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的类型范例6篇

服务贸易的类型

服务贸易的类型范文1

【关键词】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随着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知识要素在各国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各国经济增长有着日益重要的贡献。与此相对应,国际服务贸易的重心也正在从传统的劳动、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向以知识及其运用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转变。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并且其增长速度也保持着比服务贸易整体更快的增长,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正成为服务贸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逐步成为衡量一国外贸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越来越受世界各国的重视。

我国在近十几年以来,虽服务贸易也保持着高速增长,贸易规模不断在扩大,已经成为了服务出口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所占比例还偏低,还主要是一些传统的劳动、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占主导地位,服务贸易在近几年始终处于逆差状态,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是主要的逆差来源,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还比较缺乏。因此在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提升贸易竞争力的今天,通过加快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拟从总量、结构和国际竞争力三方面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作一国际比较分析,以揭示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所处的国际地位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快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相关的概念和统计范畴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又称知识型服务贸易,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钱焱(2001)认为是指以提供各类知识服务为主要标准与交易对象的国际服务贸易;王铁山(2009)认为是指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商业存在或自然人流动等方式向他国境内的消费者提供具有较高知识、技术密集度并具有互动性、创新性的服务产品,并取得相应收入的商业活动。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王铁山(2009)认为一般是指那些技术人力资本投入密度较高、附加值较大,耗能低,具有高知识、高技术、高互动、高创新特点的服务行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这些特点也就决定了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所具有的特点,也正是由于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它们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支柱行业和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在服务贸易的统计分类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将服务分为11类:运输服务、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电脑和信息服务、版税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其他没有包括的政府服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在经常项目下,把服务贸易的统计分为13类:运输服务、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电脑和信息服务、版税和特许费、咨询、广告与宣传、电影与音像、其他商业服务、其他没有包括的政府服务。从中可见IMF的统计分类基本与UNCTAD一致。

WTO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将国际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和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和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上述以外的其他服务等。但WTO在其国际贸易统计中,基本上采用是UNCTAD的分类方法,只是没有“其他没有包括的政府服务”这一分类,共10类。WTO还在其统计数据库中,将服务分为三类:Transportation(运输)、Travel(旅游)、other commercial services(其他的商业服务)。

我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编制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时所采用的服务贸易分类基本上是IMF的方法。本文将采用UNCTAD和WTO的分类方法,将把WTO中“other commercial services(其他的商业服务)”所包含的8类服务: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电脑和信息服务、版税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服务(other business services)、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它们所发生的贸易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完整性,以及便于国际比较等方面的原因,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采用WTO和UNCTAD统计数据库以及WTO的《国际贸易统计》年度报告1999年以后的数据。

二、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

关于贸易国际竞争力,国内外学者大都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arative,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s,RCA)、Michaely指数(MI)等工具来衡量,本文选择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TC)来分析,之所以采用这二大分析工具,是因为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了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能够将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性更加清晰地展示出来。

1、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一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是直接体现总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此首先引入国际市场份额,即服务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指标来分析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其计算公式为:

MSi=Xi/Xwi

其中MSi表示i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表示某国i产品的出口额,XWi表示世界i产品的出口总额。利用这个公式,计算各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整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它所包括的8个部门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表1列出了前十名的国家或地区。

从表1、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分行业来看,在国际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市场上,发达国家都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并呈现出以欧美日为主的格局。中国在整体上排名世界第9位,国际市场占有率只有2.0%,远远落后于欧美日,甚至一些比我国要小得多的国家或地区如中国香港、瑞士、新加坡排名都要比我国靠前。从分具体行业来看,排在前三名的国家基本都是欧美日,并且其所占市场份额要比其它国家大的多。建筑服务(4.6%)、保险服务(0.9%)、电脑和信息服务(2.4%)、其他商业服务(4.3%)虽然我国分别位列第5、9、6、5位,但是所占的比例都没有超过5%。通讯服务我国勉强进入全球10强(占1.1%),而金融服务、版税和特许费、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则是我国服务贸易的短板,未能进入全球10强。上述说明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与欧美日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差,所占的国际市场份额还比较低。

2、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所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是处于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优劣的程度,是分析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有力工具。其计算公式为:

TCi=(Xi-Mi)(Xi+Mi)

公式中TCi表示第i种商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Xi表示第i种商品的出口额;Mi表示第i种商品的进口额。TCi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其值越接近于1,表示一国在该种商品的出口上具有竞争优势;越接近于-1,表示一国在该种商品的出口上竞争力较差。表3是我国和世界知识密集服务贸易排名前十名的整体和分行业的TC指数。

从总体上看,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处于国际竞争的劣势地位,TC指数小于零,只是比韩国的要大,说明中国在整体上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而前几名发达国家或地区,TC指数几乎都大于零。

从分部门来看,8个部门中,中国有一半的TC指数小于零,其中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和版税和特许费几乎接近-1,处于极强的弱势地位。即使大于零的部门,其TC指数也是在零附近,处于极弱的优势,说明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部门竞争力普遍不具有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印度相比,印度还有通讯服务、电脑和信息服务的TC指数远大于零,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从而支撑其整体贸易TC指数大于零。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它们普遍在金融服务部门表现出很强的比较优势,具有很大的TC指数,瑞士这点优为突出,其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的TC指数分别达到了0.83和0.80,中国香港在其他商业服务和个人文化娱乐服务贸易上,美国在版税和特许费以及个人文化娱乐服务贸易方面都拥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其TC指数远远大于其他国家或地区。

三、促进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的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总量、结构和竞争力三个方面的国际比较中所表现出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的发展。

1、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是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总量和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在近几年虽然增长很快,但是其贸易额总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小,即使是竞争力较强的服务贸易部门,其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依然不大。这与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有关。我国服务业还主要是一个运输、旅游、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新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特别是专利权使用和特许费服务业发展很落后,结果导致在这些行业的出口竞争力缺乏。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依靠的是知识和技术,因此政府应在发展基础科学、尖端技术和促进科技自主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进一步提业政策的鼓励和支持。目前我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依然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行业,今后政府要进一步调整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引导其投资重心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转移。

2、加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业基地(园区)的建设

通过产业基地的建设来推动产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被证明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来加快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政府应根据各地的不同知识型服务发展的特点,通过建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业园区,促进知识型服务业集群式发展,以改变各企业分散经营、规模偏小、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偏低的状况。我国应抓住全球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学习印度在承接计算机软件服务外包的成功经验,积极承接发达国家服务业外包,从而来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王铁山,2009)。

3、借鉴国外经验,制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人才发展战略

人才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而是服务业贸易发展的关键,政府应借鉴印度、韩国、新加坡等培养软件、高科技,影视、网络游戏,国际服务人才的经验,制定知识密集型服务人才发展战略,有步骤地开发、培训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符合国际标准的新型专门人才。培训的方式可以是通过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也可以是私人培训机构等多种渠道(王铁山,2009)。

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建立一个高效对外贸易行政管理体制,以便更好地对外贸提供服务支持和促进的功能,加强对WTO和GATS的研究,以便我们的政策在支持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同时又不违背WTO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王铁山: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内涵、效应与发展[J].国际贸易,2009(6).

[2] 余道先等: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10).

服务贸易的类型范文2

关键词:贸易依存度 结构 出口 进口

尽管有关我国贸易依存度高低的争论不绝于耳,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没有明显证据显示什么样的贸易依存度是“理想”的。因此,不能仅从量上考察贸易依存度,而应进一步分析贸易依存度的结构。

我国贸易依存度结构的特点

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2000年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1990年我国贸易依存度为38%,2000年上升到44%,2003年达到61%,2007年则接近70%。不断上升的贸易依存度反映了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符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贸易结构看,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存在如下特点:

(一)对重要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较高

入世后,我国进口商品结构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原材料、中间产品、能源及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较快,尤其是对战略性资源的进口依存度不断上升。我国进口依存度高的产品主要集中于两大类:

一是重要原材料和能源。根据赵瑾2005年对我国各种战略性资源进口依存度的测算,2003年,原油、铁矿石、氧化铝的进口依存度分别是35%、36%、47%;镍、天然橡胶的依存度则高达55%以上。2007年我国铁矿砂及其精矿的进口额达到337.88亿美元,与2003年相比增长596%;原油进口额达到797.73亿美元,增长303%;其他用于原材料的初级产品,如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润滑油等进口额增长均超过1倍以上。二是高新技术产品。如我国一般仪器仪表的进口依存度为52.87%,中档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依存度超过60%,大型和高精度仪器仪表的进口依存度几乎是100%。再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的进口额,从2003年的114.11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24亿美元,增幅达96%。

能源、矿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战略物资进口依存度过高,易使一国的经济命脉受制于人。一旦居于行业垄断地位的出口商对资源进行控制或出口国政府出于战略考虑对产品出口设置障碍,则会给我国带来潜在的风险。同时,由于这些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一旦大量进口,就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这将恶化我国的贸易条件,降低我国的经济福利。

(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依存度较高

尽管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有了改善,但从总体上说,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主要出口产品。定义某类产品出口依存度为该类产品的出口额与GDP的比重。按传统SITC分类,将0、6、8类产品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1、2、3、4类产品归为资源密集型产品,5、7类产品归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得到这三类产品的出口依存度分别是17%、1%、20%。需要说明的是,从表面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依存度要稍高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实际上这些产品不都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技术高附加价值产品。美国普查局将高技术产品分为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光电技术、信息与通讯、电子电机、柔性制造、高新材料、航空技术、武器、核技术10类。显然,据此标准,第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在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更多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根据我国商务部最新标准,即将高新技术分为计算机、通讯技术、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材料技术、其他技术10类,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83.7亿美元,出口依存度应为10%,比传统方法计算的18%明显要低。这就是说,我国事实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依存度比上述计算的数据要低得多,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依存度比上述计算的数据要高得多。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依存度高,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主要来自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是资本和技术要素。这种竞争力格局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恶化了贸易条件,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也使我国贸易发展面临着其他更多发展中国家的低层次竞争局面。

(三)服务贸易依存度低于货物贸易依存度且出口依存度高度集中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出口额和进口额已分别由1982年的18.7亿美元和24.8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744亿美元和838亿美元。但与货物贸易比,我国服务贸易依存度很低。定义服务贸易依存度为一国服务贸易额与该国服务业产出的比重。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依存度仅为20%。同时,由于服务贸易包含的范围极广,需要进一步细分。2005年服务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及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较高的集中在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三类,其他九类出口依存度都很低。这说明我国服务业出口以传统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为主,知识与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如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广告宣传、金融服务、专利使用和特许费等出口比重极低。同时,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口及逆差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服务、专利使用和特许费等项目上,2006年此三项逆差占服务贸易总逆差的323%。

一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决定于该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目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日益成为决定一国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低下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分工地位。

(四)加工贸易依存度较高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工贸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分别定义加工贸易依存度和一般贸易依存度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及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得到2001-2007年我国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贸易依存度,详见表2。

由表2可见,目前我国较高的贸易依存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加工贸易形成的。加工贸易成为我国的主要贸易方式,这符合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目标。但对我国来说,即便出口产品已从传统的纺织品转为机械、电子等制成品,企业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核心技术,大多数企业承接的加工贸易仍属劳动密集型产品,从加工贸易中获利的主要也还是劳动力报酬。

从现实看,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格局已发生了所谓的“贸易顺差国际转移”现象,即贸易顺差大、依存度高,在贸易过程中却没有获得相应的贸易利益,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下。据计算,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5%-20%之间,拉动GDP增长在1.5%-2%之间。不仅如此,高贸易依存度还为他国利用,成为西方国家向我国施加贸易压力的筹码。

(五)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市场依存度较高

目前,与我国有经济贸易往来的国家有220多个,但我国进出口市场集中于少数国家。定义某市场依存度为一国对其某一贸易伙伴国的贸易额与该国GDP的比重。从出口来说,2007年我国对欧洲、美国、日本、东盟、韩国的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60%,对以上国家(地区)的市场依存度分别为7.6%、7.2%、3.2%、2.9%、1.7%。再从进口来说,2007年我国从日本、欧盟、东盟、韩国、美国的进口占总进口的73.6%,对以上国家(地区)的进口市场依存度分别为5.3%、3.9%、3.1%、2.9%、2.7%。可见,我国进出口商品的流向有高度的集中性。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高度依赖直接导致出口企业间恶性竞争,相互杀价,不仅限制了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而且极易在主要贸易伙伴国内部形成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环境。

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商品结构依存度、贸易方式依存度、进出口市场依存度等多角度看,我国的贸易依存度结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不仅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使我国面临巨大的出口压力,而且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调整贸易依存度结构。

制订并实施长期的能源和资源战略。要保证石油等重要物资的安全进口;避免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重复建设;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实施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系数,走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应向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产品过渡并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发展;机电产品出口应向深加工产品和成套设备方面转变;纺织品和家电类产品出口应逐步树立自主品牌,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提高出口效益。

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要加强政策协调和指导,推进服务贸易国际化进程;积极推进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制定鼓励服务贸易发展政策,完善服务贸易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服务贸易品牌战略,加快培育服务贸易龙头企业。

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要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完善外商投资环境,引导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增强国内配套能力等。实现贸易方向多元化。要在巩固和发展欧、美、日市场的同时,多方面开拓新的市场,包括独联体国家、东欧地区以及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市场。

参考文献

1.赵瑾.精算实际外贸依存度—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的风险分析与主要对策[J].国际贸易,2005(1)

服务贸易的类型范文3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11)-0069-05

服务贸易是指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活动,用以为彼此提供服务。如今,在全球的主要发达国家,其经济重心发生了倾斜,逐渐开始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在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发达国家之中,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据的比例逾越了60%,甚至有一些国家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据的比重几乎逾越80%。部分国家这一比重甚至接近80%。研究服务贸易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迄今为止,我国的服务贸易蒸蒸日上,博取了长足的进步,规模及领域也在持续的扩展,年平均增长速率达到17.7%,远远赶超了世界服务贸易年平均8.4%[]的增长速率。1982 年,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仍暂处于下风,以 44 亿美元的数值落后于发达国家,而2015年到达7130亿美元。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1980年的0.6%,增加到2015年的15.4%。尽管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始终持续着增长,但其发展的品质、服务贸易的总额、以及占全球的百分比同发达国家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与稳稳站立在世界服务贸易之首的美国相比,2014 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中,仅仅占据了4.52%,而美国则达14.36%,是中国的3.17倍。在世界排名前10的服务贸易国家里,发达经济体占其中之8。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凭借其亘古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跻身服务贸易全球化的历程,扭转着列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这些现状都体现出当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所占据的比例相对发达国家来说仍然略低,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结构有待优化,服务质量亟待实现向更高的层次的飞跃。

二、我服务贸易发展的劣势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服务贸易与海外交流的程度愈发密切,服务贸易市场的发展进程愈发迅猛,也获得了一些不同凡响的、令国人引以为荣的成就。然而,不可避免的,我国服务贸易在前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不足,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我国服务贸易整体质量不高,发展迟缓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打开了一扇使人欢欣鼓舞的新大门,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服务业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服务业仍呈现着前进速度相对迟缓的状况。一方面体现在服务贸易仍主要集中在几个传统的服务业上,如交通运输、旅游、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或资源禀赋占于上风的行业;另一方面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然而若与发达国家作对比,仍旧存有相当之大的差别。在2015年,中国的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5%,第一次超过50%,但仍远远低于美国的比例80%。入世后,我国服务贸易在整个对外贸易活动中(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比重从2001年的12.36%下降到2005年的9.82%,从2009年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到2015年增长至l2 .36%,中国服务贸易占据的比例始终不高。而由服务贸易的出口情况观之,2003年服务贸易出口占据的比例为11%,2014年减到了8.52%。与货物贸易所占的比重作对照,中国的服务贸易算占据的份额是比较小的。因此,从总的进出口量和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占据的比例来看,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程度比较迟缓,这也预示着我国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道路还很遥远。2007―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和比重均超过10%,其中2009年和2013年分别达到11.49%和11.48%。纵向比较,有了值得骄傲的进步;然横向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未能赶上其发展脚步,说明我国服务贸易还具有很宽广的提升空间和机会。

(二)我国服务贸易布局不合理,地区发展差异较大

目前世界服务贸易正向着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目标演进,与科技相关的服务业和以高科技术为技术措施的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增加。而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长期以来是以劳务工程承包、远洋运输等劳动密集型部门等传统服务贸易项目为主,现代服务贸易领域起步较晚。我国的三大传统服务(旅游、建筑服务和运输服务),在2014年的进出口总计为3765.5亿美元,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中62.6%的比例,亦存在一些低比例的高附加值服务,如金融、保险等;从服务贸易地域发展情形来看,北京、上海、广州等东部沿海城市以绝对优势走在前列,GDP比重的75%为北京的服务贸易所占据,中部和西部的部分二线或三线城市服务贸易所占比重非常低,甚至在一些西部地区所占比重不到10%。从服务贸易的发展结构状况来看,2015年出口方面,运输、旅游和建筑服务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9.47%、26.53%及8.04%,而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分别占出口总额的0.44%、6.67%及2.19%;进口方面,运输、旅游和建筑服务分别占进口总额的33.77%、30.49%及1.55%,而计算机、金融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0.29%、1.60%及1.18%(如图1、图2所示)。我国这类以传统行业为主的服务贸易结构已经滞后于发达国家的发展脚步。而发展步伐处于当今世界前端的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例如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在中国才刚刚开始萌芽,发展整体质量较低下,竞争力水平略低,因此导致现代服务业贸易在中国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对世界水平而言,始终处于劣势,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得到转型和改善。

(三)服务贸易管理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

我国服务业的管理体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方面,关于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制度方面,中央和地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服务业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情况不够明确。举例来说,存在着中央、地方多头管理、统一贸易政策实行的难度很大、有关职能部门在职务上应尽的责任不够明晰、交叉重复、交叉分散行政等现象和问题。以地方政府文化产业发展为例,相关部门包括宣传办公室、文化局、广电局等,协调难度大,管理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固然,由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部门种类丰富,应有尽有,也委实面临较为分散和多头经营管理的局势,但关键环节是要完善协调机制,不得仅仅局限于各自部门的利益,这样不利于服务贸易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海内服务贸易行业在一定程度出现了制约竞争的商业做法,如存在一些行业的垄断现象,一些服务业长期依靠垄断而获得角逐的优势,这不仅是对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的损坏,还直接或间接致使这些服务行业的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创新能力明显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受到阻碍,从而制约了服务贸易布局的调整和健康的发展。

(四)服务贸易专业人才不足

现代服务业很大程度上属于人才的竞争,并且已经逐渐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换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就愈来愈需要大量专业基础深厚且素质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以中国的汽车服务行业举例说明,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原国企车队的修理职员加入我国汽车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这些从业职员年岁较大,致使知识结构无从注入新内容;另外一些投身于我国汽车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是由新设的4S企业而来,人员知识布局与人才结构的不甚合理限制了汽车服务业的迅速成长。由于汽车行业的相对快速发展和相关培训的不足,也造成了汽车服务行业专业人才的匮乏。我国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上占据了相对来说较大的优势,只需要经过简易而并不复杂的培训,即使文化素质及水平一般的服务提供者也可上岗。从业员工素质一般不高,受教育程度也普遍处于低水平,条件限制下,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服务活动。因而外向型及复合型人才在服务贸易领域内明显缺失,特别是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削弱了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五)我国服务贸易制度条例亟待健全完善

近年来,为了使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得到健全,我国加速了立法的进程,在此过程中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触及服务贸易范畴的重大法律及法规,如《海商法》、《商业银行法》、《广告法》《注册会计师法》《律师法》《保险法》及《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这对于开放而整齐划一、竞争有秩序的服务贸易规范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效用。然而,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服务贸易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小觑的差距。首先,我国服务贸易的立法尚未水到渠成,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这一工作还未大功告成。一些相关领域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其次,些许服务贸易领域还存在着法律空白点,一部分重要的服务部门存在较严重的法律短缺现象;另外,已然存在的一些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部分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比较模糊和空洞,缺乏具体实践的意义,这使得服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失去了法律依赖和保障。这就要求国家、同时也要求政府和公司企业都要进一步调整规划与完善,从而使国际竞争力愈来愈高。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还尚未建立起一个以对外贸易法为中枢核心的、统一、配合得当的立法体系。

三、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首先,服务业市场准入的程度要扩大和放宽,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这些行业提供服务和参与竞争的权利应得到许可;同时降低服务业的进入成本,为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摒除窒碍。其次,有步骤地把工作中心放在支持重点服务行业上,主要包括五大类:一是生产服务行业。在目前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有很大比重的情况下,应引导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融合,积极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例如科研与咨询机构、第三方物流等,由此可以为生产型企业供给技术技能与咨询支撑;二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备先导性以及具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服务业,主要囊括交通运输、教育科研事业和公共事业等,;三是市场前景辽阔,规模较大、收益较高的服务业,此类服务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例如保险、金融及通讯服务业等等;四是兼备能耗较低、技术含量较高和附加值较高等特性的服务业,如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五是持有竞争优势强,资源禀赋,并且足以鼎力拉动经济发展的服务业,如旅游和会展业等;六是积极踊跃发展特色服务贸易模式,如上海辐射长三角地区并融合制造业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浙江传统和新兴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创建了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并行的模式,北京建立了为带动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升竞争力水平,撑持“总部经济”的模式,天津以生a业为突破口解决服务供给不足困境的模式,大连“官助民办”软件外包模式为服务贸易模式的发展开辟了新的上升空间,深圳为服务贸易发展另辟蹊径,创新供应链服务为中枢的战略平台等。

(二)加快布局调配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中国现代工业发展所需的生产业发展进程相对落后的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削弱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建议政府引导加速服务业由消费向生产的转化,使生产得以从企业内部得到分离,从而推进服务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国既要努力追赶发达国家水平,又要同发展中国家竞争,前赴后继地扩大具备比较优势的传统服务贸易出口,要与积极地推动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同步,着重强化计算机及信息服务、生物技术、国际物流、保险、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出口能力,引导我国服务贸易各行业均衡发展,使资源逐渐向具有多样化、高效率、低成本特点的高端服务贸易靠拢,构筑一个以供给链服务为核心的整合型对外贸易全程服务平台,通过为中小型服务企业提出解决方案,使外贸交易成本下降,鼓励发展第三方服务业,使我国服务贸易层次得到提升,也使对高端服务日益提升的需求获得满足。同时,进一步重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使服务贸易在提升经济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的协调、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企业融资体制,以相关政策来给予规范和引导,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与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从而促进发展的步伐。

(三)优化服务贸易管理方法和手段

首先,将政府的引导与市场的调节有机结合。从一方面讲,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完善服务业市场的准入制度,维护我国服务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对于新型服务业的关键支撑和发展,政府部门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实行有利于其发展的战略,鼓励服务标新立异,调动服务贸易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需遵守服务贸易的发展规律。市场在服务贸易范畴资源配置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这一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应依据市场需求的动态变更进行调整。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政策扶持,增强服务贸易的总体竞争力各级政府应采取多种手段,在现代化服务业的关键支撑下,选择一批潜在优势或实力的企业,通过鼓励税收政策、政府采购等方式来进行定向扶持;进行定向扶持;并通过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节奏以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对非国有经济涉足和参与服务业的竞争加以鼓励、加快各类企业联合重组来抓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跨国企业集团等方式来提升服务贸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使服务贸易发展与货物贸易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建议服务贸易发展与货物贸易发展相结合,坚持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偕同发展的战略方针,使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发挥货物贸易总量优势,带动服务贸易发展;使服务贸易高附加值优势得以施展,货物贸易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得以提升,货物贸易价值链得以延伸。最大程度上追求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拉动作用。最后,服务贸易的总量增长应与其结构的优化相结合。我国服务贸易总量增加速度较迅猛,然而服务贸易部门间发展不协调,如在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持有异常突出的竞争力,而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文化等方面较为薄弱。建议促进服务贸易各个部门的协调稳定发展,实现服务贸易总量的逐渐增长,使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注重服务贸易人才的大力培养

为从速改善我国高质量的服务贸易人才适用性差且人才匮乏的现状、解决国际竞争力较弱等问题,建议加大对人力资本及科技、教育方面的投入,鼎力扶植各种层次、各种门类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育工作,特别是服务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建议多管齐下,实现高校、企业和培训机构三方共同参与的机制。一是在高等教育中增强培养服务型人才的意识与观念,引领学生改变择业就业观念,勉励学生积极投身服务贸易行业的同时,根据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细化专业方向的培训,动态设置各类专业课程,以栽培国际服务贸易复合型人才为宗旨,注重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提高,培养能适应全球化经济、信息经济、数字经济、虚拟经济、网络经济、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等高质量人才,不但要在理论知识、外语使用和服务技能达到要求,同时,还需要熟知和把握先进的管理知识,熟悉服务行业的宣扬与推广。二是相关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学生的实习训练基地,还可以将其业务融入高校的服务贸易专业课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培训课程体系,提升培训层次和水平;在对现有从业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上,既要包括对《服务贸易总协定》和相关WTO法律法规的了解和熟悉,又包括对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快培育高端服务贸易技术人才,进一步创立激励机制,大力创设和构建国际服务业人才队伍,减少高端服务贸易的流失。三是踊跃地大力引入当前我国紧缺型的服务贸易高端技术人才,设立服务外包高质量人才的引进战略,拓宽引进渠道,坚持开展“海外引智”工程,多渠道、多方式地引进能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的服务业专业性先进人才。聘请海外出类拔萃的杰出服务贸易人才归国进行全方位指导或开展讲学活动,议定各类优惠制度及政策,提高对国际服务业尖端先进人才的吸引力,加大力度引进国外谙熟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并且具有多年从事服务贸易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五)加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建设

因服务贸易触及到服务业的各个行业,建议逐渐完善和落实该行业和其他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转变当前以部门规定来规范行业发展为主要途径的情势,落实以法律为重的行业规范体系的建设,进而为服务业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加强规范力度,贯彻使服务贸易真实彻底地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策略。同时,由于服务贸易属于无形贸易的这一特点,使得对服务贸易的管理控制不能简单地依靠关税或配额等手段来进行,而是要依靠适应的贸易体制和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调控。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提升阶段,面对着愈发激烈的国际市场角逐。因此,建h继续完善服务贸易体制和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行业的竞争秩序和为服务贸易的稳步前进营造尽善尽美的政策环境。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贸易宏观管理体系,以落实统一和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方针和集中管理,在国家层面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制和部门协调部际委员会机制等。在不违背世贸组织各项协定和协议的前提下,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取得的服务贸易立法上取得成就的宝贵经验,例如澳大利亚建立“圆桌会议”制度举措,使其成为联邦政府服务贸易无可取代的权威的经验。另外,统筹协调发展服务贸易,防止多头管理的紊乱局势出现,加强对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的制定,对已颁布的法律法规进行认真检查并进行修正和增补,从而适应服务贸易长足发展的需要,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法律和政策体系,使其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胡心宇.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3,(27):66-69。

[2]焦晋鹏,杨慧瀛,齐福.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3,(4):26-33。

[3]李晓峰,左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4)38-42。

[4]刘文奇.我国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分析[J].商业经济,2013,(2):59-60。

[5]罗丽英,刘柳著.中国与印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5):60-66。

[6]徐晓玲.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5,(7):151-154。

[7]杨振.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对外经贸,2013,(9):24-25。

[8]张畅,杨瀚森.中国服务贸易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23):37-38。

[9]朱宏达.浅谈中国服务贸易[J].中国外贸,2014,(2):11-11。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Service Trade and Suggestions

QIN Yifei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19)

服务贸易的类型范文4

一、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工业化、服务业、货物贸易、商业存在和生产贸易等。这些因素间存在着密切相连、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工业化发展水平是决定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其他因素紧紧围绕着工业化这个基础性因素存在和发展,进一步理清基础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明确各因素在服务贸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在深层次上认识服务贸易,从总体上更好地把握和推进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工业化进程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服务贸易依托服务业而发展,是服务业的国际化。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工业化发展程度、类型和侧重点的不同,决定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类型和侧重点。如美国在电信、英国和澳大利亚在金融业、印度和爱尔兰在it服务外包、法国和中国在旅游服务贸易等方面,根据本国工业化或依托别国和地区的工业化状况,形成了具有各自优势的服务贸易类型。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类型不仅直接影响着该国服务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对工业化进程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引导工业化发展方向,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

货物贸易结构调整能够增大服务贸易数量、质量并引导工业结构调整。一国货物贸易结构体现了该国工业化水平和类型,货物贸易的技术含量影响服务贸易的规模和质量。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是货物贸易中产生最大服务贸易规模和最高技术含量的类别。我国货物贸易中三资企业占半壁江山,且主要是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但所产生的服务贸易我们却难以获得。加大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机电高新产品出口,不仅有利于改变货物贸易结构,加大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数量、质量,而且将在引导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产贸易可以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生产贸易在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直接为工业化服务,能够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生产贸易也制约着消费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发展生产贸易可以带动消费贸易的发展,推进消费贸易的结构调整和内容更新;反之消费贸易的发展,又会引导生产贸易的发展方向和提高其水平。另一方面,发展生产贸易可以提高工业化发展速率,促进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加快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商业存在能够提升工业化水平。商业存在是目前服务贸易的主要贸易模式,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量的56%。商业存在的发展是以工业化为依托的,工业现代化程度决定了商业存在的类别、数量、规模和布局。商业存在对于弥补国内产业、资源和市场不足,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利润,促进企业技术和设备更新,加大科研投入,尤其是提升工业化水平都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并可带动其他服务贸易模式的出口。我国企业“走出去”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相比仍有20倍左右的巨大差距。我国企业“走出去”对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见,服务业、货物贸易、生产贸易和商业存在是支撑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因素,在服务贸易的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但这些基本因素又都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工业化规定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类型和发展方向,其他因素是在工业化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时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工业化的进程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以引导工业化发展方向,加快其进程。

二、流通规律是服务贸易整体发展的根本动力

按照wto的划分,服务贸易有12个大类、160多个小类,在众多类别中如何下手?万事从源头抓起,关键是找出服务贸易发展的规律,抓住对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战略基础、支撑作用的一类或几类作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带动整个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这是对我国发展服务贸易具有战略决定意义的一步。

我们在分析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成因中阐述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之上,工业化促进服务发展成为产业,工业化也促进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现代化,社会化大分工和大规模生产在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而社会化大分工和大规模生产是通过大流通引发的。现代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快速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是现代化大流通,现代化金融和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提供了根本保障,研发成为了先导力量,从而构成了现代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支撑。可见,在市场经济中,流通规律在社会生产组织方式上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所谓的流通规律:即体现为以流通能力为基础的社会生产组织能力。流通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社会生产组织的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

美国经济的强大并充满活力主要是来自于流通先导型经济,强大的流通能力不仅带动了美国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还使美国经济在全球配置中获得巨大利润,并掌握了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力,美国gdp占全球的3%-4%,美元在全球的外汇交易中的比重为62%,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4%,占全球贸易结算中的货币分布达66%。一个国家竞争力强弱,不仅在于生产多少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在国际市场得到多少份额。全球前500位的跨国公司中,美国占2/3,美国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几乎在各个行业都排在前列,在世界知名品牌中美国占2/3。

俄罗斯服务业占gdp的60%,其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拥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冷战时期建立的发达交通网络、较完善的物资储存和分拨系统所形成的大流通体系,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2005年,我国市场的交易和流通总量已达80多万亿元,是gdp的4.4倍,“十五”期间年增长12.3%。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7万亿元,年增长14.6%。生产资料交易总额达14.2万亿元,年增长15.5%。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巨大市场规模中,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而美国国内物流成本为5%-6%,国际物流成本为l0%-25%,国内外综合成本为9%左右,我国是美国国内物流成本的4倍左右,国内外物流综合成本的2.3倍。此外,第三方物流已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而我国第三方物流仅占物流市场营业额的5%,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我国流通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成本高且效率低、库存量大、资本周转慢等问题。流通不仅是制约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也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大流通不仅是生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原动力,而且是服务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原动力。现代化大流通产生的流通速率的提高,使企业到企业和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都大大降低,生产组织的社会化成为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生产组织方式,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自发向生产大规模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对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种类的高要求日益增强,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企业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迅猛发展。2005年,麦德龙和宜家集团的销售总额超过了我国100强零售企业的销售总额。麦德龙集团在28个国家拥有544家商场,在国内没有仓库,完全靠第三方物流;宜家集团在34个国家开设了商场,在54个国家定牌采购,在9个国家拥有36家工厂,在16个国家设立了28个物流中心,海外业务占集团利润的92%;沃尔玛公司在美国国内就有108个配送中心和3000个分店。

大流通孕育大的企业集团,大企业集团又加快了大流通的现代化进程。没有现代化的大流通,生产社会化分工就缺乏动力,研发缺乏环境,金融和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受限,社会化大生产难以真正形成,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也难有大的突破。而没有金融和电子信息网络的保障以及研发的引领,流通现代化就难以为继。优先发展现代化流通,可以引发金融和电子信息产业以及整个服务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提高金融和电子信息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并使研发充满活力。加快发展现代化大流通是从根本上解决大规模和集团化生产的关节点,也是整个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向现代化、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的动力。

流通业的现代化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流通业的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引发了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巨大变革和企业的分工向社会化和规模化发展,还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大企业集团的主导下,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也要向分工更精细的专业化发展,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反之,这种分工和组织形式的进步,又进一步促进了流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竞争和经济进步,从而使经济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

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于产业和企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和企业结构的调整在于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调整,影响社会生产组织方式、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因素是流通,流通也是解决市场速率的关键因素。

因此,认识流通规律,遵循流通规律,利用流通规律,发挥流通规律的作用,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理解服务贸易、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系列问题极其重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经济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竞争,就是流通能力的竞争。应把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去规划,上升到政策的层面去推进,作为商务领域的中心工作去抓,形成以服务贸易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以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引领的现代化引领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格局。

三、促进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核心

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同于货物贸易的发展,主要是循着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促进国际货物贸易发展主要是以物化的产品为核心而展开,而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则主要是以无形的社会生产分工和消费供给方式为核心而展开。促进国际货物贸易发展的法规和政策等是围绕着产品的质量、价格等而制定,而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法规和政策等则应围绕着以社会化大分工为前提,以发展大规模和专业化生产为目标,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现代化组织供给方式为核心等而制定。促进国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同在于,货物贸易针对的是有形的物,服务贸易针对的是无形的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和消费供给方式。

我们在促进以产品为中心的货物贸易时也强调抓大企业,而实际上关注点、政策着力点主要还是在大企业生产的产品上,对于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很少涉及,对于社会生产组织方式也很少考虑。国家通过行政力量促生了一些生产型大企业,进一步夯实了工业基础,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使生产组织方式向规模化和专业化迈进了一步,但就整个市场来说这种做法对改变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作用是局部的、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受到了极大限制。因为,改变生产组织方式的根本动力在市场,市场是动态的,市场运行的速率决定了生产组织方式,在速率低的市场运行系统中,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优势难以全面发挥,因而促成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产生的动力不足,这是影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因素。

把促进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作为商务工作的重点,将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中心由抓产品转向抓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着力点放在抓流通渠道和流通企业上,放在促生产性和消费性流通并进上,将真正进入商务工作抓企业的实质阶段,并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实际工作。

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美国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是渐进式的,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也是渐进式的。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日本等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大流通提高了这些国家的经济效益,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贸易增速加快,企业和产品大量涌向世界,经济迅速崛起。

我国经济实行跨越发展,不同于美国渐进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要借鉴经济发达国家通过社会生产组织方式上的变革加快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工业化发展进程具有的巨大反作用力,把经济发展的重心由制造商品向促进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上转移,从根本上引发产业结构的变化,实现以服务贸易开放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以服务业整体发展全面协调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从而形成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工业、农业发展同时并举,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上,高位推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加快实现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走出一条中国式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抉择

战略是关于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加快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应实施大流通带动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大流通带动战略),这是根据战略的规定性、服务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服务贸易的发展规律、构成战略基本要素的要求等综合考虑的抉择。加深对大流通带动战略基本构成的认识,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把握这种战略抉择的科学性,把大流通带动战略落在实处。

(一)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是就一事物在全局事物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来确定其在全局中的位置。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全局战略的不同、一事物发展程度的不同等决定了一事物在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我国经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和谐和节约型社会,调整经济和贸易结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我国所处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而又存有巨大发展潜力。这些因素决定了服务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带动作用,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处于促进经济贸易结构调整、加快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战略定位。

(二)战略选择

战略选择是战略成败的关键。战略选择应以战略定位为前提,建立在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上,从而能够顺应规律,利用规律,驾驭规律,推动事物科学发展。大流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选择大流通带动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可以从总体上解决服务贸易的发展问题。

大流通带动战略是超越战略。一个战略能否称其为超越战略,关键是看该战略的动力性质,大流通带动战略就是从本质上解决了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可以为服务贸易的超越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足够推动力,使战略超越成为可能。

大流通带动战略是导向战略。我国存在着内需不旺、产业和贸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大流通带动战略解决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为在深层次和大范围上启动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充分利用和有效协调“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条件,引导企业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引导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引导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加快转变。

大流通带动战略是均衡战略。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存在的系列问题,实质上是发展的不均衡。大流通带动战略不仅作用在服务贸易均衡发展的关节点上,而且也作用于服务经济与制造经济均衡发展的关节点上;不仅考虑到服务贸易的国外发展,而且也考虑到服务贸易发展的国内基本建设支撑;不仅要解决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且要解决服务贸易各类别协调和共同发展的问题。

(三)战略方向和目标

战略方向和目标就是战略集中指向的方向和目标。在战略筹划和实施中战略的指向不是散射和无规律的,而具有方向性和目标性。大流通带动战略的方向就是通过把发展服务贸易、拉动服务业、促进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和经济转型等具有逻辑递进关系的几方面统一起来,进而形成战略方向,战略总目标即加快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

(四)战略布局

战略布局是在战略整个空间进行的力量分配,以及力量分配后形成的战略态势。大流通带动战略的战略布局以全球作为其战略空间,战略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限的。因此,战略布局中战略力量的使用、分配一定要在空间上形成具有支撑作用的重心、重点。大流通带动战略的布局是以我国东部地区和大城市为重心,以建立国内外大流通渠道为重点,向我国中西部和全球有重点地扩延,通过基础性、推进性、助推性、保障性4类工程的部署,实现国内外整体布局。

(五)战略工程

战略目标的实现是通过若干个战役逐步完成,确定具有战役性质的4类服务贸易工程,是实现大流通带动战略的主要举措。基础性工程是大流通带动战略的根基,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力量;推进性工程是在大流通带动战略的主要方向选择的工程,在服务贸易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助推性工程是对推进工程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力量;保障性工程是大流通带动战略有效实施的源泉。本文作者曾提出的15个战略工程,仅是大流通带动战略的部分任务,大流通带动战略4个工程形成的是开放体系,应根据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工程进行适时调整。

(六)战略阶段

战略的筹划和实施通常要划分阶段,以利于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各方面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一个战略阶段通常为3-5年。战略划分成阶段,但各战略阶段的方向是一致的,在战略实施中战略方向和目标通常是不能改变的。大流通带动战略阶段的确定主要考虑:与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五年规划相同步,与服务贸易发展周期相一致,与服务贸易促进政策制定和调整期相衔接。为此,确定5年为服务贸易发展一个战略阶段比较适宜。

(七)战略规划

规划是指比较全面的长远发展计划。规划较之计划,具备了许多战略的特性。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的实现,首要的是以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的方式对服务贸易工作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筹划,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是服务贸易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和能否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

一个好的规划会以其科学的前瞻性、整体全面的筹划性、内外部的协调性起到对商务工作很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并使之有条不紊地进行。但一个好的战略,不等于就能有一个好的规划,如果没有一个与战略相配套的好的规划,再好的战略仍可能成为一个空泛的口号。关键是对制定规划的基本内容、程序、方法的掌握和运用问题,以及对服务贸易战略和规划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和处理问题。

战略规划的制定是战略选择之后的又一次创造性活动,战略规划较之战略不同的是它直接指导实践,是战略到实践的中间环节,是实践和理论完美结合的产物。由此,战略规划的制定对我们的实践及其领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对我们制定规划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赋予了新的要求。

服务贸易的类型范文5

以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型变革大趋势

1.“十三五”期间以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型变革大趋势

(1)未来5年,服务业将保持年均8%左右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速约2个百分点。

(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估计将由2015年的50.5%提升到2020年的58%-60%。

(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估计会由2014年的62%提高到2020年的75%。

(4)以健康服务业为重点的某些生活业,估计年均增长15%。

(5)到2020年,以研发、金融、物流为代表的生产业占GDP的比重估计会由目前的15%提高到30%,占服务业的比重将可能会从现在的40%提高到60%。

2.以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型变革面临迫切的现实需求

(1)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变革趋势。一般来说,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占比应当在65%,而2015年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50.5%。德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及生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在70%。与德国相比,中国还存在较大差距。未来5-10年,以服务业主导的产业转型变革是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的一个客观趋势。

(2)服务型消费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现实需求。目前,中国城镇居民教育、医疗、旅游等服务型消费支出约占其日常消费总支出的40%。估计未来5年,每年至少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服务型消费将成为约8亿城镇居民消费的大头。届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定在65%左右。

(3)中国产业结构变革与全球科技革命相融合的大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出特点是制造业服务化。未来5-10年,中国将成为机器人应用的最大市场,这也将带动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服务业主导的转型改革是制造业创新、整个产业变革创新的内在迫切要求。

3.积极主动地推进服务业主导的转型变革

(1)服务业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近些年,中国服务业呈现快速增长,且增速在绝大多数年份都超过工业。2016年上半年,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1%,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

(2)以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投资转型。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下,近14亿人的服务型消费需求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物质型消费需求。由此,应重点加大对养老、医疗、健康、文化、体育等生活业的投资和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业的投资。

(3)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预计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将由2015年的34.2万亿元增长到50万亿左右,占GDP的比重将达到58%-60%左右。由此,中国将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大趋势

1.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的现实需求

(1)服务业市场开放滞后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突出短板”。目前,中国服务业市场状况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低一高”。“三低”:一是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目前,对比工业领域近90%的市场开放程度,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在50%左右;二是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三是服务型经济质量低。“一高”主要是指服务价格高。以电信为例,2014年中国的宽带平均上网速度排在全球第75位,但平均接人费用却是发达国家的3-5倍。

(2)服务业市场开放潜力巨大。以健康服务业为例,健康产业已开始成为社会资本、外来资本投资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并开始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国内已有数百家药企进人大健康产业,其中30多家为上市公司。预计到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

(3)经济转型升级与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形成历史交汇。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服务贸易增长6%,而货物贸易仅增长0.8%,服务贸易已成为新一轮全球化、双边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焦点。与此同时,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了服务贸易与服务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引入外资为例,过去几年,中国服务业成为吸引外资的主要领域。2015年,中国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利用外资总量的比重达到61.1%,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的近2倍。因此,中国新阶段的开放战略是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即从以工业市场开放为重点的“一次开放”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二次开放”转型。这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也是扩大开放的重大选择。

2.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点任务

(1)适应新趋势,打破各类不合理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目前,服务供给在某些方面不能适应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其根源在于服务业存在以垄断为特征的体制安排。若能打破各类垄断,预计到2020年,社会资本投资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将可能从2015年的52.7%提高到60%以上。

(2)以服务业为重点有序实现对外开放。正如中国国家主席在2015年G20峰会上提出的“以服务业为重点放宽外资准入领域”,这是中国下一步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

(3)加快服务业市场的双向开放。只有加快服务业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才能适应全社会的各类服务型需求。以健康养老需求为例,目前,中国养老服务市场的需求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而实际供给不到2000亿元人民币,这远不能满足养老健康需求。适应趋势,打破健康教育、健康保险等领域的垄断,将有效促进健康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3.适应需求,加快解决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1)解放思想,适应全社会服务型消费需求。以教育为例,国家在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也要重视满足全社会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再以医疗需求为例,要适应人们的需求,未来健康产业应从医疗分离出来,这也是一个客观要求。

(2)创新体制和政策。国有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教育等服务业领域,应采取统一的政策。以公立、民营医院为例,从现实情况看,公立医院并不等同于公益医院,民营医院也不等同于非公益医院;公立医院不一定就能提供好的公益服务,而民营医院也不一定不能提供公益服务。在行业标准相同的情况下,对服务业领域不同资本的投资,应当做到政策方面的“一视同仁”。

(3)增加政府对公共服务类产品的购买。尽管中国2003年就开启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进程,但由于公共服务体制创新滞后,在传统事业单位体制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发展相当缓慢。到2020年,争取将服务类采购占政府采购的比重从2014年的11.2%提高到30%左右。

(4)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目前,中国消费品市场、服务型消费品市场的监管严重滞后,需要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应尽快出台服务业各行业的相关监管标准,在此基础上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服务业发展;二是加快完善中央与地方的相关监管体制,明确界定中央和地方权责边界;三是推进审批权和监管权的分离,保证监管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四是充分发挥服务行业组织的独特作用,支持建立各类行业协会,并由行业协会承接政府下放的行业管理职能。

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大趋势

1.适应新趋势,服务贸易或成为开放转型的重点

(1)服务贸易开始成为扩大开放、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焦点。当前,各种类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大多都涉及服务贸易领域。在服务贸易快速增长背景下,服务贸易开放已经成为双边、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焦点,成为自贸谈判重点。

(2)服务贸易是一个突出短板。2014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20.6%,而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12.3%。预计到2020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将达到20%左右。

(3)服务贸易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实现由以工业市场开放为重点的“一次开放”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二次开放”转型。这既是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又是中国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2.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开放转型的重大任务

(1)以“一带一路”为总抓手,扩大自由贸易网络。“一带一路”大战略,应扮演好三大角色:一是以基础设施为依托;二是以服务贸易为重点;三是以建立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目标。因此,应当以“一带一路”为载体,在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的基础上,推进沿线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构建不同类型的自由贸易形式,比如,建立旅游经济圈、能源合作圈等。

(2)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打造国内自贸区升级版。目前,上海等四个自贸区在扩大开放中起了重要作用,有效带动了服务贸易,但其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比如,自贸区的122项负面清单,其中有80余项是限制服务贸易的。因此,应扩大国内自贸区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先行先试范围,真正起到扩大开放的先行者作用。

服务贸易的类型范文6

一、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从浙江省服务贸易的规模看,浙江近年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推动了浙江的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

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浙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4.57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75亿美元,增长了5倍。其中,2000年浙江服务出口额为5.5亿美元,占全国服务出口额的1.12%;到2006年,浙江服务出口额增长到52.06亿美元,占全国服务出口额的4%。其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

2.从浙江省服务贸易结构看,浙江省服务贸易结构发展不均衡,其主要特征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具有比较优势

从浙江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看,出口是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为主,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所占的出口份额虽然有所上升,但仍偏低,处于比较劣势状态。出口份额较大的是商业服务、运输服务、旅游及建筑安装和工程承包,上述项的服务贸易出口额约占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80%以上。而金融保险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通讯邮电服务、咨询服务等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出口额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不到10%。

二、浙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在分析了浙江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下从服务贸易总体和部门两个层次上,运用服务贸易的开放度指标体系、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浙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

(一)浙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总体分析

1.服务贸易的开放度分析。开放度是指一国(或地区)国际经济进入程度和国内经济准入程度的总和,服务贸易的贸易开放度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程度,也体现了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对国际服务业市场的依赖程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服务贸易的开放度提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它是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GDP的比重,即

ODS=(Si+Sx)/GDP

其中ODS(OPEN DEGREE SYSTEM 开放指标体系)表示服务贸易的贸易开放度,Si、Sx分别表示服务贸易进口额和出口额。

根据1999~200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可以计算出有关年份浙江服务贸易总体及其内部各行业的ODS指数(表1)。

从表1可看出,1999~2006年,浙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和贸易开放度(ODS)均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中,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从1999年的8.51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75亿美元。同期,贸易开放度从1.64%上升到3.82%。贸易开放度在1999~2006年连续上升,说明浙江服务贸易开放度正处于上升趋势。浙江是中国对外开放度较高的沿海省份之一,浙江十分重视涉外管理和涉外服务,适时修改和完善了涉外经济法规和政策,加快与世贸组织规则接轨,海关、商检、金融、税务等部门依法行政。在中国的国际环境下,浙江的政策应对得当,所以对外开放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正处于稳定的上升阶段。

尽管贸易开放度日趋增大,但是浙江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和开放度依然偏小。1999~2006年浙江服务贸易总额年均规模仅为 26亿多美元,年均水平仅占浙江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的13%,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28.7%以上的水平;同期,浙江货物贸易开放度达到25%~35%。说明浙江服务贸易开放度还是偏小,制约了浙江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分析。出口优势变差指数是用来分析主要出口商品类别比较优势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出口商品未来动态优势的走向及存在的问题。该指数是将各类商品出口增长率与出口总额增长率进行比较,以确定一定时期内何种商品具有更强或更弱的出口竞争力。

l种产品的出口优势变差指数为:p= (Gj-Go) * 100

其中:Gj为某国(或地区)J种产品出口增长率;Go为某国(或地区)出口总额增长率。根据p的数值,可以区分为4类:第1类:p>10,为强竞争优势;第2类:0<p<10,为弱竞争优势;第3类:-10<p<0,为弱竞争劣势;第4类:p<-10,为强竞争劣势。

根据1999~2006年的《浙江统计年鉴》有关数据可以计算出有关年份浙江服务贸易出口优势变差指数。

从总体上看,p 值属于竞争优势的行业不多且数值不高,说明浙江总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其中,有一些出口贸易变差指数为p>10,即强竞争优势的行业,如旅游、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其他商业服务行业;有的出口贸易变差指数为0<p<10,有通讯、邮电、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电影、政府服务行业为弱竞争优势;有的出口贸易变差指数为-10<p<0,有运输、金融、广告宣传服务为弱竞争劣势;p<-10,有保险、专有技术和特许费为强竞争劣势。由此可知,从服务贸易结构看,浙江省服务贸易结构发展不均衡,其主要特征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具有比较优势,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所占的出口份额虽然有所上升,但仍偏低,处于比较劣势状态。

3.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竞争优势指数,又称为贸易专业化系数(Trade Special Coefficient,TSC),表示一国(或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有国外学者将这一指标描述为:可比净出口指数(Normalized Trade Balance,NTB)。TSC指数又称比较优势指数或净出口比率,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总体上能够反映出计算对象的比较优势状况。借助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可对服务贸易总体及部门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其计算公式为:Nij=(Xij-Mij) /(Xij +Mij)

其中,Nij为比较优势指数;Xij为i国家(或地区)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Mij为i国家(或地区)第j种商品的进口额。在服务贸易中,Xij为i国(或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Mij为i国(或地区)服务贸易进口额。比较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如果Nij= -1,意味着该国(或地区)第j种商品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如果Nij=1,意味着该国(或地区)第j种商品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

根据TSC指数计算公式,浙江服务贸易TSC指数在逐年上升,且浙江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快于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表明浙江的服务贸易总体情况比全国平均的服务贸易总体状况要好,但仍属于比较劣势,浙江的总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三、提升浙江省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若干对策

1.加快培养精通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人才。高度重视并迅速培养国际服务贸易所需的各层次和各部门的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有步骤的开发;通过某些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引进人才和技术;同时,要使服务贸易获得快速发展,必须加快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在现有浙江各高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专业中加开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有条件的院校、科研所要积极筹建服务贸易专业,培养熟悉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让他们了解和熟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开发人力资源优势,为浙江服务贸易的发展不断输入新生力量,提高浙江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

2.不同性质的服务行业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对于生产者服务,应当优先发展,产业政策的着眼点应是:积极扶持、引进竞争,以产业化为导向、促进市场发育以及扶持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对于消费服务,如旅游、房地产等,它们的特征是与居民生活需求密切联系,进入退出的壁垒相对较低,产业政策的重点应是强调市场调节,政府的功能主要是改进和协调市场管理;对于具有公益性质的服务行业,要改变政府包揽做法,实现“政府主办、政府参与、政府指导”的分层次的供给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除少部分具有特殊性质的公共服务以外的其他公共服务业,促进浙江服务业健康发展。

3.坚持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制造业的相互促进。浙江作为一个制造业大省,目前正着手建设先进制造贸易基地,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的新飞跃。但制造贸易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服务业为代价,而应与服务业形成良性的互动。事实上,未来制造业的“制造”指的是为用户创造和提品的全过程,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将越来越多地融入制造业,而制造业企业活动的外置又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高度相关、双向互动。因此加快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将其放到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协同共生发展,形成整体合力,进而保持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优势。

4.利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辐射效应。上海提出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四个中心”战略,对浙江发展现代服务业有着积极影响。首先要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其次借助上海现代服务业优势,用较低成本获得较高水平的服务,一方面发展浙江本地的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形成与上海等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互补关系;第三要吸引优秀人才来浙江创业,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吸引人、留住人,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