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务业发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务业发展论文

服务业发展论文范文1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国内的经济发展已经和世界接轨,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金融服务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随着金融深化的不断加剧,银行客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客户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他们掌握了更多的金融知识,因此对于金融服务的鉴别评价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这种情况下,银行原有的金融服务体系,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了,客户现在对于金融服务业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融资的收益和成本上,他们也同样要求金融服务业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可以节省时间并尊重他们,这样,客户对于金融服务业要求的提升,银行就只有通过创新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才能拥有更多重视长久的客户,来保证它们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如今客户的主动权也越来越大,客户在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也就是说,客户在选择金融服务的时候有了更大的可选择空间,银行若想吸引客户,只有通过不断的进行服务创新。

金融服务业进行创新的建议

1立足市场及客户,追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金融服务业之所以要进行创新的原因,说到底还是为了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客户的要求,为此,金融服务业在进行创新的同时,应该立足于市场及客户,这样才可以最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金融服务业创新是增强自身实力,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每一项金融品种的创新,都要与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当然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追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也是无可厚非的。客户是金融服务业得以生存的最根本保证,而客户的要求则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息息相关的,因此,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必须根据市场要求进行创新,积极开发出符合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创新时,既要考虑实际情况,同时还要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和客户的需要。一旦推出的金融产品有市场、有客户、发展前景可观,那么我们就应该尽量使之尽善尽美,成为吸引客户的“亮点”;反之则要尽快转型,发展其他的金融产品。只有这样,随着市场和客户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自身的创新,才可以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并可以取得很好的发展。

2提高员工素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在银行这个最为普通的金融服务业中,柜台是对外服务的窗口,与客户的接触最为频繁,也是最为密切的,可以说在客户心目中,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如何完全是取决于柜面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的,为此,加强柜面人员的服务管理,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金融服务业进行创新的重要方面。首先,是要加强对员工的金融知识的教育。客户在选择某种金融产品时,很多时候,对这种金融产品是一无所知的,这个时候,工作人员就成为了客户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对象,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员工自身的金融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客户咨询的金融产品,或是想办理的某种业务,工作人员对客户的询问表现的一无所知的话,只会引起客户的反感,从而造成客户的流失,那么对于该银行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要对员工进行各种培训,利用培训班、网络学习等形式,带动员工学习各种新业务、新知识的热情。使得员工可以熟练掌握金融产品的相关知识,对于客户的询问可以对答如流,并为客户提供适当的建议,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升竞争实力。这才是进行金融服务创新的最根本目的。其次,还要强化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银行的工作人员除了要有足够的金融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热情的服务态度。要让客户在银行办理业务或是购买金融产品的同时,可以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这才是拥有忠实长久客户的最佳途径。为此,要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使工作人员树立一种正确的工作观念,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求员工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主动热情工作观。只有从思想上提高员工的认识,才能指导员工的实践,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实现金融服务业的创新。

3完善金融服务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制度创新。一套有效的金融服务机制,是增强金融服务水平的有力保障。因此,要进行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完善金融服务的创新体制,则会成为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建立和完善金融服务创新组织建构和制度依托,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化科学技术和金融理论实践水平的人才,则是当务之急。只有为金融服务业培养出一批这样的人才,才可能适应目前经济迅速发展的各种要求。当今社会,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要求已经开始进入快节奏的氛围之中,客户要求简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面对这种要求,金融服务体制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满足客户的这种需求。创新金融服务体制,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从而满足客户的各种新的需要,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不断提升自身的客户满意度,从而顺利实现金融服务机制的创新。

国内金融服务业创新面临的挑战

1银行的经营压力加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到金融服务业中,促进了金融工具盒融资手段的不断创新,使得金融市场的效率大大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金融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的复杂化,使得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要求也加强了,由此就加大了银行的经营压力。

2模仿和借鉴的创新多,原创性的创新少。目前,我国的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形式主要是吸收、模仿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虽然这种创新的速度很快,可以快速的为国内的金融服务融入新的元素,但这种创新是建立在外国的经验之上,很多内容其实是不适合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的,国内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应该建立在国内金融市场的现状,这样才可以真正满足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由此,应该大力发展国内原创性的创新,对于外国相关经验的借鉴,应该适量,坚持批判继承的态度。

服务业发展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发展高端服务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以厦门信息服务业的现状分析为基础,探讨了厦门信息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战略重点。

[论文关键词]信息信息服务业公共信息平台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服务化”趋势日益显现,现代信息服务业应运而生。区别于传统信息服务业,人们将通过汁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加工、储存、传递和利用,为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专门行业的集合体称之为现代信息服务业。现代信息服务业连接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用户,对社会生产与消费的拉动作用大,产业关联度高,目前已经成为信息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技术创新最活跃、增值效益最大的产业。它能推动整个信息产业链向上游的设计研发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助推城市的信息产业从“加工”到“制造”直至“创造”的转型,是推进信息产业乃至经济的新增长点。

厦门作为海西经济区的枢纽城市,也十分注重城市的定位与转型工作。市政府提出构建厦门高端服务业的城市发展战略。现代信息服务业作为高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服务业中广泛渗透和应用,可推动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其态势也可直接影响到厦门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优化。

1厦门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特点

厦门市政府极力打造海西经济区中的特区,制定了发展厦门高端服务业的战略,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计划到2010年,全面完成厦门“数字城市”基本框架建设,基本建成功能完善、结构合理、保障有力、技术先进的海峡西岸信息中心城市和面向全球市场,规模化、集群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软件研发中心、软件外包出口和人才培育基地。厦门市2007年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产值ll0亿元,比2005年增长34.6%L2J。在基础环境建设、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软件外包、网络服务等诸多方面,厦门市的网络信息服务业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1.1软件基地建设初见规模,创新思维打造新热点

1998年,厦门率先出台了扶植软件产业发展的16条优惠政策,成立软件行业协会,启动厦门软件园建设。并相继配套出台了产业扶持、财政支持、人才引入等多项利好配套措施。经过近10年的发展,厦门现已拥有软件园孵化基地和产业基地两处园址。2000年,厦门软件园被授予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03年被授予国家软件引智基地。目前软件园已成功吸引了近350家企业进驻,包括微软、西基动画、雅讯、雅马哈、富士通等行业标杆企业。随着这些动漫游戏、数字内容、信息服务业、Ic、1T及软件设计企业的全面进驻,厦门市精心打造的海峡西岸最大的软件“航母”即将启航。

高端服务业关注创新、创意和数字化生存。动漫产业正具有以上特性,它是一种绿色产业,属于数字内容产业及文化产业,国际上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目前全球动漫产业的产值为20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在软件园的规划建设中,厦门市利用创新的思维思考信息网络服务业的发展,意识到动漫产业的重要性,确定了以动漫产业为点,带动新兴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战术。在软件园二期中规划了动漫产业园区,拥有国际一流的动作捕捉摄影棚、动漫作品观摩室等配套设施,这将是国内外最具规模和特色的研发区。目前更有多家知名动漫制作公司进驻厦门,其中的一些电脑动画公司已开始承接好莱坞电脑的动漫制作。点带面,面扩展,软件园发展必将带动厦门的信息服务业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

1.2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全面展开,各行各业电子商务发展进入新阶段

厦门市紧紧围绕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立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型政府这个目标来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的建设,政务内、外网已初具规模,效益Et益显现。为了保障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厦门市政府牵头构建包括人口数据、法人信息、社会保障数据等在内的多种基础数据库建设,这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应用支撑。在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增强了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作业能力,有效提高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也为电子商务的全部展开提供有力的政府保障。

作为海西经济区中重要的港口外向型经济主导城市,厦门有着比较发达的商贸物流业。全市目前已能实现港口作业与港口监管100%联网作业。70%以上外贸出口流转环节电子化。商业网站方面,2007年底,厦门共有商业网站超过2万个。网络运营模式丰富多样,包括了“实体+网络;纯的网上购物;“工厂+网络”模式;“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模式。各企业都可以依据自己的经营状况,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此外,厦门的新兴网络服务业发展迅速,带动电子商务进入新一轮发展。目前厦门具有增值电信经营资质的企业57家,企业数量约占全省30%,提供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服务业务。在‘域名注册”、“虚拟主机”、“空间租用”、“电子邮局”和“网站推广”等网络服务业务方面,约占全国30%的市场份额,在全国网络产业的关键环节中占有重要位置。

1.3信息技术的服务外包加速发展,整体产业链逐步健全

据商务部专网统计,2006年厦门市报备软件出口合同101份,总值453.49万美元,同比增长35.78%。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且兼做外包的企业约50家。销售额4.77亿元,从业人员6761人I钔。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示,软件外包行业正逐步形成。目前主要接包行业集中在软件业和互联网服务业,主要接包业务为软件设计、编写、测试;后台服务;数据加工处理。软件外包为企业带来较大收益。目前ITO(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利润还保持在国内市场的3.5倍以上,东南融通、翼华科技、吉联等从事北美服务外包企业的经营业绩都比较好。

2厦门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过程的问题分析

多年来,厦门服务业发展迅速,总量位居福建省第一,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增速也位于前茅。但相对于厦门城市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加速推进的新形势,厦门的城市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发展还不够充分;其中信息服务业在厦门的发展相对于服务业的其它产业更是显示出落后于其需求急速增长的情况;相对于深圳、大连、珠海等兄弟城市,我市的现代高端服务业尤其是信息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短腿”。

2.1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良好,但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

厦门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适度超前,处于全国前列,应用处于全国中上水平。各区政府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但其信息化应用水平却不高。其数据通信基础网络主要用于公文交换、会议通知、信息共享等,还远未实现机关办公和公众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此外公安户政等部门的基础数据平台已基本成型,大部分业务受理都实现网络化办公,但水务、电力等信息存在太多数据冗余,应用平台仍需进一步开发。这种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状态在厦门的城市与乡镇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行政区与行政区之间表现明显,制约了全市信息化的全面和深入发展。

2.2拥有先进的技术支持,却尚未拥有领先的意识来推动新一轮飞跃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在国家信息化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无论在政府还是在民众意识中,却都尚未认识到信息服务业的重要和发展。大家对信息的意识很大部份还停留在认为信息化就是软件开发的阶段。而当今经济与软件环境都预示信息化进程已经或正步人软件实施阶段,也就是信息服务阶段。研发是基础,应用才是目的,所以现在的网络信息的服务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真正关键所在。

2.3信息服务业总体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企业竞争力不足

从国内横向比较来看,厦门市网络信息服务业的总体规模偏小、发展速度还不够快(见表1)。2007年,厦门信息行业销售总额超过45.5亿元,全行业从业人员约l0000人;在155家经认定的信息企业中,员工超过100人的仅12家,纯软件收入千万元以上的仅6家;规模小、效益差,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几乎谈不上集群效应;绝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手工作坊式开发方式。网络信息服务业在自主技术创新和名牌产品方面显得不足,企业之间缺少横向联合,没有形成企业和人才的集聚效应。

2.4重点建设的基础数据库整体规划不足,网络信息服务呈现条块状不均衡

厦门市已拥有多个基础数据库,为海西信息港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基础支撑,但现在基本是各数据库独立运作,缺少统一规划与统一的综合应用。其中,各基础数据库的部分信息都存在关联性,容易出现信息冗余,造成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时重复、浪费、矛盾等多种问题。并且各基础数据库更新不一致,各自运转,也容易同关联部门脱节,逐步成为信息孤岛。

2.5人才总量偏少,高级人才匮乏,技术积累不足

网络信息服务业高利润、高回报的特征主要取决于持续不断的信息管理模式创新和技术应用创新,创新能力是通过人才带动的。厦门目前未形成企业集聚,好企业不多,企业规模小,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薪资水平低,管理欠规范,人才在企业间流动的选择余地不大,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人才引入的优惠措施,但高层管理人才和高技术人才还是显得明显缺乏。’

3促进厦门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厦门市应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指导方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一主题,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坚持‘‘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原则,积极创造有利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信息服务业在厦门经济中的比重和作用,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信息服务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1转变意识,充分认识信息服务产业对企业竞争力发展的重要性

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不能仅仅关注生产力层面的信息化。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业务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管理层面上的信息化,从根本上发挥信息化对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带动作用。为此要及时转变意识,把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从对技术一味追求转变到对企业内容管理模式的创新,对大型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利用上来。

3.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为信息企业的成长积极创造条件

政府部门应尽快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政企合理分工,结合厦门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鼓励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切实将国家对信息服务产业在税收减免、资金扶持、出口奖励或贴息、产业技术政策、市场环境优化等方面的优惠或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为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整合资源,设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基金,扶持软件企业发展壮大,鼓励软件产品出口,鼓励企业创新、资质提升和市场开拓。创建行业融资和风险担保机构,为种子公司创业发展提供支持。

3.3利用地理优势条件,建好软件园,发挥其对信息服务产业的保障功能

在管理方面,应当理顺软件园的关系,明确其功能定位,保证政府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得以落实。进一步完善设施建设,改善环境,加强与台湾软件界的接触与交流,筑巢引凤,形成“台湾接单、厦门生产、返销国际市场”的发展模式;抓住台湾的电信公司已经开始将呼叫中心转往厦门的机遇,将此作为重要的招商项目,打响城市知名度。对园区也可采用外商投资,设立“园中园”,尝试以凤引凤。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设立软件评测中心、LINUX源码开放实验室,增强为企业服务的功能。吸引更多优势企业进人,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

3.4以申请“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为契机,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计划在全国推进建设信息服务业的“十百千工程”(10个城市,100个外资企业,1000家服务外部企业)。厦门环境优美,配套齐全,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快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目前厦门也在积极申请“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应以此为契机,重视城市信息服务业的各项建设,争取在这新一轮的竞争中占领先机。

服务业发展论文范文3

【摘要】国际经济发展经验表明,服务业发展加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由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水平的转变时期。本文依据全球经济结构已经出现由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转变的趋势,而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现状,对发展服务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服务业;产业结构;就业;城市化

自20世纪60年代初起,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全球经济服务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其就业人数和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关系到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多样化需要,同时也是关系到工业部门、农业部门乃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

1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服务业越发达,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其服务业的产出与就业比重也相对较高,也基本代表了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目前,在世界总量中,服务业产值已超过了60%,其中一些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个别国家接近80%,而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发达国家已高达70%左右,中等收入国家为50%-60%之间。同时,世界服务贸易占到贸易总额的1/4;服务消费占到所有消费的1/2左右。因此,可以说世界经济实际上以服务商品的生产为主,己经步入了“服务经济”时代。然而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重,到2004年仅为31.18%,我国服务业就业劳动力占就业人口比重为30%,与国外相比,显然比重过低,整体水平滞后,明显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2发展服务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逐步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促进第一、二产业的优化升级,这应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我国经济结构长期依赖传统工业的发展道路,但一些重要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铁、铜等国内自给率日益下降,资源短缺已经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而同工业相比,服务业具有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等一系列优势,并且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高新技术的应用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服务业领域,产生了许多新的职业和岗位,如信息技术含金量较高的现代金融、通讯等服务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将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且可以优化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和就业结构。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必须在继续积极发展具有竞争优势和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服务业,使其与经济整体发展相协调。

3发展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工业化的细分及深化

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会不断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有赖于工业技术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从而对工业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医疗领域中不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在检测和治疗上的新突破要求有更高的生物化学技术、信息技术等,从而推动工业相关行业的发展。并且服务业中的许多行业具有社会基础性质,有利于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如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可以促进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结合,解决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矛盾,从而保证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市场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金融业是投资的载体,而投资是工业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金融业也就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行业作用,它的运营状况直接制约着工业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因此以商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等为代表的现代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交织、持续运行在促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深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发展服务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由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大规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开始减弱,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我国未来几年,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就业压力十分巨大。据中国社科院和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显示,“十一五”期间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在500万到550万之间。如果农村每年的城市化水平提高1%,就要转移1000万劳动力,加上往年失业的人口,“十一五”期间可能有四五千万劳动力需要就业。而服务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服务业门类众多,各种类型的行业并存,就业形式灵活多样,能够容纳不同层次的就业群体,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5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

服务业发展论文范文4

关键词:汽车金融消费信贷商业银行

2003年下半年,《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及相应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使得望眼欲穿的外资汽车金融巨头们终于可以在中国这个汽车信贷大市场上开启舞步了。不久后,国内首家汽车金融公司——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于2004年8月18日正式开业,紧接着,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也分别于去年11月和今年1月正式开业。汽车金融不仅是一种服务,更是一种营销方式。预计汽车金融服务的推广将改变自2004年5月以来车市开始持续低迷的局面,汽车金融服务作为后工业时代带动汽车全方位营销的一个龙头,将会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能。

国外汽车金融服务概况

如今的金融业早已脱离了商业信用时代,产生了大量不针对某个特定行业的综合性金融机构,我国也是如此。无论什么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多么重要,都没有必要设立与之部门相对应的金融机构。但汽车金融公司似乎是一个例外。在美国,从事汽车金融服务的机构除了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信贷联盟等传统综合性金融机构以外,在汽车金融市场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专业性的汽车金融公司。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汽车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这种特殊性使得专业性的汽车金融机构具有许多一般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汽车金融公司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在业务运营上,汽车金融公司从金融产品设计开发、销售到售后服务都有一套标准化的业务操作流程,从而大大节省了交易费用,赢得了规模经济优势。相比之下,商业银行提供的汽车金融服务只能算是一种附属业务,尽管都已经意识到了其市场的巨大,但在整个银行的经营中还不能算是主流业务,其服务从质量到形式都无法与专业化的汽车金融公司相比。

其次,汽车金融公司具有汽车产品的综合性经营优势。汽车消费涉及的金融服务很多,除了购车贷款外,还包括汽车消费过程中的金融服务。例如在德国,如果你持有一张大众汽车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在保险、燃油、维修、驾车旅行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消费便利,而且能获得低利率透支。相比之下,银行的服务则相对单一,产品仅局限于购车贷款。事实上,购车行为是一次,但汽车消费则属于经常。汽车金融公司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汽车消费领域,既增加了金融服务的收益,实现了范围经济,又有利于客户风险的即时监控。

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汽车金融公司通常是汽车制造企业附属的财务公司,它们与母公司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与商业银行相比,汽车金融公司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母公司汽车的销售,因此能够保证对汽车业连续稳定的支持。这一点对汽车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汽车行业是一个受经济周期影响很大的行业,在经济不景气时,汽车行业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这时银行完全可能收缩在这一领域的金融服务,这将对汽车行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构成严重影响。但作为汽车制造商附属的金融机构,则能够很好地与母公司协同运作。例如“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的汽车金融公司与母公司在车型选择、维修服务、利率及融资方面推出一系列促销计划,换来的是汽车销售在2001年10月份大幅增长了15%。

在美国,汽车信贷服务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分期付款零售方式。这一种传统的融资方式,汽车零售商一般和消费者签订汽车分期付款零售合同约定消费者在一定期限内向零售商分期支付汽车价款。

融资租赁方式。这种方式与上述分期付款方式的差别在于:在融资租赁中,消费者(承租人)在租期届满后享有购买选择权,即承租人在补足租赁合同中事先约定的相应余额后可获得汽车的所有权;如果汽车现值高于约定的余额,消费者可以出卖所租的汽车,向零售商偿还该余额,保留差价从中获利;承租人也可直接将汽车返还给出租人。因此,对消费者来说,融资租赁方式更显灵活。

信托租赁方式。这是信托公司采取的一种特有的融资方式。就汽车金融服务而言,信托公司为实现其财产信托职能,可以通过适当的合同安排,为汽车制造商、汽车经销商以及最终消费者提供融资服务。以汽车零售为例,汽车零售商可与信托公司签订信托合同,将汽车零售商的库存汽车的所有权转移给信托公司,同时领取受益权证书,零售商可以以受益权证书为担保从银行获得融资,或者将其转让给第三人以收回货款。而信托公司接受委托后,再与消费者签订相应的融资合同(如分期付款零售合同或融资租赁合同等)。

汽车分期付款合同的转让与再融资。汽车零售商与消费者签订汽车分期付款零售合同后,可以将该合同债权转让给符合法定条件和资质的汽车金融机构。汽车金融机构受让该合同债权后,还可以再次将其转让给符合法定条件和资质的其他汽车金融机构。再融资是指汽车金融机构等享有合同债权的合同持有人,按照消费者的要求重新安排分期付款协议内容,为消费者提供分期付款服务之后的第二次融资。

目前,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限制较多,缺乏必要的资金来源,不利于其健康发展。因此,取消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限制迫在眉睫。此外,培育汽车分期付款合同债权的转让市场(再融资市场),也是拓宽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的一条途径。因此,可积极鼓励现有的汽车金融机构开展此项业务,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法律规章制度来规范融资公司的主体资格、经营范围以及消费者保护等问题,这对完善我国汽车融资体系,加快汽车金融市场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正光.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国际比较及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4

2.田亦夫.汽车金融理论及其研究综述[J].上海汽车,2005

服务业发展论文范文5

1我国典当业发展与现状

典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非银行性质的金融行业,也是现代银行业的雏形和源头。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典当业非常兴盛,全盛时期,单在北京就有300多家。1949年后,典当业完全停顿。1987年1z月,“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正式挂牌,成为当时中国内地第一家典当行。截止2006年底,全国共有典当行2494家。累计注册资本246亿元。2006年已营业的2052户典当行典当总额960亿元,比上年增长40%。2007年上半年,已开业的2342家典当行资产总额862亿元,同比增加12.7%;上半年累计实现典当总额441亿元,同比增长31%;典当余额为254亿元。同比减少7.7%;息费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14%;上缴税金3.9亿元,同比增加1.6倍;行业从业人员2.1万人,同比增加40%。从区域上看,东部地区1239家典当行,实现典当总额354.9亿元,占全国典当总额的81%,其中动产质押典当比例高于全国两个百分点。从业务构成上看,动产质押典当金额108.3亿元,占典当总额24.7%;房地产抵押典当金额236亿,占典当总额的53.6%;财产权利类质押典当额占到典当总额的21.7%。从经营对象看,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成为典当业主要服务对象。全国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当金3.8万笔。同比增加18%,典当金额222亿元;对居民提供当金99万笔,同比增加8%,涉及典当金额199亿元。典当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和私有经济活跃程度密切相关,浙江、江苏、山东等经济大省的典当资金周转期和典当总额均大大优于同样资本规模的内地省份。

总体来看,典当业救急解难、便利融资的服务功能继续得到优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居民生活的经营理念在行业内得到延伸;典当业社会形象不断提升,并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可和关注。

2我国典当业存在的问题

2.1行业属性不清

从1996年以来,我国典当行业主管部门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转变为现在的商务部,而典当行业的属性也经历了由金融机构到特殊的工商企业即非金融机构的转变。从新施行的《典当管理办法》来看,目前典当行按工商企业定性,但在有些管理上却又按金融模式进行。典当业承担着金融机构的义务,却不享有金融机构的权利。

2.2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典当业没有专门的统一立法,所能依据的主要是商务部和公安部2005年4月1日联合颁布施行的《典当管理办法》。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还表现在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我国典当业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担保法》、《物权法》、《典当管理办法》和国务院其他部门颁布的法规中涉及典当业的规定以及各地方有关典当业的规定等。这些法规的效力等级不确定,规定时有冲突,现实操作也有困难。作为自律性行业的典当业,行业协会组织不发达也阻碍了典当业的发展。目前中国成立了中国旧货业协会典当专业委员会,但是处于发展初期,会员单位不能覆盖全国,且缺乏对典当行业的规范力度。

2.3典当专业人才匮乏

在典当行业中,急需大量的民品(包括贵金属、珠宝、古董)鉴别方面的人才,同时还需要鉴别人员懂得一定的贷款理论知识,能够正确评价当品的市场风险。在对企业的贷款中,要求工作人员既要能够正确评价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评估企业的抵押资产的价值,又要对企业的所投资项目有一定的认识。典当业务是由人来操作的,其经营人员的素质高低是经营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典当行普遍缺乏优秀人才,缺乏人力资本的投人,多数典当行还属于家族式经营,普遍缺乏合格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2.4典当行实际业务范围狭窄

现代典当的经营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机动车辆、房产质押、有价证券(包括沪深股票、银行存单、银行票据等)、金银饰品、家用电器、通讯器材、企业产品等,不同企业或个人通过对以上物品的质押。但是,相当一部分典当行实际经营业务范围狭窄,传统业务如珠宝首饰、古玩字画、手表等萎缩;为追求高额利润,许多典当行都将业务集中在房产、股票和机动车典当上。

2.5典当业融资渠道不通畅

目前我国典当业主要是通过自有资金进行业务运作,在实际操作中很难从其他渠道获得融资。只有极少数典当行能从银行获得贷款,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家上市的典当公司。融资渠道的不畅导致个别地区的个别典当行存在违规吸存甚至高息揽储的情况。可见,典当业除股东权益融资外,缺乏其他有效的融资渠道,这制约了典当业增强资金实力,发展自身规模的进程。现阶段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唯独融资难成了影响中小企业发展中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在融资问题上,一方面大量社会闲散资金只能存入商业银行;另一方面,典当业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却无法吸纳社会资金,使其转化为中小企业发展急需的资金供给,这就存在着一边资金需求旺盛,一边资金供给有余,而供需却不能衔接的问题。扩大典当业的资金来源,从表面上看,是对典当业的扶持,实际上则是通过典当融资,加大全社会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3我国典当行业发展对策

3.1确立属性

目前亟待明确的是典当行的行业归属问题。关于典当行属性的争论一直有很多说法,尽管目前将典当行定位为特殊的商业企业,并由商务部主管,且没有金融许可证,但典当究其根本,仍不改其金融属性,同时,又具有其他属性。典当的金融性质体现在典当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上,但典当的债权债务关系与一般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同,在典当物绝当之后,典当行的金融性质就转化为商业性质,对绝当物品进行变卖、拍卖处理,直接参与商业活动。

3.2规范制度,健全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典当业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也会随之增加,在这个背景下通过提高典当立法层次,制定一部统一的典当法,既符合当前的立法趋势即立法由综合性向专门性过渡,又能促进典当业的规范发展。必须保证的是典当立法应与民法等规定相协调,防止出现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情况。如果该行业的习惯法符合一般公平原则,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也为业内人士广泛接受,就应当尊重历史、重视实践、不要盲目改变。

3.3人力资源体系的构建

建立企业培训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在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建立一个系统的培训管理体系、培训课程体系以及培训实施体系,使三者成为有机的整体。加强文化建设,树立典当业新形象,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实施典当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打造中国典当业的经理人,全面提升行业整体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注重从业人员业务技能、政策法规、职业道德、文化知识的培养,提高在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造成新一代的典当行业从业人员。

3.4扩大典当行融资渠道

我国典当业应积极探索各种融资渠道,坚持与银行广泛接触寻求获得银行贷款的有效模式,扩大经营资金的来源。另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放开典当业的融资渠道,在确保金融体系安全的基础上,允许典当行从信托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基金等渠道进行融资;允许典当行的当物可以在认定第三方监管下对银行实施动态余额抵押,以当票为依据,在不影响当户对当物赎回的前提下对银行抵押物价值余额进行动态平衡调整。此外建议允许经营良好的典当行在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以增强典当业的资金实力。

服务业发展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服务贸易业 发展趋势 对策建议 [论文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服务贸易业也得到飞速发展,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已是影响、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通过对我国贸易的现状、发展趋势进行细致分析,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机遇与对策建议。 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迈进步伐。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保持了迅速发展势头,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事实上,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长期以来在国际旅游业、海洋运输和建筑业等产业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在咨询服务、金融保险和专利技术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内却还处于竞争的劣势,发展稍显不足。因此,我国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从种种方面看,还不能被称为服务贸易强国,其具体体现如下: 1.服务贸易规模偏小 据WTO统计,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4%,虽比2005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但仍排名世界第八位,而进口排名也保持第七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重极不相称。 2.服务贸易差额扩大 在我国服务贸易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的逆差也成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些逆差主要存在于运输、保险、专利特许、咨询和电影音像等服务项目中。一直以来,运输业都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扩大,以及保护知识产权力度的加大,我国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业项下的贸易逆差也呈逐年扩大趋势,逆差的长期存在和扩大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 3.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竞争力较低 一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结构都是以劳动和资源禀赋密集型服务贸易为主。虽然近年来新兴服务贸易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服务贸易格局仍然呈现出低水平发展的态势。以2011年的贸易结构为例: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的比重分别为33.35%、27.2%、18.15%,而保险、金融、计算机与信息服务、技术专利使用和特许费用等新兴服务贸易产业比重分别为4.83%、0.17%、2.14%、3.54%。这种贸易格局与欧美发达国家正好相反,表明我国处于服务贸易国际分工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低的现状。 4.管理体制与法制建设不够完善 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对服务业的管理不够统一;法制建设比较滞后,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但却未能形成完整的服务贸易立法体系,已有的法律法规和内部文件立法层次较低且缺乏协调性,与GATS的接轨也尚未实现;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还不够,虽然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电讯、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总的来看仍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增长速度高于货物贸易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的国际间流动逐步兴起,使得服务贸易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1980年~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增至27559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6.6倍,占世界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七分之一上升到近五分之一。但与服务业的GDP占比相比,2006年,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仍较小,表明全球服务贸易还不够发达,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还处于从 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的初始阶段。同时也说明,服务贸易还是一片未充分开发的“处女地”,并注定成为各国竞相圈地的焦点地带。 2.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调整 服务贸易发展速度惊人,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部门越来越多,涉足的领域也日益广泛。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到服务产业,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建筑设计服务,计算机信息外包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并迅速扩张。正是由于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兴起,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凋整。据有关数据显示,长期以来占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传统服务项目,如运输、旅游服务在发展中份额现在正逐年呈下降趋势,而其他新型服务(包括通讯、金融、信息、专利许可和其他商业服务等现代服务行业)则增长较快,其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据《华尔街日报》称,IBM准备把美国本土4730个编程工作岗位转移到印度、中国等国家,即将编程服务外包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同时将高薪职位大量输往海外。惠普、甲骨文、埃森哲、美国在线、英国诺维奇保险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也都计划将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印度或中国。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仍不平衡,但差距正在缩小 目前,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仍占主体地位。从规模上看,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上对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顺差。而从结构上看,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与经济实力、制度优势,以及规则的制定权利,在发展迅猛的知识含量高的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存在绝对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总体结构上存在明显劣势,只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及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有一定的竞争能力。比较乐观的是,发达国家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贸易的趋势,这一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 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以强大的国内服务业为前提保障的。目前我国国内服务业相对发展落后,严重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应有重点、有步骤地大力优化服务行业结构。首先,对于投资少、收效快、就业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如商业、物资业、金融业、保险业、饮食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和文化卫生业等,国家需对其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发展力度。其次,加大对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加速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咨询业、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的行业。再次,坚决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如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共事业等。此外还应重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发展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提高服务质。服务产品质量不仅对服务企业本身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2.实施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可以按照服务业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地位确定产业结构和行业发展顺序,同时根据竞争力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优化,从而获得动态比较利益。尽管我国的服务业总体上落后于各发达国家,但在某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服务领域仍具备一定优势。因此,可根据服务产业部门在经营规模、市场份额、增长速度和比较优势等方面的排序,确定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同时逐步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引进国外竞争,促进国内服务业行业学习先进技术经验。但是服务贸易自由化是个渐进过程,在开放国内服务市场时,应结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具体情况,有重点、有步骤地开放。 3.建立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 服务贸易涉及许多部门,与国家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服务管理体制,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环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供优质服务,搞好投资软环境建设。首先,要明确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我国商务部是对外贸易政策的管理部门,其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进出口的发展战略,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并落实GATS 的有关条款。其次,要继续规范服务贸易进口,把握好对外商投资服务贸易必要的审批权,避免和防止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损害。再次,继续完善对服务贸易出口的管理,防止服务贸易出口外汇的流失。应该把占我国服务贸易外汇收入比重达70%的旅游外汇管理、国际货运管理和境外承包工程外汇收支管理作为重点,加强检查和管理的力度。同时,加大扶持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力度。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因此应注意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市场,扩大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规模,多渠道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收入。 4.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措施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服务贸易实行保护。我国服务业基本上属于“幼稚产业”,除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建筑、旅游、运输等传统产业外,涉及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业发展都不够成熟,目前还无法与外国匹敌。GATS对发展中国家做出了很多保留与例外,特别是在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逐步自由化,以及对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发展援助方面予以很大的灵活性。因此,要认真研究掌握GATS的各项规则,充分利用这些例外,这些保护“幼稚产业”,提高发展速度。 5.加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建设 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市场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加强对GATS、WTO有关条款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人原则及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在立法的同时,要注意与国际接轨,在指导原则、立法精神等方面,向国际标准靠拢,废除妨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法规,修改、完善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率和法规。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继续推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还将不断上升。但就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而言,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尚不成熟,世界服务贸易利益新格局还尚未形成。为顺应这一趋势,我国需不断调整国内经济政策,争取打破服务贸易垄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时要加快法务立法,建立系统的法规体系,并加强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