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风格范例6篇

传统艺术风格

传统艺术风格范文1

【关键词】皮影 艺术风格 当代动画

一、传统皮影艺术风格分析

(一)皮影的由来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门傀儡艺术,相传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因病去世,汉武帝日夜思念,荒废朝政。手下大臣李少翁在一次出行中,受到倒影启发,便用棉帛参照李夫人容貌制成了第一个皮影影像,并请汉武帝观看表演。汉武帝观后,龙颜大悦,从此皮影戏就流传了下来。

(二)皮影的造型风格

皮影戏作为独具韵味的传统民间表演形式,其造型风格也颇具特色。皮影人物由于需要用五根竹棍来操纵,所以其造型方法有其标准的模式,其身体大致分为13个部分,这些部件都是用皮料经过精心的雕琢连缀而成的。

皮影人物在结构上大多是上身和双臂较长,下身较短;形象上是以侧身的五分脸或者七分脸的平面图形来展现,以在表演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在传统的皮影人物造型风格中,大部分都要按照戏剧行当来进行设计制作,跟戏剧中一样,也分为生、旦、净、丑。例如:阳刻、镂空脸型的方法大多用来刻画文雅的生、旦的角色,可以表现出人物善良或嫩白;而阴刻、实刻脸型的方法则是对于一些花脸、丑脸的角色进行刻画,以便于勾勒出人物的阴险和邪恶。

二、传统皮影艺术与当代动画作品的结合

(一)造型上的结合

皮影艺术独特的造型方式可谓是独创一派,其形象生动有趣、线条流畅,独具特色。例如在《张飞审瓜》《指鹿为马》等影片中都采取皮影艺术的造型手段,角色头部造型借鉴采用了五分或者七分脸的剪影形式,身体也分上下臂、上身、下身、双腿、双脚几个部分,真实的皮影人物是将这几个部分用线连缀而成。

在皮影风格的动画当中,不再是普通动画的造型方式,而是仿照皮影的造型手段,将人物的侧影分为几个关键部分,然后再采取关节、身体连接处重叠的方式,再加上后期软件的加工制作使皮影风格的动画影片在视觉上不仅延续了传统皮影的艺术特色,还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二)运动规律的结合

在普通动画影片中,其动画规律如走路、跑步、动物运动、风、雨、雷、电等,都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演变、夸张,都非常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传统的皮影表演中,不论是人物、动物的动作还是一些自然现象,其运动规律都与现实生活相差很多,是人们在皮影表演以外的环境当中接触不到的。

在皮影与现代动画结合的影片当中,影片中的运动规律则是将普通的、贴近生活的运动规律与皮影戏表演过程中的动作规律结合起来,使这种风格的动画既符合动画方面的审美需求,又延续了皮影艺术表演的动作特征。这种独具特色的影片大多采用以身体各部分的重叠处为轴心来做各种运动的方法,形成了一种皮影动画独有的运动规律。这种运动手法不仅摆脱了传统皮影戏人手操纵的局限性,而且还更加灵活、生动,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试听语言的结合

在普通动画影片中,镜头语言中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共5种。镜头语言丰富有内涵,不同景别的镜头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视听感受。而在传统的皮影戏表演中,采取荧幕式表演,人物在一个精心布置的大场景中进行表演,这种方式对于现在这些生活在快餐文化里的人们来说难免枯燥、乏味。

在新兴的皮影动画中,则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皮影戏的大场景中,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也可以在影片当中加入适当的镜头语言,例如远景和全景都是比较大的景别,都表现的是比较宽广的景物空间,具有很强的抒情意味,能留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近景和特写则注重对细节的刻画,从空间视觉上能产生一种紧凑感,从视觉上给观众带来了冲击,不再像传统皮影戏中只有一个景别使人感觉到疲劳。在配音上,不再是戏剧唱腔,而是在继承了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音乐以及配音,这就给观众从视觉和听觉上带来了冲击,非常具有震撼力。

(四)剧本选题上的结合

剧本的创作大致可分为原创、改编和移植三个部分。在动画和皮影的选题中有很多相似之处,皮影戏所表演的内容非常广泛,有神话寓言、民间传说、历史演义、爱情故事等。这些大多源自于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了创作灵感,很多动画剧本的创作也多源于此。皮影的剧本大多是改编而来,如戏剧、传说、名著等,这都是具有强烈的中国色彩的。在与动画的结合中,不能对原作进行照搬,要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剧本。如动画《桃花源记》对原著进行了概括与创新,不会给人照搬原著的感觉,很有现代特色。

三、传统皮影艺术风格动画的发展

(一)现代中国动画风格发展现状

在当下,由于国家的各种鼓励政策,许多大型企业转身投入动漫产业,产生了大量的动画作品。但大多作品粗制滥造,缺乏属于中国本土的艺术风格。许多作品都模仿当下很流行的日本、美国动画风格,人物形象设计没有个性可言,动作设计也生硬、缺乏美感,剧本更是缺乏创新,许多作品都是在老故事基础上进行再加工,使观众看不到新的、有营养的动画。真正具有中国意境之美的动画少之又少,大多数作品不仅缺乏中国的文化内涵,更加缺乏艺术品位。

(二)传统皮影艺术风格动画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为民族动画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作为传统民间工艺之一的皮影艺术,为我国的动漫事业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其在现代皮影艺术风格的动画中,是对原始皮影的一种发展和提升。需要我们在领悟传统艺术精神的基础上,以一种新时代的形式进行创造,寻找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努力打造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动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传统皮影艺术风格的动画通过与现代化数字技术的结合能走得更长、更远,更好地发挥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精髓。

参考文献:

[1]张宇.中国民间美术与动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栾伟丽.动画造型与民间美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传统艺术风格范文2

关键词:传统艺术风格 动画影片 人文精神

近年我国动画产业在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开始了对传统艺术风格的探索,希望做出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动画影片。尤其当以中国传统题材和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创元素的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在世界动画电影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我们不禁自问:为何这些影片没有在中国诞生呢?在动画电影诞生的初期,中国动画曾以其特有的内涵和风格闻名于世,从中国传统艺术风格中衍生出来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以及特有的壁画风格,与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散发出非比寻常的独特魅力。当今世界动画电影市场是一个战国纷争、诸侯割据的局面,美、日动画以其成熟的商业动画模式加以流畅的绘画风格,在各自独特的人文理念支持下大行其道。欧洲动画则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配以超凡的想象力和创意开始登上世界的舞台。中国动画重新起步,迅速发展,要想在世界动画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在民族土壤中吸取更多的养分。下面笔者以传统艺术风格在早期动画影片中的应用为例,进行相关分析,来探讨中国传统动画的成功原因,以期对现代动画的发展有所借鉴。

一、水墨画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

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水墨画,催生出了水墨动画。

(一)水墨动画中秉承了水墨画的人文精髓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其气质和意境秉承老庄美学,认为天地(自然)之美为大美、至美。讲究道家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认为人在自然中与万物相和谐,便能达到豁达的胸境、高尚的情趣与精神的清澈安宁。水墨动画在其立意和构思上也秉承了这一特性,如《山水情》大气磅礴,山水纵横间配以时而悠扬时而激昂的古筝,人在音乐中与自然浑然一体,人的情感融入了音乐和山水之间。一部不到20分钟的片子将中国的人文自然观在水墨间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牧笛》(图1),通篇都是酣畅淋漓的水墨风景。围绕着牧童牧牛这一线索,无论是清晨的树林、巍峨的群山、倾泻的瀑布,还是嬉戏的蝴蝶、飞翔的小鸟、健美的鹿群等,无不在悠扬的笛声中体现了自然的生动与壮美。这些水墨风格的优美画面,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人的情操,洗涤了人的心灵,使人更加热爱和亲近自然。这些动画片将水墨绘画风格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将美学的教化功能全部发挥出来。故事中,牧童的梦境从树叶化蝶开始,也潜在地将庄周梦蝶的人文自然观含蓄地表现出来。中国所特有的绘画工具下所表述的人文情怀、笔墨意境在水墨动画影片中传承下来,创作出了有着独特格调的优秀动画影片。

(二)水墨动画传承了水墨画的艺术风格

水墨动画片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在虚实相间、水墨淋漓的画面中创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同时配以线性风格的传统音乐元素,使观者在视觉以及听觉上都得到了最为完美的享受。这一风格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国画技法,既是中国在一定历史条件和人文环境下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特有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念的表达。在动画片的制作中运用这种风格,不仅是对于传统绘画风格的继承和普及,同时也具有其特有的优势。与一般动画片的不同之处在于,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与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一幅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就是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场景。其角色造型优美灵动,柔和的笔触中无不透露出诗一般的意境,将中国水墨画中不求其似而求其神的美学意境完全展现出来。欣赏一部好的水墨动画片,就如同在自然中经历一次心灵的洗涤。水墨动画片的发展,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

在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想要在电影屏幕上创作出水墨风格的艺术效果,其制作过程繁琐艰难。为了创作出酣畅淋漓的水墨效果,必须分层着色。除了背景制作,每一个画面必须分成多个层次,画在不同的赛璐璐胶片上,由动画摄影师分开进行重复拍摄。最后将所有拍摄好的片子组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光是用在摄影拍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也正因如此,虽然很多国家知晓了其制作方法,却都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的毅力与耐心造就了水墨动画的奇迹。

(三)水墨动画的独特优势

1.水墨风格的动画片,在风格上来源于中国特有的传统绘画,因而在视效上具有独特性,传承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

2.水墨风格的动画,在写实中带有意象,尤其是作为背景的水墨山水,笔意大气,在气氛与意境的营造上有其特有的优势。水墨画虽然用色不多,但层次

[1] [2] [3] 

丰富、笔锋流畅,其风格来源于中国传统画者对于自然的感悟,因而在对于自然的描述以及情感意象的表达上有着特有的优势。

.水墨动画在人物和角色的表现上,更多的是运用中国传统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绘画风格。这种风格笔触简练,线条流畅自由,在笔墨间就带有了生气和性格。如《牧笛》中的水牛和牧童,牛未动,其神已出;牧童未言,其意已到。

中国特有的水墨动画片,在历史的舞台上曾一度辉煌,迄今光芒不减。年,上海美影厂拍了一部称作“水墨动画片段”的短片,包括《鱼虾》《青蛙》《小鸡》三个小片段作为实验,总长分钟。同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大师笔下,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其后又拍摄了《牧笛》《山水情》等多部优秀的影片,在国际上屡获大奖。至此之后,中国传统水墨动画有过一段沉寂。如今,随着计算机的介入,许多通过三维动画制作模仿水墨动画效果的短片陆续出现,如最近网络上流行的《夏》等,也可看成是对传统水墨动画风格的延续。

二、民间剪纸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

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这一家喻户晓的传统艺术形式在中国动画影片中也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作为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笺”)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称为“刻纸”。将这种形式的美术风格运用于动画影片的创作中,溯其源头,其创始的鼻祖是万氏兄弟的老二万古蟾。他经过多次试验,年成功拍摄了第一部彩色剪纸片。在以后陆续拍摄的《渔童》《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等影片中,技巧日渐成熟。万古蟾和他的创作伙伴们汲取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使各种类型的剪纸人物或动物在银幕上传达出各自的喜怒哀乐,有的古色古香、有的精灵活泼。这样的形式与许多传统的故事题材相融合,在动画影片的传播中将本土视觉艺术的特色完全展现出来,开创了民族动画风格的先河,为中国早期的动画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剪纸动画传承了剪纸艺术中的民俗文化

剪纸动画是我国自创的,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来源于我国民俗文化中的皮影戏和民间窗花。

剪纸艺术本身来源于我国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有广泛的历史渊源和群众基础,不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始终不失其纯朴和清新的特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题材的选择多为日常所见之物,或者民间传说中的吉祥之物,以赞美生活和表达美好愿望为主题,是我国民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早期的剪纸动画在内容和主题上也延续了这一传统,多以民间传说、寓言等惩恶扬善的题材为主题,其浓重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民间乡土文化的代表。如《除夕的故事》(图),在题材上取自民间故事,一部以“年”除“夕”的少年英雄式的动画片,在形式上采用了剪纸片的拍摄手法。整部片子热闹喜庆,色彩运用大红大紫,构图饱满,装饰感强;在各种人物和情节的设置上具机智性和幽默感,生动地将我国除夕这一传统的节日演绎出来。民俗文化中的喜庆、热闹、吉祥等特色跃然而出。一些年轻人对“洋节”的认同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知,这一来源于民俗文化的艺术形式同样也是普及传统文化的一剂良药,在舶来文化肆意横流的今天,这样的艺术形式显得弥足珍贵。

    (二)剪纸艺术风格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

剪纸动画,在艺术形式上参照民间剪纸,同时还吸收了皮影戏在运动和造型上的特点,极富乡土特色。它来源于民俗文化,来源于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开朗的性格特点。在造型上,线条流畅,具有民间剪纸中万剪不断、笔笔相连的特点;人物在运动时多为侧面,无透视变化,极富装饰性;在颜色上,色彩明快,色调饱和,往往选用带有浓厚的欢乐和吉祥的色彩。同时,它还注意吸收年画、装饰画等其他民间美术的特点,极具民族特色。

传统艺术风格范文3

论文摘要:作为美学范畴的“阴柔”与“阳刚”,对立而又相辅相生。“阴柔”给人纤秀之感,阳刚给人大气之感。某种意义上,中国传统艺术风格都在这两者“之间”进行着美学层面上的博弈。艺术风格作为民族思维意识主流的体现,随现代性情境而转换,就目前而言,中国的艺术风格更需要大气、阳刚之美。

某种意义上,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道德代替法制的社会,道德主宰其方方面面。至于道德与艺术的关系,前人有诸多论述,始终不能在儒一道范畴中有所“出一越”。在民族国家现代性的进程中,鲁迅对此关系的判断一一“美术可以辅翌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之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一一颇具代表性。当中所阐明的要点可归纳如下:其一,突出美术之于人性完善的重要意义,尽管美术“辅翌”道德;其二,美术与道德尽管目的各异,但趋向于人性的完善。换一句话说,现代人在寻求现代性的进程中绝不能放弃“道德”之主流地位,这也是民族之所以成为“这个”民族的关钥,进而道德与艺术可以在人性完善的意义上趋同,皆朝向人的理想生活,只不过一为道德之“善好”生活,一为艺术之“美好”生活。在一般情况下,“道德”的呈现很隐性,难以彰显,所谓“一道贯之”而“中德于心”,处在“化”的境地一一融汇于人而不显明,尽管它是作为一个民族思维意识的主流形态。艺术则不同,虽然它是文化这个概念的下延之一,却是一种集中的表现,其呈现更趋于显性,更易于把握。要不英国批评家约翰·拉斯金怎么会说“伟大的民族以三种手稿撰写自己的传记:行为之书,言辞之书和艺术之书。我们只有阅读了其中的两部书,才能理解它们中的任何一部;但是,在这三部书中,唯一值得信赖的便是最后一部书。”如此言论呢?西哲曾有言,“书籍自有命运”,那么,作为“最后一部书”的“艺术之书”当有其生命历程,如若不从历史的视野来理解,我们很难获得恰切的理解。在“原一史”(这也是“历史”一词的真正意涵)的情境中,结合当下“文化消费主义”社会趋势而言,文化的走向,文化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最终需从艺术的角度得以全面的呈现。

谈及艺术文化的话题,“风格”一词历来举足轻重。任何艺术必谈风格,无风格不成其为艺术,也就是说,艺术尽管是一种集中呈现,但风格是其示人的“面具”。就艺术风格而言,一方面,在全球化的现代性进程中,当代中国艺术难免不受西方现代艺术因素的影响,艺术风格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真正意义上中国传统艺术,其风格并不是纷繁复杂,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稳定性,中国戏曲理论中的一个术语一一“程式化”能很好的表达这一点。结合上文,我们大致可以说,艺术风格之主流是一个民族思维意识主流的体现,同时也可以影响民族意识;从历史演变看,中国传统艺术风格主流都在阳刚大气和阴柔纤秀之间相交替。无论从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层面,还是从艺术风格的两种呈现方式看,它们都进行着一种美学层面意义上的博弈,皆是为了朝向人之“善好”、“美好”生活的共同想象。

阴柔纤秀之美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表述:首先是偏向于宁静或静态;其次是柔美宜人,含蓄委婉;最后是格局小巧,无论景物都并非阔大。而阳刚大气之美则首先是富有动感和张力,体现出急剧的变动;其次,大都粗犷有力,富有震撼力,所选意象大多宏大开阔,非同凡俗。

秦代,以力健而闻名。不管是秦代的政治还是文化抑或是军事斗争,都能以强健刚硬来加以形容。秦的艺术一一秦碑,诏版,兵马俑等等,无一不体现着力健之美。秦一统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从任何一个角度来审视,都是一件恢弘磅礴的壮举。如果说秦朝的强盛完全不影响其力健的艺术风格,这当然称不上严谨的表述。

汉代,则以气厚著称。汉代艺术,以霍去病墓前石刻、石雕为例,虽说都是粗犷有加,精致不足,但也都是深沉雄大的而又朝气蓬勃的,这也符合了西汉的时代背景和国家状况。汉武帝年轻气盛,以其雄才大略,驾驭着大汉王朝扫除内乱、平定匈奴,国势强盛无比,这种气势要在艺术中反映出来,其必然是磅礴大气而非谨慎小心的。

唐以前的绘画都把具有阳刚美和力度气势的作品作为正宗和主流。吴道子被称为“百代画圣”,他的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是气势磅礴的艺术。唐代之前对阴柔的艺术并不是很欣赏,王维在唐代画坛的地位一直不算高,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似乎是因为其艺术风格的阴柔、柔软。而到了宋代,社会审美观发生了变化,人们一致推祟具有纤秀、阴柔之质素的美,把阴柔立为正宗,反而视大气磅礴的阳刚艺术为粗野和俗气。欧阳修提倡“萧条淡泊”、“闲和严静”,程伊川提倡“温润含蓄气象”,苏东坡更提倡“萧散简远”,“平淡”、“空且静”,他看了吴道子颇具气势的画后认为“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反而极力推祟王维的画,于是,王维在宋代具有惊人的地位。在以阴柔为美的审美观占主流意识的宋代,宋王朝也再不复汉唐时代的雄大气势了,连战场上也先后败于西夏、辽以及金国,最终灭亡于文明程度远不及自己的蒙古人。

到了明清,文人提出绘画艺术风格的最高境界一一“静”、 “净”。四王所提出的“化刚劲为柔和,变雄浑为潇洒”,连“雄浑”都被列为明确的反对范畴,他们更喋喋不休地去除带有力感的壮气。董其昌之所以成为一代大家,似乎是因为其“宁见不足,毋使有余”。在这一片“柔和”与“静”、“净”的氛围中,中国“柔软”了,成为西方列强所欺凌的对象。而中国绘画在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后,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导致少阳刚之气,多阴柔之美。作为艺术形态之一的中国画,其风格应该是多样化的,时代呼唤具有阳刚之气的中国画。

此时,一批有识之士认为要振兴民族就必须先改变民族意识,改变审美观,于是产生了昊昌硕、黄宾虹这样气势磅礴,苍劲有力的艺术家。他们不像以前的画家那样,用墨讲究细润,古人作画特别忌讳用“宿墨”,而昊昌硕、黄宾虹二人却都以宿墨为其艺术的特色之一。他们的画给人的感觉就是苍劲雄浑和气势磅礴的,而并非再是阴柔细润的了。到了傅抱石,更变成了奋跃、飞动,给人以惊雷闪电一般激烈的感觉。于是,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等人的艺术,雄壮而大气,甚至有狂气的艺术成为了这一时代艺术风格的主流,成为了支撑民族意识强有力的因素之一。

传统艺术风格范文4

【关键词】传统民居装饰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内涵地域文化

1.关于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简要概述

1.1民居装饰艺术的最初起源

民居装饰的最初起源是基于人类对不断发展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民居建筑在最初只是用来遮风挡雨取暖以及防止野兽侵害而产生。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科技文化的不断进步,人们考虑的不单单只有民居的实用性,装饰艺术越来越激发了人们对于美的不断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民居装饰艺术中所体现的美学规律也在不断升华。自古以来,圆形就一直被当作是美的―种造型,原始人类受到启发,因此,在远古时代,人类使用的器物装饰基本都呈现出对称、连续的图案和形状,这些都是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基础的来源,逐渐产生了别具特色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1.2传统民居装饰的艺术特征

首先在地域方面,地理环境对于传统民居的外在风格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不同的风格还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装饰表现艺术。例如,南北方之间由于气候环境方面存在差异,在民居建筑所选材料方面就会存在很大区别,因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审美观念以及风土人情,民居的外形、色彩等艺术加上特定地域的图腾标记的使用创建出了不同地区间传统民居装饰的不同风格。然后表现在原创性方面,民居装饰艺术主要是来自于民间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因为民居审美习惯存在巨大差异。最后,等级制度影响了传统民居装饰艺术。风俗民情、审美观念的差异对传统民居装饰艺术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1.3传统民居装饰的艺术风格

因为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域间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装饰艺术,使传统民居显示出了多样的风格。自古以来,农民的小院是最朴素的,其朴素的装饰艺术风格却表现出了对生活的极大热情。再比如,傣族通过竹编创造出了美丽的壁面装饰,而北方人则喜欢在门上贴门神、对联,将住所装扮的红火热闹,从中也能看出强烈的生活气息;一般平民的住宅大部分都能够体现出精美的装饰风格,例如,江南民居屋顶多为硬山、青瓦,窗格、檐下、栏杆等都十分精美独到。

2.在现代环艺设计中应用传统民居装饰艺术

2.1传统民居装饰对于现代环艺设计中的意义

传统民居装饰是一种历史内涵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主要是建立于城市环境之上。传统民居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较为丰富,其中传统民居装饰的运用可以反映出当地的民俗文化,反映出当地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取向。传统民居装饰蕴合了历史以来人们普遍的审美传统,具有雕刻、书画等等多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同时还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通用性,能够传达出难舍的故土情怀,这不仅能够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延续了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精神风貌,也是我们表现民族装饰文化、体现我国广大人民审美取向的方法。

2.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民居装饰的关系

现代环境艺术建立在现代建筑技术和现代文化艺术基础上,其典型特征表现为地域性、时代性等。但是其中更多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设计艺术。要遵从大多数人的喜好和审美倾向,例如当初在设计迪斯尼乐园时,为了使参观者在乐园内自由行走,根据出游人踩踏出的草坪痕来设计了供游人行走的路线。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不论呈现出怎样的形式特点,回归自然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最终趋势。山水植物自然景观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使用的较为普遍的题材,要在传统民居装饰独特最单纯质朴的自然气息中,寻求现代化的城市环境设计的灵感,同时还要与环境艺术设计回归自然的趋势相结合,这对于体现地域文化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顺应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潮流的历史趋势。

2.3在现代环艺设计中应用传统民居装饰的思路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喜欢抽象的表达方式,设计的原则主要是把握“形变而神不变”这一特点。比如中国人认为石狮子能够代表吉祥如意,而中国狮的经典形象经过从古至今艺术家的雕琢,一直以来都较为注重神情的表现,表现了狮子的威武等内在精神。在现代环境的设计中,可以将中国传统的神兽和图腾观念融入到创作中去。我国传统装饰技艺充满了民族和古典的气息。木雕在宋代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法,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更能突出审美倾向和民族风格,渗透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传统艺术风格范文5

关键词:插画艺术;新媒体;创新

插画原本是指是对正文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附在书刊中的图画,包括一切书刊、印刷品中与文字结合的平面艺术作品。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插画的概念也随之宽泛开来,所有含有叙述思想的艺术作品,是运用图案表现形象的一种艺术设计都可以称之为插画。

随着插画传播媒体的增多,插画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现代插画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分为四块:出版物、商业宣传、包装设计、影视多媒体。读图时代的来临,带来了插画时代的第二次辉煌。在许多的广告中,尤其是户外广告中,多运用平面设计语言,在借助光色本身的视觉特点下,用抽象的和直观的造型,引发消费者对商品本身内在气质的延伸联想。

在我国,整体插画艺术的实力还相对薄弱,没有得到像动漫那样的重视,插画市场的竞争也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这种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相应的专业设立,设计机构的出现,相信插画市场会更加完善。

一、传统手绘插画与新媒体下手绘插画的不同特征

(一)传统手绘插画的主要特征

传统手绘插画以其创作过程中的随意性与不可控性因素决定了其绝无仅有的艺术特征一不可复制性。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传统手绘插画的艺术特征与魅力即在于此。手工绘画不可复制的特征在传统手绘插画中体现得淋璃尽致。例如传统绘画的拨墨创作法,以及写意山水画的墨色晕染法,其艺术魅力的体现正是由于其创作过程中不可预知的随机性。由于传统手绘插画画师的个人技法差异与外在环境的影响,每一幅手绘作品都不可能做到完全一样,甚至在创作中出现的一些意外小插曲。

(二)新媒体环境下手绘插画的主要特征

在新媒体环境下,手绘插画的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即功能性、审美性、原创性。首先从功能性上来看,作为一门大众艺术,手绘插画是有其“使命感”的。仅仅从表面上去欣赏视觉文本,我们无法透过表面去探索艺术家所期待我们能够理解的内在含义。观众必须通过作品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想传递的信息,即作品的本身必须有其实用性的价值,在传播艺术文化的同时兼具社会使命。而对注重传播价值的大众而言,功能性是首位的。其次,就审美性而言,手绘插画在艺术形态上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感性思维,即视觉完整与表现形式上的“原汁原味”。而新媒体时代的数字艺术在视知觉的理论基础上给予了我们创作思路上的调整,特别是光影艺术给传统绘画带来了影响。手绘插画的视觉语言要求创作者在单幅或多幅图像中呈现一种比较完整的视觉概念以及达到视觉美的效果,它相比传统绘画更注重于与观众的视觉互动。

二、新媒体环境下手绘插画的主要风格转变

手绘插画在新媒体时代的展现平台依靠主流的视觉媒体,而视觉媒体分为传统的纸媒体与新型的视觉媒体,纸媒体主要指报刊杂志与书籍,这也是传统手绘插画主要的创作发表平台。但随着数字媒体的崛起,人们渐渐将目光转向了更为全方位的数字传播媒介,新型的数字媒介有着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即随时性与影像立体性的特征,打破传统纸质媒体只能通过纸张的携带来完成信息的传递的劣势。而在这一革新变化之下,手绘插画向大众所呈现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目前看来,新媒体环境下手绘插画所呈现的风格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类:

(一)流行动漫风格

流行动漫风格是手绘插画现代化后崛起较为迅速一种风格。它因其视觉语言轻快活拨而受到广泛瞩目。20世纪90年代,日式动漫风格开始影响中国,如《圣斗士星矢》等作品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这一时期中国的流行动漫风格的发展深受日本的影响,此时中国正经历着改革开放后艺术百废待兴的局面,中国的动漫产业的风格受外国影响居多。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崛起,通过吸收外来文化,流行动漫风格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大批优秀的动漫风格作品迅速地崛起。不同时期的动漫风格,随着当下的流行趋势发生着转变,流行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可能成为经典,但不变的是它的流行性特征,以及紧贴时代脉搏的视觉表现。

(二)唯美典雅风格

与流行动漫风格形成对照的是唯美典雅风格。它的视觉表现力偏向平和,比较注重作品的装饰性,也更贴近大众的视觉心理诉求。提起手绘插画,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唯美一词。“唯美”一词的含义在今天只是单纯解释领域的形式绝对美,即对美的要求不含其它杂质,旨在追求视觉的纯粹状态。因此,今天我们所指的唯美风格,多数是插画作品在色彩与构图呈现上,表现出一种平和、精致的艺术美感的手绘插画作品。如多数现代手绘插画艺术家,以其线条的精致与画面的优美而著称,作品也因其唯美的创作风格受到大众的喜爱。成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前卫视觉风格

前卫视觉艺术萌芽于上世纪70年代,之后迅速崛起并成为手绘插画艺术风格中的独特一支,是一种“超前”的艺术风格。前卫艺术创作指代上的概念较为抽象,但总体而言,是指超越了当前时代风格的一种艺术表现。因此人们将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新潮视觉风格统称为前卫的视觉风格。如荷兰的著名手绘插画家LauraLaine便是前卫艺术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以超前的视觉语言与前卫大胆的艺术表现形式受到了大众的瞩目。

三、结语

随着数字化创作与传播方式的改变,手绘插画艺术的艺术形态与创作手段也逐渐发生了改变,通过信息和科技的互联,手绘艺术插画的传播方式变得触手可及,甚至在创作领域也不再是那样的高不可攀,人人都可以拿起画笔,这也使得当今的手绘插画领域发展呈一个良好的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尽管本文提及了目前手绘插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几种主要风格,但是相信伴随着数字化创作技术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手绘插画将展现越来越多样化的风格。

【参考文献】

[1]李欢.时尚插画风格分类探讨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

传统艺术风格范文6

关键词:艺术设计;民族文化;风格

当今世界的艺术设计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把世界日益变成一个地球村”。艺术设计因图形语言的交流便捷和获取信息的优势,及大地推动了艺术设计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发展。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起步较晚,现代设计教育的年青化和不成熟,使设计教育体系中引用借鉴西方教学内容与方法较多,因而受西方现代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的影响较为严重。特别是对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够重视与忽略,导致了大多青年设计者民族文化底蕴的匮乏,缺乏自己的思想与创新能力。因而在设计创作中盲目模仿借鉴西方的设计形式风格导致了设计创作只流于表面形式,而缺少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没有自己的文化风格和艺术个性,更谈不上既有民族文化内涵又具中国特色风格的设计。

如何使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创造出中国风格的艺术设计,把握和坚持设计中的民族性,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内涵与现代的艺术风格有机的结合尤为重要。

我们提倡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化内涵。民族文化是指该民族成员历代相传的共有价值观、思想意识,它是思想情感、风格习惯、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等因素的综合。而设计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反映着文化,就它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文化和文化的传播形式。

在世界的发展日益呈现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的艺术设计应在国际化艺术设计中将民族化的元素进行有益的补充,使本民族的设计文化得到发展,并创立出具有民族化特色的艺术设计风格,在国际艺术设计领域中,提升中国艺术设计地位。

国际主义趋势的同一性,必然形成一种单一、僵化的艺术语言,设计师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单一性,它必然导致视觉传达效果的削弱,不利于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日本在民族风格溶入现代设计中取得了很大成功,日本的设计起步阶段也是西方化盛行,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传统,创造了极具民族文化风格又是现代设计观念的艺术设计成为了民族特色与现代时尚观念相结合的优秀典范,使日本的艺术设计颇具世界影响力,在日本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是其最重要特征之一。

从艺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任何主流艺术或文化的发展都曾受到民族传统艺术的影响和滋养。传统文化艺术能够流传至今,也证实了它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坚持现代设计的民族性很大程度上要求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与借鉴。尊重传统,发扬传统,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去吸取精华丰富素养,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设计者的必修课。

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共性,又有历史阶段性;同时也具有社会阶层性,民族的多样性。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个性鲜明、千姿百态,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传统民间艺术的亲切感,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的直接接触与碰撞的结果。它即朴实又生动感人。因此,在每一件民间艺术作品中都融入了创作者们对世界、对生命、对社会的理解。它再现了每一代人的生活、观念与情感,成为最直接的艺术之源,所以说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最具原创力的艺术。设计归根到底是为人类服务的,个性化是它的重要特征。设计不仅要有民族性,也要具有世界性,而且世界性某种意义上是民族性的归纳和概括。只有个性的,民族性的东西才能被世界人士所发现并在相互交流中得到认同。同样设计作品的民族性是其具有世界性的前提,这也是我们的中国画、书法、京剧等艺术能在世界艺术领域大放光彩的重要原因。

以我国传统民间彩色剪纸为例,它不仅是融绘、刻、染于一体的工艺美术品,也是极具装饰魅力的设计作品。在造型上,它追求自我完美的中国民族装饰形式美;在构图上,强调对称、均衡、有稳定感;在形式上,通过点线面的对比,色彩的映衬,效果上虚实动静,产生节奏和韵律感;方法上,重归纳和概括,将自然形态规律化,更符合装饰美的要求,手法上,多采用夸张变形,并赋予象征和寓意。用色上,色彩鲜艳,感彩浓郁,这些对我们现代艺术设计都起到典范和启示作用。本文由中国收集整理。

设计艺术的是在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包括字体设计和插图、摄影的采用,把图形、字体、插图、色彩、标志等以符合传达目的的方式组合起来,用于传达信息及指导、劝说等目的,达到准确的视觉传达功能,同时给观众以视觉心理满足。由于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某种巧合,以及传统艺术本身的艺术魅力,传统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青睐,特别是那些优秀经典的作品,往往以很高的审美价值引起现代人们的赞叹与兴趣,并对艺术设计起着一定的影响,以致在一些现代设计大师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艺术的踪迹和设计应用的经典范例。

有很多设计师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设计出了成功的作品。例:我国著名艺术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设计的标志就取材于传统的凤纹,该标志简洁有力,三条主线粗重,垂直稳健圆满,每一笔的开端和收尾都处理成尖头,使视感粗中有细、刚中与柔,飘逸的凤纹婉曲秀丽、妩媚生动,头部水平,胸部处理为垂直的线条,整体显得器宇轩昂,寥寥数笔刻画出一个姿势动人的凤纹,表明该公司能够像神鸟凤一样给人们提供舒适的飞行服务和安全保障,该标志属于现代设计中民族化风格的典范之作。再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它巧妙地把中国的“中”字和中国传统的圆形方孔币作为金钱象征,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运用传统寓意,这是民族、地域所拥有的“集体表象”,使设计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力与造型上的合理性。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人,就能从中一目了然地解读其标志的内在涵意,这个标志可谓是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他在对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感情的理解和研究基础上,把民族的内核与国际化的语言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素养的深厚积累,对一个中国艺术设计师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要创造出中国艺术设计的特色与风格,提升中国艺术设计在世界设计界的地位和影响离开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行不通的。正如我国老一辈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说的一样:“我始终坚信,我的路在中国。”

参考文献:

《装饰》总第117期杨先艺《论设计文化》

《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