模式的定义。根据研究者们定义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笔者将其概括为三大类:财务角度的定义、系统角度的定义和战略角度的定义。

1.财务角度的定义

hawkins (2001)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与其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商业关系,认为商业模式界定了一种可行的成本/收入结构,使公司可以凭借自身的收入生存。与此类似,elliot (2002)的定义同样关注了商业关系和成本/收入流,认为商业模式明确了商业投资中不同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各自的利益、成本状况以及收入流。

rappa (2001) 则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公司通过创造收入而维持自身生存的商业方式,认为商业模式表明了公司如何通过明确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赚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也认为“赚钱了才是商业模式”。

2.系统角度的定义

paul timmers(1998)将商业模式看作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并对商业模式做出了如下定义:“一个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框架”,其中包括“对商业活动及其作用的描述”、“对不同商业参与者潜在利益的描述”、“对收入来源的描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amit和zott (2001)则进一步以网络为中心对商业模式进行研究。他们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为了开拓商业机会而设计的交易活动各组成部分的组合方式。在他们的框架中,详细描述了通过公司、供应商、渠道和顾客的网络协作来实现交易的方式。为了定义商业模式,tapscott和 ticoll (2000)还提出了b-webs的概念。b-webs是指基于网络的商业,代表了一种供应商,渠道,商业服务的提供方,设备供应商,以及顾客都以网络作为主要的沟通和交易手段的独特的系统。

3.战略角度的定义

magretta (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解释企业如何运作的故事”,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企业对如何通过创造价值,为客户和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所有参与者服务的一系列设想”。她认为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应包括对参与者及其角色的识别,对价值的认识,以及对市场运作和市场关系的把握。magretta将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链理论相结合,认为新的商业模式都是对现有价值链的调整,即对价值链中的两类基本活动(一类是与制造有关的商业活动,另一类是与销售有关的商业活动)的创新。此外她还进一步区分了商业模式和战略的概念,指出商业模式描述的是公司的各个部分如何作为一个体系相互协调,而战略描述的是影响绩效的关键要素。

清华大学雷家肃教授也从战略角度给出了定义,他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在一个特定的包含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商业流程中,将最终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并收回投资、获取利润的解决方案。企业把上述一系列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反复运用,进行集成与整合,从而形成的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

4.总结

从以上定义不难看出,现有商业模式概念研究中存在的分歧主要源于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差异,前两种角度的商业模式定义都是突出强调了商业模式的部分特征,而战略角度的观点则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商业模式的内涵。综上所述,本文对第三种观点的定义进行整合,提出如下商业模式定义:

商品社会里的任何一个商业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商业活动业务流程,这一业务流程汇集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最终将增值的商品和服务传递到客户,并产生每个组织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收益。这一与每个商业组织相联系的业务流程和其核心环节的抽象,就是它的商业模式。

三、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与对商业模式定义的研究类似,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并取得了在深浅程度和严密度上差异较大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多种商业模式构成框架。根据各构成框架的出发点和研究重点不同,本文从整体上将这些构成框架概括为3类:一类以价值创造为研究重点,一类以网络为中心,另一类则以市场为出发点。

1.以价值创造为研究重点的商业模式框架

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0)从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从技术中获取价值而建立的合理收益架构的认识出发,认为是商业模式概念与钱德勒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安索夫等的战略管理、波特的竞争战略等理论一脉相承,因为这些理论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将企业的经营机会及威胁联系起来,从而极大限度地获取技术提供的价值。他们通过案例研究说明企业通常倾向于对适合其商业模式的技术进行投资,而对于不适合其商业模式的技术则不会投资。这是因为商业模式决定了以多大的成本、从何处取得收益,所以需要在一定的商业模式框架下对技术投资进行评价。因此,他们将商业模式视为“技术开发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协调和转换机制”,并通过界定商业模式的6项主要功能来揭示商业模式组成要素,认为商业模式应该具备如下的6项功能:(1)明确价值理念;(2)识别细分市场;(3)界定公司内部价值链结构;(4)定义成本结构和潜在收益;(5)描述公司在价值网络中的位置;(6)明确陈述竞争战略。

afuah和tucci (2003) 的研究同样是以价值为中心,并考虑参与者的价值创造。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应该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向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向哪些顾客提供价值,怎样为所提供的价值定价,由谁收费,在提供价值时采用什么样的战略,怎样提供价值,以及怎样通过提供价值维持竞争优势。他们所描述的商业模式包括如下组成部分:顾客价值,范围,定价,收入来源,相关活动,执行,能力,持续性。 mahadevan (2000)也曾指出,商业模式包括3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一是价值,识别业务伙伴和买主的价值主张;二是收入,商业模式中需要包括用以确保产生收入的规划;三是后勤,致力于与公司的供应链设计相关的多方面事项。

2.以网络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框架

papakiriakopoulos和poulymenakou(2001)提出了一种以网络为中心、关注参与者和关系的商业模式框架。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包括4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协调事项 —— 定义对各种活动的相互依赖的管理;整合竞争——描述与其他公司的关系;顾客价值 ——使公司的商业模式与市场和顾客的需要相联系;核心能力—— 面对市场机遇公司如何利用资源。

alt和zimmermann (2001)将使命、过程、法律因素和技术也纳入了商业模式框架,提出了6种一般性因素。使命 对于愿景、战略目标、价值主张以及基本产品或服务特征的深入理解;结构 决定了不同参与者的角色和对产业、顾客和产品的关注;过程 提供对于使命和结构的更具体的观点,揭示价值创造过程的元素;收入;法律因素影响商业模式和总体愿景的所有方面;技术 技术是基于it技术的商业模式的驱动力和限定条件,技术的变化影响着商业模式的设计。

3.以市场为基点的商业模式框架

hamel (2000) 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实际应用中的商业概念,并定义了商业模式的4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客户界面。这一概念提供了一种对公司全貌的描述。

linder和cantrell (2000)提出了一种描述商业模式的全面的方法。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包括以下多个组成部分:定价模式,收入模式,渠道模式,商业过程模式,网络商业模式,组织模式和价值主张。他们指出,许多人在谈论商业模式的时候,实际上仅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类似地,petrovic和kittl(2001)将商业模式划分为7种子模式,包括价值模式,资源模式,产品模式,客户关系模式,收入模式,资本模式,市场模式。这些子模式及其相互关系描述了商业系统在实际过程中的创造价值的逻辑。

4.总结

不难看出,前两类对商业模式构成框架的研究拘泥于商业模式的部分性质,得到的研究成果难免有些片面。相比而言,第三类商业模式框架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提出了清晰明确的商业模式架构。

可见,商业模式是由多个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元素所组成的整体结构。企业正是依靠这样的整体性结构来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与企业活动有关的内容,几乎都可以纳入商业模式范围 。

四、结束语

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范文5

【关键词】MOOCs网站 商业模式 画布模型

MOOCs网站――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大数据时代在线教育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数字化的新型课程形式。MOOCs网站以大模(课程学习者数量多)、开放式(课程资源及信息的开放)以及在线化(基于网络授课,无时间和地点限制)等特征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学习者和关注者。MOOCs网站旨在为更多的人提供免费学习的机会,但其运营和维护成本是不能忽略的,MOOCs网站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盈利途径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对于MOOCs网站供需双方而言,商业模式描述了其所能提供的价值以及创造、实现这些价值并产生利润的途径。对MOOCs网站商业模式的研究有助于促进MOOCs网站商业化运营的优化与完善,使其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及时做出调整和创新,以实现MOOCs网站的可持续性长期发展。本文以商业模式画布为工具对MOOCs网站商业模式构成要素进行探讨,诠释MOOCs网站商业模式的深层内容和共性特征,以期对MOOCs网站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挖掘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商业模式画布

商业模式画布是由Osterwalder和Pigneur提出的一种用来描述商业模式、可视化商业模式、评估商业模式以及改变商业模式的通用工具。客户细分、价值主张1、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伙伴以及成本结构等9个要素是该商业画布的组成要素[1]。其中:客户细分是企业想要服务的人群或组织;价值主张即企业的核心卖点,描述了企业面向特定目标客户创造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载体;渠道通路描述企业如何沟通、接触、影响细分的目标客户,并向其提品和服务;客户关系描绘企业与特定细分客户群体建立的关系2类型;收入来源指企业从细分客户群体获得经济收益的途径;核心资源描述了让商业模式有效运转所必需的最重要因素;关键业务指为了确保其商业模式可行,企业必须做的最重要的事情;重要伙伴指让商业模式有效运作所需的供应商与合作伙伴的网络;成本结构描绘运营一个商业模式所引发的所有成本。通过在“画布”上对这九个要素逐层深入描述,特定企业的商业模式图就能够清晰呈现出来。

二、MOOCs网站商业模式画布的构成要素

前文所述的商业模式画布模型能清晰描述出企业捕捉和创造价值的基本原理,下面将从商业模式画布的角度对MOOCs网站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进行分析。

(一)MOOCs网站的客户细分

MOOCs网站的目标客户到底是谁MOOCs网站是一种具有破坏性创新的产

品(或服务)[2],它的出现由于迎合了学习者希望付出很小成本获取优质知识的目的,从而牢牢的抓住学习者的心。但如果MOOCs网站的目标客户仅定义为此类学习者,那么MOOCs网站平台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就计划只是依靠政府补贴和投资机构投资,收支之间的巨额差异终将使MOOCs网站面临存活困境。若想跳出这一困境,则MOOCs网站需要尽快发现能为其带来潜在收益的更多元化的目标客户。基于此,本文认为MOOCs网站的目标客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学习者”,希望通过较低成本获得高质量知识,以及获得拓展的人;“企业或雇主”,希望招募特定员工或获得特定培训的组织或个人;“高校或培训机构”,希望通过外部课程的引入或定制实现特定目标的组织。

(二)MOOCs网站的价值主张

在价值主张方面,MOOCs网站首先强调要为学习者提供免费的学习机会,无论是否营利。这是MOOCs网站商业模式的核心,也是其有别于其他在线教育模式的最显著特征,MOOCs网站其他业务均围绕这一价值主张展开。MOOCs网站的规模效应使得这一价值主张得以实现,王力(2016)认为,当MOOCs网站成本达到盈亏平衡点时,其注册用户的人均成本均低于2.5美元,还有大部分人均成本低于1美元[3]。全世界范围内的学习者不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各类优质课程,还能通过MOOCs网站提供的一些扩展业务获得更大的提升和更多的机会。

(三)MOOCs网站的渠道通路

就目前来看,在MOOCs网站商业模式中,渠道通路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直接渠道是通过MOOCs网站平台将其生产的内容价值直接向用户传递,如平台的课程、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线上线下辅导等模块,让用户充分体验互联网在线学习,体会人人参与学习,随时随地参与学习,以及免费学习的价值主张。间接渠道则是通过对学习者学习特征大数据的有效分析,进一步挖掘价值链上的潜在盈利业务模块,让更多用户收益,也为网站带来更多收益。如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特征专门定制学习计划,以及根据企业招聘要求筛选员工等业务模块,向用户传递更多的体现MOOCs价值的拓展业务。

(四)MOOCs网站的客户关系

在客户关系方面,由于MOOCs网站的用户包括学习者、企业或雇主以及高校或培训机构,因此MOOCs网站商业模式中的客户关系包括如下几种类型:MOOCs网站与互联网在线学习者的关系相当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学习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学习者有选择退出与否的权力,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信息被及时记录;与企业、雇主的关系相当于一般意义上的商业合作关系,企业或雇主提出培训或招聘需求,MOOCs网站对接需求;通过为高校或培训机构提供特定课程或培训,保持不同期限的合作关系,实现特定课程的中长期收益。

(五)MOOCs网站的收入来源

按照“谁受益,谁支付”的原则,部分非免费课程的学习者为课程的内容、学习资料以及合格证书付费;针对大多数MOOCs网站提供的是免费课程的情况,则可以从一些互补以及个性化的诊断服务中收取费用;针对有招聘和培训需要的企业和雇主用户为其提供特定服务并收取费用;在MOOCs网络平台的规模效应影响下,还可通过在平台植入网络广告获得收入;以及通过与高校合作,为其提供特定内容的课程并收取费用。

(六)MOOCs网站的核心资源

在MOOCs商业模式中,核心资源描述了用户企业让其商业模式有效运作所必须的最重要的资产要素,这些要素可以企业创造和提供价值,与客户群体保持关系并获得利润。对MOOCs网站而言,其核心资源要素主要包括教学平台、高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文本内容、拓展阅读、练习测试、Wiki、协作论坛、可选的教学插件学习小组等。若各要素各自为政,互无联系,MOOCs平台的整合优势则很难得到体现,因此这些课程资源、教师资源、课程学习平台以及学习者的社会练习需要通过MOOCs网站将其结合并重组,不断产生适应特定用户需要的业务模块。

(七)MOOCs网站的关键业务

每种商业模式都有一定数量的关键业务,这是任何一种形态的企业成功运营所必须达成的重要事项[4],与核心资源一样,这些关键业务是获取价值的基础。MOOCs网站的关键业务包括:建立和维护网站;收集教育资源;安排学习活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记录学习者在课程中的学习进度和练习结果,组织同伴互评,定期与合作机构座谈,组织线下活动,发放课程认证,wiki协作,审核并保证课程质量等。这些业务都与教育相关,也涉及部分宣传与营销领域的业务和活动。

(八)MOOCs网站的重要伙伴

重要伙伴描绘了MOOCs网站商业模式有效运作所必须的其他相关主体。就目前来看,MOOCs网站商业模式的重要伙伴主要包括知名大学及教授,一些IT科技公司以及基金会等公益机构和组织。也就是说,其主要合作伙伴包括两类,一类是提供教学和课程资源的组织,另一类是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组织。

(九)MOOCs网站的成本结构

MOOCs网站创造价值和产生收入的过程中必将形成成本支出。这些成本主要包括各类人员费用、营销成本、宣传成本、会议花销、夏令营等线下活动花销、网站建立与维护成本、奖励资金等。这些成本项目决定了MOOCs网站的运营成效,决定了MOOCs网站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基于商业模式画布的MOOCs网站商业模式特征浅析

MOOCs网站凭借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有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但基于商业模式画布对其商业模式进行分析,也发现了一些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从长远来看,MOOCs网站必须尽快找到更多的营利方式

MOOCs虽然是面向全球范围的免费且开放的课程,但其本身的成本是始终存在不容忽视的。从长远来看,营利性是MOOCs网站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应更加明确该类教育网站的营利性,并对其潜在盈利方式进行深度挖掘。当然,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拓展业务,各类高质量的课程的持续提供是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参与的基础和保证,学习者的持续参与是能为推动MOOCs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动力,因此高质量的课程和相关服务始终是MOOCs的核心业务。伴随这些高质量课程而到来的将是社会的更充分认可和接受,以及学习者学习欲望和对相关领域产品或服务持续增长的需求,这又将反过来促进MOOCs拓展业务的发展,提升其收入水平。

(二)MOOCs的产权和定价难题应尽快得到解决

由于绝大部分MOOCs的课程内容是在网络中无偿共享,因此课程内容迟早

会遇到产权问题。这类问题与电影业和唱片业相似,如何找到保护课程产品的方法是未来将会遇到的难题。与此同时,目前在MOOCs网络的成本结构分析中,存在未被考虑的机会成本。MOOCs的课程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课程背后有优秀的授课教师及课程制作团队,为了持续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课程,这类教师及团队会要求获得应有的,区别于一般教师报酬的课程收益,这种收益会极大程度的影响MOOCs的成本构成进而影响其定价。

(三)针对能力提升和岗位匹配进行MOOCs网站核心业务的扩展

目前MOOCs的主要用户中,有数量庞大的一部分用户分布于在校生和在职人员中。这两类人对职业教育相应模块的需求为MOOCs网站的核心业务拓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对在校生而言,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岗位培训有利于在校生对就业前景、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一定把握;而对在职人员而言,与岗位相匹配的技能提升培训也是可以提供有偿服务的模块。

参考文献

[1]Osterwaldera,Pigneur Y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Game Changers,and Challengers[M].New Jersey:John Wiley & Sons,Inc.,O10.

[2]Ehrenberg,R.G.Econometric studies of 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04,121(1):19-37.

[3]王力,MOOCs网站盈亏平衡点的人均成本预测分析――基于edX和Coursera平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1):71-76.

[4]李青,侯忠霞,王涛.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网站的商业模式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5):71-78.

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范文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4BJY069)

作者简介:  吴文智(1980-),安徽歙县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有旅游地保护、开发与规划、政府规制与旅游政策等:

杨宏浩(1972-),湖北孝感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针对我国旅游业未来外资进入的规模、方式与结构,文章系统研究了影响外资进入我国旅游业的各项动力因素,认为旅游行业设施使用率和入境旅游人数是影响外资进入规模的关键因素,而外资进入方式和结构受当地经济增长、投资环境、旅游行业及外商自身因素的综合影响,由此也构成外资进入我国旅游业趋向的预测指标体系。

关键词:外资;旅游业;趋向;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8)02-0073-05

收稿日期:2007-10-10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外商投资第一产业比重会提高,投资第二产业比重会有所减少,投资第三产业比重会显著上升。

旅游业作为对外资较早开放的领域也备受关注,特别是入世以后我国旅游业逐步全面开放,外资进入旅行社业、景区(点)、车船业等的势头越来越足。针对旅游业的特殊性,旅游业外资可定义为:进入旅游业领域的海外资源,包括海外的资金、人力资本、技术、设备、品牌、知识等。

对我同旅游业来说,在发展之初投资大部分集中在旅游饭店业,随着假日经济的发展,旅游景观会出现短缺。外资会流入旅游景观领域,包括海洋公园、野生动物园等,并主要投向代表国家水平的精品旅游项目上;在投资地区方面,以中西部为重点,实现东南沿海和中西部的协调发展。广发证券在其研究报告中也指出,在外资进入旅游业方式上,外资并购将成为亮点,术来旅行社合资将掀高潮,酒店更多引进管理,景点合作开发形式多样,包括转让经营、出租经营、委托经营等新模式将不断出现。

其他研究还包括刘华在分析FDI的利用概况基础上,重点探讨了FDI对旅游产业内的旅游饭店业、旅行社业、旅游景区的未来影响,以及FDI的投入区域和行业投资分布情况。

一、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趋向的基本分析框架

目前,对影响外资进入趋向的因素分析成果主要有20世纪80年代库普曼、孟蒂斯提出的所谓国家特定特征的环境―制度―政策理论范式(ESP范式),以及J.H.Dunning所阐述的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OIL三种优势(OIL范式)。根据上述分析方法,结合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实际,本文认为,外资进入我国旅游业趋向研究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海外投资商(简称外商)对我国旅游业的投资行为,二是我国旅游业的地区或行业代表(主要是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个人)利用外资行为,并且不管是外商投资行为还是利用外资行为都受到三类动力因素影响,即受到投资主体的投资动力因素、引资主体的引资动力因素和影响上述主体的外部动力因素的综合影响。

投资动力主要是指由外商投资目标、外商内部环境、目标国投资环境、目标行业环境、母国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海外投资商对我国旅游业的投融资意愿及行为。引资动力则主要是指东道主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利用外资的意愿及行为,其决定因素有东道主旅游业引资目标、地区旅游经济增长、旅游行业国际竞争、引进外资宏观政策等。外部动力则是指非投资者和引资者操纵的外界机遇因素,如加入世贸组织、国有企业改革、国内外经济周期、公共健康安全事件、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上述动力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外商投资他国或地区旅游业的决策行为,包括投资的规模选择、地区选择、行业选择、方式选择和时机选择等方面,从而间接影响到了该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利用外资的规模趋向、结构趋向和方式趋向。由此也就形成了外资进入一国或地区旅游业的动力因素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这也是决定未来旅游业利用外资趋向的内在机制,并由此可以选择和设计出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趋向的预测方法和预测指标体系。

二、影响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趋向的关键因素分析

(一)影响外资进入旅游业规模趋向的关键因素

根据J.H.Dunning的“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各同吸引国际投资的规模大小主要取决于各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即一国或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则该国或地区对国外资本流入的引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虽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可以作为一国或地区整体经济利用外资规模大小的关键参数,但对于具体的行业,特别是旅游业来说,其影响因素不可避免地带有行业特殊性。

通过对我国1990~2004年饭店利用外资规模(以外资饭店固定资产为衡量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如图2所示),可以观察到,影响外资进入旅游行业规模的关键因素包括了旅游行业设施存量(床位数)、旅游行业总投资规模(固定资产)、旅游行业设施使用率(出租率)、入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等,其中又以旅游行业设施使用率(出租率或利用率)和入境旅游人数两项指标最为关键。可以将旅游行业设施存量、总投资规模和入境旅游人数看作是吸引外商投资的历史上的潜力指标,同时将旅游行业设施使用率、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看作是吸引外商投资的历史上的收益指标。

当然,对一国或地区旅游业利用外资来说,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国或地区利用外资环境变量的影响,特别是汇率变动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的“汇率变动诱发论”认为,国际汇率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采用兼并方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变化,所以汇率也是解释短期外资进入旅游业规模大幅度波动一个重要因素,但由于旅游业投资周期较长,影响也相对较小。

(二)影响外资进入旅游业结构趋向的关键因素

外资进入旅游业的结构包括了地区结构、行业结构和来源结构,由于外商投资受其趋利动机影响,各地区和行业的投资收益率必定是外商选择投资地区和行业的一大关键因素,虽然外商投资也受到各地区和行业利用外资政策及旅游业投资环境的影响;而对于旅游业利用外资的来源结构或币种结构而言,它主要取决于国际投资引力作用。

1、影响外资进入旅游业地区结构趋向的关键因素。F.J.Constractor和S.K.Kundu和在对全球性连锁饭店在世界上67个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表明,国民生产总值、旅游总收入和投资环境及风险对于饭店业利用外资的地区结构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本文在对京、津、沪饭店业利用外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调查(具体如图3所示)基础上,也初步认为外资选择投资某一地区关键取决于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及其品质,包括旅游接待量、旅游总收入、旅游人均天消费和旅游人均停留天数等因素。

总体来说,影响外商选择投资某一地区旅游业的关键因素包括:

(1)地区经济、人口和游客的规模与增长率,代表着该地区现有发展条件和市场成长空间;

(2)旅游经济增长机会,包括因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同内旅游的增长所相应呈现出的增加饭店、旅行社、景点建设等方面的投资机会;

(3)旅游投资配套环境,包括与旅游业有关联的基础设施的可获得性和质量,它也是外商选择投资地区的重要考虑因素,足与区位密切相关的辅助因素;

(4)地区发展机遇与利用外资政策,以及社会、文化和经济稳定性。

2、影响外资进入旅游业行业结构趋向的关键因素。根据图3所示,可以看出饭店业利用外资主要受市场规模及其消费水平、国际旅游收入等因素影响;由此,外商选择进入旅游行业的考虑因素除了上述行业投资收益率之外,还包括了旅游行业市场消费、经营状况、行业收入等因素。具体来说,影响外商选择投资某一旅游行业的关键因素包括:

(1)旅游行业成长机会:包括该行业游客接待规模及其增长率、旅游行业总收入及其增长率、旅游市场消费水平等因素;

(2)旅游行业投资潜力:包括该行业经营状况、投资收益率和投资回报周期等因素;

(3)旅游行业发展机遇与利用外资政策,如某一重大旅游节事活动举办和加入WTO后逐步开放旅游行业的承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