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例6篇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1

关键词:毕业生;档案管理;问题;策略

1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999年,中国高考扩张拉开大幕。然而,国家这项举世瞩目的教育政策从大受欢迎到引起争议仅仅走过短短几年的时光。这其中,许多人不禁会问:是对?是错?也许至今还没有是非明确的答案。只是人们在回顾这段历史时,不由地会思索其中的成败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

随着高考扩张大军的进驻,全国高校雨后春笋,大学毕业生从廖廖可数的天子骄子变成众多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大学毕业生人数空前高涨,这给全国的就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很多毕业的“附带”工作往往成为被忽视的对象,这其中就包括了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

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从高校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空前的就业压力面前,它常常“遇冷”。在全国范围内,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处在一片混乱与迷茫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 缺乏对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2008年,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这可以说为全国的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然而在实践中,这项工作还是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

(1)高校缺乏重视;

毕业生档案记录了一个学生从新生到毕业真实的学习生活历程,这其中就包括了该生个人的学业、品质、专长、健康状况等等。然而当前,高校管理混乱,

“大部分高校没有将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和有效措施建立起来”,①档案工作职责分工不明,有权管理毕业生档案的部门众多,如学生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档案馆等都可以管理毕业生档案,这种管理模式的结果必然导致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诸多推诿扯皮的现象,“谁都能管,谁都不想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沦为“归口部门的附属品”。②加之,现如今高校大都举债建校,财务债务累累,根本拿不出足够的经费来支持这项“边缘”工作,这也间接导致这项工作举步维艰。

(2)毕业生缺乏重视;

计划经济时代,统招统分,学生的工作有保障,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十分清淅而顺利。但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全国的就业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习和工作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出现了自由灵活的“双向选择”。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也变得“僧多稀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前所未有。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往往迫于无奈会作出一些取舍。如当前一些能够最大限度的缓解就业压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和单位,它们自身本并不具备保存个人档案的资质,但毕业生为了尽快就业,不得不舍弃档案。也有些毕业生因为惧怕繁琐的档案调动手续而自动放弃档案。更有甚者,认为档案可有可无,将其弃之而不顾,待意识档案重要时,已后悔不及。

1.2 缺乏专业管理毕业生档案的统一机构

毕业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基础,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提。但现实是,随着毕业生大量涌入社会,国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管理毕业生档案。当前,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机构众多,如原毕业高校、地方人事机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地方人事部门,劳动部门等,并且多重管理之下问题诸多。比如:高校管理,这里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毕业生毕业时因暂时找不到接收档案的工作单位,主动把档案暂放于此,待再“择业”单位具备保存档案资质时再回原校调取;第二种是对自身档案完全无意识,被动地把档案“弃”之学校的;但不管是何种情况,由于高校对毕业生档案疏于管理,导致很多档案散失,最终无档可寻。在实践中,甚至还出现有个别高校把学生“遗弃”的档案直接打回原籍,毕业生过后更难查其源踪;再如:地方人事机构,作为国家人力资源的资质机构,承担起保管毕业生档案的重任。学生毕业后把档案存放于此,按年缴费,但由于毕业生自身档案意识不足,岁月无痕,有人忘记续费,加之少数地方人事机构片面地追逐经济利益,最后导致诸多档案归于死档,甚至被销毁。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众多,问题濒发,甚至还出现毕业生私自携带档案的违法情况。档案属于国家机密,且我国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众多,但全国范围内却缺乏一个专业的、统一的机构来管理毕业生档案,不能不说是目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缺乏学籍档案向人事档案转变的机制

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和人事档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毕业生的学籍档案是指学生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被录取后的档案,它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该生在校所有真实的表现,如学习情况、成绩优劣、家庭状况以及奖惩情况等,可以说是学生从入学到踏入社会前的学习编年史。学籍档案是人事档案的基础。人事档案是指学生毕业后,其学籍档案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手续转入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地方人事机构而成的档案。简单地说,学籍档案记录了学生的学习成才经历,而人事档案则记录的是他的工作成长表现。从学籍档案到人事档案,主体不变,客体生变,条件和中介必不可少。而这里的中介或条件即是学籍档案向人事档案转变的机制或程序。然而,在档案实践中,这种转变机制缺乏足够的条理和规范,不同的部门遵循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程序,而且转变过程繁琐,令毕业生不堪其苦。不可置否,缺乏明确清淅的转变机制也是目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软肋。

2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策略

如上所述,当前,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诸多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

2.1 加强对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在当前国家还未出台新的毕业生档案管理政策的前提下,加强对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还必须从以下方面予以考虑。首先要明确毕业生自身的档案意识。目前毕业生档案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认识不到位,毕业生还没有意识到档案对自身的价值。毕业生档案不仅是毕业生干部身份的证明,更是日后参加工作转正定级、职称申报、买房、保险办理甚至婚育等的各种凭证。如果轻易的轻档、弃档,把个人档案当成包袱,日后只能追悔莫急。其次高校要加强重视,除了要加强对毕业生档案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外,更多的是高校自身要重视起这项工作,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毕业了,就不属于自己学校的学生,自然档案也就不归学校管了。对于交于学校保管的毕业生档案,高校还是应该肩负责任,投入更多的经费和人力,确保毕业生档案万无一失,避免他人人生遗憾。最后,企业也要加强重视,虽然有些就业企业不具备保存毕业生档案的资质,但对毕业生档案仍不可小觑。毕业生档案反映了一个学生在校时各种真实的表现和能力,为企业的人才招聘和培养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充分发挥毕业生档案的价值,是企业提升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2.2 成立专门管理毕业生档案的机构

目前,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众多,高校、用人单位、人事机构、人才中心等,管理机构鱼龙混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一种设想,首先,清除高校暂管或代管毕业生档案的权限,毕业生离校后所有学生档案转移。其次,清除所有用人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非公有制企业等的人事档案保管权。用人单位只保有员工的人事关系,人事档案保管权限全部外交。最后,社会专业的人事机构、人才市场、人才交流中心或其它具有保管毕业生档案资质的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权限合并、集中到一个地方:即成立地方人事中心。今后,高校所有的学生毕业,所有档案由高校直接转至高校所在地方的唯一人事中心,高校不再保存毕业生档案,毕业生就业后,(由于所有用人单位也都不保管人事档案),毕业生档案就直接由高校所在的地方人事中心转至用人单位所在地方的人事中心。所有地方的人事中心形成全国性的人事档案网络,用于转档和进行查询。如此这样,全国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统一、权限集中、专业快捷、利国利民。建立全国统一的人事中心,国家层面还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其权利的唯一性和运作的公益性。档案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唯一性和公益性保证了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正确性、方向性和便利性。

2.3 形成学籍档案向人事档案转变的机制

“把档案管理机制作为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和任务的一种管理工具来建设,它为国家调整和发展人才培养,使用宏观战略和相关人才管理政策,提供可参考的人才信息保障。”目前,毕业生学籍档案要转变成人事档案,其机制复杂,程序十分繁琐,这给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有诸多不便。为了改观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形成一套由毕业生学籍档案向人事档案转变的成熟机制。当前,毕业生学籍档案要转成人事档案,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就是报到证。报到证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几乎是当前毕业生办理户口迁移、调转档案的唯一凭证。但笔者认为这由来已久的报到证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教育体制和自由灵活的就业制度,应该适时取消。首先,报到证的办理程序十分复杂,涉及部门诸多,如教育行政主管单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人事局,就业单位等,让毕业生为一纸证明不堪其负,严重增加了毕业生的毕业成本。其次,报到证有效期十分有限,一般为两年,如果没有及时报到或跳槽到其它单位就算毁约,这严重束缚了毕业生的就业自由。且补办手续又相当费时费力。最后,报到证在实践中并没有规定和理论上那么有效。如干部身份,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就是很好的证明,再如户口迁移,就业合同也有很强的法律效应。事实上,取消令人繁杂的报到证制度,并不会给我们毕业生的就业和生活带来事实意义上的困扰。所以笔者认为应该适时取消报到证制度。另外,笔者还认为应该建立高校、人事中心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人事档案网络体系,实现彼此之间信息的自由流通和共享。毕业生档案管理应该成为一项公共服务,以上三者之间密切配合,让广大毕业生在毕业时尽享这一服务,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中,免去奔波和劳苦,轻松上阵。

参考文献

[1]潘立勤:《大学生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高教高职研究 2009年9月号中旬刊;

[2]陈美琼:《浅论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08第19期;

[3]王娟:《关于加强大学生档案管理机制的几点建议》 当代艺术 2011年第2期。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2

[关键词]档案管理 报到证 人才服务机构

[中图分类号]G275.9;G6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60-01

离校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根据报到意向,绝大多数被存放至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在对其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中发现,各地高校毕业生的学生档案材料并不齐备,且个别摆放顺序也存在杂乱无章的现象。高校档案作为我国档案的一个重要部分,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具体情况。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是依据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法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所进行的质量考核管理。

一、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问题

高校与学生都存在针对档案方面的一些问题,有以下三种情况:首先,留校“缓档”。这类情况,要么是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其档案“被留校”,要么是自愿要求存放档案于学校,用于近期读研。其实这是最没有实际效果的存放方式,一旦办理“缓档”,多数都意味着没有报到证。如果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等对干部身份有要求的部门,报到证就是一道门槛。错过了报到日期,就意味着要办理报到证或改派报到证。报到日期的延后,直接与转正定级密切相关,也即随之顺延。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学生档案在其毕业后应及时存放到人才服务机构托管。

其次,档案存放到高考生源地。这类情况,属于校方与学生本人已经沟通过要存放到生源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省内毕业的学生档案存放问题。个别高校将档案邮寄到当地教育局,而教育局又不得不将档案转递到人才服务机构,造成档案的二次投递,在费时费力的同时也影响了报到时间。第二,省外毕业的学生存档问题。针对省外毕业生的档案派遣方面多数高校都是将档案直接邮寄到所在省份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许多高校未尽到告知义务,致使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不知道档案邮寄到省会,而以为档案已经邮寄到生源地。一旦学生想到要用档案的时候,发现档案不在生源地,不得不从学校问询档案去向,不仅造成档案二次派遣,而且给学生在人力、物力、时间等多方面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建议高校及学生要及时了解档案的去向,做到有备无患。

再次,档案存放到高校毕业生就业所在地的人才服务机构。这一方式,在目前看来是对高校毕业生最为有利的投档方式。它将档案从高校转递至人才服务机构,做到了从学生档案到人事档案的有序衔接,为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基础性作用。人事档案是我国各级各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某人德才表现,以个人为单位组合起来,以备日后查考的文件材料。

二、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首先,一些教师对学籍管理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应为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对有关学籍管理的规章制度既不了解,也不重视,在具体工作中敷衍了事。

其次,毕业生由于对成绩、就业等方面关注度较高,对其自身档案认识不清,甚至个别学生将之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再次,入学教育缺失。一些高校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入学教育,但在对新生档案管理方面,缺乏及时有效的入学教育,致使学生对在校期间的现实表现、学习动力及动机没有足够认识。

第四,离校教育缺失。绝大多数高校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档案流向方面的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甚至是轻描淡写,致使学生在急于就业的形势下忽视了档案,在想起用档案的时候又不知道它身处何方。

三、提高档案管理综合水平

(一)规范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随着招生专业和人数的不断扩大,校际间的合作日益增多,人工管理无法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学籍管理,依靠校园网建立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将科学的信息管理技术引入学籍管理工作中。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信息汇集在一起,建立学生学籍管理档案库,可随时调用和统计分析,使各教学部门能互换信息,也便于各级领导和部门掌握情况。

(二)树立三个服务理念,强化五个一切思想

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搞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实践中,工作人员应树立三个服务理念,强化五个一切思想。即树立学生的诉求是工作的动力,学生的满意是工作的业绩,学生的认可是快乐和幸福的标尺。要坚持学生利益高于一切,实事求是贯穿一切,公平正义压倒一切,表率作用统率一切,快乐自己奉献一切的思想。

【参考文献】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档案管理 转递

高等院校毕业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记录大学毕业生到目前为止的全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情况,是高等学校进一步教育、考查、培养更高层次人才的第一手资料,更是用人单位选拔聘用、考核培养人才的主要依据。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完善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学生档案工作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因此,深入探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对于准确、完整地提供人才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甚至于对完善国家人事档案管理都有着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的约束

近年来,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针对高等学校档案管理颁发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关于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1万人以上应当设立档案馆。(参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六条),由于没有相关的约束条文,各个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体制并不统一:有的高校将学生档案放在综合档案室实行综合管理;有的把学生档案和干部人事档案放在人事处一起管理;有的干脆把学生档案放在各个院系,由辅导员分散管理。就笔者所在学校目前在校生人数已达到11000人,而学校设立的档案室只安排不到两名的相关人员进行临时管理。毕业生档案是在毕业生离校前一个月由系部辅导员移交至学生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再由学生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安排一至两位老师采取晚上、周末加班等方式在极短时间里将毕业生档案进行整理、转递。因为学校没有为档案室分配明确的定员编制,也没有具体的办公经费及制订工作量考核标准,所以,造成一些部门和个人也不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行专项管理。于是,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就在这不规范的环境中勉强运行,其结果不言而喻。

2.学生档案管理缺乏规范化

高校学生在校阶段产生的档案材料,如果没有及时归入档案,就会出现问题。就以笔者所在院校在2009届毕业生档案整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例:(1)归档材料手续不符合要求。比如有的高校毕业生登记表没有学生本人签名;存在没有盖学校印章,用系部印章取而代之的登记表;辅导员因疏忽忘记将高校登记表放入到学生档案袋。(2)档案材料没有明确的排序要求,资料容易混乱。最常见材料有以下几种:论文评审意见书、学生成绩表、优秀学生(干部)登记表、奖学金申请表――如果同一类型材料(表格)多次出现,就会出现排序杂乱无章的问题。(3)书写用笔不规范。我在整理毕业生档案时,发现有一部分档案材料采用圆珠笔、纯蓝墨水笔书写的,按要求应该是纯黑色钢笔或水笔等。

3.档案管理模式老套,缺乏信息化

大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档案是其所有档案的一部分,它记录大学毕业生到目前为止的全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情况。由于档案袋的容量有限,加之一些档案材料需要保密特殊性,就目前纸质档案材料而言,还真是有点勉为其难,尽管各行各业迈向信息化发展,然而,我们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却有点“返祖还原”现象,从事过生源数据上报的同志都知道高中阶段都已经有电子录检表(以江苏省为例:上报数据至教育厅时,需事先在扩展项1里面查清楚该学生在录检表的哪一本哪一页哪一行),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档案管理体制、管理模式、方法手段滞后于信息时代。

4.档案转递单位不明确,用人单位接受档案管理不规范

(1)随着就业政策改革,毕业生到中小型企业、外资企业、私营和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多,有些单位和学生不清楚档案的管理制度,以为就业协议书上的档案转递单位直接就是工作单位,但是这其中绝大多数单位没有机要接受权,导致档案不能正常转递甚至丢失。

(2)学校按要求转递档案,但是由于接受单位没有规范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而造成档案丢失的现象,例如研究生档案需要分两次寄出――学生收到调档通知函件要求寄出当时的档案政审,学生毕业时再寄出后面产生的档案材料,有的单位收到档案后没有把两次档案合并在一起或者没有及时地将没有被录取的学生档案退回,这也容易造成档案丢失。

二、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相关法规建设,确保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有效开展

近年来,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不久前颁布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法》,不过里面缺少具体对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具体工作细则的说明。这一空白,使得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法》的指导下,从工作的实际出发,尽快出台诸如《高等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细则条例》此类法规,明确具体的单位负责毕业生档案,确保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未就业比重快速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做实、做牢,确保档案准确无误转递。

2.及时收集、有效整理

毕业生档案记录的虽然是他们大学期间数年的成长历程,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笔者个人建议要从他们被录取进校那一天起就做好建档工作,入学后立即根据其系部、专业群体性特点,按照国家档案法规的要求,收齐有关材料。以后一经形成,尽快存入。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国家和地方的各种竞赛、技能、等级(计算机、英语)、职业资格落英缤纷,社会实践活动层出不穷,入党入团、评优获奖屡见不鲜,每一份材料、每一张证书都是大学生们能力与成长的记录。档案管理者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理念,定期地向有关职能部门索取、征集学生材料。尤其毕业之际是毕业生档案材料形成的最集中、最重要的时间段,这个时期是对毕业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总结和评价,形成的材料大致有:论文评审意见书、学生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体检表等。

3.尽可能多地把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

笔者所在院校通过毕业生上网直接输入学号和姓名查询派遣单位和档案转递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比没有用系统相比学生档案转递后查询量减少50%。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了信息管理的重复劳动,减轻档案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还大大提高了毕业生档案查询的效率。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毕业生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1)在学生毕业前做好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发放就业指导手册、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组织模拟签约以及档案管理专题讲座等形式,强化毕业生的档案意识,让毕业生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不是可有可无的,对毕业生今后的就业、生活等各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4

关键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05-01

人事档案是个人经历和实践的历史记录,是个人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和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人事档案既能反映出人们经历、学历和技术职称,同时又能反映个人的社会关系和奖惩等情况。在为个人求职、单位求才提供动态、真实、有效的原始资料和数据方面,人事档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人事档案必须保管好。管好、用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对人力资源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1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1部分单位和部门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的情况由来已久。有些单位和部门总是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看成是简单的事务性保管工作,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他们看来,人事档案管理是附属性工作而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只要做到不丢失,不泄密,同时又能应付外调、查档就可以了。在这种错误意识影响下,相当一部分单位忽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体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档案工作没计划,档案工作没安排,与此同时还会出现在场所、经费、人员上没有保障的现象。

1.2部分单位在档案硬件设施上投入不足。档案室本来应是管理规范、环境良好的地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用人单位宁肯在其他工作中完善硬件设施,也不愿在档案室添置新设备,导致大部分档案室设备简陋,更有甚者,在个别单位还会出现没有专用档案室的现象,人事档案管理不规范、不标准,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的事情时有发生,从而对档案利用产生了不利影响。

1.3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档案管理这项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上从不配备专职人员,而是采取人员兼职这种办法来应付,兼职管档人员工作变动频繁,业务不熟,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难以适应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在管理手段方面,就会体现管理手段较陈旧,由于不懂得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往往在调阅档案时都是采用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反复调用原件,这样做的后果就会导致纸张发黄变脆、字迹褪色等现象,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1.4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收集工作力度不够。要想管理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就要有一套完整的收集归档工作管理制度,然而部分单位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制度,从而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执行制度不严格,收集归档工作被动、不及时的现象出现。体现在收集归档的材料方面,就会出现要么材料不全面,要么有些材料在内容和形式上是雷同的,如大部分单位搞的鉴定、考核和评价材料,套话多,费话多,不能准确反映每个人的真实情况,人事档案管理形同虚设。

1.5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得到了普遍应用,在现代化办公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体现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上,我们就会发现有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还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广泛运用,这些不利于人事管理效率的提高,并且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2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对策与思考

2.1收集材料是基础。干部制度的改革、考察、考核、学历、各种培训、聘任、专业技术晋升等需要入档的材料不断增多,给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带来了新的要求。人才交流中心管档人员必须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年度考核、学历变化、聘任、晋升等各种材料及时收集齐并及时归档。遇有聘任、晋升需要查档、调档时要及时将抽出的材料归回原位,并按档案工作有关规定,实行全国统一标准整理装订。

2.2加强档案工作的基础建设。要将档案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在档案工作中严格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去做,一方面要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置铁质的档案柜、库房面积每千卷需20至25平方米,另一方面还要在库房内应设置空调、去湿、防火等设备,库房设施要做到"六防",即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做到"三室分开",即库房、阅档室、办公室三室分开。

2.3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三十八条之规定,加强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建设,选择政治上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共产党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关心他们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每2-3年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组织培训,重点培训档案管理业务知识,通过系统培训,使他们了解管理档案的重要性,增强责任心。

2.4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信息系统,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在信息化建设的今天,要想真正搞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管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信息,全方位建立适合人才交流工作特点、统一开发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而实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电子化、科学化,与此同时还要在提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上下功夫,从而为人才交流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3加快现有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

人才交流事业发展至今,各地都有着几十年的历史,这期间各地变化都很大,体现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尤为明显。一方面表现为人事变动大而且复杂,另一方面表现为现存的档案材料数量大、占据空间大,在管理和使用方面都很不便,这一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将其逐渐转化为数据加以整理和规范,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信息化建设将

对人事、组织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3.1有利于人事部门"选人用人"和位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信息化的最大好处就是能让人事部门和领导方便快捷地了解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队伍的状况,迅速掌握他们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最新信息。

3.2 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侧重于档案实体管理,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理、管理、提供单位利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人事档案数据库实现信息化后,档案管理更多地体现自动化、实时化和网络化,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就可以多次反复利用,在局域网内部进行数据共享,从而使库房查找变为网络即时检索查询,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有关人员聘任时,要用到个人相关时期的考核表及评审表,需要查找、撤出、复印,然后和其他相关材料装订成册。这无形之间都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如果实施了人事档案数据共享,人事部门只需调用实时数据,而无需再重复的复印、装订,对档案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3有利于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及时更新。人事档案信息化后,档案管理人员就会降低劳动强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会第一时间保证人事档案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另一方面会及时更新档案信息,方便领导调阅,为人事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信息。

3.4有利于档案管理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人事档案信息化后,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大量的手工工作时间,管理人员有充足的时间钻研业务,开拓创新,学习各种管理知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减少了管理人员在库房的逗留时间,有益于管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4结束语

为转变人们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无用论观念和思想,我们应该在体制、政策、制度改革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机制,使之能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为新时期人才管理和使用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田阔主编.世纪潮[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 李凤鸣.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N].内蒙古日报,2009年10月5日.

[3]王占.新时期如何搞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J].前沿.2006.(07).

[4]张广.浅谈如何管理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档案[J].中华精英论丛,2010,(02).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5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函授档案;F状;管理;思考

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和图表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随着成人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高校函授档案成为高校档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高校函授档案的不受重视的问题,应加强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意识和档案管理相关规定。

1 高校函授毕业生档案现状

高校函授档案对函授毕业生来说重要性相当于身份证。高校函授档案是函授毕业生的第一份档案,函授档案的用途对函授毕业生今后的定级转正、职称申报、办理社会保险以及职务晋级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由于之前的高校函授档案的沉寂,毕业后工作中对档案没有太高的要求,毕业生对函授档案的定位不够,导致函授毕业生对自己的档案不闻不问,更不会去办理相关函授档案的手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学历证明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毕业生在工作中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要有档案的跟随,对函授档案的要求提高,促进函授毕业生的档案流动。但是还有很多毕业生从来没有重视过档案的管理,导致档案流失,真正使用档案时找不到档案。目前函授档案有三种现象:一是现阶段许函授毕业生工作不稳定,没有找到十分满意的工作,一直处于寻找观望的状态,为了方便将档案留在自己的身边,长时间档案成为“死档”。二是毕业生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档案会在单位保存,但是由于后期换工作的原因,导致档案无人管理,没有重视自己的档案,最终导致档案成为“弃档”。三是高校函授毕业生将自己的档案放在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进行管理,费用虽高,但是提取方便,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根据毕业生的工作实际情况,将函授档案放置在正规单位保存,以免成为“弃档”。

2 目前高校函授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函授毕业生档案管理技术落后

高校函授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要被重视,并且有计划的做好检查和监督,需要技术的支持。但是目前高校函授档案管理的技术落后,管理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纸质管理,基本设施不够先进,没有使用先进的电子管理模式进行档案管理。

2.2 高校函授毕业生档案管理意识落后

部分高校函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函授毕业生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薄弱,高校没有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度函授毕业生的档案管理进行教育渗透,让函授毕业生度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观念意识落后。部分高校只重视教学档案的管理,忽视函授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函授毕业生对档案管理出现怠慢的态度。

2.3 高校函授档案管理制度不到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函授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到位,高校档案管理危机体现在高校毕业生函授档案管理制度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上。即便部分制定了关于高校函授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但是并没有进行落实,纸上谈兵罢了。高校函授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非常普遍。

2.4 高校函授档案管理制度缺乏监管制度

高校毕业生函授档案管理制度上缺乏定期检查和监督制度的落实,由于函授毕业生档案的特殊性和社会的复杂性,高校函授毕业生的档案中存在造假现象,高校毕业生函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管理。

3 做好高校毕业生函授档案工作的建议

鉴于目前高校毕业生函授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各大高校函授点应该加强对函授档案管理相关内容,让各个单位通过高校函授档案来了解毕业生,来增加函授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一是要进行函授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在高校的相关平台上可以在认可后查看不涉及隐私的档案内容。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与学信网等网站做好衔接工作。将函授毕业生的档案相关信息整理起来,建立全面的个人档案信息数据库,让函授毕业生受益。二是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函授档案转交工作。高校应该严格要求函授点对韩函授毕业生的档案进行传递工作,并制定出档案管理相关制度,高校要对函授毕业生进行思想观念的更新,让函授毕业生意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并及时将档案转移到毕业生单位或者当地人才交流中心,确保档案安全存在,避免度函授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就业的函授毕业生,一定要清楚工作单位的性质。如果是政府机构、国营企业、事业单位等单位有权保管档案的,放置在单位进行管理;如果是民营企业或者是个体经营是没有权利保管档案的,那么就要将档案放置在人才交流中心进行保管,函授毕业生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档案。

4 高校函授毕业生毕业档案管理的思考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函授学历在社会中是不被重视的,函授档案更是无人问津。应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首先,高校函授毕业生要提高认识,函授是被社会承认的,并没有因为学历性质而废除函授,充分说明函授是有自身的价值的,函授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和评职称时都需要有函授档案,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这点,我们要更新传统的思想观念,认识到函授档案的重要性,并携手努力,关注函授,重视函授档案。函授毕业生对待自己的档案就要像重视自己的毕业证书一样,要爱护自己的函授档案,为日后的工作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高校也能根据现阶段函授档案的现状和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函授档案管理制度,并明确规定相关内容和流程。

5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函授毕业生毕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完整系统的工程,要针对现阶段的种种问题,不断进行思考总结,让函授毕业生重视自己的档案,让函授档案工作掀开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余丽红.浅论函授毕业生的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6,(8):136-136.

[2]尉晓莉.高等函授教学档案的收集与整理[J].陕西中医函授,2001,(4):41.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等院校;档案管理;管理方式

1、 前言

高校学生档案是高校档案群的一个分支,是高校学生在学习、学校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成的文件材料,真实的记载了一个学生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期间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情况。它不仅包括学生的简历、成绩表、教师鉴定评语,还包括学生的奖惩材料、健康体检表、干部登记表、党、团组织材料等。2008年9月1日,国家教育部、国家档案局颁发了第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把高校学生档案列入高等学校档案的管理利用范围,为新阶段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机制,也为高校学生档案的规范管理提供了基本法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使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科学规范地管理学生档案也已成为高校档案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进行研究,使之适应教育体制和就业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档案意识淡薄,档案管理人员忽视了日常资料的收集和积累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领导越来越重视教学、科研及学生管理,而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常常处在很少有人问津的地位。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往往没有配备专职人员与充足的经费投入,没有必需的检查和监督,更没有将学生档案管理的好坏与部门的业绩挂钩,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学生档案往往成为相关管理部门的附带任务,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其次,学生大多缺乏档案意识,对自己的档案不关心。笔者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现,学生在填写归档材料时不认真、不仔细,经常出现姓名与身份证姓名不符的现象。

(2)学生档案的收集整理体制不规范

高校学生档案主要有以下3种管理模式:由各院(系)管理、由学生处管理、由学校档案机构管理。大多数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由学生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并将学生档案的整理交由院系来完成。但由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缺乏相关的规定,许多高校尚未形成一套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导致了档案整理随意性增大,各个院系评价的尺度不一,归档材料缺乏统一协调、把关不严,档案移交手续不规范、不严密,容易泄漏档案内容,严重影响了学生档案工作的质量。

(3)学生档案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技术利用较低

随着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学生档案材料递增,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学生档案的管理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实体管理模式中,学生档案仍以纸质档案为主,这与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日趋复杂的现状不相适应。

(4)缺乏毕业生后续档案管理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国家不再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分配。同时,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愿意去外资、合资、私营企业工作。统包统分时代的学生档案寄往毕业生生源所在地的人事局,而现在生源地的人事部门没有保管毕业生档案的权利和责任,忽视对高校毕业生档案的管理,加上转递环节复杂,导致一些学生档案丢失。而毕业生工作的企业不具有档案人事权,加上私人企业只管聘任用人,不需个人档案,因此,出现了许多学生毕业后人档分离的局面,造成高校很难对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解,很难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毕业生后续档案很难跟踪调查。

3、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一些建议

(1)领导重视,强化师生档案意识

做好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关系到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大事。强化档案意识,首先领导要重视,强化学生档案管理意识,提高学生档案管理地位。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对档案材料形成部门提出具体要求,认真落实档案管理所需的人员、经费、设备等问题,明确责任,定期进行规划、部署和监督。其次,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本人增强档案意识。要让学生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关心自己的档案,使他们做到准确、完整、规范填写个人档案。

(2)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学生档案的整理

要保持学生档案的成套性和完整性,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学生档案的管理应有一个指定的归口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并指定院系专人负责,实行统一要求。首先,建立严格的档案登记制度。新生一入校,管理人员就要对其档案认真登记、整理,核实档案材料是否齐全。其次,制定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借阅制度。学生档案的保管要专人管理,专柜专用,根据专业、年级等分门别类。严格借阅登记手续,防止学生档案损毁、丢失。

(3)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改革陈旧落后的管理方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传统的手工操作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档案管理的需要。因此,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要与时俱进,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学生档案数据库,实行网络化管理体系,提高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其次,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将学生的基本信息输入计算机,使学生档案数据化,减轻档案收集、整理的工作强度。同时,利用高校校园网的使用,方便学生档案的检索查阅,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此外,建立学生档案数据库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最捷径、最准确的毕业生档案信息,可以实现毕业生电子档案快捷、方便的转接。

(4)严格毕业生档案的转递工作,并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档案

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实行的是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体制,对于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设置合理的传递方式和周密的传递环节,严格传递手续,以防毕业生档案丢失。对没有保管毕业生档案权利的私企单位,要求当地负责管理档案材料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为毕业生办理挂靠手续。对于没有就业单位学生的档案留在学校保管,待确定接收单位后再进行转递。但是要告知学生,学校免费为其保管二年之后,档案仍在学校的,学校自动将其档案转往当年毕业时户口所在地区的职业介绍所保管。其次,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档案。大学毕业生信息反馈档案,不仅可以了解毕业生参加工作后的情况,用人单位现阶段对专业建设和人才的实际需求,而且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

4、 结束语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这项工作又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学校领导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并积极采用现代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对学生档案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参考文献: