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创新方法范例6篇

商业模式创新方法

商业模式创新方法范文1

关键词: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商业模式创新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加剧的全球化竞争导致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动荡不定,产业价值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有些产业甚至呈现超强竞争的态势。而商业模式创新是塑造新游戏规则的重要途径,戴尔、Zara等公司凭借全新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从商业模式角度思考企业发展的问题,逐渐受到学者和企业家们的重视。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并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大事,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对于企业来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综述内容

2.1商业模式的概念

在理论研究中,每位研究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而给出相应的商业模式的概念。Morris等(2003)将商业模式的定义为一种简单的陈述,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方面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国内的翁君奕(2004)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核心界面要素形态的有意义组合,而每一种有意义的形态组合称为商业模式原型。原磊(2007)在详细分析了国外研究者的概念定义后,认为商业模式的定义是存在逻辑层级关系的。总之,普遍认为新商业模式与过去的模式的相比,往往代表着一种“更好的方法”,而且成功的经营模式还是最适合企业的“最佳方法”(李庆华,2007)。

2.2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与商业模式概念研究状况相仿,对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博兹艾伦汉密尔顿公司的管理咨询顾问 Viseio 和 Patemark 认为,好的商业模式应该由核心观点、经营单元、治理模式、服务项目以及系统联系这五个部分构成。根据Scott M. Shafe(2005)的研究,商业模式的要素归为四大类即战略选择、价值网络、价值创造、价值获得。供应链创新,即改变创造和送达产品价值的方式,主要通过改进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及运营整合来实现;目标客户创新是指企业发现并开发它们营销、销售和分销工作还没触及的细分市场。

2.3决定商业模式设计的因素

商业模式设计过程包括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配置、价值管理等环节。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商业模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1)价值发现。价值发现是基于企业愿景目标,通过内外部环境的SWOT分析,对企业的战略进行定位,进而利用核心优势创造市场价值的过程。价值发现是建立在客户精准分析上的关注客户、思维创新、合作共赢、资源整合等一系列理念的应用。(2)价值创造。价值创造研究的是价值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即价值的源泉是什么。商务模式是企业创新的焦点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3)价值管理。价值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模式、一整套指导原则,是一种以促进组织形成注重内外部业绩和价值创造激励的战略性业绩计量行动。(4)价值配置。价值配置是资源和活动的配置。价值配置是为了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有效配置和协同发展。

总之,环境分析是变革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前提;商业模式变革是企业价值系统为适应环境变化做出的调整,企业要尝试变革其固有的商业模式,才能适应复杂的竞争环境。从这些论述可见,环境因素应该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因此,设计商业模式要考虑顾客、技术、竞争等一些因素。

2.4商业模式创新

从企业价值用度砜矗欧阳锋认为顾客作为企业的最终服务对象以及利润来源,商业模式演进是基于消费观念的转变,即顾客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具有直接相关性;从顾客价值角度来看,Mitchell(2008)提出商业模式创新是以客户满意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所需的服务,顾客的需求直接影响着商业模式创新。因为技术创新本身并不能保证企业取得商业成功,它没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再伟大的技术创新在商品化之前也不能为企业带来满意的利润,企业必须通过商业模式来实现创新理念和研发成果的商业化,这样才能不断获得竞争优势。对于商业模式与战略概念之间的关系,目前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其中不乏针锋相对的观点。首先,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异质性特征可以帮助公司获得超额回报;其次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由于存在对手的模仿障碍, 即创新租金不会被竞争耗散掉;第三,商业模式创新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具有专有性和嵌入性特征、并且是难以交易的;所以由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是可以持续的。

3、评述

3.1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但这些研究总体来看还不成熟,不同研究视角和研究范畴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关,而是相互交叉或各有侧重。所以,有必要对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现有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和述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设想,以丰富和深化该领域的研究。商业模式要素创新研究对企业的实践更有实际指导意义,但研究者往往强调商业模式某一构成要素的创新,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性考虑不够。这种思维方式可能导致企业在商业模式的某些方面获得了改进,但无法达到商业模式整体创新的目的。学者们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对商业模式创新实施进行了研究,研究视角多样化并取得了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成果。但由于成功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还相对较少,且数据、资料搜集存在困难,商业模式创新实施研究仍有许多理论空白需要填补,这是后续研究应该关注的。

3.2研究展望

(1)商业模式创新动力与创新时机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动力研究可以借鉴技术创新动力研究的相关成果,对商业创新动力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对企业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创新时机提供指导。(2)商业模式创新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后续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应该加强案例研究工作,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3)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是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对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进行评估,从而为企业决定是否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选择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以及评价商业模式创新的结果提供依据。(作者单位: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Porter,M E. Strategy and the Internet[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1,79(3):62-78.

[2] Stewart, D. W, Zhao, Q. Internet marketing ,business models and public policy[J].Journal of Public Policy&Market-ing,2000,(03).

[3] Amit ,R. ,Zott, C.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6 7).

商业模式创新方法范文2

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用户价值并使自身盈利的基本方法,如果说商业模式是企业选用的一艘特定型号的船,那么战略和策略就是让这艘船从A开到B并让其开得快稳持久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和举措。因此,商业模式创新必须是经营方式上的显著变革,需要企业决策人前瞻的眼光和魄力,以及对行业的深刻洞察力。

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得或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戴尔电脑、沃尔玛、亚马逊、Zara、Ryanair航空等企业都是因独特而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而异军突起,在各自竞争激烈的行业成为领袖。过去十年成功跻身全球财富500强的27家企业中,有11家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而达成目标的。所以,毫不令人惊奇的是,IBM商业研究所的全球CEO调查显示,从2006年开始,全球大企业集团的总裁已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首要考量。在2009年,70%的全球大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而高达98%的全球企业对自身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如此重要的企业战略有其深刻的原因。首先,发达国家经济的全面衰退,导致诸多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不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同时,新兴市场虽然为全球企业提供发展的空间,但它们经济和市场结构的特殊性要求这些企业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变革。另外,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企业通过对高新技术的有效利用而对各个行业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刻地变革。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重新考察和构造自己的商业模式。

尽管商业模式创新对当今企业的发展如此关键,但大多数人对商业模式的认知并不清晰。商业模式是无形的,远远不如产品创新那么具体。如果对其本身的理解不足,创新更加无从谈起。

商业模式:企业的根本运作方式

比较分析戴尔电脑和惠普的商业模式,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商业模式的核心是确定给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惠普遵循传统的做法,通过零售商为终端用户提供标准化的电脑。而戴尔电脑意识到这种模式的缺陷,它采取了不同的用户价值定义,即通过快递直送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电脑产品。为此,戴尔首先取消了零售商环节,用户直接向戴尔订货付款并提出具体型号要求,戴尔则利用快递服务直接将产品邮寄给用户。为建立与提供这样的用户价值相匹配的制造、订货、送货、财务、售后服务等核心流程,戴尔需要相关的资源配置,如在与主要客户群比较接近的地区建立厂房,建立电话及网络用户服务支持,建立管理用户信息的先进数据库系统等。由于构建了这一独特的商业模式,戴尔电脑取得了飞速的成功(图1)。

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具体操作策略有本质不同。但很多企业将这三者混为一谈,所以无法进行有效创新。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用户价值并使自身盈利的基本方法,企业战略是为达成这些目标在某段时间的具体举措。也就是说,商业模式如果是企业选用的一艘特定型号的船,而战略和策略就是让这艘船从A开到B并让这艘船开得快稳持久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和举措。如戴尔电脑决定从商业用户群向普通用户群扩展,同时采取一个崭新的品牌定位,这就是企业战略。实施这个战略是为了让戴尔更好更多地创造和提供用户价值,并提高自身利润。但这一战略的实施并未改变戴尔的经营方法或商业模式。

创新本质:坐船OR乘飞机

商业模式创新和其他类型的创新有着本质不同。目前很多文章和讨论往往将它们混为一谈,这其实是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一种误导。正如上文所述,商业模式是企业的根本运作方式,其创新必须是经营方式上的显著变革。举例来说,一个人决定从A岸到B岸的方法是游泳,他选择自由泳还是蛙泳,游快游慢,甚至游直线还是曲线都属于产品和流程上的创新。但他如果决定坐船或乘飞机,甚至是搭潜艇,这就是方法的本质不同。这些不同的方法就如商业模式,因此,在根本方法上的变革才是商业模式创新。

在当今商业领域,最常见的创新是产品和过程创新。这些创新只代表给用户创造和提供的价值量的有限提高,虽然它们可能属于商业模式所包含的内容,但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一定是企业给用户和自身创造价值的方法和方式上的显著不同,必须包括用户效能定义和企业盈利方法的创新。因此,商业模式创新不可能依循渐进式的道路,其本质都是激进式的变革。正因如此,商业模式的创新才能给一个企业带来崭新而强大的竞争力和宽阔的增长空间。也就是说,只有企业核心经营方法的变革才是商业模式创新,而推出新产品或服务,改变经营流程或程序,增加或去除资源等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只是对现有商业模式的一种调整。

上世纪90年代初,爱尔兰航空公司Ryanair决定给用户提供价格最低廉的航空服务,并采用薄利多销的手段,通过大幅度增加客运量而盈利。为实现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它引入了一系列流程和手段,如不再免费饮食,只飞小机场和短途,对其他航空公司提供的标准服务收费等。另外,在核心资源配备上,它只采用波音737s一种机型,以便降低维修费用等,同时它也只雇用非工会成员的员工,进一步降低人力成本。这种商业模式的显著变革让Ryanair一举成为低价航空服务的领导者。

IBM是另一个成功进行商业模式变革并取得极大成功的典型。上世纪90年代初期,IBM几乎濒临破产。为了生存,IBM将传统创造价值的手段,即生产标准化电脑硬件,变为提供一体化个性化的服务和软件,而其创造利润的方式也从出售利薄的硬件产品转向利润率很高的服务和软件。在这个新的价值创造理念之下,IBM卖掉了大多数的硬件产品,同时收购了诸多和服务及软件有关的企业。另外,IBM也对核心流程,甚至企业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大刀阔斧的变革。这次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使得IBM在今天仍然是全球大企业集团中的领军者。

所以,商业模式创新本质上就是在创造和提供用户及企业价值的根本方法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必将带来企业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这些年来被众人所赞誉的苹果的所谓商业模式创新其实是产品服务创新,而非商业模式创新。当然,这种价值创造方法的创新一定会自然而然导致核心流程和核心资源的创新。因此,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时,一定要从前端入手,即从价值创造的方法入手,而不能仅着眼于核心流程和资源的变革。

创新方法:从价值创造入手

第一步:

确认用户新需求及价值定义

企业只有在为用户创造价值后,才可能给自身创造出价值。所以,创造新的用户价值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出发点,也即是说,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是确定一个崭新而清晰的用户价值或效能定义。

创新首先需要从用户需求入手,但这并不等同于市场营销范畴里所说的寻找一个新的用户需求或新的市场区间。一般而言,市场营销理念中的用户新需求是更微观层面的概念,即通过产品或服务创新就可以满足的需求。商业模式创新需要寻找的用户新需求,对它的满足往往需要一个企业经营方式和核心流程发生重大的变革。

正如戴尔电脑确认了向用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为其新价值定义,但它无法通过传统的商业模式有效地满足这一需求,于是它构建了一个崭新的直销模式,与用户直接对话,消除中间环节。相比来说,近年来达能集团把握了酸奶市场的新用户需求,提供健康、无公害的酸奶,但这只是对产品原料和配方进行的调整,并非商业模式的改革。

也就是说,在寻找和确认用户的新价值定义时,有些新需求要求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有些则不需要,要区别处理。但需要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变革的新需求才是其能够出奇制胜的机会。

喜利得转型:广义角度看用户需求

从传统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讲,用户的需求是对产品性能的新要求,如要求一个产品更耐用,更可靠,更便宜等。但仅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用户需求是非常局限的,而且用这种思路很难寻找到可以引领商业模式创新的用户新需求。

因此,不要从产品的角度去思考用户的新需求,而要考虑用户需要的效能。也就是说,用户其实从来都不需要产品,他们需要的只是产品提供的效能。例如,用户去买电钻,其实他们买的不是电钻,而是电钻提供的效能,即孔洞。所以,一个企业在寻找用户新价值定义或需求时不是要问用户还需要什么样的电钻,而是要问用户还需要什么样的孔洞,而且还有无其他类型的产品(有可能和电钻性质截然不同)和方式可以提供更符合用户需求的孔洞。

企业要想有效地从用户效能的角度来寻找用户新需求,就要从用户效能角度来定义自己的产业,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用户效能需求。比如,生产电钻的企业应该将自己定义为向用户提供各类孔洞的企业,制作玩具的企业则是向孩童提供娱乐效能的企业。这样,它们有可能就会发现用户需要的这种效能可以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可以用更好或其他方式来提供,而且很多非同行的企业也在提供类似的效能。

企业还要从比效能角度更广义的思路来看待用户需求,即深刻理解用户购买你的产品或你产品提供的效能后,要完成的工作和任务或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用户要达到的目标往往是一个解决方案,产品所提供的效能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企业应该努力提供一套总体解决方案,帮用户有效地完成这项任务或工作,而非只是提供一个特定产品或服务。从这个角度来研究用户需求,就有可能发现用户尚未被满足的新需求。

例如,总部在欧洲小国列支敦士登的国际知名电钻企业喜利得公司(Hilti)就从用户任务角度找到了他们的新价值需求,并依此对原有商业模式进行创新,从而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喜得利一直以为建筑行业提供各类高端工业电钻著称。但近年来,激烈竞争使得电钻产品成为一种利润快速降低的标准产品。喜得利分析新的用户需求,发现建筑公司如果要高质准时地完成项目,需要的不仅是电钻工具,而是在正确的时机使用最适合的工具(电钻),但它们往往又缺乏对繁多而复杂的各类电钻的管理能力,并因此经常造成工期延误或质量欠缺。于是,喜得利随即改进商业模式以满足这个需求,不再出售电钻,而是向用户出租它们所需的所有电钻,并帮助其管理电钻库存,维修和保养,以确保用户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有适当的工具。喜得利也由此从一个硬件制造商转变为服务提供商,并把利润较低的制造功能逐渐向第三方转移。

“需求+技术”:

多方位确认用户新价值

在确认可以引导商业模式创新的用户新需求时,企业要从宏观用户需求着手,从用户和技术两方面进行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分析,确定用户新需求。

用户分析要考虑四类需求,即现今需求、将来需求、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隐性需求是指用户具有的,但并不十分清晰的需求,所以他们满足这种需求的要求也并不强烈。对企业寻找和确认的用户新价值定义而言,现今显性需求是竞争最激烈的用户价值区间,一般比较难以找到一个崭新而显著的用户价值定义。现今隐性需求和将来显性需求则可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而给一个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最大发挥和成长空间的应该是将来隐性需求(图2)。

例如,沃尔玛在现今隐性需求中找到了一个用户价值新定义,即提供每日低价。为了提供这种用户价值,它的核心流程、资源配置等都与传统零售商截然不同。Ryanair也是如此。而戴尔电脑则是在现今显性需求中确定了一个用户新价值定义,即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来依次进行自身的商业模式创新。对于全球电信与网路业巨子思科和华为等企业,它们都在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考察,以充分把握云计算技术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它们关注的则是在隐性需求中所能产生的用户新价值定义。

当然,完全从用户需求入手来确定新的用户价值是不完整的。某些核心技术的发展也可以衍生出诸多用户新价值,从而为企业提供商业模式创新的契机。所以,一个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企业,还需要从技术层面寻找新的用户价值。例如,3D打印技术如果一旦成熟并能商业化,将对很多行业,尤其是加工制造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比如,在汽车行业,这一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生产线来打印出各种汽车零件,并进而能够让汽车深度个性化的理想成为现实。在这种技术平台上,宝马汽车甚至可以采用戴尔的直销模式,让用户在网上订货,而在靠近用户的场所将用户需要的汽车打印出来。这时,宝马汽车为了提供这种崭新的用户价值定义,就必须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重大变革。

核心技术最有可能给一个企业提供商业模式创新的最佳机会,当然,它也是最难以准确把握的,如云计算技术、3D打印技术等。对现有核心技术的创造性使用有可能会产生一个崭新的用户价值,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各类企业对互联网的应用,创造新的用户价值以满足用户显性或隐性的需求。当然,同样的技术给不同行业提供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是不同的。

第二步:以核心技术

满足隐性需求是关键突破口

企业不能只专注于自身行业现有的或相关的技术,而要考察分析尽量多行业的技术内涵和发展情况,寻找为用户提供显著而优异的新价值的机会。例如,以色列的若干医疗器械和生物工程公司,如Given Imaging,利用导弹制导的光纤技术开发出一个药片大小的摄影装置PillCams,可以从病人的内脏里即时传输出图像。Aspironics引入飞机涡轮发动机技术,研发出一个信用卡尺寸的吸药器,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注射方法及工具。这些公司都是通过利用其他行业的核心技术进行杂交而挖掘出新的用户价值。提供这些激进式用户价值创新往往就需要这些企业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在分别进行了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分析之后,企业还可以将这两种分析综合起来看,构造一个需求技术综合矩阵。

一个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情况和对用户需求及技术发展的把握选择适合自身的区间去寻找确认崭新而显著的用户价值,并依次进行合理的商业模式创新。

从这个分析看来,一个企业不要只关注用户当下的需求,而要看将来的需求。所以,商业模式创新需要企业决策人前瞻的眼光和魄力以及对自身行业的深刻洞察力。不要看单个需求,要看总体需求;不要只看现有需求,被动地去满足它,而要积极地创造需求。

完成了用户新价值的定义,企业则需要考虑商业模式的另一个核心模块,即盈利模型,在提供用户价值和企业盈利之间取得一个合理的均衡,以保证这个商业模式的持久稳定。利润模型的核心就是收入和利润如何来,从哪里来,成本的构成,如何控制,利润率的多少,库存的运转速度等。

第三步:

流程设计需决定“造”还是“买”

明确了用户价值和盈利模型之后,企业需要对关键流程进行设计。核心流程包括运作流程(包括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信息流,员工雇用和培训等)、商业准则和绩效考核指标。关键流程的设计需要考虑三个重要问题:其一,为了提供已确定的用户新价值,企业需要在一个行业的产业链中处于什么位置;其二,在向用户提供这个价值时,哪些价值需要自身创造,哪些可以利用合作者提供;其三,核心流程和其他企业的互动,即它与主要合作者的自身核心流程如何融合,及和主要竞争者的核心流程如何冲突等。

关键流程的设计就决定了关键资源,如人力资源、厂房、技术设备、合作伙伴、渠道、品牌等的需求和配置。关键流程和关键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形成和谐的互动和依存关系是这一步设计的核心。一个商业模式的成功往往取决于流程和资源的有效整合程度,这两者之间的契合度越高,就越能有效地向目标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核心价值。

当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构建完毕之后,需要将新的蓝图和现存的商业模型进行比较,以衡量需要对现有模式做出多少改动才可以达到目标。这种对比首先可以让企业最高管理层把握进行这种变革需要的资源和时间及付出的代价,也可以让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员工明白自己要面对怎样的改变才能创造和适应一个新环境。更重要的是,经过这种对比,决策人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领域将会成为冲突的主要场所,并为此做好准备。

决定因素:决策人的想象力

商业模式创新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极其重要。但商业模式创新也困难重重。原因除了大部分企业对商业模式本身定义的模糊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创新强调的打破传统思路而对一个企业总体的宏观构架的改变,需要企业决策人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需要他们对一个产业深刻的了解,对其发展方向深刻的洞察和把握。另外,商业模式创新还需要企业决策人具有很强的魄力和胆识,勇于并且能够对现有经营模式进行深度的革新。

商业模式创新方法范文3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 自组织演化 模型

21世纪的企业发展是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导的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资源。目前商业模式的研究焦点主要是商业模式创新及创新路径的研究。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界定,从价值创造角度,结合价值链理论,Magretta、张婷婷和原磊等认为任何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是对存在于现有业务中的价值链的改变。从构成要素角度,Mitchell、Voelpel、Leidold&Tekie、Davila、Epstein&Shelton等通过探讨提高原有要素价值的途径或是改变各要素之间关系的途径来实现原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徐迪则认为商业模式创新不是要素的简单组合,要素之间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因此,应将商业模式创新视为一个复杂系统进行研究。对于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多集中于价值链的创新,如Paul Timmers、Gordijn、Schweizer等认为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变革的过程就是对自身价值模型进行解构和重构的过程。Osterwalder、Linder、Knecht、Mahadevan、高闯和关鑫、原磊等根据这一过程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具体步骤和类型的划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学者从复杂系统视角研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如:徐迪、吴兴俊、郭毅夫、谢超凡等等。但是,国内很少有学者运用自组织理论并结合运用定量方法对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进行深入分析。鉴于此,本文建立商业模式的基本演化方程,用以分析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自组织演化过程。

一、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自组织特征

普利高津认为,某一系统形成自组织的有序结构需具备以下的前提条件:(1)系统必须开放;(2)远离平衡态;(3)非线性相互作用;(4)系统存在涨落现象。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创新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研究的是如何在企业原有运营模式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做生意的方法,也即如何形成新的有序结构的问题,是一个受内外部因素影响的、动态演变着的、从无序到有序、由旧结构向新结构的非线性创新系统,因而具备自组织理论所要求的条件。

1.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是开放的。这是具有自组织的前提条件。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是企业内部及其创新活动与外部环境协同演化的过程,涉及到外部信息和技术的获取、企业创新活动的输出等诸多活动。因此,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不仅存在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更重要的是存在着企业与用户、供应商、渠道商及其他企业之间创新信息和技术的流动。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的开放性为其获取自组织所需要的负熵提供条件。

2.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是非平衡的,这是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有序演化的根源。这体现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者的异质性,创新所需知识和物质的分布、创新信息与创新机会的分布,以及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在组织个体及职能部门的分布的不平衡性。另外,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是随时间而逐步展开和演变的,并与环境共同演化,前后各阶段所需的创新资源与所进行的创新强度都是不平衡的。所以它关于时间呈非对称性,具有不可逆性。

3.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作用是非线性的。非线性有可能限制序参量在原定态解失稳时并不向无穷增长,而是演化到新的稳定态上。从创新主体来说,商业模式创新所涉及的个人、群体和组织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是非线性的。如成员之间深层次思想观念的碰撞,是典型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过程,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可使企业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并有助于新思想的产生。从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因来看,市场需求的拉动、科技发展和政策变化所提供的机会在开始时对创新行为的作用是强劲的,能对商业模式创新活动产生正反馈效应;而当市场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科技成果得到有效的利用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速度就会减缓,甚至稳定于某一种状态。也就是说,外部的控制量(外部因素)会引发商业模式创新,并在一定条件下会限制商业模式创新活动,不能使其无穷进行下去。

4.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具有不稳定性,并通过随机“涨落”实现其自组织演化。创新系统演化的路径不是惟一的,存在着多种可供选择的要素组合状态。还有,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同时创新本身也是一个适应性“试错”过程,因此,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不是确定性的,存在着随机“涨落”力的作用。它作为一种驱动力,对商业模式创新过程进行“创造性破坏”,使其经历由临界点前的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到超越临界点后的商业模式及商业模式创新的转变。

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自组织演化模型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的观点,用动力学方程来描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自组织演化的模型。因为任何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都是创新思维的产生和不断成熟的过程,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创新成果产业化。所以,本文用商业模式创新成熟度x即商业模式创新满足市场要求的程度作为描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演化的状态变量,它可用创新企业的资本存量的变化来反映。

商业模式创新活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市场需求的推动、科技发展所提供的机会、优秀的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良好的信息、技术交流渠道等都能促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活动,增加商业模式创新的成熟度。这些因素对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的正向反馈用系数k表示。其次,企业原有知识技术的老化、组织结构的阻碍、资源限制等都会阻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的进程。这种负向反馈用d系数表示。再次,市场需求及科技政策的变化等因素的发生,会阻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的进行。这类因素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性质有关,主要起非线性作用,因此将其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的影响作用用px 表示。最后,不确定的“创造性的破坏”因素也会随机地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用R(t)表示。其实R(t)包含有起非线性作用的因素。于是,得到以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自组织演化方程:

此方程有两个解

1.演化过程的稳定性分析

在考虑随机涨落力后,系统的内容将变得丰富起来,其性质也产生了质的变化。实际上方程(7)是一个随机微分方程,状态变量x也已变为随机变量。在一般情况下,方程(7)不能精确求解,因为R(t)的分布形式复杂多变。但通过此方程可知,随机涨落力的作用使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由不稳定态到稳定态的转化变为可能;而且它还决定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的演化路径在分岔点上实现由旧结构向新结构跃迁的方式。所以,含有随机涨落力的演化方程对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描述更切合实际,使上面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的突变分析更具有解释力。

三、结语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是开放的、远离平衡的和受制于内外部的各种力量影响的非线性系统。当此系统处于自组织状态时,初始条件中的某个变量的一个小小的改变将会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的演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又会因某些变量因素如变化了的市场需求的非线性作用而得到控制。因此,对企业来说,要善于捕捉市场机会和科技发展所提供的信息、技术机会,要努力培养优秀的企业创新团队、创造良好的企业内外信息、技术的交流条件、构建畅通的技术和信息的沟通渠道,要多与企业外部的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单位合作,不断为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和识别不确定性因素的发生,引导其朝有利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兴俊.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商务模式演化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2]徐迪.商务模式创新复杂性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叶金国,张世英.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自组织与演化模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2:74-77

[4]沈小峰等.耗散结构论[J].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2:53-58

[5]谢凡超.基于遗传算法的商务模式演化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6] Chesbrough H W,Rosenbloom R S.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Industrial and Change,2002,11(3):529-546

[7]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5):86-92

[8]郭毅夫.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内在机理及实证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9

商业模式创新方法范文4

[关键词]网络企业;商业模式;电子商务

[中国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8)03-0081-04

[收稿日期]2008-04-18

[作者简介]张淑梅,女,山东泰安人,山东财政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

传统的企业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三个方面,但网络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创新带来了第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商业模式的创新。网络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极其迅速,截止到2007年6月,中国大陆上网的计算机已经达到6710多万台,上网人数已上升到16200万人,WWW站点数超过918万多个,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615万多个。[1]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网络大国,以百度、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为代表的大批互联网企业,推动着中国网络经济快速发展。从网络企业诞生起,关于网络企业的商业模式的讨论,就一直是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因为商业模式对网络企业发展的作用极为关键,它决定了网络企业从创立到成长壮大的全过程。本文在总结中国网络企业主要的商业模式基础上,对网络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中国网络企业商业模式的实现途径。

一、网络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及研究进展

(一)本文关于网络企业、商业模式等的界定

从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的双重意义出发,对网络企业这一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广义地说,随着互联网向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渗透,互联网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引擎,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将离不开互联网,企业网络化是趋势和潮流,正如世界企业巨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所宣传的口号那样:“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因此广义的概念,网络企业就是所有的企业形态,将来任何企业都可以理解为是“网络企业”。网络企业狭义的概念范围则大大缩小,是指诞生于互联网基础之上,基于互联网提供信息产品服务和产品交易为内容,按商业原则规范运作的一种企业模式。网络企业是通过网络技术来进行商业活动、提供节目内容、电子邮件、信息搜索、以及广告传播来赢利,或者通过相关性再投资赢利;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是网络的基础设施服务,如光纤通路,数据传输来获得赢利,本文研究狭义的网络企业,不包括电信运营商。 商业模式的概念,在学术界没有准确、一致的定义。商业模式是一个来自英文的概念,其原意为“Business Model”,有人也译作“生意模式”。聂正安认为,认为所有的企业行为取向都会表现为一定的“商业模式”,为此,他归纳定义的商业模式的概念是,“一种由企业的基本制度、组织架构、管理规范、业务流程、经营战略等要素组成的企业运作机制,商业模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状况”。[2]清华大学雷家授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应当是一个企业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在一个特定的包含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商业流程中,将最终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并收回投资、获取利润的解决方案。[3]汪蓉等人对商业模式的概念总结得极为直白和简单:“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在其运行过程中使其收入大于投入而获得利润的方式和方法。”[4]本文把商业模式概括为企业的商务活动盈利模式,网络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以网络企业为主体的商业模式创新。

(二)网络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进展

国内较早系统地研究网络企业商业模式的是网络经济学者吕本富,他从全球500多个商业网站中,选取了100多个商业模式,逐一归纳分析研究他们的内容。[5]他的归纳是较好的理解网络企业商业模式的素材。但是,吕本富的研究只是对网络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静态研究,动态研究较少,由于网络企业商业模式发展很快,很多已经成为历史;另一方面,他所研究的案例多是国外的网络企业,对中国网络企业的商业模式较少涉及。

Amir Hartman等认为,在网络时代正创造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其中能够改变创造价值的方式的商业模式只有五种,即电子商店、信息中介、信用中介、电子商务实施者和基础设施供应商/商务社区。他们指出,这一分类体系和归纳结果不纯粹是指网络企业的商业模式,而是包括了网络时代所有创新的商业模式。[6]

网络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网络企业实践者的一种知识创造,在国外,许多人认为,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网络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智力,有时候很可能比发明一项新技术还要难,现代社会对新技术是有法律保证的,比如专利,因此,他们认为网络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有些文献在研究网络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问题时,对网络企业商业模式专利问题进行了研究。[7]“商业模式专利”从法律的角度对网络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行鼓励和保护。由于中国还没有类似的法律和案例,目前这些中文文献多是根据国外的相关案例,尤其是美国的企业案例和法律进行介绍和分析。[8]

二、中国网络企业的主要商业模式

(一)内容型网络企业商业模式

网络内容(Internet Content)是指互联网上的信息、资讯,从事网络内容产品提供的网络企业一般被称为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网络内容提供商)。很多人把网络内容与互联网络的关系形象地比喻成车和路,网民们上网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应用。从内容型商业模式来看,中国网络企业最主要的网络内容型商业模式就是门户,还包括各种网上社区和博客(Blog)等。

1.门户。门户网站类网络企业中是网民们接触最多、应用最多的网络企业,在中国最著名的网络企业新浪、搜狐、网易等都属于门户类型,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的三大综合门户网站。作为网络门户的网络企业和网站,为了帮助网民更好地应用互联网,一般都具备一些互联网最基本的功能,包括信息检索(搜索引擎)、信息交流(聊天室和各种网络论坛)、信息传递(电子邮件等)。新浪网被认为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综合门户网站之一。新浪网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超过9000万注册用户,日浏览量最高突破3亿次,是全球影响最大的中文网站之一。

2.社区。社区是网络上提供内容和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虽然并不是所有网络社区都是经营性和

商业化的,但是由于社区会吸引到大量的人群注意力,社区拥有者可以进行商务和经营,因而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事实上,很多网络企业都是社区发展而来,比如新浪就是由四通利方的体育沙龙发展而来。

3.博客。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发表和张贴文章是个急速成长的网络活动,也是网络上新出现的一种内容提供方式,现在出现了一个用来指称这种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中文被翻译成博客。

(二)网上服务型商业模式

1.信息搜索服务。虽然信息对每个人都异常重要,但是,进入网络时代,网上信息呈现爆炸性增长,人们发现他们遇到的麻烦往往不是信息的获得,而是信息超载。搜索引擎以及基于搜索的技术服务可以帮助网民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定位、过滤和传播,在这个领域也就诞生了一些网络企业和成功的经营方式创新,百度和3721是两个最典型、最成功的中国网络企业。

2.网络广告服务。网络广告,是指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广告的广告方式和商业行为。根据iResearch的调查数据,2005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31.3亿元,比2004年增长77.1%,并且这一市场正在快速扩大,这给中国的网络广告公司提供了巨大的赢利空间。

3.网络短信经营方式。中国网络企业能够走出网络的冬天,短信服务居功至伟,新浪、网易、搜狐等中国主要网络企业的赢利都靠短信业务,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中国短信业务收入每年超过千万元的网络企业就有几十家。严格说来,短信的主要推动者不是网络企业,而是移动运营商,网络企业只是短信产业链中的一环,但是,鉴于短信对网络企业是如此重要,以至在网络企业的运营模式中,短信已经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业务。

4.网络通讯服务。互联网作为通讯的平台,是其三大基本功能和应用之一,在网络的通讯功能方面,网民使用最频繁、网络企业经营方式创新最多的集中在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网络聊天)服务。

5.网络娱乐服务。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接入速度的提升,不少企业开始尝试把传统的各种服务放到网络上运营,网络教育、网络银行、网络电影、数字图书馆等等都是网络时代新出现的经营模式,而最为成功的就是网络游戏。

(三)电子商务网络企业商业模式

1.网上零售。从交易的主体来看,网上零售经营方式其实是网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是一对多的关系,所以这种商业模式又常被业界称为B2C(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对消费者)商业模式。在中国最早尝试网上零售业务、知名度最高的是8848网站,1999年,8848.net网站对外,之后注册成立北京珠穆朗玛电子商务网络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20万元,在网上零售15000多种商品,并在同年很快获得风险投资,注册资本超亿元,每月零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另一著名企业是卓越网,2000年5月对外,主营音像、图书、软件、游戏、礼品等流行时尚文化产品,其工作流程是:用户需求―选品―采购―编辑(销售)―订单―物流―配送―完成需求,进入下一循环,在这种流程中,网站起到沟通企业和顾客的沟通平台的作用,而商品的交付则在通过线下进行。卓越网诞生以来,凭借独创的“精选品种、全场库存、快捷配送”之“卓越模式”,迅速成长为国内最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电子商务网站。

2.网上拍卖。市场是供求双方交易的场所,在现实生活里,由于市场的空间有限和信息沟通的不畅,供求双方都很难找到最合适的交易对象,但是网络作为交易的平台,商品信息的容量是无限的,而信息的沟通是没有障碍的,随着网民的增加和网络环境的改善,网络拍卖正在兴起,开始挑战固定价格制度。拍卖的对象可以是收藏品和二手货,也可以是企业采购和各种劳务。在网络拍卖的电子商务领域里,易趣是做的非常成功的一家(www.eachnet.com)。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网络企业,现在每天有15万件商品展示出售,有70―100万顾客光顾出价,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交易平台。易趣的发展目标是做好C2C(个人――个人)与B2C(商家――个人)的网络平台的搭建与服务。让所有易趣用户能买到品种繁多,价廉物美的商品,同时也可以处理卖出自己的闲置物品。

3.网上贸易市场。对于商业交易来说,重要的是吸引人流,只要有人流就能有销售机会。对于许多产品制造商来说,自己建个网站很难吸引到大量的人流。最好的把自己的产品交易移植到网上开展电子商务的业务,就是寻找那些在网络虚拟世界里最能吸引人流的网络企业合作。阿里巴巴作为全球企业间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它开创的B2B发展模式目前已成为全球顶尖的网上贸易市场。

三、中国网络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方法和实现途径

(一)中国网络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方法

(1)产业链方法:在互联网产业的链条中寻找角色。从互联网的发展来看,互联网的建设本身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大的方面来说,网络接入、域名和虚拟空间、内容提供、信息交流等都是这个产业链条里的节点。网络企业要想实现和确立自己的经营模式,必须在这个产业链条中寻找到机会和位置。一家网络企业,必须根据企业自身拥有的资源(技术、资金等)先在基础平台、技术支撑、内容提供、增值应用这样的产业层次里,确定自己的位置。然后在选定的层次里,继续进行分析,最终选定本企业自身最适合的领域,提品和服务进行经营。从中国网络企业的发展实践来看,现在几乎所有的著名网络企业的经营模式都是沿着这条产业链确立的,都能在这条产业链中寻找到角色。263网络集团在网络接入服务上建立自己的经营模式,新浪在内容提供方面确立了自己的经营方式,腾讯QQ在信息的即时通讯服务上确立自己的经营模式,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平台确立自己的经营模式等等。中国网络企业先后出现的类型也基本上是沿着这条产业链相继出现的,从最初的接入服务(ISP)热潮,到后来的内容服务热潮(ICP)等等。

(2)效率方法:用互联网利器分食传统产业。互联网这一比特网络具有原子网络所不具有的许多优点,它在速度、容量、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它比原子网络更有效率。在许多领域,尤其是服务、出版、娱乐、金融等第三产业里,比特网络与原子网络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和效率,来替代传统行业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互联网经营模式创新的一种重要思路和方法,这可以称为效率方法。利用效率方法,用互联网这一利器分食、改造、替代传统企业,给网络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经营模式创新机会,虽然网络企业的经营模式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替代基于原子网络的传统产业,但是随着网络企业的发展,这一趋势已经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3)版本划分方法:改造网络企业现有产品和服

务。在中国已经出现许许多多的网络企业,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不同的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而对于这些大多是信息产品的产品和服务,如何把它提供给最需要和最合适的用户,也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一种重要方法和角度。在这一思路上,最常见的方法重新设计产品和服务系列,进行版本划分。版本划分方法,是以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版本向不同的市场和客户提供服务,从而进行经营模式创新、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的一种方法。版本划分进行产品系列规划有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根据不同的顾客需求提供不同的版本,对网络企业来说,一个完整的产品系列会使经营模式价值最大化,二是根据版本的方法设计产品系列时要突出不同的顾客群体的需求,以便每位顾客可以选择最适合其需求的版本。经济学家把第二个原则称为“自我选择”。也就是说,网络企业在设计产品系列进行经营模式创新的时候,不必考虑顾客对产品的评价,因为顾客可以通过他的选择来体现其评价。

(二)中国网络企业商业模式的实现途径

从中国网络企业的发展实践来看,网络企业商业模式的实现途径主要有复制、并购、基于内部资源整合、基于外部合作等几种。

1.复制。复制即是网络企业学习与模仿别的企业的商业模式,形成自己企业商业模式的一种途径与过程。网络企业商业模式实现可复制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学习与模仿国外的网络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包括国内不同的网络企业之间的互相学习与模仿,复制途径在表现形式上也多种多样,既可以在不同地域复制、也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复制,还可以表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复制等等。复制是中国网络企业发展初期商业模式实现的最基本途径。

2.并购。并购是网络企业商业模式实现的重要途径,一些网络企业欲进入新的服务领域,丰富和健全自己的商业模式,往往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对相关企业进行并购。这种途径在近两年来随着网络经济形势的好转尤其经常被网络企业使用。新浪和搜狐等门户网站企业的许多商业模式都是通过收购实现的。例如,新浪网自2003年以来就进行了数次收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商业模式。

3.基于内部资源整合。基于网络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是网络企业商业模式实现的一种重要途径。网络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体现在多个环节之中,不同的商业模式之间有许多相同的环节和资源,比如客户、技术等等。网络企业可以利用这些相同的环节和资源,整合到不同的领域,从而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商业模式,加速商业模式的实现。基于内部资源整合实现商业模式的案例很多。比如新浪网最初是不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但是,随着其内容的领先优势的确立,吸引了大量的访问人群,新浪网开始买入相关技术,向广大网民提供电子邮件服务,使得自己的电子邮件业务很快发展起来。

4.基于外部合作。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对传统产业也有着巨大的改造和提升作用,在这种环境下,许多网络企业的商业模式跟传统企业的经营领域已经越来越密不可分。因此,外部合作也成为加速网络企业商业模式实现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07年10月http://www..en/index/OE/OO/11/index.htm

[2]聂正安.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J].湖南经济,2003,(1).

[3]孙英辉.关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探讨[J].中国矿产经济,2003,(1).

[4]汪蓉等.制造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与转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6).

[5]吕本富,张鹏.77种网络经济创新模式[M].大连: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6]Amir Hartman.Net Ready:Strategies for Success in the economy[M].McGraw-Hill,2000.

商业模式创新方法范文5

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都是新创企业打破在位企业垄断,进入市场并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新创企业进入市场后,由于成本过高,其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限制。

本文主要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入手,以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运用案例分析方法,重点讨论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新创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交互作用。

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

1.技术创新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技术创新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当企业运用商业模式创新时,商业模式要素的投入可能需要相应的技术作为条件。根据Osterwalder和Pigneur(2011)的分解,商业模式由九大要素组成,分别是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和成本结构。其中,核心资源是最需要得到技术创新支持的要素。商业模式中的核心资源要素是指让商业模式有效运转的关键资源,它既包括支持关键业务顺利实施的资源,也包括保证渠道通路顺畅、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稳定的必要资源。

关键资源在保证核心业务实施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技术的支持是最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生产型企业中的产品供应业务还是服务型企业中的问题解决业务,都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撑。生产型企业中产品的设计可能需要技术的直接参与,产品的制造过程可能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例如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的实施,就是信息技术支持下商业模式的变革。服务型企业中综合解决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也需要先进技术尤其是智能计算、信息融合等的支持。保证核心业务顺利实施的关键资源不仅包括实体资产,如机械设备、IT系统、物流系统等,也包括知识资产,如专利、技术研发人员等,还包括金融资产,如信用额度、票据等。这些资源都能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其中知识资产本身就是一种技术创新的体现,实体资产的技术创新是直接作用在资源上的,金融资产的创新可以借助征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这些资源通过技术创新的支持,从而支持商业模式的创新。

关键资源在保证渠道通路顺畅、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稳定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它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一些平台或网络。例如,很多公司在推出新产品之前就建立了在线社区,用来交流新产品的知识和经验。多边平台也是很多公司常用的关键资源,通过多边平台,多个相互依赖的客户群体能够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加入,形成网络效应。这些平台或网络的建设往往需要运用到技术创新,这些技术大多是一些信息技术或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商业模式创新,由于物品与物品之间实现了互联,企业就可以在流程优化、客户体验、价值创造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改变。

2.商业模式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价值实现作用。产品的技术创新的过程可以凝炼为“技术输入——实施——经济输出”,技术创新投入之后必须通过实施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输出。而产品技术创新的实施主要是产品创新价值的实现,包括价值定位、价值主张和价值保持三个层次。技术创新的第一个阶段往往只需注重价值定位,此时由于消费者对于新技术还不熟悉,还处于客户体验阶段,此时企业只需要做好价值定位增强消费者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可得性,就能实现技术创新的价值。当企业新产品的价值定位获得成功之后,客户对技术创新的价值认同度会越来越高,同时客户也会提出新的价值需求,从而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进程,此时技术创新进入下一阶段。在技术创新的第二个阶段,由于技术扩散,企业与企业之间将会陷入技术同质化竞争的局面,以往通过价值定位获取的客户将会被同行业的竞争者所分化,此时企业会面临技术创新投入高而经济产出低的情况。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进行新的价值创造,而传统的以锁定消费者为目的的价值定位已经无法满足企业价值创造的要求。在此阶段,企业要通过其独特的价值主张才能实现日益同质化的产品技术创新,而价值主张的主要手段正是依赖于商业模式创新。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研究表明,商业模式是为了从技术创新中获取价值而构建的企业运营逻辑架构,商业模式是连接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的桥梁,是二者之间的协调与转换机制。

当技术创新进行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技术瓶颈,而要突破技术瓶颈通常需要依靠强大的技术投入,开发更多具有风险性的新技术,甚至需要依赖更多原始创新的技术,如共性技术等。然而对于新创企业来说,一方面由于资金实力的限制,企业无法投入过多的资金用于新技术的开发;另一方面由于此阶段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新创企业往往也无法承担;此外,新创企业研发共性技术更是不太可能,因为共性技术需要的研发投入很高且外部性很强,靠单个企业很难完成。因此,在技术创新的第二个阶段,要想通过巨额的研发投入进行高风险的技术创新以突破技术瓶颈对新创企业来说是很困难的,而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对技术创新的成果进行价值最大化主张,才是新创企业的明智选择。当技术创新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商业模式创新在技术创新的价值实现上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生产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交互作用

1.生产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演化路径。对于很多生产型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生产型企业在创业初期的产品技术创新,会使公司迅速崛起。然而由于该阶段支持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产品的技术,而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在创业初期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强,仍然很难在技术革新上与大型企业竞争。另外,技术创新是很容易扩散的,因此新创企业在创业初期的经营模式虽然使得自身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这种优势是很容易被打破的。当进入发展期以后,新创企业就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发展来避免在位企业对新创企业技术创新的模仿,从而确定自身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而进入成熟期后,企业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此时可以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同时开发出相关的不同系列的产品,并且使得每个系列的产品都在相应的技术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因此,生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演化路径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的融合——技术多元化战略。

2.案例分析——苹果公司。

(1)创业初期的技术创新。苹果公司在发展初期是通过对传统电脑的改进而成立起来的。当时像IBM、惠普等大型企业生产出来的电脑大多是没有显示器的,并且非常庞大,只能用于商业用途。1976年,苹果的设计师充分利用电视的显示功能,通过射频转换器,实现了主板和电视的完美结合,并且通过使用动态的RAM改进,使得主板的尽寸显着缩小,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第一代个人电脑——AppleI。1983年11月,苹果公司又将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UserInterface,GUI)应用于个人电脑上,从而使电脑界面由以往的字符型界面变为图形界面,并开发出了麦金塔电脑。然而,麦金塔的成功只是短暂的,因为他不得不面临IBM、惠普等大型计算机企业的竞争。微软公司从苹果公司麦金塔的GUI中受到启发,了拥有GUI的Windows操作系统,并将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于IBM、惠普等大型计算机制造商生产的个人电脑上,使得Windows与廉价的PC复制机组合起来,而组合起来的产品价格比麦金塔便宜很多,最终麦金塔逐渐丧失了市场优势。

(2)发展期的技术与商业模式混合创新。苹果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举措就是2001年推出了标志性的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iPod产品。iPod的创新之处并不仅仅在于产品的创新,它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创新。这款播放器与iTunes软件实现了融合,而iTunes软件提供iPod与苹果的在线商店进行无缝对接,用户通过苹果的在线商店可以购买并下载音乐库中数以万计的音乐。苹果公司意识到消费者除了需要能够收听音乐的播放器之外,更需要能够便捷的搜索、下载音乐的服务。苹果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几乎与所有的大型唱片公司合作,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网上音乐库。因此,苹果公司能够将iPod的价格卖得比竞争对手更低,因为苹果公司可以通过销售在线音乐赚取更多的收入。可以看出,iPod设备、iTunes软件与在线音乐商店是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完美结合。

(3)成熟期的技术多元化战略。如果说苹果公司的产品在创业初期只局限于电脑产品的话,那么在二次创业时期,苹果公司还开发了以iPod为代表的数字产品。而进入成熟期后,苹果公司又开发了以iPhone为代表的通信产品,同时在数字产品方面,除了继续开发iPod系列产品之外,还开发了iPad系列产品。在数字电视方面,苹果还推出了AppleTV,这是一款高清电视机顶盒产品,用户可以通过AppleTV在线收看电视节目,实现了数字家庭模式。可以看出,苹果公司在成熟期之后的创新战略仍然是技术创新,但是它的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系列的产品,而是一种技术多元化战略。

四、服务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交互作用

1.服务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演化路径。对于很多服务型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在创业初期,新创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吸引传统模式下的消费者,使新创企业在市场上得以生存。新创企业在创业初期的商业模式创新仅仅是依赖于现有的技术平台展开的,这主要是因为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尚不明确,创新的效果和对技术的需求程度都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再加上新创企业资金不足,因此不可能在商业模式创新的同时涉及到技术创新领域。当新创企业进入发展期时,在位企业也有可能学习新创企业的商业模式,改变已有的经营模式,实行商业模式创新。此外,一些新成立的企业也会效仿新创企业的成功模式,开始与新创企业竞争。

新创企业进入发展期后,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受到技术平台的制约,而此时新创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可以在限制商业模式继续创新的技术瓶颈上寻求突破,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发展,并确立自己在市场上的优势。在成熟期,由于新创企业技术创新持续影响,使得新创企业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由于新创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市场,单一的商业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创企业在成熟期的发展,此时可以寻求商业模式的多元化。

因此,服务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演化路径为: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的融合——商业模式多元化战略。

2.案例分析——阿里巴巴公司。

(1)创业初期的商业模式创新。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在成立之初从事的是B2B的电子商务业务,当时电子商务平台在国内发展还比较缓慢。美国的电子商务模式大多是针对大企业的,但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则认为,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能承担巨额的广告费,在信息渠道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因此他们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相反,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做广告,很难获取必要的商业信息,更不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客户,他们对于互联网的需求才是最迫切的。于是,马云的阿里巴巴交易平台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是一种不直接参与商品的买卖,只为买卖双方提供贸易信息和贸易平台,收取会员费和增值服务费的业务。阿里巴巴创业初期的商业模式创新给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阿里巴巴的网络技术在初期并没有遇到太多的困难,因此他们也没有进行任何技术创新。

(2)发展期的技术与商业模式混合创新。为了完善电子商务体系,阿里巴巴于2003年成立了C2C模式的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该举措是又一次的商业模式创新。阿里巴巴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一种特殊需求的满足,即青年群体的创业需求。淘宝网为很多的青年提供了创业平台,只要注册成淘宝会员,就能在淘宝网上成立商铺,销售自己的产品。

处于发展期的阿里巴巴继续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但是又并不仅仅局限于商业模式创新,这是因为这段时期现有的网络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商业模式创新的需求。阿里巴巴通过市场调研发现,C2C电子商务市场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消费者对于卖家的不信任,以及买卖双方沟通的信息不畅通。针对此问题,阿里巴巴于2003年10月成立了专门用于解决此问题的内部技术部门,开发出了两款产品,一款是作为第三方担保交易平台的支付宝,另一款是作为网页嵌入式即时通讯工具的阿里旺旺。支付宝的开发涉及到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缓存(Cache)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主要是用于解决C2C电子商务中消费者对于卖家的不信任问题。阿里旺旺的开发主要是为了解决C2C电子商务中买卖双方沟通的信息不畅通问题。

(3)成熟期的商业模式多元化战略。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标志着该公司已经走向成熟期。此时,阿里巴巴开始了市场多元化战略。2009年9月,阿里巴巴成立了阿里云计算,这是一种全新的基于资源重构及存储服务外包的商业模式。2010年4月,阿里巴巴提出大物流计划,开始进军物流业,整合了多家专业物流公司的基础设施。2011年6月,为了配合大淘宝战略的执行,阿里巴巴将淘宝网拆分成三家独立的子公司:淘宝网,天猫商城和一淘网。其中淘宝网仍然是传统的C2C电子商务业务;而天猫商城则变为专门针对优质品牌的B2C网站;而一淘网提供的则是一种搜索各类商品的全新服务体验。在中国众多团购网站风靡之时,阿里巴巴也看准时机,推出了聚划算团购服务,同时邀请知名品牌的商家加入团购计划。同时,阿里巴巴利用其电子商务网站积累的数据和信息优势,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计划,即阿里金融。综上可知,进行成熟期之后,阿里巴巴开拓了各方面的业务,包括物流、金融、贸易、信息服务等,这些服务模式实质上也是商业模式创新,只是这种商业模式创新更加多元化。

五、结论

商业模式创新方法范文6

[关键词] 会展 知识产权 商业模式

知识经济与互联网时代到来至今,形成了多种崭新的业态,会展商业模式创新也成为会展业不断发展必不可少的原发动力。要使这种创新源源流长、要让创造者积极所为,必须对该类创新实行制度性保护,对侵权人形成威慑性约束,对侵占他人权利行为实施惩罚性制裁。但目前,我国对会展商业模式保护的关注和研究尚未有效展开。

一、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历程

作为现代服务业范畴的会展行业,其知识产权保护最早可以追溯到1873年的“维也纳国际发明展”。当时,展会举办国奥地利制定了一项特殊法律,向展会展出的各国发明、商标和外观设计提供特殊的临时保护。会展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由此起步。

历史的脚步走到了21世纪门槛边,全球会展行业早已织就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网,商标、技术发明、外观设计、新型应用等一应俱全。但也就在此时,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践中出现了除已经被完善保护的传统知识产权形态外的样式繁多的会展商业模式。就是这类集人类智慧、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的创新活动,却因其迟到,被拒在了已有的知识产权保护网之外。

为了保证并促进对各国经济繁荣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会展业的发展,面对出现的问题,各国相关学界、政府部门和企业,逐步投入到了会展行业商业模式保护的研究和实践之中,领头的自然还是发达工业国。

二、商业模式及会展商业模式保护现状

1.发达国家的研究与实践

(1)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于2000年3月公布了一项应对商业模式专利的行动计划。该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修订商业模式发明专利的审查标准,扩大对美国“专利分类705”申请案件的检索范围,加强专利审查员的培训,以及保证对商业模式专利申请进行适格性、新颖性和非显而易见性的实质审查。USPTO还在2000年7月公布的商业模式专利白皮书中对商业模式专利的演变、“专利分类705”,以及专利审查员的培训方式做出了详细的说明,旨在进一步规范该类专利审查的标准。此外,USPTO还创建了“技术中心2100”,专门审理“专利分类705”类目中的申请。统计数字表明,第705类专利在1999年之后急剧上升,从1995年申请数的170件猛增到2000年的7800件,2001年达到1万件。经过几年的实践,在“阳光下一切人类的发明创造均可获得专利”的呼声中,商业模式在美国获得专利保护已不是问题,美国专利商标局和法学家们现在研究并更为关注的是,如何使该类专利审查制度稳定并规范。

(2)欧盟专利局曾一度将商业模式排除在专利保护之外。根据《欧洲专利公约》第52条规定,科学原理、数学方法、实施心理活动游戏或商业模式的技术、规则、方案,以及计算机程序、信息的表达是不可授予专利的。但随着美国率先认可了商业模式可以成为专利法保护的客体后,为了在国际知识产权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欧洲专利局的态度也开始倾向于承认商业模式的可专利性。2001年11月欧洲专利局了新的专利审查指南,确认了其在计算机软件和商业模式上的扩大保护政策。根据该审查指南,商业模式的可专利性已不容置疑。欧洲专利局在处理一项商业模式专利的申请中,更加注重对其创造性和技术特征的判断,而非仅仅审查其是否属于商业模式本身。在经过了长期的、多方的辩论之后,欧洲的态度已由对商业模式专利的强烈反对转变为不再抵制,即商业模式可以通过“技术包装”而获得专利法的保护。

(3)日本在对待商业模式专利的问题上采取了实用主义的策略和主张。2000年日本特许厅修订了《专利审查指南》,增加了与商业模式有关的发明创造的实施例,对利用网络或计算机的商业模式不再被视为抽象的概念,可以在日本获得专利法的保护。此后,日本又于2002年修改了本国的《发明专利法》;2003年,日本知识产权战略本部又公布了“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充分表明了其积极提升本国知识产权竞争力的态度和决心。

2.国内研究与实践

(1)会展实践方面。针对国内会展商业模式的表现形式,已有不少公开报道。如上海世博会标志特许经营的运营模式;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科学生活博览会结合全国性的活动和互联网及媒体的资源,确立了三大平台互动的全新展会运营模式;慧聪网水工业产品采购交易会和慧聪网泵阀产品采购交易会将传统贸易展览会和电子商务有机结合,形成“采购交易会+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互动模式等等。此外,国内还有对诸如基于会展会后服务的商业模式、商业会展市场推广的整合模式、市场化运作展会模式等都进行过报道。

(2)司法实践方面。2000年3月,上海卓尚信息有限公司告e龙网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网上商业模式侵权案”,出现了号称“中国网上商业模式保护第一案”;2007年5月,北京首都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提出“网络桌面媒体”商业模式的专利申请,出现了我国“商业模式保护”专利申请第一案。

(3)法规方面。2004年10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于新颁布了《商业模式相关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规则(试行)》;2006年5月30日,国家版权局、信产部颁发的《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开始实行等。

另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2007年介绍:从2006年开始,中国《专利法》进行第三次修改,送审稿当年年底已正式提交国务院审议。又据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办公室主任、商务部副部长在2007年介绍:“2007年政府部门在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方面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进一步根据《专利法》修改情况研究制定涉及侵犯专利权认定标准的司法解释;通过对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司法审查的范围、标准、程序、裁判方式等问题的调研,推动出台司法解释。”

3.结论

(1)对“商业模式”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进行保护已形成共识。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到,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工业国对商业模式保护在本世纪初就从研究、立法、实施等各层面全面展开,我国也已在2004年颁布了相应的审查规则。

(2)保护方式多采用专利保护形式。知识产权保护方式通常为著作权保护、商标保护、专利法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等。归纳国内外已有的实践和研究,对商业模式的保护主要采用专利保护法。

(3)会展行业商业模式保护尚未涉及。一方面,会展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目前仍局限于商标、技术发明、外观设计、新型应用等传统领域,而对其商业模式保护国外也刚刚起步,国内未曾涉足。另一方面,现有商业模式保护的成功案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集中在电子商务、网络游戏、金融和商业行业,在会展行业基本没有实践和研究。

三、会展商业模式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对上海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委书记在近期的市委常委会上指出:“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决定上海未来。”上海近几年致力于发展的和发展最快的是现代服务业,2006年gdp比重已经超过全市的50%,而会展业则是其中重要的一块,其增长速度在最近的10年每年超过20%,而且还在紧锣密鼓筹办世博会。

2.会展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

上海把现代服务业中的会展业作为重点发展点,而且作为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地,上海自觉不自觉、愿意不愿意都已成为世界会展领域的瞩目地,也必将成为会展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心舞台。面对行业内出现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内容、新问题,如何提升国内会展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否需要对会展商业模式实行保护?怎样有效实现对会展商业模式的保护?如何与国际接轨、是模仿还是创新?世博会期间站在世界会展舞台中心的上海,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怎样体现希望的形象?……这些都是值得研究,而且是即待研究。

3.会展商业模式保护的完善,有利于整体创新环境优化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3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紧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会展商业模式创新和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领域,会展业又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之一。开展会展商业模式保护研究,不但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创新城市乃至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龚维刚:上海会展业发展报告2007.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0

[2]过聚荣:2006年~6007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4

[3]刘大可:中会展业:理论、现状与政策.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

[4]贾丹明:“欧洲商业方法专利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5)

[5]余 翔 邱洪华:“美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发展态势及其启示”[j].电子知识产权,2007(11)

[6]高山行 胡海平:“试论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j].情报杂志,2004(08)

[7]宋蓓蓓:“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问题探析”[j].审计与理财,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