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歌曲范例6篇

声乐歌曲

声乐歌曲范文1

近些年来,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已经逐渐跃出了传统声乐作品的桎梏,并且在保留本质特征和继承经典的基础上不断地为民族声乐新的发展寻求新的可能,达到了新旧融合的境界。新型的民族声乐吸收了传统范畴之外的影视歌曲、歌剧片段、戏曲音乐以及许多别的音乐形式,融合了多种不同来源的声乐作品,对民族声乐界在影视歌曲中的延伸方式进行了多种探索。

二、影视歌曲的特点

每种音乐类型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听众群体,但是影视歌曲由于自身传播的广泛性,它的流传和发展都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音乐作品。只要是接触影视的人群都将成为影视歌曲的受众中的一员,不管是少年儿童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无论是高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的群众,都会接触到影视音乐。影视音乐作品一般来说表达的情感主题都比较固定,通过音乐来传达人物事件、情绪变化和情节转折,通过影视播放来传播,能够在公众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同时影视作品的演绎是不同于其他类型音乐的,其他类的音乐研究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对于影视作品来说并不是非常的合适,歌手对影视歌曲进行演唱时,应该根据所演绎作品的特点来发挥,并找到平衡情感和技巧的点,这样才能够创作出成功的影视音乐作品。

三、影视歌曲的来源

影视歌曲,顾名思义,就是来源于影视动画作品的音乐。影视歌曲是从影视作品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影像表现形式中分离出来的。这些流行的影视作品本身已经有着不错的质量和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在思想层面和艺术价值上还能够促进观众的审美观标准的提高。优秀出色的影视歌曲往往自身已经具备了流畅生动的基本特点,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影视作品所赋予的内涵,两者有机的结合,使得影视歌曲的音乐艺术价值提升了一个档次,有了更好的艺术和文化欣赏价值。影视音乐作品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沉淀,可使听众在回忆当年印象时,能够再生浓厚的情怀。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作品《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插曲,由李隽青填词,刘宏远谱曲。歌曲里面充分地表达了对母亲深层的爱,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一项不可分割的记忆和无法替代的共鸣。“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没有妈妈最苦恼,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不知道。要是他知道,梦里也会笑!”母爱是放之天下都能够引起共鸣的主题,这部电影这首歌给予了全中国观众对母爱的渴望和热爱的表达途径。如于2011年情人节档期上映的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大打怀旧牌,徐静蕾和李亚鹏领衔主演,通过唤起上世纪末人们对于同名电视剧回忆和共鸣的手段来宣传影片,主题曲《因为爱情》由小柯作词,歌手王菲、陈奕迅联袂演绎,不仅红极一时,还登上了龙年春晚的舞台,这首歌曲优美动听,梦幻又真实,从缅怀爱情和逝去的青春的角度唱出了爱情的美好和心酸,歌曲运用音乐的魅力将电影的主题推向了更感人的层次,在这首音乐作品和电影的结合下,影片主题蕴含了更丰富的内容,短短的几段音乐却能够让观众重新感受到电影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1987年拍摄的电视剧《红楼梦》,其中广为流传的歌曲《枉凝眉》是由王立平作曲,歌手陈力所演唱的,这首歌曲不仅暗中体现了剧情的发展,指明了电视剧的主要发展线索,又以唯美细腻的风格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具有非常高的概括性和主题性,在电视剧播出后,《红楼梦》里面的歌曲迅速地红遍大江南北,对广大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这些音乐作品都是来源于中国近代影视圈中的经典影片或者电视剧,无论是主题曲还是插曲,都对于影片的质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在广大观众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将民族声乐的范畴拓展到影视音乐作品有着新的艺术价值,能够创造更高水平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一项有利于民族声乐发展的措施。将影视歌曲纳入民族声乐作品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民族声乐这种音乐类型的受众群,能够使得普通老百姓加大和民族声乐的接触面和接受度,使得富有学术性和学术含量的民族声乐作品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优秀的影视歌曲,都是由同样优秀的作曲家、填词家花费宝贵的心血来创作的,它们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同时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艺术审美价值,将这些优秀的影视音乐作品选入到民族声乐范畴中,不仅仅是对于影视音乐的肯定和赞赏,还能够加大优秀影视音乐作品的专业认知度和学术研究价值,使得专家和民间能够共同品味,做到真正的雅俗共赏。

四、传播概况和社会影响

影视歌曲的传播方式同其他的音乐类型有着很大的差别,比如古典音乐一般是通过资料进行记载来保存和传承,民族民歌一般是由口头相授故老相传的方式来传播,戏曲唱段一般通过戏班子里师徒之间的传授来传播。而影视歌曲则是通过电视剧和电影两种大众传媒介质来实现传播的,这也注定了影视歌曲传播范围的广泛性,在现代化的社会,影视传播所涵盖的范围仅次于网络的影响力,其他音乐类型的传播途径受其方式的局限性,都有着很多的限制。但是影视作品的传播范围是非常广的,电视剧和电影已经深入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电视作品,即使是在偏远落后的山区,电视机基本已经普及,不管是老人、孩子还是不同行业不同工作的人们都能够接触到电视节目,并且能够由衷地喜爱电视节目,获得轻松的感觉。影视传播在所有的传播途径中已经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而且影视传播除了影响范围大之外,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在观众中的持续度强,当一部电视剧已经播完下档,人们渐渐忘记了电视的主题情节和音乐作品的渲染时,电视台再进行新一轮的播出仍能够很轻易地重复观众心中的感想,并且能够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长此以往,影视传播的持续性影响力自然体现出来了。影视媒介是影视音乐作品传播最初的依靠途径,但是随着影视作品的播出和流行,包含在其中的音乐作品逐渐被广大群众所喜爱,从而能够慢慢的形成独立的音乐体系,成为了和影视作品等地位的音乐作品。甚至可能出现听众只知道这首歌但是不知道包含它的具体是哪部音乐作品,这就是音乐作品凭借其自身的魅力和艺术价值来吸引人们的成果,影视歌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真正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即使是独立于影视作品之外,也是能够传播流行开来的,它们不需要一定依附在别的艺术形式上。

五、影视歌曲的创作特征

影视歌曲作为影视作品的主题曲或者插曲,一般都被设计为中小型结构,为影视作品服务的前提使得影视音乐一般不能够占据太长的篇幅。而且为了其流行度和接受度,影视音乐作品不能够创作得太长,不然不能符合老百姓的审美观。经过有关调查统计,大部分的影视歌曲都采用了二部曲式的架构模式。如《千年等一回》《枉凝眉》《敢问路在何方》《向天再借五百年》《上海滩》《酒干倘卖无》《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的天空》等经典作品。也有一小部分的影视歌曲采用了三部曲式的架构模式,比如《铁蹄下的歌女》。影视歌曲的旋律创作通常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经典音乐的艺术特征,它们的旋律一般都流畅优美,但是蕴含的感情深厚,抒情真挚,体现了浓厚的中国传统音乐内涵。影视歌曲通过配合影视作品的主题和艺术风格,往往带有影视作品的创作风格,有的影视歌曲本身就带有民族声乐类型的风格。如电影《黄土地》的主题曲《女儿歌》,该影片是由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的第五代中国电影人的扛鼎之作,歌曲是由赵季平主创的,《女儿歌》本身带有浓厚的陕北民歌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配合了影片的内容和风格,共同营造了影片时代下的压抑和无奈。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台湾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在轰动一时,除了荧屏上香港演员赵雅芝塑造的完美白娘子形象之外,在剧情内时不时融合黄梅戏的唱词,也是该剧一大亮点,主题曲《千年等一回》更是和白蛇报恩的传说主题相得益彰。《新白娘子传奇》完美的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融进了电视剧的创作,而且唱词古朴优雅,道出了白蛇和许仙之间的深情实感,同时表达了对于外界束缚的无奈之情,既符合电视剧的表演特点,又具备非常强烈的戏剧特征。影视歌曲的歌词一般都是配合影视剧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创作的,一般来说通俗易懂但是具有流畅抒情的风格特征,群众能够乐于接受并且朗朗上口。影视歌曲虽然不能够像其他音乐类型一样宣扬宏大的精神主题,但是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真挚热烈的情感,这是影视歌曲能够长期流行,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一大原因。

六、影视歌曲的演唱特征

虽然影视歌曲已经被纳入了民族声乐作品的范畴,但是它同民族声乐作品中的其他类型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影视歌曲自身拥有着非常独特的模式,利用影视歌曲的特性来进行艺术升华,对于音乐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影视歌曲是附属着影视作品而产生的,往往需要影视情节、人物相互结合来表现影视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在演绎影视歌曲的时候,演唱者应当先理解其所蕴含的情感类型和背景环境,熟悉该影视作品的大体剧情和情感走向,再来得出该以怎样的状态来演唱。如前文提到的《因为爱情》表达了对于爱情的不可捉摸和追求,《世上只有妈妈好》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重要性,《滚滚长江东逝水》表达了英雄争霸的豪情和历史洗刷的见证,《女儿歌》表达了在封建落后的制度下女性试图摆脱束缚的渴望。歌者要真正地体会到歌曲的真谛,进行深刻的认知和研究,才能为成功的演绎奠定良好的基础。演唱影视歌曲不单是对音乐本身的演绎,需要理解整体影视作品从而进行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这样才能够使得歌曲的演唱和影视作品相统一,使得听众在聆听时能够再度回到影视作品的情境下,回味当初观看影视作品的情感。

声乐歌曲范文2

(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摘要】歌唱是否有科学和非科学的区别,什么是唱法,人们又该如何去演绎歌曲,这些问题仍是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讨论的重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歌唱最主要是要打动人的内心,通过声音传递情感。文章通过“唱法”一词入手,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来探讨声乐学习中“科学”唱法的概念和优美唱法的定式,来说明唱法只是一种歌唱实践的归纳和综合,声乐的演唱仅仅纠结于“我的唱法是否纯正”其实是与音乐的本质背道而驰的。歌唱技巧固然十分的重要,但用自己真正的声音、真实的感情唱出歌曲更加重要。在歌唱中,除了发声的技巧以外,语言、歌曲的内容和情感的表达都在歌唱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唱法;声音;技巧;情感;歌曲演唱

如果是一位歌者,他应该可以体会到现在所谓的“唱法”最为看重的是“科学发声”,讲究系统化的学习和练习,根据唱法的不同提出更为细致的声音处理要求。除了不同音乐作品表现的方式不同,在不同唱法之间,不论是民族唱法、美声唱法还是通俗唱法,在声乐教学上还是有着各自的一套体系和方法。那唱法到底是什么?过分强调这样的“歌唱法则”,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反而禁锢歌唱者“自由”的演唱呢?笔者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立足音乐的本质,对声乐艺术中的唱法、声音、歌曲演唱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一、科学的唱法

唱法到底是什么,著名的音乐学家赵讽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唱法是由实践归纳来的,歌唱本身先于唱法存在,这就如同哲学上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而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对方法的归纳绝不可能是唯一的,而在歌唱的教学和学习中,我们往往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这(种声音)才叫美声,民族”。很显然,在现在的声乐教学中,人们不再把唱法作为一种归纳,而是将唱法作为一种定律和准则。

实际上,唱法是非常多元的,无法完全以某几种类型所归纳代表。就以歌唱中被认为最科学的美声为例,瓦格纳歌剧中的女高音显然就与其他时期的歌剧女高音在唱法上的要求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会经常听到的话是,批评民间的所谓“草根”歌手,尤其是对“原生态”歌手在演唱民族民间歌曲时过度使用“白嗓”,声音直白,不经雕琢和处理,认为相比较现在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这种“原生态”是“不科学”的发声。著名的音乐学家、当代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起人之一田青先生在某次学术研讨会时说过一个耐人寻味的事例:在众多的原生态歌手中,不乏有很多歌手已经是古稀之年,有的牙齿都掉光了,但是依然可以自如地歌唱,声音与小伙子一样,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同;而另外一个事实是,国外的多名著名歌唱家在不到五十岁的时候就已经不复当年了,不得不通过电脑将声音的音高进行调整,甚至推出歌坛。回过头来看,我们又有什么立场去批评或判断哪种唱法是科学的,哪种又是不科学的呢?也许正是有着和笔者同样的思考,致使每一届电视歌手大奖赛都有着田青先生为传播和传承民族民间音乐而坚坐在评委席上的身影。

所以,唱法是一种歌唱实践的归纳和综合,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更不能说哪种唱法是科学,哪种唱法是不科学的。

二、优美的声音

在声乐教学中可以发现不少初学者存在压喉的现象。压喉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学生盲目追求浑厚的音色,而压迫自己的声带发声。有一点可以在声乐教育队伍中达成共识的是,学生一旦压喉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加以纠正才能稍见成效。类似情况在民族唱法的初学者身上也能找到,学生通过各种声音训练来达到几乎一样的尖圆透亮的音色,某种程度造就了现在所谓“千人一声”的脸谱式歌唱。究其原因是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学生对于声音的认识过于狭隘,认定某种声音是优美的,自己应该学习这种声音。

其实每个人的声音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人们的声音是由声带的先天条件而决定的,声带的大小、长短、厚薄都会影响一个人的音色。在学习声乐的最开始,初学者往往会观赏和模仿歌唱家的演唱,把某些歌唱家或者自己声乐老师的音色当做学习声乐过程中追求的优美声音的标准,在初学阶段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模仿是艺术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可是,如果这个对声音的标准成为歌唱中唯一的、不变的标准,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那就很有问题了。因为,个性和特点是艺术中更为重要的一部分。

英国著名的音乐学家约翰-布莱金曾经写过一本名为《人的音乐性》的著作。他对非洲地区音乐活动进行的调查与欧洲音乐联系和对比,认为人都是具有音乐性的。在现代的社会中,个体人的音乐性会受到社会的干扰。大多数人的音乐性会主导个体人的音乐性,从而在对音乐的认识上有了哪些音乐是好的,哪些音乐是不好的倾向,所谓的审美标准也就此产生。中国的传统音乐也一度被外国音乐家认为是“扼住喉咙发出的声音”。但随着历史的推进,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人们发现了更多的音乐种类。音乐学家开始意识到音乐没有先进、落后和科学与否。所谓的好与坏都是人的社会性赋予的。

笔者之所以提出《人的音乐性》一书是因为有感于歌唱也处于类似的状态。人们追求的声音,是经过大众审美肯定的声音,是大众文化的代表。歌唱者过分地模仿和扭曲自己的先天歌唱条件,也是一种自身音乐性被社会化了的现象。尤其是传媒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随处可以听到音乐,正如汤亚汀在《城市音乐景观》中所表达的,随处可以听到的音乐使人们选择音乐的权利局限起来。各种场合的背景音乐、电台和媒体纷纷地推荐出音乐,告诉你应该听什么,我们就更会被传媒所左右。

三、歌曲演唱

在歌唱的发声技巧上很多学者和声乐教育家都已经发表相关的专题文章,在此就不多做叙述。在开发出自身声音条件的情况下,笔者谈谈对歌唱中语言、歌曲内容、情感的表达方式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语言

歌唱中,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现实是,很多声乐学习者对于声音的追求与语言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有好的声音但是吐字却存在不少问题。

以中国歌曲为例。依字行腔是中国传统歌唱和作曲的基础,应尚能在《以字行腔》一文中提到,我们的汉字是单音文字,它是由一个到四个部分组成的,它们是字头、介母、字腹、字尾或归韵。也就是说,根据文字的不同,中文的发音有着多种的可能性:

由一个部分组成的字只有字腹,如“阿”、“依”。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字可以有四种不同的组合:(1)字头加字腹,如“大”、“木”;(2)介母加字腹如“也”、“亚”;(3)字腹加字尾,如“音”、“安”;(4)字腹加归韵,如“奥”、“爱”。

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字也有四种不同的组合:(1)字头字腹加字尾,如“东”、“明”;(2)字头字腹加归韵,如“泰”、“老”;(3)介母字腹加字尾,如“烟”、“洋”;(4)介母字腹加归韵,如“要”、“畏”。

四个部分都有的字只有两种可能的组合:(1)字头介母字腹加字尾,如“天”、“栾”;(2)字头介母字腹加归韵,如“跳”、“水”。

通过上述材料可见汉字发音的复杂,汉字的发音也必然会影响到歌唱,在歌唱的过程中需要喉、舌、齿、牙、唇的接触和配合,所以如何演绎好中文歌曲,语言是歌唱的基础。

(二)歌曲的内容和体裁

在演唱声乐作品时,通常我们会对歌曲的细部做出一些处理,这些处理的动机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的内容。除了简单的渐强、减弱还有哭音、破音、滑音等的处理方式和装饰音,就像是锣、钹之类的噪音乐器在乐队的作用一样,可以使音乐的表达更为丰富和立体。但需要注意的是,歌曲的处理必须符合歌曲的内容,而非仅仅是为了炫技而加入的。

在民族声乐尤其是民歌的演绎中,不仅仅是歌曲的内容,歌曲的体裁也需要歌唱者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不同体裁的民歌其音乐的表现方法不同,且具有各自的音乐性格。以汉族的民歌为例,就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类。三类民歌之所以各具特点是由于个体民歌的形成受到人民生活方式、思维思想和地理环境三方面的影响而产生,如江南小调优美婉转,而山陕山歌高亢悠扬,这些风格的形成都与当地环境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演唱不同民歌时也要根据体裁的特点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情感的表达方式

情感的表达方式与歌曲内容一样,也是需要声音的处理如强弱、急缓等方式来实现。在此之所以将情感的表达方式与歌曲内容和体裁分别来写,是由于歌曲内容和体裁更为表面和直接,而歌曲的情感表达是深层地、细致地、可变地。

歌曲内容中的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是歌唱中必须完成的,歌曲的体裁也是必须要遵守的,如果欢情唱成了苦情,山歌唱成了号子,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而歌曲情感的表达方式则是多样的,不同的歌曲可以揣摩出很多细致的情感,将任何一个方面放大都可以成为一次成功的演绎。

例如,在歌剧选段的演唱中,演唱者要将自己的角色植入到歌剧的大背景之中。在这个时候,歌唱情感的表达要依照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进程来完成。这就要求演唱者不仅仅要熟悉所演唱的歌曲,还要对整部歌剧和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在演唱艺术歌曲时,情感的表达就有着更大的发挥空间。普通的一首情歌,可以唱得羞涩,也可以唱得火热。歌者可以自己的揣摩,表达出自己最想演绎的一面,又或者唱出歌者自身的性格。歌唱本来就是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虽然歌唱早在古代就已经成为职业的一种,但是人们喜爱的仍是可以打动人心的歌曲和歌者。

综上所诉, “唱法”只是一种歌唱实践的归纳和综合,声乐演唱过分纠结于这个问题,其实是与音乐的本质背道而驰的。每个人的声音都独一无二,歌唱技巧固然十分的重要,但用自己真正的声音、真实的感情唱出歌曲更加重要。在歌唱中我们除了发声的技巧以外,语言、歌曲的内容和情感的表达都在歌唱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论多么科学的唱法,还是无比优美的声音,最终都是为了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而服务。自由地歌唱,就是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说话,摒除那些不必要的枷锁。

参考文献

[1]顾雪珍对声乐教学科学性的探索[J].中国音乐,1994,(1).

[2]汤亚汀.城市音乐景观[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3][英]布莱金,马英珺,人的音乐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尹兵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异与同[J].科教文汇,2008,( 11)

声乐歌曲范文3

关键词:声乐歌曲;演唱;情感处理

对于歌唱,它是听觉艺术,在表达的过程中就要依靠唱这种形式来进行表达,歌曲演唱的表演者要通过演唱的技巧以及情感的准确掌握来把更多的感动传递出去,这是一个艺术的再创造过程,情感的表达处理是对于声乐的艺术魅力以及声乐的美感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一个因素,声乐歌曲的情感处理可以说是歌唱艺术的一个生命以及灵魂,同时也是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故此,对于声乐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进行分析研究有着其重要性。

一、声乐歌曲演唱中情感处理的重要性分析

声乐歌曲的演唱情感处理就像是画家在进行作画时一样,要能够在色彩的浓淡以及场景的远近方面得以兼顾,所以在声乐歌曲的演唱中要对于音乐的因数变化以及风格、艺术处理等方面都要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出来,使情感的表达得到饱满丰富的传达,使听者能够沉浸其中。一个比较优秀的声乐歌曲的演唱者能够使得听者在情感上得到慰藉以及心灵上的震撼,观众能够通过这一演唱的方式对于歌曲的艺术美和演唱者产生共鸣,而作为声乐歌曲的演唱者,要想使观众能够通过歌曲的传达进入这一情感的氛围当中,就要求演唱者对于歌曲得到准确的理解,在情感的表达上要和歌曲的意蕴相互结合,对于演唱时的情感进行细腻的处理,情感作为艺术的一个灵魂在,演唱者就是声乐歌曲的灵魂,如何使这一作用得到最佳的发挥就要求演唱者具备情感处理的能力,冼星海对于这种情感的创作就有着切身的体会,也正是因为它拥有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才能够创作出《黄河大合唱》这样的优秀作品,从这些方面来看,对于声乐歌曲的情感处理是最重要的。

二、声乐歌曲演唱中声音与情感处理的探究

情感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一种最为直接的形式,而在声乐歌曲的演唱过程中对于演唱情感的处理也是至关重要,所谓的“声情并茂”在音乐的演唱中不可或缺,两者是能够相辅相成的,声音是情感的一个基本,而情感是声音的灵魂所在,倘若只有声音而缺少了情感灵魂作为支撑,那么演唱就是一个机械化的,而情感缺少了声音的优美传递也是不能够得到美的享受的,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要对不同的情感进行控制,在对一些比较悲情的歌曲演唱的过程中要能够在气息方面得到有效的控制,要有较强的“憋”的力量,这样能够使声音的力度得到有效的加强,而不至于把声音全部释放,能够使这种情感在粗糙而坚硬以及爆发性方面得到合理控制,从而对于悲愤等情感起到控制的作用。在对声乐歌曲的演唱中一些较为欢快的情绪就要在声音方面显得有朝气,能够流畅生动,在声音的位置上就要高一些,气息就要相对少一些,倘若气息过大就会对声音的色彩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一些爱情歌曲的情感处理就要以柔和抒情为主,气息就要大,动感性也要加强,如此才能把激动的心情以及对于爱情的热情充分表现出来,与此同时,还要使情感的缠绵与歌曲的理解得到统一,真正使声与情得到兼顾发展。

三、声乐歌曲演唱中的情感处理与塑造探究

歌曲在情感的处理上是词曲者对于作品赋予的内涵及其形式,作为一名声乐歌曲的演唱者对歌曲的情感处理是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理解以及对人生的一种理解,这就要求歌曲的演唱者要使自身在内心方面具备丰富的情感积淀,如此才能更好地对歌曲的演唱做到情感的准确理解与把握,首先就要对声乐歌曲的作品进行整体把握,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状况,例如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失误不是很严重或者演唱得也相对较好,但是对于听者来说没能起到精神慰藉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对于演唱效果没有产生共鸣,这就是演唱者在歌曲作品的情感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而要想对于歌曲的情感进行把握处理就要对歌曲作品在各个方面的基本要点上进行充分的理解分析,要找到一个明确的定位,对于作品的主要基调要进行把握并且还要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我国的音乐多注重意境美感的表达,而对于声乐歌曲的演唱者来说这在情感的处理上极为重要,而每个歌曲的演唱者都有自身的风格,而在具体的感情处理上要能够与自身的风格条件相契合,如此才能够准确地处理情感。声乐歌曲的情感技巧的处理是对于该作品的力度以及速度和音色等方面的处理,例如在《我爱你,中国》这一歌曲的演唱中,这首歌曲的演唱是通过速度的变化对情绪的转换进行表达的,开首的演唱中主要是以奔放以及高亢、自由、缓慢这样的节奏来对情感进行抒发的,随着演唱的变化在速度上也发生变化,这也在演唱的力度以及速度方面对于情感的处理进行了控制以及调整,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对于情感的处理就显得比较重要,这也是这首歌曲演唱时的一个要领。

总而言之,对于声乐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非常重要,本文对于其情感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声音与情感的处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探究,旨在说明声乐歌曲的演唱艺术情感的处理以及情感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只有在声情并茂的完美结合下才能把感人的音乐传达给听众,也才能用这样美妙的声音给生活提供丰富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马煜皎.浅谈演唱中声与情的结合[J].大舞台,2011(4).

[2]郭茜.声乐演唱中情绪把握的三部曲[J].黄河之声,2011(13).

[3]曲丹.声乐演唱中如何获得良好的混声效果[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4).

声乐歌曲范文4

    促进了演唱和教学观念的革新近年来,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不断调整和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以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真正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对于早期的艺术歌曲,之前的声乐教学并没有十分重视,因为这些歌曲创作之初,就是配合着美声唱法来演唱的。作为民族声乐的演唱者和研究者来说,也就不自觉地和这些歌曲画上了一条界线。但是伴随着声乐观念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上个世纪中叶确立了“土洋并存,融合发展”的方针之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加之一些通俗演唱者也经常演唱一些早期的艺术歌曲,所以这些歌曲开始被民族声乐演唱者所认知和重视。这些歌曲具有高度的艺术性,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在歌词和旋律上都有着强烈的民族性特征,所以用民族唱法来演唱是完全可行的。在音乐文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早期艺术歌曲的价值得到了全新的、更为丰富的认识,也引起了民族音乐研究者和教师的充分重视,从客观上改变了他们以往的声乐观念,促进了教学观念的革新,而这种观念上的变革,对于民族声乐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增加了新的演唱和教学内容早期艺术歌曲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更是一些现代艺术歌曲所不能比拟的。比如古典诗词类的艺术歌曲,这类歌曲大多直接选用中国历史上比较着名的诗词佳作做为歌词。可以说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一个再创造。其两个方面的价值比较突出:一方面是通过对这些歌曲的演唱,演唱者能够有机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再次认识和感受古典文化,深入体验歌词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含义,以及与音乐结合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全新审美意蕴。比如演唱苏轼的《大江东去》,除了一般歌曲演唱中对调式、调性、音高、节奏等常规的演唱技术分析之外,还需要演唱者从历史学、文化学等方面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蕴含意义和表现手法等。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诗词都具有合辙押韵特点,这能够给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以字行腔和字正腔圆很大启示和借鉴。又如现代诗词的艺术歌曲。这类歌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正在为争取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浴血奋战,很多歌曲就是当时时代的真实反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比如《问》,唱出了青年一代对当时国家内外交困的忧虑和思索。此外还有黄自的《天伦歌》,陈田鹤的《回忆》,冼星海的《嘉陵江上》,张寒晖的《松花江上》等,都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提高了演唱方法的科学性因为艺术歌曲在创作之初,就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韵味,所以用民族唱法来演唱这些作品的时候,作品中所涉及到的演唱技术方面的因素,能够给民族声乐的演唱很大的启示和借鉴。在声音的运用方面。艺术歌曲强调抒情,要求歌唱的整体是比较舒缓的,不宜有很强烈的对比,否则将会破坏音乐的协调性和歌词的意境美。特别是一些使用古典诗词作为歌词的艺术歌曲,要求用柔和的声音、圆润的音色和平稳的节奏来演唱,并注重气息的连贯和流畅,这种技术要求是民族声乐演唱中较少涉及到的。在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中,对于弱声没有充分的重视。当要表达一种较为隐秘的情绪和情感时,往往采用“说”的形式。但是在艺术歌曲的演唱中表达这种情绪的时候,所有的发声状态都保持不变,只是对气息的力度进行调整,声音依然通畅,依然有共鸣,且音质不会发生任何变化。通过对这些艺术歌曲的演唱,演唱者逐渐掌握了一种更加细腻和柔和的歌唱能力。在气息运用方面。无论是何种演唱方法,都需要充足的气息作为基础,正确的气息运用也是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通过早期艺术歌曲的演唱,对于演唱者气息训练是有着很多益处的。艺术歌曲中强调情感的抒发,所以有很多长乐句,这就对演唱者的气息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艺术歌曲中还有很多八度和大跳的乐句,能够让演唱者感受不同的音高对气息的要求程度,所以演唱这些艺术歌曲,有助于提高演唱者的歌唱技巧。在钢琴伴奏的配合方面。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最主要的伴奏形式,同时也有着独立的音乐价值,已经不再是单纯对旋律的支持,还有着渲染气氛和烘托意境的功效,与其说是伴奏,不如说是第二位演唱者,能够帮助演唱者进行音乐形象的塑造,弥补和表达歌曲中难以言明的情感。通过演唱艺术歌曲,能够帮助民族声乐演唱者对伴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逐步提高和伴奏的配合能力,最终获得艺术表现力的提高。

声乐歌曲范文5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电视这个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诞生了一种全新的音乐种类———电视音乐。我国拍摄的众多电视剧的主题曲与插曲不但传承了电影歌曲的丰富经验,而且创作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更加多样化,经典的电视歌曲和插曲不断涌现,例如:《太阳岛上》(电视片《哈尔滨的夏天》主题曲)、《好人一生平安》(电视连续剧《渴望》插曲)、《枉凝眉》(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少年壮志不言愁》(视连续剧《便衣警察》插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插曲)、《敢问路在何方》(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插曲)、《长江之歌》(专题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游子吟》(电视连续剧《虾球传》主题歌)、《千万次地问》(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插曲)等等。

很多电影电视歌曲早已是中国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给学校的声乐教学以及舞台表演提供了极为丰富多彩的歌曲曲目资源。运用好前辈艺术家们留给我们的丰富异常的歌曲曲目资源,必将大大丰富我们的声乐教学。长时间以来,我国各高校的声乐教学以演唱那些艺术歌曲以及中外著名歌剧片断为主,歌曲教材的选取面非常狭窄。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音乐艺术院校的大幅度扩招,让那些音乐基础不好、嗓音条件较差的学生演唱这些歌曲曲目,就显得较为困难,由于声乐演唱是追求美、展现美的艺术,但美之展现力求要游刃有余,因此,不唱那些难度较高的音乐作品,而挑选那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影视歌曲,更加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理。学生们能歌唱其特别喜爱的曲目,不但能摒弃以前那种以老师为核心的旧有教学模式,还能够通过登录互联网、观看光碟等方式来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也大大提升。

影视歌曲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在歌唱声乐曲目的时候,艺术想象乃是走进人物角色、走进故事情节之桥梁,歌唱者要让虚幻之内容变成内心真实的感受,肯定需要有非常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而电影电视歌曲是影视作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歌曲既和影视剧荧屏的完美结合在一起,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我们可以在声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个优势。伴随声乐教学活动的深入展开,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的同时,也会不知不觉地走进影视情节,如临其境,真切感受到直观的形象,在学习声乐的同时一起调动听觉视觉系统,不但不会再单调无味的感觉,而且在歌唱时也能更好地演绎歌曲的美感,迸发出激情。

艺术想象一定要始终贯穿在歌唱的全过程,如果想象暂时中断,随之情感也会暂时中断。经典的影视剧成功地塑造了人物角色,也能激发歌唱者歌唱的激情与丰富的想象空间。人们经常看到很多学生在歌唱声乐作品时木讷、呆板、声音苍白无力,毫无生气,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是没有生动的丰富的想象力,是大部分学生最主要的问题。对此,在声乐教学中笔者往往应用影视歌曲那没有时空限制的特点,融入生活、提升学生的歌唱兴趣,依据学生的喜好来挑选声乐作品,把音乐所展现的内涵生活化、通俗化。与此同时牢牢把握住歌曲情绪抽象等重要环节,依据他们的特点,让抽象的音乐艺术长出生活的双翅,让学生们能够走进教材,变成教材的参与者。在歌唱声乐作品时,运用形象思维,展开艺术想象,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故事情节,想象着自己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然后以主角的位置去考虑问题、演绎歌曲、表现其意蕴。

影视音乐是一种非常动听的、听觉与时间相互融合的艺术,它运用跳动的音乐符号、优美动听的声音,美丽之画面,让听者能够切实展开想象力,去感知音乐所描绘的景色。伴随优美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动听的音乐旋律,你能够感受到高峻雄伟的大山,宽广无垠的平原、奔腾咆哮的江水、潺潺的溪流、汹涌之海洋与角色之喜怒哀乐;通过音乐,人们还能看到花朵在怒放,鸟儿在歌唱,青青的草原,金黄的农田,累累的硕果,耀眼的红日,皑皑的白雪……各种真实与虚幻之美,通过影视音乐的艺术性得到了真切的展现。

欣赏影视歌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影视歌曲是影视剧内容的缩影,是因影视剧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音乐艺术。对于歌唱者来讲,若要准确理解好此种艺术,需要具备全面综合的艺术思维与审美情趣。这里面涵盖有文学素养、艺术领悟力、情感展现等很多方面。

影视歌曲与大众化歌曲相同,厚实的文学素养以及艺术素养是演唱好影视歌曲的根本前提。就像清朝李渔《闲情偶记》所说的那样“欲唱好曲者,必先求明师讲明曲义,师或不解,不妨转询文人,得其义而后唱,唱时以精神贯串其中,务求酷肖。变死音为活曲,化歌者为文人,只在能解二字;解之时义大矣哉。”对音乐作品其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手法是表演者在演唱歌曲前必须了解的一个环节。比如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创作的《红楼梦》系列曲目,歌词大都是书中原词,这就需要表演者必须有较高的书本阅读能力和较强的表现能力,不能仅仅凭声音去简单演唱。文学素养是从事艺术活动之基础,也是赏析艺术之基础,深厚的文学知识功底、积极活跃的想象思维,能够提升人之艺术审美能力,强化人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切感受。

在声乐教学中,先让学生熟悉作者、曲目创作的社会背景、故事梗概、人物角色内心活动和诗词文本。然后让学生演唱的时候不但音色要优美,而且要表现出符合人物个性和处境的诚挚感情。比如在教演唱《葬花吟》此首歌曲的时候,让学生先了解林黛玉的身世、分析其个性特征、体会她寄人篱下的心情,经过细细品味,大多数同学都为林黛玉的悲苦人生而感动。在反复练习之后,学生的歌唱使人感觉简直就是一位饱受风霜倍受摧残而又弱不禁风的姑娘,在空旷幻境中讲述其悲苦人生。那略带悲戚、忧郁的歌声,让人物角色的艺术形象更加丰满贴切。所以,演唱技巧的培训是一重要方面,尤其是演唱的艺术性与时代感的展现与外化。如果要实现艺术与技巧性的紧密结合,纯粹从歌唱入手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需要返回到影视歌曲的审美方面来进行探索性的研习。

演唱是情感的艺术,是感情交流的中介,在歌曲的艺术创作过程中,首先让词、曲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把他们自己的感情体会融入到作品之中,再让歌唱者依据歌曲的思想内涵,调动自身的情感去感悟作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歌曲作艺术的重新创造,进而把歌曲的思想情感展现给听众。所以,演唱的艺术创造是连接歌曲创作者和听众之间情感的桥梁,是实现演唱艺术审美价值的关键。

声乐教学中着力培育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审美情趣,激起学生运用丰富的电影电视资源优势,在表演影视歌曲时展现出极强的感情反映与审美欢娱感受,让学生们由有声有色的感受内化为感情之审美。审美累积最终使人格得到高度升华。

结语

声乐歌曲范文6

关键词:艺术歌曲 古典诗词 声乐 教学

艺术歌曲是一种特定的声音体裁,产生于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奥,它是指诗歌与音乐紧密结合的一种歌曲。中国的艺术歌曲兴起于二十世纪初,随着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入,一些在西方学习过音乐的作曲家开始尝试将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与西方艺术歌曲形式相结合,创作具有浓厚中国味道的艺术歌曲。继而歌词的选用范围扩大,作曲家不仅为当时的新诗作曲,也有一些人依古典诗词格律重新填词谱曲。另外,一部分古代歌曲也被整理出来重新演唱,如王维的琴歌《阳关三叠》等。这一时期产生了一批不论是内容、形式、风格以及演唱都具有浓郁的文人气质的中国艺术歌曲。代表作品有青主的《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黄自的《点绛唇・赋登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花非花》、陈田鹤的《采桑曲》《春归何处》、冼星海的《采桑子・别情》《杨柳枝词》、刘雪庵的《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江文也的《水调歌头》《清平调》、谭小麟的《自君之出矣》《彭浪矶》等。这些歌曲不仅要求演唱者作曲者欣赏者有良好的音乐素养,还要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诗词鉴赏能力。面对建国以后广大老百姓朴实无华的音乐审美情趣,古典诗词歌曲不免显得“阳春白雪”而血高和寡,难以得到进一步的传播。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音乐教育的普遍重视,中国艺术歌曲在各音乐艺术院校盛行开来,更多的古代歌曲受到重视,如姜夔的《杏花天影》等,作曲家也相继创作出更多取材于古典诗词的艺术歌曲作品,如黎英海的《枫桥夜泊》、罗忠荣的《涉江采芙蓉》等。本文所探讨的中国古典艺术歌曲主要指以中国古典诗词为歌词的艺术歌曲,包括古代歌曲和创作歌曲,因其涵义隽永、韵味悠长在中国艺术歌曲作品中独树一帜。

一、中国古典艺术歌曲的特点

1 以诗词入乐,意境深邃

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的联系十分密切。汉语本身就是一种富于音乐性的语言,大部分中国古代诗词都是可以吟唱的,只是今人难以追寻古代歌唱的原貌。中国古典诗词明晰真切,馀意不尽;言辞优美,韵味无穷。1920年,青主(廖尚果,1893―1959)以宋代大诗人苏轼(1037―1101)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词,在德国谱写了我国第一首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歌曲采用德国艺术歌曲常用的通谱歌的形式,充分表现了原词怀古的情怀和豪放的气势。他回国后创作的《我住长江头》(1930),取材于北宋词家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阕词借长江水抒怀,遥寄无穷别恨和悠悠情思。构思新巧,简约含蓄。乐曲采用6/8拍,钢琴伴奏以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描绘出悠悠江水,形象地烘托了绵绵相思意。人声歌唱部分深得原诃意境,颇有古代民歌和吟诵的韵味。诗词和曲调相互映衬,共同抒发了恋人的相思之情和对爱情的坚贞信念。中国古典艺术歌曲十分注重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高雅气质,重视通过音乐语言表达诗的意境,在创作上也更为精雕细琢,将诗词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格调高雅的艺术形式。

2 格律化歌词,音韵考究

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十分讲究声韵的运用。中国的语言音调自身就异常丰富,汉语有四声五音,分平仄清浊,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要遵循这些规则,尤其是唐代以来的近体诗对字句、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吟诵起来,诗词自身就很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当古典诗词作为歌词演唱时,往往遵循“叫字行控”的原则,注重字头、字腹、字尾的发声过程,使语言音调、咬字与旋律的进行自然契合,旋律音调也因此显得委婉动听,韵味十足。旋律与诗词二者融为一体,共同勾勒出朦胧、含蓄、典雅的音、诗、画印象,令人回味无穷。

3 西洋化形式,中国风骨

中国古典艺术歌曲产生其时,正是音乐家们探索中国“新音乐”理论与实践的时期。他们主张“洋为中用”,整理国乐,以“中西结合”的方式创立新乐。正如黄自所说:“我们现在所要学的是西洋好的音乐方法,而利用这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和民谣,那么我们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新音乐了。”中国古典艺术歌曲创作和改编的实践中,如同西方艺术歌曲,伴奏多采用钢琴,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形象,充当第三者叙述等等。其演奏技巧也趋于西方艺术歌曲,日益复杂。演唱者也多运用美声唱法。中国古典艺术歌曲的外在形式虽然是西洋化的,然而内在气质却极具中国古典风格。如罗忠g的《涉江采芙蓉》(1980)就是一首将中国古诗风格与现代创作技法极好地融合的范例。该诗表现了游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欲终老。对芙蓉、芳草的描写虽寥寥几笔,且吟且叹,意境优美。长路漫漫,望而难归,细腻地刻画了离情的凄惋。这是汉代的一首中国古典抒情诗,作者却大胆地运用了20世纪西方十二音序列技法,以一个具有中国五声音阶特点的十二音主题,通过对调性的精妙安排,成功地体现了古朴、悠远的中国古韵,开中国序列音乐创作之先河。

在演唱方面,歌唱家们也不断地进行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不少的经验,例如张权、郭淑珍、姜嘉锵等人的演唱。张权教授十分重视借鉴中国传统唱法的长处,讲究字正腔圆,依字行腔。在演唱《我住长江头》中“我住长江头”一句时,为了避免倒字,误唱成“畅”,她在“长”字上增加下方小:度的倚音;在唱“定不负相思意”中的“不”字时,她在“不”字前加入下滑音,并加强喷口力量,使“不”为四声读法,显得更为坚定。

二、中国古典艺术歌曲的教学价值

1、较易于审美接受

文化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文化。艺术审美也是如此,各民族的审美趣味是经过多年形成的。虽然各个时代有着不同的偏好,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中国古典艺术歌曲属于本文化传统的音乐,她在旋律、节奏、结构等很多方面吸收和借鉴了中国民歌、戏曲和器乐等传统音乐的因素,中国这些独特的旋律音响和与生俱来的情感表达方式较符合中国广大民众一贯的审美要求,演唱者也容易喜欢其旋律并能够很好的体会歌词内涵。中国美学十分讲究意蕴,学习中国古典艺术歌曲,更有助于学生体会中国美学精神,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趣味。

2、有助于声乐技巧的训练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风格十分丰富,主要可分为西方艺术歌曲风格、中国古代歌曲及民歌风格、中国戏曲与说唱音乐风格、西方现代技法风格等四个方面。需要注 意的是,声乐的体裁与唱法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可以根据不同作品音乐风格的要求作不同的探讨。一般认为,中国古典艺术歌曲在演唱上既要运用美声唱法,尊重、吸收和借鉴西方艺术歌曲既有的技巧和风格,又要结合我国传统的戏曲、民歌等演唱方法和技巧,熟谙中国语言的特点才可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需要演唱者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技巧训练。学生学习一定数量的中国古典艺术歌曲,不仅美声唱法的常规演唱技巧得到了训练,艺术表现能力大大增强,也会从传统唱法的吐字、行腔、声韵、用气等方面受益匪浅。

3、培养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音乐文学史。我国古老悠久的历史留下的大批经典诗词,承载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精髓,以这些诗篇为题材的艺术歌曲更是其中的瑰宝。演唱中国古典艺术歌曲的同时也学习了诗词,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学生不仅提高了个人情操,能自觉地与粗鄙媚俗的“艺术”品味保持距离,而且诗之风骨“温柔敦厚”,还有益于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对中国古典艺术歌曲教学的几点建议

1、选材循序渐进

要演唱好中国古典艺术歌曲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选材上也要循序渐进。在低年级时就可以适当地接触一些小曲目,但一定要注意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对诗词意境的表现力。如同学习诗词一样,可以先从五绝、五律入手,其次七绝、七律。五言绝句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描画真切的意境。如黄自的《花非花》常常作为练声曲来使用,但同时也是一首很有意境的歌曲。学词,则先学长调,然后小令。但艺术歌曲的难度不仅要考虑诗词,还得考虑因音乐自身的难度。如《春晓》虽然也是一首五言绝句,但旋律起伏和篇幅《花非花》较都大了一些。其后可以演唱《红豆词》等。待程度再深些,难度亦可增加,选择面则更大,如《水调歌头》套曲《李清照词五首》等等。这些歌曲虽然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变化,但更应仔细体会作品细致、内在的情感以及音质的纯美和情绪的含蓄,古典诗词的高雅气质以及所独特的吟诵风格。

2、训练有的放矢

中国古典诗词对格律和声韵的要求使其艺术歌曲的旋律音调十分委婉动听,但要演唱得吐字清晰又不失韵味,就需要演唱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技巧训练。训练可以特别注意这几方面:咬字吐字、音色处理、情绪韵味以及钢琴伴奏与歌曲的配合等几方面。可以选用一些专门的练声曲来训练十三辙、四呼等,让学生练声吟诵歌词,体会其节奏的徐缓和韵律。适当地学唱一些民歌、戏曲唱段对演唱也会有所裨益。还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古代声乐文献,例如张炎的《词源》,在词、音律、吐字、行腔、用气、艺术表现等各个方面均有阐述。燕南芝庵的《唱法》中介绍的宋元戏曲歌唱方法,以及歌唱格调、节奏、呼吸、声韵等。魏良辅的《曲律》记述了昆曲学唱的方法、五音四声、腔调板眼、曲牌情趣、南北曲的区别、唱曲注意事项等等

3、提高国学修养

诗歌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更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是社会现象的写照,展示了可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艺术品味。中国古典艺术歌曲以传统的古典诗词为歌词,要演唱好,必须提高自身的国学修养,功夫在诗外。学生在课外要有意识地接触中国古典文学,阅读一些国学大师关于诗词鉴赏的著作,以了解中国古典诗学传统。除此之外,中国国学的博大精深并不仅限于诗词,“乐教”“六艺”“诗书画印”等都充分说明了诗歌和其他艺术门类以及文学、哲学的联系。只有谦虚地向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和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黄自,黄自遗作集(文论分册)[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2]周密艺术歌曲演唱的真实性与创造性[J],长沙:艺海,2006(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