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范例6篇

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范文1

[论文摘要]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和核心,乡村旅游能够加速乡村文化体系的形成,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经成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途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在增加农村经济收益的同时加速乡村文化体系的形成;而通过挖掘、塑造独特的乡村文化可以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二者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探索

乡村旅游是利用农业和农村资源开发的一种综合性旅游产品,是第一产业的资源和第三产业的服务结合创造高附加值的探索,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探索。

(一)乡村旅游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和农业相融合的产物,从乡村旅游的流向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客源——乡村资源”单向度流动的特征,旅游活动主要是以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体验、消费为主,发展乡村旅游直接实现了以城带乡和城乡统筹发展。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带动了城市旅游者在乡村地区的多元消费,而且加速了设施、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向农村地区的流动和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推动力。

同时,将传统农业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复合型循环经济项目的建设,提升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调整农业布局,大力发展标准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增强乡村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并延伸产业链条,进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旨。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发挥旅游业在整个第三产业中的综合、关联和拉动作用,还可以使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强化农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的地位。

(二)乡村旅游丰富了农民增收的途径。

乡村旅游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主要体现在:

1资源性收入。农民是农业生产资源的最大所有者。发展乡村旅游,农民可以通过出租土地以及土地上拥有的资源,如林果业资源、花卉苗木、建筑设施等获得直接的经济收入,这部分收入主要以租金的形式兑现。同时。当前各地正在实践的农民旅游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乡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入了股份合作的理念,将农民转化为持股人,实现股票分红收益,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2服务性收入。广大农民是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旅游服务的主力军,他们通过开办农村餐馆、农家旅馆、旅游土特产品商店等旅游接待设施,为旅游者提供服务,这部分收人主要以旅游经营收入或工资的形式实现。

3农产品收入。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农产品销售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将农产品消费融入到游、吃、购、娱、住的整个过程。并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旅游附加值。

4转移性收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直接推动了餐饮、包装、运输等第三产业的繁荣,也推动了地方财政的增长,这更有利于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使农民的转移性收入直线增加。

随着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以及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农民的增收渠道也将日益多元化、丰富化。

(三)乡村旅游加速了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旅游资金的多渠道筹集,实现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实现了贫困农村地区的脱贫致富,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使农村环境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的文明程度逐渐提高,在保存农村传统风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同时,提升了乡村形象,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方式。二、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源泉。乡村旅游以旅游者了解乡村历史、感受乡村文化、体验乡村生活为主要目的,没有乡村文化内涵支撑,乡村旅游就缺少生命力和竞争力,农村中原有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文化精髓,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乡村旅游是乡村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播的有效载体。我国的历史文化之根在农村,农村深厚的文化积淀彰显了我国乡村发展的悠久历史。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挖掘、整理乡村文化遗存,理顺乡村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关系,是积极保护乡村文化,实现文化长远利益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乡村文化更是多姿多彩,独具特色。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当地农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从保护整个乡村文化空间的高度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通过旅游者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可以拓宽乡村优秀文化对外传播的领域和渠道,扩大先进文化的影响。增强优良文化的实力和渗透作用。

乡村文化是维系乡村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旅游吸引力的关键性要素,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也是我国整体文化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乡村旅游的提升发展离不开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撑,乡村文化建设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得以完善、深化,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三、以乡村旅游发展为核心的乡村文化三级体系建设

结合我国目前乡村文化建设现状、乡村旅游发展特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乡村旅游发展为核心的乡村文化建设共包含三级体系:

(一)社区文化体系。

乡村社会学家杨懋春指出,乡村社区是以家庭为单位。以村为中坚,以集镇为范围的开放空间。乡村社区能够代表一个地理范围内的文化特征(包括传统、风尚、特色等),也能够体现乡村的群体合作,而群体合作是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乡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区的参与。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是指在开展乡村旅游的地区,社区群众全面而有效地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不仅参与旅游决策和规划,还参与旅游地环境保护、旅游地社会文化维护等多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恢复或重建乡村历史文化遗迹和乡村文化传统突出历史特色和文化特色,通过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改善、展现乡村特色,通过塑造社区居民的整体形象和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形成社区核心价值体系,并最终发挥社区文化的凝聚作用。

(二)庭院文化体系。

乡村文化庭院。是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根据乡镇自然村庄的布局结构选择的、能够代表乡村典型文化的农户及其庭院,目的在于通过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整个村庄的文化建设。这既有利于对具有特殊价值的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性保护,又能够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机制。庭院文化建设要求充分挖掘乡村价值观、特色产业及生产生活民俗等,并结合旅游文化氛围营造,在赓续、保护乡村传统的同时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模式有主题院落、寄宿农庄和家庭旅馆等的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和谐;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D4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090-01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必须根据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不断扩大人们文化生活的空间,以满足人们求知致富的需求、重文求乐的需求、人际关系和谐的需求、生活环境优美的需求和价值实现的需求为着力点来加强文化建设;要弘扬先进文化,扶持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ヅ逦幕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努力创建农村先进文化,是贯彻实践“三个代表”的现实要求,也是时展的客观需要。搞好农村文化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战线部门同志务必加强学习,要认真学习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特别其中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相关论述,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都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其精神境界、文化追求的层次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文化馆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改革创新,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水平

シ⒄古逦幕事业,提高农村文化工作水平,关键是要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素质。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文化建设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城乡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各种新兴的文化服务、文化活动以不同的表现形态,走进了城市社区和乡里村间,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但也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仍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在部分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文化生活十分贫乏,急需大力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素质。要深化农村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文化馆、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面向大众,面向市场,积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新的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专业艺术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农村文化队伍的教育培训。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文化单位和农村文化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在保证政府投入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展有偿服务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通过增加自我创收,解决开展文化活动的经费短缺问题,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三、以活动为载体,扎实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

サ鼻霸谂逦幕建设中,群众业余文艺演出队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些业余文艺演出团队普遍存在着需要加强管理、提高水平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的辅导、培训功能。文化馆、站作为政府设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应对这些业余文艺演出团队的辅导与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如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讲座等进行集中辅导;开展因人而宜、因地制宜的分散辅导等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水平。继续发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和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特色艺术。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开展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当前,不良文化在农村有滋长蔓延的倾向,文化工作者要“两手抓”,即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就是要用丰富多彩的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市场。文化馆要在调查摸底、挖掘整理的基础上,对地方的传统艺术突出地方特色,进行重点扶持,做到一镇培育一项艺术精品,并在扶持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注意推陈出新,不断用先进的文化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在浓厚的文化气氛的熏陶下,让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四、处理好发展农村经济与创建先进文化的关系,让文化工作积极服务并推动新农村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范文3

一、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客观存在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照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存在不少的差距。一是文化落后导致农民失去自信。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信息更新加速的今天,一些农民因缺少知识,精神空虚、麻木,不思进取,很难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勤劳致富,存在严重的"软懒散"和"等靠要"愚昧思想,对发展农业生产,建设新农村缺乏信心。二是农民活动的公共空间正在逐渐萎缩。文化室、图书室、广播室、篮球场形同虚设,没有被用来开展文化活动,严重阻碍了农村群众文化的正常开展。三是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很多农民反映,几年也看不上一场电影,庙会唱戏也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陈旧内容,电视里的节目又远离农民,与其跟着凑热闹,还不如自己找乐趣。四是陈规陋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桎梏。人情费逐年上涨,"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传统价值观根深蒂固。在调查中,不少基层干部告诉我们,给农民送点文化并不难,难得是让文化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从而改变农民的旧思想、旧观念,新农村建设才会有盼头。

农村文化处于这样的境地,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民表现于文化上的种种沮丧和自卑,根源在于职业自信和身份自信的失落,对改变农村面貌缺乏信心。二是乡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方面的冲击,农民熟悉的文化种类和文化活动方式渐行渐远,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热情逐渐冷淡。三是单调、乏味的农村文化生活,让农村陈规陋习的代代相传钻了空子。有的村民空余时间不是凑在一起谈论东家长西家短,就是打扑克、耍麻将,甚至聚众等等。可想而知,这种文化熏陶滋养下的农民何能树雄心立大志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由此可见,忽视农村文化建设,不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不仅精神失去支柱,智力失去支持,经济难以发展,社会稳定存在隐患,而且久而久之,农村这个弱势文化区域,就会被其他文化同化、吞噬,就会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前进中瞬间飘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重塑农民这个新主体,用新文化冲击旧观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永不枯竭的强大动力。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自觉创新

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取得真正成效,必须突出一个"新"字,就是要有新招式、新做派、新气象、新风格。这就要求农村文化必须自觉创新,努力找准契合点,不断打造新亮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农村文化的自觉创新。

一是把农民致富奔小康作为实现文化自觉创新的原动力。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要主动适应广大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综合性文化需求,在重建农民精神世界、满足农民群众娱乐需求的同时,融入更多的科技、法律、市场知识,让农村群众从活动中学到更多的致富本领,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要把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农村文化自觉创新的最佳切入点。我县农村有着极其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有的甚至就"活"在广大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利用特色文化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实现农村文化创新,群众最容易接受,也最乐于参与。

三是以队伍建设推动农村文化的自觉创新。首先,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不断增强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农民业余文化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制定好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要切合实际,制定农村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全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是要增加一批文化娱乐设施。应本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增加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加快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打造新农村文化建设家园工程,力争镇镇建有综合文化站,村村建有文化活动室。要把集科技、图书、阅览、健身、展览、文化培训、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中心建设成为农民群众接触文化资源、享受文化权益的最直接载体,达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位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要创作一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要发挥文联、文化等部门的专业特长,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切体会新农村波澜壮阔的时代潮流,精心描绘绚丽多采的农村生活,多创作一些适合农民口味,可以激励人、鼓舞人、奋发向上的优秀作品。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业余作者的培养和扶持力度,鼓励他们继续乡土文学的创作,用先进文化陶冶农民情操,激发农民的主人公意识。

农村文化建设范文4

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推动国家兴盛、人民幸福的重要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方向,党中央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文化强国战略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农村作为我国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在文化强国战略发展下的农村文化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对文化强国视域下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和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文化强国;农村文化;文化建设;相关阐述

一、文化强国视域下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促进国家稳定。

文化强国的概念与文化大国的概念是不同的,文化强国是要通过文化建设和发展增加国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多个方面促进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建设能够引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认真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助于全社会力量的凝聚。通过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活动,能够指导农民更好地丰富自身的业余生活,唤醒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凝聚力的不断增强,促进农村发展的稳定,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

(二)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素质。

农民是我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社会团体之一,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民总体的素质和能力在稳步提升,但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对农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部分地区农村生活陋习和精神风气低迷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急需要通过文化建设对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丰富和提升。在文化强国视域下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优化,突出重点,不断提高和推动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层次,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能够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农村经济活动提升、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建设活动能够有效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先进的文化能够为农村建设提供先进的思想,促进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文化强国视域下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强化文化建设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农村文化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顶层设计就是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深刻和准确的把握与农村文化建设相关的各种相关要素,确定正确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制定出科学的实施路径,促使农村文化建设更加顺利的开展。

(二)积极更新思想观念。

积极更新思想观念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要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地方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首先,要打破地方发展以经济为中心和主体的局面,要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切实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其次,要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性质,农村文化建设并不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实现的,而是可以跨越不发达的经济社会阶段而超越发展的,这就意味着即使是经济社会不够发达的农村地区,仍然可以开展文化建设工作。

(三)创新文化建设组织形式。

创新文化建设组织形式是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实施和开展的重要组织保障。要按照“国家规划、县市辅导、乡镇示范、村居活动”的基本建设思路,充分利用农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和文化礼堂等硬件设施和条件,依托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文化组织、团体和媒体等软件平台和条件,构建以县乡文化干事、村集体文化协管以及村集体文化骨干为主的农村文化建设组织体系。在这种文化建设组织形式下,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创新农村居民参与文化建设的模式,要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农民在业余时间成立各种文化组织团体,丰富文化建设的基层组织架构。其次,要采取措施激励和培养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人才,将专职队伍与兼职队伍相结合、示范提高和普及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在农村基层建设一批文化建设示范点和示范单位,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建设的带头人和业务骨干。

(四)增加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支持是农村文化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增加资金投入的主要方向是探究农村文化建设投资的管理模式,除了政府要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给予大力的资金支持以外,还要丰富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资主体,“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支持、市场运作”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模式是比较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文化建设资金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能够将各种社会团体引入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当中,促使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结束语

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策略。要从顶层设计、思想观念、组织形式和资金管理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整合多种资源,积极构建农村文化建设的立体网络,不断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者:刁艳丽 单位:延寿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张运青.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建设三题[J].理论导刊,2014,(8):76-77+87.

[2]李贺亭.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

[3]邸艳英.文化强国战略下建设农村文化的意义[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5,(3):27-29+48.

[4]罗鹏.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

农村文化建设范文5

论文摘要:农村文化市场是我国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育不良,结构失衡,管理不善等问题。农村文化市场建设,积极扶持文化精品进入农村文化市场,正确引导农村文化消费,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市场存必须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体制改革,调整农村文化市场结构,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

一、我国农村文化市场的地位

1.农村文化市场是我国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农民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农村文化市场在我国文化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首先,我国有9亿农民,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文化消费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文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其次,农村文化市场的扩大和完善,有利于增强农村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繁荣农村文化艺术,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再次,农村文化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对完善我国的文化市场体系,优化文化市场结构,推动我国整个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2.农村文化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文化市场作为特殊的商品市场,我们在对其进行定位时,不仅要将它列入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进行“市场定位”,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将它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进行定位,明确它在社会主义精神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重要阵地,决不允许成为腐朽思想文化滋生蔓延的场所。”这就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根本性质,明确了我国文化市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农村文化市场作为我国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农村文化市场是我国农村社会土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随着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市场日趋活跃,成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的主渠道,加强农村文化市场建设.成为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农村文化市场也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阵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作为满足9亿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主渠道的农村文化市场,理所当然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最重要的基本阵地。

3、农村文化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扩大和完善农村文化市场,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而且,农村文化市场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农村文化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农村文化市场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乙随着原有的国家统包统揽兴办文化事业的旧体制的打破,民营企业和个体户纷纷投身农村文化产业,农村文化市场呈现出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共同投资和经营的多元格局,并在急体上出现日趋繁荣的良好发展势头。但由于历史、地理、经济、体制、人文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文化产业起步晚,文化市场存在发育程度低,结构失衡,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1.农村文化市场发育程度低,发展速度缓慢。由于农村地]一人稀,人口分散,交通不发达,文化队伍建设滞后,致使农村文化市场与城市文化市场相比,其发育程度相对较低,发展速度在总体上缓慢,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其主要表现为投资、经营、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良性循环的市场机制,其总量、规模、档次和效益等方面与城市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2.农村文化市场发展不平衡,各地之间的差距较大。由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决定,农村文化市场的发展亦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其文化市场建设亦走在前头,沿海和都市周围的农村,已初步形成了音像、书刊、演出、娱乐、休闲等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市场体系。但在贫困地区农村,由于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文化市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有些边远山区的农民甚至一年都看不到一场电影。

3.农村文化市场结构失衡,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低一些地区的文化生产者和经营者脱离农村实际,盲目上项目,缺乏科学规划和论证,适应广大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实际需要的文化产品和经营项目少,而模仿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的项目多,致使农村文化市场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能适销对路。并且,由于农村文化队伍和文化经营者的总体素质相对较低,致使农村文化市场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高,一些粗制滥造,格调低下的文化产品充斥农村文化市场,而反映时代主旋律的文化产品和艺术精品在农村文化市场的占有比例不高,造成市场结构失衡,不利于农村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4.农村文化市场法制不健全,管理混乱,非法经营活动蔓延。农村文化市场具有点散、线长、面宽等特点,其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由于农村文化市场主体和消费对象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法制意识较差,农村文化市场法制不健全,管理不善,法治环境差,造成各种非法文化产品,如盗版作品、非法出版物、走私音像制品及其他各种假冒伪劣文化产品乘机由城市转人农村,占领农村文化市场。一些地方农村文化市场充斥着宣扬暴力、色情和封建迷信的文化垃圾,极大地危害着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青年‘此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关系没有理顺,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没有形成文化市场发育和完善的良好的社会氛围,也是农村文化市场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加强农村文化市场建设的对策思考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决定了我国农村文化市场不能任其自然、自发成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积极的培育和管理,并使之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加强农村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体现主旋律、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占领市场,给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和文化娱乐服务。农村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从体制、政策、法规等方面通盘考虑,还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I.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体制改革,为农村文化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创造良好的条件。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我国农村文化市场建设,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来促进其发育和完善,即通过改革来理顺各种关系,既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充分引人市场机制,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的发育,又依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促进其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

2、实行优惠政策,积极扶持文化精品进人农村文化市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因素的制约,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国家的文化经济政策对农村要实行必要的倾斜,对面向农村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文化创作生产项目和文化服务,国家应从经费划拨、税费收取上给予优惠文化艺术单位要积极组织作家、艺术家深人农村,体验农村生活,端正创作态度,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创作思想健康、艺术精湛、形式活泼的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以强大的竞争力占领文化市场,要继续开展好“文化下乡”活动。

农村文化建设范文6

(一)转变观念,重视农村基础群众文化建设

为了加强农村基础群众文化建设,首先需要改变对农村基础群众文化建设的认识,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文化建设部门的领导,要明确意识到农村基础群众文化建设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需要将该项活动内容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将文化建设提高到发展战略的层面。不仅相关领导人员要提高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而是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对村民的举动产生影响和带动作用。并通过广播、板宣传手册等途径加强对基层文化的宣传,使村民对基层文化建设有进一步了解,从而使农村基础群众文化建设观念深入人心。

(二)队伍建设,提升文化建设活动的管理力度

基层文化队伍是文化建设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因而为了增强农村基础群众文化建设效果,需要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努力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通过再教育、聘请专家及外出学习等途径,培养出农村文化建设的骨干精英,为农村基础群众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机构管理人员的个人素养,采用激励机制,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加强对文化建设活动的管理,注重对村民文化活动的指导,端正其价值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导向,加强文化活动的监管,坚决抵制迷信、低俗及腐朽文化,促使农村基础群众文化建设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三)加大投入,完善群众文化建设基础设施

在开展农村基础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中,需要政府资金作保障,因而需要结合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同时也可以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采用募和投资合建等方式来获取文化建设经费,科学合理对各项经费进行支配,不断完善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为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此外,要不断丰富文化建设活动形式,例如露天电影放映、大型歌舞表演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群众性强的活动,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培养其凝聚力,陶冶情操。

(四)创新内容,树立品牌文化

在新时期的农村基础群众文化建设中,需要与不断进行创新,融入时代元素,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可以利用信箱、数字电视和网路远程教育等途径,在为村民提供日常娱乐活动的同时,向村民传授医学保健、生活小窍门和耕种栽培技术等,使文化功效最大化,是文化真正为群众服务。另外,要加强与各大专业院校的联系,从中吸取新鲜血液,保持文化建设的活力与创造力。近些年很多明星都来自农村,如小沈阳、大衣哥朱之文等,还有其他一些优秀的表演团队,他们在文化表演中,流露出了真情实感,为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新时期,农村基础群众文化建设要不断挖掘出新力量,形成当地富有特色的品牌文化。比如,可以结合村民的日常实际生活编创一些小品、相声等,并要融入当地风俗,也可以播放与传播当地民歌,将其作为广场舞的主题曲等,通过这些形式,不断推进农村基础群众文化建设,并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二、结语

上一篇国庆中秋

下一篇协议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