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范例6篇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范文1

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18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18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63.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 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 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范文2

关键词:经济;农村;发展;和谐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0-01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国家建设新农村提出的指导思想。新农村就是要农民致富。农民致富首先要做到农业产值的增长。要想真正地建设“新”农村,就必须要强硬地改变去该改变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改变淘汰的产业结构,真真正正地做到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农村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土地,能否合理地运用这个资源,既能保证农民致富,又能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是新农村发展的目的。中国南北有差异,东西也是差距明显,不可能向70年代那样,农业学大寨。必须立足于本地农村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点,发展属于本地区特色的农村产业化经济。

新农村建设,从本世纪初就提到了发展日程上,农村,农业,农民是支持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纵观中国农村发展历史,中国的农业显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国际上看,中国农业的发展又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位置,相比较非洲等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中国的农村经济还是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跟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较,又相对落后于这些国家。显然,我们不能因领先于其他国家而沾沾自喜,更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样才会使中国的农村发展得到更快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就是党与国家看到差距之后提出来的。

到底该如何把农村建设真正过度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中,而到底新农村建设该如何创新,近几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革。

首先,在政治思想上,建立和谐新农村,让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和谐社会是目前中国的社会改革目标。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和睦,协调,人人平等,以及诚信的社会。近年来,社会上也出现了不少不安定因素,如云南昆明的砍人案,新疆乌鲁木齐的暴力事件等,这样就会有人发问了,这样的社会能安定吗?是和谐的吗?的确,这些因素的确是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所以更需要和谐社会的观念深入到人心。农村占据了中国社会的大部分比重,农民更是占据了中国人口的绝对比重。和谐的观念能否普及,农村的普及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就是诚信的建设是非常需要的,诚信是一种文化建设,诚信程度决定了农村建设的精神面貌,假设人人讲诚信,那和谐社会何尝建设不了?

第二,坚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新中国成立的中坚力量,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正是迎合以人为本而提出的。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从基本上解决某些地区的经济困难,而是让中国所有农村都能达到小康,也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之间的发展的不平衡,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中国农村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农村之间的差距。

第三,给予农村经济上的扶持。经济上扶持不仅仅上经费上的支持,还可以是技术上的,人力上的支持。从新中国成立后,让土地回到农民自己手中,农民成为了土地的真正的主人。国家与社会也一直在探索一条属于中国自己农村发展的道路。中国与美国等一些国家不同,虽然占据了960万公里的领土,但也必须考虑到中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及中国也有大部分的沙漠,高原等不能进行种植,而真正能利用的土地分配到农民手中的土地也是屈指可数。种地种不出钱,是目前中国农村面临的重大难题。近年来,国家取消了农业税,让农民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就这样也就只能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想盈利,又是新的问题。所以国家逐渐在经济上为农村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如对小麦种植每亩补贴费用,或者天灾后给予一定的损失赔偿,或者给予某些农村派遣科学人才,根据土地情况选择种植作物。国家也争取在短时间内让农民的人居收入从3852元升到6000元。

第四,要致富,先修路。这一观点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交通能否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某个村的经济状况。一个农村有多大的发展前景,如果没有便利的交通进行运输疏导,那也只能坐拥好地势,而招商引资等经济发展也只能是一种空谈。国家在交通建设上也为农村提供了很多的经济支持。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国家也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文化建设设施,从而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搞上来,那农村的和谐建设也就水到渠成了。

新农村建设反应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新农村的建设程度能够反映中国基本经济状况。如果占据中国人口绝对比重的农民全部富裕了,那中国的经济生产总值也会有很大程度上提高,这也进一步代表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新农村的发展,要综合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三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进行着的。政治是上层建筑,只有在政治上达到和谐发展和民主发展,才能使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得到提高。而经济作为物质基础,对政治和文化发展也能起到能动的反作用。文化作为一种隐形的建设,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化的程度高低,对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也会起到推动或抑制作用。要想真正做到文化的普及,农村素质教育的普及是首要的前提,保证农村青少年都能接受先进的科学教育。

新农村的建设,就是要把农村的房屋建设和基本设施建设进一步的有所改善,农村发展的环境得到优化,农民的文化和科学等素质得到升华,农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提高。这是构建新农村的要求范畴。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首要措施,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实现我国人口全面小康的要求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田荣.论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的完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8).

[2]谭喜祥,杨佶.和谐社会与中国经济法的完善初探[J].沧桑,2007(05).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范文3

1.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推进农村经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保障,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当前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管理的客观需求,这就要求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以政府为主导,制定科学且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

2.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作为农村经济开发的重要物质保证,完善基础设施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但从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设施来看飞,发展仍然较为落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道路交通不够完善。

交通是实现农村经济对外的基础,是农村最主要的设施之一,当前农村广大地区道路建设较为落后,承载量低且宽度不足,无法满足大型车辆的运行,交通网络结构单一,质量较差,甚至在一些地区还未实现乡村交通网。

第二,水、电、通讯网络不够健全。

作为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方法,但从当前我国农村自来水的网络情况来看,生活用水的治疗较差,电力也无法满足大规模建设,通讯网络设施不够健全,农民无法及时获取信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村的水、电、通讯、网络结构不够完善,严重制约农村经济与社会信息的发展,制约农村经济的进步。

2.2 经济发展生产经营模式落后

第一,生产力落后。

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保障,当前,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较低,仍然存在“靠天吃饭”的情况,严重制约农村经济模式发展。

第二,农业的结构较为单一。

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植业仍然是最典型的生产方式,结构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农、林、牧、渔业一体化的农业,降低了产品的质量。

第三,农村市场不够规范。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农村市场的健全情况直接影响到商品的流通,同时网络化程度较低,农产品流通的市场量小,同时,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发展较为缓慢。

第四,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从根本上来说,农村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大量潜在的资源优势,但开发力度低且资源利用率较低,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无法促进资源优势的发挥,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我国多数农村经济过于封闭,缺乏开放性。

2.3 发展的政策不够健全

制度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前提,但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性不够,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与基层干部管理机制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激励机制,存在严重缺陷,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也不够完善,影响农村人才管理水平的提高,导致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较差。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对策

3.1 建立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建立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客观需求,也是拓展投资领域的重要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管理。

第一,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水平。

要想提高农村道路交通水平,国家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农村道路交通水平的提高,改善农村道路的利用率,打造现代化的乡村与城镇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第二,完善农村的水、电、通讯网络的建设水平。

要想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保证后备力量,完善水、电、通讯网络的建设,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农村工程开发力度,完善通讯网络,实现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信息水平的提高。

3.2 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力度,推动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的转变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发展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实现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

第一,加大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力度。

生产力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力度,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改善管理水平,实现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生产模式,形成现代农业的生产关系。

第二,加大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的改造力度。

这是解决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农业结构单一的主要方法,实行立体化农业改造,形成农、林、牧、渔一体化农业方式,建立独特的生产模式,科学合理的布局,建立立体化的农村经济发展结构。

第三,规范农村的经济市场。

这就要求政府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并完善农村市场的管理体制,确定市场场所,规范市场交易活动,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管理,完善农村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推动农村市场的繁荣,强化各村与市场的联系,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第四,加大农村资源的开发力度,改善农村资源的利用率。

从上文分析中我们看到,农村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科学合理的利用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资源的转变都具有积极意义,对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价值,实现资源开发与资源环境问题的协调。

第五,加大对农村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

从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不断增多,这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此,有必要加大农村乡镇的发展力度,除了可以改善农村经济水平外,还可接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范文4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济管理;对策

一、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

1.农村经济管理内容

(1)对现有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让农民清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国家对农村的土地政策;(2)制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农村实际经济条件、现状,进行未来的经济发展要求规划;(3)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建设,对农村村务进行公开,并对财政状况进行定时公布;(4)加强农村干部的培养,加强经济管理的专业性。

2.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l)农村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基层领导干部没有允分认识农村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联系经济管理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没有对财务人员进行新知识、新财经法规方面知识的培训,使得财务人员知识水平较低;农村财务人员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和实践经验的缺乏,没有很好的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内涵;农村干部没有快速更新国家颁布的法规、政策,导致会计人员对财务、会计、税收等政策的认识不足。

会计资料缺乏规范性和完整性,没有制定完善的财务制度,会计资料、账务也不清晰。干部队伍不稳定,经常有会计人员离职、转职,没有进行完善的工作交接,使得会计工作出现漏洞,调动后不能及时补充,管理工作开展不顺利。

(2)农村经济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收支公开。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非生产性的开支和不合理的费用,名目多,款项多,经济管理混乱。对于一些农村集体收入应该送交乡镇经管站代为保管,需要时再按照规定进行提取,但有的干部嫌支取麻烦,常常坐收坐支,自己代为保管,并产生借支挪用现象。农村各项招待费严重超标,普遍存在各种欠账、赔额等招待费问题,或利用招待费采取各种名同来进行报销,形成公款私川。这都是由于农村经济财务不公开,或公开流于表象,没有形成村民监督效果,财务公开不符合国家规范。

(3)农村经费不足。农村经济处于负债状态,且没有新的收入填补空缺,使得借款贷款现象逐渐深化,陷入恶性循环状态。虽然我国《“十二五”规划》要提高农民收入,但现实集体经济部分收入还较少,村级的出地、养殖场等承包范围小、规划不合理等,经费还是存在问题。

(4)没有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规。现阶段国家还没有形成关于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的法律法规,但发生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时,很难通过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进行解决,也不能展开农村经济的合理监督管理,不利于形成公开化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1.加强农村会计基础工作。加强农村会计基础工作,让基层领导十部充分认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政府部门给予农村经济管理上的经费、设备支持,加强新知识、新财经法规方面知识的灌输,定期召开会计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知识水平,并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经济管理人员,并对相关人员制定编制定岗,维持经济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性,避免离职、转职等造成的会计工作漏洞。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切实完成自身任务,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规范农村经济管理,公开经济收支。农村各项经济开支都要在公告栏进行明细公布,让财务状况清晰化,增加村民的监督力度,让干部洁身自好。对一些公款私用、巧立名目的行为一律取缔,严格管理农村经济财务。

3.增加农村经费投入。落实各项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政策,并依据法律,以双方自愿为原则进行承包并有偿补给,调动土地管理承包经营权,完善家庭承包制,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增加农村经济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管理正常化工作。

4.健全农村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政府应该根据农村现有的经济发展情况,有针对性从农村现运行模式出发,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实施定岗制度、责任制度等,并发动村民有效监督村里各项制度的实施,有效解决村民矛盾、纠纷,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实施各项国家政策。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范文5

摘要:本文梳理了妇女发展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依据对中国社会经济就业领域中性别平等发展目标和优先问题的讨论,借鉴国内外常用的经济性别平等监测评估指标研究成果,研究构建了评估农村留守妇女发展情况的指标框架和重点指标。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发展情况;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077-02

妇女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妇女发展的评价经历了从“妇女解放”、“妇女地位”、“妇女参与发展”框架指标初设,到“社会性别和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妇女评价体系的内容日趋完善,改变了人们在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之外谈论男女平等、女性发展的局面。研究我国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妇女发展评价指标,对认识留守妇女发展的特点,反映现阶段农村男女平等的实现程度,寻求提高留守妇女全面发展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妇女发展评价指标研究框架

我国对妇女发展问题的重视和研究起步较晚。从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到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初步对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等的权利和地位做出具体规定。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了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劳动、财产、人身、婚姻家庭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至此,我国评价妇女地位、发展状况有了具体的框架指标。

1994年6月,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妇女的状况》白皮书,从中国妇女的历史性解放、平等的法律地位、在经济领域中的平等权利与重要作用、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充分发展、婚姻家庭领域中的平等地位、中国妇女权益的组织保障、积极参与国际妇女活动等指标出发,对我国妇女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价。2015年9月,我国政府再次了《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从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妇女与经济、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决策管理、妇女与环境、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法治保障、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以更客观的指标对我国妇女发展状况进行了具体和深入的评价。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确定了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六个优先发展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这为建立有效的妇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多年来,妇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及其观点有:谭琳研究设定了教育、就业、婚姻、生育和女性标准化死亡率5个方面共19个指标的妇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刘爽从健康状况、文化教育状况、劳动就业状况、婚姻家庭状况和其他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陈坤木认为,反映妇女地位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应该有女性生命周期、教育水平、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健康、计划生育、家庭地位、法律地位和政治地位9个方面;韦惠兰、杨琰构建了经济、政治、社会、家庭及文化5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具体指标体系;崔凤垣研究了妇女社会地位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健康6个领域共37个主要指标和支持性指标。由此可见,妇女发展评价指标的维度主要涉及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经济地位、健康、政治权利、就业工作、社会地位等方面,以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把妇女发展的主题贯穿始终。

二、农村留守妇女发展指标研究

农村留守妇女现象已经持续30多年,她们成为农村生产和建设的主力军、社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家庭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全面调查、评估农村留守妇女的发展现状,寻求提高留守妇女发展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农村留守妇女全面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

鉴于目前妇女发展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依据对中国社会经济就业领域性别平等发展目标和优先问题的讨论,借鉴国内外常用的经济性别平等监测评估指标研究成果,本文对构成留守妇女综合发展指数的具体评估指标进行替代性调整,确定的农村留守妇女发展重点指标包含7个维度,并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和可用数据的质量,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对各子指标领域的综合指数和各项具体指标赋予了不同的权数。农村留守妇女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使用的两个一级指标、7个具体指标。

(一)农村留守妇女个体发展指标体系

1.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和家庭地位状况维度及指标。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和家庭地位状况维度下设13项指标,包括夫妻之间的联系方式、沟通交流内容、两性生活、家庭决策权、劳动分工等。妇女的婚姻及家庭地位反映了妇女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婚姻关系、家庭责任和家庭两性成员对资源和机会的公平分享。因此,这13项指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妇女婚姻及家庭地位的现实状况,也被参与评价者所接受。

2.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经济状况维度及指标。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经济状况维度下设8项指标,具体包括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主要经济支出、夫妻各自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家庭生活耐用品、经济支配权等。在中国,农村妇女的基本经济资源是“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及从事有酬社会劳动的机会。经济收入和价值回报关系到农村妇女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与经济安全,是经济性别平等的重要方面,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妇女家庭经济的现实状况。

3.农村留守妇女身体健康与心理状况维度及指标。农村留守妇女身体健康与心理状况维度下设6项指标,包括身体状况、就医情况、心理压力、心理愿景等,重点要了解妇女健康保健意识、医疗保障状况和心理健康主观感受。近年来,农村妇女生育等方面的生命安全问题基本得到保障,但身体健康改善、保健意识、心理健康等内容是妇女全面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二)农村留守妇女社会发展指标

1.农村留守妇女娱乐活动与自我发展维度及指标。在指标体系的研究中,专门设计了农村留守妇女娱乐活动与自我发展的维度和下属4项指标,包括娱乐闲暇活动、参加组织协会、参加培训意愿、学习发展信息获取等。农村妇女的娱乐活动主要体现她们拥有休闲的时间,以及在该时间内从事活动的内容两个方面。农村妇女在务农和家务劳动以外,是否有时间参加相关组织协会,参加培训,直接反映妇女的发展状况,是评价其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2.农村留守妇女享受政治权利维度及指标。农村留守妇女享受政治权利维度下设的3个指标,能够解释该维度内容,具体指标有基层管理者的选举权、人大代表的选举权及与男性平等的各权利。妇女对政治权利的享受,表明妇女在国家政治经济中所处的真实地位,以及男女享有政治权利的差异,是妇女发展的重要标志。

3.农村留守妇女生产劳动及社会环境现状维度及指标。农村留守妇女生产劳动及社会环境现状维度下设7项指标,包括家庭耕地面积、生产结构、生产劳动时间、农业生产困难、交往群体等。妇女生产劳动强度、时间长度及劳动环境问题,是妇女发展评价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对该系列指标的关注能够更好地对农村妇女发展进行评价。

4.农村留守妇女子女教育状况维度及指标。农村留守妇女子女教育状况维度包含7个指标,主要是子女教育责任、亲子交流、管教方式、子女教育困难、子女期望值等。农村妇女对子女的教育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成才,因此,农村妇女对子女教育的认识状况、管教方法和教育要求,无疑是衡量妇女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之一。

三、结语

农村留守妇女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在客观评价数据的基础上深刻地反映农村留守妇女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与客观数据结合在一起分析将更具有说服力。同时,由于地域文化和留守个体的差别,各个维度指标并非平均地体现出农村留守妇女的发展现状,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

参考文献:

[1]蒋永萍.经济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与应用[J].妇女研究论丛,2006,(12).

[2]侯公林,洪顺姬.妇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展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12).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范文6

【关键词】农民;减负;农村经济

一、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所占的人口仍是很大的一部分,只有将r民的问题解决好,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进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使得整体经济的发展。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当前的农民身上负担较大,压力较重。政府应当如何减轻农民身上的负担,改善他们的生活,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国想要促进经济发展,就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忽视农村经济。

二、农民减负问题现状

1.农民减负是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在传统的农业活动当中,农民参加农业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自己提供生活所需的粮食,仅仅是为了吃饱穿暖。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目标与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吃饱穿暖上,他们希望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与生活水平。但是,如果农民身上的担子过重,则使得这一目标难以实现。可能会打消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农业发展缓慢,进一步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物价持续上涨,而农作物的涨幅相对来说仍然较小,这就使得我国农民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这便是我国目前农民与农村经济的现状。

2.农民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导致我国农民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有很多,首先,我国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物价上涨导致许多农民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虽然物价有所上涨,但是农作物涨幅的程度却不是很大。这就使得农民的经济效益进一步的降低,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下降,不利用农业的发展。可以说,农业经济效益的逐渐低下是农民负担过重的主要问题之一。传统的农作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于现代的农业发展,进而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在逐渐的落后。除此之外,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同样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应的领导人员与工作人员不领导,不作为,任由农村经济自由发展,使得传统的农作方式得不到改善,适应不了现代化的步伐,使得农业经济效益下降,农村经济落后。

3.农民负担过重的不利影响

一旦农民的负担过重,便会使得他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有所下降。传统的农业生产是建立在满足农民温饱的基础上的,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仅仅满足温饱已经不再是农民的要求,他们更需要的是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是,农作物价格的涨幅相对较小,一旦农民的负担加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便很难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我国的农民人口数量庞大,如果不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便很难满足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低下同时会使得农村的经济水平下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如何解决这些不利的影响,也是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所在。

三、实现农民减负的措施和方法

1.国家政府制定相应的管理准则进行约束

要想让农民减负,就一定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在法律法规的监督与管理下农作人员与管理人员才能对农民的减负工作更上心,更用力。有法可依才能有法必依。而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况且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初步所建立的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必然会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只有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不断的完善,不断的弥补,才能更有效的规范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做到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除了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健全监督机制。某些工作人员对于农民的生活状况不上心,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不作为,这样必然会导致农民的生活状况下降,农村经济发展受损,只有保证政府的工作良好的展开,才能真正的做到为老百姓减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

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之后,农村经济想要步入正轨,还需要自身的管理与监督。这就离不开农村的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在最基础的地方保障农民的权利,才能帮助减少农民身上的负担。某些政府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政府下发的一些农民补助中层层克扣,导致农民的经济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对这种违法乱纪的现象能够起到很大程度上的抑制。它能够帮助增强农民的力量,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对于违法乱纪的现象不再是不知情,不了解,而是做到了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时候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农民的负担。除此之外,还要求政府对于相应的财政情况进行公开,便于农民了解。

3.其他农民减负措施

农民的减负还是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才能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规范。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农民的负担,还能够减少农村的负担,促进农业改革,由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化农业的方向发展。我国的与农业有关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税,通过降低农业税的征收,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激发农民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这种良性循环可以有效的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进而改变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

四、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数量众多,要想实现小康社会,就必须要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本文就农民减负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农民减负问题现状,包括农民减负是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主要原因以及不利影响;其次就实现农民减负的措施和方法展开讨论,从而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提供相应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